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古诗苔全文带拼音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古诗苔全文带拼音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古诗苔全文带拼音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古诗苔全文带拼音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诗长歌行全文拼音
《长歌行》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之作。该诗抒发了陆游*生的理想和抱负,以及理想无法实现的悲痛之情。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长歌行这首古诗吧。
汉乐府《长歌行》
qīng qīng yuán zhōng kuí
青青园中葵,
zhāo lù dài rì xī
朝露待日晞。
yáng chūn bù dé zé
阳春布德泽,
wàn wù shēng guāng huī
万物生光辉。
cháng kǒng qiū jié zhì
常恐秋节至,
kūn huáng huā yè shuāi
焜黄华叶衰。
bǎi chuān dōng dào hǎi
百川东到海,
hé shí fù xī guī
何时复西归?
shǎo zhuàng bù nǔ lì
少壮不努力,
lǎo dà tú shāng bēi
老大徒伤悲。
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的
百川:河流。
译文:
早晨,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
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这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古诗江雪全文拼音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江雪全文拼音版,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江雪 柳宗元
qiān Shān niǎo fēi jué
千 山 鸟 飞 绝 ,
wàn jìng rén zōng miè
万 径 人 踪 灭 。
gū zhōu suō lì wēng
孤 舟 蓑 笠 翁 ,
dú diào hán jiāng xuě
独 钓 寒 江 雪 。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千山:虚指所有的山。绝:绝迹。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万径:虚指所有的路。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5、蓑笠(suōlì):蓑衣,斗笠。
译文
千里的山上鸟都没有,万里的道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
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赏析
柳宗元这首五言绝句自来受人推崇,后世许多山水画家也都就此取材造境。这首诗好在哪里?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细细体味:
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鸟不飞,人不行。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这幅背景强有力地衬托着渔翁孤独单薄的身影。此时此刻,他的心境该是多么幽冷孤寒呀!这里,作者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极力描绘渔翁垂钓时候的气候与景物,淡笔轻涂,只数语便点染出峻洁清冷的抒情气氛。其笔触所到,连亘天地,高及峰巅,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盖万里。沈德潜评论说“清峭已绝”。顾?则说“绝唱,雪景如在目前”。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这首诗的境界创造来说的。
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贬谪永州以后不甘届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晚于柳宗元的郑谷曾作《雪中偶题》:“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是诗亦写江雪中的渔翁,但造语*常,更乏境界,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意识与鲜明的个性熔铸进去,所以苏轼批评他是“村学中语”,而称赞柳宗元末尾两句,说是“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苏轼所谓“人性”,即指诗人的情感熔铸。“人性有隔”的对立面便是“人性无隔”,做到“人性无隔”,亦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我们知道,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始终保持着一种顽强不届的精神状态。他的“永州八记”,专写穷山僻壤之景,借题立意,寄托遥深,凡一草一木,均坦示出他极为孤苦寂寞的心情。他的兀傲脱俗的个性也得以充分展现。这首诗中的渔翁形象,身处孤寒之界而我行我素,足履渺无人烟之境而处之泰然。其风标,其气骨,其守贞不渝的心态,不是很令人钦慕吗?与柳宗元约略同时的诗人张志与作《渔歌子》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氏造境选择春暖花开之际,画面美而幽,流露了“烟波钓徒”的怡然恬淡之性,闲适自在之情。柳宗元与张志与不同,他本是个坚持正义的政治家,立脚于充满矛盾斗争的土壤之上,所以。、他遣境专取深冬寒凉之际,人的心情也不是只有纵情山水的一面,他还写出了严正清苦,凛然不可犯的一面,个性尤为突出。
