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秋夜的古诗视频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中秋夜的古诗视频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中秋夜的古诗视频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中秋夜的古诗视频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中秋夜
——唐 李峤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世上的事千差万别,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两交加。
原文:
万水归阴,故潮信盈虚因月。偏只到、凉秋半破,斗成双绝。有物指磨金镜净,何人拏攫银河决?想子胥今夜见嫦娥,沉冤雪。
光直下,蛟龙穴;声直上,蟾蜍窟。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待明朝说似与儿曹,心应折!
创作背景
中秋海潮,是大自然的壮观景象。早在北宋,苏轼就写过《八月十五看潮五绝》,其首绝曰:“定知玉兔十分圆,已作霜风九月寒。寄语重门休上钥,夜潮留向月中看”。南宋辛弃疾也写过《摸鱼儿·上叶丞相》等上乘之作。史达祖这首题为“中秋夜潮”的《满江红》,在某种程度上看,就正是继承苏...查看全文...
赏析
史达祖本来是一位“婉约派”的词人。前人之所以盛赞他,主要是因为他具有那种婉丽细腻的词风。其实,他的词风并不局限于“婉约”一路。像这首词,就抒发了他胸中不常被人看见的豪气激情,在风格上也显得沉郁顿挫、激昂慷慨,这就可以大大帮助读者加深对其人、其词的全面了解。因为是写“中秋夜潮”,所...查看全文...
史达祖
史达祖1163~1220?年,字邦卿,号梅溪,汴(河南开封)人。一生未中第,早年任过幕僚。韩侂胄当国时,他是最亲信的堂吏,负责撰拟文书。韩败,史牵连受黥刑,死于贫困中。史达祖的词以咏物为长,其中不乏身世之感。他还在宁宗朝北行使金,这一部分的北行词,充满了沉痛的家国之感。今传有《梅溪词》。存词112首。...查看全文...
[中秋夜潮翻译及赏析]
《》是一首对春雨的描述,也寄托了诗人的感情。
唐代: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
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
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注释
⑴知:明白,知道。说雨知时节,是一种拟人化的写法。
⑵乃:就。发生:萌发生长。
⑶潜(qián):暗暗地,悄悄地。这里指春雨在夜里悄悄地随风而至。
⑷润物:使植物受到雨水的滋养。
⑸野径:田野间的小路。
⑹这两句意谓满天黑云,连小路、江面、江上的船只都看不见,只能看见江船上的点点灯火,暗示雨意正浓。
⑺晓:天刚亮的时候。红湿处:雨水湿润的花丛。
⑻花重(zhòng):花因为饱含雨水而显得沉重。锦官城:故址在今成都市南,亦称锦城。三国蜀汉时管理织锦之官驻此,故名。*有用作成都的别称。此句是说露水盈花的美景。
译文
好雨似乎会挑选时辰,降临在万物萌生之春。
伴随和风,悄悄进入夜幕。细细密密,滋润大地万物。
浓浓乌云,笼罩田野小路,点点灯火,闪烁江上渔船。
明早再看带露的鲜花,成都满城必将繁花盛开。
作者简介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秋夜独坐怀故山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秋夜独坐怀故山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秋夜独坐怀故山
李白
小隐慕安石,远游学屈*。天书访江海,云卧起咸京。
入侍瑶池宴,出陪玉辇行。夸胡新赋作,谏猎短书成。
但奉紫霄顾,非邀青史名。庄周空说剑,墨翟耻论兵。
拙薄遂疏绝,归闲事耦耕。顾无苍生望,空爱紫芝荣。
寥落暝霞色,微茫旧壑情。秋山绿萝月,今夕为谁明。
创作背景
此诗作于天宝二载(743)秋,时李白奉诏入京已一年,政治抱负未得施展,遭到同僚谗毁,又生退隐之念。
文学鉴赏
