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松鼓瑟的古诗

关于听松鼓瑟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听松鼓瑟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听松鼓瑟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听松鼓瑟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7) 语录(3k+) 说说(1) 名言(735) 诗词(100) 祝福(1k+) 心语(150)

  • 省试湘灵鼓瑟原文及赏析

  • 省试湘灵鼓瑟原文及赏析

      《省试湘灵鼓瑟》是唐代诗人钱起进京参加省试时的试帖诗。此诗既紧扣题旨,又能驰骋想象,天上人间,幻想现实,无形的乐声得到有形的表现。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省试湘灵鼓瑟原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译文

      常常听说湘水的神灵,善于弹奏云和之瑟。

      美妙的乐曲使得河神冯夷闻之起舞,而远游的旅人却不忍卒听。

      那深沉哀怨的曲调,连坚硬的金石都为之感动、悲伤;那清亮高亢的乐音,穿透力是那样强劲,一直飞向那高远无垠的地方。

      当如此美妙的乐曲传到苍梧之野时,连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也为之感动,生出抱怨思慕之情;而生长在苍梧一带的白芷,在乐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

      乐声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飞过了浩渺的洞庭湖。

      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

      注释

      省试:唐时各州县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的礼部主试,通称省试。

      鼓:一作“拊”。云和瑟:云和,古山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

      帝子:屈原《九歌》:“帝子降兮北渚。”注者多认为帝子是尧女,即舜妻。

      冯(píng)夷:传说中的河神名。见《后汉书·张衡传》注。空:一作“徒”。

      楚客:指屈原,一说指远游的旅人。

      金:指钟类乐器。石:指磬类乐器。

      杳冥:遥远的地方。

      苍梧:山名,今湖南宁远县境,又称九嶷,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此代指舜帝之灵。来:一作“成”。

      白芷:伞形科草本植物,高四尺余,夏日开小白花。

      潇浦:一作“湘浦”,一作“潇湘”。

      人不见:点灵字。

      江上数峰青:点湘字。

      赏析:

      本诗是古代应试诗中屈指可数的佳作。诗人以惊人的想象力,极力描绘湘灵鼓瑟的神奇力量,特别是末句,《旧唐书钱徵传》称其为“鬼谣”。此句神来之笔,妙造自然,余音绕梁,令人回味无穷。

      从诗题“省试”可以看出,这是一首试帖诗。“湘灵鼓瑟”这个题目,是从《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句中摘出来的。

      诗的开头两句点题,赞扬湘灵善于鼓瑟,那优美动听的乐声常常萦绕耳边。在试帖诗里,这叫做概括题旨。

      湘水女神鼓瑟,曲声袅袅,于是诗人展开想象的羽翼,伴随着仙乐,往返盘旋。那瑟曲,是多么动人心弦呵!它首先吸引了名叫冯夷的水神,使他忍不住在水上跳起舞来。其实,冯夷并没有真正听懂在美妙的乐声中隐藏的哀怨凄苦的情感,这种欢舞是徒然的。但那些“楚客”是懂得湘灵的心意的,这当然包括汉代的贾谊,和历代被贬谪南行而经过湘水的人,他们听到这样哀怨的乐声,怎不感到十分难过呢!

      你听,那曲调深沉哀婉,即使坚如金石也为之感到悲凄;而它的清亢响亮,可以传到那无穷无尽的苍穹中去。

      如此优美而哀怨的乐声传到苍梧之野,一定把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都惊动了,他也许会赶到湘水上空来侧耳倾听吧!那馨香的芳草──白芷,竟会受到感动,越发吐出它的芳香来。

      乐声在水面上飘扬,广大的湘江*都沉浸在优美的旋律之中。寥阔的.湘水上空,都回荡着哀怨的乐音,它汇成一股悲风,飞过了八百里洞庭湖。

      中间这四韵,共是八句,诗人凭借惊人的想象力,极力描绘湘灵瑟曲的神奇力量。这就使诗避免了呆板的叙述,显得瑰丽多姿,生动形象。

      然而更妙的还在最后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上文紧扣题目,反复渲染,已经把湘灵鼓瑟描写得淋漓尽致了。倾听妙曲,想见伊人,于是诗人笔锋一转,直指美丽而神秘的湘江女神:“曲终人不见”,只闻其声,不见伊人,给人一种扑朔迷离的怅惘,真可说是神来之笔。而更具神韵的是,“人不见”以后却以“江上数峰青”收结。这五个字之所以下得好,是因为由湘灵鼓瑟所造成的一片似真如幻,绚丽多彩的世界,一瞬间都烟消云散,让人回到了现实世界。这个现实世界还是湘江,还是湘灵所在的山山水水。只是,一江如带,数峰似染,景色如此恬静,给人留下悠悠的思恋。

      试帖诗有种种限制,往往束缚了士人的才思。钱起却不然,在此诗中,他驰骋想象,上天入地,如入无人之境。无形的乐声,在这里得到了生动形象的表现,成为一种看得见,听得到,感觉得着的东西。最后突然收结,神思绵绵,更耐人寻绎。

      大中十二年(858),举行进士考试,唐宣宗问考官李藩:试帖诗如有重复的字能否录取?李藩答道:昔年钱起试《湘灵鼓瑟》就有重复的字,偶然也可破例吧。大中十二年离钱起考试的天宝十载,已经百年,钱起此诗仍是公认的试帖诗的范本。(刘逸生)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为钱起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参加进士考试时所作。唐代参加考试的举子有两类,一类为中央和地方各类学馆的学生,称为生徒,需通过规定的学业考试和选拔;另一类为非学馆出身的各地文士,称为乡贡,需通过县和州府两级初试。这两类举子最后都集中到尚书省,参加相应科目的考试。考试原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后改由礼部侍郎负责。由于吏部与礼部均属尚书省,遂称为省试。为通过省试而作的应试诗,就称为省试诗。省试诗有其特定的格式,要求为五言律诗,六韵十二句,并限定诗题和用韵。由于省试诗限定了题目和内容,又对声韵要求十分苛严,此类诗鲜有传诵人口的佳作。不过,有的作者善于“戴着镣铐跳舞”,往往能够即*发挥,写出传诵不衰的好诗来。钱起这首《省试湘灵鼓瑟》,就是一首千古称赏的名篇。

      作品鉴赏

      文学赏析

      这首诗传诵一时,并奠定了钱起在诗坛的不朽声名。

      诗题“湘灵鼓瑟”,摘自《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诗句,其中包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舜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

      根据试帖诗紧扣题目,不得游离的要求,诗人在开头两句就概括题旨,点出曾听说湘水女神擅长鼓瑟的传说,并暗用《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描写女神翩然而降湘水之滨,她愁容满面、轻抚云和瑟,弹奏起如泣如诉哀伤乐曲。动人的瑟声首先引来了水神冯夷,他激动地在湘灵面前伴乐狂舞,然而一个“空”字,说明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倒是人间那些被贬谪过湘水的“楚客”,领略了湘灵深藏在乐声里的哀怨心曲,禁不住悲从衷来,不忍卒闻。

      接下来,诗人着意渲染瑟声的感染力。“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瑟声哀婉悲苦,它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瑟声清亢响亮,它可以响遏行云,传到那穷高极远的苍穹中去。瑟声传到苍梧之野,感动了寄身山间的舜帝之灵,他让山上的白芷吐出芬芳,与瑟声交相应和,弥漫在广袤的空间,使天地为之悲苦,草木为之动情。

      中间这四句,诗人张开想象的翅膀,任思绪在湘水*、苍梧之野、洞庭湖上往复盘旋,写出了一个神奇虚幻的世界。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这两句写湘灵弹奏的乐曲同舜帝策动的芳香在湘水之源交织汇合,形成一股强劲的悲风,顺着流水,刮过八百里洞庭湖。

    [阅读全文]...

