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云鹤行川的古诗

关于带云鹤行川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云鹤行川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云鹤行川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云鹤行川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35) 语录(2) 说说(1) 名言(634) 诗词(343) 祝福(1k+) 心语(71)

  • 带鹤的古诗句

  •   在道教文化中,鹤代表着长寿,画家们更是喜欢把仙鹤、苍松联系起来,以象征延年益寿。诗人描写鹤也是一种感情的寄托,除了长寿,也表达一种对自由和美好生活的向往。下面是关于带鹤的诗句的内容,欢迎阅读!

      1、秋词 刘禹锡 唐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

      2、宿山寺 贾岛 唐

      众岫耸寒色,精庐向此分。

      流星透疏木,走月逆行云。

      绝顶人来少,高松鹤不群。

      一僧年八十,世事未曾闻。

      3、送方外上人 刘长卿 唐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4、和乐天感鹤 唐 元稹

      我有所爱鹤,毛羽霜雪妍。

      秋霄一滴露,声闻林外天。

      自随卫侯去,遂入大夫轩。

      云貌久已隔,玉音无复传。

      吟君感鹤操,不觉心惕然。

      无乃予所爱,误为微物迁。

      因兹谕直质,未免柔细牵。

      君看孤松树,左右萝茑缠。

      既可*为饱,亦可薰为荃。

      期君常善救,勿令终弃捐。

      5、仙家鹤 唐 张籍

      皎皎仙家鹤,远留闲宅中。

      徘徊幽树月,嘹唳小亭风。

      丞相西园好,池塘野水通。

      欲将来放此,赏望与宾同。

      6、羡鹤 唐 张九龄

      云间有数鹤,抚翼意无违。

      晓日东田去,烟霄北渚归。

      欢呼良自适,罗列好相依。

      远集长江静,高翔众鸟稀。

      岂烦仙子驭,何畏野人机。

      却念乘轩者,拘留不得飞。

      7、鹤 唐 李峤

      黄鹤远联翩,从鸾下紫烟。

      翱翔一万里,来去几千年。

      已憩青田侧,时游丹禁前。

      莫言空警露,犹冀一闻天。

      8、晓鹤 唐 孟郊

      晓鹤弹古舌,婆罗门叫音。

      应吹天上律,不使尘中寻。

      虚空梦皆断,歆唏安能禁。

      如开孤月口,似说明星心。

      既非人间韵,枉作人间禽。

      不如相将去,碧落窠巢深。

    [阅读全文]...

2022-04-04 04:00:38
  • 关于鹤的古诗

  • 写景
  • 1、偈颂八十五首

    宋:释妙伦

    紫箫声断月初斜,笑指蓬瀛是故家。

    十二玉楼寻不见,手攀仙鹤步烟霞。

    2、顾道士亡弟子以束帛乞铭于余鲁望因赋戏赠日

    唐:皮日休

    师去东华却炼形,门人求我志金庭。

    大椿枯后新为记,仙鹤亡来始有铭。

    琼板欲刊知不朽,冰纨将受恐通灵。

    君才莫叹无兹分,合注神玄剑解经。

    3、和御制降圣节内中道场睹瑞鹤神雀歌

    宋:寇准

    秋殿霜凝当永夕,灵场斋洁方无斁。

    高真谆诲昔亲闻,上帝休祯今再觌。

    郁葱兮卿云,仙鹤兮不群。

    肃清兮采*,神雀兮振翼。

    香飘华烛焰亭亭,风度翠帘声历历。

    嘉应纷纶宝运昌,圣人功与天无极。

    4、入杭怀古呈史药房

    宋:陆文圭

    某丘某水记儿时,陈迹迷茫间不知。

    观裹看花空有菜,山南种豆落为萁。

    林疏想弋逋仙鹤,壁坏应墁坡老诗。

    只怪西湖顽面目,浓妆独自学西施。

    5、题鹤鸣泉

    唐:曹松

    仙鹤曾鸣处,泉兼半井苔。

    直峰抛影入,片月泻光来。

    潋滟侵颜冷,深沉慰眼开。

    何因值舟顶,满汲石瓶回。

    6、题灵岩洞

    宋:李知已

    三岩九洞绝尘寰,问讯真人得纵观。

    丹就已乘仙鹤去,云深元有老龙蟠。

    铁船泛海源流远,玉柱擎天星斗寒。

    劈破莓苔认诗句,欲归传作画图看。

    7、采松花

    唐:姚合

    拟服松花无处学,嵩阳道士忽相教。

    今朝试上高枝采,不觉倾翻仙鹤巢。

    8、游雁门山

    宋:胡份

    羲和前珥节,云锁已先开。

    仙鹤迎人至,山花拂酒来。

    问奇缘石室,伐阴出层台。

    人影半空落,归鹞足下回。

    9、题天柱峰

    唐: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宫,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鬬开。

    [阅读全文]...

