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有借鉴意义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借鉴意义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借鉴意义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借鉴意义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夏昼偶作
唐.柳宗元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
野兴
宋.陆游
小雨迎藜杖,微风入葛巾。
宁甘结袜系,不作拜车尘。
施药乡邻喜,忘机鸟雀驯。
家山又初夏,好在不赀身。
观刈麦
唐 · 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 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约客
宋 · 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晚晴
唐 · 李商隐
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
天意怜幽草,人间重晚晴。
并添高阁迥,微注小窗明。
越鸟巢干后,归飞体更轻。
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宋 · 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诗词曲五首写作借鉴
1、情景交融,以写景叙事抒情:
如《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首句:“巴山楚水凄凉地”借写巴山楚水地域偏僻荒凉,抒发内心的孤独凄凉。“二十三年弃置身”是叙事,紧承上句,如此偏僻凄凉之地,作者一去竟是“二十三年”,其中有多少“凄凉”可想而知。更用“弃置”一词修饰自己身份,更显伤感。
再如《山坡羊·潼关怀古》中先写潼关显要地形,以此想像当年各国纷争、群雄并起的豪壮场面;再以“宫阙万间都作了土”想像当年秦汉时西都长安何等繁华壮丽,如今却只成一片焦土,无数宫殿楼阁、万千亭台轩榭与盛极一时的秦汉王朝一起灰飞烟灭,这沧桑巨变的描画中寄寓了作者多少兴亡之叹的感慨!
还有《水调歌头》中描写月色:“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此几句中描绘的月色是以一个不眠人的角度来看的,月光转过朱红的阁楼,又低低地照进雕花的窗户,照着一个无法入眠的.人,月色的移转,仿佛正是作者惆怅思念之心的映写。
2、对偶、比喻、双关、用典等多种修辞方法的运用大大增添了文章的色彩。
在这几首诗、词、曲中都有不同的修辞运用。
⑴对偶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重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
《水调歌头》:“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山坡羊·潼关怀古》:“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⑵用典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
⑶比喻
《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过零丁洋》:“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⑷双关
《水调歌头》:“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古意古诗词鉴赏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意古诗词鉴赏,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古意(男儿事长征)原文:
男儿事长征,少小幽燕客。
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
*莫敢前,须如猬毛磔。
黄云陇底白云飞,未得报恩不能归。
辽东小妇年十五,惯弹琵琶解歌舞。
今为羌笛出塞声,使我三军泪如雨。
译文
男子汉当以国事为重,从军远征,从小就在幽燕纵横驰骋。经常与人在马上比试胜负,从不珍惜七尺身躯。奋勇搏杀,没人敢上前招应;气宇轩昂,脸上的胡子像刺猬的毛丛生。陇下黄沙弥漫,上面白云飘飞,未报朝廷恩情怎能轻易言归。辽东少妇年方十五,她弹熟了琵琶能歌善舞。今日用羌笛吹一支出塞乐曲,感动得全军将士泪下如雨。
注释
①古意:拟古诗,托古喻今之作。②事长征:从军远征。③幽燕:今河北、辽宁一带。古代幽燕地区游侠之风盛行。④赌胜:较量胜负。马蹄下:即驰骋疆场之意。⑤“由来”句:好男儿向来就轻视性命。七尺,七尺之躯。古时尺短,七尺相当于一般*的高度。⑥“*”句:*而对方不敢上前交手,即所向无敌之意。⑦“须如”句:胡须好像刺猬的毛一样纷纷张开,形容威武凶猛。磔(zhé):纷张。⑧黄云:指战场上升腾飞扬的尘土。陇:泛指山地。⑨小妇:少妇。⑩解歌舞:擅长歌舞。解:懂得、通晓。羌笛:羌族人所吹的笛子。羌:古代西北地区少数民族。
赏析:
好男儿远去从军戍边,他们从小就游历幽燕。个个爱在疆场上逞能,为取胜不把生命依恋。厮杀时顽敌不敢上前,胡须象猬毛直竖满面。陇山黄云笼罩白云纷飞,不曾立过战功怎想回归?有个辽东少妇妙龄十五,一向善弹琵琶又善歌舞。她用羌笛吹奏出塞歌曲,吹得三军将士泪挥如雨。
此诗题为“古意”,标明是一首拟古诗。开始六句,把一个在边疆从军的男儿描写得神形毕肖,栩栩如生,活跃在读者眼前。第一句“男儿”两字先给读者一个大丈夫的印象。第二句“少小幽燕客”,交代从事长征的男儿是自古多慷慨悲歌之士的幽燕一带人,为下面描写他的刚勇犷悍张本。这两句总领以下四句。他在马蹄之下与伙伴们打赌比输赢,从来就不把七尺之躯看得那么重,所以一上战场就奋勇杀敌,杀得敌人不敢向前。“赌胜马蹄下,由来轻七尺,*莫敢前”,这三句把男儿的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这样一个男儿,谁都想见识见识吧!可是诗不可能如画那样,通体写出,只能抓特征。于是抓住胡须来描绘。然而三绺五绺长须,不但年龄不符合,而且风度也太飘逸了,因此诗人塑造了短须的形象。“须如蝟毛磔”五字,写出须又短、又多、又硬的特征,那才显出他勇猛刚烈的气概和杀敌时须蝟怒张的神气,简洁、鲜明而有力地突出了这一从军塞上的男儿的形象。这里为了与诗情协调,诗人采用简短的五言句和短促扎实的入声韵,加强了诗歌的艺术效果。
接下去,诗人又用“黄云陇底白云飞”一句替诗的主人公布置了一幅背景。闭目一想,一个虬髯男儿,胯下是高头战马,手中是雪亮单刀,背后是辽阔的原野,昏黄的云天,这气象是何等的雄伟莽苍。但这一句的妙处,还不仅如此。塞上多风沙,沙卷入云,所以云色是发黄的.,而内地的云则是纯白的。这一句中黄云白云表面似乎在写景,实则两两对照,寓情于景,写得极为精细。开首六句写这男儿纯是粗线条、硬作风,可是这远征边塞的男儿,难道竟无一些思乡之念吗?且看男儿在向前看一看那陇上黄云之后,也还不免回首一望故乡。故乡何在?但见一片白云,于是不能不引起思乡之感。这一层意思,诗人以最精炼最含蓄的手法,表达在文字的空隙中,于无文字处见功夫。但如果接下去,写思乡念切,急于求归,那又不象是这样一个男儿的身份了,所以在这欲吐不吐、欲转不转之际,用“未得报恩不得归”七个字一笔拉转,说明这一男儿虽未免偶尔思乡,但因为还没有报答国恩,所以也就坚决不想回去。这两个“得”字,都发自男儿内心,连用在一句之中,更显出他斩钉截铁的决心,同时又有意无意地与上句的连用两个“云”字相互映带。前六句节奏短促,写这两句时,景中含有情韵,所以诗人在这里改用了七言句,又换了*声韵中调门低、尾声飘的五微韵。但由于第八句中意旨还是坚决的,所以插用两个入声的“得”字,使悠扬之中,还有凛烈的劲道。