诗的前两句概言入朝前隐居、漫游,接着写奉诏入京得玄宗宠信,但他的文韬武略不为所用,渐被疏远。不如归耕陇亩。后四句写傍晚秋山之美景,抒发对隐居生活的向往之情。
诗中用扬雄、司马相如、庄周、墨翟之事,说明他的受宠与失意。比喻巧妙。用典贴切。
作者简介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天水附*),先世于隋末流徙西域,李白即生于中亚碎叶(今巴尔喀什湖南面的'楚河流域,唐时属安西都护府管辖)。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他一生绝大部分在漫游中度过。公元742年(天宝元年),因道士吴筠的推荐,被召至长安,供奉翰林。文章风采,名动一时,颇为唐玄宗所赏识。
后因不能见容于权贵,在京仅三年,就弃官而去,仍然继续他那飘荡四方的流浪生活。公元756年,即安史之乱发生的第二年,他感愤时艰,曾参加了永王李璘的幕府。不幸,永王与肃宗发生了争夺帝位的斗争,失败之后,李白受牵累,流放夜郎(今贵州境内),途中遇赦。晚年漂泊东南一带,依当涂县令李阳冰,不久即病卒。李白诗歌以抒情为主。
他真正能够广泛地从当时的民间文艺和秦、汉、魏以来的乐府民歌吸取其丰富营养,集中提高而形成他的独特风貌。他具有超异寻常的艺术天才和磅礴雄伟的艺术力量,一切可惊可喜、令人兴奋、发人深思的现象,无不尽归笔底。李白是屈原之后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称。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三十卷。
诗情,常与画意并提。诗与画,总是相得益彰,互添光彩的。古人多爱写诗,绘画却也是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无论是写诗,还是作画,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表达心中的情感。
比起诗词,画作却似乎更为直接,而不少人赏过画以后,又将眼前的绘画作品吟成了诗,又有了自己的感受,这样的艺术鉴赏,也实在是赏心悦目,令人沉醉的。
远看山有色,*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唐·王维《画》
远远地望去,山色明朗映人,走*一听,水却没有声音。春天已过去,却依然见鲜花争奇斗妍,一片绚烂。当人靠*时,鸟儿却没有被惊起。原来,这是一幅画呀,有色,却无声,然而赏画的人,却在无声中听到了春天的声音,在花儿争艳里,看到了无限的生机。回过神来时,不由得感慨,时光是留不住的,而画布上的时光却好像静止了呀。
说到写画的诗,就不能不提苏轼的《惠崇春江晚景》。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
青青的竹林外,绽放了两三枝娇红的桃花,春天江水已泛暖,在水面嬉戏的鸭儿最先知道。江岸满是蒌蒿和芦苇的幼芽,早春的江南,正是河豚鱼回游的时候啊!苏轼观赏了惠崇的画,已经感受到春天到来的生机和温暖。画上有翠竹,有桃花,有鸭儿和水生植物的浅芽,画面清新而不乏鲜妍,让人看到了无尽的希望。而春水碧碧,诗人还联想到,河豚鱼快出现了。
美丽的风景,自然是宜诗宜画的。
水榭风微玉枕凉,牙床角簟藕花香。
野塘烟雨罩鸳鸯,红蓼渡头青嶂远。
绿苹波上白鸥双,淋浪淡墨水云乡。
——宋·苏庠《书虞元翁画》
水边的楼台,风轻轻地吹着,玉枕清凉。精美的床上,*子沁凉,时不时闻到荷花的清香。烟雨蒙蒙,池塘里鸳鸯嬉戏。渡头开着红色蓼花,远处是如屏障般的青山。绿萍零散的水面上,白色鸥鸟成双成对,淡淡的墨迹里,渲染着水云,这样的图画,让人看了,也觉得无比闲适,恨不得真能到画里去吧。
好风景,光是自己看还不够,对于朋友遍天下的白居易来说,与朋友唱和,互通有无是常事。
澹烟疏雨间斜阳,江色鲜明海气凉。
蜃散云收破楼阁,虹残水照断桥梁。
风翻白浪花千片,雁点青山字一行。
好著丹青图画取,题诗寄与水曹郎。
——唐·白居易《江楼晚眺景物鲜吟玩成篇寄水部张员外》
大雨刚过,淡淡的云雾飘散,还有稀疏雨滴洒落,一轮明亮的斜阳照着江面。风吹江水,在灿烂的阳光下,一半是灿金色,背光的一面却是深碧色,对照鲜明,涌动不已。天上彩云千变万化,江面水雾翻涌,好像刚散的海市蜃楼,残云雨霁像是残破的楼阁。一道彩虹在水汽与夕阳的映照下,忽明忽暗,时断时续,像美丽的桥梁。风吹起浪花,好像许多洁白的花片飞舞,云散后晴空一碧,几只大雁在空中飞翔,就像是青天上的一行字迹。如此鲜奇的景致,光是自己欣赏怎行?白居易还专门请人画了下来,并且题上诗,再寄给远方的好友。好东西,一定要与好友分享嘛。
