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济南的秋天的古诗

关于关于济南的秋天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济南的秋天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济南的秋天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济南的秋天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749) 语录(29) 说说(80) 名言(2) 诗词(3k+) 祝福(19) 心语(2)

  • 济南的秋天阅读题及答案

  • 阅读,秋天,写作
  • 济南的秋天阅读题及答案

      《济南的秋天》是老舍的一篇散文作品。这篇文章与老舍的另外一篇文章《济南的冬天》是姊妹篇。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济南的秋天阅读题及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红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有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便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做了个整人情,连秋带冬全部给了济南。

      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色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位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影是镶着各色绦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的色儿也随着大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作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化,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化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也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黄色更真了一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滚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色,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更低了些,少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好美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凭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浮着水皮,做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地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1、本文第1自然段的横线上应填入的句子是(C)

      A、济南的秋天是静谧的

      B、济南的秋天是温和的

      C、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D、济南的秋天是虚幻的

      2、本文第1自然段写作者幻想中的济南的特征是古朴、安静、秀美。

      3、本文第3、4自然段,作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对济南秋山秋水具体景象的描摹。山是从颜色、方向、高矮的不同来写的;水是从量、质、形式上来写的,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4、第3自然段写秋山的颜色,没有按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的顺序,而是先写山腰,再写“山脚”和“山顶”,其原因是既符合人们日常的观察*惯,又为下文重点写山腰做垫。

      5、本文的第3自然段写山腰的变化,连用了六个“忽然”,其作用是什么?

      答:第3自然段写山腰的变化,连用了六个“忽然”,其作用是突出颜色变化莫测,给人以动感。

      6、本文第3自然段最后一句的感叹句,它具体赞美的是赞美塔在蓝天映衬和阳光照耀下,更高了些,棱角曲线更真、更分明、更瘦硬了。

      7、本文第4自然段描写绿藻的“绿”,其用意是用绿藻的“绿”来突出水的澄清。

      8、本文第4自然段中“它们知道它们的那点绿的心事”一句,两个“它们”都是指代“绿藻”。

      9、从本文的全文看,作者是抓住景物的特征和变化来写的。济南秋天的景物特征是诗境的;写景物的变化,则融合了作者的主观想象和客观景物的变化。全文着力写景,但又在描绘景物中渗透了热爱祖国山山水水的丰富感情,诗情画意融为一体。贯穿以全文的线索应是对济南秋天的赞美(情线)。

    [阅读全文]...

2022-01-02 01:59:05
  • 老舍济南的秋天阅读试题及答案

  • 阅读,秋天
  • 老舍济南的秋天阅读试题及答案

      无论是在学*还是在工作中,我们经常跟试题打交道,试题是用于考试的题目,要求按照标准回答。什么样的试题才是好试题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舍济南的秋天阅读试题及答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济南的秋天》

      老舍

      ①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②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从颜色说吧,山腰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斜射,那片青黑便多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做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①)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②)。而立刻随着(③)。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色彩,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有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也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③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④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天虚幻地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山,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有删节)

      【题目一】

      1、(易错题)从下面的一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在段②画线处的括号内。

      变换 变动 流动 变幻 变化

      ①________  ②________  ③________

      2、文中写山,主要写山的颜色,突出秋色________的特点;写济南的水,主要写水的________,突出秋水清澄、甜美和蕴涵活力的特点。

      3、(探究题)文章标题《济南的秋天》,为什么只写济南秋天的山和水?文中山和水突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4、(结论开放题)从文中找出一句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做简要的分析。

      我认为最精彩的语句是: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一】

      解析:

      1、①变动 ②变化 ③变换(结合具体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

      2、灵动、多彩、淡雅、柔美 质

      3、因为山和水最能表现济南秋天的特点。(点拨:可结合作者的创作意图来分析)

      山水的共同特点:充满了诗意。

      4、略。(点拨:此题考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只要能结合句子具体分析且言之有理即可)

      【题目二】

      1、第①自然段应填人的句子是( )

      a、济南的秋天是静谧的 b、济南的秋天是温和的

      c、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d、济南的秋天是虚幻的

      2、第①自然段写作者幻想中的济南的特征是怎样的?

      3、如何理解第②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的意思?

      4、选文第③、④自然段,作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对济南秋山、秋水具体景象的描摹。山是从哪些方面的不同来写的?水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5、第③自然段写秋山的颜色,没有按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的顺序,而是先写山腰,再写“山脚”和“山顶”,其原因是什么?

      6、第③自然段写山腰颜色的变化,连用了六个“忽然”,其作用是什么?

      7、第③自然段最后一句的感叹句,它具体赞美了什么?

