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蝉这首古诗的寓意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蝉这首古诗的寓意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蝉这首古诗的寓意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蝉这首古诗的寓意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寓意新的开始的古诗
新的开始,又是一个崭新的开始,充满信心,充满希望,我们还要一如既往的相互鼓励,相互欣赏,步伐轻盈,充满阳光,走向明天,走向理想!下面就是小编收集整理的.一些代表寓意新的开始的古诗。希望可以帮助你们。
《浣溪沙》
【作者】晏殊 【朝代】北宋
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夕bai阳西下几时回?
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小园香径独徘徊。
《南歌子词二首》
【作者】温庭筠 【朝代】唐
一尺深红胜曲尘,天生旧物不如新。
合欢桃核终堪恨,里许元来别有人。
井底点灯深烛伊,共郎长行莫围棋。
玲珑骰子安红豆,入骨相思知不知。
《新雷》
【作者】张维屏 【朝代】清
造物无言却有情,每於寒尽觉春生;千红万紫安排著,只待新雷第一声。
《新柳》
【作者】杨万里 【朝代】宋
柳条百尺拂银塘,且莫深青只浅黄。
未必柳条能蘸水,水中柳影引他长。
《春日》
【作者】朱熹 【朝代】宋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元日古诗解释意思
意思是: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原诗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解析此诗描写春节除旧迎新的景象。一片爆竹声送走了旧的一年,饮着醇美的屠苏酒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家家门上的桃符都换成了新的。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逢年遇节燃放爆竹,这种*俗古已有之,一直延续至今。古代风俗,每年正月初一,全家老小喝屠苏酒,然后用红布把渣滓包起来,挂在门框上,用来驱邪和躲避瘟疫。作者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抚州临川人。北宋著名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庆历二年,王安石进士及第。历任扬州签判、鄞县知县、舒州通判等职,政绩显著。熙宁二年,任参知政事,次年拜相,主持变法。因守旧派反对,熙宁七年罢相。一年后,宋神宗再次起用,旋又罢相,退居江宁。元祐元年,保守派得势,新法皆废,郁然病逝于钟山,追赠太傅。绍圣元年,获谥文,故世称王文公。
寓意劳动节的古诗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寓意劳动节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悯农》
唐·李绅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
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2、《观刈麦》
唐·白居易
田家少闲月,五月人倍忙。
夜来南风起,小麦覆陇黄。
妇姑荷簟食,童稚携壶浆。
相随饷田去,丁壮在南冈。
足蒸暑土气,背灼炎天光。
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
复有贫妇人,抱子在其傍。
右手秉遗穗,左臂悬敝筐。
听其相顾言,闻者为悲伤。
家田输税尽,拾此充饥肠。
今我何功德,曾不事农桑。
吏禄三百石,岁晏有馀粮。
念此私自愧,尽日不能忘。
3、《归园田居》
东晋·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4、《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5、《乡村四月》
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6、《畲田调二首》
宋·王禹偁
之一
大家齐力斸孱颜,耳听田歌手莫闲。
各愿种成千百索,豆萁禾穗满青山。
之二
北山种了种南山,相助力耕岂有偏?
