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最后一个字是万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最后一个字是万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最后一个字是万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最后一个字是万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杜甫《戏为六绝句·其二》
牵牛出河西,织女处其东。万古永相望,七夕谁见同。——杜甫《牵牛织女》
人生直作百岁翁,亦是万古一瞬中。——杜牧《池州送孟迟先辈》
烟霄微月澹长空,银汉秋期万古同。——白居易《七夕》
野夫怒见不*处,磨损胸中万古刀。——刘叉《偶书》
阻牛郎万古银河,渰蓝桥千丈风波。——张可久《越调·寨儿今·春晚次韵红》
君王旧迹今人赏,转见千秋万古情。——杜甫《越王楼歌》
长江一曲年年水,应为先生万古清。——崔涂《过长江贾岛主簿旧厅》
道院弹关,酒会诗坛,万古西湖,天上人间。——徐再思《双调·蟾宫曲·西湖》
万古西湖寂寞春,惆怅谁能赋。——姜夔《卜算子·江左咏梅人》
众水归三峡,悠悠万古情。——曾慥《到夔州》
万古槌地雷,三峡泻泙湃。——萨都剌《过岭》
黄姑织女万古心,脉脉欲渡银河深。——洪咨夔《七夕·黄姑织女万古心》
积此万古恨,春草不复生。——李白《上留田行》
池塘春草谢家春,万古千秋五字新。——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二十九》
万古石门扃不合,半空瀑布雪常飞。——高明《石门山》
长城窟深战骨寒,万古牛羊饮冤血。——元好问《望归吟》
紫塞长城万古悲,堑山还复见今时。——李梦阳《诸将八首·其六》
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叶绍翁《题鄂王墓》
寥落一杯在,英雄万古冤。——林景熙《拜岳王墓》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文秀《端午》
清风荡万古,迹与星辰高。——李白《叙旧赠江阳宰陆调》
艰难奋长戟,万古用一夫。——杜甫《潼关吏》
是气所磅礴,凛烈万古存。——文天祥《正气歌》
五陵北原上,万古青蒙蒙。——岑参《与高适薛据同登慈恩寺浮图》
三年谪宦此栖迟,万古惟留楚客悲。——刘长卿《长沙过贾谊宅》
一天蟾影映婆娑,万古谁将此镜磨?——宋方壶《水仙子·居庸关中秋对月》
千秋万古,为留待骚人,狂歌痛饮,来访雁丘处。——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
人间此险何用,万古秘神奸。——元好问《水调歌头·赋三门津》
万古幽人在涧阿,百年孤愤竟如何?——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十九》
江山万古潮阳笔,合在元龙百尺楼。——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十八》
切切秋虫万古情,灯前山鬼泪纵横。——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十六》
万古文章有坦途,纵横谁似玉川卢?——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十三》
中洲万古英雄气,也到阴山敕勒川。——元好问《论诗三十首·其七》
人生飘忽百年内,且须酣畅万古情。——李白《答王十二寒夜独酌有怀》
天地一逆旅,同悲万古尘。——李白《拟古·其九》
题诗留万古,绿字锦苔生。——李白《秋浦歌·江祖一片石》
我有万古宅,嵩阳玉女峰。——李白《送杨山人归嵩山》
罗落沸百泓,根源皆万古。——杜甫《火》
万古仇池穴,潜通小有天。——杜甫《秦州杂诗二十首》
万古骑辰星,光辉照天下。——李白《酬张卿夜宿南陵见赠》
小臣拜献南山寿,陛下万古垂鸿名。——李白《春日行》
万古东篱天留在,做高人轮到吾侪。——张养浩《中吕·普天乐·水挪蓝·山》
金斗苏卿,一首新诗,万古离情。——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三径秋香,万古苍波。——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万古潼关过客,尽清狂得似疏斋。——卢挚《双调·蟾宫曲·碧波中范蠡》
奄然即邰室,德教万古垂。——周是修《种树诗》
其间忠孝字,万古光不灭。——陆龟蒙《奉酬袭美先辈吴中苦雨一百韵》
水续万古流,亭空千霜月。——李白《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并序》
流毒万万古,争夺无时休。——刘基《钧天乐》
中国五千年悠久文化,产生了许多的文字与文体,其中最有特色的,高度凝炼的便是诗歌,一首诗,就是一篇文章,甚至一本书,古诗散发出一种难以抗拒的魅力!
