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浔阳有关的古诗

关于与浔阳有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与浔阳有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与浔阳有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与浔阳有关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9) 语录(2) 说说(9) 名言(529) 诗词(237) 祝福(2) 心语(298)

  • 晚泊浔阳望香炉峰古诗朗诵(晚泊浔阳望香炉峰全文)

  • 仁者乐山,智者乐水,历代文人墨客大都喜欢游历山河,在山水中泼墨挥毫,一首诗,一阕词,一段文,一幅画,墨色渲染,诗中自有天青云淡,画里尽是山高水长。

    在那个缺少高科技的年代,诗词代替照相机,为我们呈现了极致的美景。

    “江流天地外,山色有无中”、“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

    今天要讲的这首山水诗是孟浩然所写,无一高级字,但意境高远,堪称绝唱。

    《晚泊浔阳望庐山》

    挂*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日暮空闻钟。

    说到庐山,很多人都会想到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前两句极富浪漫主义色彩,将红日照射下,香炉峰云雾缥缈的景象描绘得如梦如幻,美不胜收;后两句以夸张的手法,将庐山之陡峭,瀑布之湍急,描绘得宛在目前。

    千百年来,无数文人曾为庐山题写诗文,但几乎无人能超越李白此诗。

    后来中唐诗人徐凝也写了一首《庐山瀑布》,被苏轼批为“恶诗”。

    孟浩然这首《晚泊浔阳望庐山》,虽不如李白诗雄奇浪漫,但胜在字字空灵,意境高远,不失为一首山水佳作。

    诗歌首联“挂*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既是叙事,更营造了一种极其高远阔大的意境,为后文描写庐山之雄伟气象埋下了伏笔。

    此诗写于公元733年,彼时的作者刚刚结束了漫游吴越之旅,自越州(绍兴)乘舟返回襄阳。

    试想一下,诗人驾一叶扁舟,在千里烟波的江上,扬帆而下,掠过无数青山,心境虽悠然,却也有些失望。

    因为对于好入名山游的诗人而言,这些山虽秀丽却也无甚出彩处。

    直到泊舟浔阳城下,举目一望,一座雄伟奇丽的山峰映入眼帘,诗人的惊喜之情溢于言表。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看似**淡淡的叙述,却将庐山之秀丽,诗人心情之愉悦描写得淋漓尽致。

    诗人并未具体描写庐山,一个“始”字便足以让人想象其雄伟壮观的景象,足见诗人笔力高超。

    这开头两联以白描的手法,一气贯注,将庐山的神韵活活画出,令人神往。

    再来看后两联,诗人依然没有正面描写庐山。

    颈联“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引用典故,表达了诗人对山林隐逸之士的向往。

    “远公”是指东晋名僧慧远,曾在庐山修行,刺史桓伊任江州刺史时,特意为他建造了一座禅舍,即尾联所提到的“东林精舍”,也就是东林寺。

    作为一代名僧,慧远对佛教的影响自是不用多说,这里需要强调的是他对山水文化的贡献。

    他曾率领三十多名弟子游庐山石门涧,吟诗作赋,有《庐山诸道人游石门诗并序》传世,这是文学史上最早的一篇山水游记名篇。

    李白在《赠孟浩然》中曾写到“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加上孟浩然流传下来的诗,不难看出其对山水的热爱。

    与其说他怀念远公,不如说他向往远公那种高蹈出尘,啸傲山林的浪漫情怀。

    最后尾联“东林精舍*,日暮空闻钟”,只闻钟声,不见寺庙,无形中增添了一层神秘感。

    日暮天远,钟声杳杳,营造出了一种空灵深远的意境,含余不尽,令人回味无穷。

    纵观整首诗,无一高级字,诗人也没有刻意求工,雕琢字句,随意挥洒间,便将庐山的神韵刻画得淋漓尽致。

    虽不如李白的《望庐山瀑布》有名,但字字空灵,超凡脱俗,意境高远,堪称绝唱。

    所谓“诗至此,色相俱空,真如羚羊挂角,无迹可求,画家所谓逸品是也”,大概便是如此了。

    不知你认为孟浩然此诗写得如何?欢迎一起来讨论。

    [阅读全文]...

2022-06-01 06:38:49
  • 浔阳楼题反诗原文内容(宋江题诗浔阳楼原句)

  • 《水浒传》第三十八回写的是宋江在江州浔阳楼喝酒,将醉之时,联想到人生的遭际,感慨不已。于是,便在酒楼的粉壁上题写了反诗。

    书中交代,浔阳楼在浔阳江边因而得名,宋江杀了阎婆惜被发配充军到江州,浔阳楼就在江州城中。按说,有浔阳楼的江州,应当就是江西九江。但是,从书中看,江州城却并不一定就是今天的江西九江,而是另有所指。施耐庵为方便宋江题写反诗,同样施展了乾坤大挪移,把江州与浔阳楼一道,搬到了另外一个地方。那么,这个地方是指哪里?宋江为何要到江州城题反诗呢?

