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中书省的古诗

关于只中书省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只中书省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只中书省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只中书省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9) 语录(7k+) 说说(7) 名言(18k+) 诗词(511) 祝福(4) 心语(181)

  • 白居易《直中书省》

  • 直中书省

      作者:白居易 年代:唐 体裁:七绝

      丝纶阁下文章静,钟鼓楼中刻漏长。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薇花对紫薇郎。

      【作者小传】: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今陕西渭南人。早年热心济世,强调诗歌的政治功能,并力求通俗,所作《新乐府》、《秦中吟》共六十首,确实做到了“唯歌生民病”、“句句必尽规”,与杜甫的“三吏”、“三别”同为着名的诗史。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瑟瑟行》则代表他艺术上的最高成就。中年在官场中受了挫折,“宦途自此心长别,世事从今口不开”,但仍写了许多好诗,为百姓做过许多好事,杭州西湖至今留着纪念他的白堤。晚年寄情山水,也写过一些小词。赠刘禹锡诗云: “古歌旧曲君休听, 听取新词《杨柳枝》”,可见他曾自度一些新词。其中《花非花》一首,颇具朦胧之美,后世词人如欧阳修、张先、杨慎,都极为赞赏。

    [阅读全文]...

2022-07-19 12:43:53
  • 春宿左省古诗

  • 春宿左省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春宿左省古诗,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年代】:唐

      【作者】:杜甫——《春宿左省》

      【内容】: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原籍襄阳。一生坎坷。其诗显示了唐代由盛转衰的历史过程,被称为“诗史”。以古体、律诗见长,风格多样,而以沉郁为主。被后世诗家尊为“诗圣”。有《杜工部集》。

      注释:

      掖垣:因中书省和门下省在宫墙的两边,象人的两掖,故名。

      啾啾:鸟鸣声。

      九霄:指九重,指天子居处,即金銮殿。

      玉珂:饰之以玉的马玲。

      封事:臣下上书奏事,防有泄漏,用袋缄封,故称。

      数问夜如何:意谓多次询问旁人,现在是什么时候?

      赏析:

      这是杜甫在担任左拾遗翌年写的诗,本诗写他自暮至夜、由夜达旦值勤时的沉思。表现其鞠躬尽瘁、忧国忧民的品质。但作为诗来说没有多少特色。

      春宿左省

      唐代·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唐代五言律诗《春宿左省》译文

      左偏殿矮墙遮隐花丛,日已将暮,投宿的鸟儿,一群群鸣叫着飞过。

      星临宫中,千门万户似乎在闪烁,靠*天廷,所得的'月光应该更多。

      夜不敢寝,听到宫门开启的钥锁,晚风飒飒,想起上朝马铃的音波。

      明晨上朝,还有重要的大事要做,心里不安,多次地探问夜漏几何?

      唐代五言律诗《春宿左省》注释

      花隐掖(yè)垣(yuán)暮,啾(jiū)啾栖(qī)鸟过。掖垣:门下省和中书省位于宫墙的两边,像人的两腋,故名。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kē)。金钥:即金锁。指开宫门的锁钥声。珂:马铃。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封事: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因此得名。

    [阅读全文]...

2022-07-21 20:17:08
  • 古诗春宿左省全解

  •   《春宿左省》

      【唐】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注释】

      ①掖垣:朝廷的门下省与中书省。因中书省和门下省在宫墙的两边,象人的两掖,故名。

      ②啾啾:鸟声。

      ③栖鸟:投巢的鸟儿。

      ④九霄:九重天,此代指皇宫。

      ⑤多:指得月光多。

      ⑥明朝:明晨。

      ⑦封事:奏章。

      ⑧数:屡次。

      ⑨听金钥:指听宫门的锁钥声。

      ⑩玉珂:马上的玉铃。

      【译文】

      朦胧花影伴着宫禁黄昏,啾啾归鸟飞过高墙树荫。星空灿烂,宫中万户千门流光闪烁;清辉遍照,高入云霄的楼殿月色最明。夜不成眠,静听午门的锁钥声响;风吹檐铃,似听到上朝的马铃声。心中想着明晨要上的奏章,几次起身询问夜已有多深?

