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夜读书示子聿相*的古诗

关于冬夜读书示子聿相*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冬夜读书示子聿相*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冬夜读书示子聿相*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冬夜读书示子聿相*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403) 语录(56) 说说(20) 名言(44) 诗词(2k+) 祝福(2) 心语(2)

  • 冬夜读书示子聿古诗翻译及赏析

  • 读书,文学
  • 冬夜读书示子聿古诗翻译及赏析

      语文课本中有很多经典的文学作品,在学*课文的过程中必须认真进行阅读,这样才能提高阅读水*,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冬夜读书示子聿古诗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参考!

      《冬夜读书示子聿》作者为唐朝文学家陆游。其古诗全文如下: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前言】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勤学不息,写下不少教育子女的美丽诗篇。《冬夜读书示子聿》就是这样一首哲理诗,其内容饱含了对子女的殷切期望,也体现了诗人深邃的教育思想,整首诗只有短短的4句,读起来朗朗上口,且意境深远。

      【注释】

      1、示:训示、指示。

      2、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3、学问:指读书学*,就是学*的意思。

      4、遗:保留,存留。

      5、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6、少壮:青少年时代。

      7、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

      8、始:才。

      9、纸:书本。

      10、终:到底,毕竟。

      11、觉:觉得

      12、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13、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

      14、行:实践。

      15、躬行:亲身实践。

      【翻译】

      古人做学问总是不遗余力的,即使这样,也是从年轻开始就下苦功夫且不断努力,直至老年方才有所成就。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最终要想认识事物或事理的本质,还必须自己亲身的实践。

      【赏析】

      这是一首教子诗,子聿(yù),诗人的小儿子,是要告诉儿子学*的道理。

      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遗”,即保留。“无遗力”,毫无保留,全力以赴。次句是说做学问的艰难。只有从少年开始,养成良好学**惯,打好扎实基础,并经过几十年的努力,最后才能有所成就。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是以古人刻苦学*的精神及做学问的艰难来告诫自己的儿子: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

      后两句,诗人更进一步指出实践经验的重要性。“纸上得来”,指的是书本知识。“绝知此事”,指的是真正把握事物的底蕴。“躬行”,就是指亲自去实践,眼见为实。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不要死读书,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当然自己不可以满足在这不完整的书本内容的东西了。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陆游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使人倍感亲切清新,如沐春风。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第二句阐述了做学问应当持之以恒的道理,同时也强调“少壮工夫”的重要性。他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否则只能是“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言切切,情深深。

      诗的后两句,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是做学问的诀窍。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不凡的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作者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这首诗以思想和哲理取胜,使我们在理性的思辨中受到教益。它蕴含着深刻的哲理: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是人们获取知识的两条途径。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前人的知识和技巧是非常必要的,这是人们掌握知识、积累知识的一个重要的方面,即形成间接经验。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这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一个途径。并且,间接经验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到运用、检验和发展,如果“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不去参加社会实践,不去接触广阔的社会生活,那么你的认识始终“觉浅”,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认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实现认识过程的第二次飞跃。

      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这符合唯物主义认识论的观点。这种独到的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大有裨益,即使在科技日新月异的现代,仍然具有较强的启迪和借鉴意义。

      拓展阅读:改写《冬夜读书示子聿》

      这是一个寒冷的冬夜,温暖的书房内,陆游拨亮了桌上的`油灯,拿起一本书,津津有味的读起来。不禁感叹:“书是灯,读书照亮了前面的路;书是桥,读书接通了彼此的岸;书是帆,读书推动了人生的船。读书是一门人生的艺术,因为读书,人生才更精彩!才能做一个有学问的人,报效祖国,振兴中华!”书中那优美的词句,精彩的语段,把陆游的灵魂勾引在其中,让他不知不觉醉了,深深地醉了……

      这时候,陆游的大儿子——子聿走了进来,看见父亲正在读书,便没有去打搅他,自己静静的在一旁坐下。心想:父亲真是好学之人啊!这么晚了,还在读书,真是验证了一句话:活到老,学到老啊!想到这里,子聿不紧竖起了大拇指。父亲正好看完了一个章节,准备起身去喝一点水,看到子聿坐在身旁。陆游关心地问:“子聿,已经做到这里很长时间了吧?”子聿说:“不是,刚来,看见您在这里看书,便没有打搅您,自己就在旁边坐了下来。”“这样啊,陆游接着说“你来的正好,我刚好有话对你说。"子聿马上往父亲面前凑了凑,听父亲讲话。陆游也忘了喝水,坐了下来。就这样,路由把他从书上学到的东西告诉了子聿,想让子聿成为一个多实践、多实验的人。子聿听后,点了点头。

      陆游又说:“子聿,你以后一定要记住我今天说的话,这句话可以让你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让你对国家有用,你一定要记住我今天说的话。一定要记住啊!”

