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逢李龟年注音版的古诗

关于江南逢李龟年注音版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江南逢李龟年注音版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江南逢李龟年注音版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江南逢李龟年注音版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43) 语录(22) 说说(17) 名言(13k+) 诗词(1k+) 祝福(157k+) 心语(17k+)

  • 江南逢李龟年杜甫古诗(江南逢李龟年全诗意思)

  • 江南,杜甫,诗意
  •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唐)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此时,距安史之乱已经过去了五六年,诗人杜甫漂泊到了风景秀丽的江南一带,当时正逢暮春时节,58岁高龄的诗人杜甫与几十年前的老友李龟年在江南的落花时节重逢。

    柳絮纷飞,落花满天的江南烟雨中,杜甫一人踽踽独行于热闹又*常的江南街巷中,突然一阵悦耳又略带熟悉的歌声传入他的耳中,他停住他那原本就缓慢的脚步,立于人来人往的人流中。

    他仔细聆听着这略带熟悉的歌声,这与他记忆中的歌声很像,但又有所不同,记忆中的歌声清脆爽朗,带着年少轻狂的不羁与傲慢,而此时的歌声更多的是带了一种饱经风霜的沧桑与黯哑。

    他驻足聆听了良久,愈加肯定自己心中的那个猜测是正确的,不疑有他,他赶紧循声而去,步子也比之前的轻快了不少。

    歌声愈来愈清晰,他离自己心中猜测的那个人也愈来愈*,他终是用他那年迈的身体,拨开了聚集的人群,见到了那个正在街头卖艺弹唱的,与自己已经几十年未见的,年少时的好友——李龟年。

    一曲唱罢,李龟年也注意到了那个正一直注视着他的杜甫,对年未见的老友在这样的境况与环境下多少有些难堪,有些悲伤,又有些激动,李龟年收起了自己卖唱的物件,随着杜甫一起往人少的地方走去。

    他们找了个安静的地方坐下,没有酒没有茶,却也难挡老友相见的激动之情。

    李龟年:“多年未见,没想到重逢是这样的情景,让子美兄见笑了。”

    杜甫:“从年少相识到如今重逢,也过了大概四十年的光景了,能重逢便是一件喜事,我俩该高兴才是。”

    李龟年:“是啊,是该高兴才是,可这些年颠沛流离过得太苦了,只能感叹世道易年啊。”

    杜甫:“身处这个时代,除了接受还能有什么办法。”

    李龟年:“我听说,战乱发生时你也跟着入蜀了,高适如今飞黄腾达,你为何会漂泊至此?”

    杜甫:“哈哈,以前那些事不提也罢,如今倒不如好好欣赏这江南美景,享受这生命的最后的安宁时光,前尘往事还管它作甚。”

    李龟年:“子美兄说得在理。”

    杜甫:“想当年我俩经常在岐王与崔九的宅里相见,你弹唱我聆听,如今在这相遇就好似回到了少年时。”

    杜甫:“现在正值江南一年中最美的时节,在这落花满天的江南风光中我又与你相遇,真是上天眷顾你我二人啊。如今看来,昔日的种种,好也好坏也罢,都像是一场梦一般,不重要了。”

    [阅读全文]...

2022-05-29 00:01:59
  • 江南逢李龟年古诗翻译(江南逢李龟年的诗意鉴赏)

  • 江南,诗意
  • 江南逢李龟年

    唐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落花时节又逢君

    不要小看这28个字,这就是一部缩微版的唐玄宗盛衰史,也是一首绝句版的《长恨歌》。

    介绍这首诗之前,我们要先介绍几个重要的人物,了解了这些人物和时代的背景,我们才能体会这首诗真正的含义。

    人物一:李龟年

    李龟年档案

    李龟年是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歌唱家,是唐玄宗首屈一指的梨园弟子,深得唐玄宗恩宠。

    和唐玄宗的亲密指数:★★★

    电影《猫妖传》的那场极乐之宴里面,正是乐师李龟年应唐玄宗要求,请来了宿醉未醒的李白,看着他写下了闻名天下的《清*调》“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若非群玉山头见,会向瑶台月下逢”。而当李龟年为杨贵妃演奏清*调时为李龟年伴奏的正是唐玄宗。可见唐玄宗和李龟年当时的关系非同一般,李龟年当年的地位之高,在杜甫的前两句诗“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中可以得见。

