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朗月行全部的古诗

关于古朗月行全部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朗月行全部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朗月行全部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朗月行全部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857) 语录(76) 说说(176) 名言(2) 诗词(10k+) 祝福(24) 心语(4)

  • 王维的全部古诗

  • 文学
  • 王维的全部古诗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出身河东王氏。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下面小编收集了王维的全部古诗,供大家参考。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解释:

      中年以后的厌倦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然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间。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解释:

      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竟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小鸟,山涧中时不时地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解释:

      斜阳照在村墟篱落,放牧的牛羊回到了深深的小巷。村中一位老叟,拄着拐杖倚靠在柴门前。等候放牧晚归的牧童。吐穗华发的麦地里,传来野鸡的阵阵呜叫声。桑树上桑叶稀疏,蚕儿就要吐丝。从田里归来的农夫扛着锄头,相见时打着招呼絮语依依。此情此景。怎能不羡慕隐居的安详,吟咏着《式微》的诗章,意欲归隐又不能如愿,心绪不免紊乱惆怅。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解释:

      寒冬过后的山愈加显得郁郁葱葱,那条小河也开始缓缓流淌。我(诗人)拄杖倚在我(诗人)家柴屋门前,和着风的方向听着日暮时分蝉的鸣叫。夕阳的余晖洒在那渡头上,一缕烟从村里的烟囱中冒出。又碰上友人喝醉了,在恰如陶渊明的我(诗人)前发酒狂。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解释:

      不知香积寺在此山中,行来数里身入云峰。无人的石径旁丛生古树,深山里是何处响起钟声。流泉声咽,穿过峭立的崖石;日色清冷,照着浓荫的青松。暮色降临空潭侧畔,入定的禅心制服了邪念妄想。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解释:

      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汉水浩瀚,好像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缥缈中。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襄阳的风景,确实令人陶醉赞叹;我(诗人)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解释:

      红色的桃花还含着昨夜晶莹的雨珠,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晨的烟雾之中。落花铺满了小路,家童还没有早起扫除,春莺婉转啼鸣,山客还在酣睡。

      《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阅读全文]...

2022-03-02 13:33:05
  • 立冬的全部古诗

  • 立冬
  • 立冬的全部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立冬的全部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立冬日作》

      宋 陆游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宋 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

      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

      惟有黄花不负秋。

      《立冬日野外行吟》

      宋 释文珦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立冬》

      宋 紫金霜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十月十日立冬》

      宋 周南

      立冬前一夕,聒地起寒风。

      律吕看交会,衣裳出褚中。

      骭疡时作尰,怀抱岁将终。

      汗手污牙笔,晴檐共秃翁。

      《立冬即事二首》

      宋 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立冬节斋宿竹宫悼姚高士》

      宋代:程公许

      金鲫鱼犹涵藻涧,玉蕤香未破梅花。

      人生转眼皆泡幻,勘破须饶老作家。

      《立冬夜舟中作》

      宋代:范成大

      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増。

      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稜。

      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

      《立冬后风雨》

      宋代:刘敞

      冷雨欲成雪,高风催过云。

    [阅读全文]...

2022-03-14 23:39:16
  • 小满全部古诗

  • 小满
  • 小满全部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满全部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律·小满

      小满天逐热,温风沐麦圆。

      园中桑树壮,棚里菜瓜甜。

      雨下雷声震,莺歌情语传。

      旱灾能缓解,百姓盼丰年。

      七律·小满

      小满温和夏意浓,麦仁满粒量还轻。

      稻田追粪催分孽,绵羊剪绒防冷风。

      油菜收割荚角子,蚜虫防治麦杆蝇。

      联合机械查修备,待战农忙暂放松。

      西江月·小满

      入夏迎来小满,林中小鸟欣欢。

      池莲青翠柳含烟。

      垄间麦穗饱,院里石榴妍。

      气温渐升雷雨降,水塘蛙叫声喧。

      中耕除草在农田。

      勤劳流热汗,努力获丰年。

      吴藕汀《诗画》

      白桐落尽破檐牙,

      或恐年年梓树花。

      小满田塍寻草药,

      农闲莫问动三车。

      五律·小满

      惊蛰乌鸦叫,小满雀来全。

      送走三春雪,迎来五月天。

      江南频落雨,塞北屡经寒。

      节令轮流去,黎民望瑞年。

      小满

      夏熟凭小满,籽壮水周全。

      未满充足水,要张酷热天。

      三农收种管,四月雨来寒。

      节令河腾浪,天然物阜年。

    [阅读全文]...