    白居易作《琵琶行》,序言中清楚的记载,他送客的地方是在浔阳江的支流湓江湓浦口。在这首诗的结尾处,白居易是这样写的“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当时,白居易被贬,其官职是九江郡司马。毫无疑问,江州就是江西九江。

    浔阳江是长江流经江西一段的特指,不会指其他地方。那么,浔阳楼是因为浔阳江而得名,则施耐庵所写的浔阳楼必定也应当在江西境内。

    书中写道,宋江在到浔阳楼喝酒题诗之前,曾经与戴宗、李逵到琵琶亭酒楼喝酒。这琵琶亭是因为白居易在此送客,作了《琵琶行》而建的一座亭子,也是九江的一个风景点,至今尚存。施耐庵在书中也说:“当年乐天身价重,江州司马泪痕多”。浔阳楼就在琵琶亭不远处,这就进一步证实了江州就是现今的九江。

    但是,如果仔细读一读原著,就会发现,施耐庵所写的江州,并一定就是江西九江。

    宋江发配到江州,途经揭阳镇,从揭阳镇渡过浔阳江,便是目的地。考查揭阳镇之所在,大致应当是今天的江西赣州市石城县。三国吴嘉禾五年(236年),拆雩都地置揭阳县,先后属庐陵郡、南康郡。地图显示,从石城到九江距离遥远,根本就不是书中所说的,只有一江之隔。

    宋江在江州法场获救后,与梁山好汉在白龙庙小聚义。宋江虽然得救,但却要找黄文炳报仇。病大虫薛永打探得黄文炳居住在无为军。施耐庵说,无为军也是在江州的对岸,从蔡九知府的家中,能够看到无为军起火。

    实际上,九江对岸并没有无为军这个地方,现实中的无为军在安徽的无为县境内。

    从这两条信息看,现实中的江州,就是现今的江西九江。而《水浒传》中的江州,并不一定就是实指江西九江,而是施耐庵借用了江州这个地名,以及非常著名的浔阳楼,写了一段北宋末年的一段真实历史。

    江州这个地名,为很多的话本小说与元杂剧所用,一般都是虚指。这有点象现在的电视剧,为避免对号入座而产生误解,地名都是虚拟的。比如说,《人民的名义》中沙瑞金是汉东省委*,但现在全国行政区划中并没有汉东这样一个省份。

    那么,为什么说,《水浒传》中的江州指的是江苏镇江呢?

    施耐庵在这几回书中,写了很多的人物,其中,有几个是历史上真实存在的。晁盖、宋江、吴用、张顺、张横等等,都见诸《大宋宣和遗事》记载,以及龚开《宋江三十六人赞》。而江州知府也是一个可以从正史上考证出来的角色。

    施耐庵明写,蔡九知府是蔡京的儿子。那么,蔡京有没有一个叫蔡九的儿子呢?回答是否定的,以蔡京的学问,不可能不给儿子取名,而让他用个貌似乳名的名字做官。但是,蔡京确实有一个儿子与镇江有关。

    蔡京共有八个儿子,有两个出任过知府或者镇守过州府,一个是杭州知府蔡鋆,另一个则是蔡翛。据说,这蔡鋆在杭州任上欺压百姓,为非作歹,当地人都把他叫“蔡虎”。义士武松为民除害,杀掉了这个蔡虎,这大概就是“武松打虎”的原型。曾经镇守过镇江的,则是蔡京的另一个儿子蔡翛。

    因为施耐庵几乎用实名制写了江州知府,而江州的地理位置显然又不是江西九江,按照小说虚构的原理来分析,施耐庵笔下的江州应当指镇江比较恰当。

    《水浒传》中的地理状况比较乱,有观点认为,施耐庵地理成绩很差,且古代没有导航,梁山好汉经常走错路,地理位置非常混乱。然而,对于江州是哪里这个问题,施耐庵却是非常清楚的。书中很明白的写清楚了浔阳楼的地理位置,以及周边景观,想必,施公曾经到过江西九江。同样,施耐庵对于镇江也是非常了解的,这里的历史沿革,发生过什么大事,也应当非常熟悉。因为,施耐庵本身就是江苏人。

    从蔡九这个名字看,蔡京应当有九个儿子才对,但蔡京却只有八个儿子。显然,施耐庵采用了虚实结合的笔法,塑造了蔡九知府这样一个角色。这与梁山三十六人本于《大宋宣和遗事》故事,而又虚构了很多人物与事迹的写法是一样的。

    据历史记载,蔡翛这人很聪明,书法很好,官至礼部尚书。蔡翛在朝中为官,知道父亲必然招致失败,于是,与兄长蔡攸商量退路。这兄弟二人商量的结果,是假传圣旨让蔡翛到镇江镇守。然后,乘徽宗南渡之机,勾结童贯,扬言已经让位的徽宗将在镇江复辟。这大概就是施耐庵把蔡翛写成蔡九知府,把江州虚指镇江的原由。

    这个历史事件对北宋灭亡影响非常大。宣和六年(公元1124年),童贯率二十万大军伐辽惨败,遂请求金国攻打辽国都城燕京。金兵攻下燕京后,童贯以重金收购并冒功得封广阳郡王。随之,金国借故逼迫童贯割让两河之地。童贯恐惧,从太原逃窜回京,金兵遂占领太原,西北门户大开,自是酿成靖康大祸。

    童贯逃回汴京后,靖康元年(公元1125年)宋钦宗准备御驾亲征,命童贯为汴京留守。童贯拒绝奉旨守京城,反倒怂恿宋徽宗南渡避祸,并与蔡攸等合谋镇江复辟。此事,导致几万军队南下,京城空虚。宋钦宗知晓此事后,立即采取措施,连贬童贯,并迅速将童贯、蔡攸等人追斩于谪贬途中。