      【赏析】

      诗作于左拾遗任上,记叙了诗人诚敬值宿,夜不敢寐的情景,反映了这时诗人忧谗畏讥的感慨,字里行间也流露诗人的忠爱之情。诗开头两联写景,后两联写情。自暮至夜,再自夜至晓,自晓至明,结构严谨而又灵活,叙述详明而有变化,章法严谨,情景交融,含蓄细腻。

      本诗通篇写上朝前夜的不安和焦盼的心情,但作为诗来说没有多少特色。

    [春宿左省全解]

    [阅读全文]...

2022-05-18 07:40:15
  • 寄左省杜拾遗古诗译文及赏析

  • 文学
  • 寄左省杜拾遗古诗译文及赏析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寄左省杜拾遗古诗译文及赏析,欢迎大家分享。

      寄左省杜拾遗

      岑参

      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

      晓通天仗入,暮惹御香归。

      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

      圣朝无阙事,自觉谏书稀。

      【注释】

      联:同。

      曹:官署。

      天仗:皇家的仪仗。

      惹:沾染。

      阙事:缺失之处。

      自:当然。

      ⑴左省:门下省。杜拾遗:即杜甫,曾任左拾遗。

      ⑵“联步”句:意为两人一起同趋,然后各归东西。联步:同行。丹陛:皇宫的红色台阶,借指朝廷。

      ⑶曹:官署。限:阻隔,引申为分隔。紫微:古人以紫微星垣比喻皇帝居处,此指朝会时皇帝所居的宣政殿。中书省在殿西,门下省在殿东。

      ⑷天仗:即仙仗,皇家的仪仗。

      ⑸惹:沾染。御香:朝会时殿中设炉燃香。

      ⑹鸟飞:隐喻那些飞黄腾达者。

      ⑺阙事:指错失。

      ⑻自:当然。谏书:劝谏的奏章。

      译文

      上朝时齐步同登红色台阶,分署办公又和你相隔紫微。

      早晨跟着天子的仪仗入朝,晚上身染御炉的香气回归。

      满头增白发悲叹春花凋落,遥望青云万里羡慕鸟高飞。

      圣明的朝堂大概没有错事,规谏皇帝的奏章日渐稀疏。

      【诗文解释】

      和你一起小跑着登上红色的.台阶,隔着中书省、分属办公。早晨跟着天子的仪仗入朝,晚上带着御香回家。满头白发哀伤花儿落下,羡慕在青云中高飞的鸟儿。圣明的朝廷没有什么过失、缺点。自己劝谏的奏章也少了。

      【赏析】

      《寄左省杜拾遗》是唐代诗人岑参的作品。这是一首委婉而含讽的诗,采用曲折隐晦的手法,感慨身世遭遇和发泄对朝廷不满的愤懑之情,名为赞朝廷无讽谏之事,实含深隐的讽刺之意。此诗辞藻华丽,雍容华贵,寓贬于褒,绵里藏针,有寻思不尽之妙。

      杜拾遗即杜甫。岑参和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同仕于朝,岑参任右补阙,杜甫任左拾遗。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他们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诗人与友人同为朝廷谏官,每日过着死板、无聊的仕途生活,没有为国为民做什么,熬得头发都白了,心中苦闷、悲愤。朝廷没有缺点,不用归谏。看似赞颂,实则嘲讽。本诗寓贬于褒,隐晦曲折,抒发了诗人心中的郁闷。

      诗题中的杜拾遗,即杜甫。岑参与杜甫在唐肃宗至德二年至乾元元年初(757-758),一同任朝臣;岑任右补阙,属中书省,居右署;杜任左拾遗,属门下省,居左署,故称左省。拾遗和补阙都是谏官。岑、杜二人,既是同僚,又是诗友,这是他们的唱和之作。

