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江歌罢掉头东的古诗名是

关于大江歌罢掉头东的古诗名是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大江歌罢掉头东的古诗名是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大江歌罢掉头东的古诗名是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大江歌罢掉头东的古诗名是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k+) 语录(25) 说说(59) 名言(2) 诗词(1k+) 祝福(36k+) 心语(5k+)

  • 《大江歌罢掉头东》原文、翻译及赏析

  • 《大江歌罢掉头东》原文、翻译及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大江歌罢掉头东》原文、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诗词作者

      *(*现代)

      原文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翻译:

      唱完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掉头东去日本留学,精深严密的多种科学能够救世上的穷困。

      用了十年苦功,学成以后要回国干一番事业,挽救*。假如这个志愿难以达到,即使像陈天华用投海而死来唤醒国人,也称得上是英雄。

      赏析:

      “大江歌罢掉头东”起句气势雄伟,表达了*负笈东渡寻求真理的决心。“大江歌罢”指刚唱罢令人豪情四起的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其词开篇即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句子。*此处用此典,一是表明其志向的豪迈,二也是为了照应东渡日本横跨大洋江海的经历。“掉头东”,掉指船桨,则表明义无反顾的抉择。梁启超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时,曾有诗句曰:“前路蓬山一万重,掉头不顾吾其东!”梁启超表达的是离开*而到日本寻求真理的决心,*此诗句反映的也正是他1917年东渡时立志救国的抱负。

      “邃密群科济世穷”,说的是他到日本求学的目标,即细密地研究多门科学以拯救濒临绝境的*。*自中学始就具有“为中华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他所处的时代也正是国内掀起“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呼声高涨时期,留*中的*青年大多抱有到国外寻求先进思想、先进技术以报效国家、拯救*的愿望。故他在国内革命需要时可以放弃在日本的留学,又可以为了革命的需要于1920年到欧洲勤工俭学。

      “面壁十年图破壁”,借达摩面壁修禅的故事反映出诗人刻苦钻研欲达到的境界和追求。西来的达摩禅师从长江之南一苇渡江到达嵩山少林寺,在山洞里面壁十年默默修禅,终于将印度佛教成功传入*,成为禅宗初祖。*表示东渡留学也要有达摩面壁的精神,而且学成之后要达到如巨龙破壁腾飞的境地。“破壁”之说源自《历代名画记》中所记载的传说,说南朝著名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没有眼睛的龙,一经他点出龙的眼睛,巨龙则破壁而出腾空飞去。*将“面壁”和“破壁”巧妙地结合起来,不仅在修辞手法上是一种艺术创造,更重要的是表达出一种不同凡响的人生追求。

      “难酬蹈海亦英雄”,则表明他此次为了革命需要放弃留学的豪气。“难酬蹈海”即难酬蹈海之志的意思。“蹈海”可有两种理解,一是跳海殉身之意,如*人陈天华留学日本,为唤醒沉睡的*民众,毅然投海自杀,以示警醒;二是到了晚清时,出洋寻求真理亦称“蹈海”。此处我取第二意,恐更符合*此诗的背景

    [阅读全文]...

2022-04-09 00:22:01
  • 大江歌罢掉头东的原文及赏析

  • 古诗文
  • 大江歌罢掉头东的原文及赏析

      赏析,是一个汉语词汇,意思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江歌罢掉头东原文及赏析,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江歌罢掉头东的原文及赏析

      原文:

      大江歌罢掉头东

      [*现代]*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译文及注释:

      译文

      唱完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掉头东去日本留学,精深严密的多种科学能够救世上的穷困。

      用了十年苦功,学成以后要回国干一番事业,挽救*。假如这个志愿难以达到,即使像陈天华用投海而死来唤醒国人,也称得上是英雄。

      作者简介

      *(1898—1976),*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人民*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曾长期担任**的中央委员会副*、中华人民共和国**等职务。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编为《*选集》。

      注释

      大江:宋代文学家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句。“大江”在这里泛指气势豪迈的歌曲。

      邃密:深入、细致,这里是精研的意思。

      群科:辛亥革命前后曾称社会科学为群学。群科,即社会科学。一说是各种科学。

      济世穷:挽救国家的危亡。济,拯救,变革;世,社会,国家;穷,濒临绝境,危亡。

      面壁:面对墙壁坐着。

      破壁:这里表示学成之后,像破壁而飞的巨龙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

      难酬:难以实现,目的达不到。

      蹈海:投海。

      赏析:

      “大江歌罢掉头东”起句气势雄伟,表达了*负笈东渡寻求真理的决心。“大江歌罢”指刚唱罢令人豪情四起的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其词开篇即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句子。*此处用此典,一是表明其志向的豪迈,二也是为了照应东渡日本横跨大洋江海的经历。“掉头东”,掉指船桨,则表明义无反顾的抉择。梁启超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时,曾有诗句曰:“前路蓬山一万重,掉头不顾吾其东!”梁启超表达的.是离开*而到日本寻求真理的决心,*此诗句反映的也正是他1917年东渡时立志救国的抱负。

      “邃密群科济世穷”,说的是他到日本求学的目标,即细密地研究多门科学以拯救濒临绝境的*。*自中学始就具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他所处的时代也正是国内掀起“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唿声高涨时期,留*中的*青年大多抱有到国外寻求先进思想、先进技术以报效国家、拯救*的愿望。故他在国内革命需要时可以放弃在日本的留学,又可以为了革命的需要于1920年到欧洲勤工俭学。

      “面壁十年图破壁”,借达摩面壁修禅的故事反映出诗人刻苦钻研欲达到的境界和追求。西来的达摩禅师从长江之南一苇渡江到达嵩山少林寺,在山洞里面壁十年默默修禅,终于将印度佛教成功传入*,成为禅宗初祖。*表示东渡留学也要有达摩面壁的精神,而且学成之后要达到如巨龙破壁腾飞的境地。“破壁”之说源自《历代名画记》中所记载的传说,说南朝着名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没有眼睛的龙,一经他点出龙的眼睛,巨龙则破壁而出腾空飞去。*将“面壁”和“破壁”巧妙地结合起来,不仅在修辞手法上是一种艺术创造,更重要的是表达出一种不同凡响的人生追求。

