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之涣深情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王之涣深情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王之涣深情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王之涣深情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1、两情缠绵忽如故,复畏秋风生晓路。——王建《七夕曲》
2、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李商隐《无题》
3、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4、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李商隐《夜雨寄北》
5、不写情词不献诗,一方素帕寄心知。——冯梦龙《山歌》
6、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卢肇《竞渡诗》
7、情思乱,梦魂浮。——史达祖《鹧鸪天·卫县道中有怀其人》
8、小来思报国,不是爱封侯。——岑参《送人赴安西》
9、有诗人某某,酒人个个。——郑燮《满江红·思家》
10、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白居易《长恨歌》
11、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九歌·湘夫人》
12、相见争如不见,多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13、若有知音见采,不辞遍唱阳春。——晏殊《山亭柳赠歌者》
14、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李煜《长相思》
15、客思似杨柳,春风千万条。——王安石《壬辰寒食》
16、思妇高楼上,当窗应未眠。——徐陵《关山月·关山三五月》
17、团扇,团扇,美人病来遮面。——王建《宫中调笑·团扇》
18、欲寄彩笺兼尺素。山长水阔知何处。——晏殊《蝶恋花》
19、马思边草拳毛动,雕眄青云睡眼开。——刘禹锡《始闻秋风》
20、清风明月苦相思,荡子从戎十载馀。——王维《伊州歌》
2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关雎》
22、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杨柳枝》
23、君行逾十年,孤妾常独栖。——曹植《明月上高楼》
24、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杨修《玉楼春》
25、无物结同心,烟花不堪剪。——李贺《苏小小墓》
26、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苏武与李陵诗四首·留别妻》
27、换我心,为你心,始知相忆深。——《诉衷情》
28、不曾远别离,安知慕俦侣。——张华《情诗五首》
29、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30、缠绵思尽抽残茧,宛转心伤剥后蕉。——黄景仁《绮怀》
31、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无题》
32、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白居易《长恨歌》
33、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李白《长干行·妾发初覆额》
34、断送一生憔悴,只消几个黄昏?——赵令畤《清*乐》
35、相见争如不见,有情何似无情。——司马光《西江月》
36、夜闻归雁生乡思,病入新年感物华。——欧阳修《戏答元珍》
37、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苏轼《江城子》
38、人如风後入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39、望门投止思张俭,忍死须臾待杜根。——谭嗣同《狱中题壁》
40、郁陶思君未敢言,寄声浮云往不还。——曹丕《燕歌行》
41、几次细思量,情愿相思苦!——胡适《生查子》
42、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李商隐《风雨》
43、李陵没胡沙,苏武还汉家。——李白《千里思》
44、欲将心事付瑶琴。知音少,弦断有谁听。——岳飞《小重山》
45、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李煜《相见欢》
46、花城人去今萧索,春梦绕胡沙。——赵佶《眼儿媚》
47、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白居易《长恨歌》
48、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周邦彦《花犯·咏梅》
49、沅有芷兮澧有兰,思公子兮未敢言。——屈原《湘夫人》
50、欲将沉醉换悲凉,清歌莫断肠。——晏几道《阮郎归》
51、冰合井泉月入闺,金缸青凝照悲啼。——李白《夜坐吟》
王之涣古诗赏析精选3篇
导语:王之涣(688—742),是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字季凌,汉族,绛州(今山西新绛县)人。性格豪放不羁,常击剑悲歌,其诗多被当时乐工制曲歌唱。名动一时,他常与高适、王昌龄等相唱和,以善于描写边塞风光著称。其代表作有《登鹳雀楼》、《凉州词》等。以下是小编分享的王之涣古诗赏析精选3篇,欢迎大家阅读!
