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春天的古诗吹面不寒杨柳风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春天的古诗吹面不寒杨柳风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春天的古诗吹面不寒杨柳风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春天的古诗吹面不寒杨柳风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名句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上一句
文学常识广义指涵盖文化的各种问题。包括作家,年代,作品,文学中的地理,历史各种典故,故事,也包括一般的人们众所周知的文学*惯。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名句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上一句,希望有所帮助!
吹面不寒杨柳风的上一句是:
沾衣欲湿杏花雨。
原句是: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意思是:
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这句话出自志南的《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原文如下: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古诗注释】
⑴系(xì):联接。短篷:小船。篷,船帆,船的代称。
⑵杖藜:“藜杖”的倒文。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⑶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
⑷杨柳风:古人把应花期而来的风,称为花信风。从小寒到谷雨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总称“二十四花信风”。其中清明节尾期的花信是柳花,或称杨柳风。
【古诗诗意】
我在高大的古树阴下拴好了小船;拄着拐杖,走过小桥,恣意欣赏这美丽的春光。
丝丝细雨,淋不湿我的衣衫;它飘洒在艳丽的杏花上,使花儿更加灿烂。阵阵微风,吹着我的脸已不使人感到寒;它舞动着嫩绿细长的柳条,格外轻飏。
【古诗赏析】
这首小诗,写诗人在微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乐趣。诗前两句叙事。写年老的诗人,驾着一叶小舟,停泊到古木阴下,他上了岸,拄着拐杖,走过了一座小桥,去欣赏眼前无边的春色。诗人拄杖春游,却说“杖藜扶我”,是将藜杖人格化了,仿佛它是一位可以依赖的游伴,默默无言地扶人前行,给人以亲切感,安全感,使这位老和尚游兴大涨,欣欣然通过小桥,一路向东。桥东和桥西,风景未必有很大差别,但对春游的诗人来说,向东向西,意境和情趣却颇不相同。“东”,有些时候便是“春”的同义词,譬如春神称作东君,东风专指春风。诗人过桥东行,正好有东风迎面吹来,无论西行、北行、南行,都没有这样的诗意。
次两句通过自己的感觉来写景物。眼前是杏花盛开,细雨绵绵,杨柳婀娜,微风拂面。诗人不从正面写花草树木,而是把春雨春风与杏花、杨柳结合,展示神态,重点放在“欲湿”、“不寒”二词上。“欲湿”,表现了濛濛细雨似有若无的情景,又暗表细雨滋润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花显得更加娇妍红晕。“不寒”二字,点出季节,说春风扑面,带有丝丝暖意,连缀下面风吹动细长柳条的轻盈多姿场面,越发表现出春的宜人。这样表达,使整个画面色彩缤纷,充满着蓬勃生气。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
历来写春的句子,或浑写——“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或细写——“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湖白鹭飞”(徐元杰《湖上》),志南这首诗将两者结合起来,既有细微的描写,又有对春天整个的感受,充满喜悦之情。诗写景凝练,意蕴丰富,读来使人如闻似见。尽管在此之前,“杏花雨”、“杨柳风”这样的诗境已广泛为人们所用,但真正成为熟词,不得不归功于志南这两句诗。元代虞集脍炙人口的《风入松》的名句“杏花春雨江南”所描绘的意境,除了受陆游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影响外,或许也曾受此启发。
志南这首诗,语语清淳,从容不迫,在写景时充分注意了春天带给人的勃勃生机,富有情趣,所以为崇尚理趣的朱熹所赞赏。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唐·杜牧《清明》
杏花初绽,深深浅浅,粉则清新淡雅,红则妩媚浓艳。蒙蒙细雨里孤身一人的杜牧春衫湿透,淋雨的滋味难以言说。
这“雨纷纷”,本来是“半烟半雨江桥畔,映杏映桃山路中”凄迷又美丽的境界;可今天他早没了赏花看柳的闲情逸致,就想寻一小酒店,歇歇脚避避雨,小酌几杯,暖一暖身子,晾一下淋湿的衣衫,散散心头的愁绪。
可巧他遇上披蓑戴笠的牧童。雨中的牧童懒得说话,“杏帘招客饮,在望有山庄”;随意一指,便指出一首被清明雨淋得湿漉漉且透着酒香的诗。“杏花春雨”就被飘飘雨丝长长柳条系在我们心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李白·《将进酒》
