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生态学硕士简历范文1900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生态学硕士简历范文1900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生态学硕士简历范文1900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生态学硕士简历范文1900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生态学实*报告
在经济飞速发展的今天,报告与我们愈发关系密切,报告具有双向沟通性的特点。相信很多朋友都对写报告感到非常苦恼吧,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生态学实*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一、实*时间:
xx
二、实*地点:
x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三、实*目的:
为了进一步了解xx地区生态环境及垂直土壤分布差异条件对天然植被的影响。以及自然保护区的设置作用。经过实地考察,熟练运用课本知识,把理论与实际结合起来,提高动手调查的本事,团队分工及其团队协作本事。
实*出行路线:南宁(都南高速公路至府城出口,经府城、雷江二级公路)——xx旅游区大门区——xx旅游区。
四、实*地概况
4.1、地理位置与地形地貌及历史沿革
1965年7月经自治区林业厅批准,成立xx林场,归属自治区林业厅管辖,委托南宁地区林业局代管。
1975年自治区林业厅和南宁地区行署决定停止采伐天然林,林场工作重点转移到保护森林资源。
1981年8月自治区人民*批准将xx林场改建为自然保护区,成立“广西壮族自治区xx自然保护区”(自治区级),属事业单位,隶属关系不变。
20xx年7月,晋升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xx年8月隶属南宁市林业局主管。保护区人员编制218人。
4.2、保护区性质和保护区类型
以北回归线上保存较完整的常绿阔叶林为特色,以保护多样性山地森林生态系统以及珍稀频危特有动植物资源为主要保护对象,以自然保护、科研教学、宣传教育为主要管理任务,适度开展多种经营和森林生态旅游。所辖部分区域是广西大学的实*科研基地,为此我们得以在此实*参观。在我国自然保护区网络中,具有典型地带性特征的国家级森林生态系统类型自然保护区。
4.2.1、重要保护价值
xx季风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在全国范围内或生物地理上具有突击的代表性,森林植被保存之好,植被类型如此之多,实在罕见。其多样性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的自然价值在国际国内是较为少有的。xx保护区是1996年世界自然基金会认定的*40处具全球意义的自然保护区之一。是个十分有意义的研究基地。
xx目前已知有植物209科764属20xx种,野生脊椎动物有294种。xx的动植物物种占广西已知种数的比例都在30%以上,构成了小面积高密度的生物多样性区域。是广西不一样植物区系的交汇点,动物区系特征上表现出明显的过渡性质。是林学专业学*和实*的基地。
4.3、保护区工作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重视
五、实*情景
在离xx大门入口2公里处,做一个100*方米的森林记名样方调查,在不一样海拔高度处,观察记录各海拔出的植物种类。
该样方乔木层主要以马尾松为主,灌木层以桃金娘、岗松为主。有很强的热带植物指示性。还有木姜子、漆树、鸭脚木等混杂在群落中,草本层以铁芒箕最多棕叶芦次之。总体的植被覆盖率高达95%以上。该记名森林样方能够命名为马尾松-桃金娘-铁芒箕群落。
2.2线路踏查
在590米的鱼跃龙门处主要植物有八角(人工林)、马尾松、杉木等。灌木有野牡丹、山茶等。草本有许多蕨类植物。土壤为赤红壤。
在海拔900米的飞翔伞基地我们看到更多的山茶科的植物,马尾松相对减少。苔藓类增多。但依然有较明显的优势群落结构。土壤为红壤。
上升到1100米左右的橄榄大峡谷,山茶科及槭树等阔叶树十分多。有深山含笑、半疯荷、山虎楠、毛桂、粗皮桦、罗孚栲等。优势种不明显。土壤为山地黄壤。
在1200米左右的神奇之旅植被更加的多样化,有大头茶、甜椎、小叶罗汉松、船柄茶、银荷木、长叶木姜、基脉楠、吊丝红、羊角杜鹃、五裂槭、毛杨桐、蛇葡萄等等优势种极不明显。土壤为山地黄壤。
其间我们还能够看到十分难得一见的灌草带,在南方的土石山中竟然没有乔木先锋树种的演替现象。
六、实*收获与感受
夏日炎炎,细雨霏霏,我们乘车而上,在各个典型区域下车考察听教师讲解。如仙境般的感受让人异常兴奋。在低海拔的热带丛林看到虽有较大的人为干预。但完整的群落结果依然让人觉得清新自然。在鱼跃龙门观望点,我们看到武鸣盆地的壮观和美妙,向脊的山脉构成鲤鱼的样貌在眼前跳跃。明白我以往就读的广西民族高中所在的大致方位。猜想着我们高中年代看日出日落的那几座大山是否就是此山。一阵风吹来云蒸雾绕,有时梦境般的美妙。在飞翔伞基地和山花烂漫、灯笼花苑我们脚踩才、石灰石在朦胧的大雾中感受飞翔的心境。观赏着杜鹃花后凋零和生长。留下了密集的相机的咔嚓声。两次走过橄榄大峡谷和云龙佛光景点但都蒙在大自然的婚纱中,看着悬崖峭壁和上头长着的龙须草叶子上、不停地参出的泉水,感觉但丝丝的秋意。清风吹过,两侧的山体显现出高大魁梧的震撼力。步入神奇之旅,山上古木参天,偶有荒草连天。林中鸟叫虫鸣,兽走猿攀,几乎是人间的天堂,动植物的乐园。在北回归线纪念杯及科普走廊我们看到很多相关的知识和动植物气息。进入天书草坪,路上有不少的银荷、槭树和竹子。大片的碧草,酸甜的杨梅,矮化的杉木等等能够看到对面山上的微波转发站和最高的山峰在层层的烟雾中托着。大有凡人不可及之势。
进入养生之旅,黄杞、檫木、石楠、青冈、樟树、红苞木、中*树等等。数不尽数的树木展此刻眼前。其中有称化石铁杉的长苞铁杉,雄伟高大的..松等等,一路风景,一路学问。在园林设计和生态保护的双作用下,给我们学*和游玩的感受。前往金龟瀑布的路上,我们一路观看一路感叹。上百级的阶梯和不可思议的古木是我们的惊叹!回来的路上,我们进入知青林,测出了70.5cm的杉木,以及在我脚下留情竹叶青。
经过xx的实*,深切体味到林业工作的不容易。经过本次实*,不但得到了森林生态学上的实践,同时,经过教师讲解,树木分类学、土壤学也得到了相应的实践和巩固,并且能够把学过的各个学科的知识都融合了进来。团队之间的协调和相互协助工作的经验也进一步得到提高。这次是去xx风景区实*,让我有机会去接触国家自然保护区,还有经过xx黄伍导游的解说,我们懂得了国家自然保护区的一些基本情景以及xx风景区的亮点之所在。