一般想法,再写下去,该是根据“未得报恩不得归”而加以发挥了。然而,出乎意外,突然出现了一个年仅十五的“辽东小妇”,面貌身段不必写,人们从她的妙龄和“惯弹琵琶能歌舞”,自可想象得出。随着“辽东小妇”的出场,又给人们带来了动人的“羌笛出塞声”。前十句,有人物,有布景,有色彩,而没有声音:“今为羌笛出塞声”这一句,少妇吹出了笛声,于是乎全诗就有声有色。“羌笛”是边疆上的乐器,“出塞”又是边疆上的乐调,与上文的“幽燕”、“辽东”贯串在一起。这笛声是那样的哀怨、悲凉,勾起征人思乡的无限情思,听了这一曲,不由“使我三军泪如雨”了。这里,诗人实际上要写这一个少年男儿的落泪,可是这样一个硬汉,哪有一听少妇羌笛就会激动的道理?所以诗人不从正面写这个男儿的落泪,而写三军将士落泪,非但落,而且落得如雨一般多。在这样尽人都受感动的情况下,这一男儿自不在例外,这就不用明点了。这种烘云托月的手法,含蓄而精炼,功力极深,常人不易做到。此外这四句采用了上声的七麌韵,“五”、“舞”、“雨”三个字,收音都是向下咽的,因而收到了情韵并茂的艺术效果。
全诗十二句,奔腾顿挫而又飘扬含茹。首起六句,一气贯注,到须如蝟毛磔“一句顿住,”黄云陇底白云飞“一句忽然飘宕开去,”未得报恩不得归“一句,又是一个顿挫。以下掷笔凌空,忽现辽东小妇,一连两句似与上文全无干涉,”今为羌笛出塞声“一句用”今“字点醒,”羌笛“、”出塞“又与上文的”幽燕“、”辽东“呼应。最后用”使我三军泪如雨“一句总结,把首句的少年男儿包涵在内,挽住上面的突接,全首血脉豁然贯通。寥寥短章之中,能有这样尺幅千里之势,这在李颀以前的七言古诗中是没有的。
古诗原文
君为女萝草,妾作菟丝花。
轻条不自引,为逐春风斜。
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谁言会面易,各在青山崖。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
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
生子不知根,因谁共芬芳。
中巢双翡翠,上宿紫鸳鸯。
若识二草心,海潮亦可量。
译文翻译
新婚夫妇,夫君就像是女萝草,妻妾就如菟丝花。
女子有了心上人,就好像轻柔的枝条,只有在春风里才会摇曳生姿。
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
谁说见一面很容易,我们各自在青色山崖的两边。
君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
妻妾在家除了相夫教子外,别无旁务,因而想入非非。
我的归宿在哪里?夫君该不会在外面与别的女子“共芬芳”、做“鸳鸯”吧?
夫君啊!假如为妾的有二心的话,那么海水也可以用斗来量了。
注释解释
女萝:一种靠依附他物生长的地衣类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
菟丝:一种利用爬藤状构造攀附在其他植物上的寄生植物。古人常以此比喻新婚夫妇。
引:避开,退却。
托:寄托,依靠。
竞:争逐,比赛。
上宿:指睡觉。
创作背景
盛唐时期,李白由于得不到皇上和*的赏识,空叹才华无处施展;而妇女不得宠,日日独守空闺,二者内心皆是孤苦寂寞的,,相似之处颇多,所以李白借怨妇来表达自己的失意情怀。
诗文赏析
这是一首怨妇诗。李太白乃浪漫主义豪放派诗人。很多作品均狂放不羁,如“飞流直下三千尺”、“黄河之水天上来”等等。细腻的描写风花雪月、儿女情长的作品不是太多。
“君为女萝草,妾作冤丝花”。古人常以“菟丝”、“女萝”比喻新婚夫妇,优美贴切,因而传诵千古 。冤丝花为曼生植物,柔弱,茎细长略带*,常常缠绕在其他植物之上;女萝草为地衣类植物,有很多细枝。诗人以“菟丝花”比作妻妾,又以「女萝草」比喻夫君,意谓新婚以后,妻妾希望依附夫君,让彼此关系缠绵缱倦、永结同心。即所谓“百丈托远松,缠绵成一家”。
“女萝发馨香,菟丝断人肠。枝枝相纠结,叶叶竞飘扬”。大意可能是说,夫君在外春风得意、如鱼得水,而妻妾却在家里忧心匆匆、痛断肝肠。
诗歌意境术语借鉴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肯定对各类诗歌都很熟悉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诗歌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诗歌意境术语借鉴,欢迎大家分享。
1.雄浑壮丽、开阔苍凉、高远辽阔、雄伟壮阔、高旷壮阔、苍凉、雄浑、苍茫、辽阔、高远、深远
2.幽清明净、和谐静谧、恬静自然、虚幻飘渺、安谧闲静、幽静深寂、恬静优美、宁谧、朦胧、空寂、寂静、
3.凄清暗淡、萧条惨淡、孤独凄凉、孤寂冷清、萧瑟凄凉、肃杀荒寒、荒凉、冷寂、肃穆、沉郁忧愁
