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杵磨针的古诗意思

关于铁杵磨针的古诗意思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铁杵磨针的古诗意思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铁杵磨针的古诗意思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铁杵磨针的古诗意思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k+) 语录(42) 说说(170) 名言(4) 诗词(3k+) 祝福(5) 心语(115)

  • 《铁杵磨针》古诗原文及译文

  • 《铁杵磨针》古诗原文及译文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铁杵磨针》古诗原文及译文,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铁杵磨针

      明代:郑之珍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

      磨针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注释:

      眉州: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

      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成:完成。

      去:离开。

      逢:碰上。

      媪:妇女的统称。

      方:正在。

      铁杵;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欲:想要

      感:被、感动

      还:回去

      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

      卒业:完成学业。

      今:现在

      氏:姓…的人。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启示:

      1、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

      2、一个人,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坚持不懈,即可创佳绩。

      3、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4、如果有了目标就不能中止,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5、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6、无论做什么事请,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因为工夫不负有心人。重视生活细节,那将影响你的一生,请牢记:世界上没有你做不到的事,关键在于你的心态。

      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重视生活中的细节,那将影响你的一生、请牢记: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关键在于你的态度。

      郑之珍简介:

      郑之珍,字汝*,号高石,明万历补邑庠生。后来祁门县*门,在渚口乡清溪村发现了郑之珍夫妇合葬墓及《清溪郑氏族谱》,确认他为祁门县渚口乡清溪人。郑之珍在《新编目连戏救母劝善戏文》序中自述:“幼学夫子而志春秋,惜文不趋时,而学不获遂,于是萎念于翰场,而 游心于方外。

    [阅读全文]...

2022-07-17 23:02:55
  • 铁杵磨针原文及译文

  • 铁杵磨针原文及译文

      铁杵磨针告诉我们学*就要像李白那样有信心,有恒心,有毅力,水滴石穿,绳锯木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锈花针。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铁杵磨针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铁杵磨针

      明代:郑之珍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

      磨针溪是坐落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注释

      眉州: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

      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成:完成。

      去:离开。

      逢:碰上。

      媪:妇女的统称。

      方:正在。

      铁杵;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欲:想要。

      感:被。。。。。。感动。

      还:回去。

      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

      卒业:完成学业。

      今:现在

      氏:姓…的人。

      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 “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拓展内容】

      铁杵磨针作文

      铁杵磨针这个典故很多人都知道,可谓是脍炙人口,其中所蕴含的道理更是我们所不能忽视的——坚持。

      坚持是什么?坚持就是长时间去做某事且从不间断,这就是坚持。它能给人不屈,坚强的品质,它本身也是一种品质。我们要向好的地方去坚持,例如每天坚持锻炼,坚持自己的爱好等,都可以将我们变得更加完美。

      坚持,就要高质量坚持,如果你决定每天锻炼半小时,在这半小时里只有仅仅几分钟是休息,喝水的时间,其他都用来锻炼的话,那么就是高质量的锻炼;反过来,如果你在这锻炼的半个小时中只有那么几分钟是真正的锻炼,而其他的时间都是在干一些杂事,比如扒拉扒拉这堆东西,瞧瞧有什么好东西,再扒拉扒拉那堆东西,看看能翻到什么好看的笔记本之类的话,那么这就是缩水的锻炼,往大了想便是缩了水的坚持,既然坚持了就要竭尽全力做好每一次,让某一天回头看的你以及旁边的朋友能够赏心悦目地欣赏你的每次坚持。

      坚持,就要坚持到底。如果你想坚持,并且也像上述一样高质量的话,还不够,你还需要坚持的必需心理之一——耐心,有了耐心,你能够沉下心来做每一次坚持并且周而复始,永不烦腻,直到达到了你所追求的'目的。如果你没有耐心,就有可能会出现坚持了一段时间不想坚持的,讨厌坚持的甚至忘记坚持的心理现象。所有,有一个非常好的耐心,却是很重要的。

      初中及高中则是一个很重要的阶段,我们不能跨过它,在这六年中,我们将会遇见两个印象深刻影响我们一生的考试,中考及高考。我们为了在这两次考试中能够安逸度过甚至取到理想的成绩,必须坚持,有耐心,能够不骄不躁面对每一天,全身心地投入学*。能够在这六年找出一个适合自己的学*方案,激发自己的学*潜能,在学*方面更加得心应手。还可以规划自己的作息时间表,将学*变得有规有矩,生活变得规规律律,将生活与学*两不耽误,当作息表的作用发挥到极致时,你就会变得神清气爽,生活规律,身体健康,头脑清醒,轻松应对各种考试背书等。你还能整理你的学*资源,当你需要你的学*资源时,就会手到擒来了,不仅是学*资源,工具书、作业、卷子、教科书等也可以一一放在暑假上来整理的。

