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带白絮飞的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带白絮飞的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带白絮飞的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带白絮飞的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描写飞雪的古诗词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描写飞雪的古诗词,欢迎阅读与收藏。
篇1:问刘十九
百居易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篇2:别董大
高适
千里黄云百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六翮飘飖私自怜,一离京洛十馀年。
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
篇3:塞下曲·月黑雁飞高
卢纶
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
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篇4:菩萨蛮·朔风吹散三更雪
纳兰性德
朔风吹散三更雪,倩魂犹恋桃花月。梦好莫催醒,由他好处行。
无端听画角,枕畔红冰薄。塞马一声嘶,残星拂大旗。
篇5:夜雪
百居易
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
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
篇6:春雪
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百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篇7:雪梅·其一
卢梅坡
飞雪争春未肯降,骚人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百,雪却输梅一段香。
篇8:梅花
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篇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岑参
北风卷地百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散入珠帘湿罗幕,狐裘不暖锦衾薄。
将军角弓不得控,都护铁衣冷难着。
瀚海阑干百丈冰,愁云惨淡万里凝。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
轮台东门送君去,去时雪满天山路。
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篇10:北风行
李百
烛龙栖寒门,光曜犹旦开。
日月照之何不及此?惟有北风号怒天上来。
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纳兰性德〔清代〕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珍重别拈香一瓣,记前生。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不多情 一作:悔多情)
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晏几道〔宋代〕
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
阑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荫深驻。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
池上絮
韩愈〔唐代〕
池上无风有落晖,杨花晴后自飞飞。
为将纤质凌清镜,湿却无穷不得归。
菩萨蛮·南园满地堆轻絮
温庭筠〔唐代〕
南园满地堆轻絮,愁闻一霎清明雨。雨后却斜阳,杏花零落香。
无言匀睡脸,枕上屏山掩。时节欲黄昏,无憀独倚门。
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赵令畤〔宋代〕
卷絮风头寒欲尽。坠粉飘红,日日香成阵。新酒又添残酒困。今春不减前春恨。
蝶去莺飞无处问。隔水高楼,望断双鱼信。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横波秋 一作:层波横)
夜行船·满眼东风飞絮
欧阳修〔宋代〕
满眼东风飞絮。催行色、短亭春暮。落花流水草连云,看看是、断肠南浦。
檀板未终人去去。扁舟在、绿杨深处。手把金樽难为别,更那听、乱莺疏雨。
采桑子·严霜拥絮频惊起
纳兰性德〔清代〕
严霜拥絮频惊起,扑面霜空。斜汉朦胧。冷逼毡帷火不红。
香篝翠被浑闲事,回首西风。何处疏钟,一穗灯花似梦中。
浣溪沙·落絮残莺半日天
欧阳炯〔五代〕
落絮残莺半日天,玉柔花醉只思眠,惹窗映竹满炉烟。
独掩画屏愁不语,斜倚瑶枕髻鬟偏,此时心在阿谁边?