      子聿激动地说:“父亲,我一定会记住你今天说的话,我一定会多实践,从大自然中汲取知识,把大自然的知识和书本上的知识相结合,让我的心灵更宽阔!

      就这样,陆游听完子聿的话,频频点头。他与儿子一番交谈,不由的思绪万千,提笔道:“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夜,还很漫长,两人以书为伴,在心灵之旅漫游……”

      读《冬夜读书示子聿》有感

      在我们学*过程中,一定有学过许许多多脍炙人口的古诗吧。然而,《冬夜读书示子聿》这首诗,让我受益匪浅。

      这首诗告诉人们做学问一定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其中,我最喜欢的两句是“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没错,学*不能光看,纸上谈兵是没有用的,必须要亲自去实践、体验才能成功。沙子是一粒一粒地积累起来才成了沙堆,知识是一点一点地积累起来才成了学问。正如有句谚语所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只有辛勤劳动,才能获得丰硕的果实。就好比你想学会写字,就必须要去练,光看是写不漂亮、不工整的。如果你想知道苹果是什么滋味的,就必须去亲自品尝才会知道。光靠书上所描述的,依然不会知道是什么味道。我们不能只是面对课本,而是要懂得亲自去实践,这样才能更深入地了解。既学到了知识,又获得了乐趣。

      在古今中外,也有许许多多的成功人士都是靠着持之以恒、锲而不舍的精神加上亲自实践才取得成就的!李时珍就是其中之一。他在编写医学著作《本草纲目》时,阅读了大量的古医籍,和大量有关医学的诗句。李时珍还认识到“读万卷书”固然重要,但“行万里路”更不可少。于是他便穿上草鞋,背起药筐,远涉山旷野,遍访名医宿儒,搜求民间验方,观察和收集药物标本。而且严谨认真的李时珍为了分辨药材,还亲自品尝草药,也不在乎药草是否有毒性。时光荏苒,李时珍靠着坚持不懈的毅力,终于把《本草纲目》编写完成了。

      记住,只要我们敢于亲自实践和有着锲而不舍、坚韧不拔的精神,就一定能够成功!正如诗中所说的“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阅读全文]...

2022-02-17 23:25:27
  •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 陆游,读书
  • 冬夜读书示子聿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翻译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生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用功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想彻底明白书本上的深刻的知识必须要亲自实践。

      赏析

      这首诗的意思是说,古人学*知识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

      在宋宁宗家庆五年,即1199年的年底,陆游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阅读全文]...

2021-12-10 10:37:56
  •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意

  • 读书,诗意
  •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生为之奋斗,

      往往是年轻时开始用功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

      要想彻底明白书本上的深刻的知识必须要亲自实践。

      赏析:

      这首的意思是说,古人学*知识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

      在宋宁宗家庆五年,即1199年的年底,陆游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阅读全文]...

2022-01-01 23:57:08
  •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意解释

  • 诗意,解释,读书
  •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意解释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意 解释,是一首七言绝句诗,是宋代诗人陆游的作品,下面是这首诗的原文以及翻译赏析,由小编收集整理,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原文: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意 解释

      作者: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翻译: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冬夜读书示子聿拼音:

      gǔ rén xué wèn wú yí lì ,

      shǎo zhuàng gōng fū lǎo shǐ chéng 。

      zhǐ shàng dé lái zhōng jiào qiǎn ,

      jué zhī cǐ shì yào gōng háng 。

      冬夜读书示子聿字词解释:

      ①示:训示、指示。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②学问:指读书学*,就是学*的意思。遗:保留,存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③少壮:青少年时代。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始:才。

      ④纸:书本。终:到底,毕竟。觉:觉得。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⑤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行:实践。躬行:亲身实践。

      冬夜读书示子聿背景:

      宋宁宗五年,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子聿。

      冬夜读书示子聿赏析:

      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后世评价

      1,陈廷焯:文章本天成,妙手偶得之。

      2,杨慎:极质直却自情至。

      个人资料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阅读全文]...

