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阳开泰的古诗词

关于三阳开泰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三阳开泰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三阳开泰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三阳开泰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54) 说说(128) 名言(825) 诗词(9k+) 祝福(56) 心语(1)

  • 含有泰字的古诗词 带泰字的诗词名句

  • 鸟之将死,其鸣也哀;人之将死,其言也善。——《论语·泰伯篇》

    不在其位,不谋其政。——《论语·泰伯篇》

    君子泰而不骄,小人骄而不泰。——《论语·子路篇》

    人间万事,毫发常重泰山轻。——辛弃疾《水调歌头·壬子三山被召陈端仁给事饮饯*上作》

    秋娘渡与泰娘桥,风又飘飘,雨又萧萧。——蒋捷《一剪梅·舟过吴江》

    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泰伯篇》

    登泰山而小天下。——《孟子·尽心章句上·第二十四节》

    泰山崩于前而色不变,麋鹿兴于左而目不瞬,然后可以制利害,可以待敌。——苏洵《心术》

    天下有道则见,无道则隐。——《论语·泰伯篇》

    树德务滋,除恶务本——《尚书·周书·泰誓》

    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抚我则后,虐我则仇。——《尚书·周书·泰誓》

    惟天地万物父母,惟人万物之灵。——《尚书·周书·泰誓》

    天地交而万物通也,上下交而其志同也。——《易传·彖传上·泰》

    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八方各异气,千里殊风雨。——曹植《泰山梁甫行》

    邦有道,贫且贱焉,耻也;邦无道,富且贵焉,耻也。——《论语·泰伯篇》

    泰山不却微尘,积少垒成高大。——《明贤集·六言集》

    成败相因,理不常泰——《南史·本纪·卷一》

    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用之所趋异也。——司马迁《报任少卿书 / 报任安书》

    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姚鼐《登泰山记》

    目察秋毫之末,耳不闻雷霆之音;耳调玉石之声,目不见泰山之高——《淮南子·俶真训》

    乐极生悲,否极泰来。——《水浒传·第二十六回》

    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曹植《泰山梁甫行》

    风云一举到天关,快意生*有此观。——张养浩《登泰山》

    伯牙鼓琴,志在高山,钟子期曰:善哉,峨峨兮若泰山!——佚名《伯牙绝弦》

    民无廉耻,不可治也;非修礼义,廉耻不立。——《淮南子·泰族训》

    无*不陂,无往不复。——《周易·泰卦》

    登高望蓬流,想象金银台。——李白《游泰山六首》

    孔子过泰山侧 ,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佚名《苛政猛于虎》

    学界泰斗,人世楷模。

    天门一长啸,万里清风来。——李白《游泰山六首》

    有眼不识泰山。——《水浒传·第二回》

    三阳开泰,*同春。

    柴门何萧条,狐兔翔我宇。——曹植《泰山梁甫行》

    冉冉孤生竹,结根泰山阿。——佚名《冉冉孤生竹》

    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姚鼐《登泰山记》

    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庄周《逍遥游(节选)》

    山明月露白,夜静松风歇。——李白《游泰山六首》

    人心齐,泰山移。

    仁义者,治之本也。——《淮南子·泰族训》

    云山望不及,此去何时还。——李白《送范山人归泰山》

    凭崖览八极,目尽长空闲。——李白《游泰山六首》

    云行信长风,飒若羽翼生。——李白《游泰山六首》

    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曹植《泰山梁甫行》

    泰山其颓乎。——孔子《曳杖歌》

    清斋三千日,裂素写道经。——李白《游泰山六首》

    海色动远山,天鸡已先鸣。——李白《游泰山六首》

    精神四飞扬,如出天地间。——李白《游泰山六首》

    玉女四五人,飘颻下九垓。——李白《游泰山六首》

    [阅读全文]...

