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描写传统春节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传统春节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传统春节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传统春节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传统节日春节的古诗词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古诗词,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除夜》
高适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除夜》
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3、《已酉新正》
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4、《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5、《甲午元旦》
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6、《凤城新年词》
黄景仁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7、《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8、《癸巳除夕偶成》
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9、《春节看花市》
*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10、《迎春》
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古人在过年时写下了许多经典诗词,无论身处何地,过年的滋味有苦有甜,万千感慨寄托希望,且来品读这些诗句,感受不同的意境。从诗词中挑选了十句有代表性的诗词,一起来和文人墨客感受福气满满的意境以及过年的万千滋味。
新年
第一句: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这句出自唐代诗人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作于除夕之夜,此时诗人仍然在归家途中。本该一家人一起吃年夜饭,但是在归家的路上,诗人有感而发,诉不尽的是浓浓的思乡之情。
第二句: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这句出自唐宋八大家之一苏轼的《守岁》,除夕之夜的传统便是守岁,和家人在一起欢声笑语,聊过往岁月,聊家长里短,也想着来年的生活。诗人心里对于新的一年有着希望,也有着忧虑,自己年岁已高,告诫自己珍惜时间,韶光易逝又一年,要把握住美好的年华。
第三句: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这句出自当代诗人高适的《除夜作》。这句亦是除夕之夜诗人有感而发,诗人在过年之时仍漂泊在外,想念着家乡亲人团聚一堂,又想着除夜一过,又要添新岁了,或许在外没法回家过年的能够更为真切地感受这份思念和无奈。
腊梅
第四句: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这句出自宋代范成大的《卖痴呆词》。这句比较写实,说的是人们在除夕之夜不睡觉,守岁到新年,心里怀着各种各样的愿望,祈祷福气满满。过年守岁,守旧岁,迎新年,便是祈祷来年的福气,祈祷来年的风调雨顺。
第五句:漠漠秦云淡淡天,新年景象入中年。
这句出自唐代诗人郑谷的《中年》,这句诗表达的是诗人看到新年到来,新春之时感慨自己又添新岁,人至中年感慨万千。诗人望着天空,望着周围满是春天的景象,新年景象预示着一年过去,已是中年,自己的人生未来又会是怎样,不禁令人沉思。
第六句:一月月相似,一年年不同。
这句出自唐代诗人许棠的《新年呈友》。这句说的是每年的一月份都很相似,每一年却又是不同的。一月指的是农历一月,即正月新年,正所谓过年的时间一样,但每年的光景却是不同,人也是不同。
人生
第七句:零落梅花过残腊,故园归醉及新年。
这句出自唐代诗人李频的《湘口送友人》。这句将腊梅和新年团圆结合在一起,说的是梅花开过已是残梅,十二月将尽元月到来,回到故乡和家人朋友团聚一堂过新年该是多么的惬意。这句将过年的景象描绘出来,眼前浮现出阖家欢乐的祥和气氛。
第八句:新年春雨晴,处处赛神声。
这句出自唐代诗人温庭筠的《烧歌》。新年的传统文化*俗很多,这句诗将过年的赛神*俗的热闹记录下来,正月里有时下着春雨,有时便是大晴天,人们欢快地游玩赏灯会赛神,正所谓热热闹闹过新年。
第九句:万古如昨日,一年加一晨。
这句出自唐代诗人顾非熊的《会中赋得新年》。这句说的是自古以来除夕之夜都是一样的过去了,除夕一过便是新的一年,诗人感慨时光匆匆,感慨新年的到来。有时候我们也会想,无论悲欢离合,无论风吹雨打,新年总是如约而至,没有早一步,也没有晚一步。
福气
第十句:鼠添新岁福气旺,年华荏苒又一春。
这句为本人云冗雾撰写,寓意新的一年福气满满。鼠年来临,新添新岁,福气满满,年华荏苒,春满人间。不知这句写的怎样,还望大家指点一二。
祝福和祈祷新的一年,对自己心爱之人说一声新年快乐,将祝福和福气送给万千有缘人。古人在过年时写下的这些经典诗句令人回味无穷,有喜有悲,有泪有笑,都在新年来临的时候化作力量,祈祷来年越过越好。古人如此,今人亦如此,最后祝大家过年快乐,福气满满。(文/云冗雾)
今天是除夕,是农历年的最后一天。
除夕,又被称为“岁除”,那天晚上叫“除夕”。
怀着对过去的不舍,对未来的期待,我们迎来了除夕。中国人过了几千年的除夕,变的是*俗,不变的是对亲情的渴望。
今春看又过,又是一年除夕到。12首除夕诗词,送你最温暖的新年祝福!