    《水浒传》的主题并不是写造反,也不是写招安,而是反映北宋自仁宗嘉佑三年以来,导致朝*败,乃至王朝灭亡的种种原因。其中,童贯、蔡攸策划的这次帝争,则是北宋王朝速亡的一个非常重大的突发因素。

    施耐庵在全书开篇时,就明确告诉读者,梁山之上的一百单八人,就是一群妖魔。而在梁山好汉的故事中,品读出来的形象却又都是仗义疏财、路见不*一声吼的侠义之士。但是,如果细细剖析梁山好汉的行为,其实并不是那么回事。这就是施耐庵的曲笔深意所在,文本表面所呈现的和细节之中所隐藏的故事,几乎完全是两个层面。梁山并非仗义的江湖,*越货、谋财害命、鸡鸣狗盗、徇私枉法者不在少数。他们与朝廷官府的妖魔一道,构成了宣和年间群魔乱舞的混乱世道,霹雳大仙赵匡胤所开创的“太*盛世”荡然无存(楔子开篇对赵匡胤的赞誉,被多数版本删除)。

    梁山好汉之所以是“妖魔”,责任却在王朝统治者。“楔子”中,龙虎山伏魔大殿的真人说,锁住妖魔的是大唐洞玄国师老祖。这就说明,妖魔并非一日修炼得成,而是经历了几个朝代,是历代社会矛盾的总积累和总爆发。

    这些妖魔之所以在北宋仁宗时期被放了出来,是因为施耐庵在《水浒传》最开头的内容中,指出了宋代宗教国策是以道教为主的三教鼎立时期。而到了仁宗这朝,因为神宗的崇道抑佛政策,道教逐渐成为统领三教的国教。于是,这样的宗教政策下,“道”就变成了妖魔。

    大唐开国时的国教就是道教,而且,在唐武宗时期崇道抑佛达到极致。北宋的宗教政策与唐武宗时期一脉相承,这就是唐代张天师锁住妖魔,北宋张天师放出妖魔的隐喻。

    嘉佑三年,熙宁变法开始发轫,这场变法所导致的百姓不堪困苦而纷纷作乱、朝廷分裂为新旧两党这两个严重后果,直接让北宋王朝陷入泥潭而不能自拔。这一年的三月初三,后来的旧党成员参政文彦博与早已故去的庆历新政主持者范仲淹的争执,正是施耐庵在揭示导致亡国的北宋党争。

    因而,无论朝廷之上,江湖之中,都是妖魔当道,妖魔勾结,然后以魔制魔。施耐庵通过蔡九这一形象,深刻隐藏了北宋王朝因为妖魔出世所带来的悲惨结局。这就是作者移花接木,把浔阳楼所在的江州进行拼接,然后隐喻镇江的创作意图。

    这个预示是在第四十一回“还道村受三卷天书,宋公明遇九天玄女”之中呈现的,宋江进了九天玄女庙,得到道教最高阶神的旨意,在道教上界的利诱、恐吓之下,宋江奉天书聚义,然后“替天行道”,以蜕去妖魔皮囊而“还道”。

    在宋江接受天书时,施耐庵以天书的尺寸(长五寸、阔三寸、厚三寸)和三杯仙酒、三枚仙枣,再次阐明自己的观点:嘉佑三年三月初三五更三点的一次御前会议,决定了妖魔的出世。

    宋江奉了法旨,走出玄女殿时,两个青衣使女对宋江说:“星主看石桥下水里二龙相戏。”宋江沿着使女的指引,凭栏看时,果见二龙戏水。此时,施耐庵细细写道:二青衣望下一推,宋江大叫一声,却撞在神厨内,觉来乃是南柯一梦。请注意,施耐庵并不是粗粗的写使女将宋江推下石桥,而是强调了是两个使女干了这件事情。

    二龙戏水,就是靖康元年童贯、蔡攸制造的徽宗镇江复辟事件,这件事成为了压垮北宋王朝的最后一根稻草,历经三朝的党争终于上升为帝争。

    通过上述分析,宋江在江州浔阳楼题写反诗的寓意似乎已经明了。按照书中所呈现的故事,是宋江为发泄个人情绪,在独斟独酌时写下的抒发个人志向的一首诗和一首词。从内容上看,算得上十足的反诗。其中,“他年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明确表达了自己要学黄巢造反的凌云志向。但是,这首诗还不是主要的。

    问题出在《西江月》的最后两句“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这两句后来是兑了现的,晁盖劫法场,梁山好汉一顿乱砍乱杀,宋江实现了血染浔阳江口的愿望。

    宋江的诗词,在文本故事中,就是写他为此被送上法场,然后不得不上梁山的一个关键节点。但因为施耐庵选定了江州这样一个特殊环境,这两首反诗也就不仅仅只是文本故事那么简单了。童贯、蔡攸发动的徽宗复辟,如果到了江州,会不会“血染浔阳江口”呢?

    回到九天玄女庙的“二龙戏水”场景,这两条龙无疑就是隐喻宋徽宗和宋钦宗,也是隐喻帝争之事。因为帝争,靖康之乱爆发,二帝被金国捉去。据说,二帝被押到五国城,在那里坐井观天。九天玄女庙石桥下,不就是坐井观天的提前预演吗?