    人物二:岐王

    岐王档案

    这个“岐王” 是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本名李隆范,后为避李隆基的名讳改为李范,封岐王,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和唐玄宗的亲密指数:★★★★

    岐王李范,不仅是唐玄宗的同父异母弟弟,还是唐玄宗的大功臣。当年唐玄宗发动*,铲除太*公主,岐王就领兵追随,所以唐玄宗亲政之后,对这个弟弟自然是高看一眼。但是也正因为这个弟弟太能干了,所以唐玄宗对他也是防范有加,只要有政治人物亲*他,玄宗就会立刻把这个人远贬边陲。那岐王当然明白其中利害,所以从此不弄风云、只管风月。

    人物三:崔九

    崔九档案

    “崔九”原名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按照唐朝人的*惯就通称为崔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是和高力士一样是得唐玄宗喜爱的宠臣,而且崔家也是当时的望族大姓。

    和唐玄宗的亲密指数:★★★★

    崔九是出生于唐朝最高的高门,博陵崔氏一族。才华横溢,政治上还特别有先见之明,与少年李隆基关系特别要好。后李隆基被发配到山西潞州当别驾时,崔九一送送出200多里,可见感情是何等的亲厚啊。那此后历次政治变革,崔九也一直追随李隆基,所以玄宗亲政之后对他也特别好,每次宫里请客,他都跟王爷们并肩而坐,也就是说唐玄宗都把他当亲兄弟看待。

    最后,杜甫默默的飘过……

    介绍完人物,我们正是进入主题,对杜甫写的这首“最感人的绝句”做一个深度解剖:

    先看标题《江南逢李龟年》,此江南非彼江南,和我们今天说的江南鱼米之乡的意义不大一样,唐代的江南指的是现在的湖南地区。也就是说杜甫在江南碰见了李龟年,然后写下了这首感人的篇章。为何是在江南?不是说李龟年是唐玄宗的宠爱的梨园弟子吗?那不应该老老实实的陪在唐玄宗身边,待在长安城里吗?这里埋下伏笔,稍后作答。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我曾经总在岐王的宅子里看见您,也曾经在崔九的厅堂前多次聆听您的歌声。多朴实的两句,就好像两个人偶遇时打招呼的话:哎,你好啊李先生,还记得我吗,我是小杜啊,咱们在去年**大会的现场见过啊!”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但蕴含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为什么这麽说呢?

    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岐王李范和中书监崔涤就是最好的证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是诗人随口说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是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单是听到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而一个“寻常见”和一个“几度闻”足以说明李龟年再给唐玄宗歌唱之余,也常常是王家贵族的座上宾;同时也暗含了少年时期的杜甫,因才华横溢而受到岐王、崔涤等王公大臣的延接,这才使得杜甫能够在这些歌舞升*的宴会中常常见到李龟年。当年正值青春年少的杜甫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多年过后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所以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声名远播的歌唱家李龟年就是大唐开元鼎盛时代的象征。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

    但后两句的画风突变。“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几十年后的一天,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想必二人当时都已惊呆,相互打量着对面眼前这位憔悴的老人,相识却又不相识,想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唯有“泪千行”……这不得不从那场安史之乱,或者从那场“极乐之宴”说起,安禄山的叛乱,八年的战争,将大唐王朝从繁荣昌盛的顶峰拉了下来,即使最后安史之乱被*息,各地战乱纷起,盛世一去不复返。两位同样经历大唐辉煌盛世的才子如今都是饱尝艰辛、颠沛流离,又在落花时节不期而遇,握手相逢。这也正好解释了我们开头留下的那个疑问了。“落花时节”既是点明现在的时令,有借指的风雨飘摇、山河破碎的时代。两位因战乱而流浪的人,久别重逢,抚今追昔,内心不知有多少盛衰变迁的沧桑要倾诉,又不知有多少人生巨变的凄凉感叹要书抒发,但杜甫写到这里便戛然而止,一切千言万语、心酸热泪都尽在不言之中了。

    也不知他们最终是聊了什么,但此时相见应该是永别了,杜甫在这一年冬天便死于从长沙到岳阳出发的湘江的船里,而李龟年在后来的一次宴会上唱起怀念过往繁华、思念故人玄宗的相思曲,“红豆生南国,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在场的人无不潸然泪下,他唱完又一曲之后便伤心昏倒,四天后郁郁而终。而盛世的大唐随着一位诗圣、一位歌神的陨灭,也如同落花一般凋零远去了!