《癸巳除夕偶成》
清· 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除夕夜,黄景仁独看星月,颇有些孤单。
虽然说,孤独是人生的常态,可是,我们还是希望有人在身边,共度佳节。
新的一年愿有人与你立黄昏,有人问你粥可温,有人陪你到夜深,有人同你把酒分,有人拭你相思泪,有人与你度红尘。
《客中除夕》
明·袁凯
今夕为何夕,他乡说故乡。
看人儿女大,为客岁年长。
戎马无休歇,关山正渺茫。
一杯柏叶酒,未敌泪千行。
蹉跎半生,客居他乡,总是令人惆怅。
愿我们始终有一颗初心,不惊不扰,最美也最善良。经年之后,回首来时路,无憾亦欢喜,不负时光,不负自己。
愿你新的一年有始料不及的运气,会有突如其来的惊喜,愿新年,胜旧年。
《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清·李慈铭
翠柏红梅围小坐,岁筵未是全贫。
蜡鹅花下烛如银。
钗符金胜,又见一家春。
自写好宜祛百病,非官非隐闲身。
屠苏醉醒已三更。
一声鸡唱,五十六年人。
家人闲坐,灯火可亲。
人生中最幸福的是,家人*安,幸福安康。愿你有家可回,有人在等,有盏灯永远为你守候。
愿你在新的一年,家人常伴,和乐吉祥。
《鹧鸪天·丁已除夕》
宋·赵师侠
爆竹声中岁又除。顿回和气满寰区。
春见解绿江南树,不与人间染白须。
残蜡烛,旧桃符。宁辞末后饮屠苏。
归欤幸有园林胜,次第花开可自娱。
有人说青春如歌,人生如戏。跌倒了爬起,拍拍灰尘继续前行。
但青春不可重演,健康不可重来,生命不可复制。人生就是人生,活着就会变老,变老就会懂得健康,知道健康是那么可贵。
新的一年,愿你健康长寿,看遍世间繁华。
《除夜寄弟妹》
唐·白居易
感时思弟妹,不寐百忧生。
万里经年别,孤灯此夜情。
病容非旧日,归思逼新正。
早晚重欢会,羁离各长成。
有人说,人生的每一次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或许时光真的可以带走很多东西,也改变很多东西,但徜徉在心间的那份暖,却是依旧如故。
愿每一次离别,都能再次重逢;愿所有有缘人,都能再续前缘。
《卖痴呆词》
宋·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辞旧迎新的日子里,古人今人都有共同的情怀。是“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的思念,是“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感慨,也是“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的喜悦。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王安石的这首名篇,把新年的喜庆,描写的淋漓尽致,美不胜收。
旅馆寒灯独不眠,客心何事转凄然。
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乡人。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此诗写除夕之夜旅居之感怀。首联即对,起句点地,次句点人,气象阔大;颔联写除夕客居异地的孤独;颈联写亲眷远离,僮仆成了至亲,再烘托“独”字;尾联点出时逢除夕,更不堪漂泊。全诗流露出浓烈的离愁乡思和对羁旅的厌倦情绪。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朋酒斯享,日杀羔羊,跻彼公堂,
称彼觥,万寿无疆。
韩国人曾经还想把“春节”申请为他们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真是有点不自量力。要知道,我们中国人过年的传统,从禹舜时期就开始有记载,已超过4000多年的历史。《诗经》中的这首,就是最好的证明,足够*啪打他们的脸。
