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的比喻修辞手法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的比喻修辞手法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的比喻修辞手法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的比喻修辞手法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这句诗是比喻胡地的雪有如春天到来后遍地的梨花一样白,诗人用梨花来衬托出胡地的.边塞风光。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李白 《春思》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作者描写了人隔两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互相相思之意。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一个“裁”字,表现了初春柳树的美态,精心刻画出其形、其色、其神,尤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灵动又自然贴切,令人叫绝。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用满江的春水比喻满腹的仇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仇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仇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中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1、低头弄莲子,莲子青如水。(无名氏《西洲曲》)
2、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白居易《琵琶行》)
3、君当作磬石,妾当作蒲苇。(无名氏《孔雀东南飞》)
4、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白居易《琵琶行》)
7、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自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
8、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出自苏轼的《中秋月》
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出自李贺的《马诗》
10、卷地朔风沙似雪,家家行帐下毡帘。出自萨都刺的《上进即事五首》之三
11、东门沽酒饮我曹,心情万事如鸿毛。出自李颀的《送陈章甫》
12、半夜军行戈相拨,风头如刀面如割。出自岑参的'《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
13、车如流水马如龙,花月正春风。 出自李煜的《望江南》
14、明月如霜,好风如水,清景无限。 出自苏轼的《永遇乐》
15、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唐) 李白 〈望庐山瀑布〉
比喻修辞手法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恰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比喻修辞手法,欢迎阅读参考。
比喻:比喻由三部分构成:本体2、喻体3、比喻词(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类别|特点|本体|比喻词|喻体|例句
明喻|甲像乙|出现|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出现|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甲是乙|出现|是、成为|出现|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甲代乙|不出现|无|出现|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例句:像一块空灵的蓝水晶。朱自清《春》
简介
比喻是最常用的修辞手法之一。比喻的含义是:思想的对象同另外的事物有了类似点,就用那另外的事物来比拟这思想的对象;即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个事物或情境。这种打比方的修辞手法,就叫比喻,也叫譬喻。运用它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化。
特点
比喻一般包括三个部分:本体(被比的事物或情境);喻体(作比的事物或情境);喻词(标明比喻关系的词)。比喻按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来看,其基本类型有三种:明喻、暗喻、借喻。除此三种基本类型之外,根据比喻的三个部分的结合情况,其变化形式有:博喻、倒喻、反喻、缩喻、扩喻、较喻、回喻、互喻、曲喻等多种形式。
作用
用比喻对某某事物的特征进行描绘和渲染,可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依次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很强的感染力、
对道理进行比喻:用浅显易见的事物对深奥的道理加以描述,化抽象为具体,化繁为简,帮助人们深入的理解。并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文采。
用比喻法描写事物,可使事物形象鲜明生动,加深读者的印象;用来说明道理,能使道理通俗易懂,使人易于理解。运用它可以把陌生的东西变为熟悉的东西,把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把抽象的事理具体化、形象
