古诗陈情表的作者是谁

关于古诗陈情表的作者是谁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陈情表的作者是谁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陈情表的作者是谁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陈情表的作者是谁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01) 语录(49) 说说(12) 名言(34) 诗词(1k+) 祝福(45k+) 心语(1k+)

  • 《陈情表》说课稿

  • 《陈情表》说课稿(通用9篇)

      作为一位无私奉献的人民教师,就有可能用到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如何把说课稿做到重点突出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陈情表》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古代散文。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新教材在文言教学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 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2、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3、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三、说教法

      主要指导学生用“四读法”(速读、诵读、品读、研读)并结合适度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苏轼曾经说过:读《出师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忠,读《陈情表》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孝,读《祭十二郎文》不下泪者,其人必不友。今天我们共同体会《陈情表》中的“孝”

      陈情表 (板书)

      2、解释题目所涉及内容并引出作者和写作背景

      陈:陈述。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一般以向皇帝陈情为内容

      3、结合“表”的文体特征,提问:

      (1)是谁陈情?

      李密( 224 - 287 ),西晋武阳人,又名虔,字令伯。少时师事著名学者谯周,以学问文章著名于世。曾出仕蜀汉担任尚书郎,屡次出使东吴,很有才辩。晋武帝征为太子洗马,李密以祖母年老多病,辞不应征。

      (2)向谁陈情?

      晋武帝。晋武帝司马炎靠野蛮杀戮废魏称帝,为人阴险多疑。建国初年,为笼络人心,对蜀汉士族采取怀柔政策,征召蜀汉旧臣到洛阳任职。

      (3)陈什么情?

      李密向君王上书陈述祖母刘氏年老多病,无人侍奉,暂不能应征,请求辞官终养祖母的衷情。

      (4)如何陈情?

      此处可结合学生具体情况而定,主要目的引导学生从课文每一段得出李密陈什么情、如何陈情。引入课文内容

      4、范读正音

      在范读正音之前给学生轻声读课文,勾画注释的时间。如果直接范读,会有相当多的学生会忙着听音注音,而忽视节奏和感情,所以,一般情况我会给学生几分钟让学生把注释的音移到课文中,这样范读时才能提出听读要求:听准字音,听清节奏,听出感情。

      5、朗读指导

      本来在正音之后,安排有个别学生分别朗读,然后就学生朗读中存在的字音、节奏、感情处理问题进行讨论、评价、指导。

      6、学*过程

      这一部分我主要想安排3个任务,重点是和学生讨论字词(强调字音),梳理结构简单赏析(板书内容)。二是在此基础上指导背诵,并进行分组朗诵比赛。三是巩固词句、通假字、文言实词。

      7、课堂小结:

      《陈情表》这篇文章,它的动人之处也就在于李密将孝道表达地情真意切。从小抚养自己的祖母已到风烛残年,“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正需要自己养老送终;李密再三强调:“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恰如其分地提出了“先尽孝、后尽忠”忠孝两全的解决办法,还作了“生当陨首,死当给草”的保证,晋武帝终于被李密的苦情、亲情、孝情、忠情深深打动了。孝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希望我们同学能将这一美德发扬光大,希望李密对祖母的乌鸟深情能让我们有所感悟,有所行动,为亲人捧上自己哪怕微薄但却真诚的回报。

      8、作业布置:

      巩固本文所学内容。

      以“亲情”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五、说板书设计

      晋武帝(司马炎)

      【教学目的】

      1.引导学生体会作者至真至诚的亲情忠情;

      2.引导学生赏析本文文思缜,脉络分明,陈情于事、寓理于情的构思艺术和骈散结合形象生动的语言艺术;

      3.继续指导学生积累常用的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常识;

      【教学时数】二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1.指导学生熟读课文,背诵第一、三段,整体感知课文大意;

      2.指导学生积累文言词语及相关常识。

      教学过程:

    [阅读全文]...

2022-07-24 14:00:37
  • 《陈情表》赏析

  • 学生
  • 《陈情表》赏析(精选6篇)

      《陈情表》是三国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陈情表》赏析相关内容。

      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愍 一作:悯 茕茕孑立 一作:独立)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祖母 一作:祖母刘)

      译文

      臣子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小时候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我慈爱的父亲就不幸去世了。经过了四年,舅父逼母亲改嫁。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从小丧父,便亲自对我加以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还不会行走。孤独无靠,一直到**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没什么兄弟,门庭衰微而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每天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停止侍奉而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前任太守逵,考察后推举臣下为孝廉,后任刺史荣又推举臣下为优秀人才。臣下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洗马。像我这样出身微贱地位卑下的人,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捐躯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逃避命令,有意拖延,态度傲慢。郡*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遵从皇上的旨意赴京就职,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俯伏思量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何况我的孤苦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臣下我如果没有祖母,就没有今天的样子;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我们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的内心不愿废止奉养,远离祖母。

      臣下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臣下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长着呢,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已经不多了。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被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亲眼目睹、内心明白,连天地神明也都看得清清楚楚。希望陛下能怜悯我愚昧诚心,请允许我完成臣下一点小小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臣下我怀着牛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文学史上,臣属给皇帝的奏议,以情真意切、倾诉肺腑感人的,常把诸葛亮的《出师表》和李密的《陈情表》并提;以获得“高难度”的险助而又收“高效率”奇功的,则常把李斯的《谏逐客书》和李密的《陈情表》同论。

      李斯的《谏逐客书》谏的是国家大事,李密的《陈情表》陈的是个人私事,两者表面似乎没有共通之处。其实,两文均是“抗君命”、“逆圣旨”的。两人面临的险恶“对手”相*,两人的处境也酷似。

      李斯上书的对象秦王政,是一个举世闻名的暴君。秦王政为清除异己,消弭隐患,下令驱逐客卿。李斯是要秦王收回成命而上书的。李密上书的对象晋武帝,是一个众所周知的虐君。晋武帝为了巩固自己的统治地位,一手残酷镇压政敌,一手笼络前朝旧臣。李密是为“辞不赴命”而上书的。

      两人的境遇都走险危的。李斯是一个遭受放逐的客卿,触犯秦王,随时可人头落地。李密是国旧臣,惹恼普帝,时刻会被株连九族。

      然而,由于奏议的内容不同、他们在辞章上则大相径庭。李斯的“书”、是“晓之以理” 的。他抓住一个“制高点”,完全撇开自己,处处为秦王“跨海内,制诸侯,统一天下”计议,因而虽批逆鳞却功成计合,使秦王收回成命,自己也因此被重用。李密的“表”,是“动之以情”的。他完全撇开公事,诉说自己艰难境遇,以及祖孙相依为命的情谊,因而虽违圣命,在上召下逼的危急状况下中,诉说衷情,不但不受诛戮,反而使皇上同情,得到赐两女仆服侍祖母的险恩。