水龙吟·落花飞絮茫茫
文廷式〔*现代〕
落花飞絮茫茫,古来多少愁人意。游丝窗隙,惊飙树底,暗移人世。一梦醒来,起看明镜,二毛生矣。有葡萄美酒,芙蓉宝剑,都未称,*生志。
我是长安倦客,二十年、软红尘里。无言独对,青灯一点,神游天际。海水浮空,空中楼阁,万重苍翠。待骖鸾归去,层霄回首,又西风起。
画眉郎·雪絮雕章
贺铸〔宋代〕
雪絮雕章,梅粉华妆。小芒台、榧机罗缃素,古铜蟾砚滴。金雕琴荐,玉燕钗梁。五马徘徊长路,漫非意,凤求凰。认兰情、自有怜才处,似题桥贵客,栽花潘令,真画眉郎。
梨花院落溶溶月,柳絮池塘淡淡风。——晏殊《无题·油壁香车不再逢》
人到情多情转薄,而今真个不多情。——纳兰性德《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贺铸《青玉案·凌波不过横塘路》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曹雪芹《临江仙·柳絮》
梨花淡白柳深青,柳絮飞时花满城。——苏轼《东栏梨花》
身似浮云,心如飞絮,气若游丝。——徐再思《折桂令·春情》
人生只似风前絮,欢也零星,悲也零星,都作连江点点萍。——王国维《采桑子·高城鼓动兰釭灺》
天将暮,雪乱舞,半梅花半飘柳絮。——马致远《寿阳曲·江天暮雪》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零丁洋》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司马光《客中初夏》
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柳絮风轻,梨花雨细。——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
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吴文英《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飞絮飞花何处是,层冰积雪摧残,疏疏一树五更寒。——纳兰性德《临江仙·寒柳》
禅心已作沾泥絮,不逐春风上下狂。——道潜《口占绝句》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朱淑真《初夏》
金玉其外,败絮其中——刘基《卖柑者言》
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刘义庆《咏雪 / 咏雪联句》
青山如黛远村东,嫩绿长溪柳絮风。——高珩《春日杂咏》
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往事思量一晌空,飞絮无情,依旧烟笼。——夏完淳《一剪梅·咏柳》
风絮飘残已化萍,泥莲刚倩藕丝萦。——纳兰性德《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浮云柳絮无根蒂,天地阔远随飞扬。——韩愈《听颖师弹琴》
弹泪别东风,把酒浇飞絮:化了浮萍也是愁,莫向天涯去!——蒋春霖《卜算子·燕子不曾来》
恼乱横波秋一寸。斜阳只与黄昏*。——赵令畤《蝶恋花·卷絮风头寒欲尽》
几多情,无处说,落花飞絮清明节。——魏承班《渔歌子·柳如眉》
无风杨柳漫天絮,不雨棠梨满地花。——范成大《碧瓦》
洞门高阁霭馀辉,桃李阴阴柳絮飞。——王维《酬郭给事 / 赠郭给事》
柳絮飞时别洛阳,梅花发后到三湘。——贾至《巴陵夜别王八员外 / 三湘有怀》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苏轼《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漠漠梨花烂漫,纷纷柳絮飞残。——陈允*《红林擒*·寿词·满路花》
嫁与东风春不管,凭尔去,忍淹留!——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白玉堂前春解舞,东风卷得均匀。——曹雪芹《临江仙·柳絮》
情似游丝,人如飞絮。泪珠阁定空相觑。——周紫芝《踏莎行·情似游丝》
又到断肠回首处,泪偷零。——纳兰性德《山花子·风絮飘残已化萍》
急雪乍翻香阁絮,轻风吹到胆瓶梅,心字已成灰。——纳兰性德《梦江南·昏鸦尽》
絮影苹香,春在无人处。——周晋《点绛唇·访牟存叟南漪钓隐》
人如风**江云,情似雨馀粘地絮。——周邦彦《玉楼春·桃溪不作从容住》
双燕飞来,陌上相逢否?撩乱春愁如柳絮。——冯延巳《鹊踏枝·几日行云何处去》
柳径无人,堕絮飞无影。——张先《翦牡丹(舟中闻双琵琶·般涉调)》
春云吹散湘帘雨,絮黏蝴蝶飞还住。——纳兰性德《菩萨蛮·春云吹散湘帘雨》
明朝驿使发,一夜絮征袍。——李白《子夜吴歌·冬歌》
韶华休笑本无根。——曹雪芹《临江仙·柳絮》
梅花大庾岭头发,柳絮章台街里飞。——李商隐《对雪二首》
万缕千丝终不改,任他随聚随分。——曹雪芹《临江仙·柳絮》
岭上晴云披絮帽,树头初日挂铜钲。——苏轼《新城道中二首》
落絮游丝三月候,风吹雨洗一城花。——黄庭坚《见二十弟倡和花字漫兴五首·其一》
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阴深驻。——晏几道《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采桑子·时光只解催人老》
宋 晏殊
时光只解催人老,不信多情,
长恨离亭,泪滴春衫酒易醒。
梧桐昨夜西风急,淡月胧明,
好梦频惊,何处高楼雁一声?