凉州词
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適、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宴 词
王之涣
长堤春水绿悠悠,畎入漳河一道流。
莫听声声催去棹,桃溪浅处不胜舟。
长堤逶迤,水色碧明,东风鼓帆,桃花逐波。这首写于宴*上的七绝所展示的,不正是一幅色调清丽明快的水彩画吗?然而,它的主题却是“离愁”。
春天万象复苏,生机盎然,可是诗人看到的却是碧澄的河水“悠悠”地流去了。诗人从首句起就试着撩拨读者联想的心弦,一个“绿”字点明“春水”特色,也暗示了诗人一片惜别深情。次句“畎入漳河一道流”,诗人扩大视野,寓情于景,以景抒情,仍以春景唤起人们联想。你看,那夹着田亩的涓涓渠水宛如一条细长的飘带,缓缓汇入漳河,一起向远方流去,一望无际的碧野显得多么柔和协调。然而眼前美景却激起诗人的无限忧思,春水犹能跟漳河“一道流”,而诗人却不能与友人同往,该是何等遗憾!想到好景不长,盛筵难再,一缕缕愁思油然而起。由于移情的作用,读者不由自主地和诗人的心绪贴*了。三、四句,诗人一下子从视觉转到听觉和想象上。尽管添愁助恨的棹声紧紧催促,还是不要去理睬它吧!要不然越来越多的离愁别恨一齐载到船上,船儿就会渐渐过“重”,就怕这桃花溪太浅,载不动这满船的离愁啊!诗人以“莫听”这样劝慰的口吻,将许多难以言传的情感蕴含于内,情致委婉动人。诗中以“溪浅”反衬离愁之深,以桃花随溪水漂流的景色寄寓诗人的伤感。至此,通篇没有一个“愁”字,读者却已通过诗中描绘的画面,充分领略诗人的满腹愁绪了。
这首匠心独运的小诗含蓄蕴藉。诗人从“看到的”、“听到的.”,最终写到“想到的”,不直接由字面诉说离愁,读之却自然知其言愁,意境深邃,启迪人思,耐人玩味。
登鹳雀楼
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这首写诗人在登高望远中表现出来的不凡的胸襟抱负,反映了盛唐时期人们积极向上的进取精神。
其中,前两句写所见。“白日依山尽”写远景,写山,写的是登楼望见的景色,“黄河入海流”写*景,写水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这里,诗人运用极其朴素、极其浅显的语言,既高度形象又高度概括地把进入广大视野的万里河山,收入短短十个字中;而后人在千载之下读到这十个字时,也如临其地,如见其景,感到胸襟为之一开。
首句写遥望一轮落日向着楼前一望无际、连绵起伏的群山西沉,在视野的尽头冉冉而没。这是天空景、远方景、西望景。次句写目送流经楼前下方的黄河奔腾咆哮、滚滚南来,又在远处折而东向,流归大海。这是由地面望到天边,由*望到远,由西望到东。这两句诗合起来,就把上下、远*、东西的景物,全都容纳进诗笔之下,使画面显得特别宽广,特别辽远。就次句诗而言,诗人身在鹳雀楼上,不可能望见黄河入海,句中写的是诗人目送黄河远去天边而产生的意中景,是把当前景与意中景溶合为一的写法。这样写,更增加了画面的广度和深度。而称太阳为“白日”,这是写实的笔调。落日衔山,云遮雾障,那本已减弱的太阳的光辉,此时显得更加暗淡,所以诗人直接观察到“白日”的奇景。至于“黄河”。当然也是写实。它宛若一条金色的飘带,飞舞于层峦叠嶂之间。诗人眼前所呈现的,是一幅溢光流彩、金碧交辉的壮丽图画。这幅图画还处于瞬息多变的动态之中。白日依山而尽,这仅仅是一个极短暂的过程;黄河向海而流,却是一种永恒的运动。如果说.这种景色很美,那么,它便是一种动态的美,充满了无限生机的活泼的美。这不是所谓“定格”,不是被珍藏的化石或标本。读者深深地为诗人的大手笔所折服。
后两句写所想。“欲穷千里目”,写诗人一种无止境探求的愿望,还想看得更远,看到目力所能达到的地方,唯一的办法就是要站得更高些,“更上一层楼”。“千里”“一层”,都是虚数,是诗人想象中纵横两方面的空间。“欲穷”“更上”词语中包含了多少希望,多少憧憬。这两句诗,是千古传诵的名句,既别翻新意,出人意表,又与前两句诗承接得十分自然、十分紧密;同时,在收尾处用一“楼”字,也起了点题作用,说明这是一首登楼诗。
从这后半首诗,可推知前半首写的可能是在第二层楼所见,而诗人还想进一步穷目力所及看尽远方景物,更登上了楼的顶层。诗句看来只是*铺直叙地写出了这一登楼的过程,而含意深远,耐人探索。这里有诗人的向上进取的精神、高瞻远瞩的胸襟,也道出了要站得高才看得远的哲理。
就全诗的写作特点而言,这首诗是日僧空海在《文镜秘府论》中所说的“景入理势”。有人说,诗忌说理。这应当只是说,诗歌不要生硬地、枯燥地、抽象地说理,而不是在诗歌中不能揭示和宣扬哲理。象这首诗,把道理与景物、情事溶化得天衣无缝,使读者并不觉得它在说理,而理自在其中。这是根据诗歌特点、运用形象思维来显示生活哲理的典范。