      “难酬蹈海亦英雄”,则表明他此次为了革命需要放弃留学的豪气。“难酬蹈海”即难酬蹈海之志的意思。“蹈海”可有两种理解,一是跳海殉身之意,如*人陈天华留学日本,为唤醒沉睡的*民众,毅然投海自杀,以示警醒;二是到了晚清时,出洋寻求真理亦称“蹈海”。此处我取第二意,恐更符合*此诗的背景。

      整体赏析

      此诗起句气势雄伟,表达了青年*负笈东渡寻求真理的决心。*把自己出国求学看作是对自己的淘洗磨炼,所以引用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典,并赋予了积极的含义。“掉头东”一词,是出自梁启超的诗。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时,曾写过一首长诗《去国行》,诗一开始即说:“呜呼!济艰乏力兮儒冠容容,佞头不斩兮侠剑无功。君恩友仇两未报,死于贼手毋乃非英雄。割慈忍泪出国门,掉头不顾吾其东。”最后两句又说:“前路蓬山一万重,掉头不顾吾其东!”梁启超歌颂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表达了自己要效仿明治志士的愿望。*东渡时的立志救国的抱负和向日本寻求真理的心情和梁启超有一定的*似之处,再加上他当时熟悉梁的著作,于是化用了梁启超诗句。

      次句“济世穷”是“济世之所穷”,蕴含有扶助救济世上所缺少的东西之意。可从*当时所撰写的文章中去分析他认为当时世上(实即*社会)所缺少的东西是什么。*在1916年11月写的《*现实之危机》一文中认为当时*精神方面的危机是:“吾国国民之道德,可谓已达沦丧之极。江河日下,挽救乏人。”“一般无智愚民,昏昏噩噩,不知国家为何事”,缺乏“国性、国魂”。他在《吾校新剧观》中认为:“夫*今日所急者,人民之贫极矣、智陋矣!……昏聩愚顽,群众禹域。”在《试论奢靡二说》中认为:当时*“文化黑暗,生活低微,举国痴顽,如入昏梦”。可见,*认为当时*所缺少的是国魂、国性,亦即群众的觉悟。因此,“邃密群科济世穷”就是学*各科知识(当然也包括西方的先进思想),并用来改造*社会的“举国痴顽”状态,即用科学文明对群众做启蒙工作。

      三句“面壁十年图破壁”是“邃密群科济世穷”句的发展,讲的是“济世穷”(即对群众做启蒙工作)时所遇到的困难和*所表现出来的不怕困难的毅力。*在1919年5月《给留日南开同学的信》中肯定了即使“为社会所不容”也要做“为社会开路的事情”的精神。做启发群众觉悟的事情而又暂时“为社会所不容”,正是诗中所说的“面壁”。这句诗中的两个“壁”字代表一件事物,那就是借喻尚未觉悟的群众。*当时东渡日本,准备求学济世,启发社会群众的觉悟。但当时群众尚未觉悟,对此暂不理解,甚至有所“不容”有如石壁。而*下决心,要以坚韧的毅力,坚持工作,经过长期的教育(即诗中的“十年”),最后感化群众,提高他们的觉悟,群众一旦觉悟了,也就等于石壁溶化了。这种以宏大意愿、耐心启发人民觉悟的思想写成诗,就是“面壁十年图破壁”。

      末句“难酬蹈海亦英雄”则表明他此次为了革命需要放弃留学的豪气。“难酬蹈海”可有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是难酬蹈海之志,就是说不能出洋寻求真理而从事革命也不失为英雄。第二种理解则是即使不能实现革命理想而跳海殉身也可以说是英雄。*人陈天华留学日本,为唤醒沉睡的*民众,1905年毅然投海自杀,以示警醒。*在诗末使用“蹈海”一词,当与陈天华的事迹有关。

      整首诗表现了青年时代的*力图“破壁而飞”的凌云壮志和献身救国事业的革命精神。

      创作背景

      1917年9月,青年*于天津南开中学毕业赴日留学前夕,与几个好友告别,写下这一首气魄雄伟、热情奔放的七言绝句。

      《大江歌罢掉头东》解读

      从诗的意境看,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是作者面对着长江的滚滚浪涛时,才发出了“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无限感慨,从而想到并歌颂了赤壁之战中“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的少年英雄周瑜。这首词已经成为千古绝唱。所以,每当我们面对大江大海的时候,就很自然的要想到这首词,就会情不自禁地放声高歌“大江东去……”

      *是为了寻求济世救民的真理,才东渡日本的。*的这首诗用“大江歌罢”起句,显然是壮怀激烈的作者面对着浪涛汹涌的大海,在以纵情高歌“大江东去”抒发自己的满腔激情。

      同时,也是在用历史上的英雄人物激励自己。如果按照现在对“掉头东”的解读是作者在唱罢“大江东去”之后,有力地掉转身躯,以示东渡的毅力和决心,这句诗就不可理解了。

      难道作者在高歌“大江东去”的时候,是背对着大海而不是面对着大海的吗?这合乎情理吗?这能表现出作者此时此刻的激越情怀吗?

      这还有什么诗的氛围、诗的情调、诗的意味吗?在这首诗里有没有表现作者济世救民的意志和决心呢?有。不过不是有力地转过身躯,是诗的第四句“难酬蹈海亦英雄”!作者是以生命与自己济世救民的伟大抱负相许的。

    [阅读全文]...