常用比喻修辞的特点
明喻是本体、喻体和比喻词都出现的比喻。明喻是最常用的比喻手法。
例句:
1、露似珍珠月似弓。
2、阳光下盛开的百合花就是您的笑容。
3、皎洁的明月高挂在淡蓝色的天空中,月光像流水一样泻下来,大地一片银白色。
4、春风像个慈祥的母亲,拂着你的脸颊,使你感到舒畅,心旷神怡。
5、云彩像一朵朵洁白的羽毛,轻轻的飘浮在空中。
6、水仙花很漂亮,像一位站在小河边,穿着白衣服的仙女、
7、春天是位魔法师,她融化了冰雪,让小草破土而出。
8、小河清澈见底,如同一条透明的蓝绸子,静静地躺在大地的怀抱里。
9、岸边的华灯倒映在湖中,宛如颗颗宝石缀在湖面之上。
10、花越开越密,越开越盛,不久便挂满了枝头。走*看,仿佛是一个个活泼的小喇叭,正鼓着劲儿在吹呢。
11、西湖,就是镶嵌在这天堂里的一颗明珠。
12、幸福是染色的画笔,能染红鲜花,也能染绿树叶;能给清澈的湖水染上透明的质感,也能给纯洁的心灵涂抹一层辉煌。
13、这一朵朵菊花,远看像一个个色彩鲜艳的绣球,*抚好似一匹匹细腻的丝绸。
14、天上的云像连绵的峰峦,像湍急的河流,像威武的雄狮,像奔腾的骏马。
15、远处的霓虹灯亮了,像一道亮丽的彩虹,像仙女飘舞的裙带,像一座七彩小桥,像一朵朵耀眼,绚丽的云。
16、 春天到了,大地变成了一片绿毯。
17、一艘银灰色的气垫船,像一匹纯种烈马,在金波粼粼的海面上飞掠而过。
18、 远远望去,泰山峰上的松树连成一片,浓浓的,看上去就像人的颧骨上横着的一道剑眉。
19、 鹅毛,像芦花,像棉絮的大雪降落下来。
20、北极星像盏指路灯一样挂在天空。
20、小姑娘的脸红红的,像个红苹果。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忽然好像一夜春风吹来,千树万树洁白的梨花斗艳盛开。
这句诗是比喻胡地的雪有如春天到来后遍地的梨花一样白,诗人用梨花来衬托出胡地的边塞风光。
2、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白居易《忆江南》
春风吹拂的满江绿水,就像青青的蓝草一样绿;晨光映照的.岸边红花,比熊熊的火焰还要红.这样形象的比喻,把江南的春天渲染得多么绚丽多彩,多么生机勃勃啊!
3、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 李白 《春思》
燕塞春草,才嫩得象碧绿的小丝, 秦地桑叶,早已茂密得压弯树枝。
作者描写了人隔两地的不同景色,表达了互相相思之意。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贺知章《咏柳》
这两句诗运用新奇的想象,生动的比喻,把春风比作“剪刀”,还拟人化地用了一个“裁”字,表现了初春柳树的美态,精心刻画出其形、其色、其神,尤其是“二月春风似剪刀”这一比喻,新奇、灵动又自然贴切,令人叫绝。
5、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李煜《虞美人》
用满江的春水比喻满腹的仇恨,极为贴切形象,不仅显示了仇恨的悠长深远,而且显示了仇恨的汹涌翻腾,充分体现出奔腾中的感情中所具有的力度和深度。
6、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贺铸《青玉案》
词中他把抽象的闲情化为可感可知的“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不仅形象、真切地表现出词人失意 、迷茫、凄苦的内心世界,同时也生动、准确地展现了江南暮春时烟雨迷蒙的情景,深得当时人们的赞赏。
1.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2.卷地风来忽吹散,望湖楼下水如天
3.江流宛转绕芳甸,月照花林皆似霰。
4.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5.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6.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7.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8.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9.燕山雪花大如*,片片吹落轩辕台。
10.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11.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
12.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宝帘闲挂小银钩。
1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领如蝤蛴,齿如瓠犀,螓首蛾眉
14.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15.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词格”。在文学创作中,通过运用比喻,可以达到化*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的作用,使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得到增强。
而作为*文学史的巅峰之一的唐诗,通过精炼的语言把深厚的内涵和出神入化的文学技法表现出来,既引人入胜,有震撼人心。唐诗中或咏物,或说理,或抒情。其间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和文字的锤炼,使得诗歌在朗朗上口的同时,又增添了艺术价值。而比喻手法的运用,则是诗人创作所运用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说比喻的运用,增添了诗歌的艺术美感和价值。
一、比喻的运用可以使诗歌表现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通过文字就可以感受到一个活灵活现的世界。