世人多喜富丽繁华的工笔,却不知水墨写意之妙,曲高却往往和寡,并非人人能懂得。
云里烟村雨里滩,看之容易作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唐·李唐《题画》
云里烟里若隐若现的村庄,雨里淡淡的水滩,看上去是那样容易啊,要达到那样自然,却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可惜现在的人并不欣赏淡墨山水画,都追崇浓墨重彩,寓意富贵的牡丹图。诗人忍不住叹气,早知不合时宜,不如多买些颜料,去画牡丹好了。诗人虽是委屈愤怒,可又怎会舍得放下心中所爱和追求呢?不入时人眼,就画给自己看吧。
时光总是易逝,历史总是充满了沧桑,而画,既画得了勃勃生机,悠悠闲情,同样也会落满苍凉。
谁谓伤心画不成,画人心逐世人情。
君看六幅南朝事,老木寒云满故城。
——唐·韦庄《金陵图》
谁说画不成六朝古都的伤心过往?那只是因为画家为了迎合当权者不愿画而已。所画出的,也都是大好春光。你看看,这六幅金陵南朝往事的画中,枯老的树木和寒凉的云朵布满了整个城市。这才真正画出了历史的荒凉和沧桑啊。
王冕是元代有名的画家,诗人。他喜欢梅花,以墨笔画梅,不渲染明艳的色彩,并且为墨梅图题诗,表达心中志趣。
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
——元·王冕《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有一棵梅花树,每一朵绽放的梅花都像是用淡淡的墨汁点染而成。它不要别人夸赞自己有好的颜色,只希望将清香弥漫天地间。这便是诗人的心声啊,不追名逐利,随波逐流,唯求坚持初心。
而爱竹的清代诗人郑燮,同样既爱画竹,也爱写诗。
乌纱掷去不为官,囊橐萧萧两袖寒。
写取一枝清瘦竹,秋风江上作渔杆。
——清·郑燮《竹石图》
诗人舍下乌纱,不再当官了,口袋空空衣裳单薄,只觉寒气袭人。就来画一枝清瘦的竹子吧,让它在秋风萧萧的江面上,当作钓鱼竿,从此就做一个隐逸江湖的钓者,兴许要自在得多呢。竹有气节,人又何尝不是?
春夏的翠竹令人喜,而瘦竹却更不易画。
莫将画竹论难易,刚道繁难简更难。
去除视频中的字幕的方法
从网上下载了一段视频准备使用时,发现上面有字幕,不是很令人满意,怎么办?想知道怎样才能去掉视频的字幕,有没有软件可以将视频的字幕去除呢?下面是去除视频字幕的教程。
去除视频中的字幕的方法
方法一:黑条遮盖法
具体操作:可以在新建→旧版标题,在字幕创建中自己手动绘制一个黑色遮幅,注意黑色遮幅要在画面安全框与字幕安全框之间,这样看起来比较舒服,具**置以字幕位置作为参照进行调整。
随后将新建好的字幕遮幅拖入到v2轨道上,这样就可以遮住视频中的字幕了,出现了电影既视感。
优点:画面保持原始比例,营造电影感觉。
缺点:画面会在一定程度上变小,信息丢失。
方法二:裁剪遮盖法
具体操作:在视频效果里找到“裁剪效果”,将其拖入视频素材中,随后调整效果控件中顶部和底部的参数值就可以了,参数数值根据具体视频字幕位置进行设置。
优点:与黑条遮盖法类似,画面保持原始比例,营造电影感觉。
缺点:画面会在一定程度上变小,信息丢失。
方法三:伸缩位移法
具体操作:将指针移动到有字幕的地方,打开效果控件,将比例扩大,同时对该素材的位置进行微调,注意不要露出黑边,这样字幕就消失不见了。
优点:直接有效,方便快捷。
缺点:素材的大小会改变,不太适用于某些*景以及特写镜头。
方法四:高斯模糊法
具体操作:在效果面板中的.“模糊与锐化“”效果中找到“高斯模糊”,利用蒙版的形式拖到字幕上面将高斯模糊的模糊度参数进行调整,此时的字幕就变得模糊了,注意对蒙版进行羽化,显得边缘并不那么生硬。
优点:上手度较低,更适合做logo遮盖。
缺点:比较影响画面美观,原视频原来的位置也变得很模糊了。
方法五:背景替换法
具体操作:
1.将时间指示器调到两个画面转换的位置,使用剃刀工具将两段视频进行剪切。
2.利用裁剪工具对所要去除的字幕进行裁剪。
3.将时间指示器移动到没有字的位置,使用剃刀工具进行剪切,把这一帧画面进行复制。随后将剪裁效果删除,通过ctrl+v复制之前裁剪出来的图片。
4.接下来可以把这些复制的视频放到要遮挡视频对的上方就大功告成了。
优点:该方法类似于ps中的仿制图章,适于静态的文字处理。
缺点:如果出现背景移动则不适合。
【拓展阅读】
给视频加字幕的方法
