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江南逢李龟年古诗的拼音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江南逢李龟年古诗的拼音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江南逢李龟年古诗的拼音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江南逢李龟年古诗的拼音版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此时,距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了五六年,诗人杜甫漂泊到了风景秀丽的江南一带,当时正逢暮春时节,58岁高龄的诗人杜甫与几十年前的老友李龟年在江南的落花时节重逢。
柳絮纷飞,落花满天的江南烟雨中,杜甫一人踽踽独行于热闹又*常的江南街巷中,突然一阵悦耳又略带熟悉的歌声传入他的耳中,他停住他那原本就缓慢的脚步,立于人来人往的人流中。
他仔细聆听着这略带熟悉的歌声,这与他记忆中的歌声很像,但又有所不同,记忆中的歌声清脆爽朗,带着年少轻狂的不羁与傲慢,而此时的歌声更多的是带了一种饱经风霜的沧桑与黯哑。
他驻足聆听了良久,愈加肯定自己心中的那个猜测是正确的,不疑有他,他赶紧循声而去,步子也比之前的轻快了不少。
歌声愈来愈清晰,他离自己心中猜测的那个人也愈来愈*,他终是用他那年迈的身体,拨开了聚集的人群,见到了那个正在街头卖艺弹唱的,与自己已经几十年未见的,年少时的好友——李龟年。
一曲唱罢,李龟年也注意到了那个正一直注视着他的杜甫,对年未见的老友在这样的境况与环境下多少有些难堪,有些悲伤,又有些激动,李龟年收起了自己卖唱的物件,随着杜甫一起往人少的地方走去。
他们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没有酒没有茶,却也难挡老友相见的激动之情。
李龟年:“多年未见,没想到重逢是这样的情景,让子美兄见笑了。”
杜甫:“从年少相识到如今重逢,也过了大概四十年的光景了,能重逢便是一件喜事,我俩该高兴才是。”
李龟年:“是啊,是该高兴才是,可这些年颠沛流离过得太苦了,只能感叹世道易年啊。”
杜甫:“身处这个时代,除了接受还能有什么办法。”
李龟年:“我听说,战乱发生时你也跟着入蜀了,高适如今飞黄腾达,你为何会漂泊至此?”
杜甫:“哈哈,以前那些事不提也罢,如今倒不如好好欣赏这江南美景,享受这生命的最后的安宁时光,前尘往事还管它作甚。”
李龟年:“子美兄说得在理。”
杜甫:“想当年我俩经常在岐王与崔九的宅里相见,你弹唱我聆听,如今在这相遇就好似回到了少年时。”
杜甫:“现在正值江南一年中最美的时节,在这落花满天的江南风光中我又与你相遇,真是上天眷顾你我二人啊。如今看来,昔日的种种,好也好坏也罢,都像是一场梦一般,不重要了。”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落花时节又逢君
不要小看这28个字,这就是一部缩微版的唐玄宗盛衰史,也是一首绝句版的《长恨歌》。
介绍这首诗之前,我们要先介绍几个重要的人物,了解了这些人物和时代的背景,我们才能体会这首诗真正的含义。
人物一:李龟年
李龟年档案
李龟年是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唱家,是唐玄宗首屈一指的梨园弟子,深得唐玄宗恩宠。
和唐玄宗的亲密指数:★★★
电影《猫妖传》的那场极乐之宴里面,正是乐师李龟年应唐玄宗要求,请来了宿醉未醒的李白,看着他写下了闻名天下的《清*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而当李龟年为杨贵妃演奏清*调时为李龟年伴奏的正是唐玄宗。可见唐玄宗和李龟年当时的关系非同一般,李龟年当年的地位之高,在杜甫的前两句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中可以得见。
人物二:岐王
岐王档案
这个“岐王” 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本名李隆范,后为避李隆基的名讳改为李范,封岐王,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和唐玄宗的亲密指数:★★★★
岐王李范,不仅是唐玄宗的同父异母弟弟,还是唐玄宗的大功臣。当年唐玄宗发动*,铲除太*公主,岐王就领兵追随,所以唐玄宗亲政之后,对这个弟弟自然是高看一眼。但是也正因为这个弟弟太能干了,所以唐玄宗对他也是防范有加,只要有政治人物亲*他,玄宗就会立刻把这个人远贬边陲。那岐王当然明白其中利害,所以从此不弄风云、只管风月。
人物三:崔九
崔九档案