4.淳朴自然、生机勃勃、明净绚丽、清新明快、恬淡闲适,清新明丽、清远含蓄
5.繁华、热闹、高亢、雄奇瑰丽、富丽堂皇、慷慨激昂、华美壮丽
诗歌语言风格
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简洁;清新;
新奇、优美、绚丽、华美、绮丽典雅;浅显、通俗易懂、
质朴、自然、朴实;*淡;含蓄、柔婉豪放、雄奇奔放、悲慨沉郁
诗歌情感:表示思想感情性质
喜悦、惊喜、愉快、欢乐、挚爱、愤怒、愤慨、激愤、悲愤、愤懑、
恬淡、抑郁、郁闷、迷惘、惆怅、孤独、寂寞、哀伤、哀痛、凄苦、
同情、怜悯、怜惜、惋惜、歌颂、赞赏、赞许
诗歌情感:思想感情涉及内容和对象
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忧国忧民、感叹时世、同情民生疾苦、
眷恋故国、思乡怀亲、羁旅愁思、思乡怀人、长亭送别、
思乡念亲、别恨离愁、相知相思、恋情闺怨、登高览胜、惜春悲秋、寄情山水、热爱自然、追求*、
壮志难酬、报国无门、怀才不遇、建功立业、统一山河、求贤若渴、建功报国、
抚今追昔、昔盛今衰、物是人非、怀才吊亡、怀古伤今、
厌恶官场、蔑视权贵、漠视功名利禄、愤世嫉俗、
归隐田园、追求自由、向往归隐、超脱凡俗、怀才不遇、
(一) 忧国伤时
1.反映社会的黑暗:杜甫“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2.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 杜牧《过华清宫》、林升《题临安邸》
3.反映离乱的痛苦: 杜甫 《春望》
4.同情人民的疾苦:《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5.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 杜甫《登楼》
6.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杜甫《兵车行》(“信知生男恶,反是生女好。生女犹得嫁比邻,生男埋没随百草。” )
(二)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曹操《龟虽寿》
《从军行》 王昌龄
2.报国无门的悲伤,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心情:辛弃疾《永遇乐 京口北固亭怀古》
《丑奴儿;书博山道中壁》 辛弃疾
3.山河沦丧的痛苦: 文天祥《过零丁洋》 陆游《示儿》
4.年华消逝,怀才不遇,壮志难酬的悲叹: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三) 思乡怀人
1.羁旅愁思:孟浩然 宿建德江 温庭筠 商山早行
2.思亲念友: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3.边关思乡:范仲淹 渔家傲
4.闺中怀人:王昌龄 闺怨 李白 子夜吴歌
(四) 生活杂感
1.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王维《山居秋暝》、
2.昔胜今衰,物是人非,世事沧桑的感慨:姜夔《扬州慢》、李白《越中览古》、刘禹锡《石头城》、
3.借古讽今的情怀: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李商隐《贾生》 韦庄《台城》
4.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梦令 李清照
5.仕途失意的苦闷: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6 高中地理.告慰*生的喜悦: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评价主旨类
深化意境
古诗词鉴赏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词鉴赏,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秋河”的诗意:月宫影移,只听得夜漏单调嘀嗒;卷起水晶帘来,我似乎靠*银河。
