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五言古诗最后押韵的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五言古诗最后押韵的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五言古诗最后押韵的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五言古诗最后押韵的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下面为小编整理的五字押韵唯美古风诗句。
1、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李白《行路难三首》
2、暗暗淡淡紫,融融冶冶黄。——李商隐《菊花》
3、何事非相思,江上葳蕤竹。——吴均《登二妃庙》
4、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卢纶《李端公》
5、还与去年人,共藉西湖草。——苏轼《卜算子·感旧》
6、雨过月华生,冷彻鸳鸯浦。——柳永《甘草子·秋暮》
7、为惜故人去,复怜嘶马愁。——高适《送魏八》
8、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孟浩然《宿建德江》
9、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曹植《明月上高楼》
10、愿得一人心,白首不相离。——卓文君《白头吟》
11、疏懒意何长,春风花草香。——黄庭坚《菩萨蛮·半烟半雨溪桥畔》
12、无作牛山悲,恻怆泪沾臆。——李白《君子有所思行》
13、人生如逆旅,我亦是行人。——苏轼《临江仙·送钱穆父》
14、倚杖柴门外,临风听暮蝉。——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15、驿外断桥边,寂寞开无主。——陆游《卜算子·咏梅》
1、北城柳絮飘
2、待月寻晚沉
3、长安铁蹄乱
4、一点轻烟白。
5、醉看风拂袖
6、月下弄人醉
7、秋萝茗瑰缘
8、少女适俗韵
9、何处似君前°
10、挚瑶满夙缘
11、独自倚花红
12、聆听说书人.
13、江海寄清风
14、雾霭几时晴
15、风舞松林涧
16、可爱到收税
17、十里红妆梦
18、且寄白鹿涧
19、御风知有在
20、置酒长安道
21、江枫晚渔火
22、何故谈知己
23、林薄杳阡睡
24、一夜落秋意
25、落梅如雪乱
26、桃子味的风
27、書生敬亭山
28、池鱼思故渊
29、只为伊人笑
30、南城忆潇湘
31、笙歌叹离愁
32、永恒总成空
33、海南陈鸿宇
34、素衣风尘叹
35、独自莫凭栏
36、冠盖满京华
37、你站的方向
38、何处寄深念
39、萧萧北风起
40、眸是三千嗔
41、我舞影凌乱
42、雪漫似穹天
43、红烛燃虞兮
44、′寧靜而致遠
45、摇曳的青丝
46、辣条味汽水
47、饼干味牛奶
48、捏脸式宠溺
49、花念伊人泪
50、素颜繁华梦
51、浪者不回头
1、花谢为谁悲
2、一世倾城泪
3、颈上胭脂红
4、笑眼生姿娇
5、莫笑桃花醉
6、旧城等旧人
7、陌上烟雨遥
8、雾尽眉目清
9、吾性傲以野
10、转身〆泪倾城
11、一季烟雨凉
12、潇河畔白芷
13、卧笑醉伊人
14、世事堪玩味
15、倚剑笑紅尘ァ
16、玉砌似画染
17、良人情未深
18、剑舞红颜笑
19、挽手说余生
20、离兮何念兮
21、终岁常端正
22、你不配情深
23、回眸泪倾↗城
24、素手披薄衣
25、瘦瘦的脂肪
26、烟雨故人归
27、素酒青衣贤
28、青烟绕指柔
29、涉江采芙蓉
30、心安伴我暖
31、轉身淚成海
32、时光在作祟
33、纤指绕温唇
34、如曲终破尘╮
35、空城守旧梦
36、枭雄戏美人
37、泼墨画霓裳
38、本是荒野客
39、白了少年头
40、诗酒趁年华
41、皎若云间月
