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表达欢快心情的古诗词托物言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表达欢快心情的古诗词托物言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表达欢快心情的古诗词托物言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表达欢快心情的古诗词托物言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托物言志梅花的古诗词(精选50句)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托物言志梅花的古诗词(精选50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李世民《元日》
2、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暗香院落梅开后。——毛滂《踏莎行·元夕》
3、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何逊《咏早梅》
4、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卢梅坡《雪梅》
5、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二》
6、云锁嫩黄烟柳细,风吹红蒂雪梅残。——阎选《八拍蛮·云锁嫩黄烟柳细》
7、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8、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白居易《春风》
9、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10、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11、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白梅》
12、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唐寅《把酒对月歌》
13、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14、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谢枋得《武夷山中》
15、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杜甫《江梅》
16、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曹雪芹《咏红梅花得“花”字》
17、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李邴《汉宫春·梅》
18、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梅花绝句》
19、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王安石《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20、菊径重阳酒,梅花雪后天。——方岳《山居十首·其六》
21、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陆游《落梅》
22、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23、雪花梅萼两婆娑,梅雪相催柰老荷。——苏泂《简铦朴翁兼简敬叟二首·雪花梅萼两婆娑》
24、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25、一朵江梅春带雪。玉软云娇,姑射肌肤洁。——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26、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27、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曹组《蓦山溪·梅》
28、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29、无事不寻梅,得梅归去来。雪深春尚浅,一半到家开。——普荷《题画诗册页》
30、却忆西湖湖上寺,梅花如雪竹如云。——杨万里《过京口以南见竹林》
31、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3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
33、蟾蜍窟冷手自探,西湖一鹤梅花仙。——林景熙《送横舟真士游茅山》
34、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陆游《落梅》
35、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36、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37、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崔道融《梅花》
38、冉冉年华过上元,梅花如雪照江村。——陆游《春寒·冉冉年华过上元》
39、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40、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1、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42、春*寒虽转,梅舒雪尚飘。——阴铿《雪里梅花诗》
43、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44、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46、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辛弃疾《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
47、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郑板桥《山中雪后》