      长时间坚持,也许有人会受不了,那么这时我们不妨将它变为一种乐趣,一种兴趣,充分发挥你的充满想象力的大脑,将每一次的写作业,写卷子等想象为打游戏,将他们当做游戏来对待,这样我们就不会讨厌它们并且能够愿意去接受他们,继续去坚持他们,这才是最重要的。都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当你厌恶时,去尝试着它当做一种游戏,把坚持当作一种乐趣吧。

      坚持很重要,我们时时刻刻都在坚持,但至于坚持得如何还得看你们喽。坚持可以让人更加完美,得到更多的好品质,在人生的路上走得更远。如果你没有什么坚持的,就给自己制定目标然后去坚持吧!

    [阅读全文]...

2022-03-13 03:48:45
  • 李白铁杵磨针的故事(铁杵磨针的成语故事)

  • 李白,故事
  • 成语睡前故事,以生动的故事形式增长孩子的知识,更能给孩子带来好的引导,可以说是家长的好帮手。今天就来说一说铁杵磨针的故事: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老婆婆,您在做什么?”“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 ”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做什么事都要有恒心,有耐心,只要有信心,能够坚持下去就一定能取得成功。当然从这个故事的侧面还可以解读到连诗仙李白小时候都不爱读书,更何况是现在的孩子们,所以作为家长不能因为孩子的贪玩就去打骂,责怪他们。而是要加以引导,让他们感受到学*的快乐,能够自己主动去学*,而不是逼着去学*,这样会事半功倍!

    [阅读全文]...

2022-01-06 19:56:36
  • 语文《愚公移山》《铁杵磨针 》对比阅读*题及答案

  • 阅读,语文
  • 语文《愚公移山》《铁杵磨针 》对比阅读*题及答案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都接触过阅读题吧,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语文《愚公移山》《铁杵磨针 》对比阅读*题及答案,欢迎阅读与收藏。

      【甲】愚公移山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本在冀州之南,河阳之北。

      北山愚公者,年且九十,面山而居。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聚室而谋曰:“吾与汝毕力*险,指通豫南,达于汉阴,可乎?”杂然相许。其妻献疑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杂曰:“投诸渤海之尾,隐土之北。”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叩石垦壤,箕畚运于渤海之尾。邻人京城氏之孀妻有遗男,始龀,跳往助之。寒暑易节,始一反焉。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北山愚公长息曰:“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河曲智叟亡以应。

      操蛇之神闻之,惧其不已也,告之于帝。帝感其诚,命夸娥氏二子负二山,一厝朔东,一厝雍南。自此,冀之南,汉之阴,无陇断焉。

      【乙】铁杵磨针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1.解释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2分)

      (1)年且九十( ) (2) 方磨铁杵 ( )

      (3)始一反焉( ) (4)媪自言姓武 ( )

      2.【甲】文中下列几组加点词语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项是( )(2分)

      A. 且焉置土石 无陇断焉

      B. 惧其不已 其如土石何

      C. 以君之力 河曲智叟亡以应

      D.操蛇之神闻之 告之于帝

      3.翻译下面的句子。(2分)

      (1)汝心之固,固不可彻。

      【译文】

      (2)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译文】

      4.由【乙】文演变的民间俗语为(1分)

      答:

      5.这两个故事,给你怎样相同的启示?(2分)

      答:

      6.李白勤学苦读,终成诗仙。请再举两个我国古代名人的勤学事例。(2分)

      【人物】 【事例】

      【人物】 【事例】

      7.【甲】文中愚公移山的.原因是“ ”,移山的目的是“ ”(用原文回答,2分)

      8.【甲】文写山的高峻、遗男的相助、智叟的阻止、神的搬山对塑造愚公的形象有什么作用?(2分)

      答:

      答案:

      1.(2分)(1)将* (2)正在 (3)同“返”,往返 (4)说 (各0.5分)

      2.(2分)D

      3.(2分)(1)你思想顽固,顽固到了不可改变的地步 。(1分)

      (2) 李白被她的想法所感动,回去后终于完成了自己的学业。(1分)

      (注意译准“固” “彻” “感” “卒”,其余译对大意即可给分)

      4.(1分)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

      5.(2分)【示例】做任何事情要有恒心、有毅力,这样才能成功。(符合题意,语言简明通顺,言之成理,即可视情况给分)

      6.(2分)【示例】匡衡 凿壁偷光 / 孙康 映 雪照读 / 车胤 囊萤读书等。 (要求写出真实姓名,事例言简意赅。各1分)

      7.(2分)惩山北之塞,出入之迂也 指通豫南,达于汉阴 (各1分)

      8.(2分)从侧面烘托了愚公具有不怕困难的决心、坚韧不拔的毅力和造福子孙的宏愿。

    [阅读全文]...