“李白斗酒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杜甫《饮中八仙歌》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白居易《问刘十九》
唐诗中饮酒之句俯拾既得;却只有这首诗能将清明的雨、杏花、酒和唐诗永远凝结在一起了。杏花粉艳,红蕾半吐,牵动春意。这份至美,耀亮多少文人骚客的心房,千余年不褪色,成了我们久久的记忆。
杏花村馆酒旗风。水溶溶。
飏残红。野渡舟横,杨柳绿阴浓。
——宋·谢逸《江神子·杏花村馆酒旗风》
还有我们至今不清楚是隐秘在山西、安徽,还是湖南、湖北的某一处桃花源般神秘浪漫的小村杏花,仍然妩媚地盛开在*沾衣欲湿的清明雨里。
万树江边杏,新开一夜风。
满园深浅色,照在绿波中。
——唐·王涯《琴曲歌辞·蔡氏五弄·游春曲二首》
杏花明丽娇艳,红白相映的花儿,在枝头簇拥闹春,让人迷醉。缠绵细腻、脉脉含情照在一江碧滢滢的春水中。
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唐·刘昚虚《阙题》
一幅色彩缤纷的红杏照影图跃然眼前,春意倍加浓郁!“杏花雨”“杏雨梨云”,最能牵动诗人的心。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宋·志南《绝句》
这润润的清新意境温婉细腻,令人心醉而向往。春天的烟雨中,杏花飘落,似花非花,似雨非雨,梦幻离奇,美到极致。诗人温庭筠透过杏花满园的背后,表达出春光无法挽留的惆怅:
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
正见盛时犹怅望,岂堪开处已缤翻。
——唐·温庭筠《杏花》
而“杏花春雨江南”,却成了春色江南的印记。“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杏花成了春信号,美得出奇,在古典诗词里不凋不谢,“绿杨影里,海棠枝畔,红杏梢头”;情调高高的。
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
——宋·苏轼《蝶恋花·雨霰疏疏经泼火》
杏花最美的时候,是含苞待放之时,含苞的杏花,红点点,红嫣嫣。清明雨中的村野山涧、田间地头、溪旁路边、院内墙外,那应时而放的粉艳杏花,一片片、一簇簇,粉嫩粉嫩的,美如豆蔻少女。
轻阴池馆水*桥,一番弄雨花梢。
微寒著处不胜娇,此际魂销。
——明·陈子龙《画堂春·雨中杏花》
杏花抖落寒峭,张扬而不跋扈,激情而不妖冶。姿态端庄,妩媚多情。
“杏花春雨后,初浴两鸳鸯”;“燕子绿芜三月雨,杏花春水一群鹅”;澄清的水面便有了幽幽的胭脂色,一抹轻纱弥漫似的烟雨里,便荡漾着淡淡的馨香。雨滴杏花,仿佛饱濡徽墨,运笔宣纸,洇晕出一幅曼妙的图画。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宋·叶绍翁《游园不值》
红杏是美丽的,因为满园充溢的春色,毕竟不是人为的围墙阻挡住的!红杏出墙招人喜爱,故而有人用唐寅的诗句“红杏梢头挂酒旗”做谜面,打一成语。谜底为“花枝招展”。
《镜花缘》里的才*若花用唐朝高蟾的诗句“天上碧桃和露种,日边红杏倚云栽”做谜面,打一花名。谜底是“凌霄花”。此谜语被另一才女蒋春辉称为“花卉谜中绝调”。“浩荡风光无畔岸,如何锁得杏春园”。可见渲染烘托春天的杏花最能激起人们的浪漫思绪。
在浩如烟海、妇孺皆知的唐代小诗中,一是李白的《静夜思》,再就是杜牧的这首《清明》了。
残红枝头花几许,啼红正恨清明雨。
——宋·赵令畤《蝶恋花·欲减罗衣寒未去》
也许是扫墓归来,也许是访友未遇,那年的清明雨,淋湿了杜牧的春衫,更淋湿了他那孤独忧伤的心。雨中的杏花却偏偏开出唐朝最耀眼的一枝。
满眼游丝兼落絮,红杏开时,一霎清明雨。
——五代·冯延巳《鹊踏枝·清明》
每一朵杏花,都盈满了一坛竹叶青色的陈年老酒。那一天杜牧肯定是喝得酩酊大醉,诗就是在醉中狂书到酒店那湿漉漉粉墙上的。可惜朋友圈里疯传时,偏偏就漏掉了“杏花村”地处何方。这样也好,让后代有人考证“杏花村”在何处,写出了等身专著;驴友们有了一探究竟的借口。
“杏花初熟酒,榆*浮烟”;因为杜牧醉了,他的诗也醉了,清明的雨和杏花也醉了。*也被这湿漉漉的清明酒熏醉了,醉出了一塌糊涂的最美杏花诗:
“淡染云霞五色衣,杏坛朝罢对花披”中杏花空灵蕴藉;
“客子光阴诗卷里,杏花消息雨声中”中杏花诗兴盎然;
“红花初绽雪花繁,重叠高低满小园”中杏花粉面含春;
“一陂春水绕花身,花影妖娆各占春”中杏花清波照影;
“欲问花枝与杯酒,故人何得不同来”中杏花温馨弥漫;
《绝句》
古木阴中系短篷,
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
吹面不寒杨柳风。
注释:
1、短篷:小船。篷是船帆。船的代称。
2、杖藜:“藜杖”的倒文。藜是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诗意:
在岸边参天古木的绿荫下系上了小船,然后,一个人拄着拐仗,慢慢走过小桥,欣赏桥东的春色。在这阳春三月,在这杏花盛开的时节,绵绵的细雨好像故意要打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那扑面而来的徐徐春风,也洋溢着温馨与柔情,还有融融的醉意。