48、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49、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杜甫《小至》
虞世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具有浓郁的象征性。一、二句写的是蝉的形体、*性和声音;三、四句借蝉抒情: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句句又暗示着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托物言志梅花的古诗词(精选50句)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托物言志梅花的古诗词(精选50句),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草秀故春色,梅艳昔年妆。——李世民《元日》
2、拨雪寻春,烧灯续昼。暗香院落梅开后。——毛滂《踏莎行·元夕》
3、兔园标物序,惊时最是梅。——何逊《咏早梅》
4、梅雪争春未肯降,骚人搁笔费评章。——卢梅坡《雪梅》
5、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二》
6、云锁嫩黄烟柳细,风吹红蒂雪梅残。——阎选《八拍蛮·云锁嫩黄烟柳细》
7、闻说梅花早,何如北地春。——孟浩然《洛中访袁拾遗不遇》
8、春风先发苑中梅,樱杏桃梨次第开。——白居易《春风》
9、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陆游《卜算子·咏梅》
10、步转回廊,半落梅花婉娩香。——苏轼《减字木兰花·春月》
11、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王冕《白梅》
12、姑苏城外一茅屋,万树梅花月满天。——唐寅《把酒对月歌》
13、入世冷挑红雪去,离尘香割紫云来。——曹雪芹《访妙玉乞红梅》
14、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谢枋得《武夷山中》
15、梅蕊腊前破,梅花年后多。绝知春意好,最奈客愁何。——杜甫《江梅》
16、疏是枝条艳是花,春妆儿女竞奢华。——曹雪芹《咏红梅花得“花”字》
17、东君也不爱惜,雪压霜欺。——李邴《汉*·梅》
18、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陆游《梅花绝句》
19、华发寻春喜见梅,一株临路雪倍堆。——王安石《与薛肇明弈棋赌梅花诗输一首》
20、菊径重阳酒,梅花雪后天。——方岳《山居十首·其六》
21、过时自合飘零去,耻向东君更乞怜。——陆游《落梅》
22、今岁早梅开,依旧年时月。——张孝祥《卜算子·雪月最相宜》
23、雪花梅萼两婆娑,梅雪相催柰老荷。——苏泂《简铦朴翁兼简敬叟二首·雪花梅萼两婆娑》
24、但梦想、一枝潇洒,黄昏斜照水。——周邦彦《花犯·小石梅花》
25、一朵江梅春带雪。玉软云娇,姑射肌肤洁。——赵鼎《蝶恋花·一朵江梅春带雪》
26、众芳摇落独暄妍,占尽风情向小园。——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27、竹外一枝斜,想佳人,天寒日暮。——曹组《蓦山溪·梅》
28、江南几度梅花发,人在天涯鬓已斑。——刘著《鹧鸪天·雪照山城玉指寒》
29、无事不寻梅,得梅归去来。雪深春尚浅,一半到家开。——普荷《题画诗册页》
30、却忆西湖湖上寺,梅花如雪竹如云。——杨万里《过京口以南见竹林》
31、春来茗叶还争白,腊尽梅梢尽放红。——韩元吉《送陆务观福建提仓》
32、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
33、蟾蜍窟冷手自探,西湖一鹤梅花仙。——林景熙《送横舟真士游茅山》
34、雪虐风饕愈凛然,花中气节最高坚。——陆游《落梅》
35、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王冕《墨梅》
36、剩水残山无态度,被疏梅料理成风月。——辛弃疾《贺新郎·把酒长亭说》
37、香中别有韵,清极不知寒。——崔道融《梅花》
38、冉冉年华过上元,梅花如雪照江村。——陆游《春寒·冉冉年华过上元》
39、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李清照《鹧鸪天·桂花》
40、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1、看来岂是寻常色,浓淡由他冰雪中。——曹雪芹《咏红梅花得“红”字》
42、春*寒虽转,梅舒雪尚飘。——阴铿《雪里梅花诗》
43、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陆凯《赠范晔诗》
44、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45、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林逋《山园小梅·其一》
46、花意争春,先出岁寒枝。——辛弃疾《江神子·赋梅寄余叔良》
47、檐流未滴梅花冻,一种清孤不等闲。——郑板桥《山中雪后》
48、长记曾携手处,千树压、西湖寒碧。——姜夔《暗香·旧时月色》
49、岸容待腊将舒柳,山意冲寒欲放梅。——杜甫《小至》
托物言志的古诗(精选70首)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托物言志的古诗(精选70首),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点击对应目录可以直接查阅内容正文哦!)
▼导航▼
1、《石灰吟》明朝·于谦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2、《早梅》唐朝·齐己
万木冻欲折, 孤根暖独回。
前村深雪里, 昨夜一枝开。
风递幽香出, 禽窥素艳来。
明年如应律, 先发望春台。
3、《卜算子·咏梅》宋朝·陆游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
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
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4、《白梅》元朝·王冕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5、《感遇·其一》唐朝·张九龄
兰叶春葳蕤,桂华秋皎洁。
欣欣此生意,自尔为佳节。
谁知林栖者,闻风坐相悦。
草木有本心,何求美人折?
6、《武夷山中》宋朝·谢枋得
