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含有瞿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含有瞿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含有瞿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含有瞿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瞿姓的起源与家谱
姓氏最早起源于部落的名称或部落首领的名字。它的作用主要是便于辨别部落中不同氏族的后代,便于不同氏族之间的通婚。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瞿姓的起源与家谱,希望对你有帮助!
瞿氏
分布地区
松阳郡(缙云郡):旧郡名,兴于唐之世,宋初已废。在今浙江省西南部。
历史来源
「瞿」源出
瞿(Qú)姓源出有三:
1、以人名为姓。商代有一大夫官,因受封于瞿上(今四川省成都市双流县东瞿上城),而得名瞿父。其子孙后代遂以祖上名字为姓,形成瞿姓。
2、以地名为氏。据《宣和博古图》记载,商代青铜器皿中有瞿父鼎。瞿父,是以封地名而命姓瞿的。
3、以地名命姓的还有春秋时孔子的弟子商瞿,字子木,跟随孔子学*《易经》。商瞿是鲁国人,因生于四川双流县,居于瞿上,故名商瞿,其旧居称为商瞿里,后来在这里居住的人,分别以地名取商姓和瞿姓。
瞿姓始祖
瞿父鼎。根据《姓氏考略》的记载,商代遗留下来的青铜器中,有一件瞿父鼎,见于《博古图》,瞿父是瞿姓的祖宗,瞿姓都是以地名为姓氏的。另外,根据《通志·氏族略》是的记载,瞿氏是晋东海王越参军瞿庄的后代,是博陵人。又有王僧儒谱说,河东的裴桃的儿子娶了苍梧瞿宝的女儿。”还有,根据《风俗通》的记载,汉代有河南太守瞿茂,梁有镇北将军瞿延,而唐时有绛州刺史瞿稹,望族均出自高*,松阳。*江府与温州*阳亦有瞿氏。望族居松阳郡,即现在的浙江省松阳县西部。瞿氏后人尊瞿父鼎为瞿姓的始祖。
迁徙分布
瞿姓在大陆和台湾都没有列入百家姓前一百位。商朝时候有个大夫叫作瞿父,他的`子孙以瞿作为姓氏,世代相传,是今天瞿姓最早的起源。古代时候,有个地方叫瞿上。商朝时候有一位贵族被封到那里为王,建立了瞿国。瞿国公族的后代,就以封地名为姓氏,称为瞿氏,形成了另一支瞿姓。瞿上那个地方,在今四川省成都附*的双流县一带,因为春秋时候孔子的一个弟子商瞿曾居住在那里,所以有叫商瞿里。最早进入上海地区的瞿姓,据史志记载是参军瞿桧,宋靖康末年,瞿桧从康王南渡,自汴梁举族迁上海地区,定居鹤沙(今南汇下沙),这是浦东翟氏,也是上海瞿氏的主干,他们后来棋布奉贤分水墩、松江城、松江天马山、高桥界浜和嘉定城。也在南宋初年,另一支瞿氏从严陵(今浙江省桐乡)迁居龙华,与张、沈、赵三姓,世代结义,休戚与共、有“四姓墓”留为海上名迹。
堂号
瞿姓的主要堂号有:“松阳堂”、“华鄂堂”、“八桂堂”、“述古堂”、“瞻远堂”等。
【瞿姓宗祠通用对联】
〖瞿姓宗祠四言通用联〗
世用发帚;龙跃镌诗。——李文郑撰瞿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代常熟人瞿俊,字世用,号学古,成化年间进士,历官侍御史、广东按察副使。为官清廉,性格耿直,曾买来笤帚分送给同僚中那些没有清名的,人问缘故,他说:“你家里多污秽啊!”后因病辞官归乡,常与渔民*地饮酒。工书画,能写诗,著有《留馀堂集》、《学古斋集》。下联典指明末清初武陵人瞿龙跃,字天门,明末崇浈年间拔贡,喜欢游名山大川。明亡后,更是常年外出不归,所到之处,常把自己题咏的诗句镌刻在绝壁上,自号一勺行脚道人。所作诗多有奇气。