这首小诗写的是诗人在春日和风细雨中拄杖春游的感受和乐趣。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在这两句诗中,诗人明明是自己拄着拐杖出去春游,却偏说是“杖藜扶我”去桥东观赏春色,个人以为这不仅仅是简单地将“杖藜”人格化了那么简单,此时,从诗人后两句所表现的情趣看,诗人虽然是一个人出行,但并没有点孤独落寞的感觉,“杖藜”仿佛成了一位可以令诗人依赖的和可以与之同赏醉人春色的郊游伴侣,与诗人且游且行,教人读着读着眼前仿佛就出现了一位老者,手扶拐杖,在古木参天的绿荫之中迷上了短蓬小船,然后欣欣然、慢悠悠地过了小桥,向那春色的深处走去了。还有一点,在这里,“桥东”未必就是诗人要去游赏的春色佳处,但是从古至今,在文人笔下“东” 往往寓有“春”的意思,或者说可以叫“春”的同义词。朱自清《春》之“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了”的“东风” 实际就是指的春风。诗人以“杖藜扶我过桥东”来写春游之去向,或许就有此意(m.ju.51tietu.net)。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这是这首诗的精彩之笔,为历代经久传诵而不衰。“杏花雨”,杏花时节的蒙蒙细雨;“杨柳风”,杨柳抽芽吐绿时的和风。这样说比直接说“细雨”、“和风”更显得有美感,更富于画意。杨柳枝随风荡漾,给人以春风生自杨柳的感觉。“沾衣欲湿”,用衣裳似湿未湿来形容初春细雨似有若无;“吹面不寒”,用春风吹到脸上不绝的寒冷形容春风的和煦、轻柔、温馨,更见得体察之精微,描模之细腻。试想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闹春,杨柳拂风,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多么令人惬意的春游啊!写出了诗人对春天的由衷赞美和独特的感受。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原文、翻译与及赏析汇总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吗?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原文、翻译与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原文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译文
把小船停放拴在岸边的古木树荫下;拄着拐杖走过桥的东边恣意观赏这春光。
阳春三月,杏花开放,绵绵细雨像故意要沾湿我的衣裳似的,下个不停。轻轻吹拂人面的,带着杨柳清新气息的暖风令人陶醉。
注释
系(xì):联接。短篷:小船。篷,船帆,船的代称。
杖藜:“藜杖”的倒文。藜,一年生草本植物,茎杆直立,长老了可做拐杖。
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
杨柳风:古人把应花期而来的风,称为花信风。从小寒到谷雨共二十四候,每候应一种花信,总称“二十四花信风”。其中清明节尾期的花信是柳花,或称杨柳风。
《绝句·古木阴中系短篷》
赏析
这首诗记述了作者一次游览的过程,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了春风的`柔和温暖,表达出作者对大自然的喜爱。
第一句“古木阴中系短篷”。古木,老树。阴,树荫。系,拴。短篷,有篷的小船。意思说:我在一棵老树荫下拴住小船。它告诉我们,作者是乘船出来春游的。而且这个地方有树有水,是个好去处。古木成荫,又乘带篷的船,暗示了春来天暖,并会有风雨。
第二句“杖藜扶我过桥东”。杖藜,藜杖,藜是一种草,茎很坚硬,用它作的拐杖。“杖藜扶我”,实际是“我扶杖藜”。说藜杖扶着我,将杖拟人化,突出了藜杖的作用及我同藜杖间的感情。意思说:我扶着藜杖来到小桥东面。这句写作者下了船,又扶杖步行,表明作者虽然年纪老了,但游兴很浓。其实在乘船途中,他已经在欣赏春天美景了,现在又徒步游赏,可见春天景色的迷人。
上两句主要写春游经过,于春游兴致中初步透露出春光的美好,那么春光到底怎样美好呢?作者在后面进行了具体描述。
次两句通过自己的感觉来写景物。眼前是杏花盛开,细雨绵绵,杨柳婀娜,微风拂面。诗人不从正面写花草树木,而是把春雨春风与杏花、杨柳结合,展示神态,重点放在“欲湿”、“不寒”二词上。“欲湿”,表现了濛濛细雨似有若无的情景,又暗表细雨滋润了云蒸霞蔚般的杏花,花显得更加娇妍红晕。“不寒”二字,点出季节,说春风扑面,带有丝丝暖意,连缀下面风吹动细长柳条的轻盈多姿场面,越发表现出春的宜人。这样表达,使整个画面色彩缤纷,充满着蓬勃生气。诗人扶杖东行,一路红杏灼灼,绿柳翩翩,细雨沾衣,似湿而不见湿,和风迎面吹来,不觉有一丝儿寒意,这是耐心惬意的春日远足。
历来写春的句子,或浑写——“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朱熹《春日》),或细写——“花开红树乱莺啼,草长*湖白鹭飞”(徐元杰《湖上》),志南这首诗将两者结合起来,既有细微的描写,又有对春天整个的感受,充满喜悦之情。诗写景凝练,意蕴丰富,读来使人如闻似见。尽管在此之前,“杏花雨”、“杨柳风”这样的诗境已广泛为人们所用,但真正成为熟词,不得不归功于志南这两句诗。元代虞集脍炙人口的《风入松》的名句“杏花春雨江南”所描绘的意境,除了受陆游诗“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影响外,或许也曾受此启发。
这首诗写春天美景,没有一般地描绘花开鸟鸣,主要写了春天的风雨。春风春雨也本是人们常见的现象,作者却写得有色有味,真切切感人。表现了作者体察的细腻和笔下的功夫。看得出,看似浅显的词句是经过精心锤炼的,因而韵味十足。他重点从感觉入手,写自己春游的喜悦心情,表达对生活的热爱,也为读者展现出春天无限美好的世界。
赏析二
这是一首脍炙人口的七绝名诗。诗僧志南亦因这首描写二月春景的诗而名留千古。
首二句写诗人的行踪,尾二句写诗人眼中的春光。首二句用笔精妙,予人以清凉幽静的美感:斑驳的古木、汩汩的溪水、轻巧的篷船、虬曲的杖藜、古朴的小桥和无事的老僧,构成一幅浑然天成的游春图。一句“杖藜扶我过桥东”,诗意地表现了禅宗所崇尚的物我合一的佳境。尾二句造语疏清,予人以清新悠然的体味:小桥东边,杏花如烟,杨柳如线,细雨如酥,和风如丝。那杏花烟雨,欲沾人衣而不湿,何其令人惬意;那杨柳和风,吹在脸上凉美而不觉寒冷,它们是何等善解人意。这清凉的春意,不正是春天清凉的禅意的昭示么?这迷人的春景,正是诗人眼中迷人的禅境。
在诗人眼中,禅就在古木中、溪水里、篷船上、杖藜头,在小桥东边,在老僧心头,在杏花雨中,在杨柳风里,在那沾而欲湿的凉意中,在吹面不寒的清柔里,禅就是春天,就是一切的一切,就是绝句,就是诗!