2022-05-17 09:17:55
  • 省试湘灵鼓瑟阅读题及答案

  • 阅读
  • 省试湘灵鼓瑟阅读题及答案

      《省试湘灵鼓瑟》是唐代诗人钱起进京参加省试时的试帖诗。此诗既紧扣题旨,又能驰骋想象,天上人间,幻想现实,无形的乐声得到有形的表现。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省试湘灵鼓瑟阅读题及答案,希望对你有帮助!

      省试湘灵鼓瑟

      唐·钱起

      善鼓云和瑟,常闻帝子灵。

      冯夷空自舞,楚客不堪听。

      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

      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

      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注】该诗为钱起唐玄宗天宝十载参加进士考试的应试诗。冯夷,传说中的河神名。

      14.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开头两句倒装,暗用《湘夫人》中“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让人想起湘灵弹奏哀伤乐曲的情景,开门见山,点明题意。

      B.“冯夷空自舞”中“空自”二字,点出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诗人借这一句表达世间知音难遇的落寞和感伤。

      C.“苍梧”代指葬在苍梧山的舜帝;“白芷”,一种香草,句意是说瑟音感动了舜帝,也引得白芷摇动,具有感染力。

      D.“流水传潇浦,悲风过洞庭”,此二句,乐曲进入最高潮,湘灵深深的哀怨随流水与悲风“传潇浦”“过洞庭”,绵延不绝,凄婉幽怨,动人心魄。

      15.同样是写音乐,白居易《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与本诗画线句子在艺术手法上有何异同?请简要赏析。(6分)

      14.选B。“表达世间知音难遇的落寞和感伤”的理解有误,属于过度解读,此为应试诗。“冯夷”的表现是为了突出了瑟音巨大的感染力。

      15.同:都是直接(正面)描写乐音及其变化。(2分)异:《琵琶行》中的“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主要运用了比喻、通感的修辞手法,“花底滑”突出了琵琶声的婉转流利,而“冰下难”突出了琵琶声的滞塞难通,属于实写;《省试》一诗,“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指瑟声哀婉悲苦,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瑟声清亢响亮,它可以传到那穷高极远的苍穹中去。这两句运用拟人和夸张,虚写想象的瑟音的凄苦、清亢。(4分)

      词句注释

      ⑴省试:唐时各州县贡士到京师由尚书省的礼部主试,通称省试。

      ⑵鼓:一作“拊”。云和瑟:云和,古山名。《周礼·春官大司乐》:“云和之琴瑟。”

      ⑶帝子:屈原《九歌》:“帝子降兮北渚。”注者多认为帝子是尧女,即舜妻。

      ⑷冯(píng)夷:传说中的河神名。见《后汉书·张衡传》注。空:一作“徒”。

      ⑸楚客:指屈原,一说指远游的旅人。

      ⑹金:指钟类乐器。石:指磬类乐器。

      ⑺杳冥:遥远的地方。

      ⑻苍梧:山名,今湖南宁远县境,又称九嶷,传说舜帝南巡,崩于苍梧,此代指舜帝之灵。来:一作“成”。

      ⑼白芷:伞形科草本植物,高四尺余,夏日开小白花。

      ⑽潇浦:一作“湘浦”,一作“潇湘”。

      ⑾人不见:点灵字。

      ⑿江上数峰青:点湘字。

      白话译文

      常常听说湘水的神灵,善于弹奏云和之瑟。美妙的乐曲使得河神冯夷闻之起舞,而远游的旅人却不忍卒听。那深沉哀怨的曲调,连坚硬的金石都为之感动、悲伤;那清亮高亢的乐音,穿透力是那样强劲,一直飞向那高远无垠的地方。当如此美妙的乐曲传到苍梧之野时,连安息在九嶷山上的舜帝之灵也为之感动,生出抱怨思慕之情;而生长在苍梧一带的白芷,在乐曲的感召之下,也吐出了更多的芬芳。乐声顺着流水传到湘江,化作悲风飞过了浩渺的洞庭湖。曲终声寂,却没有看见鼓瑟的湘水女神,江上烟气消散,露出几座山峰,山色苍翠迷人。

      创作背景

      这首诗为钱起唐玄宗天宝十载(751年)参加进士考试时所作。唐代参加考试的举子有两类,一类为中央和地方各类学馆的学生,称为生徒,需通过规定的学业考试和选拔;另一类为非学馆出身的各地文士,称为乡贡,需通过县和州府两级初试。这两类举子最后都集中到尚书省,参加相应科目的考试。考试原由吏部考功员外郎主持。自唐玄宗开元二十四年(736年)后改由礼部侍郎负责。由于吏部与礼部均属尚书省,遂称为省试。为通过省试而作的应试诗,就称为省试诗。省试诗有其特定的格式,要求为五言律诗,六韵十二句,并限定诗题和用韵。由于省试诗限定了题目和内容,又对声韵要求十分苛严,此类诗鲜有传诵人口的佳作。不过,有的作者善于“戴着镣铐跳舞”,往往能够即*发挥,写出传诵不衰的好诗来。钱起这首《省试湘灵鼓瑟》,就是一首千古称赏的名篇。

      文学赏析

      这首诗传诵一时,并奠定了钱起在诗坛的不朽声名。

      诗题“湘灵鼓瑟”,摘自《楚辞·远游》“使湘灵鼓瑟兮,令海若舞冯夷”诗句,其中包含着一个美丽的传说——舜帝死后葬在苍梧山,其妃子因哀伤而投湘水自尽,变成了湘水女神;她常常在江边鼓瑟,用瑟音表达自己的哀思。

      根据试帖诗紧扣题目,不得游离的要求,诗人在开头两句就概括题旨,点出曾听说湘水女神擅长鼓瑟的传说,并暗用《九歌·湘夫人》“帝子降兮北渚”的语意,描写女神翩然而降湘水之滨,她愁容满面、轻抚云和瑟,弹奏起如泣如诉哀伤乐曲。动人的瑟声首先引来了水神冯夷,他激动地在湘灵面前伴乐狂舞,然而一个“空”字,说明冯夷并不理解湘灵的哀怨;倒是人间那些被贬谪过湘水的“楚客”,领略了湘灵深藏在乐声里的哀怨心曲,禁不住悲从衷来,不忍卒闻。

      接下来,诗人着意渲染瑟声的感染力。“苦调凄金石,清音入杳冥。苍梧来怨慕,白芷动芳馨。”瑟声哀婉悲苦,它能使坚硬的金石为之凄楚;瑟声清亢响亮,它可以响遏行云,传到那穷高极远的苍穹中去。瑟声传到苍梧之野,感动了寄身山间的舜帝之灵,他让山上的白芷吐出芬芳,与瑟声交相应和,弥漫在广袤的空间,使天地为之悲苦,草木为之动情。