      8、第④自然段写绿藻的“绿”,其用意是:

      ———————————————

      9、第④自然段“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一句,两个“它们”各自指代的是什么?

      【答案二】

      1、c

      2、古朴、安静、秀美。

      3、作者用春天西湖的景色和夏天瑞士的风光与济南的秋天作比,反衬出济南秋天之美;用上帝馈赠秋冬两季,衬托出济南好。

      4、颜色、方向、高矮 量、质、形式。

      5、既符合人们日常的观察*惯,又为下文重点写山腰作铺垫。

      6、突出颜色变化莫测,给人以动感。

      7、赞美塔在蓝天映衬和阳光照耀下,更高了些,棱角曲线更真、更分明、瘦硬。

      8、用绿藻的“绿”来突出水的澄清。

      9、均指代“绿藻”。

    [阅读全文]...

2022-02-19 04:19:58
  • 济南的秋天阅读答案

  • 阅读,秋天,写作
  • 济南的秋天阅读答案

      从小学、初中、高中到大学乃至工作,我们都可能会接触到阅读答案,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检查自己的得与失,分析原因及时总结。那么问题来了,一份好的阅读答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济南的秋天阅读答案,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阅读原文:

      ①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②诗的境界中必须有山有水。那么,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了。从颜色说吧,山腰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斜射,那片青黑便多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脚是镶着各色条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上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顶的颜色不同还不重要,山腰中的颜色不同才真叫人想做几句诗。山腰中的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动,特别是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①)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觉得出这个(②)。而立刻随着(③)。忽然黄色更真了些,忽然又暗了些,忽然像有层看不见的薄雾在那儿流动,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色彩,轻轻地抹上一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的天,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有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同,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高的更高了些,低的也更低了些,山的棱角曲线在晴空中更真了,更分明了,更瘦硬了。

      ③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以形式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这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sweet heart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美好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借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儿吻着水波,做着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的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④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天虚幻地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山,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阅读试题:

      1、(易错题)从下面的一组词语中选择最恰当的,填在段②画线处的括号内。

      变换、变动、流动、变幻、变化

      ①________②________③________

      2、文中写山,主要写山的颜色,突出秋色________的特点;写济南的水,主要写水的________,突出秋水清澄、甜美和蕴涵活力的特点。

      3、(探究题)文章标题《济南的秋天》,为什么只写济南秋天的山和水?文中山和水突出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4、(结论开放题)从文中找出一句你认为精彩的语句,做简要的分析。

      我认为最精彩的语句是:________

      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①变动、②变化、③变换(结合具体的语境,选择恰当的词语)

      2、灵动、多彩、淡雅、柔美、质

      3、因为山和水最能表现济南秋天的特点。(点拨:可结合作者的创作意图来分析)

      山水的共同特点:充满了诗意。

      4、略。(点拨:此题考查学生的个性化阅读,只要能结合句子具体分析且言之有理即可)

    [阅读全文]...

2022-06-08 22:50:10
  • 描写济南冬天的诗句

  • 冬天
  • 描写济南冬天的诗句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谢道蕴:《咏雪联句》)

      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不知庭霰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宋之问:《苑中遇雪应制》)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冬尽今宵促,年开明日长。(董思恭:《守岁》)

      冻手冻脚:形容天气寒冷。

      儿童冬学闹比邻,据岸愚儒却子珍。(陆游:《秋日郊居》)

      隔牖风惊竹,开门雪满山唐·王维《冬晚对雪忆胡居士家》

      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白居易:《冬至夜思家》)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隆冬到来时,百花即已绝。(*:《梅》)

      鸣笙起秋风,置酒飞冬雪。(王微:《四气诗》)

      南邻更可念,布破冬未赎。(陆游:《十月二十八日风雨大作》)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且如今年冬,未休关西卒。(杜甫:《兵车行》)

      秋月扬明恽,冬岭秀寒松。(陶渊明:《四时》)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天时人事日相催,冬至阳生春又来。(杜甫:《小至》)

      雪虐风饕:风雪交加。形容严寒。

      燕山雪花大如*,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一条藤径绿,万点雪峰晴唐·李白《冬日归旧山》

    [阅读全文]...

2022-07-11 04:04:26
  • 济南的秋天阅读题及答案谁知道?