2022-01-18 11:54:11
  • 古朗月行古诗的意思(古朗月行全诗鉴赏)

  • 《古朗月行》

    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青云 一作:白云)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注释及翻译:

    注释

    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团团:圆圆的样子。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

    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诗中蟾蜍则另有所指。

    圆影:指月亮。

    羿:我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面的“乌”即日,《五经通义》:“日中有三足乌。”所以日又叫阳乌。

    天人:天上人间。

    *:《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也指月。

    沦惑:沉沦迷惑。

    去去:远去,越去越远。

    凄怆:悲愁伤感。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赏析: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阅读全文]...

2022-06-14 19:20:39
  • 古朗月行李白_古朗月行古诗

  •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少居蜀中,读书学道。25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至天宝初,春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后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象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

      注释:

      1、古朗行:《乐府诗集》作“朗月行”,乐府古题。

      2、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

      3、瑶台:传说西王母居住的宫殿。

      4、青云端:青云的顶端。

      译诗:

      幼小的时候不知道明月为何物,

      便称它为挂在天空中的白玉盘。

      又怀疑它是瑶台上的一面镜子,

      无缘无故地飞到了青云的顶端。

      赏析:

      《古朗月行》原诗共16句,这里是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这四句诗描写了儿童眼中的月亮,充满了浪漫而神奇的遐想。古往今来,月亮一直牵动人们的心。关于月亮还有一些美丽的传说,如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嫦娥起舞等,的确令儿童心驰神往。每个人都有童年,儿童富于幻想,对月亮更充满好奇心。这四句诗就是李白幼小时对月亮的观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两句主要从月亮的形体入手进行描摹的。月亮(指明月)是圆的,白玉盘也是圆的,有相似点,故可以打比方。月亮除了是圆的之外,还能发光(非科学意义上的),于是又有了“又疑瑶台镜,飞上青云端”两句。这两句是从月亮发光角度写的。月光皎洁,旖旎可人,而镜子能反光,两者也有相似点,所以怀疑月亮又像瑶台上的镜子飞上了青云的顶端,这又是一处比喻。而“瑶台”又是西王母所居之处,本身还具有神话色彩,更增添了迷人的效果。这四句诗是用儿童思维写成的,诙谐幽默而又充满天真稚趣;又以“白玉盘”、“瑶台镜”为喻,语言生动活泼。这四句诗也可以看作是一首儿歌,它可以开启儿童的心智。

      这也是一首乐府诗。鲍照有《朗月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此诗开始描写月亮的形状,然后用了一些关于月亮的传说。后面叹息月蚀后朗月不再可欣赏。这可能有所讽喻,有所指,但现在已不清楚到底是比喻什么事情了。

    [阅读全文]...

2022-07-22 21:17:33
  • 关于月亮的古诗词有哪些 有关的全部古诗大全

  • 月亮
  •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朝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⑺,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

    2.《静夜思》唐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泊秦淮》唐朝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4.《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宋朝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关山月》唐朝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峨眉山月歌》唐朝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7.《月下独酌》唐朝

    李白

    月下独酌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

    8.《春江花月夜》唐朝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9.《鸟鸣涧》唐朝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0.《竹里馆》唐朝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1.《望月怀远》唐朝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2.《出塞》唐朝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村夜》唐朝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4.《暮江吟》唐朝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5.《宿建德江》唐朝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16.《月夜忆舍弟》唐朝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7.《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朝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阅读全文]...

2021-11-29 16:37:03
  • 古朗月行全诗解释(古朗月行的意思全解)

  • 解释
  • 【原文意译】

    儿时不解月为何,仙宫佳肴玉盘托。

    圆似瑶台美人镜,云端飞旋快乐多。

    嫦娥沐浴休闲坐,桂花濯足影婀娜。

    白兔辛苦捣桂药,药成又有谁来喝?

    蟾蜍贪婪噬明月,夜半灰暗月残缺。

    昔有英雄弈射日,天上人间清明得。

    如今月已沉沦至,速离不赏无奈何。

    忧从中来又怎样?肝肠寸断空自觉!