唐诗中有很多咏物咏史的诗歌,这些诗歌的主体是被吟咏的事物或人物。这些主体一般都是客观实体,基本不允许主观臆造。所以,如何能让读者仅仅通过文字便在脑中形成生动的形象,是这一类诗歌体现其价值的关键。只有形成生动的形象,才能更好地开始随后的抒情和说理等情感表达。解决这一关键性的问题,不可避免地要采用人们在现实中能感知的、能在头脑中迅速形成印象的事物,把它们融入到诗歌创作中,这样便构成一系列的比喻。
而比喻的成立,要具备“实际上共有思想的对象、另外的事物和类似点等三个要素”。在唐诗中,作者所吟咏的人或物常常离读者较远,而作者通过与之类似的,又能贴*读者的事物进行设喻,马上就让读者想到,作者描绘的这个形象应该是什么什么样的,进而能更好地理解诗文。真正地达到“化*淡为生动”比如下面这首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是贺知章的《咏柳》,即描写春天返青的柳树在风中妖娆柔美的姿态、作者在前两句均采用了只出现喻体的借喻这一词格。将柳树的绿比作玉,将垂下的柳条比作丝带。形象地将刚刚返青不久的柳树展现在读者眼前。而且这两句描写的不是静止的柳树,运用比喻的手段就可以使柳树的形象活起来,即让读者在视觉上感知柳树的绿,又能让读者有触觉上感受到柳枝的轻柔。在最后一句用明喻的手段,既可以简单明了地将看不见的风以具体的形态让读者接受,又可以直接点出咏柳背后的内涵。作者所吟咏的不只是柳树,更使造就柳树形象的春风,是自然。即便是不处在春天里柳树旁的读者,也能在脑中形成那一组形象,更能顺着结尾的比喻,思考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类似的诗歌还有李贺的《马诗》(其四),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二、比喻的运用可以使诗歌要阐释的较深刻、抽象的道理变得更加浅显易懂,具体明确。
在唐诗中,还有一类说理的诗。即在诗中阐释人生的哲理。道理往往都是抽象的,如果以单纯的说教方式来告诉读者,则不免生涩,死板。这样就是诗歌的艺术性和价值打了折扣。同时,有些深刻的人生哲理,要想通过诗的形式表现出来,就要做到浅显易懂。在诗歌的艺术性和说理的明确性、有效性之间,就需要用修辞手法架起一道桥梁。而比喻这种常用的辞格,便在此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使得诗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例如: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出自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的颈联,意在说明新的事物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取代旧的事物,不必为时光流逝和人的老去感到悲哀,要豁达乐观。而这种道理比较深刻,要通过诗人精妙的笔法来实现浅显明了。而作者采用了借喻的手法,在诗中只出现了“沉舟旁的千帆”“病树前的万木”这两个喻体,将这一道理形象地阐释出来。读者在读到这两句话的时候,马上就能在脑中形成千帆过境,万木欣欣的场面,更容易体会出作者所要表现的'哲理。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在浅显易懂的文字背后,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其他诗歌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说是朱斌的《登楼》),虞世南的《蝉》都在不同程度上通过比喻的运用来阐述人生哲理。
三、比喻的手法往往是和诗人情感相联系的,通过比喻可以看出作者的情绪,进而探究诗歌的感情基调。
通常来讲,比喻的手法加上不同的情感类型和情感色彩,就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人们通过一首诗的修辞方法的了解,就能很快地了解作者在作这首诗时的感情态度等心理活动,从而为整首诗奠定感情基调。这样就避免了单纯的抒情造成的矫揉造作。同时,也节约了抒**感的语言,即用一个比喻句代替了一组抒情的句子,可以达到“化冗长为简洁”。比如李商隐的《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最后两句借虽然无限美好灿烂的夕阳却已*黄昏来比喻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不断老去,表现出对韶华易逝的伤感,而对于不可超越的生命又有着无奈之情。这样,以自然物来比喻人和整个生命过程,从具体的形象过渡到情感的相知,使得读者对于整首诗的鉴赏更为容易,避免了艰深晦涩。同时简单的十个字阐述了深奥的人生道理,也是比喻手法运用所产生的效果。
比喻虽然是一种普通常见的修辞方式,但它所起到的作用是重要的。诗歌的语言本身就是高度锤炼的结果,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是精炼简短的文字更加丰满,表现力得到增强,人们通过对诗中比喻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中的形象,诗中的情感和哲理。比喻为诗歌的艺术魅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因为其价值,使得从事诗歌创作的文人以至沿用。
比喻的修辞手法诗句
比喻是一种修辞手法,各位同学,我们看看下面的关于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一起看看吧!
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伤心。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
⑴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
⑵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⑶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⑷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⑸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能得几回闻!