2022-06-23 00:36:53
  • 《黄鹤楼》古诗

  • 《黄鹤楼》古诗

      对于崔颢的《黄鹤楼》这一古诗,大家不妨作出自己的鉴赏。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黄鹤楼》古诗相关内容,供各位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代: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注释

      1.黄鹤楼:三国吴黄武二年修建。为古代名楼,旧址在湖北武昌黄鹤矶上,俯见大江,面对大江彼岸的龟山。

      2.悠悠:飘荡的样子。

      3.晴川:阳光照耀下的晴明江面。川,*原。

      4.历历:清楚可数。

      5.萋萋:形容草木茂盛。

      译文

      昔日的仙人已乘着黄鹤飞去,这地方只留下空荡的黄鹤楼。

      黄鹤一去再也没有返回这里,千万年来只有白云飘飘悠悠。

      汉阳晴川阁的碧树历历可辨,更能看清芳草繁茂的鹦鹉洲。

      时至黄昏不知何处是我家乡?看江面烟波渺渺更使人烦愁!

      鉴赏

      前人有“文以气为主”之说,此诗前四句看似随口说出,一气旋转,顺势而下,绝无半点滞碍,黄鹤,二宇再三出现,却因其气势奔腾直下,使读者“手挥正弦,目送飞鸿”,急忙读下去,无暇觉察到它的重叠出现,而这是律诗格律上之大忌,诗人好象忘记了是在写“前有浮声,后须切响”、宇宇皆有定声的七律。

      试看:首联的五、六字同出“黄鹤”;第三句几乎全用厌声;第四句又用“空悠悠”这样的三卒阅煞尾;亦不顾什么对仗,用的全是古体诗的句法。这是因为七律在当时尚未定型吗?不是的,规范的七律旱就有了,崔颢自已也曾写过。是诗人有意在写拗律吗?也未必。他跟后来杜甫的律诗有意自创别调的情况也不同。看来还是知之而不顾,如《红楼梦》中林黛玉教人做诗时所说的,“若是果有了奇句,连*仄虚实不对都使得的”。

      在这里,崔颇是依据诗以立意为要和“不以词害意”的原则去进行实践的,所以才写出这样七律中罕见的高唱入云的诗句。沈德潜评此诗,以为“意得象先,神行语外,纵笔写去,遂擅千古之奇”(《唐诗别裁》卷十三),也就是这个意思。倘只放不收,一味不拘常规,不回到格律上来,那么,它就不是一首七律,而成为七古了。此诗前后似成两截,其实文势是从头一直贯注到底的,中间只不过是换了一口气罢了。这种似断实续的连接,从律诗的起、承、转、合来看,也最有章法。元杨载《诗法家数》论律诗第二联要紧承首联时说:“此联要接破题(首联),要如骑龙之珠,抱而不脱。”此诗前因旬正是如此,叙仙人乘鹤传说,额联与破题相接相抱,浑然一体。杨载又论颈联之“转”说:“与前联之意相避,要变化,如疾雷破山,观者惊愕。”疾雷之喻,意在说明章法上至五、六句应有突变,出人意外。

      此诗转折处,格调上由变归正,境界上与前联截然异趣,恰好符合律法的这个要求。叙昔大黄鹤,否然已去,给人以渺不可知的感觉;忽一变而为睛川草树,历历在目,妻妻满洲的眼前景象,这一对比,不但能烘染出登楼远眺者的愁绪,也使女势因此而有起伏波澜。《楚辞·招隐士》曰:“王孙游分不归,春草生分萋萋。”诗中“芳草萋萋”之语亦借此而逗出结尾乡关何处、归思难禁的意思。

      末联以写烟波江上日暮怀归之情作结,使诗意重归于开头那种渺茫不可见的境界,这样能回应前面,如豹尾之能绕额的“台”,也是很符合律诗法度的。

      正是由于此诗艺术上出神入化,取得极大成功,它被人们推崇为题黄鹤楼的绝唱,就是可以理解的了。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能力