云车风马小留连,家有杯盘丰典祀。
猪头烂熟双鱼鲜,豆沙甘松米饵圆。
男儿酌献女儿避,酹酒烧钱灶君喜。
古人的过年,也是从农历24祭灶神(小年)开始的,一直到正月30结束,比我们现在人过年还要久,还要隆重。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
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嶰管变青律,帝里阳和新布。晴景回轻煦。
庆嘉节、当三五。列华灯、千门万户。
遍九陌罗绮,香风微度。十里然绛树。鳌山耸,喧天萧鼓。
渐天如水,素月当午。
香径里、绝缨掷果无数。
更阑烛影花阴下,少年人、往往奇遇。
太*时、朝野多欢,民康阜、随分良聚。堪对此景,争忍独醒归去。
欲知垂尽岁,有似赴壑蛇。
修鳞半已没,去意谁能遮。
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
坐久灯烬落,起看北斗斜。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高轩暧春色,邃阁媚朝光。
彤庭飞彩旆,翠幌曜明珰。
恭己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霜戟列丹陛,丝竹韵长廊。
穆矣熏风茂,康哉帝道昌。
继文遵后轨,循古鉴前王。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古诗里的新年新春:新年长命杯,莫惜醉春风
春节是传统古老的农历新年,年节通常是奥秘腊月八日一直持续到正月十五,接*四十天,但是以除夕和正月初一为节日的鼎盛。因为这两日是旧年与新年的交替,是以月份为主的冬季与春天的变化。除夕盛大在迎接,而正月初一则盛大在一种新年新春的沉醉与欢快里。去旧迎新,万象更新,一年岁首,无处不新。
正月一日,又称为新年,岁首,元日,元正,正日,元旦,新正,正旦。就从这样各种不同的叫法,就说明春节的渊源流长,在语言文字上的繁茂变化。
“正旦辟恶酒,新年长命杯。
柏叶随铭至,椒花逐颂来。”南北朝庾信《正旦蒙赵王赉酒诗。”
那么古代的正月一日是传统一年的开始,被称为元旦,正旦,旦是指早上的太阳。新年对于国家政治的意义重大,是统计的重要开始。所以最盛大的庆祝是从宫廷开始的。
此时要喝辟邪酒,又称长命酒。柏叶椒花,是指酿酒加进去的天然香料,去恶养生,而且古代椒花难得,往往是皇室王室专有,有暖身活血的作用,这是对臣子最好的赏赐。
那么唐朝的新年更加盛大,皇帝会有重要的迎接新年的礼仪,穿着节日礼服,接受百官朝拜,万国来贺,举行盛大阅兵仪式,去重要宗教场所巡游,赐宴百官,举行大型新年诗会。所以有众多的诗人和官员都以饱满的笔墨记录了这天,甚至包括皇帝本人。
“恭已临四极,垂衣驭八荒。”
“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
巨川思欲济,终以寄舟航。”唐朝李世民《元日》
这气势,站在九重宫殿,俯瞰万国来朝,还不忘了春色梅花的自然春天已经来临,想着自己是巨船,带领臣民乘风破浪。秦皇汉武不过如此,更何况大唐之富庶繁华远胜前朝。
那么正是这种恢弘的礼仪给了官员和人民巨大的精神的愉悦,所以有太多描写仪式的诗。
“天颜入曙千宫拜,元日迎春万物知。”唐朝杨巨源。
我就不一一列举,因为千万那是常用的字眼。大唐也担得起那种气象。
那么民间的新年诗,就更加有人情味,唐朝新年的立体补充。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唐]孟浩然《田家元日》
孟浩然是唐玄宗时期的湖北襄阳人,他一生没有做官,那么他看到的农村的新年,农民们欢喜过年。比如新春的这一天,农民依然在土地上,有牧童放牧。他过去询问老农,原来老农热爱土地,笑呵呵站在田里,跟他说,我预测今年是个好年成!那么农家的新年,去田野里看看土可能是一种仪式和预测。