    例行惯例,进入老师上课敲黑板时间:

    【格式】七言绝句

    【名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基调】感伤世态炎凉

    【年龄】杜甫59岁,公元770年(唐代宗大历五年)

    江南逢李龟年

    译文

    岐王宅里寻常见,

    岐王府邸里时常相见,

    崔九堂前几度闻。

    崔九堂前您的音乐多次听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

    如今正是江南的大好风景,

    落花时节又逢君。

    在落花时节又重逢李君。

    【注释】

    江南:唐代时期的江南指今湖南省一带(并非今天的江南地区)。

    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

    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常在贵族豪门歌唱。“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

    卖艺为生。

    [阅读全文]...

2022-01-28 02:25:11
  • 江南逢李龟年的诗意

  • 诗意,江南
  •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好句摘抄网网站为您整理《江南逢李龟年的诗意》,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江南逢李龟年的诗意

    《江南逢李龟年》

    作者:杜甫

    原文: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注释:

    1、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着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诗意: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

    赏析:

    该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有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着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着,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淡,内涵却无限丰满。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着名歌唱家,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早着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原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当年诗人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多年过后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这里所蕴含的天上人间之隔的感慨,读者是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的。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犹如要拉长回味的时间。梦一样的回忆,毕竟改变不了眼前的现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但诗人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感慨是很深的,但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这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显得蕴藉之极。清代沈德潜评此诗:含意未申,有案未断。诗人这种未申之意对于有着类似经历的当事者李龟年,是不难领会的;对于后世善于知人论世的读者,也不难把握。像《长生殿弹词》中李龟年所唱的当时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凄凉满眼对江山等等,尽管反复唱叹,意思并不比杜诗更多,倒很像是剧作家从杜甫的诗中抽绎出来的一样。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正如同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像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这首诗的成功创作表明: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可以具有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ju.51tietu.net延伸阅读

    江南的诗意

    《江南》

    作者:汉乐府

    原文:

    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

    注释:

    1、汉乐府:原是汉初采制乐的官署,后来又专指汉代的乐府诗。汉惠帝时,有乐府令一官,可能当时已设有乐府。武帝时乐府规模扩大,成为一个专设的官署,掌管郊祀、巡行、朝会、宴飨时的音乐,兼管采集民间歌谣,以供统治者观风察俗,了解民情厚薄。这些采集来的歌谣和其他经乐府配曲入乐的诗歌即被后人称为乐府诗。

    诗意:

    江南又到了适宜采莲的季节了,

    赏析:

    这是一首采莲歌,反映了采莲时的光景和采莲人欢乐的心情。在汉乐府民歌中具有独特的风味。

    民歌以简洁明快的语言,回旋反复的音调,优美隽永的意境,清新明快的格调,勾勒了一幅明丽美妙的图画。一望无际的碧绿的荷叶,莲叶下自由自在、欢快戏耍的鱼儿,还有那水上划破荷塘的小船上采莲的壮男俊女的欢声笑语,悦耳的歌喉,多么秀丽的江南风光!多么宁静而又生动的场景!从文化学的角度,我们又会发现这是一首情歌,它隐含着青年男女相互嬉戏,追逐爱情的意思。你看那些鱼儿,在莲叶之间游来躲去,叫人怎能不想起北方的大姑娘走进青纱帐?