2022-05-02 20:30:04
  •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意赏析

  • 读书,诗意
  • 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意赏析

      《冬夜读书示子聿》是南宋诗人陆游所写的一首诗。首句是对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的赞扬,告诫自己的孩子学业应毫无保留,全力以赴,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冬夜读书示子聿的诗意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生为之奋斗,

      往往是年轻时开始用功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

      要想彻底明白书本上的深刻的知识必须要亲自实践。

      赏析:

      这首的意思是说,古人学*知识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身去实践,方能学有所成。

      在宋宁宗家庆五年,即1199年的年底,陆游写了《冬夜读书示子聿》一首诗。

      这是一首非常有名的诗。在这首诗里,诗人一方面强调了做学问要坚持不懈,早下功夫,免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将来一事无成,后悔莫及。另一方面,特别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这也是做学问的诀窍,那就是不能满足于字面上的明白,而要躬行实践,在实践中加深理解。只有这样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这符合唯物认识论的观点。作者的这种见解,不仅在封建社会对人们做学问、求知识是很宝贵的经验之谈,就是对今天的人们也是很有启迪作用的,是非常有价值的见解。

      作者简介:

      陆游(1125年—1210年),字务观,号放翁,汉族,越州山阴(今绍兴)人,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

      陆游生逢北宋灭亡之际,少年时即深受家庭爱国思想的熏陶。宋高宗时,参加礼部考试,因受秦桧排斥而仕途不畅。宋孝宗即位后,赐进士出身,历任福州宁德县主簿、敕令所删定官、隆兴府通判等职,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乾道七年(1171年),应四川宣抚使王炎之邀,投身军旅,任职于南郑幕府。次年,幕府解散,陆游奉诏入蜀,与范成大相知。宋光宗继位后,升为礼部郎中兼实录院检讨官,不久即因“嘲咏风月”罢官归居故里。嘉泰二年(1202年),宋宁宗诏陆游入京,主持编修孝宗、光宗《两朝实录》和《三朝史》,官至宝章阁待制。书成后,陆游长期蛰居山阴,嘉定二年(1210年)与世长辞,留绝笔《示儿》。

      陆游一生笔耕不辍,诗词文俱有很高成就,其诗语言*易晓畅、章法整饬谨严,兼具李白的雄奇奔放与杜甫的沉郁悲凉,尤以饱含爱国热情对后世影响深远。陆游亦有史才,他的《南唐书》,“简核有法”,史评色彩鲜明,具有很高的史料价值。

    [阅读全文]...

2021-12-09 22:22:21
  •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意赏析

  • 陆游,读书,诗意
  • 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诗意赏析

      陆游深冬的夜晚仍然坚持读书,告诫儿子子聿,也启迪我们,以下是由应届毕业生文学网网小编为您整理的冬夜读书示子聿诗意赏析,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原文

      冬夜读书示子聿

      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译文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往往要到老年才取得成就。

      从书本上得来的知识,毕竟是不够完善的。如果想要深入理解其中的道理,必须要亲自实践才行。

      注释

      ①示:训示、指示。子聿(yù):陆游的小儿子。

      ②学问:指读书学*,就是学*的意思。遗:保留,存留。无遗力:用出全部力量,没有一点保留,不遗余力、竭尽全力。

      ③少壮:青少年时代。工夫:做事所耗费的时间。始:才。

      ④纸:书本。终:到底,毕竟。觉:觉得。浅:肤浅,浅薄,有限的。

      ⑤绝知:深入、透彻的理解。行:实践。躬行:亲身实践。

      赏析

      首联诗人赞扬了古人刻苦做学问精神。颔联是说做学问的艰难。诗的前两句,赞扬了古人刻苦学*的精神以及做学问的艰难。说明只有少年时养成良好的学**惯,竭尽全力地打好扎实基础,将来才能成就一番事业。诗人从古人做学问入手娓娓道来,其中“无遗力”三个字,形容古人做学问勤奋用功、孜孜不倦的程度,既生动又形象。诗人语重心长地告诫儿子,趁着年少精力旺盛,抓住美好时光奋力拼搏,莫让青春年华付诸东流。