2022-02-21 23:16:48
  • 岐阳三首古诗词

  • 岐阳三首古诗词

      古诗原文

      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

      三秦形胜无今古,千里传闻果是非;

      偃蹇鲸鲵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

      穷途老阮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

      眈眈九虎护秦关,懦楚孱齐机上看。

      禹贡土田推陆海,汉家封徼尽天山。

      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

      三十六峰长剑在,倚天仙掌惜空闲。

      译文翻译

      凶猛的敌骑营寨相连,天上的禽鸟也难偷飞;呼号的北风*卷大地,迷茫的天空大雪霏霏。

      号称形胜的三秦啊,山河的险要古今未改;千里传来的噩讯啊,怎知道究竟是真是非!

      庞大的鲸鲵是那么凶暴——似海的人群尽被吞食;毒蛇和恶狗是那么猖獗——分明像铁山把孤城紧围。

      就像是走到穷途的阮籍啊,我面对国难苦无良策——徒然怅望着失陷的岐阳,纷飞的悲泪溅满了裳衣!

      号称“百二关河”的三秦啊,如今已不见杂草纵横;十年的战火燃烧在这里,烽烟遮暗了旧时的秦京。

      西望着岐阳啊,全没有半点同胞的音信;东流的陇水啊,只听到一片惨痛的哭声!

      荒野里,缠绵的蔓草情深意厚,在悄悄萦绕着战士的尸骨;蓝天下,惨淡的残阳究竟为啥,却偏偏照射着死寂的空城?

      我能够从什么地方啊,向苍天细细地责问——为何让凶残的蚩尤啊,制造这*的刀兵?

      遥想当年,九虎猛将们目光炯炯,凛然守卫在巍巍秦关——孱懦的齐楚何曾在眼,直看它好似肥肉在砧!

      《禹贡》记述的土田啊,要推那“陆海”最是肥沃;汉朝当年的边界啊,蜿蜒着伸过遥远的天山。

      慨叹今日,猎猎的北风呼啸不已,悲壮的胡笳随风远传;潇潇的渭水呜咽难抚,河边的战士尸骨正寒。

      空自有华山的三十六峰啊,仍然像长剑屹立——只可惜倚天的雄奇仙掌啊,只落得徒自空闲!

      创作背景

      《岐阳》写于金代末年。当时金国面临的强敌是蒙古汗国。成吉思汗于公元1219年七月成吉思汗在距离凤翔不远的今甘肃清水县病死。继承汗位的窝阔台于1231年围攻岐阳,四月城破,作者时任南阳县令,闻变写《岐阳》三首。《岐阳》即写于公元1321年二月前后。

      诗文赏析

      第一首

      “突骑连营鸟不飞,北风浩浩发阴机”。诗作一开始就渲染出一种阴冷、低沉、压抑的氛围:北风劲吹,强敌压境。诗人似乎看到了生灵涂炭,百姓遭殃,也似乎更深一层看出了社稷倾危,江山难保。突骑:突人对方阵地的精锐骑兵。

      “三秦形胜无古今,千里传闻果是非”。紧承上两句,诗人的这种担忧还是真的表现出来了。在一声反问中引出了自己内心的沉郁隐痛,悲愤、沉痛、失望的心情溢于言表。

      “偃蹇鲸鲵人海涸,分明蛇犬铁山围”。这两句是作者在得知岐阳陷落之后的设想。句中几处地方用了比喻、夸张的手法,表现出入侵者的凶狠、残暴、野蛮,同时也流露出元好问同情老百姓,心忧国难的思想感情。

      “穷途老阮无奇策,空望岐阳泪满衣”。这两句直抒胸臆,悲慨沉痛,语短情长,感人肺腑。

      第二首

      “百二关河草不横,十年戎马暗秦京”。元好问身在南阳,却心系失陷的岐阳,写岐阳失陷,又回顾了十年战乱带来的惨状,可谓思绪悠长。“暗”字巧妙渲染出战地暗无天日的场面。