    读完此诗,仿佛一股夏日的清新迎面扑来,想着就令人觉得清爽。还不止于此,我们感受着诗人那种安宁恬静的情怀的同时,自己的心情也随着变得轻松起来。

    诗中没有一字是写人的,但是我们又仿佛如闻其声,如见其人,如临其境,感受到了一股勃勃生机的青春与活力,领略到了采莲人内心的欢乐和青年男女之间的欢愉和甜蜜。这就是这首民歌不朽的魅力所在。

    江南春的诗意_江南春的诗意

    《江南春》

    作者: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

    注释:

    1、山郭:山城。

    译文:

    千里江南,到处莺莺歌燕舞,桃红柳绿,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赏析:

    这首《江南春》,千百年来素负盛誉。四句诗,既写出了江南春景的丰富多彩,也写出了它的广阔、深邃和迷离。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诗一开头,就象迅速移动的电影镜头,掠过南国大地:辽阔的千里江南,黄莺在欢乐地歌唱,丛丛绿树映着簇簇红花;傍水的村庄、依山的城郭、迎风招展的酒旗,一一在望。迷人的江南,经过诗人生花妙笔的点染,显得更加令人心旌摇荡了。摇荡的原因,除了景物的繁丽外,恐怕还由于这种繁丽,不同于某处园林名胜,仅仅局限于一个角落,而是由于这种繁丽是铺展在大块土地上的。因此,开头如果没有千里二字,这两句就要减色了。但是,明代杨慎在《升庵诗话》中说:千里莺啼,谁人听得?千里绿映红,谁人见得?若作十里,则莺啼绿红之景,村郭、楼台、僧寺、酒旗,皆在其中矣。对于这种意见,何文焕在《历代诗话考索》中曾驳斥道:即作十里,亦未必尽听得着,看得见。题云《江南春》,江南方广千里,千里之中,莺啼而绿映焉,水村山郭无处无酒旗,四百八十寺楼台多在烟雨中也。此诗之意既广,不得专指一处,故总而命曰《江南春》何文焕的说法是对的,这是出于文学艺术典型概括的需要。同样的道理也适用于后两句。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从前两句看,莺鸟啼鸣,红绿相映,酒旗招展,应该是晴天的景象,但这两句明明写到烟雨,是怎么回事呢?这是因为千里范围内,各处阴晴不同,也是完全可以理解的。不过,还需要看到的是,诗人运用了典型化的手法,把握住了江南景物的特征。江南特点是山重水复,柳暗花明,色调错综,层次丰富而有立体感。诗人在缩千里于尺幅的同时,着重表现了江南春天掩映相衬、丰富多彩的美丽景色。诗的前两句,有红绿色彩的映衬,有山水的映衬,村庄和城郭的映衬,有动静的映衬,有声色的映衬。但光是这些,似乎还不够丰富,还只描绘出江南春景明朗的一面。所以诗人又加上精彩的一笔: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金碧辉煌、屋宇重重的佛寺,本来就给人一种深邃的感觉,现在诗人又特意让它出没掩映于迷蒙的烟雨之中,这就更增加了一种朦胧迷离的色彩。这样的画面和色调,与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明朗绚丽相映,就使得这幅江南春的图画变得更加丰富多彩。南朝二字更给这幅画面增添悠远的历史色彩。四百八十是唐人强调数量之多的一种说法。诗人先强调建筑宏丽的佛寺非止一处,然后再接以多少楼台烟雨中这样的唱叹,就特别引人遐想。

    这首诗表现了诗人对江南景物的赞美与神往。但有的研究者提出了讽刺说,认为南朝皇帝在*历史上是以佞佛着名的,杜牧的时代佛教也是恶性发展,而杜牧又有反佛思想,因之末二句是讽刺。其实,解诗首先应该从艺术形象出发,而不应该作抽象的推论。杜牧反对佛教,并不等于对历史上遗留下来的佛寺建筑也一定讨厌。他在宣州,常常去开元寺等处游玩。在池州也到过一些寺庙,还和僧人交过朋友。着名的诗句,象九华山路云遮寺,青弋江边柳拂桥,秋山春雨闲吟处,倚遍江南寺寺楼,都说明他对佛寺楼台还是欣赏流连的。当然,在欣赏的同时,偶而浮起那么一点历史感慨也是可能的。

    这些古诗绝句您喜欢吗?小编还为您整理更多绝句古诗等专题,请您欣赏生日逢考试的句子。

    [阅读全文]...