    宋江被两个使女——施耐庵写得很清楚,就是两个使女把宋江推下了水,参与到了二龙戏水的场景之中。那么,是否预示着宋江的结局,就是在招安后,追随童贯、蔡攸参与到了徽宗复辟的事件之中,然后遭到了覆灭的命运呢?

    施耐庵的《水浒传》流传至今,只剩下七十一回(含楔子),后来的故事是陆续由*补写的,宋江的结局与九天玄女庙的伏笔完全不一样。不知施耐庵写没写完宋江的故事,是否是金圣叹把《水浒传》拦腰斩断,宋江以及梁山好汉的命运到底怎样。这些,都是文坛难以扯清楚的谜团,已经难以破解和探知了。

    [阅读全文]...

2022-05-05 08:51:10
  • 关于浔阳的诗句

  • 经典
  • 描写浔阳的诗句

    《浔阳江凌云志》心在山东身在吴,飘蓬江海漫嗟吁。

    他时若遂凌云志,敢笑黄巢不丈夫。

    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

    --《琵琶行》。

    自幼曾攻经史,长成亦有权谋。

    恰如猛虎卧荒丘,潜伏爪牙忍受。

    不幸刺文双颊,那堪配在江州。

    他年若得报冤仇,血染浔阳江口!——《水浒传》第三十九回。

    《韩溉:《浔阳观水(一作韩喜诗)》-唐代描写》 【原文】--------------------- 朝宗汉水接阳台,唅呀填坑吼作雷。

    莫见九江*稳去, 还从三峡嶮巇来。

    南经梦泽宽浮日,西出岷山劣泛杯。

    直至沧溟涵贮尽,沈深不动浸昭回。

    《在浔阳非所寄内》年代: 唐 作者: 李白闻难知恸哭,行啼入府中。

    多君同蔡琰,流泪请曹公。

    知登吴章岭,昔与死无分。

    崎岖行石道,外折入青云。

    相见若悲叹,哀声那可闻。

    白居易-诗词《浔阳宴别 此后忠州路上作。

    》鞍马军城外,笙歌祖帐前。

    乘潮发湓口,带雪别庐山。

    暮景牵行色,春寒散醉颜。

    共嗟炎瘴地,尽室得生还。

    登郡寄京师诸季、淮南子弟唐·韦应物始罢永阳守,复卧浔阳楼。

    悬槛飘寒雨,危堞侵江流。

    迨兹闻雁夜,重忆别离秋。

    徒有盈樽酒,镇此百端忧。

    唐·白居易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

    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

    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深夜湓浦月,*旦炉烽烟。

    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

    我无二人才,孰为来其间。

    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

    琵琶行 / 琵琶引【作者】白居易 【朝代】唐代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

    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

    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

    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

    寻声暗问弹者谁

    琵琶声停欲语迟。

    移船相*邀相见,添酒回灯重开宴。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

    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弦弦掩抑声声思,似诉*生不得志。

    低眉信手续续弹,说尽心中无限事。

    轻拢慢捻抹复挑,初为霓裳后六幺。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

    [阅读全文]...

2022-06-20 01:45:47
  • 描写浔阳楼的诗句有哪些

  • 古诗文
  • 描写浔阳楼的诗句有哪些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句子。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浔阳楼的诗句有哪些,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首)

      依窗长叹逐波流,未及报身先作囚。

      本想三生垂史册,岂知一梦断江州。

      替天行道奸当道,借酒浇愁肠更愁。

      应识梁山谁是主,揭竿打恶再封侯。

      (第二首)

      浔阳江上一名楼,江水千年阅未休。

      九派云横多故事,三吳浪纵几欢忧。

      宋江怨愤题诗在,司马悲情随水流。

      不忍琵琶声又起,声声何诉古今愁?

      (第三首)

      轻程羁旅问江楼,幕鼓栖霞一望收。

      牯岭鄱湖天际隐,楚疆吴域史中留。

      宋朝义士痴言在,唐韵琵琶妙曲悠。

      济世遗芳空自许,当年写尽恨怀愁。

      (第四首)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

      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

      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深夜湓浦月,*旦炉峰烟。

      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

      我无二人才,孰为来其间?

      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

      ——题浔阳楼(唐代:白居易)

      (第五首)

      故址新楼锁大江,水天一色尽苍茫。

      唐诗耀壁浔阳咏,宋墨泼额酒肆扬。

      莫叹英雄悲与怒,应观义士喜和狂。

      施公笔下怀何意,恰与聊斋脉理彰。

      (第六首)

      忠孝未全羁九江,伤怀竞自醉浔阳。

      有心操笔抒情志,无事生端惹祸殃。

      奸佞缘何多作难,英雄至此始横枪。

      替天行道终成影,一曲悲歌万古扬。

      (第七首)

      浔阳楼阙临江伫,遥对匡庐几度秋。

      潮起雾升云里雁,风掀水激浪中鸥。

      圣君自古安天下,贤士从来位列侯。

      我笑公明无气慨,休教日月转沉浮。

      (第八首)

      浔阳江畔望江楼,曾有枭雄夙九州。

      卧虎英才心不悔,征鸿大志梦难酬。

      悲歌一曲惊天地,狂饮三樽笑燕鸥。

      为展男儿千里愿,挥毫蘸血染春秋。

      (第九首)

      名楼接气自朝东,美酒飘香欲醉中;

      画壁诗题及时雨,江州法闹黑旋风;

      青云得志吟天际,碧瓦流光溢宇穹;

    [阅读全文]...