      中间这四句,诗人张开想象的翅膀,任思绪在湘水*、苍梧之野、洞庭湖上往复盘旋,写出了一个神奇虚幻的世界。

      “流水传湘浦,悲风过洞庭”,这两句写湘灵弹奏的乐曲同舜帝策动的芳香在湘水之源交织汇合,形成一股强劲的悲风,顺着流水,刮过八百里洞庭湖。

      至此,乐曲进入了最高潮,感情达到了白热化。凭藉着诗人丰富的想象,湘灵的哀怨之情得到了酣畅淋漓的抒发和表现。然而全诗最精采的还不在于此,令全篇为之生辉的是结尾两句:“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旧唐书·钱徵传》称这十个字得自“鬼谣”,其实无非说这两句诗是钱起的神来之笔。此联的妙处有:

      一是突然转折,出人意料。在尽情地描写乐曲的表现力之后,使乐曲在高潮中嘎然而止,这是一重意外;诗境从虚幻世界猛然拉回到现实世界,这是又一重意外。二是呼应开头,首尾圆合。全诗从湘水女神出现开始,以湘水女神消失告终,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

      结尾两句如横空出世,堪称“绝唱”,但同时又是构成全篇整体的关键一环;所以虽然“不”字重出,也在所不惜。作者敢于突破试帖诗不用重字的规范,确属难能可贵。三是以景结情,余音袅袅。诗的前面大部分篇幅都是运用想象的画面着力抒写湘水女神的哀怨之情,结尾一笔跳开,描写曲终人散之后,画面上只有一川江水,几峰青山。这极其省净明丽的画面,给读者留下了思索回味的广阔空间:或许湘灵的哀怨之情已融入了湘江绵绵不断的流水,或许湘灵美丽的倩影已化成了江上偶露峥嵘的数峰青山,或许湘灵和大自然熔为一体,年年岁岁给后人讲述她那凄艳动人的故事,或许湘灵的瑟声伴着湘江流水歌吟,永远给人们留下神奇美妙的遐想。这一切的一切,都尽在不言之中了。宋代词论家有“以景结情最好”之说,恐怕是从这类诗作中得到的启迪。

      作者简介

      钱起,唐代诗人。字仲文,吴兴(今浙江省湖州市区)人。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年)登进士第,曾任蓝田尉,官终考功郎中。“大历十才子”之一。诗以五言为主,多送别酬赠之作,有关山林诸篇,常流露追慕隐逸之意。与刘长卿齐名,称“钱刘”;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有《钱考功集》。

    [阅读全文]...

2022-03-14 10:13:28
  • 胶柱鼓瑟的典故

  • 胶柱鼓瑟的典故

      典故是一个汉语词汇,一指典制和掌故;二指诗文中引用的古代故事和有来历的词语;三指具有教育意义且大众耳熟能详的公认的人物、事件。下面是小编为您整理的胶柱鼓瑟的典故,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胶柱鼓瑟

      【发音】jiāo zhù gǔ sè

      【出处】《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

      【解释】原意就是用胶把柱粘住,使音调不能调整。现含贬义色彩,指不能灵活变通。多用于书面语中。胶柱鼓瑟”,亦作“胶柱调瑟”。比喻拘泥成规,不知灵活变通。

      【*义词】胶柱调瑟、刻舟求剑

      【反义词】随机应变、通达权变

      典故

      原文

      齐人就赵学瑟,因之先调,胶柱而归。三年不成一曲,齐人怪之。有从赵来者,问其意,方知向人之愚。

      译文

      有个齐国人跟赵国人学弹瑟,由赵国人先调好了弦,(齐人)就将调弦的柱子用胶粘住了回家。三年弹不成一首曲子,那齐人埋怨赵国人。有个跟赵国人学艺的人来到他这里,询问他埋怨的原因,才知道前面这(齐)人这么蠢。

      典故二

      原文

      《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赵孝成王七年,秦军与赵军在长*(今山西省高*县西北)对垒,这时赵奢已死,蔺相如病重,赵将廉颇坚守营垒。“赵王信秦之间。秦之间言曰:‘秦之所恶,独畏马服君赵奢之子赵括为将耳。’赵王因以括为将,代廉颇。蔺相如曰:‘王以名使括,若胶柱而鼓瑟耳。括徒能读其父书传,不知合变也。’赵王不听,遂将之。”结果,“括军败,数十万之众遂降秦,秦悉坑之。”

      译文

      赵孝成王听信了秦国间谍散布的谣言:秦军最怕马服君的儿子赵括担任将军。用赵括代替廉颇为将。蔺相如劝阻说:大王凭名声用赵括,就像是把胶把瑟上的弦柱粘住来弹瑟,音调不能变通一样,他不懂得随机应变。赵王不听。结果,赵军被秦军打败,40万大军被活埋。赵国几乎灭亡。

      成语举例

      1、若非公孙杵臼,焉得赵氏孤儿,既以遇难避仇,不必胶柱鼓瑟。★明·无名氏《鸣凤记·桑林奇遇》

      2、我父亲曾在茶余饭后褒贬过:“你曹叔喜欢古诗古词,有点艺术家的作派,但未免胶柱鼓瑟,给女儿取名字选字过于生僻拗口了!

      3、上下比较,《释词》所解更为文通字顺,而《文通》则有点胶柱鼓瑟。

      4、那点乡村里的人和事写得颇为生动,总难免透出一种文学的‘小家子气’”。这是中肯的甘苦之谈。如何摆脱“就事论事”的局囿,打破胶柱鼓瑟的.窘境,由“*视”转为“俯视”,升高立足点,不断提高对生活的涵盖力,确是古华多年来一直艰苦摸索着的难题。

      5、《易》者,皆以卦爻为主,粘着固执,胶柱鼓瑟,特多阴阳玄妙之谈。胡朴安先生的这部《周易古史观》却大胆地撇开卦爻,以卦爻为古人未有文字之先记载一切思想事物的符号

      6、撇开它对*古代文人思想上造成的禁锢不谈,就是它的考试内容,也导致了*文人举子们轻视自然科学而以死背硬记式地读经、胶柱鼓瑟式地作诗文、纸上谈兵式地议论政事为务的风气,更不必说它的考试结果往往决定了文人一生的荣辱贵贱、幸与不幸,决定了他们的一生。

      7、理解之路不是直来直去的窄桥。在伽达默尔看来,这是一个“事物本身和我们的前判断之间无穷的‘游戏’过程”。在“游戏”中既不宜胶柱鼓瑟,又并非只能落到匪夷所思的地步。“沉潜往复”和“从容含玩”毕竟不能止于“神秘经验的整体”,而是期待着理解框架与文本视界的

      8、另一种解释,是自伤身世。持此说者为何焯。这种想法与“一弦一柱思华年”的句意切合,又因为由胶柱鼓瑟变为大致如此,错的可能性小了。不过究竟对不对,也是只有作者才能知道。

    [阅读全文]...

2022-05-06 00:15:47
  • 描写松的古诗

  • 文学
  • 描写松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描写松的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题流沟寺古松》

      作者:白居易

      烟叶葱茏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

      欲知松老看尘壁,死却题诗几许人。

      2.《题遗爱寺前溪松》

      作者:白居易

      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静将流水对,高共远峰齐。

      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与僧清影坐,借鹤稳枝栖。

      笔写形难似,琴偷韵易迷。暑天风槭槭,晴夜露凄凄。

      独契依为舍,闲行绕作蹊。栋梁君莫采,留著伴幽栖。

      3.《庭松》

      作者:白居易

      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

      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

      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

      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

      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

      去年买此宅,多为人所咍。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

      移来有何得,但得烦襟开。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

      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

      4.《僧院松》

      作者:曹松

      此木韵弥全,秋霄学瑟弦。空知百馀尺,未定几多年。

      古甲磨云拆,孤根捉地坚。何当抛一干,作盖道场前。

      5.《题子侄书院双松》

      作者:曹唐

      自种双松费几钱,顿令院落似秋天。能藏此地新晴雨,

      却惹空山旧烧烟。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

      莫教取次成闲梦,使汝悠悠十八年。

      6.《松》

      作者:成彦雄

      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

      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

      7.《涧松》

      作者:崔涂

      寸寸凌霜长劲条,路人犹笑未干霄。

      南园桃李虽堪羡,争奈春残又寂寥。

      8.《松鹤》

      作者:戴叔伦

      雨湿松阴凉,风落松花细。

      独鹤爱清幽,飞来不飞去。

      9.《咏南岳径松》

      作者:狄焕

      一阵雨声归岳峤,两条寒色下潇湘。

      客吟晚景停孤棹,僧踏清阴彻上方。

      10.《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

      作者:杜甫

      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

      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

    [阅读全文]...