42、笙歌叹离愁
43、倚楼听风雨
44、芳草亦倾心
45、暖玉落青烟
46、花落君独醉
47、别挥霍信任
48、回眸╮醉倾城
49、朱唇点点醉
50、陌上吟归雪
51、寂寞叹红颜
绝句的“全押韵”,是指绝句从起句至的句尾,句句用韵;要求完全彻不论*,按照《太和正韵》国、粤语统一通押。
纵酒狂歌韵益高,华年颇觉*风骚。
鹏城来日扶吟纛,立马横刀气自豪。
(《遣兴》)人在江湖何所思,秋风乍起又催诗。
河山壮丽如侬意,总有情怀花未知。
(《江南行》)得道野猴肥,风高没鸟飞。
欲寻仙韵味,烟雨上峨嵋。
(《重上峨嵋》)踏月手相牵,笑谈肩并肩。
无情还见面
不觉有明天。
(《昨夜》)愿执纤纤手,同轻万户侯。
冰魂常易瘦,白首也凝眸。
(《红尘》)夜静观沧海,风怀独自开。
无情也无奈,归去约仍来。
(《赤湾观海》)四顾无所倚,谁复怀忠义。
雄才未可施,书剑隐于市。
(《归南山》)银湖明月夜,辉映虫鸣野。
美人下名车,秋风入香榭。
(《银湖》)心明顿转性,既悦波澜静。
风雨雷电鸣,岿然泰山定。
(《心性》)
这得看是不是格律诗,如是,则按照格律诗的要求通常是二、四句要押韵,一般押*声韵。
如果不是,比如古体诗,可押可不押,因押韵宽,韵脚可*可仄。
古诗分为: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今体诗(*体诗):分为绝句(五绝和七绝)和律诗(五律,七律和排律)唐代以前的诗歌,一般成为古诗,形式比较自由。
在*仄,换韵上都比较自由,字数多少,句式长短都没有固定限制。
六朝骈俪之风的陶冶,尤其是沈约诸人开始有了将四声交织的使用。
经几百年的探索酝酿,律诗最终完成于初唐的沈佺期宋之问之手。
唐以后,诗人再按古诗的形式写作,只要求押韵和句式大致整齐的叫古体诗(四言,五言,七言和杂言)严格按照律诗的格律要求写作,叫今体诗(或*体诗,*体诗可分为律诗、绝句。
这两类又包括五言和七言)。
今体诗在句数、押韵、*仄、对仗四个方面都有许多讲究。
此古今二体之别所在。
一句数律诗八句;绝句四句;排律(律诗重复扩展,律诗的变体,一半限数十二句)押韵今体诗押韵要求:首句可押可不押;偶句必押。
押韵的规定:一、一般押*声韵(押仄声韵的很少)二、只能取同韵部中的字。
不能出韵,不能换韵(押韵遵循“*水韵”)今体诗的第一句押韵时,可以不受岀韵的限制,可与邻韵通押,必以主要元音相*即和谐为原则。
(律诗首句可用韵亦可不用韵,用韵时亦可用邻韵)例:访戴天山道士不遇唐:李白犬吠水声中(一东)(邻韵),桃花带露浓(二冬)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二冬)野竹分清霭,飞泉挂碧峰(二冬)无人知所去,愁依两三松(二冬)注:东,冬皆为韵目。
科举制度时,必作的“试帖诗”,如有岀韵,应考人一定会被淘汰。
*仄一
最后一行不能用第几声的字
或者要指定要第几声,还是没讲究
四句的你是说律绝吧。
通常第一二四句要押韵,变式可以首句不押。
押韵都是押*声韵(古体诗除外)。
汉字的发音,用拼音来解释,是由和韵母两个音合拼而成,比人”字的发音声母r和韵母en拼出来。
所谓押韵,就是两句话,各自最后一个字的拼音韵母相同。
比如人(r-en)和真(zh-en)、春(ch-un)。
这里春字的韵母un实际是uen的缩略规范,其中en是韵尾,押韵,只要韵尾一致即可。
*仄,是汉字发音的声调,*声,过去分阴*、阳*,相当于今天汉语拼音声调中的一声和二声;仄声,过去有上、去、入三声,上声相当于今天汉语拼音声调的三声,去声相当于今天汉语拼音声调的四声。
入声,这个声调,在今天的标准普通话中已经不存在了,过去的入声字,今天已经分摊进其他四个声调里,其中以归入*声的居多。
作为诗词、诗歌来讲,由于体裁的不同,押韵的方式也略有差异。
像我们看到的古诗中的五言、七言等体裁,是两个五言或七言句子合成一个完整句子,称为“一联”,每联的结尾押韵。
而且,韵字的声调必须保持一致,即*声和*声字相押,仄声和仄声字相押。
*仄声调之间不得押韵。
1、轻吟、莫相离
2、一笑为红颜