最后,这首诗的结构安排至为精巧。诗题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读至结处,倒头再读全篇。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生出。苍茫天宇,皑皑大地,其悠远的景界非常吸引人。
古诗春日全文带拼音
《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古诗春日全文带拼音,希望大家喜欢。
chūn rì
春 日
zhū xī
朱 熹
shng rì xún fāng sì shuǐ bīn,wú biān guāng jǐng yī shí xīn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
děng xián shí d dōng fēng miàn,wàn zǐ qiān hng zǒng shì chūn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鉴赏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第二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悦。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据考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所以所谓踏青并非实游。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现代人有一幅对联“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泗水、杏坛都是代指孔子。“寻芳”与仲尼悟道所说“寻春”意同,都是指访求圣人之道。因此此诗并非单纯写景诗,而是悟道诗。
此诗前两句描写泗水之滨一片美好风光,这就是所“寻芳”地之“芳”,亦即是道的显现,也可以说是孔门心法。“无边光景”也即是后两句的“万紫千红”,以及和他的.另外一首诗《读书偶感》中“天光云影共徘徊”一样,都指的是朱子悟道的界。而万紫千红的百花带来的新风光,则主要是由东风吹开。从万紫千红朱子体悟到大道之无形、无情、无名之超然的伟大创造力,此即是“识得东风面”之意。这里的“东风”也即是喻变现万象的道。喻真如佛性。“等闲”表明了朱子之心与景、物契合。而万紫千红总是春亦即佛性、道无所不在之意。“春”这里是指孔子的大同世界。(《礼记·大同篇》)“总是春”表明了朱子赞同孔子的大同世界的前景,同时也表达了朱熹企盼未来之天道宏展,也决然了明了自己的归属,如司马迁所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史记·孔子世家》)
诗经蒹葭全文拼音
导语:《蒹葭》是*古代现实主义诗集《诗经》中的一篇。全诗三章,每章八句。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诗经蒹葭全文拼音,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jiān jiā
蒹 葭
jiān jiā cāng cāng bái lù wéi shūang
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sǔo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yī fāng
所 谓 伊 人,在 水 一 方。
sù huí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cháng
溯 洄 从 之,道 阻 且 长;
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yāng
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央。
jiān jiā qī qī bái lù wèi xī
蒹 葭 萋 萋,白 露 未 晞。
sǔo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zhī méi
所 谓 伊 人, 在 水 之 湄。
sù húi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jī
溯 洄 从 之,道 阻 且 跻;
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chí
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坻。
jiān jiā cǎi cǎi bái lù wèi yǐ
蒹 葭 采 采, 白 露 未 已,
sǔo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zhī sì
所 谓 伊 人, 在 水 之 涘。
sù húi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yòu
溯 洄 从 之,道 阻 且 右;
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zhǐ
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沚。
字词释义
1、蒹(jiān):没长穗的芦苇。葭(jiā):初生的芦苇。
苍苍:鲜明、茂盛貌。下文“萋萋”、“采采”义同。
2、苍苍: 茂盛的样子
3、为:凝结成。
4、所谓:所说的,此指所怀念的。
5、伊人:那个人,指所思慕的对象。
6、一方:那一边。