    【赏析品读】

    李白是天生的月控。古人诗词,写月亮的极多,然而,较之李白对月亮的钟爱,似乎都缺少了那么一份执着。往往更多的人仅仅是“借”月抒怀。而李白则不同,纵观其诗酒人生,“月亮”似乎融进了他的血液。如果说,“酒”是李白肉体存在的支柱,那么“月”则可称其为李白精神的食粮。李白与月,正如王立群先生在品读《古朗月行》中所说的:“没有了月亮,李白很孤独;没有了李白,月亮很寂寞。”此篇《古朗月行》,为乐府题材诗。南北朝时诗人鲍照曾写过一首《朗月行》诗:“朗月出东山,照我绮窗前。窗中多佳人,被服妖且妍。靓妆坐帷里,当户弄清弦。鬓夺卫女迅,体绝飞燕先。为君歌一曲,当作朗月篇。酒至颜自解,声和心亦宣。千金何足重,所存意气间。”李白作此诗,为与前人区别,在前边加了一个“古”字,是为《古朗月行》。这首诗准确的写作年代无从考证,但一般认为写于安史之乱前夕,是一首借月抒情的诗歌。那么,李白借此诗,所抒何情呢?全诗一共十六句。前八句所抒为对月的咏叹调,是从小就萦绕在李白心间的对月亮的真情,甚至是痴情。后八句则借月抒发对时局的哀叹,既有看透朝堂危机的焦灼,亦有无能为力的凄怆之情,是为实感。此诗开篇语言通俗,*乎白话。“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这是真的、实实在在的在写月亮,是当时的人们对月亮的普遍认识。我们说,李白与月亮,已经达到了“我中有月,月中有我”的“人月合一”的境界。就连喝酒的时候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把“月亮”当成了可以交流情感的“人”,且赋予其生命的意象:“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而且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的这种情感是自小就有的。从小就对月亮充满了好奇,所以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儿时的故事萦绕心间,民间的传说给了所有人无限的想象。“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诗行至此,李白所描写的都是一种美好的境界。皓月当空,嫦娥飞去,美丽的传说之所以千百年来都在民间流传,其根源就在于人类始终都有一种探寻的精神和善良的愿望。“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无论是美丽的传说,还是发自心底之“问”,都表现了人们想了解大自然奥秘的欲望,本没有政治的色彩。是轻松的,是闲适的。就如*苏轼也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其实就是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不是也在探索月亮的奥秘么?月亮对于人类,不是仍然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么。何况一千多年前的唐宋之人呢!所以那时,月亮更多的是人类情感的寄托,与政治是很少关联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等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些人,这些诗,都把人类的自然情感寄托到月亮之上。但是,这首《古朗月行》,当李白写到“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之时,我们细品,就有点变了味道。原本,这首诗读起来,前八句给人的感觉是清新明快的,我们的思绪也跟随着李白的心情在月空飘荡。嫦娥濯足,玉兔依偎,桂树团团,花香四溢,多么美妙!仰首遐思,令人神往。然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古人何尝不知这是自然现象呢!李白又如何不知道月圆月缺的规律呢!但是,既知,又说“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是想要借月圆月缺来述说什么呢?我们知道,李白在24岁(公元724年)的时候离家开始远游,寻求功名。他在25岁出蜀,但是直到42岁,也就是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才得以被玄宗召见,给了一个御用文人的差事。那时的李白,初入宫廷,何等风光!供奉翰林,服侍皇帝。每有宴事或出游,李白是必跟随的,以其诗才文采,赋诗文以纪实,为帝王的千古留名歌功颂德。但是实际上,这个差事,一无实权,第二又实现不了自己真正的报复,只是为帝王世家奢靡的生活贴金,为其润色。因此,这与李白浪漫主义的思想本性及最初的理想是相去甚远的。李白最初的理想,他在湖北安陆隐居的时候就有过明确的表达。当时安陆一孟姓县尉曾给李白写了一篇移文,说李白在寿山这样一座无名小山隐居,这座山这是在藏匿宝贝,埋没贤达,这是在指责寿山的不自量力,李白不应在此隐居。然后李白于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写了一篇《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在此文中,李白说:“吾与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也就是表达了要像管仲、晏婴那样辅佐帝王成就霸业,使天下安定,国家清明。事业有成,父母也脸上有光,然后我就隐居山林,江海垂钓了。所以说,李白出蜀游历的最初理想是博取功名,位列朝班。最起码,他的抱负也是“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而在宫中,在帝王身边,既不是史官,以其所长来修文撰史,也不是真正的用来起草重要宫廷文件的文秘角色。而仅仅只是服侍在玄宗身边,为其花天酒地的奢靡生活,以其生花妙笔来粉饰雕琢,咏叹盛世华年。可以想见,以李白的性格来说,这种从政的状态,他能够甘心么?李白曾在玄宗歌舞升*时,奉命为杨玉环作《清*调》三首,来赞扬玉环之美貌。现在读来,这三首词,如果不论其文采的空灵飞动,而只看其内容,无非是宫廷艳舞的靡靡之音罢了。只能算是为讨好玄宗和贵妃的“拍马屁”之作吧。而这,又怎么符合太白的性格呢!但是,玄宗当初召见李白进宫的原因,不也正是因为对其文采的欣赏么?这不也是在给李白提供展示其才华的机会么?