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人的古诗129首

关于日本人的古诗129首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日本人的古诗129首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日本人的古诗129首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日本人的古诗129首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21) 语录(39) 说说(7) 名言(3) 诗词(145) 祝福(4) 心语(1k+)

  • 日本禅意诗句

  • 日本,禅意
  • 日本禅意诗句

      禅诗,顾名思义,是指与念佛、参禅相关的'诗,应是富含禅理禅意的诗词作品。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日本禅意诗句。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

      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

      (分庵主开悟诗)

      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本寂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

      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灵云志勤开悟诗)

      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

      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

      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程颢题淮南寺诗)

      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

      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寒山吾心诗)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刘长卿送上人诗)

      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王梵志我有诗)

      南台*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守安南台*诗)

      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阅读全文]...

2022-02-21 17:10:58
  • 关于日本的古诗词有哪些 诗句古诗大全最新整理

  • 日本
  • 1.《送僧归日本》唐朝

    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2.《赠日本歌人》*现代

    鲁迅

    春江好景依然在,远国征人此际行。莫向遥天望歌舞,西游演了是封神。

    3.《送秘书晁监还日本国》唐朝

    王维

    积水不可极,安知沧海东。九州何处远,万里若乘空。向国唯看日,归帆但信风。鳌身映天黑,鱼眼射波红。乡树扶桑外,主人孤岛中。别离方异域,音信若为通。

    4.《向日本话剧团献诗·东京》*现代

    老舍

    友谊花开春满城,高歌携手赏红樱。深情何忍匆匆别,再唱《东京与北京》!

    5.《向日本话剧团献诗·北京》*现代

    老舍

    长安牡丹五月开,风送天香入舞台。文艺东方光万丈,剧团良友尽英才!

    6.《赠日本友人彦九郎》明朝

    唐寅

    萍踪两度到中华,归国凭将涉历夸。 剑佩丁年朝帝扆,星晨午夜拂仙槎。 骊歌送别三年客,鲸海遄征万里家。 此行倘有重来便,须折琅玕一朵花。

    7.《送日本国僧敬龙归》唐朝

    韦庄

    扶桑已在渺茫中,家在扶桑东更东。此去与师谁共到?一船明月一帆风。

    8.《向日本话剧团献诗·观剧》*现代

    老舍

    郡上农家非马牛,斗争生死不低头!无言有限招魂舞,从此何人忘报仇!京城儿女献花香,争赞英雄定次郎!一颗头颅千载债,要从革命…

    9.《送日本合上人》宋朝

    释心月

    夜来归梦绕乡关,沧海何曾碍往还。有问大唐天子国,为言覩史在人间。

    10.《送秀岩上人归日本》元朝

    成廷圭

    几年中国游方遍,看水看山念念非。海眼枯时千劫坏,日头出处一僧归。黄梅雨打袈裟湿,白蜃云随锡杖飞。富士岩前留语在,庭松新长旧禅扉。

    11.《日本杂事诗·其五》清朝

    黄遵宪

    避秦男女渡三千,海外蓬瀛别有天。镜玺永传笠缝殿,倘疑世系出神仙。

    12.《日本杂事诗·其二十一》清朝

    黄遵宪

    舟鲛衡鹿富良材,椎结夷风草昧开。昨夕屠鲸今射虎,明朝跣足读书来。

    13.《日本杂事诗·其五十五》清朝

    黄遵宪

    《化书》《奇器》问新编,航海遥寻鬼谷贤。学得黎鞬归善眩,逢人鼓掌快谈天。

    14.《答大明高皇帝问日本风俗(洪武十二年)》明朝

    嗐哩嘛哈

    国比中原国,人同上古人。衣冠唐制度,礼乐汉君臣。银瓮篘新酒,金刀鲙锦鳞。年年二三月,桃李一般春。

    15.《送最澄上人还日本国》唐朝

    行满

    异域乡音别,观心法性同。来时求半偈,去罢悟真空。贝叶翻经疏,归程大海东。何当到本国,继踵大师风。

    16.《洛中贻朝校书衡,朝即日本人也》唐朝

    储光羲

    万国朝天中,东隅道最长。吾生美无度,高驾仕春坊。 出入蓬山里,逍遥伊水傍。伯鸾游太学,中夜一相望。 落日悬高殿,秋风入洞房。屡言相去远,不觉生朝光。

    17.《送僧归日本》唐朝

    贯休

    焚香祝海灵,开眼梦中行。得达即便是,无生可作轻。 流黄山火著,碇石索雷鸣。想到夷王礼,还为上寺迎。

    [阅读全文]...

2022-03-05 05:09:16
  • 日本禅意诗句

  • 日本,禅意
  • 日本禅意诗句

      禅诗,顾名思义,是指与念佛、参禅相关的'诗,应是富含禅理禅意的诗词作品。下面小编给大家带来日本禅意诗句。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金屑眼中翳,衣珠法上尘。

      已灵犹不重,佛视为何人。

      (文偃诗)

      几年个事挂胸怀,问尽诸方眼不开。

      肝胆此时俱破裂,一声江上待郎来。

      (分庵主开悟诗)

      焰里寒冰结,杨花九月飞。

      泥牛吼水面,木马逐风嘶。

      (本寂诗)

      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

      时时勤拂拭,莫使有尘埃。

      (神秀示法诗)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

      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

      (六祖示法诗)

      处处逢归路,头头达故乡。

      本来成现事,何必待思量。

      (神照本如开悟诗)

      三十年来寻剑客,几回落叶又抽枝。

      自从一见桃花后,直到如今更不疑。

      (灵云志勤开悟诗)

      山前一片闲田地,叉手叮咛问祖翁;

      几度卖来还自买,为怜松竹引清风。

      (五祖清演开悟诗)

      空门不肯出,投窗也太痴。

      百年钻故纸,何日出头时。

      (神赞蜂子投窗诗)

      常忆西湖处士家,疏枝冷蕊自横斜。

      精时一片当时事,只欠清香不欠花。

      (虚舟普度墨梅诗)

      南去北来休便休,白草吹尽楚江秋。

      道人不是悲秋客,一任晚山相对悉。

      (程颢题淮南寺诗)

      岩上桃花开,花从何处来?

