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朗月行全部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朗月行全部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朗月行全部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朗月行全部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王维的全部古诗
王维,唐朝著名诗人、画家,出身河东王氏。唐玄宗天宝年间,王维拜吏部郎中、给事中。下面小编收集了王维的全部古诗,供大家参考。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解释:
中年以后的厌倦尘俗喧嚣,信奉佛教;晚年定居安家在南山边陲。兴致来了,独自一人前往欣赏这美丽的景色,这种快意的事只能自得其乐。随意而行,不知不觉,竟然走到流水的尽头,看是无路可走了;于是索性就地坐下来,看那悠闲无心的云兴起漂游。偶然间遇见山林中的一位老者,自由交谈说笑毫无拘束,忘了回去的时间。
《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解释:
春天的夜晚寂静无声,桂花不知不觉地凋落,寂静使春夜里的山更让人觉得空空荡荡。月亮出来了,竟惊动了正在栖息的小鸟,山涧中时不时地传出一阵阵清脆的鸟鸣。
《渭川田家》
斜光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解释:
斜阳照在村墟篱落,放牧的牛羊回到了深深的小巷。村中一位老叟,拄着拐杖倚靠在柴门前。等候放牧晚归的牧童。吐穗华发的麦地里,传来野鸡的阵阵呜叫声。桑树上桑叶稀疏,蚕儿就要吐丝。从田里归来的农夫扛着锄头,相见时打着招呼絮语依依。此情此景。怎能不羡慕隐居的安详,吟咏着《式微》的诗章,意欲归隐又不能如愿,心绪不免紊乱惆怅。
《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
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
渡头余落日,墟里上孤烟。
复值接舆醉,狂歌五柳前。
解释:
寒冬过后的山愈加显得郁郁葱葱,那条小河也开始缓缓流淌。我(诗人)拄杖倚在我(诗人)家柴屋门前,和着风的方向听着日暮时分蝉的鸣叫。夕阳的余晖洒在那渡头上,一缕烟从村里的烟囱中冒出。又碰上友人喝醉了,在恰如陶渊明的我(诗人)前发酒狂。
《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
泉声咽危石,日色冷青松。
薄暮空潭曲,安禅制毒龙。
解释:
不知香积寺在此山中,行来数里身入云峰。无人的石径旁丛生古树,深山里是何处响起钟声。流泉声咽,穿过峭立的崖石;日色清冷,照着浓荫的青松。暮色降临空潭侧畔,入定的禅心制服了邪念妄想。
《汉江临泛》
楚塞三湘接,荆门九派通。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
郡邑浮前浦,波澜动远空。
襄阳好风日,留醉与山翁。
解释:
汉水流经楚塞,又接连折入三湘;荆门汇合九派支流,与长江相通。汉水浩瀚,好像是流到天地之外;山色朦朦胧胧,远在虚无缥缈中。沿江的郡邑,恰似浮在水面之上;水天相接的边际,波涛激荡滚动。襄阳的风景,确实令人陶醉赞叹;我(诗人)愿留在此地,陪伴常醉的山翁。
《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花落家僮未扫,莺啼山客犹眠。
解释:
红色的桃花还含着昨夜晶莹的雨珠,雨后的柳树碧绿一片,笼罩在早晨的烟雾之中。落花铺满了小路,家童还没有早起扫除,春莺婉转啼鸣,山客还在酣睡。
《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立冬的全部古诗
在学*、工作乃至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立冬的全部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立冬日作》