“诗有四种高妙:一曰理高妙,二曰意高妙,三曰想高妙,四曰自然高妙。碍而实通,曰理高妙;出自意外,曰意高妙;写出幽微,如清潭见底,曰想高妙;非奇非怪,剥落文采,知其妙而不知其所以妙,曰自然高妙。”(宋·姜夔《白石道人诗说》)不说理,也不说禅,却极有禅趣,本诗可谓是自然高妙!
名家评价
赵与虤《娱书堂诗话》引朱熹:“南诗清丽有余,格力闲暇,无蔬笋气。如云‘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予深爱之。”
作者简介
志南,南宋诗僧。志南是其法号,生*不详。代表诗作有《绝句志南》。
句子大全包括名人名言、唯美句子、标语口号、经典台词、祝福语等等,经过众口相传和时间淘洗,留下的都非常意蕴深长,发人深省,或开心一乐,或顿生感悟。好句摘抄网向您推荐和春节有关的诗句,希望于您有所收获。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和春节有关的诗句文章,供大家学*参考!更多最新信息请点击好词好句
1、《田家元日》(唐)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壮,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2、《卖痴呆词》(唐)范成大
除夕更阑人不睡,厌禳钝滞迫新岁;
小儿呼叫走长街,云有痴呆召人卖。
3、《除夜》(唐)来鹄
事关休戚已成空,万里相思一夜中。
愁到晓鸡声绝后,又将憔悴见春风。
4、《元日》(宋)王安石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5、《元日 玉楼春》(宋)毛滂
一年滴尽莲花漏,碧井屠苏沉冻酒。
晓寒料峭尚欺人,春态苗条先到柳。
佳人重劝千长寿,柏叶椒花芬翠袖。
醉乡深处少相知,只与东君偏故旧。
6、《除夜》(南宋)文天祥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
末路惊风雨,穷边饱雪霜。
命随年欲尽,身与世俱忘;
无复屠苏梦,挑灯夜未央。
7、《拜年》(明)文征明
不求见面惟通谒,名纸朝来满敝庐。
我亦随人投数纸,世情嫌简不嫌虚。
8、《已酉新正》(明)叶颙
天地风霜尽,乾坤气象和;
历添新岁月,春满旧山河。
梅柳芳容徲,松篁老态多;
屠苏成醉饮,欢笑白云窝。
9、《癸已除夕偶成》(清)黄景仁
千家笑语漏迟迟,忧患潜从物外知,
悄立市桥人不识,一星如月看多时。
10、《凤城新年辞》(清)查慎行
巧裁幡胜试新罗,画彩描金作闹蛾;
从此剪刀闲一月,闺中针线岁前多。
11、《甲午元旦》(清)孔尚任
萧疏白发不盈颠,守岁围炉竟废眠。
剪烛催干消夜酒,倾囊分遍**钱。
听烧爆竹童心在,看换桃符老兴偏。
鼓角梅花添一部,五更欢笑拜新年。
12、《元旦口占用柳亚子怀人韵》*
共庆新年笑语哗,红岩士女赠梅花;
举杯互敬屠苏酒,散*分尝胜利茶。
只有精忠能报国,更无乐土可为家;
陪都歌舞迎佳节,遥视延安景物华。
13、《春节看花市》*
迈街相约看花市,却倚骑楼似画廊;
束立盆栽成列队,草株木本斗芬芳。
通宵灯火人如织,一派歌声喜欲狂,
正是今年风景美,千红万紫报春光
精选阅读
关于春草和春风的诗句
1.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2.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
3.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4.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咏柳》)
5.春风朝夕起,吹绿日日深。(唐 孟郊)
6.春风骋巧如剪刀,先栽杨柳后杏桃。(宋 梅尧臣)
7.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孟郊《登科后》)
8.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杜牧《赠别》)
9.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白居易《长恨歌》
10.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王安石《泊船瓜州》)
1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2.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13.卷帘亭馆酣酣日,放杖溪山款款风。(宋 杨万里)
14.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
15.生无桃李春风面,名在山林处士家。(杨万里《兰花》)
16.惟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杨巨源《和练袖才杨柳》)
17.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李白《清*调》)
18.只道花无十日红,此花无日不春风。(杨万里《腊前月季》)
19.草满巴西绿,空城白日长。风吹花片片,春动水茫茫。
20.草木虽无情。 因依尚可生。
21.风前欲劝春光住,春在城南芳草路。未随流落水边花,且作飘零泥上絮。
22.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23.寒螀爱碧草,鸣凤栖青梧。托心自有处,但怪傍人愚。
24.花褪残红青杏小,燕子飞时,绿水人家绕。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
25.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26.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27.鸟衔野田草。 误入枯桑里。
28.天街小雨润如酥,遥看草色*却无。最是一年春好处,决胜烟柳满皇都。
29.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30.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31.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32.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诺基亚用户用手机砸开了马达外罩开始修理。
iphone 用户拍摄了自己和马达的照片发微博求助。
Android 用户写好遗书后就关机了。
关于春天杨柳的诗词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关于春天杨柳的诗词,欢迎大家阅读。
《咏柳》 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诗文解释
第一种:早春的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像用碧玉装扮无比美妙。垂下来的万缕垂丝好像是绿色的裙带随风摇摆。不知这纤细婀娜的柳叶是谁剪裁出来,原来是二月的春风细细剪裁。
第二种:像碧玉一样打扮成的高高柳树,千条万缕的柳枝都垂下了绿色的丝条。不知道这细细的柳叶是谁裁剪出来的,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恰似剪刀。
诗词赏析
这首诗构思奇巧,通过柳来刻画春天的美好和大自然的工巧:高高的柳树像碧玉装扮成的美女一样,袅娜多姿,千万枝柳条像她那绿色的丝带。你可知这细嫩的柳叶是谁剪裁的吗?就是那锋利如剪刀的二月春风啊!