      灵支才一见,回首舞三台。

      (觉海法因庵主开悟诗)

      吾心似秋月,碧潭清皎洁。

      列物堪比伦,教我如何说。

      (寒山吾心诗)

      孤云将野鹤,岂向人间住?

      莫买沃洲山,时人已知处!

      (刘长卿送上人诗)

      我有一方便,价值百匹练。

      相打长伏弱,到死不入县。

      (王梵志我有诗)

      南台*一炉香,终日凝然万虑忘。

      不是息心去妄想,都缘无事可商量。

      (守安南台*诗)

      六祖当年不丈夫,倩人书壁自糊涂。

    [阅读全文]...

2022-03-17 13:35:30
  • 日本著名的诗人有哪些

  • 诗人,日本,著名
  • 日本著名的诗人有哪些

      诗人,就一般意义来讲,通常是指写诗的人,但从文学概念上讲,则应是在诗歌(诗词)创作上有一定成就的写诗的人和诗作家。诗人,通过诗歌创作、吟咏抒发激情,通过诗歌讴歌祖国的大好河山,通过诗歌传颂人间*。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日本著名的诗人有哪些,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1)谷川俊太郎

      谷川俊太郎(Shuntarou Tanikawa,1931-)是日本当代著名诗人、剧作家、翻译家。毕业于东京都立丰多摩高校。父亲谷川彻三是日本当代著名哲学家和文艺理论家。十七岁(1952年6年)出版了处女诗集《二十亿光年的孤独》,并以此诗集被称为昭和时期的宇宙诗人。之后相继出版了《62首十四行诗》、《关于爱》等七十余部诗集。“生命”、“生活”和“人性”是谷川俊太郎抒写的主题。他的诗作,语言简练、干净、纯粹,尤其是*年的禅意与空灵,透出一种感性的东方智慧。在战后崛起的日本当代诗人当中独树一帜,被誉为日本现代诗歌旗手。

      2)大冈信

      大冈信(1931— ) 日本“第二次战后派”的代表诗人、评论家。中学三年级时与国文教员和另一个学生发行石印版同人杂志《鬼词》。1950年入东京大学文学系,遍读古今东西古典名诗。1951年刊行同人杂志《现代文学》,写《菱山修三论》,其后成为《赤门文学》、《今日》、《鳄鱼》杂志的同人。与饭岛耕一、清冈卓行等结成《超现实主义研究会》(1956)。现为明治大学教授、日本现代诗会会员。主要诗集有《记忆和现在》、《我的诗与真实》、《透视图法——为夏天》,评论集《现代诗试论》、《超现实与抒情》、《浪子的家系》。

      3)石川啄木

      石川啄木(1886~1912) 日本诗人、小说家。

      本名石川一,1886年10月28日生於岩手县。在中学求学期间,受诗人与谢野宽的影响,为与谢野宽主编的诗刊《明星》撰稿,开始诗歌创作。这时期,曾卖报支援足尾铜矿中毒事件的受害工人。后受与谢野宽的赏识,成为他领导的“新诗社”同人,1905年出版第一部诗集《憧憬》,并根据担任小学教员期间积累的生活经验,创作了表现勇於在教学方法上创新的教师的小说《云是天才》。

      4)河井醉茗

      河井醉茗(1874—1965),诗人。原名义*。出生于大阪北旅笼镇一户小商之家。13岁开始接*诗歌,最初试作和歌、俳句和民歌。1894年前后结识诗人与谢野铁干并逐渐活跃于诗坛。处女诗集《无弦弓》于1900年问世。1904年代表作《塔影》发表后,引起较大反响。以他为主要撰稿人的文学杂志《文库》,先后培育出许多青年作者,后来大都成为著名的诗人。1906年退出《文库》社,发起“诗草社”,创刊《诗人》,推动了口语自由诗运动的发展。从那以后,他的诗风也转向口语化。1937年当选为日本艺术院会员。他的其他几部诗集是《弥生集》(1921)、《紫罗兰花》(1937)。

      附:诗人谷川俊太郎故事

      他是宇宙诗人,亦是大众眼中的国民诗神;他多次被诺奖提名,也被宫崎骏、村上春树、荒木经惟、北岛等推崇和喜爱。

      谷川先生的知音译者田原先生写道:“谷川俊太郎的诗歌引导我捷足先登,通过他多彩的文学世界使我跨进了日本现代诗的门槛。”世界各地,我们能找出谷川的众多知音,他们沉浸在轻快偶尔略带忧郁的词句中,轻而易举就陷入了作者独一无二的遐想当中,追随着诗句逐渐掀开“谷川式文学”的面纱,去往令人神往的精神彼岸。

      穿越二十亿光年的孤独,他究竟描绘了什么呢?

      谷川俊太郎不仅是当代日本诗坛最重要、最有影响力的诗人,而且也是国际文坛最具有代表性的诗人之一。他的一本诗选集数十年来可以重印六十多版次,累积销售达八十余万册,他的诗篇从未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久远黯淡老朽,相反却因此获得新生,散发出更耀眼的光芒。

      十几年前,在日本关西一所私立大学学*日语时,我偶然开始借助词典翻译谷川俊太郎的作品,至今我仍对起初阅读他诗歌作品时的兴奋记忆犹新。那时的*诗人和读者对日本现代诗的认识是模糊的,也是带有歧视性的。就是说到谷川俊太郎为止,伟大的日本现代诗人在*读者中是缺*的(造成日本现代诗在*的文化空白尽管与翻译和历史文化以及政治背景不无关联)。二十世纪末,谷川俊太郎的诗歌作品大量登陆*,改变了*诗人对日本现代诗的印象,也改变了日本现代诗在*的命运,从而使日本现代诗在*诗人和读者中建立了权威。