2022-03-30 23:09:45
  • 古诗锦瑟原文及赏析

  • 古诗锦瑟原文及赏析

      《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诗作。诗题“锦瑟”,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无题诗。此诗是李商隐最难索解的作品之一,诗家素有“一篇《锦瑟》解人难”的慨叹。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古诗锦瑟原文及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原文:

      锦瑟

      唐 李商隐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

      瑟本有二十五根弦,但此创作于李商隐妻子死后,故五十弦有断弦之意

      但即使这样它的每一弦、每一音节,足以表达对那美好年华的思念。(此句为转折句。)

      庄周其实知道自己只是向往那自由自在的蝴蝶。(本句是对“华年”的阐释。)

      望帝那美好的心灵和作为可以感动杜鹃。(本句亦是对“华年”的阐释。)

      大海里明月的影子像是眼泪化成的珍珠。(喻指诗人的悲哀,即使是一个明媚的夜晚,依然想到的是眼泪。)

      只有在彼时彼地的蓝田才能生成犹如生烟似的'良玉。(暗指诗人对当时社会局势的不满。)

      那些美好的事和年代,只能留在回忆之中了。(亦指自己对青春年华的追思之情。)

      而在当时那些人看来那些事都只是*常罢了,却并不知珍惜。(亦指自己在年轻时对生活的态度也是那样不知珍惜。)

      注释:

      ⑴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周礼·乐器图》:“雅瑟二十三弦,颂瑟二十五弦,饰以宝玉者曰宝瑟,绘文如锦者曰锦瑟。”《汉书·郊祀志上》:“秦帝使素女鼓五十弦瑟,悲,帝禁不止,故破其瑟为二十五弦。”古瑟大小不等,弦数亦不同。义山《回中牡丹为雨所败》诗有“锦瑟惊弦破梦频”;《七月二十八日夜与王郑二秀才听雨后梦作》诗有“雨打湘灵五十弦”。无端:没来由,无缘无故。此隐隐有悲伤之感,乃全诗之情感基调。历代解义山诗者,多以此诗为晚年之作。李商隐妻子故去,所以二十五根弦断后变为五十弦。“思”字变读去声(sì),律诗中不许有一连三个*声的出现。

      ⑵庄生晓梦迷蝴蝶:《庄子·齐物论》:“庄周梦为蝴蝶,栩栩然蝴蝶也;自喻适志与!不知周也。俄然觉,则蘧蘧然周也。不知周之梦为蝴蝶与?蝴蝶之梦为周与。”商隐此引庄周梦蝶故事,以言人生如梦,往事如烟之意。

      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这里面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也有着人生如梦的惆怅和迷惘。

      ⑶ 望帝春心托杜鹃:《华阳国志·蜀志》:“杜宇称帝,号曰望帝。……其相开明,决玉垒山以除水害,帝遂委以政事,法尧舜禅授之义,遂禅位于开明。帝升西山隐焉。时适二月,子鹃鸟鸣,故蜀人悲子鹃鸟鸣也。”子鹃即杜鹃,又名子规。蔡梦弼《杜工部草堂诗笺》一九《杜鹃》诗注引《成都记》:“望帝死,其魂化为鸟,名曰杜鹃,亦曰子规。”传说蜀国的杜宇帝因水灾让位于自己的臣子,而自己则隐归山林,死后化为杜鹃日夜悲鸣直至啼出血来.。

      ⑷沧海月明珠有泪:《博物志》:“南海外有鲛人,水居如鱼,不废绩织,其眼泣则能出珠。”《新唐书·狄仁杰传》:“仁杰举明经,调汴州参军,为吏诬诉黜陟,使闫立本如讯,异其才,谢曰:‘仲尼称观过知仁,君可谓沧海遗珠矣。’”

      ⑸蓝田日暖玉生烟:《元和郡县志》:“关内道京兆府蓝田县:蓝田山,一名玉山,在县东二十八里。”《文选》陆机《文赋》:“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困学纪闻》卷十八:司空表圣云:“戴容州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李义山玉生烟之句盖本于此。”

      ⑹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然惆怅了.那么今朝追忆,其为怅恨,又当如何!诗人用这两句诗表达出了几层曲折,而几层曲折又只是为了说明那种怅惘的苦痛心情。

      五十的锦瑟乃是天神所用,世间用的锦瑟乃是二十五弦的。五十弦的锦瑟,音律太丰富,音域太广阔,音韵太悲美而让凡人享受不了,五十弦的锦瑟是作者自喻:才高志远却难为世用。

      赏析: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无端,无缘无故,生来就如此。乐器,琴有三弦、五弦;筝有13弦;而“瑟”却有五十弦。用这么多弦,来抒发繁复之情感,该是多么哀伤。古有泰帝与素女之典故,已是哀伤至极了。诗人以这个典故作为喻象,暗示自喻诗人与众不同,别人只三弦、五弦,而诗人之瑟却有五十弦之多。真是得天独厚之天才。暗示他天赋极高,多愁善感,锐敏幽微。比兴用得多么高妙。下一句,一弦一柱,追忆青春恋爱的年华。首*起,引领下文,以下都是追忆美好的青春。但又美景不长,令人失落惆怅。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此联二句,写的是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高潮。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诗人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颈联前一句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实不多见。

      后一句的蓝田沧海,也并非空穴来风。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的。诗中此句,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诗人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功力。

      对于诗人 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身后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此联和上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对于一般普通人,往往是人到老年,追思以往:深憾青春易逝,功业无成,光阴虚度,碌碌无为而悔恨无穷。但天资聪敏的诗人,则事在当初,就早已先知先觉到了,却无可奈何,无限之惘然若失。这就是诗人李商隐,借锦瑟而自况了。

      创作背景:

      李商隐天资聪颖,文思锐敏,二十出头考中进士,举鸿科大考遭人嫉妒未中刷下,从此怀才不遇。在“牛李党争”左右为难,两方猜疑,屡遭排斥,大志难伸。中年丧妻,又因写诗抒怀,遭人贬斥。此诗约作于作者晚年。

      关于《锦瑟》一诗的创作意旨历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有人认为是爱国之篇,有影射政治之意;有人认为是自伤身世、自比文才之论,还有人认为是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阅读全文]...