      后两联,强调了做学问的功夫要下在哪里的重要性。孜孜不倦、持之以恒地做学知识,固然很重要,但仅此还不够,因为那只是书本知识,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不能纸上谈兵,要“亲身躬行”。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经验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书本知识是前人实践经验的总结,能否符合此时此地的情况,还有待实践去检验。只有经过亲身实践,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变成自己的实际本领。诗人从书本知识和社会实践的关系着笔,强调实践的重要性,凸显其真知灼见。“要躬行”包含两层意思:一是学*过程中要“躬行”,力求做到“口到、手到、心到”,二是获取知识后还要“躬行”,通过亲身实践化为己有,转为己用。诗人的意图非常明显,旨在激励儿子不要片面满足于书本知识,而应在实践中夯实和进一步获得升华。

      这是一首教子诗,诗人在书本与实践的关系上强调了实践的重要性。间接经验是人们从书本中汲取营养,学*前人的知识和技巧的途径。直接经验是直接从实践中产生的认识,是获取知识更加重要的途径。只有通过“躬行”,把书本知识变成实际知识,才能发挥所学知识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本诗通过写陆游对儿子子聿的教育,告诉读者做学问要有孜孜不倦、持之以恒的精神。一个既有书本知识,又有实践精神的人,才是真正有学问的人。

      创作背景

      宋宁宗五年,诗人在冬日寒冷的夜晚,沉醉于书房,乐此不疲地啃读诗书。窗外,北风呼啸,冷气逼人,诗人在静寂的夜里,抑制不住心头奔腾踊跃的情感,写下了这首哲理诗并满怀深情地送给了儿子子聿。

      作者介绍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今浙江绍兴)人。南宋著名诗人。陆游出身于一个由“贫居苦学”而仕进的官宦家庭,陆游的高祖是宋仁宗时太傅陆轸,祖父陆佃,父亲陆宰,他诞生于宋金战争的烽火之中,从小饱尝了颠沛流离的痛苦,同时也受到了父亲陆宰等士大夫爱国思想的熏陶,形成了忧国忧民的思想。他十余岁就熟读了陶潜、王维、岑参和李白的诗篇,有“我生学语即耽书,万卷纵横眼欲枯”的好学精神,12岁便能诗文,有“小李白”之称。17岁便有诗名。25岁左右向具有爱国思想的曾几学诗,确定了他爱国诗歌的基调。二十九岁那年,赶赴临安应试,因名居秦桧孙子秦埙之前,触怒秦桧,遭到黜落,秦桧死后三年才被启用。

      他始终坚持抗金,1158年(绍兴二十八年)入闽任宁德县主簿。据《宁德县志》卷三《宦绩》中记载:“陆游,字务观,即放翁也┅┅绍兴二十八年任邑薄,有善政,百姓爱戴”。在宁德的南漈山上建有陆游塑像。浙江绍兴的鉴湖村内也有陆游塑像。曾任镇江隆兴通判。1170年(乾道六年)入蜀,任夔州通判。1172年(乾道八年),入四川宣抚使王炎幕府,后官至宝章阁待制。陆游在政治上,主张坚决抗战,充实军备,要求“赋之事宜先富室,征税事宜覆大商”,一直受到投降集团的压制。晚年退居家乡,但收复中原的信念始终不渝。

      陆游一生创作诗歌很多,吐露出万丈光芒,使他成为杰出诗人,今存九千多首,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爱国热情。《关山月》、《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书愤》、《示儿》、《游山西村》、《临安春雨初霁》、《冬夜读书示子聿》等篇均为后世所传诵。抒写日常生活,也多有清新之作。亦工词,杨慎谓其纤丽处似秦观,雄慨处似苏轼。但有些诗词流露出消极情绪。他初婚唐氏,在母亲压迫下离异,其痛苦之情倾吐在部分诗词中,如《沈园》、《钗头凤》等,都很真挚动人。还有《剑南诗稿》、《渭南文集》、《南唐书》、《老学庵笔记》、《诉衷情》等。[2]他的代表作有《诉衷情》、《夜游宫》、《鹧鸪天》以及咏梅的《卜算子》等。

      陆游的作品词作量不如诗篇巨大,但和诗同样贯穿了爱国主义精神,“气吞残虏”。

      陆游诗词创作的基本倾向是现实主义,又富有浪漫色彩。艺术表现手法丰富多彩,变化无穷。中年入蜀之后,形成豪情奔放的风格,晚年诗风趋于恬淡,有时幽愤。总体看来,艺术特点是宏伟豪放,热情洋溢。