名句赏析
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深深地抓着了垂柳的特征,在诗人的眼中,它似美女的化身。高高的树干,就像她亭亭玉立的风姿,下垂的柳条,就像她裙摆上的丝带。在这里,柳就是人,人就是柳,两者之间仿佛没有什么截然的分别。而且“碧玉”也有双关的意义。既在字面上与柳树的翠色相合,又指年轻貌美的少女,与下面的“二月春风”恰相呼应——这是早春的垂柳,还未到夏秋之际亭亭如盖、树荫清圆的时候。然而,更妙的以下两句:“不知细叶谁载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在贺知章之前,有谁想过春风像剪刀?把乍暖还寒的二月春风由无形化为有形,它显示了春风的神奇灵巧,并使《咏柳》成为咏物诗的典范之作。
写杨柳,该从哪儿着笔呢?毫无疑问,它的形象美是在于那曼长披拂的枝条。一年一度,它长出了嫩绿的新叶,丝丝下垂,在春风吹拂中,有着一种迷人的意态。这是谁都能欣赏的。古典诗词中,借用这种形象美来形容、比拟美人苗条的身段,婀娜的腰支,也是我们所经常看到的。这诗别出新意,翻转过来。“碧玉妆成一树高”,一开始,杨柳就化身为美人而出现;“万条垂下绿丝绦”,这千条万缕的垂丝,也随之而变成了她的裙带。上句的“高”字,衬托出美人婷婷袅袅的风姿;下句的“垂”字,暗示出纤腰在风中款摆。诗中没有“杨柳”和“腰支”字样,然而这早春的垂柳以及柳树化身的美人,却给写活了。《南史》说刘悛之为益州刺史,献蜀柳数株,“条甚长,状若丝缕。”齐武帝把这些杨柳种植在太昌云和殿前,玩赏不置,说它“风流可爱”。这里把柳条说成“绿丝绦”,可能是暗用这个关于杨柳的.著名典故。但这是化用,看不出一点痕迹的。
“碧玉妆成”引出了“绿丝绦”,“绿丝绦”引出了“谁裁出”,最后,那视之无形的不可捉摸的“春风”,也被用“似剪刀”形象化地描绘了出来。这“剪刀”裁制出嫩绿鲜红的花花草草,给大地换上了新妆,它正是自然活力的象征,是春给予人们美的启示。从“碧玉妆成”到“剪刀”,我们可以看出诗人艺术构思一系列的过程。诗歌里所出现的一连串的形象,是一环紧扣一环的。
也许有人会怀疑:我国古代有不少著名的美女,柳,为什么单单要用碧玉来比呢?我想,这有两层意思:一是碧玉这名字和柳的颜色有关,“碧”和下句的“绿”是互相生发、互为补充的。二是碧玉这个人在人们头脑中永远留下年轻的印象。提起碧玉,人们就会联想到“碧玉破瓜时”这首广泛流传的《碧玉歌》 ,还有“碧玉小家女”(肖绎《采莲赋》)之类的诗句。碧玉在古代文学作品里,几乎成了年轻貌美的女子的泛称。用碧玉来比柳,人们就会想象到这美人还未到丰容盛鬋的年华;这柳也还是早春稚柳,没有到密叶藏鸦的时候;和下文的“细叶”“二月春风”又是有联系的。
《春思》
春风多可 太忙生 ,
长共花边柳外行。
与 燕作泥蜂酿蜜,
才吹小雨又须晴。
译文:
春风啊,因了你过分的随和,致使你那么地忙碌;你始终如一地陪伴着红花,陪伴着绿色的柳树。你使大地回暖,供给了燕子做窝的泥土;又急急忙忙地吹开花朵,让蜜蜂采蜜,酿成甘露。你刚吹来一阵小雨滋润了万物;又匆匆放晴,让温暖的阳光照耀到各处。
鉴赏:
宋人的绝句,很喜欢用拟人化手法。诗人们想象自然及自然间的万物都像人一样具有感情,因而情不自禁地把自然当作人来看待,把自己的感情移入自然。这样写,把本来不具有生命的东西带上了人情味,觉得亲切,受到感动。方岳这首《春思》诗,采用的就是这种艺术手法。
诗咏春思,不是说自己对春天引发的种种思维感情,如伤春、惜春等;而是描述春天本身具有的情感。在具体吟咏时,又选择了春的代表———春风来表现,吟咏的主题,则定点在一个“忙”字上。第一句是说春风为什么忙,诗人分析说是因为春风“多可”。多所许可,心甘情愿地想去满足各种不同对象的要求,春风当然要“太忙”了。以下三句,具体写春风的忙碌。春天,诗人认为变化最大、得风气之先的是、最突出的莫过于红花、绿柳。于是诗写春风一直陪伴着花柳,全心全意地为花柳服务。这句是浑写,读者自然能够由此想象到,整个春天,花先抽叶,后结花蕊,然后绽开花苞,终于繁花怒放,一直到纷纷堕落;想到柳树从吐芽抽条,到万丝绿条随风乱舞,最终柳絮纷飞,绿阴浓密。这全过程,春风无所不在,一刻不停,这就是“太忙生”了。
谈花说柳,当然不是孤立地,而是以之概括了春风对整个自然界中的植物所起的作用。后面两句,便一句写春风如何照拂鸟雀昆虫,一句写春风如何安排气候。诗写春风吹走了寒冷,使大地解冻,让燕子能衔泥筑巢,孵育下一代;又吹开了花朵,让蜜蜂酿出甜甜的蜜糖。它应付自然界的各种需要,刚安排了一阵小雨滋润大地,转而又安排晴天。这样全方位地写,更加突出春风的疲于奔命,诗人对春的歌颂,也就通过诗细微地表达了出来。