2022-07-12 05:23:48
  • 大江歌罢掉头东*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 学生
  • 大江歌罢掉头东*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大江歌罢掉头东*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现代 *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译文

      唱完了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就掉头东去日本留学,精深严密的多种科学能够救世上的穷困。

      用了十年苦功,学成以后要回国干一番事业,挽救*。假如这个志愿难以达到,即使像陈天华用投海而死来唤醒国人,也称得上是英雄。

      注释

      大江:宋代文学家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开篇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之句。“大江”在这里泛指气势豪迈的歌曲。

      邃密:深入、细致,这里是精研的意思。

      群科:辛亥革命前后曾称社会科学为群学。群科,即社会科学。一说是各种科学。

      济世穷:挽救国家的危亡。济,拯救,变革;世,社会,国家;穷,濒临绝境,危亡。

      面壁:面对墙壁坐着。

      破壁:这里表示学成之后,像破壁而飞的巨龙一样,为祖国和人民做一番大事业。

      难酬:难以实现,目的达不到。

      蹈海:投海。

      赏析

      “大江歌罢掉头东”起句气势雄伟,表达了*负笈东渡寻求真理的决心。“大江歌罢”指刚唱罢令人豪情四起的苏轼词《念奴娇·赤壁怀古》,其词开篇即有“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的句子。*此处用此典,一是表明其志向的豪迈,二也是为了照应东渡日本横跨大洋江海的经历。“掉头东”,掉指船桨,则表明义无反顾的抉择。梁启超在1898年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时,曾有诗句曰:“前路蓬山一万重,掉头不顾吾其东!”梁启超表达的是离开*而到日本寻求真理的决心,*此诗句反映的也正是他1917年东渡时立志救国的抱负。

      “邃密群科济世穷”,说的是他到日本求学的目标,即细密地研究多门科学以拯救濒临绝境的*。*自中学始就具有“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他所处的时代也正是国内掀起“实业救国”、“科学救国”的呼声高涨时期,留*中的*青年大多抱有到国外寻求先进思想、先进技术以报效国家、拯救*的愿望。故他在国内革命需要时可以放弃在日本的留学,又可以为了革命的需要于1920年到欧洲勤工俭学。

      “面壁十年图破壁”,借达摩面壁修禅的故事反映出诗人刻苦钻研欲达到的境界和追求。西来的达摩禅师从长江之南一苇渡江到达嵩山少林寺,在山洞里面壁十年默默修禅,终于将印度佛教成功传入*,成为禅宗初祖。*表示东渡留学也要有达摩面壁的精神,而且学成之后要达到如巨龙破壁腾飞的境地。“破壁”之说源自《历代名画记》中所记载的传说,说南朝著名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的墙壁上画了四条没有眼睛的龙,一经他点出龙的眼睛,巨龙则破壁而出腾空飞去。*将“面壁”和“破壁”巧妙地结合起来,不仅在修辞手法上是一种艺术创造,更重要的是表达出一种不同凡响的人生追求。

      “难酬蹈海亦英雄”,则表明他此次为了革命需要放弃留学的豪气。“难酬蹈海”即难酬蹈海之志的意思。“蹈海”可有两种理解,一是跳海殉身之意,如*人陈天华留学日本,为唤醒沉睡的*民众,毅然投海自杀,以示警醒;二是到了晚清时,出洋寻求真理亦称“蹈海”。此处我取第二意,恐更符合*此诗的背景。

      整体赏析

      此诗起句气势雄伟,表达了青年*负笈东渡寻求真理的决心。*把自己出国求学看作是对自己的淘洗磨炼,所以引用了“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一典,并赋予了积极的含义。“掉头东”一词,是出自梁启超的诗。梁启超在戊戌变法失败后流亡日本时,曾写过一首长诗《去国行》,诗一开始即说:“呜呼!济艰乏力兮儒冠容容,佞头不斩兮侠剑无功。君恩友仇两未报,死于贼手毋乃非英雄。割慈忍泪出国门,掉头不顾吾其东。”最后两句又说:“前路蓬山一万重,掉头不顾吾其东!”梁启超歌颂了日本的明治维新,并表达了自己要效仿明治志士的愿望。*东渡时的'立志救国的抱负和向日本寻求真理的心情和梁启超有一定的*似之处,再加上他当时熟悉梁的著作,于是化用了梁启超诗句。

      次句“济世穷”是“济世之所穷”,蕴含有扶助救济世上所缺少的东西之意。可从*当时所撰写的文章中去分析他认为当时世上(实即*社会)所缺少的东西是什么。*在1916年11月写的《*现实之危机》一文中认为当时*精神方面的危机是:“吾国国民之道德,可谓已达沦丧之极。江河日下,挽救乏人。”“一般无智愚民,昏昏噩噩,不知国家为何事”,缺乏“国性、国魂”。他在《吾校新剧观》中认为:“夫*今日所急者,人民之贫极矣、智陋矣!……昏聩愚顽,群众禹域。”在《试论奢靡二说》中认为:当时*“文化黑暗,生活低微,举国痴顽,如入昏梦”。可见,*认为当时*所缺少的是国魂、国性,亦即群众的觉悟。因此,“邃密群科济世穷”就是学*各科知识(当然也包括西方的先进思想),并用来改造*社会的“举国痴顽”状态,即用科学文明对群众做启蒙工作。

      三句“面壁十年图破壁”是“邃密群科济世穷”句的发展,讲的是“济世穷”(即对群众做启蒙工作)时所遇到的困难和*所表现出来的不怕困难的毅力。*在1919年5月《给留日南开同学的信》中肯定了即使“为社会所不容”也要做“为社会开路的事情”的精神。做启发群众觉悟的事情而又暂时“为社会所不容”,正是诗中所说的“面壁”。这句诗中的两个“壁”字代表一件事物,那就是借喻尚未觉悟的群众。*当时东渡日本,准备求学济世,启发社会群众的觉悟。但当时群众尚未觉悟,对此暂不理解,甚至有所“不容”有如石壁。而*下决心,要以坚韧的毅力,坚持工作,经过长期的教育(即诗中的“十年”),最后感化群众,提高他们的觉悟,群众一旦觉悟了,也就等于石壁溶化了。这种以宏大意愿、耐心启发人民觉悟的思想写成诗,就是“面壁十年图破壁”。