引言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此刻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仅使用,并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构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构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并且经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构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者,我们于20xx年4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
一、实*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必须的调查,获得了必须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我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资料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能够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研究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学校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学校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房小院,那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必须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之后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以往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燕南园中独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们学术研究的梦想环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理解采访的时候指出,尽管略显古老,自我也不会想到要去改变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个原因是,尽管很多书都捐给了图书馆,家里的藏书也导致装修的不便。然而更加关键的一点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种能够使人安下心来读书治学的环境。多年的积淀,已经使这个小小的园子充满了书香之气……
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那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实*过程中理解采访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那里居住时间都超过了35年。他们普遍认为,燕南园有着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它位于一个台地上,地势比周围都高,这是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而其间各色的植物,又为园子供给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为极具特色的住宅园林,燕南园吸引着各方来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还以往在此写生,研究其建筑特色。
在学*、工作生活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态学实*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引言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此刻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仅使用,并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构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构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并且经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构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者,我们于20xx年4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
一、实*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必须的调查,获得了必须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我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资料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能够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研究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学校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学校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房小院,那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必须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之后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以往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燕南园中独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们学术研究的梦想环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理解采访的时候指出,尽管略显古老,自我也不会想到要去改变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个原因是,尽管很多书都捐给了图书馆,家里的藏书也导致装修的不便。然而更加关键的一点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种能够使人安下心来读书治学的环境。多年的积淀,已经使这个小小的园子充满了书香之气……