十年无梦得还家,独立青峰野水涯。
天地寂寥山雨歇,几生修得到梅花?
7、《咏风》唐朝·王勃
肃肃凉景生,加我林壑清。
驱烟寻涧户,卷雾出山楹。
去来固无迹,动息如有情。
日落山水静,为君起松声。
8、《柳》唐朝·李商隐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9、《早梅》唐朝·张谓
一树寒梅白玉条,迥临村路傍溪桥。
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
10、《房兵曹胡马诗》唐朝·杜甫
胡马大宛名,锋棱瘦骨成。
竹批双耳峻,风入四蹄轻。
所向无空阔,真堪托死生。
骁腾有如此,万里可横行。
返回导航>>>
11、《寒菊》宋朝·郑思肖
托物言志的诗词
导语:托物言志诗是一种以客观世界中的具体事物如景物、器物、动物或植物等为描写对象,抒发作者思想感情,寄寓作者襟怀抱负等为主要内容的诗歌。它将作者的写作目的以及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寄寓在物的描写中。
托物言志类
这类咏物诗表面上看好像写的都是具体的物象,仔细品味就会发现,作者是运用象征手法通过写具体的“物”,来表达自己内心的志向与抱负。
让我们先来看看白居易的《白云泉》:
天*山上白云泉,云自无心水自闲。
何必奔冲山下去,更添波浪向人间。
本诗抒情主人公是一个胸怀淡泊、精神闲适、渴望摆脱俗务,具有出世归隐思想的仕人。运用象征手法写景寓志,以云水的逍遥自在比喻恬淡的胸怀和闲适的心情,用泉水激起的自然风浪象征社会风浪,言浅意深,理趣盎然。
再来看看南宋著名爱国诗人于谦的这首《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乍一看,这首诗写的`是石灰从采掘、冶炼到被使用的整个过程。再细细体会,诗中每一句既是在写“物(石灰)”,实际上也是在写人,写作者自己不怕“千锤万凿”、“烈火焚烧”甚至“粉身碎骨”也在所不惜的大无畏革命英雄主义气概。诗中流露出的凛然正气和豪迈情怀,不知鼓舞和激励了多少后人为真理和正义事业奋斗不息。
再来看看清代“扬州八怪”之一郑板桥的《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
诗中有画,画中有诗。一幅傲然挺立、坚贞不屈的劲竹形象浮现在我们的脑海中。立根破岩,咬定青山,千磨万击,屹立挺然。这副铮铮傲骨也正是诗人所追求和向往的,他那种坚定的意志、顽强的精神和不向邪恶势力屈服的气节通过这首诗表现得淋漓尽致。
咏物抒怀类
在咏物类诗歌中,咏物抒怀型的诗歌可以说俯拾即是。这类诗与托物言志类的诗有许多相似之处,只是它抒发的情感相对来说是短暂的,与“物”所处的具体环境和作者当时的个人处境关系更密切。
像初唐诗人虞世南,曾写过一首咏蝉的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诗的前两句描写了蝉的外形和性情,后两句议论,揭示了蝉声传得远的原因。在这里,蝉的“垂緌”有点像古时的官帽,实际上是代指作者自己,“饮清露”则象征着作者像蝉一样的清廉。“非是藉秋风”表明他认为自己口碑好,声名远播,并不是由于自己位高权重,而实实在在是因为自己“德高”的缘故。诗中露出作者对自己才能品德的高度自信,甚至带有几分自鸣得意的意味。
而同样是咏蝉,李商隐的感受却与虞世南大不一样(《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李商隐生在晚唐,一直处在“牛李党争”的旋涡中,始终不得志,心情常处于忧愁苦闷之中。这首诗,托物自嘲,蝉因处在高高的树梢上,只能吸风饮露,叫的声音再大也没有用,白白地浪费精力,自己不也是这样吗?因为太清高,不趋炎附势,即使不停地写诗文,鸣不*,甚至写到才思枯竭,都不见什么反应,多么令人伤心!诗人那种牢骚哀怨、怀才不遇的悲愤心情在这里得到了充分展现。
与贺知章《咏柳》相比,李商隐《柳》表达出作者壮志难酬、命途多舛的悲凉心境:
曾逐东风拂舞筵,乐游春苑断肠天。
如何肯到清秋日,已带斜阳又带蝉。
前两句写春日之柳追逐东风,在繁花似锦的春日,在热闹非凡的乐游苑的舞筵上,与舞女翩翩起舞;后两句写秋日之柳,清秋斜阳,秋蝉哀鸣,何等萧条凄凉。春日之柳的繁盛反衬出秋日之柳的衰落,表现出作者对秋日之柳,对自己身世的悲叹之情。
而曾巩《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实际上托物寓意,揭露、讽刺得势便猖狂的小人,警告他们必定没有好下场。
以物喻人类
这类咏物诗所描写或吟咏之“物”与某一类型、某一群体的人相似,而不单单指向作者自己。像北宋宰相李纲所作的《病牛》就是其中典型的一首:
耕田千亩实千箱,精疲力竭谁抚伤。
但求众生皆得饱,何辞羸病卧残阳?
“耕田千亩”、“精疲力竭”表明了牛的勤劳卖力,“实千箱”突出了牛劳动成果的丰硕和其对人类的贡献,然而尽管这样的居功至伟,牛却依然无怨无悔,任劳任怨:只要天下众生都能吃饱饭,何必计较自己年老体衰、病卧残阳之中呢?作者这首小诗既是对病牛的崇敬和礼赞,同时也是对像老牛一样勤劳朴实、无私奉献的广大劳动人民群众的讴歌和赞颂。
托物言理类
这类诗的主要特点是通过具体的物象来说明一些“事理”,即通过某个具体事物的“理”,引申出具有普遍意义的大道理。在理学兴盛的宋代,写这种类型诗歌的人最多。
如北宋著名文学家、诗人苏轼的《琴诗》就是最好的例子。诗中写道:
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何不于君指上听。
这首诗表面上看是探索了琴声产生的根源,而实际上,作者是想通过这首诗揭示文学艺术作品创造产生的道理,那就是:在文艺作品创作中,素材与技巧同等重要,二者缺一不可。就象弹琴一样,只有将“琴(素材)”与“指(技巧)”二者有机地结合起来,才可产生优美的琴声(优秀的文学作品)。
一首好的咏物诗,总是以其生动的形象和强烈的美感吸引读者,而且有意无意地、或深或浅地透过所咏之物,或流露作者的人生态度,或寄寓美好的理想,或隐含生活的道理。
巧借咏物抒壮志
上小学时就曾经读过黄巢的《题菊花》: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那时只是记住了诗句,还不太懂其中的含义。后来随着年龄的增长,知识的增多,就从诗中读出了一种强烈的不*之气。凭什么让菊花在肃杀的秋风中开放啊?花蕊是寒的,花香是冷的,哪有蝴蝶来花间飞舞嬉戏,捉虫授粉啊!凭什么杏花桃花可以在阳春三月春风和暖的季节开放, 而菊花却独战秋风,独享肃杀?这太不公*了。将来有一天如果我能成为掌管百花的青帝,一定向菊花报知,允许她也在阳春三月和桃花一起开放。
花木无知,物性有别。桃花沐春,菊花凛寒,造化所主,物性使然。黄巢当然知道,在此他不过借替菊花鸣不*,表达他的人生抱负:要改变那些生活在社会下层的苦难老百姓的命运,让他们也能过上衣食丰足的幸福生活。用诗句张扬出他要推翻唐朝统治,建立农民革命*的远大志向。这也许是我最早读到的咏物言志诗。吟咏诗句,我常常心生感慨,黄巢的志向是多么雄伟大胆和令人敬佩啊!