2022-04-28 02:41:21
  • 铁杵磨针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 铁杵磨针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在我们的学*时代,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文言文吧?文言文的特色是言文分离、行文简练。还记得以前背过的文言文都有哪些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铁杵磨针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磨针溪,在眉州(1)象耳山下。世传(2)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3)。过小溪,逢(4)老媪(5)方(6)磨铁杵,问之(7),曰:“欲(8)作针。”太白感(9)其意,还(10)卒业(11)。媪自言姓武。今(12)溪旁有武氏(13)岩。

      注释

      1、眉州:地名,今四川省眉山一带。

      2、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3、去:离开。

      4、逢:碰上。

      5、媪:妇女的'统称。

      6、方:正在。

      7、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

      8、欲:想要。

      9、感:被感动。

      10、还:回去。

      11、卒业:完成学业。

      12、今:现在。

      13、氏:姓……的人。

      翻译

      磨针溪,在眉州的象耳山下。传说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自己的功课,就出去玩了。他路过一条小溪,见到一个老妇人在那里磨一根铁棒,(他感到奇怪)于是就问这位老妇人在干什么。老妇人说:“要把这根铁棒磨成针。”李白十分惊讶这位老妇人的毅力,于是就回去把自己的功课完成了。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启示

      1、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

      2、一个人,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坚持不懈,即可创佳绩。

      3、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4、如果有了目标就不能中止,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5、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6、无论做什么事请,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因为工夫不负有心人。重视生活细节,那将影响你的一生,请牢记:世界上没有你做不到的事,关键在于你的心态。

      原文扩展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课,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到一个破茅屋门口,看见门口有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 “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滴水可穿石,愚公能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阅读全文]...

2022-03-01 03:01:12
  • 铁杵磨成针的歇后语

  • 语文
  • 铁杵磨成针的歇后语

      歇后语是汉语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群众在生活实践中所创造的一种特殊语言形式,是一种短小、风趣、形象的语句。下面是小编整理的铁杵磨成针的歇后语,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解释】下了足够功夫,事情自然就会取得成效。

      【故事】唐朝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读书。一天,乘老师不在屋,悄悄溜出门去玩儿。他来到山下小河边,见一位老婆婆,在石头上磨一根铁杵。李白很纳闷,上前问:“老婆婆,您磨铁杵做什么?”老婆婆说:“我在磨针。”李白吃惊地问:“哎呀!铁杵这么粗大,怎么能磨成针呢?”老婆婆笑呵呵地说:“只要天天磨铁杵总能越磨越细,还怕磨不成针吗?”聪明的'李白听后,想到自己,心中惭愧,转身跑回了书屋。从此,他牢记“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的道理,发奋读书。最后他终于成为一名著名诗人。

      【相关谚语】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谚语。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出处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世传李白读书象耳山中,学业未成,即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1、相关

      出处:《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

      磨针溪地址:在眉州象耳山下

      主要涉及:人物世传李太白

      2、释义

      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坚持不懈,再难的事也能够成功。

      3、出处

      <原文>

      宋·祝穆《方舆胜览·眉州·磨针溪》: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小溪,逢老媪方磨铁杵,白怪而问之,媪曰:“欲做针。”白曰:“铁杵成针,得乎?”曰:“但需工深!”太白感其意,还而终业。媪自言姓武,今溪旁有武氏岩。

      <译文>

      磨针溪在眉州象耳山下。世间相传李太白在山中读书,还没有读完,就放弃离去了。(李白)路过小溪,看见一位老婆婆正在磨铁杵,李白感到奇怪便问她(为什么在磨铁杵),老婆婆回答:“我想要做针。”李太白问道:“铁杵磨成针,能行吗?”老婆婆答道:“只需功夫深!”李白被她的毅力(意志)所感动,就回到了山上完成学业。老婆婆自己说她姓武,现在磨针溪旁有武氏岩。

      4、文言知识

      得,在文言中除了“得到”“获得”解释外。常作“能”用。上文“得乎?”意为“能吗?”“行吗”。又“不得安宁”,即不能安宁。“安得丰衣足食”意为怎么能丰衣足食:“未得见面”即未能见面。

    [阅读全文]...