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那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实*过程中理解采访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那里居住时间都超过了35年。他们普遍认为,燕南园有着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它位于一个台地上,地势比周围都高,这是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而其间各色的植物,又为园子供给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为极具特色的住宅园林,燕南园吸引着各方来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还以往在此写生,研究其建筑特色。
然而燕南园也有其不足之处。被采访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来游览观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和洁净,过路的汽车扬尘和制造噪音,给园内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其二是公厕的问题。公厕占用的土地是过去孩子们的游戏场,而由于疏于管理,公厕的建设不仅仅消灭了孩子的游乐,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在燕南园中,每户独立的住宅中都有独立的卫生设施,公厕的设立只是为园外小商小贩供给了便利。作为北大学校中少见的几个室外公厕之一,它的设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选址在富有文化底蕴和深厚内涵的燕南园,选址在老教授们读书治学的燕南园,或许并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办公与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访者指出,燕南园中有的住宅已经被学校划归某些行政机构,行政机构的办公进一步打破了园子的宁静,不能不引起深思。
燕南园的风韵,代表的正是北大风韵的一部分,是治学的风范和怡然的性情。它的完整,是北大的不可分割的一分。也许,它的宁静不应当遭到打破和窥伺……
3、苹果园的变迁静园草坪
著名的静园草坪过去是一片苹果园,作为草坪,它代替的是过去的东草坪的地位。以往的东草坪就在此刻的新图书馆的位置,它以往是很为学生们所喜爱的一片浪漫草坪。有一名北大学生这样写道:“东草坪是北大老图书馆东边的那块地儿。那里以往是高晓松那帮拿把破吉它到北大糊弄小女生的主儿极尽能事的舞台,更是我们北大人读书休憩的好地方。很多北大的情侣相识、相约、相恋在东草坪,他们对这块草地的感情更深厚。……李嘉诚说:这块地儿空着怪可惜的,我给你们点儿钱,再修半截图书馆吧。一年后,那里再没有一人一张报纸一本书的景象了,一座比最高人民法院还庄严肃穆的建筑淹没了本来该发生的好多故事。”
后经学生强烈要求,原先的苹果园就被改成了草坪。草坪的浪漫又恢复了,然而那片学校中不可多得的果园却永远地失去了。多少总是有些可惜的。
一、实*目的
经过对霍山的实*,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使课堂资料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本事。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确定各种生态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的思想和决心。经过对霍山的实*研究,对霍山周围环境的植被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霍山的植被覆盖情景以及植被物种的来源等,对以后预防自然灾害有了必须的帮忙。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忙,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本事。
二、实*要求
1、实*中听从教师安排,认真听指导教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霍山植被覆盖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植被分布的方法,培养生态分析本事。
4、用皮尺和米尺分别测量10﹡10,5﹡5,1﹡1的样方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胸径等数据。
5、实*结束后,编写一份生态学实*报告。
三、实*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植被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观察分析。
2、初步对几大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兴唐寺、霍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霍山的植被分布特征,学*分析植被特征的方法。
四、实*安排
6月5日到6月10日
实*地点:霍山
1.动员准备阶段
经过实*动员、实*情景介绍,使学生了解实*的目的、资料、安排及要求到达的目标。从思想上和物质上做好准备,时间为一天。
准备工作包括:(1)每班按4-5人编一组,指定每组的实*组长;(2)检查野外用品,及其它劳保装备(手套、铁锹等);(4)了解野簿的记录格式。
2.教学阶段
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为期一周。
基本训练资料有:(1)植物的鉴别;(2)霍山地形植被特点;(3)植物标本野外采集;(4)室内标本制作;(4)标本的鉴定、描述和保存;(5)生物丰度和分异度的统计。
要求有:(1)每一天及时整理当天收集的资料、清绘图件及上墨;(2)每一天要作实*小结;(3)每一天预*与第二天实*有关的资料。
3、编写实*报告阶段
编写实*报告主要培养学生整理、归纳和综合分析实际调查资料的本事,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时间为为3-4天。