2022-06-24 01:29:49
  • 孟浩然《晚泊浔阳望庐山》

  • 庐山
  • 晚泊浔阳望庐山

      朝代:唐代

      作者:孟浩然

      原文:

      挂*几千里,名山都未逢。

      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

      尝读远公传,永怀尘外踪。

      东林精舍*,日暮空闻钟。

      赏析

      这首《晚泊浔阳望庐山》,一开篇便是“挂*几千里,名山都未逢”,淡笔轻轻挥洒,勾勒出一片宽广的大自然,不精雕细刻个别景物,却给读者留下了丰富的想象余地。我们仿佛看到诗人的轻舟,掠过千里烟波江上的无数青山。诗的起势高远。而且“名山都未逢”,又将诗人对于名山的热烈向往之情充分地抒写出来了。接着,“泊舟浔阳郭,始见香炉峰”,只以“始见”二字轻轻点染,就描摹出诗人举头见到庐山在眼前突兀而起的惊喜神态。这四句如行云流水,一气直下,以空灵之笔叙事;感情却从“都未逢”、“始见”等*淡字眼含蓄地透露。

      上半首是从眼中所见直写“望”庐山之意,下半首则是从意中所想透出“望”字神情。面对着香炉峰上烟云缭绕,诗人的思绪也随之飘忽。他想起了曾经在香炉峰麓建造“东林精舍”,带领徒众“同修净业”的高僧慧远。他读过慧远的传记,深深地倾慕与怀念这位高僧弃绝尘俗的幽踪。此刻,东林精舍就在眼前,而远公早作了古人,诗人因此而感到惆怅和感伤。诗的末尾,写夕照中从东林寺传来一阵悠扬的钟声。把诗人惆怅、怀念的感情抒写得更为深远。山寺都是朝暮鸣钟,“日暮”是“闻钟”的时间,“闻钟”又渲染了“日暮”的气氛。日暮闻钟,带给人忧郁感和神秘感。而“空”字,表明高僧已逝,钟声空闻,从而传达出诗人的怀念、惆怅等复杂的感情。后四句字面上没有出现“望”字,但诗人遐想高僧和聆听暮钟,却透露出了“望”意。

      其实所谓“韵”和“神韵”,就是指诗人用*淡自然的语言和高度传神的笔法写景抒情罢了。由于笔墨疏淡,景物在若有若无,若隐若现之间,却蕴藏着丰富悠远的情思,余味无穷。王士祯等人推崇这首诗有“神韵”,足当“逸品”,“一片空灵”,主要是欣赏孟浩然诗的“清空”、“古淡”的韵致。这首诗流露出诗人对隐逸生活的倾羡,企图超脱尘世的思想;在艺术上,诗人以简淡的文字传出景物和人物的风神,表现丰富的情意,给人以言简意赅、语淡味醇、意境清远、韵致流溢的感受。

      纵观全诗,气势不凡,色彩清幽素淡,神韵自然贯通,诗人用“晚泊浔阳”的所见、所闻、所思,表露了对隐逸生活的追慕。

    [阅读全文]...

2021-12-03 14:24:35
  • 描写浔阳楼的诗句有哪些

  • 描写浔阳楼的诗句有哪些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句子。什么样的诗句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描写浔阳楼的诗句有哪些,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首)

      依窗长叹逐波流,未及报身先作囚。

      本想三生垂史册,岂知一梦断江州。

      替天行道奸当道,借酒浇愁肠更愁。

      应识梁山谁是主,揭竿打恶再封侯。

      (第二首)

      浔阳江上一名楼,江水千年阅未休。

      九派云横多故事,三吳浪纵几欢忧。

      宋江怨愤题诗在,司马悲情随水流。

      不忍琵琶声又起,声声何诉古今愁?

      (第三首)

      轻程羁旅问江楼,幕鼓栖霞一望收。

      牯岭鄱湖天际隐,楚疆吴域史中留。

      宋朝义士痴言在,唐韵琵琶妙曲悠。

      济世遗芳空自许,当年写尽恨怀愁。

      (第四首)

      常爱陶彭泽,文思何高玄。

      又怪韦江州,诗情亦清闲。

      今朝登此楼,有以知其然。

      大江寒见底,匡山青倚天。

      深夜湓浦月,*旦炉峰烟。

      清辉与灵气,日夕供文篇。

      我无二人才,孰为来其间?

