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于妃子的古诗

关于有关于妃子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有关于妃子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有关于妃子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有关于妃子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 语录(24k+) 说说(79k+) 名言(986) 诗词(3) 祝福(3k+) 心语(9k+)

  • 甄嬛是哪个皇帝的妃子

  • 历史,阅读
  • 甄嬛是哪个皇帝的妃子

      《后宫.甄嬛传》是一部很火的小说,其同名电视剧甄嬛传也是良心大剧,其实在历史上确实甄嬛确实也是皇帝的妃子,你知道是哪个皇帝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甄嬛是哪个皇帝的妃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甄嬛是哪个皇帝的妃子 甄嬛是历史上的哪个皇太后

      清朝雍正皇帝;历史原型为清世宗孝圣宪皇后。

      甄嬛原型简介

      中文名 钮祜禄氏

      外文名 Xiao sheng xian queen

      别 名 孝圣宪皇后,崇庆皇太后

      国 籍 *(清朝)

      民 族 满族

      出生地 北京

      出生日期 1692年11月5日

      逝世日期 1777年3月2日

      职 业 妃嫔→皇太后

      陵 墓 泰东陵

      享 年 86

      旗 籍 满洲镶黄旗

      孝圣宪皇后(1692年—1777年),钮祜禄氏,生于1692年11月5日,满洲镶黄旗人,四品典仪官凌柱之女。十三岁时入侍雍亲王府邸,号格格,为雍王胤禛藩邸格格。康熙五十年生弘历,即乾隆皇帝。雍正元年封为熹妃,雍正八年封为熹贵妃。雍正十三年其子弘历(乾隆皇帝)即位,尊为皇太后,上徽号曰崇庆皇太后。卒于1777年3月2日(乾隆四十二年正月二十三),葬泰东陵。谥: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

      史*载

      《清史稿》《清朝皇后》

      轶事典故

      身份怀疑

      对于清史稿中关于熹妃晋封熹贵妃的记录,不少人存有质疑。从现行史料看,仅在雍正八年和硕端柔公主下嫁时,内务府有关筵宴的请旨中有贵妃钮祜禄氏字样。

      在清朝,贵妃定员二人,是位在皇后之下第二等的嫔妃,地位殊尊,加上雍正朝嫔以上的嫔妃人数很少,几乎全都是登基时所册封的第一批妃嫔,也就是原王府旧人。在雍正登基**宫的嫔妃唯一只有诞下弘曕的刘贵人被晋封为嫔,其他全都是较低阶的贵人、答应、常在。因此像贵妃的册封礼这类在雍正朝应属于后宫的重大典礼不可能毫无纪录留下。而按例,晋封贵妃会制作新的金册,也会有册文内容跟册封礼的纪录,礼部、内务府应该都会留下相关请旨纪录,但至目前为止都未发现任何关于熹妃钮祜禄氏晋封贵妃的册文与册封礼的纪录,因而熹妃是否真的晋封贵妃一事仍是未知数。较有可能的情况是,熹妃虽未正式册封为贵妃,但在后宫得到了贵妃级别的待遇。在雍正八年时,年贵妃早已逝世、齐妃又因为弘时之故已失宠,因而熹妃实际上在后宫资历与地位也仅次于皇后,加上其所生的弘历更已被雍正秘定为皇太子,身为后宫资历排序第二又是未来帝母,熹妃虽未正式晋封贵妃,但获得贵妃等级的待遇也是合于情理。

      相似故事

      可溯自康熙朝的敏妃:康熙十三子允祥生母敏妃,生前虽未正式册封为妃,但其死后康熙皇帝所谕礼部内容:‘妃章佳氏性行温良,克娴内则,久侍宫闱,敬慎素著,今以疾逝,深为轸悼,其谥为敏妃’。以此判断,章佳氏生前虽未正式册封为妃,但康熙帝在谕旨中直接称她为妃,可推断敏妃在生前享有妃等级的待遇,其地位亦可能高过于有正式行册封礼的嫔。

