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词和汉语的区别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词和汉语的区别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词和汉语的区别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词和汉语的区别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有关古诗与词的区别
古诗词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诗按音律分,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古体诗和*体诗是唐代形成的概念,是从诗的音律角度来划分的。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相关内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古诗与词的区别
九年义务教育小学四年级第一课,《古诗词三首》。前两首为古诗,后一首为词,对于古诗来说,学生们都很熟悉,词是他们第一次接触, “古诗”和“词”的区别是:
唐诗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唐代的古体诗,基本上有五言和七言两种。*体诗也有两种,一种叫做绝句,一种叫做律诗。绝句和律诗又各有五言和七言之不同。所以唐诗的基本形式基本上有这样六种:五言古体诗,七言古体诗,五言绝句,七言绝句,五言律诗,七言律诗。
古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宽:一首之中,句数可多可少,篇章可长可短,韵脚可以转换。*体诗对音韵格律的要求比较严:一首诗的句数有限定,即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每句诗中用字的*仄声,有一定的'规律,韵脚不能转换;律诗还要求中间四句成为对仗。古体诗的风格是前代流传下来的,所以又叫古风。*体诗有严整的格律,所以有人又称它为格律诗。
拓展知识:诗与词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1、形式不同。诗句式整齐,而词不整齐。格律诗只用*声韵,一韵到底,隔句押韵,首句可压可不压。词*仄通压,中间可以换韵,韵脚疏密不定,但由格律规定。格律诗第二、第三两联必须对仗,而词的对仗却灵活得多,没有统一的要求。
2、语言风格不同。诗显得庄重,词显得妩媚。“诗言志”,诗多以国家兴亡、民生疾苦、胸怀抱负、宦海沉浮为主。因为“词言情”,词则多写男女爱情、相思离别和生活中的喜怒哀乐。
3、题目方面不同。诗是自由取题目的,而词必须有词牌名。我们看到的“忆江南”其实是词的词牌名,常见的词牌名还有“渔歌子”、“满江红”、“水调歌头”等。词牌名就相当于今天歌曲的曲谱,不同词牌有不同的曲调,诗人拿到谱曲然后填词就是作词的过程。不同的词牌也有不同的感情基调。比如“忆江南”就是婉约的感情。
4、和音乐的关系方面不同。*古代把不合乐的叫“诗”,合乐的叫“歌”,统称为诗歌。但是诗最终与音乐分离。而词是在音乐的土壤中萌芽产生的,音乐性是词的最基本特征,是按照词谱所规定的韵律乐调填写。
关于古诗词鉴赏中对比衬托和烘托的区别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都没少做古诗词鉴赏吧?古诗词鉴赏,简单来说,就是这首古诗词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很多人在面对古诗词鉴赏的时候都很头疼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古诗词鉴赏中对比衬托和烘托的区别,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本篇介绍一下诗歌表达技巧中的三个术语———“对比”、“衬托”和“烘托”。
