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陵杂兴二百首的古诗

关于金陵杂兴二百首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金陵杂兴二百首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金陵杂兴二百首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金陵杂兴二百首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40) 语录(1) 说说(7) 名言(713) 诗词(532) 祝福(2k+) 心语(115)

  • 韦庄金陵图古诗赏析

  • 韦庄金陵图古诗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些被广泛运用的古诗都是什么样子的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韦庄金陵图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韦庄——《金陵图》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作者】:

      韦庄(836—910)字端己,长安杜陵(今西安)人乾进士,此前曾漫游各地。曾任校书郎、左补阙等职。**蜀,为王建掌*。王氏建立前蜀,他做过宰相。终于蜀。他的诗词都很著名,诗极富画意,词尤工。与温庭筠同为“花间”重要词人,有《浣花集》。

      韦庄传

      (录自《十国春秋》)

      韦庄字端己,杜陵人。唐臣见素之后也。曾祖少微,宣宗中书舍人。庄疏旷不拘小节,幼能诗,以艳语见长。应举时,遇黄巢犯阙,著《秦妇吟》云:‘内库烧为锦绣灰,天街踏尽公卿骨’。人称为‘秦妇吟秀才’乾宁元年,登进士第。为判官,晋轶秩左补阙。高祖为西川节度副使,昭宗命庄与李洵宣谕两川,遂留蜀。同冯涓并掌*,文不加点,而语多称情。时有县令扰民者,庄为高祖草牒曰:‘正当凋□(鹱,内加祭)之秋,好安凋□(鹱,内加祭);勿使疮痍之后,复作疮痍’一时以为口实。寻擢起居舍人。天复间,高祖遣庄入贡,亦修好于梁王全忠。谈言微中,颇得全忠心。随使押牙王殷报聘。昭宗既遇弑,全忠遣告哀使司马卿宣谕蜀土,兴元节度使王宗绾驰驿上白。高祖颇内怀兴复;庄以兵者大事,不可仓卒而行,乃为高祖答宗绾书曰:‘吾蒙祖上恩有年矣,衣襟之上,宸翰如新;

      墨诏之中,泪痕犹在;犬马尚能报主,而况人之臣子乎!自去年三月东还,连贡二十表,而绝无一使之报,天地阻隔,叫呼何及?闻上至毂水,臣僚及官僚千余人,皆为汴州所害。至洛,果遭弑逆。自闻此诏,五内糜溃,方枕戈待旦,思为祖上报仇,今使来,不知以何宣告。’且令宗绾以此意谕之。卿乃惶惧而返。明年高祖立行台于蜀,承制封拜,以庄为宣抚副使。未几,梁篡唐改元,庄与诸将佐诣高祖劝进曰:‘大王虽忠于唐,唐已亡矣,此所谓天与不取也。’于是帅吏民哭三日拥高祖即皇帝位。进左散骑侍,判中书门下事。凡开国制度,号令,刑政,礼乐,皆由庄所定。顷之,梁复通好高祖,推高祖为兄,庄得书笑曰:‘此神尧骄李密之意也。’其机敏多此类。累官至门下侍郎,吏部尚书,同*章事。武成三年,卒于花林坊,葬白沙之阳。是岁,庄日诵杜甫‘白沙翠竹江村暮,相送柴门月色新’之诗,吟讽不辍,人以为诗谶也。谥为文靖。有集二十卷,《笺表》一卷,《蜀程记》一卷,又有《浣花集》五卷,乃庄弟蔼所编,以所居即杜氏草堂旧址,故名。庄有美姬善文翰,高祖托以教宫人为词,强夺去,庄作‘谒金门’辞忆之。姬闻之不食而死。庄又常取唐人丽句,勒成《又玄集》。其自序云:‘谢玄晖文集盈编,止诵澄江之句;曹子建诗名冠古,惟吟清夜之篇。是知美稼千箱,两歧奚少;繁玄九变,大获殊稀。入花林而珠树非多,阅众籁而紫箫惟一。所以撷芳林下,拾翠岩边,沙之汰之,始辨辟寒之宝;载雕载琢,方成瑚琏之珍。故知颔下采珠,难求十槲;管中窥豹,但取一斑。思食马留肝,徒云染指;岂烹鱼去乙,或至伤鳞。自渐乎鼹鼠易盈,非嗜其熊蹯独美。然则,律者既采,繁者是除。何知黑白之鹅,强识淄□(蝇,去虫加爿)之水。左太冲十年三赋,未必无瑕;刘穆之一日百函,焉能尽丽?班,张,屈,宋,亦有芜辞;沈,谢,应,刘,犹多累句。虽遗研可惜,而备载斯难。亦由折斧伐山,止求佳木;挈瓶赴海,但汲井泉。等同于风月烟花,各是其□(木虑,去心加且),梨,柚,橘。鱼兔虽存,筌蹄是弃。金盘饮露,惟挹沆瀣之精;花界食珍,仅存醍醐之味。’庄文词甚多,不具录。

