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居古诗中的二月二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村居古诗中的二月二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村居古诗中的二月二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村居古诗中的二月二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诗二月二日白居易
二月二日这首诗描写新雨初霁,小草和田畦里的菜都发出了嫩芽,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而十字码头,一群身着轻衫牵着骏马的少年正徐徐走着。诗文抒写踏青见闻,刻画了一派春意盎然的诗情画意。下面小编收集了古诗二月二日白居易,供大家参考。
《二月二日》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赏析:
公元851年(大中五年)秋,李商隐的妻子王氏亡故。为了谋生,他不得不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辟,入幕任节度*,于同年十月撇下幼女稚子,只身远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 ),开始了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幕府生涯。此诗应作于公元854 年,即诗人在抑幕的第三年。
蜀中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 ”,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 ”,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火香料暖笙。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声清了。“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了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
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写江上春色。如果说首联还是描写刚接触外界事物时一种自然的感受,这一联则是有意寻春、赏春了。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了春天绚烂色彩。但这一联不仅抒写诗人对美丽春色的流连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触动的伤感。“无赖”即“ 无心”,与“有情”相对。花、柳是没有人的感觉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规律行事,春天来了,便吐蕊、长叶,在东风旭日中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而不顾人的悲欢哀乐,故源“无赖 ”。蜂、蝶是有生命的动物,春到人间,穿花绕柳,翩翩飞舞,像是满怀喜悦宣告着春天的来临,故说“有情 ”。然而,不管是无心的花柳,还是有情的蜂蝶,它们作为春色的标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了生命春天的诗人形成鲜明对照。“无赖者自无赖,有情者自有情,于我总无与也”(姚培谦《李义山诗笺注 》),其实还不止是“无与”,而且是一种刺激。细味“各”字、“俱”字,不难发觉其中透露出的隐痛。诗人写江间春色,写物遂其情,正是为了要反衬出自己的沉沦身世与凄苦心境。何焯说:“前半逼出忆归,如此浓至,却使人不觉 ”。这“不觉”正是诗的蕴藉处。
颈联“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转写长期寄幕思归。元亮井,用陶潜(字元亮 )《归园田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亚夫营,用周亚夫屯兵细柳营事,暗寓幕主的柳姓。虽用典,却像随手拈来,信口道出。他曾说自己“无文通半顷之田,乏元亮数间之屋”,可见诗人连归隐躬耕的起码物质条件也没有。“万里”、“三年”,表面上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际上正是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对照着“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写意 》)、“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等诗句,不难感到“三年从事亚夫营”之中所蕴含的羁泊天涯的痛苦。