这首诗在写法上还有一个特点:它是一首全篇用对仗的绝句。前两句“白日”和“黄河”两个名词相对,“白”与“黄”两个色彩相对,“依”与“入”两个动词相对。后两句也如此,构成了形式上的完美。沈德在《唐诗别》中选录这首诗时曾指出:“四语皆对,读来不嫌其排,骨高故也。”绝句总共只有两联,而两联都用对仗,如果不是气势充沛,一意贯连,很容易雕琢呆板或支离破碎。这首诗,前一联用的是正名对,所谓“正正相对”,语句极为工整,又厚重有力,就更显示出所写景象的雄大;后一联用的是,虽然两句相对,但是没有对仗的痕迹。所以说诗人运用对仗的技巧也是十分成熟的。
凉州词王之涣古诗
王之涣是盛唐著名诗人,他的诗,很多都被教坊乐人入乐歌唱。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凉州词王之涣古诗,欢迎查看,希望帮助到大家。
凉州词
作者:王之涣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译文
纵目望去,黄河渐行渐远,好像奔流在缭绕的白云中间,就在黄河上游的万仞高山之中,一座孤城玉门关耸峙在那里,显得孤峭冷寂。
何必用羌笛吹起那哀怨的杨柳曲去埋怨春光迟迟不来呢,原来玉门关一带春风是吹不到的啊!
赏析
据唐人薛用弱《集异记》记载:开元间,王之涣与高適、王昌龄到酒店饮酒,遇梨园伶人唱曲宴乐,三人便私下约定以伶人演唱各人所作诗篇的情形定诗名高下。结果三人的诗都被唱到了,而诸伶中最美的一位女子所唱则为“黄河远上白云间”。王之涣甚为得意,这就是著名的“旗亭画壁”故事。此事未必实有。但表明王之涣这首《凉州词》在当时已成为广为传唱的名篇。
诗的首句抓住自下(游)向上(游)、由*及远眺望黄河的特殊感受,描绘出“黄河远上白云间”的动人画面:汹涌澎湃波浪滔滔的黄河竟象一条丝带迤逦飞上云端。写得真是神思飞跃,气象开阔。诗人的另一名句“黄河入海流”,其观察角度与此正好相反,是自上而下的目送;而李白的“黄河之水天上来”,虽也写观望上游,但视线运动却又由远及*,与此句不同。“黄河入海流”和“黄河之水天上来”,同是着意渲染黄河一泻千里的气派,表现的是动态美。而“黄河远上白云间”,方向与河的流向相反,意在突出其源远流长的闲远仪态,表现的是一种静态美。同时展示了边地广漠壮阔的风光,不愧为千古奇句。
次句“一片孤城万仞山”出现了塞上孤城,这是此诗主要意象之一,属于“画卷”的主体部分。“黄河远上白云间”是它远大的.背景,“万仞山”是它靠*的背景。在远川高山的反衬下,益见此城地势险要、处境孤危。“一片”是唐诗*用语词,往往与“孤”连文(如“孤帆一片”、“一片孤云”等等),这里相当于“一座”,而在词采上多一层“单薄”的意思。这样一座漠北孤城,当然不是居民点,而是戌边的堡垒,同时暗示读者诗中有征夫在。“孤城”作为古典诗歌语汇,具有特定涵义。它往往与离人愁绪联结在一起,如“夔府孤城落日斜,每依北斗望京华”(杜甫《秋兴》)、“遥知汉使萧关外,愁见孤城落日边”(王维《送韦评事》)等等。第二句“孤城”意象先行引入,为下两句进一步刻划征夫的心理作好了准备。
诗起于写山川的雄阔苍凉,承以戌守者处境的孤危。第三句忽而一转,引入羌笛之声。羌笛所奏乃《折杨柳》曲调,这就不能不勾起征夫的离愁了。此句系化用乐府《横吹曲辞。折杨柳歌辞》“上马不捉鞭,反折杨柳枝。蹀座吹长笛,愁杀行客儿”的诗意。折柳赠别的风*在唐时最盛。“杨柳”与离别有更直接的关系。所以,人们不但见了杨柳会引起别愁,连听到《折杨柳》的笛曲也会触动离恨。而“羌笛”句不说“闻折柳”却说“怨杨柳”,造语尤妙。这就避免直接用曲调名,化板为活,且能引发更多的联想,深化诗意。玉门关外,春风不度,杨柳不青,离人想要折一枝杨柳寄情也不能,这就比折柳送别更为难堪。征人怀着这种心情听曲,似乎笛声也在“怨杨柳”,流露的怨情是强烈的,而以“何须怨”的宽解语委婉出之,深沉含蓄,耐人寻味。这第三句以问语转出了如此浓郁的诗意,末句“春风不度玉门关”也就水到渠成。用“玉门关”一语入诗也与征人离思有关。《后汉书。班超传》云:“不敢望到酒泉郡,但愿生入玉门关。”所以末句正写边地苦寒,含蓄着无限的乡思离情。如果把这首《凉州词》与中唐以后的某些边塞诗(如张乔《河湟旧卒》)加以比较,就会发现,此诗虽极写戌边者不得还乡的怨情,但写得悲壮苍凉,没有衰飒颓唐的情调,表现出盛唐诗人广阔的心胸。即使写悲切的怨情,也是悲中有壮,悲凉而慷慨。“何须怨”三字不仅见其艺术手法的委婉蕴藉,也可看到当时边防将士在乡愁难禁时,也意识到卫国戌边责任的重大,方能如此自我宽解。也许正因为《凉州词》情调悲而不失其壮,所以能成为“唐音”的典型代表。
王之涣是盛唐时期著名的边塞诗人,他与当时的岑参、高适、王昌龄等人齐名,被称为“四大边塞诗人”,他的诗气势磅礴,意境高远;虽然存诗量很少,只有区区的六首,但有一些作品也是脍炙人口,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有《登鹳雀楼》和《凉州词》。在《旧唐诗》和《新唐诗》都没有王之涣的记载,只在《唐才子传》里有一段简略的介绍,王之涣,字季凌,公元688年生于绛州(今天的山西新绛县)。
当然一个人作品的数量,并不影响名气,如果是好的作品,即使是只有一首,也足以流芳百世,王之涣很显然就是属于那种精益求精的诗人,尽管只有六首,可是他的名气很大,除了前面介绍的两首经典名篇之外,还有这首《送别》,也是一首难得的佳作,不仅写出了新意,另外写作手法也很高明,只是那么淡淡着笔,但是通篇言浅意深,看似*淡却意味深长。