2022-06-06 02:03:50
  • 元日古诗意思

  • 文学
  • 元日古诗意思

      《元日》是北宋政治家王安石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描写新年元日热闹、欢乐和万象更新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作者革新政治的思想感情,充满欢快及积极向上的奋发精神。那么元日的意思是什么呢?下面和小编一起了解一下吧!

      元日

      作者: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译文

      阵阵轰鸣的爆竹声中,旧的一年已经过去;和暖的春风吹来了新年,人们欢乐地畅饮着新酿的屠苏酒。

      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家万户,他们都忙着把旧的桃符取下,换上新的桃符。

      诗意

      (一)

      爆竹声中送走了旧的一年,春风已把温暖送进了屠苏酒碗。初升的太阳照耀着千门万户,家家都用新的桃符把旧的桃符更换。

      (二)

      在噼噼啪啪的爆竹声中,送走了旧年迎来了新年。人们饮美味的屠苏酒时,又有和暖的春风铺面而来,好不惬意!天刚亮时,家家户户都取下了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迎接新春。

      《元日》赏析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如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这是一首家喻户晓的诗:《元日》。作者是宋代的王安石。这首诗描写了宋代人过春节的场面:在阵阵鞭炮声中,一年又过去了,我们又迎来了新的一年。和煦的春风吹在脸上暖洋洋的。人们端起酒杯,开怀畅饮屠苏酒。旭日的光辉普照千家万户,到处是灿烂的.景象。每到这个时候,都会取下旧桃符,换上新桃符,象征除旧布新。

      作者王安石敏锐地抓住民间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这都是具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充分表现出过年时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

      仔细品品这诗中的内容,你是否感受到那深深的年味?一听到爆竹声,你是否涌起过年时的兴奋?当你闻到屠苏酒的香气,你是否暖洋洋地感觉到春天已经来临?当千家万户都沐浴在初春朝阳的光照之中,你是否有温暖的气息在身边环绕?当人们用新桃符替换了旧桃符,你是否明白了“除旧迎新”的主题?

      这首诗,还自有它的比喻象征意义,它是以除旧迎新来比喻和歌颂新发的胜利推行。这首诗正是赞美新事物的诞生如同“春风送暖”

      拓展:古诗《元日》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

      2、认识生字23个。

      3、完成语文天地中学*显身手。

      4、理解诗句内容,感受诗句中渲染的欢天喜地、热热闹闹的节日气氛。

      教学难点: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全诗。

      2、理解语句的意思。

      教学准备:小黑板,生字、词卡片。

      课型:古诗。

      教学方法:讨论、小组合作式。

      教学步骤:

      一、导入活动:

      1、学生们,十二月份结束了,我们将迎来新的一年。新岁月的第一天是什么节日?

      2、板书课题。

      3、从课题里。你联想到什么?

      二、学*新课

      1、初读课文

      ⑴、指导看书上的插图,问:这篇课文图上有什么?

      ⑵、出示小黑板上的诗句,指定学生读。

      ⑶、全班齐读。

      ⑷、出示生字5个,(开火车读)

      爆 屠 曈 换 符

      ⑸、出示生词,同桌读。

      爆竹 屠杀 苏醒 交换 符号

      2、熟读课文,理解诗句。

      ⑴、学生自由读诗句。

      ⑵、小组讨论:说说你知道哪句诗的意思?

      ⑶、指定学生说诗意。

      ⑷、全班齐读全诗。

    [阅读全文]...

2022-04-24 03:36:56
  • 祝穆《铁杵成针》译文鉴赏及注释

  • 祝穆《铁杵成针》译文鉴赏及注释

      铁杵成针,意思是比喻只要有毅力,肯下苦功,事情就能成功。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祝穆《铁杵成针》译文鉴赏及注释,一起来看看吧。

      《铁杵成针》

      宋代:祝穆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铁杵成针》译文

      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铁杵成针》注释

      世传:世世代代相传。

      成:完成。

      去:离开。

      逢:碰上。

      媪:妇女的统称。

      方:正在。

      铁杵;铁棍,铁棒,杵,压米或捶衣用的棒,一头粗一头细的圆棒。

      欲:想要。

      感:被......感动。

      还:回去。

      之:代词,指代老妇人在做的事。

      卒业:完成学业。

      今:现在。

      氏:姓…的人。

      《铁杵成针》典故

      唐朝著名大诗人李白小时候不喜欢念书,常常逃学,到街上去闲逛。

      一天,李白又没有去上学,在街上东溜溜、西看看,不知不觉到了城外。暖和的阳光、欢快的小鸟、随风摇摆的花草使李白感叹不已,“这么好的天气,如果整天在屋里读书多没意思?”

