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绝句古诗全文带拼音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绝句古诗全文带拼音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绝句古诗全文带拼音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绝句古诗全文带拼音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诗江雪全文拼音版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江雪全文拼音版,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江雪 柳宗元
qiān Shān niǎo fēi jué
千 山 鸟 飞 绝 ,
wàn jìng rén zōng miè
万 径 人 踪 灭 。
gū zhōu suō lì wēng
孤 舟 蓑 笠 翁 ,
dú diào hán jiāng xuě
独 钓 寒 江 雪 。
注释
1、这是柳宗元被贬到永州之后写的诗,借寒江独钓的渔翁,抒发自己孤独郁闷的心情。
2、千山:虚指所有的山。绝:绝迹。
3、鸟飞绝:天空中一只鸟也没有。
4、径:小路。万径:虚指所有的路。人踪:人的踪迹。灭:消失,没有了。
5、蓑笠(suōlì):蓑衣,斗笠。
译文
千里的山上鸟都没有,万里的道路上连一丝人的踪迹也没有,
只有在江上的一只小船上,有个披着蓑衣的老翁,在寒冷的江上独自垂钓。
赏析
柳宗元这首五言绝句自来受人推崇,后世许多山水画家也都就此取材造境。这首诗好在哪里?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细细体味:
首先,它创造了峻洁清冷的艺术境界。单就诗的字面来看,“孤舟蓑笠翁”一句似乎是作者描绘的重心,占据了画面的主体地位。这位渔翁身披蓑笠独自坐在小舟上垂纶长钓。“孤”与“独”二字已经显示出他的远离尘世,甚至揭示出他清高脱俗、兀傲不群的个性特征。作者所要表现的主题于此已然透出,但是作者还嫌意兴不足,又为渔翁精心创造了一个广袤无垠、万籁俱寂的艺术背景:远处峰峦耸立,万径纵横,然而山无鸟飞,径无人踪。往日沸腾喧闹,处处生机盎然的自然界因何这般死寂呢?一场大雪纷纷扬扬,覆盖了千山,遮蔽了万径。鸟不飞,人不行。冰雪送来的寒冷制造了一个白皑皑,冷清清的世界。这幅背景强有力地衬托着渔翁孤独单薄的身影。此时此刻,他的心境该是多么幽冷孤寒呀!这里,作者采用烘托渲染的手法,极力描绘渔翁垂钓时候的气候与景物,淡笔轻涂,只数语便点染出峻洁清冷的抒情气氛。其笔触所到,连亘天地,高及峰巅,下及江水,咫尺之幅,涵盖万里。沈德潜评论说“清峭已绝”。顾?则说“绝唱,雪景如在目前”。二人所指,大略都是就这首诗的境界创造来说的。
其次,形象地反映了作者贬谪永州以后不甘届从而又倍感孤独的心理状态。晚于柳宗元的郑谷曾作《雪中偶题》:“乱飘僧舍茶烟湿,密洒歌楼酒力微。江上晚来堪画处,渔人披得一蓑归。”是诗亦写江雪中的渔翁,但造语*常,更乏境界,作者并没有把自己的主观意识与鲜明的个性熔铸进去,所以苏轼批评他是“村学中语”,而称赞柳宗元末尾两句,说是“人性有隔也哉?殆天所赋,不可及也已”!苏轼所谓“人性”,即指诗人的情感熔铸。“人性有隔”的对立面便是“人性无隔”,做到“人性无隔”,亦即达到了情景交融的'最高境界了。我们知道,柳宗元在“永贞革新”失败后、连遭贬斥,始终保持着一种顽强不届的精神状态。他的“永州八记”,专写穷山僻壤之景,借题立意,寄托遥深,凡一草一木,均坦示出他极为孤苦寂寞的心情。他的兀傲脱俗的个性也得以充分展现。这首诗中的渔翁形象,身处孤寒之界而我行我素,足履渺无人烟之境而处之泰然。其风标,其气骨,其守贞不渝的心态,不是很令人钦慕吗?与柳宗元约略同时的诗人张志与作《渔歌子》说:“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氏造境选择春暖花开之际,画面美而幽,流露了“烟波钓徒”的怡然恬淡之性,闲适自在之情。柳宗元与张志与不同,他本是个坚持正义的政治家,立脚于充满矛盾斗争的土壤之上,所以。、他遣境专取深冬寒凉之际,人的心情也不是只有纵情山水的一面,他还写出了严正清苦,凛然不可犯的一面,个性尤为突出。