      李密采用表之形式上书,是着眼于“陈清”需要的刘勰《文心雕龙章表》云:“章以谢恩,奏以按劾,表以陈情,议以执异。”可见,汉魏晋时臣下以“表”上奏,是陈述衷情的。古书训“表”为:“表,明也,标也”陈懋仁《文章缘起》作了注释说:“下言于上,曰表。表,明也。标著事略,明告于上也。”历来论“表”之所以推《出师表》、《陈情表》正是因为它们最能体现“表”的文体色彩。

      李密的《陈情表》,在内容上不足称道。但其表情达意的辞章艺术和表述技巧,确有精妙之处,值得借鉴。表文围绕一个“孝”字,以“愿乞终老,肆不赴命”为主旨,悽恻婉转。溢情于词,表现了一个孝孙的拳拳之心,令人感动。

      表文落墨,就痛陈悲惨遭遇和悽苦家境,用“臣以险畔,夙遭闵凶”勾起,诉说命途多舛、罪孽深重的苦衷。“零丁孤苦”一语,概括了自幼而孤。早失母爱,“少多疾病”,内外无亲的“门衰祚薄”不幸。岁月凄楚,幸有祖母“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才能存人世至今日。臣得幸存,但祖母“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如今,“臣侍汤药,未曾废离”,责无旁贷,义不客辞。这里用事实倾诉往日臣不可无祖母,祖母对臣恩重如山;今日祖母不可无臣,臣对祖母尽孝道是天理良心所在。字字哀痛,声声落泪,叙事与抒情水乳文融。

      接着,表文追述辞谢拜官的境况和进退两难的心情。为了使皇上不致对臣的“辞不赴命”、“辞不就职”产生误解。一方面诉说“臣以供养无主”,确有特殊图难;另一方面,以退为进、久颂皇恩浩荡,以表臣深明皇上宠幸之恩德。表文连用“察臣”、“举臣”、“拜臣”、“除臣”等词句,表述对皇上的无限感敢之情,并诉说臣乃卑贱之人,能得到如此荫赐,“非臣陨首所能上报”的。

      在一番歌功颂德之后,又回转笔锋,述说臣之艰难苦况,并未能得到皇上的体谅,因朝廷责备、诏召,地方官上门逼迫驱赶。“责臣”、“催臣”、“急于星火”等词句,点染了十万火急的形势。但表文至此,又巧妙地迂回婉曲,申述臣未敢违逆君命,确有“欲奉诏奔驰”之心志,奈何“刘病日笃”、皇上又不许“苟徇私情”,如此进不得,退不能,左右为难,心情矛盾,处境尴尬,实在不知道如何处置啊!表文委婉渲泄了忠孝不能双全的思绪。

      窘境摆出来了,何去何从,矛盾该怎么合理解决,表文扣住晋王朝“以孝治天下”的幌子,恣意颂扬,然后把自己摆了进去。陈说应该得到怜悯、抚育的理由。但据此来请求皇上施思免召,似嫌理由尚不完备,于是又以个人的经历、遭遇,从两方面诉说效忠朝廷的心志。其一是为了消除皇上对臣“矜名节”自命对高的怀疑,追述少时就已任职伪朝,本来就是冀求官职显达的,并没有什么夸耀自己名声、节操之意。其二是为了表白臣确有奉诏之愿,并不是对朝廷有异心,自述臣为亡国贱俘,身份卑微,能蒙受恩德显达升官,确是感激不尽,哪还敢犹豫迟疑,或另有他求。这样晋武帝的猜疑与戒心便消除了。如此说来,是应该奉诏赴命了,但表文并没有借势直下。而是峰回路转,叙写祖母“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的凄苦危殆,抒发与祖母“更相为命”,必须对祖母奉养终老的孝顺衷情。这里写得缠绵婉恻,情意深重,感人至深。

      历史上对李密当时不愿出仕有所评议,认为司马氏统治集团内部勾心斗角,矛质错综复杂,李密作为亡国遗臣,对卷入当时的政治漩涡不免有所顾虑、警戒,供奉祖母虽是实况,也是推托借口。但妙在不露痕迹,利用普武帝“以孝治天下”的旗号,恳诉臣必须尽孝祖母不能赴召之情。

      再从年龄计议,述说“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刘之日短”。拿鸟兽对比,述说鸟尚有反哺之情,臣怎能可不伏乞终养,实在只能先尽孝,后尽忠了。最后几乎是对天盟誓,连州官和天地鬼神都要请来作为“臣之辛苦”的证人了。表文终了,李密确是到了掏出心肝、沥血陈情的境地,决心要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来报答皇思。晋武帝虽然残虐,也不得不被李密先孝后忠的恩情挚意所打动了。

      李密的《陈情表》,不事雕琢,不以构思奇妙见长,但感情真挚朴实,铺叙委婉曲折,抒情诚挚深沉,叙事具体感人。虽造语*实,但词意恳切,发自肺腑,兼之行文简练畅达,因而历久不衰,光彩照人。

      本文只是就晋武帝征召他出来做官一事,陈说他不能立即应诏赴职的原因。但在陈述时,却委婉尽情,感人至深,是一篇有浓厚感情色彩的抒情名作。全文可分三段。

      第一段:从篇首至“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叙述自身遭遇的不幸和祖母疾病在身的困境。“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已属孤苦可悲;“行年四岁,舅夺母志”,更是令人辛酸!由于自幼就失去了双亲的抚爱,又无远亲*友相助,只有祖母“悯臣孤弱”,全靠祖母“躬亲抚养”,从“臣多疾病,九岁不行”,直到长大**。而祖母又是“夙婴疾病,常在床蓐”,带着病身把自己抚养**,就更为不易。穷困孤苦,触景伤怀。祖母对自己的养育之恩,恩深似海;自己对祖母的感情也特别深厚,“臣侍汤药,未曾废离”。作者在此陈述自己的不幸遭遇,以及与祖母的深厚感情和亲密关系,旨在以此作为请求暂缓赴任的理由,以期得到晋武帝的同情和谅解。

