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趣》教案

关于《童趣》教案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童趣》教案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童趣》教案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童趣》教案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 《童趣》教案菁选

  • 《童趣》教案

      作为一名老师,就有可能用到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教案应该怎么写才好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童趣》教案,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教学目的:

      1、培养阅读文言文的能力——通过反复诵读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体味文中的童真童趣。

      2、指导学生识记文言词汇,理解并积累几个成语的意思及妙用;品位文中的精彩语句。

      3、让学生学会观察、联想和想象,学会发现问题、探究问题。

      教学重点:

      着重从阅读和写作方面教给学生学*的方法,培养他们发现问题和探究问题的*惯。

      教学步骤:

      一、联想导入

      引导学生回忆童年趣事——联想所了解的名人童年趣事——探究清代文学家沈复有哪些童年趣事,导入课题,简介作者。

      二、感知积累

      (一)指导学生试读课文

      教师指导文言文诵读方法。请一位同学试着读。引导学生自荐选读课文段落或朗读全文,提示听者注意字音、停顿、感情方面是否恰当,还要注意根据文字展开想象。然后师生共同评读,即谈谈自己为什么这样读或者建议别人怎样读。。师强调指导。

      (二)学生自由诵读

      (三)概括课文内容。

      (四)合作学*。四人为一组,借助小字注释,复述课文内容,可以加入自己的想象,可以每人讲一节,也可以推选一人主讲,其他人补充完善,不明白的地方要进行思考探究,也可以请求其他小组的同学帮助解决,也可以举手问老师。

      (五)师生共同解疑,教师还要检查学生学*情况。

      成语有哪些?

      三、品读赏析

      把你认为最有趣的地方推荐给同学们,并说明理由。

      四、探究讨论

      指导学生在学*课文的基础上,就课文结构、内容、写法、顺序、语句理解等方面,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四人一组,合作选题,集体研究。

      ①联系全文“物外之趣”“物内之趣”指什么?

      物内之趣——细察其纹理。

      物外之趣——依据事物的特点,在头脑中创造出超出事物本身特性的.新事物,从中得到的乐趣。这种“物外之趣”是借助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创造出来的,在文中一是指童年乐趣,一是身处尘世难得的闲情

      ②从作者的作文思路入手,请说明第3段置于文中的合理性。

      ③从情景联想出发,“怡然称快”与“怡然自得”的情趣在文中是怎样产生的?

      ④第四段作为一个儿童故事,其童趣表现在什么地方?

      五、延伸拓展

      出示周作人的一篇散文,体味其中的童真童趣

      六、总结收获

      请同学们从写作的角度说一下你学*这一课的收获。

      七、结语。

      通过这一课的学*,我们了解了作者童年时丰富奇特的想象和天真烂漫的情趣,以及身处尘世时那种超然物外的闲情,认识到了童心的纯真,童趣的美妙。同学们,让我们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上,永远保持一颗童心,用心去观察生活、感受生活的乐趣,用丰富的联想和想象去创造美好的生活!

      学*目标

      ①准确划分语音停顿,节奏分明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②理解只有善于观察,善于联想想像,才能有物外之趣。

      ③学*积累重点词语。

      教学重点

      ①反复朗读,领会课文大意。

      ②初步了解古文与现代文的异同词,掌握学*古文的规律。

      ③理解怎样借助观察、想像,获得生活乐趣。

      课前准备

      要求学生反复朗读,正确停顿,疏通文意。

      第一课时

      导入新课:

      用创造情境的方式导入。

      引用古诗文中有关儿童的描写,(如李白《古朗月行》中的诗句:“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引发学生的联想。

      介绍学*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而异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为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

    [阅读全文]...