在古典文学作品中,借咏物抒发人生壮志的比比皆是。相传唐宣宗李忱,在当上皇帝之前,为了躲避别人的政治谋害,曾经逃进山中,在香严智闲和尚门下剃度为僧。后随智闲和尚来到江西庐山,一同观赏瀑布。智闲禅师看宣宗貌似闲云野鹤,但眉宇间英气凝聚,表情上似有心思,其气度,其举止,都在隐隐透露出一种不凡之气。于是想通过作诗联句,以判断其来历底细。于是仰望瀑布,先吟出两句诗来:“千岩万壑不辞劳,远看方知出处高。”宣宗接着吟到:“溪涧岂能留得住,终归大海作波涛。”智闲禅师一听,便哈哈大笑起来。说到:白居易有诗:“何必奔冲下山去,更添波浪向人间。”你们是一个要留在山上,一个要冲下山去,可见你怀抱宏图,志向远大啊!
在这首诗里,李忱不知不觉地把自己的身份给暴露了。前两句,智闲借瀑布暗示自己对李忱来历的推测;后两句,李忱借瀑布表明自己不会长久留在山上当僧人,一定还会回到朝廷,夺回皇帝的位置,实现自己治理国家、复兴大唐王朝的远大抱负。诗蕴凌云志,壮志隐于诗中啊!
相传朱元璋即位后,为了网络人才,曾经微服出访。一天他走到一个村子,见一个年轻木匠在干活休息之间,拿起经书诵读,便觉得此人志向不凡。与之交谈,言语间透出抱负远大,心在魏阙的勃勃雄心。为了测试一下这个小伙子的才华,朱元璋便让小木匠以《寸木》为题作诗。小木匠稍加思索,口占一绝:“寸木原从斧削成,每于低处立功名。他年若得台端用,敢向人间治不*。”
这首小诗抓住寸木的特征,写出寸木的来历,寸木*时的作用。想那寸木,*时只能在地面不*的时候,支一支家具腿什么的。说它“每于低处立功名”,确实非常生动形象。后两句看似写寸木的志向,用在台面上,敢于整治人间的不公*,实际上是表达这个小木匠自己的志向。可能小木匠看到人间有很多不*之事,郁结胸中,常常有为下层人民打抱不*之意,于是就借对寸木的咏叹,表达出来了。这是非常典型的托物言志诗。据说,朱元璋回京之后,让吏部官员召这个小木匠进京,对他说:你要向人间治不*,我封你监察御史,大胆为百姓治不*吧。小木匠吟诗明志得*,也算一种人生奇迹。
*小时候写过一首《七古. 咏蛙》:“独坐池塘如虎踞,绿杨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此诗作于1909年秋。16岁的*当时在离家乡50里的湘乡县东山书院读书。在那里读书的大多数是那些地主豪绅的纨绔子弟,他们看不起衣着土气,来自穷乡僻壤的*。因为被许多同学疏远,*在精神上有些压抑,一种“知音世所稀”的孤独感不时袭上心头。因此之故,*写了这首题为《咏蛙》的诗。
这首诗通过对青蛙所处的环境和它的形象以及心态的描述,深刻地表现出*少年时期的远大抱负和博大的胸怀。既对那些富豪子弟嘲讽蔑视,又表达了年轻的*敢为天下先的勇气和尚还朦胧的领导群伦的英雄意识。
据说,这首诗并不是*的原创,有人考证发现历史上有5个人写过类似的诗。
唐太宗李世民:独坐井边如虎形,柳烟树下养精神。春来唯君先开口,却无鱼鳖敢作声。
明正统考官薛瑄:蛤蟆本是地中生,独卧地上似虎形。春来我不先张嘴,哪个鱼鳖敢吭声。
明嘉靖张璁:独坐池塘如虎踞,绿荫树下养精神。春来我不先开口,哪个虫儿敢作声。
明奸相严嵩:独坐池边似虎形,绿杨树下弹鸣琴。春来我不先开口,谁个虫儿敢出声。
清末名士郑正鹄:小小青蛙似虎形,河边大树好遮荫。明春我不先开口,那个虫儿敢做声。
也许这首诗真的是少年*抄写或者改写别人的,这都不重要,重要的是*小小年纪就敢借青蛙的形象,表现出一种雄视天下、睥睨众人、舍我其谁、唯我独尊的霸气。莫非这种霸气正是他成为开国领袖的潜在基因?