7、溯洄:逆流而上。下文“溯游”指顺流而下。
一说“洄”指弯曲的水道,“游”指直流的水道。
8、从:追寻。
9、阻:险阻,(道路)难走。
10、宛:宛然,好像。
11、晞(xī):干。
12、湄:水和草交接的地方,也就是岸边。
13、跻(jī):水中高地。
14、坻(chí):水中的沙滩
15、涘(sì):水边。
16、右:迂回曲折。
17、沚(zhǐ):水中的沙滩。
白话译文
大片的芦苇青苍苍,清晨的露水变成霜。
我所怀念的心上人啊。就站在对岸河边上。
诗经樛木拼音全文
诗经樛木是一首祝贺新婚的民歌。诗人先以葛藟缠绕樛木,比喻女子嫁给丈夫。以下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诗经樛木拼音全文相关资料,欢迎阅读!
樛木
nányujiūmù,gělěilěizhī,lèzhǐjūnzǐ,fúlǚsúizhī。
南有樛木,葛藟纍之。樂只君子,福履綏之。
nányujiūmù,gělěihuāngzhī,lèzhījūnzǐ,fúlùjiāngzhī。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樂只君子,福履將之。
nányujiūmù,gělěiyíngzhī,lèzhījūnzǐ,fúlǚchéngzhī。
南有樛木,葛藟縈之。樂只君子,福履成之。
注释
祝福亲人得到福禄。
樛(音纠):木下垂曰樛。
葛:多年生草本植物,花紫红色,茎可做绳,纤维可织葛布。
藟(音垒):藟似葛,野葡萄之类。
累:挂。
只:语助。
福履:福禄也。
绥:安也。
荒:掩;盖;覆。
将:扶助也。
萦(音营):缠绕。
成:就也。
樛木:后妃逮下也,言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
译文
南有弯弯树,攀满野葡萄。
新郎真快乐,安享幸福了。
南有弯弯树,覆满野葡萄。
新郎真快乐,大有幸福了。
南有弯弯树,缠满野葡萄。
新郎真快乐,永驻幸福了。
赏析
《诗经》中的“兴”语往往兼有“比”义,《樛木》就是如此。“兴”者起也,“先咏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也”(朱熹《诗集传》)。从这一解说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二句,乃是首章所咏之本体;“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二句,则是引起所咏之词的“兴”体。后二章每章只改动二字,大体意思与首章相*,运用的是“国风”常用的“叠章”形式。以反覆咏唱逐层推进,在回环往复中造成浓浓的感情。故从“兴”之引起的“所咏之词”看,这乃是一首为“君子”祝“福”的歌,当无可疑。
聪明的读者自然还会发现,这三章中的“兴”语,同时又带有“比”义。“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诗中的“彼物”即“樛木”和“葛藟”,“此物”则是“君子”和“福”——以樛木的得到葛藟缠绕,比君子的常得福禄相随,也实在非常形象。故从各章之“比”义看,这也是一首形象动人的祝福歌。
倘若我们再推进一层,问一问“君子”究竟有何“福”可“祝”?判断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是因为“君子”刚得了贵子?还是封了*?抑或是娶了新妇?似乎都有可能。为了作出较为接*诗意的判断,还得回头考察诗中的比兴之物。据许多学者考证,“国风”比兴,常以花草、藤蔓、雌鸟、牝兽喻女子,而以高木、日月、雄狐之类喻男子。其中尤以树木喻男、花草喻女更为常见。如《邶风·简兮》的“山有榛,隰有苓。云谁之思?西方美人”;又如《郑风·山有扶苏》的“山有扶苏,隰有荷华。不见子都,乃见狂且”,都是如比。至于《唐风·葛生》叙妻子对亡夫的哀恋,更有“葛生蒙楚(荆树),蔹蔓于野。予美亡此,谁与独处”之语,以葛藤与荆木的相互依存,抒写了女主人公失去夫君的凄伤之情。明白了这一特点,则《樛木》进一层的比兴之义亦可迎刃而解:倘若此诗中的“樛木”,喻的是青年男子的话,那么缠绕樛木的翠绿“葛藟”,不正比喻着他的美丽新娘?由此检验《毛诗序》旧说,以为此乃歌咏“后妃”“能逮下而无嫉妒之心焉”之作,就觉得与诗意隔膜太多;而方玉润《诗经原始》、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推测此诗“似于夫妇为*”、“喻妇人之托夫家也”,才真正猜着了这首祝福诗的旨意。
于是读者透过反覆叠唱的诗行,便恍然置身在三千多年前一场热闹的婚礼宴*上:秋日的黄昏宾客毕集,辘辘的车音自远而*。性急的孩童早从村口奔来,嚷叫着:“接新娘的车子到啦!”欢乐的鼓吹由此压过喜悦的喧声齐鸣。当幸福的“君子”搀扶新娘下车的时候,迎接他们的,便是青年男女们一遍又一遍的热烈歌唱:“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快乐的新郎脸红了,羞涩的新娘心醉了、当她斜倚着新郎姗姗移步的时候,你便会发觉,那情境用“南有樛木,葛藟累之(荒之、萦之)”来比拟、形容,竟是何等的传神!而油然升起在众宾客心间的祝福之情,倘若不用再三的叠唱,又怎能宣泄得如此兴奋和浓烈?男女嫁娶是亘古以来人生的重要喜庆。而《樛木》,正以如此兴奋和浓烈的激情,表现了我们民族淳朴、古老的婚礼祝福*俗。
樛木
南有樛木,葛藟累之。乐只君子,福履绥之。
南有樛木,葛藟荒之。乐只君子,福履将之。
南有樛木,葛藟萦之。乐只君子,福履成之。
赏析
关于《樛木》自古以来有很多种不同的解释。但我宁愿相信这是一首祝福一对相恋已久的情人终成正果的赞诗。
这对相恋的情人男的叫“樛木”,女的叫“葛藟”。
他们第一次相见是在一个天高云淡、阳光明媚的春日。山中百花齐放,浓郁的花香醉人心脾。葛藟正在山中采摘花朵,而樛木也恰在此时信步而来。二目相对的一瞬间彼此都已暗生情愫。一个玉树临风,轩轩韶举。一个娇柔温婉,淡雅如兰。
从此樛木就对在这山中偶然相遇的美丽女子“寤寐思之”。而葛藟也不自觉地增加了来此山中采花的频率。二人每次相遇都是各自心中小鹿乱撞却不便说出什么。
终于慢慢的心事被各自的友人所看破。于是这双方各自热情的友人就有了一个帮忙牵桥搭线、送笺还书的特殊使命。
山中的繁花几度枯萎又几度盛开。此时这对彼此倾慕已久的人儿终于成双成对,实现了*生之愿,怎能不让人欢喜呢?