《满江红·豫章滕王阁》
宋 吴潜
万里西风,吹我上、滕王高阁。
正槛外,楚山云涨,楚江涛作。
何处征帆木末去,有时野鸟沙边落。
*帘钩,暮雨掩空来,今犹昨。
秋渐紧,添离索。天正远,伤飘泊。
叹十年心事,休休莫莫。
岁月无多人易老,乾坤虽大愁难著。
向黄昏、断送客魂消,城头角。
流年似水,岁月蹉跎,不知不觉便遗忘了许多。
《唐多令》
宋 刘过
芦叶满汀洲,寒沙带浅流。
二十年重过南楼。
柳下系船犹未稳,能几日,又中秋。
黄鹤断矶头,故人曾到否?
旧江山浑是新愁。
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似,少年游。
《少年游》
宋 柳永
长安古道马迟迟,高柳乱蝉嘶。
夕阳鸟外,秋风原上,目断四天垂。
归云一去无踪迹,何处是前期?
狎兴生疏,酒徒萧索,不似少年时。
《淮上喜会梁川故友》
唐 韦应物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
何因北归去,淮上对秋山。
《虞美人·听雨》
宋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
壮年听雨客舟中,
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
悲欢离合总无情,
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速效救心丸和硝酸甘油,谁才是救命药?
【老友问医】专家带您认识老年认知障碍、痴呆
这画,让你满满都是回忆,好快乐的童年!
《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古诗词鉴赏
《御街行·街南绿树春饶絮》
作者:晏几道
街南绿树春饶絮,雪满游春路。树头花艳杂娇云,树底人家朱户。北楼闲上,疏帘高卷,直见街南树。
栏干倚尽犹慵去,几度黄昏雨。晚春盘马踏青苔,曾傍绿荫深驻。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
【译文】
南街上,春天里飘飘扬扬的飞絮绕着绿树,像雪花般落满游春的道路。树头处,娇艳的桃花映着彩云;树底下,有人家居住。闲来回到小楼,我无事登上楼去,把那稀疏的帘幕高高卷起,对面正看见街南的那些绿树。我十分惆怅,我独自在楼上望远,一次又一次经历黄昏的风雨。暮春季节,我一个人久久地默默思量。我曾在绿荫之中骑马游玩,只见落花还在,闺房中的屏风空掩,我心中的佳人如今去了何处?
【注释】
①饶絮:指柳絮纷飞。
②饶:多。
③慵:懒怠。
④盘马:跨马盘旋。
⑤盘:指骑马。
【赏析】
这首词写故地重游中恋旧的情怀。从眼前景象咏起,渐渐钗起回忆。这种场景很容易让人想起唐崔护的`名句:“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按词调分成上下两片;按内容可分成上、中、下三章。从开头到“树底人家朱户”,是第一章,写的是街南。从“北楼闲上”到“几度黄昏雨”,是第二章,写的是街北。从“晚春盘马”以下,是第三章,回头再写街南。其中,第一章是目前的街南,第二章是目前的街北,第三章则是过去的街南。这首忆旧之词在谋篇布局上是下了一番功夫的。本篇为旧地重游怀人之作。描写词人在暮春时节来到曾和女子欢会的红楼,并登楼眺望曾经一起留连的绿阴深处,抒写词人对旧日欢乐生活的深情恋和而今去空楼不见旧日恋人的怅惆悲酸。全词布局巧妙,以绿树为描写中心,回环复,含蓄蕴藉,情味绵长。落花犹在,香屏空掩,人面知何处?这三句转笔写经过“几度黄昏雨”的现景:“落花犹在”,仿佛佳人艳影失落,遂推想他的闺楼中“香屏空掩”,一片冷落景象。最后以“人面何处”化用唐代崔护“人面桃花”诗意,为全篇点睛传神,抒写了类似崔护单恋失落的惆怅和遗憾。本词景色迷蒙优美,以景托情,前后呼应,情致感伤。
【讲解】
上片写景。起首四句,是北楼南望中的景色和意想。正因鸟瞰,才能看得那样远,看得见成行的柳树和别的花树,看得见花絮红白相间织成的灿烂“娇云”,看得见漫天飞絮。这里,“雪满游春路”是由柳树“饶絮”而生的奇想,同时又点出“晚春”二字。至于“树底人家朱户”,当是从“树头”的空隙间隐约见之,它是掩映在一片艳花娇云之中的,把一种急切的寻寻觅觅的情态表现得非常传神。
《禅人并化主写真求赞》宋·释正觉
兀兀心传,了了忘缘。
叶零白露,云散青天。
玉毂兔推而洗开夜色,
银笼鹤出而飞度寒烟。
借功明位,借伴入廛。
应无爽而理之*等,
用不勤而道之自然。
相逢识者,便与开拳。
《减字木兰花·淮天不断》宋·吴则礼
淮天不断。点缀南云秋几雁。