      前四句是叙述与杜甫同朝为官的生活境况。诗人连续铺陈“天仗”、“丹陛”、“御香”、“紫微”,表面看,似乎是在炫耀朝官的荣华富贵;实际却是要表现朝官生活的空虚、无聊、死板、老套。从他们每天煞有介事、诚惶诚恐地“趋”(小跑)入朝廷,分列殿庑东西却毫无建树就可看出。清早,他们随威严的仪仗入朝,而到晚上,惟一的收获就是沾染一点御香之气而归罢了。“晓”、“暮”两字说明这种庸俗无聊的生活,日复一日,天天如此。这对于胸怀大志的诗人来说,岂能不感到由衷的厌恶?

      五、六两句,诗人直抒胸臆,向老朋友倾吐内心的悲愤。“白发悲花落,青云羡鸟飞。”这两句中,“悲”字是中心,一个字概括了诗人对朝官生活的态度和感受。诗人为大好年华虚度于“朝随天仗入,暮惹御香归”的无聊生活而悲,也为那种“联步趋丹陛,分曹限紫微”的木偶般的位置而不胜愁闷。因此,低头见庭院落花而倍感神伤,抬头睹高空飞鸟而心生羡慕。

      诗的结尾两句,是全诗的高潮。“圣朝无阙事”,是诗人愤慨至极,故作反语;与下句一起来看,既是讽刺,也是揭露。只有那昏庸的统治者,才会自诩圣明,自以为“无阙事”,拒绝纳谏。正因为如此,身任“补阙”的诗人见“阙”不能“补”,“自觉谏书稀”,一个“稀”字,表达诗人对文过饰非、讳疾忌医的唐王朝失望的心情。所以杜甫读了这首诗后,心领神会,奉答曰:“故人得佳句,独赠白头翁。”(《奉答岑参补阙见赠》)。

      这首诗,采用的是曲折隐晦的笔法,寓贬于褒,表面颂扬,骨子里感慨身世遭际和倾诉对朝政的不满。

    [阅读全文]...

2022-01-20 03:07:59
  • 《春宿左省》古诗原文及赏析

  • 《春宿左省》古诗原文及赏析

      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春宿左省》古诗原文及赏析,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诗句星临万户动,月傍九宵多。

      出处:

      唐·杜甫《春宿左省》。

      意思:

      1九宵: 原指高空; 这里借指高入云宵的皇宫。句意: 星星闪烁,照临皇宫,千门万户,闪闪浮动; 明月高照,高入云宵的皇家宫殿,得月光独多。写的是诗人春宿左省时的夜景。

      意思2

      夜晚,星光闪烁,仿佛千门万户都随 之而颤动。月儿高照,高耸入云的宫殿承受了更多的光辉。这是作者在京 任官时所写的诗句,描写了月夜中宫殿的美景。上、下两句都从人的一种 错觉着笔。“万户动” 是星光闪烁的效果,“九霄多”是楼高仿佛*月的 误解。而全诗的意境正是在这种错觉中展现出来。“动”、“多”两字 是诗眼之所在,准确传神,真是着一字而境界全出。

      全诗

      《春宿左省》

      .[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

      鉴赏

      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四月,杜甫从长安逃出到凤翔,谒见肃宗。五月,任左拾遗官职。八月,因思念鄜州家人,告假去鄜州探亲。九月,唐军收复被安史叛军控制的京师长安。十月,肃宗自凤翔还京,杜甫亦从鄜州到长安,仍任左拾遗。左拾遗是负责直言讽谏之官,大事廷争,小事写成密封的奏章上报。此诗作于乾元元年 (758) 春,描写了他任左拾遗时值夜班,忠于职守,勤政为国的情景。