      第二段:从“逮奉圣朝,沭浴清化”至“臣之进退,实为狼狈”。叙写欲奉诏就职,而祖母病情日笃,实为进退两难。这段则就自己身受“圣朝”的清明教化和皇上对自己的器重,来剖白自己终身难报的心迹,以表明自己并非无奉诏就职之心,只是因为“刘病日笃”,才把自己弄得进退两难。这又把他那种既要向皇上尽忠,又要向祖母尽孝的矛盾心情和不得已的苦衷,委婉尽情地写了出来。所以,如果说在第一段里侧重于表达母孙之情,那么在第二段里则在母孙之情的基础上推进到君臣之情,从而引出既要尽忠,又要尽孝,一时难于解决的矛盾。然而在第一二两段里,又集中一个“孝”字进行叙说。“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是从“孝”字立论的;“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也是从“孝”字立论的。事亲孝,不仅为当时社会舆论所称誉,而且也为当时统治阶级所提倡,“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就说明了这一点。这就为第三段进而写“圣朝以孝治天下”打下了基础。

      第三段:从“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至篇末。叙写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关系,说明并非自命清高,表白日后效忠之心。本段开头论说“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就为他尽孝祖母找到了依据,同时也为他不能立即奉诏赴职作了言之有理的开脱。进而又从几层意思加以阐发。就“圣朝”的恩德来说,“凡在故老,犹蒙矜育”,都能受到照顾,“况臣孤苦,特为尤甚”,就更不在话下了。这既是对晋武帝的歌颂,也是以此为口实,使晋武帝不至于强行自己赴职。再就自己的处世态度来说,在蜀汉供职的时候,就是想做官显达的,从来不想去做一个自命清高的人。现在已经成为一个亡国之臣,而又特别受到皇上的提拔和优厚待遇,就更不敢迟疑不决,产生别的想望了。这番话,既是实事求是,又符合情理,足以解除晋武帝对自己可能产生的误解。接着,就祖母的*况及其尽孝一端加以叙说。“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又是情真意切,感人肺腑。这使晋武帝不得不作考虑。再就时间的长短来说,“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九十有六”,是臣尽忠于皇上之日方长,而尽孝于祖母之日尤短。乌鸦反哺,尚有私情,又何况为人呢?所以“愿乞终养”,以报祖母之恩,也就是理所当然的了。这又把效忠皇上和报养祖母二者作了对比,既要并行不悖,又有先后缓急,说得真挚恳切,情深意长。进而又述说自己之所以不能立即奉诏就职,实有辛酸苦楚。这辛酸苦楚,“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就是“皇天后土”也“实所共鉴”。最后以请求的口吻,希望皇上怜悯自己的愚拙之诚,应允自己奉侍祖母享尽天年之愿,并表日后将以“生当陨首,死当结草”以报皇上的心迹。

      从上述段落分析里不难看出,全文自始至终围绕一个“孝”字大作文章,但又不离一个“忠”字。对孝与忠的陈述,又是层层深入的。陈述尽孝,先是说“臣侍汤药,未曾废离”,只是道出他奉养祖母的行动和感情;继而说“刘病日笃”,使自己遂有“苟顺私情”,不忍离去之心;最后则说祖母危在旦夕,更使自己“不能废远”,直至表白“愿乞终养”。随着祖母病情的日益加重,使自己不忍离开和不能离开之情越来越深。陈述尽忠,也是一样。先是写“逮奉圣朝,沐浴清化”,称颂时代的清明,且有“奉诏奔驰”之念;继而则表露感恩戴德,生死以报之心。感情同样是越来越深的。这种逐步加深地抒情表意的方法,大大增强了文章的吸引力和说服力。既表达了他与祖母相依为命,不能分离的情怀,也表达了对晋武帝的一片忠贞;既达到了为祖母送终尽孝暂缓赴职的目的,也博得了晋武帝的同情和谅解。本文之所以富有感染力,除了逐步深入地委婉陈辞而外,还在于作者在陈述中抒发了浓郁深厚的感情。

      在本文里的作者,是一个忠孝双全、两尽其美的形象。他的作为,是按照儒家的所谓“迩之事父,远之事君”的伦理道德行事的,所以它完全符合封建统治阶级的利益。后来晋武帝答应了他的请求,并在生活上给予优厚照顾,正说明了这一点。

      文笔简洁流畅,语言生动形象,也是本文的最大特色。诸如用“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形容孤苦无依,用“星火”形容形势急迫,用“奔驰”形容迫不及待,用“狼狈”形容进退两难,用“日薄西山,气息奄奄”形容垂危之状,都异常生动形象。通过这些生动形象的语言,恰切地表达了思想感情,增强了文章的艺术感染力。这些富有生命力的语言,至今还被人们所引用,可见影响之深远。

      人们常说“忠则《出师》,孝则《陈情》”。被誉为千古美文的《陈情表》,是李密因祖母年老多病,须由自己侍奉,暂不能应征做官,而向晋武帝陈述衷情的表。在忠孝不能两全的情况下,欲先尽孝而后尽忠是这篇表的主旨。作者处处围绕这个主旨摆事实,诉真情,论道理,将事、情、理巧妙穿插,写得情真意切,感人肺腑,催人泪下。

      一、叙“辞不就职”的种种事由

      1、 家庭的不幸

      开篇“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八字,极其概括地定出了作者年少时的不幸。接着细致地描绘了“险衅”、“闵凶”的具体内容。其不幸表现有三: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不幸之一。

      B、“行年四岁,舅夺母志”,不幸之二。

      C、“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不幸之三。

      这诸多的不幸,让人深切地感受到“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2、祖母的病情

      李密在文中反复强调祖母的病:第一段的“夙婴疾病,常在床蓐”,第二段的“刘病日笃”,第三段的“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真是“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这样反复强调中,让我们感觉到李密的孝情是特定情境下的非同一般的孝情了。

      3、朝廷之优礼

      先写州郡两次推荐:“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因“辞不赴命”接着又是“诏书特下,拜臣郎中”,不久又“除臣洗马”,后两次官职的任命,是由皇帝、朝廷直接下达,而且都是委以重任。

      上述种种事由,都是李密抒写“不能废远”的拳拳私情的前提。

      二、抒“不能废远”的拳拳私情

      叙事之余,李密借用巧妙的抒情方式,将内心种种复杂的情感层层展开,其拳拳私情抒写得淋漓尽致。

      1、因“沐浴清化”而对朝廷深深的感恩之情

      文中不乏对武帝对朝廷的颂词,对自己深受其恩的最大感激。叙述朝廷的优礼之后,李密写到“非臣陨首所能上报”,极为诚恳、委婉、谦恭地表达了内心无比感恩戴德的情怀;文末“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的保证,更诚挚地表达了作者对晋武帝生死相报的无限忠诚和万分感激之情。

      2、因“处境狼狈”而产生的忧惧之情。

    [阅读全文]...