《送别》
唐代:王之涣
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
*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
古人比我们要更忧伤,特别是在送别之时,可能今天的人,已经是很难感受到那种离别之苦,毕竟现在科技发达,交通也很方便,即使是天各一方,只需要一部手机,那么就可以与远方的亲人和朋友联系,另外出行的方式也是有多种选择,拉*了大家的距离,所以我们比古人更幸运;对于古人来说,他们出行是一件大事,可能在路上的时间就要花费几个月,甚至是更长的时间,这种不确定的旅行,常常伴随着许多的威胁,这也就是为什么,古人在送别时往往表现得很悲伤。
《全唐诗》里收录了四万多首诗,其中送别诗数量最多,大部分的诗人都写过这一题材,至少对于古人来说,他们时常要面对离别,无论是自己出行远行,还是送别朋友,正是在这种情形之下,很多的诗人在送别时往往会写诗赠送给对方,一则表达依依不舍的留恋之情,二来更多的是一种美好的愿望,祝福对方在路上*安。
王之涣这首诗如果从字面上来看的话,写得好像并没有什么特别之处,其实他写得很巧妙,通篇都是在描写离别之苦,可是却又没有写一个“愁”,字字未提送别却字字点题,其中的描写言简意赅,成为了送别诗里比较有代表性的作品之一,所以从这么一首小诗中,也是最能够体现出诗人独特的才情,还有他的一片深情。
第一二句先是交代了时间和地点,这样一起笔也就有了一种淡淡的忧伤,同时也是突出了这首诗的主题;那这两句也是比较好理解,它大致的意思是,杨柳树在春风中长得郁郁葱葱,这原本是一年中最好的季节,可是我们却要面对分别,那些杨柳树沿着护城河生长,所以到处都是呈现出一片绿色。
第三四句则是直接描写送别之时的无奈,还有悲痛之苦,也就使得这首诗有着一种更为浓重的悲伤,“*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最*攀折起来不是很方便,古人有折柳送别的风俗,每当送别朋友都会折下一枝柳条,以此来祝福对方,由于攀折柳枝不方便,可能是由于最*送别的人太多了。最后这一句,又是紧扣主题,让这首诗更具有感染力。
王之涣虽然作品不多,可是每一首都是精品,这首《送别》无论是写作手法,还是作品中所传递出来的那份情感,那都是属于上乘之作,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准,这样的作品自然是值得我们细细品读。
【唐】·王之涣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王之涣(688-742),字季凌,并州人(今山西太原)。王之涣性格豪放不羁,诗作用词十分朴实。他的造境极为深远,令人置身于诗境之中。
最浪漫的古风表白古诗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乾。——李商隐《无题》
2、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乐婉《卜算子》
3、一场寂寞凭谁诉。算前言,总轻负。——柳永《昼夜乐》
4、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曹雪芹《终身误》
5、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节妇吟》
6、他生莫作有情痴,人间无地着相思。——况周颐《减字浣溪沙》
7、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8、深知身在情长在,怅望江头江水声。——李商隐《暮秋独游曲江》
9、色不迷人人自迷,情人眼里出西施。-黄増《集杭州俗语诗》
10、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卢照邻《长安古意》
11、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秦观《鹊桥仙》
12、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13、梧桐树,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三首其三》
14、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无题》
15、开辟鸿蒙,谁为情种?都只为风月情浓。——曹雪芹《红楼梦引子》
16、人如风*江云,情似雨馀黏地絮。——周邦彦《玉楼春》
17、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阳修《玉楼春》
18、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
