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古诗文网

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古诗文网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古诗文网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古诗文网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古诗文网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6) 语录(18) 说说(6) 名言(1k+) 诗词(947) 祝福(2k+) 心语(800)

  •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本文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文章塑造了邹忌这样有自知之明,善于思考,勇于进谏的贤士形象。又表现了齐威王知错能改,从谏如流的明君形象,和革除弊端,改良政治的迫切愿望和巨大决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仅供参考,欢迎阅读。

      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谤讥 一作:谤议)

      译文: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 帽子,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邹忌)问客人说:

      “我和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有事情想要求于我。”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

      “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齐威王说:“ 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 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注释:

      (1)本文选自西汉后加的。《战国策》是战国时期各种史料的汇编,原作者不详,西汉刘向编订为三十三篇,反映了战国时期各国的政治、军事、外交方面的一些活动情况和社会面貌,着重记录了战国时期一些谋臣策士的言论和谋略。邹忌:《史记》作邹忌,战国时齐人,善鼓琴,有辩才。齐桓公时就任大臣,威王时为相,封于下邳(今江苏邳县西南),号成侯。后又事宣王。讽:讽喻,指下级对上级以委婉曲折的言语进行规劝。纳谏,接受规劝改正错误。纳:接受。谏(jiàn):劝说君王、尊长改正错误。

      (2)修:长,这里指身高。八尺:战国时各国尺度不一,从出土文物推算,每尺约相当于今18到23公分左右不一。 这里的“一尺”等于现在的23.1厘米。

      (3)(yì)丽:光艳美丽。

      (4)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朝:早晨。服:名词活用做动词,穿戴。

      (5)窥(kuī)镜:照镜子。

      (6)我孰与城北徐公美:我与城北徐公相比谁更美。孰:谁,什么。孰与:连用表示比较。

      (7)君美甚:您美极了。

      (8)及:赶得上,比得上。

      (9)不自信: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宾语前置用法。

      (10)复:又。

      (11)妾:旧时男子在妻子以外娶的女子

      (12)旦日:明日,第二天。

      (13)与坐谈:与之坐谈,与客人坐下谈话。介词“与”的后面省略宾语“之”。

      (14)若:如。

      (15)明日:第二天。 孰视之:仔细地察看他。孰,通“熟”(shú),仔细。之,指城北徐公。

      (16)弗如:不如。

      (17)暮寝而思之:夜晚躺在床上思考这件事情。暮,夜晚。寝,躺,卧。之,代词,指妻、妾、客 “美我”一事。

      (18)之:用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美,赞美。

      (19)朝:朝见。威王:即齐威王。私:动词,偏爱。

      (20)诚:确实。知:知道。

      赏析

      本文着重写齐相邹忌以自身生活中的.小事设喻,劝说齐王必须以广泛听取人民的意见作为施政依据的故事。

      全文可以分三部分。

      从开始到“欲有求于我也”是第一部分,写邹忌从妻、妾、客三人都谬赞自己比城北徐公还美这件事悟出一个深刻的道理。这一段的第一层,写邹忌之美。先说明邹忌是个高大美丽的男子,再通过三问三答,从妻、妾、客三个人异口同声的回答中印证了邹忌的美丽,而且比齐国的美男子徐公更美。然后在这一段的第二层,记叙邹忌和徐公实地比较的情况。邹忌深信:“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因此在比美中颇有自知之明,他怀疑妻、妾、客同声肯定他比徐公美是一种阿谀。他要从客观现实中找到正确的答案。通过“孰视”“窥镜”,终于发现自己远远不如徐公,于是引起他的深思。夜深人静,独自思忖,最后悟出妻、妾、门客阿谀自己的原因:凡对自己有偏私,有所畏惧,或者有所企求的人,在自己面前只会说些献媚讨好的假话,不会指出自己的缺点。这一段文字虽然不多,但用了铺陈和对比的手法,最后点明道理,是一则情节非常生动的故事。

      从“于是入朝”到“王曰:‘善’”是第二部分,写邹忌“因小见大,自容貌之微,推及于朝廷大事”。(见《郑堂札记》卷四)

      邹忌从比美的生活经验中深刻认识到一个统治者听到真话之不易。在齐国地位最高、权力最大的齐威王,处在许多人对他有所偏私、有所畏惧、有所企求的环境中,必然是个耳不聪、目不明的受蒙蔽者。于是他把切身体会告诉了齐威王,揭示了这个发人深思的问题,并以此来讽喻齐威王纳谏去蔽。为了使齐王能接受谏言,先述说自己的生活体验,指出妻、妾、客的三种回答是出于不同的动机,先给齐王一个清晰的印象,然后再以齐王所处的生活环境和自己的经历作比较,指出齐王受蒙蔽的严重。这样现身说法确实收到了预期的效果。