      1、了解这首诗的的内容,理解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2、背诵默写这首诗,积累表达思乡之情的名句——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3、学*诗歌赏析的基本方法,掌握“意象”“意境”等专业术语,学会欣赏写景抒情的诗歌。

      (二)过程与方法

      1、展示交流。

      学生就古诗词相关的常识进行交流,为接下来的赏析做铺垫。教师根据实际情况适当补充。

      2、朗读感知

      (1)学生反复朗读全诗,要求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

      (2)学生谈谈自己初步的阅读体验。

      3、精读赏析

      (1)教师组织学生结合诗中景物描写的语句,组织学生对诗中的意境进行描述。

      (2)教师组织学生结合“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两句,引导学生体会情景交融的写法,深入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4、延伸拓展

      复*学过的思乡思亲的名句。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体会作者的思乡之情,树立热爱祖国、建设家乡的观念。

      2、学*作者为实现理想而艰苦奋斗的精神。

      3、养成文明出游的良好*惯。

      二、教学重点

      1、了解这首诗的内容。

      2、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3、背诵并默写这首诗,积累思乡思亲的.名句。

      三、教学难点

      1、描述诗中意境。

    [阅读全文]...

2021-12-18 01:05:52
  • 描写仙鹤的古诗

  • 写景
  • 1、八哀诗·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唐:杜甫

    相国生南纪,金璞无留矿。仙鹤下人间,独立霜毛整。

    矫然江海思,复与云路永。寂寞想土阶,未遑等箕颍。

    上君白玉堂,倚君金华省。碣石岁峥嵘,天地日蛙黾。

    退食吟大庭,何心记榛梗。骨惊畏曩哲,鬒变负人境。

    虽蒙换蝉冠,右地恧多幸。敢忘二疏归,痛迫苏耽井。

    紫绶映暮年,荆州谢所领。庾公兴不浅,黄霸镇每静。

    宾客引调同,讽咏在务屏。诗罢地有馀,篇终语清省。

    一阳发阴管,淑气含公鼎。乃知君子心,用才文章境。

    散帙起翠螭,倚薄巫庐并。绮丽玄晖拥,笺诔任昉骋。

    自我一家则,未缺只字警。千秋沧海南,名系朱鸟影。

    归老守故林,恋阙悄延颈。波涛良史笔,芜绝大庾岭。

    向时礼数隔,制作难上请。再读徐孺碑,犹思理烟艇。

    2、长宁公主旧山池

    唐:丁仙芝

    *阳旧池馆,寂寞使人愁。座卷流黄簟,帘垂白玉钩。

    庭闲花自落,门闭水空流。追想吹箫处,应随仙鹤游。

    3、仙坛寺西林

    宋:林景熙

    古坛仙鹤杳,野鹿自成群。

    松气浮清晓,经声出白云。

    石穿僧屋过,水到寺门分。

    人世无穷事,山中了不闻。

    4、咏省壁画鹤

    唐:宋之问

    粉壁图仙鹤,昂藏真气多。

    鶱飞竟不去,当是恋恩波。

    5、导引·寒日短

    宋:洪迈

    寒日短,草露朝晞。仙鹤下,梦云归。大椿亭畔苍苍柳,

    怅无由、挽住天衣。昭阳深,暝鸦飞。愁带箭、恋恩栖。笳箫三叠奏,都人悲泪袂成帷。

    6、鼓

    唐:李峤

    舜日谐鼗响,尧年韵土声。向楼疑吹击,震谷似雷惊。

    仙鹤排门起,灵鼍带水鸣。乐云行已奏,礼曰冀相成。

    7、古松

    宋:释善珍

    武夷洞中老松树,上有千年仙鹤巢。

    几度隔云茶臼响,山童树下拾枯梢。

    8、杂述

    宋:林泳

    徐无党注欧史,黄仙鹤刻邕书。

    身外谁为知己,眼前我正是渠。

    9、寄李补阙

    唐:施肩吾

    苍生应怪君起迟,蒲轮重辗嵩阳道。

    功成名遂来不及,三十六峰仙鹤老。

    10、送道人归旧岩

    唐:方干

    旧岩终副却归期,岩下有人应识师。

    [阅读全文]...