宋 陆游
室小财容膝,墙低仅及肩。
方过授衣月,又遇始裘天。
寸积篝炉炭,铢称布被绵。
*生师陋巷,随处一欣然。
《立冬前一日霜对菊有感》
宋 钱时
昨夜清霜冷絮裯,
纷纷红叶满阶头。
园林尽扫西风去,
惟有黄花不负秋。
《立冬日野外行吟》
宋 释文珦
吟行不惮遥,风景尽堪抄。
天水清相入,秋冬气始交。
饮虹消海曲,宿雁下塘坳。
归去须乘月,松门许夜敲。
《立冬》
宋 紫金霜
落水荷塘满眼枯,西风渐作北风呼。
黄杨倔强尤一色,白桦优柔以半疏。
门尽冷霜能醒骨,窗临残照好读书。
拟约三九吟梅雪,还借自家小火炉。
《十月十日立冬》
宋 周南
立冬前一夕,聒地起寒风。
律吕看交会,衣裳出褚中。
骭疡时作尰,怀抱岁将终。
汗手污牙笔,晴檐共秃翁。
《立冬即事二首》
宋 仇远
细雨生寒未有霜,庭前木叶半青黄。
小春此去无多日,何处梅花一绽香。
奇峰浩荡散茶烟,小雨霏微湿座毡。
肯信今年寒信早,老夫布褐未装棉。
《立冬节斋宿竹宫悼姚高士》
宋代:程公许
金鲫鱼犹涵藻涧,玉蕤香未破梅花。
人生转眼皆泡幻,勘破须饶老作家。
《立冬夜舟中作》
宋代:范成大
人逐年华老,寒随雨意増。
山头望樵火,水底见渔灯。
浪影生千叠,沙痕没几稜。
峨眉欲还观,须待到晨兴。
《立冬后风雨》
宋代:刘敞
冷雨欲成雪,高风催过云。
小满全部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小满全部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五律·小满
小满天逐热,温风沐麦圆。
园中桑树壮,棚里菜瓜甜。
雨下雷声震,莺歌情语传。
旱灾能缓解,百姓盼丰年。
七律·小满
小满温和夏意浓,麦仁满粒量还轻。
稻田追粪催分孽,绵羊剪绒防冷风。
油菜收割荚角子,蚜虫防治麦杆蝇。
联合机械查修备,待战农忙暂放松。
西江月·小满
入夏迎来小满,林中小鸟欣欢。
池莲青翠柳含烟。
垄间麦穗饱,院里石榴妍。
气温渐升雷雨降,水塘蛙叫声喧。
中耕除草在农田。
勤劳流热汗,努力获丰年。
吴藕汀《诗画》
白桐落尽破檐牙,
或恐年年梓树花。
小满田塍寻草药,
农闲莫问动三车。
五律·小满
惊蛰乌鸦叫,小满雀来全。
送走三春雪,迎来五月天。
江南频落雨,塞北屡经寒。
节令轮流去,黎民望瑞年。
小满
夏熟凭小满,籽壮水周全。
未满充足水,要张酷热天。
三农收种管,四月雨来寒。
节令河腾浪,天然物阜年。
《古朗月行》
唐代: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青云 一作:白云)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注释及翻译:
注释
呼作:称为。
白玉盘:指晶莹剔透的白盘子。
疑:怀疑。
瑶台:传说中神仙居住的地方。出处:《穆天子传》卷三:“天子宾于西王母,天子觞西王母于瑶池之上。西王母为天子谣曰:‘白云在天,山陵自出。道里悠远,山川间之。将子无死,尚能复来。’天子答之曰:‘予归东土,和治诸夏。万民*均,吾顾见汝。比及三年,将复而野。’”《武帝内传》称王母为“玄都阿母”。
仙人垂两足:意思是月亮里有仙人和桂树。当月亮初生的时候,先看见仙人的两只脚,月亮渐渐圆起来,就看见仙人和桂树的全形。仙人,传说驾月的车夫,叫舒望,又名纤阿。
团团:圆圆的样子。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白兔老是忙着捣药,究竟是给谁吃呢?言外有批评长生不老药之意。问言,问。言,语助词,无实意。与谁,一作“谁与”
蟾蜍:《五经通义》:“月中有兔与蟾蜍。”蟾蜍,传说月中有三条腿的蟾蜍,因此古诗文常以“蟾蜍”指代月亮。但本诗中蟾蜍则另有所指。
圆影:指月亮。
羿:我国古代神话中射落九个太阳的英雄。《淮南子·本经训》记载:尧时十日并出,草木皆枯。尧命羿仰射十日,中其九。下面的“乌”即日,《五经通义》:“日中有三足乌。”所以日又叫阳乌。
天人:天上人间。
*:《史记·天官书》:“月者,天地之阴,金之精也。”*也指月。
沦惑:沉沦迷惑。
去去:远去,越去越远。
凄怆:悲愁伤感。
译文: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 把它称为白玉盘。
又怀疑是瑶台仙镜,飞在夜空青云之上。
月中的仙人是垂着双脚吗?月中的桂树为什么长得圆圆的?