但是这祥和的诗里是一种太*气象,国泰民安,丰收在望的好年成。叫人喜悦。
“一月月相似,一年年不同。
清晨窥古镜,旅貌*衰翁。
处世闲难得,关身事半空。
浮生能几许,莫惜醉春风。”许棠《新年呈友》
唐朝是一个繁华的朝代,这个底下是唐朝政策*了许多读书人才,让普通人可以科举做官改变命运,而南北交通,促进了大量人口流动,人们为事业前途经济忙碌奔波,这个时期社交活跃,有很多人成为人生路上终生的知己和朋友,互相鼓励打气,谱写了最美丽的友情篇章。
比如新年就有知己朋友第一时间互相用诗来庆贺新年,但是这首分外让人动容。
每个月都那么相似地流走了,但每一年都那么的不同。至少对于我们来讲,我们又老了一岁。你看我一大早上的照镜子,我颠沛的生活,让容颜像老头一样。
这人生哪里能够有清闲,而关于自己最要紧的事情,比如前程,比如经济,往往事与愿违,大半落空。人生还能有多少年?我的忧患想必你也有,让我们开心一点,不要把世事看得太重,让我们举起杯来,共同沉醉在新年春风里。
这首诗既感怀了过往,又诚恳表达了处境,但是最难得的是,无论经历多少事,朋友同行,乐观地面向新年未来。过年收到这样的情谊,会让人有带泪的笑,有带泪的舒心吧。
“渐入有年数,喜逢新岁来。
震方天籁动,寅位帝车回。
门巷扫残雪,林园惊早梅。
与君同甲子,寿酒让先杯。”唐朝刘禹锡《元日乐天见过因举酒为贺》
说起友谊,就不能不谈到白居易和刘禹锡。这是典型夹带私货。因为元旦那天两个大佬都要上朝,在忙完了礼仪之后,皇帝会赐宴,这把公家的新年宴会变成私人联谊会,还就属刘禹锡和白居易大大的狡猾。
因为他们两都是同年生的。在官家的宴会上,刘禹锡先举杯庆祝白居易的60大寿,因为你比我早几天几月而已。不过这场宴会君臣同乐,因为白居易和刘禹锡都德高望重且豪爽洒脱,给宴会增色不少。
他们的存在也有一种以帝王为核心的官场凝聚力。让这个新年宴会更加活泼。
“今岁元日乐,不谢往年春。
知向来心道,谁为昨夜人。”张说《元朝(一作幽州元日)》
这首诗,其实很俏皮,昨天是去年,今天就是新年了。我跟来拜年的人说,你们谁是昨夜人,谁是去年人?这个真不好回答。都是从昨天过来的,都是故人,也都是新人。
那么这个强调的就是,希望对方不要阿谀奉承,秉心办事做人,不改初衷和本心。看起来是玩笑,但张说曾经是一朝丞相,这个说法可是一语几关,是感怀?是悲伤?是调侃?是试探?就看看到它的人怎么想了。
这首诗可以说是唐诗中的另类。
“白日新年好,青春上国多。
街*双阙*,尘起五云和。”唐朝司空图《早朝》
这是当时唐朝的新年,也是后世对唐朝的整体的感觉。典雅,热闹,明丽的新年的太阳照耀帝城,那青春不止是和风杨柳,更有那人间的朝气。巨大的阙楼立在道路上,来来往往的车流,织成了帝国的新年。
但是当下却比唐朝更加繁华。当新年早上的太阳升起,照见的可是滚滚车流,高楼广厦,春天不是浮在表面,是真正深入了每个人的心怀和笑脸,愿我的国永远昌盛富强!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造中国的众多传统节日中,也有很多是写节日的。
《除夜》
【宋】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元日》
【宋】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途中寒食》
【唐】宋之问
马上逢寒食,途中属暮春.
可怜江浦望,不见洛桥人.
北极怀明主,南溟作逐臣.
故园肠断处,日夜柳条新.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苏堤清明即事》
【宋】吴惟信
梨花风起正清明,游子寻春半出城.
日暮笙歌收拾去,万株杨柳属流莺.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彩线轻缠红玉臂,
小符斜挂绿云鬟.佳人相见一千年.