      从“乃下令”到结束是第三部分,写齐威王听取邹忌的规劝下令求谏和群臣在一年中进谏的情况。齐威王欣然接受了邹忌的劝告,下令奖励臣民向他进谏。齐威王纳谏结果是提高了齐国的威望,赢得了很多诸侯的尊敬。

      在这一部分记述中,有几点值得注意:

      1、文章没有写群臣受赏的情况,也没有写威王对待意见的情况。但是,从越来越没有人提意见和越来越提不出意见的情况就暗示了齐威王不仅听取意见,而且虚心接受意见改革了政治。

      2、齐王下令号召“群臣吏民”都来提意见,可是踊跃进谏者只写到群臣而没提到吏民。可见地位低下的吏和民,实际上是不可能参与政治发表看法的。文章不提吏民只写群臣,真实地反映了这一政治活动的阶级局限性;同时,我们不能只从“虽欲言,无可进者”,就认为威王的统治十分清明。

      3、文章只写“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未及秦楚。燕、赵、韩、魏是战国时期齐国北方和西方的邻国,国力和齐国相若,后来都比齐国弱小。秦、楚则是齐国西方和南方的大国,文章没提秦楚,还是比较符合当时实际形势的。

      4、最后一句“此所谓战胜于朝廷”,点出全文的主旨。说明只要去蔽纳谏,修明内政,就能“战胜于朝廷”。

      本文篇幅不长,但完整地记叙了邹忌与徐公比美和威王纳谏强齐两则故事,而且包含了深刻而明白的寓意,容量是很大的。文章之所以写到这样,在技巧上有几点值得我们注意:

      1、用设喻的方法讲述道理。邹忌劝说齐王广开言路,不是像一般人那样正面讲道理,而是用一段具体的家庭琐事为譬喻来阐明“纳谏”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2、具体形象地刻画人物。如写邹忌,先是“朝服衣冠,窥镜”,然后是问妻、问妾、问客;见到徐公,先是“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再是“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最后是“暮寝而思之”;人物的动作心理,无不刻画入微。有了这一段有声有色的描写,才使下文的进谏入情合理。

      3、语言简练生动。一篇三百多字的短文,从家事说到国事。写人物,声貌毕肖;叙事实,曲折引人;用语言,简洁生动:如“于是入朝见威王曰:……”几个字就交代了朝见的过程,省去了进谏的“导语”,开门见山地直陈其事。齐王听了谏辞以后,只用了一个“善”字就写出了齐王纳谏的决心。威王下令纳谏以后,只三十来字就交代清楚了“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阶段的具体情况,说明了纳谏后发生的巨大变化;纳谏的效果,只写邻国的动态,而略去国内的情况。这些都称得上简洁有力。再看语言的生动:邹忌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意思基本一样,句法却各不相同,文字错综,毫不呆板。妻、妾、客的答话并不雷同,反映各自的心理十分切合人物身份。

    [阅读全文]...

2021-12-12 01:29:04
  •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 幼儿,知识
  •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yu)余,而形貌昳(y)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ng)讥于市朝(ch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 帽子,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邹忌)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有事情想要求于我。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齐威王说: 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 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词语解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2、徐公何能及君也(及:比得上)

      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满;虽:即使)

      邹忌讽齐王纳谏通假字

      1、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

      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

      邹忌讽齐王纳谏多义词

      1、朝:皆朝于齐(朝拜)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

      朝济而夕设版焉(早晨)

      2、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

      3、诚: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诚意,真心)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确实)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表假设)

      4、善: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善良,善事)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

      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

      王曰:善(可以)

      5、间: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中间力拉崩倒之(夹杂)

      邹忌讽齐王纳谏词类活用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作状,当面)

      2、朝服衣冠(朝:名作状,在早上;衣:名作动,穿)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意动,以为美)

      4、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动,使听闻)

      5、王之蔽甚矣(蔽:形作名,被蒙蔽的事情)

      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土地方圆;今义:表地点)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侍从,*臣;今:表方位)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第二日;今:今天的下一天)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句式

      1、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判断句)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阅读全文]...