“崔九”原名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按照唐朝人的*惯就通称为崔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是和高力士一样是得唐玄宗喜爱的宠臣,而且崔家也是当时的望族大姓。
和唐玄宗的亲密指数:★★★★
崔九是出生于唐朝最高的高门,博陵崔氏一族。才华横溢,政治上还特别有先见之明,与少年李隆基关系特别要好。后李隆基被发配到山西潞州当别驾时,崔九一送送出200多里,可见感情是何等的亲厚啊。那此后历次政治变革,崔九也一直追随李隆基,所以玄宗亲政之后对他也特别好,每次宫里请客,他都跟王爷们并肩而坐,也就是说唐玄宗都把他当亲兄弟看待。
最后,杜甫默默的飘过……
介绍完人物,我们正是进入主题,对杜甫写的这首“最感人的绝句”做一个深度解剖:
先看标题《江南逢李龟年》,此江南非彼江南,和我们今天说的江南鱼米之乡的意义不大一样,唐代的江南指的是现在的湖南地区。也就是说杜甫在江南碰见了李龟年,然后写下了这首感人的篇章。为何是在江南?不是说李龟年是唐玄宗的宠爱的梨园弟子吗?那不应该老老实实的陪在唐玄宗身边,待在长安城里吗?这里埋下伏笔,稍后作答。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我曾经总在岐王的宅子里看见您,也曾经在崔九的厅堂前多次聆听您的歌声。多朴实的两句,就好像两个人偶遇时打招呼的话:哎,你好啊李先生,还记得我吗,我是小杜啊,咱们在去年**大会的现场见过啊!”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但蕴含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为什么这麽说呢?
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岐王李范和中书监崔涤就是最好的证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是诗人随口说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是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单是听到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而一个“寻常见”和一个“几度闻”足以说明李龟年再给唐玄宗歌唱之余,也常常是王家贵族的座上宾;同时也暗含了少年时期的杜甫,因才华横溢而受到岐王、崔涤等王公大臣的延接,这才使得杜甫能够在这些歌舞升*的宴会中常常见到李龟年。当年正值青春年少的杜甫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多年过后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声名远播的歌唱家李龟年就是大唐开元鼎盛时代的象征。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
但后两句的画风突变。“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几十年后的一天,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想必二人当时都已惊呆,相互打量着对面眼前这位憔悴的老人,相识却又不相识,想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唯有“泪千行”……这不得不从那场安史之乱,或者从那场“极乐之宴”说起,安禄山的叛乱,八年的战争,将大唐王朝从繁荣昌盛的顶峰拉了下来,即使最后安史之乱被*息,各地战乱纷起,盛世一去不复返。两位同样经历大唐辉煌盛世的才子如今都是饱尝艰辛、颠沛流离,又在落花时节不期而遇,握手相逢。这也正好解释了我们开头留下的那个疑问了。“落花时节”既是点明现在的时令,有借指的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时代。两位因战乱而流浪的人,久别重逢,抚今追昔,内心不知有多少盛衰变迁的沧桑要倾诉,又不知有多少人生巨变的凄凉感叹要书抒发,但杜甫写到这里便戛然而止,一切千言万语、心酸热泪都尽在不言之中了。
也不知他们最终是聊了什么,但此时相见应该是永别了,杜甫在这一年冬天便死于从长沙到岳阳出发的湘江的船里,而李龟年在后来的一次宴会上唱起怀念过往繁华、思念故人玄宗的相思曲,“红豆生南国,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他唱完又一曲之后便伤心昏倒,四天后郁郁而终。而盛世的大唐随着一位诗圣、一位歌神的陨灭,也如同落花一般凋零远去了!