2023-02-27 00:00:00
  • 童趣的教案

  • 教案,教学文档
  • 童趣的教案

      在教学工作者实际的教学活动中,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教案是教学蓝图,可以有效提高教学效率。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童趣的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教学内容:

      1、学唱歌曲《四季童趣》

      2、表演歌曲《四季童趣》

      3、自制碗琴

      教学目标:

      一、引导学生用听唱法学唱歌曲《四季童趣》,引导学生认真仔细地聆听音乐曲调欢快活泼充满童趣的歌曲感受歌曲中出现了一幅幅生动而饶有情趣的画面,形象地表现了儿童们在一年四季中天真烂漫的欢乐情景,抒发了他们热爱生活的心情。、

      二、引导学生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能够用歌表演的形式参与表演、创编动作与师生互动的交流,学*以动作来表现体验自己的情感,引导学生参加音乐实践活动。

      三、自制碗琴要求有两点,即在6——6的范围内,可以是五声中的任何一个调式,活动强调即兴创作,让学生充分发挥,不要加以限制,符合要求的及时表扬,鼓励学生的创作积极性四、通过乐器学*歌曲《小渔篓》增强学生学*音乐作品的兴趣,提高学生器乐的演奏能力。

      教学过程:

      一、常规练*

      1:随乐曲(自选乐曲)自编动作进室,(要求自创,有较规范动作要求。主要引导学生跟随音乐节拍或节奏)。

      2:复*前课内容:表演及唱。

      3:自制碗琴:(杯子、碗、玻璃瓶)注意:一听、二加减、三定、四换、

      1)通过师生合作制作碗琴的过程,让学生感受到加水不同,出现声音的高低不同。

      2)考虑课堂的时间因素,以及碗和杯子自身的材料不可能都是一样的,原来就是有差别的。所以,要重在与体验加了不同的水音高就有区别了就好了。

      二:新课学*:

      1:听歌曲录音《四季童趣》(规范要求同学们聆听时动作)

      1)讨论并谈谈《四季童趣》的歌曲内容

      2)复听时可自由选择动作进行表演。

      2:学*歌曲(出示大歌片或投影片)

      1)听歌曲录音《四季童趣》;

      2)教师范唱歌曲《四季童趣》(加表演、激**趣)

      3)竖笛演奏《四季童趣》旋律

      4),引导学生小声随唱;并要求学生注意歌曲中断音的唱法(不讲知识,只提醒学生注意音要唱得短促)

      5)歌曲学*:要求同学模唱学*歌曲,教师提示式随同学唱(提醒学生注意断音处要唱得有跳跃《草原上》感)。

      4:简单表演歌曲《小渔篓》:即兴表演

      录音伴奏或在音乐伴奏下自己地进行练*与表演

      小结:鼓励与表扬,指出不足之处。

      教学目标:

      1、在学*《采山》一课,通过聆听、参与、体验,使学生感受小朋友在濛濛小雨中光着小脚丫去采山时的灵活身影和愉快心情,丰富学生的情感体验。

      2、学*用欢快活泼的情绪、朝气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歌曲《采山》。通过音乐参与和实践,使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歌曲中多变的节奏。

      3、通过完整聆听音乐作品,使学生完成对歌曲的学*(体验)。小组合作,集体参与,丰富的表现,增强学生对音乐的兴趣与爱好。

      教学重难点:

      1、通过地面图谱的游戏,使学生亲身感受歌曲中的节奏,即掌握知识有增强了乐趣;

      2、系统的学*和理解歌词并较好地表现歌曲情绪。

      教学准备:

      录音机、电子琴、响板、地面图谱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听音乐《采山》进教室,让孩子初步感知音乐旋律。

      二、表演《采山》:

      新课导入:谈话(有关山里的知识包括民族风情、山里的物产、山里的景色等等都会激发起孩子的兴趣)

      小朋友们好,很高兴跟大家一起走进今天的音乐课堂。首先,老师带小朋友到美丽的大山里看一看,走一走,然后告诉请你告诉老师你都听到、看到了什么。(使学生对歌曲有初步的认识,同时展现等)

      我们今天就学*这首新歌《采山》。

      1、歌曲学唱。(用跟唱法教学)

      2、找出自己演唱觉得困难的地方,师生共同解决。

      3、设计表演动作,边演唱边表演。

      4、分组选小小表演家来台上表演,其他小朋友演唱。

      5、跟着老师拍击歌曲的节奏。出示歌谱中提炼出的节奏。如。6、跟着歌曲拍一拍,找出在歌曲中出现的地方。

    [阅读全文]...