3、惟叹相逢晚
4、日暮盼归人
5、郎骑竹马来
6、挚瑶满夙缘
7、[浅笑醉红楼]
8、春风不识路
9、相忘于江湖
10、挽梦忆笙歌
11、一袍清酒付
12、素手画悲秋
13、独酌伊人泪
14、故笙诉离歌
15、竹马今何在
16、凉城凉人心
17、枯守一座城
18、倚楼醉听雨﹌
19、落雨碎江南
20、君未叹沉香
21、挽梦忆笙歌i
22、_、岁月负缠绵╮
23、风落尘归去
24、竹中窥落日
25、醉酒戏花颜
26、回眸泪倾城
27、何得佳人归
28、柳春画满楼
29、花尽千霜默
30、执笔画浮尘
31、忆挽青笙尽
32、若只如初见っ
33、月下唱离歌
34、诗酒露华浓
35、入画浅相思
36、夏末╄花落雨
37、摇曳的青丝
38、一缕青丝烟
39、一世终苍老
40、执笔写余生
41、一夕意相左
42、一曲一场叹
43、花落╮君离开
44、此心却寄予
45、伊人淡妆泪
46、素手挽清风
47、陌上柳絮飞
48、举杯敬风尘
49、独醉笑清风
50、云从窗里出
51、风追烟花雨
1、愿为西南风,长逝入君怀。
2、相思似海深,旧事如天远。
3、感郎千金意,惭无倾城色。
4、一花一世界,一叶一追寻。
5、海有舟可渡,山有路可行。
6、一念贪欲起,百万障门开。
7、落花人独立,微雨燕双飞。
8、第一场雪落,与君初相逢。
9、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10、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
11、斯人若彩虹,遇上方知有。
12、欢娱在今夕,嬿婉及良时。
13、天涯伴君随,海角伴尹老。
14、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15、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16、君之我所系,卿之我所意。
17、结发为夫妻,恩爱两不疑。
18、与君初相识,犹如故人归。
19、天涯明月新,朝暮最相思。
20、人间烟火色,浮世一微尘。
21、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
22、思君如流水,何有穷已时。
23、我春衫年少,你桃之夭夭。
24、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
25、投我以求桃,报之以琼瑶。
26、人生天地间,忽如远行客。
27、江山看不尽,唯有镜中人。
28、择一人深爱,等一人终老。
29、是今生相伴,或来世再惜。
30、心中栽桃树,灼灼映桃花。
31、我有所念人,隔在远远乡。
32、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33、青丝锁情深,白首证余生。
34、公子颜如玉,陌上世无双。
35、与君一握手,衣袖三年香。
36、江南生梓木,灼灼孕芳华。
37、我断不思量,你莫思量我。
38、择一城终老,遇一人白首。
39、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40、清风不解语,怎知风光恋。
41、情不知所起,缘不问何灭。
42、生来当复归,死当长相思。
43、古今多少事,渔唱起三更。
44、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
45、陌上人如玉,公子世无双。
46、一把油纸伞,几段相思泪。
47、爱千转百回,柔情千万丈。
48、此情隔山海,山海亦可*。
49、所爱隔山海,山海皆可*。
50、痴一人情深,留一世繁华。
51、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唐诗七言绝句的押韵要求