例行惯例,进入老师上课敲黑板时间:
【格式】七言绝句
【名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基调】感伤世态炎凉
【年龄】杜甫59岁,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
江南逢李龟年
译文
岐王宅里寻常见,
岐王府邸里时常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崔九堂前您的音乐多次听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在落花时节又重逢李君。
【注释】
江南:唐代时期的江南指今湖南省一带(并非今天的江南地区)。
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
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常在贵族豪门歌唱。“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
卖艺为生。
古诗江南春拼音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江南春拼音,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南春》原文及拼音
qiān lǐ yīng tí lǜ yìng hóng
千 里 莺 啼 绿 映 红 ,
shuǐ cūn shān guō jiǔ qí fēng
水 村 山 郭 酒 旗 风 。
nán cháo sì bǎi bā shí sì
南 朝 四 百 八 十 寺 ,
duō shǎo lóu tái yān yǔ zhōng
多 少 楼 台 烟 雨 中 。
译文
江南大地鸟啼声声绿草红花相映,水边村寨山麓城郭处处酒旗飘动。
南朝遗留下的四百八十多座古寺,无数的楼台全笼罩在风烟云雨中。
注释
1.莺啼:即莺啼燕语。
2.郭:外城。此处指城镇。
3.酒旗:一种挂在门前以作为酒店标记的小旗。
4.南朝:指先后与北朝对峙的宋、齐、梁、陈*。
5.四百八十寺:南朝皇帝和大官僚好佛,在京城(今南京市)大建佛寺。据《南史·循吏·郭祖深传》说:“都下佛寺五百余所”。这里说四百八十寺,是虚数。
6.楼台:楼阁亭台。此处指寺院建筑。
7.烟雨:细雨蒙蒙,如烟如雾。
《江南春》教案
一、教材分析:
《江南春》是苏教版语文第八册第一单元的内容。是唐代诗人杜牧的一首七言绝句。这是一首素负盛誉的写景诗。全诗以高度概括的笔法,勾勒了江南地区的风物,描绘了江南明丽而迷蒙的春景。色彩鲜明,情味隽永。一首七言绝句,能展现出这样一幅广阔的画卷,真可谓“尺幅千里”了。作者在描绘千里江南明媚可爱的春光的同时,也慨叹南朝的覆亡,寄托了讽喻之意。
二、教学要求: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小组合作,借助注释,理解重点词语及诗句的意思。
3、读中感悟,并能展开想象,体会是人表达的感情。
4、想象古诗描绘的画面,感受古诗语言与意境的美,培养学生对自然美和艺术美的鉴赏能力。
三、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古诗。
2、通过诵读,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感情。
教学难点:
1、诵读古诗,体会作者从听觉、触觉、视觉等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学*作者边观察边想象以及动用各种感官从多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
2、透过诗中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情景引入
1、播放优美的春天的视屏,让学生用所学过的词语描绘刚才所看到的情景。
过渡:春天一直以来都是文人墨客所描绘和歌颂的对象,在同学们的记忆中又有哪些描写春天的诗句?