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
导语:在文学创作中,通过运用比喻,可以达到化*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的作用,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分享的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欢迎阅读参考。
1、《雨后池上》刘攽
一雨池塘水面*,淡磨明镜照檐楹。
东风忽起垂杨舞,更作荷心万点声。
水面如同轻轻磨过的明镜一样,倒映出池塘边的房檐和楹柱,以此表现了雨后池塘水面的*静。
2、三江小渡
杨万里
溪水将桥不复回,小舟犹倚短篙开。
交情得似山溪渡,不管风波去又来。
诗人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山溪渡”比作 “交情”、“水上风波”比 作“人生波折”,赋予”山溪渡”、“风波”象征意义,从而表达了友情恒久不变,能经得起风浪考验的主旨。
3、柳梢青送卢梅坡
刘过
泛菊杯深,吹梅角远,同在京城。聚散匆匆,云边孤雁,水上浮萍。
教人怎不伤情?觉几度、魂飞梦惊。后夜相思,尘随马去,月逐舟行。
上片用“云边孤雁,水上浮萍”的`比喻来表现离别之苦,下片用“尘随马去,月逐舟行”的比喻来表现思念之切。
4、饮湖上初晴后雨二首·其二
作者:苏轼
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把西湖比作西施,有明显是比喻词“比”。苏轼用这个比喻来表明西湖的美丽。
5、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孔雀东南飞》
此句中本体是君和妾,喻体是磐石和蒲苇,喻词是作。这里用磐石来比喻男子的敦厚,用蒲苇来比喻女子的坚贞。作者用这个比喻来表明焦仲卿和刘兰芝二人之间感情的深厚和笃定。
1、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3、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4、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5、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
6、日照香炉生紫烟,摇看瀑布挂前川。
7、天似穹庐,笼盖四野。
8、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9、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10、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11、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12、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13、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1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伤心。
15、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16、问君能有几多愁,露似珍珠月似弓。
17、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18、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9、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20、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21、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22、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23、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馐值万钱。
24、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2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26、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27、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28、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比喻修辞手法句子大全
比喻句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中的一种,以下是小编搜索整理一份比喻修辞手法句子大全,欢迎大家阅读!
1、突然一阵北风吹来,一片乌云从北部天边急涌过来,还拌着一道道闪电,一阵阵雷声。刹那间,狂风大作,乌云布满了天空,紧接着豆大的雨点从天空中打落下来,打得窗户啪啪直响。又是一个霹雳,震耳欲聋。一霎间雨点连成了线,哗的一声,大雨就像塌了天似的铺天盖地从天空中倾斜下来。
2、早上下过一阵小雨,现在虽放了晴,路上还是滑得很,两边地里的秋庄稼,却给雨水冲刷得青山绿水,珠烁晶莹,空气里也带有一股清新湿润的香味。
3、大街上的人真多,大家走来走去,十分拥挤。好似奔腾的流沙。
4、天色渐渐暗下来,广场上的五彩缤纷的灯都亮了起来,人们纷纷从家里走出来,带着愉悦的心情。渐渐的,人越聚越多,摩肩接踵的不断从入口涌来。花坛边上坐满了人,喷泉周围站满了人,广场上有好多人啊!
5、春节那天,走在广场上,人真多啊!黑压压的一片,像密密麻麻的蚂蚁一样,围得水泄不通。
6、人多的像河水滔滔翻腾的浪花。
7、人多的像像*古画上的层层墨迹。
8、大街上的人真多,十分拥挤,大家举起衣服袖子就像一片五彩的云。
9、广场上人头攒动,好比星空中的点点星光。
10、*广场有很多人,就象蚂蚁搬家一样。
11、街上人山人海,摩肩接踵从百米高楼看去就如同蚂蚁过境一般!
12、大街上的人真多,大家走来走去,十分拥挤,就像海里奔腾的浪花般川流不息。
13、人多的像雪日漫天飞舞的只只雪花。
14、赶庙会的人太多了真是人山人海,人满为患,人挨人人挤人真是摩肩擦踵、挥汗如雨啊。
15、放学了,校门口车水马龙,行人如织。
16、*广场人潮涌动如钱塘江大潮一般。
17、大街上人来人往,摩肩擦踵,象下锅的饺子一样多!