春风本来是一个很蒙浑又很广泛的概念,方岳组织了各种意象,娓娓道来,体会精细,令人眼目一新。宋诗的纤巧与理趣,在这首诗中都得到了反映。
《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
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苦,
不遣柳条青。
译文:
天下最让人伤心的地方,
是那行人送别的劳劳亭。
春风也知道离别的痛苦,
不肯让柳条生长出嫩芽。
鉴赏:
管世铭在《读雪山房唐诗钞之五绝凡例》中称王维《相思》、王之涣《送别》与李白《劳劳亭》三诗为“直举胸臆、不假雕镂”之作,并说:“祖帐离筵*,听之惘惘。二十字移情固至此哉。”下面
诗意画是三首诗中的《劳劳亭》:
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
春风知别处,不遣柳条青。
劳劳亭的故址在今江苏南京市西南,是古时的送别之所。李白另有一首《劳劳亭歌》,从其中的“金陵劳劳送客堂,蔓草离离生道旁。古情不尽东流水,此地悲风愁白杨”四句,可以想见亭周围的秋季景色;而写这首绝句时,春风初到,柳条未青,应当是早春时节。不过,诗人要写的却不是这座古亭的春光,只是因地起意,借景抒情,以亭为题来表达人间的离别之苦。它除了在语言、风格上显示出了李白作品的明快自然、清新俊逸的艺术美外,其妙处在造意新巧,落想奇特。
此诗的前两句“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诗人以极其洗练的笔墨、高度概括的手法,破题而入,直点题旨。单就句意而言,这两句就是屈原《楚辞之少司命》所说的“悲莫悲兮生别离”和江淹《别赋》所说的“黯然销魂者,唯别而已矣”。但诗人既以亭为题,就超越一步、透过一层,不说天下伤心事是离别,只说天下伤心处是离亭。这样直中见曲,越过了离别之事来写离别之地,越过了送别之人来写送别之亭,立言就更高妙,运思就更超脱。而读者自会因地及事,由亭及人。
不过,这首诗的得力之处却非上面这两句,而是它的后两句。在上两句诗里,诗人为了有力地展示主题、极言离别之苦,指出天下伤心之地是离亭,也就是说天下伤心之事莫过于离别,已经把诗意推到了高峰,似乎再没有什么话好说,没有进一步盘旋的余地了。如果后两句只就上两句*铺直叙地加以引伸,全诗将纤弱无力,索然寡味。而诗人才思所至,就亭外柳条未青之景,陡然转过笔锋,以“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这样两句,别翻新意,另辟诗境。
这一出人意表的神来之笔,出自诗人的丰富联想。《文心雕龙之物色篇》说:“诗人感物,联类不穷。”诗思往往是与联想俱来的。诗人在构思时,要善于由甲及乙,由乙及丙。联类越广,转折和层次越多,诗篇就越有深度,也越耐人寻味。王之涣的《送别》诗“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来攀折苦,应为别离多”,也是从杨柳生意,构思也很深曲;但就诗人的联想而言,只不过因古时有杨柳送别*俗,就把送别与杨柳这两件本来有联系的事物联系在了一起,而诗中虽然说到杨柳是“东风树”,却没有把送别一事与东风相联。李白的这两句诗却不仅因送别想到折柳,更因杨柳想到柳眼拖青要靠春风吹拂,从而把离别与春风这两件本来毫不相干的事物联在了一起。如果说王诗的联想还是直接的,那么李诗的联想则是间接的,其联想之翼就飞得更远了。
应当说,在古代诗歌中,从送别写到折柳,在从折柳写到春风的诗,并非绝无仅有。杨巨源的《折杨柳》诗“水边杨柳曲尘丝,立马烦君折一枝。惟有春风最相惜,殷勤更向手中吹”,写得也具见巧思,但与李白这两句相比,就显得巧而不奇。李白的这两句诗是把联想和奇想结合为一的。诗人因送别时柳条未青、无枝可折而生奇想,想到这是春风故意不吹到柳条,故意不让它发青,而春风之所以不让柳条发青,是因为深知离别之苦,不忍看到人间折柳送别的场面。从诗人的构思说,这是联想兼奇想;而如果从艺术手法来说,这是托物言情,移情于景,把本来无知无情的春风写得有知有情,使它与相别之人同具惜别、伤别之心,从而化物为我,使它成了诗人的感情化身。李锳在《诗法易简录》中赞美这两句诗“奇警无伦”,指出其“妙哉‘知’字、‘不遣”,正是一语中的的评论。
与李白的这首诗异曲同工、相映成趣的有李商隐的《离亭赋得折杨柳二首》之一:
暂凭樽酒送无憀,莫损愁眉与细腰。
人世死前惟有别,春风争似惜长条。