2021-11-30 01:38:38
  • 杜甫古诗《江南逢李龟年》赏析

  • 杜甫,江南
  • 杜甫古诗《江南逢李龟年》赏析

      在学*、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在时间上指1840年*战争以前*的诗歌作品。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杜甫古诗《江南逢李龟年》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江南逢李龟年

      唐代: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译文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注释

      1、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2、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3、寻常:经常。

      4、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5、江南:这里指的是今湖南省一带。

      6、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的是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7、君:指的是李龟年。

      赏析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作者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早著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原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作者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作者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当年作者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多年过后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这里所蕴含的天上人间之隔的感慨,读者是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的。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流露了作者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犹如要拉长回味的时间。

      梦一样的回忆,毕竟改变不了眼前的现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时代,原是作者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作者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作者的衰病漂泊,但作者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作者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感慨是很深的,但作者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这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显得蕴藉之极。清代沈德潜评此诗:“含意未申,有案未断。”作者这种“未申”之意对于有着类似经历的当事者李龟年,是不难领会的;对于后世善于知人论世的读者,也不难把握。像《长生殿·弹词》中李龟年所唱的“当时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凄凉满眼对江山”等等,尽管反复唱叹,意思并不比杜诗更多,倒很像是剧作家从杜甫的诗中抽绎出来的一样。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作者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正如同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像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这首诗的成功创作表明: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作者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可以具有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当时杜甫在潭州(今湖南长沙)。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宫廷歌唱家李龟年的歌唱艺术。安史之乱后,杜甫漂泊到江南一带。大历四年(769年)三月杜甫离开岳阳到潭州,居留到第二年春天,和流落江、潭的李龟年重逢,回忆起在岐王和崔九的府邸频繁相见和听歌的情景,感慨万千,于是写下这首诗。《云溪友议》载:“明皇帝幸岷山,百官皆窜辱,积尸满中原,士族随车驾也。伶官:张野狐觱栗、雷海青琵琶、李龟年唱歌、公孙大娘舞剑……唯李龟年奔泊江潭,杜甫以诗赠之曰:岐王宅里寻常见……落花时节又逢君。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尝自称少陵野老。举进士不第,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故世称杜工部。是唐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宋以后被尊为“诗圣”,与李白并称“李杜”。

      其诗大胆揭露当时社会矛盾,对穷苦人民寄予深切同情,内容深刻。许多优秀作品,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因被称为“诗史”。在艺术上,善于运用各种诗歌形式,尤长于律诗;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语言精炼,具有高度的表达能力。存诗1400多首,有《杜工部集》。

    [阅读全文]...

2022-05-30 18:36:04
  • 江南逢李龟年的诗意

  • 诗意,江南,祝福
  •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励志的句子”网站为您整理《江南逢李龟年的诗意》,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江南逢李龟年的诗意

    《江南逢李龟年》

    作者:杜甫

    原文: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注释:

    1、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着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诗意: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

    赏析:

    该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有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着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着,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淡,内涵却无限丰满。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着名歌唱家,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早着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原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当年诗人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多年过后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这里所蕴含的天上人间之隔的感慨,读者是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的。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犹如要拉长回味的时间。梦一样的回忆,毕竟改变不了眼前的现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但诗人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感慨是很深的,但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这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显得蕴藉之极。清代沈德潜评此诗:含意未申,有案未断。诗人这种未申之意对于有着类似经历的当事者李龟年,是不难领会的;对于后世善于知人论世的读者,也不难把握。像《长生殿弹词》中李龟年所唱的当时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凄凉满眼对江山等等,尽管反复唱叹,意思并不比杜诗更多,倒很像是剧作家从杜甫的诗中抽绎出来的一样。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正如同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像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这首诗的成功创作表明: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可以具有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阅读全文]...