2、指名背诵描写春天景色的古诗。
3、引出诗题“江南春”:顾名思义,江南的春天。全诗描写了江南春天的绮丽景色。
二、自学古诗,整体感知
1、介绍作者:杜牧(803-852)唐代诗人。字牧之,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诗文都写得很好,诗以七绝最为出色。与李商隐齐名,世称“小李杜”。
2、学生自由诵读古诗。
要求:(1)读准字音,注意节奏。
(2)边读边想诗句的意思,画出不理解的词句。
3、检查学*效果
(1)指名朗读,集体正音。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励志的句子”网站为您整理《江南逢李龟年的诗意》,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江南逢李龟年的诗意
《江南逢李龟年》
作者:杜甫
原文: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注释:
1、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着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诗意: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
赏析:
该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有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着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着,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淡,内涵却无限丰满。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着名歌唱家,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早着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原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当年诗人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多年过后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这里所蕴含的天上人间之隔的感慨,读者是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的。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犹如要拉长回味的时间。梦一样的回忆,毕竟改变不了眼前的现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但诗人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感慨是很深的,但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这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显得蕴藉之极。清代沈德潜评此诗:含意未申,有案未断。诗人这种未申之意对于有着类似经历的当事者李龟年,是不难领会的;对于后世善于知人论世的读者,也不难把握。像《长生殿弹词》中李龟年所唱的当时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凄凉满眼对江山等等,尽管反复唱叹,意思并不比杜诗更多,倒很像是剧作家从杜甫的诗中抽绎出来的一样。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正如同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像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这首诗的成功创作表明: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可以具有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杜牧在方面的成就颇高。著名的有《江南春》、《泊秦淮》、《过华清宫》。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qian li ying ti lv ying hong , shui cun shan guo jiu qi feng 。
nan chao si bai ba shi si , duo shao lou tai yan yu zhong 。
《江南春》【赏析】
杜牧,晚唐时期的一位著名诗人。在方面,他主张文以致用,强调内容为主,形式为辅,提倡言之有物,朴实无华的文风;反对无病*,片面追求形式。他的七律和七绝都写得很成功,而七绝尤为凝炼、自然,很多名篇为*所传诵。
本篇是一首描写江南风光的七言绝句。江南水乡的迷人风光,历来都是令人想往的,杜牧同时代的诗人以短短的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两句诗就把它描绘得如诗如画。不过白诗展示给我们的是江南风光大的轮廓,是江南风光的整体感官形象。而杜牧则不同,他不仅从整体上描绘了江南春光的明媚,而且还具体到描写到处莺歌燕舞,到处绿树红花,到处酒旗招展,具体到描写江南烟雨蒙蒙的楼台景色,使读者从一个个具体的景点去体会江南风光细微之处的色彩多姿,妩媚动人。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一开篇,诗人首先把我们带入了江南那柳绿花红,燕舞莺歌的境界,随后又向我们展示了“水村”和“山郭”“酒旗”处处迎风招展的繁荣与祥和。“千里”极言地域之辽阔广大,一个“千里”把“莺啼”响彻了整个江南,把“绿映红”掩映了整个江南; “水村”与“山郭”又把迎风招展的“酒旗”挂遍了整个江南。令人迷恋,令人心驰神往。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这两句是把诗作由写自然景观转移到写具有人文景观特征的庙宇,这一转就巧妙地揉进了历史的沧桑,也使其自然地融进了诗人对南朝朝政的讥讽与批判。南朝遗留下来的许许多多佛教建筑在蒙蒙烟雨中若隐若现,更给江南春色增添了一抹扑朔迷离的美。诗人在这里不说“江南四百八十寺”,而说“南朝四百八十寺”,显然不仅是为了写眼前的景致而写景,而是在赏叹之中蕴含着讽刺,这一来无疑就大大地丰富了诗作的内涵。
在这短短的二十八个字中,诗人描绘的既有体现具体时代特征的景观,又有渗透着历史沧桑的“南朝四百八十寺”,同时还以“千里”一词形象化地概括了整个江南,难怪诗人选择了《江南春绝句》这一命题。
杜牧介绍
杜牧(公元803-约853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号称杜紫薇。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晚唐人。(来源:中书省别名紫微省,因此人称其为“杜紫薇” )晚唐时期.唐代文学家,*称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阿(ē)房宫赋》亦颇有名。
杰出的诗人、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史馆修撰(xiū zhuàn),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最终官至中书舍人。晚唐杰出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杜甫与合称“李杜”,为了跟杜甫与李白区别开来,诗人与杜牧即“小李杜”。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和流落的宫廷歌唱家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第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而感慨万千写下《江南逢李龟年》这首诗。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杜甫《江南逢李龟年》,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原文: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注释:
1.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2.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3.寻常:经常。
4.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5.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6.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7.君:指李龟年。
赏析: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早著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原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当年诗人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多年过后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这里所蕴含的天上人间之隔的感慨,读者是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的。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犹如要拉长回味的时间。
梦一样的回忆,毕竟改变不了眼前的现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但诗人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感慨是很深的,但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这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显得蕴藉之极。清代沈德潜评此诗:“含意未申,有案未断。”诗人这种“未申”之意对于有着类似经历的当事者李龟年,是不难领会的;对于后世善于知人论世的读者,也不难把握。像《长生殿·弹词》中李龟年所唱的“当时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凄凉满眼对江山”等等,尽管反复唱叹,意思并不比杜诗更多,倒很像是剧作家从杜甫的诗中抽绎出来的一样。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正如同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像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这首诗的成功创作表明: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可以具有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唐朝宫廷人才济济,李龟年是唐玄宗李隆基最为赏识的乐人之一。他和他的兄弟李彭年、李鹤年都以音乐闻名,其中又以李龟年最为有才。他能歌善舞,精通多种乐器,还善于作曲。唐玄宗的弟弟岐王李范、中书令崔湜的弟弟崔涤(排行老九)等王公贵族经常邀请李龟年到府上表演,动辄以千金相赠。结果李氏兄弟在洛阳建造的宅第,规模甚至超过了公侯府第。
“安史之乱”后,唐朝国事日衰,李龟年流落到江南,以卖艺为生,境遇十分凄惨。一次,诗人杜甫偶然听到他的歌声,感叹不已,于是写下了著名的诗作《江南逢李龟年》: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值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诗的前两句,通过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交往,寄寓了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生活的眷怀;后两句则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簸流离的感慨。诗作虽仅有四句,却概括反映了唐朝开元时期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虽然语言*淡,但内涵却无限丰满。
著名诗人杜甫才思敏捷、“著述颇丰”,被世人尊称为“诗圣”,其诗作现存世1400多首,很多重大历史事件在他的诗中都有反映,甚至还可弥补史*载的不足,因而其诗作被称为“诗史”。
《江南逢李龟年》诗词赏析
《江南逢李龟年》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抚今思昔,感慨万千。前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着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江南逢李龟年》诗词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1、李龟年:是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著名音乐家。
2、岐王:唐睿宗的第四个儿子,名叫李范。他爱好文艺,封为岐王。
3、崔九:名涤,中书令崔湜之弟。他是玄宗的宠臣,任殿中监。
古诗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晚的一篇,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明皇杂录》中记载:“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善歌,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 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杜甫尝赠诗(即指此诗)。”杜甫少年时代正是开元盛世,曾与李龟年相熟;四十年后国家 已经衰败,两人穷途相遇,不胜今昔之感,就写下了这首深沉的诗。
开首两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是追忆昔日长安繁华时期的情谊。“岐王宅”“崔九堂”是开元时期京都长安的王侯第宅,是他们两人 的相逢之地,“寻常见”“几度闻”写两人相会的频繁。后两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节。这 “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 “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清朝蘅塘退士评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可见对这首诗的评价是较高的。
江南逢李龟年古诗的拼音版
江南逢李龟年的古诗词拼音
江南逢李龟年注音版的古诗
江南逢李龟年的古诗读音
《江南逢李龟年》的古诗
江南逢李龟年名句
适合古诗江南逢李龟年的音乐
古诗江南逢李龟年的诗人
江南逢李龟年古诗的意义
江南逢李龟年古诗的节奏
江南逢李龟年古诗的感悟
古诗江南逢李龟年的教案
江南逢李龟年赠花卿的古诗
江南逢李龟年古诗的情景
江南逢李龟年古诗的考点
古诗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
江南逢李龟年的古诗朗诵
古诗人江南逢李龟年的图片
古诗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的属
江南逢李龟年名句赏析
江南带拼音版的古诗
古诗忆江南的拼音版
江南逢李龟年古诗的解读意思
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古诗视频
江南逢李龟年的古诗词意思
江南逢李龟年古诗的板书设计
古诗江南春张籍的拼音版
江南风李龟年的古诗
有拼音的古诗江南
江南的古诗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