      【注释】:

      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台城:也称苑城,在南京玄武湖边,原为六朝时城墙。

      【评析】: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江雨、芳草、鸟啼,都隐约透出昔时的梦幻。但世事已非,令人感叹。当时唐朝也快灭亡了。触景生情,借景寄慨,暗寓伤今。语言含蓄蕴藉,情绪无限感伤。

    [阅读全文]...

2022-03-04 14:01:56
  • 金陵酒肆留别古诗

  • 金陵酒肆留别古诗

      唐代: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劝客 一作:唤客)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译文

      春风吹起柳絮酒店满屋飘香,侍女捧出美酒,劝我细细品尝。

      金陵年轻朋友纷纷赶来相送。欲走还留之间,各自畅饮悲欢。

      请你问问东流江水,离情别意与它比谁短谁长?

      注释

      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酒肆:酒店。留别:临别留诗给送行者。

      风吹:一作“白门”。

      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

      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

      唤:一作“劝”,一作“使”。

      子弟:指李白的朋友。

      欲行:将要走的人,指诗人自己。不行:不走的人,即送行的人,指金陵子弟。

      尽觞(shāng):喝尽杯中的酒。觞,酒杯。

      试问:一作“问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即将离开金陵东游扬州时留赠友人的一首话别诗,篇幅虽短,却情意深长。此诗由写仲夏胜景引出逸香之酒店,铺就其乐融融的赠别场景;随即写吴姬以酒酬客,表现吴地人民的豪爽好客;最后在觥筹交错中,主客相辞的动人场景跃然纸上,别意长于流水般的感叹水到渠成。全诗热情洋溢,反映了李白与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谊及其豪放性格;流畅明快,自然天成,清新俊逸,情韵悠长,尤其结尾两句,兼用拟人、比喻、对比、反问等手法,构思新颖奇特,有强烈的感染力。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和风吹着柳絮,酒店里溢满芳香;吴姬捧出新压的美酒,劝客品尝。“金陵”,点明地属江南,“柳花”,说明时当暮春。这是柳烟迷蒙、春风沉醉的江南三月,诗人一走进店里,沁人心脾的香气就扑面而来。这一“香”字,把店内店外连成一片。金陵古属吴地,遂称当地女子为“吴姬”,这里指酒家女。她满面春风,一边压酒(即压酒糟取酒汁),一边笑语殷勤地招呼客人。置身其间,真是如沐春风,令人陶醉,让人迷恋。

      这两句写出了浓浓的江南味道,虽然未明写店外,而店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杨柳含烟的.芳菲世界,已依稀可见。此时,无论是诗人还是读者,视觉、嗅觉、听觉全都调动起来了。

      “柳花”,即柳絮,本来无所谓香,但一些诗人却闻到了,如传奇“莫唱踏阳春,令人离肠结。郎行久不归,柳自飘香雪。”“香”字的使用,一则表明任何草木都有它微妙的香味,二则这个“香”字代表了春之气息,这不但活画出一种诗歌意境,而且为下文的酒香埋下伏笔。其实,对“满店香”的理解完全不必拘泥于“其柳花之香”,那当是春风吹来的花香,是泥土草木的清香,是美酒飘香,大概还有“心香”,所谓心清闻妙香。这里的“店”,初看不知何店,凭仗下句始明了是指酒店。实在也唯有酒店中的柳花才会香,不然即使是最雅致的古玩书肆,在情景的协调上,恐怕也还当不起“风吹柳花满店香”这七个字。所以这个“香”字初看似觉突兀,细味却又感到是那么妥贴。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金陵的一群年轻人来到这里,为诗人送行。饯行的酒啊,你斟我敬,将要走的和不走的,个个干杯畅饮。也有人认为,这是说相送者殷勤劝酒,不忍遽别;告别者要走又不想走,无限留恋,故“欲行不行”。李白此行是去扬州。他后来在《上安州裴长史书》说:“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白之轻财好施也。”李白性格豪爽,喜好交游,当时既年轻富有,又仗义疏财,朋友自是不少。在金陵时也当如此。一帮朋友喝酒,话别,少年刚肠,兴致盎然,没有伤别之意,这也很符合年轻人的特点。“尽觞”,意思是喝干杯中酒。“觞”,酒器。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便是事件的结局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这离别之宴终归要散的,此时把手相送,心中的感伤便不能自已,诗人借水言情,寓情于物,表达了惜别之情——我和友人的离别的情义与东流之水相比哪个更长呢?其气魄体现了诗人浪漫豪放的一贯风格,也不能不让人想起诗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之句。”