  • 秋天,阅读
  •   《济南的秋天》是老舍的一篇散文作品。这是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文章以“诗境”为线索,先写出济南秋天的特征,然后再分别描写其山景和水景,脉络清晰,层次分明。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济南的秋天阅读题及答案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济南的秋天 原文

      ①设若你的幻想中有个中古的老城,有睡着了的大红楼,有狭窄的古石路,有宽厚的石城墙,环城流着一道清溪,倒映着山影,岸上蹲着红袍绿裤的小妞儿。你的幻想中要是这么个境界,那便是济南。设若你幻想不出——许多人是不会幻想的——请到济南来看看吧。

      ②请你在秋天来。那城、那河、那古路、那山影,是终年给你预备着的。可是,加上济南的秋色,济南便由古朴的画境转入静美的诗境中了。这个诗意秋光秋色是济南独有的。上帝把夏天的'艺术赐给瑞士,把春天的赐给西湖、秋和冬的全赐给了济南。秋和冬是不好分开的。秋睡熟了一点便是冬,上帝不愿意把它忽然唤醒,所以做了个整人情,连带冬全部给了济南。

      ③诗的境界中心须有山有水。请看济南吧。那颜色不同,方向不同,高矮不同的山在秋色中便越发的不同色了。以颜色说吧,山腰中的松树是青黑的,加上秋阳的斜射,那青黑便多出些比灰色深,比黑色浅的颜色,把旁边的黄草盖成一层灰中透黄的阴影。山影是镶着各色绦子的,一层层的,有的黄,有的灰,有的绿,有的似乎是藕荷色儿。山顶的色儿也随着太阳的转移而不同。山颜色是永远在那儿变化,特别是在秋天,那阳光能够忽然清凉一会儿。忽然又温暖一会儿,这个变化并不激烈,可是山上的颜色也觉得出这个变化,而立刻随着变换。忽然像有股细风替“自然”调和着彩色,轻轻的抹上层各色俱全而全是淡美的色道儿。有这样的山,再配上那蓝色,晴暖的阳光;蓝得像要由蓝变绿了,可又没完全绿了,’晴暖得像要发燥了,可是有点凉风,正像诗一样的温柔;这便是济南的秋,况且因为颜色的不向。那山的高低也更显然了,更瘦硬了。看山顶上那个塔!

      ④再看水。以量说,以质说,哪儿的水能比济南?有泉——到处是泉。有河,有湖是由形式上分。不管是泉是河是湖,全是那么清,全是那么甜,哎呀,济南是“自然”的情人吧?大明湖夏日的莲花,城河的绿柳,自然是好美的了。可是看水,是要看秋水的。济南有秋山,又有秋水,这个秋才算个秋,因为秋神是在济南住家的。先不说别的,只说水中的绿藻吧,那份儿绿色,除了上帝心中的绿色,恐怕没有别的东西能比拟的,这种鲜绿全凭着水的清澄显露出来,好像美人借着镜子鉴赏自己的美。是的,这些绿藻是自己享受那水的甜美呢。不是为谁看的,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它们终年在那浮着水波,做绿色的香梦。淘气的鸭子,用黄金的脚掌碰它们一两下,浣女的影儿,吻它们的绿叶一两下。只有这个,是它们香甜的烦恼,羡慕死诗人呀!

      ⑤在秋天。水和蓝天一样的清凉。天上微微有些白云,水上微微有些波皱。天水之间,全是清明,温暖的空气,带着一点桂花的香味。山影儿也更真了。秋山秋水虚幻的吻着。山儿不动.水儿微响。那中古的老城,带着这片秋色秋声,是济南,是诗。

      1.第①自然段应填人的句子是( ) ‘

      A.济南的秋天是静谧的 B.济南的秋天是温和的

      c.济南的秋天是诗境的 D.济南的秋天是虚幻的

      2.第①自然段写作者幻想中的济南的特征是怎样的?

      3.如何理解第②自然段中画线的句子的意思?

      4.选文第③、④自然段,作者从不同角度展开了对济南秋山、秋水具体景象的描摹。山是从哪些方面的不同来写的?水是从哪些方面来写的?

      5.第③自然段写秋山的颜色,没有按由低到高或由高到低的顺序,而是先写山腰,再写“山脚”和“山顶”,其原因是什么?

      6.第③自然段写山腰颜色的变化,连用了六个“忽然”,其作用是什么?

      7.第③自然段最后一句的感叹句,它具体赞美了什么?

      8.第④自然段写绿藻的“绿”,其用意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第④自然段“它们知道它们那点绿的心事”一句,两个“它们”各自指代的是什么?

      答案:

      1.C

      2.古朴、安静、秀美。

      3.作者用春天西湖的景色和夏天瑞士的风光与济南的秋天作比,反衬出济南秋天之美;用上帝馈赠秋冬两季,衬托出济南好。

      4.颜色、方向、高矮 量、质、形式。

      5.既符合人们日常的观察*惯,又为下文重点写山腰作铺垫。

      6.突出颜色变化莫测,给人以动感。

      7.赞美塔在蓝天映衬和阳光照耀下,更高了些,棱角曲线更真、更分明、瘦硬。

      8.用绿藻的“绿”来突出水的澄清。

      9.均指代“绿藻”。

    [阅读全文]...