最后,这首诗的结构安排至为精巧。诗题是“江雪”。但是作者入笔并不点题,他先写千山万径之静谧凄寂。栖鸟不飞,行人绝迹。然后笔锋一转,推出正在孤舟之中垂纶而钓的蓑翁形象。一直到结尾才著“寒江雪”三字,正面破题。读至结处,倒头再读全篇。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油然生出。苍茫天宇,皑皑大地,其悠远的景界非常吸引人。
绝句杜甫拼音古诗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绝句杜甫拼音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绝句
杜甫
liǎng gè huáng lí míng cu liǔ
两个黄鹂鸣翠柳,
yī háng bái lù shàng qīng iān
一行白鹭上青天。
chuāng hán xī lǐng qiān qiū xuě
窗含西岭千秋雪,
mén bó dōng wú wàn lǐ chuán
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西岭:西岭雪山。
千秋雪:指西岭雪山上千年不化的积雪。
泊:停泊。
东吴:古时候吴国的领地。
万里船:不远万里开来的船只。
译文
两只黄鹂在空中鸣叫,
一行白鹭在天空中飞翔。
窗口可以看见西岭千年不化的积雪,
门口停泊着从东吴万里开来的船只。
创作背景
公元762年,唐朝鼎盛时期,成都尹严武入朝,当时由于“安史之乱”,杜甫一度避往梓州。第二年,叛乱得以*定,严武还镇成都。杜甫也回到成都草堂。当时,他的心情很好,面对这一派生机勃勃,情不自禁,写下这一首即景小。
“绝句”是诗的名称,并不直接表示诗的内容。这种形式便于用来写一景一物,抒发作者一瞬间的感受。诗人偶有所见,触发了内心的激情,信手把诗人自己的感受写下来,一时不去拟题,便用诗的格律“绝句”作为题目。杜甫用这一形式写了一组诗,共四首,用“绝句”为总题。《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是其中的一首。
赏析
这首诗描绘出四个独立的景色,营造出一幅生机勃勃的图画,诗人陶醉其中,望着来自东吴的船只,不觉勾起了乡愁,细致的内心活动自然地流露出来。
诗歌以一副富有生机的自然美景切入,给人营造出一种清新轻松的情调氛围。此两句,诗人以不同的角度对这副美景进行了细微的刻画。翠是新绿,是初春时节万物复苏,萌发生机时的颜色。以“鸣”发,黄鹂的啼叫,给人一种轻脆,悦耳之感。早春时节嫩芽初发的柳枝上,成双成对的黄鹂在欢唱,构成了一幅具有喜庆气息的生机勃勃的画面。而黄鹂居柳上而鸣,这是在静中寓动的生机,下句则以更明显的动势写大自然的生气: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这个清新的天际中飞翔,这不仅是一种自由自在的舒适,还有一种向上的奋发,这里用一个“上”字很巧妙。这两句,以“黄”衬“翠”,以“白”衬“青”,色彩鲜明,更托出早春的生机初发的气息。两首句还写到黄鹂的啼鸣,诗人对这幅生机盎然,绚丽多彩的早春图像就分别从视觉和听觉两个角度进行刻画,而这种有声有色的手法,也增加了诗句的生机。再者,首句写黄鹂居柳上而鸣,与下句写白鹭飞翔上天,空间开阔了不少,由下而上,由*而远,使诗人所能看到的、所能感受到的生机充盈着整个环境,这样就再从另一角度显出早春生机之盛。