2021-12-21 13:17:13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的诗句鉴赏

  • 杜甫,江南
  • 杜甫《江南逢李龟年》的诗句鉴赏

      《江南逢李龟年》

      年代: 唐 作者: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作品赏析

      【注解】:

      1、李龟年:唐代著名的音乐家,受唐玄宗赏识,后流落江南。

      2、歧王:唐玄宗的弟弟李范,他被封为歧王。

      3、崔九:就是崔涤,当时担任殿中监。

      【韵译】: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

      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

      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评析】:

      这是杜甫绝句中最有情韵、最富含蕴的一篇。只二十八字,却包含着丰富的时代生活内容。如果诗人当年围绕安史之乱的前前后后写一部回忆录,是不妨用它来题卷的。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早著而受到岐王李范和秘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无疑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渊薮,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当年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现在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这里所蕴含的天上人间之隔的感慨,是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的。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流露了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好像是要拉长回味的时间似的。

      梦一样的回忆,毕竟改变不了眼前的现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如今自己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象是即景书事,又象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熟悉时代和杜甫身世的读者会从这四个字上头联想起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却又丝毫不觉得诗人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复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感慨无疑是很深的,但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这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真是显得蕴藉之极。沈德潜评此诗:“含意未申,有案未断”。这“未申”之意对于有着类似经历的当事者李龟年,自不难领会;对于后世善于知人论世的读者,也不难把握。象《长生殿·弹词》中李龟年所唱的:“当时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凄凉满眼对江山”等等,尽管反复唱叹,意思并不比杜诗更多,倒很象是剧作家从杜诗中抽绎出来似的。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读者却不难感受到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阻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确实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正象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象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这首诗的成功创作似乎可以告诉我们: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究竟可以具有多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怎样一种举重若

    [阅读全文]...

2022-02-08 07:47:09
  • 江南逢李龟年诗歌赏析

  • 诗歌,江南
  • 江南逢李龟年诗歌赏析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肯定对各类诗歌都很熟悉吧,诗歌具有精炼含蓄的特点,起着反映社会生活、表达思想感情的作用。那么什么样的诗歌才是好的诗歌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江南逢李龟年诗歌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江南逢李龟年

      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1.李龟年:唐朝开元、天宝年间的著名乐师,擅长唱歌。因为受到皇帝唐玄宗的宠幸而红极一时。安史之乱后,李龟年流落江南,卖艺为生。

      2.岐王:唐玄宗李隆基的弟弟,名叫李范,以好学爱才著称,雅善音律。

      3.寻常:经常。

      4.崔九:崔涤,在兄弟中排行第九,中书令崔湜的弟弟。玄宗时,曾任殿中监,出入禁中,得玄宗宠幸。崔姓,是当时一家大姓,以此表明李龟年原来受赏识。

      5.江南:这里指今湖南省一带。

      6.落花时节:暮春,通常指阴历三月。落花的寓意很多,人衰老飘零,社会的凋弊丧乱都在其中。

      7.君:指李龟年。

      【翻译】

      当年在岐王宅里,常常见到你的演出;在崔九堂前,也曾多次欣赏你的艺术。

      没有想到,在这风景一派大好的江南;正是落花时节,能巧遇你这位老相熟。

      【赏析】

      诗是感伤世态炎凉的。李龟年是唐玄宗初年的著名歌手,常在贵族豪门歌唱。杜甫少年时才华卓著,常出入于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门庭,得以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艺术。诗的开首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仅仅四句却概括了整个开元时期(注:开元时期为713年741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语极*淡,内涵却无限丰满。

      李龟年是开元时期特承顾遇的著名歌唱家。杜甫初逢李龟年,是在开口咏凤凰的少年时期,正值所谓开元全盛日。当时王公贵族普遍爱好文艺,杜甫即因才华早著而受到岐王李隆范和中书监崔涤的延接,得以在他们的府邸欣赏李龟年的歌唱。而一位杰出的艺术家,既是特定时代的产物,也往往是特定时代的标志和象征。在杜甫心目中,李龟年正是和鼎盛的开元时代、也和他自己充满浪漫情调的青少年时期的生活,紧紧联结在一起的。几十年之后,他们又在江南重逢。这时,遭受了八年动乱的唐王朝业已从繁荣昌盛的顶峰跌落下来,陷入重重矛盾之中;杜甫辗转漂泊到潭州,疏布缠枯骨,奔走苦不暖,晚境极为凄凉;李龟年也流落江南,每逢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明皇杂录》)。这种会见,自然很容易触发杜甫胸中原本就郁积着的`无限沧桑之感。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诗人虽然是在追忆往昔与李龟年的接触,流露的却是对开元全盛日的深情怀念。这两句下语似乎很轻,含蕴的感情却深沉而凝重。岐王宅里、崔九堂前,仿佛信口道出,但在当事者心目中,这两个文艺名流经常雅集之处,是鼎盛的开元时期丰富多彩的精神文化的集中的地方,它们的名字就足以勾起诗人对全盛日的美好回忆。当年诗人出入其间,接触李龟年这样的艺术明星,是寻常而不难几度的,多年过后回想起来,简直是不可企及的梦境了。这里所蕴含的天上人间之隔的感慨,读者是要结合下两句才能品味出来的。两句诗在迭唱和咏叹中,流露了诗人对开元全盛日的无限眷恋,犹如要拉长回味的时间。