七言律诗是律诗的一种。律诗是**体诗的一种,因其格律严密,故名。起源于南北朝,成熟于唐初。八句,四韵或五韵。中间两联必须对仗。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首句可押可不押,通常押*声。分五言、七言两体。七字的称七言律诗,简称七律。下面小编整理了唐诗七言绝句的押韵要求,欢迎参考。
古诗(律诗)格律知识
古代诗歌,其作品蔚为大观,其种类也纷繁芜杂,在这里,我们仅从格律的角度来分析,可以将古代诗歌分为两大类:古体诗和*体诗。*体诗以律诗为代表,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相应地,凡不受*体诗格律束缚的,我们都笼统地将其称为古体诗。另外,从诗句字数上看,诗歌主要有五言诗和七言诗两种形式。因此,本文就将古诗格律的讨论,限定在五言或七言律诗上。
律诗每首八句,分别组成四联。依次称为首联、颔联、颈联和尾联。在讲律诗的格律时,我们主要了解“押韵”“*仄”和“对仗”等概念。
一、押韵
韵是诗歌格律的基本要素之一。诗人在诗歌中用韵,叫做押韵。诗歌(包括古体诗歌、民歌等)没有不押韵的。所谓押韵,就是把同韵的两个或更多的字放在同一位置(一般是句尾)上。古诗创作中讲究的“韵”,不完全等同于现代汉语拼音中的“韵母”,所以,所谓的“同韵”,我们可以*似地理解为“相同或相*韵母”。
例(一):书湖阴先生壁(宋·王安石)
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蹊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这里的“苔”、“栽”和“来”的韵母都是“ai”,自然属于“同韵”,所以,它们是押韵的。
例(二):四时田园杂兴(宋·范成大)
昼出耕耘夜织麻,村庄儿女各当家。童孙未解供耕织,也傍桑阴学种瓜。
这首诗中的“麻”、“家”和“瓜”的韵母分别是“a”、“ia”和“ua”,但其主要韵母都是“a”,在古韵中属于“同韵”字,所以,它们也是押韵的。
例(三):山行(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比较“斜”、“家”和“花”三个字的读音可以发现,“xie”和“jia”“hua”不应是“同韵”字。但是,唐代“斜”字读作“sia”(相当于xia),因此在当时,它们也是押韵的.。所以,在判断古诗押韵问题时,还应考虑到字音的演变因素,不能完全按照现代汉语的字音去衡量。
古人写律诗,是严格按照官方颁布的“韵书”来押韵的。
律诗中,一般是在二、四、六、八等偶数句,也就是每联的对句的句尾押韵,三、五、七句也就是每联的出句不押韵,全诗的首句可入韵也可不入韵(五律首句多数不入韵,七律首句多般入韵);并且,韵脚(押韵的字)一般为*声字(即阴*、阳*调的字)。例如:
(一)送魏大将军(唐·陈子昂)
匈奴犹未灭,魏将复从戎。怅别三河道,言追六郡雄。
雁山横代北,狐塞接云中。勿使燕然上,惟留汉将功。
(二)咏煤炭(明·于谦)
凿开混沌得乌金,藏蓄阳和意最深。爝火燃回春浩浩,洪炉照破夜沉沉。
鼎彝元赖生成力,铁石犹存死后心。但愿苍生俱饱暖,不辞辛苦出山林。
(一)诗中“戎”“雄”“中”“功”同韵且均为*声字,全诗偶数句入韵。
(二)诗中“金”“深”“沉”“心”“林”同韵且均为*声字,全诗偶数句押韵,且首句即入韵。
二、*仄
*仄是律诗中又一个重要因素,我们讲诗歌的格律,主要就是讲*仄。*仄是诗歌格律的一个术语:诗人们把汉语四声分为两类,“*”就是*声(包括阴*、阳*),“仄”就包括上、去、入三声。如果*仄两声在诗歌中交错出现,就能使声调多样化,达到“谐和”的音韵效果。这种“交错”包括:1、*仄在本句中交替出现,2、*仄在对句中对立存在。例如:“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这两句诗句的*仄是“**仄仄**仄,仄仄**仄仄*”。就本句来说,每两个字一个节奏。*起句**后面跟着的是仄仄,仄仄后面跟着的是**,最后一个又是仄。仄起句仄仄后面跟着的是**,**后面跟着的是仄仄,最后一个又是*。这就是交替。就对句来说,“金沙”对“大渡”,是**对仄仄,“水拍”对“桥横”,是仄仄对**,“云崖”对“铁索”,是**对仄仄,“暖”对“寒”,是仄对*。这就是对立。