台 城
朝代:唐 代 ‖ 作者:韦 庄
原文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译文
江面烟雨迷濛,江边绿草如茵,六朝往事如梦只剩春鸟悲啼。
最无情的是那台城的杨柳,依旧像清淡的烟雾一样笼罩着十里长堤。
注释
台城:也称苑城,在今南京市鸡鸣山南,原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
霏霏:细雨纷纷状。
六朝:指吴、东晋、宋、齐、梁、陈。
烟:指柳树绿阴阴的,像清淡的烟雾一样。
赏析
这是一首凭吊六朝古迹的诗。台城,旧址在今江苏南京市鸡鸣山南,本是三国时代吴国的后苑城,东晋成帝时改建。从东晋到南朝结束,这里一直是朝廷台省(*)和皇宫所在地,既是政治中枢,又是帝王荒淫享乐的场所。中唐时期,昔日繁华的台城已是“万户千门成野草”(刘禹锡《台城》);到了唐末,这里就更荒废不堪了。吊古诗多触景生情,借景寄慨,写得比较虚。这首诗则比同类作品更空灵蕴藉。它从头到尾采用侧面烘托的手法,着意造成了一种梦幻式的情调气氛,让读者透过这层隐约的感情帷幕去体味作者的感慨。这是一个值得注意的特点。
“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这首小诗的前两句是说,江面烟雨迷蒙,江边绿草如茵。六朝先后衰亡,宛如南柯一梦。江鸟哀婉啼叫,听来悲悲切切。
起句不正面描写台城,而是着意渲染氛围。金陵濒江,故说“江雨”、“江草”。江南的春雨,密而且细,在霏霏的雨丝中,四望迷蒙,如烟笼雾罩,给人以如梦似幻之感。暮春三月,江南草长,碧绿如茵,又显出自然界的生机。这景色既具有江南风物特有的轻柔婉丽,又容易勾起人们的迷茫惆怅。这就为下一句抒情做了准备。从首句描绘江南烟雨到次句的六朝如梦,跳跃很大,粗读似不相属。其实不仅“江雨霏霏”的氛围已经暗逗“梦”字,而且在霏霏江雨、如茵碧草之间就隐藏着一座已经荒凉破败的台城。鸟啼草绿,春色常在,而曾经在台城追逐欢乐的六朝统治者却早已成为历史上来去匆匆的过客,豪华壮丽的台城也成了供人凭吊的历史遗迹。从东吴到陈,三百多年间,六个短促的王朝一个接一个的衰败灭亡,变幻之速,本来就给人以如梦之感;再加上自然与人事的对照,更加深了“六朝如梦”的感慨。“台城六代竞豪华”(刘禹锡《台城》),但眼前这一切都荡然无存,只有不解人世沧桑、历史兴衰的鸟儿在发出欢快的啼鸣。“鸟空啼”的“空”,它从人们对鸟啼的特殊感受中进一步烘托出“梦”字,寓有很深的感慨。
“无情最是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小诗的后两句是说,只有台城柳树最是无情,依旧烟笼十里长堤。
杨柳是春天的标志。在春风中摇荡的杨柳,总是给人以欣欣向荣之感,让人想起繁荣兴盛的局面。当年,十里长堤,杨柳堆烟,曾经是台城繁华景象的点缀;如今,台城已经是“万户千门成野草”,而台城柳色,却“依旧烟笼十里堤”。这繁荣茂盛的自然景色和荒凉破败的历史遗迹,终古如斯的长堤烟柳和转瞬即逝的六代豪华的鲜明对比,对于一个身处末世、怀着亡国之忧的诗人来说,该是多么令人触目惊心!而台城堤柳,却既不管人间兴亡,也不管面对他的诗人会引起多少今昔盛衰之感。我行我素的按照自然规律生长,所以说它无情,说柳无情,正透露出人的无限伤痛。“依旧”两字,深寓历史沧桑之慨。它暗示了一个腐败时代的消逝,也预示历史的重演。堤柳堆烟,本来就容易触发往事如烟的感慨,加以它在诗歌中又常常被用作抒写兴亡之感的凭借,所以诗人因堤柳引起的感慨更加强烈。“无情”、“依旧”,通贯全篇写景,兼包江雨、江草、啼鸟与堤柳;“最是”二字,则突出强调了堤柳的“无情”和诗人的感伤怅惘。