第三句,“窗含西岭千秋雪”,诗人凭窗远眺,因早春空气清新,晴天丽日,所以能看见西岭雪山。上两句已点明,当时正是早春之际,冬季的秋雪欲融未融,这就给读者一种湿润的感受,此句“窗”与“雪”间着一“含”字,表现出积雪初融之际湿气润泽了冬冻过的窗棂,这更能写出诗人对那种带着湿气的.早春生机的感受。而“西岭”,正是诗人看到窗前初融的冰雪而想起草堂*旁的西岭,想到西岭山上的长久积雪,以西岭上的千秋积雪代替窗上的残雪,这就使所表达的意境更为广远。这就是诗人观物寄情时物物相融的手法。另外,诗人从少年时就怀有报国的志向,在历经数十年的重重阻扼之后终于有重展的机会,多年战乱得以*定,这与诗人看到窗前的融雪而想到西岭,并以岭上千年雪代窗上残雪,进而给诗人以顽雪消融之感正好相联系。但同时,诗人以这种感受,从另一角度来说明一种艰难: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而要融化千年的积雪则更为困难。于是,诗人在那淡淡的希望之中却有着更深的忧虑。因此,这句就不仅仅是对窗前雪的描写了,它有着更深的寓意,而这种对景物的体察,其实早在一二句就暗含其中了。“两个”、“一行”,数目历历分明,观察仔细,不是因为内心的轻松愉快,而是诗人要排遣那种长期受到闲置的愁闷意绪和百无聊赖的心情。这与《水槛遣心》中“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与《曲江》中“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对景物的体察有异曲同工之妙,同样以清新自由的景象表现心中百无聊赖的心情。
末句更进一步写出了杜甫当时的复杂心情。一说船来自“东吴”,此句表战乱*定,交通恢复,诗人睹物生情,想念故乡。用一个“泊”字,有其深意。泊有“停留不开”的含义,杜甫用的正是这个含义。杜甫多年来飘泊不定,没有着落,虽然他心中始终还有那么一点希冀,但那种希冀,已经大大消减了。他应该知道,“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理想在当时很难实现,而且在严武向朝廷推荐他之前,他刚刚结束流亡的生活,对朝廷虽有所望,但却又极感希望渺茫。“泊”字,正好写出了诗人这种处于希望与失望之间的复杂心情。而“万里”则暗示了目的达到的远难,这与第三句中的“千秋”并列,一从时间上,一从空间上,同写出那种达到目的之难,以表示希望不大。这是第一层含义。第二,这只停泊在门前的东吴船并非从东吴来,而是到东吴去的。东吴,正是杜甫心中那点希冀的象征。不直言长安而说“东吴”,原因是,诗人以成都、东吴间相距之远和路径之难,来暗示他的抱负难以得到施展;另外,三国孙权自古就被不少士人誉为明主,借东吴代指孙权,不仅暗示了杜甫对当朝皇帝的希望,更是他那“致君尧舜上”的志向的寄寓之所。而以“泊”、“万里”、“东吴船”合而为一句,正是为了写出那个“难”字。诗的上联是一组对仗句。草堂周围多柳,新绿的柳枝上有成对黄鹂在欢唱,一派愉悦景象,有声有色,构成了新鲜而优美的意境。“翠”是新绿,“翠柳”是初春物候,柳枝刚抽嫩芽。“两个黄鹂鸣翠柳”,鸟儿成双成对,呈现一片生机,具有喜庆的意味。次句写蓝天上的白鹭在自由飞翔。这种长腿鸟飞起来姿态优美,自然成行。晴空万里,一碧如洗,白鹭在“青天”映衬下,色彩极其鲜明。两句中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种鲜明的颜色,织成一幅绚丽的图景;首句还有声音的描写,传达出无比欢快的感情。
诗的下联也由对仗句构成。上句写凭窗远眺西山雪岭。岭上积雪终年不化,所以积聚了“千秋雪”。而雪山在天气不好时见不到,只有空气清澄的晴日,它才清晰可见。用一“含”字,此景仿佛是嵌在窗框中的一幅图画,*在目前。观赏到如此难得见到的美景,诗人心情的舒畅不言而喻。下句再写向门外一瞥,可以见到停泊在江岸边的船只。江船本是常见的,但“万里船”三字却意味深长。因为它们来自“东吴”。当人们想到这些船只行将开行,沿岷江、穿三峡,直达长江下游时,就会觉得很不*常。因为多年战乱,水陆交通为兵戈阻绝,船只是不能畅行万里的。而战乱*定,交通恢复,才看到来自东吴的船只,诗人也可“青春作伴好还乡”了,怎不叫人喜上心头呢?“万里船”与“千秋雪”相对,一言空间之广,一言时间之久。诗人身在草堂,思接千载,视通万里,胸次何等开阔!
