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收集春节相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收集春节相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收集春节相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收集春节相关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中有不少是关于春夏秋冬的古诗,都是诗人的感怀之作,让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
泊船瓜洲
宋代: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月夜 / 夜月
唐代:刘方*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春雪
唐代:韩愈
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
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
天净沙·春
元代:白朴
春山暖日和风,阑干楼阁帘栊,杨柳秋千院中。啼莺舞燕,小桥流水飞红。
江南春
唐代: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观刈麦
唐代: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箪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旁,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余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夏日山中
唐代:
懒摇白羽扇,裸袒青林中。
脱巾挂石壁,露顶洒松风。
天净沙·夏
元代:白朴
云收雨过波添,楼高水冷瓜甜,绿树阴垂画檐。纱厨藤簟,玉人罗扇轻缣。
约客 / 有约
宋代:赵师秀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山亭夏日
唐代: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水晶帘 一作 水精帘)?
夏日田园杂兴·其七
有关雪的古诗句收集
雪是水或冰在空中凝结再落下的自然现象,或指落下的雪花。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 有关雪的古诗句收集,欢迎阅读。
1、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2、剩喜满天飞玉蝶,不嫌幽谷阻黄莺。——元·华幼武《春雪》
3、雪消门外千山绿,花发江边二月晴。——欧阳修
4、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朵云。——元稹
5、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
6、白雪纷纷何所似?撒盐空中差可拟。——东晋·谢安《咏雪联句》
7、旋扑珠帘过粉墙,轻于柳絮重于霜。——唐·李商隐《对雪二首》
8、开门枝鸟散,一絮堕纷纷。——宋·司马光《雪霁登普贤阁》
9、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
10、瀚海百重波,阴山千里雪。——唐·李世民《饮马长城窟行》
11、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江南江北雪漫漫,遥知易水寒。——宋·向子諲《阮郎归·绍兴乙卯大雪行鄱阳道中》
13、云雪离披山万里,别来曾住最高峰。暂到人间归不得,长安陌上又相逢。——唐·卢纶《出山逢耿湋》
14、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15、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
17、燕上雪花大如*,纷纷吹落轩辕台。
18、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卢梅坡《雪梅》
19、玉花飞半夜,翠浪舞明年。——宋·苏轼《和田国博喜雪》
20、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唐·卢纶《塞下曲·其三》
21、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杜甫《绝句》
22、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高骈
23、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吕本中
24、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唐《南秦雪》
25、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冬云》
26、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唐·韩愈《春雪》
27、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李白
28、不知庭霞今朝落,疑是林花昨夜开。——晋·谢道蕴《咏雪联句》