诗人凭吊台城古迹,回顾六朝旧事,免不了有今之视昔,亦犹后之视今之感。亡国的不祥预感,在写这首诗时是萦绕在诗人心头的。如果说李益的《汴河曲》在“行人莫上长堤望,风起杨花愁*”的强烈感喟中还蕴含着避免重演亡隋故事的愿望,那么此篇则在如梦似幻的气氛中流露了浓重的伤感情绪,这正是唐王朝覆亡之势已成,重演六朝悲剧已不可免的现实在吊古诗中的一种折光反映。
这首诗以自然景物的“依旧”暗示人世的沧桑,以物的无情反托人的伤痛,而在历史的感慨之中暗寓伤今之意,采用了虚处传神的艺术表现手法。
作者简介:
韦 庄(约836年─910年),字端己,杜陵(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附*)人,诗人韦应物的四代孙,唐朝花间派词人,词风清丽,有《浣花词》流传。曾任前蜀宰相,谥文靖。
1、一笑万古春,一啼万古愁。
2、任时光飞逝,你依旧是我心中的超人。
3、岁月是慢性流浪,远方依然是远方。
4、你的眼睛是我看过的最美丽的海。
5、一眼既是万年,一眼便是一世。
6、甜言蜜语都想说给你听。
7、我说相思不外露,惊觉念你已入骨。
8、海上月是天上月,眼前人是心上人。
9、若姑娘心系他家公子,小生必温酒折良人。
10、山高水长,你能来已是万幸。
11、荒山野渡,你我共楫一舟。
12、想你的时候想变成山楂脸红又心酸。
13、从你的全世界路过,带走我的快乐。
14、我本将心向明月,奈何明月照沟渠。
15、今夜还吹着风,想起你好温柔。
16、喜欢是乍见之欢,爱是处久不厌。
17、四月檐上雨,人间惊鸿客。
18、希望吹过我的风能绕几圈去拥抱你。
19、三月桃花,两人一马,明日天涯。
20、愿十七岁的喜欢,仍是七十岁的陪伴。
21、我会带着笑脸挥手寒喧。
22、我太喜欢一把拉到怀里的拥抱。
23、最好的关系,有幸遇见,恰好合拍。
24、眉是远山之黛,唇似三月桃花。
25、迎着风,追着光,目光灼灼。
26、你没念咒语,但所有星星都坠进你眼眸里。
27、我真的好想你,在每一个雨季。
28、三分友谊,七分爱意,十分愿意。
29、风也飘飘,雨也萧萧,流光容易把人抛。
30、诗人依赖月亮,而我只想依赖你。
31、希望听到你的消息我可以波澜不惊。
32、我想抖落一身星光,从此长眠于你身上。
33、你是世间星火,错落人间。
34、我走过的每条路都有你的影子。
(一)
我一直在诧异,林徽因怎能在心中一直装着徐志摩的情况下坦然接受了梁思成。
事实上,她爱了徐志摩一生。
新婚之夜,梁思成问她,这个问题我只问一遍,以后再也不提,为什么是我。
林徽因说,这个问题我要用一生来回答,准备好听我了吗?
多少林徽因小姐的忠实拥簇为这个典故沉吟良久,但我的解答是,她之所以没有正面回答,是因为她根本不知道如何正面回答。
(二)
即便是最理性的人也无法否认初恋在一个女人心中的位置,即使是万分痛苦的,却也是无法替代的。尤其当这个女人还处在青涩懵懂的年纪中时,对方确是大她八岁的已婚男人。
林徽因的骄傲像贝壳里的珍珠,光芒罕见却不会灼伤别人。即使冰心再嫉妒,也不得不承认,在那样一个乱世,林徽因确实当得起“佳人”一称。故徐志摩的深陷,情有可原。
我不想浪费笔墨在林徽因的爱情上,那些风花雪月不过是你我都见过的模样。我想说的是,林长民是知道徐志摩有妻室的,但他还是默许了二人的恋爱。与其抨击这个长辈的道德观念,不如说他对自己女儿的分寸拿捏得很好。他知道林徽因终究会离开徐志摩。
结果真的是,林徽因在徐志摩最不能自拔的时候,抽身而去,连背影也没有留下,徐志摩心痛欲绝。
我是天空里的一片云,偶尔投影在你的波心。你无须讶异,也无须欢喜,在转瞬间消灭了踪影。
(三)
如果是我,就不会喜欢上痴情的男人。
因为无非两种结果:他爱我,那将意味着无尽的痴缠;他不爱我,爱上了别人,那将意味着决绝的离开。这两种我都要不起。
对张幼仪来说,徐志摩属于第二种,徐志摩追林徽因悲伤而去的同时,做的最不悲伤的一件事,就是毅然决然地跟张幼仪离婚,他甚至将不懂外文的张幼仪一人抛在英国街头,而那时,张幼仪怀有身孕。