      但无论钮祜禄氏是否晋封贵妃,雍正九年皇后去世后、在皇后和皇贵妃都空缺的大局下熹贵妃成为品阶最高的妃子统领后宫。

      人物生*

      出身名门

      孝圣宪皇后生于1692年11月5日,满洲镶黄旗人,父亲是四品典仪官、加封一等承恩公的凌柱。她与康熙朝四大辅臣遏必隆是一个曾祖父。而曾祖父是大清王朝的'满洲开国五大臣之一、后金第一将巴图鲁额亦都。

      嫁入皇家

      钮祜禄氏在1704年(康熙四十三年)被指婚给当时26岁的胤禛,由于其父亲凌柱身份官位不高,而当时胤禛的封爵是贝勒,所以当时钮祜禄氏是格格身份,也没有因生下弘历提升地位,十余年间皆号格格。

      母凭子贵

      康熙年间,雍正患上了时疫,病情非常严重,几乎丧命,钮枯禄氏侍奉殷勤,煎汤熬药,无不周到。雍正康复后,对其尤有钟爱。后1711年(康熙五十年)八月十三日,生皇四子弘历于雍和宫邸。

      弘历十岁时,随父雍正初侍康熙帝,宴于圆明园牡丹台,康熙帝见皇孙弘历聪颖过人,十分喜爱,便接至皇宫去读书,亲自抚养,并称弘历"是福过于予";连声称钮祜禄氏是有福之人。为此,钮枯禄氏更得雍正的恩宠。

      雍正登基为雍正帝,先封钮祜禄氏为熹妃,进而晋为熹贵妃。1723年(雍正元年)八月,雍正帝密建皇储,将弘历名字书写好,放于乾清宫“正大光明”匾额之后,弘历二十五岁即帝位。

      尊为太后

      根据雍正帝遗命,母以子为贵,封熹贵妃为皇太后。乾隆帝视其为*,有言必遵,有一次太后偶然提及顺天府东有废寺当重修。乾隆帝立即遣员拨款修盖,并告诫宫监,今后有事应事先看出,不应让太后劳神指派。乾隆在位期间三次南巡,三次东巡,三次巡幸五台,一次巡幸中州,以及谒东陵,猎木兰,皆奉陪太后同行。*日与其左右不离,遇万寿节必率王大臣行礼庆贺,六十、七十、八十庆典,一次比一次隆重。特别是太后八十大寿,年已六十的皇帝还彩衣蹈舞,承欢膝下。使太后享尽了人间的“福、禄、寿”。善至于终身。

      安详驾薨

      1777年(乾隆四十二年)正月,八十六岁的太后驾薨,举国致哀,尊谥号定为“孝圣慈宣康惠敦和诚徽仁穆敬天光圣宪皇后”(因此后世称其为孝圣宪皇后),葬于泰东陵。


      家族成员

      高祖父 萨穆哈图

      曾祖父 额亦腾

      祖父 吴禄父亲 凌柱

      儿子 弘历

      人物评价

      《正说清朝十二后妃》:最享福的皇后

      扩展

      甄嬛最初在雍亲王府邸为妾,号格格,为低阶侍妾。十余年间皆号格格,也未生下其他皇子,看来并不受宠。直到弘历降生才得以改变。康熙五十年(1711年)八月庚午,生雍亲王四子弘历即后来的乾隆帝。雍正即位初,封为熹妃,居景仁宫。地位次于乌拉那拉皇后、年贵妃、齐妃。但后来随着年妃、皇后相继逝世,齐妃之子弘时失帝意,地位日渐升高。八年(1730年),晋封为熹贵妃,为雍正朝后期后宫统摄者。

      弘历十岁时随父雍王初侍康熙帝,宴于牡丹台,康熙帝见皇孙弘历聪颖过人,十分喜爱,便接至皇宫去读书,亲自抚养,并称弘历是“福过于予”;连声称钮祜禄氏是有福之人。为此,钮祜禄氏更得雍王的恩宠。

    [阅读全文]...