      情感是抽象的,即使再深再浓,也看不见摸不着;而江水是形象的,给人的印象是绵绵不绝。但诗人不是简单的相喻,而是设问比较,迷迷茫茫地,似收而未收住,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采用这种表现手法,李白可能受到前人的启发,如谢朓就写过“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但李白写得更加生动自然。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诗构思巧妙。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是阒无一人的境界,第二句”吴姬压酒劝客尝“,当垆红粉遇到了酒客,场面上就出现人了,等到“金陵子弟”这批少年一涌而至时,酒店中就更热闹了。别离之际,本来未必有心饮酒,而吴姬一劝,何等有情,加上“金陵子弟”的前来,更觉情长,谁也不愿舍此而去。可是偏偏要去,“来相送”三字一折,直是在上面热闹场面上泼了一盆冷水,点出了从来热闹繁华就是冷寂寥落的前奏。李白要离开金陵了。但是,如此热辣辣的诀舍,总不能跨开大步就走吧。于是又转为“欲行不行各尽觞”,欲行的诗人固陶然欲醉,而不行的相送者也各尽觞,情意如此之长,于是落出了“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结句,以含蓄的笔法,悠然无尽地结束了这一首抒情的短歌。

      很多人写离别,大多少不了言愁,所谓“离愁别绪”。然而,李白这首诗中连一点愁的影子都不见,只有别意。诗人正值青春华茂,他留别的不是一两个知己,而是一群青年朋友。这种惜别之情在他写来,饱满酣畅,悠扬跌宕,唱叹而不哀伤,富于青春豪迈、风流潇洒的情怀。

    [阅读全文]...

2022-06-18 00:39:10
  •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 古诗文
  •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中华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己亥杂诗其实有很多首。下面小编带来的是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希望对你有帮助。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清代: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

      ⑴九州:*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

      ⑵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喑(yīn),沉默,不说话。

      ⑶天公:造物主。抖擞:振作,奋发。

      ⑷降:降生,降临。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其实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对当时*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阅读全文]...

2021-12-30 09:36:34
  • 描写金陵十二钗的诗句

  • 描写金陵十二钗的诗句

      红楼梦里的金陵十二钗,是曹公笔下着墨最多的人物,但也是一出场就注定了薄命的女子,她们的人生结局都比较悲惨,下面为大家分享了写金陵十二钗的诗句,一起来看看吧!

      金陵十二钗之林黛玉

      两弯似蹙非蹙笼烟眉,

      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

      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

      泪光点点,娇喘微微。

      闲静似娇花照水,行动如弱柳扶风。

      心较比干多一窍,病如西子胜三分。

      金陵十二钗之薛宝钗

      都道是金玉良缘,俺只念木石前盟。

      空对着,山中高士晶莹雪;

      终不忘,世外仙姝寂寞林。

      叹人间,美中不足今方信;

      纵然是齐眉举案,到底意难*。

      任是无情也动人。

      金陵十二钗之王熙凤

      机关算尽太聪明,反算了卿卿性命!

      生前心已碎,死后性空灵。

      家富人宁;终有个,家亡人散各奔腾。

      枉费了意悬悬半世心,

      好一似,荡悠悠三更梦。

      忽喇喇似大厦倾,昏惨惨似灯将尽。

      呀!一场欢喜忽悲辛。

      叹人世,终难定!

      金陵十二钗之史湘云

      襁褓中,父母叹双亡。

      纵居那绮罗丛,谁知娇养?

      幸生来,英豪阔大宽宏量,

      从未将儿女私情,略萦心上。

      好一似,霁月光风耀玉堂。

      厮配得才貌仙郎,博得个地久天长。

      准折得幼年时坎坷形状。

      终久是云散高唐,水涸湘江:

      这是尘寰中消长数应当,何必枉悲伤?

      金陵十二钗之李纨

      镜里恩情,更那堪梦里功名!