2022-01-15 19:34:03
  • 描写济南的诗句有哪些(济南古诗名句分享)

  • 分享
  • 济南,古称“齐州”,素有“泉城”之称,“家家泉水,户户垂柳”正是泉城济南的写照。下面整理了16句有关济南的诗句,请欣赏。

    1、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杜甫《陪李北海宴历下亭》

    2、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楹联

    3、我游齐都,登华不注峰。兹山何峻秀,绿翠入芙蓉。——李白《古风其二十》

    4、济南春好雪初晴,行到龙山马足轻。使君莫忘霅溪女,时作阳关肠断声。——苏轼《阳关词三首 答李公择》

    5、俯仰林泉绕舍清,经年闲臣济南城。——曾巩《 酬强几圣》

    6、落日天边见二峰,*临湖上出芙蓉。西来水窦缘王屋,南去山根接岱宗。——顾炎武《济南 其一》

    7、泺水发源天下无,*地涌出白玉壶。——赵孟頫《趵突泉》

    8、曾成齐鲁封疆会,况托娥英诧世人。——曾巩《趵突泉》

    9、总是济南为郡乐,更将诗兴属何人。——曾巩《郡斋即事二首 其二》

    10、最喜晚凉风月好,紫荷香里听泉声。——曾巩《西湖纳凉》

    11、伯氏清修如舅氏,济南萧洒似江南。——黄庭坚《同世弼韵作寄伯氏在济南兼呈六舅祠部》

    12、长白山前绣江水,展放荷花三十里。——元好问《泛舟大明湖》

    13、东风屈指无多日,只恐先春鶗鴂鸣。——苏轼《和致仕张郎中春昼》

    14、欲寄西风两行泪,依然乔木郑公庐。——苏轼《张文裕挽词》

    15、大亭孤起压城颠,屋角峨峨插紫烟。——曾巩《鹊山亭》

    16、一派遥从玉水分,暗来都洒历山尘——曾巩《趵突泉》

    [阅读全文]...

2022-04-06 23:11:37
  • 老舍《济南的冬天》赏析

  • 冬天
  •   老舍作品《济南的冬天》全文是怎样的呢?老舍作品《济南的冬天》展现怎样的冬天雪景呢?老舍作品《济南的冬天》抒发怎样的思想感情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老舍作品《济南的冬天》原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成功的写景散文。它的写景艺术是值得称道的。文章中的写景艺术,概括起来说,有以下几点。

      (一)紧紧抓住景物的主要特征来写,使全文基调一致,色彩和谐

      济南虽然地处北*,但是冬天无大风而多日照,它在冬天最显著的气候特点是“温晴”(温暖晴朗)。文章紧紧抓住这一点,使笔下的种种景物跟这“温晴”天气紧密联系在一起,构成一幅温暖晴朗的济南冬天图景。文章写山,写水,写城,写人,都无不涂上一层温暖晴朗的色彩,就是写雪景,也仍然跟温暖有联系──因为暖和,所以“最妙的是下点小雪”;而同晴朗分不开──因为晴朗,所以有“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的景致。

      如果说,第二段主要写的是济南全景,第三、四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山色,第五段主要写的是济南的水上景色,那么,全文就是由这几幅互相联系而又相对独立的画图组成的长轴。而这幅长轴,也就靠这“温晴”的基调统一起来,给人以和谐一致的美感。

      (二)景物的层次,安排得当,使眼前景物纷至沓来,而又井然有序

      古老的济南,景色秀丽,素有“家家泉水,户户插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美誉。怎样才能更好地把这些美好的景色展现于读者眼前呢?这就有一个写景的先后层次问题。文章首先让读者鸟瞰全城,得其全貌(第二段),然后再让读者饱览那一城山色,雪后斜阳(第三、四段),最后才把读者领到那垂柳岸边,领略那“水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而水藻越晴越绿的水上景色(第五段)。由大到小地写来,从山到水地写去,层次分明,脉络清晰。自然这是就各大层次来说的,各大层次的内部,又同中有异,如第二段的由写景而兼及写人,第三段的由写雪而兼及写晴,第五段的由写水面而兼及写天空。写来笔法活脱,不失参差错落之致。