2022-03-09 17:22:07
  •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 幼儿,知识
  •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希望大家认真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邹忌修八尺有(yu)余,而形貌昳(y)丽。朝(zhāo)服衣冠,窥(kuī)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bng)讥于市朝(cho),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jin)进;期(jī)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邹忌讽齐王纳谏翻译

      邹忌身高八尺多,而且身材魁梧,容貌美丽。(有一天)早晨(他)穿好衣服戴好 帽子,照镜子,对他的妻子说:我与城北徐公相比,哪一个美?他的妻子说:您美极了,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美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会比徐公美),于是又问他的妾说:我与徐公相比谁更美?妾说:徐公哪里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一位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坐着闲谈。(邹忌)问客人说:我和徐公谁更美?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啊。 第二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端详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再照镜子看看自己,又觉得远不如人家。晚上,(他)躺在床上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认为我美的原因,是偏爱我;妾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惧怕我;客人认为我美的原因,是有事情想要求于我。

      因此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惧怕我,我的客人对我有所求,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的齐国,土地方圆千里,有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妃子及身边的侍从,没有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人不惧怕您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受蒙蔽(一定)很深了!

      齐威王说: 好!于是就下了一道命令:所有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过错的人,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人,得中等奖赏;能够在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的耳朵里的人,得下等奖赏。 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官员都来进言规劝,宫庭就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有时偶尔还有人来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想说,也没有什么可进谏的了。

      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内政修明,不需用兵就能战胜敌国。

      邹忌讽齐王纳谏重点词语解释

      1、邹忌修八尺有余(修:长,这里指身高)

      2、徐公何能及君也(及:比得上)

      3、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期:满;虽:即使)

      邹忌讽齐王纳谏通假字

      1、邹忌修八尺有余(有通又)

      2、明日,徐公来,孰视之(孰通熟)

      邹忌讽齐王纳谏多义词

      1、朝:皆朝于齐(朝拜)

      于是入朝见威王(朝庭)

      朝济而夕设版焉(早晨)

      2、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谁)

      孰视之,自以为不如(同熟,仔细)

      是可忍,孰不可忍(什么)

      3、诚:心之不虚,由好学之不诚也(诚意,真心)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实在,确实)

      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果真,表假设)

      4、善: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善良,善事)

      择其善者而从之(好)

      京中有善口技者(擅长)

      王曰:善(可以)

      5、间:奉命于危难之间(期间)

      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间或)

      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参与)

      中间力拉崩倒之(夹杂)

      邹忌讽齐王纳谏词类活用

      1、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面:名作状,当面)

      2、朝服衣冠(朝:名作状,在早上;衣:名作动,穿)

      3、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美:意动,以为美)

      4、闻寡人之耳者(闻:使动,使听闻)

      5、王之蔽甚矣(蔽:形作名,被蒙蔽的事情)

      邹忌讽齐王纳谏古今异义词

      1、今齐地方千里(地方:古:土地方圆;今义:表地点)

      2、宫妇左右莫不私王(左右:古:侍从,*臣;今:表方位)

      3、明日,徐公来(明日:古:第二日;今:今天的下一天)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句式

      1、忌不自信(宾语前置)

      2、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判断句)

      3、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省略句)

    [阅读全文]...

2021-12-06 22:22:40
  •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

  •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

      《邹忌讽齐王纳谏》课文通过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览。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

      两汉:刘向 撰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谤讥 一作:谤议)

      译文及注释

      译文

      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 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 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 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 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注释

      邹忌:战国时的齐国人,曾任相国。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

      齐王:即齐威王,威王。

      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

      修:长,这里指身高。

      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

      昳丽:光艳美丽。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名词作动词活用,意为穿戴,在句中作状语。)

      窥镜:照镜子。

      孰:谁,什么。

      与:和……比。

      及:比得上

      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

      明日:即上文“旦日”的后一天。

      若:如。

      孰视之,孰:通“熟”,仔细。之:代城北徐公。

      弗如远甚:远不如。弗:不。

      又:更。

      寝:躺着。

      美我者:赞美/认为……美

      私:动词,偏爱。

      诚知:确实知道。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的后边省去了“我”。以:认为。于:比。

      地:土地,疆域。

      方:方圆。

      宫妇:宫里的姬妾。

      左右:身边的*臣。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蔽: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受蒙蔽。

      善:好。

      乃:于是,就。

      面刺:当面指责。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受上赏:给予,付予。通“授”

      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喻。谤讥,在这里指“指责,议论”,没有贬意。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使动用法。

      时时而间(jiàn)进:有时候偶然进谏。间进:偶然有人进谏。间,间或,偶然,有时候。

      期(jī)年:满一年。期,满。

    [阅读全文]...