愿得人间皆似我,也应四海少荒田。
7、《诗经颂.噫嘻》
【先秦】佚名
噫嘻成王,既昭假尔。
率时农夫,播厥百谷。
骏发尔私,终三十里。
亦服尔耕,十千维耦。
8、《归园田居五首·其三》
【晋代】陶渊明
小满最有寓意的古诗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很多优秀的古诗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小满最有寓意的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欧阳修《归田园四时乐春夏二首(其二)》
南风原头吹百草,草木丛深茅舍小。麦穗初齐稚子娇,桑叶正肥蚕食饱。
老翁但喜岁年熟,饷妇安知时节好。野棠梨密啼晚莺,海石榴红啭山鸟。
田家此乐知者谁?我独知之归不早。乞身当及强健时,顾我蹉跎已衰老。
小满(宋 欧阳修)
夜莺啼绿柳,皓月醒长空。最爱垄头麦,迎风笑落红。
五律·小满
小满天逐热,温风沐麦圆。园中桑树壮,棚里菜瓜甜。
雨下雷声震,莺歌情语传。旱灾能缓解,百姓盼丰年。
七律·小满
小满温和夏意浓,麦仁满粒量还轻。稻田追粪催分孽,绵羊剪绒防冷风。
油菜收割荚角子,蚜虫防治麦杆蝇。联合机械查修备,待战农忙暂放松。
晨征(宋 巩丰)
静观群动亦劳哉,岂独吾为旅食催。鸡唱未圆天已晓,蛙鸣初散雨还来。
清和入序殊无暑,小满先时政有雷。酒贱茶饶新而熟,不妨乘兴且徘徊。
遣兴(宋 王之道)
步屧随儿辈,临池得凭栏。久阴东虹断,小满北风寒。
点水荷三叠,依墙竹数竿。乍晴何所喜,云际远山攒。
自桃川至辰州绝句四十有二(宋 赵蕃)
一春多雨慧当悭,今岁还防似去年。
玉历检来知小满,又愁阴久碍蚕眠。
吴藕汀《诗画》
白桐落尽破檐牙,
或恐年年梓树花。
小满田塍寻草药,
农闲莫问动三车。
小满
夏熟凭小满,籽壮水周全。
未满充足水,要张酷热天。
三农收种管,四月雨来寒。
节令河腾浪,天然物阜年。
七律·小满
小满温和夏意浓,麦仁满粒量还轻。
稻田追粪催分孽,绵羊剪绒防冷风。
油菜收割荚角子,蚜虫防治麦杆蝇。
联合机械查修备,待战农忙暂放松。
西江月·小满
入夏迎来小满,林中小鸟欣欢。
池莲青翠柳含烟。
垄间麦穗饱,院里石榴妍。
气温渐升雷雨降,水塘蛙叫声喧。
中耕除草在农田。
勤劳流热汗,努力获丰年。
《咏廿四气诗·小满四月中》唐朝·元稹
小满气全时,如何靡草衰。
田家私黍稷,方伯问蚕丝。
杏麦修镰釤,錋爪竖棘篱。
向来看苦菜,独秀也何為?
《十九弟生日·西堂旧作春池梦》宋朝·项安世
关于梅兰竹菊的古诗及寓意介绍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以下是小编为大家精心整理的关于花中四君子的相关素材,欢迎大家阅读参考!
梅兰竹菊的古诗及寓意介绍
花中四君子,*古诗文中常提到的梅、兰、竹、菊。兰,一则花朵色淡香清,二则多生于幽僻之处,故常被看作是谦谦君子的象征。
一、梅
*原词《卜算子·咏梅》
风雨送春归,飞雪迎春到。已是悬崖百丈冰,犹有花枝俏。
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
梅,傲而不俗。其色分红白及绿,另有蜡梅,色黄如蜡,香气浓郁,虽自成科属,其风韵却与梅有异曲同工之妙。梅寿可逾千载,枝干虬曲,身姿苍古,其芳愈寒愈媚,临风寒劲挺傲然铁骨,遇冰雪更添飘然风仪。明代李渔曾论赏梅之无奈:“风送香来,香来而寒亦至;雪助花妍,雪冻而花亦冻”。吾以为:梅不畏寒乃出自天然,而寒香俱来更是造化奇绝,踏雪寻梅,呵气凝香,满目娇色,风雅至致哉!
对于剪雪裁冰、耐寒傲冷的梅,我只见过一株。深黄的,磬口的,*乎晶莹剔透的,于老干嫩枝之间,开些小花;疏影潇洒,冷香四溢,煞是清韵高洁,让人有脱俗之念,生妻梅之心。此中情趣,自非是追名逐利之人所可深味,更不是那种不甘寂寞者所能领悟的。
二、兰
唐李白《古风》