      因高偶成句,俯仰愧江山。

      ——题浔阳楼(唐代:白居易)

      (第五首)

      故址新楼锁大江,水天一色尽苍茫。

      唐诗耀壁浔阳咏,宋墨泼额酒肆扬。

      莫叹英雄悲与怒,应观义士喜和狂。

      施公笔下怀何意,恰与聊斋脉理彰。

      (第六首)

      忠孝未全羁九江,伤怀竞自醉浔阳。

      有心操笔抒情志,无事生端惹祸殃。

      奸佞缘何多作难,英雄至此始横枪。

      替天行道终成影,一曲悲歌万古扬。

      (第七首)

      浔阳楼阙临江伫,遥对匡庐几度秋。

      潮起雾升云里雁,风掀水激浪中鸥。

      圣君自古安天下,贤士从来位列侯。

      我笑公明无气慨,休教日月转沉浮。

      (第八首)

      浔阳江畔望江楼,曾有枭雄夙九州。

      卧虎英才心不悔,征鸿大志梦难酬。

      悲歌一曲惊天地,狂饮三樽笑燕鸥。

      为展男儿千里愿,挥毫蘸血染春秋。

      (第九首)

      名楼接气自朝东,美酒飘香欲醉中;

      画壁诗题及时雨,江州法闹黑旋风;

      青云得志吟天际,碧瓦流光溢宇穹;

    [阅读全文]...

2022-04-20 20:49:04
  • 阳春三月的古诗

  • 三月,阳春,文学
  • 阳春三月的古诗

      一曲春魂,心怀美丽,悠长的守望涌动着神韵的三月天,行云流水间梦断天涯,幽香的诗句在无我的境界里寻找远古的风雨,释放情怀,悠悠心曲流淌着水一般的文字。下面是阳春三月的.古诗,欢迎阅读!

      春雨

      宋—朱淑真

      东风吹雨苦生寒,悭涩春光不放宽。

      万紫千红浑未见,闲愁先占许多般。

      春雨

      宋—陆游

      春阴易成雨,客病不禁寒。

      又与梅花别,无因一倚栏。

      春雨登楼

      明—王廷幹

      吴中羁客感年华,江上风流胜*家。

      向圃轻烟含柳树,隔廉疏雨湿梅花。

      春雨

      清—徐訚

      遥遥疏柳带长汀,山色朝来一抹青。

      春在雨中人不见,杜鹃啼与落花听。

      春雨

      清—曹家达

      东风吹绿漾*池,花事年来信较迟。

      欲采芳馨早归去,湿云飘落暮山陲。

      为朱蕴千题杏花春雨图

      清—舒瞻

      浅深春色几枝含,翠影红香半欲酣。

      帘外轻阴人未起,卖花声里梦江南。

      第一场春雨后偶成

      *现代—程滨

      雨破春阴暗湿苔,笛声依约傍歌裁。

      昨宵襟上梧桐影,又向阿谁洒下来。

      春雨连朝,山楼独坐 其一 庚辰

      *现代—徐震堮

      积雨空林烟火迟,小窗静赏《辋川》诗。

      山楼日日翻书坐,屋角垂杨绿几丝。

      1、我梦唐宫春昼迟。——蒋捷《燕归梁·凤莲》

      2、斜阳冉冉春无极。——周邦彦《兰陵王·柳》

      3、咸阳二三月,宫柳黄金枝。——李白《古风》

      4、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杜甫《春望》

      5、时有落花至,远随流水香。——刘昚虚《阙题》

      6、绿满山川闻杜宇。——朱淑真《蝶恋花·送春》

      7、不知供得几多愁。——石延年《燕归梁·春愁》

      8、春草细还生,春雏养渐成。——揭傒斯《画鸭》

      9、芳菲消息到,杏梢红芳菲。——贺铸《小重山》

      10、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孟浩然《春晓》

      11、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孟郊《游子吟》

      12、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杜甫《春夜喜雨》

      13、瘦叶几经雪,淡花应少春。——于武陵《赠卖松人》

      14、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王维《春中田园作》

      15、飞雪伴春还,善庭晓自闲。——刘昚虚《积雪为小山》

      16、露湿晴花春殿香,月明歌吹在昭阳。——李益《宫怨》

      17、东风好作阳和使,逢草逢花报发生。——钱起《春郊》

    [阅读全文]...

2022-04-02 15:48:39
  • 描写夕阳的古诗

  • 夕阳,文学
  • 描写夕阳的古诗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根据诗句的字数分为四言诗、五言诗和七言诗等。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描写夕阳的古诗,希望大家喜欢。