出自顾况《宫词》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精帘卷*秋河。
全诗的意思是,高大华丽的宫殿里,响起了悦耳的笙歌,清风不时送来得宠的宫嫔们的欢声笑语;而在另一处,失宠的宫嫔则过着凄寂的生活,在朦胧的月光下,静听更漏之声,她把水晶帘高高卷起,独自凝望迢迢银河,来度过这不眠的秋夜。两种境界,对比强烈。抒情细腻,无一怨字,而怨情却见于字行间,委婉含蓄,耐人寻味。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宫怨的诗,前两句描写受宠者的欢乐情景,笙歌四起,月光如水,和风**,一阵阵欢声笑语。后两句则写失宠者的遭遇,室内悄无声息,这些失宠的宫妃们惟有与冷寂的滴漏声和帘外的秋日星河相依为伴。
“玉楼天半起笙歌,风送宫嫔笑语和。”高入云天的玉楼,奏起了一阵阵笙歌;宫女妃嫔们的欢声笑语,随风飘来。
“月殿影开闻夜漏,水晶帘卷*秋河。”明月的银辉洒向宫殿,随着月影移动,只听得漏斗计时的嘀嗒声;卷起水晶帘来,遥望窗外的银河正横在秋夜的上空,牛郎与织女被无情地隔在银河的两边。
这首宫怨诗的优点在于含蓄蕴藉,引而不发,通过欢乐与冷寂的对比,从侧面展示了失宠宫女的痛苦心理。玉楼中的笙歌笑语越发反衬出被冷落者的孤苦伶仃,反衬出失宠者的幽怨哀婉之情,即使不明言怨情,而怨情早已显露。
(一)风格
1. 激越高亢 如苏轼<<念奴娇>>等豪放派,其他象边塞诗中反映诗人渴望建功立业,保家卫国决心的诗作。
2. 清婉(新)秀丽 如李清照<<声声慢>>等婉约派,其他象山水田园诗人
3. 语言绮丽(重视修饰,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极尽铺陈之能事) 如温庭筠菩萨蛮,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鳃雪。懒起画蛾眉,弄妆梳洗迟。 照花前后镜,花面交相映。新帖绣罗襦,双双金鹧鸪。其他象婉约派中反映儿女情长的诗作。
4. 语言*易(浅显易懂,口语化,但含义隽永) 如李绅<<悯农二首>>
(二)特点 形象,凝练,富有表现力
1.清新自然 用语新颖,不落俗套。 如王维的山水诗
2.*淡质朴 选用确切的词直接陈述,或用白描,不加修饰,真切深刻,*易*人。 如陶渊明的诗,李煜的词。
3. 高中学*方法 绚丽 色彩绚丽,词藻华丽,渲染气氛,极尽铺陈之能事。 如李商隐的诗。
4. 明快 斩钉截铁,一语中的。 如白居易的新乐府诗。
5. 含蓄 不直接叙述,意在言外,言此而意他,引而不发,欲说还休,让读者去体味。 耐人寻味。如杜牧的绝句,李清照后期的词。
6. 简洁 干净利落,言简意赅。 如贾岛的诗。
《宣州谢脁楼饯别校书叔云》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金陵酒肆留别》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长相思》
长相思,在长安。
络纬秋啼金井阑,微霜凄凄簟色寒。
孤灯不明思欲绝,卷帷望月空长叹。
美人如花隔云端。
上有青冥之高天,下有渌水之波澜。
天长路远魂飞苦,梦魂不到关山难。
长相思,摧心肝。
《峨眉山月歌》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梦游天姥吟留别》
海客谈瀛洲,烟涛微茫信难求。
越人语天姥,云霓明灭或可睹。
天姥连天向天横,势拔五岳掩赤城。
古典诗词的现代意义
我们的历史传统就有注重诗教,而诗歌创作和推广更是绝无仅有的,从周朝开始的采风辑《诗经》,到孔子不遗余力的推广教化,这是中国现实主义精神传统的发轫,自此中国人的智慧总结就离不开诗歌表达。以下内容是小编为您精心整理的古典诗词的现代意义,欢迎参考!
摘要:
古典诗词不仅浓缩了国家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概括了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是中国历史的精华。古典诗词有助于今人更好的理解历史。中国人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也就汲取了发展智慧。古典诗词锻炼了中国文化的含蓄内敛,中国的知识精英讲究精神交流,文人墨客都是在一唱一和中表达观点,头脑风暴的。