2022-04-04 12:01:04
  • 描写鹤的古诗

  • 写景
  • 1、宪丞裴公上洛退居有寄二首

    唐:吴融

    鸿在冥冥已自由,紫芝峰下更高秋。

    抛来簪绂都如梦,泥著杯香不为愁。

    晚树拂檐风脱翠,夜滩当户月和流。

    自嗟不得从公去,共上仙家十二楼。

    瘦如仙鹤爽风篁,外却尘嚣兴绪长。

    偶坐几回沈皓月,闲吟是处到残阳。

    门前立使修书懒,花下留宾压酒忙。

    目断琼林攀不得,一重丹水抵三湘。

    2、鹤鸣峰

    宋:钱闻诗

    一峰崷崒插长空,云树烟萝气蔚葱。

    洞府幽深无鸟雀,只闻仙鹤唳松风。

    3、故右仆射相国张公九龄

    唐:杜甫

    相国生南纪,金璞无留矿。仙鹤下人间,独立霜毛整。

    矫然江海思,复与云路永。寂寞想土阶,未遑等箕颍。

    上君白玉堂,倚君金华省。碣石岁峥嵘,天地日蛙黾。

    退食吟大庭,何心记榛梗。骨惊畏曩哲,鬒变负人境。

    虽蒙换蝉冠,右地恧多幸。敢忘二疏归,痛迫苏耽井。

    紫绶映暮年,荆州谢所领。庾公兴不浅,黄霸镇每静。

    宾客引调同,讽咏在务屏。诗罢地有馀,篇终语清省。

    一阳发阴管,淑气含公鼎。乃知君子心,用才文章境。

    散帙起翠螭,倚薄巫庐并。绮丽玄晖拥,笺诔任昉骋。

    自我一家则,未缺只字警。千秋沧海南,名系朱鸟影。

    归老守故林,恋阙悄延颈。波涛良史笔,芜绝大庾岭。

    向时礼数隔,制作难上请。再读徐孺碑,犹思理烟艇。

    4、游仙四首

    宋:曹勋

    天河水冷烟波渺,流水无声银浪小。

    白榆历历央瑶沙,白露凄清下云表。

    扶疎丹桂落红英,片片红霞散瑶草。

    月中桂子空传名,散在人间无处讨。

    仙翁呼童收紫芝,紫芝肥嫩光离离。

    遗英残萼坠无数,仙鹤饮啄时鸣飞。

    仙人种玉耕云隈,倚云横笛学凤吹。

    须臾羲御崦嵫没,相呼拍手骑龙归。

    5、寻苏云卿隐处

    宋:陈杰

    书幣保因识灌园,等閒夜度北山云。

    明朝难觅苏仙鹤,邻舍空余孺子坟。

    不世大功关气数,故人高义足知闻。

    看来只是谈恢复,已隐无堪佐万分。

    6、过*心斋道士墓

    明:沈周

    丘墟寂寂临川上,桑海茫茫感蜕余。

    旧用枣盘灵霹雳,新来剑地入耰锄。

    羽人欲化枫株老,仙鹤无言石表虚。

    我愿追求金薤藁,碧苔狼籍漫虫书。

    7、寄华州李中丞

    [阅读全文]...

2022-07-05 03:04:12
  • 李白黄鹤楼古诗

  • 李白
  • 李白黄鹤楼古诗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李白黄鹤楼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介绍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是唐代伟大李白李白的名篇之一。这是一首送别诗,寓离情于写景。首句点出送别的地点:一代名胜黄鹤楼;二句写送别的时间与去向:“烟花三月”的春色和东南形胜的“扬州”;三、四句,写送别的场景:目送孤帆远去;只留一江春水。诗作以绚丽斑驳的烟花春色和浩瀚无边的长江为背景,极尽渲染之能事,绘出了一幅意境开阔、情丝不绝、色彩明快、风流倜傥的李白送别画。此诗虽为惜别之作,却写得飘逸灵动,情深而不滞,意永而不悲,辞美而不浮,韵远而不虚。

      写作背景

      唐玄宗开元十三年(公元725年),李白乘船从四川沿长江东下,一路游览了不少地方。在襄阳(今湖北襄樊),李白听说前辈孟浩然隐居在城东南的鹿门山中,特地去拜访孟浩然。孟浩然看了李白的诗,大加称赞,两人很快成了挚友。孟浩然热情地款待李白,并留李白住了10多天。