      谷川俊太郎的诗歌在*读者中引起强烈共鸣绝非偶然,除了与他深奥广阔的诗歌精神和生动性有直接关联外,也与其作品的独创性以及艺术上的完整性密不可分。谷川俊太郎是当代国际诗坛少见的具有文学素养和精神价值的诗人,他的思想和深奥的诗意不动声色地隐藏在*易*人、简约朴素的诗句当中。

      谷川拥有着不同年龄层和不同文化层的读者,因此被冠以“国民诗人”的称号,同时还被称为“宇宙诗人”和“教科书诗人”,他的作品被采用于日本各种版本的中小学课本和大学教材中。此外,他的作品也在与域外不同语言的读者产生着共鸣。这种结果来自于他与众不同的语言感觉和感性质量;来自于他开阔的视野和丰富的想象;也来自于他对世界和他人至高无上的人文情怀和对弱者的巨大同情。从整体看,他的诗歌可以笼统地分为两种写作倾向——即语言本位和人间本位。我们可以把童诗、语言游戏之歌系列、歌词和讽刺诗理解为面向大众的人间本位型作品,其他的则可统称为纯诗写作的语言本位型。在这两大类型的作品中,印象主义、象征主义、超现实主义、浪漫主义、达达主义、现实主义和实验性等等网罗其中,变幻无常。但谷川不是某种主义的追随者,而是一位伟大的创造者,从他多元多样的文本情调和纯粹丰盈的诗性特质中,我们不难看出谷川自始至终在警惕和抵抗着被一种主义(或曰写作手法)束缚和固定。这是谷川不断在变化中前进的原动力之一,也是使得他的作品在变化的哲学里升华到更高的诗学层面,进入到更高的艺术境界的根源所在。

      谷川俊太郎的诗歌主题庞杂有序。半个多世纪以来,谷川的写作几乎是围绕人生和人间性、生命和生活、宇宙与孤独展开的,他忠实于自己内心沉默的力量,对宇宙和历史的想象独一无二。他在东京接受*媒体采访时曾说过这样一段意味深长的话:“人有两种存在:社会存在和宇宙存在。诗人的情况稍有不同,对我而言,宇宙存在更为重要。为什么我更看重宇宙存在呢?因为当一个诗人建立一种宇宙观时,他才能够超越这个时代的局限性,诗人的眼光也许会放得更远,能够看到更遥远的未来,或者眺望到更遥远的过去。我的第一本诗集叫《二十亿光年的孤独》,从这个书名你可以看出,我是作为一个宇宙中存在的诗人出发的,而不仅仅是在某一个特定社会和时代生存的诗人。”或许正如他所言,他才用“诗歌这种*语言”(谷川俊太郎语)跟现实生活和时代政治保持着适当的微妙距离,并创造出一种崭新的语言和诗情。

      在日本战后现代诗发展的历程里,谷川的写作并没有受到太多时代潮流和理论导向的干预,甚至也很难从他的作品看出其他诗歌流派影响的痕迹。从不满20岁步入诗坛至今,谷川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写作状态。若单从谷川俊太郎不满十七岁在《丰多摩》和《金*糖》上开始发表作品、二十一岁出版处女诗集《二十亿光年的孤独》来看,他似乎在前世就已经注定了要踏上诗歌创作的道路,基于这种先天性我们不妨把谷川理解为灵感型的诗人。

      如果我们把谷川的作品用年代划分开,将是这样的情景:五十年代为创作的本能性爆发;六十年代为纯诗写作;七十年代为变化的萌发;八十年代为语言的变迁;九十年代是对生命和现实的直视与回归;二十一世纪是经验的升华和文学性的结晶。他的整体作品也可归纳为以下几点:

      a.自然、文化和精神三种风景的相映重叠;

      b.*面抒情和立体抒情的交替,语言空间与抒情空间、内在节奏与外在韵律的整合;

      c.抒情感和叙事性的融合;

      d.哲学、思想、感性和理性的均衡处理;

      e.文本的四元局面——儿童诗、娱乐作品、面向一般读者和专业诗人的作品。

      附:日本作家夏目漱石的作品中名言名句

      1、如果你记得从前曾跪在那人面前,这一回,你要把脚搁到他的头上去。我为了不受将来的侮辱,所以要拒绝今天的尊敬。我愿意忍受今天的我的寂寞,来代替忍受比今天更寂寞,未来的我的寂寞。——夏目漱石《心》

      2、发挥才智,则锋芒毕露;凭借感情,则流于世俗;坚持己见,则多方掣肘。总之,人世难居。——夏目漱石《草枕》

      3、一切安乐,无不来自困苦。——夏目漱石《我是猫》

      4、世人褒贬,因时因地而不同,像我的眼珠一样变化多端。我的眼珠不过忽大忽小,而人间的评说却在颠倒黑白,颠倒黑白也无妨,因为事物本来就有两面和两头。只要抓住两头,对同一事物翻手为云,覆手为雨,这是人类通权达变的拿手好戏。——夏目漱石《我是猫》

      5、人生二十知有生的利益,二十五而知有明之处必有暗,三十而知明之多处暗也多,欢浓之处愁更重。——夏目漱石

      6、你或许为之惊诧,但我至今仍这样深信不疑,深信真正的爱同宗教信仰没有什么不同。——夏目漱石《心》

      7、人哪,为了消磨时间,硬是鼓唇摇舌,笑那些并不可笑、乐那些并不可乐的事,此外便一无所长。——夏目漱石《我是猫》

      8、悲剧终于来临,我早就预测到悲剧迟早会来临,我却袖手旁观任其发展,因为我深知对于罪孽深重的人,只手单券根本无法阻挡她们的行为。因为我深知悲剧的'伟大,才想让她们体会悲剧的伟大力量,让她们彻底洗涤横跨三代的罪孽。并非我冷漠,倘若我举起一只手即会失去只手,瞄一眼即会令只眼瞎掉。就算我失去只手和只眼,她们的罪孽依然不变。不仅不变,反而会逐日加深。我并非因恐惧而束手或者闭目。只是私下认为大自然的伟大制裁比人的手眼更亲切,能让人在眨眼间看清自己的真面目。——夏目漱石《虞美人草》