诗歌中的“对比”,是指把两个相对或相反的事物,或者一个事物的两个方面并列在一起,以共同表现某种意境或情感。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越王勾践破吴归,战士还家尽锦衣。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惟有鹧鸪飞。”诗人给我们展示了两幅画面:一幅是越王大败吴国,凯旋而归,战士们个个脱下战袍,换上了“锦衣”,向国人炫耀他们的战功,宫女们个个打扮得花儿一般,在宫殿里恣情欢乐;另一幅则是“只今惟有鹧鸪飞”———现在只有几只鹧鸪在王城故址上飞来飞去,昔日的胜利、热闹早已烟消云散。诗篇将昔日的繁盛和今日的凄凉,通过具体的'景物作了鲜明的对比,抒发了盛衰无常之感。对比手法的运用突出了主题,发人深思。
“衬托”指用事物间相似或对立的条件,以一些事物为陪衬来突出主体事物的手法。“衬托”分为正衬和反衬。正衬是指利用事物间的*似条件来衬主体事物,比如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这里诗人并没有直接说天姥山怎样高,而是用以高峻著称的五岳、天台来衬托天姥山,从而把天姥山写得耸立天外,直插云霄,壮丽非凡。反衬是指利用事物的对立条件来衬托主体事物,比如1999年高考试题选取了杜甫的《漫成一首》:“江月去人只数尺,风灯照夜欲三更。沙头宿鹭联拳静,船尾跳鱼拨剌鸣。”其中“船尾跳鱼拨剌鸣”一句就用了反衬。诗的前三句着力刻画一个静字,此句却写动、写声,似乎打破了静谧之境,但给读者的实际感受恰好相反,以动写静,愈见其静,以声衬静,愈见其静。诗句“蝉躁林愈静,鸟鸣山更幽”说的就是这个意思。
“对比”和“衬托”的区别在于:对比是相反或相似的两种事物互相比照,以共同表现某种思想或意境,对比双方不分主次;而衬托是以次要事物为陪衬突出一个主要事物,一方是工具,一方是目的,两者主次分明。
“烘托”是指通过侧面描写,使所要表现的对象鲜明突出的表现手法。侧面描写即间接描写,即通过对周围人物或环境的描写来表现主要对象。2001年高考题选韦应物的诗《赋得暮雨送李胄》就用了烘托。“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此诗除了首句提到“微雨”以外,下面都没有直接写雨,而是通过别的事物把雨写出来:船上的布帆变得重了,鸟儿飞得不那么轻巧了,天灰蒙蒙的一片,远处都看不真切,而江边的树却显得十分滋润。颔联和颈联虽未直接写雨,但烘托手法的运用使我们感到,在船帆上,鸟羽上,在天际,在大树上,全都是蒙蒙的细雨。再如《琵琶行》中“东船西舫悄无言,惟见江心秋月白”一句,用环境描写烘托音乐的魅力,给读者留下了广阔的回味空间。
“烘托”与“衬托”不同,“烘托”是通过别的事物把想要表达的事物写出来,所以,用一事物暗示出另一事物就叫烘托。这与“衬托”不同,因为“衬托”是两种事物都写。
今天就和大家就分享到这,祝愿同学们用辛勤的汗水去收获美好的未来吧!
俄语与汉语语法的区别
现在国内不少想学*俄语的小伙伴,大家知道俄语的语法和我们汉语的语法有什么区别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俄语与汉语语法的区别,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什么是语法
语法包括词法和句法。词法就是词的变化及形态结构体系。句法是词与词结合,及组词成句的规律。
汉语语法
汉语是分析性语言,也叫孤立语,缺乏词类标志和词形变化。汉语语法主要特点是:
1、词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主要手段。例如我爱父母,父母爱我。我的父母去过北京。我和父母去过北京。吃饭了、吃饭吧、吃饭呢。
2、语法结构的一致性无论语素组成词,词组成短语,或者短语组成句子,其语法结构关系都大体一致,例如词地震短语身体健康句子火车开动了,都是主谓结构。
3、词的多功能性汉语某一词类往往充当多种句子成分,如学*我们正在学*(谓语),学*是一中乐趣(主语),有一次学*机会(定语)。
4、词组组合受语义语境制约。如参考资料是动宾短语还是偏正短语,要看具体环境而定。
5、量词十分丰富。
俄语语法
俄语是综合语,也叫屈折语,俄语词富有形态变化,而词与词的关系也常常用形态变化来表示。因此,形态变化的体系和借助形态变化表达的词与词结合的规律是俄语语法结构的基础。
俄语语法意义主要依靠词形本身的变化予以表达。俄语静词有性、数、格变化;动词有时、体、态、式、人称变化;形容词、副词的比较级变化等等,都借助不同的词尾予以表达。一个词进入词组或句子就要变化,例如Моясестракупилакнигу我姐姐买了本书моя从属于сестра,阴性、单数、第一格。купила从属于сестра,阴性、单数,книгу从属于куипила,第四格。