孤兰生幽园,众草共芜没。
虽照阳春晖,复悲高秋月。
飞霜早淅沥,绿艳恐休歇。
若无清风吹,香气为谁发。
兰,幽而不病。处深山,厌都市喧嚣,不以境寂而色逊;居幽谷,喜明月清风,不因谷空而貌衰。艺兰之人,跋涉林壑之间,寻采野生之兰,驯其野性,育其良种,配山石衬其隽秀,置曲房显其香幽;兰叶,如挑破凡障睿剑,兰花,如指点群迷佛手,闻其香,瞻其容,如入禅境矣。兰香如檀,置兰之室不宜久坐,久坐而不闻其香,故痴迷呆滞者,实难见识兰之雅趣。
“兰生幽谷,无人自芳”,据传孔子称之为王者之香。而兰之幽香我没有领略过,想必其香气自然是沁人心脾的美事。然其孤芳自赏的风喻,应是贤人逸士的高标自况;而“美人香草”之谓,也或多或少地透出有志之士不为世人所知的悲愤抑郁之意。
三、竹
郑板桥《竹石》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崖中。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竹,轻而不佻。其茎有方圆之别,其色有青紫之分;竹无心性随和,山野路旁,庭院庙堂,随遇而安,四季茂然;栉疾风扬其劲节,沐春雨耸其玉笋,披月辉露其窈窕,偎峭石显其轻灵;傍窗而植,赏月投之秀姿;临池而栽,顾波泛之倩影。宋代苏东坡曰:“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古人爱竹之情,由此可见一斑矣。
而竹,我小时常见。虽处北方凛冽酷寒之地,却也是几株劲节清高,洒风弄月,不无轻筠幽篁之致,至于竹香竹笑之属,我实不大了解。就是清代郑板桥的《墨竹图》,满图皆节,仅数片叶,坚劲挺拔,气势冲霄,很具节操和傲岸,倒让我深谙了竹之坚贞高洁的象征意味。
四、菊
唐·元稹《菊花》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菊,丽而不娇。傲然临霜,怒放于群芳凋零之际;不畏肃杀,尽展其万方娇媚之态。园艺之菊与野生之菊不同矣,野菊婆娑,点缀村舍疏篱,随处而生,毋须人工;而园艺之菊,从春之下种至秋之绽放,其间治地酿土,防燥虑湿,摘头掐叶,接枝捕虫,防雨避霜,使艺菊之人难得闲暇。从古到今,历代艺菊之人倾心培育,使其种类纷繁,姿态万千。是谓:菊之美,三分出自天工,七分来自人力,艺菊之人终年辛劳,以人力助天工,菊之美,实臻天人合一之境也。
说到傲霜的菊花,当然要数陶渊明的偏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悠哉其乐。然而,我想陶渊明所采的那菊,定不是花钱雇用花匠所植,而是普通的野菊罢了;淡泊清华,凌霜自得,自蕴情致而已,自然是现代的赏菊家所不屑于顾的。
梅兰竹菊四君子,千百年来以其清雅淡泊的品质,一直为世人所钟爱,成为一种人格品性的文化象征,这虽然是自身的本性使然;但亦与历代的文人墨客、隐逸君子的赏识推崇不无关系。而四君子之名的来源,我以为大概是出于古代的贤人君子,每每以梅兰竹菊自况,而梅兰竹菊四者也足以被用之来美喻其高风亮节之故吧。基于这种内在的品德之喻,“四君子”之称,也确实恰如其分了。
拓展阅读:梅兰竹菊随笔散文
在*传统文化中,被称为四君子的梅兰竹菊深得文人喜爱。对梅兰竹菊的诗一般的感受,是以深厚的民族文化精神为背景的。
梅兰竹菊,占尽春夏秋冬,*文人以其为四君子,正表现了文人对时间秩序和生命意义的感悟。梅高洁傲岸,兰幽雅空灵,竹虚心有节,菊冷艳清贞。*人在一花一草、一石一木中负载了自己的一片真情,从而使花木草石脱离或拓展了原有的意义,而成为人格襟抱的象征和隐喻。
大凡生命和艺术的境界,都是将有限的内在的精神品性,升华为永恒无限之美。梅、兰、竹、菊成为*人感物喻志的象征,也是咏物诗和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正是根源于对这种审美人格境界的神往。
一、梅