29、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卢纶《塞下曲》
30、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唐高骈《对雪》
31、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李白《行路难》
32、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
33、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34、对琼瑶满地,与君酬酢。——宋·辛弃疾《和廓之雪》
35、岘山一夜玉龙寒,凤林千树梨花老。——唐·吕岩《剑画此诗于襄阳雪中》
36、蝴蝶初翻帘绣,万玉女,齐回舞袖。——宋·毛滂《上林春令》
37、帘外雪初飘,翠幌香凝火未消。独坐夜寒人欲倦,迢迢,梦断更残倍寂寥。——沈佩
38、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颂武判官归京》
39、战退玉龙三百万,败鳞残甲满天飞。——张元作
40、落尽琼花天不惜,封他梅蕊玉无香。——宋·杨万里《观雪》
41、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42、长安大雪天,鸟雀难相觅。——唐·张孜《雪诗》
43、天街飞辔踏琼英,四顾全疑在玉京。——唐·裴夷直《和周侍洛城雪》
44、宫城团回凛严光,白天碎碎堕琼芳。——唐·李贺《十二月乐辞·十一月》
45、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如手。——唐·李白《嘲王历阳不肯饮酒》
46、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47、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卢梅坡
48、江山不夜月千里,天地无私玉万家。——元·黄庚《雪》
49、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岭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萝万朵云。——唐·元稹《南秦雪》
夏天是迷人的,每次下过一场雨的时候,天空中就会出现一道美丽的彩虹。雨过天晴,天空中洁白的云朵飘着。变幻无穷。有的像可爱的小白兔,有的像凶猛的老虎,有的像棉花糖,中的夏天也是十分迷人。
《初夏睡起》
宋·杨万里
梅子流酸溅齿牙,芭蕉分绿上窗纱。
日长睡起无情思,闲看儿童捉柳花。
《夏昼偶作》
唐·
南州溽暑醉如酒,隐几熟眠开北牖。
日午独觉无馀声,山童隔竹敲茶臼。
《池上早夏》
唐·
水积春塘晚,阴交夏木繁。
舟船如野渡,篱落似江村。
静拂琴床*,香开酒库门。
慵闲无一事,时弄小娇孙。
《首夏》
唐·鲍溶
昨日青春去,晚峰尚含妍。
虽留有馀态,脉脉防忧煎。
幽人惜时节,对此感流年。
《长兴里夏日寄南邻避暑》
唐·杜牧
侯家大道傍,蝉噪树苍苍。
开锁洞门远,卷帘官舍凉。
栏围红药盛,架引绿萝长。
永日一欹枕,故山云水乡。
《孟夏》
唐·贾弇
江南孟夏天,慈竹笋如编。
蜃气为楼阁,蛙声作管弦。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夏时田园杂兴》(其一)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初夏》
宋·朱淑真
竹摇清影罩幽窗,两两时禽噪夕阳。
谢却海棠飞尽絮,困人天气日初长。
《初夏绝句》
收集有关春节的资料
春节这个传统节日,在中华民族有着根深蒂固的基础,深受广大人民的喜爱,家家户户都参与,无愧于一个辉煌的传统节日,一直延续着,传承着,一代一代接力向前发展,这在世界上是前所未有的。下面是收集有关春节的资料,欢迎参考阅读!
北方小年的*俗
祭灶
二十三日更尽时家家祀灶,院内立杆,悬桂天灯。这是《帝京岁时纪胜》的记载。这天以糖饼、年糕、枣、栗、胡桃等祀灶神,他与土地一起上天去通报家中一年善恶,祈求他多说好话少说坏话。
灶王爷一说是火神祝融,一说名髻或隗,状如美女。反正,灶王爷、土地爷都走了,除夕夜前是百无禁忌的日子。
吃饺子
小年,北方民间讲究吃饺子,取意“送行饺子迎风面”,山区多吃糕和荞面。
晋东南地区,流行吃炒玉米的*俗,民谚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锅倒”的说法。人们喜欢将炒玉米用麦芽糖粘结起来,冰冻成大块,吃起来酥脆香甜。
祭灶这天除吃灶糖之外,火烧也是很有特色的节令食品。每到腊月二十三祭灶这天,城市中的烧饼摊点生意非常兴隆。
扫尘土
“二十三,糖瓜粘;二十四,扫房日。”过了二十三,离春节只剩六、七天了。民间通常把腊月二十四日定为“扫房日”,家家户户要彻底打扫室内,俗称扫尘土。
民俗专家介绍,北方称“扫尘”,南方叫“掸尘”,都是意在清除所有污浊,将不顺、不快一并清扫干净,扫地出门,以一番新的气象迎接新年的到来。
剪窗花
剪窗花、贴窗花也是小年较盛行的民俗活动。
内容有各种动、植物等掌故,如喜鹊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戏牡丹、狮子滚绣球、三羊(阳)开泰、二龙戏珠、鹿鹤桐椿(*同春)、五蝠(福)捧寿、犀牛望月、莲(连)年有鱼(馀)、鸳鸯戏水、刘海戏金蝉、和合二仙等等。而农历猴年,也少不了以“美猴王”为元素的剪纸。
写春联
写春联也是小年的民俗活动。
春节时,民间讲究有神必贴,每门必贴,每物必贴。神灵前、大门上、井口、牲畜圈、面粮仓、树上,处处需要贴春联,内容丰富,妙语连珠。
洗浴
过小年这天,大人小孩都要洗浴、理发。民间有“有钱没钱,剃头过年:的说法,很多人至今仍在坚持。