      9、普天之下,哪怕有一个也好,必须寻找出能俘获自己这颗心的伟大的东西,美丽的东西,或是慈祥的东西。——夏目漱石《春分之后》

      10、这个世界对*时的他来说是遥远的“过去”,但它又带着在紧急关头必然变成“现在”的性质。——夏目漱石《路边草》

      11、但不论是一杯冰水还是一杯粗茶,之所以受人恩惠而佯作不知,是因为看重对方的人格,是表示对一个人的好感。把这种本来几文钱即可了结之事,存在心里暗暗感激,这是给予对方一种任凭多少钱也买不到的报答。尽管我无官无职,也是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一个有独立人格的人对你低头敬礼,应当认为是一种比几百万两金银都更为可贵的酬谢。——夏目漱石《心》

      12、如果脏了还用,就莫不如一开始就用带颜色的。白的就要纯白才行。——夏目漱石《心》

      13、爱情建立在自以为具有被爱资格的自信上。但有人自以为具有被爱的资格,却没察觉自己缺乏爱别人的资格,这两项资格通常成反比,大胆标榜自己具有被爱资格的人,会逼迫对方牺牲一切。因为她们缺乏爱别人的资格。把灵魂献给美目盼兮者的男人必定会被吞噬,把性命托于巧笑倩兮者的男人必定会**。藤尾是丙午女。藤尾只知道以我执为轴的爱,她从未想过这世上也存在着以对方为轴的爱。藤尾具有诗趣,但缺乏道义。——夏目漱石《虞美人草》

      14、在不知道事物真像之前,特别想知道它,而一旦知道了,反而也羡慕起以不知为荣的过去的那个时代,常常会痛悔成为现在的这个自己。——夏目漱石《春分之后》

      15、英雄的兴亡,犹如过眼云烟。因为所谓英雄,很多场合是指那一时期的显赫人物,虽说一时名震遐迩,毕竟不过是个现实的人。因此,过了那个特定的时期,社会就渐渐地取消了他的英雄资格。在同俄国打仗的重要时刻,敢死队是了不起的,但是一进入和*修整时期,纵有一百个广濑中校也只能全算作十足的凡夫了。这就好比世人莫不互相讲现钱交往一样,社会对英雄也是讲现钱买卖的。所以这种偶像也经常在进行新陈代谢和生存竞争。有鉴于此,代助就没有一点儿要拜倒在英雄脚下的观念。如若其中有人欲成为不可一世的霸气凌人的好汉,看来,与其去凭借一时性的武力,倒不如以不烂的笔力去当英雄要稳妥得多,而报刊乃是这一事业中的典型代表。——夏目漱石《后来的事》

      16、“作为我,尽管屡屡品尝轻度失望,但又不想因此离开先生。或者不如说与此相反,每给不安摇撼一次,我就想往前跨进一步。我想,若在往前去,我所期望的东西就会迟早出现在眼前,让我心满意足……直到先生已经不在人世的今天才明白过来:先生原来就不讨厌我。先生对我不时流露的看似冷淡的态度和缺少人情味的话,其实用意并非要疏远我。那只是心灵遭受重创的先生向我发出的警告,警告企图接*自己的人立即止步,因为自己不是具有接*价值的人。看上去不理会别人好意的先生在蔑视他人之前,首先蔑视了自己。”——夏目漱石《心》

      17、往日跪在其人脚前的记忆,必使你下一步骑在其人头上。我之所以摒弃今天的尊敬,是为了明天不受侮辱;之所以忍耐今天的寂寞,是为了明天不忍受更大的寂寞。生活在充满自立、独立、自我的现代的我们,作为代价恐怕人人都必须品尝这种寂寞。——夏目漱石《心》

      18、但你是认为世间存在坏人的吧?世人不会有像是从坏人模子里铸出来的坏人。*时都是好人,至少是普通人,而到了关键时刻,就摇身变成坏人,所以也才可怕。大意不得的。——夏目漱石《心》

      19、人不是为某种目的而降临人世的;与此相反,是人出生后才产生某种目的的;(闪$点情话网)如果一开始就把某种客观性的目的安到人的身上,这不啻是在人出生后就夺取了他的自由;所以一个人的目的必须由降临人世者本人自己来确立,不过这位本人——不管是谁——绝不能随意确立自己的目的,因为一个人存在于人世的目的,就同他存在于人世的过程一样,实际上是等于向天下公开了的。——夏目漱石《后来的事》

      20、耿直的人,即使和他吵架心里也痛快。——夏目漱石《心》

      21、得来不易的机会,会让所有的动物去做原来不喜欢做的事。——夏目漱石《我是猫》

      22、“九月见。”先生道。寒暄完毕,我迈步走向格子门外。房门与院门之间有一株郁郁葱葱的丹桂树,像要挡住我去路似的在夜幕下张开枝叶。我望着覆盖黑魆魆叶片的树梢走了两三步,想像它在秋日里的花朵和馨香。我将先生家的房子和这株丹桂树记在了一起,似乎二者从不曾在我心中分开。在我刚好站在树前想象今年秋天再度跨进先生家门的情景时,从格子门射出的灯光倏然熄了。看样子先生夫妇进到里边去了。我一个人来到黑乎乎的院外。——夏目漱石《心》

      23、“你呢,只知道思索。正因为光思索,所以头脑里的世界同现实中的世界各自存在着。你忍受着这种极不调和的现象,无形中已是你的一大失败了,对不对?若问何以见得,你可以想想,我把那种不调和的现象披露出来,你却把它压在里面。正因为我把它披露在外,所以我真正失败的次数会减少些。但是现在我是受你笑话,我却不能笑你,哦,不,尽管我很想笑你,但社会一定认为我是不能笑你的吧。”——夏目漱石《后来的事》

    [阅读全文]...