      感情生活

      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一生遭受了巨大的波折,他不但仕途坎坷,而且爱情生活也很不幸。

      宋高宗绍兴十四年,二十岁的陆游和表妹唐琬结为伴侣。两人从小青梅竹马,婚后相敬如宾。然而,唐琬的才华横溢与陆游的亲密感情,引起了陆母的不满(女子无才便是德),以至最后发展到强迫陆游和她离婚。陆游和唐琬的感情很深,不愿分离,他一次又一次地向母亲恳求,都遭到了母亲的责骂。在封建礼教的压制下,虽种种哀告,终归走到了“执手相看泪眼”的地步。

      真相:根据陆游自己在晚年的诗作(《剑南诗稿》卷十四)是因为唐琬不孕,而遭公婆逐出。

      陆游迫于母命,万般无奈,便与唐琬忍痛分离。后来,陆游依母亲的心意,另娶王氏为妻,唐琬也迫于父命嫁给同郡的赵士程。这一对年轻人的美满婚姻就这样被拆散了。

      十年后的一个春天,31岁的陆游满怀忧郁的心情独自一人漫游山阴城沈家花园。正当他独坐独饮,借酒浇愁之时,突然他意外地看见了唐琬及其改嫁后的丈夫赵士程。两人互相寒暄了几句。唐婉和丈夫便走了。

      尽管这时他已与唐琬分离多年,但是内心里对唐琬的感情并没有完全摆脱。他想到,过去唐琬是自己的爱妻,而今已属他人,好像禁宫中的杨柳,可望而不可及。

      想到这里,悲痛之情顿时涌上心头,他放下酒杯,正要抽身离去,这时唐婉命下人送来一壶酒和她亲自做的陆游爱吃的.四碟小菜,陆游看到唐琬这一举动,体会到了她的深情,两行热泪凄然而下,一扬头喝下了唐琬送来的这杯苦酒。然后在粉墙之上奋笔题下《钗头凤》这首千古绝唱:

      钗头凤陆游

      红酥手,黄藤酒,满城春色宫墙柳;东风恶,欢情薄,一怀愁绪,几年离索,错!错!错!

      春如旧,人空瘦,泪痕红浥鲛绡透;桃花落,闲池阁,山盟虽在,锦书难托,莫!莫!莫!

      陆游在这首词里抒发的是爱情遭受摧残后的伤感、内疚和对唐琬的深情爱慕,以及对他母亲棒打鸳鸯的不满情绪。

      陆游题词之后,又深情地望了唐琬一眼,便怅然而去。陆游走后,唐琬孤零零地站在那里,将这首《钗头凤》词从头至尾反复看了几遍,她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便失声痛哭起来。回到家中,她愁怨难解,于是也和了一首《钗头凤》词:钗头凤唐琬

      世情薄,人情恶,雨送黄昏花易落;晓风干,泪痕残,欲笺心事,独语斜栏,难!难!难!

      人成各,今非昨,病魂常似秋千索;角声寒,夜阑珊,怕人询问,咽泪装欢,瞒!瞒!瞒!

      唐琬不久便郁闷愁怨而死。

      此后,陆游北上抗金,又转川蜀任职,几十年的风雨生涯,依然无法排遣诗人心中的眷恋,他六十三岁,“偶复来菊缝枕囊,凄然有感”,又写了两首情词哀怨的诗:

      采得黄花作枕囊,曲屏深幌闷幽香。

      唤回四十三年梦,灯暗无人说断肠!

      少日曾题菊枕诗,囊编残稿锁蛛丝。

      人间万事消磨尽,只有清香似旧时!

      在他六十七岁的时候,重游沈园,看到当年题《钗头凤》的半面破壁,触景生情,感慨万千,又写诗感怀:

      枫叶初丹桷叶黄,河阳愁鬓怯新霜。

    [阅读全文]...