《七夕》
传统春节的资料(通用5篇)
春节是指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古时春节曾专指节气中的立春,也被视为一年的开始,后来改为农历正月初一开始为新年,至少要到正月十五新年才结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传统春节的资料,一起来看看吧。
春节俗称“年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汉武帝时期之前,各朝各代春节的日期并不一致,自汉武帝太初元年始,以夏历(农历)正月为岁首,年节的日期由此固定下来,延续至今。1911年辛亥革命以后,开始采用公历计年,遂称公历1月1日为“元旦”,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岁时节日,亦被称为“传统节日”,它们历史悠久、流传面广,具有极大的普及性、群众性、甚至全民性的特点。年节是除旧布新的日子,年节虽定在农历正月初一,但年节的活动却并不止于正月初一这一天。从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日)小年节起,人们便开始“忙年”:扫房屋、洗头沐浴、准备年节器具等等,所有这些活动,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即“辞旧迎新”。人们以盛大的仪式和热情,迎接新年,迎接春天。
年节也是祭祝祈年的日子,古人谓谷子一熟为一“年”,五谷丰收为“大有年”。西周初年,即已出现了一年一度的庆祝丰收的活动。后来,祭天祈年成了年俗的主要内容之一。而且,诸如灶神、门神、财神、喜神、井神等诸路神明,在年节期间,都备享人间香火。人们借此酬谢诸神过去的关照,并祈愿在新的一年中能得到更多的福佑。年节还是合家团圆、敦亲祀祖的日子。除夕,全家欢聚一堂,吃罢“团年饭”,长辈给孩子们分发“压岁钱”,一家人团坐“守岁”。元日子时交年时刻,鞭炮齐响,辞旧岁、迎新年的活动达于高潮。各家焚香致礼,敬天地、祭列祖,然后依次给尊长拜年,继而同族亲友互致祝贺。元日后,开始走亲访友,互送礼品,以庆新年。年节更是民众娱乐狂欢的节日。元日以后,各种丰富多彩的娱乐活动竞相开展:耍狮子、舞龙灯、扭秧歌、踩高跷、杂耍诸戏等,为新春佳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气氛。此时,正值“立春”前后,古时要举行盛大的迎春仪式,鞭牛迎春,祈愿风调雨顺、五谷丰收,各种社火活动到正月十五,再次形成高潮。因此,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的盛典年节就成了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佳节。而时至今日,除祀神祭祖等活动比以往有所淡化以外,年节的主要*俗,都完好地得以继承与发展。春节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它蕴含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智慧和结晶,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历经千百年的积淀,异彩纷呈的春节民俗,已形成底蕴深厚且独具特色的春节文化。随着物质生活水*的提高,人们对精神文化生活的需求迅速增长,对亲情、友情、和谐、美满的渴求更加强烈,春节等传统节日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重视和关注。要大力弘扬春节所凝结的优秀传统文化,突出辞旧迎新、祝福团圆*安、兴旺发达的主题,努力营造家庭和睦、安定团结、欢乐祥和的喜庆氛围,推动中华文化历久弥新、不断发展壮大。
传统春节其乐融融
如果单从过春节来看*的文化,那么,*的文化是再细致不过了,每年一进入腊月,就掐着指头算过年。腊月初八,要吃腊八粥。好不容易到了腊月二十三,要吃祭灶饼,用麻糖粘住老灶爷的嘴,送老灶爷上天。接下来就是杀猪宰羊,置办年货,买新衣,购新帽,"葱、蒜、姜,箔、表、香",全家人屋里屋外大扫除,扫掉一年到头的晦气。剃头要赶在二十七,"二十七,剃精细;二十八,剃傻瓜"。贴对联可是很讲究的,"二十八,贴年画",大门、二门、屋门要贴啥,墙上、树上、牛槽上、米面瓦罐上要贴啥,祖宗牌位边、土地爷、老天爷边要贴啥,全都乱来不得,规矩可是多了。年前几天,大人们就忙着做各种各样吃的东西。先是蒸,蒸糖包、豆包、菜包、枣花馍,蒸出龙、凤、谷仓、麦堆等等等等;次是炸,炸油条,炸丸子,炸"假玉",有红薯做的,有小米饭做的,有粉条做的,有豆子做的;后是包,主要是包饺子,饺子的花样可不少,有素的,有猪肉的,有羊肉的,有把里面包上硬币的,吃到的人是最有福气的。
经过这一番忙碌,终于到了除夕之夜,俗称大年三十。一家人闲下来,围着火盆坐在一起,开始熬年夜。从家事年景到天下大事,拉家常,话人生,东家长,西家短,直熬到小孩子们犯困打盹。第二天鸡叫头遍就响起了鞭炮声,大人们早早打开大门,叫做"开门进宝"。各家父母再三嘱咐小孩,不能乱问,不能多说话,免得说出不吉利的话,这更增添了一种庄重肃穆的气氛。早晨要先做好供品,端到列祖列宗面前,小孩跟着大人一起跪下磕头。还要供奉天地全神,包括老天爷、土地爷、灶王爷、还有老关爷、观音菩萨等等,凡是与人生命运沾点边的,都要照顾周到,祈保一年到头全家*安。