关键词:
历史;古典诗词;智慧;精神支持。
一、古典诗词是历史的精华
中国是世界上唯一的历史悠久、绵延不绝的国家,这是中国与众不同、卓然独立的关键内在。比起西方国家我们的文化传统、民族性格有截然不同的地方。比如说西方国家的艺术代表是雕塑建筑,而中国则是诗歌书画。
我们的历史传统就有注重诗教,而诗歌创作和推广更是绝无仅有的,从周朝开始的采风辑《诗经》,到孔子不遗余力的推广教化,这是中国现实主义精神传统的发轫,自此中国人的智慧总结就离不开诗歌表达。
第一骚客屈子胸怀理想与苦闷投身汨罗,写下了光照千古的伟大诗篇《离骚》,成就开山绝唱。自此开创了中国精英文人浪漫主义先河。
中国人尊重历史,善于从历史的角度观察问题,总能得出公允的结论。而*来南中国海中菲“黄岩岛”之争就是菲方无视历史的结果。未来我们在国际社会上捍卫*的时候,仍需要将历史依据讲给世人听,假使征伐师出有名;古典诗词在中国一直承担着浓缩历史、记述历史的作用。*代诗人黄遵宪的一句“四百万人同一哭,去年今日割台湾”传达给了我们清* 无能在甲午战败后屈辱割台湾给日本的历史;诗圣杜甫的作品被称之为“诗史”,可能我们从卷贴浩繁的官方史册上并不能了解“安史之乱”对社会民生带来的'具体影响,而从《三吏》、《三别》,从一句“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的诗句中今人也能感同身受那段波澜壮阔的动荡历史。
古典诗词不仅浓缩了国家民族发展的方方面面,也概括了人民生活的细枝末节,是中国历史的精华。古典诗词有助于今人更好的理解历史。
二、古典诗词是智慧的源泉
中国人从历史中汲取经验教训,也就汲取了发展智慧。古典诗词锻炼了中国文化的含蓄内敛,中国的知识精英讲究精神交流,文人墨客都是在一唱一和中表达观点,头脑风暴的。我们从一句:“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诗中能感受到一种永恒亘古的孤独感;从“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中感受到天才的自信和气度。
古典诗词陶冶了中国人的性情,培养了中国精英的胸襟和豪情。正如中国文化是一脉传承的,在文学艺术创作中今人都能汲取到古典诗词的智慧。当今台湾著名填词人方文山,香港著名填词人林夕都是有较为深厚的古典诗词造诣的。他们在古典诗词当中获得灵感和有益的启示。创作了一首首风靡年轻人的流行中国风。
社会是向前发展的,而古典诗词总能为我们照亮前行的路。*在答记者问时用过两句诗表达自己的施政决心:“衙宅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这两句诗不仅指引着*治理国家,也教育着所有的为政者当尽心尽力报效国家、为人民服务。
三、古典诗词是民族崛起的精神支持
中华民族曾经辉煌灿烂,但也经历了*代的屈辱历史。如今民族崛起的号角已经吹响,如何树立好今天的强国心态,我们不妨钻进古典诗词中的灿烂篇章,以资参考。这其中有鼓舞人心、激励人民的雄心壮志初唐边塞,有民族主义豪情洋溢的满江红,在民族伟大复兴的使命降落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的情况下。在西方强势文化的猛烈攻击下,如何保留自己的民族特色,重新回到世界舞台的中央,就需要我们坚持优秀传统,自觉抵制外来文化的侵蚀。
中国人要表达自己的心声,要在西方文化的夹击下树立信心,就要充分挖掘我们的传统文化,挖掘古典诗词的丰富宝藏。在世界发出真正的东方声音。
不妨梦回大唐,国家敞开胸怀欢迎四海万邦,兼容并蓄,歌舞升*,唐人的心态当是今人的标杆;大中华两千年的四方来贺,*代忽然出现了个崇洋媚 外的词眼,愿回归到古典诗词中的精神状态,让崇洋媚 外成为华夏历史的小插曲,小警告,小鞭挞。
古典诗词是绝无仅有的精神宝库,她涵盖了一切中国人的精神情感。无论世界多极化如何发展,国际情势如何复杂,运筹帷幄,纵横捭阖的中国人都不会失去信心,那一首首绮丽诗篇将为中华民族的崛起提供强有力的精神支撑。
参考文献:
(1)、郁贤浩:《中国古代文学选简编》(上)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6:23-25.
(2)、冯天瑜:《中国文化史》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8:64-89.