      那美韶华去之何讯!再休提绣帐鸳衾。

      只这戴珠冠,披凤袄,也抵不了无常性命。

      虽说是,人生莫受老来贫,也须要阴骘积儿孙。

      气昂昂,头戴簪缨,光灿灿,胸悬金印,威赫赫,爵禄高登,

      ——昏惨惨,黄泉路*!

      问古来将相可还存?

      也只是虚名儿*钦敬。

      金陵十二钗之元春

      喜荣华正好,恨无常又到。

      眼睁睁,把万事全抛。

      荡悠悠,芳魂销耗。

      望家乡,路远山高。

      故向爹娘梦里相寻告:

      儿命已入黄泉,天伦啊,须要退步抽身早!

    [阅读全文]...

2022-04-08 03:29:52
  • 金陵驿二首全诗翻译赏析

  • 金陵驿二首全诗翻译赏析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出自《金陵驿二首其一》,是南宋末期诗人文天祥的组诗作品。

      金陵驿二首

      其一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释

      ⑴金陵:今江苏南京。驿:古代官办的交通站,供传递公文的人和来往官吏休憩的地方。这里指文天祥抗元兵败被俘,由广州押往元大都路过金陵。

      ⑵草合:草已长满。离宫:即行宫,皇帝出巡时临时居住的地方。金陵是宋朝的陪都,所以有离宫。

      ⑶旧家燕子:化用刘禹锡《乌衣巷》“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诗意。

      ⑷别却:离开。

      ⑸啼鹃带血:用蜀王死后化为杜鹃鸟啼鹃带血的典故‘暗喻北行以死殉国,只有魂魄归来。

      翻译:

      夕阳下那被野草覆盖的行宫,自己的归宿在哪里啊?祖国的大好河山和原来没有什么不同,而人民已成了异族统治的臣民。满地的芦苇花和我一样老去,人民流离失所,国亡无归。现在要离开这个熟悉的老地方了,从此以后南归无望,等我死后让魂魄归来吧!

      背景

      这组诗写于祥兴元年(1278年)文天祥被俘后,第二年(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押赴元大都(今北京)途径金陵(今南京)时所作。时值深秋,南宋*覆亡已半年有余,金陵亦被军元军攻破四年之多。诗人战败不幸被俘,在被押送途中经过旧地,抚今思昨,触景生情,留下了这首沉郁苍凉寄托亡国之恨的著名诗篇。

      赏析:

      “草合离宫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夕阳落照之下,当年金碧辉煌的皇帝行宫已被荒草重重遮掩,残状不忍目睹。不忍目睹却又不忍离去,因为它是百年故国的.遗迹,大宋*的象征,看到她,就好像看到了为之效命的亲人,看到了为之奔走的君王。 “草合离宫”与“孤云漂泊”相对,则道出国家与个人的双重不幸,染下国家存亡与个人命运密切相关的情理基调。“转夕晖”之“转”字用得更是精妙到位,尽显状元宰相的艺术风采:先是用夕阳渐渐西斜、渐渐下落之“动”反衬诗人久久凝望、久久沉思之“静”,进而与“孤云飘泊复何依”相照应,引发出诗人万里长江般的无限悲恨,无限怅惘。一个处境悲凉空怀“恨东风不借、世间英物”复国壮志的*的形象随之跃然纸上。

      “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山河依旧,可短短的四年间,城郭面目全非,人民多已不见。“元无异”“半已非”巨大反差的设置,揭露出战乱给人民群众带来的深重灾难,反映出诗人心系天下兴亡、情关百姓疾苦的赤子胸怀,将诗作的基调进一步渲染,使诗作的主题更加突出鲜明。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满地芦花”犹如遍地哀鸿,他们之所以白花如发和我一样苍老,是因为他们心中都深深埋着说不尽的国破恨、家亡仇、飘离苦。原来王谢豪门世家风光不再,燕子尚可“飞入寻常百姓家”,现在老百姓亡的亡,逃的逃,燕子们也是巢毁窝坏,到哪里去安身呢?拟人化的传神描写,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诗人在哭,整个金陵也在哭,亦使悲凉凄惨的诗人自身形象更加饱满。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尽管整个金陵城都笼罩在悲凉的氛围中,我也不愿离她而去,因为她是我的母亲,我的挚爱。但元军不让我在此久留,肉体留不下,就让我的忠魂化作啼血不止、怀乡不已的杜鹃鸟归来伴陪您吧。此联与诗人《过零丁洋》里的“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可谓是异曲同工,旗帜鲜明地表达出诗人视死如归、以死报国的坚强决心。

    [阅读全文]...