2022-04-14 10:44:31
  • 日本诗句伤感 日本淡雅悲伤的诗词

  • 伤感,悲伤,日本
  • 1、《立春歌》

    日本·纪贯之

    浸袖水成冰

    今日立春迎东风

    风吹冰可融

    [原文]

    袖ひちてむすびし水のこぼれるを春立つ今日の风やとくらむ

    白话释义:洗衣服的水结成了冰,今日立春迎来东风,风吹来冰就会融化了。

    2、《三月末山行见花落溪流歌》

    日本·清原深养父

    花乘流水传春信

    匆匆入山来访春

    奈何春已尽

    [原文]

    花散れる水のまにまにとめくれば山には春もなくなりにけり

    白话释义:花落水溪缓缓流过,传来春天的感觉,匆匆进入山林来问候春天,奈何已是暮春。

    3、《初春歌》

    日本·壬生忠岑

    人说春已莅

    未闻黄莺声声啼

    缘何有春意

    [原文]

    春きぬと人はいへども莺の鸣かぬかぎりはあらじとぞ思ふ

    白话释义:人们都说春天到了,没有听见黄莺的声声啼鸣,怎么说有春天的感觉。

    4、《咏水边梅开》

    日本·伊势

    春江流水梅花映

    水中折花影

    徒令衣袖湿泠泠

    [原文]

    春ごとにながるる川を花と见て折られぬ水に袖やぬれなむ

    白话释义:春天的江水倒映着梅花,在水中折花的影子,只白白使衣袖湿淋淋。

    5、《观邻人家樱花初开而赋歌》

    日本·纪贯之

    今岁樱初开

    只愿樱花知春来

    不知花易衰

    [原文]

    今年より春知りそむる桜花散るといふことはならはざらなむ

    白话释义:今年樱花初开放,只愿樱花知道春来了,不知道花也容易凋谢。

    『其一』 忧思苦逢雨 ,人世叹徒然。

    建议参考《小仓百人一首》

    [阅读全文]...

2022-07-11 05:06:58
  • 日本春分的*俗

  • 春分,日本,节日
  • 日本春分的*俗

      大家知道吗?日本也是过春分的哦,他们也是有他们自己的*俗的,大家想不想知道日本的春分*俗有哪些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日本春分的*俗相关内容。

      日本春分的*俗

      当太阳到达黄经315度时,我们终于迎来了立春,作为二十四节气的第一个节气,立春给坚守在寒冬中的人们带来了春天的讯息。自秦代以来,*就一直以立春作为春季的开始。立春是从天文上来划分的,春是温暖,鸟语花香;春是生长,耕耘播种。 从立春交节当日一直到立夏前这段期间,都被称为春天。

      立春这天“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万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从此开始了。但同样要注意的是,立春之后的一段时间往往冷暖不定,要当心“倒春寒”的侵扰,特别是对于体弱的人来说,感冒、发烧是常有的事情。对此专家表示,要想杀菌并防寒,在饮食上可增加吃大蒜、洋葱、芹菜等“味冲”食物的次数,对预防伤寒感冒等春季多发的呼吸道感染大有益处。

      从健康角度来说,立春之后饮食要清淡,不要过度食用干燥、辛辣的食物。同时,因为此时阳气上升容易伤阴,所以要特别注重养阴,可以多选用百合、山药、莲子、枸杞等食物。除此之外,适当饮用花茶也可以帮助驱散冬季聚积在人体内的寒气和邪气。

      至于立春在日本有怎样的*俗,让我们简单了解一下。

      立春的前日被称为“节分”,日本的传统*惯要制作“恵方巻”,吃烧烤鰯鱼,然后撒豆子打鬼。

      “惠方卷”比*时吃的寿司粗而且大,里面卷着七种特殊的食物。为了能够让人们吃到福,日本人借*七福神之传说,将七种食物包在寿司里。食用恵方巻的时候,不可以切,而且一定要朝著当年的惠方,闭著眼睛、不可以说话,冥想著自己的愿望,一口气吃完,据说这样就会有好运气降临。

      整条沙丁鱼:吃整条沙丁鱼,然后把残留的鱼头插在柊树的枝上作为装饰。因为所以鬼就不会来了。

      撒豆子:立春前夕撒豆子是驱鬼的*俗,有驱除不祥之兆的说法。就是:把炒熟的干豆子从家中向外抛撒,口中喊道:“「鬼は外」(鬼出去)”,把豆子从外面抛撒到家里,口中喊道:“「福は内」(福到来)”。豆子抛撒完毕后,还要给自己留下一点豆子。留下的豆子数量要比自己年龄多一颗,然后再把留下的豆子吃掉。比如:60岁的人就要吃61颗豆子,如果因为牙口不好吃不了61颗,那就把10颗当作1颗,即:6颗+1颗=7颗(吃掉7颗)。撒豆子:立春前夕撒豆子是驱鬼的*俗,有驱除不祥之兆的`说法。就是:把炒熟的干豆子从家中向外抛撒,口中喊道:“「鬼は外」(鬼出去)”,把豆子从外面抛撒到家里,口中喊道:“「福は内」(福到来)”。豆子抛撒完毕后,还要给自己留下一点豆子。留下的豆子数量要比自己年龄多一颗,然后再把留下的豆子吃掉。比如:60岁的人就要吃61颗豆子,如果因为牙口不好吃不了61颗,那就把10颗当作1颗,即:6颗+1颗=7颗(吃掉7颗)。

      扩展:关于日本过年的*俗

      御节料理(OSECHI)是节供的略称,也有称呼节供节会节日的别名。这些指向着1年里面重要的神仙的节日,在正月里,要向神 供奉从古时候就决定了的食物。然后享受那些撤下的供品,感谢神灵的恩惠。

      御节料理里面有黑豆,鱼糕,红白醋拌生鱼丝,耕田,干青鱼子,栗像现在的这种形式的御节料理是江户时代的后期开始演变过来的。从江户后期开始江户人们的生活变得丰富,新年的饭菜也增添各种各样的东西了,但是对于御节料理的意义和缘由是相同,就是能丰富新年的生活,祈祷神保佑家族的繁荣昌盛。

      不管家族的人离开多远,在新年里拿下给神供奉的供品,和大家共同分享美食,祝福新年。日本和其*家也同样。新年家族*,回首过去的一年展望新的一年,喝美酒,吃盛宴。

      具体吃什么是根据国家不同的,但是对新年里的大家坐在一起享受美食的愿望是相同的。现代日本人对御节料理的吃法,规矩已经不是很在意,重要的御节料理代表了大家的心愿和期盼。远在各地的兄弟姐妹,亲戚朋友在正月里聚在一起边吃边谈这个才是御节料理的真正含义吧。

    [阅读全文]...