      公元730年阳春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便托人带信,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相会。这天,李白们在江夏的黄鹤楼愉快地重逢,各诉思念之情。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船开走了,李白伫立江岸,望着那孤帆渐渐远去,惆怅之情油然而生,便挥就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首句点明送别之地是黄鹤楼,次句点明送别的时间是花开似锦的暮春三月,也暗示了这烟花美景将伴随友人一路直到扬州。扬州当时是繁华之都,这时节肯定也是花团锦簇,春光烂漫。后两句传情达意,李白将离别之情寄托在碧空与江水之间,言虽尽而意未尽,令人回味无穷,堪称送别佳作。

      孟浩然是李白非常称赏的诗界名士。在十年后,李白写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的赠诗称誉之。漫游天下名山名城,本是性格开放的盛唐文人的风尚,寓居湖北安陆的青年李白,早就有一番“仗剑去国,辞亲远游,南穷苍梧,东涉溟海”的旅游经历。因此李白在武昌名楼——黄鹤楼,送别诗界名士——孟浩然,去游历江左名城——扬州(古时称为广陵),面对着把名楼、名士、名城联系在一起的“三名兼备”的旅游盛事,李白诗情勃发,对世界的感觉是色彩明丽的,浑无丝毫感伤。

      作品赏析

      名句“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这两句叙述友人顺江东下扬州的情形,“烟花”两字点染出柳如烟、花似锦的一派春光,李白送别朋友时的惆怅情绪淡淡寺流露了出来。后两句着意描写友人“西辞”,一片孤帆,伴着李白的朋友漂向水天相连的远方,直至帆影消失在碧空尽头,李白却仍伫立楼头,凝眸远望,不愿离去。诗中没一个字说到离愁别思,但字里行间却分明流露出朋友远去的惆怅与留恋。在李白笔下,深厚的感情寓于动人的景物描绘之中,情与景达到了高度完美的融合。

      开头两句本是交待送别的时间、地点、目的地,但这种交待被“烟花三月”这个鲜丽的意象感觉化了。李白不是有过一个“梦笔生花”的故事吗?想不到作为李白的天才之象征的做梦中笔头生花,竟生成了送别时的三月烟花,赢得前人称此句为“千古丽句”。天空也被明丽的世界感觉所感动了,它变得一碧如洗的空明,在它底下顺流行进的.“孤帆远影”,何尝有一丝孤独感和苍凉感?它牵引着的是海阔天空的生命向往。生命如流水,别情如流水,无限关注依恋的眼光追随着消失在视野之外的孤帆远影,也就化作水天与共,千古长存的长江巨流了。名楼送名士赴名城的一瞬而永恒的情景,便成了盛唐李白的旅游豪兴的诗化象征。

      这首送别诗,大约写于开元二十年(732)前后。阳春三月,友人孟浩然与李白挥别于天下江山第一楼——黄鹤楼,乘棹东行。友人的孤帆已消失于碧水蓝天之际,李白却仍久久伫立,似乎渴望东流的江水能载着李白的深情,伴友人远行。全诗意境阔大,情深意挚,不愧为一首传诵千古的杰作。

    [阅读全文]...

2022-02-21 00:36:50
  • 黄鹤楼古诗词

  • 黄鹤楼古诗词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黄鹤楼古诗词,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黄鹤楼:著名的名胜古迹,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属于长江下游地带,传说三国时期的费祎于此登仙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原楼已毁,现存楼为1985年修葺。

      孟浩然:李白的。

      之:往、到达。

      广陵:即扬州。

      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其年龄比李白大,在诗坛上享有盛名。李白对他很,彼此感情深厚,因此称之为故人。

      辞:辞别。

      烟花:形容柳絮如烟、鲜花似锦的景物,指艳丽的春景。

      下:顺流向下而行。

      碧空尽:消失在碧蓝的天际。

      尽:尽头,消失了。

      碧空:一作碧山。

      唯见:只看见。

      天际流:流向天边。

      天际:天边,天边的尽头。

      译文:

      友人在黄鹤楼与我辞别,在柳絮如烟、繁花似锦的阳春三月去扬州远游。

      孤船帆影渐渐消失在碧空尽头,只看见滚滚长江向天际奔流。

      赏析:

      这首诗不同于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那种少年刚肠的,也不同于王维《渭城曲》那种深情体贴的离别。而是表现一种充满诗意的离别。其之所以如此,是因为这是两位潇洒的诗人的离别,还因为这次离别跟一个繁华的时代、繁华的季节、繁华的地区相联系,在愉快的分手中还带着诗人的向往,这就使得这次离别多了点诗意,少了份。