      走着走着,在一个破茅屋门口,坐着一个满头白发的老婆婆,正在磨一根棍子般粗的铁杵。李白走过去, “老婆婆,您在做什么?”

      “我要把这根铁杵磨成一个绣花针。”老婆婆抬起头,对李白笑了笑,接着又低下头继续磨着。

      “绣花针?”李白又问:“是缝衣服用的绣花针吗?”

      “当然!”

      “可是,铁杵这么粗,什么时候能磨成细细的绣花针呢?”

      老婆婆反问李白:“滴水可以穿石,愚公可以移山,铁杵为什么不能磨成绣花针呢?”

      “可是,您的年纪这么大了?”

      “只要我下的功夫比别人深,没有做不到的事情。”

      老婆婆的一番话,令李白很惭愧,于是回去之后,再没有逃过学。每天的学*也特别用功,终于成了名垂千古的诗仙。

      《铁杵成针》启示

      1、只要坚持不懈就算是铁杵,也能磨成针。

      2、一个人,不管结果如何,只要坚持不懈,即可创佳绩。

      3、目标专一而不三心二意,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4、如果有了目标就不能中止,持之以恒而不半途而废,就一定能实现我们美好的理想。

      5、要把铁杵磨成细针,需要锲而不舍、持之以恒的精神,只要我们拥有这样的.精神,还有什么事情做不成呢?

      6.无论做什么事请,只要有恒心,就一定会成功,因为工夫不负有心人。重视生活细节,那将影响你的一生,请牢记:世界上没有你做不到的事,关键在于你的心态。

      《铁杵成针》释读

      无论做什么事情,只要有恒心,一定会成功的,功夫不负有心人。我们的孩子们,如果在学业上能认真、努力、有恒心,成绩好一定是没有问题的.重视生活中的细节,那将影响你的一生.请牢记:世上没有做不到的事,关键在于你的态度。

      《铁杵成针》作者介绍

      祝穆(?~1255年),少名丙,字伯和,又字和甫,晚年自号“樟隐老人”。祖籍婺源(今属江西),曾祖祝确为朱熹的外祖父,父康国是朱熹表弟,跟随熹母祝氏居崇安。

      铁杵成针

      [宋代]祝穆

      磨针溪,在象耳山下。世传李太白读书山中,未成,弃去。过是溪,逢老媪方磨铁杵。问之,曰:“欲作针。”太白感其意,还卒业。

      翻译

      磨针溪是在象耳山脚下。世世代代相传李白在山中读书的时候,没有完成好自己的学业,就放弃学*离开了。他路过一条小溪,遇见一位老妇人在磨铁棒,于是问她在干什么,老妇人说:“我想把它磨成针。”李白被她的精神感动,就回去完成学业。那老妇人自称姓武。现在那溪边还有一块武氏岩。

      注释

    [阅读全文]...

2022-06-12 02:47:03
  • 铁杵磨成针的上一句名人名言75条

  • 名人名言,名人,语录
  • 1.向着某一天终于要达到的那个终极目标迈步还不够,还要把每一步骤看成目标,使它作为步骤而起作用。——歌德。

    2.取得成就时坚持不懈,要比遭到失败时顽强不屈更重要。――拉罗什夫科

    3.循序渐进,熟读而精思。(朱熹)

    4.自我要求是迈向成功的捷径,恒心是离成功最短的路。

    5.忍耐和坚持是痛苦的,但它会逐给你好处。

    6.机关算尽太聪明,反误了卿卿性命。(红楼梦)

    7.*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复哀*也。(杜牧

    8.只要持续地努力,不懈地奋斗,就没有征服不了的东西。――塞内加

    9.公共的利益,人类的*,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佚名。

    10.那些最能干的人,往往是那些即使在最绝望的环境里,仍不断传送成功意念的人。他们不但鼓舞自己,也振奋他人,不达成功,誓不休止。——安东尼·罗宾

    11.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12.要在这个世界上获得成功,就必须坚持到底:至死都不能放手。——伏尔泰