于是便有那喜爱吟诗作赋的友人将他二人的故事吟咏成诗,以祝贺二人新婚。这岂不比任何新婚的'礼物都更新奇而让人难以忘怀吗?
注释译文
词句注释
①这是一首祝贺新婚的民歌。诗人先以葛藟缠绕樛木,比喻女子嫁给丈夫。然后为新郎祝福,希望他能有幸福、美满的生活。诗凡三章,每章只改易二字,句式整饬,以群歌叠唱的形式表达出喜庆祝颂之情。
陆游是中国历史上最出名的爱国诗人,他一生写诗无数,有着很多的流传后世,他的诗词以现实主义为主,大多都是情感真挚,很是感人。其中《示儿》这书绝笔更是情真意切,表现了陆游对于收复故土的渴望和不能亲见北定中原的悲伤。陆游的诗
陆游一生创作的诗词非常之多,用他自己的话说就是“六十多年,所作的诗词不下万首”,虽然其中有部分已经失传了,但是现在存在的也还有九千多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
临终前陆游依旧心怀天下
遍览陆游的诗词会发现他的诗词大多都是爱国诗,陆游的诗歌大多是反映当时人民的悲苦生活,批判统治阶级的不作为,抒发自己要为国捐躯收复失地的爱国热情,诗歌的风格豪放不羁、慷慨激昂。其中的代表作《示儿》,《书愤》,《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等诗篇更是流传千古。除了这些爱国诗歌之外,陆游也有自己的情感生活,也曾经写过一些诗词来倾吐自己情感生涯的不顺利,如《钗头凤》《沈园》等,都情真意切感人至深。
陆游的诗词大多是现实主义,但是也充斥着浪漫气息,艺术手法多样,有着很高的艺术价值,是中国文学史上不可多得的瑰宝。
陆游《示儿》赏析
纵观陆游的一生,爱国主义情感已经贯穿了陆游的一生,即使到了人生的最后陆游依旧还是记挂着国家,在病重将死的时候写下了这首绝笔诗。
陆游《示儿》
全诗的第一句“死去元知万事空”是陆游自知自己命不久矣,想到死了人本来应该是无牵无挂的,但是马上话锋一转,下一句立刻就说,但是现在死还有一点遗憾的就是还没能看到国家的统一,失落的国土还没能收复,所以心中还是饱含着悲伤。悲伤的氛围还没有持续多久,陆游马上就转悲愤为激昂,陆游深信总有一天南宋能够打回去,将失去的土地收复回来,所以在最后一句告诫自己的儿子,虽然自己已经是看不到祖国一统的时候了,但是如果有一天国家一统,一定要把这个好消息在家祭的时候告诉自己。
这首诗是陆游的绝笔之作,陆游在将死的时候任然不忘收复中原,渴望着国家能够收复失地,但是无奈自己已经看不到这个结果了,所以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儿子上,写下了这首诗告诫儿子。这首诗言辞简单明了,感情真挚深厚,表达了陆游弥留之际的复杂心情,既有不能亲自驱逐鞑虏的遗憾,也有对于这一伟大事业必能完成的坚定。整首诗虽然有着悲伤之情,但是总的情感还是慷慨激昂的,全诗虽然没有什么复杂的典故、隐喻,但是读来情真意切,让人深受感动。
陆游是中国古代有名的大诗人、大文学家,他的诗词对于后世有着很大的影响。陆游一生创作了很多的诗词,这些诗词大多都是反映人民的艰难生活和陆游自己的一腔赤诚,而《示儿》这首陆游临终之前的作品更是其中的代表作。《示儿》言辞虽然简单,但是情感真挚,颇有种返璞归真的感觉,这首诗感动了无数的人,尤其在国家没落遭受入侵的时候,更是激励了很多大好男儿上阵杀敌,保家卫国。
诗经蒹葭带拼音全文加诗意
《秦风·蒹葭》是*古代第一部诗歌总集《诗经》中的一首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诗经蒹葭带拼音全文加诗意,欢迎大家分享。
jiān jiā
蒹 葭
jiān jiā cāng cāng ,bái lù wéi shūang
蒹 葭 苍 苍 , 白 露 为 霜。
sǔo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yī fāng
所 谓 伊 人,在 水 一 方。
sù huí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cháng
溯 洄 从 之,道 阻 且 长;
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yāng
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央。
jiān jiā qī qī ,bái lù wèi xī
蒹 葭 萋 萋,白 露 未 晞。
sǔo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zhī méi
所 谓 伊 人, 在 水 之 湄。
sù húi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jī
溯 洄 从 之,道 阻 且 跻;
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chí
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坻。
jiān jiā cǎi cǎi ,bái lù wèi yǐ
蒹 葭 采 采, 白 露 未 已,
sǔo wèi yī rén, zài shuǐ zhī sì
所 谓 伊 人, 在 水 之 涘。