      “岐阳西望无来信,陇水东流闻哭声”。诗句从“望”字生发开去,望中已知音讯断绝,望中如闻陇水呜咽,望中悬想沦陷中的岐阳,从而为下面对岐阳空城的描述作了铺垫。

      “野蔓有情萦战骨,残阳何意照空城”。这两句情感极其低沉悲痛。江淹《恨赋》:“试望*原,蔓草萦骨。”元好问在本诗中加入“有情”二字,使自在生长的野蔓草也变得灵动起来,而且还注入了感情的力度,可谓力透纸背。接下来,面对夕阳残照的`空城,作者呼天抢地,责问蒙古军*罪行。人们读后,不禁一陲魂颤。

      “从谁细向苍苍问,争遣蚩尤作五兵”。如果说上一句的质问还比较笼统,这一句的质问就落到实处了。诗人责问上苍,痛恨蚩尤,表现出对黎民百姓的深切同情和对惨无人道战争的极端憎恨。

      第三首

      “眈眈九虎护秦关,懦楚孱齐机上看”。面对积弱不振的现状,诗人痛苦地反思过去,回顾历史,希望从中找出重振国家的良方妙策。

      “禹贡土田推陆海,汉家封徼尽天山”。这两句和前两句都是描述金朝全盛时的景况。诗人有好几处运用典故,意在说明往日的繁盛与强大。

      “北风猎猎悲笳发,渭水潇潇战骨寒”。猎猎是风吹的声音,潇潇是水流的声音,诗人连用两个象声词,极其形象生动地写出了岐阳城的荒凉与冷清,与往日的繁盛热闹人声鼎沸的景象形成强烈对比。

      “三十六峰长剑在,倚天仙掌惜空闲”。全诗在悲怆的抒写中,陡然引入了对险峻华山的描绘,颇能让人产生几分突兀之感,其实这样写不仅是慨叹由于人为的防备不足,使险要的山川、天然的屏障没有起到应有的作用,而且也隐含着元好问愤愤不*的书生意气。宋玉《大言赋》有“长剑耿耿倚天外”之句,元好问在本诗中以倚天长剑比喻险峻的华山。意在提醒金朝统治者要加强防务,可谓在沉痛中见警策。

    [阅读全文]...

2021-12-03 13:20:18
  • 古诗词三首

  • 古诗词三首

      教学目标:

      1.认识古诗的生字,能正确读写“洞庭、江南”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诗词大意,感受江南山水的自然美,受到美的熏陶,背诵三首古诗词,

      教学重点:明诗意,背诗词,积累语言

      教学难点:品味诗句

      教学方法:边学边练,实时反馈

      教学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独坐敬亭山》

      1、教师导入。

      学生齐读课题“古诗词三首”,把这个课题和以往的同类课题比一比,你发现了什么不同吗?

      2、学生表述,教师相机训练学生规范的表述:……是诗,……是词。

      3、教师过渡。

      诗盛于唐,词盛于宋,所以在文学史上有唐诗宋词之说。什么意思呢?通俗一点儿说,就是唐朝的诗写得最好,宋朝的词写得最好。诗和词,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这些我们先不谈,咱们一首一首地学,慢慢地就明白了。请一位同学为我们朗读第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4、学生朗读,教师相机评点。

      是否读正确了?注意“相”字的读音。

      5、运用反复手法,训练几个学生朗读全诗,教师横向评价。

      诗味读得最浓的是谁?学生声情并茂地朗读全诗。

      6、教师过渡。

      诗和词,最大的作用就是表达作者内心的感受。李白想表达一种怎样的感受呢?我们先来听一段小故事:……在被迫离开长安十年后的一天,李白在游完安徽宣州郊区的敬亭山之时,写下了这首诗。一请同学们再读一读这首诗,你体会到一种怎样的感受?

      7、学生表述,教师相机。

      (1)这种感受在诗题里边有没有表现?

      (2)在诗句里有没有表现?让学生用自己的话说一遍,着重注意“闲”和“厌”的解释。

      8、教师小结诗中的情感,引导学生体会“只有”一词的深意。

      能陪伴李白的,只有一座无言的敬亭山。这句话当中的“只有”什么意思?只有,就是除了敬亭山,什么都没有!没有亲人,没有——朋友,有的只是眼前的青山,身边的孤独!