咏物诗中,很少有以百首的篇幅来咏一种事物的,而对梅花完成百咏的诗人最多。梅花最令诗人倾倒的气质,是一种寂寞中的自足,一种凌寒独自开的孤傲。它不屑与凡桃俗李在春光中争艳,而是在天寒地冻、万木不禁寒风时,独自傲然挺立,在大雪中开出繁花满树,幽幽冷香,随风袭人。
从梅花的这一品性中,*诗人们看到了自己的理想人格模式,就是那样一种冲寂自妍,不求识赏的孤清,所以诗人常用清逸来写梅花的神韵,如宋代梅妻鹤子的林和靖那著名的诗句:疏影横斜水清浅,暗香浮动月黄昏。清逸不仅是古代隐士的品格,而且是士大夫的传统文化性格。梅花所表现的正是诗人共有的一种品质,因而诗人倍加珍爱。
梅花以清癯见长,象征隐逸淡泊,坚贞自守。那高标独秀的气质,倜傥超拔的形象,使诗人带着无限企慕的心情,以一往情深的想象,盼望与梅花在一起深心相契的欢晤:雪满山中高士卧,月明林下美人来。梅花的冷香色,含蕴着道德精神与人格*守的价值,因而深为诗人所珍视。
二、兰
空谷生幽兰,兰最令人倾倒之处是幽,因其生长在深山野谷,才能洗净那种绮丽香泽的姿态,以清婉素淡的香气长葆本性之美。这种不以无人而不芳的幽,不只是属于林泉隐士的气质,更是一种文化通性,一种人不知而不愠的君子风格,一种不求仕途通达、不沽名钓誉、只追求胸中志向的坦荡胸襟,象征着疏远污浊政治、保全自己美好人格的品质。兰花从不取媚于人,也不愿移植于繁华都市,一旦离开清幽净土,则不免为尘垢玷污。因此,兰花只适宜于开在人迹罕至的幽深所在,只适宜于开在诗人们的理想境界中。
宋人郑思肖在南宋灭亡之后,隐居吴中(今苏州),为表示自己不忘故国,坐卧都朝南方。常画露根兰,笔墨纯净,枝叶萧疏,兰花的根茎园艺,不着泥土,隐喻大好河山为异族践踏,表现自己不愿生活在元朝的土地上。
寥寥数笔,却笔笔血泪。倪瓒曾为其题诗:只有所南心不改,泪泉和墨写《离骚》。所以,诗人爱兰咏兰画兰,是透过兰花来展现自己的`人格襟抱,在兰花孤芳自赏的贞洁幽美之中,认同自己的一份精神品性。
明月如霜,好风如水,凉爽的闲庭中,翠竹依阶低吟,挺拔劲节,清翠欲滴,婆娑可爱,既有梅凌寒傲雪的铁骨,又有兰翠色长存的高洁,并以它那劲节、虚空、萧疏的个性,使诗人在其中充分玩味自己的君子之风。它的劲节,代表不屈的节*;它的虚空,代表谦逊的胸怀,它的萧疏,代表诗人超群脱俗。
三、竹
竹在清风中簌簌的声音,在夜月下疏朗的影子,都让诗人深深感动,而竹于风霜凌厉中苍翠俨然的品格,更让诗人引为同道,因而*文人的居室住宅中大多植有竹子。王子酞说:何可一日无此君!苏东坡说: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士俗不可医。朴实直白的语言,显示出那悠久的文化精神已深入士人骨髓。
四、菊
如果说,冬梅斗霜冒雪,是一种烈士不屈不挠的人格,春兰空谷自适,是一种高士遗世独立的情怀,那么,秋菊财兼有烈士与高士的两种品格。晚秋时节,斜阳下,矮篱畔,一丛黄菊傲然开放,不畏严霜,不辞寂寞,无论出处进退,都显示出可贵的品质。
两千多年以来,儒道两种人格精神一直影响着*的士大夫,文人多怀有一种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的思想。尽管世事维艰,文人心中也有隐退的志愿,但是,那种达观乐天的胸襟,开朗进取的气质,使他们始终不肯放弃高远的目标,而菊花最足以体现这种人文性格。咏菊的诗人可以上溯到战国时代的屈原,而当晋代陶渊明深情地吟咏过菊花之后,千载以下,菊花更作为士人双重人格的象征而出现在诗中画里,那种冲和恬淡的疏散气质,与诗人经历了苦闷彷徨之后而获得的精神上的安详宁静相契合。因而对菊花的欣赏,俨然成为君子自得自乐、儒道双修的精神象证。
在小编的记忆里,夏天好像一直是蝉的最佳拍档,每当夏日午睡之际,在半梦半醒间,蝉鸣总是断断续续地响起,当时觉得“蝉”很是聒噪,实在让人喜欢不起来。
可现在总是怀念,那些年伴着蝉声度过的晃晃悠悠的日子。当然,今天我们不玩回忆杀,看看古人眼里的蝉是什么样的呢?