      梦一样的回忆,毕竟改变不了眼前的现实。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风景秀丽的江南,在承*时代,原是诗人们所向往的作快意之游的所在。诗人真正置身其间,所面对的竟是满眼凋零的落花时节和皤然白首的流落艺人。落花时节,如同是即景书事,又如同是别有寓托,寄兴在有意无意之间。这四个字,暗喻了世运的衰颓、社会的动乱和诗人的衰病漂泊,但诗人丝毫没有在刻意设喻,这种写法显得特别浑成无迹。加上两句当中正是和又这两个虚词一转一跌,更在字里行间寓藏着无限感慨。江南好风景,恰恰成了乱离时世和沉沦身世的有力反衬。一位老歌唱家与一位老诗人在飘流颠沛中重逢了,落花流水的风光,点缀着两位形容憔悴的老人,成了时代沧桑的一幅典型画图。它无情地证实开元全盛日已经成为历史陈迹,一场翻天覆地的大动乱,使杜甫和李龟年这些经历过盛世的人,沦落到了不幸的地步。感慨是很深的,但诗人写到落花时节又逢君,却黯然而收,在无言中包孕着深沉的慨叹,痛定思痛的悲哀。这样刚开头却又煞了尾,连一句也不愿多说,显得蕴藉之极。清代沈德潜评此诗:含意未申,有案未断。诗人这种未申之意对于有着类似经历的当事者李龟年,是不难领会的;对于后世善于知人论世的读者,也不难把握。像《长生殿·弹词》中李龟年所唱的当时天上清歌,今日沿街鼓板,唱不尽兴亡梦幻,弹不尽悲伤感叹,凄凉满眼对江山等等,尽管反复唱叹,意思并不比杜诗更多,倒很像是剧作家从杜甫的诗中抽绎出来的一样。

      四句诗,从岐王宅里、崔九堂前的闻歌,到落花江南的重逢,闻、逢之间,联结着四十年的时代沧桑、人生巨变。尽管诗中没有一笔正面涉及时世身世,但透过诗人的追忆感喟,却表现出了给唐代社会物质财富和文化繁荣带来浩劫的那场大动乱的阴影,以及它给人们造成的巨大灾难和心灵创伤。可以说世运之治乱,华年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孙洙评)。正如同旧戏舞台上不用布景,观众通过演员的歌唱表演,可以想象出极广阔的空间背景和事件过程;又像小说里往往通过一个人的命运,反映一个时代一样。这首诗的成功创作表明:在具有高度艺术概括力和丰富生活体验的大诗人那里,绝句这样短小的体裁可以具有很大的容量,而在表现如此丰富的内容时,又能达到举重若轻、浑然无迹的艺术境界。

      【作者介绍】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阅读全文]...

2021-12-25 19:09:23
  • 春夜喜雨古诗注音版

  • 阅读
  • 春夜喜雨古诗注音版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夜喜雨古诗注音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春夜喜雨古诗注音版

      hǎo yǔ zhī shí jié

      好 雨 知 时 节 ,

      dāng chūn nǎi fā shēng

      当 春 乃 发 生 。

      suí fēng qián rù yè

      随 风 潜 入 夜 ,

      rùn wù xì wú shēng

      润 物 细 无 声 。

      yě jìng yún jù hēi

      野 径 云 俱 黑 ,

      jiāng chuán huǒ dú míng

      江 船 火 独 明 。

      xiǎo kàn hóng shī chù

      晓 看 红 湿 处 ,

      huā zhòng jǐn guān chéng

      花 重 锦 官 城 。

      【注释】

      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花重(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后人有用作成都的别称。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译文】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春夜喜雨(古诗改写)