      (三)取景远*大细各得其宜,使景物或则尺幅百里,或则纤毫毕现

      试看,偌大的一个济南,在作者笔下,竟然可以放在一个由四面群山环抱而成的小小摇篮里,而水天一碧的宏伟景色,只不过是一块“空灵的蓝水晶”。这是景物的远者大者。再看,“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这是景物的*者细者。远景大景,使人视野开阔,顿感心旷神怡;*景小景,叫人*看谛听,更觉景象真切。而且远景大景,还可以冲破“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局限,而*景小景,又能够避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弊病。古诗云:“远观山有色,*听水无声。”这是说的非远观不能看到高山居然有色,非*听无以觉出流水竟然无声。这说明,写景手法,远*大细,不可偏废。运用得宜,就可以兼收其效。

      值得注意的是,本文写景时,不但远*并用,大细兼行,而且往往是由*而远、由细而大,或由远而*、由大而细,写来衔接紧密,推进自然。比如第五段的写景,就是由*而远,由细而大的:先写水冒着点热气,再写水藻,再写垂柳,再写水面的上空以至于半空中、天空上。而第四段的写景,则是由远而*、由大而细的:先写城外,再写城外的山坡,再写山坡上的小村庄,再写小村庄的房顶上的雪。这种写法,既符合叙述的逻辑顺序,又适应读者的视觉需要,无怪乎作者乐于采用了。

      (四)写景映衬得法,使景物在互相映衬中形象更为鲜明

      有的景物,本身就很美,和别的景物一映衬,就显得更美。也有的`景物,本身并不怎么美,但是一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就显出美来了。当然,也有景物本身是美的,但一经和别的景物映衬起来,反倒失去原来的美了,像鲁迅所说的那样:“在方寸的象牙版上刻一篇《兰亭序》,至今还有‘艺术品’之称,但倘将这挂在万里长城的墙头,或供在云冈的丈八佛像的足下,它就渺小得看不见了,即使热心者竭力指点,也不过令观者生一种滑稽之感。”(《南腔北调集·小品文的危机》)因此,要把景物写好,关键不单在映衬,还在映衬得法。映衬得法,就可以相得益彰,或者化*庸为神奇。

      文章以矮松的青黑,映衬树尖上顶着的一髻儿白花;以全白的山尖,映衬蓝天;以山坡上的一道儿白,映衬一道儿暗黄;以微黄的斜阳,映衬薄雪微微露出的粉色。色彩鲜明悦目,都是映衬的妙笔。

      文章中说到的“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应该说,它们本身算不上怎么美,但是文章把它们放在下边这段话里,就显出它们的美来了:

      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请闭上眼睛想想,睁开眼睛看看吧,这是一个怎样用缤纷的色彩点染而成的天地!而“黄草山”“小灰色树影”却正是这幅美丽的画图的不可缺少的一个组成部分。

      (五)写景虚实手法同时并用,使景物形似神传

      实写景物的形象,对景物描写来说,无疑是十分必要的,诸如文章中的“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之类。但是,要不止于摹状,还要传神,就得更多地仰仗虚写的手法。因此,在作者笔下,冬天阳光照耀下的济南,就出现了“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神情;一圈围城的小山,也就说出“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的细语;薄雪会有“微微露出点粉色”的羞容;水藻会有“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的“精神”;而那水呢,对那水藻也就可以有一副“不忍得冻上”的和善心肠了。至于小雪覆盖不匀的山坡,要“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自然也是文章中虚写传神的佳句。

      (六)适当点题,使景物自身蕴含的意义更加显豁

      画之所以有题跋,原因之一是题跋可以使画本身蕴含的意义更为显豁。应该说,题跋是一幅画的一个有机的组成部分,虽然它并不是所画的景物的本身。同样,对所写的景物,作者出面直接点题,也是容许的,这些点明题旨的话,不是可有可无的。本文点题得法,寥寥数语,便收到画龙点睛的效果。比如说,文章在描写了小山雪景之后,突然掉转笔锋,让作者以评论者的身份,说起点题话来:“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这话,既可以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外,又可以说是在所描绘的画面之中,因为它是画面所本有而又有点不甚明了的。一经点出,济南下点小雪(不能是大雪)的妙处,也就跃然纸上了。

      题不可不点,也不可滥点。本文点题是恰到好处的。当我们玩味全文,读到最后一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的时候,我们似乎有意犹未尽、话犹未了的感觉,似乎可以另起一段,补上两句就全文而发的点题话结束全文:“我爱济南的冬天,我爱冬天的济南。”但仔细一想,这是多余的,因为明敏的读者从文章所描绘的景物和所抒发的感情中,应该而且必然会得出这样的结论的,又何待于作者再出面饶舌呢?更何况顺着文章的逻辑,读者有权利想得更多更大更远,诸如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等等,这些题是想点也点不完的。这也许正是作者使文章戛然而止的原因吧。