最早接触有关“蝉”的古诗还是唐代虞世南的那篇《蝉》:“垂緌饮清露,流响出疏桐。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声远传,一般人往往认为是借助秋风的功劳,但是诗人却提出一个新鲜的说法,强调这是“居高”而自能致远。
这是一首托物寓意的小诗,诗人在谈蝉声为何致远这个话题时,却包含了一个真理:立身品格高洁的人,并不需要某种外在的凭借(例如权势地位、有力者的帮助),自能声名远播。这里所突出强调的是人格的美,人格的力量。
唐太宗曾多次称赏过虞世南的“五绝”(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而诗人笔下的人格化的“蝉”,可能也带些自我性情的抒发吧。
沈德潜在《唐诗别裁》里说:“咏蝉者每咏其声,此独尊其品格。”的确一语破的。骆宾王《咏蝉》 “西陆蝉声唱,南冠客思深”借蝉抒怀,写处境的险恶、政治上的不得意、言论的被压制。
李商隐《蝉》 “本以高难饱,徒劳恨费声”由蝉的立身高洁联想到自己的清白,由蝉之无人同情联想自己同样也是无同道相知。蝉,为何在古代这么受欢迎?
这其实跟蝉的生存方式有些关系,蝉属不完全变态的渐变态类,蝉的卵常产在木质组织内,若虫一孵出即钻入地下,吸食多年生植物根中的汁液。一般经5次蜕皮,需几年才能成熟。
长大后,它们用尖细的口器刺入树皮吮吸树汁,所以古人认为蝉是靠餐风饮露为生的,把蝉视为高洁的象征,并咏之颂之,或借此来寄托理想抱负,或以之暗喻自己坎坷不幸的身世。
当然,蝉在中国古代还象征复活和永生,这个象征意义来自于它的生命周期:它最初是幼虫,后来成为地上的蝉蛹,最后变成飞虫。蝉的幼虫形象最先出现在公元前2000年的商代青铜器上,而周朝后期到汉代的葬礼中,人们总把一个玉蝉放入死者口中以求庇护和永生。
除了文化内涵外,蝉还有一定的营养价值,蝉体含营养物质丰富,干基蛋白含量在70%以上,脂肪约7%,维生素及各种有益微量元素均高于一般肉类食品,可称其为当今食品中蛋白王。幼虫变化为成虫时,羽化蜕除的外壳称蝉蜕,又称“蝉退”或“蝉皮”,其主要成分含甲壳素及蛋白质,味甘、咸、寒,入肺、肝经,是重要的辛凉解表中药。
古诗词中“杜鹃”“鹧鸪”有什么寓意
杜鹃 【含义】 杜鹃,又称布谷,子规,它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 多用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词中“杜鹃”“鹧鸪”有什么寓意,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杜鹃
【含义】
杜鹃,又称布谷,子规,它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所以叫杜鹃啼归、这种鸟也叫子规。多用来渲染哀怨悲凄的气氛或思归的心情。
【例句】
蜀国曾闻子规鸟,宣城还见杜鹃花。
一叫一回肠一断,三春三月忆三巴。
——李白《宣城见杜鹃花》
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斜阳暮。
——秦观《踏莎行·郴州旅舍》
百紫千红过了春。杜鹃声苦不堪闻。
——辛弃疾《定风波·杜鹃花》
“杜鹃”“鹧鸪”
杜鹃,又名子规、杜宇等,在古代神话中,蜀王杜宇(即望帝)在让位于他的臣子后隐居山林,死后灵魂化为杜鹃,又说杜鹃叫声如“不如归去”,于是古诗中的杜鹃就成为了凄凉、哀伤的象征。2004年全国卷Ⅱ诗词鉴赏题考察的是晏几道的《鹧鸪天》:
鹧鸪天 晏几道
十里楼台倚翠微,百花深处杜鹃啼。殷勤自与行人语,不似流莺取次飞。惊梦觉,弄晴时。声声只道不如归。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题目问道:在这首词中,作者为什么要描写杜鹃的啼叫声?此问的解答就应从杜鹃的叫声入手,词中也提到了“声声只道不如归”,表达的是作者漂泊之外的思归之情。
古诗词中出现的“鹧鸪”这一意象也经常透出悲凉之意。比如李白的《越中览古》:“宫女如花满春殿, 只今惟有鹧鸪飞。”
扩展资料:
生活*性
喜欢单独或成对活动,像其他鸡类那样善于结群。飞行的速度很快,常作直线飞行。它们的警惕性极高,总是隐藏在草丛或灌木丛里,极难发现。受惊后大多飞往高处,这一点与其他鸡类不同。