要求:(1)教师讲明资料整理的目的和要求,图件的格式、报告的提纲;(2)学生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完成图件的编绘及报告初编;(3)教师认真辅导,审阅图件、批改报告初稿;(4)学生用三分之一时间修改,清抄。
在学*、工作生活中,报告的用途越来越大,不同的报告内容同样也是不同的。你还在对写报告感到一筹莫展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生态学实*报告,欢迎大家分享。
引言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此刻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仅使用,并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构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构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并且经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构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者,我们于20xx年4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
一、实*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必须的调查,获得了必须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我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资料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能够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研究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学校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学校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房小院,那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必须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之后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以往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燕南园中独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们学术研究的梦想环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理解采访的时候指出,尽管略显古老,自我也不会想到要去改变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个原因是,尽管很多书都捐给了图书馆,家里的藏书也导致装修的不便。然而更加关键的一点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种能够使人安下心来读书治学的环境。多年的积淀,已经使这个小小的园子充满了书香之气……
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那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实*过程中理解采访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那里居住时间都超过了35年。他们普遍认为,燕南园有着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它位于一个台地上,地势比周围都高,这是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而其间各色的植物,又为园子供给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为极具特色的住宅园林,燕南园吸引着各方来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还以往在此写生,研究其建筑特色。
然而燕南园也有其不足之处。被采访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来游览观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和洁净,过路的汽车扬尘和制造噪音,给园内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其二是公厕的问题。公厕占用的土地是过去孩子们的游戏场,而由于疏于管理,公厕的建设不仅仅消灭了孩子的游乐,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在燕南园中,每户独立的住宅中都有独立的卫生设施,公厕的设立只是为园外小商小贩供给了便利。作为北大学校中少见的几个室外公厕之一,它的设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选址在富有文化底蕴和深厚内涵的燕南园,选址在老教授们读书治学的燕南园,或许并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办公与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访者指出,燕南园中有的住宅已经被学校划归某些行政机构,行政机构的办公进一步打破了园子的宁静,不能不引起深思。
燕南园的风韵,代表的正是北大风韵的一部分,是治学的风范和怡然的性情。它的完整,是北大的不可分割的一分。也许,它的宁静不应当遭到打破和窥伺……
3、苹果园的变迁静园草坪
著名的静园草坪过去是一片苹果园,作为草坪,它代替的是过去的东草坪的地位。以往的东草坪就在此刻的新图书馆的位置,它以往是很为学生们所喜爱的一片浪漫草坪。有一名北大学生这样写道:“东草坪是北大老图书馆东边的那块地儿。那里以往是高晓松那帮拿把破吉它到北大糊弄小女生的主儿极尽能事的舞台,更是我们北大人读书休憩的好地方。很多北大的情侣相识、相约、相恋在东草坪,他们对这块草地的感情更深厚。……李嘉诚说:这块地儿空着怪可惜的,我给你们点儿钱,再修半截图书馆吧。一年后,那里再没有一人一张报纸一本书的景象了,一座比最高人民法院还庄严肃穆的建筑淹没了本来该发生的好多故事。”