白兔捣成的仙药,到底是给谁吃的呢?
蟾蜍把圆月啃食得残缺不全,皎洁的月儿因此晦暗不明。
后羿射下了九个太阳,天上人间免却灾难清明安宁。
月亮已经沦没而迷惑不清,没有什么可看的不如远远走开吧。
心怀忧虑啊又何忍一走了之,凄惨悲伤让我肝肠寸断。
赏析:这首诗,大概是李白针对当时朝政黑暗而发的。唐玄宗晚年沉湎声色,宠幸杨贵妃,权奸、宦官、边将擅权,把国家搞得乌烟瘴气。诗中“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似是讽刺这一昏暗局面。沈德潜说,这是“暗指贵妃能惑主听”。然而诗人的主旨却不明说,而是通篇作隐语,化现实为幻景,以蟾蜍蚀月影射现实,说得十分深婉曲折。诗中一个又一个新颖奇妙的想象,展现出诗人起伏不*的感情,文辞如行云流水,富有魅力,发人深思,体现出李白诗歌的雄奇奔放、清新俊逸的风格
唐·李白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
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
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
*此沦惑,去去不足观。
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唐代诗人。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省天水附*)。少居蜀中,读书学道。25岁出川远游,客居鲁郡。游长安,求取功名,却失意东归。至天宝初,春诏入京,供奉翰林。不久便被谗出京,漫游各地。安史乱起,入永王李璘军幕;及永王为肃宗所杀,因受牵连,身陷囹圄,流放夜郎。后遇赦东归,客死当涂令李阳冰所。唐朝另一诗人白居易诗“但是诗人最薄命,就中沦落莫如君”,正是他寂寞悲凉身世的写照。但他以富于浪漫主义的诗歌反映现实,描画山川,抒发壮志,吟咏象情,因而成为光照千古的伟大诗人。
注释:
1、古朗行:《乐府诗集》作“朗月行”,乐府古题。
2、白玉盘:白玉做成的盘子。
3、瑶台:传说西王母居住的宫殿。
4、青云端:青云的顶端。
译诗:
幼小的时候不知道明月为何物,
便称它为挂在天空中的白玉盘。
又怀疑它是瑶台上的一面镜子,
无缘无故地飞到了青云的顶端。
赏析:
《古朗月行》原诗共16句,这里是节选其中的前四句。这四句诗描写了儿童眼中的月亮,充满了浪漫而神奇的遐想。古往今来,月亮一直牵动人们的心。关于月亮还有一些美丽的传说,如玉兔捣药、吴刚伐桂、嫦娥起舞等,的确令儿童心驰神往。每个人都有童年,儿童富于幻想,对月亮更充满好奇心。这四句诗就是李白幼小时对月亮的观感。“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这两句主要从月亮的形体入手进行描摹的。月亮(指明月)是圆的,白玉盘也是圆的,有相似点,故可以打比方。月亮除了是圆的之外,还能发光(非科学意义上的),于是又有了“又疑瑶台镜,飞上青云端”两句。这两句是从月亮发光角度写的。月光皎洁,旖旎可人,而镜子能反光,两者也有相似点,所以怀疑月亮又像瑶台上的镜子飞上了青云的顶端,这又是一处比喻。而“瑶台”又是西王母所居之处,本身还具有神话色彩,更增添了迷人的效果。这四句诗是用儿童思维写成的,诙谐幽默而又充满天真稚趣;又以“白玉盘”、“瑶台镜”为喻,语言生动活泼。这四句诗也可以看作是一首儿歌,它可以开启儿童的心智。
这也是一首乐府诗。鲍照有《朗月行》。李白采用这个题目,故称《古朗月行》。此诗开始描写月亮的形状,然后用了一些关于月亮的传说。后面叹息月蚀后朗月不再可欣赏。这可能有所讽喻,有所指,但现在已不清楚到底是比喻什么事情了。
1.《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朝
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序)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⑺,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
2.《静夜思》唐朝
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泊秦淮》唐朝
杜牧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花》。
4.《西江月 夜行黄沙道中》宋朝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5.《关山月》唐朝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峨眉山月歌》唐朝
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7.《月下独酌》唐朝
李白
月下独酌其一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相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
8.《春江花月夜》唐朝
张若虚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空里流霜不觉飞,汀上白沙看不见。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9.《鸟鸣涧》唐朝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10.《竹里馆》唐朝
王维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11.《望月怀远》唐朝
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2.《出塞》唐朝
王昌龄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3.《村夜》唐朝
白居易
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独出前门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4.《暮江吟》唐朝
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真珠月似弓。
15.《宿建德江》唐朝
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人。
16.《月夜忆舍弟》唐朝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7.《夜上受降城闻笛》唐朝
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原文意译】
儿时不解月为何,仙宫佳肴玉盘托。
圆似瑶台美人镜,云端飞旋快乐多。
嫦娥沐浴休闲坐,桂花濯足影婀娜。
白兔辛苦捣桂药,药成又有谁来喝?