    13.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王安石

    14.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中国谚语

    15.有了坚定的意志,就等于给双脚添了一对翅膀。——乔·贝利。

    16.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陆游)

    17.只有毅力才会使我们成功,而毅力的来源又在于毫不动摇,坚决采取为达到成功所需要的手段。——车尔尼雪夫斯基。

    18.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佚名。

    19.如果你问一个善于溜冰的人怎样获得成功时,他会告诉你:“跌倒了,爬起来”,这就是成功。——牛顿

    20.只要持之以恒,知识丰富了,终能发现其奥秘。——杨振宁

    21.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22.生活就像海洋,只有意志坚强的人才能达到生命的彼岸。

    23.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国演义

    24.前门拒虎,后门进狼。(赵雪航

    25.一日一钱,十日十钱。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26.在zg做事,最好只走半步:早半步或迟半步。早半步可得风气之先,晚半步不冒无谓的风险。但不能早一步或晚一步。早一步成为被枪打的出头鸟,晚一步就会别人牵牛你拔桩;早一步花还未开,晚一步瓜已落去。

    27.成功是一段路程,而非终点,所以只要在迈向成功的过程中一切顺利,便是成功。

    28.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佚名

    29.为学须刚与恒,不刚则隋隳,不恒则退。——冯子咸

    30.一个有决心的人,将会找到他的道路。——佚名。

    31.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32.在希望与失望的决斗中,如果你用勇气与坚决的双手紧握着,胜利必属于希望。――普里尼

    33.政通人和,百废俱兴。(范仲淹

    34.伟大的作品,不是靠力量而是靠坚持才完成的。

    35.如果有一天,我们突然发现,投身再大的事业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事业,聆听再好的故事也不如把自己的人生当做一个故事,我们一定会动手动笔,做一点有意思的事情。不妨把这样的故事称之为“收*生的游戏”。让今天收藏昨天,让明天收藏今天,在一截一截的收藏中,原先的断片连成了长线,原先的水潭连成了大河,而大河,就不会再有腐臭和干涸的危险。——《收藏昨天》

    36.人们还往往把真理和错误混在一起去教人,而坚持的却是错误。——歌德 关键词: 本文*分享:

    37.伟人之所以伟大,是因为他与别人共处逆境时,别人失去了信心,他却下决心实现自己的目标。

    38.意志的出现不是对愿望的否定,而是把愿望合并和提升到一个更高的意识水*上。——罗洛·梅

    39.坚持意志伟大的事业需要始终不渝的精神。――伏尔泰

    40.“不耻最后。”即使慢,驰而不息,纵令落后,纵令失败,但一定可以达到他所向往的目标。——鲁迅

    41.精诚所至,金石为开。(明,凌蒙初)

    42.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43.一个人只要强烈地坚持不懈地追求,他就能达到目的。——司汤达

    44.科学的永恒性就在于坚持不懈地寻求之中,科学就其容量而言,是不枯竭的,就其目标而言,是永远不可企及的。——卡·冯·伯尔。

    45.精诚所至,金石为开。――蔡锷

    46.一朝权在手,便来把令行。(朱湾

    47.公共的利益,人类的*,可以使可憎的工作变为可贵,只有开明人士才能知道克服困难所需要的热忱。――佚名

    48.最可怕的敌人,就是没有坚强的信念。——罗曼·罗兰。

    49.有百折不挠的信念的所支持的人的意志,比那些似乎是无敌的物质力量有更强大的威力。——爱因斯坦。

    50.上至总统,下至*民百姓,看起来需要面对很多人,但其实不然。每个人真正需要应付的不过也就是七八个人。把身边这些人应付好了,日子就太*了。这七八个人摆不*,日子就不好过。这就需要拿出你的全部人生智慧来应付。――刘震云

    51.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界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界也;“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界也。——王国维

    [阅读全文]...

2022-01-22 05:05:43
  • 古诗山行的诗意_古诗山行的意思

  • 诗意
  •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

      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阅读全文]...

2022-03-08 08:24:30
铁杵磨针的古诗意思 - 句子
铁杵磨针的古诗意思 - 语录
铁杵磨针的古诗意思 - 说说
铁杵磨针的古诗意思 - 名言
铁杵磨针的古诗意思 - 诗词
铁杵磨针的古诗意思 - 祝福
铁杵磨针的古诗意思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