借月思乡的古诗词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借月思乡的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李白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马戴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杨炯《夜送赵纵》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铨期《古意》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左思《杂诗》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白居易《长安正月十五》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怨歌行》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曹丕《燕歌行》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曹丕《杂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七哀诗》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子夜歌》
弹流水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对联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
月下独酌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咏月古欣赏作文。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
望月怀远张九龄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今年八月十五夜,湓浦沙头水馆前。西北望乡何处是,东南见月几回圆。昨风一吹无人会,今夜清光似往年。
十五夜望月王建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苏东坡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小学二年级作文《咏月词欣赏作文》。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中秋月
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秋宵月下有怀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月夜忆舍弟
戍鼓断人行,秋边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咏月古诗词欣赏作文450字
[咏月古诗词鉴赏]
借月思乡的古诗词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借月思乡的古诗词,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李白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李白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
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李白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李白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
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李白
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李白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李白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李白
峨嵋山月半轮秋,影入*羌江水流——李白
松风吹解带,山月照弹琴——王维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王维
广泽生明月,苍山夹乱流——马戴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卢纶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杜甫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陶渊明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李煜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辛弃疾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白居易
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王昌龄《出塞》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洲》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苏轼《水调歌头》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李白《静夜思》
送君还旧府,明月满前川。——杨炯《夜送赵纵》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王维《竹里馆》
谁为含愁独不见,更教明月照流黄?——沈铨期《古意》
清风明月无人管,并作南来一味凉。——黄庭坚《鄂州南楼书事》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明月出云崖,皦皦流素光。——左思《杂诗》
青山一道同云雨,明月何曾是两乡。——王昌龄《送柴侍御》
明月春风三五夜,万人行乐一人愁。——白居易《长安正月十五》
三五明月满,四五蟾兔缺。——《古诗十九首》
裁为合欢扇,团团似明月。——《怨歌行》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曹丕《燕歌行》
俯视清水波,仰看明月光。——曹丕《杂诗》
明月照高楼,流光正徘徊。——曹植《七哀诗》
夜长不得眠,明月何灼灼。——《子夜歌》
弹流水一弹月 半入江风半入云——对联