19、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李白《三五七言》
20、鱼沈雁杳天涯路,始信人间别离苦。——戴叔伦《相思曲》
21、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22、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苏东坡《江城子》
23、明月不谙离恨苦,斜光到晓穿朱户。——晏殊《鹊踏枝》
24、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2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26、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柳永《凤栖梧》
27、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苏武《结发为夫妻》
28、今夕何夕,见此良人。——佚名《诗经·唐风·绸缪》
29、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30、*生不会相思,才会相思,便害相思。——徐再思《折桂令》
31、人生自古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欧杨修《玉楼春》
32、千金纵买相如赋,脉脉此情谁诉。——辛弃疾《摸鱼儿》
33、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春闺梦里人。——陈陶《陇西行》
34、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35、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生《千秋岁》
36、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温庭筠《杨柳枝》
37、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摊破浣溪沙》
38、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
39、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欧阳修《蝶恋花二首其一》
40、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晏殊《玉楼春》
41、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42、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佚名《涉江采芙蓉》
43、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44、别来半岁音书绝,一寸离肠千万结。——韦庄《应天长》
45、思君如明烛,煎心且衔泪。——陈叔达《自君之出矣》
46、直道相思了无益,未妨惆怅是清狂。——李商隐《无题六首其三》
47、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48、愿我如星君如月,夜夜流光相皎洁。——范成大《车遥遥篇》
49、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鱼玄机《江陵愁望有寄》
50、从别后,忆相逢,几回魂梦与君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一》
最深情的思念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最深情的思念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最深情的思念古诗词11、若知四海皆兄弟,何处相逢非故人。陈刚中
2、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唐)杜甫
3、交情老更亲。(唐)杜甫
4、大丈夫处世处,当交四海英雄。《三国志.蜀书.刘巴传》
5、多情只有春庭月,犹为离人照落花。-《寄人》----张泌----
6、人生结交在终结,莫为升沉中路分。贺兰进明《行路难五首》
7、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翁照《与友人寻山》
8、有美人兮,见之不忘,一日不见兮,思之如狂。思念的诗句《凤求凰、琴歌》
9、涧户寂无人,纷纷开且落《辛夷坞》