看吧,男人绝起来,丝毫不让巾帼。
我是敬佩张幼仪的。不是因为她在丈夫抛妻弃子后依然照顾公婆终老,而是因为她能说出“我其实不恨陆小曼,我恨的是林徽因”。
她恨林徽因要走了徐志摩的心,却不肯和他在一起。也许陆小曼也恨林徽因,因为徐志摩坠机而亡的那一天,正要赶去参加林徽因的讲座。有人说,陆小曼是他的朱砂痣,林徽因是他的白月光。
我说,在徐志摩的心里,陆小曼这个枕边人无法企及的地方,恰恰是林徽因终生占据的地方。
林徽因临终前,唯一要求见的人就是张幼仪和她的孩子。她气若游丝的道歉里,有愧疚,也有对徐志摩的思念吧。但她终究不够爱他,所以才会全身而退。
所以,林徽因最爱的人,其实是她自己,因为爱她自己,所以舍得辜负任何人。
对徐志摩是这样,对梁思成和金岳霖更是如此。
(四)
但谁也无法谴责林徽因。
纳兰性德有首词,说“别有根芽,不是人间富贵花”。林徽因永远是高坐在云端的那个女神一样的存在,一方面,她以俯瞰众生的绝代风华、才情万千使红尘让道于隽雅,一方面,她永远懂自己要的是什么,不过是人间的烟火和现世的安稳,就像白落梅说的那样,和一个温和庸常的男子相守一生。
聪明如她,如何不懂爱与不爱的落差?但是,真正聪明的女人,永远会将事实判断凌驾于价值判断之上,绝不会守着一个靠不住也抓不牢的“爱”字虚无缥缈孑然一身。
用杨澜一句最通俗的话说,越是优秀的女人,越是没有好下场,除非她嫁个好老公。
可惜,很多女人做不到这一点,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所以才有林黛玉、才有薛涛、才有陆小曼。
我想,这才是林徽因身上的终极智慧,是她一身诗意千寻瀑的源泉。
离开徐志摩,是最艰难也是最正确的一个决定。这样一个多情的人,给了她刻骨的倾慕、给了她全部的诗情,却恰恰无法给她现世的安稳和*凡的情爱。有人说,当你太爱一个人的时候,最好的办法就是离开他。想来,林徽因用一个转身化解了万千烦恼的因果,却得到了徐志摩一生倾心的守护。
(五)
在恰当的时候出现一个还算恰当的人,那好吧,梁思成,就是你了。
嫁给梁思成,尤其是在嫁给他之前,哪方面条件都比其优越的徐志摩,还在锲而不舍苦苦追求,林徽因仍能坚定不已,我不得不佩服她的心智。她完全是个早慧的人。后来两人双双留学,低调完婚。林徽因确用她的一生回答了梁思成,但是,他却等不及用一生来听她的答案。
如果林徽因的生命中有悲剧,那恰恰是在她完成了生命之后。金岳霖这个未得到她一丝温存的学界泰斗,尚且为她孤独至死,但梁思成却潇洒从容地华丽转身,娶了自己的学生林洙。
如果我是林徽因,我会在棺材里唉声叹气至少十年。“取次花丛懒回顾,半缘修道半缘君”“唯将永夜长开眼,报答*生未展眉”“从此无心爱良夜,任他明月下西楼”,都是狗屁。
梁思成就是个小气的男人。如果说他和金岳霖有区别的话,区别就在于,如果*谈到二人先想到的是“林徽因的爱慕者”“林徽因的丈夫”,而不是“哲学教授”“建筑学教授”,那么金岳霖一定会笑得温和灿烂,而梁思成则会气的憋出病来。
书生的文弱可见一斑。
不要怪我刻薄。男权社会里,女人与生俱来的才华,与其能得到的宠爱,本来就很难成正比。越是极品的男人,越是喜欢头脑简单脸蛋漂亮的女人。想想《书剑恩仇录》里的霍青桐和陈家洛,再想想《侠客行》里的梅芳姑和石清,男人的尊严也不过是一地的鸡毛,风一吹就到处飘。
所以,庆幸林徽因没有深爱过梁思成,她也只是想找个伴儿。
而梁思成之所以宠了林徽因一生,也不过是因为你是他遇见的各方面最优的一个存在。我宁愿一个男人是因为跟我在一起觉得快乐而爱我,也不愿意他是因为我优秀而爱我。
(六)
只能无奈,和金岳霖遇见得太晚。有时候,命运会悄悄捉弄你一下,你却要用一生去回应这个捉弄。金岳霖用了一生,徐志摩也用了一生,一个漫长、一个短暂,一个安静、一个热烈,都没有真正得到过,却丝毫未辜负自己的心。