      末句“难酬蹈海亦英雄”则表明他此次为了革命需要放弃留学的豪气。“难酬蹈海”可有两种理解。第一种理解是难酬蹈海之志,就是说不能出洋寻求真理而从事革命也不失为英雄。第二种理解则是即使不能实现革命理想而跳海殉身也可以说是英雄。*人陈天华留学日本,为唤醒沉睡的*民众,1905年毅然投海自杀,以示警醒。*在诗末使用“蹈海”一词,当与陈天华的事迹有关。

      整首诗表现了青年时代的*力图“破壁而飞”的凌云壮志和献身救国事业的革命精神。

      作者简介

      *(1898—1976),*革命家、政治家、军事家、外交家,**和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领导人之一,*人民*主要创建人和领导人。字翔宇,曾用名伍豪等。浙江绍兴人,1898年3月5日生于江苏淮安。曾长期担任中央委员会副*、中华人民共和国**等职务。1976年1月8日在北京逝世。主要著作编为《*选集》。

    [阅读全文]...

2022-02-20 03:57:57
  • 大江东去歌词

  • 大江东去歌词

      《大江东去》是我国著名音乐家青主于1920年在德国留学期间创作的,接下来由小编为大家整理了大江东去歌词,希望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大江东去》-阿兰

      《赤壁》主题曲

      曲:岩代太郎词:李焯雄

      看 大江东去

      浪花淘尽千古英雄

      笑 指点江山

      是非成败俱灰飞烟灭

      此地一为别

      青山旧 雨初歇 豪情却 向谁说

      机遇难赊

      东风且暂借

      流年似水足印难重叠

      赤壁难辨

      风流云散处

      只剩下当时明月

      枉海阔天空

      故人不曾入梦

      几度夕阳红

      晚钟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暂寄天地之间敌友难分

      多情应笑我华发生

      但为君故独沉吟至今

      一时瑜亮 一壶酒 万古销沉

      人道是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和你终须一别

      秋月春风残雪

      枉海阔天空

      故人不曾入梦

      几度夕阳红

      晚钟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暂寄天地之间敌友难分

      多情应笑我华发生

      但为君故独沉吟至今

      一时瑜亮 一壶酒 万古销沉

      人道是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和你终须一别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暂寄天地之间主客难分

      多情应笑我华发生

      但为君故独沉吟至今

      一时瑜亮 一壶酒 戎马一生

      人道是 分久必合 合久必分

      人生纵使一别

      天涯共此明月

      作品赏析

      全曲依据原词上下两阕的格式分为两大部分,也可以看作是一个带尾声的二部曲式。第一部分是“庄严的广板”,在G大调上、e小调间变换调性。以具有昆曲吟唱风格的旋律起板,并采用朗诵性的宣叙调形式的写法,在叙述性的音调中,不时出现豪放雄健的旋律,基本上是一字一音。钢琴伴奏跌宕起伏,贴切地体现了原词豪放的气概与情调。演唱时要把握住英雄的豪迈胸怀,唱出乐句中的大线条,不要在休止符处断掉气息失去乐意。用扎实积极的气息支持,打开共鸣腔,使声音饱满有力;吐字要清晰准确,字头要清楚,字腹要饱满,字尾要收好。行腔要圆润、流畅,使语言中的共鸣感通过韵母中的“元音”最大限度地发挥出来。钢琴伴奏要与歌唱旋律相呼应,触键要有力,踏板要干净。第八小节到第十四小节的间奏部分,作曲家运用八度音程及和弦,用急切而紧凑的节奏十分形象地描绘了“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阔词意。接下来“穿空”“裂岸”处,钢琴伴奏要有力度和动感,“卷起千堆雪”两句歌唱和伴奏都应该一气呵成,传达乐曲中壮观豪迈的气象。

      第二段是“生动的行板”,基本稳定在E大调上,采用了咏叹调式的旋律,长气息、大起伏的曲调,富于抒情性和歌唱性。歌词具有浪漫色彩,刻画英雄内心的柔情,表达出作者怀念古代英雄人物的情感。音乐在温和儒雅中伴有雄浑悲凉的气象。演唱时,音色要柔和深沉。气息要舒展均匀,旋律要连贯流畅。咬字要清晰自然,注重*味,共鸣可以比上半部分稍暗一些。钢琴伴奏是上下滚动的琶音,充满了流动的抒情性。抒情的段落最后落在e小调上,出现了较长的休止,使音乐变得断断续续。此处要演唱出声断气不断,音断意不断的感觉。到歌曲的尾声“人生如梦”处,情绪一转,念及自身,不由发出感叹,一种沉湎于追寻,思念的迷惘气息扩散开来。最后突然间要用强音(ff)唱出“一樽还酹江月”。戏剧性地将情绪拉回到显示之中,恢复了豪情勃发的本色。此处的演唱要对前后不同的情绪色彩作强烈的对比,要充分利用共鸣,注意用声的力度和音乐的转变。这首艺术歌曲常由男中音声部来演唱。

    [阅读全文]...