无奈,又能如何呢!也正是在*距离接触到帝王、朝廷的腐败后,李白其实也是很失望的。尤其是从他的视角,看到了帝王的昏庸,后宫的奢靡,安禄山、高力士等的野心,他的内心更是充满了失望与焦灼,同时也因其不被重用而愤愤不*,有时甚至也是牢骚满腹。从他当时的很多诗文,都可以看出李白的这种情绪来。玄宗在接触了李白一年之后,由于李白自身的诸多放浪不羁、不拘小节的行事风格,以及醉酒误事,甚至是酒后失态,玄宗也对其渐生不满与嫌弃,有意在疏远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这虽是杜甫后来写的,但当时的玄宗,即使再有涵养,在那样一个等级森严的时代,对于李白这个小小的翰林,可能对他的这种有失君臣礼节的行为不放在心上么?反过来,同时李白在思考事涉自身的前途时,也意识到了行为的不当之处。因此李白实际也是在努力树立形象,试图挽回因酒造成的不好局面的。其作《清*调》就可见努力的姿态,因为他也意识到身边小人的谗言已经造成了与玄宗的隔阂,玄宗已经有不再喜欢他的表现了。这在李白所作的《玉壶吟》中,能看出李白还是有一定的自知之明的。在《玉壶吟》中李白写道:“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由此可见,李白的思想意识中,感知其自身渐渐被玄宗冷落,原由是“宫中妒*”。他也想效仿汉代的东方朔一样左右逢源,结果实际是反被嫉妒陷害,小人进谗。一代帝王,即使再有惜才之心,也是慢慢被耳边风和朝臣的议论所左右的。于是,找了个合适的机会,将李白“赐金放还”。实际就是体面地“逐出宫门”了。这一年是天宝三年,即公元744年。虽然距安禄山起兵反叛,还差11年。但是,李白也看到了安禄山擅权乱国,搅乱后宫的乱象,以及杨国忠权倾朝野的狼子野心。这两点,李白在《古朗月行》中,以“蟾蜍蚀月”的民间传说来暗喻,以提醒当权的玄宗注意。奈何玄宗当时已被荒淫蒙蔽了心智,根本听不进忠言。所以,李白也是焦灼愤懑,借诗言事,“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借月起兴。日为君象,月为臣象,月盛而日衰,这就向世人表明,安禄山已有反叛的迹象。“*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这也真的是无可奈何,只能自己肝肠寸断吧。已被“赐金放还”,处江湖已远,其心志与呼声更不可能传到玄宗的耳朵里。一声长叹,肝肠寸断,本就人微言轻,现在更是无可奈何。所以,借诗言情,望月倾诉,而又不敢直言。只能以传说中的蟾蜍蚀月来隐喻。这也是古代文人通常惯用的写作方式,避讳以自保。就如白居易也说“汉皇重色思倾国”,以“汉皇”而指玄宗,等等。从诗中可见,李白还是希望能够出现一位力挽狂澜之大英雄的。就如后羿射掉了九个太阳一样,天上人间清明安静!焦灼之心溢于言表,因此说“*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意思就是月亮已经沉沦迷惑了,赶快离开吧,没什么可以观看欣赏的了。这正是安禄山乱了后宫的伦理,杨国忠搅乱了朝纲的暗喻。但是,如此忧愁又能怎样呢?悲痛之情,似肝肠寸断!“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由此可见,太白仙人当时的无奈之情!其实,从史料记载,安禄山称杨玉环为母,玄宗为父,年龄相仿,甘心做小子,实际从内心里就是一种忍辱。每年称臣纳贡,实则是在隐忍,蓄势待发。只等时机成熟,便可举事。历史证明,事实也的确如此,当玄宗四川避暑,安禄山占领京城的时候,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进入皇宫,更是对昔日的妃嫔宫女,极尽霸掠之能事。就连昔日玄宗的宠妃——梅妃,也是被逼自缢。而后安禄山称帝,这是何等的贻笑千年之事。当年李龟年也因气节而拒绝为安禄山演奏歌唱,受尽折磨后流落江南,才有了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千古名篇。从这首诗所反映当时的心境可以推断,李白的这首《古朗月行》当作于天宝三年,即公元744年,李白刚刚被玄宗“赐金放还”之后。李白本没有要离开之意,虽然在宫中时的一些诗作中表达有想离开之意,如在《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诗中说“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虽说诗中是一种想归隐山林的的心态,但其实这也仅仅就是一种牢骚心态的释放。真实的心态,还是希望能够在朝堂上争得一*之地的。李白自24岁离家,直到44岁,整整20年过去,都没有回乡省亲,原因是什么?有没有“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心态呢?从其性格和出游之“初心”来分析,应该是有这种心境吧。怀着这种心境,这个时候忽然被撵出了朝廷,既不是外放做官,也不是外出巡查,更不能衣锦还乡,真的是很没有面子,但是又无可奈何!因为毕竟是“赐金放还”。而非无情驱逐。这也可以看出,李白在玄宗的心目中还是有一定地位的。本来三年前,42岁的李白还在表白“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还放豪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高调入宫,玄宗为其亲手调羹,那是何等张扬。如今却是如此结局,同时又有对朝廷的前途揪心,所以,只能以这首月行之诗,而诉内心忧患之实。实际上,李白在安禄山举兵反叛之前,曾只身前往北方一探虚实,这为李白掌握真实的情况提供了依据,也更加重了李白忧患之心情,也更能体会到李白在诗中的那种焦灼。朗月行,行月间,月间行,行间赏月,因月而思,因思而虑。本应是诗和远方的情怀,却背负了太多的政治因素。李白在《襄阳歌》中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月之于李白,是生命的寄托,是情感的宣泄。他能够“举杯邀明月”,看到“对影成三人”,这是人格化的意境,“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是意境中的理想。意境也好,理想也罢,月行,月诉,借月抒怀,行中有诉,诉中有忧。一首《古朗月行》,李白忧国忧君忧社稷的情怀可见一斑,故而感想之余,掩卷深思,而作小诗一首。品李白《古朗月行》之叹——月行,月诉不惑入朝预报国,谪仙折业志不折。无奈身处江湖远,终是蓬蒿空虑多。