2022-07-10 21:14:30
  • 《陈情表》

  • 《陈情表》(精选10篇)

      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通常需要用到教案来辅助教学,教案有助于顺利而有效地开展教学活动。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陈情表》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一、自主复*

      梳理课文,加深理解,重点掌握文中重要的文言实词,边复*边做笔记。

      二、自我检查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慈父见背

      舅夺母志 祖母刘悯臣孤弱

      九岁不行 零丁孤苦,,至于成立

      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外无期功强*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童,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指出句式)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察臣孝廉,举臣秀才

      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当侍东宫 臣具以表闻

      诏书切峻,责臣逋慢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

      则告诉不许 犹蒙矜育 不矜名节 愿陛下矜悯愚诚

      过蒙拔擢,宠幸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

      日薄西山 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 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听臣微志 谨拜表以闻

      1、出自这篇文章的成语:

      2、出自这篇文章的典故:

      三、虚词练*

      郑人游于乡校①,以论执政。然明谓子产②曰:“毁乡校,何如?”子产曰:“何为?夫人朝夕退而游焉,以议执政之善否。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是吾师也,若之何毁之?我闻忠善以损怨,不闻作威以防怨。岂不遽止?然犹防川:大决所犯,伤人必多,吾不克救也;不如小决使道,不如吾闻而药之也。”(选自《左传》)

      【注】 ①乡校:地方学校,又是公众聚会议事的场所。②子产:名公孙侨,郑国大夫。然明也是郑国大夫。

      1.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①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 ②不知木兰是女郎 ③世无孔子,谁能定是非之真 ④是吾师也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2.下列句子中的“于”,与“郑人游于乡校”的“于”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 )

      A.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

      B.老臣窃以为媪之爱燕后,贤于长安君

      C.谪戍之众,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D.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复见将军于此

      晋*公与群臣饮,饮酣,( )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袄( )避,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曰:“今者有小人言于侧者,( )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曰:“哑!是非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戒。”

      3.文中括号内应填的虚词是 ( )

      A.遂 而 则 B.乃 而 故 C.乃 以 则 D.遂 以 故

      4.下列四句中“之”字用法相同的是 ( )

      ①惟其言而莫之违 ②援琴撞之 ③是非君人者之言也 ④左右请除之

      A.①②③ B.②③④ C.①③④ D.①②④

      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莫乐为人君”“惟其言而莫之违”两个“莫”字意义不相同。

      B.“师旷侍坐于前”“琴坏于壁”“有小人言于侧者”中三个“于”字意思相同。

      C.“寡人也”“是非君人者之言也”中两个“也”字作用相同。

      D.“以为寡人戒”的“以为”与《出师表》中“愚以为宫中之事”的“以为”意思相同。

      6.“而”字用法集训

      ①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 )②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 ) ③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 ) ④余方心动欲还,而大声发于水上( ) ⑤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 ) ⑥诸君而有意,瞻予马首可也( )

      ⑦吾尝终日而思矣 ( ) ⑧某所,而母立于兹 ( )

      虚词练*答案

    [阅读全文]...

2022-01-22 12:54:20
  • 陈情表的说课稿

  • 陈情表的说课稿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常常要根据教学需要编写说课稿,借助说课稿可以提高教学质量,取得良好的教学效果。那要怎么写好说课稿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陈情表的说课稿,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说教材

      一、《陈情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属于古代散文,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原因如下:

      1、《考试说明》中有关文言文要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可以说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2、古代散文源远流长,*堪称世界散文大国。学*古代散文,不仅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更要是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略其艺术魅力,感悟语言美,情景美,哲理美。

      二、本篇叙事,论理,始终贯穿着作者的真情实感,古人云:“读《出师》不哭者不忠,读《陈情》不哭者不孝”可见,本文在*古代散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学*本文对于我们体会散文真谛和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重要的作用。

      三、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背诵全文。

      2、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3、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4、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说教法

      一、教法

      司马集团建立晋*后,为巩固*,提出以“孝”治天下。李密从小赖祖母抚养,对其十分的孝顺,李密写此奏章,就是想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李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除了在“孝”上大做文章外,还以巧妙的抒情方式来打动晋武帝。授课时要讲清作者的“情”即:“不幸的.家世(陈以往之情);两难的处境(陈现在之情);不仕的原因(陈日后之情)”。同时要明白李密巧妙的表达方式即:李密在封建*赖以巩固和延续的最高伦理准则“忠”“孝”之下,在“孝”字下大做文章,提出“先尽孝后尽忠”的观点,使晋武帝不得不认同。

      二、学法

      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知识。

      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由*封建社会“忠”“孝”切入,引入本文。

      二、解题

      一)本篇作者不需要过多的介绍,主要应让学生明白李密不愿为仕的政治原因,这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二)文体介绍

      应该让学生理解“表”这种文体,明白为什么要些表,写给什么人。

      三、重、难点解决过程

      1)掌握一些字的读音及意义,积累一些有生命力的词语,像“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朗读正音。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忆,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体会文章感情。因此不光要老师范读,学生也要读出文章的情感。

      3)使学生明白李密为何要“陈”?“陈”的内容是什么?用什么方式?其实也是本文的一个重点,难点。明白这个问题,文章理解可以说已经到位。

      4)讨论本文的语言特色

      明确:以情动人;用骈文写成。

      四、延伸讨论“孝”

      明确:1中华传统美德。2以“孝”治天下,维护封建统治。3不利于依法治国。

      说板书

      情理

      陈以往之情,不幸的家世,以孝治天下。

      陈现今之情,两难的处境,忠孝难全。

      陈日后之情,不仕的原因,先尽孝后尽忠。

      层层深入,感人至深。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李密向晋武帝司马炎请求批准他不去做官的表章。本单元四篇文章都是情酣意浓的千古抒情妙文,鲁迅先生说过:“能憎能爱才能文。”文章不是无情物,刘勰也说:“情为文之经。”只有注入感情,文章才能得以流传。同样,读至情之文也需要感情的投入,用心与作者交流,才能有更大的收获,才能感受到优秀作品带给人们的震魂摄魄的力量,引发人们跨越时空去思考人生与社会。《陈情表》亦如此。