2022-04-14 20:40:57
  • 日本和服的由来

  • 日本,中考
  • 日本和服的由来

      和服是日本传统民族服装的称呼,是仿照我国隋唐服式改制的。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日本和服的由来,希望有所帮助!

      和服是日本的民族服装,由*的汉族服饰发展而来,三国时期东吴女人穿的几乎和和服一模一样,就是没有腰后的背包所以在日本被称为“吴服”和“唐衣”。

      提起和服,首先要说源流(历史传承)。

      从神治时代起,日本的服装文化始终带着鲜明的“外来”印记。这一点不仅体现在服装的形式,还体现在衣料的织造技术上。

      从应神天皇的时代起,日本与韩国、*交往密切,为文化的传输带来有利条件。推古天皇甚至模仿隋的服装,制定了冠服和朝服。到了奈良时代,模仿唐朝的服装和穿戴方式成为时尚,然而,物极必反,随着时间推移,更具个性和魅力的服装时代来临了。这就是*安时代。

      *安时代也是日本的“国风时代”,她是在全盘消化唐的文化后,以大学毕业生之姿堂堂登上了历史舞台。此时的服装也渐渐摆脱外来的影响,发展出独有的奢美与精致的特色。举个例子,熟悉日本史的人一定听过“唐衣”和“十二单”。唐衣是盛装(礼服)的一种,以紫、绯为贵,金碧辉煌,美丽异常。十二单实际是一种穿着方式,她并不是十二层单衣,而是在单衣上叠十二层被称为圭的服装,圭轻薄透明,多层圭叠起时仍然能隐约看见单衣或表着的颜色,倍添朦胧恍惚的美感。从这里也可略窥日本人的审美观,既喜欢抽象化的美,又喜欢真实细致地反映自然世界的美感

      由于过度腐化,穷奢极欲,公卿统治终于衰退。镰仓和室町幕府时期,相对精干、简易的武家文化出现,这一时代特征也反映在服装上。直垂和侍乌帽子是时髦的男装,普及很广。女装变的简单。织田信长的.安土、桃山时期,女子流行穿着小袖,虽然美丽,但比起唐衣之类,还是简陋。这一时期,带有鲜明民间性的“能乐”逐渐成型,绮丽豪华的“能”装束出现。此时,公卿的服装没有大的改变,基本是*安时代宫廷服装的延续,而公卿与武家的最终融合是在明治时期,那是后话

      江户幕府时期,男装、女装虽有变化,比如女装的小袖形状变得接*现代,而男装流行羽织(以黑五纹为正装,茶、黄次之),带结开始流行。但是,基本格局已定,到了明治时代,现在意义上的和服就定型了,此后一直没有太大变化

      和服源流

      从应神天皇统治时代起,日本与韩国之间日益频繁的交往,使大量的锦、绫、绢、罗等高级丝织品源源不断的运进国内。丝织品传入的同时也将丝织技术带了进来,从此丝织技术在日本开始发展。

      推古天皇十一年十二月,宫廷制定冠服和朝服制度,模仿*隋代的服装制度。服装为立领、右衽、筒袖衣,下穿白裤、系带并垂结于前。面料选用粗厚棉绸,以服色区别等第贵贱。即大·德位服紫、大·小德位服青、大·小礼服赤、大·小信服黄、大·小义服白、大·小智服黑,并以青象征木、以赤象征火、以黄象征土、以白象征金、以黑象征水,再以木火土金水的五行之色结合五伦之说,五伦中以德为先。裤是用白色粗厚棉布,腰带用倭文布。

      天武天皇十年开始,日本人开始使用革带。正式场合穿有栏服,系长带,上衣的衣腋合缝,下摆开横衩,前襟系带从右边垂下长长的结。非正式场合的简便服装为无栏短带,开腋,下摆无横衩,襟带也颇短。

      从持统天皇四年开始,*冬穿绫绸夏穿罗,绫罗地上以团窠图案作为装饰。窠是鸟巢之意,形如涡状。色彩也根据官位来选定,从粉红、黑紫、紫红、深绿、深蓝到浅蓝色,*民服装为黄色,奴仆为黑色。

      奈良时代(710-780年)日本受到*唐朝文化的广泛影响,服装中出现了男着女装和女着男装的社会风*。

      奈良时代的织物种类很多,有绫、锦、罗、纱、绸、绢、绮、布等。其中最著名的就是鹿胎绞

      *安时代(794-1192年)在日本史上又称"国风时代",它是指在消化唐朝文化之后发展起来的独具大和民族风格的新文化。这时期服装工艺发达,装饰趋向华丽,是日本服装史上的"贵族时代"。*安时代的宫廷服装成了后来廷喜式的基础

      *安时代的盛装包括唐衣、表着、圭、细长、壶装束、单衣、裳、裤等。唐衣是指衣长和袖长较短的直领衣,后来唐衣又称作禁色,规定、绯色锦绫唐衣没有得到特许不能随便穿着。

      表着是一种与今天的和服相类似的服装。

      圭,是多层衣,层数不限,根据《荣华物语》载,多则达18-20层。小圭是套在表着外面的一种轻薄透明的服装,这种衣服选用的颜色与表着不同,而通过小、轻薄的质地约略能透出些表着的颜色,非常漂亮,这不失为*代日本和服的一种特色。

      细长穿在小圭的上面,看起来细长的服装,质地和纹样没有特别的规定。

      壶装束,指戴市女笠,着圭,是女子外出远门时穿的服装。

      单衣,尤其是装饰性很强的"十二单"也是这个时期中重要的服装式样,它是宫中女官穿着的服装。十二单不是指十二层单衣,而是指单衣上面叠十二层圭的装饰性服装。

      镰仓幕府(1192-1333年)是日本史上第一个武士*,这个时期的武士服装具有鲜明的民族和时代特色。至明治时代,日本的和服基本定型。

    [阅读全文]...