末联“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写新滩流水在羁愁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春江水涨,新滩流水在一般游春者听来,自然是欢畅悦耳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者耳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不断撩动着自己的羁愁,所以发出“新滩莫悟游人意”的嗟叹。本是听者主观感情作怪,却说“新滩莫悟”,曲折有致。冯浩说:“悟字入微。我方借此遣恨,乃新滩莫悟,而更作风雨凄其之态,以动我愁,真令人驱愁无地矣。”可谓深得其旨。李商隐许多抒写身世之悲的诗篇,往往以深沉凝重的笔调,绮丽精工的语言,着意渲染出一种迷蒙悲凄的环境气氛。这首诗却以乐境写哀思,以美丽的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以轻快流走的笔调抒发抑塞不舒的情怀,以清空如话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具有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艺术效果。
古诗二月二日阅读训练及答案
二月二日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②,三年从事亚夫营③。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雨夜声。
【注释】①此诗作于诗人只身远赴四川梓州任幕府的第三年。②元亮井:陶渊明字元亮,这里用“元亮井”指代像陶渊明那样的归隐生活。③亚夫营:汉文帝大将周亚夫屯兵细柳营,军纪严明。这里指代作者供职的蜀中柳仲郢幕府。
(1)首联和颔联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象?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4分)
(2)请结合全诗,简析作者情感变化的过程。(4分)
参考答案:
(1)(4分)①描写了风和日暖、笙歌笑语、花柔柳嫩、蝶紫蜂黄的早春景象。(2分)②手法:拟人、对偶(2分)。
(2)(4分)本诗作者的情感由乐而悲,进而由悲而怨。前两联先写欢乐春景;中间一折,抒发悲抑归情;末句再折,转责新滩不解人意,情感变化一波三折。(答出1点得1分,答出2点得2分,答出3点得4分)
1、古诗二首
《村居》学*要点解析
一、背诵和默写原诗《村居》。(必考)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二、理解诗句和重点词语的意思。(重点)
1、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2、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3、重点词语:
(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2)拂堤杨柳:指杨下垂的纸条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着堤岸。(3)醉:迷醉,陶醉。(4)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5)散学:放学。(6)纸鸢: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7)东风:春风。
三、通过诗句的诵读和理解,感受二月春光的美丽和孩子们放学后在野外放飞风筝的快乐心情。
古诗二首村居《咏柳》的教案
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时常需要用到教案,编写教案有利于我们科学、合理地支配课堂时间。教案应该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二首村居《咏柳》的教案,欢迎大家分享。
活动目标:
1.初步学会歌曲《咏柳》,感受歌曲优美、流畅的情绪。
2.能够大胆地表现自己对春天的喜爱之情,感受大自然的美。
3.喜欢用黄梅戏的花腔调式进行演唱。
4.尝试仿编歌词,乐意说说歌曲意思。
5.熟悉歌曲旋律,为歌曲创编动作。
活动准备:
1.制作有关春天的ppt,有花、草、树、人等等。
2.有关歌曲的音乐。
3.与歌词相关的图谱。
4.一张柳树笑了的图片。
活动重难点:
学唱歌曲《咏柳》。
能用黄梅戏的花腔调式进行演唱。
活动过程:
1.导入活动。
幼儿听《春天在哪里》做动作。
可以是随歌词创编的一些动作,也可以拍拍肩、拍拍腿等一些活动的动作。动作要简单,幼儿都愿意参加为主。
2.欣赏有关春天的图片,引出本次活动的主题。
师:"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这个问题开始本次活动,幼儿较容易进入状态,大班幼儿已经对季节有一定的认识了,所以,这个问题对他们来说是非常简单的,但是又会对接下来的问题充满好奇。)师:"现在,你们说一说春天都有些什么样的变化?""我们一起来看一看春天的变化。"(先进行一个提问,让幼儿能够对春天的变化有些回忆,在进行第二个提问,让幼儿对春天有一些巩固,回答起来也容易的多。幼儿的回答会有很多种,例如:小草绿了,小花开了等等。最主要的是在最后一个放入一张大树就可以了,让幼儿自己说出树发芽了。)师:"你知道哪些树呢?"(例如:松树、桂花树、柿子树、橘子树等等)如果没有幼儿说出柳树,教师可以接着说:"老师也知道一种树,他叫做柳树,你们认识它吗?"(引出接下来的环节)
3.欣赏歌曲《咏柳》。
师:"你们知道吗,有一位诗人他写了一首诗来赞美柳树,赞美春天的美丽,名字叫做《咏柳》,你们想知道他是怎么说的吗?"(先让幼儿对诗有一些了解,教师对诗的内容进行讲解,再带领幼儿念一遍,让他们对诗有一个初步的记忆过程。也能够丰富活动的形式。)师:"你们知道吗,有人把这个诗变成了一首好听的歌曲,我们一起来听听看,它是怎么唱的。"(教师用一种神秘的语气说出来,充分调动幼儿的兴趣,听的时候也能够认真些。)
4.出示图谱,学唱歌曲《咏柳》。
教师出示相关的图谱(绿色的石头、柳树、许多绿丝带、细长的叶子、问号、两个手指、剪刀):"看见这些你想到了什么呢?"(幼儿的回答肯定是和图片上画出来的是一样的,这个时候就需要老师进行指导,在他们说出一个答案后,加以修改变成歌词了。)