鹿裘高隐;龙跃奇诗。——佚名撰瞿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晋·桓温造访瞿硎,见其披鹿裘,坐石室,神色雍容,乃命伏滔为之铭赞。下联典指清·瞿龙跃之诗有奇气,多棘蹇之音。
赋成碧落;名擢会魁。——佚名撰瞿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唐·瞿楚贤尝作《碧落赋》。下联典指明·瞿景淳会试第一。
〖瞿姓宗祠五言通用联〗
善本藏恬裕;大名擢会魁。——佚名撰瞿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清代昭文(今常熟)人瞿绍基,字荫棠,廪贡生,曾代理阳湖训导。喜欢藏书,广为购买宋、元善本,筑恬裕堂珍藏。与聊城杨氏同为道光年间著名藏书家,世称“南瞿北杨”。他儿子瞿镛,继承父业,积书至十万余卷,著有《铁琴铜剑楼书目》、《集古印谱》等。下联典指明代常熟人瞿景淳,字师道,号昆湖,嘉靖年间会试第一、殿试第二,历官编修、礼部左侍郎、翰林院学士,曾总校《永乐大典》,修《嘉靖实录》。著有《制敕稿》及诗文集。-
〖瞿姓宗祠六言通用联〗
颍悟驰声翰苑;文词举显唐诗。——佚名撰瞿姓宗祠通用联上联典指明·瞿景淳,累官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下联典指唐·瞿楚贤,工文词,尝作《碧落赋》。
〖瞿姓宗祠七言以上通用联〗
仰先烈而勇战白沟,曾劳王事;绳祖武而大魁黄榜,再振家声。——瞿文暹撰瞿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湖北省洪湖市沙口瞿氏宗祠联。为明末忠臣、文学家瞿式耜故里。
雅有诸葛风,定鞠躬尽瘁而死已;死守桂林郡,能舍生取义以效忠。——瞿文暹撰瞿姓宗祠通用联此联为湖北省洪湖市沙口瞿氏宗祠联。
家族名人
瞿佑:字宗吉(1334—1427),号存斋,钱塘(今浙江省杭州)人,明初著名文学家。少时即有诗名,他的诗绮艳柔靡,但终生怀才不遇,仅在洪武年间任教谕、训导、长史之类小官。永乐年间因写诗蒙祸,被贬谪十年。著有《香台集》、《咏物诗》、《存斋遗稿》等20多种,还著有小说集《剪灯新话》等著作。
瞿俊:明苏州府常熟人,字世用,号学古。成化五年进士,由御史迁广东按察副使。性廉介,人不能干以私。以病致仕归,不取岭南一物。工书画,兰竹行笔瘦劲,书法二王。善为诗。与渔民为邻,时时*地与饮,酒酣吟诗作画,分赠之,权北京时间富室以金帛请求莫能得。年六十八卒。有《留余堂集》、《学古斋集》。
瞿镛:清江苏常熟人,字子雍。瞿绍基子。岁贡生。瞿氏以藏书著名,藏书之精,与山东杨以增海源阁有“南瞿北杨”之称。镛秉承父志,笃志藏书,不为名利所动。传说光绪帝欲得其一珍秘本,赏以三品京官,并给银三十万两,竟不奉诏。有《铁琴铜剑楼藏书目录》、《续海虞文苑诗苑稿》、《续金石萃编稿》、《集古印谱》、《铁琴铜剑楼词稿》。