全诗看起来是一句一景,是四幅独立的图景。而一以贯之,使其构成一个统一意境的,正是诗人的内在情感。一开始表现出草堂的春色,诗人的情绪是陶然的,而随着视线的游移、景物的转换,江船的出现,便触动了他的乡情。四句景语就完整表现了诗人这种复杂细致的内心思想活动。
这首绝句一句一景,但又融而为一,其中起联结作用的正是诗人内心的心绪。表面上表现的是生机盎然的画面,而在欢快明亮的景象内,却寄托着诗人对时光流逝,孤独而无聊的失落之意,更写出了诗人在重有一线希望之时的复杂心绪,在那希望之外,更多的是诗人对失望的感伤,对希望可否成真的无着和彷徨。以清新轻快的景色寄托诗人内心复杂的情绪,正是这首诗的主旨所在。
古诗春日全文带拼音
《春日》这首七言绝句是宋代的朱熹所作。这首诗表面描绘了春日美好的景致,实则是一首哲理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带来的古诗春日全文带拼音,希望大家喜欢。
chūn rì
春 日
zhū xī
朱 熹
shng rì xún fāng sì shuǐ bīn,wú biān guāng jǐng yī shí xīn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 。
děng xián shí d dōng fēng miàn,wàn zǐ qiān hng zǒng shì chūn
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 。
译文
风和日丽游春在泗水之滨,无边无际的风光焕然一新。
谁都可以看出春天的面貌,春风吹得百花开放、万紫千红,到处都是春天的景致。
鉴赏
人们一般都认为这是一首咏春诗。从诗中所写的景物来看,也很像是这样。首句“胜日寻芳泗水滨”,“胜日”指晴日,点明天气。“泗水滨”点明地点。“寻芳”,即是寻觅美好的春景,点明了主题。下面三句都是写“寻芳”所见所得。第二句“无边光景一时新”,写观赏春景中获得的初步印象。用“无边”形容视线所及的全部风光景物。“一时新”,既写出春回大地,自然景物焕然一新,也写出了作者郊游时耳目一新的欣悦。第三句“等闲识得东风面”,句中的“识”字承首句中的“寻”字。“等闲识得”是说春天的面容与特征是很容易辨认的。“东风面”借指春天。第四句“万紫千红总是春”,是说这万紫千红的景象全是由春光点染而成的,人们从这万紫千红中认识了春天,感受到了春天的美。这就具体解答了为什么能“等闲识得东风面”。而此句的“万紫千红”又照应了第二句中的“光景一时新”。第三、四句是用形象的语言具体写出光景之新,寻芳所得。
从字面上看,这首诗好像是写游春观感,但据考寻芳的地点是泗水之滨,而此地在宋南渡时早被金人侵占。朱熹未曾北上,当然不可能在泗水之滨游春吟赏,所以所谓踏青并非实游。诗中的“泗水是暗指孔门,因为春秋时孔子曾在洙、泗之间弦歌讲学,教授弟子。现代人有一幅对联“泗水文章昭日月,杏坛礼乐冠华夷。”泗水、杏坛都是代指孔子。“寻芳”与仲尼悟道所说“寻春”意同,都是指访求圣人之道。因此此诗并非单纯写景诗,而是悟道诗。
此诗前两句描写泗水之滨一片美好风光,这就是所“寻芳”地之“芳”,亦即是道的显现,也可以说是孔门心法。“无边光景”也即是后两句的“万紫千红”,以及和他的.另外一首诗《读书偶感》中“天光云影共徘徊”一样,都指的是朱子悟道的界。而万紫千红的百花带来的新风光,则主要是由东风吹开。从万紫千红朱子体悟到大道之无形、无情、无名之超然的伟大创造力,此即是“识得东风面”之意。这里的“东风”也即是喻变现万象的道。喻真如佛性。“等闲”表明了朱子之心与景、物契合。而万紫千红总是春亦即佛性、道无所不在之意。“春”这里是指孔子的大同世界。(《礼记·大同篇》)“总是春”表明了朱子赞同孔子的大同世界的前景,同时也表达了朱熹企盼未来之天道宏展,也决然了明了自己的归属,如司马迁所言:“高山仰止,景行行止。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史记·孔子世家》)
古诗长歌行全文拼音
《长歌行》是南宋著名爱国诗人陆游之作。该诗抒发了陆游*生的理想和抱负,以及理想无法实现的悲痛之情。现在我们一起来欣赏长歌行这首古诗吧。
汉乐府《长歌行》
qīng qīng yuán zhōng kuí
青青园中葵,
zhāo lù dài rì xī
朝露待日晞。
yáng chūn bù dé zé
阳春布德泽,
wàn wù shēng guāng huī
万物生光辉。
cháng kǒng qiū jié zhì
常恐秋节至,
kūn huáng huā yè shuāi
焜黄华叶衰。
bǎi chuān dōng dào hǎi
百川东到海,
hé shí fù xī guī
何时复西归?