我是喜欢金岳霖的。感性地面对自己、理性地指向世界,用全部的骄傲和勇气来面对生命里唯一的爱情,林徽因的事业需要四处考察,想起他一直“逐林而居”,我就由衷佩服他的执着。
也许,林徽因要是跟了他,一定也可以很幸福。林徽因去世后,她的孩子们都亲热地叫他“金爸”,想是他们也由衷感动于这个沉默的男人为母亲而坚守的不离不弃的孤独吧。
茫茫人海,寻一个懂你而你恰巧又懂他的人太难太难。遇到的时候,你们身边又正好有个位子是空着的,可以让你们一起聊聊天一起说说话就更难。但是,让我知道这个世界上有这么个人,总比一直不知道要好。金岳霖对于林徽因来说,就是这样的存在。
其实,不在一起就不在一起吧,一辈子也没那么长。对吗?
(七)
最后我想说,一个女人一定要有能让自己的脚坚实地站在土地上的东西,至于恋慕与爱情,婚姻与家庭,只是衍生物罢了。林徽因能如此从容地行走在世间,可不只是因为她是个大家小姐,也不只因为她绝代姿容,更不只是因为她写了那几句流传甚广的诗篇。她为中国的建筑做的学术和实业上的贡献,通通无愧于那天赐的恩宠与无上的膜拜。
至于爱情与人生这些无法掌控的东西,我只能感叹,知音难求,如若遇见,你能安好,便是晴天。
我选择梦中轻声泣泣叹息
中午小憩
缓慢各种崎岖小径流水,又仿佛各个岔口都
关闭。
这不到一个小时的时光深陷一生
坐进黑暗,与对面蛇道黑势力相斥抗争。
昨晚有明清代小说,言之
捕蛇猎虎人;我发现自己损断一只手指
不言亦言之,我是笨拙的捕杀虎狼的猎人
捕杀不成,反受其害而为虎狼食。
轻声泣泣,走遍各种岔口坡度询问。
揉碎中午小憩,仿佛,
藏一淋血手指。
在电脑键盘未知而有知的响动
无需编译,我的指纹
自然,少一朵花样的纹络,颜色已有血染化一团火光。
过了这场雪,
就去辩论申诉一年来的法律。
也许,一根诗人骨头就这样永远离开花骨了。
没有什么遗留,也没有什么遗物
我在另一个世界会来看花一样诗;
只要我们懂得
轻声泣泣,
……不匍匐周围黑色暴力围堵。
最后一句呐喊诗行
这无端的黑势狂风,黑色奴役
的手仗。
吆喝,乌云黑色饲育死刑。
森林的叶子失常,狼兽闪影
裂开的阴风,在狰狞狂笑
凄凉的黄昏,惊落了鸟的巢寝。
我无端的身骨鞭子, 似走进
劳役、痛苦的天堂
我听不到声音,再也听不到。
天空的洪钟沉没了,黑虫吸尽黄昏
最后一滴光明信仰
我下沉了,在无法分辨黑色的海。
我如一具浮尸,飘浮在记忆木筏
光明的记忆
我大声呐喊,我的血腔,红色的。
我在黑色的海浪,锯成碎片的木头
口腔的泡沫
撒向了大海的花,啊,我是木之花。
我在大海里浸泡,收集了零散失缺
的情绪与梦想
那浮动的影子,没有日记的颜色
为我,沉哀而歌唱
在天际的无穷,无穷的天穹,是金黄。
我揣着没有日记的颜色,向黑浪征伐。
我种了灵神之花,我摸着生灵之光
向上帝说:
让我飞向白鸽的天堂,我富有生命的诗华。
我听见了,听到森林的喧哗,松柏的清香
绿茵卑微的韶华,沙漠深处的手掌
那里亮着,亮着无屈服黑势力奴役的手仗。
在晨晖的绮光,太阳永恒着天穹的神光
天亮了,天亮了
我复活了。
活了写好的诗的最后一句呐喊诗行。
《送魏万之京》古诗赏析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么都有哪些类型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送魏万之京》古诗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送魏万之京》
朝闻游子唱离歌,昨夜微霜初渡河。
鸿雁不堪愁里听,云山况是客中过。
关城树色催寒*,御苑砧声向晚多。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
赏析