      1、马致远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马致远《天净沙·秋思》

      2、向晚意不适,驱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李商隐《登乐游原》

      3、夕阳在西峰,叠翠萦残雪。——皎然《山雪》

      4、东风渐急夕阳斜,一树夭桃数日花。——来鹄《惜花》

      5、今日乱离俱是梦,夕阳唯见水东流。——韦庄《忆昔》

      6、送飞鸟以极目,怨夕阳之西斜。——李白《代寄情楚词体》

      7、南忆新安郡,千山带夕阳。——皇甫曾《寄刘员外长卿》

      8、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杜甫《晚晴》

      9、岸明残雪在,潮满夕阳多。——刘长卿《送韩司直》

      10、疲马卧长坡,夕阳下通津。——岑参《暮秋山行》

      11、空林网夕阳,寒鸟赴荒园。——王昌龄《灞上闲居》

      12、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高适《陪窦侍御泛灵云池》

      13、知音不到吟还懒,锁印开帘又夕阳。——李中《吉水县酬夏侯秀才见寄》

      14、阊闾城碧铺秋草,鸟鹊桥红带夕阳。——白居易《登阊门闲望》

      15、江村片雨外,野寺夕阳边。——岑参《晚发五渡》

      16、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陆龟蒙《京口》

      17、霁色陡添千尺翠,夕阳闲放一堆愁。——*甫《南山》

      18、形影腾腾夕阳里,数峰危翠滴渔船。——齐己《塘上闲作》

      19、高城满夕阳,何事欲沾裳。——贾岛《送人适越》

      20、日晚菱歌唱,风烟满夕阳。——卢照邻《七夕泛舟二首》

      21、摘桑春陌上,踏草夕阳间。——李端《春游乐》

      22、红树蝉声满夕阳,白头相送倍相伤。——元稹《送卢戡》

      23、千秋钓舸歌明月,万里沙鸥弄夕阳。——杜牧《西江怀古》

      24、愁客叶舟里,夕阳花水时。——岑参《还东山洛上作》

      25、花前洒泪临寒食,醉里回头问夕阳。不管相思人老尽,朝朝容易下西墙。——韩偓《夕阳》

      26、瀑布杉松常带雨,夕阳苍翠忽成岚。——王维《送方尊师归嵩山》

      27、探讨意未穷,回艇夕阳晚。——孟浩然《登鹿门山怀古》

      28、长汀细草愁春浪,古渡寒花倚夕阳。——李咸用《湘浦有怀》

      29、横烟秋水上,疏雨夕阳中。——杜牧《秋霁寄远》

      30、客寻朝磬至,僧背夕阳归。——崔峒《登蒋山开善寺》

      31、耿湋河水*秋岸,关门向夕阳。——《送胡校书秩满归河中》

      32、独立望秋草,野人耕夕阳。——储嗣宗《南陂远望》

      33、墙外万株人绝迹,夕阳惟照欲栖乌。——李商隐《白云夫旧居》

      34、清吟晓露叶,愁噪夕阳枝。——刘禹锡《酬令狐相公新蝉见寄》

      35、夕阳连积水,边色满秋空。——高适《陪窦侍御泛灵云池》

      1、新月已生飞鸟外,落霞更在夕阳西。

      2、疲马卧长坡,夕阳下通津。

      3、南忆新安郡,千山带夕阳。

      4、东方红阳再度起,何时落入青山后。

      5、几百黄昏声称海,此刻红阳可人心。

      6、夕阳芳草本无恨,才子佳人空自悲。

      7、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8、飞瀑正拖千幛雨,斜阳先放一峰晴。

      9、东风料峭客帆远,落叶夕阳天际明。

      10、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11、花前洒泪临寒食,醉里回头问夕阳。

      12、夕阳薰细草,江色映疏帘。

      13、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14、河水*秋岸,关门向夕阳。

    [阅读全文]...

2022-02-16 04:27:58
  • 重阳的古诗有哪些(重阳节的经典古诗)

  • 重阳,重阳节,经典
  • 重阳节,为每年的农历九月初九日,是中国传统节日。“重阳”也叫“重九”,因为《易经》中把“九”定为阳数,九月九日,两九相重,故曰“重阳”。古人认为重阳是一个值得庆贺的吉利日子。

    庆祝重阳节一般包括出游赏秋、登高远眺、观赏菊花、遍插茱萸、吃重阳糕、饮菊花酒等活动。

    重阳节,早在战国时期就已经形成,自魏晋因重阳气氛日渐浓郁倍受历代文人墨客吟咏,到了唐代被正式定为民间的节日,此后历朝历代沿袭至今。重阳与三月初三日“踏春”皆是家族倾室而出,重阳这天所有亲人都要一起登高“避灾”。

    文人墨客则会登高赋诗,赏菊饮宴,思念故乡。

    *年农历九月九日被定为老人节,倡导全社会树立尊老、敬老、爱老、助老的风气。

    2006年5月20日,重阳节被*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

    便插茱萸②少一人。

    【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山西祁县人,因其精通佛学,故人称“诗佛”。王维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诗、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都有脍炙人口的佳篇。王维诗画都很有名,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

    【注释】

    ①山东:指华山以东,王维的家乡就在这一带。

    ②茱萸:一种香气浓烈的植物。古人有在重阳登高、佩带茱萸的*俗。

    【诗词大意】

    我独自做客在异地他乡,

    每逢佳节时,就更加思念家乡的亲人。

    今日重阳,我想在遥远的故乡,兄弟们一定会登高望远,

    他们头上都插着茱萸,也在想着身边唯独缺少了我一个人。

    【经典赏析】

    这首诗写游子思乡怀亲之情。诗一开头就写异乡异土生活的孤独凄然,因而时时怀乡思人,遇到佳节良辰,思念倍加。接着诗一跃而写远在家乡的兄弟,按照重阳的风俗而登高时,也在怀念自己。诗意反复跳跃,含蓄深沉,既朴素自然,又曲折有致。“每逢佳节倍思亲”千百年来,成为游子思乡的名言,打动多少游子离人之心。