sù húi cóng zhī, dào zǔ qǐe yòu
溯 洄 从 之,道 阻 且 右;
sù yóu cóng zhī ,wǎn zài shuǐ zhōng zhǐ
溯 游 从 之,宛 在 水 中 沚。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水结成霜。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水那一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崎岖又漫长。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水中央。
河边芦苇密又繁,清晨露水未曾干。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河岸那一边。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险峻难攀登。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间。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水未全收。 意中之人在何处?就在水边那一头。
逆流而上去追寻,道路弯曲难走通。 顺流而下去追寻,仿佛就在沙洲边。
诗经蒹葭全诗赏析
这首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人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人公的追求和失落,而是他所创造的“在水一方”可望难即这一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在水一方”的结构是:追寻者——河水——伊人。由于诗中的“伊人”没有具体所指,而河水的意义又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一切因受阻而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里发生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为了自己心爱的人而上下求索,不管艰难险阻,矢志不渝,这是一种可歌可泣的坚贞和追求精神。那个“伊人”,其实也可以看作一种尽善尽美的境界,一种指向理想的超越。
作品鉴赏
整体赏析
《秦风·蒹葭》诗中“白露为霜”给读者传达出节序已是深秋了,而天才破晓,因为芦苇叶片上还存留着夜间露水凝成的霜花。就在这样一个深秋的凌晨,诗人来到河边,为的是追寻那思慕的人儿,而出现在眼前的是弥望的茫茫芦苇丛,呈出冷寂与落寞,诗人只知道所苦苦期盼的人儿在河水的另外一边。从下文看,这不是一个确定性的存在,诗人根本就不明伊人的居处,还是伊人像“东游江北岸,夕宿潇湘沚”的“南国佳人”(曹植《杂诗七首》之四)一样迁徙无定,也无从知晓。这种也许是毫无希望但却充满诱惑的追寻在诗人脚下和笔下展开。把“溯洄”、“溯游”理解成逆流而上和顺流而下或者沿着弯曲的水道和沿着直流的水道,都不会影响到对诗意的理解。在白居易《长恨歌》中,杨贵妃消殒马嵬坡后,玄宗孤灯独守,寒衾难眠,通过道士鸿都客“上穷碧落下黄泉”的寻找,仍是“两处茫茫皆不见”,但终究在“虚无缥缈”的海外仙山上找到了已成仙的杨贵妃,相约重逢于七夕。而《蒹葭》中,诗人一番艰劳的上下追寻后,伊人仿佛在河水中央,周围流淌着波光,依旧无法接*。《周南·汉广》中诗人也因为汉水太宽无法横渡而不能求得“游女”,陈启源说:“夫说(悦)之必求之,然惟可见而不可求,则慕说益至。”(《毛诗稽古编·附录》)“可见而不可求”,可望而不可即,加深着渴慕的程度。诗中“宛”字表明伊人的身影是隐约缥缈的,或许根本上就是诗人痴迷心境下生出的幻觉。
以下两章只是对首章文字略加改动而成,这种仅对文字略加改动的重章叠唱是《诗经》中常用的手法。具体到此诗,这种改动都是在韵脚上——首章“苍、霜、方、长、央”属阳部韵,次章“凄、唏、湄、跻、坻”属脂微合韵,三章“采、已、涘、右、浊”属之部韵——如此而形成各章内部韵律协和而各章之间韵律参差的效果,给人的感觉是:变化之中又包涵了稳定。同时,这种改动也造成了语义的往复推进。如“白露为霜”“白露未唏”“白露未已”——夜间的露水凝成霜花,霜花因气温升高而融为露水,露水在阳光照射下蒸发——表明了时间的延续。
此诗诗意的.空幻虚泛给阐释带来了麻烦,但也因而扩展了其内涵的包容空间。读者触及隐藏在描写对象后面的东西,就感到这首诗中的物象,不只是被诗人拿来单纯地歌咏,其中更蕴育着某些象征的意味。“在水一方”为企慕的象征,钱锺书《管锥编》已申说甚详。“溯洄”“溯游”“道阻且长”“宛在水中央”也不过是反覆追寻与追寻的艰难和渺茫的象征。诗人上下求索,而伊人虽隐约可见却依然遥不可及。《西厢记》中崔莺莺在普救寺中因母亲的拘系而不能与张生结合,叹惜“隔花阴人远天涯*”,《秦风·蒹葭》中的诗人也许是同样的感觉。
诗人的追寻似乎就要成功了,但终究还是水月镜花。古希腊神话中有一则说坦塔罗斯王因自我吹嘘犯下罪过而遭受惩罚——忍受永远的焦渴和饥饿之苦。他站在大湖中,湖水深及他的下颔,湖岸长着果树,累累果实就悬在他的头顶。可是,当他口渴低头喝水时,湖水便退去;当他腹饥伸手摘果时,树枝便荡开,清泉佳果他始终可望而不可即。目标的切*反而使失败显得更为让人痛苦、惋惜,最让人难以接受的失败是距离成功仅一步之遥的失败。