      二、说学情

      文言文的教学常常被师生们视为畏途,主要是教学效果很难呈现出来。其实,纵观学生的情况,可以看出学生心理上主要存在四道障碍:1。字面上,文言字词的理解是一道障碍;2。诵读上,章法与句法是一道障碍,这其中也包含了对文言特殊句式的理解方面的障碍;3。内容上,古今文化的一些差异也带来了一定的理解障碍,比如对文中一些历史典故的理解等;4。鉴赏方面,对于文言课文中传递出来的思想性无法把握,不能对文章做更深广义上的解读。不过,前三道障碍通常可以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相对容易解决,最后一道障碍则需要老师适当的引导,师生配合解决。

      鉴于以上对教材及学情的分析,结合《语文新课程标准》要求中学生能阅读浅易文言文这一原则,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

      指导学生掌握文中出现的重要的文言实词与文言虚词及常见的古汉语句式。

      采用多种方法反复诵读,通过发挥学生自主性作用,帮助学生体悟主旨,掌握课文结构及文章章法句法。

      引导学生体会当时李密地处境和李密祖孙间真挚深厚的感情,正确认识“孝”,继承孝敬父母长辈的中华传统美德。

      三、说教学方法

      主要指导学生用“四读法”(速读、诵读、品读、研读)并结合适度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一)导入

      1。用幻灯片打出以下内容:①“至性之言,自尔悲恻动人。”

    [阅读全文]...

2022-02-10 14:01:48
  • 课文《陈情表》说课稿

  • 课文《陈情表》说课稿(精选5篇)

      作为一名专为他人授业解惑的人民教师,可能需要进行说课稿编写工作,借助说课稿可以有效提升自己的教学能力。那么大家知道正规的说课稿是怎么写的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课文《陈情表》说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说教材

      一 《陈情表》是高中语文第四册第五单元的第一篇,属于古代散文,从整个高中语文教学和考试来说,文言文教学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原因如下:

      1 《考试说明》中有关文言文要求:理解常见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理解文言虚词在文中的用法;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可以说在高考中占有重要的作用。

      2 古代散文源远流长,*堪称世界散文大国。学*古代散文,不仅培养学生“阅读浅显文言文的能力”,更要是学生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领略其艺术魅力,感悟语言美,情景美,哲理美。

      二 本篇叙事,论理,始终贯穿着作者的真情实感,古人云:“读《出师》不哭者不忠,读《陈情》不哭者不孝”可见,本文在*古代散文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因此,学*本文对于我们体会散文真谛和理解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有重要的作用。

      三 基于以上认识,我确定的教学目标是:

      1 背诵全文。

      2 积累重要文言实词虚词。

      3 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4 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说教法

      一 教法

      司马集团建立晋*后,为巩固*,提出以“孝”治天下。李密从小赖祖母抚养,对其十分的孝顺,李密写此奏章,就是想陈述自己不能奉诏的原因,提出终养祖母的要求。李密为了达到自己的目的,除了在“孝”上大做文章外,还以巧妙的抒情方式来打动晋武帝。授课时要讲清作者的“情”即:“不幸的家世(陈以往之情);两难的处境(陈现在之情);不仕的原因(陈日后之情)”。同时要明白李密巧妙的表达方式即:李密在封建*赖以巩固和延续的最高伦理准则“忠”“孝”之下,在“孝”字下大做文章,提出“先尽孝后尽忠”的观点,使晋武帝不得不认同。

      二 学法

      反复诵读中体会作者的真情实感,积累常用文言词语和相关文化知识。

      说教学过程

      一 导入设计

      由*封建社会“忠”“孝”切入,引入本文。

      二 解题

      一)本篇作者不需要过多的介绍,主要应让学生明白李密不愿为仕的政治原因,这需要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

      二)文体介绍

      应该让学生理解“表”这种文体,明白为什么要些表,写给什么人。

      三 重 难点解决过程

      1)掌握一些字的读音及意义,积累一些有生命力的词语,像“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2)朗读正音 朗读是文言文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朗读有利于记忆,朗读有利于理解,朗读有利于体会文章感情。因此不光要老师范读,学生也要读出文章的情感。

      3)使学生明白李密为何要“陈”?“陈”的内容是什么?用什么方式?其实也是本文的一个重点,难点。明白这个问题,文章理解可以说已经到位。

      4)讨论本文的语言特色

      明确:以情动人;用骈文写成

      四 延伸讨论“孝”

      明确:1中华传统美德。2以“孝”治天下,维护封建统治。3不利于依法治国

      说板书

      情 理

      陈以往之情 不幸的家世 以孝治天下

      陈现今之情 两难的处境 忠孝难全

      陈日后之情 不仕的原因 先尽孝后尽忠

      层层深入,感人至深

      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陈情表》。我说课的内容分为五部分:

      一、说教材

      《陈情表》是人教版高中语文第五册第二单元的自读课文。本单元的四篇课文都属于*古代散文。单元教学目标是通过诵读把握作者的思想感情,鉴赏文章的语言特色。

      二、说教学目标及教学重难点

      新教材在文言教学编排上有明显的“两重”,“两重”是指重视诵读,重视积累;根据教学大纲,分析本文特点,结合学生实际,特确定如下教学目标:

      1、熟读并背诵课文,积累整理重要的文言知识。

      2、品味作者在叙述中蕴涵的真切情感,理解“忠”“孝”的含义。

      3、鉴赏本文直抒真情,不加雕事,用词得体的写作技法。

      教学的重点仍然是实词虚词。

      教学难点是体味真情,体会作者怎样逐层深入地叙事陈情。

      三、说教法

      主要指导学生用“四读法”(速读、诵读、品读、研读)并结合适度的课堂讨论,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过程中完成对课文的理解。

      四、说教学过程

    [阅读全文]...

2022-03-06 02:26:26
  • 春晓古诗作者是谁148句

  • 经典
  • 春晓古诗

      孟浩然是唐代第一个倾大力写作山水诗的诗人,春晓便是他的佳作之一。

      唐代: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春夜酣睡天亮了也不知道,醒来只听到到处有鸟儿啼叫。

      想起昨夜里风声紧雨声潇潇,花儿不知道被打落了多少?