2022-07-02 14:37:01
  • 关于怀念的古诗句之《锦瑟》

  • 怀念
  • 关于怀念的古诗句之《锦瑟》

      《锦瑟》是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代表作之一。诗题“锦瑟”,但并非咏物,不过是按古诗的惯例以篇首二字为题,实是借瑟以隐题的一首无题诗。下面,小编为大家分享关于怀念的古诗句之《锦瑟》,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

      锦瑟

      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

      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沧海月明珠有泪,蓝田日暖玉生烟。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译文

      精美的瑟为什么竟有五十根弦,一弦一柱都叫我追忆青春年华。

      庄周翩翩起舞睡梦中化为蝴蝶,望帝把自己的幽恨托身于杜鹃。

      明月沧海鲛人流下了滴滴眼泪,蓝田日暖玉石才能够化作青烟。

      此时此景为什么要现在才追忆,只因为当时心中只是一片茫然。

      赏析

      《锦瑟》,是李商隐的代表作,爱诗的无不乐道喜吟,堪称最享盛名;然而它又是最不易讲解的一篇难诗。有人说是写给令狐楚家一个叫“锦瑟”的侍女的爱情诗;有人说是睹物思人,写给故去的妻子王氏的悼亡诗;也有人认为中间四句诗可与瑟的适、怨、清、和四种声情相合,从而推断为描写音乐的咏物诗;此外还有影射政治、自叙诗歌创作等许多种说法。千百年来众说纷纭,莫衷一是,大体而言,以“悼亡”和“自伤”说者为多。

      诗题“锦瑟”,是用了起句的头二个字。旧说中,原有认为这是咏物诗的,但是注解家似乎都主张:这首诗与瑟事无关,实是一篇借瑟以隐题的“无题”之作。

      首联“锦瑟无端五十弦,一弦一柱思华年。”无端,无缘无故,生来就如此。乐器,琴有三弦、五弦;筝有13弦;而“瑟”却有五十弦。用这么多弦,来抒发繁复之情感,该是多么哀伤。古有泰帝与素女之典故,已是哀伤至极了。诗人以这个典故作为喻象,暗示自喻诗人与众不同,别人只三弦、五弦,而诗人之瑟却有五十弦之多。真是得天独厚之天才。暗示他天赋极高,多愁善感,锐敏幽微。比兴用得多么高妙。下一句,一弦一柱,追忆青春恋爱的年华。首*起,引领下文,以下都是追忆美好的青春。但是又美景不长,令人失落惆怅。

      颔联的上句,用了《庄子》的一则寓言典故,说的是庄周梦见自己身化为蝶,栩栩然而飞,浑忘自家是“庄周”其人了;后来梦醒,自家仍然是庄周,不知蝴蝶已经何往。下句中的望帝,是传说中周朝末年蜀地的君主,名叫杜宇。后来禅位退隐,不幸国亡身死,死后魂化为鸟,暮春啼苦,至于口中流血,其声哀怨凄悲,动人心腑,名为杜鹃。此联二句,写的是佳人锦瑟,一曲繁弦,惊醒了诗人的梦景,不复成寐。迷含迷失、离去、不至等义。隐约包涵着美好的情境,却又是虚缈的梦境。锦瑟繁弦,哀音怨曲,引起诗人无限的悲感、难言的冤愤,如闻杜鹃之凄音,送春归去。一个“托”字,不但写了杜宇之托春心于杜鹃,也写了佳人之托春心于锦瑟,手挥目送之间,花落水流之趣。诗人妙笔奇情,于此已然达到一个*。

      律诗一过颔联,“起”“承”之后,已到“转”笔之时,笔到此间,大抵前面文情已然达到小小一顿之处,似结非结,含意待申。在此下面,点笔落墨,好像重新再“起”似的。其笔势或如奇峰突起,或如藕断丝连,或者推笔宕开,或者明缓暗紧,手法可以不尽相同,而神理脉络,是有转折而又始终贯注的。当此之际,诗人就写出了“沧海月明珠有泪”这一名句来。

      颈联前一句把几个典故揉合在一起,珠生于蚌,蚌在于海,每当月明宵静,蚌则向月张开,以养其珠,珠得月华,始极光莹。这是美好的民间传统之说。泪以珠喻,自古为然,鲛人泣泪,颗颗成珠,亦是海中的奇情异景。如此,皎月落于沧海之间,明珠浴于泪波之界,在诗人笔下,已然形成一个难以分辨的妙境。一笔而能有如此丰富的内涵、奇丽的联想的,实不多见。

      后一句的蓝田沧海,也并非空穴来风。晚唐诗人司空图,引过比他早的戴叔伦的一段话:“诗家美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也。”这里用来比喻的八个字,简直和此诗颈联下句的七个字一模一样,足见此一比喻,另有根源,可惜后来古籍失传,竟难重觅出处。引戴语作解说,是否贴切,亦难断言。

      晋代文学家陆机在他的《文赋》里有一联名句:“石韫玉而山辉,水怀珠而川媚。”蓝田,山名,在今陕西蓝田东南,是有名的.产玉之地。此山为日光煦照,蕴藏其中的玉气(古人认为宝物都有一种一般目力所不能见的光气),冉冉上腾,但是美玉的精气远察如在,*观却无,所以可望而不可置诸眉睫之下,这代表了一种异常美好的理想景色,然而它是不能把握和无法亲*的。诗中此句,正是在“韫玉山辉,怀珠川媚”的启示和联想下,用蓝田日暖给上句沧海月明作出了对仗,造成了异样鲜明强烈的对比。而就字面讲,蓝田对沧海,也是非常工整的,因为沧字本义是青色。诗人在词藻上的考究,也可以看出他的才华和功力。

      对于诗人 来说,沧海月明这个境界,尤有特殊的身后感情。有一次,他因病中未能躬与河东公的“乐营置酒”之会,就写出了“只将沧海月,高压赤城霞”(《病中闻河东公乐营置酒口占寄上》)的句子。如此看来,他对此境,一方面于其高旷皓净十分爱赏,一方面于其凄寒孤寂又十分感伤:一种复杂的难言的怅惘之怀,溢于言表。

      此联和上联共用了四个典故,呈现了不同的意境和情绪。庄生梦蝶,是人生的恍惚和迷惘;望帝春心,包含苦苦追寻的执著;沧海鲛泪,具有一种阔大的寂寥;蓝田日暖,传达了温暖而朦胧的欢乐。诗人从典故中提取的意象是那样的神奇、空灵,他的心灵向读者缓缓开启,华年的美好,生命的感触等皆融于其中,却只可意会不可言说。

      尾联拢束全篇,明白提出“此情”二字,与开端的“华年”相为呼应,笔势未尝闪遁。诗句是说:如此情怀,岂待今朝回忆始感无穷怅恨,即在当时早已是令人不胜惘惘了。对于一般普通人,往往是人到老年,追思以往:深憾青春易逝,功业无成,光阴虚度,碌碌无为而悔恨无穷。但是天资聪敏的诗人,则事在当初,就早已先知先觉到了,却无可奈何,无限之惘然若失。这就是诗人李商隐,借锦瑟而自况了。

      李商隐一生经历坎坷,有难言之痛,至苦之情,郁结中怀,发为诗句,幽伤要眇,往复低徊,感染于人者至深。他的一首送别诗中说:“庾信生多感,杨朱死有情;弦危中妇瑟,甲冷想夫筝!”(《送千牛李将军赴阙五十韵》)则筝瑟为曲,常系乎生死哀怨之深情苦意,可想而知。如谓锦瑟之诗中有生离死别之恨,恐怕也不能说是全出臆断。

    [阅读全文]...