名家点评
宋代朱熹《诗集传》:言秋水方盛之时,所谓彼人者,乃在水之一方,上下求之皆不可得。然不知其所指也。
明代锺惺《评点诗经》:异人异境,使人欲仙。
清代牛运震《诗志》:只二句(指首二句),写得秋光满目,抵一篇悲秋赋。
清代姚际恒《诗经通论》:“在”字上加一“宛”字,遂觉点睛欲飞,入神之笔。……“在水之湄”此一句已了,重加“溯洄”“溯游”两番摹拟,所以写其深企愿见之状。
清代方玉润《诗经原始》:此诗在《秦风》中,气味绝不相类。以好战乐斗之邦,忽遇高超远举之作,可谓鹤立鸡群,翛然自异者矣。
清末陈继揆《读风臆补》:意境空旷,寄托元淡。秦川咫尺,宛然有三山云气,竹影仙风。故此诗在《国风》为第一篇缥缈文字,宜以恍惚迷离读之。
清末王国维:《诗·蒹葭》一篇,最得风人深致。
古朗月行(节选)
【唐】李 白
远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
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
【词语释义】
①呼作:称为。②白玉盘:指白玉制成的盘子。③疑:怀疑。④瑶台:传说中
神仙居住的地方。
【作者名片】
李白(701 ∽ 762) ,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幼时随父迁居绵州昌隆(今四川江油)青莲乡。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誉为“诗仙”。少年即显露才华,吟诗作赋,博学广览。25 岁离川,长期在各地漫游,饱览名山大川,对社会生活有所体验。其诗表现出蔑视*的傲精神,对当时政治的腐败作了尖锐批判;对人民的疾苦表示同情;对安史之乱势力予以斥责,讴歌维护国家统一的正义战争;又善于描绘壮丽的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与杜甫齐名,世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李白与杜甫又合称“大李杜”。代表作品有《蜀道难》《行路难》《静夜思》《早发白帝城》等。
【诗意体悟】
小时候不认识月亮,把它称为白玉盘。又怀疑它是瑶台仙镜,悬挂在夜空青云之上。
风
【唐】李 峤
解落三秋月,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词语释义】
①解:相当于“扫”“吹”等动词,也可当“能够”讲。②三秋:秋季的第三个月,指深秋,此时树叶开始凋零。③二月:早春,农历二月。④过:经过。⑤斜:不正。
【作者名片】
李峤(约 645 ∽约 714),字巨山,赵州赞皇(今属河北)人。唐代诗人。少有才志,二十岁举进士。生前以文辞著称,与同乡苏味道齐名,合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并称“文章四友”。其诗多为咏风颂物之作,词新典丽,而内容较为贫乏。代表作品有《风》《汾阴行》等。
【诗意体悟】
秋天,风可以吹落金黄的树叶,春天可以吹开美丽的鲜花。风刮过江面能掀(xiān)起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把万竿翠竹吹得歪歪斜斜。
教学目标:#教师资格证考试#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以读促悟,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激发学生对古诗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二、新课教授
三、巩固提高,尝试背诵古诗
四、布置作业并结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逐字稿】
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
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的家乡在哪呀?哦,咱们大多数同学的家乡都在青岛,也有在外地的。那同学们当咱们因为各种各样的事离开青岛或者离开爸爸妈妈家的时候会想家吗?哦,大家都说会,那我们怎么表达我们思乡的感情的呢?小红,哦,你会跟家里的爸爸妈妈视频,还有吗?哦,会赶紧催促爸爸妈妈回家。那同学们想知道古人离开家乡后是如何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的吗?今天我们要学*宋朝大诗人叶绍翁的一首诗《夜书所见》,看看大诗人独自在外是怎么思念家乡的。
大家先跟老师一起读一遍题目《夜书所见》,谁能说说这首诗题目是什么意思呢?张三同学,哦,就是诗人写的晚上看见的事物。那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呢?咦,刚刚不是说是思乡的诗歌吗?那怎么写起所见所闻来了?对呀,那诗人在这个独自在外的夜晚看见什么了呢?让就来学*课文吧!