      ⑴不觉晓:不知不觉天就亮了。晓:早晨,天明,天刚亮的时候。

      ⑵闻:听见。啼鸟:鸟啼,鸟的啼叫声。

      ⑶“夜来”句:一作“欲知昨夜风”。

      ⑷“花落”句:一作“花落无多少”。知多少:不知有多少。知:不知,表示推想。

      这首诗是唐代诗人孟浩然的作品。孟浩然早年隐居鹿门山,*长安谋求官职,考进士不中,还归故乡。《春晓》即是他隐居鹿门山时所作。

      这首诗是诗人隐居在鹿门山时所做,意境十分优美。诗人抓住春天的早晨刚刚醒来时的一瞬间展开描写和联想,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热爱和怜惜之情。

      此诗没有采用直接叙写眼前春景的一般手法,而是通过“春晓”(春天早晨)自己一觉醒来后瞬间的.听觉感受和联想,捕捉典型的春天气息,表达自己喜爱春天和怜惜春光的情感。诗的前两句写诗人因春宵梦酣,天已大亮了还不知道,一觉醒来,听到的是屋外处处鸟儿的欢鸣。诗人惜墨如金,仅以一句“处处闻啼鸟”来表现充满活力的春晓景象。但人们由此可以知道就是这些鸟儿的欢鸣把懒睡中的诗人唤醒,可以想见此时屋外已是一片明媚的春光,可以体味到诗人对春天的赞美。正是这可爱的春晓景象,使诗人很自然地转入诗的第三、四句的联想:昨夜我在朦胧中曾听到一阵风雨声,现在庭院里盛开的花儿到底被摇落了多少呢?联系诗的前两句,夜里这一阵风雨不是疾风暴雨,而当是轻风细雨,它把诗人送入香甜的梦乡,把清晨清洗得更加明丽,并不可恨。但是它毕竟要摇落春花,带走春光,因此一句“花落知多少”,又隐含着诗人对春光流逝的淡淡哀怨以及无限遐想。

      这首诗之所以深受人们喜爱,除了语言明白晓畅、音调琅琅上口之外,还在于它贴*生活,情景交融,意味隽永。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自适。曾隐居鹿门山。40岁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返襄阳。在长安时,与张九龄、王维、王昌龄交谊甚笃。有诗名。后漫游吴越,穷极山水,以排遣仕途的失意。因纵情宴饮,食鲜疾发而亡。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内容。虽不无愤世嫉俗之作,但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他和王维并称,其诗虽不如王诗境界广阔,但在艺术上有独特造诣,而且是继陶渊明、谢灵运、谢眺之后,开盛唐田园山水诗派之先声。孟诗不事雕饰,清淡简朴,感受亲切真实,生活气息浓厚,富有超妙自得之趣。如《秋登万山寄张五》、《过故人庄》、《春晓》等篇,淡而有味,浑然一体,韵致飘逸,意境清旷。孟诗以清旷冲澹为基调,但冲澹中有壮逸之气,如《望洞庭湖赠张丞相》“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一联,精力浑健,俯视一切。但这类诗在孟诗中不多见。总的来说,孟诗内容单薄,不免窘于篇幅。现通行的《孟浩然集》收诗263首,但窜有别人作品。新、旧《唐书》有传。与王维并称“王孟”。李白诗云: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揖清芳。

    [阅读全文]...

2021-11-30 12:42:49
  • 《陈情表》的练*题及答案

  • 《陈情表》的练*题及答案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陈情表》的练*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分享。

      练*题及答案

      一、积累与运用

      1.给下列加点的汉字注音: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门衰祚薄(),茕茕()

      孑立()终鲜兄弟(),期功强*()()

      除臣洗马(),刘病日笃()

      常在床蓐(),猥以微贱()生当陨首()

      责臣逋慢(),犹蒙矜育()

      过蒙拔擢(),宠命优渥()

      岂敢盘桓(),庶刘侥()幸

      答案:xìnsùmǐnzuòqiónɡjiéxiǎnjīqiǎnɡxiǎndǔrùwěiyǔnbūjīnzhuówòhuánjiǎo

      2.分析词语古今异义。

      ①不行:古: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

      ②成立:古: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

      ③洗马:古: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

      ④上报:古: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

      ⑤告诉:古: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

      ⑥区区:古: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

      ⑦辛苦:古: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

      ⑧侥幸:古:________________;今:________________。

      答案:①不行:古,不能走路,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今,不可以。②成立:古,**自立,如“零丁孤苦,至于成立”;今,组织机构等筹备成功,开始存在。

      ③洗马:古,太子的侍从官,如“寻蒙国恩,除太子洗马”;今,给马洗身。

      ④上报:古,报答皇恩,如“非臣陨首所能上报”;今,向上级报告。

      ⑤告诉:古,申诉苦衷,如“则告诉不许”;今,说给人听,使人知道。

      ⑥区区:古,拳拳之情,如“是以区区不能废远”;今,数量少,不重要。

      ⑦辛苦:辛酸苦楚,如“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今,身心劳苦。

      ⑧侥幸:幸运,如“庶刘侥幸,保卒余年”;今,企求非分,意外获得成功。

      3.下列解释全对的一组是()

      ①终鲜兄弟:终于没有兄弟。

      ②行年四岁:经历了四年。

      ③供养无主:没有主人供养。

      ④辞不赴命:辞谢不接受任命。

      ⑤日笃:一天一天沉重。

      ⑥日薄西山:太阳接*西山。用日落比喻人的寿命即将终了。

      ⑦伏惟:伏惟思量。古时下级对上级表示恭敬的用语,奏疏和书信里常用。

      ⑧死当结草:死后再算账。

      A.①②③④B.③⑤⑥⑧,C.①④⑥⑦D.②④⑥⑧

      答案:C

      4.加点词解释有错误的一项是()

      A.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尚书省的属官)

      B.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科举考试的一种身份)

      C.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报告、诉说)

      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之心)

      答案:B

      5.下列句子中加点词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

      B.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C.除臣洗马

    [阅读全文]...