      首联: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写他在左省上夜班时所见的景物。花影婆娑,栖鸟飞鸣而过,点明是黄昏“暮”色之景,和“宿”相关。“花”与“鸟”点明是“春”天,“掖垣”点明地点是“左省”。短短两句诗,一一扣应了题目 “春宿左省”。

      颔联: “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写由暮至夜深的景色。皇宫之内,星光灿烂,似乎千门万户都在闪动; 而高耸入云的宫殿,似乎靠*了月亮,因而接受的月光也就特别“多”,显得特别明亮。这是夜深,月到中天的形象,也暗含帝居高远的赞颂之意。

      颈联: “不寝听金钥,因风想玉珂。”写值夜班时的情景。因值班睡不着觉,仿佛听到开宫门的锁钥声; 因风吹动檐前铃铎,自然想到百官们骑着响铃的'马来上朝的情景。这些想象虚化之辞,真切地表现了诗人小心谨慎、勤于国事的心境。

      尾联: “明朝有封事,数问夜如何。”写夜将晓自己不寝不宁之因。因为想到“明朝”要为皇帝上“封事” (密封的奏章),心绪不宁,寝卧不安,所以数次询问“夜如何”,即夜深几时辰了。“数问”二字强化了诗人恭谨小心、非寝非宁的情态和忠君勤政的心情举动,活灵活现。

      全诗以时间为序,自暮至夜,自夜深至将晓,自将晓至明朝,次第写来,明晰而不板滞,真切而又传神。前四句写景,后四句写情,景情结合,结构严谨而又灵动,诗意明达而又蕴藉。

      注释:

      宿:指值夜。左省:即左拾遗所属的门下省,和中书省同为掌机要的*机构,因在殿庑之东,故称“左省”。

      掖垣:门下省和中书省位于宫墙的两边,像人的两腋,故名。

      金钥:即金锁。指开宫门的锁钥声。

      珂:马铃。

      封事:臣下上书奏事,为防泄漏,用黑色袋子密封,因此得名。

      创作背景:

      这首五律作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至德二载(757)九月,唐军收复了被安史叛军所控制的京师长安;十月,肃宗自凤翔还京,杜甫于是从鄜州到京,仍任左拾遗。唐时左拾遗掌供奉讽谏,大事廷诤,小事上封事。

      作者:

      杜甫(712-770),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汉族,河南府巩县(今河南省巩义市)人,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跟另外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开来,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759-766年间曾居成都,后世有杜甫草堂纪念。

    [阅读全文]...

2021-12-31 00:42:34
  • 中秋的古诗

  • 中秋,文学
  • 中秋的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肯定对各类古诗都很熟悉吧,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两类。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中秋的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1、《月》(唐李商隐)

      过水穿楼触处明,*带树远含清。

      初生欲缺虚惆怅,未必圆时即有情。

      2、《秋宵月下有怀》(唐孟浩然)

      秋空明月悬,光彩露沾湿。

      惊鹊栖未定,飞萤卷帘入。

      庭槐寒影疏,邻杵夜声急。

      佳期旷何许!望望空伫立。

      3、《八月十五夜玩月》(唐刘禹锡)

      天将今夜月,一遍洗寰瀛。

      暑退九霄净,秋澄万景清。

      星辰让光彩,风露发晶英。

      能变人间世,攸然是玉京。

      4、《八月十五夜桃源玩月》(唐刘禹锡)

      尘中见月心亦闲,况是清秋仙府间。

      凝光悠悠寒露坠,此时立在最高山。

      碧虚无云风不起,山上长松山下水。

      群动悠然一顾中,天高地*千万里。

      少君引我升玉坛,礼空遥请真仙官。

      云拼欲下星斗动,天乐一声肌骨寒。

      金霞昕昕渐东上,轮欹影促犹频望。

      绝景良时难再并,他年此日应惆怅。

      5、《十五夜望月》(唐王建)

      中庭地白树栖鸦,冷露无声湿桂花。

      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秋思落谁家!