    [阅读全文]...

2022-05-14 08:33:25
  • 有关夏天的诗句古诗(关于夏天的古诗全部)

  • 夏天
  • 夏天也是一个可以入诗的好季节,虽然比不上春天,但也别有一番精致。在夏天吟诵描写夏日的诗句,“就凉安坐石,煮茗汲邻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每读一句简短的诗句,便会觉得有凉风扑面而来。

    那许多许多的夏天,安静的、清凉的,它们藏在短短的唐诗中。在睡思昏昏的夏之昼午,念几行唐诗,手倦抛书倒头便睡,暮色袭衣时,**晚风,几个短句让黄昏格外悠长。

    夏日游晖上人房

    唐-陈子昂

    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

    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

    对户池光乱,交轩岩翠连。

    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

    夏日山中

    唐-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夏日

    唐-白居易

    东窗晚无热,北户凉有风。

    尽日坐复卧,不离一室中。

    中心本无系,亦与出门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日登鹤岩偶成

    唐-戴叔伦

    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月凉。

    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夏日

    唐-冷朝阳

    映日纱窗深且闲,含桃红日石榴殷。

    银瓶绠转桐花井,沉水烟销金博山。

    文簟象床娇倚瑟,彩奁铜镜懒拈环。

    [阅读全文]...