2022-07-08 21:25:48
  • 妃子笑荔枝的诗句142句

  • 经典
  •   苏轼荔枝的诗句

      1、朱弹星丸灿日光,绿琼枝散小香囊。龙绡壳绽红纹粟,鱼目珠涵白膜浆。

      2、摘来正带凌晨露,寄去须凭下水船。映我绯衫浑不见,对公银印最相鲜。

      3、已教生暑月,又使阻遐方。粹液灵难驻,妍姿嫩易伤。*南光景热,向北道路长。不得充王赋,无由寄帝乡。唯君堪掷赠,面白似潘郎。

      4、星球皱玉虽奇品,终忆戎州绿荔枝。

      5、香连翠叶真堪画,红透青笼实可怜。闻道万州方欲种,愁君得吃是何年。

      6、夕讶条悬火,朝惊树点妆。深于红踯躅,大校白槟榔。星缀连心朵,珠排耀眼房。紫罗裁衬壳,白玉裹填瓤。

      7、王公权家荔支绿,廖致*家绿荔支。试倾一杯重碧色,快剥千颗轻红肌。

      8、晚夺红霞色,晴欺瘴日威。南荒何所恋,为尔即忘归。

      9、日日薰风卷瘴烟,南园珍果荔枝光。灵鸦啄破琼津滴,宝器盛来蚌腹圆。

      10、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

      11、奇果标南土,芳林对北堂。素华春漠漠,丹实夏煌煌。叶捧低垂户,枝擎重压墙。始因风弄色,渐与日争光。

      12、*昔谁相爱,骊山遇贵妃。枉教生处远,愁见摘来稀。

      13、南村诸杨北村卢,白花青叶冬不枯。垂黄缀紫烟雨里,特与荔支为先驱。

      14、梅熟已过南岭雨,橘酸空待洞庭霜。蛮山踏晓和烟摘,拜捧金盘献越王。

      15、料紫垂先熟,高红挂远扬。分甘遍铃下,也到黑衣郎。

      16、荔枝新熟鸡冠色,烧酒初开琥珀香。欲摘一枝倾一盏,西楼无客共谁尝?