鹧鸪为杂食性,主要以蚱蜢、蝗虫、蟋蟀、蚂蚁等昆虫为食,也吃各种草本植物,以及灌木的嫩芽、叶、浆果和种子,还有农田中散落的谷粒、稻粒、花生、黄粟等粮食颗粒和甘薯、半夏、槐树果、油菜花等。
雄鸟还有着美妙的歌喉。每当春暖花开之时,在晨曦照耀下,雄鸟们飞落在高高的岩石上或树枝上,放声歌唱,往往是一鸟高唱,群鸟响应,此起彼落,遍及山野,给春天带来了勃勃生机。
都具有十分善斗的性格,也是一个为了保护巢区而表现得很强悍的种类,所以鹧鸪的产地有“一个山头一只鹧鸪,越界比斗”的说法。这种对巢区的保护,使营巢的鸟类有较均匀的分布,保证了繁殖期中的成鸟和雏鸟都有充足的食物供应。
参考资料来源:中华鹧鸪
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
鹧鸪的叫声嘶哑,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它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所以,鹧鸪也就成了一种哀怨的象征。唐代诗人郑谷因为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鹧鸪》诗,被人们称为“郑鹧鸪”。
李白写过“宫女如花满春殿,只今唯有鹧鸪飞”;李商隐写过“欲成西北望,又见鹧鸪飞”;苏轼写过“沙上不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唯有落花知”;张籍写过“送人发,送人归,白苹茫茫鹧鸪飞”;秦观写过“江南远,人何处,鹧鸪啼破春愁”……
古代交通不发达,那些出行的游子,客居他乡,不知自己的归期,不知自己的未来,他们思乡恋亲,于是,他们把浓浓的长长的情思寄托给了林中飞翔的这只小鸟——鹧鸪。在夕阳古道中,在衰柳长堤下,断肠人听到了断肠声:行不得也哥哥。它们在哀求,不能去啊,哥哥,前方有荆棘,有险滩,有狂风,有暴雨,有无边无际的相思……。在古人眼中,鹧鸪是一种有灵性的动物,它已经是古人灵魂的一种写照,是古人情思的一种寄托。
*文化中与鹧鸪相关的古诗词著名的当属辛弃疾的《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词情词境喻江晚山深,此一暮色苍茫又具封闭式意味之境界,无异为词人沉郁苦闷之孤怀写照,而暗应合上阕开头之郁孤台意象。
鹧鸪 ,在古典诗词里有什么特殊的文化含义或象征 - …… 鹧鸪在诗词中代表离愁、悲情、爱情、相思.鹧鸪属禽,与杜鹃、鸳鸯、燕子、鸿雁等齐名,皆为诗词之所宠爱.多产于南方,其形如母鸡,鸣曰:“哥哥,哥哥”,鸣声悲婉凄切,喜雌雄对鸣.一为离别.唐朝张籍《湘江曲》:“湘水无潮秋...
鹧鸪是一种什么样的鸟?古诗里常提到,有何象征意义? - …… 鹧鸪主要分布在*的南方,并且数量较多(古代应该更多),鹧鸪是鸟类的一种,一般为中华鹧鸪,属省级保护动物.体形似鸡而比鸡小,羽毛大多黑白相杂,尤以背上和胸、腹等部的眼状白斑更为显著.成年的鹧鸪全长约30厘米,体重约...
在古代鹧鸪鸟象征什么 - …… 古代鹧鸪鸟象征思乡之情.鹧鸪是一种鸟,主要分布于我国南部各省.据说鹧鸪的叫声嘶哑,但也有认为其叫声婉转悠扬,不管怎样,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哥哥,哥哥,你别走)”,它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故在...
鹧鸪一般在诗词里代表的思想感情是什么? - …… 离愁,伤感,呼唤哥哥,引发思念,声音凄清,引发惆怅,多雌雄对鸣,一唱一和,借此常喻夫唱妇随,男欢女爱. 鹧鸪属禽,与杜鹃,鸳鸯,燕子,鸿雁等齐名,皆为诗词之所宠爱.多产于南方,其形如母鸡,鸣曰:“哥哥,哥哥”,鸣声悲婉凄切,喜雌雄对鸣.迁客骚人寓鹧鸪以深情,表已之意也
古诗“鹧鸪”的赏析
鹧鸪 朝代:唐代 作者:郑谷 原文: 暖戏烟芜锦翼齐,品流应得*山鸡. 雨昏青草湖边过,花落黄陵庙里啼. 游子乍闻征袖湿,佳人才唱翠眉低. 相呼相应湘江阔,苦竹丛深日向西. 赏析: 鹧鸪,产于我国南部,形似雌雉,体大如鸠.其鸣为...