      这雨真是个有灵气的东西呀!它好像一个精灵,为自己选好了时候,一听见春天的脚步,那飘飘洒洒的雨丝就纷纷扬扬的落下来了。它牵着风的手,悄悄的来了,滋润着世间的万物,淅淅沥沥,好像对它们倾诉着心里话。纤如星芒的小雨,在天与地之间,织起了一阵蒙蒙的薄烟,把远处的山,笼进了一片半透明的白色中。

      城外的.小路似乎没有尽头,蜿蜒着向远方伸去。路上没有一个行人,只有一片雨与这条孤独的小路做伴。天上的云也是黑压压的,像被淘气的孩子打翻了墨汁。远处的河面上闪着点点光亮,犹如黑夜里闪烁的点点星辰,又像一只只小小的萤火虫,随着起伏的水面波动。那是晚归渔船的灯火。在寂静的夜里,那雨声格外清脆,像是在演奏一曲很美很美的敲击乐,把成都城的人们,不知不觉的带入了梦乡。

      一大清早,推开门,清新的空气迎面扑来,凉丝丝的,真是沁透心脾。快看那,经过夜里雨的洗礼,花儿们一朵朵的绽放在枝头,露出张张艳丽的笑脸。沾满雨水的花朵,沉甸甸的挂在枝条上,雨给它们挂上了一串串晶莹的珍珠。那样鲜红,那样明亮,照耀着雨后的成都城,这是多么美丽的景色呀!

    [阅读全文]...

2022-03-11 15:54:28
  • 《江南逢李龟年》诗词赏析

  • 江南
  • 《江南逢李龟年》诗词赏析

      《江南逢李龟年》是唐代大诗人杜甫的作品。此诗抚今思昔,感慨万千。前二句是追忆昔日与李龟年的接触,寄寓着诗人对开元初年鼎盛的眷怀之情;后两句是对国事凋零、艺人颠沛流离的感慨,接下来就由小编带来《江南逢李龟年》诗词赏析,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江南逢李龟年

      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注释

      1、李龟年:是唐玄宗开元、天宝年间著名音乐家。

      2、岐王:唐睿宗的第四个儿子,名叫李范。他爱好文艺,封为岐王。

      3、崔九:名涤,中书令崔湜之弟。他是玄宗的宠臣,任殿中监。

      古诗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绝句中最晚的一篇,作于唐代宗大历五年(770年)。《明皇杂录》中记载:“开元中,乐工李龟年善歌,特承顾遇,于东都大起第宅。 其后流落江南,每遇良辰胜景,为人歌数阕,座中闻之,莫不掩泣罢酒。杜甫尝赠诗(即指此诗)。”杜甫少年时代正是开元盛世,曾与李龟年相熟;四十年后国家 已经衰败,两人穷途相遇,不胜今昔之感,就写下了这首深沉的诗。

      开首两句“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是追忆昔日长安繁华时期的情谊。“岐王宅”“崔九堂”是开元时期京都长安的王侯第宅,是他们两人 的相逢之地,“寻常见”“几度闻”写两人相会的频繁。后两句“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今日相逢正是风光秀丽的`江南已到了流水落花的时节。这 “落花时节”包含不少内容,既是明叙相逢的季节,又暗喻唐帝国由盛入衰的局面,作为人生的岁月,两人又到了落花时节的暮年。这四字写得十分深沉含蓄。 “又”字抒发了诗人抚今追昔,感时伤世之情。

      清朝蘅塘退士评说:“世运之治乱,年华之盛衰,彼此之凄凉流落,俱在其中。”可见对这首诗的评价是较高的。

    [阅读全文]...

2022-01-20 12:44:30
江南逢李龟年注音版的古诗 - 句子
江南逢李龟年注音版的古诗 - 语录
江南逢李龟年注音版的古诗 - 说说
江南逢李龟年注音版的古诗 - 名言
江南逢李龟年注音版的古诗 - 诗词
江南逢李龟年注音版的古诗 - 祝福
江南逢李龟年注音版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