shǎo zhuàng bù nǔ lì
少壮不努力,
lǎo dà tú shāng bēi
老大徒伤悲。
注释:
长歌行:汉乐府曲调名。
葵:冬葵,我国古代重要蔬菜之一,可入药。
晞:天亮,引申为阳光照耀。
阳春:温暖的春天。
布:布施,给予。
德泽:恩惠。
秋节:秋季。
焜黄:形容草木凋落枯黄的样子。
华:同“花”。
衰:为了押韵,这里可以按古音读作"cuī"。
徒:白白的
百川:河流。
译文:
早晨, 园中有碧绿的葵菜,晶莹的朝露等待在阳光下晒干。
春天把幸福的希望洒满了大地,所有生物因此都呈现出一派繁荣生机。
常常担心肃杀的秋天来到,花和叶都变黄衰败了。
千万条大河奔腾着向东流入大海,什么时候才能再向西流回来?
如果年轻力壮的时候不知道图强,到了老年头发花白,一事无成,悲伤也没用了。
这是一首咏叹人生的歌,唱人生而从园中葵起调,这在写法上被称作“托物起兴”,即“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园中葵在春天的早晨亭亭玉立,青青的叶片上滚动着露珠,在朝阳下闪着亮光,像一位充满青春活力的少年。诗人由园中葵的蓬勃生长推而广之,写到整个自然界,由于有春天的阳光、雨露,万物都在闪耀着生命的光辉,到处是生机盎然、欣欣向荣的景象。这四句,字面上是对春天的礼赞,实际上是借物比人,是对人生最宝贵的东西──青春的赞歌。人生充满青春活力的时代,正如一年四季中的春天一样美好。这样,在写法上它同时又有比喻的意义,即所谓“兴而比”,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人生也是如此,由青春勃发而长大,而老死,也要经历一个新陈代谢的过程。这是一个不可移易的自然法则,诗人用“常恐秋节至”表达对“青春”稍纵即逝的珍惜,其中一个“恐”字,表现出人们对自然法则的无能为力,青春凋谢的不可避免,接着又从时序的更替联想到宇宙的无尽时间和无垠空间,时光像东逝的江河,一去不复返,由时间尺度来衡量人的生命也是老死以后不能复生。在这永恒的自然面前,人生岂不就像叶上的朝露一见太阳就被晒干了吗?岂不就像青青葵叶,一语秋风就枯黄凋谢了吗?诗歌由对宇宙的探寻转入对人生价值的思考,终于推出“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这一发聋振聩的结论,结束全诗。这个推理的过程,字面上没有写出来,但读者可循着诗人思维的轨迹,用自己的人生体验来补足:自然界的万物有一个春华秋实的过程,人生也有一个少年努力、老有所成的过程;自然界的万物只要有阳光雨露,秋天自能结实,人却不同,没有自身努力是不能成功的;
万物经秋变衰,但却实现了生命的价值,因而不足伤悲;人则不然,因“少壮不努力”而老无所成,岂不等于空走世间一趟。调动读者思考,无疑比代替读者思考高明。正由于此,使这首诗避免了容易引人生厌的人生说教,使最后的`警句显得浑厚有力,深沉含蓄,如洪钟长鸣一般,深深地打动了读者的心。句末中的“徒”字意味深长:一是说老大无成,人生等于虚度了;二是说老年时才醒悟将于事无补,徒叹奈何,意在强调必须及时努力。
读这首诗,我们很自然会联想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那段关于人的生命应该如何度过的名言。“人最宝贵的东西是生命。每个人只有一次生命,因此,一个人的一生应该这样度过:当他回顾已逝的年华时,不因虚度时光而悔恨,也不因一事无成而羞愧;这样,在他即将离开人世的时候,就可以坦然地说:我把整个生命和全部的精力,都奉献给了人世间最壮丽的事业——为人类的**而奋斗。”引导读者少壮及时努力,不要虚度光阴,这种人生态度无疑是积极的。这首《长歌行》不同于汉代其他的文人诗哀叹人生的短促、鼓吹及时行乐,它是一首唱反调的诗,是一首难能可贵的佳作。
【唐】杜牧
菱透浮萍绿锦池,
夏莺千啭弄蔷薇。
尽日无人看微雨,
鸳鸯相对浴红衣。
【作者】
杜牧,字牧之,号樊川居士,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注释】
①齐安郡:地名。故址在今湖北黄冈市西北。
②菱:一种一年生水生植物,夏季开白色花。
③锦池:指诗中“齐安郡后池”。
④啭:鸟婉转的鸣叫。
⑤尽日:终日,整天。
教学目标:#教师资格证考试#
正确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古诗。
以读促悟,体会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
激发学生对古诗学*的兴趣。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激发学生学*古诗的兴趣。
教学方法:
朗读法
教学过程:
一、提问导入
二、新课教授
三、巩固提高,尝试背诵古诗
四、布置作业并结课
板书设计:
教学反思:
【逐字稿】
同学们,现在开始上课!