形容心情的古诗词
导语:心情是什么颜色?心情是彩色的。在人们的心情里,有湛蓝的天空,洁白的云朵,深蓝的大海,以及翠绿的椰子树,金黄的沙滩,到处是一片祥和,安宁。下面由小编为您整理出的形容心情的.古诗词内容,一起来看看吧。
一、 我是人间惆怅客,知君何事泪纵横,断肠声里忆*生。
二、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橱,半夜凉初透。
三、 只空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四、 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五、 腹心受害诚堪惧,唇齿生忧尚可医。
六、 九州生气恃风雷, 万马齐喑究可哀。
七、 微波有恨终归海,明月无情却上天。
八、 秋到边城角声哀,烽火照高台。悲歌击筑,凭高酹酒,此兴悠哉!
九、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十、 秋风清,秋月明,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十一、 杨柳青青著地垂,杨花漫漫搅天飞。
十二、 采桑子此生自断天休问,独倚危楼。独倚危楼,不信人间别有愁。
十三、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十四、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十五、 每逢佳节倍思亲------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十六、 人言落日是天涯,望尽天涯不见家。
十七、 十年一觉扬州梦,赢得青楼薄幸名。
十八、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1、一南国秋深可奈何,手持红豆几摩挲。累累本是无情物,谁把闲愁付与他。
2、物是心非事事非,抬眼低眉。抬眼低眉,指上无声泪先垂。
3、无可奈何话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4、我本将心比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5、天地之大无所居,穿着破烂更无衣。遥望丰都在何处?只恨阎王不收留。
6、试问无情堤上柳,也应厌听离歌。
7、生之无缘,死之聚兮。今生无见,来生再兮。
8、生亦何欢,死亦何苦。
9、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10、人生在世不如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11、人生无奈老来何,日薄崦嵫已不多。
12、人生无奈别离何。夜长嫌梦短,泪少怕愁多。
13、秋心一字捻作灰,是何滋味?是何滋味,卧读琴谱却为谁?
14、梦里不知身是客,一晌贪欢。独自莫凭栏。流水落花春去也,天上人间。
15、落花有意随流水,流水无心恋落花。
16、林花谢了春红,太匆匆,无奈潮来寒雨晚来风。
17、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18、国无人莫我知兮,又何怀乎故都!既莫足与为美政兮,吾将从彭咸之所居!
19、二门外青骢郭外舟,人生无奈是离愁。不辞苦向东风祝,到处人间作石尤。
20、多少泪,断脸复横颐。心事莫将和泪说,凤笙休向泪时吹;肠断更无疑!
21、独行独坐,独唱独酬还独卧。伫立伤神,无奈轻寒著摸人。
22、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23、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1、岭外音书断,经冬复立春。*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宋之文《渡汉江》
2、人春才七日,离家已二年。人归落雁后,思发在花前。——薛道衡《人日思归》
3、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王湾《次北固山下》
4、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来日绮窗前,寒梅着花未?——王维《杂诗》
5、客舍并州已十霜,归心日夜忆咸阳。无端更渡桑干水,却望并州是故乡。——刘皂《旅次朔方》)
6、靖安宅里当窗柳,望驿台前扑地花。两处春光同日尽,居人思客客思家。——白居易《望驿台》
7、邯郸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白居易《邯郸冬至夜思家》
8、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贺知章《回乡偶书》
自古以来,民以食为天。古人喝酒,往往能赋予诗篇佳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有关食物的古诗词。
1、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____范仲淹《苏幕遮·怀旧》
2、把酒祝东风。且共从容。____欧阳修《浪淘沙·把酒祝东风》
3、花无人戴,酒无人劝,醉也无人管。____黄公绍《青玉案·年年社日停针线》
4、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____苏轼《水调歌头·丙辰中秋》
5、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____王翰《凉州词二首·其一》
6、松花酿酒,春水煎茶。____张可久《人月圆·山中书事》
7、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____王维《渭城曲 / 送元二使安西》