瞿九思:明代理学家,字睿夫,黄梅人。父晟,嘉靖三十二年进士。历官广*知府。凿长渠三百里,引水为四闸,得田数十万亩。卒于官。九思十岁从父宦吉安,事罗洪先。十五作《定志论》。后从同郡耿定向游,学益进。举万历元年乡试。居二年,县令张维翰违制苛派,民聚殴之,维翰坐九思倡乱。巡按御史向程劾维翰激变。吏部尚书张瀚言御史议非是,九思遂长流塞下。子甲,年十三,为书数千言,历抵公卿,讼父冤。甲弟罕,亦伏阙上书求宥。屠隆作《讼瞿生书》,遍告中外,冯梦祯亦白于楚中当事,而张居正故才九思,乃获释归。三十七年,以抚按疏荐,授翰林待诏,力辞不受。诏有司岁给米六十石,终其身。乃撰《乐章》及《万历武功录》,遣罕诣阙上之。卒年七十一。九思学极奥博,其文章不雅驯,然一时嗜古笃志之士亦鲜其俦。甲,字释之,年十九举于乡,早卒。罕,字曰有,七岁能文。白父冤时,往返徒步,不避寒馁,天下称双孝。崇祯时,辟举知州。
瞿景淳:明代官员。字师道(1507-1569),号昆湖,谥号文懿。常熟五渠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以一甲二名(榜眼),授翰林院编修。清廉刚直,不畏权贵。曾奉敕往凤阳封郑王子朱载?为世子摄国事,拒受重礼。倭寇侵江南,返京面质大学士严嵩,揭发总督胡宗宪坐拥重兵御敌不力。历官太常寺卿、南京国子监祭酒、吏部右侍郎。隆庆元年(1567年)被召为礼部左侍郎兼翰林院学士,总校《永乐大典》,修《嘉靖实录》,所著《石经大学质疑》,得后世的推崇。后以疾归,卒赠礼部尚书。
瞿汝说:瞿景淳次子,万历年间官到湖广提学佥事,以刚正而著称,著有《皇明臣略》一百卷,学术成就也很高。
瞿式耜:南明文渊阁大学士,抗清志士。字伯略(1590-1650)、起田,号稼轩。瞿景淳孙。常熟五渠人。明万历四十四年(1616年)进士,授江西永丰知县,政绩卓著。崇祯初,擢户部给事中,后被诬入狱,去职家居。清兵入关,于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出任广西巡抚,立志抗清。隆武二年(1646年)拥立桂王于肇庆,建号永历,晋文渊阁大学士兼兵部尚书。自请留守桂林,多次击退清兵进攻,收复湖广大片失地。永历四年,清兵大举围攻桂林,城破后与总督张同敞被俘。坚贞不屈,数拒招降,以文天祥自比,赋《浩气吟》明志。同年十一月从容就义于桂林风洞山仙鹤岩。永历五年,被追赠粤国公,谥文忠。清乾隆四十一年(1776年)又追谥忠宣。著有《瞿忠宣公诗文集》等。
瞿鸿机:清湖南善化人,字子玖(1850-1918),号止庵,晚号西岩老人。同治十年进士,授编修。光绪间累迁内阁学士,典福建、广西乡试,督河南、浙江、四川学政。迁礼部侍郎,光绪二十六年,随慈禧太后避八国联军西行,晋工部尚书、军机大臣,兼充政务处大臣。曾建议以西安为陪都。旋任甸务部尚书,充中日议约全权大臣。又参与“新政”及预备立宪筹划。授协办大学士,以忤西太后意罢归。辛亥后寓上海。
瞿中溶:清代篆刻家。字镜涛(1769-1842),号木夫。生于长至日,故又号苌生。晚号木居士。江苏嘉定县(现属上海市嘉定区)人。同里清朝知县钱大昕之婿。嘉庆十九(1814)年进士,官湖南布政司理问。博学多识。尤精金石考证之学,广搜访,富收藏,工书画。好篆刻。其篆刻宗*,得浙派神韵,布局尚稳,用刀生涩。因生*勤于著述。故篆刻、书画作品存世较少。但他自谓:“白文不如陈鸿寿,朱文则过之。”一生著作颇多。著有《湖南金石志》、《吴郡金石志》、《汉金文编》、《集古官印考》《三体古经辨证》、《弈载堂古玉图录》、《集古虎符鱼符考》、《武梁祠画像考》、《说文地名考异》、《春秋三传经异备考》、《汉石经考异辨正》、《弈载堂文集》、《古泉山馆诗集》等。