2022-07-28 07:33:03
  • 《金陵怀古》全诗翻译赏析

  • 古诗文
  • 《金陵怀古》全诗翻译赏析

      诗,汉语一级字,读作shī,最早见于战国文字,其本义是把心中的思想表达出来的语言,后延伸至比喻美妙而富于生活情趣或能引发人强烈感情的事物等。下面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金陵怀古》全诗翻译赏析,希望能帮到大家!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这两句大意是:国家的盛衰兴亡取决于人事,山川地势的险要是不足凭恃的。

      出自刘禹锡《金陵怀古》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

      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

      注释:

      冶(yè)城:东吴著名的制造兵器之地。

      征虏亭:亭名,在金陵。

      蔡洲:江中洲名。

      幕府:山名

      译文

      春潮淹没了冶城旁的小洲,黄昏的太阳斜照着征虏亭。

      蔡洲上长满了嫩绿的新草,幕府山上的烟云缭绕依旧。

      国家的兴旺衰败事在人为,山川本身只是大地的形状。

      与一曲《玉树后庭花》啊,哀怨凄恻,实在不堪欣赏。

      赏析:

      公元826年(宝历二年)冬,刘禹锡由和州返回洛阳,途经金陵。从诗中的写景看来,这诗可能写于次年初春。

      “潮满冶城渚,日斜征虏亭。”首联写的是晨景和晚景。诗人为寻访东吴当年冶铸之地——冶城的遗迹来到江边,正逢早潮上涨,水天空阔,满川风涛。冶城这一以冶制吴刀、吴钩著名的古迹在何处,诗人徘徊寻觅,却四顾茫然。只有那江涛的拍岸声和江边一片荒凉的景象。它仿佛告诉人们:冶城和吴国的雄图霸业一样,早已在时间的长河中消逝得无影无踪了。傍晚时分,征虏亭寂寞地矗立在斜晖之中,伴随着它的不过是投在地上的长长的黑影而已,那东晋王谢贵族之家曾在这里饯行送别的热闹排场,也早已销声匿迹。尽管亭子与夕阳依旧,但人事却已全非。诗在开头两句巧妙地把盛衰对比从景语中道出,使诗歌一落笔就紧扣题意,自然流露出吊古伤今之情。

      “蔡洲新草绿,幕府旧烟青。”颔联两句虽然仍是写景,但此处写的景,则不仅是对历史陈迹的凭吊,而且以雄伟美丽的山川为见证以抒怀,借以形象地表达出诗人对某一历史问题的识见。看哪,时序虽在春寒料峭之中,那江心不沉的战船——蔡洲却已长出一片嫩绿的新草;那向称金陵门户的幕府山正雄视大江,山顶上升起袅袅青烟,光景依然如旧。面对着滔滔江流,诗人想起了东晋军阀苏峻曾一度袭破金陵,企图凭借险阻,建立霸业。不久陶侃、温峤起兵在此伐叛,舟师四万次于蔡洲。一时舳舻相望,旌旗蔽空,激战累日,终于击败苏峻,使晋室转危为安。他还想起幕府山正是由于丞相王导曾在此建立幕府屯兵驻守而得名。但曾几何时,东晋仍然被刘宋所代替,衡阳王刘义季出任南兖州刺史,此山从此又成为刘宋新贵们祖饯之处。山川风物在变幻的历史长河中并没有变异,诗人看到的仍是:春草年年绿,旧烟岁岁青。这一联熔古今事与眼前景为一体,“新草绿”、“旧烟青”六字下得醒豁鲜明,情景交融,并为下文的感慨作铺垫。

      “兴废由人事,山川空地形。”颈联承上两联转入议论。诗人以极其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六朝的繁华哪里去了?当时的权贵而今安在?险要的.山川形势并没有为他们的长治久安提供保障;国家兴亡,原当取决于人事!在这一联里,诗人思接千里,自铸伟词,提出了社稷之存“在德不在险”的卓越见解。后来王安石《金陵怀古》四首其二:“天兵南下此桥江,敌国当时指顾降。山水雄豪空复在,君王神武自无双。”即由此化出。足见议论之高,识见之卓。这两句是说,国家的兴亡,取决于人之所为,山川险要并不能起决定的作用。诗人以精炼的语言,揭示了六朝兴亡的秘密,并示警当世,议论高深,识见卓越。“由人事”三字,蕴含极丰,寓意极为深远。