5.根据图示,师幼共同演唱。
师:"我们一起来唱一遍吧,春天多美呀,春天的柳树更美啦,我们要把自己最喜欢的感觉唱出来,好吗?"(这只是为了让幼儿更能够接受、愉快地演唱,演唱完了之后要进行一些表扬。这时的演唱教师就可以适当的加入一些暗示的动作,让幼儿学一学。)
6.根据教师暗示,幼儿自己演唱。
师:"现在,老师把这些图片全部都拿走了,看一看谁最厉害,能唱出来的呢。"(难度加大,开始的第一遍教师要带领幼儿共同演唱,暗示的动作要做的明显些,让幼儿容易记,之后的几遍就可以只做动作不演唱了。)师:"小朋友们唱的真棒,看,柳树姑娘被你们一夸,好开心啊,它都笑了呢。"(增加幼儿的信心,对他们所学的进行肯定,之后就会更愿意学*了。)
7.结束活动师:"我们再唱一次,夸一夸柳树吧。"(最后再对歌曲巩固一遍)
8.延伸活动:幼儿自己可以将会念的诗用黄梅戏的方法演唱给小朋友们或者爸爸妈妈听。
教学内容:
《咏柳》是长春版小学语文三年级第六册第二单元的一首古诗。
教材分析:
作者是唐代诗人贺知章。咏柳,就是歌咏柳树的意思。这首诗通过写柳树的美好姿态和蓬勃生机来赞美春风,以丰富的想象和形象的比喻,把看不见的春风生动形象地表现出来了,借以抒发作者在春回大地时的喜悦、欢快的心情。
教学目标:
1、学会生字,理解字词,读懂古诗。
2、通过对诗古内容的理解,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的思想感情。想象古诗描绘的意境,深入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情感。
3、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古诗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古诗。培养学生自学能力和欣赏美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诗句意思,品味诗歌意境,想象《咏柳》描绘的美丽景色。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初感诗境——感知美。
1、播放歌曲《春天在哪里》。
2、导入:同学们,不知不觉中,春天的脚步又*了,这轻快飞行的燕子,吹面不寒的杨柳风,羞红了脸的桃花,柳枝轻摇的柔柳,组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你看,这是什么?(课件出示:杨柳图)
3、我们以前还学过一首古诗,叫咏……(学生答:咏鹅),咏鹅就是赞美鹅,那么咏柳是什么意思?
4、揭题解题:柳树真美啊,唐朝诗人贺知章也被柳树的美所陶醉了,所以写下了这一首赞美柳树的诗——《咏柳》。
5、欣赏配乐朗读,学生感受古诗节奏。
6、自由读诗,要求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7、突显生字,指出这些字是今天所要学*的生字,再让学生读字。
《村居》的古诗
《村居》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因春天来临而喜悦,所见到的春天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小编与大家分享《村居》的古诗介绍,欢迎参考!
村居 ·【清】 高 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
拂堤杨柳⑵醉⑶春烟。
儿童散学⑷归来早,
忙趁东风放纸鸢⑸。
【注释】
⑴ 村居:住在农村。
⑵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学:放学。
⑸ 纸鸢: 鸢:老鹰。纸鸢:风筝。
【题解】《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读了这首诗,我们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的美丽春景,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
第二句写的是人物活动。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
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唐代中后期,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吐蕃入侵,唐王朝*控制的地域大为减少。但它却供养了大量军队,再加上官吏、地主、商人、僧侣、道士等等,不耕而食的人甚至占到人口的一半以上。农民负担之重,生活之苦,可想而知。白居易对此深有体验。他在这首诗中所写的“回观村闾间,十室八九贫”,同他在另一首诗中所写的“嗷嗷万族中,唯农最辛苦”(《夏旱诗》)一样,是他亲眼目睹的现实生活的实录。
这首诗分两部分。前一部分写农民在北风如剑、大雪纷飞的寒冬,缺衣少被,夜不能眠,过得十分痛苦,后一部分写作者在这样的大寒天却是深掩房门,有吃有穿,又有好被子盖,既无挨饿受冻之苦,又无下田劳动之勤。诗人把自己的生活与农民的痛苦作了对比,深深感到惭愧和内疚,以致发出“自问是何人?”的慨叹。
古典诗歌中,运用对比手法的很多,把农民的贫困痛苦与剥削阶级的骄奢淫逸加以对比的也不算太少。但是,像此诗中把农民的穷苦与诗人自己的温饱作对比的却极少见,尤其这种出自肺腑的“自问”,在封建士大夫中更是难能可贵的。除对比之外,这首诗还具有这样几个特点:语言通俗,叙写流畅,不事藻绘,纯用白描,诗境*易,情真意实。这些特点都体现了白居易诗歌特有的通俗*易的艺术风格。
古诗白居易二月二解析
白居易的古诗想必大家都知道很多,下面就由小编为大家整理古诗白居易二月二解析,欢迎大家查看!