      文章的开头,作者便将他曾居住过的北*、伦敦与济南的冬天比较,由北*的风、伦敦的雾、济南的温晴得出济南是块宝地的结论,一下子抓住读者的心。接着作者又将我们置身在那有山有水、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的老城风景里,让我们不禁要想像那春风来把它们唤醒的理想境界。在春意中作者又推出了小山,冬天特别可爱的那一圈小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而且还在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通过比喻、拟人,作者将济南的小山写活了。而后,作者又提起济南的人们。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不知不觉地想起: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即使济南人的企盼不能马上实现,他们也不会着急,因为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作者通过描写济南人们的心理活动,将自己、将他们对温暖如春的济南冬天深厚的爱表达了出来。

      小雪在济南的冬天里是最妙的景致。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了一道银边。作者将一个具有鲜明色彩层次的画面呈现在读者的眼前。在这个画面中,不仅有白色的山尖、还有像日本看护妇的矮松、带水纹的花衣。更美的是伴随作者细致品味和体会而得到的静中动态:这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突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啊,一幅栩栩如生的济南秀气小山的雪景印在了我们的心里。

      然后,作者有意将读者的视野引向济南更广阔的天地,简练的几笔,绘出了他称为唐代水墨画的济南远景,使得这幅济南冬天春之图毫无累赘之感而更简洁、更清晰。

      有山就有水,济南的水又是怎样的呢?在文章的结尾,作者紧扣全文主旨做了回答: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真是一潭呼之欲出的春水啊!于是,红屋顶、黄草山、白雪松以及绿水蓝天组成了济南冬天的山水画。试想,这幅图哪里又会是冬天的呢?

      老舍的千字文章饱含深情地向我们展示了一个令人心驰神往的似春的冬季。读了它,我深深地感到,济南的冬天是关不住春色的!

    [阅读全文]...

2022-02-19 12:48:52
  • 济南的冬天课文原文

  • 冬天
  • 济南的冬天课文原文

      《济南的冬天》是一篇诗意盎然的写景散文。文章生动而真切地描写了冬天的济南气候温和、山青水绿、度冬如春、美丽如画的景色,抒发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对于一个在北*住惯的人,像我,冬天要是不刮风,便觉得是奇迹;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对于一个刚由伦敦回来的人,像我,冬天要能看得见日光,便觉得是怪事;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自然,在热带的地方,日光是永远那么毒,响亮的天气,反有点叫人害怕。可是,在北*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真得算个宝地。

      设若单单是有阳光,那也算不了出奇。请闭上眼睛想:一个老城,有山有水,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地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口儿。这一圈小山在冬天特别可爱,好像是把济南放在一个小摇篮里,它们安静不动地低声地说:“你们放心吧,这儿准保暖和。”真的,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他们一看那些小山,心中便觉得有了着落,有了依靠。他们由天上看到山上,便不知不觉地想起:“明天也许就是春天了吧?这样的温暖,今天夜里山草也许就绿起来了吧?”就是这点幻想不能一时实现,他们也并不着急,因为有这样慈善的冬天,干啥还希望别的呢!

      最妙的是下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的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好像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雪厚点,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儿白,一道儿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儿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快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忽然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就是下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古老的济南,城内那么狭窄,城外又那么宽敞,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房顶上卧着点雪,对,这是张小水墨画,也许是唐代的名手画的吧。

      那水呢,不但不结冰,倒反在绿萍上冒着点热气,水藻真绿,把终年贮蓄的绿色全拿出来了。天儿越晴,水藻越绿,就凭这些绿的精神,水也不忍得冻上,况且那些长枝的垂柳还要在水里照个影儿呢!看吧,由澄清的河水慢慢往上看吧,空中,半空中,天上,自上而下全是那么清亮,那么蓝汪汪的,整个的是块空灵的蓝水晶。这块水晶里,包着红屋顶,黄草山,像地毯上的小团花的小灰色树影;这就是冬天的济南。

      文题

      标题是《济南的冬天》,结句是“这就是冬天的济南”,为何“济南”与“冬天”位置互换?作者艺术匠心有三:

      一、首尾呼应为多种文体采用的方法之一,作者为避免结尾使用标题的照录,作了标题主词与偏词位置的互换。这一换,引起读者关注,激起赏析者的兴趣,有浅中匿深,*中藏奇之妙。

      二、《济南的冬天》因“冬天”为中心词,见此马上会生冬天之感:朔风扑面,大雪纷飞,厚雪冰棱,无一不透出一股袭人的寒气。可读过全文,响晴取代了暗晦,阴冷被煦暖替换,作者结穴为“冬天的济南”,把中心词换成了“济南”,则突出了济南的冬天特有的韵致,使读者经历了从切肤之冷到响睛之暖的转化,确实胜八一筹。

      三、《济南的冬天》作为中心词的“冬天”是一个时令,给人以笼统抽象之感。作者以抽象造成迷离的悬念(到底什么样?),接着以生花妙笔写出具体的冬天的济南。山是摇篮似的山,太秀气的山,小水墨画似的山;水是冒着热气的水,深得发蓝的水,澄澈透明的水。结尾主词与偏词的互换,标志着从无形写到有形,从无色写到有色,从迷离的虚写到形、色俱佳的实,终以“这就是冬天的济南”驻笔,真是水到渠成,再自然不过了!