对照之下,两诗都以离亭为题,都是从离别想到杨柳,从杨柳想到春风,也都把春风写得深知离别之苦,对人间的离别满怀同情。但两诗的出发点相同,而结论却完全相反:李白设想春风因不愿见到折柳送别的场面而不让柳条发青;李商隐却先说送别之人不忍折损杨柳的枝叶,再设想春风为了让人们在临别之时从折柳相赠中表达一片情意,得到一点慰藉,而不惜柳条被人攀折。这说明,同一题材可以有各种不同的构思、不同的写法。诗人的想象是可以自由飞翔的,而想象的天地又是无限广阔的。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贺知章 (唐)咏柳
楊柳依依
虽然公历的二月比农历约略早一点,但是早春的景致都同样是一种清新明丽之美。
公历往往和农历中的节气有着巧妙的约略吻合,比如立春往往固定在公历每年的2月3日到2月5日,所以公历的二月别有春初的清新。
古人虽然以农历的月历安排一年的事务,但古代气候比现在偏冷,尤其是宋明又有漫长的小冰期,所以古代农历的二月和当下的公历的二月气温相隔不远。所以那些关于二月的美诗是在当代可以通感的。
此时太阳行到黄经315度不久,太阳的北移,带来与冬天截然不同的气候变化,虽然有时候仍旧有寒冷,但是从海上带来的春风逼着冬天退去,有雨的时候,空气烟气弥漫湿润,如烟如梦,无雨的晴空,会有一种微微润泽的蓝光,那是空气中的水分起了作用,阳光和和风次第吹来,一切都慢慢舒展开来,这种变化仿佛是素纸上的图画,是一种慢慢的无所不在的渲染,却又让人感觉极度舒适。
济南趵突泉公园风光
此时读贺知章的咏柳正当其时。
“碧玉妆成一树高。”
这是初春的垂杨柳。自从隋炀帝从四川引种了长丝飘飘的垂柳,唐朝的宫殿和园林就极力推广这种看起来非常优美的树种。因为杨柳耐水固沙性好,所以用作河堤护堤树种,直到今天。
但是唐朝优美的这种垂杨柳当时还是不多见的,至少唐玄宗的”花萼楼”里的垂杨柳就引起许多赞叹,因为她微风自舞,长丝浪漫优雅。
贺知章一生,宫廷是重要的工作和生活场所,他所看到的垂杨柳,自然是极品。
许多*都对“碧玉”两字形容杨柳,觉得生涩,因为碧玉是固体的,而杨柳则是飘萧线状的,而且碧,并非是浅绿色,这两种物体并不通感。
有很多地方注解“碧玉”在这里是形容春天嫩绿的柳叶。那么千万片碧玉去装饰柳树,何不用千碧装成一树高?
实际这个“碧玉”是美女的名字,因为唐朝之时,就有晋朝流传下来的《碧玉歌》,是写一个妙龄的小家女子接受了汝南王的爱慕和宠爱,而她的年龄是十六岁,是古代女子刚刚准备进入成年之时。后世用碧玉形容少艾青春的带着羞涩感的*民女子,等待慧眼和柔情发现和宠爱。
那么这里是说杨柳树就像碧玉小姑娘这样的少女,亭亭玉立,刚刚开始打扮。
江苏省苏州常熟市早春三月倒垂
“万条垂下绿丝绦。”
那么丝绦是丝编织的绳子或带子,我们在古诗词发现很少有人用丝绦入诗,因为它虽然*常,经常用作系衣服,但是并不壮观。但是只有一种地方是例外,那就是宫廷和大户人家,丝绦和流苏一样,是作为盛装典礼的装饰品,它们会密集出现在可以悬挂或者佩戴的地方。
而且宫廷有区别民间特殊的服饰配饰,称为宫绦。
此时碧玉一样的女子,头上缀满了象征礼仪和美好的绿色丝绦,如此盛装而美丽,婆娑而优雅,她是在接受*婚配的礼仪,庄重,清新,典雅,美丽。古代的仙女仙妃有很多配饰,头上步摇端正,身上璎珞分明,行走婀娜,环佩有声。
那么这里是将初春的刚刚染绿,长出嫩叶的柳树,比喻成一个盛装的小新娘,一个盛装的宫妃。
“借问细叶谁裁出。”
这就是细致之美,远看是少女穿着绿色的盛装,*看,却是有细节的繁复与美。那每根长条,每个叶片都如此讲究,如同玉叶。这是谁的巧手,来装扮这样一个姑娘?
“二月春风似剪刀。”
谁是柳树的东君,是春风,谁是碧玉的赏识者,是皇帝。这明里是夸奖东风圣手,让柳树出新,显出她最美丽的姿色,暗里,是说皇帝慧眼,能够发现人才和美好,并让他锦上添花。
贺知章是武则天时代的进士状元,但是在唐玄宗时代,在风云变幻的宫廷之中,他却稳稳占据着元老之位,这是因为他学问渊博,为人诚恳低调,且在变幻的局势中能够审时度势,称为唐玄宗的重要资政。且他本人内心严谨,外表旷达,符合唐玄宗以道治国的理念,且并不贪慕金钱权势,知人善任,德高望重,所以唐玄宗让他辅佐太子另外掌管宫廷机密文书和礼仪。
可以说贺知章是非常持重的老臣,他自36岁考中状元,几乎宫廷和朝堂占据了他大部分的工作和生活,直到86岁请求还乡。说他一生睿智毫不为过。
那么这首咏柳,应该是他写给唐玄宗的。因为对于宫墙柳,他并不能自诩二月春风。难道是唐玄宗纳妃,这老头去奉承?要知道贺知章比唐玄宗可要大许多,为一个宫女,这老头能阿谀到这种程度?