大年初一,主要是向长辈们拜年,除了自己家的父母、祖父母之外,依次有家族的`*支远门,三爷家、四奶家、五叔公家等等,小孩子们高兴的是可以得到几毛钱的压岁钱。刚过门的新媳妇要按照亲疏远*去认门,当然也免不了户户请吃,直"吃"得新娘子笑口难合。
初二到初四五,是走亲戚的时间。闺女回娘家,外甥看舅舅,三乡五里,路上行人如织,穿梭般往来于山青水秀之间。春节的身影还没走远,元宵节又飘着雪花赶到了。漫天飞舞的洁白的雪花,伴着红艳的灯笼,红艳的对联,再加上儿童们花花绿绿的衣服,融合成一幅"农家喜庆图"。乡民们舞狮子,耍龙灯,踩高跷,跑旱船,游村串乡的小货郎叫卖着"吹糖人"、"琉璃响"、"猴上树"等,新年过后的一个大正月就这样踏着欢乐匆忙的脚步走去了。人们开始祈盼来年会更好。
春节的来历:
古代把一年的第一天叫做元旦,又称元辰,元日、元朔等。元者始也,旦者晨也,宋人吴自牧所著《梦粱录》说“正月朔日,谓之元旦,俗呼为新年。
一岁节序,此为之首。”秦始皇统一*后,以孟冬之月为正月。“正”,本来当念成正大光明的“正”,为什么现在人们*惯地将“正”念作“征”呢?这便是从秦始皇称帝时开始的。因为秦始皇姓嬴名政,“政”和“正”两音相同,为了避讳,就下令全国将正月的“正”读作“征”。从此人们不再叫“正月”,而念成“征月”。以后念熟了,一直沿传后世。到汉武帝时,司马迁以夏历为基础编写《太阳历》,固定以孟春之月即一年第一个月为正月。自汉朝到清未,一直采用夏朝的历法。所以,人们至今还把阴历称作夏历,也称它为农历或旧历。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废除夏历,*开始采用公历,每年以公历1月1日为新年元旦,这样,为了区别农历和阳历,人们就只称农历正月初一为春节,而不再别称元旦了。
据史*载,一年一度庆祝丰收的仪式起源于周王朝(公元前1121-前771年〕,这个仪式虽然是在农历十一月间,但历来人们都认为它是新年*俗的起源。古代帝王继位,为了显示“天子”的权威,往往自立历法,因此历代元旦月日都不一致。汉武帝(公元前140-前87年〕继位,决定重修历法,使之统一。今日我们所采用的历法是汉武帝以后,经过多个朝代修定的,但农历正月初一为“元旦”,乃原自汉武帝定下的历法。<<尔雅>>对“年”的注解是:“夏曰岁,商曰年。”自殷商起,把月圆缺一次为一月,初一为朔,十五为望。每年的开始从正月朔日子夜算起,叫“元旦”或“元日”。
传说夏朝的春节,是在相当于现在的的二月。西汉武帝太初元年时,司马迁建议创立了太初历,把春节定在孟春正月。
春节的确定及变迁,也反映了我国天文、历法的发展和成熟。
农历元旦,还有许多别的名称,如:元日、元朔、元正、元辰、正旦、新正、新春、新年等等,都是指一年的第一天。
春节的传说:
很久以前在定阳山下,住着一个叫万年的小伙子。他家境贫寒,终日以打柴挖药为生。那时候节令很乱,弄得庄稼人拿不准种田的节气,常误了时令。万年是个有心计的青年,他决心把节令定准。
一天,万年上山打柴,坐在树下歇息时,看到树影的移动,受到了启发。他就制了一个日晷,测日影来计算一天的长短。可是,遇上雨、雪阴天,就无法计算了。他又琢磨做一个记时器具,以弥补日晷的不足。一天,他进深山挖药,看到山上泉水有节奏的“滴哒、滴哒”地响着,他开了窍。回家后,反复试验,最后做成了五层漏壶。从此,他测日影,观漏水,天天如此,从不间断。终于发现每隔360多天,天时的长短就会重复一次,最长的一天在夏至,最短的一天在冬至。
当时的天子“祖己”也为节令失常之事着急,就召集百官议论此事。朝廷节令官阿衡既不懂日月运行规律,又不潜心钻研,见天子问起事故,就说是因为百姓做事不慎,得罪了上天,只有祈祷上天宽恕才行。祖乙听信了,斋素沐浴,率领百官去祭天,并传谕全国各地设台祭天。
在陕西关中一带民间,流传着有关春节的传说故事。传说,玉皇大帝为了治理人间,就派天宫的弥勒佛下凡帮忙探查。这事被如来佛知道了,心想,我算佛主哩,为啥不让我去呢?于是,就找玉皇大帝论理,玉帝听了,无言可对,只好说:“商量商量再说吧。”借商量的空子,玉帝便想了个解围的方儿。
他请来弥勒佛和如来佛,将两盆花放在二佛面前,说:“这两盆花你二位各务一盆,谁的花先开,谁就下凡去管理人间。”如来佛心眼多,点子稠,知道玉帝一定偏向弥勒佛,因为他猜到玉帝怕出口之言难收,才以务花为借口来行此事。面前这两盆花,恐怕玉帝已暗地作了安排,于是也想出个小计来。他借弥勒佛合目谢恩的机会,悄悄地把两盆花换了个位置。第二天,如来佛的花就开了,因此弥勒佛只管了一天人间,这天就是正月初一。传说弥勒佛心善,这天他让人们吃好穿好睡好,因而正月初一人们就欢欢喜喜,兴高彩烈的过了一天。
1:饺子
饺子是我国一种历史悠久的传统民间饮食,深受老百姓的欢迎,民间有“好吃不过饺子”的俗语。每逢新春佳节,饺子必定成为年夜饭上不可缺少的佳肴。
2:年糕
年糕作为一种食品,在我国具有悠久的历史。据说年糕最早是用来为年夜祭神、岁朝供祖先的,后来才发展成为春节食品。年糕不仅是一种节日美食,而且岁岁为人们带来新的希望。正如清末的一首诗中所云:“人心多好高,谐声制食品,义取年胜年,籍以祈岁谂。”寓意万事如意年年高。
3:元宵