新年的*俗
守岁
除夕守岁在魏晋时期就有记载,全家老小熬年守岁,欢聚酣饮。
除夕之夜,全家团聚,吃过年夜饭,这是我国普遍存在的除夕守岁的*俗。据史料记载,这种*俗最早起于南北朝,以后逐渐盛行,到唐朝初期,唐太宗李世民写有“守岁”诗:“寒辞去冬雪,暖带入春风。”直到今天,我国人民还*惯在除夕之夜守岁,屋外时鸣鞭炮,室内围坐看电视,笑语连连。
吃饺子
每逢新春佳节,饺子更成为一种应时不可缺少的佳肴。据三国魏人张揖著的《广雅》记载,那时已有形如月牙称为“馄饨”的食品,和现在的饺子形状基本类似。到南北朝时,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据推测,那时的饺子煮熟以后,不是捞出来单独吃,而是和汤一起盛在碗里混着吃,所以当时的人们把饺子叫“馄饨”。这种吃法在我国的一些地区仍然流行,如河南、陕西等地的人吃饺子,要在汤里放些香菜、葱花、虾皮、韭菜等小料。大约到了唐代,饺子已经变得和现在的饺子一模一样,而且是捞出来放在盘子里单独吃。
民间春节吃饺子的*俗在明清时已相当盛行。饺子一般要在年三十晚上12点以前包好,待到半夜子时吃,这时正是农历正月初一的伊始,吃饺子取“更岁交子”之意,“子”为“子时”,交与“饺”谐音,有“喜庆团圆”和“吉祥如意”的意思。
过年吃饺子有很多传说,一说是为了纪念*氏开天辟地,二是取其“浑囤”的谐音,意为“粮食满囤”。另外,民间还流传吃饺子的民俗语与女娲造人有关。
饺子成为春节不可缺少的节目食品,究其原因,一是饺子形如元宝,春节吃饺子取“招财进宝”之意,二是饺子有馅,便于人们把各种吉祥的东西包到馅里,以寄托人们对新的一年的祈望。有些地区的人家在吃饺子的同时,还要配些副食以示吉利。如吃豆腐,象征全家幸福;吃柿饼,象征事事如意;吃三鲜菜,象征三阳开泰。台湾人吃鱼团、肉团和发菜,象征团圆发财。
贴福字
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据《梦梁录》记载:“岁旦在迩,*铺百货,画门神桃符,迎春牌儿……”;“士庶家不论大小,俱洒扫门闾,去尘秽,净庭户,换门神,钉桃符,贴春牌,祭祀祖宗。”文中的“贴春牌”即是写在红纸上的“福”字。
“福”字现在的解释是“幸福”,而在过去则指“福气”、“福运”。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民间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倒”“福气已到”。
“福”字倒贴在民间还有一则传说。明太祖朱元璋当年用“福”字作暗号准备**。好心的马皇后为消除这场灾祸,令全城大小人家必须在天明之前在自家门上贴上一个“福”字。马皇后的旨意自然没人敢违抗,于是家家门上都贴了“福”字。其中有户人家不识字,竟把“福”字贴倒了。第二天,皇帝派人上街查看,发现家家都贴了“福”字,还有一家把“福”字贴倒了。皇帝听了禀报大怒,立即命令御林军把那家满门抄斩。马皇后一看事情不好,忙对朱元漳说:“那家人知道您今日来访,故意把福字贴倒了,这不是‘福到’的意思吗?”皇帝一听有道理,便下令放人,一场大祸终于消除了。从此人们便将福字倒贴起来,一求吉利,二为纪念马皇后。
贴窗花
新春佳节时,许多地区的人们喜欢在窗户上贴上各种剪纸——窗花。窗花不仅烘托了喜庆的节日气氛,而且也为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集装饰性、欣赏性和实用性于一体。
剪纸是一种非常普及的民间艺术,千百年来深受人们的喜爱,因它大多是贴在窗户上的,所以人们一般称其为“窗花”。窗花的内容丰富、题材广泛。因窗花的购买者多为农民,窗花有相当的内容表现农民生活,如耕种、纺织、打鱼、牧羊、喂猪、养鸡等。除此,窗花还有神话传说、戏曲故事等题材。另外,花鸟虫鱼及十二生肖等形象亦十分常见。
小年的*俗
农历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民间称为过小年,是祭祀灶君的节日。
祭灶的风俗,由来甚久。灶君,在夏朝就已经成了民间尊崇的一位大神。记述春秋时孔丘言行的《论语》中,就有“与其媚舆奥,宁媚与灶”的话。先秦时期,祭灶位列“五祀”之一(五祀为祀灶、门、行、户、中雷五神。中雷即土神。另一说为门、井、户、灶、中雷;或说是行、井、户、灶、中雷)。祭灶时要设立神主,用丰盛的酒食作为祭品。要陈列鼎俎,设置笾豆,迎尸等等。带有很明显的原始拜物教的痕迹。
历史传说
灶君本人,早期有炎帝、祝融之说。后来又衍生出许多说法。*道教兴盛之后,曾借《经说》之论,将灶神说成是一位女性老母。“管人住宅。十二时辰,善知人间之事。每月朔旦,记人造诸善恶及其功德,录其轻重,夜半奏上天曹,定其簿书”。后来就发展成了既有灶君爷爷,又有灶君奶奶之说。在不同的地区里,灶君夫妇又由不同的人选来充当,同时伴随着当地流行的民间传说故事。
祭灶日期
古人祭灶的日期,历来说法不一,有正月、四月、五月、八月、十二月等等。在我国封建社会里,诸教并存,神灵之数高达万千之多,民间*惯一概敬之。可能是为了简化统一,易记易行的缘故,把灶君每月上天禀报一次的说法,演化成了每年上天一次。并且把时间固定在腊月二十三日或二十四日。这一天,也就成了传统的祭灶节日。
山西境内,绝大部分地区是腊月二十三日祭灶。只有榆社、文水、黎城、阳城等少数地方是腊月二十四日祭灶。
灶君神简介
灶君神像,贴在锅灶旁边正对风匣的墙上。两边配联多为“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安”,下联也有写成“回宫降吉祥”的。中间是灶君夫妇神像,神像旁边往往画两匹马作为坐骑。祭灶时要陈设供品,供品中最突出的是糖瓜。晋北地区*惯用饧,是麻糖的初级品,特粘,现在统称麻糖。有“二十三,吃饧板”的民谚。糖、饧之类食品既甜又粘。取意灶君顾了吃,顾不了说话,上天后嘴被饧粘住,免生是非。供品中还要摆上几颗鸡蛋,是给狐狸、黄鼠狼之类的零食。据说它们都是灶君的部下,不能不打点一下。祭灶时除上香,送酒以外,特别要为灶君坐骑撒马料,要从灶台前一直撒到厨房门外。这些仪程完了以后,就要将灶君神像拿下来烧掉。等到除夕时再设新神像。