8、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____李白《月下独酌四首·其一》
9、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____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10、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____杜牧《过华清宫绝句三首》
11、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____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12、被酒莫惊春睡重,赌书消得泼茶香,当时只道是寻常。____纳兰性德《浣溪沙·谁念西风独自凉》
13、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____黄庭坚《寄黄几复》
14、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____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15、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____白居易《问刘十九》
16、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____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怀旧》
17、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____范仲淹《渔家傲·秋思》
18、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____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19、朱弦已为佳人绝,青眼聊因美酒横。____黄庭坚《登快阁》
20、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____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21、对酒卷帘邀明月,风露透窗纱。____苏轼《少年游·润州作》
22、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____李清照《醉花阴·薄雾浓云愁永昼》
23、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____晏殊《浣溪沙·一曲新词酒一杯》
24、寄语东阳沽酒市,拼一醉,而今乐事他年泪。____朱服《渔家傲·小雨纤纤风细细》
25、半天凉月色,一笛酒人心。____袁枚《夜过借园见主人坐月下吹笛》
26、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____杜甫《曲江二首》
27、笑尽一杯酒,*都市中。____李白《结客少年场行》
28、兰陵美酒郁金香,玉碗盛来琥珀光。____李白《客中行 / 客中作》
29、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____白居易《问刘十九》
30、欲买桂花同载酒,终不是、少年游。____刘过《唐多令·芦叶满汀洲》
虞世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这是初唐名臣虞世南的一首咏物诗,笔下的蝉是人格化了的蝉,具有浓郁的象征性。一、二句写的是蝉的形体、*性和声音;三、四句借蝉抒情:品格高洁者,不需借助外力,自能声名远播。句句又暗示着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藉(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两句中的“自”字、“非”字,一正一反,相互呼应,表达出对人的内在品格的热情赞美和高度自信,表现出一种雍容不迫的风度气韵。咏物的深层意义是咏人。
李商隐《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
五更疏欲断,一树碧无情。
薄宦梗犹泛,故园芜已*。
烦君最相警,我亦举家清。
诗人自许清高,不肯屈就,结果只落得生活困顿,这不就是“高难饱”吗?他曾向令狐绹等当权者陈情,希望得到他们的理解和帮助,可最终还是不被人理会,依旧无法摆脱仕途坎坷的困境,这难道不是一场“徒劳”吗?在这里,蝉已经完全人格化了,诗人分明是借其表达自己艰难的身世和处境。蝉的鸣声到五更天亮时,已经稀疏得几*断绝了,可是一树的叶子依然是那样的苍翠,并不为蝉的哀鸣而悲伤萧疏,显得是那样的冷酷,没有一点一滴地同情。蝉的操守高洁正与我的廉正清贫相应。烦劳你蝉君最能让我警醒,我这个与蝉境遇相似的小官,也当坚持操守,玉洁冰清,这让我不免有了归乡的念头。用拟人手法写蝉。尾联“君”与“我”对举,把咏物和抒情结合起来,呼应开头,首尾圆融,意脉连贯。