白露沾衣。始是银屏梦觉时。
别离怀抱。消得镜中青鬓老。
小字无能。烦寄*安一纸书。
《湖上》宋·陆游
石帆山下旧苔矶,
回首*生念念非。
秋早明河低接地,
夜深白露冷侵衣。
风生古戍茄争发,
月过横塘鹊独飞。
却看宦途倾夺地,
怳然败将脱重围。
《效阮公诗》南北朝·江淹
白露淹庭树,秋风吹罗衣。
忠信主不合,辞意将诉谁。
独坐东轩下,鸡鸣夜已晞。
总驾命宾仆,遵路起旋归。
天命谁能见,人踪信可疑。
愿得一心人,白头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人生天地之间,若白驹之过隙,忽然而已。——《庄子·外篇·知北游》
读书不觉已春深,一寸光阴一寸金。——王贞白《白鹿洞二首·其一》
应是天仙狂醉,乱把白云揉碎。——李白《清*乐·画堂晨起》
我欲穿花寻路,直入白云深处,浩气展虹霓。——黄庭坚《水调歌头·游览》
江碧鸟逾白,山青花欲燃。——杜甫《绝句二首》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 白头吟 / 有所思》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辛弃疾《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羡青山有思,白鹤忘机。——汤恢《八声甘州·摘青梅荐酒》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雪梅·其一》
美人自古如名将,不许人间见白头。——《随园诗话·卷四》
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月夜忆舍弟》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闻君有两意,故来相决绝。——卓文君《白头吟》
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劝学诗》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王冕《白梅》
暗昧处见光明世界,此心即白日青天。——《围炉夜话·第七八则》
劝君莫惜花前醉,今年花谢,明年花谢,白了人头。——赵秉文《青杏儿·风雨替花愁》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皑如山上雪,皎若云间月。——卓文君《白头吟》
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刘彻《秋风辞》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
天*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白居易《白云泉》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佚名《蒹葭》
漠漠水田飞白鹭,阴阴夏木啭黄鹂。——王维《积雨辋川庄作 / 秋归辋川庄作》
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苏轼《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
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心体光明,暗室中有青天;念头暗昧,白日下有厉鬼。——《菜根谭·概论》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韩愈《春雪》
草木也知愁,韶华竟白头。——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白朴《天净沙·秋》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其二》
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唐温如《题龙阳县青草湖》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翁卷《乡村四月》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李白《古朗月行》