传承与发展
古俗有“女不祭灶”的说法,祭灶往往是男人们的事情。*代却多数由家庭主妇来充当祭灶的角色。
民间传说,灶君爷上天专门告人间罪恶,一旦被告,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在《太上感应篇》里,又有“司命随其轻重,夺其纪算”的记述。司命即指灶君,算为一百天,纪指十二年。在这里,重罪判罚又增加到减寿十二年了。所以在祭灶时,要打点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贵手。
在晋北地区流传着“腊月二十三、灶君爷爷您上天,嘴里吃了糖饧板,玉皇面前免开言,回到咱家过大年,有米有面有衣穿”的民歌,表现了对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
古诗词,是中国的特有文化传承瑰宝,流传几千年的古诗词,用寥寥数字,就表现了诗人的细腻情感。那么,与之春节相关的古诗词你又知道多少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值得收藏的中国春节优美古诗词集锦,欢迎阅读。
2022值得收藏的中国春节优美古诗词集锦(一)
1.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2.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
3.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
4.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
5.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6.欲知春色招人醉,须是元宵与踏青。
7.故人对酒且千里,春色惊心又一年。
8.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9.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10.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
11.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
12.儿童烧爆竹,妇女治椒花。
13.江南留滞归何日,万里逢春思故乡。
14.今夕知何夕,满堂灯烛光。
15.愿家家户户,和和顺顺,乐升*世。
16.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17.爆竹一声春梦晓,沈香亭北牡丹开。
18.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
19.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酴酥沈冻酒。
20.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
21.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
22.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23.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
24.歌舞留今夕,犹言惜旧年。
25.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
26.爆竹无声惊寂寞,梅花有意伴淹留。
27.一朵祥云捧日,万象生辉。
28.烧灯明万户,爆竹响千门。
29.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
30.多事鬓毛随节换,尽情灯火向人明。
31.幸无爆竹惊寒梦,休羡椒花颂好春。
32.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33.从教一岁大家添,但只要、明年强健。
34.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
35.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
36.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
37.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38.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39.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40.爆竹传声又岁除,流年不驻隙中驹。
41.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42.今岁今宵尽,明年明日催。
43.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44.年年此日遥相忆,鸿雁何时续断行。
45.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46.待到了,道一声稳睡,明年相见。
47.问暮鸦:何处阿戎家?