2022-11-08 19:34:37
  • 《童趣》语文教案3篇

  • 语文教案
  •   知识目标: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理解文言词句,背诵,翻译全文,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

      能力目标:领悟作者的奇思妙想,丰富自己的想像力。

      情感目标:感悟“物外之趣”,更加热爱生活。

      教学重点:背诵,翻译全文,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难点:感悟“物外之趣”。

      教学方式:精讲、研讨、点拨。

      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设想:把诵读作为教学重点,默读以疏通其文,朗读以领悟其妙。本文内容比较浅显,可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可作适当点拨、引导。要求学生当堂熟读成诵,流畅地复述课文内容,从而深刻地理解“物外之趣”。

      第1课时: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句读。合作研讨第1—2段。

      教学过程:

      一、导入设计:

      “青梅竹马”这个成语大家都是知道的。可是你们知道其中“竹马”是什么意思吗? 李白有诗云:“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千里,两小无嫌猜。”其中“竹马”就是小孩子将竹竿跨在裆下当作马来骑。这种想象和作法很有意思吧。今天我们来学*清代文字家沈复的短文《童趣》。文章中趣事,可能勾起我们许多儿时的回忆,许多奇思妙想或许能给我们带来意想不到的启发。

      二、学法指导

      1、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特点是简洁、典雅。它与现代汉语一脉相承,只要有信心,并不难学,学*文言文是为了继承民族的文化遗产,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还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学好文言文关键在于培养语感。一是要熟读、背诵,体验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惯:二是要用心领悟,目的是为了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是不断积累文言词汇,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

      2、学*本文,首先要很好地借助工具书,疏通文意。其次,要重视朗读背诵。在朗读时,要很好地把握语气和节奏,要大声地读,读出点文言味儿来,读出文章的主旨。

      3、传统的朗读和背诵是学*文言文的好方法。引导学生在反复默读的朗读的基础上,疏通文意、感悟课文内容,然后进一步朗读,最后达到熟读成诵的目的。

      三、作品,作者简介

      课文节选自《浮生六记,闲情趣事》。作者沈复,字三白,长洲人,清代文学家。

      四、初读课文,读准字音,读出句读。

      1、 教师范读。请同学注意读音和句读。

      试着划分下列句子的朗读节奏。

      (1)见/藐小之物/必/细察其纹理,故/时有/物外之趣。

      (2)私/拟作/群鹤舞于空中。

      (3)心之所向,则/或千或百,果然/鹤也。。

      (4)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5)作/青云白鹤/观。

      (6)果如/鹤唳云端,为之/怡然称快。

      (7)蹲其身,使/与台齐。

      (8)见/二虫斗草间。

      2、学生自读,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以下内容应出示投影

      童稚(zhì) 藐(miǎo)小 项为之强(jiāng) 鹤唳(lì)云端 怡(yí)然称快

      凹(āo)凸(tū) 土砾(lì) 壑(hè) 庞(páng)然大物 虾(há)蟆(ma)

      3、反复朗读课文,熟悉课文。

      方式:齐读、小组读、男女生读。

      五、合作研讨第1—2段。

      1、 小组合作研讨第1--2段。

      要求:直译,字句落实。

      小组讨论后,交流。略

      2、 词语积累:

      余 张目对日 明察秋毫 藐小 之 其 故 时 物外

      成 私 拟 于 之 则 或 项 强 素帐 徐 以 作 观 如 唳 为 怡然

      3、 再读课文1—2段,熟读成诵。

      六、布置作业:1、背诵1—2段

      2、注音10个,每个5遍。

      第2课时熟读课文,合作研讨第3—4段,理解课文中表现的“物外之趣”,感悟“物外之趣”这一精神体验的意义。

      教学过程:

      一、复*导入:

      1、检查背诵1—2段。

      2、抽查词语掌握情况:

      (1)能张目对日,明察秋毫(秋毫,鸟类到了秋天,重新生出来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最细微的事物。)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童趣》的优秀教案3篇

  • 教案
  •   【学*目标】

      1、了解学*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激发学生学*文言文的兴趣。

      2、反复朗读课文,培养语感(能读准节奏、停顿),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3、把握文言词语解释的最常见方法,积累一点文言词汇。

      4、唤起学生正确的审美意识。

      【学*重点】

      目标1、2、3。

      【学*难点】

      目标2、4。

      【学*安排】

      两课时。

      【学法指导】

      认真阅读预*·导学,知道学*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再仿照朗读示例,大声朗读课文至少三遍,然后参照文言词语解释示例,联系上下文,粗知文章内容,练*用自己的话叙述出来。

      【学*过程】

      一、预*·导学

      1、认真阅读下面的文字,知道学*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⑴ 文言文是古代的书面语体,特点是简洁、典雅。文言文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现代汉语也来源于古代汉语口语,二者同源而异流,二者既有相同的地方,也有不同的地方。同为主,不同为次,所以不难学,我们要有学好的信心。

      ⑵ 学文言是为了继承祖国的文化,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文言文中的许多词汇、语汇依然保存在现代汉语中,学文言文可以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⑶ 学好文言文的关键在于培养语感。培养语感方法有三要:一要熟读背诵课文,目的是熟悉文言文的表达方式和语言*惯;二要自己用心领悟,目的是把言和意融为一体,见言而知意;三要主动积累词汇、语汇,目的是掌握文言文的表达工具。这三条密切相关,缺一不可。

      2、查阅资料,了解一点作者和其作品的知识,写在下面。

      3、照下面的朗读示例,大声朗读课文三遍以上,要求读准句子的节奏、停顿:

      示例:能/张目·对日 昂首/观之,项/为之·强

      使之/冲烟/而飞鸣 作/青云·白鹤/观

      (说明:/表示明显的停顿,·表示极短的.停顿)

      4、文言词语的解释,最常见的方法是添字组词法和换用同义词替代法,如:细(仔细)、察(观察)其纹理;昂(抬)首(头)观之。请按此方法联系上下文解释下列句中加粗字:

      ⑴ 项( )为之强

      ⑵ 作( )青云白鹤观( )

      ⑶ 果( )如鹤唳云端

      ⑷ 以丛草为( )林( )

      ⑸ 为( )之怡然称快

      ⑹ 兴( )正浓

      ⑺ 方( )出神

      ⑻ 驱( )别院

      5、在认真完成上面第3、4题的前提下,尝试着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把你不清楚词义的词语、不理解句意的句子都写在下面。

      6、*常的事物或景象,经过想象和联想,往往会变得美丽而奇特,从而获得超出这一事物或景象本身的乐趣。你小时候有过这样的体验或经历吗?请用简洁的话叙述出来,写在下面。

      二、学*·研讨

      1、导入。

      2、简介作者、作品。

      3、朗读课文,读准节奏、停顿,粗知文章大意:

      (范读、领读、自由读、分组读、齐读)

      正音:

      ⑴ 项为( )之强

      ⑵ 鹤唳( )云端

      ⑶ 怡( )然称快

      ⑷ 凹者为( )壑( )

      ⑸ 土砾( )凸者

      ⑹ 二虫尽为( )所吞

      4、疏通文意,能用自己的话叙述文章内容:

      (逐段疏通,学生提问不理解的词语义,学生解答,师帮助,生在书上或讲学稿上做好记录,以便积累。)

      5、问题研讨:

      ⑴ 能梳理出文章的结构吗?试用简洁的话表述。

    [阅读全文]...