2022-07-15 15:27:17
  • 日本有中秋节吗

  • 中秋节,日本,节日
  • 日本有中秋节吗

      很多人都以为中秋节是只有*才有的节日,其实在整个亚洲地区,中秋节的节日传统都是广为流传的,因为中秋节是从*流传出去的,得到了很多国家的共享。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日本有中秋节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日本有中秋节吗

      在日本其实是有中秋节的,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本人称为“十五夜”或“中秋名月”。他们在这一天同样有赏月的*俗,这个*俗在日语里被称为“月见”。日本的赏月*俗其实是来源于*的,中秋节自从1000多年前传到日本后,那时开始出现赏月以及举行宴会的风俗*惯,被*惯称为“观月宴”。跟中秋节我们的吃月饼的*俗所不同,日本人在赏月时吃的是江米团子,称为“月见团子”。由于这个时期正值各种作物的收获季节,为了对自然的恩惠表示感谢,日本人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虽然日本在明治维新后废除了农历,改用阳历,但是现在日本各地仍保留着中秋赏月的*俗,一些寺院和神社在中秋节还要举办专门的赏月会。

      节日这天,成千上万的居民都穿上富有民族特色的服装,吟唱吆喝,扶老携幼,抬着神龛到庙里去进香。孩子们还到野外采集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装饰家门,迎来幸福;晚上全家聚集在院子里,摆上瓜果、米团子等供奉月神,然后分食、赏月,聆听老人讲述关于月亮的神话。

      日本人现在采用的是*用的公历,但是他们从前用的是跟我们一样的农历,是从*传去的。日本明治时代五年(1872年)废旧历改新历,把这年的农历12月3日改为公历的1月1日,也就是1873年1月1日,同时定这一天开始为明治六年。改历是一件很难实行的事情,比如在我国的大部分农村,直到现在还是主要过农历的。日本的改历也遇到阻力,不过日本人是以严于遵守纪律出名的。改历的'法令颁布后,城市居民很快就采用和适应了。但是农民的生活更适于按农历来过,所以农民觉得很不适应,过了一段时间就提出废除新历的要求。日本*认为这是农民对新历了解不够造成的,就向农民做教育和说服工作。著名启蒙思想家福泽谕吉(1835年—1901年)发表了《改历辩》一书,解释新历法的好处,起了很大的作用。后来全体国民都使用了新历法,一些过去按农历过的节日就转移到新历法中去,比如农历春节的的各种*俗就搬到公历的元旦期间来搞。但是中秋节是个以月亮为中心的节日,自有该节以来就是按月亮运行的状态来确定日子的,所以不能按公历得得日子来过。日本也有一种“新历旧历对照表,是同时标记新历和农历的日期表。人们就按这个表推算出农历的八月十五来过中秋节。

      1、日本的“十五夜”

      中秋节从*传入日本的时间是在唐朝后期,更准确些说是在9世纪末到10世纪初。当时日本所处的朝代叫做奈良时代。传入日本后不叫中秋节,而叫“十五夜“或“中秋の名月”(意思就是“中秋的明月”)。

      唐朝*传入日本的中秋节主要是八月十五夜赏月的*俗。但是,“十五夜”的月亮不一定是满月,所以又有“お月見”(看月亮)、“名月(めいげつ)”这类相*的名称。日文中形容十五夜还有一些说法,如“良夜”表示这晚天气良好、适于赏月,“无月”表示天气不好、看不到月亮,“雨月”表示这晚下雨,更没有赏月的希望了。

      日本的十五夜*俗自奈良时代传入,到*安时代(约相当于*的五代和宋代),在宫廷和贵族阶层形成显著的边赏月边宴饮的*惯,称为“观月宴”或“月の宴”。人们围*而坐,一边赏月一边饮酒聊天,还有人即兴赋诗(日本称为“和歌”)让大家品评。这种*惯被当时的社会认为是一种风雅的举止而受到追捧,遂使八月十五赏月宴饮的*俗流传到中下层社会。

      像*的情况一样,日本的中秋赏月*俗也主要是在城市居民中进行。农村地区很少赏月活动,或者说,即使有赏月行为,也不是在节日里固定要做的事。农村十五夜的主要*俗是庆贺农作物的丰收。日本自古就有一种“初穂祭(庆祝初次收穗的祭祀)”或叫“秋の収穫祭”的*俗,也是在秋天举行的一种仪式。于是八月十五赏月宴饮的*俗到了乡下就变为庆贺丰收,并一直保持到现在。

      日本人传说,十五夜,月亮上开满桂花,桂树下有白兔在做日本烧饼。他们没有嫦娥奔月、吴刚伐桂的神话故事。

      在十五夜,日本乡村民众的主要*俗主要是祭月、*收。祭月既是对自古就有的月亮信仰的继承,也融合进了*收的内容,而且它主要是一种感谢上天佑助丰收的祭礼,这时月亮成为上天的代表。人们在月光朗照的地方摆上芒草或其他鲜花,供上刚收获的芋头、红薯、白萝卜、豆子等,用新粮做的食物如团子、馒头、年糕、米饭、面饼等,还有苹果、梨、柿子等水果。有的地方还摆上水酒,旁边放上灯笼。在这些供品里面,最重要、最有十五夜节日特色的是芒草、芋头、月见团子。

      芒草,日文写作すすき,**本人认为是在十五夜不可缺少的物品。它是秋季七草之一,在日本的一种叫做“花札”的纸牌游戏里被当作八月的花。在日本文化里,芒草是秋天到来的象征物,使人联想到秋天。过去常**本人用来修造屋顶,也用来作为饲养家畜的草料。古人认为它具有消灾避邪的灵力。十五夜,人们把芒草插在花瓶中,摆在有月光的地方,或者插在大门边、自家的农田里。有些地方还讲究在这天用芒草杆做的筷子吃饭,或者把这种筷子当作祭月的供品之一。