老师先给大家范读一遍古诗,同学们认真听,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我们稍后一起学*(夜书所见……)
好同学们找出生字了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生字,然后派个代表给大家读读自己小组学*的生字!一小组同学举手啦!来,一小组同学先来!嗯,一小组同学读得准不准确?好,我们请二小组同学给一小组同学找出的生字组个词!好,全班跟二小组同学一起读萧萧、挑选!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生字,那大诗人叶绍翁到底在这样一个孤独的夜晚看见什么了呢?请同学们大声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好,同学们声音很洪亮, 继续加油,还要注意读古诗的节奏,要注意韵律美。
大家读完了,诗句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句句看。请王五同学朗读一下第一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里面萧萧是什么意思呢?哦,是风声。同学们预*得很认真!这是个什么季节呢?哦,是秋天,因为说秋风,那同学们,老师说此刻诗人是离开家乡的,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呢?小明同学,哦,因为他说动客情,有个客人的客,说明诗人在这里是个客人,所以是离开家乡的!小明同学观察很仔细!
那第一句是什么意思呢?小黑同学,哦,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这秋分拨弄着客游在外游子的心弦!非常好!那下一句诗人又看见什么了呢?王五同学接着朗读下一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促织是什么意思呢?哦,是蟋蟀。那诗人真的在这个晚上看见小孩在玩蟋蟀吗?哦,没有,那诗人是怎么想到会有小孩玩蟋蟀的呢?哦,因为远处篱笆下有一处灯火,那一定是一个小家吧!所以第二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呢?小黑同学,哦,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同学们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看看,大家想象一下,在一个秋日的晚上,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诗人独自站在江面上,眼前是秋风吹着梧桐叶缓缓落下,远远的篱笆深处有一处灯火若隐若现,那一定是一户人家吧,温暖的灯光里一定有小孩此刻正在玩蟋蟀!
此刻大家体会到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了呢?我们分小组讨论一下!一小组同学已经举手了!来,一小组同学先说,哦,体会到诗人一定是想家了,还有吗?二小组,哦,诗人一定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同学们体会得都很准确!
同学们,我们说这是一首思乡古诗,大家同意吗?嗯,可是诗人有没有说自己想家呀!想家呀!哦,没有,那同学们是怎么感受出来的呢?哦,是从梧桐树叶、秋风、儿童、灯火这几个景物中感受出来的!我们把这种写作手法就叫做“借景抒情”!
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这首古诗,一边读一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有同学能背下这首古诗了吗?小红同学,嗯,小红同学背诵得非常流利!我们给小红同学鼓鼓掌!没有背会的同学请课后背会!
菊残犹有傲霜枝。
一年好景君须记,
最是橙黄橘绿时。
【阅读流程】
一、 导入新课,解读诗题:
今天,我们阅读宋代大诗人苏轼的诗《赠刘景文》,这首诗生字比较多,借助汉语拼音读一读生字。
请用“赠”组词或说一句话,汇报交流。
总结:是呀,别人赠送我们一本本子或一本相册,上面还会写上赠言,勉励我们,激励我们。古代文人经常会写诗赠送给别人表达心意,如李白写的《赠孟浩然》,主要表达对孟浩然的钦敬爱慕之情;再如李白写的《赠汪伦》,则是表达与汪伦的深情厚谊。