      9、教师过渡。

      学了这么久,也不知道同学们学明白了没有,听老师说一段话,看老师说的是哪一句诗?教师引读:天上的鸟儿都结伴飞走了,不见了踪影;那一片白云,它也飘走了,只留下孤孤单单的我。这世界上能陪伴我的,恐怕只有眼前的这座敬亭山了。

      10.训练学生看着课件反复说一说诗句的意思。

      11.教师组织学生在朗齐诵诗歌,笔记,背诵、默写。

      板书设计:

      独坐敬亭山

      孤独

      只有

      第二课时

      《望洞庭》

      1、教师导入。

      上一节课,我们说过,《忆江南》是一首词,《独坐敬亭山》和《望洞庭》是两首诗。合在一块儿,我们就把他们称作“古诗词三首”,这节课,我们继续学*第二首诗《望洞庭》。首先跟老师读一读这首诗。

      2、教师教读两遍,请两位学生读。

      (1)教学生正确地朗读“和、磨”;

      (2)叫学生正确地书写“庭、潭、螺”。

      3、学生齐读,教师训练学生说话,用三种方式介绍诗人“刘禹锡”。

      诗人

      唐刘禹锡

      4、教师过渡。

      刘禹锡在这首诗里边,写了很多美景。听老师读一读,你仔细听,看你从诗中看到了几处美景?

      5、教师朗读,学生表述,教师要求学生逐一标画后,连起来说。

      6、诗中写了如下美景,分别是湖光、秋月、潭面、洞庭山水。

      7、学生齐读,要求读出画面的美,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诗句所描绘的美好景象。

    [阅读全文]...

2022-01-17 16:33:53
  • 重阳节古诗词

  • 重阳节
  • 重阳节古诗词

      重阳节,是*民间传统节日,节期在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九”数在《易经》中为阳数,“九九”两阳数相重,故曰“重阳”;因日与月皆逢九,故又称为“重九”。九九归真,一元肇始,古人认为九九重阳是吉祥的日子。古时民间在重阳节有登高祈福、秋游赏菊、拜神祭祖及饮宴祈寿等*俗。传承至今,又添加了敬老等内涵,于重阳之日享宴高会,感恩敬老。登高赏秋与感恩敬老是当今重阳节日活动的两大重要主题。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重阳节在历史发展演变中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在民俗观念中“九”在数字中是最大数,有长久长寿的含意,寄托着人们对老人健康长寿的.祝福。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2012年*常委会修订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规定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为老年节。

      重阳节在历史延续过程中,既融合了众多民俗事项,也融合了众多文化内涵,是杂糅多种民俗为一体的*传统节日。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重阳节古诗词(精选107首),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1、《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2、《采桑子·重阳》

      *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3、《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6、《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7、《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8、《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9、《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0、《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阅读全文]...

2022-07-15 15:56:02
  • 三月三的古诗词

  • 三月三的古诗词

      在古时候三月三是一个很传统而且很有意思的节日。流畅曲水好不热闹,但是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节日已经被清明节合并了,现在已经没有这个节日了,只有西南部分少数民族保留了下来。下面是关于三月三的`古诗词的内容,欢迎阅读!

      梦江南·九曲池头三月三

      宋代:贺铸

      九曲池头三月三,柳毵毵。香尘扑马喷金衔,涴春衫。

      苦笋鲥鱼乡味美,梦江南。阊门烟水晚风恬,落归帆。

      丽人行

      唐代:杜甫

      三月三日天气新,长安水边多丽人。

      态浓意远淑且真,肌理细腻骨肉匀。

      绣罗衣裳照暮春,蹙金孔雀银麒麟。

      头上何所有?翠微盍叶垂鬓唇。

      背后何所见?珠压腰衱稳称身。

      就中云幕椒房亲,赐名大国虢与秦。

      紫驼之峰出翠釜,水精之盘行素鳞。

      犀箸厌饫久未下,鸾刀缕切空纷纶。

      黄门飞鞚不动尘,御厨络绎送八珍。

      箫鼓哀吟感鬼神,宾从杂遝实要津。

      后来鞍马何逡巡,当轩下马入锦茵。

      杨花雪落覆白苹,青鸟飞去衔红巾。

      炙手可热势绝伦,慎莫*前丞相嗔!