上课之前老师想问大家一个问题,同学们你们的家乡在哪呀?哦,咱们大多数同学的家乡都在青岛,也有在外地的。那同学们当咱们因为各种各样的事离开青岛或者离开爸爸妈妈家的时候会想家吗?哦,大家都说会,那我们怎么表达我们思乡的感情的呢?小红,哦,你会跟家里的爸爸妈妈视频,还有吗?哦,会赶紧催促爸爸妈妈回家。那同学们想知道古人离开家乡后是如何抒发自己的相思之情的吗?今天我们要学*宋朝大诗人叶绍翁的一首诗《夜书所见》,看看大诗人独自在外是怎么思念家乡的。
大家先跟老师一起读一遍题目《夜书所见》,谁能说说这首诗题目是什么意思呢?张三同学,哦,就是诗人写的晚上看见的事物。那同学们读了这个题目有什么问题呢?咦,刚刚不是说是思乡的诗歌吗?那怎么写起所见所闻来了?对呀,那诗人在这个独自在外的夜晚看见什么了呢?让就来学*课文吧!
老师先给大家范读一遍古诗,同学们认真听,找出不认识的生字,我们稍后一起学*(夜书所见……)
好同学们找出生字了吗?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自学生字,然后派个代表给大家读读自己小组学*的生字!一小组同学举手啦!来,一小组同学先来!嗯,一小组同学读得准不准确?好,我们请二小组同学给一小组同学找出的生字组个词!好,全班跟二小组同学一起读萧萧、挑选!
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会了生字,那大诗人叶绍翁到底在这样一个孤独的夜晚看见什么了呢?请同学们大声齐读课文,注意字音!好,同学们声音很洪亮, 继续加油,还要注意读古诗的节奏,要注意韵律美。
大家读完了,诗句是什么意思呢?我们一句句看。请王五同学朗读一下第一句,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这里面萧萧是什么意思呢?哦,是风声。同学们预*得很认真!这是个什么季节呢?哦,是秋天,因为说秋风,那同学们,老师说此刻诗人是离开家乡的,谁能说说老师是怎么知道的呢?小明同学,哦,因为他说动客情,有个客人的客,说明诗人在这里是个客人,所以是离开家乡的!小明同学观察很仔细!
那第一句是什么意思呢?小黑同学,哦,萧萧秋风吹动梧叶,送来阵阵寒意,这秋分拨弄着客游在外游子的心弦!非常好!那下一句诗人又看见什么了呢?王五同学接着朗读下一句,知有儿童挑促织,夜深篱落一灯明。促织是什么意思呢?哦,是蟋蟀。那诗人真的在这个晚上看见小孩在玩蟋蟀吗?哦,没有,那诗人是怎么想到会有小孩玩蟋蟀的呢?哦,因为远处篱笆下有一处灯火,那一定是一个小家吧!所以第二句诗句是什么意思呢?小黑同学,哦,忽然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孩子们在捉蟋蟀。
同学们我们把整首诗连起来看看,大家想象一下,在一个秋日的晚上,秋风吹动梧桐叶,送来阵阵寒意,诗人独自站在江面上,眼前是秋风吹着梧桐叶缓缓落下,远远的篱笆深处有一处灯火若隐若现,那一定是一户人家吧,温暖的灯光里一定有小孩此刻正在玩蟋蟀!
此刻大家体会到诗人什么样的思想感情了呢?我们分小组讨论一下!一小组同学已经举手了!来,一小组同学先说,哦,体会到诗人一定是想家了,还有吗?二小组,哦,诗人一定是想起了自己的童年!同学们体会得都很准确!