      6、《南斋玩月》(唐王昌龄)

      高卧南斋时,开帷月初吐。

      清辉澹水木,演漾在窗户。

      荏苒几盈虚,澄澄变今古。

      美人清江畔,是夜越吟苦。

      千里共如何,微风吹兰杜。

      7、《中秋月》(唐齐已)

      空碧无云露湿衣,众星光外涌清规。

      东林莫碍渐高势,四海正看当路时。

      还许分明吟皓魄,肯教幽暗取丹枝。

      可怜关夜婵娟影,正对五候残酒卮。

      8、《月夜》(唐刘方*)

      更深月色半人家,北斗阑干南斗斜。

      今夜偏知春气暖,虫声新透绿窗纱。

      9、《中秋待月》(唐陆龟蒙)

      转缺霜输上转迟,好风偏似送佳期。

      帘斜树隔情无限,烛暗香残坐不辞。

      最爱笙调闻北里,渐看星潆失南箕。

      何人为校清凉力,欲减初圆及午时。

      10、《中秋禁直》(唐韩偓)

      星斗疏明禁漏残,紫泥封后独凭阑。

      露和玉屑金盘冷,月射珠光贝阙寒。

      天衬楼台笼苑外,风吹歌管下云端。

      长卿只为长门赋,未识君臣际会难。

    [阅读全文]...

2022-05-05 23:38:18
  • 读书的古诗

  • 读书,文学
  • 读书的古诗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还苦于找不到好的古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读书的古诗,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唐〕颜真卿《劝学》:“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唐〕王贞白《白鹿洞诗》:“读书不觉春已深,一寸光阴一寸金。不是道人来引笑,周情孔思正追寻。”

      〔唐〕杜荀鹤《闲居书事》:“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事成,莫向光明惰寸功。”

      〔宋〕苏轼《宋安淳秀才失解西归》:“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他日名宦恐不免,今日栖迟那可追。”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古来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朱熹《读书有感》:“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陆九渊《读书》:“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明〕于谦《观书》:“书卷多情似故人,晨昏忧乐每相亲。眼前直下三千字,胸次全无一点尘。”

      〔清〕萧抡谓《读书有所见作》:“人心如良苗,得养乃兹长;苗以泉水灌,心以理义养。一日不读书,胸臆无佳想。一月不读书,耳目失清爽。”

      〔清〕法式善《读书》:“读书如树木,不可求骤长。植诸空山中,日来而月往。露叶既畅茂,烟打渐苍莽。”

      1、《杂诗》东晋陶渊明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等人。

      诗意:精力充沛的时光不会再来,就像一天中只有一个早晨。我们应当及时勉励自己,岁月是不会等人的

      2、唐代颜真卿《劝学》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诗意:是指勤劳的人、勤奋学*的学生在三更半夜时还在工作、学*,三更时灯还亮着,熄灯躺下稍稍歇息不久,五更的鸡就叫了,这些勤劳的人又得起床忙碌开了。年轻时不知道勤奋学*,年老时读书就晚了。

      3、宋·刘过《书院》

      力学如力耕,勤惰尔自知。但使书种多,会有岁稔时。

      诗意:勤奋读书如农夫种地,几分耕耘用现在的话说,读书是"一分耕耘,一分收获"。

      4、《长歌行》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诗意:园子里绿油油的葵菜上还带着露水,朝阳升起之后,晒干了露水,葵菜又沐浴在一片阳光中。世上的万物都在春天受到大自然雨露的恩惠,焕发出无比的光彩。可是,秋天一到,它们都要失去鲜艳的`光泽,变得枯黄衰落了。万物都有盛衰的变化,人也有由少年到老年的过程。时间就像大江大河的水一样,一直向东流入大海,一去不复返了。我们在年少力强的时候如果不珍惜时光,好好努力的话,到老的时候就只能白白地悲伤了!