元宵,在历史上有很多名称,而南北方对其称呼也各不相同。各地制作的种种元宵,虽然风味各异,但均带有团圆的寓意和象征,为广大群众所喜爱,已经成为元宵节不可或缺的节日美食。
4:腊八粥
腊八粥现又称八宝粥,用料以桂圆、苡米、麦片、糯米、绿豆、红豆、芸豆、花生等八物(也可选自己喜爱的如芡实、栗子等)。
5:春饼
汉族立春饮食风俗。春饼是面粉烙制的薄饼,一般要卷菜而食。最早,春饼与菜放在一个盘子里,成为“春盘”。立春吃春饼有喜迎春季、祈盼丰收之意。
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已经抑制不住自己的口水了呢?赶紧回家问问长辈们还有什么春节的特色美食吧!
春节传统*俗:
1、祭灶
我国春节,一般是从祭灶揭开序幕。祭灶,是一项在我国民间影响很大、流传极广*俗。旧时,差不多家家灶间都设有“灶王爷”神位。
2、扫尘
“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 ,据《吕氏春秋》记载,我国在尧舜时代就有春节扫尘风俗。按民间说法:因“尘”与“陈”谐音,新春扫尘有“除陈布新”涵义,其用意是要把一切穷运、晦气统统扫出门。这一*俗寄托着人们破旧立新愿望和辞旧迎新祈求。 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欢乐气氛。
3、洗浴
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晦气,准备迎接来年新春,京城有“二十七洗疚疾,二十八洗邋遢”谚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
4、接玉皇
旧俗认为灶神上天后,天帝玉皇于农历十二月二十五日亲自下界,查察人间善恶,并定来年祸福,所以家家祭之以祈福,称为“接玉皇”。这一天起居、言语都要谨慎,争取好表现,以博取玉皇欢心,降福来年。
5、贴春联
春联亦名“门对”、“对联”、“桃符”等,是对联一种,因在春节时张贴,而得名。它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抒发美好愿望,是我国特有文学形式。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幅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
6、守岁
我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有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俗。 守岁*俗,既有对如水逝去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7、放爆竹
*民间有“开门爆竹”一说。即在新一年到来之际,家家户户开门第一件事就是燃放爆竹,以哔哔叭叭爆竹声除旧迎新。爆竹是*特产,亦称“爆仗”、“炮仗”、“鞭炮”。其起源很早,至今已有两千多年历史。放爆竹可以创造出喜庆热闹气氛,是节日一种娱乐活动,可以给人们带来欢愉和吉利。
9、给压岁钱
压岁钱是由长辈发给晚辈,有家里是吃完年夜饭后,人人坐在桌旁不许走,等大家都吃完了,由长辈发给晚辈,并勉励儿孙在在新一年里学*长进,好好做人。春节拜年时,晚辈要先给长辈拜年,祝长辈人长寿安康,长辈可将事先准备好压岁钱分给晚辈,据说压岁钱可以压住邪祟,因为“岁”与“祟”谐音,晚辈得到压岁钱就可以**安安度过一岁。
10、拜年
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关于传统节日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寒食
【唐】韩翃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
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
《端午》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七律.端午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不效艾符趋*俗,但祈蒲酒话升*。
鬓丝日日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七夕》
【唐】权德舆
今日云骈渡鹊桥,应非脉脉与迢迢。
家人竟喜开妆镜,月下穿针拜九宵。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
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
却在,火阑珊处。
1、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2、一年佳节过西厢。吴文英《浪淘沙九日从吴见山觅酒》
3、溅行裙更惜,凤钩尘污。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4、出犯繁花露,归穿弱柳风。温庭筠《清明日》