      三月三日

      唐代:白居易

      画堂三月初三日,絮扑窗纱燕拂檐。

      莲子数杯尝冷酒, 柘枝一曲试春衫。

      阶临池面胜看镜,户映花丛当下帘。

      指点楼南玩新月,玉钩素手两纤纤。

      酬乐天三月三日见寄

      唐代:元稹

      当年此日花前醉,今日花前病里销。

      独倚破帘闲怅望,可怜虚度好春朝。

      三月三日怀微之

      唐代:白居易

      良时光景长虚掷,壮岁风情已暗销。

      忽忆同为校书日,每年同醉是今朝。

      三月三十日作

      唐代:白居易

      今朝三月尽,寂寞春事毕。黄鸟渐无声,朱樱新结实。

      临风独长叹,此叹意非一。半百过九年,艳阳残一日。

      随年减欢笑,逐日添衰疾。且遣花下歌,送此杯中物。

      浣溪沙(三月三日)

      宋代:刘辰翁

      高卧何须说打乖。小篱过雨翠长街。缃桃定有踏青鞋。

      晴日又思花处所,东风绝似柳情怀。人间安得酒如淮。

      三月三日祓禊洛滨

      唐代:白居易

      三月草萋萋,黄莺歇又啼。柳桥晴有絮,沙路润无泥。

      禊事修初半,游人到欲齐。金钿耀桃李,丝管骇凫鹥。

      转岸回船尾,临流簇马蹄。闹翻扬子渡,蹋破魏王堤。

      妓接谢公宴,诗陪荀令题。舟同李膺泛,醴为穆生携。

      水引春心荡,花牵醉眼迷。尘街从鼓动,烟树任鸦栖。

    [阅读全文]...

2022-06-25 21:25:46
  • 重阳节的古诗词

  • 重阳节,节日
  • 重阳节的古诗词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阳节的古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旅中重阳

      【唐】司空图

      乘时争路只危身,经乱登高有几人。

      今岁节唯南至在,旧交坟向北邙新。

      当歌共惜初筵乐,且健无辞后会频。

      莫道中冬犹有闰,蟾声才尽即青春。

      喜王驾小仪重阳相访

      【唐】司空图

      白菊初开卧内明,闻君相访病身轻。

      樽前且拨伤心事,溪上还随觅句行。

      幽鹤傍人疑旧识,残蝉向日噪新晴。

      拟将寂寞同留住,且劝康时立大名。

      浙上重阳

      【唐】司空图

      登高唯北望,菊助可□明。

      离恨初逢节,贫居只喜晴。

      好文时可见,学稼老无成。

      莫叹关山阻,何当不阻兵。

      重阳山居

      【唐】司空图

      诗人自古恨难穷,暮节登临且喜同。

      四望交亲兵乱后,一川风物笛声中。

      菊残深处回幽蝶,陂动晴光下早鸿。

      明日更期来此醉,不堪寂寞对衰翁。

      重阳日荆州作

      【唐】吴融

      万里投荒已自哀,高秋寓目更徘徊。

      浊醪任冷难辞醉,黄菊因暄却未开。

      上国莫归戎马乱,故人何在塞鸿来。

      惊时感事俱无奈,不待残阳下楚台。

      重阳宴集同用寒字

      【唐】张登

      锡宴逢佳节,穷荒亦共欢。

      恩深百日泽,雨借九秋寒。

      望气人谣洽,临风客以难。

      座移山色在,杯尽菊香残。

      欲识投醪遍,应从落帽看。

      还宵须命烛,举首谢三官。

      重阳日至峡道

      【唐】张籍

      无限青山行已尽,回看忽觉远离家。

      逢高欲饮重阳酒,山菊今朝未有花。

      重阳

      【唐】赵嘏

      节逢重九海门外,家在五湖烟水东。

      还向秋山觅诗句,伴僧吟对菊花风。

      重阳日寄韦舍人

      【唐】赵嘏

      节过重阳菊委尘,江边病起杖扶身。

    [阅读全文]...