2022-03-22 10:33:05
  • 邹忌讽齐王纳谏启示

  • 启示
  • 邹忌讽齐王纳谏启示

      《邹忌讽齐王纳谏》出自《战国策·齐策一》,讲述了战国时期齐国谋士邹忌劝说君主纳谏,使之广开言路,改良政治的故事。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启示,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古语说“良药苦口利于病”,但良药一定要苦口么?苦口的药总让人难以下咽,在好的要也只是一堆废药,良不良已不是重点。这正像规劝他人一样,要讲究方式方法,让“良药”“甜口”更利于病。

      邹忌讽谏齐威王,忠言顺耳更益于国家发展。邹忌以“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的切身经历与齐王的“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作对比,十分委婉的告诉齐王他受蒙蔽之严重,广开言路的重要,于是乎齐王纳谏,齐王的过失愈来愈少,国家当然越来越兴旺,致使“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邹忌联系自己亲身经历,运用类比劝谏齐王的“药方”一定不是“苦药”,他希望齐王广开言路的“药材”,也一定是良药,药不苦口,齐王当然甘于下咽,既然是良药,一定会有好的药效,那么会有“四国皆朝于齐”的结果,亦是必然。

      触龙说服赵太后也采用了“良药甜口更利于病”,触龙先对她进行问候,让赵太后保重身体,消除太后的“戒备”,然后由自己爱小子,通过太后爱燕后,引入太后更加爱长安君,再用太后对待燕后与太后对待长安君做对比,从为子女考虑长远才是真正爱子下手,委婉告诉太后既然爱长安君就要为他做长远打算,使长安君质于齐,让齐出兵救援,消除了危机。

      正因为触龙说法委婉才让赵太后接受,才让国家免除了危机。如果触龙开门见山,直接让太后允许让长安君到齐作人质,那么,赵国的历史恐怕要截止了吧!

      由此可见良药甜口更利病,忠言顺耳更利于行,我们要学会规劝他人的正确方法。

      邹忌讽齐王纳谏给我的启示是:能听取不同意见,而一个人之所以能听取不同意见,又在于他有自知之明,为人需自谦.还有要善于接受正确意见,改正自己错误。同时也不能被他人的赞美之词所蒙蔽以至于得意忘形,要以客观的态度看待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够进步。

      课文通过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

      一个人在受蒙蔽的情况下,是不可能正确认识自己和客观事物的。作为领导,更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一些表面现象所迷惑;不要偏听偏信,要广泛听取他人的批评意见,对于奉承话要保持警惕,及时发现和改正自己的缺点错误,不犯或少犯错误。

      生活中,我们作为一名学生,应该牢记“良药苦口利于病,忠言逆耳利于行”的真理,还记得上

      次,········客观公正的对待失误与挫折,这样我们才能走得更远。

      1、要保持清醒的头脑,防止被表面现象迷惑 。

      2、要多去实践,多去观察。

      3、要多角度看待问题。

      4、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5、提出批评建议时要考虑方式、方法。

      邹忌,先说自己的情况,仅仅因为妻妾客人的爱、怕、求,自己对于一件“吾与徐工”谁美的,显而易见的判断 都不能得到真实的答案,而被蒙在鼓里,蔽矣。

      对于齐王,子民和大臣们有不止爱、怕、求,而且事情也不是谁美的简单问题,很多涉及治国大道,利益多寡等等,那么大王你和我相比,比我还要收蒙蔽。

      另外,大王不够开明所以您听到的是蒙蔽的言辞。如果大王,开诚布公,广开言路,就能防止“蔽甚”,就能更好的了解您的子民和您的疆土情况。

      启示:我们要能够直面批评,(文中提到的各种谏)并理智对待分析判断,加强自身素质锻炼,健全情商修养;对于管理者,更要吸取这个故事教训,多听取基层言论,做好员工服务,才能建设更团结有力的企业队伍;对于工程技术人员,要从各种设计方案吸取可取之处,择其善从之,为产品优化,创新产品而拓宽思路……

      这个启示,就是你有什么感想,我不同的时候读一遍就会有不同的感悟和启示。有的时候,比较自负,读这个时候,就会觉得,因为太过自负,而刚愎自用,没有听取旁人言论。有时候,向领导提建议没有被采纳,就会想到,我应该学*邹忌的说话方式,让上司更容易接纳我的意见。等等吧。答案可以有很多的。

      扩展:邹忌讽齐王纳谏写作特色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两汉:刘向 撰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谤讥 一作:谤议)

      写作特色

      1.情节完整,人物生动。

      全文虽然只有三百多字,却具有完整的故事情节。邹忌的两次窥镜,与妻、妾、客的三问三答,以及“暮寝而思”等情节,妙趣横生,富于生活气息,亲切有味。对人物的刻画特别讲究。如对邹忌,作者不重形体的刻画,而是着重用细节和对话,表现人物丰富的内心世界。又如,齐王只有两个举动,一是“王曰:‘善。’”二是“乃下令……”,就把一个贤明的君主形象表现得生动传神。