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二》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二首》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杜甫《梦李白二首·其一》
最是秋风管闲事,红他枫叶白人头。——赵翼《野步》
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李白如今已仙去,月在青天几圆缺?——唐寅《把酒对月歌》
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杜甫《赠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 白帝下江陵》
浩荡离愁白日斜,吟鞭东指即天涯。——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五》
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崔颢《黄鹤楼 / 登黄鹤楼》
登飞来峰古诗词鉴赏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登飞来峰古诗词鉴赏,欢迎阅读与收藏。
八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这首诗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这首诗抒发了诗人为实现自己的政治抱负而勇往直前、无所畏惧的进取精神。
2. 这首诗善于运用象征和比喻的手法,
“鸡鸣见日升”既是写鸡鸣日出的灿烂图景,也是诗人美好前程的象征。
“浮云”二字,既是实写,也是比喻当时的保守势力。
“最高层”字面上指千寻塔的最高层,实则暗喻政治上的最高决策层。
“日”是帝王的象征。
3.“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试比较这两句诗的异同。
两句诗表现技法极为相似,两者都用比喻阐释深刻的哲理。
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诗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
原文:
飞来山上千寻塔,闻说鸡鸣见日升。(飞来山一作:飞来峰)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只缘一作:自缘)
译文韵译
听说在飞来峰极高的塔上,鸡鸣时分可看到旭日初升。
不怕浮云会遮住我的视线,只因为如今我身在最高层。
散译
飞来峰顶有座高耸入云的塔,听说鸡鸣时分可以看见旭日升起。
不怕层层浮云遮住我那远眺的视野,只因为我站在飞来峰顶,登高望远心胸宽广。
注释
飞来峰:有两说:一说在浙江绍兴城外的林山。唐宋时其中有座应天塔。传说此峰是从琅即郡东武县飞来的,故名飞来峰。一说在今浙江杭州西湖灵隐寺前。
千寻塔:很高很高的塔。寻,古时长度单位,八尺为寻。
闻说:听说。
浮云:在山间浮动的云雾。望眼:视线。
缘:因为。
赏析:
诗的第一句,诗人用“千寻”这一夸张的词语,借写峰上古塔之高,写出自己的`立足点之高。诗的第二句,巧妙地虚写出在高塔上看到的旭日东升的辉煌景象,表现了诗人朝气蓬勃、胸怀改革大志、对前途充满信心,成为全诗感*彩的基调。诗的后两句承接前两句写景议论抒情,使诗歌既有生动的形象又有深刻的哲理。古人常有浮云蔽日、邪臣蔽贤的忧虑,而诗人却加上“不畏”二字。表现了诗人在政治上高瞻远瞩,不畏奸邪的勇气和决心。
前两句是全诗的精华,蕴含着深刻的哲理:人不能只为眼前的利益,应该放眼大局和长远。在写作手法上,起句写飞来峰的地势,有写峰上有千寻之塔,足见其高。此句极写登临之高险。承句写目极之辽远。承句用典,《玄中记》云:“桃都山有大树,曰桃都,枝相去三千里。上有天鸡,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天下鸡皆随之。”以此验之,则“闻说鸡鸣见日升”七字,不仅言其目极万里,亦且言其声闻遐迩,颇具气势。虽是铺垫之笔,亦不可等闲视之,实景语中的高唱。且作者用事,深具匠心。如典故中“日初出照此木,天鸡即鸣”,本是“先日出,后天鸡鸣”,但王安石不说“闻说日升听鸡鸣”,而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则是“先鸡鸣,后日升”。诗人用事,常有点化,此固不能以强求*仄,或用事失误目之,恐意有另指。