2022-07-26 13:41:38
  • 描写冬夜的诗句

  • 描写冬夜的诗句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诗句都很熟悉吧,诗句具有语言节奏鲜明的`特点。你知道什么样的诗句才能算得上是好的诗句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冬夜的诗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 柳宗元《江雪》

      3、朔风如解意,容易莫摧残。 —— 崔道融《梅花》

      4、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 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

      5、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 杜甫《绝句》

      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7、花自飘零水自流。 —— 李清照《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8、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 —— 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9、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 陆游《卜算子·咏梅》

      10、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 卢梅坡《雪梅·其一》

      11、不经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 —— 黄蘖禅师《上堂开示颂》

      12、若似月轮终皎洁,不辞冰雪为卿热。 —— 纳兰性德《蝶恋花·辛苦最怜天上月》

      13、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4、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 —— *《卜算子·咏梅》

      1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6、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 *《卜算子·咏梅》

      17、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 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18、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 *《青松》

      19、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20、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 卢纶《和张仆射塞下曲·其三》

      21、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 苏轼《赠刘景文 》

      22、人生到处知何似,应似飞鸿踏雪泥:泥上偶然留指爪,鸿飞那复计东西。 —— 苏轼《和子由渑池怀旧》

      23、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 陆游《卜算子·咏梅》

      24、人生到处知何似,恰似飞鸿踏雪泥 (宋·苏轼)

      25、日暮苍山远,风雪夜归人 (唐··刘长卿)

      26、各人自扫门前雪,休管他人瓦上霜 (·无名氏)

      27、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唐·岑参)

      28、乱山残雪衣,孤独异乡人 (唐·崔涂)

      29、昔去雪如花,今来花如雪 (南北朝·范雪)

      30、明月照积雪,北风劲且哀 (南北朝·谢灵远)

      31、画家不解渔家苦,好作寒江钓雪图 (明·孙承宗)

      32、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若无闲事挂心头,便是人间好时节 (宋·无门和尚)

      33、砌下落梅如雪乱,拂了一身还满 (五代·李煜)

      34、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唐·王维)

      35、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唐·白居易)

      36、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宋·卢梅坡)

      37、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唐·李白)

      38、渡船满板霜如雪,印我青鞋第一痕 (宋·杨万里)

      39、朝如青丝暮成雪 (唐·李白)

      40、鬓云欲度香腮雪 (唐·温庭筠)

      41、有梅无雪不精神,有雪无诗俗了人 (宋·卢梅坡)

      4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唐·韩愈)

      43、窗汗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44、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45、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46、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47、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48、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49、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梅》)

    [阅读全文]...

2022-01-21 01:33:49
  • 读书的古诗

  • 读书,古诗文
  • 读书的古诗

      读书是一种幸福,让人增长知识,使人明白道理,令人憧憬未来,叫人品味生活,给人益处多多,这种幸福别无取代。以下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读书的古诗,喜欢的`过来一起分享吧。

      1、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2、传屐朝寻药,分灯夜读书。——于鹄《题邻居》

      3、读书贫里乐,搜句静中忙。——唐·裴说《句》

      4、鸟欲高飞先振翅,人求上进先读书。——李苦禅

      5、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刘昚虚《阙题》

      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孔子

      7、读书能养气,乃为善读书。——清·汪莹《示儿》

      8、常日好读书,晚年学垂纶。——高適《答侯少府》

      9、读书三十年,腰间无尺组。——王维《偶然作六首》

      10、幼敏悟过人,读书辄成诵。——欧阳修《画地学书》

      11、书多笔渐重,睡少枕长新。——唐·姚合《别贾岛》

      12、寂历弹琴地,幽流读书堂。——刘希夷《蜀城怀古》

      13、归志宁无五亩园,读书本意在元元。——陆游《读书》

      14、献赋今未售,读书凡几秋。——岑参《送薛弁归河东》

      15、宅从栽竹贵,家为买书贫。——唐·许浑《寄殷尧藩》

      16、书味在胸中,甘于饮陈酒。——清·袁枚《遣怀杂诗》

      17、昨日邻家乞新火,晓窗分与读书灯。——王禹偁《清明》

      18、一月不读书,耳目失精爽。——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19、坑灰未冷山东乱,刘项元来不读书。——章碣《焚书坑》

      20、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

      21、读书复骑谢,带剑游淮阴。——王维《送从弟蕃游淮南》

      22、又是今年忆去年。——吕本中《减字木兰花·去年今夜》

      23、寒夜读书忘却眠,锦衾香烬炉无烟。——清·袁枚《寒夜》

      24、因依老宿发心初,半学修心半读书。——王建《寄旧山僧》

      25、谤书盈箧不复辩,脱身来看江南山。——谢逸《送董元达》

      26、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颜真卿《劝学诗》

      27、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28、驿亭幽绝堪垂钓,岩石虚明可读书。——欧阳修《咏零陵》