瞿应绍:字陛着(1778-1849),号子冶,又号月壶,上海人。清嘉庆年间廪贡生,诗文甚佳,擅篆刻,善绘画,师宗恽南田。生*收藏古物甚多,宅内陈设皆尊彝及古今名人墨迹。一生制壶不少,多摹陈曼生之作。他雇陶工多人,用宜兴陶土制成各式壶模,自己在壶上画竹题诗,由友人邓符生篆刻。晚年创制月壶,人称“瞿壶”,制壶法未能传世。瞿壶有粗、细二种:粗沙制作工致;细沙皆画竹,寥寥数笔,更显古朴。上海开埠后,日人搜求瞿壶,携至日本,一壶可售数十银元。咸丰年间,上海小刀会起义,瞿应绍所藏书画古玩在兵燹中散失,仅有所作《月壶题诗画》存世。
遗产保护
铁琴铜剑楼
铁琴铜剑楼是清代四大私家藏书楼之一,“铁琴铜剑楼”,坐落于江苏省常熟市古里镇区中心,始建于清朝乾隆末年,是由常熟古里籍人氏瞿绍基所建,建筑面积285*方米。已经有二百多年的历史,原名“恬裕斋”。创始人瞿绍基,瞿氏五代藏书楼主都淡泊名利,以藏书、读书为乐。瞿氏第二代、绍基之子瞿镛,对鼎彝古印兼收并蓄,在金石古物中,瞿氏尤为珍爱一台铁琴和一把铜剑,铁琴铜剑楼由此得名。楼主瞿氏数代藏书,绵延二百多年,给后人留下了一笔丰富的文化遗产。1991年12月,铁琴铜剑楼纪念馆开馆。
铁琴铜剑楼与山东聊城的海源阁、归安陆氏的皕宋楼、钱塘江丁氏的八千卷楼合称清代四大私家藏书楼。乾隆年间,铁琴铜剑楼为瞿氏住宅。1792年瞿氏后代阳湖训导瞿绍基定居古里后,取“引养引恬,垂裕后昆”之意。将靠东四进院落的后两进藏书楼取名为“恬裕斋”藏书楼。清同治十三(1874)年,因避光绪帝载恬之讳改称“敦裕堂”。绍基与子镛收藏到铁琴1张、铜剑1把后,即把铁琴铜剑放于后楼,并把藏书楼改称为铁琴铜剑楼。铁琴铜剑楼以藏书质量高、数量多而著称于世。藏书过程历经200年,五世传承,可以简单的概括为十字:“读书、藏书、刻书、护书、献书”。**后,该楼由国家收管,1982年11月,为县级市文物保护单位。2006年6月,被江苏省人民*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新的铁琴铜剑楼纪念馆于2006年底正式开建,2009年上半年将基本建成并对外开放。新铁琴铜剑楼纪念馆共前后三进,建筑面积约为600*方米,全馆围绕瞿氏五代藏书、读书、刻书、护书、献书的历程,以书为整个纪念馆的灵魂,反映和表现*历代知识分子尊重知识、保护知识、传承知识以及知识是人类共有财富的认知和奉献精神。
铁琴铜剑楼纪念馆一、二、三进为纪念馆的陈列主体,以现代声、光、电的手法和实物(复制品)结合,营造出强大的视觉冲击,充分的展示出铁琴铜剑楼在**代藏书史所具有的地位和价值。
瞿秋白纪念馆
1985年在常州瞿氏宗祠的瞿秋白的故居建成了瞿秋白纪念馆,1996年被*批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司徒初传秘密法,世外有乐超人间。——瞿佑《天魔舞》
真珠璎珞黄金缕,十六妖娥出禁御。——瞿佑《天魔舞》
满围香玉逞腰肢,一派歌云随掌股。——瞿佑《天魔舞》
瑶池日出会蟠桃,普陀烟消现鹦鹉。——瞿佑《天魔舞》
新声不与尘俗同,绝技颇动君王睹。——瞿佑《天魔舞》
水晶之盘素鳞出,玳瑁之*天鹅抬。——瞿佑《天魔舞》
弹胡琴,哈哈回。——瞿佑《天魔舞》
吹胡笳,阿牢来。——瞿佑《天魔舞》
群臣竞献葡萄杯,山呼万岁声如雷。——瞿佑《天魔舞》
天魔舞,不知危。——瞿佑《天魔舞》
回纥种类皆台司,汉儿回避南人疑。——瞿佑《天魔舞》
铁骑骤,金刀挥。——瞿佑《天魔舞》
多藏金叵罗,急驾白橐驼,阴山之北避兵戈。——瞿佑《天魔舞》
歌舞楼台事可夸,昔年曾此擅豪华。——瞿佑《汴梁怀古》
尚余艮岳排苍昊,那得神霄隔紫霞。——瞿佑《汴梁怀古》
陌头盲女无愁恨,能拨琵琶说赵家。——瞿佑《汴梁怀古》
傀儡妆成出教坊,彩旗前引两三行。——瞿佑《看灯词·傀儡妆成出教坊》
东风吹雨如吹尘,野烟漠漠遮游人。——瞿佑《乌镇酒舍歌》