      尾联“《后庭花》一曲,幽怨不堪听”。六朝帝王凭恃天险、纵情享乐而国亡,历史的教训有没有被后世记取呢?诗人以《玉树后庭花》尚在流行暗示当今唐代的统治者依托关中百二山河之险,沉溺在声色享乐之中,正步着六朝的后尘,其后果是不堪设想的。《玉树后庭花》是公认的亡国之音。诗含蓄地把鉴戒亡国之意寄寓于一种音乐现象之中,可谓意味深长。晚唐诗人杜牧的《泊秦淮》:“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便是脱胎于此。

      《贞一斋诗说》说:“咏史诗不必凿凿指事实,看古人名作可见。”刘禹锡这首诗就是这样,首联从题前摇曳而来,尾联从题后迤逦而去。前两联只点出与六朝有关的金陵名胜古迹,以暗示千古兴亡之所由,而不是为了追怀一朝、一帝、一事、一物。至后两联则通过议论和感慨借古讽今,揭示出全诗主旨。这种手法,用在咏史诗、怀古诗中是颇为高明的。

    [阅读全文]...

2022-07-09 09:49:38
  • 关于金陵的诗句

  •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张祜《题金陵渡》

    江横渡阔烟波晚,潮过金陵落叶秋。——李绅《宿扬州》

    王濬楼船下益州,金陵王气黯然收。——刘禹锡《西塞山怀古》

    金陵山色里,蝉急向秋分。——马戴《送僧归金山寺》

    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李白《劳劳亭歌》

    胭脂井金陵草萋,*空玉树花飞。——卢挚《双调·蟾宫曲·丽华》

    金陵昔时何壮哉!*卷英豪天下来。——李白《金陵歌送别范宣》

    讳学金陵犹有说,竟将何罪废欧梅?——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二十七》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龙盘虎踞帝王州,帝子金陵访故丘。——李白《永王东巡歌》

    初从云梦开朱邸,更取金陵作小山。——李白《永王东巡歌》

    闻道金陵龙虎盘,还同谢朓望长安。——李白《答杜秀才五松见赠》

    钟山抱金陵,霸气昔腾发。——李白《登梅冈望金陵赠族侄高座寺僧中孚》

    玉局歌残,金陵句绝,年年负却熏风。——王沂孙《庆清朝·榴花》

    我昨金陵过,闻之为嘘唏。——杜牧《秋娘诗并序》

    未厌金陵气,先开石椁文。——骆宾王《帝京篇》

    大江盘金陵,诸山横石头。——岑参《送许拾遗恩归江宁拜亲》

    把江山好处付公来,金陵帝王州。——辛弃疾《八声甘州·把江山好处付公来》

    胭脂井金陵草凄,*空玉树花飞。——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金陵怀古建康记当年六代豪夸,甚江令归来,玉树无花?——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有缘偶食金陵粟,连岁同听玉树花。——陈著《次韵子仓二首·君学柯山我学家》