      29、读书不作儒生酸,跃马西入金城关。——谢逸《送董元达》

      30、儿大诗书女丝麻,公但读书煮春茶。——黄庭坚《送王郎》

      31、富贵必从勤苦得,男儿须读五车书。——杜甫《柏学士茅屋》

      32、想见读书头已白,隔溪猿哭瘴溪藤。——黄庭坚《寄黄几复》

      33、田中读书慕尧舜,坐待四海升*年——高启《练圻老人农隐》

      34、灯火纸窗修竹里,读书声。——陈继儒《浣溪沙·初夏夜饮归》

      35、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36、草堂栖在灵山谷,勤读诗书向灯烛。——唐·薛令之《草堂吟》

      37、杜诗韩集愁来读,似倩麻姑痒处抓。——唐·杜牧《读韩杜集》

      38、观书老眼明如镜,论事惊人胆满躯。——辛弃疾《送湖南部曲》

      39、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宋·苏轼《和董传留别》

      40、卖却屋边三亩地,添成窗下一床书。——唐·杜荀鹤《书斋即事》

      41、嗜书如嗜酒,知味乃笃好。——宋·范成大《寄题王仲显读书楼》

      42、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

      43、伤心秦汉,生民涂炭,读书人一声长叹。——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44、诗非易作须勤读,琴亦难精莫废弹。——宋·刘克庄《赠玉隆刘道士》

      45、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将相本无种,男儿当自强。——《神童诗》

      46、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47、早知逢世乱,少小谩读书。——岑参《行军诗二首——时扈从在凤翔》

      48、少小多才学,*生志气高。别人怀宝剑,我有笔如刀。——《神童诗》

      49、我闭南楼看道书,幽帘清寂在仙居。——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阅读全文]...

2022-06-03 15:09:51
  • 关于读书的古诗

  • 读书
  •   1、《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2、《白鹿洞诗》

      唐·王贞白

      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

      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3、《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读书有所见作》

      清·萧抡谓

      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

      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

      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

      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5、《读书》

      清·法式善

      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

      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

      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6、《读山海经》

      宋·陶渊明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言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7、《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

      宋·苏轼

      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8、《冬夜读书示子聿》

      宋·陆游

      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9、《书院》

      宋·刘过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

      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10、《和董传留别》

      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阅读全文]...

2022-04-09 15:03:45
  • *山识鸟音相*的诗句115句

  • 经典
  • 和山水有关的诗句精选

      第一篇:《有关山水风光的诗句》

      诗中山

      1.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柳宗元:《江雪》)

      2.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3.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6.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7.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8.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陶渊明:《归园田居》)

      9.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

      10.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诗中水

      1.所谓伊人,在水一方。(《诗经蒹葭》)

      2.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3.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骆宾王:《咏鹅》)

      4.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5.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6.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李白:《赠汪伦》)

      7.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唱歌声。(刘禹锡:《竹枝词》)

      8.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诗中河

      1.关关雎鸠,在河之洲。(《诗经关雎》)

      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王维:《使至塞上》)

      4.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5.旦辞黄河去,暮宿黑山头。((木兰辞》)

      6.无限山河泪,谁言天地宽。(夏完淳:《别云间》)

      7.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李白:《望庐山瀑布》)

      8.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

      10.三万里河东人海,五千仞岳上摩天。(陆游:《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

      诗中江

      1.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李清照:《夏日绝句》)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4.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白居易:《忆江南))

      5.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苏轼:《题惠崇<春江晚景)》)

      6.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7.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送孟浩然之广陵》)

      8.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张继:(枫桥夜泊》)

      9.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10.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诗中云

      1;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2.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李白:(独坐敬亭山))

      3.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贾岛:《寻隐者不遇))

      4.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杜甫:《春夜喜雨))

      5.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渡荆门送别))

      6.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阅读全文]...

2021-12-15 02:13:55
冬夜读书示子聿相*的古诗 - 句子
冬夜读书示子聿相*的古诗 - 语录
冬夜读书示子聿相*的古诗 - 说说
冬夜读书示子聿相*的古诗 - 名言
冬夜读书示子聿相*的古诗 - 诗词
冬夜读书示子聿相*的古诗 - 祝福
冬夜读书示子聿相*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