2022-06-18 12:00:19
  • 春节古诗有哪些(关于春节的古诗全部)

  • 春节
  • 田家元日 –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 –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年作 – 唐代·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除夜宿石头驿 – 唐代·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思佳客·癸卯除夜 – 宋代·吴文英

    自唱新词送岁华。 鬓丝添得老生涯。 十年旧梦无寻处, 几度新春不在家。 衣懒换, 酒难赊。 可怜此夕看梅花。 隔年昨夜青灯在, 无限妆楼尽醉哗。

    岁夜咏怀 – 唐代·刘禹锡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守岁 – 宋代·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巫山一段云 望霞峰 – 元代·赵孟*

    碧水鸳鸯浴,*沙豆蔻红。云霞峰翠一重重。帆卸落花风。淡薄云笼月,霏微雨洒篷。孤舟晚泊浪声中。无处问音容。

    除夜雪 – 宋代·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 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 灯前小草写桃符。

    临江仙(自咏) – 宋代·刘光祖

    我似万山千里外,悠然一片归云。宫衔犹自带云云。谁知前进士,已是故将军。闲坐闲行闲饮酒,闲拈闲字闲文。诸公留我笑纷纷。一枝簪宝髻,六幅舞罗裙。

    重游无量院 – 宋代·高翥

    佛屋欹斜老翠微, 小轩犹记昔游时。 江云带雨凉生竹, 野水迎潮暗入篱。 门外风波僧自识, 山中朝莫客曾知。 眼明素壁关情久, 十载财能写此诗。

    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 – 元代·张雨

    江梅的的依茅舍, 石漱溅溅漱玉沙。 瓦瓯篷底送年华。 问暮鸦:何处阿戎家?

    朝中措 早春书易玄九曲新居壁 – 元代·张雨

    草堂移住古城隈。堂后水*阶。要结柴桑邻里,不须鸥鹭惊猜。行厨竹里,园官菜把,野老山杯。说与定巢新燕,杏花开了重来。

    送汪伯昭游白门伯昭将自京口至栖霞寺因忆旧 – 明代·李流芳

    鸡笼山阁旧居停, 曲槛回廊几度经。 最是城阴秋望好, 覆舟遥接蒋山青。

    士常得男叠前韵奉贺 – 明代·李东阳

    庆协充闾事不赊,嘉期先报及时瓜。门深贺客车应满,喜极题书字半斜。周雅祝辞新故事,李膺名姓旧通家。东楼若许吟诗到,联尽轩辕石鼎茶。

    嘲人买妾而病二首 其一 – 宋代·汪藻

    但知琼树斗清新,不道三彭捷有神。处仲未闻开阁事,维摩空对问禅人。封侯燕颔何妨瘦,伐性蛾眉却怕颦。从此空花扫除尽,定须嚼蜡向横陈。

    西江月·流水断桥衰草 – 宋代·向滈

    流水断桥衰草,西风落日清笳。往来赢得鬓边华。此去征鞍休跨。烟溆绿深陂筱,霜篱红*花。青山尽处是侬家。拟唤渔舟东下。

    点绛唇·屈指新冬 – 宋代·向滈

    屈指新冬,肃霜天气重阳后。 授衣时候。兰菊香盈袖。 此日生申,维岳钟神秀。 倾名酎。篆添金兽。共祝如椿寿。

    卜算子·休逞一灵心 – 宋代·向滈

    休逞一灵心,争甚闲言语。十一年间并枕时,没个牵情处。四岁学言儿,七岁娇痴女。说与傍人也断肠,你自思量取。

    浪淘沙 其一 – 明代·王世贞

    晴沙万叠倚江开,不断银山滚滚来。片晌只疑随浪去,千秋长自锦成堆。

    除夜 – 宋代·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 明代·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 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 世情嫌简不嫌虚。

    除夜作 – 唐代·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太原寒甚 – 明代·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元日 – 唐代·李世民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阅读全文]...

2022-01-17 07:22:58
古朗月行全部的古诗 - 句子
古朗月行全部的古诗 - 语录
古朗月行全部的古诗 - 说说
古朗月行全部的古诗 - 名言
古朗月行全部的古诗 - 诗词
古朗月行全部的古诗 - 祝福
古朗月行全部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