后经学生强烈要求,原先的苹果园就被改成了草坪。草坪的浪漫又恢复了,然而那片学校中不可多得的果园却永远地失去了。多少总是有些可惜的。
一、实*目的
经过对霍山的实*,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能够使课堂资料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本事。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确定各种生态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的思想和决心。经过对霍山的实*研究,对霍山周围环境的植被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霍山的植被覆盖情景以及植被物种的来源等,对以后预防自然灾害有了必须的帮忙。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忙,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本事。
二、实*要求
1、实*中听从教师安排,认真听指导教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霍山植被覆盖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植被分布的方法,培养生态分析本事。
4、用皮尺和米尺分别测量10﹡10,5﹡5,1﹡1的样方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胸径等数据。
5、实*结束后,编写一份生态学实*报告。
三、实*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植被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观察分析。
2、初步对几大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兴唐寺、霍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霍山的植被分布特征,学*分析植被特征的方法。
四、实*安排
6月5日到6月10日
实*地点:霍山
1.动员准备阶段
经过实*动员、实*情景介绍,使学生了解实*的目的、资料、安排及要求到达的目标。从思想上和物质上做好准备,时间为一天。
准备工作包括:(1)每班按4-5人编一组,指定每组的实*组长;(2)检查野外用品,及其它劳保装备(手套、铁锹等);(4)了解野簿的记录格式。
2.教学阶段
在教师的带领下,以小组为单位进行野外基本工作方法的基本训练,为期一周。
基本训练资料有:(1)植物的鉴别;(2)霍山地形植被特点;(3)植物标本野外采集;(4)室内标本制作;(4)标本的鉴定、描述和保存;(5)生物丰度和分异度的统计。
要求有:(1)每一天及时整理当天收集的资料、清绘图件及上墨;(2)每一天要作实*小结;(3)每一天预*与第二天实*有关的资料。
3、编写实*报告阶段
编写实*报告主要培养学生整理、归纳和综合分析实际调查资料的本事,使理论与实际相联系。时间为为3-4天。
要求:(1)教师讲明资料整理的目的和要求,图件的格式、报告的提纲;(2)学生用三分之二的时间完成图件的编绘及报告初编;(3)教师认真辅导,审阅图件、批改报告初稿;(4)学生用三分之一时间修改,清抄。
森林生态学是林学一级学科重要的课程之一,实*是学生掌握该课程的重要环节。实*目的在于使学生有一次接触森林,感受大自然的机会,通过实践环节促进学生对森林生态学理论知识的联想和理解,学生通过参加教学实*能够更好地掌握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并能更好地与实践相结合,使学生加深对森林的认识,增强环境意识,不断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增强学生对森林生态系统进行探索的兴趣和思维的自觉性,强化森林生态学的基础课教学,增加学生对森林群落的感性认识,培养实际工作能力,训练并掌握野外调查和研究的方法,并为后续的专业课学*和高年级的生产实*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和掌握基本的实践技能奠定基础。
引言
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著名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着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者,我们于20xx年4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
一、实*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内容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
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
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后来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
燕南园中独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们学术研究的理想环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指出,尽管略显古老,自己也不会想到要去改变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个原因是,尽管很多书都捐给了图书馆,家里的藏书也导致装修的不便。然而更加关键的一点——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种可以使人安下心来读书治学的环境。多年的积淀,已经使这个小小的园子充满了书香之气……
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这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
在实*过程中接受采访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居住时间都超过了35年。他们普遍认为,燕南园有着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它位于一个台地上,地势比周围都高,这是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而其间各色的植物,又为园子提供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为极具特色的住宅园林,燕南园吸引着各方来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还曾经在此写生,研究其建筑特色。