      “济南的冬天”与“冬天的济南”不同。“冬天的济南”落在“济南”这个地方,重在景象;“济南的冬天”落在“冬天”这个时令,重在感觉(精神)。文章取题为“济南的冬天”,表明作者县从感觉(精神)的角度去写的,而不是从景物的角度去写的'。

      体裁

      这是一篇写景散文。散文都应作到形散而神不散。《济南的冬天》具有这一特点。文章写了济南冬天的多种自然景象:有静卧的小山,有澄清的河水;有古城,有小村;有青松垂柳,有绿色水藻;有雪前的景,有雪后的景;有映在水中的倒影,也有不映在水里的“正影”,红黄蓝白黑色彩斑驳;山木水草天,多态多姿,都—一写了进去。真是曲尽散文那个“散”字的妙处。但是它神不散。如许错综复杂的描写都环绕一个主旨,即冬天的济南那温晴的天气。“温晴”二字总领全文,使文章脉络清楚,杂而不乱,多而不繁。

      结构

      全文分两部分。

      第一部分(第1自然段):用自己过去住过的地方和济南的冬天作对比,指出济南是个在“北*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的“宝地”。和北京的冬天比——济南的冬天是“没有风声的”。和伦敦的冬天比——济南的冬天“是响晴的”。和热带地方比——济南的冬天“有温晴的天气”。得出结论:“济南其得算个宝地”。(承上启下,过渡到第二部分)

      第二部分(第2—5自然段):先写“理想境地”,再写“古老的济南”。写“理想境地”(老城,有山有水,晒着阳光,暖和安适),又分两层:

      第一层:写小山对济南形成的特殊环境: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只有北边缺着点儿口,特别可爱。

      第二层:写下了小雪的小山。写了有黑的矮松,白色的山光,陪着的草色.蓝色的天空,微黄的落日光辉,被夕阳斜照的粉色的薄雪。

      写“古老的济南”,又分三层:

      第一层:山坡上卧着些小村庄,小村庄的屋顶上卧着点雪——唐代名手画的小水墨画。

      第二层:写水、水藻、垂杨,重点在写水。

      第三层:写澄清的河水,蓝汪汪的天空,红屋顶黄草山、心灰色的树影。(整体感受)

      主题

      这篇文章看去似乎是客观写景,没有思想寄托,其实它包孕着作者对祖国的爱。一个漂泊在异国他乡达六、七年之久的知识分子,当他重新回到祖国,从内心迸发出这种爱国之情自在常理之中。而这种真情实感通过爱祖国的一山一水一草一木来表露,就更觉亲切、深沉。③

      《济南的冬天》主旨是:暖和、安适。

      其点睛之笔是第2自然段的第二句:“请闭上眼睛想:……这是不是个理想的境界?”“一个老城,有山有水”说的是济南,“……睡着,只等春风来把它们唤醒”说的是冬天,“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暖和安适”说的是特点;“全在天底下晒着阳光”点出“暖和安适”的主要原因,“暖和安适”是效果。这句话基本意思就是济南的冬天暖和安适。

      作者从三个角度具体写出济南冬天暖和安适的特点。一是从地理环境方面直接说明(“小山整把济南围了个圈儿……”),二是从人们的表现、感觉、幻想去描写(“济南的人们在冬天是面上含笑的……”),三是以景衬托济南冬天的暖和安适。刘熙载在《艺概》中说:“山之精神写不出,以烟霞写之;春之精神写不出,以草树写之。”本文即采用此法。冬天之精神写不出,以民、日、山、水写之。先以衬托之法写济南的冬天“没有风声”“响睛”“温晴”,突出了“暖和安适”的主旨,下面便重点写了济南的山水。以小山的秀气、美景村其“暖和”,再以两个“卧”字衬其“安适”。接下来写水,“不结冰”“冒热气”“水藻真绿”“垂柳照影”衬出暖和安道之气氛。最后“蓝水晶”中包着“红屋顶、黄草山。……”这一整体美集中衬出“暖和安适”这一“精神”。

      创作背景

      老舍1930年前后来到山东,先后在济南齐鲁大学和青岛山东大学任教7年之久,对山东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山东被称为他的“第二故乡”。据老舍夫人胡絜青回忆,老舍生前“常常怀念的是从婚后到抗战爆发,在山东度过的那几年”。该文是老舍1931年春天在济南齐鲁大学任教时写成的。原为一系列直接描写济南风景名胜的长篇散文《一些印象》中的第五节,发表在《齐大月刊》欧一卷第六期(1931年4月出版)。

    [阅读全文]...