2022-01-28 13:57:30
  • 诗名含有罢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罢字的诗词

  • 寄胡完夫时罢河东提刑知蔡州予亦罢京东转运使知兖州

    刘攽〔宋代〕

    悬车束马太行道,取鲁并齐七十城。今日朝恩俱卧閤,故人应得老人情。

    点绛唇·蹴罢秋千

    李清照〔宋代〕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望江南·梳洗罢

    温庭筠〔唐代〕

    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肠断白蘋洲。

    大江歌罢掉头东

    ***〔*现代〕

    大江歌罢掉头东,邃密群科济世穷。

    面壁十年图破壁,难酬蹈海亦英雄。

    八声甘州·故将军饮罢夜归来

    辛弃疾〔宋代〕

    夜读《李广传》,不能寐。因念晁楚老、杨民瞻约同居山间,戏用李广事,赋以寄之。

    故将军饮罢夜归来,长亭解雕鞍。恨灞陵醉尉,匆匆未识,桃李无言。射虎山横一骑,裂石响惊弦。落魄封侯事,岁晚田间。

    谁向桑麻杜曲,要短衣匹马,移住南山?看风流慷慨,谈笑过残年。汉开边、功名万里,甚当时、健者也曾闲。纱窗外、斜风细雨,一阵轻寒。

    罢相作

    李适之〔唐代〕

    避贤初罢相,乐圣且衔杯。

    为问门前客,今朝几个来。

    南园饮罢留宿诘朝呈鲜于子骏范尧夫彝叟兄弟

    司马光〔宋代〕

    园僻青春深,衣寒积雨阙。

    中宵酒力散,卧对满窗月。

    旁观万象寂,远听群动绝。

    只疑玉壶冰,未足比明洁。

    抛球乐·酒罢歌馀兴未阑

    冯延巳〔五代〕

    酒罢歌馀兴未阑,小桥秋水共盘桓。波摇梅蕊当心白,风入罗衣贴体寒。且莫思归去,须尽笙歌此夕欢。

    伤春五首(巴阆僻远伤春罢始知春前已收宫阙)

    杜甫〔唐代〕

    天下兵虽满,春光日自浓。西京疲百战,北阙任群凶。

    关塞三千里,烟花一万重。蒙尘清路急,御宿且谁供。

    殷复前王道,周迁旧国容。蓬莱足云气,应合总从龙。

    莺入新年语,花开满故枝。天青风卷幔,草碧水通池。

    牢落官军速,萧条万事危。鬓毛元自白,泪点向来垂。

    不是无兄弟,其如有别离。巴山春色静,北望转逶迤。

    日月还相斗,星辰屡合围。不成诛执法,焉得变危机。

    大角缠兵气,钩陈出帝畿。烟尘昏御道,耆旧把天衣。

    行在诸军阙,来朝大将稀。贤多隐屠钓,王肯载同归。

    再有朝廷乱,难知消息真。*传王在洛,复道使归秦。

    夺马悲公主,登车泣贵嫔。萧关迷北上,沧海欲东巡。

    敢料安危体,犹多老大臣。岂无嵇绍血,沾洒属车尘。

    闻说初东幸,孤儿却走多。难分太仓粟,竞弃鲁阳戈。

    胡虏登前殿,王公出御河。得无中夜舞,谁忆大风歌。

    春色生烽燧,幽人泣薜萝。君臣重修德,犹足见时和。

    奉和二兄罢使遣马归延州

    李贺〔唐代〕

    [阅读全文]...

2022-06-01 08:39:43
  • 大江淘不尽 千载东坡名

  •   宋仁宗景祐三年(公元1036年)十二月十九日,在为万古云气封闭的西蜀,在岷峨雪浪汇入长江的大雷之音中,一个婴儿呱呱坠地,议者按其生辰解说“十二月为辛丑,十九日为癸亥,水向东流,故而才汗漫而澄清。”正所谓人各有命,命中注定这个婴儿将带着天授的禀赋与才华,做出一番不朽于人间的事业,他就是苏轼,苏子瞻,苏东坡。

      大抵这世上所有的非常之人必有其非常之志,当日,范仲淹、韩琦等诸公大贤为朝廷大用,石介写《庆历圣德颂》,以记一时盛事。这首诗很快传遍四方,也传到了苏轼所就读的西蜀的一所乡校里。当小小的苏轼站在乡先生的身边,好奇地指着他手中的《庆历圣德颂》,请教范、韩、富、杜等大贤事迹时,乡先生甚至不屑于回答这个七岁孩童的问题。也许在这位先生看来,这些问题不过是出于儿童的好奇而已,然而对于苏轼,那却是他懵懂之年欲与当世贤哲相颉颃的奇志。

      十六年后,苏轼正是怀着这样的奇志初出西蜀往迁京师的。当他路过寇准所任官过的巴东县时,写下一首《过巴东县不泊闻颇有莱公遗迹》。苏轼的诗中充满着对那位前朝重臣当日寓居巴东英雄未遇的同情与感叹,而在收笔处一句“当年谁刺史,应未识三公”,却又昂扬起他那与生俱来的不能为势稍屈的豪气——那样一个苏轼,当是伫立于船头,任耳际风生,任江水噌吰,任宿昔的志向澎湃于胸中。

      苏轼尝说“某*生无快意事,惟作文章,意之所到,则笔力曲折无不尽意。”苏轼的文字自始至终都是“顺心如意”的,当文坛执牛耳的欧阳修第一次读到苏轼的文章,大奇道:“此我辈人也,吾当避之!”仁宗皇帝第一次读到苏轼及苏辙的制策,喜而叹曰:“朕今日为子孙得两宰相矣。”

      然而苏轼的仕途,则如众所知,并未做到宰相,甚至未能久立中朝。在他初入仕途不久时,就发生了熙宁变法。苏轼看到新法的弊端,虽然明知神宗皇帝与王安石在变法态度上几如一人,仍然以异议者的姿态挺身而出,结果外调杭州。不过,却也因此而偏得了一方一展其志的自由天地。