俄语富有词形变化,一个词可以有多种语法形式,表示不同的语法意义,俄语词的各种语法意义,主要通过词本身的变化来表示,如жена一词不仅表示妻子的词汇意义,而且还表示阴性单数第一格等的语法意义。Жены表示复数、第一格的语法意义。
汉语、俄语语法对比看,有很多区别。比如汉语说“两本书”,俄语就说“Двекинги”。汉语的数词和名词结合,中间要加量词,俄语没有这条规律。比如俄语中出现频率极大的.一致关系、支配关系,汉语中根本没有。俄语富有词形变化,实词的各种语法形式是表达句法联系的最常用手段,当词的形式足以表达句法联系时,使用不同的词序主要是为了修辞的目的。汉语则相反,词形变化很不发达,表达句法联系的主要手段是词序和虚词。俄语中常见的一些句子类型,如动词不定式句,汉语却没有。汉语中广泛采用句子结构来充当各种句子成分,大量使用连动式、兼语式结构,而俄语中相应的现象和结构却少得多。我看见他来了Явиделчтоонпришел在复句方面,俄语广泛使用连接词、联系用语、指示词作为各分句间联系的表达手段,相应的手段在汉语中用得就少些,语调的作用从而显得比较突出。试比较дуетветериидетдождь刮着风,(和)下着雨。
古诗与现代诗的区别分析
诗词,是指以古体诗、*体诗和格律词为代表的*汉族传统诗歌。亦是汉字文化圈的特色之一。通常认为,诗较为适合“言志”,而词则更为适合“抒情”。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古诗与现代诗的区别分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的诗歌创作氛围繁荣而尴尬,现代诗流行*百年,路似乎越走越窄。追随者虽多,佳作名作却少,能够引起全社会受众普遍关注的诗更少。诗歌沦落为圈子内互相吹捧的花瓶,艳丽而粗俗。
应该感谢本次鲁迅文学奖诗歌奖的评选,使“羊羔体”诗歌《徐帆》等作品广为人知,极大地促进了新诗在社会领域的传播。也使广大网民饶有兴致地模仿、参与现代诗写作,繁荣了社会主义文艺创作氛围。如果*新诗因此而真正走向大众化,《徐帆》等作品的领军作用功不可没。
现代诗从古诗词的驿道上走来,然后拐进了一条雨巷,朦朦胧胧走了一段路,迷失了方向。如今忽然走到亮光处,走在了众目睽睽之下,或许会有短期的兴奋和眩晕吧。而久不读诗的人,也忽然发现,诗歌原来这么容易,人人均有成为诗人的可能,这是何等的妙事呀。
为了让更多的人明了古代诗词和现代新诗的根本区别,掌握新诗创作的诀窍,本人试作如下归纳:
从意象上看,古诗词是“画”,现代诗是“话”。古诗词文字简洁、饱满,重在以意象来表现诗歌的内涵,通篇写景,情在景内。优美的古诗词是一幅画,文字犹如画笔,为我们徐徐呈现浓墨重彩的山水画、风情画。而现代诗却是“话”,由于少了结构和音韵上的限制,自由诗体现了真正的自由,无论怎么写都行,你的`废话情话官话自言自语喋喋不休的话皆可入诗。你还可以把好好的一句话拆成几行来写,断断续续,或前后倒置,状如结巴,但在诗歌里或许看上去很优美。
从技巧上看,古诗词讲究“推敲”,现代诗只需要“敲”。“推敲”一词的来源,我们很熟悉。唐代苦吟派诗人贾岛骑驴时闯了官道,他正琢磨着一句诗:“鸟宿池边树,僧推月下门。”是“推”好还是“敲”好,他一路做着手势,正难以定夺。恰好遇到的官员是韩愈,他建议用“敲”更为形象。“推敲”一词就此而来。可见古人创作诗歌时在一字一句上斟酌得认真,惟有不断推敲,才有一流的诗作。而现代诗创作的技巧就是“敲”。*惯了电脑写作的现代人,只要善于分行,猛敲回车键,一篇篇长短句就新鲜出炉了。这就是现代诗作者如此之多,产量如此之丰厚,而质量却长期低下的原因。虽有一些夺人眼球、激发口水的当下名作,却难保长远流传。
从音韵上看,古诗词可入曲,现代诗可入剧。古诗词言简意赅,讲究韵律,读来朗朗上口,就如一段流畅的音乐,可以翩翩起舞。如果给其谱上古乐,用琴、筝等古乐器演奏,点上一盘檀香,泡上一杯清茶,手中置一闲书,悠悠地读,悠悠地听,真可谓意境高远、古朴风雅。且古诗词虽有艰涩之字,但通篇却能一看就懂,多读几次,似有所悟。现代诗语言浅白,是我们所熟悉的白话文,也不怎么讲究韵律和结构。正因为限制少了,一些诗人惟恐别人说其浅薄,就在文字、结构上大辟蹊径,故意折腾得弯曲冗长,朦胧婉转,晦涩难懂。少有现代诗可以入曲的,但可以将一大堆文字编成剧本。现代诗的朗诵也很有意思,朗诵者需要不断地摇头晃脑,在个别字句上加重、拖长或飘忽,来体现诗歌的意境。这种依赖朗诵者的技巧来营造的诗味,犹如一部有趣的话剧,早已将诗歌娱乐化。
古诗的含义:
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了,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五言律诗简称五律,限定八句四十字;七言律诗简称七律,限定八句五十六字。超过八句的叫长律,又叫排律。长律一般都是五言诗。只有四句的叫绝句;五绝共二十个字,七绝共二十八个字。绝句可分为律绝和古绝两种。律绝要受*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不受*仄格律的限制。古绝一般只限於五绝。
现代诗的含义:
1、形式是自由的
2、内涵是开放的
3、意象经营重于修辞。
“古典诗”与“现代诗”的比较:
“诗”者皆为感于物而作,是心灵的映现。“古典诗”以“思无邪”的诗观,表达温柔敦厚、哀而不怨,强调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现代诗”强调自由开放的精神,以直率的情境陈述,进行“可感与不可感之间”的沟通。 简单的说,就是古诗含蓄,现代诗率真、
写法上,古诗善用比拟,夸张,借代的表现手法,有*仄,韵脚,句数的限制、讲求高度精练,意境优美、现代诗没有格式上的限制,讲求更加自然的表达作者的思想情感
归纳起来有四点:
1、现代诗用白话,古诗用文言。
2、现代诗形式上没限制,古诗有限制。
3、现代诗不一定押韵,古诗要押韵。
4、现代诗没有音节声调上的要求,古诗讲究*仄。
赠别古诗词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泛指中国古代诗歌。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赠别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明]冯琦
世事亦何常,惨舒递相荡。
今日非昨日,回首一惆怅。
圣人久在宥,君子始用壮。
漫同贾生哭,实恃汉文量。
日月岂不照,雷霆未敢抗。
其日风尘昏,黄云自飞飏。
侍臣尽改服,缇骑纷持杖。
矫矫山阴公,尺牍还内降。
庭蓄留侯策,帝厌王陵戆。
赤舄将去国,白麻别命相。
省垣及选部,一时尽屏放。
就中谁最贤,钟张尤倜傥。
两生躯干小,气欲排峦嶂。
新从上谷来,胆落临边将。
豺狼尽已屏,藜藿谁敢傍。
古来直节士,大半投炎瘴。
至尊多优容,忍使居一障。
视汝舌尚在,幸汝身无恙。
莫忘国士遇,宁同庶人谤。
所惜正士去,满朝气凋丧。
从兹天厩马,静立含元仗。
居然言路塞,兼虞祸机酿。
傅言半疑信,蓄意多观望。
稽首辞九庙,尚欲徼灵贶。
国本苟不摇,宁使臣言妄。
謇予非诤臣,执经侍帷帐。
吏隐类方朔,谏说慕袁盎。
威颜尚不接,肝胆终难谅。
知无匡世资,三山行将访。
唐代:杜牧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译文
多情的人却像是无情人儿一样冰冷,在离别的酒宴上只觉笑不出声。
蜡烛仿佛还有惜别的心意,替离别的人流泪到天明。
注释
多情句:意谓多情者满腔情绪,一时无法表达,只能无言相对,倒象彼此无情。
樽:古代盛酒的器具。
赏析
这是一首抒写诗人对妙龄歌女留恋惜别的心情。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聚首如胶似漆作别却像无情;只觉得酒宴上要笑笑不出声。
诗人同所爱不忍分别,又不得不分别,感情是千头万绪的。“多情却似总无情”,明明多情,偏从“无情”着笔;着一“总”字,又加强了语气,带有浓厚的感*彩。诗人爱得太深、太多情,以致使他觉得,无论用怎样的方法,都不足以表现出内心的多情。别筵上,凄然相对,像是彼此无情似的。越是多情,越显得无情,这种情人离别时最深切的感受,诗人把它写了出来。“惟觉樽前笑不成”,要写离别的悲苦,他又从“笑”字入手。一个“唯”字表明,诗人是多么想面对情人,举樽道别,强颜欢笑,使所爱欢欣!但因为感伤离别,却挤不出一丝笑容来。想笑是由于多情,“笑不成”是由于太多情,不忍离别而事与愿违。这种看似矛盾的情态描写,把诗人内心的真实感受,说得委婉尽致,极有情味。
“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小诗的后两句是说,案头蜡烛有心还惜别;你看它替我们流泪流到天明。
题为“赠别”,当然是要表现人的惜别之情,然而诗人又撇开自己,去写告别宴上那燃烧的蜡烛,借物抒情。诗人带着极度感伤的心情去看周围的客观世界,于是眼中的`一切也都带上了感伤的色彩。蜡烛本是有烛芯的,所以说“蜡烛有心”;而在诗人眼里烛芯却变成惜别之心,把蜡烛拟人化了。在诗人眼里,它那彻夜流溢的烛泪,就是在为男女主人公的离别而伤心了。“替人垂泪到天明”,“替人”二字,使意思更深一层。“到天明”又点出了告别宴时间之长,这也是诗人不忍分离的一种表现。