2022-03-31 20:26:11
  • 重阳节的经典古诗词

  • 重阳节,经典
  • 重阳节的经典古诗词

      重阳节源自天象崇拜,起始于上古,普及于西汉,鼎盛于唐代以后。据现存史料及考证,上古时代有在季秋举行丰收祭天、祭祖的活动;古人在九月农作物丰收之时祭天帝、祭祖,以谢天帝、祖先恩德的活动,这是重阳节作为秋季丰收祭祀活动而存在的原始形式。唐代是传统节日*俗揉合定型的重要时期,其主体部分传承至今。重阳祭祖民俗相沿数千年,是具有深刻意义的一个古老民俗。重阳节与除夕、清明节、七月半并称*传统四大祭祖节日。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重阳节的经典古诗词(精选72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九月十日即事》

      唐·李白

      昨日登高罢,今朝再举觞。

      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2、《采桑子·重阳》

      *

      人生易老天难老,岁岁重阳,

      今又重阳,战地黄花分外香。

      一年一度秋风劲,不似春光,

      胜似春光,寥廓江天万里霜。

      3、《奉和九日幸临渭亭登高得枝字》

      韦安石

      重九开秋节,得一动宸仪。

      金风飘菊蕊,玉露泣萸枝。

      睿览八紘外,天文七曜披。

      临深应在即,居高岂忘危。

      4、《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5、《九月九日玄武山旅眺》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归心归望积风烟。

      他乡共酌金花酒,万里同悲鸿雁天。

      6、《蜀中九日》

      唐·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7、《九日作》

      唐·王缙

      莫将边地比京都,八月严霜草已枯。

      今日登高樽酒里,不知能有菊花无。

      8、《九日》

      唐·杨衡

      黄花紫菊傍篱落,摘菊泛酒爱芳新。

      不堪今日望乡意,强插茱萸随众人。

      9、《九日齐山登高》

      唐·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作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10、《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宋·李清照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销金兽。

      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阅读全文]...

2022-02-15 22:21:41
  • 关于重阳节的古诗词

  • 重阳节
  • 庆祝重阳节一般会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那么,大家知道关于重阳节的古诗有哪些吗?一起跟小编来看看吧。

    1、于长安还扬州九月九日行薇山亭赋韵

    (南朝 陈)江总

    心逐南云逝,形随北雁来。

    故乡篱下菊,今日几花开?