      在杭州,苏轼为吴越国王钱氏修观立碑,名曰“表忠”,碑上铭文为苏轼所作,虽说是表钱氏之忠,未尝不是写子瞻之志。苏轼认为钱氏是宋室忠臣,而苏轼在政坛上的忠言谠论,挺挺大节何尝不是源于一个忠字。此外,苏轼在杭又凿六井,修苏堤,将受葑田所侵而缩水的湖面恢复如初。苏轼不无陶醉于他的政绩,不过,这种陶醉非是好大喜功,而是如他于雨后初晴饮酒湖上时所高歌的“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苏轼治理了西湖,而西湖亦给了他回报,于一年之四季悠游于湖上。熙宁四年苏轼初抵杭时,正是冬日,这南国也有落木萧萧、飞雪暗天的时候。转瞬则是春湖水暖,那深青浅碧之色宛如一顷琉璃。到了夏季,西湖的水最是深幽,在月下更化为茫茫菰蒲,这天地间的灵气无处不在地浸透了苏轼的诗文,他不无知足地写道:“城市不识江湖幽,如与蟪蛄语春秋。”这些人生快意一直持续到他离开杭州,赶赴密州的那个晚上,苏轼与三五子夜游松江,置酒垂虹亭上。座中有张子野,以词名擅天下。大家赋诗,填词,饮酒,作歌,颓然大醉,夫复何求。

      饱看了江山如画,苏轼偶尔也会伤春悲秋,然而直到他生命中最大的一个变数到来时,苏轼才真正经历了一次“人生无常”。这一年是宋神宗元丰二年,苏轼因为一篇谢表,身陷乌台诗案,论罪下狱。在经历了一番“魂飞汤火命如鸡”的惊心动魄之后,苏轼被贬黄州,他名动天下的文章此时成了人们避之不及的不祥之物,写有他诗文的书被焚烧,刻有他诗文的碑被移走。不过他大概想不到,在他的文章几成禁文后的几年中,神宗皇帝其实常常在用膳的时候,读着他的文字,常因他文字的精彩而停箸忘食,大呼奇才!神宗几次有意起用苏轼,却为当道者所阻而作罢。

      不过,这未尝不是苏轼得天地之独厚,身在黄州的苏轼,在又一次人生的低谷中,他的文学造诣却走上顶峰。在今天看来,苏轼一生中最有声有色的故事都发生在黄州。

      在黄州,苏轼躬耕于东坡,从此以之为号。在东坡,他得一废圃,修筑雪堂,写下雪堂之记。而除了躬耕于东坡,会友于雪堂之外,早在家乡就熟识的方外之交宝月大师也在此时派弟子前来探望。苏轼依旧喜欢谈禅论道,但却并不只是文词上的口头禅,有了这些人生的经历与磨难,他对那些禅机道理都似乎有了更为深刻的领悟。至于他“一蓑烟雨任*生”的澹然与“也无风雨也无晴”的旷达,却只留于知音者会之而无足为外人道。

      此外,于人生之低谷,壮人心魄的赤壁是苏轼流连忘返之地。他喜欢置酒赤壁矶下,踞高峰,饮美酒,骇心动目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的壮观,也不会忘记将最后一樽酒“还酹江月”,与天地共醉。

      元丰的岁月随着神宗驾崩结束了。哲宗即位,苏轼也迎来了元祐年间的那一段风光无限。他为高太后重用,被召回中朝,迁翰林学士,知制诰,除侍读,又拜龙图阁学士。然而正如人生之低谷不会改变他的素志,而人生之巅峰于他亦如身外之物。当苏轼看到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在全面废除新法,并贬谪*大臣时,他再次以一个异议者的姿态站了出来,所付出的代价则是卸下一切光环,被一贬再贬,终于贬到为南方海雾隔绝的小岛上。

      苏轼是乐观的,乌台诗案、黄州之贬、惠州之谪都没能够阻止他的乐观,而当他以垂老之年於哲宗元符三年(公元1100年)来到海南儋州后,却是抱定必死之志,他说:“今到海南,首当作棺,次便作墓”,接下来,便在这“居无室,食无肉,病无药”的九死一生之地“食芋饮水,著书以为乐”,最后居然欣然地说道:“我本海南民,寄生西蜀州”。这不是“反认他乡作故乡”,这是真正的“此心安处是吾乡”。抱定这样的乐观与通达,任是什么样的磨砺也都不过是成就其人的一个过程而已。

      儋州本荒蛮之地,黎汉杂处,人不知学。而苏轼认为黎汉皆是人民,“鄙夷不训,夫岂其真。”于是他在儋州桄榔林下作载酒堂,为当地汉族及黎族学子讲学授业。居儋四载,苏东坡以诗书礼教转化其风俗,变化其人心。于是儋州始出文学之士,遂为一时名州。载酒堂至清代,被更名为东坡书院,记载着苏东坡将中原文明传播儋州教化黎人的不朽之业。

      苏轼不仅为宋世文坛集大成者,于中华文学史上亦凛然为大宗师。他的一生虽然仕途坎坷,宦游四方,然而天命所在,所有人生之砥砺都化作壮美的文字,哪怕是在儋州垂老投荒的岁月,也不曾消磨了他笔下天纵的神逸。正如他的诗句“沧海何曾断地脉,朱崖从此破天荒”,如挟大海风涛之气,此间气魄又远过当日之“大江东去”,更倒天潢而连沧海,千载浩荡,汗漫不绝。

    [阅读全文]...