48.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9.立春除夕,并为一日,此事今年创见。
关于送别的古诗收集
诗乃文学之祖,艺术之根。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关于送别的.古诗收集 ,欢迎阅读。
王维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山中一夜雨,树杪百重泉。
汉女输橦布,巴人讼芋田。
文翁翻教授,不敢倚先贤。
王维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年年绿,王孙归不归。
苏武
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征夫怀远路,起视夜何其?
参辰皆已没,去去从此辞。
行役在战场,相见未有期。
握手一长叹,泪为生别滋。
努力爱春华,莫忘欢乐时。
生当复来归,死当长相思。
王观
水是眼波横,山是眉峰聚。
欲问行人去那边?
眉眼盈盈处。
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
若到江南赶上春,千万和春住。
李煜
帘外雨潺潺,春意阑珊。罗衾不耐五更寒。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
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辛弃疾
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见。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王安石
茅檐长扫静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
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览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唐·高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
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
天下谁人不识君。
春节古诗
春节古诗(精选40首)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听说过或者使用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春节古诗(精选40首),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田家元日》
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2、《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卖痴呆词》
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买。
二物于人谁独无?就中吴侬仍有余;
巷南巷北卖不得,相逢大笑相揶揄。
栎翁块坐重帘下,独要买添令问价。
儿云翁买不须钱,奉赊痴呆千百年。
4、《岁除夜》
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5、《迎春》
叶燮
律转鸿钧佳气同,肩摩毂击乐融融。
不须迎向东郊去,春在千门万户中。
6、《癸巳除夕偶成》
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7、《凤城新年词》
黄景仁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8、《拜年》
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9、《新年有感》
钱来苏
金瓯何事告凋残,此责当涂敢自宽。
遥望中原烽火急,狂流一柱在延安。
满地疮痍不忍看,三边耕织有余欢。
勤劳无逸能兴国,士马腾欢敌胆寒。
10、《已酉新正》
叶颙
*春节的古诗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元日》
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2、《元日(玉楼春)》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沈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3、《拜年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4、《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5、《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
(唐)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续明催画烛,守岁接长筵。
旧曲梅花唱,新正柏酒传。
客行随处乐,不见度年年。
6、《春节看花市》
〔*〕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队列,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7、《除夜》
唐·曹松
残腊即又尽,东风应渐闻。
一宵犹几许,两岁欲*分。
燎暗倾时斗,春通绽处芬。
明朝遥捧酒,先合祝尧君。
8、《岁除夜》
唐·罗隐
官历行将尽,村醪强自倾。
厌寒思暖律,畏老惜残更。
岁月已如此,寇戎犹未*。
儿童不谙事,歌吹待天明。
9、《除夜》
唐·尚颜
九冬三十夜,寒与暖分开。
坐到四更后,身添一岁来。
鱼灯延腊火,兽炭化春灰。
青帝今应老,迎新见几回。
10、《岁除夜会乐城张少府宅》孟浩然
畴昔通家好,相知无间然。