齐梁之间的江淹曾经把离别的感情概括为“黯然销魂”四字,但这种感情的表现,却因人因事的不同而千差万别;这种感情本身,也不是“悲”、“愁”二字所能了得。杜牧此诗不用“悲”、“愁”等字,却写得坦率、真挚、道出了离别时的真情实感。
[宋]张嵲
艾杼灭浇殪,方召*夷蛮。
夏书纪少康,小雅咏周宣。
百字令·宿汉儿村古诗词
古诗原文
无情野火,趁西风烧遍、天涯芳草。榆塞重来冰雪里,冷入鬓丝吹老。牧马长嘶,征笳乱动,并入愁怀抱。定知今夕,庾郎瘦损多少。
便是脑满肠肥,尚难消受,此荒烟落照。何况文园憔悴后,非复酒垆风调。回乐峰寒,受降城远,梦向家山绕。茫茫百感,凭高唯有清啸。
译文翻译
无情的野火,趁着阵阵西风,烧光了天涯芳草。冰天雪地里再次来到边塞,鬓发染霜,我已被寒风吹老。牧马长嘶,胡笳乱鸣,一并闯进我忧愁的怀抱。定然知道今天晚上,我这个庾信般多愁善感的'诗人,会瘦掉多少。
即便是脑满肠肥的过去,尚且难以消受,这里的荒烟落照。更何况司马相如早已憔悴,不再有当垆卖酒的风流格调。回乐峰彻骨寒冷,受降城如此僻远,思念家乡的梦儿夜夜萦绕。登高凭栏,四野茫茫,不由百感交织,只能向着远方,发出一声清啸。
注释解释
百字令:词牌名,即念奴娇。双调一百字,上下片各十句四仄韵。
汉儿村:在今辽宁省朝阳县境内。
榆塞:榆关,即山海关。
“牧马”两句:汉李陵《答苏武书》:“胡笳互动,牧马悲鸣。”
庾郎:北周诗人庾信。他身经丧乱,作品饱含愁思,曾作《愁赋》。
脑满肠肥:不操心的人,吃得饱,养得胖。
文园:指司马相如。
酒垆风调:据《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司马相如曾和妻子卓文君在酒店当垆卖酒。
回乐峰:在今宁夏灵武西南。
受降城:有三处,这里泛指边塞。
创作背景
按词中描写的是秋冬景色,且曰‘榆塞重来’,可知是指作者于康熙二十一年八,*至十二月随副都统郎谈赴梭龙时第二次至山海关,故应系于该年八、九月份。
诗文赏析
上片写塞上萧瑟荒凉之景,再借用多愁多病的庾郎典映自己,表现词人心中绵绵的伤感情怀。
下片进一步渲染愁怨之深,以“便是” “何况”步步写来,层层烘托,一咏三叹,婉转曲折,并以“文园憔悴”的典故突显了此刻的乡愁,感情所至,情韵深挚,自有扣人心弦的力量。
全词除了抒写远在边关的征夫怀人思乡的愁情外,还把“脑满肠肥"、“五陵公子”和“文园”、 “庾郎”(也是作者自况)对比,为才人薄命痴儿多福而不*。
离别的古诗词名句
离别的古诗词名句第一部分
1. 莫道秋江离别难.舟船明日是长安.
2.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3. 与君离别意.同是宦游人.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无为在歧路.儿女共沾巾.
4. 明月隐高树.长河没晓天.悠悠洛阳道.此会在何年?
5.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6.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7.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8.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9.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10.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11.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2.白玉一杯酒.绿杨三月时.春风余几日.两鬓各成丝.
13.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14.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15.天明登前途.独与老翁别.
16.日斜江上孤帆影.草绿湖南万里情.
17.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18.梧桐叶上三更雨.叶叶声声是别离.
19.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20.南浦凄凄别.西风袭袭秋.一看肠一断.好云莫回头.