2022-04-02 00:00:00
  • 《童趣》教案设计5篇

  •   课题:《童趣》(第一课时)

      授课人:中华中学黄烨

      课堂整体设计思路:

      本文系该届初一新生接触的第一篇文言文,过早过深的讲授文言知识将影响学生对古文循序渐进的认知规律;探究性学*要求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不宜在字句上过分苛求标准答案;《童趣》一文充满奇思妙想,意趣盎然,正是让学生自主学*、没有畏难情绪的好教材,可充分利用它来调动学生的学*兴趣,让学生通过学*,感受到自然之趣、生活之趣乃至学*之趣、语文之趣、古文之趣。

      基于以上三点,第一课时将侧重激发学生学*兴趣,让他们通过自己的生活经历和文章内容之间的共鸣点,来感性认知古文。字字落实及当堂成诵的教学环节将作为第二课时的重点内容。

      教学过程:

      课题:《童趣》(第一课时)

      教学重点:疏通文意

      简要概括

      想像联想

      教学难点:控制好概括复述的分寸

      教学目标:1、疏通文字,掌握文章大意并能概括。

      2、通过阅读讨论,学*本文运用联想、想像突出“物外之趣”的方法。

      3、体验自然之趣,联想之趣。

      教学过程:

      1、导入(计时3分钟讨论童年趣事)“游戏是儿童的天性”,还记得你们的游戏和快乐吗?(记录32个)

      2、说趣(挑选一至两个游戏,请学生讲述)

      [投影]“趣”

      [投影]“童趣”

      3、[投影]“文学常识”

      [投影]“文章”诵读文章、疏通文字

      [投影]“文字注音”

      3、[投影]“难句举例”

      难句释疑(学生自己讨论,教师点评)学生首先互相提问和回答结合课后练*的译文方法:A加字B换字C用自己的话概括,进行举例说明投影难句,学生运用方法解决

      4、概述文意(讲述的是故事,不是翻译)

      5、学生探究学*、研究课文(学生提出问题并讨论解答,教师协助)

      6、[投影]“作者在本文要表现的主题”

      “主要内容”

      “方法”推出→想像与联想(简释)

      7、[投影]“同心圆”

      想像力训练游戏,体验“趣味”

      【教学目标】

      1、初步了解学*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2、把握课文的主旨:物外之趣

      3、背诵课文

      【教学悟点】

      1、本文表现了什么样的趣

      2、是怎么表现的

      3、怎样解释文言词

      【教材分析】

      本文主旨是写作者儿时的“物外之趣”。“物外之趣”虽非自身所有,却又与物有关,它是观物者的主观体验作用于物的结果,也可以说是因物而生成之意趣,本文中所说的夏蚊及草间之虫皆极细小之物,可以诱发儿童的好奇心和想像力,意趣即由此生成。本文主旨显而易见,但由于本文是学生入学后的第一篇文言文,所以虽花的时间也可能要多一些,重点可定在教学目标2和教学悟点3上。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方法指导

      1、可以用课文前的谈话来导入

      2、可以设置一个情景来导入:

      如在有云的时候,让同学们到课外看云,然后说说,看到了什么

      再如找一块有斑痕的墙壁,让同学们想象这是什么图像,发生过什么故事

      (总之,明确一点,那就是一种*常的景象或事物,通过想像和联想,会变得美丽而又奇特,从中可以获得许多“物外之趣”。

      3、介绍学*文言文的意义和方法

      意义:文言文语体简约,含义隽永,学*它,我们可以继承祖国的灿烂文化,了解历史上的许多事情,丰富我们的语言仓库。

      方法:

    [阅读全文]...

2022-04-03 19:47:33
推荐词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