春节古诗句古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春节古诗句古诗,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故乡今夜思千里,霜鬓明朝又一年。——高适《除夜作》
2、一樽岁酒拜庭除,稚子牵衣慰屏居。——钱谦益《丁卯元日》
3、病眼少眠非守岁,老心多感又临春。——白居易《除夜》
4、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王湾《次北固山下》
5、况欲系其尾,虽勤知奈何。——苏轼《守岁》
6、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迎新岁。——范成大《卖痴呆词》
7、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8、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文征明《拜年》
9、晨鸡且勿唱,更鼓畏添挝。——苏轼《守岁》
10、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皇甫冉《春思》
11、年年此夕费吟呻,儿女灯前窃笑频。——黄景仁《癸巳除夕偶成》
12、入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薛道衡《人日思归》
13、天上风云庆会时——陈献章《元旦试笔(选一)》
14、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孔尚任《甲午元旦》
15、儿童强不睡,相守夜欢哗。——苏轼《守岁》
16、调露初迎绮春节,承云遽践苍霄驭。——佚名《郊庙歌辞·五郊乐章·舒和》
17、陪都歌舞迎佳节,遥祝延安景物华。——*《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18、万物迎春送残腊,一年结局在今宵。——戴复古《除夜》
19、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文天祥《除夜》
20、八神奉命调金鼎,一气回春满降囊。——瞿佑《屠苏酒》
21、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孟浩然《田家元日》
22、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叶颙《已酉新正》
23、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刘长卿《新年作》
24、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王安石《元日》
25、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欧阳修《生查子·元夕》
26、半盏屠苏犹未举,灯前小草写桃符。——陆游《除夜雪》
27、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王安石《元日》
28、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来鹄《除夜》
29、我来属芳节,解榻时相悦。——李白《春陪商州裴使君游石娥溪》
30、生盆火烈轰鸣竹,守岁筳开听颂椒。——戴复古《除夜》
31、蜡鹅花下烛如银。——李慈铭《临江仙·癸未除夕作》
32、一年滴尽莲花漏。——毛滂《玉楼春·己卯岁元日》
33、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苏轼《守岁》
年代:宋作者:范成大
《丙午新正书怀十首》
穷巷闲门本閴然,强将爆竹聒阶前。
人情旧雨非今雨,老境增年是减年。
口不两匙休足縠,身能几屐莫言钱。
扫除一室空诸有,庞老家人总解禅。
年代:宋作者:葛起耕
《除夕》
爆竹传声又岁除,流年不驻隙中驹。
屠苏未用斟春酒,馎饦先教促晓厨。
彩绚户庭更郁垒,欢传院落竞樗蒲。
老来乐事关心懒,吟对梅花捻断须。
年代:宋作者:*
1、《田家元日》
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2、《卖痴呆词》
宋·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3、《除夜》
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4、《元日》
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守岁》
宋·苏轼
明年岂无年,心事恐蹉跎;
努力尽今夕,少年犹可夸!
6、《元日·玉楼春》
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7、《除夜》
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8、《拜年》
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9、《已酉新正》
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10、《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11、《癸已除夕偶成》
收集春节有关的古诗
收集春节与元宵的古诗
收集春节相关的古诗
我收集的与春节有关的古诗
收集3首与春节有关的古诗
收集有关描写春节的古诗
收集三句关于春节的古诗
收集有关春节贴对联的古诗
收集十句关于春节的古诗
收集除夕春节元宵节的古诗
收集关于春节的古诗和对联
收集一些有关春节的古诗词
收集春的古诗
收集春的古诗词
收集春天的古诗5首
收集春天的词语古诗
收集春天的古诗词
收集的古诗
收集赞美春天的古诗
收集春的古诗词三首
收集春天的古诗十首
收集写春天的三首古诗
收集古诗的续集
收集与狗的古诗
收集有关寒食节的古诗
收集曲的古诗
古诗的收集字
收集关于重阳节的古诗
关于收集的古诗
收集春天的古诗5首四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