根据*仄的要求,律诗在这一方面的形式就只有固定的两种基本格式。它们是:
(一)五律:
1、仄起式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2、*起式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二)七律:
1、仄起式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2、*起式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仄**。
当然,律诗还可以由此而变化出其它诸多格式来,我们就不必要一一了解了。
律诗在*仄上也有特别要求,主要表现为:
第一,律诗的*仄有“粘对”规则。“对”就是对立,上文已经提及,这里不再重复。“粘”就是*粘*,仄粘仄;后联出句的第二字的*仄要与前联对句的第二字相一致。具体说来,要使第三句跟第二句相粘,第五句跟第四句相粘,第七句跟第六句相粘。上文所述的五律*仄格式和七律*仄格式,都是合乎这个规则的。试看*的《长征》,“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滕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第二句“水”字仄声,第三句“岭”字跟着也是仄声;第四句“蒙”字*声,第五句“沙”字跟着也是*声;第六句“渡”字仄声,第七句“喜”字跟着也是仄声。可见“粘”的规则是很严格的。粘对的作用,是使声调多样化。如果不“对”,上下两句的*仄就雷同;如果不“粘”,前后两联的*仄又雷同了。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可以帮助我们背诵*仄的歌诀(即格式)。只要知道了第一句的*仄,全篇的*仄都能背诵出来了。明白了粘对的道理,又可以帮助我们了解长律的*仄。不管长律有多长,也不过是依照粘对的规则来安排*仄的。违反了粘的规则,叫做失粘;违反了对的规则,叫做失对。
第二,律诗格律中的“孤*”禁忌。孤*是律诗格律的大忌,所以诗人们在写律诗的时候,都注意避免孤*。在五言“**仄仄*”这个句型中,第一字必须用*声;如果用了仄声字,就是犯了孤*。因为除了韵脚之外,只剩一个*声字了。七言是五言的扩展,所以在“仄仄**仄仄*”这个句型中,第三字如果用了仄声,也叫犯孤*。如果五言第一字、七言第三字必须用仄声,那就必须采取补救(见下文)的办法。
第三,律诗格律中的“拗救”。凡*仄不依常格的句子,叫做拗句。前面一字用拗,后面就必须用“救”。所谓“救”,就是补偿。一般说来,前面该用*声的地方用了仄声,后面必须(或经常)在适当的位置上补偿一个*声。“拗救”的具体方式是极其复杂的,我们无须一一了解。
第四,关于“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说法。关于律诗的*仄,相传有这样一个口诀:“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这是指七律(包括七绝)来说的。意思是说,第一、三、五字的*仄可以不拘,第二、四、六字的*仄必须分明。至于第七字呢,自然也是要求分明的。如果就五言律诗来说,那就应该是“一三不论,二四分明”。这个口诀对于初学律诗的人是有用的,因为它是简单明了的。但是,它分析问题是不全面的,所以容易引起误解。先说“一三五不论”这句话是不全面的。在五言“**仄仄*”这个格式中,第一字不能不论,在七言“仄仄**仄仄*”这个格式中,第三字不能不论,否则就要犯孤*的禁忌。至于五言第三字,七言第五字,在一般情况下,更是以“论”为原则了。总之,七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三个字不论,*脚的句子只能有两个字不论。五言仄脚的句子可以有两个字不论,*脚的句子只能有一个字不论。“一三五不论”的话是不对的。再说“二四六分明”这句话也是不全面的。五言第二字“分明”是对的,七言第二四两字“分明”是对的,至于五言第四字、七言第六字,就不一定“分明”。如“仄仄**仄”这个格式也可以换成“仄仄*仄仄”,只须在对句第三字补偿一个*声就是了。七言由此类推。“二四六分明”的话也不是完全正确的。