第一种:语音识别自动添加字幕
这种方法是目前主流小白用户用的最多的添加字幕的方法;也是手机上主流视频剪辑APP都支持的功能。
优点是:操作非常简单,上传视频后视频会自动识别语音添加字幕并自动匹配时间轴,这几款总体来说识别率都比较,有个别识别错误的都可以手动更改。
缺点是:只适用于在视频有对白或旁白的情况下,反之效果就不是很好;
第二种:手动添加字幕
这种相对第一种来说比较耗时,最大的区别是需要手动添加字幕并匹配时间轴。
优点是:添加字幕的自由度,字幕颜色和字体都可以根据自己的视频需求更改;
缺点是:需要手动一句一句的添加,非常耗时;
第三种:剪画微信小程序的【自动配音】功能
自动添加整段文本,自动断句并匹配时间轴,这个功能目前只有剪画在线特有支持;
优点是:不需要手动一句一句添加,在字幕框输入整段字幕文本就能自动添加到视频中,上下智能联想自动断句,非常省时省力。不需要下载APP占用内存,微信上搜索剪画小程序就能使用。
第四种:图文生成字幕
目前这种方式支持的是剪映和知乎。
优点是:省时省力,自动将发表过的文章生成视频;
缺点是:生成的字幕和标题过大不能更改;
《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古诗赏析
在日常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秋夜寄邱员外》韦应物古诗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夜寄邱员外》唐代:韦应物
怀君属秋夜,散步咏凉天。
空山松子落,幽人应未眠。
译文
怀念你竟在这深秋的夜晚,散步咏叹多么寒凉的霜天。
想此刻空山中正掉落松子,幽居的友人一定还未安眠。
注释
丘二十二员外:名丹,苏州人,曾拜尚书郎,后隐居*山上。一作“邱二十二员外”。
属:正值,适逢,恰好。
幽人:幽居隐逸的人,悠闲的人,此处指丘员外。
鉴赏
韦应物的五言绝句,一向为诗论家所推崇。胡应麟在《诗薮》中说:“中唐五言绝,苏州最古,可继王、孟。”沈德潜在《说诗晬语》中说:“五言绝句,右丞之自然、太白之高妙、苏州之古淡,并入化境。”上面这首诗是他的五绝代表作之一。它给予读者的艺术享受,首先就是这一古雅闲淡的风格美。施补华在《岘佣说诗》中曾称赞这首诗“清幽不减摩诘,皆五绝中之正法眼藏也”。它不以强烈的语言打动读者,只是从容下笔,淡淡着墨,而语浅情深,言简意长,使人感到韵味悠永,玩绎不尽。
如果就构思和写法而言,这首诗还另有其值得拈出之处。它是一首怀人诗。前半部分写诗人自己,即怀念友人之人;后半部分写正在临*山学道的丘丹,即诗人所怀念之人。首句“怀君属秋夜”,点明季节是秋天,时间是夜晚,而这“秋夜”之景与“怀君”之情,正是彼此衬映的。次句“散步咏凉天”,承接自然,全不着力,而紧扣上句。“散步”是与“怀君”相照应的:“凉天”是与“秋夜”相绾合的。这两句都是写实,写出了作者因怀人而在凉秋之夜徘徊沉吟的情景。接下来,作者不顺情抒写,就景描述,而把诗思飞驰到了远方,在三、四两句中,想象所怀念之人在此时、彼地的状况。而这三、四两句又是紧扣一、二两句的`。第三句“山空松子落”,遥承“秋夜”、“凉天”,是从眼前的凉秋之夜,推想临*山中今夜的秋色。第四句“幽人应未眠”,则遥承“怀君”、“散步”,是从自己正在怀念远人、徘徊不寐,推想对方应也未眠。这两句出于想象,既是从前两句生发,而又是前两句诗情的深化。从整首诗看,作者运用写实与虚构相结合的手法,使眼前景与意中景同时并列,使怀人之人与所怀之人两地相连,进而表达了异地相思的深情。
陆机在《文赋》中指出,作者在构思时,可以“观古今于须臾,抚四海于一瞬”。刘勰在《文心雕龙·神思篇》中也说:“文之思也,其神远矣。故寂然凝虑,思接千载;悄焉动容,视通万里。”这些话说明文思是最活跃的,是不受时空限制的。因此,在诗人笔下,同一空间里,可以呈现不同的时间;同一时间里,也可以呈现不同的空间。像王播的《题木兰院》:“三十年前此院游,木兰花发院新修;如今再到经行处,树老无花僧白头”,就属于前者。而这首韦应物的怀人诗,则属于后者。现代的电影艺术,有时采用叠影手法来处理回忆与遥想的镜头,有时使银幕上映出两上或两个以上的画面,使观众同时看到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空间或时间里出现的不同场景。这首诗运用的手法正与此相同。它使读者在一首诗中看到两个空间,既看到怀人之人,也看到被怀之人,既看到作者身边之景,也看到作者遥想之景,从而把异地相隔的人和景并列和相连在一起,说明千里神交,有如晤对,故人虽远在天涯,而想思却*在咫尺。