实际说到这里,许多人都应该明白了,这是表面写春风杨柳,实际是提示唐玄宗太子在您的关怀下,朝着理想的方向迅速成长,这还要谢谢您无私的教育,让大唐后继有人,太子是当得起盛装盛世的人,虽然如此年轻,但已经如此青春庄重,清新华丽呀。
这马屁拍得,应该是他自己都相信,否则怎么会如此欢快呢?
从诗面上来讲,这首咏柳清新唯美,将二月的春柳和浩大的春风联系起来,给人赏心悦目。但是细细推敲,你会觉得厚重莞尔。
这也是贺知章屹立朝堂几十年不倒的职责智慧。他仿佛什么都没有说,只是说这最美丽的宫柳,但他什么都说了。如果唐玄宗是春风,那贺知章无疑就是引导春风的手。叫人不得不服!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你知道为什么从古至今,河边总是栽种着一些有着飘逸的“头发”的柳树吗?因为在古代的时候,人们出远门依靠着船,而当朋友站在岸边和自己道别,泣不成声的时候,柳树的柳枝也代表了她想说的话,因为柳树的“柳”寓意了“留”。
1、红酥手,黄縢酒,满城春色宫墙柳。——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2、枝上柳绵吹又少。天涯何处无芳草。——苏轼《蝶恋花·春景》
3、最是一年春好处,绝胜烟柳满皇都。——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初春小雨/早春》
4、杨柳东风树,青青夹御河。——王之涣《送别》
5、扬子江头杨柳春,杨花愁杀渡江人。——郑谷《淮上与友人别》
6、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武元衡《春兴》
7、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8、庭院深深深几许,杨柳堆烟,帘幕无重数。——欧阳修《蝶恋花·庭院深深深几许》
9、杨花榆荚无才思,惟解漫天作雪飞。——韩愈《晚春》
10、依旧,依旧,人与绿杨俱瘦。——秦观《如梦令·春景》
11、草*青柳色黄,桃花历乱李花香。——贾至《春思二首·其一》
12、杨柳青青江水*,闻郎江上踏歌声。——刘禹锡《竹枝词二首·其一》
13、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佚名《青青河畔草》
14、梦断香消四十年,沈园柳老不吹绵。——陆游《沈园二首》
15、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张仲素《春闺思》
16、落絮无声春堕泪,行云有影月含羞。——吴文英《浣溪沙·门隔花深梦旧游》
17、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李清照《蝶恋花·暖雨晴风初破冻》
18、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
19、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韦庄《台城》
20、柳絮风轻,梨花雨细。——谢逸《踏莎行·柳絮风轻》
21、章台柳,章台柳,昔日青青今在否?——韩翃《章台柳·寄柳氏》
22、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高鼎《村居》
23、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24、颠狂柳絮随风去,轻薄桃花逐水流。——杜甫《绝句漫兴九首·其五》
25、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佚名《采薇》
26、一上高城万里愁,蒹葭杨柳似汀洲。——许浑《咸阳城东楼/咸阳城西楼晚眺/西门》
27、粉堕百花洲,香残燕子楼。——曹雪芹《唐多令·柳絮》
28、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韩翃《寒食/寒食日即事》
29、河畔青芜堤上柳,为问新愁,何事年年有?——冯延巳《鹊踏枝·谁道闲情抛弃久》
30、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绝句》
31、当年不肯嫁春风,无端却被秋风误。——贺铸《芳心苦·杨柳回塘》
32、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贺知章《咏柳/柳枝词》
33、淡淡梅花香欲染,丝丝柳带露初干。——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二》
春天的古诗吹面不寒杨柳风
吹吹面不寒杨柳风这首古诗的全
风吹杨柳的诗句
春天的杨柳诗句
春天杨柳的诗句
有关春天杨柳的古诗
春天的杨柳古诗词
古诗词春天的杨柳
关于写春天杨柳的古诗
关于春天杨柳的古诗
春天杨柳桃花的古诗
描写春天杨柳的古诗
拂堤杨柳醉春天的古诗
秋风吹过杨柳的古诗
描写春天的杨柳的诗句
微风吹拂杨柳的古诗
描写春天杨柳的诗句古诗
关于春天的古诗和杨柳有关
写杨柳又有春风的古诗
有关春风杨柳的古诗
关于杨柳春风的古诗
一首古诗后面写的是杨柳风
形容杨柳春风的古诗
含有杨柳和春风的古诗
含杨柳风的古诗
杨柳风的古诗词
早春杨柳的古诗
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的古诗
关于秋风杨柳的古诗
描写风中杨柳的古诗
形容知道不足及时补救的古诗
第一次见面用的古诗词
带歌的古诗词
带有少的古诗词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的古诗
根据古诗画出你心中的小池
古诗文配乐朗读的好处
唱古诗登鹳雀楼的串词
有关母爱的古诗十五
古诗词的抒情的方式
古诗老骥伏枥的内容
关于助学筑梦铸才的古诗
推荐古诗鉴赏的书
汉朝长安城的古诗
有关含风字的古诗词
含晨阳两个字的古诗
战役失利的古诗词
古诗词答题中经常出现的氛围
古诗鉴赏的答题套路及模板
形容人出口成章的古诗
品行的古诗词
关于毕业离别老师的古诗词
鱼我所欲也的古诗意思
关于月的先秦古诗
关于冬天下雪时的古诗词
形容水自流的古诗词
表达亲人伤逝的古诗词
描写教师的自创古诗
形容成就辉煌的古诗词
描写士兵情谊的古诗
写一篇对古诗词的见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