      2.叙事简洁,剪裁巧妙。

      对邹忌与徐公比美的情节,作者作了绘声绘色的描绘,对他的进谏,却只作概括的叙述。对臣民的进谏,也突出重点,记叙“令初下”“数月之后”“期年之后”三个时期的不同情况,使读者从中体会齐王纳谏后的巨大变化,而对齐王最初受蔽之深,齐国积弊之多,以及具体如何改革等,都只从侧面暗示,略而不写,使文章的中心更为突出。三问三答,也没有从每个人的形态上去描写,而是通过不同语言来显现人物对问题的不同态度。用笔简洁,辞约意丰。

      3.语言繁简适度。

      邹忌的三问,内容完全相同,只是在文字上略有变化,既表现了他的怀疑,又毫无重复之感。三答的意思也相同,但感情色彩却大不一样。齐王的回答只有一个“善”字,既表现了他的态度和诚意,又恰如其分地显示了他的矜持与尊贵。.

      4.设喻说理,具有极强的说服力

      设喻说理是本文最显著的写作特点.文章先写邹忌与徐公比美,接着对妻,妾,客的赞美之词进行了分析,为下文的设喻说理做了必要的铺垫.接着写邹忌讽谏齐王,先从自己的私事说起,随后以私事比国事,让齐威王从中受到启发。这种由*到远,由小到大,由生活琐事推及国事大事,用设喻来讲道理,表明了只要语言含蓄委婉,忠言完全可以顺耳,使得对方愉快的接受。

      全文运用了类比的写作手法。【设喻说理】

      设喻,又叫讽喻,这是比喻修辞的一种扩大化的用法,是借叙述一个故事,通过暗示、类比,说明某一事理,表述某一主张的富有机智幽默情趣比较婉曲的语言表达方式。它往往是一段话,甚至是一篇文章,用整个故事透露出喻意,不用比喻词,喻意较含蓄,让读者去体会两件事情在道理上的相似之处,有时有“意在言外”之感。讽喻的使用非常灵活,既可以在行文中插叙,并且点明本意;也可以独立成章,寓意其中,并不明说,而留给读者以思考。无论是哪种形式,一般都蕴含着讽谏、讥刺、规劝、批评、诱导的意义。

    [阅读全文]...

2022-04-01 15:11:14
  •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译文

  • 古诗文
  • 《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译文

      《邹忌讽齐王纳谏》通过邹忌以自身经历对齐王进行类比从而得出直言不易的道理,讽劝齐王纳谏除弊的故事,从而说明国君必须广泛采纳各方面的批评建议,兴利除弊,才可以兴国的道理。下面小编整理了《邹忌讽齐王纳谏》原文及译文,欢迎阅读!

      《邹忌讽齐王纳谏》

      两汉:刘向 撰

      邹忌修八尺有余,而形貌昳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吾与徐公孰美?”客曰:“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谤讥一作:谤议)

      译文

      邹忌身长五十四·寸左右,而且形象外貌光艳美丽。早晨,(邹忌)穿戴好衣帽,照了一下镜子,对他妻子说:“我和城北徐公比,谁更美呢?”他的妻子说:“您非常美,徐公怎么能比得上您呢?”城北的徐公是齐国的最美的男子。邹忌不相信自己(比徐公美),而又问他的妾:“我和徐公相比,谁更美呢?”妾说:“徐公哪能比得上您呢?”第二天,有客人从外面来(拜访),(邹忌)与他相坐而谈,问他:“我和徐公比,谁更美呢?”客人说:“徐公不如您美丽。”又一天,徐公来了,邹忌仔细地看着他,自己认为不如徐公美;照着镜子里的自己,更是觉得自己与徐公相差甚远。傍晚,他躺在床上休息时想这件事,说:“我的妻子赞美我漂亮,是偏爱我;我的妾赞美我美,是害怕我;客人赞美我美,是有事情要求于我。”

      在这种情况下,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范围内的百姓没有一个不有事想求助于大王。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

      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

      注释

      邹忌:战国时的齐国人,曾任相国。

      讽:讽谏,用暗示,比喻之类的方法,委婉的规劝。

      齐王:即齐威王,威王。

      纳谏:接受规劝。纳,接受,接纳

      修:长,这里指身高。

      八尺:战国时一尺约合今天的七寸左右。

      昳丽:光艳美丽。

      朝服衣冠:早晨穿戴好衣帽。(服,名词作动词活用,意为穿戴,在句中作状语。)