      5、唐《金缕衣》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有花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诗意:我劝诸君不要太珍惜那华贵的金缕衣,我要劝诸君应当爱惜青少年时代的青春年华。如同鲜花盛开之时应该及时摘取一样,切莫要枝上无花之时再去摘取,那可就要落空了。

      6、明文嘉《今日歌》

      今日复今日,今日何其少!今日又不为,此事何时了?人生百年几今日,今日不为真可惜!若言姑待明朝至,明朝又有明朝事。为君聊赋今日诗,努力请从今日始。

      7、清钱泳《明日歌》

      明日复明日,明日何其多。我生待明日,万事成蹉跎。

      世人若被明日累,春去秋来老将至。

      朝看东流水,暮看日西坠。百年明日能几何?请君听我明日歌。

      8、宋·陆九渊《读书》

      读书切戒在慌忙,涵泳工夫兴味长。未晓不妨权放过,切身须要急思量。

      诗意:读书时候不要匆忙翻阅,只求速度不去理解,而是要沉潜于其中细细品味,通过潜心专注的研究,反复揣摩推敲,鉴赏比较,才能真正理解读中内容,同时也能培养自己审美情趣才能真正理解书里的内容,体会出文字中更多的妙处,对于不明白的地方不要死扣住不放,也许看完下文后难懂的地方也就理解了。如果仍然不明白不如先暂时放下,等以后在求解答。读书不求急,但如果是关乎于自身的事就需要马上思考了。

      9、宋·陆游《寒夜读书》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10、宋·朱熹《观书有感》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月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诗意:半亩大的方形池塘像一面镜子被打开,天空的光彩和浮云的影子一齐映入水塘,不停的晃动。问那方塘的水怎么会这样清澈?因为有永不干枯的水从源头不断流出来,从而成了活水!

      11、宋·朱熹《观书有感》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向来枉费推移力,此日中流自在行。

      诗意:昨天夜晚江边的春水大涨,那艘庞大的战船就像一根羽毛一样地轻。以往花费许多力量也不能推动它,今天在水中间却能自在地移动。

      12、《冬夜读书示子聿》宋·陆游

      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工夫老始成。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诗意:

      古人做学问是不遗余力的。终身为之奋斗,往往是年轻时开始努力,到了老年才取得成功。从书本上得到的知识终归是浅薄、不够的,未能理解知识的真谛,要真正理解书中的深刻道理,必须亲自去实践。

      1、读书不知味,不如束高阁。蠹鱼尔何如,终日食糟粕。

      2、书痴者文必工,艺痴者技必良。

      3、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阅读全文]...

2022-03-17 06:22:58
  • 与读书有关的古诗

  • 读书
  •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昨日海棠开,今朝燕子来,

      偶行沙际去,确傍柳荫回。

      酒是治愁药,书是引睡媒。

      吾生不乏此,外物信悠哉。

      宋·苏轼

      粗缯大布裹生涯,腹有诗书气自华。

      厌伴老儒烹瓠叶,强随举子踏槐花。

      囊空不办寻春马,眼乱行看择婿车。

      得意犹堪夸世俗,诏黄新湿字如鸦。

      读书之乐乐无穷,春夏秋冬乐其中。

      风雨霜雪频相戏,合窗展卷自从容。

      秋夜读书每以二鼓尽为节 陆 游

      腐儒碌碌叹无奇,独喜遗编不我欺。

      白发无情侵老境,青灯有味似儿时。

      高梧策策传寒意,叠鼓冬冬迫睡期。

      秋夜渐长饥作祟,一杯山药进琼糜。

      此生生计愈萧然,架竹苫茅只数椽。

      万卷古今消永日,一窗昏晓送流年。

      太*民乐无愁叹,衰老形枯少睡眠。

      唤得南村跛童子,煎茶扫地亦随缘。

    [阅读全文]...

2021-12-31 17:42:58
只中书省的古诗 - 句子
只中书省的古诗 - 语录
只中书省的古诗 - 说说
只中书省的古诗 - 名言
只中书省的古诗 - 诗词
只中书省的古诗 - 祝福
只中书省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