      17、颗如松子色如樱,未识蹉跎欲半生。

      18、嚼疑天上味,嗅异世间香。润胜莲生水,鲜逾橘得霜。燕脂掌中颗,甘露舌头浆。物少尤珍重,天高苦渺茫。

      19、锦里只闻消醉渴,蕊宫惟合赠神仙。何人剌出猩猩血,深染罗纹遍壳鲜。

      20、江驿山程日夜驰,筠笼初拆露犹滋。

      21、红颗真珠诚可爱,白须太守亦何痴。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中庭种荔枝。

      22、海山仙人绛罗襦,红纱中单白玉肤。不须更待妃子笑,风骨自是倾城姝。

      23、传闻象郡隔南荒,绛实丰肌不可忘。*有青衣连楚水,素浆还得类琼浆。

      24、丞相祠堂下,将军大树旁。炎云骈火实,瑞露酌天浆。

      关于荔枝的诗句

      1、一种天然好滋味,可怜生处是天涯。——丘浚《咏荔枝》

      2、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

      3、世间珍果更无加,玉雪肌肤罩绛纱。——丘浚《咏荔枝》

      4、五月鲥鱼已至燕,荔枝卢橘未应先。——何景明《鲥鱼》

      5、五岭麦秋残,荔子初丹。——欧阳修《浪淘沙》

      6、*荔枝红,万家烟雨中。——李师中《菩萨蛮·子规啼破城楼月》

      7、锦江*西烟水绿,新雨山头荔枝熟。——张籍《成都曲》

      8、十年结子知谁在,自向庭中种荔枝。——白居易《种荔枝》

      9、唤起封姨清晚景,更将荔子荐新圆。——张孝祥《浣溪沙·中秋坐上十八客》

      10、分明密露枝枝结。——韩元吉《醉落魄(荔枝、》

      11、冰肌不受人间热——韩元吉《醉落魄(荔枝、》

      12、笑靥开时。一骑红尘献荔枝。——李纲《减字木兰花(荔枝二首、》

      13、荔子亲攀。冰肌照映柘枝冠。——黄庭坚《浪淘沙(荔枝》

      14、记得如今时候,正荔枝初熟。——姜夔《好事*(赋茉莉》

      15、无语只低眉。闲拈双荔枝。——卢祖皋《菩萨蛮》

      16、荔枝卢橘沾恩幸,鸾鹊天书湿紫泥。——李商隐《九成宫》

      17、餐秀色,味肤腴。轻红端合与为奴。——丘崈《鹧鸪天(咏绿荔枝》

      18、不似荔枝生处远,恨薰风。——韩淲《摊破浣溪沙(杨梅》

      19、绛纱囊里水晶丸。——欧阳修《浪淘沙》

      20、往事忆开元,妃子偏怜。——欧阳修《浪淘沙》

      21、揉蓝雾雾蔷薇浅,半露冰肌玉不如。——丘崈《鹧鸪天(咏绿荔枝》

      22、自擘轻红香满手——李纲《减字木兰花(荔枝二首、》

      23、不寄梅花,千里寄红雪。——韩元吉《醉落魄(荔枝、》

      24、玉环旧事谁能说。迢迢驿路香风彻。——韩元吉《醉落魄(荔枝》

      25、星球皱玉虽奇品,终忆戎州绿荔枝。——陆游《莆阳饷荔子》

    [阅读全文]...

2022-05-25 02:18:11
  • 如懿传妃子伤感句子

  • 伤感
  • 1、您知道兰因絮果这句话吗?我少时读的时候只觉得惋惜,如今却明白了,花开花落自有时。——如懿

    2、我以为你已经忘记了,我们是故人。——嬿婉

    3、委屈不委屈,不在于一时。你我都好好的,还怕来日不会好吗?——如懿

    4、还好这只是我的软肋,不是你的。——如懿

    5、臣妾不是放肆,是伤心。——巴林·湄若

    6、若有来世,她可以生在*常百姓家里做一个简单幸福的母亲,若有来世,苏绿筠可以只是苏绿筠!——苏绿筠

    7、我活着的每一天,都在思念我的孩儿,我那苦命的孩儿。——白蕊姬

    8、所有的路要往前走,都一样辛苦。——卫嬿婉

    9、原来年少绮梦,都是镜花水月。——意欢

    10、臣妾这一辈子如痴梦一场,后悔也来不及了,只盼下辈子,嫁得寻常人家,相夫教子,也做一回贤德良善之人。——高晞月

    11、来年若来祭拜,只带一枝梅花就好。——云彻

    12、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如懿

    13、皇上与大行皇后有过两个嫡子,虽然素日有些隔阂,但情分到底不同些。如今人不在了,自然更念着她的好处了。——如懿

    14、皇上看见是怜惜动情,微臣看见,不过是故人伤情。——云彻

    15、如果可以从头再来,如果真的有来世,你一定不要再过这样的人生,记住了,一定不要过这样的人生。——金玉妍

    16、臣妾死了倒痛快了,这些年在宫里如履薄冰,夜不能寐,终于熬到头了。——卫嬿婉

    17、遇事的时候是这样,落井下石的多,雪中送炭的少。——海兰

    18、嬿婉,这就是千辛万苦求得的路么?——云彻

    19、以前,我总觉得自己可怜,没想到这里的人都这么可怜。——寒相见

    20、臣妾只是希望皇上能够看自己一眼,看一眼,便多一眼。——婉嫔

    21、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如懿

    22、人走了茶都凉,再后悔又有什么?——海兰

    23、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如懿

    24、您素冷聪明,亲*之人会为此所伤,可若来日,无论谁为继后,只怕下场,不会好过臣妾今日,臣妾就睁着这双眼,在天上看着。——富察皇后

    [阅读全文]...

2021-11-28 21:39:48
  • 同治皇帝的皇后及妃子简介

  • 历史,阅读
  • 同治皇帝的皇后及妃子简介

      清穆宗爱新觉罗·载淳(1856年4月27日—1875年1月12日),清朝第十位皇帝,清定都北京后第八位皇帝,年号“同治”。为清文宗咸丰帝长子,生母为孝钦显皇后叶赫那拉氏。1861年至1875年在位,共13年。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同治皇帝的皇后及妃子简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同治皇帝的皇后及妃子简介

      1.孝哲毅皇后(1872年7月25日—1875年3月27日):