须臾云破日光吐,绿波蹙作黄金鳞。——瞿佑《乌镇酒舍歌》
落花流水人家*,鸿雁凫瑽飞阵阵。——瞿佑《乌镇酒舍歌》
一双石塔立东西,舟子传言是乌镇。——瞿佑《乌镇酒舍歌》
入馔白鱼初上网,供庖紫筍乍穿篱。——瞿佑《乌镇酒舍歌》
茜裙缟袂搴帘出,巧语殷勤留过客。——瞿佑《乌镇酒舍歌》
良人万里去为商,嗜利全无离别肠。——瞿佑《乌镇酒舍歌》
十载不归茅屋底,一身独侍酒垆傍。——瞿佑《乌镇酒舍歌》
相逢既是同乡里,何必嫌疑分彼此。——瞿佑《乌镇酒舍歌》
小槽自酌真珠红,长床共坐氍毹紫。——瞿佑《乌镇酒舍歌》
捧杯纤手露森森,酒味虽浅情自深。——瞿佑《乌镇酒舍歌》
他时过此莫相忘,好认墙头杨柳树。——瞿佑《乌镇酒舍歌》
门前牢栽杨柳树,莫被他人又移去。——瞿佑《高门叹》
金盆和露捣仙葩,解使纤纤玉有瑕。——瞿佑《红甲》
一点愁凝鹦鹉喙,十分春上牡丹芽。——瞿佑《红甲》
娇弹粉泪抛红豆,戏掐花枝镂绛霞。——瞿佑《红甲》
女伴相逢频借问,几回错认守宫砂。——瞿佑《红甲》
瞿佑(1347-1433),“佑”一作“祐”,字宗吉,号存斋。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一说山阳(今江苏淮安)人,元末明初文学家。幼有诗名,为杨维桢所赏。洪武初,自训导、国子助教官至周王府长史。永乐间,因诗获罪,谪戍保安十年,遇赦放归。作品绮艳,著有传奇小说《剪灯新话》。生卒详见《明瞿佑等四词人生卒考》
瞿秋白名言
1、此地甚好,开枪吧。——瞿秋白
2、最有幸福的,只是勤劳的劳动之后。劳动能给人以完全的幸福,幸福——劳动。——瞿秋白
3、坦荡的大道,只要你大踏步前去。——瞿秋白
4、只有狗没有变,听说被‘牛马人’杀尽了。只有猫没有变,据说逃到月球上去唱诗了。——瞿秋白《多余的话》
5、只有实际生活中可以学*,只有实际生活能教训人,只有实际生活能产生社会思想。——瞿秋白
6、我也始终没有勇气说出自己的怀疑来。优柔寡断,随波逐流,是这种“文人”必然性格。 虽然人家看见我参加过几次大的辩论,有时侯仿佛很激烈,其实我是很怕争论的。我向来觉得对方说的话“也对”,“也有几分理由”,“站在对方的观点上他当然是对的”——瞿秋白《多余的话》
7、如果人是乐观的,一切都有抵抗,一切都能抵抗,一切都会增强抵抗力.——瞿秋白
8、我是江南第一燕,为衔春色上分梢。——瞿秋白
9、*年来,感觉到这一切种种,很愿意“回过去再生活一遍”。 雾里看花的隔膜的感觉,使人觉得异常地苦闷、寂寞和孤独,很想仔细地亲切地尝试一下实际生活的味道。——瞿秋白《多余的话》
瞿秋白名言名句
1、我不怕人家责备、归罪,我倒怕人家“钦佩”。
2、过去的,是已经过去了,懊悔徒然,增加现在的烦恼。
3、我们要抱着乐观去奋斗,我们往前一步,就是进步。不要有愤嫉的心,固执的空想,要细观察社会病源。我们于热烈的感情以外,还要有沉静的研究,于痛苦困难之中,还要领会他的乐趣。
4、滑稽剧始终是完全落幕了。舞台上空空洞洞的。有什么留恋也是枉然的了。好在得到的是“伟大的”休息。至于躯壳,也许不能由我自己作主了。
5、要磨练自己,要有非常巨大的毅力,去克服一切种种“异己的”意识以至最微细的“异己的”情感,然后才能从“异己的”阶级里完全跳出来,而在无产阶级的革命队伍里站稳自己的脚步。否则,不免是“捉住了老鸦在树上做窝”,不免是一出滑稽剧。
6、一只赢弱的马,拖着几千斤的辎重车,走上了险峻的山坡。一步步地往上爬,要往后退是不可能,要再往前去,是实在不能胜任了。
7、为什麽每一个读书人都要去“治国*天下”呢?个人找一种学问或是文艺研究一下不好吗?