蟾蜍贪婪噬明月,夜半灰暗月残缺。
昔有英雄弈射日,天上人间清明得。
如今月已沉沦至,速离不赏无奈何。
忧从中来又怎样?肝肠寸断空自觉!
【赏析品读】
李白是天生的月控。古人诗词,写月亮的极多,然而,较之李白对月亮的钟爱,似乎都缺少了那么一份执着。往往更多的人仅仅是“借”月抒怀。而李白则不同,纵观其诗酒人生,“月亮”似乎融进了他的血液。如果说,“酒”是李白肉体存在的支柱,那么“月”则可称其为李白精神的食粮。李白与月,正如王立群先生在品读《古朗月行》中所说的:“没有了月亮,李白很孤独;没有了李白,月亮很寂寞。”此篇《古朗月行》,为乐府题材诗。南北朝时诗人鲍照曾写过一首《朗月行》诗:“朗月出东山,照我绮窗前。窗中多佳人,被服妖且妍。靓妆坐帷里,当户弄清弦。鬓夺卫女迅,体绝飞燕先。为君歌一曲,当作朗月篇。酒至颜自解,声和心亦宣。千金何足重,所存意气间。”李白作此诗,为与前人区别,在前边加了一个“古”字,是为《古朗月行》。这首诗准确的写作年代无从考证,但一般认为写于安史之乱前夕,是一首借月抒情的诗歌。那么,李白借此诗,所抒何情呢?全诗一共十六句。前八句所抒为对月的咏叹调,是从小就萦绕在李白心间的对月亮的真情,甚至是痴情。后八句则借月抒发对时局的哀叹,既有看透朝堂危机的焦灼,亦有无能为力的凄怆之情,是为实感。此诗开篇语言通俗,*乎白话。“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这是真的、实实在在的在写月亮,是当时的人们对月亮的普遍认识。我们说,李白与月亮,已经达到了“我中有月,月中有我”的“人月合一”的境界。就连喝酒的时候都“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把“月亮”当成了可以交流情感的“人”,且赋予其生命的意象:“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而且相约“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的这种情感是自小就有的。从小就对月亮充满了好奇,所以说“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儿时的故事萦绕心间,民间的传说给了所有人无限的想象。“仙人垂两足,桂树何团团。”诗行至此,李白所描写的都是一种美好的境界。皓月当空,嫦娥飞去,美丽的传说之所以千百年来都在民间流传,其根源就在于人类始终都有一种探寻的精神和善良的愿望。“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李白《把酒问月》)。无论是美丽的传说,还是发自心底之“问”,都表现了人们想了解大自然奥秘的欲望,本没有政治的色彩。是轻松的,是闲适的。就如*苏轼也说“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苏轼《水调歌头》)。其实就是社会发展到今天,我们不是也在探索月亮的奥秘么?月亮对于人类,不是仍然还有很多未解之谜么。何况一千多年前的唐宋之人呢!所以那时,月亮更多的是人类情感的寄托,与政治是很少关联的。“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张九龄《望月怀远》)、“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滟滟随波千万里,何处春江无月明”等等,(张若虚《春江花月夜》)。这些人,这些诗,都把人类的自然情感寄托到月亮之上。但是,这首《古朗月行》,当李白写到“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之时,我们细品,就有点变了味道。原本,这首诗读起来,前八句给人的感觉是清新明快的,我们的思绪也跟随着李白的心情在月空飘荡。嫦娥濯足,玉兔依偎,桂树团团,花香四溢,多么美妙!仰首遐思,令人神往。然而,“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苏轼《水调歌头》)。