然而燕南园也有其不足之处。被采访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几点:
其一是来游览观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和洁净,过路的汽车扬尘和制造噪音,给园内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破坏。
其二是公厕的问题。公厕占用的土地是过去孩子们的游戏场,而由于疏于管理,公厕的建设不仅消灭了孩子的游乐,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在燕南园中,每户独立的住宅中都有独立的卫生设施,公厕的设立只是为园外小商小贩提供了便利。作为北大校园中少见的几个室外公厕之一,它的设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选址在富有文化底蕴和深厚内涵的燕南园,选址在老教授们读书治学的燕南园,或许并不是很合理。
其三是办公与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访者指出,燕南园中有的住宅已经被学校划归某些行政机构,行政机构的办公进一步打破了园子的宁静,不能不引起深思。
燕南园的风韵,代表的正是北大风韵的一部分,是治学的风范和怡然的性情。它的完整,是北大的不可分割的一分。也许,它的宁静不应该遭到打破和窥伺……
3、苹果园的变迁——静园草坪
著名的静园草坪过去是一片苹果园,作为草坪,它取代的是过去的东草坪的地位。曾经的东草坪就在现在的新图书馆的位置,它曾经是很为学生们所喜爱的一片浪漫草坪。有一名北大学生这样写道:“东草坪是北大老图书馆东边的那块地儿。这里曾经是高晓松那帮拿把破吉它到北大糊弄小女生的主儿极尽能事的舞台,更是我们北大人读书休憩的好地方。很多北大的情侣相识、相约、相恋在东草坪,他们对这块草地的感情更深厚。……李嘉诚说:这块地儿空着怪可惜的,我给你们点儿钱,再修半截图书馆吧。一年后,这里再没有一人一张报纸一本书的景象了,一座比最高人民法院还庄严肃穆的建筑淹没了本来该发生的好多故事。”
后经学生强烈要求,原先的苹果园就被改成了草坪。草坪的浪漫又恢复了,然而那片校园中不可多得的果园却永远地失去了。多少总是有些可惜的。
兼容,或许真的很难。这些年来,北大为了接纳越来越多的求学者,为了与国际接轨,很多原有的自然和人为的独特的风景都只能让位给新的建筑,这引起了无数老北大人的感怀。而发展总是要有的,关键是怎样发展,如何在适宜的地方做到寸土寸金地利用土地,而在另一些地方留下我们的骄傲。如果有一天,未名湖开始缩小,或者未名湖周围矗立起了新式的建筑,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悲哀。
“一塔湖图”并非北大的全部,北大的精神,很广,北大的骄傲,就在于它所创造的文化,科学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匠心独具——通向未名湖的小径
北大的校园北部可以说是古韵十足,像*的传统园林,在优美的浪漫中又给人以思想和历史的沉重感。“北大的生活更接*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一位总是喜欢留连于未名湖畔的清华学生说。这种文人士大夫气,从那一条条通向未名湖的小径也可以体现出来,它的荫蔽和静谧,构成了北大独特的风景。
幽静的小径边生长着各色的植物。引人注目的是雪松下的石头,它独特的用途使人耳目一新。松针下部的蜡质物是酸性物,下落到土壤中会使土壤受到酸化影响,土质变差,以至于到了刮风的时候会有尘土飞扬。而石头可以防止扬尘,从而保证了这里路面与空气的清新与洁净。
而路旁的传统建筑的大屋檐则为麻雀等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鸟鸣声不绝于耳。在这里,人与自然真正融为一体,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
一、实*目的
通过对霍山的实*,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生态学基础理论知识,可以使课堂内容不再空洞,有助于我们培养社会实践能力。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生态学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的思想和决心。通过对霍山的实*研究,对霍山周围环境的植被有了更深的观察,了解霍山的植被覆盖情况以及植被物种的来源等,对以后预防自然灾害有了一定的帮助。对我们今后的就业工作有很大的帮助,提高了我们实际操作的能力。
二、实*要求
1、实*中听从老师安排,认真听指导老师讲解。
2、认真细致观察霍山植被覆盖现象,作好记录。
3、学会分析植被分布的方法,培养生态分析能力。
4、用皮尺和米尺分别测量10﹡10,5﹡5,1﹡1的样方内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胸径等数据。
5、实*结束后,编写一份生态学实*报告。
三、实*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植被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乔木﹑灌木﹑草本植物的种类和分布观察分析。
2、初步对几大类乔木﹑灌木﹑草本植物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兴唐寺、霍山等地的分布状况。
3、初步观察霍山的植被分布特征,学*分析植被特征的方法。
四、实*安排
6月5日到6月10日
实*地点:霍山
1.动员准备阶段
通过实*动员、实*情况介绍,使学生了解实*的目的、内容、安排及要求达到的目标。从思想上和物质上做好准备,时间为一天。
准备工作包括:
(1)每班按4-5人编一组,指定每组的实*组长;
(2)检查野外用品,及其它劳保装备(手套、铁锹等);
1、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文献法和分类法等,其中“实验法”是现代生物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但一般要与“观察法”的有机结合。
2、实验法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作出假设→制定计划→实施计划→得出结论→表达与交流
3、以“探究‘光’对鼠妇生活的影响”为例,说明实验法的基本过程:
提出问题“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吗?