8、当一种意见发表之后,看看没有有力的赞助,立刻就怀疑起来。但是,如果没有另外的意见来代替,那就只会照着这个自己也怀疑的意见做去。
9、虽然我现在已经囚在监狱里,虽然我现在很容易装腔作势慷慨激昂而死,可是我不敢这样做。历史是不能够,也不应当欺骗的。
10、欲罢不能的疲劳使我永久感觉一种无可形容的重压。精神上政治上的倦怠,使我渴望“甜蜜的”休息,以致于脑筋麻木,停止一切种种思想。
11、人往往喜欢谈天,有时候不管听的人是谁,能够乱谈几句,心上也就痛快了。何况我是在绝灭的前夜,这是我最后“谈天”的机会呢!
12、其实最理想的世界,是大家不要争论,和和气气的过日子。
13、如果叫我做一个“戏子”——舞台上的演员,到很会有些成绩,因为十几年我一直觉得自己一直在扮演一定的角色。扮着大学教授,扮着政治家,也会真正忘记自己而完全成为“剧中人”。
14、*的豆腐,也是很好吃的东西,世界第一。
15、话既然是多余的,又何必说呢?已经是走到了生命的尽期,余剩的日子,不但不能按照年份来算,甚至不能按星期来算了。就是有话,也是可说可不说的了。
16、我始终带着假面具,我早已说过,揭穿假面具是最痛快的事情,不但对于动手去揭穿别人的人痛快,就是对于被揭穿的也很痛快,尤其是自己能够揭穿自己。
17、我本是一个半吊子的“文人”而已,直到最后还是“文人积*未除”的。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摘抄网为您整理精华《春的古诗》,愿对您有所启发。
春的古诗
1、《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2、《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3、《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春宿左省》
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5、《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6、《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7、《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8、《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9、《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0、《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1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13、《春思》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14、《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5、《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6、《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17、《绝句》
雨的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雨的.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1、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唐.韦应物《滁州西涧》)
2、渭城朝雨亦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王维《送元二使安西》
3、黑云翻墨未遮山,白雨跳珠乱入船———(宋.苏轼《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五绝》)
4、忽闻疏雨打新荷,有梦都惊破。———(元·盍西村《越调小桃红·临川八景·荷塘雨声》)
5、宋李清照的《声声慢》下阙:……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6、宋贺铸《青玉案》下阙:……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
7、月胧胧,一树梨花细雨中。———(宋·陈克《豆叶黄》)
8、腾云似涌烟,密雨如散丝。———(晋.张协《杂诗十首》)
9、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宋·苏轼《望江南·超然台作》)
10、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王维:《山居秋瞑》)
11、土膏欲动雨频催,万草千花一饷开。———(宋.范成大《四时田园杂兴》之一)
12、涧底松摇千尺雨,庭中竹撼一窗秋。———(唐.杜荀鹤《夏日留题张山人林亭》)
13、宋王灼《减字木兰花》:飞霞半缕,收尽天风和雨。
14、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张志和《渔歌子》
15、春雨足,染就一溪新绿。———五代前蜀·韦庄《谒金门》)
16、宋吕渭老《一落索》:秋风有意染黄花,下几点凄凉雨。
17、细雨湿衣看不见,闲花落地听无声。———(唐.刘长卿《别严士元》)
18、柳枝经雨重,松色带烟深。———(唐.张谓《郡南亭子宴》)
19、风雨如晦,鸡鸣不已。———(《诗.郑风.风雨》)
20、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21、秋风万里芙蓉国,暮雨千家薜荔村。———(唐.谭用之《秋宿湘江遇雨》)
22、京国多年情尽改,忽听春雨忆江南。———(元.虞集《听雨》)
23、残虹收度雨,缺岸上新流。———(《南朝陈.张正见《后湖泛舟》》
24、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25、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宋.陈与义《春寒》)
26、雷声千嶂落,雨色万峰来。———(明.李攀龙《广阳山道中》)
27、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孟浩然《春晓》
28、宋苏轼《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呤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生。
29、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杜牧《清明》
30、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文天祥《过伶仃洋》
31、细雨鱼儿出,微风燕子斜。———(唐.杜甫《水槛遣心二首》之一)