18、看那边,人山人海,一眼望不到头,那一个个人脑袋比蚂蚁还多呀!
19、长安街上自发赶来送别*的人群排满了十里长街,就像一条长龙,前边看不见队伍的头,后边看不见队伍的尾。
20、国庆节那天,*广场上人山人海,热闹极了。
21、人山人海,放眼望去黑压压看不到边际!
22、人挨人,人挤人,像蚂蚁一样多。
23、人多的'像谱就高山流水的星星音符。
24、摩肩接踵,好像全世界的人都来了,在争着世界仅有的一车空气。
25、秋雨如同满天发亮的珍珠,飘飘扬扬地挥洒着。
26、风夹着雨星,像在地上寻找什么似的,东一头,西一头地乱撞着。路上行人刚找到一个避雨之处,雨就劈劈啪啪地下了起来。雨越下越大,很快就像瓢泼的一样,看那空中的雨真像一面大瀑布!一阵风吹来,这密如瀑布的雨就被风吹得如烟、如雾、如尘。
27、雨水洒下来,各种花草的叶子上都凝结着一颗颗晶莹的水珠。
28、如丝的小雨从空中降落,雨点是那样小,雨帘是那样密,给群山披上蝉翼般的白纱。
29、一天深夜,阴云密布,响雷一个接着一个,闪电在天空中闪着。风,使劲地吹着,树枝被风吹得喀嚓喀嚓作响,顷刻之间,倾盆大雨就落了下来。
30、雨点儿落在我的头上,身上,我仰面向上,闭着眼,张着口品着那点点雨珠,顿时,我觉得自己仿佛在细雨的浇灌下又长了许多。
31、雷声响过,大雨就像断了线的珠子一样不断地往下落。
32、秋雨如烟如雾,无声地飘洒在那空地上的瓦砾堆里,枯枝败叶上,淋湿了地,淋湿了房,淋湿了树。
33、雨珠顺着小草的茎滚下来,一滴钻到土里,又一滴钻到了小草的嘴里,找不到了。
34、星期天的下午,我坐在窗前做作业。屋里显得特别闷热。忽然。天色暗了下来,刮起一阵狂风,要下雨了。我赶快关紧窗户。
35、只见北海怒涛翻滚,咆哮奔腾。骤雨抽打着地面,雨飞水溅,迷潆一片。
36、雨如万条银丝从天上飘下来,屋檐落下一排排水滴,像美丽的珠帘。
37、狂风卷着暴雨像无数条鞭子,狠命地往玻璃窗上抽。
38、雨更大了,房顶上,街道上,溅起一层白蒙蒙的雨雾,宛如缥缈的白纱。这时一阵风猛刮过来,那白纱袅袅地飘去,雨点斜打在街面的积水上,激起朵朵水花。
39、像雾似的雨,像雨似的雾,丝丝缕缕缠绵不断。
40、雨丝很细,很绵,像春天时空飘浮的柳絮。
41、一霎时,雨点连成了线,“哗”的一声,大雨就像天塌了似的铺天盖地从天空中倾泻下来。
42、天际边滚来了团团乌云,一瞬间倾盆大雨,从天而降。
43、美妙的小雪花呀,像只只空灵飘逸的玉蝴蝶,扇动着薄翼,初降人间。
44、雪是诗人的泪雪是天空的白嫁衣雪是纯洁的美
45、雪象一片片鹅毛,纷纷扬扬飘落下来。
46、那雪,就如白玉,铺满了大地,让你感觉来到了天界。
47、满山遍野的雪,就像那仙女头上的白头巾,盖在了大地上。
48、雪,是掉落在人间的精灵,净化着人间的污点。
49、像水晶一样的雪飘落在冬季,像飘落的白茶花一样铺在大地。
比喻有哪些修辞手法
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荒漠,没有生气;没有理想,人生就如黑夜,没有光明;没有理想,人生就如迷宫,没有方向。那么你知道比喻句的修辞法吗?下面小编为你整理的比喻有哪些修辞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比喻有哪些修辞手法
根据比喻结构的三个部分的异同和隐现特征,可分为四种。
【第一种】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宛如、像……一样、仿佛……似的,恰似”等连接。常见形式是“甲像乙。
如:叶子出水很高,像婷婷的舞女的裙。
【第二种】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连接。典型形式是:甲是乙。
例如:广场上是雪白的花圈的海洋,纪念碑已堆成雪白的山冈。
此外,暗喻还有一些变体需注意的是:
①修饰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修饰与被修饰、限制与被限制的形式来实现比喻关系。
例如:这是花的海洋。
②同位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之间以同位复指形式表现比喻关系。
例如:散文 这枝花 ,现在自然也和“文学树”上各个枝丫的花一样,都必须盛开。
③注释式暗喻:本体与喻体以注释说明的形式表现比喻关系,常用破折号连接。
例如:五点钟,上工的汽笛响了。红砖“罐头”的盖子——那扇铁门一推开……
【第三种】借喻。不出现本体和喻体,直接叙述喻体。借喻的典型形式是甲代乙。
例如:最可恨那些毒蛇猛兽,吃尽了我们的血肉。
【第四种】博喻。连用几个喻体共同说明一个本体。
例如:一只巨大的白丁香把花开在了屋顶灰色的瓦楞上,如雪,如玉,如飞溅的浪花。
考点分析及备考建议
修辞手法,在现代汉语中是单独的一个章节,是修辞格。在语文基础知识中,它是一个不可或缺的知识点,同时也是文学作品写作所必须的因子。既然修辞这一艺术手法具有这么重要的作用,在咱们的教师招聘考试和教师资格考试中也是考查的重要知识点。我们都知道修辞手法有十多种,如比喻、比拟、借代、双关、同感、夸张等。考试中,经常考到的修辞有比拟、比喻、借代等,本文主要从比喻和比拟这两种修辞进行举例分析,并指出这两种修辞的备考建议。
(一)比喻
比喻就是将彼物比此物,二者具有相似性。
给这样一个例子:
天上的白云像棉花。