    【唐】卢照邻

    九月九日眺山川,

    归心归望积风烟②。

    他乡共酌金花酒③,

    万里同悲鸿雁天④。

    【作者简介】

    卢照邻(约636—约680),字升之,自号幽忧子,幽州范阳(今河北省涿州)人,“初唐四杰”之一。今有《卢升之集》《幽忧子集》存世。

    【注释】

    ①玄武山:蜀地山名。

    ②积风烟:极言山川阻隔,风烟弥漫。

    ③金花酒:即菊花酒。菊花色黄,称黄花,又称金花。重阳节饮菊花酒,是传统*俗。

    ④鸿雁天:鸿雁飞翔的天空。

    【诗词大意】

    九月九日登上玄武山远望山河,

    回归故乡的心思、回归故土的热望,浓得如眼前聚集的风尘。

    身在别人的家乡我们一起喝下这菊花酒,

    我们离家万里,望着大雁飞过的天空,心中有着一样的悲伤。

    【经典赏析】

    这首七言绝句写诗人在旅途中过重阳,登高远望所见所感,抒发浓浓的思归情怀。

    首句点明题旨:九月九日重阳节登高远望。次句由动态转写心情,“归心归望”的情怀,寄寓在“风烟”中,一个“积”字很有分量,道出了“归心归望”的程度。风烟有多浓多广,诗人的“归心归望”也就有多浓多广。

    后两句写诗人远在他乡的高山上,和朋友一起喝着节日的菊花酒,而这里与故乡身隔万里,只能伤心地望着鸿雁南飞。饮酒消乡愁、寄乡情。用“雁南飞”之景反衬人不能北归,这就是景中含情。

    【文化链接】

    菊花含有养生成分,晋代葛洪《抱朴子》有南阳山中人家饮用遍生菊花的甘谷水而益寿的记载。

    重阳佳节饮菊花酒,是中国的传统*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

    菊花酒汉代已见。后来,有赠菊祝寿和采菊酿酒的故事。魏文帝曹丕曾在重阳日赠菊给钟繇,祝他长寿。梁简文帝萧纲《采菊篇》有“相唤提筐采菊珠,朝起露湿沾罗襦”之句,是采菊酿酒的事例。直到明清,菊花酒仍然盛行,在明代高濂的养生专著《遵生八笺》中就有记载,是盛行的健身饮料。

    【唐】王勃

    [阅读全文]...

2021-12-05 02:57:18
  • 重阳节的古诗

  • 重阳节
  • 重阳节的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重阳节的古诗,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重阳日即事

      唐·赵嘏

      病酒坚辞绮*春,菊花空伴水边身。

      由来举止非闲雅,不是龙山落帽人。

      【作者介绍】

      赵嘏 ,字承佑,楚州山阳(今江苏省淮安市楚州区)人,约生于宪宗元和元年(806)。年轻时四处游历,大和七年预省试进士下第,留寓长安多年,出入豪门以干功名,其间似曾远去岭表当了几年幕府。后回江东,家于润州(今镇江)。会昌四年进士及第, 一年后东归。会昌末或大中初复往长安,入仕为渭南尉。约宣宗大中六、七年(852、853)卒于任上。存诗二百多首,其中七律、七绝最多且较出色。

      1、重阳节的诗句古诗鉴赏:九日齐山登高

      作者:杜牧

      江涵秋影雁初飞,与客携壶上翠微。

      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

      但将酩酊酬佳节,不用登临恨落晖。

      古往今来只如此,牛山何必独沾衣。

      2、重阳节的诗句古诗鉴赏:满江红·喜遇重阳

      作者:宋江

      喜遇重阳,更佳酿今朝新熟。

      见碧水丹山,黄芦苦竹。

      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愿樽前长叙弟兄情,如金玉。

      3、重阳节的诗句古诗鉴赏:蜀中九日 / 九日登高

      作者:王勃

      九月九日望乡台,他*他乡送客杯。

      人情已厌南中苦,鸿雁那从北地来。

      4、重阳节的诗句古诗鉴赏:九日龙山饮

      作者:李白

      九日龙山饮,黄花笑逐臣。

      醉看风落帽,舞爱月留人。

      5、重阳节的诗句古诗鉴赏:九日五首·其一

      作者:杜甫

      重阳独酌杯中酒,抱病起登江上台。

      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从此不须开。

      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

      弟妹萧条各何在,干戈衰谢两相催!

      6、重阳节的诗句古诗鉴赏:秋登兰山寄张五

      作者:孟浩然

      北山白云里,隐者自怡悦。相望试登高,心飞逐鸟灭。

      愁因薄暮起,兴是清秋发。时见归村人,沙行渡头歇。

      天边树若荠,江畔舟如月。何当载酒来,共醉重阳节。

      7、重阳节的诗句古诗鉴赏:汉*·初自南郑来成都作

      作者:陆游

      羽箭雕弓,忆呼鹰古垒,截虎*川。

      吹笳暮归野帐,雪压青毡。淋漓醉墨,看龙蛇飞落蛮笺。

      人误许、诗情将略,一时才气超然。

      8、重阳节的诗句古诗鉴赏:采桑子·九日

      作者:纳兰性德

      深秋绝塞谁相忆,木叶萧萧。乡路迢迢。

      六曲屏山和梦遥。佳时倍惜风光别,不为登高。

      只觉魂销。南雁归时更寂寥。

      (一)

      丰收望,美景到农家。九九攀登邀老友,痴痴而侃赞芳华。陶醉满天霞。

    [阅读全文]...

2022-04-15 22:44:26
与浔阳有关的古诗 - 句子
与浔阳有关的古诗 - 语录
与浔阳有关的古诗 - 说说
与浔阳有关的古诗 - 名言
与浔阳有关的古诗 - 诗词
与浔阳有关的古诗 - 祝福
与浔阳有关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