32、微雨池塘见,好风襟袖知。———(唐.杜枚《秋思》)
33、小楼忽洒夜窗声,卧听潇潇还淅淅,湿了清明。———(清·郑燮《浪淘沙·暮春》)
34、元人贯云石的《水仙子·夜雨》:一声梧叶一声秋,一点芭蕉一点愁,三更归梦三更后。落灯花棋未收,叹新丰孤馆人留。枕上十年事,江南二老忧,都到心头。
35、春路雨添花,花动一山春色。———(宋·秦观《好事*·梦中作》)
36、林外鸣鸠春雨歇,屋头初日杏花繁。———(宋.欧阳修《田家》)
37、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杜牧《江南春绝句》
38、一雁下投天尽处,万山浮动雨来初。———(清.查慎行《登宝婺楼》)
39、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花。———(宋.赵师秀《有约》)
40、春雨断桥人不度,小舟撑出柳阴来。———(宋.徐俯《春游湖》)
41、五代南唐李璟的《浣溪沙》下阙: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接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莫,接天流。
42、风如拔山努,雨如决河倾。———(宋.陆游《大风雨中作》)
43、沾衣欲湿桃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唐.僧志南《绝句》)
44、水光潋艳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45、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辛弃疾《西江月》
46、宋李重元《忆王孙·春词》:……欲黄昏,雨打梨花深闭门。
47、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48、雨急山溪涨,云迷岭树低。———(唐.戴叔伦《宿灵岩寺》)
49、苏轼《六月二十日夜渡海》:参横斗转欲三更,苦雨终风也解晴。
古诗《风》
《风》这首古诗的作者是李峤,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风》,欢迎大家分享。
《风》古诗原文: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注释:
1、解落:吹落,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
2、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3、能:能够。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4、过:经过。
5、斜:倾斜。
《风》译文:
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风》赏析1: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风》赏析2:
这首诗写出了风的力量。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因此,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之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诗人熟练地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种种情态,让人真切感受风的温存与魅力。
“赋、比、兴”为古典诗歌表现的基本手法。所谓的“兴”意指“兴发”“感兴”,由物及心,即因为外物的作用而产生内心“情变”。“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叶落”与“花开”,乃事物发展到极态而自然产生的质变,外力的作用只能是加速或减缓其变化的速度。在此处,诗人把叶落花开归因于风的作用,表现出作者观察的细微与内心的细腻,把自然万物的变化同风——外力的作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隐性地昭示着风之生命力及其给外物的温情关怀。
“解落”,“解”字用得好。常言道“秋风扫落叶”,秋风之蛮横可见一斑。不用“扫”“吹”,也不用“刮”“剥”,就用一个“解”。“解”,是细心,是用心,是专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让叶儿怡然清爽地离开了母体,找到了很好的归宿。风之柔情让人感动。“能开”,“开”,是唤醒,是催生,是召唤,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儿,在风儿的轻轻抚摸下,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美好、美妙的.春意。风之温情让人舒坦。“解落”与“能开”,把风的温存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那或许早有些漠然的心绪,重新唤醒人们对美好生命的感念。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过江”卷起“千尺浪”,风急浪高,直冲云宵,风之气力是何等威风;风,“入竹”引来“万竿斜”,风狂竹伏,万般无奈,风之外力是何等潇洒。此处,风之强悍,风之强劲,风之强势,同之前风之温情,风之柔情,风之痴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喜怒哀乐”之表现,“风”也不例外。风的变幻莫测便是很好的例证。
讲究对仗或对偶,《风》一诗亦如此。例,“解落”对“能开”,“三秋叶”对“二月花”工整有序。“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在“兴发”方面更为出色的话,则后两行在“对仗”则更显特色,“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一过”“一入”,“一高”“一低”,“一直”“一斜”,把风对自然界物象在风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幻鲜活而传神地表现出来。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风,全诗除诗名外,却不见风字。每一句都表达了风的作用,如果将四句诗连续起来,反映了世间的欢乐和悲伤,表达了“世风”和“人风”,风是善变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风是多情的,姿态丰盈,万竹起舞,短短的四句诗,以动态的描述诠释了风的性格。
作者简介:
李峤(645~714年),字巨山,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宰相。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小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武周时期,依附张易之兄弟。中宗年间,依附韦皇后和梁王武三思,官至中书令、特进,封为赵国公。唐睿宗时,贬为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唐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迁庐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终年七十岁。
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成为“文章宿老”。先后历仕五朝,趋炎附势,史家评价以贬义居多。
1、《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2、《竹枝词》
唐·刘禹锡
山桃红花满上头,蜀江春水拍山流。
花红易衰似郎意,水流无限似侬愁。
3、《玩止水》
唐·白居易
动者乐流水,静者乐止水。
利物不如流,鉴形不如止。
凄清早霜降,淅沥微风起。
中面红叶开,四隅绿萍委。
广狭八九丈,湾环有涯涘。
浅深三四尺,洞彻无表里。
净分鹤翘足,澄见鱼掉尾。
迎眸洗眼尘,隔胸荡心滓。
定将禅不别,明与诚相似。
清能律贪夫,淡可交君子。
岂唯空狎玩,亦取相伦拟。
欲识静者心,心源只如此。
4、《望海潮》
宋·秦观
星分斗牛,疆连淮海,扬州万井提封。
花发路香,莺啼人起,珠帘十里东风。
豪俊气如虹,曳照春金紫,飞盖相从。
巷入垂杨,画桥南北翠烟中。追思故国繁雄。
有迷楼挂斗,月观横空。
纹锦制帆,明珠溅雨,宁论爵马鱼龙。
往事逐孤鸿,但乱云流水,萦带离宫。
最好挥毫万字,一饮拚千钟。
5、《忆江南》
唐·白居易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6、《水调歌头》
宋·苏轼
落日绣帘卷,亭下水连空。
知君为我新作,窗户湿青红。
长记*山堂上,欹枕江南烟雨,杳杳没孤鸿。
认得醉翁语,山色有无中。
一千顷,都镜净,倒碧峰。
忽然浪起,掀舞一叶白头翁。
堪笑兰台公子,未解庄生天籁,刚道有雌雄。
一点浩然气,千里快哉风。
7、《如鱼水》
宋·柳永
轻霭浮空,乱峰倒影,潋滟十里银塘。
绕岸垂杨。红楼朱阁相望。
芰荷香。双双戏鸳鸯。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励志的句子”为您整理精华《春的古诗》,愿对您有所启发。
春的古诗
1、《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江,水村山郭酒旗风。
2、《春思》
唐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3、《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4、《春宿左省》
唐杜甫
花隐掖垣暮,啾啾栖鸟过。
5、《春夜喜雨》
唐杜甫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
6、《赋得古原草送别》
唐白居易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
7、《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8、《相思》
唐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9、《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10、《春词》
唐刘禹锡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11、《咏柳》
唐贺知章
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12、《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
唐韩愈
天街小雨润如酥,草色遥看*却无。
13、《春思》
唐皇甫冉
莺啼燕语报新年,马邑龙堆路几千。
14、《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
15、《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
16、《春日》
宋朱熹
胜日寻芳泗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17、《绝句》
关于马的古诗
在*凡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古诗准确地来说应该叫格律诗,包括律诗和绝句。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马的'古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马的古诗 11、《观猎》
唐·王维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
2、《归马华山》
唐·白行简
牧野功成后,周王战马闲。
驱驰休伏皂,饮龁任依山。
逐日朝仍去,随风暮自还。
冰生疑陇坂,叶落似榆关。
躞蹀仙峰下,腾骧渭水湾。
幸逢时偃武,不复鼓鼙间。
3、《马》
唐·陈凝
未明龙骨骏,幸得到神州。
自有千金价,宁忘伯乐酬。
虽知殊款段,莫敢比骅骝。
若遇追风便,当轩一举头。
4、《白马》
唐·杜甫
白马东北来,空鞍贯双箭。
可怜马上郎,意气今谁见。
*时主将戮,中夜商於战。
丧乱死多门,呜呼泪如霰。
5、《咏马》
唐·韩琮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
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
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
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
6、《骢马》
唐·霍总
青骊八尺高,侠客倚雄豪。
踏雪生珠汗,障泥护锦袍。
路傍看骤影,鞍底卷旋毛。
岂独连钱贵,酬恩更代劳。
7、《白马》
唐·贾至
白马紫连钱,嘶鸣丹阙前。
闻珂自蹀躞,不要下金鞭。
8、《紫骝马》
唐·李白
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
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
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
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
9、《咏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