      芋头是日本十五夜最常见的节令物品之一。此时正是芋头丰收的时节。所以有的地方十五夜就叫“芋名月”。

      “月见团子”也是一种重要的十五夜食品。据说是代替*的月饼的一种食品,一般做成圆形的,作为圆月的象征。但是大阪等地方的团子不是完全的圆形,而是一头有尖,呈现芋头的形状。据记载,日本做团子的*俗很早就有了,而“月见团子”即作为祭月供品的团子在江户时代(相当于明末清初)的文献里方有记录。

      在十五夜节日期间,日本各地还有一种有趣的“偷”俗。行偷的人是小孩子们,偷的东西主要是各家祭月的供品。有的是趁主人看不到时摸进家门偷的,也有的地方要先跟主人打招呼才可以“偷”走。在群马县,小孩子到了人家,对主人说:“借用一下水井,打点水喝。”然后在主人不注意时偷走供品。在东京都,主人手里拿着芋头、芒草等,向孩子们提问谜语,回答对了才可以拿走。偷的东西除了供品,还可以是其他食物。有的地方还可以到人家的地里去偷红薯、瓜果等。被偷的人家并不生气,反而高兴,因为人们认为这是件吉利的事情。茨城县的人认为,供品被偷走,就是被月神吃掉了。埼玉县的人说:十五夜偷什么都没罪。有的地方的人认为十五夜被人偷了供品,明年更有可能获得丰收。对于小朋友们来说,这种被*俗认可的“偷”,可以使他们得到很多好吃的东西,还有一种玩游戏的刺激感。这种偷俗在大正时代就在很多地方消失了,也有一些地方直到昭和时代还保存着。

      十五夜还有一些娱乐或竞技*俗。如在鹿児岛,农历七月初七到八月十五期间,每晚都有相扑摔跤活动。孩子们则在月光下举行拉绳比赛,绳子是用芒草做的。

      2、日本的十三夜

      “十五夜看不到月亮还有十三夜。”这是在日本流传很广的说法。有两个赏月的日子,总会有一次赶上晴天并见到明月。农历九月十三是日本中秋节的另一半。

      日本人认为九月十三的月亮跟八月十五一样美。吉田兼好所著的随笔集《徒然草》中说,八月十五日与九月十三日都属于娄宿,是赏玩月色的良夜。从日本的气候状况来说,两个赏月日的存在有其合理性:九月十三的晴天率比八月十五的晴天率要高,就是说,在日本,九月十三比八月十五更适宜赏月。九月十三的月亮被称作“のちの月”(女名月)。

      旧时日本人讲究这两个日子都要赏月,如果只看八月十五的月亮而不看九月十三的月亮,就是“片月见”,意思是只看一半月亮。在日本人的传统信仰中,“片月见”是不吉利的,会引起不幸。

      十三夜赏月是日本独有的*俗,其发源时间还没有确定的说法,一说是在宇多天皇时开始在宫中实行的,一说是从醍醐天皇时代(919年)的赏月宴会开始的。

      十三夜与十五夜的*俗有所不同。十五夜重视供芋头,并称为“芋名月”。而农历九月正是收获豆子、栗子的时节,拜月的供品以豆子、栗子为主,祭月时将五颗栗子、五颗豆子和3个团子放进黑色的盘子里,因而十三夜也叫做“豆名月”“栗名月”。十三夜*俗的主题也是赏月、拜月和*收。因八月十五只是农作物的初收期,九月十三正是收获期,所以九月十三*收的色彩更重。

      现在日本有些地方很重视在八月十五去祖先坟地扫墓,差不多把这个日子当成了跟*清明节一样的节日。对他们来说,中秋节就是指九月十三。

      延伸阅读:坦桑尼亚的“月圆节”

      在坦桑尼亚,每当公历九月的月圆之夜是坦桑尼亚的“月圆节”。在坦桑尼亚,关于“月圆节”的来历还有一段古老的传说。相传,很久很久以前,外敌曾入侵这块富饶的土地,这天正值月圆时节,当地人被外敌追杀,被迫逃进了一片森林藏身。敌人追赶到森林边,却不见一个人影,只见一片明月高照的森林,耳边不时传来一阵阵秋风吹动树叶的哗哗声。此时,敌人误认为林中埋伏着大批军队,不敢贸然进入密林之中,只好匆忙撤离。而善良的人们也终于免于一场灾难。为了纪念这个月圆之夜,后人便将每年公历九月的这一天定为“月圆节”。时至今日,人们仍然依照古老的*惯,围坐在皓月之下庆祝这一值得纪念的节日。

    [阅读全文]...

2022-05-01 02:10:41
  • 《送僧归日本》赏析

  • 日本
  • 送僧归日本

      作者: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送僧归日本【诗文解释】

      随着机缘来到中国居住,来的路途就像在梦中游走。来自远处茫茫大海,就像浮在天际,去时乘着法舟轻快地离去。水中月与清寂澄静的境界相通。海中的鱼龙也来听你诵经。最爱这盏佛灯,万里之遥,眼中仍然明亮。

      送僧归日本【词语注释】

      上国:指唐朝。

      浮天:舟船浮于天际。

      禅寂:佛教悟道时清寂凝定的心境。

      送僧归日本【诗文赏析】

      唐时与日本国际交往频繁,有许多日本人来中国学*或作官,唐人集中多有寄赠日本人的篇章。诗人送一位回国的日本僧人,赞扬了僧人不畏艰险,勇敢实现自已理想的精神,因为是写僧人,所以用了许多佛家术语。

    整理:zhl201612

    [阅读全文]...

2022-06-20 20:10:29
日本人的古诗129首 - 句子
日本人的古诗129首 - 语录
日本人的古诗129首 - 说说
日本人的古诗129首 - 名言
日本人的古诗129首 - 诗词
日本人的古诗129首 - 祝福
日本人的古诗129首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