10、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浣溪沙》
11、忆君心似西江水,日夜东流无歇时。——《江陵愁望有寄》鱼玄机
12、还君明珠双泪垂,恨不相逢未嫁时。——张籍
13、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杨柳枝》温庭筠
14、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龚自珍
15、怕相思,已思相,轮到相思没处辞,眉间露一丝。——俞彦
16、天涯地角有穷时,只有相思无尽处。——《玉楼春》晏殊
17、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李商隐
1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元稹
1、一日不见,如三秋兮。——《诗经》
2、思君如满月,夜夜减清辉。——张九龄
3、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范仲淹《苏幕遮》
4、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柳永《雨霖铃》
5、忍把千金酬一笑?毕竟相思,不似相逢好。——邵瑞彭《蝶恋花》
6、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
7、尊前拟把归期说,未语春容先惨咽。——欧阳修《玉楼春》
8、相思一夜梅花发,忽到窗前疑是君。——卢仝《有所思》
9、离愁渐远渐无穷,迢迢不断如春水。——欧阳修《踏莎行》
1.自君之出矣,明镜暗不治。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徐干《室思》
2.无情不似多情苦,一寸还成千万缕。——晏殊《玉楼春》
3.秋阴不散霜飞晚,留得枯荷听雨声。——李商隐《宿骆氏亭寄怀崔雍崔衮》
4.天不老,情难绝。心似双丝网,中有千千结。——张先《千秋岁》
5.问世间,情是何物,直教生死相许。——元好问《摸鱼儿二首其一》
6.夜月一帘幽梦,春风十里柔情。——秦观《八六子》
7.不知魂已断,空有梦相随。除却天边月,没人知。——韦庄《女冠子二首其一》
8.似此星辰非昨夜,为谁风露立中宵。——黄景仁《绮怀诗二首其一》
9.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李白《三五七言》
10.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
11.兽炉沈水烟,翠沼残花片,一行行写入相思传。——张可久《塞鸿秋》
12.滴不尽相思血泪抛红豆,开不完春柳春花满画楼。——曹雪芹《红豆词》
13.相思树底说相思,思郎恨郎郎不知。——梁启超《台湾竹枝词》
14.唯将终夜长开眼,报答*生未展眉。——元稹《遣悲怀三首其三》
15.相思本是无凭语,莫向花牋费泪行。——晏几道《鹧鸪天三首其二》
16.死生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佚名《诗经·邶风·击鼓》
17.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李商隐《无题六首其六》
18.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李冠《蝶恋花》
19.瘦影自怜秋水照,卿须怜我我怜卿。——冯小青《怨》
20.嗟余只影系人间,如何同生不同死?——陈衡恪《题春绮遗像》
王之涣深情的古诗
有深情的古诗
深情的古诗曲
致爱深情的古诗
忆君深情的古诗
有深情厚宜的古诗
深情并茂的古诗
说人深情的古诗
哥妹深情的古诗
有深情的古诗句
深情的六字古诗
古诗最深情的诗
非常深情的古诗
深情又自信的古诗
深情的诗句
深情的诗词
深情的古诗五字
深情的求爱古诗
深情而自省的古诗
深情往事的古诗
很深情谊的古诗
深情的古诗文
庭院深情的古诗
深情的古诗合集
深情凝望的古诗
意境深情的古诗
深情话
冷僻而深情的古诗
男女深情的古诗
送别深情的古诗
跟太极有关的古诗
池上是不是关于夏天的古诗
江雪的古诗写法
古诗词动词的锤炼
带有相逢字的古诗词
龙是中华民族的古诗
古诗中的月亮意象的论文
和欣有关的古诗词
古诗词朱淑珍的落花
古诗词于音乐的项目
古诗送友人入蜀的白话文
拙政园古诗的作者
女娲造人古诗的作者
关于孝的古诗和文言文
表现诗人顽强意志力的古诗词
孟郊登科后的古诗
第八单元的古诗
关于暑假生活的古诗
含有草字头的古诗
村居的画和古诗
描写母亲好学的古诗
冬天的古诗配上画
滟字的古诗
古诗词的押韵特点
适合7岁儿童背的古诗
描写冬天睡不着的古诗词
示儿古诗拼音版的
有关春泥杜鹃的古诗
20个关于春的古诗词
泊奏淮的古诗视频
孟浩然写树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