      李白与孟浩然的交往,是他当快意的时候,所以眼里所看到的无不是惬意。这次离别正是开元盛世,太*而又繁荣,季节是烟花三月、春意最浓的时候,从黄鹤楼顺着长江而下,这一路都是繁花似锦。李白是那样一个浪漫、爱好游览的人,所以这次离别完全是在很浓郁的畅想曲和抒情诗的气氛里进行的。李白心里没有什么忧伤和不愉快,相反地认为孟浩然这趟得很,他向往扬州地区,又向往孟浩然,所以一边送别,一边心也就跟着飞翔,胸中有无穷的诗意随着江水荡漾。

      故人西辞黄鹤楼,这一句不光是为了点题,更因为黄鹤楼是天下名胜,可能是两位诗人经常流连聚会之所。因此一提到黄鹤楼,就带出种种与此处有关的富于诗意的生活内容。而黄鹤楼本身,又是传说仙人飞上天空去的地方,这和李白心目中这次孟浩然愉快地去广陵,又构成一种联想,增加了那种愉快的、畅想曲的气氛。

      烟花三月下扬州,在三月上加烟花二字,把送别中那种诗的气氛涂抹得尤为浓郁。烟花,指烟雾迷蒙,繁花似锦。给读者的感觉绝不是一片地、一朵花,而是看不尽、看不透的大片阳春烟景。三月是烟花之时,而开元时代繁华的长江下游,又正是烟花之地。烟花三月,不仅再现了那暮春时节、繁华之地的迷人景色,而且也透露了时代气氛。此句意境优美,文字绮丽,清人孙洙誉为千古丽句。李白渴望去扬州之情溢于言表。

      诗的后两句看起来似乎是写景,但在写景中包含着一个充满诗意的细节。孤帆远影碧空尽李白一直把朋友送上船,船已经扬帆而去,而他还在江边目送远去的风帆。李白的目光望着帆影,一直看到帆影逐渐模糊,消失在碧空的尽头,可见目送之长。帆影已经消逝了,然而李白还在翘首凝望,这才注意到一江春水,在浩浩荡荡地流向远远的水天交接之处。

      最后一句是眼前景象,但又不单纯是写景。李白对朋友的一片深情,李白的向往,正体现在这富有诗意的神驰目注之中。诗人的心潮起伏,正像滚滚东去的一江春水。总之,这一场极富诗意的、两位风流潇洒的诗人的离别,对李白来说,又是带着一片向往之情的离别,被诗人用绚烂的阳春三月的景色,将放舟长江的宽阔画面,将目送孤帆远影的细节,极为传神地表现出来。

      创作背景:

      李白寓居安陆期间,结识了长他十二岁的孟浩然,并很快成了挚友。公元730年(开元十八年)三月,李白得知孟浩然要去广陵(今江苏扬州),约孟浩然在江夏(今武汉市武昌区)相会。几天后,孟浩然乘船东下,李白亲自送到江边。送别时写下了这首《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作者介绍:

      李白(701年-762年),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祖籍陇西成纪(待考),出生于西域碎叶城,4岁再随父迁至剑南道绵州。李白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传世。762年病逝,享年61岁。其墓在今安徽当涂,四川江油、湖北安陆有纪念馆。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注释

      1.黄鹤楼:故址在今湖北武汉市武昌蛇山的黄鹄矶上,传说有神仙在此乘黄鹤而去,故称黄鹤楼。

      2.孟浩然:李白的朋友。

      3.之:往。

      4.广陵:即扬州。

      5.故人:老朋友,这里指孟浩然。

      6.烟花:指艳丽的春景。

      7.尽:消失。

      8.唯见:只见。

      9.天际:天边。

      古诗赏析

      李白是一位热爱自然、喜欢交游的诗人,他“一生好入名山游”,足迹几乎遍及整个中国,留下了许多歌咏自然美、歌颂友情的作品。《黄鹤楼送孟浩然 之广陵》是历来传颂的名篇,这首诗是李白出蜀壮游期间的作品,写诗人送别友人时无限依恋的感情,也写出祖国河山的壮丽美好。

    [阅读全文]...