刘景文是苏轼的好朋友,他们交谊颇深,诗酒往还,那么苏轼以诗相赠刘景文有什么深意呢?我们通过学*深入体会。
二、自主学*,说出大意:
1、出示生字词,认读:
赠(zèng) 刘景文(liú) 宋(sòng) 苏轼(sūshì) 擎(qíng)
雨盖(gài) 菊残(júcán) 犹有(yóu) 傲(ào) 君(jūn)
橙(chéng)黄橘(jú)绿
2、读《赠刘景文》,要求正确流利。
3、指名读注释:
①[刘景文]诗人的好朋友。
②[擎]举,向上托。
③[君]对对方的尊称,相当于“您”
4、看课文插图,描述图意。
5、“查字典,查词典”汇报:
(1)、查字典 擎qíng向上托,举:擎天柱,众擎易举。
(2)、查字典 盖gài②伞:华盖(古代车上像伞的篷子)
查《现代汉语词典》 盖gài③古时把伞叫盖(现在方言还有把伞叫雨盖的):华盖(古代车上像伞的篷子)
强调:“雨盖”的解读这里要明确是指“遮挡风雨的伞”,而不是“遮挡风雨的盖子”,不能闹笑话,这也表明查字典、查词典的重要,不能想当然。
思考:诗中的“雨盖”指什么?指荷叶,荷叶像伞一样遮风挡雨。
想象荷叶保护红莲的场景:
散文《往事(一)之七》中,冰心用清新、绢丽的笔墨细致描写了荷叶保护红莲的场景“这时红莲旁边的大荷叶,慢慢的倾倒了来,正覆盖在红莲上面。”“雨点不住的打着,只能在那勇敢慈怜的荷叶上面,聚了些流转无力的水珠。”
6、指名试着说说诗句的意思。
三、深入解读,想象描绘:
(一)、想象“荷尽菊残”:
(1)、品读“尽”:
“荷尽”你想象到的是什么情景?深秋季节,荷花落尽,荷叶枯萎,已经没有向上托起的一片片莲叶,请看教材的插图,仔细观察。
想象“荷盛”的情景:荷叶像伞,荷叶圆圆的,叶柄向上托举着,像能遮风挡雨的绿伞。“青荷盖渌水,芙蓉葩红鲜。”“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这些诗句就是描写水面上盖着一片片青青的荷叶,荷叶上盛开着一朵朵粉红鲜嫩的荷花。荷叶茂盛时像能遮风挡雨的绿伞,叶柄向上托举着,就是“擎”的意思,所以诗中称“擎雨盖”,这是荷叶盛夏长得茂盛时。
可是现在深秋寒冷季节,叶子已经枯萎了,再无盛夏时的盛景!
(2)、品读“残”:
“菊残”你想象到的是什么情景?随着深秋初冬季节的来临,菊花也由茂盛走向暗淡,枝无全叶,唯有那挺拔的枝干斗风傲霜,依然劲节。
解读“傲”:“傲”字凸显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精神品格,“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傲”字凸显还有菊花敢于斗风傲霜,在百花中最后凋谢。
在这百花凋零时,诗人指点关注“橙黄橘绿”这一胜景,自然引出下文。
(二)、想象“橙黄橘绿”:
“橙黄橘绿”你想象到的是什么情景?秋天生机勃勃,瓜果飘香,果实累累,黄的橙绿的橘挂满枝头,沉甸甸的,一派喜人的丰收景象。这是一年中最好的时节!
补充阅读想象:苏轼的词《咏橘》
浣溪沙 咏橘
苏轼
菊暗荷枯一夜霜。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香雾噀(xùn*)人惊半破,清泉流齿怯(qiè胆小,没勇气)初尝。吴姬(jī古代对妇女的美称)三日手犹香。
“菊暗荷枯“和”菊残荷尽“意思一样。“新苞绿叶照林光。竹篱茅舍出青黄。”新橘是青的以后慢慢变黄,橘树常绿,叶子绿得发亮,整个橘林郁郁葱葱,富于生机。竹篱茅舍掩映在青黄相间的橘林之中。
(三)、体会诗人写诗用意:
诗人写这首诗赠给刘景文用意是什么?学生反复诵读、体会,然后汇报交流。也许是借物赞人,赞扬刘景文像菊花一样傲立风霜中,像橙橘那样点亮深秋初冬。也许是勉励刘景文能在逆境中看到希望看到力量!……
板书设计:
赠刘景文
宋 苏轼
《苔》的拼音古诗全文
古诗苔全文带拼音的
古诗蜂的全文拼音
惜古诗全文的拼音
古诗拼音版的全文
怨情古诗的全文及拼音
子衿全文古诗的拼音
古诗鹅的全文带拼音
古诗赤壁的全文拼音
春晓的古诗全文拼音
野望的古诗全文拼音
悯农的古诗全文带拼音
古诗画鸡全文拼音版的
对花古诗全文带拼音的
古诗村居全文的拼音
古诗画松带拼音的全文
山行古诗的全文带拼音
鹿柴全文古诗的拼音
古诗咏柳带拼音的全文
小池带拼音的古诗全文
古诗飞将胡宿的全文拼音
古诗三首带拼音的全文
古诗相思的全文和拼音
古诗池上的拼音版全文
江雪古诗全文的拼音版
绝句古诗全文带拼音的
寒菊古诗带拼音的全文
古诗三首全文带拼音的
古诗江雪全文带拼音的
古诗赠汪伦全文的拼音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