2022-03-04 13:11:37
  • 古诗松树唐白居易

  • 松树
  • 古诗松树唐白居易

      古诗是大家日常学*生活中必须要接触的东西,唐代大诗人白居易就写了很多古诗,小编在这里就给大家收集了一篇白居易的古诗《松树》,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原文:松树

      白金换的青松树,

      君既先栽我不栽。

      幸有西风易凭仗,

      夜深偷送好声来。

      释义

      白金是指雨水,君是指老天爷,这里的君有仰望并且调侃的意思。雨水换来了松林的成长,既然老天能滋养万物,我就不需要操心了, 后两句代表作者当时轻松的心情,幸而有西风吹来,深夜里带来了松林因为传过阵阵松涛来舞动的声音让我陶醉。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 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主要成就:

      翰林学士

      前期是兼济天下时期,后期是独善其身时期。白居易贞元十六年(800年)29岁时中进士,先后任秘书省校书郎、盩至尉、翰林学士,元和年间任左拾遗,写了大量讽喻诗,代表作是《秦中吟》十首,和《新乐府》五十首,这些诗使权贵切齿、扼腕、变色。元和六年,白居易母亲因患神经失常病死在长安,白居易按当时的规矩,回故乡守孝三年,服孝结束后回到长安,皇帝安排他做了左赞善大夫。

      江州司马

      元和十年六月,白居易44岁时,宰相武元衡和御史中丞裴度遭人暗杀,武元衡当场身死,裴度受了重伤。对如此大事,当时掌权的宦官集团和旧官僚集团居然保持镇静,不急于处理。白居易十分气愤,便上书力主严缉凶手,以肃法纪。可是那些掌权者非但不褒奖他热心国事,反而说他是东宫官,抢在谏官之前议论朝政是一种僭越行为;于是被贬谪为州刺史。王涯说他母亲是看花的时候掉到井里死的,他写赏花的诗和关于井的诗,有伤孝道,这样的人不配治郡,于是他被贬为江州司马。实际上他的罪的原因还是那些讽喻诗。

      贬官江州(现九江)给白居易以沉重的打击,他说自己是 “面上灭除忧喜色,胸中消尽是非心”,早年的佛道思想滋长。三年后由于好友崔群的帮助他升任忠州刺史。

      杭州刺史

      元和十五年,唐宪宗暴死在长安,唐穆宗继位,穆宗爱他的才华,把他召回了长安,先后做司门员外郎、主客郎中知制诰、中书舍人等。但当时朝中很乱,大臣间争权夺利,明争暗斗;穆宗政治荒怠,不听劝谏。于是他极力请求外放。822年,白居易被任命为杭州刺史。在杭州任职期间,他见杭州一带的农田经常受到旱灾威胁,官吏们却不肯利用西湖水灌田,就排除重重阻力和非议,发动民工加高湖堤,修筑堤坝水闸,增加了湖水容量,解决了钱塘(今杭州)、盐官(今海宁)之间数十万亩农田的灌溉问题。白居易还规定,西湖的大小水闸、斗门在不灌溉农田时,要及时封闭;发现有漏水之处,要及时修补。白居易还组织群众重新浚治了唐朝大历年间杭州刺史李泌在钱塘门、涌金门一带开凿的六口井,改善了居民的用水条件。

      文学

      白居易是中唐时期影响极大的大诗人,他的诗歌主张和诗歌创作,以其对通俗性、写实性的突出强调和全力表现,在*诗史上占有重要的位。在《与元九书》中,他明确说:“仆志在兼济,行在独善。奉而始终之则为道,言而发明之则为诗。谓之讽谕诗,兼济之志也;谓之闲适诗,独善之义也。”由此可以看出,在白居易自己所分的讽喻、闲适、感伤、杂律四类诗中,前二类体现着他 “奉而始终之”的兼济、独善之道,所以最受重视。同时提出了自己的文学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而他的诗歌主张,也主要是就早期的讽谕诗的创作而发的。

      早在元和初所作《策林》中,白居易就表现出重写实、尚通俗、强调讽喻的倾向:“今褒贬之文无核实,则惩劝之道缺矣;美刺之诗不稽政,则补察之义废矣。……俾辞赋合炯戒讽喻者,虽质虽野,采而奖之。”(六十八《议文章》)诗的功能是惩恶劝善,补察时政,诗的手段是美刺褒贬,炯戒讽喻,所以他主张: “立采诗之官,开讽刺之道,察其的失之政,通其上下之情。”(六十九《采诗》)他反对离开内容单纯追求“宫律高”、“文字奇”,更反对齐梁以来“嘲风月、弄花草”的艳丽诗风。在《新乐府序》中,他明确指出作诗的标准是:“其辞质而径,欲见之者易谕也;其言直而切,欲闻之者深诫也;其事核而实,使采之者传信也;其体顺而肆,可以播于乐章歌曲也。”这里的“质而径”、“直而切”、 “核而实”、“顺而肆”,分别强调了语言须质朴通俗,议论须直白显露,写事须绝假纯真,形式须流利畅达,具有歌谣色彩。也就是说,诗歌必须既写的真实可信,又浅显易懂,还便于入乐歌唱,才算达到了极致。

      白居易对诗歌提出的上述要求,全部目的只有一个,那就是补察时政。所以他紧接着说:“总而言之,为君、为臣、为民、为物、为事而作,不为文而作也。” (《新乐府序》)在《与元九书》中,他回顾早年的创作情形说:“自登朝来,年齿渐长,阅事渐多,每与人言,多询时务;每读书史,多求理道,始知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为时为事而作,首要的还是“为君”而作。他也说:“但伤民病痛,不识时忌讳”(《伤唐衢二首》其二),并创作了大量反映民生疾苦的讽谕诗,但总体指向却是“唯歌生民病,愿的天子知”(《寄唐生》)。因为只有将民情上达天听,皇帝开壅蔽、达人情,政治才会趋向休明。

      《琵琶行》与《长恨歌》是白居易写的最成功的'作品,其艺术表现上的突出特点是抒情因素的强化。与此前的叙事诗相比,这两篇作品虽也用叙述、描写来表现事件,但却把事件简到不能再简,只用一个中心事件和两三个主要人物来结构全篇,诸如颇具戏剧性的马嵬事变,作者寥寥数笔即将之带过,而在最便于抒情的人物心理描写和环境气氛渲染上,则泼墨如雨,务求尽情,即使《琵琶行》这种在乐声摹写和人物遭遇叙述上着墨较多的作品,也是用情把声和事紧紧联结在一起,声随情起,情随事迁,使诗的进程始终伴随着动人的情感力量。除此之外,这两篇作品的抒情性还表现在以精选的意象来营造恰当的氛围、烘托诗歌的意境上。如《长恨歌》中“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琵琶行》中 “枫叶荻花秋瑟瑟”“别时茫茫江浸月”等类诗句,或将凄冷的月色、淅沥的夜雨、断肠的铃声组合成令人销魂的场景,或以瑟瑟作响的枫叶、荻花和茫茫江月构成哀凉孤寂的画面,其中透露的凄楚、感伤、怅惘意绪为诗中人物、事件统统染色,也使读者面对如此意境、氛围而心灵摇荡,不能自已。

      拓展:关于松树的古诗句子

      1、缘岸蒙笼出见天,晴沙沥沥水溅溅。——皎然《赤松》

      2、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3、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苏轼《送杭州进士诗叙》

      4、何当一百丈,欹盖拥高檐。——《严郑公阶下新松》

      5、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李白《古风》

      6、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苏轼《寄题刁景纯藏春坞》

      7、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白居易《题遗爱寺前溪松》

      8、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杜甫《古柏行》

      9、烟叶葱茏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白居易《题流沟寺古松》

      10、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岑参《感遇》

      11、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杜甫《古柏行》

      12、百尺森疏倚梵台,昔人谁见此初栽。——崔涂《题净众寺古松》

      13、寸寸凌霜长劲条,路人犹笑未干霄。——崔涂《涧松》

      14、真树孤标在,高人立操同。——皎然《咏敡上人座右画松》

      15、几年苍翠在仙家,一旦枝枯类海槎。——李涉《题苏仙宅枯松》

      16、虽小天然别,难将众木同。——杜荀鹤《题唐兴寺小松》

      17、赖此松檐下,朝回半日闲。——白居易《松斋偶兴》

      18、有松百尺大十围,生在涧底寒且卑。——白居易《涧底松·有松百尺大十围》

    [阅读全文]...