杜荀鹤《小松》: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作者借松写人,托物讽喻,寓意深长。松,树木中的英雄、勇士。数九寒天,百草枯萎,万木凋零,而它却苍翠凌云,顶风抗雪,泰然自若。就像*元帅的《松》所说:“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然而凌云巨松是由刚出土的小松成长起来的。小松刚出土,的确小得可怜,路边野草都比它高,以至被掩没在“深草里”。但它虽小而并不弱,在“深草”的包围中,它不低头,而是“刺头”——那长满松针的头,又直又硬,一个劲地向上冲刺,锐不可当。那些弱不禁风的小草是不能和它相匹敌的。“刺头”的“刺”,一字千钧,不但准确地勾勒出小松外形的特点,而且把小松坚强不屈的性格、勇敢战斗的精神,活脱脱地勾画出来了。一个“刺”字,显示出小松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它的“小”,只是暂时的,相对的,随着时间的推进,它必然由小转大。终于有一天,小松成了大松,人们才惊叹不已。时俗之人所缺少的正是这个“识”字,故诗人感叹道:眼光短浅的“时人”,是不会把小松看成是栋梁之材的,有多少小松,由于“时人不识”,而被摧残、被砍杀啊!这些小松,和韩愈笔下“骈死于槽枥之间”的千里马,不是遭到同样悲惨的命运吗?杜荀鹤出身寒微,虽然年青时就才华毕露,但由于“帝里无相识”(《辞九江李郎中入关》),以至屡试不中,报国无门,一生潦倒。埋没深草里的“小松”,不也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
陆游《卜算子·咏梅》:
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已是黄昏独自愁,更著风和雨。
无意苦争春,一任群芳妒。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
作者以梅花自况,咏梅的凄苦以泄胸中抑郁,感叹人生的失意坎坷;赞梅的精神又表达了青春无悔的信念以及对自己爱国情操及高洁人格的自许。梅花生长在驿站外面的断桥边,人迹罕至,寂寞荒凉、无人照管,无人赏识,备受冷落,不得与人亲*交流而只能孤芳自赏,独自走完自己的生命历程而已。“已是黄昏独自愁”是拟人手法,写梅花的精神状态,身处荒僻之境的野梅,虽无人栽培,无人关心,但它凭借自己顽强的生命力也终于长成开花了。宝剑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野梅不*凡的遭遇使它具有不同凡响的气质。梅花生在世上,无意于炫耀自己的花容月貌,也不肯媚俗与招蜂引蝶,所以在时间上躲得远远的,既不与争奇斗艳的百花争夺春色,也不与菊花分享秋光,而是孤独地在冰天雪地里开放。可即使这样,还是找来了群芳的嫉妒。这两句借梅花表现出陆游标格孤高,决不与争宠邀媚、阿谀逢迎之徒为伍的品格和不畏谗毁、坚贞自守的崚嶒傲骨。。“零落成泥碾作尘,只有香如故”。作者从民族国家的利益出发,做出生命的表白。悲忧中透出一种坚贞的自信。词人借梅言志,曲折地写出险恶仕途中坚持高沽志行。不媚俗.不屈邪.*绝俗,忠贞不渝的情怀与抱负。这首咏梅词.通篇来见“梅”字.却处处传出“梅”的神韵.且作者以梅自喻。比必寄托。物我融一。对梅的赞咏中,显示词人身处逆境而矢志不渝的崇高品格。
王冕《墨梅》:
我家洗砚池边树,朵朵花开淡墨痕。
不要人夸好颜色,只留清气满乾坤。
诗人赞美墨梅不求人夸,只愿给人间留下清香的美德,实际上是借梅自喻,表达自己对人生的态度以及不向世俗献媚的高尚情操。开头两句“吾家洗砚池头树,朵朵花开淡墨痕”直接描写墨梅。画中小池边的梅树,花朵盛开,朵朵梅花都是用淡淡的墨水点染而成的。“洗砚池”,化用王羲之“临池学书,池水尽黑”的典故。三、四两句盛赞墨梅的高风亮节。它由淡墨画成,外表虽然并不娇艳,但具有神清骨秀、高洁端庄、幽独超逸的内在气质;它不想用鲜艳的色彩去吸引人,讨好人,求得人们的夸奖,只愿散发一股清香,让它留在天地之间。这两句正是诗人的自我写照。王冕自幼家贫,白天放牛,晚上到佛寺长明灯下苦读,终于学得满腹经纶,而且能诗善画,多才多艺。但他屡试不第,又不愿巴结*,于是绝意功名利禄,归隐浙东九里山,作画易米为生。“不要人夸颜色好,只留清气满乾坤”两句,表现了诗人鄙薄流俗,独善其身,不求功勋的品格。
这首诗题为“墨梅”,意在述志。诗人将画格、诗格、人格有机地融为一体。字面上在赞誉梅花,实际上是赞赏自己的立身之德。
王冕《白梅》:
冰雪林中著此身,不同桃李混芳尘。
忽然一夜清香发,散作乾坤万里春。
诗人以梅自况,借梅花的高洁来表达自己坚守情操,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格远志。在具体表现手法中,诗歌将混世芳尘的普通桃李与冰雪林中的白梅对比,从而衬托出梅花的素雅高洁。“冰雪林中著此身”,就色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白”也;就品性而言,以“冰雪”形“此身”之坚忍耐寒也,诗人运用拟人手法,将梅树比作自己。 已经表现白梅的冰清玉洁,接着就拿桃李作反衬。前两句写梅花冰清玉洁,傲霜斗雪,不与众芳争艳的品格。后两句借梅喻人,写自己的志趣、理想与抱负,讴歌了为广大民众造福的英雄行为及牺牲精神。
郑思肖《寒菊》:
花开不并百花丛,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与一般赞颂菊花不俗不艳不媚不屈的诗歌不同,这首诗托深深隐含了诗人的人生遭际和理想追求,是一首有特定生活内涵的菊花诗。“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这两句进一步写菊花宁愿枯死枝头,也决不被北风吹落的高洁之志,描绘了傲骨凌霜,孤傲绝俗的菊花,表示自己坚守高尚节操,宁死不肯向元朝投降的决心。“北风”,分明指向起于北方的蒙古汗国,反抗之情,跃然纸上。这是郑思肖独特的感悟,是他不屈不移、忠于故国的誓言。这首诗句用于表达“民族气节、忠贞爱国”时显得分外贴切。
于谦《石灰吟》:
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骨碎身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作者以石灰作比喻,咏石灰即是咏自己磊落的襟怀和崇高的人格,表达自己为国尽忠,不怕牺牲的意愿和坚守高洁情操的决心。“烈火焚烧”,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第三句“粉身碎骨浑不怕”。“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浑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于谦为官廉洁正直,曾*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明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明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郑板桥《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这首诗着力表现了竹子那顽强而又执着的品质 。开头用“咬定”二字,把岩竹拟人化,说竹子扎根破岩中,基础牢固,已传达出它的神韵和它顽强的生命力;后两句说竹子经过无数次的磨难,长久了一身英俊挺拔的身姿,任凭各方来的风猛刮,竹石受到多大的磨折击打,它们仍然坚定强劲,从不畏惧来自东南西北的狂风击打。作者在赞美竹子的这种坚定顽强精神中,还表达了自己不怕任何打击的硬骨头精神。这首诗常被用来形容革命者在斗争中的坚定立场和受到敌人打击决不动摇的品格。这首诗表面写竹,其实是写人,托岩竹的坚韧顽强,言自己刚正不阿、正直不屈、铁骨铮铮的骨气。诗中的劲竹象征了诗人面对种种艰难困苦,宁折不弯,决不向任何恶势力屈服的品格,和不肯与黑暗社会同流合污的铮铮傲骨。
袁枚《苔》:
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
苔藓自是低级植物,多寄生于阴暗潮湿之处,可它也有自己的生命本能和生活意向,并不会因为环境恶劣而丧失生发的勇气。在一个没有阳光、不适宜生长的地方,可是苔藓却长出绿意来,展现出自己的青春,而这青春从何而来?「恰自来」,嗯,并不从何处来,而是生命力旺盛的苔藓自己创造出来的!它就是凭着坚强的活力,突破环境的重重窒碍,焕发青春的光采。
苔也会开花的,当然,怪可怜的,花如米粒般细小,但难道小的就不是花吗?只要能够开放,结出种子,繁衍后代,便是生命的胜利。所以,「也学牡丹开」,既是谦虚,也是骄傲!对的,苔花如此细小低微,自不能跟国色天香的牡丹相比,可是牡丹是受人玩赏而受悉心栽培的,而苔花却是靠自己生命的力量自强,争得和花一样开放的权利——这世道并非仅为少数天才和英雄而存在的!
《竹石》
清·郑燮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沁园春.雪
作者:*
北国风光,千里冰封,万里雪飘。
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须晴日,看红装素裹,分外妖娆。
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
惜秦皇汉武,略输文采;唐宗宋祖,稍逊风骚。
一代天骄,成吉思汗,只识弯弓射大雕。
俱往矣,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虞世南《蝉》
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石灰吟》
明·于谦
千锤万击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粉身碎骨全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曾巩《咏柳》
乱条犹未变初黄,倚得东风势便狂。
解把飞花蒙日月,不知天地有清霜
《画菊》
宋·郑思肖
花开不并百花从,独立疏篱趣未穷。
宁可枝头抱香死,何曾吹落北风中
青松
作者:*
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
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苏轼《琴诗》
若言弦上有琴声,放在匣中何不鸣。
若言声在指头上, 何不于君指上听。
北陂杏花
(北宋)王安石
一陂春水绕花身,
花影妖娆各占春。
纵被东风吹作雪,
绝胜南陌碾成尘。
《精卫》
清·顾炎武
万事有不*,尔何空自苦;
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东海,身沉心不改;
大海无*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
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表达欢快心情的古诗词托物言志
儿童欢快心情的古诗
海边玩的欢快心情短语
描写下雨时欢快心情的古诗
用景色表现欢快心情的古诗句
有关茶的古诗词表达欢快的心情
心情欢快的说说
心情欢快的句子
心情欢快舒畅的古诗
表示心情欢快的古诗
欢快的古诗词
有托物言志的古诗词
托物言志的古诗词
写欢快的古诗词
莲的古诗词托物言志
可以唱的欢快古诗词
形容早晨愉快心情的古诗词
托物言志的植物古诗词
比较欢快的七言古诗词
欢快的诗词
古诗词中托物言志的诗
形容欢快的古诗词
托物言志励志的古诗词
托物言志的五句古诗词
关于托物言志的古诗词
4首托物言志的古诗词
5首托物言志的古诗词
托物言志的古诗词句
写愉快心情的古诗
托物言志的诗词
古诗四首关于秋收的
祝大家早上好的古诗
于荷花相对的古诗
朗诵古诗登高的纯背景音乐
不可感情用事的古诗
含有老明月的古诗词
关于干大事的古诗
淡淡秋意的古诗
古诗中带晓朵的古诗
关于中秋节的古诗及绘画
蒙眼默写的古诗
播放抖音火锅的古诗
群众无小事的古诗词
赓的古诗
描写心烦缭乱的古诗
播放七月的风花古诗
让一个人小心的古诗
带达字与乐字的古诗词
描写向日葵乐观精神的古诗
请写出古诗中含数字的诗词
现代古诗的多音字
欢乐的古诗词语
领导调走的古诗词
带林凤的古诗词
春望古诗的教案
快乐同源的古诗
有梅花有山有水的古诗
关于母亲的五首古诗
所见古诗的场面描写
刘子琪的古诗词
点评的评在古诗词里用在哪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