评析:
这是一首怀人诗。诗人与丘丹在苏州时过往甚密,丘丹临*山学道时,诗人写此诗以寄怀。诗的首两句,写自己因秋夜怀人而徘徊沉吟的情景;后两句想象所怀的人这时也在怀念自己而难以成眠。隐士常以松子为食,因而想到松子脱落季节即想起对方。一样秋色,异地相思。着墨虽淡,韵味无穷;语浅情深,言简意长。全诗以其古雅闲淡的风格美,给人玩绎不尽的艺术享受。
秋夜曲 (唐·王维)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银筝夜久殷勤弄,心怯空房不忍归。
这首诗绝妙之处,在于紧紧围绕“秋夜”二字展开叙述。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诗风特点,在这首诗中也展现得淋漓尽致。一幅美人抚琴画卷,将读着带入诗文描绘的画面中。
桂魄初升,秋露微团,乃秋夜之“静美”。明月光,白露,秋风,秋凉,然而就是没有“你”。秋夜虽“美”,然无“你”又何欢。
轻罗已薄,却未更衣,乃秋夜之“凉”,“我”之无绪慵懒。白露秋风夜,寂寂凄凉夜。物换星移,节序更替,理应添衣保暖,可是诗中女主却偏偏不肯添衣,这是为何呢?心之凉与身之凉,到底哪一个才更凉。即便添衣身暖了,心中的凉意又有谁来消除呢? 又或许身愈暖心愈寒,莫如不添衣。
夜深人静,百无聊赖,唯有倾诉银筝,殷勤拨弄。此乃秋夜之“长”之“深”。拨弄银筝,不知不觉已到深夜,还是不愿睡去。这又是为何?是“心凉”之后的“孤寂”,是“喧闹”之后的“孤独”,是“无处排解”的忧愁和打发不掉的“时光”。一个人的秋夜,太安静,太孤单,唯有向瑶琴倾诉,用琴声来掩饰自己内心的孤独于寂寥。
心怯空房,不忍归去,惧怕独自归去,这是说秋夜之“孤”。身着轻罗薄衣,举头仰望明月,殷勤拨弄银筝等等行为都是为了突出一个“孤”字。“空房”二字,则愈发加深了这种孤独寂寞感。一月,一露,一人,一琴,一空房,虽未言“孤”,而“孤”自现,未言“愁”,而愁绪满满。
盛唐诗人王维的《秋夜曲》,语言优美,意境优美尤甚。虽有虚实相生、动静相应、声色交融、时空交错等艺术表现技巧,但更重要的是诗人感受人世间的一颗敏锐慈悲的心。
只有内心真正静下来,才能感受到桂魄初生,秋露渐微,季节与时光在身边的不停流淌流转,悄然流转。
八月十五中秋夜的诗句
1、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中秋月》
2、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李峤《中秋月二首·其二》
3、一轮秋影转金波,飞镜又重磨。——辛弃疾《太常引》
4、激气已能驱粉黛,举杯便可吞吴越。——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5、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6、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7、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8、问姮娥、缘底事,乃有盈亏,烦玉斧、运风重整。——向子諲《洞仙歌·中秋》
9、露凉时、零乱多少寒螀,神京远,惟有蓝桥路*。——晁补之《洞仙歌·泗州中秋作》
10、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11、大漠沙如雪,燕山月似钩。——李贺《马诗·大漠沙如雪》
12、水晶宫里,一声吹断横笛。——苏轼《念奴娇·中秋》
13、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李商隐《霜月》
14、直待黄昏风卷霁,金滟滟,玉团团。——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15、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16、直到天头天尽处,不曾私照一人家。——曹松《中秋对月》
17、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苏轼《阳关曲》
18、此时相望不相闻,愿逐月华流照君。——张若虚《春江花月夜》
19、淡荡秋光客路长,兰桡桂棹泛天香。月明圆峤人千里,风急轻帆燕一行。——张煌言《舟次中秋》