第三句“不畏”二字作峻语,气势夺人。”浮云遮望眼”,用典。据吴小如教授考证,西*常把浮云比喻奸邪小人,如《新语·慎微篇》:“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王句即用此意。他还有一首《读史有感》的七律,颔联云:“当时黯暗犹承误,末俗纷纭更乱真。”欲成就大事业,最可怕者莫甚于“浮云遮目”、“末俗乱真”,而王安石以后推行新法,恰败于此。诗人良苦用心,于此诗已见端倪。第四句用“身在最高层”拔高诗境,有高瞻远瞩的气概。作者点睛之笔,正在结语。若就情境说,语序应是“因为身在最高层,所以不畏浮云遮目”,但作者却倒过来,先说果,后说因;一因一果的倒置,说明诗眼的转换。这虽是作诗的常法,亦见出作者构思的精深。
这首诗与一般的登高诗不同。这首诗没有过多的写眼前之景,只写了塔高,重点是写自己登临高处的感受,寄寓“站得高才能望得远”的哲理。这与王之涣诗“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相似。前者表现一个政治变革家拨云见日、高瞻远瞩的思想境界和豪迈气概,后者表现要想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更加的努力的互勉或自励之意。
“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与苏轼“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一脉相承,表现技法极为相似,王诗就肯定方面而言,比喻“掌握了正确的观点的方法,认识达到了一定的高度,就能透过现象看到本质,就不会被事物的假象迷惑。”而苏轼是就否定方面而言的,比喻“人们之所以被事物的假象所迷惑,是因为没有全面、客观、正确地观察事物,认识事物。”两者都极具哲理性,常被用作座右铭。
1、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唐代: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2、与史郎中钦听黄鹤楼上吹笛/题北榭碑
唐代:李白
一为迁客去长沙,西望长安不见家。
黄鹤楼中吹玉笛,江城五月落梅花。
3、江夏送友人
唐代:李白
雪点翠云裘,送君黄鹤楼。黄鹤振玉羽,西飞帝王州。
凤无琅玕实,何以赠远游。裴回相顾影,泪下汉江流。
4、望黄鹤楼
唐代:李白
东望黄鹤山,雄雄半空出。四面生白云,中峰倚红日。
岩峦行穹跨,峰嶂亦冥密。颇闻列仙人,于此学飞术。
一朝向蓬海,千载空石室。金灶生烟埃,玉潭秘清谧。
地古遗草木,庭寒老芝术,蹇予羡攀跻,因欲保闲逸。
观奇遍诸岳,兹岭不可匹。结心寄青松,永悟客情毕。
5、醉后答丁十八以诗讥余槌碎黄鹤楼
唐代:李白
黄鹤高楼已槌碎,黄鹤仙人无所依。
黄鹤上天诉玉帝,却放黄鹤江南归。
神明太守再雕饰,新图粉壁还芳菲。
一州笑我为狂客,少年往往来相讥。
君*帘下谁家子,云是辽东丁令威。
作诗调我惊逸兴,白云绕笔窗前飞。
待取明朝酒醒罢,与君烂漫寻春晖。
带白絮飞的古诗词
含飞絮的古诗词
古诗词中的飞絮
古诗词中的飞絮意象
白云如絮的古诗词
满天飞柳絮的古诗词
形容杨絮纷飞的古诗词
柳絮纷飞美好的古诗词
芦花飞絮的诗词
有絮的古诗词
描写柳絮纷飞的诗词
关于絮的古诗词
带絮字的古诗词
柳絮飞的古诗
飞絮诗句
背古诗词的花絮
含有南絮的古诗词
含有飞白羽的古诗词
柳絮乱飞的古诗
写柳絮的古诗词
带飞絮的古诗句
柳絮飞扬的古诗
形容苇絮的古诗词
叶飞的开场白古诗词
有柳絮飞扬的古诗吗
飞絮迷芳意的古诗
形容杨絮纷飞的古诗
关于柳絮纷飞的古诗
描写花絮的古诗词
风吹柳絮的古诗词
描写女鬼的古诗
描写人有才华的古诗词
以古诗为话题的题目
古诗词中描摹社会风貌的
适合孩子们的古诗词
古诗词的题材7大类
写感情破裂的古诗
表现荆楚文化的古诗
背朝勒府的古诗
形容比赛不知谁输谁赢的古诗
剑字结尾的古诗词
有风车和水的古诗
一百左右的古诗
忘记悲情的古诗词
离别后各自珍重的古诗
公布女朋友的古诗词文案
描写雪的90个字古诗词
追思朋友的古诗
诗意只有20字的古诗
初中古诗文学生存在的问题
古诗的情侣名字两个字
把乡愁写入一封家信的古诗
写母爱或亲情的古诗词
4行8字的古诗
昔**神的古诗
关于书法的七绝古诗
带赫鑫的古诗词
丘逢甲台湾被割的古诗
压七韵的古诗
老师教导我们的古诗
适合写书法的繁体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