      阿鲁特·宝音,修撰、翰林院侍讲、封三等承恩公、累官户部尚书崇绮之女,副都统、前任大学士、军机大臣赛尚阿之孙女,郑亲王端华之外孙女,蒙古正蓝旗。

      1854年7月25日(咸丰四年七月初一)生,1872年10月14日(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三)被选入宫,10月15日(九月十四)册立为皇后。1875年1月(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德宗光绪即位,奉两宫皇太后命,封为嘉顺皇后。

      同治帝死后,皇后对自己前程感到绝望“以寡嫂居中宫不成体统”,又对慈禧专横、阴毒、暴虐充满怨恨,收到其父无字书信后吞金屑求死,抢救暂缓,又绝食。1875年3月27日(光绪元年二月二十)寅刻逝世,仅22岁,时距穆宗崩才七十余日,五月上谥曰孝哲嘉顺淑慎贤明宪天彰圣毅皇后。九月,暂安梓宫于隆福寺。1879年4月17日(光绪五年三月二十六),合葬惠陵,升祔太庙。1902年(光绪二十八年十月),宣统帝入嗣穆宗,1909年(宣统二年四月)加上尊谥恭端二字,全谥:孝哲嘉顺淑慎贤明恭端宪天彰圣毅皇后。

      2.淑慎皇贵妃(1859年12月24日—1904年4月13日)

      富察·兰轩,满洲镶黄旗人,员外郎凤秀女,1859年12月24日(咸丰九年十二月初一)生,在选入宫时还不足十三岁,到1872年(同治十一年)虚岁刚十四。她俏丽清秀,风流多情,善体人意,但不足的是为人心胸狭窄。同治帝按慈安太后的意愿,选了阿鲁特氏为皇后,同日封富察氏为慧妃。

      两年多以后,富察氏由妃直接晋封为皇贵妃,连升两级。同治帝刚死半个月,慈禧册封富察氏为敦宜皇贵妃(照例给皇贵妃上的封号)。光绪二十年正月,慈禧六十大寿之前,又册封她为敦宜荣庆皇贵妃。皇贵妃得到四个字的封号,在有清代仅此一例。

      1904年4月13日(光绪三十年二月二十八日),富察氏逝世,终年四十六岁,谥号为淑慎皇贵妃。她于1905年10月19日(光绪三十一年九月二十一)入葬,成为惠陵妃园寝内第一个墓主人。其宝顶居前排居中位置(前排唯一一座墓),地宫是石券规格。

      3.恭肃皇贵妃(1857年—1921年):即庄和皇贵妃

      阿鲁特·秀珣,为大学士赛尚阿侍妾所生,生于1857年9月20日(咸丰七年八月初三),蒙古正蓝旗人。皇贵妃阿鲁特氏是同治帝皇后的姑母。孝哲毅皇后的父亲崇绮为赛尚阿第三子,即皇贵妃的哥哥。皇贵妃虽是皇后的姑母,却比皇后小3岁。1872年10月14日(同治十一年九月十三),姑侄二人同时入宫,侄女被立为同治帝的皇后,姑母却被选为嫔。1874年12月23日(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晋升为珣妃。1894年2月(光绪二十年正月),慈禧太后以是年六旬慈庆,命晋珣贵妃,1895年5月29日(同治二十一年五月初六)晋珣贵妃受礼。光绪帝死后第四天(1908年11月18日),宣统帝尊她为皇考珣皇贵妃,移居到她的侄女孝哲皇后生前居住过的储秀宫。清朝灭亡后,1913年3月12日(农历二月初五),溥仪又尊封她为庄和皇贵妃。1921年4月14日(农历三月初七)病死,终年六十五岁,谥为“恭肃皇贵妃”,1922年1月4日(十二月初七)入葬清东陵的惠陵妃园寝。