古人何尝不知这是自然现象呢!李白又如何不知道月圆月缺的规律呢!但是,既知,又说“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是想要借月圆月缺来述说什么呢?我们知道,李白在24岁(公元724年)的时候离家开始远游,寻求功名。他在25岁出蜀,但是直到42岁,也就是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才得以被玄宗召见,给了一个御用文人的差事。那时的李白,初入宫廷,何等风光!供奉翰林,服侍皇帝。每有宴事或出游,李白是必跟随的,以其诗才文采,赋诗文以纪实,为帝王的千古留名歌功颂德。但是实际上,这个差事,一无实权,第二又实现不了自己真正的报复,只是为帝王世家奢靡的生活贴金,为其润色。因此,这与李白浪漫主义的思想本性及最初的理想是相去甚远的。李白最初的理想,他在湖北安陆隐居的时候就有过明确的表达。当时安陆一孟姓县尉曾给李白写了一篇移文,说李白在寿山这样一座无名小山隐居,这座山这是在藏匿宝贝,埋没贤达,这是在指责寿山的不自量力,李白不应在此隐居。然后李白于开元十五年(公元727年),写了一篇《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在此文中,李白说:“吾与尔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一身”、“申管、晏之谈,谋帝王之术。奋其智能,愿为辅弼。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事君之道成,荣亲之义毕,然后与陶朱、留侯,浮五湖,戏沧洲,不足为难矣。”也就是表达了要像管仲、晏婴那样辅佐帝王成就霸业,使天下安定,国家清明。事业有成,父母也脸上有光,然后我就隐居山林,江海垂钓了。所以说,李白出蜀游历的最初理想是博取功名,位列朝班。最起码,他的抱负也是“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而在宫中,在帝王身边,既不是史官,以其所长来修文撰史,也不是真正的用来起草重要宫廷文件的文秘角色。而仅仅只是服侍在玄宗身边,为其花天酒地的奢靡生活,以其生花妙笔来粉饰雕琢,咏叹盛世华年。可以想见,以李白的性格来说,这种从政的状态,他能够甘心么?李白曾在玄宗歌舞升*时,奉命为杨玉环作《清*调》三首,来赞扬玉环之美貌。现在读来,这三首词,如果不论其文采的空灵飞动,而只看其内容,无非是宫廷艳舞的靡靡之音罢了。只能算是为讨好玄宗和贵妃的“拍马屁”之作吧。而这,又怎么符合太白的性格呢!但是,玄宗当初召见李白进宫的原因,不也正是因为对其文采的欣赏么?这不也是在给李白提供展示其才华的机会么?无奈,又能如何呢!也正是在*距离接触到帝王、朝廷的腐败后,李白其实也是很失望的。尤其是从他的视角,看到了帝王的昏庸,后宫的奢靡,安禄山、高力士等的野心,他的内心更是充满了失望与焦灼,同时也因其不被重用而愤愤不*,有时甚至也是牢骚满腹。从他当时的很多诗文,都可以看出李白的这种情绪来。玄宗在接触了李白一年之后,由于李白自身的诸多放浪不羁、不拘小节的行事风格,以及醉酒误事,甚至是酒后失态,玄宗也对其渐生不满与嫌弃,有意在疏远李白。“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这虽是杜甫后来写的,但当时的玄宗,即使再有涵养,在那样一个等级森严的时代,对于李白这个小小的翰林,可能对他的这种有失君臣礼节的行为不放在心上么?反过来,同时李白在思考事涉自身的前途时,也意识到了行为的不当之处。因此李白实际也是在努力树立形象,试图挽回因酒造成的不好局面的。其作《清*调》就可见努力的姿态,因为他也意识到身边小人的谗言已经造成了与玄宗的隔阂,玄宗已经有不再喜欢他的表现了。这在李白所作的《玉壶吟》中,能看出李白还是有一定的自知之明的。在《玉壶吟》中李白写道:“烈士击玉壶,壮心惜暮年。三杯拂剑舞秋月,忽然高咏涕泗涟。凤凰初下紫泥诏,谒帝称觞登御筵。揄扬九重万乘主,谑浪赤墀青琐贤。