同学们,我们说这是一首思乡古诗,大家同意吗?嗯,可是诗人有没有说自己想家呀!想家呀!哦,没有,那同学们是怎么感受出来的呢?哦,是从梧桐树叶、秋风、儿童、灯火这几个景物中感受出来的!我们把这种写作手法就叫做“借景抒情”!
请同学们再次齐读这首古诗,一边读一边体会诗人的思乡之情!有同学能背下这首古诗了吗?小红同学,嗯,小红同学背诵得非常流利!我们给小红同学鼓鼓掌!没有背会的同学请课后背会!
绝句[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注释
①〔黄鹂〕黄莺,鸣声悦耳。
②〔白鹭〕鹭鸶,羽毛纯白。
③〔西岭〕即成都西南的岷山,其雪常年不化,故云千秋雪。
译文
两只黄鹂在翠绿的柳树上欢快地歌唱,一行白鹭飞向高远的蓝天。透过窗户看见西岭终年不化的积雪,门外江面上停泊着即将驶往东吴的客船。
赏析
《绝句》是杜甫在成都浣花溪草堂闲居时所写。在此期间,诗人共写绝句4首,本诗是其中的第三首,描绘了草堂周围明媚秀丽的春色。同时,诗人舒畅愉悦的心情也蕴含于写景之中。整首诗对仗工整,朴实自然,一句一景,远*交错,动静结合,有声有色,构成了一幅绚丽多彩、清新开阔的画卷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这两句诗是一组对仗句,一连用了“黄、翠、白、青”四个写颜色的词语,黄翠互衬、白青相映。“鸣”字让人感受到黄鹂歌声的婉转动听,传达出欢快愉悦的心情。“一行白鹭”将视线从*处引向蓝天,引向高远处。这两句诗描绘出一幅色彩明丽、清新开阔的画面。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这两句诗也由对仗句构成,“含”字十分贴切生动,表明诗人是在屋内远望西岭,西岭雪山被包含在窗框之中,像画框中镶嵌着一幅壮美雪山图。三国时期的孙权在长江中下游地区建立的*,史称“东吴”,泛指现在江苏、浙江一带。“千秋、万里”都是虚数,“千秋”是千年的意思,指时间的恒久;“万里”指东吴到成都遥远的路程,给人广阔的空间感。
解惑
问:“东吴万里船”是来自东吴,还是驶向东吴?
各有解读,莫衷一是。我们不妨根据诗的意境去体会比较:本诗前两句写景一*一远;后两句中,“千秋”指时间久远,更显其静,而“泊”之船即将启程,是静中含动,形成了一静一动。这样远*交错、动静结合。船驶向“万里”之遥的东吴,空间延伸到无限远,顿显江流万里、天地广阔的深远意境。如果理解为来自东吴的船停在门口,那么视线停留点只是在不远的“门外”,空间局限。综上所述,取“驶向东吴”意,似乎更贴合诗的意境。
当然,诗无达诂。阅读者的理解角度不同,古诗语言的多义性,可有不同的见解。因此,很多古诗文难有绝对确切的解释。再者,古诗文并非方方面面要探本溯源,其字里行间所传递的情感、意境、哲思、音韵、语言等方面的文化艺术之美,才是我们为之追寻,为之沉醉的魅力所在。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祖籍湖北襄阳,后徒河南巩县。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杜甫对中国古典诗歌的影响非常深远,被*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杜甫共有约一千五百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绝句古诗全文带拼音的
绝句古诗大全的拼音
《苔》的拼音古诗全文
古诗蜂的全文拼音
惜古诗全文的拼音
古诗拼音版的全文
文徽明的绝句古诗拼音
古诗苔全文带拼音的
怨情古诗的全文及拼音
子衿全文古诗的拼音
古诗鹅的全文带拼音
文徽明的绝句古诗读拼音
绝句的古诗有拼音
古诗赤壁的全文拼音
春晓的古诗全文拼音
野望的古诗全文拼音
悯农的古诗全文带拼音
古诗画鸡全文拼音版的
对花古诗全文带拼音的
古诗村居全文的拼音
古诗画松带拼音的全文
山行古诗的全文带拼音
鹿柴全文古诗的拼音
绝句古诗带拼音的
古诗咏柳带拼音的全文
小池带拼音的古诗全文
古诗飞将胡宿的全文拼音
古诗绝句的拼音版
古诗三首带拼音的全文
古诗相思的全文和拼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