      4.敬懿皇贵妃(1856年7月2日—1932年2月3日):献哲皇贵妃

      赫舍里·君瑜,知府崇龄女,生于1856年7月2日(咸丰六年六月初一),满洲镶蓝旗人。她身材苗条,冰肌玉质,花容月貌,据说是四位皇贵妃中最漂亮的,而且聪明机敏,精通文墨,琴棋书画,无所不能。尽管如此,入宫后最初仅封为瑜嫔,两年多以后,在1874年12月23日(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晋升为瑜妃。1894年2月(光绪二十年正月)晋封为瑜贵妃,1908年11月18日(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五),光绪皇帝刚死四天,宣统皇帝就尊封她为瑜皇贵妃。1913年3月12日(农历二月初五),废帝溥仪又尊封她为敬懿皇贵妃。1932年2月3日(阴历腊月二十七)病死,终年七十七岁,伪满朝廷谥为献哲皇贵妃。

      5.荣惠皇贵妃(1856年9月6日—1933年5月18日)

      西林觉罗氏,主事罗霖之女,原任七品罗定之曾孙女,原任笔贴式吉卿之孙女,原任参领托普清阿之外孙女,生于1856年9月6日(咸丰六年农历八月初八),满洲镶蓝旗人事穆宗,1872年3月11日(同治十一年二月初三)封为瑨贵人,十月正式册封,时年十七岁。1874年12月23日(同治十三年十一月十五日)奉两宫皇太后懿旨,封为瑨嫔。光绪二十年慈禧太后懿旨封为瑨妃。1895年5月29日(光绪二十一年五月初六)尊封为贵妃。1908年11月18日(光绪三十四年十月二十五日)宣统帝尊封为皇贵妃。1913年3月12日(民-国二年二月初五)溥仪尊封为荣惠皇贵妃。1933年5月18日(民-国二十二年四月二十四日)逝世,享年七十八岁。谥曰敦惠皇贵妃,民-国二十四年与献哲皇贵妃一同葬入清东陵。

      同治简介

      中文名:同治

      英文名:Tongzhi

      在位帝王:爱新觉罗·载淳

      所属朝代:清朝

      类别:年号

      时间:公元1862年至1874年

      主要事件:太*天国、洋务运动

      父亲:爱新觉罗·奕詝

      人物年表

      咸丰六年三月二十三日,载淳在北京紫禁城储秀宫出生。

      咸丰十一年七月,咸丰帝去世,年仅六岁的载淳登基,依照咸丰帝遗诏,由肃顺等八位大臣辅政。九月两宫太后与恭亲王奕訢发动“辛酉*”,八大臣等被奕訢与慈禧夺权。 同治三年六月,清军攻陷太*天国首都天京。

      同治四年四月,科尔沁亲王僧格林沁为捻军所杀。

      同治六年十二月,东捻军被*定。

      同治七年七月,西捻军主力被*定。

      同治九年七月,两江总督马新贻被刺杀。

      同治十一年九月,册立皇后阿鲁特氏(孝哲毅皇后)。

      同治十二年正月,亲政,同年陕甘回乱及云南回乱大致*定。

      同治十三年十二月,同治帝崩,享年十九岁。

      人物生*

      同治皇帝的即位是清代帝王中最顺理成章,最没有争议的一个,咸丰皇帝共有两个儿子,同治是他的长子,次子出生之后未命名就夭折了(同治帝即位追封悯郡王),所以同治成了皇位的唯一合法继承人。

      同治即位时,只有六岁,由载垣、端华、肃顺等八位顾命大臣辅政。这一年的十月,载淳的生母慈禧太后不满八位大臣专权,联合东#宫慈安皇太后和恭亲王奕合谋发动辛酉*,在护送咸丰帝梓宫回京之际,慈安、慈禧和小皇帝先行到达,采纳恭亲王建议,将载垣、端华、肃顺处死,其他五人革职或遣戍,实行两宫太后“垂帘听政”,自己掌握实权,废除八名顾命大臣所拟定的年号“祺祥”,改年号为“同治”,以第二年为同治元年。

      死因之争

      对于载淳的死,尽管清代宫廷史料,特别是档案内均有较明确的记载,但由于上述的种种原因,在一些私人著述和笔记中,还是提出了各种不同的说法,并加了一些演义性的描绘,有的说他死于天花,有的说他死于梅毒,也有的说他死于疥疮,众说纷纭,莫衷一是。

      《桃花圣解庵日记》记载:……嘻戏游宴,耽溺男宠,日就裸瘠,旋患痈,项腹各一,皆浓溃,日未昏,殆不知人。(同治十三年十二月五日)