这是一首送别诗,被送者为诗人晚辈。诗中一、二两句想象魏万到京城沿途所能见的极易引起羁旅乡愁的景物。中间四句或在抒情中写景叙事,或在写景叙事中抒情,层次分明。最后两句劝勉魏万到了长安之后,不要只看到那里是行乐的地方而沉溺其中,蹉跎岁月,应该抓住机遇成就一番事业。这表达了诗人对魏万的深情厚意,情调深沉悲凉,但却催人向上。
魏万后改名魏颢。他曾求仙学道,隐居王屋山。天宝十三载,因慕李白名,南下到吴、越一带访寻,最后在广陵与李白相遇,计程不下三千里。李白很赏识他,并把自己的诗文让他编成集子。临别时,还写了一首《送王屋山人魏万还王屋》的长诗送他。魏万比李颀晚一辈,然而从此诗看,两人象是情意十分密切的「忘年交」。李颀晚年家居颍阳而常到洛阳,此诗可能就写于洛阳。
一开首,「朝闻游子唱离歌」,先说魏万的走,后用「昨夜微霜初渡河」,点出前一夜的景象,用倒戟而入的笔法,极为得势。「初渡河」,把霜拟人化了,写出深秋时节萧瑟的气氛。
秋夜微霜,挚友别离,自然地逗出了一个「愁」字。「鸿雁不堪愁里听」,是紧接第二句,渲染氛围。「云山况是客中过」,接写正题,照应第一句。大雁,秋天南去,春天北归,飘零不定,有似旅人。它那嘹唳的'雁声,从天末飘来,使人觉得怅惘凄切。而抱有满腹惆怅的人,当然就更难忍受了。云山,一般是令人向往的风景,而对于落寞失意的人,坐对云山,便会感到前路茫茫,黯然神伤。他乡游子,于此为甚。这是李颀以自己的心情来体会对方。「不堪」、「况是」两个虚词前后呼应,往复顿挫,情切而意深。
五、六两句,诗人对远行客又作了充满情意的推想:「关城树色催寒*,御苑砧声向晚多」。从洛阳西去要经过古函谷关和潼关,凉秋九月,草木摇落,一片萧瑟,标志着寒天的到来。本来是寒气使树变色,但寒不可见而树色可见,好象树色带来寒气,见树色而知寒*,是树色把寒催来的。一个「催」字,把*常景物写得有情有感,十分生动,傍晚砧声之多,为长安特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然而诗人为什么不用城关雄伟、御苑清华这样的景色来介绍长安,却只突出了「御苑砧声」,发人深想。魏万前此,大概没有到过长安,而李颀已多次到过京师,在那里曾「倾财破产」,历经辛酸。两句推想中,诗人*生感慨,尽在不言之中。「催寒*」、「向晚多」六个字相对,暗含着岁月不待,年华易老之意,顺势引出了结尾二句。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纯然是长者的语气,予魏万以亲切的嘱咐。这里用「行乐处」三字虚写长安,与上二句中的「御苑砧声」相应,一虚一实,恰恰表明了诗人的旨意。他谆谆告诫魏万:长安虽是「行乐处」,但不是一般人可以享受的。不要把宝贵的时光,轻易地消磨掉,要抓紧时机成就一番事业。可谓语重心长。
这首诗以长于炼句而为后人所称道。诗人把叙事、写景、抒情交织在一起。如次联两句用了倒装手法,加强、加深了描写。先出「鸿雁」、「云山」──感官接触到的物象,然后写「愁里听」、「客中过」,这就由景生情,合于认识规律,容易唤起人们的共鸣。同样,第三联的「关城树色」和「御苑砧声」,虽是记忆中的形象,联系气候、时刻等环境条件,有声有色,非常自然。而「催」字、「向」字,更见推敲之功。
作者简介
李颀(690-751),汉族,东川(今四川三台)人(有争议),唐代诗人。少年时曾寓居河南登封。开元十三年中进士,做过新乡县尉的小官,诗以写边塞题材为主,风格豪放,慷慨悲凉,七言歌行尤具特色。
《最美古诗词》读后感