鹧鸪在诗词里有什么别称么? -
花豸,怀南,首南鸟,越雉,蛮禽,遂隐.不一定是诗词里的.,但以上都是鹧鸪的别称. 杜鹃和鹧鸪不是同一种鸟,当然不是啦……
鹧鸪代表什么,有什么寓意,有什么深厚含义? -
鹧鸪的叫声嘶哑,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它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所以,鹧鸪也就成了一种哀怨的象征.唐代诗人郑谷因为写了一首脍炙人口的《鹧鸪》诗,被人们称为“郑鹧鸪”.李白写过“宫女如花满春殿...
“鹧鸪”是什么东东?是鸳鸯吗?为什么古代的诗词经常出现?什么“鹧鸪飞”、“鹧鸪天”
鹧鸪是一种鸟,但在代的诗词经常出现是有这特殊意义的!鹧鸪是诗歌中常见意象.鹧鸪鸟.凄凉哀怨.鹧鸪的形象在古诗词里也有特定的内蕴.鹧鸪的鸣声非常特别,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如“落照苍茫秋草明,鹧鸪啼处远人行”(唐人李群玉《九子坡闻鹧鸪》)、“江晚正愁余,山深闻鹧鸪”(辛弃疾《菩萨蛮书江西造口壁》)等,诗中的鹧鸪都不是纯客观意义上的一种鸟.“鹧鸪天”是词牌.“鹧鸪飞”是江南笛曲的主要代表曲目之一.这回明白了吗?希望可以帮得到你!Catch you leter!
什么叫鹧鸪诗?
《鹧鸪》是唐代诗人郑谷创作的一首咏物诗.此诗描绘了鹧鸪的外形和声音,表达游子的凄苦和强烈思归之情.诗人紧紧把握住人和鹧鸪在感情上的联系,咏鹧鸪而重在传神韵,使人和鹧鸪融为一体,构思精妙缜密,深得读者好评,作者也因此诗而时誉远播,人称“郑鹧鸪”.郑谷(约851—约910),唐末诗人.字守愚,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唐僖宗光启进士,官都官郎中,人称郑都官.又以《鹧鸪诗》得名,人称郑鹧鸪.其诗多写景咏物之作,表现士大夫的闲情逸致.风格清新通俗,但流于浅率.曾与许裳、张乔等唱和往还,号“芳林十哲”.原有集已散佚,存《云台编》.
诗歌中鹧鹄的意象是啥?
鹧鸪的鸣声让人听起来像“行不得也哥哥”,极容易勾起旅途艰险的联想和满腔的离愁别绪.
寓意好的诗句(精选60句)
引导语:自古流传下来的诗句非常的.多,那么其中有哪些寓意比较好的诗句呢?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寓意好的诗句(精选60句),希望有所帮助!
1、潮**阔,风正一帆悬。
2、池塘生春草,园柳变鸣禽。
3、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4、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
5、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6、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
7、异日图将好景,归去凤池夸。
8、聊乘化以归尽,乐夫天命复奚疑。
9、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10、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1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
12、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
13、春有百花秋望月,夏有凉风冬听雪。
14、但愿众生皆得饱,不辞羸病卧残阳。
15、凡桃俗李争芬芳,只有老梅心自常。
16、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
17、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18、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
19、酒酣胸胆尚开张,鬓微霜,又何妨?
20、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21、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2、男儿何不带吴钩,收取关山五十州。
23、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24、晴空一鹤排云上,直引诗情到碧霄。
25、劝君更尽一杯酒,天下何人不识君。
26、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27、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28、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29、渭城朝雨悒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30、我醉欲眠卿且去,明朝有意抱琴来。
31、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
32、一腔热血勤珍重,洒去犹能化碧涛。
33、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34、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35、生死契阔,与子成说。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36、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
37、肃肃花絮晚,菲菲红素轻。日长雄鸟雀,春远独柴荆。
38、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湖。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
39、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40、暂别紫台自飘摇,何惧风雪总潇潇。不见昨夜雨湿处,聊以新颜待今朝。
41、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2、百学须先立志。
43、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44、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
45、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
4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47、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48、不登高山,不知天之高也;不临深溪,不知地之厚也。
49、不飞则已,一飞冲天;不鸣则已,一鸣惊人。
中秋,三秋至此为半,正是一年中最有诗意的时节,丹桂飘香,阖家团圆。今天为大家推荐10首最美中秋诗词,值得收藏!