    金陵事已往,青盖理无还。——储光羲《临江亭五咏》

    久为金陵客,旅食困盐齑。——王祎《国宾黄先生之官义乌主簿赋诗奉赠》

    苍苍金陵月,空悬帝王州。——李白《月夜金陵怀古》

    五月金陵西,祖余白下亭。——李白《留别金陵诸公》

    长安花枝高入天,金陵有酒多如泉。——徐渭《对明篇·四明山》

    杨吴窃据筑金陵,清波溶溶乃贯城。——乾隆《秦淮歌》

    激烈正醉金陵酒,漂泊共泛濠梁载。——杨基《舟入蔡河怀徐幼文》

    金陵客路方流落,空祝回銮奠酒卮。——韦庄《谒蒋帝庙》

    杜秋,金陵女也。——杜牧《秋娘诗并序》

    予过金陵,感其穷且老,为之赋诗。——杜牧《秋娘诗并序》

    我昨金陵过,闻之为歔欷。——杜牧《杜秋娘诗》

    金陵风景好,豪士集新亭。——李白《金陵新亭》

    我爱金陵望不厌,独寻微迳蹑晴岚。——贺铸《登乌江宝泉寺南山望金陵作》

    春楼处子倾城,金陵狎客多情。——韩偓《六言三首》

    玉树歌声移入哭,金陵天子化为臣。——徐夤《陈》

    金陵控海浦,渌水带吴京。——李白《入朝曲》

    适闻有客金陵至,见说江南风景异。——韦庄《秦妇吟》

    淮水帝王州,金陵绕丹阳。——李白《留别曹南群官之江南》

    四月到金陵,十日行大航。——吴伟业《遇南厢园叟感赋八十韵》

    夜火金陵城,春烟石头濑。——刘长卿《早春赠别赵居士还江左,时长卿下第归嵩阳旧居》

    今年我亦金陵去,邂逅钱塘复相遇。——童冀《送胡琪之富阳》

    楚塞金陵靖,巴山玉垒空。——令狐楚《宫中乐五首》

    楚塞金陵静,巴山玉垒空。——令狐楚《宫中乐》

    晨登瓦官阁,极眺金陵城。——李白《登瓦官阁》

    自我来金陵,阅历今六载。——王祎《允载章生归括苍赋诗四十韵赠别》

    楼中见我金陵子,何似阳台云雨人。——李白《出妓金陵子呈卢*首》

    小妓金陵歌楚声,家僮丹砂学凤鸣。——李白《出妓金陵子呈卢*首》

    昔时轩盖金陵下,何处不传沈与谢。——皎然《述祖德赠湖上诸沈》

    [阅读全文]...

2021-11-23 01:59:10
  •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古诗赏析

  • 李白
  •   金陵城西楼月下吟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

      解道“澄江浄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

      【赏析】: 金陵城西楼即“孙楚楼”,因西晋诗人孙楚曾来此登高吟咏而得名。楼在金陵城西北覆舟山上(见《舆地志》),蜿蜒的城垣,浩渺的长江,皆陈其足下,为观景的胜地。

      这首诗,李白写自己夜登城西楼所见所感。 “金陵夜寂凉风发,独上高楼望吴越。”诗人是在静寂的夜间,独自一人登上城西楼的。“凉风发”,暗示季节是秋天,与下文“秋月”相呼应。“吴越”,泛指江、浙一带;远望吴越,点出登楼的目的。从“夜寂”、“独上”、“望吴越”等中,隐隐地透露出诗人登楼时孤寂、抑郁、怅惘的心情。诗人正是怀着这种心情来写“望”中之景的。

      “白云映水摇空城,白露垂珠滴秋月。”上句写俯视,下句写仰观。俯视白云和城垣的影子倒映在江面上,微波涌动,恍若白云、城垣在轻轻摇荡;仰观遥空垂落的露珠,在月光映照下,象珍珠般晶莹,仿佛是从月亮中滴出。十四个字,把秋月下临江古城特殊的夜景,描绘得多么逼真传神!两个“白”字,在色彩上分外渲染出月光之皎洁,云天之渺茫,露珠之晶莹,江水之明净。“空”字,在气氛上又令人感到古城之夜特别静寂。“摇”、“滴”两个动词用得尤其神奇。城是不会“摇”的,但“凉风发”,水摇,影摇,给你的幻觉,城也摇荡起来,月亮是不会“滴”露珠的,但“独上高楼”,凝神仰望秋月皎洁如洗,好象露珠是从月亮上滴下似的。“滴”与“摇”,使整个静止的画面飞动起来,使本属*常的云、水、城、露、月诸多景物,一齐情态逼露,异趣横生,令人浮想联翩,为之神往。这样的描写,不仅反映出浪漫主义诗人想象的奇特,也充分显示出他对大自然敏锐的感觉和细致的观察力,故能捕捉住客观景物的主要特征,“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

      月下沉吟久不归,古来相接眼中稀。”诗人伫立月下,沉思默想,久久不归。他苦苦思索什么?原来他是在慨叹人世混浊,知音难遇。“相接”,精神相通、心心相印的意思。一个“稀”字,吐露了诗人一生怀才不遇、愤世疾俗的苦闷心情。“古来”、“眼中”,又是诗人无可奈何的自我安慰。意思是说,不仅是我眼前知音稀少,自古以来有才华、有抱负的人当时也都是如此。知音者“眼中”既然“稀”,诗人很自然地怀念起他所敬慕的历史人物。这里“眼中”二字对最后一联,在结构上又起了“金针暗度”的作用,暗示底下将要写什么。