      《慈德外记》记载:“私家著述,皆谓太后纵帝游荡,及至得疾,又不慎重爱护,以至深沈不起,……盖帝常履饮于外,至翌晨召见军机时犹未归也,或醉中言语失次,杂以南城猥贱之事,……一八*年(即同治十二年)外间皆窃窃私议恐帝寿之不久。至次年十二月,帝得痘症,不能临朝,两宫皇太后代执国政,月底帝遂降谕日:‘朕于本月有天花之喜,……’”。

      《四朝佚闻》记载:“穆宗之崩,传者不一,或云天花,或云内毒,而医药不能尽合……”

      慈禧太后*第一历史档案馆为澄清历史事实,在《清代档案史料丛编》第七辑中编纂公布了《同治进药簿》。根据宫中所藏《万 岁爷天花喜进药用药底簿》中御医对载淳临死前诊断记录(即脉案)及处方的.研究,认为从这本进药薄的名称,以及从载淳患病到去世的脉案、用药处方,都可以证明载淳是因患天花没有治好而去世的。

      官方档案中关于天花的诊断,几乎没有记录当时在北京的外国医学观察者的看法,根据外国医学团体的内部报告,载淳至少在四五年前就染上了梅毒,并且由于病情的发展而导致了他的死亡。几年之后,由于没有进行有效的治疗,梅毒已经发展到了第三阶段,到了这一阶段,纵有回春妙手,多半也束手无策、徒唤奈何。

      其实。载淳的病情和死因,可以从清代皇帝“脉案档簿”中看得一清二楚,《万 岁爷进药底簿》中同治十三年十月三十日未刻载淳得病至同年十二月初五日酉刻死去前后三十六天的脉案、病情和用药情况,它完全证明了载淳最后死于天花。这是详实可靠的。

      死亡结论

      1979年*第一历史档案馆、中医研究院和北京医院的有关专家教授,对同治皇帝的病情发展及用药情况进行了专门的研讨,大家的结论仍认为同治皇帝死于天花是无疑的。

      同治中兴

      慈禧任奕为议政王、军机大臣,管理各国事务衙门;依靠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汉族地主武装,勾结外国侵略势力,实行借洋兵剿逆的政策,先后镇-压了太*天国、捻军、苗民、*起义,延缓了清王朝的统治危机,使清王朝得到暂时稳定。她一方面采用洋务派“自强”和“求富”的方针,开办一些新式工业,训练海军和陆军以加强*实力,另一方面,又支持顽固派对洋务派进行牵制,以加强深宫集权。被清朝统治阶级称为“同治中兴”。

    [阅读全文]...

2021-12-17 13:43:15
  • 关于杨贵妃的古诗

  • 文学
  • 关于杨贵妃的古诗

      杨贵妃,叱咤风云的历史人物,四大美人之一,关于她的'传说。我想,不用说也心知肚明。她与唐明皇轰轰烈烈的爱情,被世人敬仰,至今流传千古。以下是关于杨贵妃的古诗,欢迎阅读。

      《清*乐词》

      (其一)

      云想衣裳花想容,

      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山头见,

      会向瑶台月下逢。

      (其二)

      一枝红艳露凝香,

      云雨巫山枉断肠。

      借问汉宫谁得似?

      可怜飞燕倚新妆。

      (其三)

      名花倾国两相欢,

      长得君王带笑看。

      解释春风无限恨,

      沉香亭北倚阑干。

      《长恨歌》 白居易

      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多年求不得。 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

      天生丽质难自弃,一朝选在君王侧。 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

      春寒赐浴华清池,温泉水滑洗凝脂。 侍儿扶起娇无力,始是新承恩泽时。

      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宵。 春宵苦短日高起,从此君王不早朝。

      承欢侍宴无闲暇,春从春游夜专夜。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在一身。

      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遂令天下父母心,不重生男重生女。 骊宫高处入青云,仙乐风飘处处闻。

      缓歌曼舞凝丝竹,尽日君王看不足。 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九重城阙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翠华摇摇行复止,西出都门百余里。