作出假设“光”会(或不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制定计划以“光”为变量,设计对照实验,如:“光照与阴暗”。
实施计划做实验、仔细观察、认真记录。
得出结论分析实验数据,得出“光”会影响鼠妇的生活。
表达与交流写出探究报告,交流探究过程和结论。
☆温馨提示☆
对照实验:在探究一种条件对研究对象的影响时,所进行的除了“变量因素”不同以外,而其他条件都必须相同的实验,叫做对照实验。如:在探究“绿叶在光下合成淀粉”的实验过程中,将叶片局部遮光,其目的就是形成对照实验(即:有光与无光)。其中的`“光”就是该实验的变量。
1. 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的总和,包括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各种因素。
2. 生态因子:是指环境要素中对生物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如光照、温度、水分、氧气、二氧化碳、食物和其他生物等。
3. 生境:所有生态因子构成生物的生态环境,特定生物体或群体的栖息地的生态环境称为生境。
4. 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低于某种生物需要的最小的任何特定因子,是决定该种生物生存和分布的根本因素。
5. 限制因子:任何生态因子,当接*或超过某种生物的耐受极限而阻止其生存、生长、繁殖或扩散时,这个因素称为限制因子
6. 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上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即当其接*或达到某种生物的耐受限度时会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
7. 生态幅:每一种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耐受范围,即有一个生态上的最低点和最高点。在最低点和最高点(或称耐受性的上限和下限)之间的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8. 光周期现象:植物的开化结果、落叶及休眠,动物的繁殖、冬眠、迁徙和换羽毛等,是对日照长短的规律性变化的反应,称为光周期现象。
9. 冷害:喜温生物在0℃以上的.温度条件下受到的伤害。
10. 冻害: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伤害叫冻害。
11. 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
12. 阿伦规律: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势。
13. 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即生物的生长发育是在一定的温度范围上才开始,低于这个温度,生物不发育,这个温度称为发育阈温度或生物学零度。
14. 有效积温: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K=N(T-C) (式中K为有效积温,N为发育时间,T为*均温度,C为发育阈温度)
15. 土壤质地:土粒按直径大小分为粗砂、细粒、粉砂和粘粒,不同大小土粒的组合称为土壤质地
16. 土壤结构:是指固体颗粒的排列方式、孔隙的数量和大小以及团聚体的大小和数量等
尊敬的贵公司领导:
您好!我的名字叫XXX,我是xx农业大学农学院生态学专业的一名20xx届毕业生。三年多来,在师友的严格教益下,我本着严谨求学的态度,
系统的学*了生态学专业的理论知识。三年多来,无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我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掌握了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生态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相*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除了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以外,还利用课余时间学*英语和计算机。
在大学三年里,我很好地与同学、老师相处,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作为一名学生干部,“以诚相待”一直是我的人生信条。同时,我也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对自己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进入自己心仪的公司去奋斗是我的`愿望。如有幸成为贵公司的一员,我愿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在工作中学*,在工作中提高,在工作中贡献,在实践中不断学*,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智慧,竭力为本公司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致
敬礼!
尊敬的贵公司领导:
您好!我是xx农业大学农学院生态学专业的一名20xx届毕业生。三年多来,在师友的严格教益下,我本着严谨求学的态度,
系统的学*了生态学专业的理论知识。三年多来,无论是公共课还是专业课,我都取得了优异的成绩。掌握了数学、物理、化学等方面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掌握现代生态学和农业生态学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实验技能和生态工程设计的基本方法;了解相*专业的一般原理和知识。除了熟练掌握基础知识以外,还利用课余时间学*英语和计算机。
在大学三年里,我很好地与同学、老师相处,和他们建立了深厚的感情。作为一名学生干部,“以诚相待”一直是我的人生信条。同时,我也利用课余时间加强对自己实践能力的培养。
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进入自己心仪的公司去奋斗是我的愿望。如有幸成为贵公司的一员,我愿兢兢业业,踏踏实实,在工作中学*,在工作中提高,在工作中贡献,在实践中不断学*,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创造性,奉献自己的青春与智慧,竭力为本公司的发展贡献出自己的一份力量。
此致
敬礼!