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中,大家一定没少看到经典的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最美古诗词》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于丹:重温最美古诗词》一书继承了于丹一贯的风格,语言清新洒脱中蕴含着哲理和诗意,在纷繁芜杂的生活中,如同一股清泉,涤荡心灵的尘污,帮我们找寻到那迷失已久的栖居之所。作者在“田园林泉”这个章节中写到,我们现代人往往会觉得田园是一种精神意义上的家园,是现实生活中无法到达的世外桃源。但事实并非如此,我们每一个人都有自己不同的田园,每片田园里都有一个不可替代的主人公。读田园诗,是为了唤醒我们内心的一种状态。也许田园就在写字楼边,也许田园就在柏油路上,也许田园就在你一天疲惫之后,也许田园就在你远行归来的那个时分。每一个人生命里都有一些心情需要托付,托付给田园的时候,才会露出一种会心的微笑。
不管我们多么匆忙,不管我们如何壮志凌云,不失去田园的人,才有充电的地方。有归属的人,才有可能一次次出发,走得更远。此刻,我们就不再觉得田园是一种虚无的、无法抵达的地方,原来它是那样触手可及。的确是这样,也许现实生活的压力让我们很难拥有诗意的生活,但是我们可以通过聆听、阅读让诗意扎根于心,外化于行。心中有了诗意,便有了爱、有了美、有了博大的胸怀,面对现实生活便多了份从容、淡定、坚韧。我想,这才是诗词里的各种意象拂过心灵所留下的真正意味吧。
诚如作者在书中所说,中国人是敏感的、多情的,虽然我们不都是诗人,可总会在人生的某种时刻,忽然间诗情上涌;总会有那样一个关节点,我们品味人生,给心灵充电;总会有那么一个契机,我们想寻找真实的自己。让我们从寻找中国诗歌的意象开始,从一草一木,从春花秋月开始起程,沿着诗歌的通幽曲径,抵达我们的心灵深处。
从一定程度上来讲,与其说于丹的这本书是在给诗词做诠释,倒不如说她其实就是在写诗。于丹用诗一样的语言诠释着千古名句,无时无刻不让人感觉读书是一种享受。在这浮华喧闹的城市里,读这样的书如同品一壶飘着淡淡清香的茉莉花茶,怡情怡心的同时,又让我们的精神变得饱满丰盈,我们的生活也被浸染得诗情画意。
古人言,不读诗词,不足以知三国历史,不读诗词,不足以感世态炎凉,不读诗词,不足以品华彩流章之美。千年后的我们吟诵着古诗词,仿佛与古人对话。
秘洞遍仙卉,雕房锁玉人。仙卉和玉人指的都是美好可爱的女子。中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长河中,有多少红颜成为了昏庸帝王手中的玩物,荒唐朝廷的牺牲品?她们的幽怨不能发泄,只能默默对着瑰丽的宫墙垂泪。生活痛苦,却还要强颜欢笑,最终落得个终老深宫的下场。真是可怜!那些帝王也真自私,为了自己的虚荣心害了那么多红颜,等国家灭亡了,就给女子们扣个红颜祸水的名声。就好比“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的杨贵妃一样。深宫犹如一个金碧辉煌的鸟笼,红颜们一旦踏进去,便成为了永远失去自由的金丝鸟。美好的碧玉年华永远逝在了宫中,一朵朵娇美的鲜花就这样被无情的命运折断了。真是欲笺心事,独语斜阑,瞒,瞒,瞒!
双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一看到这句话,我就会想到花木兰。木兰最出名的事迹就是代父从军。十年前,她还是一个小家碧玉。偶然间,战争降临。木兰毅然决定替父从军。当她束起长发,披上铠甲时,她便不再是一个女子,而是一个一个阳刚正气,胸膛里满是叱咤风云的热血男子。十年光阴,白驹过隙。在木兰面前,只有战场。前面是凶狠的千军万马,后面是死伤无数的战友,在战场上,没有男和女,只有生与死,这是一场生和死的饕餮盛宴。十年,木兰承载了太多,生和死,血与泪,战友的期望,国家的荣誉。十年后,木兰凯旋归来,揭了武装,点上红妆。解了长发,着了云裳,她仿佛又回到了从前。巾帼不让须眉,英雄不问出处。谁说女子不如男!