更深月色半人家 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
晓镜但愁云鬓改 夜吟应觉月光寒——李商隐
山行古诗词鉴赏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山行古诗词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年代】:唐
【作者】:杜牧
【内容】: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天的景色。诗中写了山路、人家、白云和红叶,构成了一幅和谐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而是巧妙的把它们联系在一起,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而有的只是陪衬。简单来说,前三句是为了第四句描绘背景,起铺垫的作用。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蜒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深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山路一直向上望去。这句里的“人家”照应了上一句的“石经”。山上的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就是这“石经”。有白云缭绕,说明这里的山很高。诗人让片片白云遮住了读者的眼睛,但确认给人留下了想象的空间。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肯定会有另外与众不同的景色吧!
对上面的“山”、“山路”、“云”和“人家”,作者只是作了一个简单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但也只是点出了下文的“晚”和“霜”字,并没有表现出作者是多么喜欢秋天,秋天是多么吸引人。
“停车坐爱枫林晚”,这句诗跟前两句不同。很鲜明的表现出了秋天的美。“山路”、“白云”和“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但这枫林晚景却使诗人难以抑制这种喜欢这儿的心情。
“霜叶红于二月花”,补足第三句。在夕阳照射下,枫林显得更美,它比二月的春花还要红,还要艳丽。通过描写这么一片红色,让人们看到了生机勃勃的秋天。
从这首古诗中,我充分的感受到了,诗人对秋天是那么的喜爱,秋天的景色是那么的美,让我加深一步的认识了着生机勃勃的秋天。
古诗原文
山光物态弄春辉,莫为轻阴便拟归。
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
译文翻译
春光幻照之下,山景气象万千。何必初见阴云,就要匆匆回家?
就算天气晴朗,没有一丝雨意,走入云山深处,也会沾湿衣裳。
注释解释
山行:一作“山中”。
春晖:春光。
莫:不要。轻阴:阴云。便拟归:就打算回去。
纵使:纵然,即使。
云:指雾气、烟霭。
诗文赏析
这首诗紧扣诗题中的“留”字,借留客于春山之中,描绘了一幅意境清幽的山水画。
首句“山光物态弄春辉”,写出了留客的前提条件——山中万物都在春天的阳光下争奇斗艳,呈现着一派醉人的.美景。一个“弄”字出神入化,给山中景物赋予了人的性格,描绘了万物朝气蓬勃的盎然生机。全诗正面描写山景只有这一句诗。因为只有一句,所以诗人就不去描绘一泉一石,一花一木,而是从整体入手,着力表现春山的整个面貌,从万象更新的气象中,渲染出满目生机、引人入胜的意境。因为只有把这一句写得很浓,而且先声夺人,形成一种压倒的优势,“留”才有意义,客人所担心的问题才显得无足轻重。
次句“莫为轻阴便拟归”,是诗人对客人的劝留之辞,恰值游兴正浓之际,天空中忽然浮过一片“轻阴”,大有大雨将至之势,这是令客人游兴顿减的惟一客观原因,暗示了客人主观上并非不恋山景的心灵信息。次句与首句紧密相关。由于第一句蕴含丰富,很有分量,第二句虽然是否定了客人的想法,但却显得顺流而下,毫不费力。
最后两句“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采取以退为进、欲擒故纵的笔法,进一步劝慰客人既来之,则安之,不要错过美好春光,涉涉前行。因为客人怕“轻阴”致雨、淋湿衣服,诗人就婉曲地假设了一个晴天游春的问题——在晴天中,因为春季雨水充足,云深雾锁的山中也会水汽蒙蒙,行走在草木掩映的山径上,衣服和鞋子同样会被露水和雾汽打湿的。这也就是说,雨天游山,要“沾衣”;晴天游山,也要“沾衣”,“沾衣”是春日游山无法避免的问题,从某一角度说,这又是春日游山的一大乐趣,那么,就不必为一片“轻阴”而踯躅不前。
这两句不只是消极地解除客人的疑虑,而是巧妙地以委婉的方式,用那令人神往的意境,积极地去诱导、去点燃客人心中要欣赏春山美景的火种。
这首诗的意境异常清幽,还表现在隽永的哲理启迪上。它告诉人们:事物是复杂的,不应片面地看问题,对待困难也是如此。在人们前进的道路上,要正视困难,勇往直前,“莫为轻阴便拟归”;在克服困难中迎来的美景,才更加赏心悦目,其乐无穷。正由于诗中含义丰富而深刻,所以,这首诗与同类登山春游诗相比就更别具一番悠然不尽的韵味。
山行
青枥林深亦有人,一渠流水数家分。
山当日午回峰影,草带泥痕过鹿群。
蒸茗气从茅舍出,缲丝声隔竹篱闻。
行逢卖药归来客,不惜相随入岛云。
翻译
青青的枥树林的深处也住着人,一条小溪由几户人家共享同分。
高山在正午时分峰影已经移动,草叶上沾着泥痕因刚跑过鹿群。
蒸煮茶叶的香气从茅屋里冒出,缫丝的声响隔着竹篱也能听闻。
在路上遇见了买药归来的山客,心甘情愿随他进入如岛的白云。
注释
青枥:一种落叶乔木,亦称枥树。
深:一作“疏”。
分:分配,分享。
回:一作“移”。
日午:中午。
从:一作“冲”。
有借鉴意义的古诗词
课标中对古诗教学的借鉴意义
借鉴的诗句古诗词
描写借鉴的古诗词
比喻借鉴的古诗词
古诗有借鉴意思的
表示要借鉴的古诗词
取名可以借鉴的古诗词
借鉴古诗词的开场白
借鉴古诗词的女孩名字
有意义的古诗词鉴赏
善于总结借鉴的古诗词
借鉴古诗的歌
许嵩歌曲借鉴的古诗词
可以借鉴的古诗
要借鉴的古诗
与借鉴有关的古诗
营销会议可借鉴的古诗词
可以借鉴来起名字的古诗词
毛借鉴过的古诗
中国古诗词鉴赏的意义
成长故事可以借鉴的古诗词
表达借鉴意思的古诗句
可供借鉴的古诗
有鉴赏意义的古诗
关于借鉴的诗句
古诗词的意义
古诗词鉴赏能力培养的意义
有关交流借鉴的古诗
古诗可以借鉴的情侣名
莱西有名的古诗
初中的饮食方面的古诗
写树林的古诗改编
描写诗人惋惜的古诗
夫妻同在一起的古诗词
古诗词与我们的关系
关于传统礼仪孝道的古诗文
带怡心的古诗
贺孩子结婚的古诗词
芍药含春泪的古诗
宋代的邵雍写的所有古诗
嘉奖的古诗词
古诗中的情景默写
生病无奈的古诗词
描写女子腮红的古诗
古诗词有俊字的
凡尘之类的古诗
客中夜坐的古诗朗诵
带有唠字的古诗词
中秋跟海有关的古诗
以古诗为名字的歌曲
与古诗词相遇是美好的
古诗词的一些小知识
三百里楠溪江的古诗
祭奠姐姐的古诗
古诗词形容山势绵延的景象
陕西铜川的古诗
摆在家里的古诗词
含有竖画的古诗
总能拨动心弦的古诗
写传统节日元宵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