      窥镜:照镜子。

      孰:谁,什么。

      与:和……比。

      及:比得上

      旦日:明天。这里指第二天。

      明日:即上文“旦日”的后一天。

      若:如。

      孰视之,孰:通“熟”,仔细。之:代城北徐公。

      弗如远甚:远不如。弗:不。

      又:更。

      寝:躺着。

      美我者:赞美/认为……美

      私:动词,偏爱。

      诚知:确实知道。

      皆以美于徐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以”的后边省去了“我”。以:认为。于:比。

      地:土地,疆域。

      方:方圆。

      宫妇:宫里的姬妾。

      左右:身边的*臣。

      四境之内:全国范围内(的人)。

      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

      蔽:形容词用作动词,指受蒙蔽。

      善:好。

      乃:于是,就。

      面刺:当面指责。面,当面,名词作状语。

      受上赏:给予,付予。通“授”

      谤讥于市朝:在公众场所议论(君王的过失)。谤:公开指责别人的过错。讥,讽喻。谤讥,在这里指“指责,议论”,没有贬意。市朝,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

      闻:这里是“使……听到”的意思。使动用法。

      时时而间(jiàn)进:有时候偶然进谏。间进:偶然有人进谏。间,间或,偶然,有时候。

      期(jī)年:满一年。期,满。

      朝于齐:到齐国来朝见(齐王)。

    [阅读全文]...

2022-02-25 08:03:15
  •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一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 阅读,写作
  •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一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陶冶人们的情操,提升自我修养。阅读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阅读可以改变思想、获取知识,从而可能改变命运。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齐策一阅读训练及参考答案吧!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阅读下面两个文言语段,完成1—4题。(4分)

      甲 文

      邹忌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乙 文

      成侯邹忌为齐相,田忌为将,不相说。公孙闬①谓邹忌曰:“公何不为王谋伐魏?胜,则是君之谋也,君可以有功。战不胜,田忌不进②;战而不死,曲桡③而诛。”邹忌以为然,乃说④王而使田忌伐魏。

      田忌三战三胜,邹忌以告公孙闬,公孙闬乃使人操十金⑤而往卜⑥于市,曰:“我田忌之人也,吾三战而三胜,声威⑦天下,欲为大事⑧,亦吉否?”卜者出,公孙闬因令人捕为人卜者⑨,亦验其辞⑩于王前。田忌遂走。 (《战国策·齐策一》)

      注释:①闬:念hàn。 ②不进:指不再威胁到邹忌。 ③曲桡:桡,念náo。曲桡,这里指混淆视听、罗织罪名。 ④说:念shuì,劝说,说服。 ⑤十金:当时齐国二十两为一金。 ⑥卜:念bǔ,烧灼龟甲,看其裂纹以预测吉凶。 ⑦威:威慑,使恐惧而屈服。 ⑧为大事:这里指造反。 ⑨为人卜者:帮人占卜预测吉凶的人。 ⑩验其辞:验证占卜者讲的话。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语。(4分)

      (1)今齐地方千里 (2)能面刺寡人之过

      (3)不相说 (4)田忌遂走

      2.翻译下面的句子。(4分)

      (1)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2)邹忌以为然,乃说王而使田忌伐魏。

      3.选出理解和分析错误的`一项。(2分)

      A.甲文中“讽、刺、谏、谤、讥”几个词的感情色彩相同,都是中性词。

      B.甲文中“战胜于朝廷”的最直接的证据是“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

      C.战功可以抹杀,事实可以歪曲。乙文告诉我们这样一个真理:传播决定事实,事实本身是什么是次要的,事实是由那些有心计的人来设计的。

      D.读史可以使人聪明,是非却需要明辨。乙文中邹忌采用公孙闬的伎俩,不惜损害国家利益迫使田忌出逃避祸,甚至欲置对方于死地而后快,这就是要加以批判的地方。

      4.两个片断中的齐王表现出的性格特征差异很大,试分别加以说明。(4分)

      参考答案:

      1. (1)土地方圆、疆土方圆 (2)当面指责、当面挑刺(3)同“悦”,喜欢、和睦 (4)逃跑、离开 (每题1分,计4分)

      2. (1)这就是(所谓的)在朝廷上战胜(敌国)。(2)邹忌认为(公孙闬的计策)有道理,就劝说齐王派田忌去攻打魏国。(每题2分,计4分)

      3.C (计2分)

      4. 甲文中的威王是一位修明政治、善于采纳忠言、决心纳谏除弊的贤明君主。乙文中的威王不能充分相信将领,被邹忌、公孙闬所骗而逼走了大将田忌,暴露出偏听偏信的糊涂一面。(每点2分,计4分)

    [阅读全文]...