古诗《二月二日》
年代:唐
作者: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作品赏析
【鉴赏】:
公元851年(大中五年)秋,李商隐的妻子王氏亡故。为谋生,他不得不应东川节度使柳仲郢之辟,入幕任节度*,于同年十月撇下幼女稚子,只身远赴梓州(州治在今四川三台 ),开始他一生中最后也是时间最长的一次幕府生涯。此诗应作于公元854 年,即诗人在抑幕的第三年。
蜀中风俗,二月二日为踏青节。诗的首句“二月二日江上行 ”,点明踏青节江上春游。次句“东风日暖闻吹笙 ”,写江行游春的最初感觉和印象。和煦的东风,温暖的旭日,都散发着融和的春意,就是那笙声,也似乎带着春回大地的暖意。笙簧畏潮湿,天寒吹久则声涩不扬,须以微火香料暖笙。东风日暖,笙自然也簧暖而声清。“闻吹笙”和“东风日暖”分别从听觉和感觉写出踏青江行的感受——到处是暖洋洋的春意。
颔联“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写江上春色。如果说首联还是描写刚接触外界事物时一种自然的感受,这一联则是有意寻春、赏春。花、柳、蜂、蝶,都是春天最常见的事物,是春天生命与活力的标志,红(花)、绿(柳)、黄、紫,更写出春天绚烂色彩。但这一联不仅抒写诗人对美丽春色的'流连陶醉,而且委婉透露出因美好春色而触动的伤感。“无赖”即“ 无心”,与“有情”相对。花、柳是没有人的感觉和感情的事物,它只按自然规律行事,春天来,便吐蕊、长叶,在东风旭日中显示出生命的活力,散发着春天的气息,而不顾人的悲欢哀乐,故源“无赖 ”。蜂、蝶是有生命的动物,春到人间,穿花绕柳,翩翩飞舞,像是满怀喜悦宣告着春天的来临,故说“有情 ”。然而,不管是无心的花柳,还是有情的蜂蝶,它们作为春色的标志,生命活力的象征,又都和失去生命春天的诗人形成鲜明对照。“无赖者自无赖,有情者自有情,于我总无与也”(姚培谦《李义山诗笺注 》),其实还不止是“无与”,而且是一种刺激。细味“各”字、“俱”字,不难发觉其中透露出的隐痛。诗人写江间春色,写物遂其情,正是为要反衬出自己的沉沦身世与凄苦心境。何焯说:“前半逼出忆归,如此浓至,却使人不觉 ”。这“不觉”正是诗的蕴藉处。
颈联“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转写长期寄幕思归。元亮井,用陶潜(字元亮 )《归园田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亚夫营,用周亚夫屯兵细柳营事,暗寓幕主的柳姓。虽用典,却像随手拈来,信口道出。他曾说自己“无文通半顷之田,乏元亮数间之屋”,可见诗人连归隐躬耕的起码物质条件也没有。“万里”、“三年”,表面上是写空间的悬隔,时间的漫长,实际上正是抒写欲归不能的苦闷和无奈。对照着“三年已制思乡泪,更入新年恐不禁”(《写意 》)、“三年苦雾巴江水,不为离人照屋梁”(《初起》)等诗句,不难感到“三年从事亚夫营”之中所蕴含的羁泊天涯的痛苦。
末联“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写新滩流水在羁愁者耳中引起的特殊感受。春江水涨,新滩流水在一般游春者听来,自然是欢畅悦耳的春之歌;但在思归不得的天涯羁旅者耳中,却像是午夜檐间风雨的凄凉之声,不断撩动着自己的羁愁,所以发出“新滩莫悟游人意”的嗟叹。本是听者主观感情作怪,却说“新滩莫悟”,曲折有致。冯浩说:“悟字入微。我方借此遣恨,乃新滩莫悟,而更作风雨凄其之态,以动我愁,真令人驱愁无地矣。”可谓深得其旨。李商隐许多抒写身世之悲的诗篇,往往以深沉凝重的笔调,绮丽精工的语言,着意渲染出一种迷蒙悲凄的环境气氛。这首诗却以乐境写哀思,以美丽的春色反衬自己凄苦的身世,以轻快流走的笔调抒发抑塞不舒的情怀,以清空如话的语言表现宛转曲折的情思,具有相辅相成对立统一的艺术效果。
作者: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村居》
作者:高鼎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作者简介:
高鼎,清代后期诗人。字象一,又字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高鼎生活在*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1851——1861),其人无甚事迹,其诗也多不合那个时代,一般人提到他,只是因为他写了一首有名的有关放风筝的《村居》诗。着有《拙吾诗稿》。
注释:
1、村居:在乡村里居住时见到的景象。
2、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醉:迷醉,陶醉。春烟:春天水泽、草木等蒸发出来的雾气。
3、散学:放学。
4、纸鸢:泛指风筝,它是一种纸做的形状像老鹰的风筝。鸢:老鹰。
5、东风:春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
杨柳的枝条轻拂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汽,烟雾般地凝聚着,令人心醉。
村里的孩子们早早就放学回家了。
他们趁着春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有关二月二的古诗
臧月(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有关二月二的古诗,希望对你有帮助。
(一)二月二日即事(方岳)
春潮昨夜没*滩,一雨催花色半含。
雁唤元宵归塞北,燕衔新社到江南。
无欢不必游花树,有病何须置药篮。
只把公忠答天地,从教儿女闹冠簪。
二月二日宴中贻同年封先辈渭(黄滔)
帝尧城里日衔杯,每倚嵇康到玉颓。
桂苑五更听榜后,蓬山二月看花开。
垂名入甲成龙去,列姓如丁作鹤来。
同戴大恩何处报,永言交道契陈雷。
(二)二月二日(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三)二月二日 (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
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
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
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
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遂宁北郭迎富》
(宋)魏了翁
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
谁为贫躯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
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为。
里俗相传今已久,漫随人意看儿嬉。
《撑腰糕》
(清)蔡云
二月二日春正饶,撑腰相劝啖花糕。
支持柴火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
(宋)张耒
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二月二日*上赋》
(宋)贺铸
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流。
《二月二》
二月二的古诗欣赏
臧月(二月二)又被称为“春耕节”、“农事节”、“春龙节”,是*民间传统节日。龙抬头是每年,农历二月初二,传说是龙抬头的`日子,它是*城乡的一个传统节日。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二月二的古诗欣赏,希望对你有帮助。
《二月二日遂宁北郭迎富》
(宋)魏了翁
才过结柳送贫日,又见簪花迎富时。
谁为贫躯竟难逐,素为富逼岂容辞。
贫如易去人所欲,富若可求我亦为。
里俗相传今已久,漫随人意看儿嬉。
《撑腰糕》
(清)蔡云
二月二日春正饶,撑腰相劝啖花糕。
支持柴火凭身健,莫惜终年筋骨劳。
《二月二日》
(唐)李商隐
二月二日江上行,东风日暖闻吹笙。
花须柳眼各无赖,紫蝶黄蜂俱有情。
万里忆归元亮井,三年从事亚夫营。
新滩莫悟游人意,更作风檐夜雨声。
《二月二日挑菜节大雨不能出》
(宋)张耒
久将菘芥芼南羹,佳节泥深人未行。
想见故园蔬甲好,一畦春水辘轳声。
《二月二日*上赋》
(宋)贺铸
仲宣何遽向荆州,谢惠连须更少留。
二日旧传挑菜节,一樽聊解负薪忧。
向人草树有佳色,带郭江山皆胜游。
载酒赋诗从此始,它年耆老话风流。
《二月二》
(唐)白居易
二月二日新雨晴,草芽菜甲一时生。
轻衫细马春年少,十字津头一字行。
《二月二日出郊》
(宋)王庭皀
日头欲出未出时,雾失江城雨脚微。
天忽作晴山卷幔,云犹含态石披衣。
烟村南北黄鹂语,麦陇高低紫燕飞。
谁似田家知此乐,呼儿吹笛跨牛归?