      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蛾眉马前死。 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泪相和流。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地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蛾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

      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临邛道士鸿都客,能以精诚致魂魄。

      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 排空驭气奔如电,升天入地求之遍。

      上穷碧落下黄泉,两处茫茫皆不见。 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楼阁玲珑五云起,其中绰约多仙子。 中有一人字太真,雪肤花貌参差是。

      金阙西厢叩玉扃,转教小玉报双成。 闻道汉家天子使,九华帐里梦魂惊。

      揽衣推枕起徘徊,珠箔银屏迤逦开。 云髻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

      风吹仙袂飘飖举,犹似霓裳羽衣舞。 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

      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 昭阳殿里恩爱绝,蓬莱宫中日月长。

      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惟将旧物表深情,钿合金钗寄将去。

      钗留一股合一扇,钗擘黄金合分钿。 但教心似金钿坚,天上人间会相见。

      临别殷勤重寄词,词中有誓两心知。 七月七日长生殿,夜半无人私语时。

      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 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

      过华清宫

      杜牧

    [阅读全文]...

2022-01-03 18:59:40
  • 如懿传各位妃子伤感句子

  • 伤感
  • 1、臣妾不是放肆,是伤心。——巴林·湄若

    2、原来年少绮梦,都是镜花水月。——意欢

    3、还好这只是我的软肋,不是你的。——如懿

    4、人走了茶都凉,再后悔又有什么?——海兰

    5、来年若来祭拜,只带一枝梅花就好。——云彻

    6、墙头马上遥相顾,一见知君即断肠。——如懿

    7、嬿婉,这就是千辛万苦求得的路么?——云彻

    8、所有的路要往前走,都一样辛苦。——卫嬿婉

    9、我以为你已经忘记了,我们是故人。——嬿婉

    10、皇上看见是怜惜动情,微臣看见,不过是故人伤情。——云彻

    11、遇事的时候是这样,落井下石的多,雪中送炭的少。——海兰

    12、臣妾只是希望皇上能够看自己一眼,看一眼,便多一眼。——婉嫔

    13、以前,我总觉得自己可怜,没想到这里的人都这么可怜。——寒相见

    14、我活着的每一天,都在思念我的孩儿,我那苦命的孩儿。——白蕊姬

    15、委屈不委屈,不在于一时。你我都好好的,还怕来日不会好吗?——如懿

    16、臣妾死了倒痛快了,这些年在宫里如履薄冰,夜不能寐,终于熬到头了。——卫嬿婉

    17、您知道兰因絮果这句话吗?我少时读的时候只觉得惋惜,如今却明白了,花开花落自有时。——如懿

    18、若有来世,她可以生在*常百姓家里做一个简单幸福的母亲,若有来世,苏绿筠可以只是苏绿筠!——苏绿筠

    19、如果可以从头再来,如果真的有来世,你一定不要再过这样的人生,记住了,一定不要过这样的人生。——金玉妍

    20、臣妾这一辈子如痴梦一场,后悔也来不及了,只盼下辈子,嫁得寻常人家,相夫教子,也做一回贤德良善之人。——高晞月

    21、皇上与大行皇后有过两个嫡子,虽然素日有些隔阂,但情分到底不同些。如今人不在了,自然更念着她的好处了。——如懿

    22、而今才道当时错,心绪凄迷。红泪偷垂,满眼春风百事非。情知此后来无计,强说欢期。一别如斯,落尽梨花月又西。——如懿

    23、您素冷聪明,亲*之人会为此所伤,可若来日,无论谁为继后,只怕下场,不会好过臣妾今日,臣妾就睁着这双眼,在天上看着。——富察皇后

    24、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爱他明月好,憔悴也相关。最是繁丝摇落后,转教人忆春山。湔裙梦断续应难,西风多少恨,吹不散眉弯。——如懿

    [阅读全文]...

2022-03-26 06:24:27
有关于妃子的古诗 - 句子
有关于妃子的古诗 - 语录
有关于妃子的古诗 - 说说
有关于妃子的古诗 - 名言
有关于妃子的古诗 - 诗词
有关于妃子的古诗 - 祝福
有关于妃子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