2021-12-27 01:16:17
  •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阅读答案

  • 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阅读答案

      在现实的学*、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分析自己学*过程中的得与失。那么你知道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阅读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阅读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选段,完成下面题。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①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邹忌讽齐王纳谏》选自________________;

      ①处冒号的作用是_______________。

      2.解释下列句中加粗的字词。

      (1)皆以美于徐公 _____________

      (2)闻寡人之耳者 _____________

      (3)皆朝于齐___________

      (4)期年之后___________

      4.翻译句子。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考答案:

      1.《战国策.齐策一》 总结(概括、收束)上文

      2.(1)比 (2)使……听到 (3)朝见 (4)满一年

      3.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错误可得到上等奖赏。

      4.人贵有自知之明,要善于接纳合理化建议。要讲究劝说的方式、方法。

      邹忌修八尺有余,形貌跌丽。朝服衣冠,窥镜,谓其妻曰: “我孰与城北徐公美?”其妻曰: “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公也!”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忌不自信,而复问其妾曰:“吾孰与徐公美?”妾曰: “徐公何能及君也!”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问之客曰: “吾与徐公孰美?”客曰: “徐公不若君之美也!”明日,徐公来。孰视之,自以为不如;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暮寝而思之曰: “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妾之美我者,畏我也;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 “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 “善。”乃下令: “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小题1:解释文中加点的词语。

      修:_________________

      讥:_________________

      小题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窥镜而自视,又弗如远甚。

      (2)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小题3:邹忌两次“窥镜”的原因是什么?

      参考答案

      小题1:修:长,这里指身高 讥:讽刺

      小题2:(1) 拿起镜子来仔细端详,更觉得远不如人。

      (2) 诏令刚刚颁布时,大臣们都来进谏,朝堂门庭若市。

      小题3:第一次窥镜的原因:“朝服衣冠”后的*惯动作;第二次窥镜的原因:验证自己与徐公“孰美”的刻意行为。

      试题分析

      小题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修”是名词,身高。

      小题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学生的阅读理解和翻译能力,要求学生多读文章,掌握文意,尤其是重点词的翻译。注意1句中的“窥镜”“远甚”和2句中的“进谏”的意思。

      小题3:

      试题分析:通过阅读可知,第一次对镜子正常穿朝服,第二次是验证与徐公谁美。

      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1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 〗

      A.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诚:确实

      B.臣之妻私臣 私:偏爱

      C.皆以美于徐公 以:用来

      D.今齐地方千里 地方:土地方圆

      13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划线句子的意思。(2分)

      答:

    [阅读全文]...

2022-06-16 22:38:33
  •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 阅读
  • 《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

      在年少学*的日子里,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文言文吧?现在我们一般将古文称为文言文。为了让更多人学*到文言文的精华,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邹忌讽齐王纳谏》文言文阅读题及答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甲文

      (邹忌)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乙文

      帝(唐太宗)尝作宫体诗,使世南(虞世南)赓(gēng,连续)和(he,照别人诗词格律或内容写作诗词)。世南曰:圣作诚工(精巧),然体非雅正。上(皇上)之所好(hao),下必有甚者,臣恐此诗一传,天下风靡。不敢奉诏。帝曰:朕试卿耳!赐帛五十匹。帝数出畋(tian打猎)猎,世南以为言(对此提出批评),皆蒙嘉(赞美)纳(采纳)。

      11、解释下列加点的字词在文中的意思。(4分)

      ①臣之妻私臣 ( ) ②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 ( )

      ③能谤讥于市朝( ) ④上(皇上)之所好,下必有甚者( )

      12、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字的用法和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 )

      由此观之 皆以美于徐公、

      投诸渤海之尾 (《愚公移山》)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 (《小石潭记》)

      乃下令:群臣吏民。 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

      乃重修岳阳楼 (《岳阳楼记》) 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 《醉翁亭记》)

      13、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划线的两个句子。(4分)

      ①臣诚知不如徐公美。

      ②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14、甲乙两文写的都是臣子向君王进谏并被采纳的`故事,这两位臣子的进谏方式有什么不同?现实生活中如果要向同学提意见,你认为应该用什么方式?为什么?(4分)

      答:

      参考答案:

      11.①偏爱,②指责,③讽刺,④爱好、喜好(计4分,每小题1分)。

      12.C(2分)

      13.①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漂亮。②这就是所谓在朝廷上战胜别国(或这就是(人们)所说的在朝廷上就能战胜别的国家的事情。)(计4分,每题2分)。

      14.第一问,邹忌是设喻(委婉)进谏,虞世南是直言进谏。(2分,每点1分。) 第二问,关键是考虑提意见的效果,围绕这个中心选择恰当的方式;选择时应该考虑到对象的性格、提意见的场合等相关因素。(2分。)

      (一)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

      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

      (二)赵简子出畋①,命郑龙射野人②,“使毋惊吾鸟。”龙曰:“吾先君晋文公伐③卫,不戮④一人;今君一畋,而欲杀良民,是⑤虎狼也。”简子曰:“人畋得兽,我畋得士。故缘木⑥愈高者愈惧,人爵⑦愈贵者愈危,可不慎乎!”