朝天数换飞龙马,敕赐珊瑚白玉鞭。世人不识东方朔,大隐金门是谪仙。西施宜笑复宜颦,丑女效之徒累身。君王虽爱蛾眉好,无奈宫中妒*。”由此可见,李白的思想意识中,感知其自身渐渐被玄宗冷落,原由是“宫中妒*”。他也想效仿汉代的东方朔一样左右逢源,结果实际是反被嫉妒陷害,小人进谗。一代帝王,即使再有惜才之心,也是慢慢被耳边风和朝臣的议论所左右的。于是,找了个合适的机会,将李白“赐金放还”。实际就是体面地“逐出宫门”了。这一年是天宝三年,即公元744年。虽然距安禄山起兵反叛,还差11年。但是,李白也看到了安禄山擅权乱国,搅乱后宫的乱象,以及杨国忠权倾朝野的狼子野心。这两点,李白在《古朗月行》中,以“蟾蜍蚀月”的民间传说来暗喻,以提醒当权的玄宗注意。奈何玄宗当时已被荒淫蒙蔽了心智,根本听不进忠言。所以,李白也是焦灼愤懑,借诗言事,“蟾蜍蚀圆影,大明夜已残。羿昔落九乌,天人清且安。”借月起兴。日为君象,月为臣象,月盛而日衰,这就向世人表明,安禄山已有反叛的迹象。“*此沦惑,去去不足观。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这也真的是无可奈何,只能自己肝肠寸断吧。已被“赐金放还”,处江湖已远,其心志与呼声更不可能传到玄宗的耳朵里。一声长叹,肝肠寸断,本就人微言轻,现在更是无可奈何。所以,借诗言情,望月倾诉,而又不敢直言。只能以传说中的蟾蜍蚀月来隐喻。这也是古代文人通常惯用的写作方式,避讳以自保。就如白居易也说“汉皇重色思倾国”,以“汉皇”而指玄宗,等等。从诗中可见,李白还是希望能够出现一位力挽狂澜之大英雄的。就如后羿射掉了九个太阳一样,天上人间清明安静!焦灼之心溢于言表,因此说“*此沦惑,去去不足观。”意思就是月亮已经沉沦迷惑了,赶快离开吧,没什么可以观看欣赏的了。这正是安禄山乱了后宫的伦理,杨国忠搅乱了朝纲的暗喻。但是,如此忧愁又能怎样呢?悲痛之情,似肝肠寸断!“忧来其如何,凄怆摧心肝”,由此可见,太白仙人当时的无奈之情!其实,从史料记载,安禄山称杨玉环为母,玄宗为父,年龄相仿,甘心做小子,实际从内心里就是一种忍辱。每年称臣纳贡,实则是在隐忍,蓄势待发。只等时机成熟,便可举事。历史证明,事实也的确如此,当玄宗四川避暑,安禄山占领京城的时候,烧杀抢掠,无恶不作。进入皇宫,更是对昔日的妃嫔宫女,极尽霸掠之能事。就连昔日玄宗的宠妃——梅妃,也是被逼自缢。而后安禄山称帝,这是何等的贻笑千年之事。当年李龟年也因气节而拒绝为安禄山演奏歌唱,受尽折磨后流落江南,才有了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的千古名篇。从这首诗所反映当时的心境可以推断,李白的这首《古朗月行》当作于天宝三年,即公元744年,李白刚刚被玄宗“赐金放还”之后。李白本没有要离开之意,虽然在宫中时的一些诗作中表达有想离开之意,如在《翰林读书言怀呈集贤诸学士》诗中说“严光桐庐溪,谢客临海峤。功成谢人间,从此一投钓”,虽说诗中是一种想归隐山林的的心态,但其实这也仅仅就是一种牢骚心态的释放。真实的心态,还是希望能够在朝堂上争得一*之地的。李白自24岁离家,直到44岁,整整20年过去,都没有回乡省亲,原因是什么?有没有“无颜见江东父老”的心态呢?从其性格和出游之“初心”来分析,应该是有这种心境吧。怀着这种心境,这个时候忽然被撵出了朝廷,既不是外放做官,也不是外出巡查,更不能衣锦还乡,真的是很没有面子,但是又无可奈何!因为毕竟是“赐金放还”。而非无情驱逐。这也可以看出,李白在玄宗的心目中还是有一定地位的。本来三年前,42岁的李白还在表白“会稽愚妇轻买臣,余亦辞家西入秦”,还放豪言“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高调入宫,玄宗为其亲手调羹,那是何等张扬。如今却是如此结局,同时又有对朝廷的前途揪心,所以,只能以这首月行之诗,而诉内心忧患之实。实际上,李白在安禄山举兵反叛之前,曾只身前往北方一探虚实,这为李白掌握真实的情况提供了依据,也更加重了李白忧患之心情,也更能体会到李白在诗中的那种焦灼。朗月行,行月间,月间行,行间赏月,因月而思,因思而虑。