2022-05-06 21:04:36
  • 诗名含有东字的古诗词 名字含东字的诗词

  • 职方蒋东川辟东山为东营偕陈敬亭偶登东川留酌赋此纪怀

    庞嵩〔明代〕

    谢公老榻千年梦,蒋部开山若与盟。削屐愧无携妓兴,对壶偏藉雅歌情。

    八公草木先驱□,一雨东南已洗兵。山下愿培三径竹,东山佳赏傲东营。

    陈拾遗故宅(宅在射洪县东七里东武山下)

    杜甫〔唐代〕

    拾遗*昔居,大屋尚修椽。悠扬荒山日,惨澹故园烟。

    位下曷足伤,所贵者圣贤。有才继骚雅,哲匠不比肩。

    公生扬马后,名与日月悬。同游英俊人,多秉辅佐权。

    彦昭超玉价,郭振起通泉。到今素壁滑,洒翰银钩连。

    盛事会一时,此堂岂千年。终古立忠义,感遇有遗编。

    洛东兰若夜归(一作自溪东兰若夜归)

    许浑〔唐代〕

    一衲老禅床,吾生半异乡。管弦愁里老,书剑梦中忙。

    鸟急山初暝,蝉稀树正凉。又归何处去,尘路月苍苍。

    思佳客·家住银塘东复东

    仇远〔元代〕

    家住银塘东复东。赤阑桥下笑相逢。春风豆蔻抽新绿,夜雨茱萸湿老红。鸥鸟散,水天空。绮窗昨夜已无踪。月昏云淡沙汀小,帘影重重花影中。

    东阳水乐亭(为东阳令王都官概作。)

    苏轼〔宋代〕

    君不学白公引泾东注渭,五斗黄泥一钟水。又不学哥舒横行西海头,归来羯鼓打凉州。但向空山石壁下,爱此有声无用之清流。流泉无纟玄石无窍,强名水乐人人笑。惯见山僧已厌听,多情海月空留照。洞庭不复来轩辕,至今鱼龙舞钧天。闻道磬襄东入海,遗声恐在海山间。锵然涧谷含宫徵,节奏未成君独喜。不须写入薰风纟玄,纵有此声无此耳。

    九日随家人游东山遂游东园

    王安石〔宋代〕

    暑往讵几时,凉归亦云暂。相随东山乐,及此身无憾。聊回清池柂,更伏荒城槛。采采黄金花,持杯为君泛。

    夜行次东关逢魏扶东归

    许浑〔唐代〕

    南北断蓬飘,长亭酒一瓢。残云归太华,疏雨过中条。

    树色随关迥,河声入塞遥。劳歌此分首,风急马萧萧。

    悼妓东东

    窦巩〔唐代〕

    芳菲美艳不禁风,未到春残已坠红。

    惟有侧轮车上铎,耳边长似叫东东。


    东高峰(一作东峰亭)

    鲍溶〔唐代〕

    东亭最高峙,春树绕山腰。画里青鸾客,云中碧玉箫。

    秋风若西望,为我一长谣。

    和东都令狐留守相公(一作奉寄东都留守令狐相公)

    姚合〔唐代〕

    除官东守洛阳宫,恩比藩方任更雄。拜表出时传七刻,

    排班衙日有三公。旌旗严重临关外,庭宇清深接禁中。

    三十六峰诗酒思,朝朝闲望与谁同。

    [阅读全文]...

2022-01-02 14:04:58
  • 掉头发的搞笑说说

  • 搞笑
  •   相信很多的朋友都有脱发的困扰,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掉头发的搞笑说说,欢迎阅读!

      1、两个月,终于换来了小本本。

      2、好不容易到手的驾照,给你们看看。

      3、有需要借分的吗?

      4、我的豪车用于有用武之地了。

      5、说好一起考驾照,我却偷偷拿了证。

      6、杀手上路,路人回避。

      7、给姐让个道儿。

      8、驾照到手,开心极了。

      9、老司机们带带我。

      10、从此就是没有感情的打方向盘机器。

      11、考驾照也没有想象中的那么难嘛?

      12、新手司机上路,各位请注意。

      13、车牌号xxx,请及时避让。

      14、有想要出去兜风的吗?

      15、姐在北京路,各位看见提前躲避。

      16、道路千万条,安全第一条。

      17、我怀疑我在开车,并且有证据。

      18、马路杀手新鲜出炉,请各位好友见车回避。

      19、马路杀手通行证。

      20、向老司机迈进。

      21、各位以后小心点。

      22、本女司机上线,路过请及时避让。

      23、经历了过程,体验了难度,考验了心态,收获了小本本,也锻炼了自己。

      24、虽然挨骂了,虽然晒黑了,但驾照到手,一切都值得了。

    [阅读全文]...

2022-03-09 22:27:02
  • 歌颂友情的古诗名句

  • 歌颂,友情
  • 歌颂友情的古诗名句

    1、应难奈,故人天际,望彻淮山,相思无雁足。——史达祖《八归·秋江带雨》

    2、数人世相逢,百年欢笑,能得几回又。——何梦桂《摸鱼儿·记年时人人何处》

    3、故人远,问谁摇玉佩,檐底铃声。——蒋捷《声声慢·秋声》

    4、喜得故人同待诏,拟沽春酒醉京华。——高启《清明呈馆中诸公》

    5、欢笑情如旧,萧疏鬓已斑。——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6、长安故人问我,道寻常、泥酒只依然。——辛弃疾《木兰花慢·滁州送范倅》

    7、伤心故人去后,冷落新诗。——李邴《汉*·梅》

    8、念故人,千里至此共明月。——寇准《踏莎行·寒草烟光阔》

    9、山将别恨和心断,水带离声入梦流。——罗隐《魏城逢故人》

    10、翠微高处,故人帽底,一年最好,偏是重阳。——吴文英《惜黄花慢·菊》

    11、故人溪上,挂愁无奈,烟梢月树。——史达祖《留春令·咏梅花》

    12、寒笛对京口,故人在襄阳。——刘昚虚《暮秋扬子江寄孟浩然》

    13、羁旅长堪醉,相留畏晓钟。——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14、丈夫非无泪,不洒离别间。——陆龟蒙《别离》

    15、丈夫志四海,万里犹比邻。——曹植《赠白马王彪》

    16、只恐梅花,瘦倚夜寒谁暖?不成便没相逢日,重整钗鸾筝雁。——张翥《陌上花·有怀》

    17、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今人不见古时月,今月曾经照古人。——李白《把酒问月·故人贾淳令予问之》