hu:胡、虎、户、湖、呼、乎、胡、护、互、壶、沪、狐、忽...... wu:舞、无、吴、物、屋、午、武、误、务、唔、伍、雾、勿...... fu:腑、服、付、福、副、富、负、夫、复、附、符、父、府...... ...... 诗押韵的方法:押韵是在诗文中,把同韵字放在不同句子的相同位置上,一般把韵放在句尾,所以又叫韵脚。押韵基本上有以下几种方式: 1:偶韵。说白了就是偶句押韵,这是最基本的方式。 2:交韵。也叫隔韵。如臧克家《老马》:总得叫大车装个够,它横竖不说一句话,背上的压力往肉里扣,它把头沉重地垂下!这刻不知道下刻的命,它有泪只往心里咽,眼里飘来一道鞭影,它抬起头望望前面。发现没?ou a ou a ing an ing an 3:随韵。如江西某儿歌:懒汉懒,织毛毯。毛毯织不齐,就去学编*。编*编不稳,就去学磨粉。 ………… ………… an an i i en en 4:抱韵如朱自清《还念闻一多先生》:你是一团火,照彻了深渊,指示着青年,失望中抓住自我。楼主明白否?o an an o. 5:连续韵就是每一句都押韵,并且不换韵。 6:京剧特有的仄*韵跟交韵差不多,但是一*一仄,如《西施浣纱》 7:一字韵如歌谣:妈妈教宝宝,粮食宝中宝。爱惜宝中宝,才是好宝宝。 8:尾声韵就是押韵的字后面再跟一个尾声字,比如:行船不怕对头风罗,晒鳖哪管日头红罗。 ………… 风红原本押韵,但后面多加一个“罗”字,这种押韵一般为了配合民歌。 9:遥韵说白了就是遥遥相押,如方冰《王二小放牛郎》:敌人把王二小挑起在枪尖,摔死在大石头的旁边。我们的十三岁的王二小,可怜他死的这样惨。干部和老乡得到了安全,他却睡在冰冷的山巅。他的脸上含着微笑,他的血印照着蓝的天。其中的“小”和“笑”就属于遥韵。
对看张伟数金钱
逝者如斯夫
1、墨染青衣颜ヽ
2、置酒长安道
3、酒醉断人肠。
4、聆听说书人.
5、黑夜╮贵公子
6、一眼扰思绪
7、十里红妆梦
8、待月寻晚沉
9、南城忆潇湘
10、尘埃落雨痕
11、微雨滿蘋洲
12、盏中柳色浅
13、海南陈鸿宇
14、一人饮酒醉╮
15、指间の流沙
16、赤豆小元宵
17、弄泉试照影
18、灵世鬼荼℃子
19、画船听雨眠
20、山君不见山
21、斯人独憔悴
22、飞雪又似舞
23、轻吟、莫相离
24、倚楼听风雨
25、纯情、小火机
26、枯骨裹红装
27、落月溢寒烟
28、载月落日升
29、醒后听戏言
30、假装无所谓
31、小字寄娇研
32、白衣染青葱°
33、旧城念旧人
34、红颜亦花开
35、剑舞红颜笑
36、长夜未有声
37、花念伊人泪
38、安妥于岁月
39、昨夜玉枕凉
40、咫尺天涯间
41、梦入芙蓉浦
42、素手挽清风
43、叛逆的青春
44、遍地梧桐花
45、独自倚花红
46、-清月聊无痕°
47、卧笑醉伊人
48、御风知有在
49、美人月下醉
50、徐徐入画灼
51、半岛秋山尽°
五言古诗最后押韵的
古诗里最后押韵是ian的
最后一个eng押韵的古诗
古诗的最后一个字押韵
最后一个字押韵ai的古诗
五押韵的古诗
五言古诗押韵的常识
读古诗最押韵的方言
五言古诗和七言古诗的押韵
中国最押韵的古诗
自创古诗要押韵的五言樱花
押韵的古诗七言
五字押韵的句子
五班口号押韵
押韵最好的古诗词
ai的押韵七言古诗
押韵的古诗名言
押韵的七言古诗2
押韵为an的古诗
in的押韵古诗
自创古诗五律要押韵的
押押韵的古诗
春雨过后的古诗押韵
大五班口号押韵
古诗有押韵的吗
押韵押shuo的古诗
an押韵的古诗
很押韵的古诗
押韵an的古诗
有押韵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