离别的古诗词名句第二部分
1、门外若无南北路,人间应免别离愁。——唐·杜牧《赠别》
2、影渐不见声渐无,情思却被天涯阻。
3、去年花里逢君别,今日花开已一年。——唐·韦应物《寄李儋元锡》
4、风萧萧兮水寒,壮士一去兮不复还。
5、多情自古伤离别,更那堪,冷落清秋节。
6、多少蓬莱旧事,空回首,暮霭纷纷。
7、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唐·杜甫《赠卫八处士》
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南唐·李煜《相见欢》
9、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唐·杜牧《赠别》
10、高楼目尽欲黄昏,梧桐叶上潇潇雨。
11、短聚别离愁满腹,翘首凝望,身影无寻处。
12、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3、春去秋来不相待,水中月色长不改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照古时人江天一色无纤尘,皎皎空中孤月轮。
14、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北宋·黄庭坚《寄黄几复》
15、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秋风清》唐·李白
16、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17、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静夜思》唐·李白
18、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长相思二首》唐·李白
19、月光欲到长门殿,别作深宫一段愁。——唐·李白《长门怨》
20、明月易低人易散,归来呼酒更重看。
描写赠别的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和生活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赠别的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唐·岑参
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2、《徒步归行》
唐·杜甫
明公壮年值时危,经济实藉英雄姿。
国之社稷今若是,武定祸乱非公谁。
凤翔千官且饱饭,衣马不复能轻肥。
青袍朝士最困者,白头拾遗徒步归。
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
妻子山中哭向天,须公枥上追风骠。
3、《送梓州李使君》
唐·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幢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4、《送綦毋潜落第还乡》
唐·王维
圣代无隐者,英灵尽来归。
遂令东山客,不得顾采薇。
既至金门远,孰云吾道非。
江淮度寒食,京洛缝春衣。
置酒长安道,同心与我违。
行当浮桂棹,未几拂荆扉。
远树带行客,孤城当落晖。
吾谋适不用,勿谓知音稀。
5、《送魏万之京》
唐·李颀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度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曙色催寒*,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是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6、《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7、《芙蓉楼送辛渐》
唐·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写送别的古诗词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写送别的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____徐再思《水仙子·夜雨》
2、此心安处是吾乡。____苏轼《少年游·南海归赠王定国侍人寓娘》
3、人言落日是天涯,望极天涯不见家。____李觏《乡思》
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____张九龄《望月怀远》
5、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____高适《别董大二首》
6、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____杜甫《月夜忆舍弟》
7、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____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____王安石《泊船瓜洲》
9、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____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____王建《十五夜望月寄杜郎中》
11、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____马戴《灞上秋居》
12、*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____宋之问《渡汉江》
13、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阳城闻笛》
14、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____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5、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____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16、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____纳兰性德《长相思·山一程》
17、唯有门前镜湖水,春风不改旧时波。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18、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____杜甫《春望》