2022-04-08 18:14:22
  • 形容济南冬天的词语

  • 冬天,写作
  • 形容济南冬天的词语

      导语:济南是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有着很好的文化底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形容济南冬天的词语,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形容济南冬天的词语:

      白雪茫茫

      解释:到处是一片白茫茫的白雪。形容雪下的很大。

      例句:北风呼啸,冬大哥杂着白云直奔而来,让大地成了一片白雪茫茫的,把我家小院铺上了一层白地毯,把小院中的热闹与笑声·叫声给淹没了。

      银装素裹

      解释:银、素:白色。裹:包。形容雪后一片白色世界。

      示例:老师带领我们来到银装素裹的操场,当老师下令自由活动时,同学们像出笼的`小鸟“飞”了出去。

      万里雪飘

      解释:万里(虚数)很远的地方都在飘雪,形容雪大。

      出处:*的《沁园春·雪》: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千里冰封

      解释:通过夸张的手法描写北国冰天雪地、广袤无垠的冰雪世界。

      出处: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是《沁园春·雪》中的内容。

      白雪皑皑

      解释:皑皑:洁白的样子,多用来形容霜雪。洁白的积雪银光耀眼。

      出处:秦牧《鲜荔枝和干荔枝》:“白雪皑皑的山峰,当阳光照耀的时候……大概总以为是灿烂得很,大可观赏的吧。”

      冰天雪地

      解释:形容冰雪漫天盖地。

      出处:清·蒋士铨《鸡毛房》:“冰天雪地风如虎,裸而泣者无栖所。”

      漫天飞雪

      解释:雪花漫天飞舞,形容下雪时的情景。

      雪满长空

      解释:天空上都是飞舞着的雪花,形容下雪时的情景。

      寒蝉凄切

      解释:寒蝉:冷天里的知了。天冷时,知了发出凄惨而低沉的声音。文艺作品中多用以烘托悲凉的气氛和情调。

      出处:晋·陆云《陆清河集·寒蝉赋》:“于是贫居之士,喟尔相与而俱叹曰:‘寒蝉哀鸣,其声也悲;四时去暮,临河徘徊。’”

      寒冬腊月:腊月:农历十二月。指冬季最寒冷的腊月天。

      指冬瓜骂葫芦:指表面上骂这个人,实际上骂那个人。

      十冬腊月:指阴历十月、十一、十二月天气寒冷的季节。

      肥冬瘦年:南宋吴地风俗多重冬至而略岁节,冬至时家家互送节物,有“肥冬瘦年”之谚。

      无冬无夏:无论冬天还是夏天。指一年四季从不间断。

      冬日夏云:冬天的太阳,夏天的云层。比喻人态度温和可亲,使人愿意接*。

      无冬历夏:谓一年到头。

      春夏秋冬:指四季或一年。

      秋收冬藏:秋季为农作物收获季节,冬季则贮藏果实以待一年之需要。比喻一年的农事。

      冬温夏清:冬天使父母温暖,夏天使父母凉爽。本指人子孝道。现亦泛称冬暖夏凉。

      夏炉冬扇:夏天生火炉,冬天扇扇子。比喻做事不符合当时的需要,费了力气而得不到好处。

      冬日可爱:如同冬天里的太阳那样使人感到温暖、亲切。比喻人态度温和慈爱,使人愿意接*。

      残冬腊月:腊月:阴历十二月。指一年将尽之时。

      冬扇夏炉:比喻不合时宜。

      冬烘学究:冬烘:形容懵懂,浅陋。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冬烘头脑:冬烘:迂腐,浅陋。指头脑糊涂、愚腐,不明事理的人。亦作“头脑冬烘”。

      冬烘先生:指昏庸浅陋的知识分子。

      秋去冬来:秋天过去,冬天到来。形容时光流逝。

      冬裘夏葛:裘:皮衣;葛:葛麻衣。泛指美服。

    [阅读全文]...

2022-04-25 23:52:01
关于济南的秋天的古诗 - 句子
关于济南的秋天的古诗 - 语录
关于济南的秋天的古诗 - 说说
关于济南的秋天的古诗 - 名言
关于济南的秋天的古诗 - 诗词
关于济南的秋天的古诗 - 祝福
关于济南的秋天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