一、名词解释
1.生态环境2.生境4.限制因子5.趋同适应和趋异适应
3.生态幅(ecologicalamplitute):生物对每一种生态因子都有其耐受的上限和下限,上下限之间是生物对这种生态因子的耐受范围,称为生态幅或生态价。
6.生活型和生态型:(1)趋同适应的生物,具有类似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的物种类群称为生活型。(2)趋异适应的生物,分化形成的形态、生理和生态特性不同的基因型类群称为生态型。
二、问答题
1.简述谢尔福德耐性定律。
2.简述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及其补充。
3.试述生态因子的作用特征。
答:(1)综合作用:环境中各种生态因子不是孤立存在的,而是彼此联系、互相促进、互相制约。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引起其他因子不同程度的变化。(2)主导因子作用(非等价性):在诸多生态因子中,必有一个对生物是起主要作用的,称为主导因子。(3)阶段性作用: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对生态因子的需求不同,因此生态因子对生物的作用也具阶段性。(4)不可替代性和补偿作用:不可替代性: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代替。补偿作用:但某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由其他因子来补偿。但只能是在一定范围内作部分补偿。(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环境中的地形因子,它的坡度、坡向、海拔高度等对生物的作用不是直接的,但他们能影响光照、温度、雨水等因子的分布,因而对生物产生间接作用,这些地方的光照、温度、水分状况则对生物类型、生长和分布起直接作用。
4.简述环境因子、生态因子及生存因子之间的关系。
思考题
一、名词解释
1.内稳态2.实验驯化与气候驯化
二、问答题
1.根据不同分类标准,生态因子分为哪些种类?
2.简述生物与环境之间的相互作用。
3.生物对耐受性范围的调整方式有哪些?
1、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
A.环境
B.生境
C.内环境
D.地球环境
2、简述环境因子与生态因子的.区别与联系
环境因子是指生物有机体以外的所有环境要素。生态因子是指环境因子中对生物的生长、发育、生殖、行为和分布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的因子。生态因子是环境因子对生物起作用的因子,生态因子包括在环境因子中。
3、根据生态因子的稳定性程度可把生态因子分为稳定因子和(D)
A.气候因子
B.地形因子
C.外来因子
D.变动因子
4、按生态因子的性质,通常可将生态因子归纳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
5、生态因子中的温度、湿度、光、降水、风等称为()因子,捕食、寄生、竞争和互惠共生等称为()因子。气候,生物/非密度制约,密度制约/非生物,生物
一、绪论
「要求」
掌握生态学的概念及生态学的基本观点;了解生态学的发展历史、现代生态学的发展趋势、生态学的分支学科、生态学的研究方法。
(一)生态学的概念和研究内容
1.生态学的定义
2.生态学的研究内容
(1)个体生态学
(2)种群生态学
(3)群落生态学
(4)生态系统生态学
(5)景观生态学
(6)全球生态学
3.生态学分支学科
(1)根据组织层次分类
(2)根据生物类群分类
(3)根据生境类型分类
(4)根据研究方法分类
(5)根据交叉学科分类
(6)根据应用领域分类
(二)生态学的发展简史
生态学硕士简历范文1900字
生态学硕士简历范文
生态学硕士简历范文1100字
生态学硕士简历范文1700字
生态学实*报告
生态学职业规划书范文
生态学自我鉴定
生态学实*报告3500字
行政生态学读后感
生态学实*报告4000字
生态学专业自我鉴定
生态学实*报告2500字
生态学实*报告3000字
生态学实*报告2000字
生态学实*报告1500字
生态学实*报告5000字
生态学实*报告1000字
生态学自我鉴定600字
生态学自我鉴定900字
生态学自我鉴定700字
生态学专业职业规划书
生态学自我鉴定800字
生态学报范文
生态学专业自我鉴定800字
生态学涯与职业规划书
生态学职业生涯规划书
生态学专业自我鉴定900字
生态学专业自我鉴定1000字
生态学专业自我鉴定700字
生态学报范文800字
在化工厂实*报告1000字
社区干部工作检讨书
车队安全员工作总结
如何看待现在的工作范文
二次创业演讲稿范文3000字
生产率标准报告范文2500字
综治经验类信息范文
描写雕塑的句子
银行会计信息范文1500字
服务站站长申请书范文700字
音乐课的评课范文1000字
初中音乐课程教案
专业课程总结范文2000字
**会议早退检讨书
协助副**工作总结1400字
对感情忠诚的句子
关于认识自我的句子
人代会会议工作总结2800字
对保安的赞美句子
基层团组织工作总结1500字
信息采编工作总结2100字
投资服务中心工作总结1300字
员工守则心得体会范文2000字
个人安全培训心得体会范文
文明家庭创建体会范文900字
廉政纪律教育范文900字
巡渠人员工作总结
政治经济学原理读后感1500字
会议会务工作总结2500字
数学研究综述范文
社会观察论范文10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