      (选自《金楼子·郑龙谏勿伤百姓》)

      【注】①畋(tián):打猎。②野人:农夫。③伐:攻打。④戮:杀戮。⑤是:这是。⑥缘木:爬树。⑦爵:爵位。

      15.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4分)

      (1)臣之妻私臣 (2)今齐地方千里 (3)王之蔽甚矣 (4)故缘木愈高者愈惧

      16.翻译下面句子。(2分)

      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

      17.齐国能“战胜于朝廷”的原因是什么?(2分)

      18.同样是“谏”,邹忌和郑龙采用了什么不同的方法?(2分)

      阅读杜甫的《望岳》,完成19~20题。(4分)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19.诗歌所描写的泰山之美,是自然造就还是人为美化的?你从哪句看出的? (2分)

      20.展开联想与想象,请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所展现的画面。(2分)

      15.(4分)(1)偏爱 (2)土地方圆 (3)受蒙蔽(4)因此,所以

      16.(2分)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谏,宫门前庭院内像集市一样。

      17.(2分)有邹忌这样敢于进谏、善于进谏的臣民(1分);有齐威王这样知错就改、善于纳谏的国君(1分)。

      18.(2分)邹忌用的是曲谏——委婉规劝;郑龙用的是直谏——尖锐批评。(意思对即可)

      19.(2分)自然造就 (1分),从“造化钟神秀”可以看出(1分)。

      20.(2分)山上云雾缭绕,飘渺有若仙境,心胸为之荡漾,睁大了眼睛,目不转睛,注视着那些归巢的鸟儿。(意思对即可)

    [阅读全文]...

2022-04-07 23:12:55
  • 关于雪的古诗文

  • 古诗文
  • 关于雪的古诗文

      古人的.诗文作品中,记录了那些年他们下雪天干过的事儿,恰逢北京今冬初雪,我们就循着这些“雪泥鸿爪”来看看古人在下雪天的闲情雅致吧。为大家分享了雪的古诗文,一起来看看吧!

      湖心亭看雪

      (明)张岱

      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

      到亭上,有两人铺毡对坐,一童子烧酒炉正沸。见余,大喜曰:“湖中焉得更有此人!”拉余同饮。余强饮三大白而别。问其姓氏,是金陵人,客此。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

      咏雪 / 咏雪联句

      南北朝: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雪

      天公翦(jiǎn)水,宇宙飘花,品之,有四美焉:落地无声,静也;沾衣不染,洁也;高下*均,匀也;洞窗掩映,明也。宜长松修竹,老梅片石;怪石崚(léng)嶒(céng),深林窈(yǎo)窕( tiǎo);寒江远浦,断岸小桥;古刹(chà)层峦,疏篱幽径;老叟披蓑垂钓,骚人跨蹇(jiǎn)寻诗;小酌清谈,高楼长啸;船头茶灶飘烟,座上黛眉把盏;老僧对坐,韵士闲评;披鹤氅(chǎng),纵步园林,御貂裘,登临山水。如此景况,何必峨嵋千尺?

      霁雪

      【唐】戎昱

      风卷寒云暮雪晴,

      江烟洗尽柳条轻。

      檐前数片无人扫,

      又得书窗一夜明。

      对雪

      【唐】高骈

      六出飞花入户时,

      坐看青竹变琼枝。

      如今好上高楼望,

      盖尽人间恶路岐。

      雪梅

      【宋】卢梅坡

      梅雪争春未肯降,

      骚人搁笔费评章。

      梅须逊雪三分白,

      雪却输梅一段香。

      踏莎行

      【宋】吕本中

      雪似梅花,梅花似雪。

      似和不似都奇绝。

      恼人风味阿谁知?

      请君问取南楼月。

      记得去年,探梅时节。

      老来旧事无人说。

      为谁醉倒为谁醒?

      到今犹恨轻离别。

      寿阳曲·江天暮雪

      【元】马致远

      天将暮,雪乱舞,

      半梅花半飘柳絮。

      江上晚来堪画处,

      钓鱼人一蓑归去。

      汉东道中

      【唐】蒋吉

      九十九冈遥,天寒雪未消。

      羸童牵瘦马,不敢过危桥。

      雪望

      【清】洪升

    [阅读全文]...

2021-11-28 01:41:20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古诗文网 - 句子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古诗文网 - 语录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古诗文网 - 说说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古诗文网 - 名言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古诗文网 - 诗词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古诗文网 - 祝福
邹忌讽齐王纳谏的古诗文网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