《二月二日》
(宋)晁说之
柳花多情不肯新,可怜失尽汉家春。
二年不识挑生菜,万国谁知有杀身。
群盗犹多南渡客,征鸿难问北归人。
始知前日一樽酒,上帝升*与尔亲。
《蜀中春日》
(唐)郑谷
海棠风外独沾巾,襟袖无端惹蜀尘。
和暖又逢挑菜日,寂寥未是探花人。
不嫌蚁酒冲愁肺,却忆渔蓑覆病身。
何事晚来微雨后,锦江春学曲江春。
《淮阴行五首》
高鼎《村居》古诗赏析
在**淡淡的日常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鼎《村居》古诗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
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注释】
⑴ 村居:住在农村。
⑵ 拂堤杨柳:杨柳枝条很长,垂下来,微微摆动,像是在抚摸堤岸。
⑶ 醉:迷醉,陶醉。
⑷ 散学:放学。
⑸ 纸鸢: 鸢:老鹰。纸鸢:风筝。
⑤东风:春风。
【题解】 《村居》的作者是清代诗人高鼎。这首诗描写了诗人居住在乡村时见到的春天的景象和放学后孩子们放风筝的情景。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方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
【译文】
农历二月,村子前后青草渐渐发芽生长,黄莺飞来飞去。杨柳披着长长的绿枝条,随风摆动,好像在轻轻地抚摸着堤岸。在水泽和草木间蒸发的水气,烟雾般地凝聚着。杨柳似乎为这浓丽的景色所迷醉了。村里的孩子们放学以后,一路上没什么耽搁,回家挺早,赶忙趁着东风劲吹的时机,把风筝放上蓝天。
【赏析】
《村居》描写出了一幅春天孩子们在村旁的芳草地上放风筝的图画,是一幅自然景物和活动着的人物融合在一起的、充满生机、春意盎然的农村生活图画。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儿童们兴致勃勃地放风筝。有景有人有事,充满了生活情趣,勾画出一幅生机勃勃的“乐春图”。全诗字里行间透出诗人对春天来临的.喜悦和赞美。读了这首诗,读者好像跟诗人一起饱览了美丽春景,一起分享着孩子们放风筝时的欢乐。
第一、二句写时间和自然景物,具体生动地描写了春天里的大自然,写出了春日农村特有的明媚、迷人的景色。早春二月,小草长出了嫩绿的芽儿,黄莺在天上飞着,欢快地歌唱。堤旁的杨柳长长的枝条,轻轻地拂着地面,仿佛在春天的烟雾里醉得直摇晃,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草长莺飞”四个字,把春在的一切景物都写活了,人们仿佛感受到那种万物复苏、欣欣向荣的气氛,人们的眼前也好像涌动着春的脉搏。“拂堤杨柳醉春烟”,村的原野上的杨柳,枝条柔软而细长,轻轻地拂扫着堤岸。春日的大地艳阳高照,烟雾迷蒙,微风中杨柳左右摇摆。诗人用了一个“醉”字,写活了杨柳的娇姿;写活了杨柳的柔态;写活了杨柳的神韵。这是一幅典型的春景图。
第三、四句写的是人物活动,描述了一群活泼的儿童在大好的春光里放风筝的生动情景。孩子们放学回来的早,趁着刮起的东风,放起了风筝。他们的欢声笑语,使春天更加富有朝气。儿童、东风、纸鸢,诗人选写的人和事为美好的春光*添了几分生机和希望。结尾两句由上两句的物而写到人,把早春的迷人与醉人渲染得淋漓尽致。
这首诗落笔明朗,用词洗练。全诗洋溢着欢快的情绪,给读者以美好的情绪感染。
高鼎《村居》作者简介
高鼎(1821~1861),字象一、拙吾,仁和(今浙江省杭州市)人。
清代后期诗人。高鼎生活在*战争之后,大约在咸丰年间,其人无甚事迹,有关他的生*及创作情况历史上记录下来的很少,而他的《村居》诗却使他名传后世。著有《村居》、《拙吾诗稿》等。
创作背景
诗人晚年遭受议和派的排斥和打击,志不得伸,归隐于上饶地区的农村。在远离战争前线的村庄,宁静的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杨柳拂堤,受到田园氛围感染的诗人有感于春天来临的喜悦而写下此诗。
村居
作者:高鼎
cǎo zhǎng yīng fēi èr yuè tiān
草长莺飞二月天,
fú dī yáng liǔ zuì chūn yān
拂堤杨柳醉春烟。
ér tóng sàn xué guī lái zǎo
儿童散学归来早,
máng chèn dōng fēng fàng zhǐ yuān
忙趁东风放纸鸢。
村居古诗中的二月二
写村居的古诗早春二月
村居古诗里的早春二月的特点
古诗中的二月二
古诗中的二月三日
村居的古诗二首
二月二曰的古诗白居易
村居中有两个二字的古诗
村居古诗二首的画
村居的古诗中
二月二白居易古诗的诗配画
读古诗二首的村居歌
古诗中有二月天的是哪个
古诗村居的二次备课
带拼音的古诗二月二白居易
古诗中含有二月的诗句
古诗二首村居的反思
古诗二首《村居》的诗意
村居古诗二首的诗意
古诗二首村居的拼音
古诗二首村居的疑问
古诗二首村居的感想
古诗乡村二月的内容
古诗二首村居的内容
古诗二首村居的好词
村居古诗中村居的含义
古诗二首村居的景物有
古诗二首村居的作者是
古诗二首村居朗诵的
村居古诗二首的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