19、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20、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____张九龄《西江夜行》
21、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22、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____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23、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____戴叔伦《除夜宿石头驿》
24、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____王维《杂诗三首·其二》
25、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____李白《宣城见杜鹃花/子规》
26、离别家乡岁月多,*来人事半消磨。____贺知章《回乡偶书二首》
27、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____张籍《秋思》
28、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____高适《除夜作》
29、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____崔颢《黄鹤楼/登黄鹤楼》
30、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____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31、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故园情。____李白《春夜洛城闻笛/春夜洛阳城闻笛》
32、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____张祜《宫词·故国三千里》
33、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____于谦《观书》
34、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____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35、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____李益《夜上受降城闻笛》
36、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____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37、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____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九月九忆山东兄弟》
38、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____李白《渡荆门送别》
39、洛阳城里春光好,洛阳才子他乡老。____韦庄《菩萨蛮》
40、马上相逢无纸笔,凭君传语报*安。____岑参《逢入京使》
41、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____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42、共看明月应垂泪,一夜乡心五处同。____白居易《望月有感》
43、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____李白《关山月》
44、故园东望路漫漫,双袖龙钟泪不干。____岑参《逢入京使》
45、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____杜甫《春望》
46、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____薛道衡《人日思归》
47、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____薛道衡《人日思归》
48、远书归梦两悠悠,只有空床敌素秋。____李商隐《端居》
49、长江悲已滞,万里念将归。____王勃《山中》
送别古诗词鉴赏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的格律限制较少。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送别古诗词鉴赏,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唐代:骆宾王
寒更承夜永,凉夕向秋澄。
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
译文
寒夜的敲更声接续着这漫漫长夜,清凉的夜晚像秋天那般澄澈。
离别时难以割舍,拿什么赠送给你呢?我这自有如装在玉壶冰一样真心。
赏析
这首诗把离情表现得高洁纯真,不似前人作品般悲切哀伤,此种手法少见于初唐诗歌。前两句是写长长的秋夜寒冷,渲染离别时难舍的气氛。后两句用“玉壶冰”表明心情,体现了两位朋友之间坦诚相见的真正友谊。
俗话说:君子之交淡如水。这并不是说君子把人与人之间的友谊看得比水还要淡,而是说:君子之间的友谊应该像清澈见底的水一样纯洁。这首诗正体现了这种纯洁的友谊。
诗的前二句运用了倒装句法,先说“夜永"、“更寒”,然后再倒转回去说:在秋高气爽的秋日黄昏,他和一位朋友已经促膝话别。这种章法的运用,改变了按照时间的先后顺序来叙述的方式,强调了“更寒”、“夜永”,突出了两位挚友之间依依惜别的心情。收到了化*铺直叙为起伏跌宕的艺术效果。“秋澄”、“夜永”巾的“澄”、“永”,不只是点明节序的特征与时间,而且也映带出朋友之间的真诚相见与友谊长存;“凉夕”,“寒更”中的“凉”、“寒”也同样是不只说明环境的“凉”、“寒”,而且显示出一对朋友在临别之际心绪不佳。倒装、侧重、心与境谐等艺术手法被诗人揉合在两句诗中,显示出诗人高超的艺术造诣。
既然两人的友谊是那样的深长,在离别之际用什么赠给对方就值得思考了。“离心何以赠,自有玉壶冰”,这出人意表的两句诗体现了两位朋友之间坦诚相见的真正友谊。诗人赠给对方的,不是客套式的祝愿,而是一颗冰清玉洁的心。在这首诗中,诗人把自己的“离心”比作“玉壶冰”。其命意同于王勃的名句“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赏析
《渡荆门送别》中反衬江水*静,展现江岸辽阔,天空高远,充满浪漫主义色彩的语句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
颔联中的随和入字用得好,一个随字化静为动(或以动写静),将群山与*野的位置逐渐变换、推移,真切地表现出来,给人以空间感和流动感。一个入字形象生动,写出了气势的博大,充分表达了诗人的万丈豪情,充满了喜悦和昂扬的激情。