20、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刘禹锡《八月十五夜玩月》
21、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22、每圆处即良宵,甚此夕偏饶,对歌临怨。——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23、昔年八月十五夜,曲江池畔杏园边。——白居易《八月十五日夜湓亭望月》
24、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崔少府《同从弟南斋玩月忆山》
25、露冷阑干,定怯藕丝冰腕。——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26、何妨小驻听吾语。——郭应祥《醉落魄·丙寅中秋》
27、桂花浮玉,正月满天街,夜凉如洗。——文征明《念奴娇·中秋对月》
28、对望中天地,洞然如刷。——史达祖《满江红·中秋夜潮》
29、动摇随积水,皎洁满晴天。——丘崈《酬裴端公八月十五日夜对月见怀》
30、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李白《月下独酌》
31、禅边风味客边愁,馈我清光又满楼。——慧霖《闰中秋玩月》
32、至今不会天中事,应是嫦娥掷与人。——皮日休《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
33、快上西楼,怕天放浮云遮月。——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34、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刘禹锡《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
35、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36、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孟浩然《秋宵月下有怀》
37、问深宫,姮娥正在,妒云第几。——吴文英《永遇乐·乙巳中秋风雨》
38、万里婵娟,几许雾屏云幔。——吴文英《玉漏迟·瓜泾度中秋夕赋》
39、山中夜来月,到晓不曾看。——好问《倪庄中秋》
40、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王建《十五夜望月》
41、目穷淮海满如银,万道虹光育蚌珍。——米芾《中秋登楼望月》
42、东篱展却宴期宽。——吴文英《思佳客·闰中秋》
43、杯酒相延,今夕不应慳。——陈著《江城子·中秋早雨晚晴》
44、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45、谁做冰壶浮世界,最怜玉斧修时节。——辛弃疾《满江红·中秋寄远》
46、*分秋色一轮满,长伴云衢千里明。——李朴《中秋》
47、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李白《月下独酌》
48、乘风好去,长空万里,直下看山河。——辛弃疾《太常引·建康中秋夜为吕叔潜赋》
49、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刘方*《月夜》
50、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杜甫《月夜忆舍弟》
中秋夜的古诗视频
关于中秋的古诗视频
视频古诗李朴的中秋
中秋祝福视频
中秋月的视频古诗
描写中秋的古诗的视频
中秋祝福微信视频
古诗中秋文征明写的视频
关于中秋的古诗手语视频
中秋这首古诗的朗诵视频
画的古诗中秋夜
关于中秋的古诗词视频
中秋咏月的古诗词视频
中秋夜独赏的古诗
中秋祝福动画视频
中秋夜是中秋节的古诗吗
中秋夜雨的古诗
中秋节祝福的视频
中秋节的祝福视频
中秋祝福视频创意
中秋快乐的祝福视频
中秋祝福搞笑视频
关于中秋的古诗二首视频
中秋祝福视频音乐
祝贺中秋节的视频
制作中秋祝福视频
中秋节祝福视频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和视频
中秋节简单的古诗视频
中秋夜的古诗有拼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