      “解道‘澄江浄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谢玄晖,即谢浄,南齐著名诗人,曾任过地方官和京官,后被诬陷,下狱死。李白一生对谢浄十分敬慕,这是因为谢浄的诗风清新秀逸,他的孤直、傲岸的性格和不幸遭遇同李白相似,用李白的话说,就叫做“今古一相接”(见《谢公亭》)。谢浄在被排挤出京离开金陵时,曾写有《晚登三山还望京邑》的著名诗篇,描写金陵壮美的景色和抒发去国怀乡之愁。“澄江浄如练”就是此诗中的一句,他把清澈的江水比喻成洁白的丝绸。李白夜登城西楼和谢浄当年晚登三山,境遇同样不幸,心情同样苦闷(李白写此诗是在他遭权奸谗毁被排挤离开长安之后),就很自然地会联想到当年谢浄笔下的江景,想到谢浄写此诗的心情,于是发出会心的赞叹:“解道‘澄江浄如练’,令人长忆谢玄晖。”意思是说,谢浄能吟出“澄江浄如练”这样的好诗,令我深深地怀念他。这两句,话中有“话”,其“潜台词”是,我与谢浄精神“相接”,他的诗我能理解;今日我写此诗,与谢浄当年心情相同,有谁能“解道”、能“长忆”呢?可见李白“长忆”谢浄,乃是感慨自己身处暗世,缺少知音,孤寂难耐。这正是此诗的命意,在结处含蓄地点出,与开头的“独上”相呼应,令人倍感“月下沉吟”的诗人是多么的寂寞和忧愁。

      这首诗,诗人笔触所及,广阔而悠远,天上,地下,眼前,往古,飘然而来,忽然而去,有天马行空不可羁勒之势。表面看来,似乎信笔挥洒,未加经营;仔细玩味,则脉络分明,一线贯通。这根“线”,便是“愁情”二字。诗人时而写自己行迹或直抒胸臆(如一二、五六句),时而描绘客观景物或赞美古人(如三四、七八句),使这条感情线索时显时隐、一起一伏,象波浪推涌,节奏鲜明,又逐步趋向深化,由此可见诗人构思之精。这首诗中,词语的选用,韵律的变换,在色彩上,在声调上,在韵味上,都协调一致,给人以一种苍茫、悲凉、沉郁的感觉。这就格外突出了诗中的抒情主线,使得全诗浑然一体,愈见精美。

    [李白金陵城西楼月下吟赏析]

    [阅读全文]...

2022-03-07 13:54:05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 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龚自珍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欢迎大家分享。

      己亥杂诗·其二百二十

      清代:龚自珍

      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哀。

      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译文

      只有狂雷炸响般的巨大力量才能使中国大地发出勃勃生机,然而社会政局毫无生气终究是一种悲哀。

      我奉劝上天要重新振作精神,不要拘泥一定规格以降下更多的人才。

      注释

      ⑴九州:中国的别称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王昌龄《放歌行》:“清乐动千门,皇风被九州”。生气:生气勃勃的局面。恃(shì):依靠。

      ⑵万马齐喑:比喻社会政局毫无生气。喑(yīn),沉默,不说话。

      ⑶天公:造物主。抖擞:振作,奋发。

      ⑷降:降生,降临。

      赏析

      这是一首出色的政治诗。全诗层次清晰,共分三个层次:第一层,写了万马齐喑,朝野噤声的死气沉沉的现实社会。第二层,作者指出了要改变这种沉闷,腐朽的观状,就必须依靠风雷激荡般的巨大力量。暗喻必须经历波澜壮阔的社会变革才能使中国变得生机勃勃。第三层,作者认为这样的力量来源于人材,而朝庭所应该做的就是破格荐用人材,只有这样,中国才有希望。诗中选用“九州”、“风雷”、“万马”、“天公”这样的具有壮伟特征的主观意象,寓意深刻,气势磅礴。

      诗的前两句用了两个比喻,写出了诗人龚自珍对当时中国形势的.看法。“万马齐喑”比喻在腐朽、残酷的*统治下,思想被禁锢,人才被扼杀,到处是昏沉、庸俗、愚昧,一片死寂、令人窒息的现实状况。“风雷”比喻新兴的社会力量,比喻尖锐猛烈的改革。从大处着眼、整体着眼、大气磅礴、雄浑深邃的艺术境界。诗句的后两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是传诵的名句。诗人龚自珍用奇特的想象表现了他热烈的希望,他期待着优秀杰出人物的涌现,期待着改革大势形成新的“风雷”、新的生机,一扫笼罩九州的沉闷和迟滞的局面,既揭露矛盾、批判现实,更憧憬未来、充满理想。它独辟奇境,别开生面,呼唤着变革,呼唤未来。

    [阅读全文]...

2022-01-26 12:18:02
金陵杂兴二百首的古诗 - 句子
金陵杂兴二百首的古诗 - 语录
金陵杂兴二百首的古诗 - 说说
金陵杂兴二百首的古诗 - 名言
金陵杂兴二百首的古诗 - 诗词
金陵杂兴二百首的古诗 - 祝福
金陵杂兴二百首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