很显然,这个例子是比喻句,因为这个句子有本体“白云”、喻体“棉花”和比喻词“像”。根据这个例子,我们可以判断“她的笑容像花儿一样”这个句子也是比喻句,因为这个句子也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而“他的衣服像在水里洗过一样”这句话则不是比喻句,原因是喻体没有出现。
通过以上的'例子,可以知道判断一个句子是不是比喻句,不是出现“好像”“好似”“仿佛”“像”等词语就是比喻句了,而是要有本体、喻体。
了解了比喻句的要素,还要了解比喻句的形式。比喻包括明喻、暗喻、借喻和博喻。明喻,就是本体像喻体(甲像乙)。比喻句有本体、喻体和比喻词,并且比喻词是“像”“好像”“仿佛”等这些词。
与明喻相比,暗喻是本体是喻体(甲是乙),它的比喻词则不是这些,而是有“是”“成了”“成为”等词。如:眼睛是灵魂的窗户,我们看外界,同时也让人看到了我们的内心。这个句子是暗喻。
借喻,则是不出现本体,只出现喻体,而本体则可以通过上下文知道本体具体指的什么。如:她曾经远离过这些人,在她与她们之间筑了一堵墙。为了显示自己的不同凡响,她长期忍受孤独寂寞的痛苦。(贺光涛《路》)这句话把她与她们之间的隔膜比喻成一堵墙,本体没有出现,但能够从文章的语意中感受到本体。
博喻则考的不多,这里不再叙述。
比喻的功能和作用则是形象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形象为具体。
通过以上对比喻的知识点的叙述,这里需要掌握的就是能够判断比喻这种修辞,在文章写作中能够运用这种修辞。
(二)比拟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两种。
拟人就是把物当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或思想情感。如:小草偷偷地从土里钻出来,嫩嫩的,绿绿的。这个句子就是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一个“钻”更加形象生动地展现了小草旺盛的生命力。
拟物则是把人当物写,或把甲事物当作乙事物。如:那个坏蛋夹着尾巴逃跑了。这个例子形象地写出了那个人逃跑的情态。
通过以上对比喻和比拟的叙述,可以知道二者的区别:
(1)比喻:喻体一定出现;喻体都是名词。
(2)比拟:拟体不出现;词性是动词。
例1:回忆是抓不住的月光,握紧就变黑暗。
例2:戒指在哭泣,静静躺在抽屉,它所拥有的只剩下回忆。
比喻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用本质不同又有相似点的事物描绘事物或说明道理的词格”。在文学创作中,通过运用比喻,可以达到化*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深奥为浅显的作用,使文学作品的表现力得到增强。
而作为中国文学史的巅峰之一的唐诗,通过精炼的语言把深厚的内涵和出神入化的文学技法表现出来,既引人入胜,有震撼人心。唐诗中或咏物,或说理,或抒情。其间运用了多种修辞方法和文字的锤炼,使得诗歌在朗朗上口的同时,又增添了艺术价值。而比喻手法的运用,则是诗人创作所运用的主要手段之一。可以说比喻的运用,增添了诗歌的艺术美感和价值。
一、比喻的运用可以使诗歌表现的内容更加生动形象,让读者通过文字就可以感受到一个活灵活现的世界。
唐诗中有很多咏物咏史的诗歌,这些诗歌的主体是被吟咏的事物或人物。这些主体一般都是客观实体,基本不允许主观臆造。所以,如何能让读者仅仅通过文字便在脑中形成生动的形象,是这一类诗歌体现其价值的关键。只有形成生动的形象,才能更好地开始随后的抒情和说理等情感表达。解决这一关键性的问题,不可避免地要采用人们在现实中能感知的、能在头脑中迅速形成印象的事物,把它们融入到诗歌创作中,这样便构成一系列的比喻。
而比喻的成立,要具备“实际上共有思想的对象、另外的事物和类似点等三个要素”。在唐诗中,作者所吟咏的人或物常常离读者较远,而作者通过与之类似的,又能贴*读者的事物进行设喻,马上就让读者想到,作者描绘的这个形象应该是什么什么样的,进而能更好地理解诗文。真正地达到“化*淡为生动”比如下面这首诗: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这首诗是贺知章的《咏柳》,即描写春天返青的柳树在风中妖娆柔美的姿态、作者在前两句均采用了只出现喻体的借喻这一词格。将柳树的绿比作玉,将垂下的柳条比作丝带。形象地将刚刚返青不久的柳树展现在读者眼前。而且这两句描写的不是静止的柳树,运用比喻的手段就可以使柳树的形象活起来,即让读者在视觉上感知柳树的绿,又能让读者有触觉上感受到柳枝的轻柔。在最后一句用明喻的手段,既可以简单明了地将看不见的风以具体的形态让读者接受,又可以直接点出咏柳背后的内涵。作者所吟咏的不只是柳树,更使造就柳树形象的春风,是自然。即便是不处在春天里柳树旁的读者,也能在脑中形成那一组形象,更能顺着结尾的比喻,思考作者所要表达的.感情。
类似的诗歌还有李贺的《马诗》(其四),李益的《夜上受降城闻笛》。
二、比喻的运用可以使诗歌要阐释的较深刻、抽象的道理变得更加浅显易懂,具体明确。
在唐诗中,还有一类说理的诗。即在诗中阐释人生的哲理。道理往往都是抽象的,如果以单纯的说教方式来告诉读者,则不免生涩,死板。这样就是诗歌的艺术性和价值打了折扣。同时,有些深刻的人生哲理,要想通过诗的形式表现出来,就要做到浅显易懂。在诗歌的艺术性和说理的明确性、有效性之间,就需要用修辞手法架起一道桥梁。而比喻这种常用的辞格,便在此时起到了巨大的作用,
使得诗歌达到“化抽象为具体”的效果。例如:
“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这两句出自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的颈联,意在说明新的事物必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取代旧的事物,不必为时光流逝和人的老去感到悲哀,要豁达乐观。而这种道理比较深刻,要通过诗人精妙的笔法来实现浅显明了。而作者采用了借喻的手法,在诗中只出现了“沉舟旁的千帆”“病树前的万木”这两个喻体,将这一道理形象地阐释出来。读者在读到这两句话的时候,马上就能在脑中形成千帆过境,万木欣欣的场面,更容易体会出作者所要表现的哲理。这种修辞手法的运用,在浅显易懂的文字背后,产生更加深厚、含蓄的表达效果。其他诗歌比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一说是朱斌的《登楼》),虞世南的《蝉》都在不同程度上通过比喻的运用来阐述人生哲理。
三、比喻的手法往往是和诗人情感相联系的,通过比喻可以看出作者的情绪,进而探究诗歌的感情基调。
通常来讲,比喻的手法加上不同的情感类型和情感色彩,就会产生不同的表达效果,人们通过一首诗的修辞方法的了解,就能很快地了解作者在作这首诗时的感情态度等心理活动,从而为整首诗奠定感情基调。这样就避免了单纯的抒情造成的矫揉造作。同时,也节约了抒*感的语言,即用一个比喻句代替了一组抒情的句子,可以达到“化冗长为简洁”。比如李商隐的《乐游原》:“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最后两句借虽然无限美好灿烂的夕阳却已*黄昏来比喻人随着时间的流逝在不断老去,表现出对韶华易逝的伤感,而对于不可超越的生命又有着无奈之情。这样,以自然物来比喻人和整个生命过程,从具体的形象过渡到情感的相知,使得读者对于整首诗的鉴赏更为容易,避免了艰深晦涩。同时简单的十个字阐述了深奥的人生道理,也是比喻手法运用所产生的效果。
比喻虽然是一种普通常见的修辞方式,但它所起到的作用是重要的。诗歌的语言本身就是高度锤炼的结果,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可以是精炼简短的文字更加丰满,表现力得到增强,人们通过对诗中比喻的分析,可以更加深刻地理解诗中的形象,诗中的情感和哲理。比喻为诗歌的艺术魅力做出了重要的贡献,也因为其价值,使得从事诗歌创作的文人以至沿用。
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精选85句)
比喻是一种常用的修辞手法,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是修辞学的辞格之一。也叫“譬喻”、“打比方”,中国古代称为“比”、或者“譬(辟)。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关于比喻的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1、大似翻鹅毛,密如飘玉屑。
2、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3、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4、感时花溅泪,恨别鸟伤心。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6、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7、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8、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9、日岀江花红似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10、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11、天似穹庐, 笼盖四野。 天苍苍 ,野茫茫 ,风吹草低见牛羊。
12、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13、燕草碧如丝,秦桑低绿枝
14、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15、自在飞花轻似梦,无边丝雨细如愁。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16、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院作飞花
17、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18、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19、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
20、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1、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2、小山重叠金明灭,鬓云欲度香腮雪。