2022-06-10 05:35:25
  • 描写黄鹤楼的古诗

  • 描写黄鹤楼的古诗

      诗是一种阐述心灵的文学体裁。“诗者,感其况而述其心,发乎情而施乎艺也”,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黄鹤楼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你们喜欢。

      1、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秋。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白居易

      2、西辞黄鹤去,不尽古今愁;夕照孤舟远,滔滔碧水流。--《别江城》[原](五绝)

      3、依稀闻鹤唳,楼上觅仙踪;翘首眺江汉,低头见彩虹;两江浮广厦,三镇耸云中;渺渺千帆尽,滔滔碧浪东。--《登黄鹤楼》[原](五律)

      4、九省通衢会,中南繁华京;两江汇夏口,三镇矗江城;高厦岸边逼,长桥江面横;争先为改革,商贸更峥嵘。--《船至武汉》[原](五律)

      5、长天搂上凭栏处,十里东湖雨色朦;天问阁前参屈子,磨盘碑下拜朱公;遥村*郭云山外,暮霭晨烟碧水泷;雨后岚光亭榭绿,风摇树影透花红。--《游东湖》[原](七律)

      6、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盂浩然之广陵》

      7、因谗遭放逐,汩水怒涛扬;卓绝传千古,离骚一曲殇。--《拜行吟阁》[原](五绝)

      8、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唐·王维《黄鹤楼》

      9、高山流水古琴台,一曲知音动地哀;初遇却成生死别,抛残玉轸绝琴骸。--《古琴台》[原](七绝)

      10、汉川门北彤崖峭,豪放苏公逐浪东;两赋奇文传永世,一词名句遗寰中;古今往事浪中去,风月秋怀杯内踪;不是周郎挥扇处,更胜烈焰照苍穹。--《东坡赤壁》[原](七律)

      11、楚思渺茫云水冷,商声清脆管弦。白花浪溅头陀寺,红叶林笼鹦鹉洲。--唐·白居易《黄鹤楼》

      12、梦觉疑连榻,舟行忽千里。不见黄鹤楼,寒沙雪相似。--刘禹锡

      13、水碧翠微秀,花繁松柏森;归元无二路,方便有多门;绝妙两经佛,神奇五百尊;汉西第一境,楚国佛丛林。--《游归元寺》[原](五律)

      14、乐*里上啸声湮,漫步沅湘热泪潸;万古悲歌汩水怨,千年祈祷屈*冤;披坚夜行星当烛,仗剑晨游云作骖;一曲离骚唱永昼,九天之上彩螭翻。--《拜屈原像》[原](七律)

      15、苍龙阙角归何晚,黄鹤楼中醉不知。汉江交流波渺渺,晋唐遗迹草离离。--陆游

      16、何日请缨提锐旅,一鞭直渡清河洛。却归来再续汉阳游,跨黄鹤。--岳飞

      17、城下沧浪水,江边黄鹤楼。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王维

      18、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李白《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

      19、谁家笛里弄中秋,黄鹤归来识旧游。汉树有情横北斗,蜀江无语抱南楼。--南宋·范成大《黄鹤楼》

      20、黄河知何去?剩有游人处。把酒酹滔滔,心潮逐浪高。--《黄鹤楼》

      21、吴头楚尾雨湖滨,不息人流拜时珍;玄妙观前赞济世,昭皇寺里谒僧身;卅年涉险成医着,万代施恩感药神;人杰彬彬教授县,东风拂拂又逢春。--《游蕲春古城》[原](七律)

    [阅读全文]...

2021-12-02 10:59:29
  • 有关黄鹤楼的古诗

  • 有关黄鹤楼的古诗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有关黄鹤楼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黄鹤楼

      唐 崔颢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

      晴川历历汉阳树,芳草萋萋鹦鹉洲。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送康太守

      唐 王维

      城下沧江水,江边黄鹤楼。

      朱阑将粉堞,江水映悠悠。

      铙吹发夏口,使君居上头。

      郭门隐枫岸,侯吏趋芦洲。

      何异临川郡,还劳康乐侯。

      望黄鹤楼

      唐 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

      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

      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

      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

      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

      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 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阅读全文]...

2022-04-01 20:43:54
带云鹤行川的古诗 - 句子
带云鹤行川的古诗 - 语录
带云鹤行川的古诗 - 说说
带云鹤行川的古诗 - 名言
带云鹤行川的古诗 - 诗词
带云鹤行川的古诗 - 祝福
带云鹤行川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