本应是诗和远方的情怀,却背负了太多的政治因素。李白在《襄阳歌》中说:“清风朗月不用一钱买,玉山自倒非人推。”月之于李白,是生命的寄托,是情感的宣泄。他能够“举杯邀明月”,看到“对影成三人”,这是人格化的意境,“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这是意境中的理想。意境也好,理想也罢,月行,月诉,借月抒怀,行中有诉,诉中有忧。一首《古朗月行》,李白忧国忧君忧社稷的情怀可见一斑,故而感想之余,掩卷深思,而作小诗一首。品李白《古朗月行》之叹——月行,月诉不惑入朝预报国,谪仙折业志不折。无奈身处江湖远,终是蓬蒿空虑多。
夏天也是一个可以入诗的好季节,虽然比不上春天,但也别有一番精致。在夏天吟诵描写夏日的诗句,“就凉安坐石,煮茗汲邻泉”、“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每读一句简短的诗句,便会觉得有凉风扑面而来。
那许多许多的夏天,安静的、清凉的,它们藏在短短的唐诗中。在睡思昏昏的夏之昼午,念几行唐诗,手倦抛书倒头便睡,暮色袭衣时,**晚风,几个短句让黄昏格外悠长。
夏日游晖上人房
唐-陈子昂
山水开精舍,琴歌列梵筵。
人疑白楼赏,地似竹林禅。
对户池光乱,交轩岩翠连。
色空今已寂,乘月弄澄泉。
夏日山中
唐-李白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夏日
唐-白居易
东窗晚无热,北户凉有风。
尽日坐复卧,不离一室中。
中心本无系,亦与出门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日登鹤岩偶成
唐-戴叔伦
天风吹我上层冈,露洒长松六月凉。
愿借老僧双白鹤,碧云深处共翱翔。
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夏日
唐-冷朝阳
映日纱窗深且闲,含桃红日石榴殷。
银瓶绠转桐花井,沉水烟销金博山。
文簟象床娇倚瑟,彩奁铜镜懒拈环。
田家元日 –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元日 – 宋代·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新年作 – 唐代·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除夜宿石头驿 – 唐代·戴叔伦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思佳客·癸卯除夜 – 宋代·吴文英
自唱新词送岁华。 鬓丝添得老生涯。 十年旧梦无寻处, 几度新春不在家。 衣懒换, 酒难赊。 可怜此夕看梅花。 隔年昨夜青灯在, 无限妆楼尽醉哗。
岁夜咏怀 – 唐代·刘禹锡
弥年不得意,新岁又如何? 念昔同游者,而今有几多? 以闲为自在,将寿补蹉跎。 春色无情故,幽居亦见过。
守岁 – 宋代·苏轼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巫山一段云 望霞峰 – 元代·赵孟*
碧水鸳鸯浴,*沙豆蔻红。云霞峰翠一重重。帆卸落花风。淡薄云笼月,霏微雨洒篷。孤舟晚泊浪声中。无处问音容。
除夜雪 – 宋代·陆游
北风吹雪四更初, 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 灯前小草写桃符。
临江仙(自咏) – 宋代·刘光祖
我似万山千里外,悠然一片归云。宫衔犹自带云云。谁知前进士,已是故将军。闲坐闲行闲饮酒,闲拈闲字闲文。诸公留我笑纷纷。一枝簪宝髻,六幅舞罗裙。
重游无量院 – 宋代·高翥
佛屋欹斜老翠微, 小轩犹记昔游时。 江云带雨凉生竹, 野水迎潮暗入篱。 门外风波僧自识, 山中朝莫客曾知。 眼明素壁关情久, 十载财能写此诗。
喜春来·泰定三年丙寅岁除夜玉山舟中赋 – 元代·张雨
江梅的的依茅舍, 石漱溅溅漱玉沙。 瓦瓯篷底送年华。 问暮鸦:何处阿戎家?