2022-01-11 21:25:44
  • 陈情表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

  • 古诗文
  • 陈情表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

      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陈情表原文翻译及赏析精选,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陈情表

      魏晋 西晋·李密

      臣密言:臣以险衅,夙遭闵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愍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兄弟,门衰祚薄,晚有儿息。外无期功强*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孑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臣侍汤药,未曾废离。(愍一作:悯茕茕孑立一作:独立)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祖母一作:祖母刘)

      译文

      臣李密陈言:我因命运不好,很早就遭遇到了不幸,刚出生六个月,父亲就弃我而死去。我四岁的时候,舅父强迫母亲改变了守节的志向。我的祖母刘氏,怜悯我年幼丧父,便亲自抚养。臣小的时候经常生病,九岁时不能走路。孤独无靠,一直到**自立。既没有叔叔伯伯,又缺少兄弟,门庭衰微、福分浅薄,很晚才有儿子。在外面没有比较亲*的亲戚,在家里又没有照应门户的童仆,生活孤单没有依靠,只有自己的身体和影子相互安慰。但祖母刘氏又早被疾病缠绕,常年卧床不起,我侍奉她吃饭喝药,从来就没有离开她。

      到了晋朝建立,我蒙受着清明的政治教化。先前有名叫逵的太守,察举臣为孝廉,后来又有名叫荣的刺史推举臣为优秀人才。臣因为供奉赡养祖母的事无人承担,辞谢不接受任命。朝廷又特地下了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受国家恩命,任命我为太子的侍从。我凭借卑微低贱的身份,担当侍奉太子的职务,这实在不是我杀身所能报答朝廷的。我将以上苦衷上表报告,加以推辞不去就职。但是诏书急切严峻,责备我怠慢不敬。郡*官催促我立刻上路;州县的长官登门督促,比流星坠落还要急迫。我很想奉旨为皇上奔走效劳,但祖母刘氏的病却一天比一天重;想要姑且顺从自己的私情,但报告申诉不被允许。我是进退两难,十分狼狈。

      我想晋朝是用孝道来治理天下的,凡是年老而德高的旧臣,尚且还受到怜悯养育,况且我孤单凄苦的程度更为严重呢。况且我年轻的时候曾经做过蜀汉的官,担任过郎官职务,本来就希望做官显达,并不顾惜名声节操。现在我是一个低贱的亡国俘虏,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提拔,恩宠优厚,怎敢犹豫不决而有非分的企求呢?只是因为祖母刘氏寿命即将终了,气息微弱,生命垂危,早上不能想到晚上怎样。我如果没有祖母,无法达到今天的地位;祖母如果没有我的照料,也无法度过她的余生。祖孙二人,互相依靠而维持生命,因此我不能废止侍养祖母而远离。

      我现在的年龄四十四岁了,祖母现在的年龄九十六岁了,这样看来我在陛下面前尽忠尽节的日子还很长,而在祖母刘氏面前尽孝尽心的日子很短。我怀着乌鸦反哺的私情,乞求能够准许我完成对祖母养老送终的心愿。我的辛酸苦楚,并不仅仅是蜀地的百姓及益州、梁州的长官所能明白知晓的,天地神明,实在也都能明察。希望陛下能怜悯我的诚心,满足我微不足道的心愿,使祖母刘氏能够侥幸地保全她的余生。我活着应当杀身报效朝廷,死了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陛下的恩情。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呈上此表来使陛下知道这件事。

      注释

      “表”是一种文体,是古代奏章的一种,是臣下对君王指陈时事、直言规劝抑或使之改正错误的文体。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以:因险衅(xiǎnxìn):凶险祸患(这里指命运不好)。险,艰难,祸患;衅,灾祸

      夙:早时,这里指年幼的时候。

      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凶:这里指他家中不幸的事

      【慈父见背】

      见背:背离我,离我而去。这是死的委婉说法。指弃我而死去。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行年:经历的年岁

      舅夺母志:舅舅强行改变母亲想要守节的志愿。这是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

      【祖母刘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悯:怜悯。苏教版作“愍”。

      躬亲:亲自

      【至于成立】

      至于:直到。

      于:介词,引出对象

      成立:**自立

      【终鲜兄弟】

      终:又;

      鲜:少,这里指“无”的意思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门:家门。

      门衰祚薄:家门衰微,福分浅薄;祚(zuò):福分

      儿息:同子息、生子;息:亲生子女。又如:息子(亲生儿子);息女(亲生女儿);息男(亲生儿子)

      【外无期功强*之亲】

      期:满一周年。

      功:服丧九月为大功,服丧五月为小功。这都指关系比较*的亲属。“期功”意为“穿一周年孝服的人”。

      强*:勉强算是接*的

      【内无应门,五尺之僮】

      应门:照应门户。

      五尺之僮:五尺高的小孩。僮:童仆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茕茕:孤单的样子

      孑:孤单孑立:苏教版作“独立”

      吊:安慰

      【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阅读全文]...

2021-12-21 14:48:08
  • 西晋李密《陈情表》原文及注释

  • 古诗文
  • 西晋李密《陈情表》原文及注释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文言文吧。那么问题来了,到底应如何写一篇优秀的西晋李密《陈情表》原文及注释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西晋李密《陈情表》原文及注释,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陈情表》为西晋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文章叙述祖母抚育自己的大恩,以及自己应该报养祖母的大义;除了感谢朝廷的知遇之恩以外,又倾诉自己不能从命的苦衷,真情流露,委婉畅达。该文被认定为*文学史上抒情文的代表作之一,有“读诸葛亮《出师表》不流泪不忠,读李密《陈情表》不流泪者不孝”的说法。

      晋武帝征召李密为太子洗马,李密不愿应诏,就写了这篇申诉自己不能应诏的苦衷的表文。文章从自己幼年的不幸遭遇写起,说明自己与祖母相依为命的特殊感情,叙述委婉,辞意恳切,语言简洁生动,富有表现力与强烈的感染力。相传晋武帝看了此表后很受感动,特赏赐给李密奴婢二人,并命郡县按时给其祖母供养。

      原文

      臣密言:臣以险衅(xìn),夙(sù)遭闵(mǐn)凶。生孩六月,慈父见背。行(xíng)年四岁,舅夺母志。祖母刘悯(mǐn)臣孤弱,躬亲抚养。臣少(shào)多疾病,九岁不行(xíng),零丁孤苦,至于成立。既无伯叔,终鲜(xiǎn)兄弟;门衰祚(zuò)薄,晚有儿息。外无期(jī)功强(qiǎng)*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僮(tóng)。茕茕(qióng)孑(jie第二声)立,形影相吊。而刘夙婴(yīng)疾病,常在床蓐(rù);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逮(dai第四声,通“待”,等到)奉圣朝,沐浴清化。前太守臣逵(kuí)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xiǎn)马。猥(wěi)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诏书切峻,责臣逋(bū)慢。郡县逼迫,催臣上道;州司临门,急于星火。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dǔ);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jīn)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huàn)达,不矜名节。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zhuó),宠命优渥(wò),岂敢盘桓(huán),有所希冀(jì)!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母孙二人,更(gēng)相为命。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yòu)四,祖母今年九十有(yòu)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乌鸟私情,愿乞终养。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愿陛下矜(jīn)悯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臣不胜(shēng)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注释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