渗入人心的绝美古诗词,是茉莉上的`甘霖,是暗香浮动的树荫,是小楼微凉的东风,是刺蘼上的清露,是云涛与晓雾的相连,是落英和芳草的呓语。千年之后的我们,过着喧嚣纷扰的日子,在这样的生活里,倦怠的心灵更需要一个静谧的家园。捧上一本《最美古诗词》,拾起这字字珠玑,宛若荡漾在漫漫的历史长河中,品读古人的忧思哀怨,看透古人的风花雪月,磅礴风云。
心中仿佛一缕阳光透入,温暖,宜人,又带有一丝感动。我想读过这本书的人都会有此感触吧!书中用如梦幻般唯美的语言带领我们进入了一个诗意的世界。诗意故而在记忆深处低回,熟悉而又陌生,却牵动着我的心。
年华有限,诗意无穷。我喜欢这种淡淡的诗意,就像书中作者所言,“我一直深深地相信,每一个中国人生命的深处都蛰伏着诗意。”事实亦如是,诗意的世界充满了浪漫,如画而映于心。
在诗意的世界中,在这幅画卷里,尽管纸张有些破旧,有点模糊,可每一笔勾勒,每一抹痕迹,似乎都记载着跨越千载的情思。何人独倚明月楼?何人琵琶语凝愁,思如泪,沾衣袖,世人只知琵琶旧,谁叹那年愁满头?诗意的世界,情感总是细腻,朦胧而美好。
夕阳西下,一天流光走到了边界,马上就要坠入茫茫黑夜,这一瞬间,人心百转千回。日出而作,日落而归。可总有那么一些人日落不得归。正如《诗经·王风》中所说的“君子于役,不知其期。”短短八个字,道出了多少人思归不得归的苦,又让人懂得了多少悲伤与苦痛。每当斜阳晚照你又是否对着夕阳叹息哀愁?可惜现在每天都忙碌着生活,哪还会有许多人对着夕阳诉说情思?其实,诗意就在你的心中,如画般映在心头,只要你去发现,诗意的世界会被你营造。
水阔山长,辛弃疾曾在登楼时写下“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他将自己所有的情思寄于楼上。那种愁苦,如今在我眺望远方时也能体会的到。“城上高楼接大荒,海天愁思正茫茫。”柳宗元也依旧用充满诗意的句子道出一片愁。他们都是如此的令我敬佩。在他们眼里,风花雪月都是诗,春夏秋冬皆为意。
诗意如画映于心,在你听到李清照这个名字,你会想起“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会不禁叹息到:“风华是一指流沙,苍老是一段年华。”
在诗意的世界中,你会不动声色饮茶,踏碎一世繁华的潇洒,会有执著如泪,滴入破碎的心的唯美,也会有月满西楼人独守的静谧。诗意就这样如画映于心。
风过无痕- 四月的最后一首诗
四月的最后一首诗
居然有风过的一刹惊奇
提前抵达我的下一个月份
梦开始的欢愉
四月的最后一首诗
被我错觉成了一笛
清浅的.梅影
命里不肯屈服的傲骨
横斜在月的黄昏
西北风的四月,那些诗句
在古桥上
在屋檐下
在石巷里
飘洒着,不再悲伤
亦不狂喜
只是在用自己的节奏
为自己歌唱而已
风过无痕
枯竭的泉,月光不来流涟
焦灼的痛,掀不动
水的痴想——
一井春光的潮汛
枯竭的泉,月光不来流涟
哑语的枝桠,不知道
风的方向——
是哪年哪月的思念
往事:一把锈锁
石头的纹路,蔓延
理不出头绪的
怀旧
象一把待弹的古琴
早已暗藏忧伤的音符
往事,往事你这把锈锁
你将给我怎样的惊诧
我又如何洞开快乐之门
最后一个字是万的古诗
万古的古诗
含万古的古诗
最后是在的古诗
好的在最后古诗
月在最后的古诗
最后是生的古诗
万古江山的古诗
万古至尊的古诗
花字在最后的古诗
最后是奔字的古诗
最后的古诗人
霏字在最后的古诗
最后字是照的古诗
最后是a音的古诗
年在最后的古诗
万古愁诗句
最后带尽的古诗
最后字是岛的古诗
斌字在最后的古诗
山字在最后的古诗
贺知章的万古诗
最后是庆字的古诗
最后是霜露的古诗
最后是照字的古诗
最后是阳字的古诗
最后是离字的古诗
最后峥字的古诗
万古至尊中的古诗
最后的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