朝中措 早春书易玄九曲新居壁 – 元代·张雨
草堂移住古城隈。堂后水*阶。要结柴桑邻里,不须鸥鹭惊猜。行厨竹里,园官菜把,野老山杯。说与定巢新燕,杏花开了重来。
送汪伯昭游白门伯昭将自京口至栖霞寺因忆旧 – 明代·李流芳
鸡笼山阁旧居停, 曲槛回廊几度经。 最是城阴秋望好, 覆舟遥接蒋山青。
士常得男叠前韵奉贺 – 明代·李东阳
庆协充闾事不赊,嘉期先报及时瓜。门深贺客车应满,喜极题书字半斜。周雅祝辞新故事,李膺名姓旧通家。东楼若许吟诗到,联尽轩辕石鼎茶。
嘲人买妾而病二首 其一 – 宋代·汪藻
但知琼树斗清新,不道三彭捷有神。处仲未闻开阁事,维摩空对问禅人。封侯燕颔何妨瘦,伐性蛾眉却怕颦。从此空花扫除尽,定须嚼蜡向横陈。
西江月·流水断桥衰草 – 宋代·向滈
流水断桥衰草,西风落日清笳。往来赢得鬓边华。此去征鞍休跨。烟溆绿深陂筱,霜篱红*花。青山尽处是侬家。拟唤渔舟东下。
点绛唇·屈指新冬 – 宋代·向滈
屈指新冬,肃霜天气重阳后。 授衣时候。兰菊香盈袖。 此日生申,维岳钟神秀。 倾名酎。篆添金兽。共祝如椿寿。
卜算子·休逞一灵心 – 宋代·向滈
休逞一灵心,争甚闲言语。十一年间并枕时,没个牵情处。四岁学言儿,七岁娇痴女。说与傍人也断肠,你自思量取。
浪淘沙 其一 – 明代·王世贞
晴沙万叠倚江开,不断银山滚滚来。片晌只疑随浪去,千秋长自锦成堆。
除夜 – 宋代·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拜年 – 明代·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 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 世情嫌简不嫌虚。
除夜作 – 唐代·高适
旅馆寒灯独不眠, 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 霜鬓明朝又一年。
除夜太原寒甚 – 明代·于谦
寄语天涯客,轻寒底用愁。 春风来不远,只在屋东头。
元日 – 唐代·李世民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
古朗月行全部的古诗
古郎月行全部诗句
全部古诗的朗读
全部带月的古诗
全部的关于月的古诗
山行的古诗的全部的拼音
琵琶行的全部古诗
古诗词全部的朗诵
全部古诗不要朗读的
全部关于月亮的古诗
关于四月的全部古诗
借月思乡全部的古诗
带有月字的古诗句全部
全部的古诗和日积月累
关于月的古诗词全部
全部的古诗有
被全部的古诗
李白的全部古诗全部
一年岁月的古诗全部
乡村四月的全部古诗
5首关于月亮的古诗全部
描写月的古诗词全部
关于从军行的古诗七首全部
全部学的古诗
搜全部的古诗
有草的古诗全部
全部的蝉的古诗
古诗古朗月行的全诗
古朗月行的古诗全诗
朗读人教版小学的全部古诗
杏花青杏杏子的古诗
关于莎莎字的古诗
对于元旦的古诗
身姿绰约的古诗
关于辛弃疾写的词和古诗词
与姑苏有关的古诗文
赤壁古诗的泽文
宋步青的古诗
没有被用过的古诗
雨晴的古诗配画简单
月食的古诗杜甫
离家三年的古诗
写秋天的古诗简短
带有秀华的古诗
书写祖国大好河山的古诗词有
夸奖人漂亮的古诗词
九九重阳节小报的古诗
经典赞美老师的七言古诗
鲍道宏的古诗词讲座
过年的古诗
赞美洛阳的古诗夏天
咏柳的古诗以及咏柳音频
形容沙漠里的风沙的古诗
最好的幼小衔接古诗
形容美丽天空的古诗词
关于励志读书的古诗40字
形容美人在侧的古诗词
夏天荡秋千的古诗
以秋韵为主题的古诗诗配画
远看山色的古诗书法
形容急雨来去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