      以:因

      险衅(xiǎnxìn):凶险祸患(这里指命运不好)。 险,艰难,坎坷;衅,灾祸

      夙:早时, 这里指年幼的.时候

      闵:通“悯”,指可忧患的事(多指疾病死丧)

      凶:不幸,指丧父

      【慈父见背】

      见背:背离我,离我而去。这是死的委婉说法。指弃我而死去。见,由被动句发展而来,但这里已不再用作被动,类似结构为见谅,译为"我"的意思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行年:经历的年岁

      母志:母亲守节之志。这是母亲改嫁的委婉说法

      【悯臣孤弱,躬亲抚养】

      悯:怜悯

      躬亲:亲身

      【至于成立】

      至于:直到。至:达到;于:介词,引出对象

      成立: **自立

      【终鲜兄弟】

      终:又;

      鲜:少,这里指“无”的意思

      【门衰祚薄,晚有儿息】

      门衰祚薄:家门衰微,福分浅薄;祚:zuò,福分

      儿息:同子息、生子;息:亲生子女。又如:息子(亲生儿子);息女(亲生女儿);息男(亲生儿子)

      【外无期功强*之亲】

      期:穿一周年孝服的人。功:服丧九月为大功,服丧五月为小功。这都指关系比较*的亲属

      强*:勉强算是接*的

      【茕茕孑立,形影相吊】

      吊:安慰

      【臣侍汤药,未曾废离】

      废:停止服侍

      离:离开

      【夙婴疾病,常在床蓐】

      婴:被……缠绕;

      蓐:通“褥”,坐卧时铺在床椅上面的垫子,草*子

      【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逮:及,到

      奉:承奉

      圣朝:指当时的晋朝

      沐浴清化:恭维之辞,指蒙受当朝的清*教化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察:考察和推举

    [阅读全文]...

2022-06-11 12:19:52
  • 陈情表原文 唯美短句

  • 唯美,个性
  • 1、假若爱一个人没有回应,与其乞讨爱情,不如骄傲地走开。

    2、心若没有栖悉的地方,到哪里都是流浪。

    3、分手好久了,她每次都悄悄来我的空间看看然后删除访问记录,其实她不知道,我的空间只对她一个人开放。

    4、我们觉得不快乐,是因为我们追求的不是幸福,而是比别人幸福。

    5、想现在失忆,把所有爱过的人都忘了。

    6、世界上最心痛的感觉,不是失恋,而是我把心给你的时候,你却在欺骗我。

    7、隐身是为了逃避,那么上线是否是在期待。

    8、放假了,作业你知道我不爱你的可是你为什么要这么爱我。

    9、*惯你的一切,到头来不*惯没有你的全部。

    10、我不知道该说什么,我只是突然在这一刻很想你。

    11、每时每分每秒,相依偎到海枯石烂;每年每月每天,牵起手到天荒地老。

    12、难过了不要告诉别人,因为别人不在乎。

    13、我吃过的苦是不是太少,经受的磨练是不是不够?

    14、我就是喜欢荒芜的地方,就像我总是喜欢不那么爱说话的人。

    15、开始和结束只不过是一条线段的两端、有开始、亦会有结束。

    16、这世上最难堪的事不是他不爱你,而是他说很爱很爱你,最后却轻易地放弃了你。

    17、爱你的人,很多很多;我爱的人,只你一个!

    18、我渴望爱情,一个人的笑印在俩人的眼眸,一份泪由两颗心来体味。如果今生的缘前生定,我愿用一切换一份真诚。

    19、有时候,孤单一个人反而更好。没人伤害得了你。

    20、水清则无鱼,人贱则无敌,树不要皮,必死无疑,人不要脸,天下无敌!

    21、转身以后谁知道谁的痛苦,谁知道谁的眼泪谁知道我的伤悲,谁知道我心中的伤痕。

    22、没有人会一辈子疼爱你。要好好照顾好自己。

    23、站在属于自己角落,假装自己是个过客。

    24、人之所以痛苦,就是因为选择了错误的东西。

    25、若是我的手不小心碰着你的手,你是会躲开,仍是下意识牵住。

    26、你若能给我一生不变的爱恋,我定能给你不离不弃的陪伴。

    27、命运拉扯着年月的年轮,佯装惟我独尊的老练。

    28、我总有那么多的无奈,好似所有人都已将我忘记。

    29、有些事是单向不可逆,有些人是唯一不可替代的。

    30、两个人的关系越好,那句烂记于心的我喜欢你越是难以启齿。

    31、能让男人轻松的女人是好女人,能让女人幸福的男人是好男人。

    32、如果我们的人生一无所获,那是因为我们以为的爱将我们虚耗殆尽。

    33、第一根白发,得到恨;最后一根白发,得到爱。

    34、不值得回想的别多想,那样只会徒增疾苦而已!

    35、是我,强行留下了你的人,却留不住你的心。

    36、没想到,连回忆也如此不堪,莪只剩思念旳权利。

    37、如果你往街上一站,问上一百个人:你喜不喜欢我?那你一定能找到一个喜欢你的人。

    38、*惯了孤独,*惯了一个人,*惯了一切的一切。

    39、你是那一缕轻舞的微风,当你轻舞的微风拂过时,我紧锁的心窗为你而敞开,我心灵的铃铛为你而奏响。

    40、有些事情总得要放弃,只是早晚罢了。

    41、深夜里的自己好不好,我们都别说谎。

    42、成功是一种观念,致富是一种义务,快乐是一种权力。

    43、时间是最好的良药,希望在很久很久以后,那颗心想你的时候再也不会疼。

    44、有多少人在梦里惊醒,醒来发现还是自己一个人。

    45、一辈子就像一场戏,太快乐,太悲伤,都是因为活得太入戏。

    46、如果爱你只有一次,我会用每一个夜晚来想你。

    47、我知道你还在乎我,这就够了,我等你玩累了那一天。

    48、趁我还爱你,你可不可以不要错过我?

    49、不要分开就说对对错错,不要死皮脸皮情绪有多难过。

    50、那一季,忧伤无尽绽放,原有的阳光,消失殆尽。

    51、两个人能不能能不能互相坦白,不要总是总是总是想要逃开。

    [阅读全文]...

2021-12-20 08:16:54
古诗陈情表的作者是谁 - 句子
古诗陈情表的作者是谁 - 语录
古诗陈情表的作者是谁 - 说说
古诗陈情表的作者是谁 - 名言
古诗陈情表的作者是谁 - 诗词
古诗陈情表的作者是谁 - 祝福
古诗陈情表的作者是谁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