5、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杜甫《九日寄岑参》
6、清气澄余滓,杳然天界高。陶渊明《己酉岁九月九日》
7、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杜牧《秋夕》
8、芳洲拾翠暮忘归,秀野踏青来不定。张先《木兰花乙卯吴兴寒食》
9、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10、日,过中秋而去,作此曲以别余。苏轼《水调歌头安石在东海》
11、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12、被白发、欺人奈何。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13、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秦观《鹊桥仙纤云弄巧》
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传统节日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描写除夕的古诗: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描写春节的古诗: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描写元宵节的古诗: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4、描写清明节的古诗:
《清明》
【唐】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5、描写端午节的古诗:
《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后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6、描写中秋节的古诗: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端午节,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它的第一个午日正是登高顺阳好天气之日,故五月初五亦称为“端阳节”。
《端午前保之太傅遗水墨扇及酒》原文
画扇双酒壶,置前兵吏立。
言将国匠奇,重以风义执。
树石冰上看,山河月中入。
便持菖蒲饮,不畏青蝇及。
《端午作》原文
汨渚沉沉不可追,楚人犹自吊湘累。
灵均未免争琼糈,却道蛟龙畏色丝。
《端午日恩赐百索》原文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描写传统春节的诗句
1. 描写除夕的诗句有:
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2. 描写春节的`诗句有:
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
总把新桃换旧符。
3. 描写元宵节的诗句有:
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元宵节
《正月十五夜》
(唐) 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春节传统的古诗
传统春节的古诗词
描写传统春节的古诗
春节传统节日的古诗
传统节日的春节的古诗
中华传统春节的古诗
传统节日的古诗除了春节
有关传统节日春节的古诗
有关春节传统文化的古诗
描写传统春节的古诗词
关于春节传统的古诗词
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古诗
传统节日的古诗句除了春节
春节传统文化的古诗词
春节印象传统节日的古诗
除春节外的传统节日古诗诗句
写中国传统春节的古诗词
我国传统节日的春节古诗词
中国的传统节日春节的古诗词
关于春节传统节日的古诗词
与传统春节和春联有关的古诗词
有关中国传统节日春节的古诗
传统节的古诗
能够体现出春节传统的古诗词
关于传统传统节日的古诗
传统的节日古诗
有关传统节的古诗
是传统节日的古诗
李白的传统节的古诗
以传统节日的古诗
有关理的古诗
形容玩弄感情的古诗词
表示陌生的古诗
小学生古诗草的教案
适合临摹的古诗
辛弃疾杨万里的古诗
古诗词中的南阳野
鼓励人坚持的古诗
汉字和古诗的来历
有关田园劳动的古诗词
与信心有关的古诗
有浮生的古诗
有关头发的古诗词
以鸡为主题的古诗词
蜀相是赞扬诸葛亮的古诗吗
武汉黄鹤楼的古诗
有关于中华美德的古诗
关于美德主题的古诗词
关于珍爱米饭的古诗
强化高中学生的古诗文功底
春天逝去的古诗阅读
赞美巾帼风采的古诗词
赞美自然之道的古诗
古诗文中赞美水的有
关于歌唱祖国的古诗
关于友谊的古诗和典故
新修道路的古诗
关于梅花的古诗5shou
带黄色的整首古诗
古诗十九首谁的评注比较好
古诗四个季节的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