3、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
4、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
5、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6、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绝。
7、燕山雪花大如*,纷纷吹落轩辕台。
8、谁将*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9、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10、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
11、梅须逊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12、晨起开门雪满山,雪晴云淡日光寒。
13、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14、残雪压枝犹有橘,冻雪惊笋欲抽芽。
15、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16、凄凄岁暮风,翳翳经日雪。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
17、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
18、天寒*苍,北风叫枯桑。厚冰无裂文,短日有冷光。
19、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
20、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
21、大雪纷纷何所有,明月与我何相见。
22、满山遍野的雪,就像那仙女头上的白头巾,盖在了大地上。
23、那雪,就如白玉,铺满了大地,让你感觉来到了天界。
24、飞雪断道冰成梁,侯家炽炭雕玉房。
25、古戍苍苍烽火寒,大荒阴沉飞雪白。
26、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
27、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
28、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
29、雪似胡沙暗,冰如汉月明。
古诗的比喻修辞手法
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
比喻的修辞手法古诗
古诗比喻的修辞手法
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用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
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写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古诗
带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古诗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古诗
比喻修辞手法的句子
使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诗句
具有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古诗
运用修辞手法比喻手法的古诗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句子
哪句古诗的比喻的修辞手法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句子
中考古诗比喻的修辞手法
古诗词比喻的修辞手法
拥有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古诗
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名句
含有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
静夜思比喻修辞手法的诗句是
带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古诗写两句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的古诗文
比喻修辞手法写景的古诗句
运用了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词
带有比喻修辞手法的古诗整首
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写一个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