不仅由于写进*野、大荒这些辽阔原野的意象,而气势开扩;而且还由于动态的描写而十分生动。大江固然是流动的,而山脉却本来是凝固的,随、尽的动态感觉,完全是得自舟行的实际体验。在陡峭奇险,山峦叠嶂的三峡地带穿行多日后,突见壮阔之景,豁然开朗的心情可想而知。它用高度凝炼的语言。极其概括地写出了诗人整个行程的地理变化。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
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注释】
①赋得:根据指定的题目写诗就叫做“赋得”。古原:古老、宽阔的原野。诗题的意思是:按照“在长
满野草的古老原野上送别朋友”这一个题目写的诗。
②离离:形容春草繁盛茂密。
③一岁:一年。枯:枯萎,枯死。荣:生长,茂盛。
④野火:荒山野地里的大火。
⑤远芳:绵延向远方的芳香的野草。
⑥晴翠:在阳光照耀下反射出一片翠绿色的野草。
⑦萋萋(qī):草长得茂盛的样子。
【译文】
茂盛的野草长在古原上的野草多么茂盛,每年枯萎又每年新生。熊熊野火不能将它烧尽,春风吹过它又重新获生命。草香无边弥漫古老道路,一片绿色连接远处荒城。又要送别朋友去远游,春草茂盛好像满含深情。
【赏析】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诗是应考的*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道:“道得个语,居亦易矣。”并广为延誉。(见唐张固《幽闲鼓吹》)可见此诗在当时就为人称道。
命题“古原草送别”颇有意思。草与别情,似从古代的骚人写出“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楚辞·招隐士》)的名句以来,就结了缘。但要写出“古原草”的特色而兼关送别之意,尤其是要写出新意,仍是不易的。
首句即破题面“古原草”三字。多么茂盛(“离离”)的原上草啊,这话看来*常,却抓住“春草”生命力旺盛的特征,可说是从“春草生兮萋萋”脱化而不着迹,为后文开出很好的思路。就“古原草”而言,何尝不可开作“秋来深径里”(僧古怀《原是秋草》),那通篇也就将是另一种气象了。野草是一年生植物,春荣秋枯,岁岁循环不已。“一岁一枯荣”意思似不过如此。然而写作“枯──荣”,与作“荣──枯”就大不一样。如作后者,便是秋草,便不能生发出三、四的好句来。两个“一”字复叠,形成咏叹,又先状出一种生生不已的情味,三、四句就水到渠成了。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这是“枯荣”二字的发展,由概念一变而为形象的画面。古原草的特性就是具有顽强的生命力,它是斩不尽锄不绝的,只要残存一点根须,来年会更青更长,很快蔓延原野。作者抓住这一特点,不说“斩不尽锄不绝”,而写作“野火烧不尽”,便造就一种壮烈的意境。野火燎原,烈焰可畏,瞬息间,大片枯草被烧得精光。而强调毁灭的力量,毁灭的痛苦,是为着强调再生的力量,再生的欢乐。烈火是能把野草连茎带叶统统“烧尽”的,然而作者偏说它“烧不尽”,大有意味。因为烈火再猛,也无奈那深藏地底的根须,一旦春风化雨,野草的生命便会复苏,以迅猛的长势,重新铺盖大地,回答火的凌虐。看那“离离原上草”,不是绿色的胜利的旗帜么!“春风吹又生”,语言朴实有力,“又生”二字下语三分而含意十分。宋吴曾《能改斋漫录》说此两句“不若刘长卿‘春入烧痕青’语简而意尽”,实未见得。
此二句不但写出“原上草”的性格,而且写出一种从烈火中再生的理想的典型,一句写枯,一句写荣,“烧不尽”与“吹又生”是何等唱叹有味,对仗亦工致天然,故卓绝千古。而刘句命意虽似,而韵味不足,远不如白句为人乐道。
如果说这两句是承“古原草”而重在写“草”,那么五、六句则继续写“古原草”而将重点落到“古原”,以引出“送别”题意,故是一转。上一联用流水对,妙在自然;而此联为的对,妙在精工,颇觉变化有致。“远芳”、“睛翠”都写草,而比“原上草”意象更具体、生动。芳曰“远”,古原上清香弥漫可嗅;翠曰“晴”,则绿草沐浴着阳光,秀色如见。“侵”、“接”二字继“又生”,更写出一种蔓延扩展之势,再一次突出那生存竞争之强者野草的形象。“古道”、“荒城”则扣题面“古原”极切。虽然道古城荒,青草的滋生却使古原恢复了青春。比较“乱蛬鸣古堑,残日照荒台”(僧古怀《原上秋草》)的秋原,该是如何生气勃勃!
作者并非为写“古原”而写古原,同时又安排一个送别的典型环境:大地春回,芳草芊芊的古原景象如此迷人,而送别在这样的背景上发生,该是多么令人惆怅,同时又是多么富于诗意呵。“王孙”二字借自楚辞成句,泛指行者。“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说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怀思行游未归的人。而这里却变其意而用之,写的是看见萋萋芳草而增送别的愁情,似乎每一片草叶都饱含别情,那真是:“离恨恰如春草,更行更远还生”(李煜《清*乐》)。这是多么意味深长的结尾啊!诗到此点明“送别”,结清题意,关合全篇,“古原”、“草”、“送别”打成一片,意境极浑成。
全诗措语自然流畅而又工整,虽是命题作诗,却能融入深切的生活感受,故字字含真情,语语有余味,不但得体,而且别具一格,故能在“赋得体”中称为绝唱。
【名句赏析】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这是白居易十六岁的作品,也是传诵千古的名篇。他历来反对“嘲风雪,弄花草”而无所寄托的作品,在这诗中诗人将春草和送别有机地结合起来,表达了送别友人时的依依不舍之情。首句紧扣题目,写出眼前景色,同时又交待出送别时的特定环境:古原上青草茂盛,正是一派春日景象。
古诗词和汉语的区别
论语与古诗词的区别
古诗词和词语的区别
词与古诗词的区别
古诗和汉诗的区别
汉语的古诗词
诗词的区别
古诗词绝与律的区别
古诗词词曲的区别
诗词和古诗词的区别
宋词古诗词的区别
古诗词做和作的区别
格言与古诗词的区别
汉语树的古诗词
古诗词与古风的区别
诗人与古诗词的区别
诗歌古诗词的区别
古诗词与文学的区别
中外古诗词的区别
古诗词和诗词的区别
古诗词和古诗的区别
古诗和古诗词的区别
古诗词曲和词的区别
古诗词中船和舟的区别
古诗词和图案的区别
会古诗词与不会的区别
古诗词中蓬和篷的区别
古诗词与*体诗的区别
古诗汉乐府诗的区别
古诗词中咏和歌的区别
有无形容郁金香的古诗词
销售人员的古诗
形容学*书法的古诗
默写一首描写祖国秀丽的古诗
有关古诗文的趣事
我船瓜洲的古诗
初二上的古诗人教版
带有韩字的古诗
写黄海的古诗词
古诗词改编的歌曲原文
初夏的古诗图片
早发白帝城古诗的题目
春夜喜雨的古诗全部
有关星星的古诗图片大全集
村庄儿童生活的古诗
病愈的古诗词
关于端午爱过的古诗词
*字开头的古诗
描写峨眉山乐山的古诗
关于儿童的古诗两首
描写有关于山的古诗
临潼的古诗词
冰山的古诗
亮光彩的古诗
关于佳人流眼泪的古诗
李白写的男人话多古诗
有关博爱的古诗谁知道
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古诗
此花非彼花的古诗
含有马和萧萧的古诗
关于爱父母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