2022-01-27 23:51:26
  • 赞美松树的古诗句

  • 松树,赞美,古诗文
  • 赞美松树的古诗句

      在**淡淡的日常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赞美松树的古诗句,欢迎阅读与收藏。

      1、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青松》

      2、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李白《南轩松》

      3、流而不返者,水也;不以时迁者,松柏也。--苏轼《送杭州进士诗叙》

      4、霜皮溜雨四十围,黛色参天二千尺。--杜甫《古柏行》

      5、人生不得为松树,却遇秦封作大夫。--李涉《题五松驿》

      6、凛然相对敢相欺,直干凌云未要奇。根到九泉无曲处,世间惟有蛰龙知。--苏轼《王复秀才所居双桧二首》

      7、松柏本孤直,难为桃李颜。--李白《古风》

      8、落落盘踞虽得地,冥冥孤高多烈风。--杜甫《古柏行》

      9、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山中无尽日,寒尽不知年。--贾岛《松下偶成》

      10、寒暑不能移,岁月不能败者,惟松柏为然。--苏辙《服茯苓赋叙》

      11、梧桐真不甘衰谢,数叶迎风尚有声。--张耒《夜坐》

      12、君不见拂云百丈青松柯,纵使秋风无奈何。--岑参《感遇》

      13、白金换得青松树,君既先栽我不栽。幸有西风易凭仗,夜深偷送好声来。--白居易《松树》

      14、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成彦雄《松》

      15、不露文章世已惊,未辞剪伐谁能送。--杜甫《古柏行》

      16、岁老根弥壮,阳骄叶更阴。--王安石《孤桐》

      17、青松寒不落,碧海阔愈澄。--杜甫《寄峡州刘伯华使君四十韵》

      18、松树千年朽,槿花一日歇。毕竟共虚空,何须夸岁月。--白居易《赠王山人》

      19、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杜荀鹤《小松》

      20、倚空高槛冷无尘,往事闲徵梦欲分。翠色本宜霜后见,寒声偏向月中闻。啼猿想带苍山雨,归鹤应和紫府云。莫向东园竞桃李,春光还是不容君。--韩溉《松》

      21、皇天后土力,使我向此生。贵贱不我均,若为天地情。我家世道德,旨意匡文明。家集四百卷,独立天地经。寄言青松姿,岂羡朱槿荣。昭昭大化光,共此遗芳馨。--皇甫松《古松感兴》

      22、白首归来种万松,待看千尺舞霜风。--苏轼《寄题刁景纯藏春坞》

      23、兰秋香不死,松晚翠方深。--李群玉《赠元绂》

      24、松柏何须羡桃李。--明-冯梦龙《警世通言-老门生三世报恩》

      1、答友人新栽松(张碧)

      石门新长青龙髯,虬身宛转云光黏。闻君爱我幽崖前,十株五株寒霜天。越溪老僧头削雪,曾云手植当庭月。三十年来遮火云,凉风五月生空门。愿君栽于清涧泉,贞姿莫迓夭桃妍。□□易开还易落,贞姿郁郁长依然。山童懒上孤峰巅,当窗划破屏风烟。

      2、再归松溪旧居宿西林(徐凝)

      五粒松深溪水清,众山摇落月偏明。西林静夜重来宿,暗记人家犬吠声。

      3、思在山居日偶成此咏邀松阳子同作(李德裕)

      闲思昔岁事,忽忽念伊川。乘月步秋坂,满山闻石泉。回塘碧潭映,高树绿萝悬。露下叫田鹤,风来嘶晚蝉。怀兹长在梦,归去且无缘。幽谷人未至,兰苕应更鲜。

    [阅读全文]...

2022-07-21 15:57:05
  • 描写松树的古诗

  • 松树
  • 描写松树的古诗

      一棵棵松树,褐色的树干,足有碗口粗,笔直笔直的,满树的松叶绿得可爱,活像一把张开的绿绒大伞,风一吹,轻轻摇曳。下面小编为你整理了描写松树的古诗,希望能帮到你!

      1、《小松》一一唐代文学家杜荀鹤。

      自小刺头深草里,而今渐觉出蓬蒿。

      时人不识凌云木,直待凌云始道高。

      【翻译】

      松树小的时候长在很深很深的草中,埋没看不出来,到现在才发现已经比那些野草(蓬蒿)高出了许多。那些人当时不识得可以高耸入云的树木,直到它高耸入云,人们才说它高。

      2、《竹石》一一清代文学家郑板桥。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

      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西南北风。

      【翻译】

      紧紧咬定青山不放松,原本深深扎根石缝中。千磨万击身骨仍坚劲,任凭你刮东西南北风。

      3、《答人》一一唐朝文学家太上隐者。

      偶来松树下,高枕石头眠。

      山中无历日,寒尽不知年。

      【翻译】

      偶然来到松树底下,找块石头安稳的睡上一觉。因为山中没有日历,只晓得冬去春来,但却不知道现在是何年何月。

      4、《题小松》一一唐朝文学家李商隐。

      怜君孤秀植庭中,细叶轻阴满座风。

      桃李盛时虽寂寞,雪霜多后始青葱。

      一年几变枯荣事,百尺方资柱石功。

      为谢西园车马客,定悲摇落尽成空。

      【翻译】

      我喜爱你独秀挺立在庭园中的小松,那细叶轻阴带来满座清风。桃李盛开的季节,你虽然寂寞,但进入霜雪繁多的严冬,就显得郁郁葱葱。一年之内桃李等花卉几经枯荣,而你长大后,则具栋梁之功。请告诉那些去西园观花的人们:在雪飞霜落的园中,他们定会为枝叶光秃秃的桃李等花卉而悲伤动容。

      5、《山居秋暝》一一唐朝文学家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翻译】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6、《夜归鹿门歌》一一唐朝文学家孟浩然。

      山寺钟鸣昼已昏,渔梁渡头争渡喧。

      人随沙岸向江村,余亦乘舟归鹿门。

      鹿门月照开烟树,忽到庞公栖隐处。

      岩扉松径长寂寥,惟有幽人自来去。

      【翻译】

      山寺里的钟声响起,天色已经昏暗,渔梁渡口人们争着过河喧闹不已。行人沿着沙岸向江村走去,我乘着小舟返回鹿门。鹿门山的月亮照清楚了朦胧的树影,不觉中忽然来到庞公隐居的地方。岩穴的山门及松间的小路静悄悄的,只有我这个隐者独自来来去去。

      6、《西斋小松二首》一一唐朝诗人、文学家元稹。

      松树短于我,清风亦已多。

      况乃枝上雪,动摇微月波。

      幽姿得闲地,讵感岁蹉跎。

      但恐厦终构,藉君当奈何。

      簇簇枝新黄,纤纤攒素指。

      柔苙渐依条,短莎还半委。

      清风日夜高,凌云意何已。

      千岁盘老龙,修鳞自兹始。

      8、《同诸隐者夜登四明山》一一宋代文学家施肩吾。

      半夜寻幽上四明,手攀松桂触云行。

      相呼已到无人境,何处玉箫吹一声。

      【前言】

    [阅读全文]...