    18、前年伐月支,城上没全师。——张籍《没蕃故人》

    19、故人何不返,春华复应晚。——柳恽《江南曲》

    20、一生大笑能几回,斗酒相逢须醉倒。——岑参《凉州馆中与诸判官夜集》

    21、前经洛阳陌,宛洛故人稀。——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22、就解佩旗亭,故人相遇。——吴文英《扫花游·西湖寒食》

    23、家童扫萝径,昨与故人期。——钱起《谷口书斋寄杨补阙》

    24、湖水无端浸白云,故人书断孤鸿没。——黄庭坚《秋怀二首》

    25、相逢唤醒京华梦,吴尘暗斑吟发。——詹玉《齐天乐·送童瓮天兵后归杭》

    26、友如作画须求淡,山似论文不喜*。——翁照《与友人寻山》

    27、还作江南会,翻疑梦里逢。——戴叔伦《客夜与故人偶集》

    28、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吴伟业《遇旧友》

    29、长安故人别後,料征鸿声里,画阑凭偏。——王月山《齐天乐·夜来疏雨鸣金井》

    30、不才明主弃,多病故人疏。——孟浩然《岁暮归南山》

    31、客路相逢难,为乐常不足。——苏轼《送顿起》

    32、竹边荷外再相逢,又还是、浮云飞去。——赵以夫《鹊桥仙·富沙七夕为友人赋》

    33、欲寻芳草去,惜与故人违。——孟浩然《留别王侍御维》

    34、以文常会友,唯德自成邻。——祖咏《清明宴司勋刘郎中别业》

    35、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36、不知来岁牡丹时,再相逢何处。——叶清臣《贺圣朝·留别》

    37、忽忆故人天际去,计程今日到梁州。——白居易《同李十一醉忆元九》

    38、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李白《沙丘城下寄杜甫》

    39、故人离别尽,淇上转骖騑。企予悲送远,惆怅睢阳路。——王维《送魏郡李太守赴任》

    40、恰如灯下,故人万里,归来对影。——黄庭坚《品令·茶词》

    41、相逢成夜宿,陇月向人圆。——杜甫《宿赞公房》

    42、故人书报,莫因循、忘却莼鲈。——辛弃疾《汉*·会稽秋风亭观雨》

    43、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韦应物《淮上喜会梁川故人》

    44、相知无远*,万里尚为邻。——张九龄《送韦城李少府》

    45、情于故人重,迹共少年疏。——白居易《咏老赠梦得》

    46、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47、丈夫贫践应未足,今日相逢无酒钱。——高適《别董大二首》

    48、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孟浩然《过故人庄》

    49、洞庭有归客,潇湘逢故人。——柳恽《江南曲》

    50、十年离乱后,长大一相逢。——李益《喜见外弟又言别》

    [阅读全文]...

2021-12-23 21:46:42
  • 压力大掉头发的心情说说

  • 心情,压力,头发
  • 1、最*也没有压力大,也没有染头烫头,为什么又开始大把大把掉头发了呢?我还一直用的都是生发的洗发水!

    2、这一个月掉的头发,比我一年都多,原来人压力大真的会掉发。

    3、这几天真的压力大到爆炸,什么都学不会,还有很多内容没看完,头发一把一把的掉,发际线越来越高,还越来越胖,边哭边做题。

    4、压力大到爆炸,每天失眠睡不着,头发大把大把的掉,不想败给现实,不想最后得到的答案是放弃的和坚持的都是错误的,命运的齿轮啊,你到底要如何转。

    5、昨晚竟然梦见我的头发掉光了一片,把我今天吓得,是最*压力大了,还是需要好好放松一下。

    6、原来压力大不仅仅会掉头发啊,还会淋巴结肿脸上起痘胸口起痘嘴上起泡耳朵发炎嗓子发炎。

    7、压力大到头发快掉完了难受 ,简直是在折磨人。

    8、最*压力大熬夜赶论文头顶感觉要秃了是觉得最*掉头发很厉害。

    9、今年不知道从哪个月开始发现头发掉得厉害,一捋一把,不疼不痒的那种,不知道是秋天到了还是年纪到了还是压力大了呢。

    10、最*得状态,压力大,疯狂掉头发(还好发量多),神经衰弱,睡眠质量差,脾气易暴躁,这是中年人该有的状态吗?

    11、压力大失眠爆痘掉头发,好家伙怎么丑怎么来呗。

    12、真是压力大到掉头发真希望我从来都没有来过这世上,没要求你们生下我。

    13、现在社会压力大,工作上的事情,生活中的琐事,零零碎碎就容易焦虑,头发天天都在掉,感觉不到一个月都能当和尚去了!

    14、事实证明压力大果然会头秃今天早上起床感觉掉了一万根头发。

    15、洗头时,看到地上掉的头发时,不禁感叹,再次证实:压力大真的容易掉头发。

    16、是不是最*压力大,头发明显感觉掉得比以前多了,多想回到小时候无忧无虑地生活啊。

    17、压力大爆痘掉头发睡不好都是没有猫猫的错我好想猫猫。

    18、压力大到喘不过气,连续一个月每天只睡两三个小时,头发一把一把的掉,也不能跟谁诉说,累吗,累!

    19、九月份的时候地板上都是头发, 这个月好了很多几乎没有原来压力大的时候真的会掉头发呀。

    20、最*没有好好照顾自己,焦虑,压力大,掉头发,过劳肥,只想躺着流眼泪。

    21、因为压力大导致的秃顶掉头发 ,我真是一点办法都没有。

    [阅读全文]...

2021-12-29 23:49:25
大江歌罢掉头东的古诗名是 - 句子
大江歌罢掉头东的古诗名是 - 语录
大江歌罢掉头东的古诗名是 - 说说
大江歌罢掉头东的古诗名是 - 名言
大江歌罢掉头东的古诗名是 - 诗词
大江歌罢掉头东的古诗名是 - 祝福
大江歌罢掉头东的古诗名是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