最著名的中秋诗词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宋·苏轼
(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
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
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
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点评:这是苏轼的代表作之一,也是自古以来写中秋的作品中公认的绝唱。它构思奇拔,独辟蹊径,神话与现实、感慨与旷达,层层交织,极富浪漫主义色彩,也极富哲理与人情。通观全篇,皆是佳句,很好地体现出苏词清雄旷达的风格。
最多情的中秋诗词
《望月怀远》
唐·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
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
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点评:张九龄是唐代的一代名相,遭受奸臣排斥,贬谪荆州,中秋之夜怀念远方,写了这首诗。诗歌意境雄浑阔大,骨力刚健,但又情感真挚,特别是前两句早已成为千古名句。
最有想象力的中秋诗词
《木兰花慢》
宋·辛弃疾
可怜今夕月,向何处,去悠悠?
是别有人间,那边才见,光影东头?
是天外,空汗漫,但长风浩浩送中秋?
飞镜无根谁系?姮娥不嫁谁留?
谓经海底问无由,恍惚使人愁。
怕万里长鲸,纵横触破,玉殿琼楼。
虾蟆故堪浴水,问云何玉兔解沉浮?
若道都齐无恙,云何渐渐如钩?
点评:一连串的发问,使得这首词几乎是中国古代最有科学色彩的一首词。八百年前的辛弃疾,竟然在词中接触到月亮绕地球旋转这一科学现象。王国维赞叹说:“直悟月轮绕地之理可谓神悟。”
最具亲情的中秋诗词
《月夜》
唐·杜甫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点评:明明是自己在长安,望月而遥想鄜州(今陕西省富县)的亲人。但诗歌却从对面着想,只写妻子“独看”鄜州之月而“忆长安”。这种从对方设想的方式,写出了一家人的真挚感情,经常被*借鉴。
最感伤的中秋诗词
《中秋月》
宋·苏轼
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
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点评:作者苏轼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之月。如此赏心乐事,却让作者想到了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诗歌境界高远,语言清丽,意味深长。
最壮阔的中秋诗词
有许多绝世的名句,却是来自古文中,如
……
1.清远闲放,超然于尘埃之外。
——苏轼《放鹤亭记》
2.天地为愁,草木凄悲。
——李华《吊古战场文》
3.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
——刘禹锡《陋室铭》
4.而浮生若梦,为欢几何?
——李白《春夜宴桃李园序》
5.东隅已逝,桑榆非晚。
——王勃《滕王阁序》
6.凡月之夜,花之晨,雪之夕,游人往来,纷错如织,而中秋为尤胜。
——袁宏道《虎丘记》
7.星月皎洁,明河在天,四无人声,声在树间。
——欧阳修《秋声赋》
8.江流有声,断岸千尺;山高月小,水落石出。
——苏轼《后赤壁赋》
9.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0.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
——江淹《别赋》
11.心旷神怡,宠辱偕忘。
——范仲淹《岳阳楼记》
12.振之以清风,照之以明月。
——苏辙《黄州快哉亭记》
13.日已入,苍林积叶,前行,人迷不得路,独见明月,宛宛如故人。
——李孝光《大龙湫记》
14.含辞未吐,气若幽兰。
——曹植《洛神赋》
15.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
——欧阳修《醉翁亭记》
16.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
——王羲之《兰亭集序》
17.明月浮空,石光如练。
——袁宏道《虎丘记》
18.登东皋以舒啸,临清流而赋诗。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19.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苏轼《赤壁赋》
20.风霜冰雪,刻露清秀,四时之景,无不可爱。
——欧阳修《丰乐亭记》
21.采于山,美可茹;钓于水,鲜可食。
——韩愈《送李愿归盘谷序》
22.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蝉》古诗中蝉的寓意
蝉这首古诗的寓意
托物寓意的古诗蝉
古诗蝉背后的寓意
古诗蝉的三种寓意
秋蝉在古诗中的寓意
蚂蚁和蝉古诗的寓意
寒蝉古诗中的寓意
古诗寓意捕蝉鸣的下一句是
有寓意的古诗及寓意
寓意寓意好的古诗有啥
古诗有寓意的
鹤的寓意古诗
古诗寓意有米的
寓意飞的古诗
好寓意的古诗
酒的古诗寓意
古诗好的寓意
古诗《苔》的寓意
有古诗寓意的字
寓意龙的古诗
寓意好的古诗有吗
古诗鸢的寓意
古诗竹的寓意
悯农古诗的寓意
寓意初遇的古诗
借物寓意的古诗
公好的寓意的古诗
特有寓意的古诗
漂汨寓意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