    2、沉醉东风 重九

    (元)关汉卿

    题红叶清流御沟,赏黄花人醉歌楼。

    天长雁影稀,月落山容瘦。

    冷清清暮秋时候,衰柳寒蝉一片愁,

    谁肯教白衣送酒。

    3、九日

    (明)文森

    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何期今日酒,忽对故园花。

    野旷云连树,天寒雁聚沙。

    登临无限意,何处望京华。

    4、奉和圣制重阳旦日百寮曲江宴示怀

    【唐】崔元翰

    偶圣睹昌期,受恩惭弱质。幸逢良宴会,况是清秋日。

    远岫对壶觞,澄澜映簪绂。炮羔备丰膳,集凤调鸣律。

    薄劣厕英豪,欢娱忘衰疾。*皋行雁下,曲渚双凫出。

    沙岸菊开花,霜枝果垂实。天文见成象,帝念资勤恤。

    探道得玄珠,斋心居特室。岂如横汾唱,其事徒骄逸。

    5、重阳*上赋白菊

    【唐】白居易

    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还似今朝歌酒*,白头翁入少年场。

    6、答泉州薛播使君重阳日赠酒

    【唐】李嘉佑

    欲强登高无力去,篱边黄菊为谁开。

    共知不是浔阳郡,那得王弘送酒来。

    7、重阳日上渚宫杨尚书

    【唐】李群玉

    落帽台边菊半黄,行人惆怅对重阳。

    荆州一见桓宣武,为趁悲秋入帝乡。

    8、重阳日赐宴曲江亭,赋六韵诗用清字

    【唐】李适

    早衣对庭燎,躬化勤意诚。时此万机暇,适与佳节并。

    曲池洁寒流,芳菊舒金英。乾坤爽气满,台殿秋光清。

    朝野庆年丰,高会多欢声。永怀无荒戒,良士同斯情。

    9、重阳日即事

    【唐】李适

    令节晓澄霁,四郊烟霭空。天清白露洁,菊散黄金丛。

    寡德荷天贶,顺时休百工。岂怀歌钟乐,思为君臣同。

    至化在亭育,相成资始终。未知康衢咏,所仰惟年丰。

    10、重阳日中外同欢,以诗言志,因示群官

    【唐】李适

    炎节在重九,物华新雨余。清秋黄叶下,菊散金潭初。

    万实行就稔,百工欣所如。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

    至化自敦睦,佳辰宜宴胥。锵锵间丝生,济济罗簪裾。

    [阅读全文]...

2021-12-25 01:18:24
  • 关于太阳的古诗词句

  • 太阳
  •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王维《归嵩山作》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蛱蝶飞。——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闲来无事不从容,睡觉东窗日已红。——程颢《秋日》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李清照《永遇乐·落日熔金》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

    浮云蔽白日,游子不顾返。——佚名《行行重行行》

    况是青春日将暮,桃花乱落如红雨。——李贺《将进酒》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杜牧《金谷园》

    半竿落日,两行新雁,一叶扁舟。——贺铸《眼儿媚·萧萧江上荻花秋》

    举头红日*,回首白云低。——寇准《咏华山》

    落日无情最有情,遍催万树暮蝉鸣。——杨万里《初秋行圃》

    云移雉尾开宫扇,日绕龙鳞识圣颜。——杜甫《秋兴八首》

    红日淡,绿烟晴。流莺三两声。——晏几道《更漏子·柳丝长》

    日出东南隅,照我秦氏楼。——佚名《陌上桑》

    落日心犹壮,秋风病欲疏。——杜甫《江汉》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郑谷《鹧鸪》

    徙倚霜风里,落日伴人愁。——袁去华《水调歌头·定王台》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雷震《村晚》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王安石《登飞来峰》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白朴《天净沙·春》

    [阅读全文]...

2022-06-28 04:31:44
  • 小暑古诗词三首

  • 小暑
  • 《喜夏》

    金朝: 庞铸

    小暑不足畏,深居如退藏。青奴初荐枕,黄妳亦升堂。

    鸟语竹阴密,雨声荷叶香。晚窗无一事,步屧到西厢。


    《七夕过李通政伯玉》

    明代: 王世贞

    小暑初残节序嘉,探书因过邺侯家。诸峰似取支机石,一水曾通贯月查。

    巧向天孙分杼柚,工从司马咏琵琶。清朝酒醒犹疑梦,玉露分明染鬓华。


    《夏日无雨》

    宋代: 释契嵩

    山中苦无雨,日日望云霓。小暑复大暑,深溪成浅溪。

    泉枯连井底,地热亢蔬畦。无以问天意,空思水鸟啼。

    [阅读全文]...

2022-03-03 12:32:15
三阳开泰的古诗词 - 句子
三阳开泰的古诗词 - 语录
三阳开泰的古诗词 - 说说
三阳开泰的古诗词 - 名言
三阳开泰的古诗词 - 诗词
三阳开泰的古诗词 - 祝福
三阳开泰的古诗词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