2022-02-15 06:36:47
  • 描写青松的古诗句

  •   1、雨湿松阴凉,风落松花细。独鹤爱清幽,飞来不飞去。——戴叔伦《松鹤》

      2、虽过老人宅,不解老人心。何事斜阳里,栽松欲待阴。——耿湋《观邻老栽松》

      3、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成彦雄《松》

      4、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景云《画松》

      5、为爱松声听不足,每逢松树遂忘还。翛然此外更何事,笑向闲云似我闲。——皎然《戏题松树》

      6、几年苍翠在仙家,一旦枝枯类海槎。不如酸涩棠梨树,却占高城独放花。——李涉《题苏仙宅枯松》

      7、烟叶葱茏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欲知松老看尘壁,死却题诗几许人。——白居易《题流沟寺古松》

      8、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杜甫《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

      9、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百尺条阴合,千年盖影披。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李峤《松》

      10、此木韵弥全,秋霄学瑟弦。空知百馀尺,未定几多年。古甲磨云拆,孤根捉地坚。何当抛一干,作盖道场前。——曹松《僧院松》

      11、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客散初晴候,僧来不语时。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李商隐《高松》

      12、岁晚东岩下,周顾何凄恻。日落西山阴,众草起寒色。中有乔松树,使我长叹息。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宋之问《题张老松树》

      13、虽小天然别,难将众木同。侵僧半窗月,向客满襟风。枝拂行苔鹤,声分叫砌虫。如今未堪看,须是雪霜中。——杜荀鹤《题唐兴寺小松》

      14、曾于西晋封中散,又向东吴作大夫。浓翠自知千古在,清声谁道四时无。枝柯偃后龙蛇老,根脚盘来爪距粗。直待素秋摇落日,始将凡木斗荣枯。——廖匡图《松》

      15、自种双松费几钱,顿令院落似秋天。能藏此地新晴雨,却惹空山旧烧烟。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莫教取次成闲梦,使汝悠悠十八年。——曹唐《题子侄书院双松》

      16、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剖竹十日间,一朝风化清。偶来拂衣去,谁测主人情。夫子理宿松,浮云知古城。扫地物莽然,秋来百草生。飞鸟还旧巢,迁人返躬耕。何惭宓子贱,不减陶渊明。吾知千载后,却掩二贤名。——李白《赠闾丘宿松》

      17、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静将流水对,高共远峰齐。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与僧清影坐,借鹤稳枝栖。笔写形难似,琴偷韵易迷。暑天风槭槭,晴夜露凄凄。独契依为舍,闲行绕作蹊。栋梁君莫采,留着伴幽栖。——白居易《题遗爱寺前溪松》

      18、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去年买此宅,多为人所咍。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移来有何得,但得烦襟开。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白居易《庭松》  1、雨湿松阴凉,风落松花细。独鹤爱清幽,飞来不飞去。——戴叔伦《松鹤》

      2、虽过老人宅,不解老人心。何事斜阳里,栽松欲待阴。——耿湋《观邻老栽松》

      3、大夫名价古今闻,盘屈孤贞更出群。将谓岭头闲得了,夕阳犹挂数枝云。——成彦雄《松》

      4、画松一似真松树,且待寻思记得无。曾在天台山上见,石桥南畔第三株。——景云《画松》

      5、为爱松声听不足,每逢松树遂忘还。翛然此外更何事,笑向闲云似我闲。——皎然《戏题松树》

      6、几年苍翠在仙家,一旦枝枯类海槎。不如酸涩棠梨树,却占高城独放花。——李涉《题苏仙宅枯松》

      7、烟叶葱茏苍麈尾,霜皮剥落紫龙鳞。欲知松老看尘壁,死却题诗几许人。——白居易《题流沟寺古松》

      8、落落出群非榉柳,青青不朽岂杨梅。欲存老盖千年意,为觅霜根数寸栽。——杜甫《凭韦少府班觅松树子》

      9、郁郁高岩表,森森幽涧陲。鹤栖君子树,风拂大夫枝。百尺条阴合,千年盖影披。岁寒终不改,劲节幸君知。——李峤《松》

      10、此木韵弥全,秋霄学瑟弦。空知百馀尺,未定几多年。古甲磨云拆,孤根捉地坚。何当抛一干,作盖道场前。——曹松《僧院松》

      11、高松出众木,伴我向天涯。客散初晴候,僧来不语时。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姿。上药终相待,他年访伏龟。——李商隐《高松》

      12、岁晚东岩下,周顾何凄恻。日落西山阴,众草起寒色。中有乔松树,使我长叹息。百尺无寸枝,一生自孤直。——宋之问《题张老松树》

      13、虽小天然别,难将众木同。侵僧半窗月,向客满襟风。枝拂行苔鹤,声分叫砌虫。如今未堪看,须是雪霜中。——杜荀鹤《题唐兴寺小松》

      14、曾于西晋封中散,又向东吴作大夫。浓翠自知千古在,清声谁道四时无。枝柯偃后龙蛇老,根脚盘来爪距粗。直待素秋摇落日,始将凡木斗荣枯。——廖匡图《松》

      15、自种双松费几钱,顿令院落似秋天。能藏此地新晴雨,却惹空山旧烧烟。枝压细风过枕上,影笼残月到窗前。莫教取次成闲梦,使汝悠悠十八年。——曹唐《题子侄书院双松》

      16、阮籍为太守,乘驴上东*。剖竹十日间,一朝风化清。偶来拂衣去,谁测主人情。夫子理宿松,浮云知古城。扫地物莽然,秋来百草生。飞鸟还旧巢,迁人返躬耕。何惭宓子贱,不减陶渊明。吾知千载后,却掩二贤名。——李白《赠闾丘宿松》

      17、偃亚长松树,侵临小石溪。静将流水对,高共远峰齐。翠盖烟笼密,花幢雪压低。与僧清影坐,借鹤稳枝栖。笔写形难似,琴偷韵易迷。暑天风槭槭,晴夜露凄凄。独契依为舍,闲行绕作蹊。栋梁君莫采,留着伴幽栖。——白居易《题遗爱寺前溪松》

      18、堂下何所有,十松当我阶。乱立无行次,高下亦不齐。高者三丈长,下者十尺低。有如野生物,不知何人栽。接以青瓦屋,承之白沙台。朝昏有风月,燥湿无尘泥。疏韵秋槭槭,凉阴夏凄凄。春深微雨夕,满叶珠蓑蓑。岁暮大雪天,压枝玉皑皑。四时各有趣,万木非其侪。去年买此宅,多为人所咍。一家二十口,移转就松来。移来有何得,但得烦襟开。即此是益友,岂必交贤才。顾我犹俗士,冠带走尘埃。未称为松主,时时一愧怀。——白居易《庭松》

    [阅读全文]...

2022-02-11 21:15:43
听松鼓瑟的古诗 - 句子
听松鼓瑟的古诗 - 语录
听松鼓瑟的古诗 - 说说
听松鼓瑟的古诗 - 名言
听松鼓瑟的古诗 - 诗词
听松鼓瑟的古诗 - 祝福
听松鼓瑟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