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陶渊明著名的十首诗句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陶渊明著名的十首诗句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陶渊明著名的十首诗句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陶渊明著名的十首诗句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陶渊明最著名的诗和诗句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诗歌是用高度凝练的语言,生动形象地表达作者丰富情感,集中反映社会生活并具有一定节奏和韵律的'文学体裁,不知道大家是否喜欢陶渊明的作品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陶渊明的作品,我们一起看看吧。
陶渊明最著名的诗和诗句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1] ),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 ,世称靖节先生。
1。奇文共欣赏,疑义相与析。 (东晋·陶渊明·移居)
2。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东晋·陶渊明·饮酒)
3。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东晋·陶渊明·饮酒)
4。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5。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6。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东晋·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三)
7。刑天舞干戚,猛志固常在。 (东晋·陶渊明·读山海经)
8。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东晋·陶渊明·杂诗)
9。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 (东晋·陶渊明·五柳先生传)
10。木欣欣以向荣,泉涓涓而始流。 (东晋·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的诗
1、《饮酒》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2、《归园田居五首》
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其二
野外罕人事,穷巷寡轮鞅。
白日掩荆扉,虚室绝尘想。
时复墟曲中,披草共来往。
相见无杂言,但道桑麻长。
桑麻日已长,我土日已广。
常恐霜霰至,零落同草莽。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陇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借问采薪者,此人皆焉如?
陶渊明最著名的诗句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知道一些经典的诗句吧,诗句是组成诗词的`、高度凝练的句子。还在苦苦寻找优秀经典的诗句吗?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陶渊明最著名的诗句,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归园田居·其三》
陶渊明(魏晋)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饮酒·其五》
陶渊明(魏晋)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杂诗》
陶渊明(魏晋)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归园田居·其一》
陶渊明(魏晋)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四时》
陶渊明(魏晋)
春水满四泽,夏云多奇峰。
秋月扬明晖,冬岭秀寒松。
《咏贫士》
陶渊明(魏晋)
凄厉岁云暮,拥褐曝前轩。
南圃无遗秀,枯条盈北园。
倾壶绝馀沥,窥灶不见烟。
诗书塞座外,日昃不遑研。
闲居非陈厄,窃有愠言见。
何以慰我怀,赖古多此贤。
述酒
陶渊明
重离照南陆,鸣鸟声相闻;
秋草虽未黄,融风久已分。
陶渊明是东晋大诗人,也是中国历史上成就最高的诗人之一。宋代的苏东坡评价陶渊明诗说:“其诗质而实绮,癯而实腴。”意思是陶渊明诗歌的风格*实而又繁华,瘦弱却又丰腴。可以说准确地概括了陶诗的风格。
一、陶渊明的人生哲学:
形影神·神释
大钧无私力,万理自森著。
人为三才中,岂不以我故!
与君虽异物,生而相依附。
结托既喜同,安得不相语!
三皇大圣人,今复在何处?
彭祖爱永年,欲留不得住。
老少同一死,贤愚无复数。
日醉或能忘,将非促龄具!
立善常所欣,谁当为汝誉?
甚念伤吾生,正宜委运去。
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应尽便须尽,无复独多虑。
陈寅恪先生专门对此诗逐一阐释,得出结论是陶渊明信奉着“委运任化的新自然说”,基于他的这一哲学观,后代学者多能继续研究有所创获。陶渊明确实给时人一种新的活法,确实活出了与世俗生活和解的方式,*淡中有绮丽,苦闷中有快乐。庄子说“达生之情者,不务生之所无以为;达命之情者,不务命之所无奈何!”盖应如此!
二、陶渊明的淡然悠远
饮酒·其四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泛此忘忧物,远我遗世情。
一觞虽独尽,杯尽壶自倾。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啸傲东轩下,聊复得此生。
陶渊明总是让人联想到菊花。他的诗也符合菊花淡然的风格。这首主要写赏菊与饮酒,诗人完全沉醉其中,忘却了尘世,摆脱了忧愁,逍遥闲适,自得其乐。对菊饮酒,啸歌采菊,自是人生之至乐。
三、陶渊明的豁达
拟挽歌辞·其三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嶣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向来相送人,各自还其家。
亲戚或余悲,他人亦已歌。
死去何所道,托体同山阿。
《拟挽歌辞》共有三首,陶渊明设想自己死后情景,拟此三诗,此诗为第三首。后四句道出了他对生死的豁达。视死亡如托体于山,这就不难懂他的乐天安命顺其自然了。陶渊明受道家思想影响很大,在他身上总能看到庄子的影子,只不过庄子是太不*人情的哲学家,而陶渊明则是一位想得开、说得出且做得来的诗人。
四、陶渊明的读书:
读山海经(其一)
孟夏草木长,绕屋树扶疏。
众鸟欣有托,吾亦爱吾庐。
既耕亦已种,时还读我书。
穷巷隔深辙,颇回故人车。
欢然酌春酒,摘我园中蔬。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泛览《周王传》,流观《山海图》。
俯仰终宇宙,不乐复何如。
“古之学者耕且养”,陶渊明也是继承古训的,务农自不必说,但猜想他庄家肯定种得一般,也不是一位持家有方的人。读书亦是如此:“好读书不求甚解”;泛览、流观可窥其读书的态度了。
五、陶渊明的田园生活: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陶渊明比较著名的十首古诗词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许多人对一些广为流传的古诗都不陌生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你有真正了解过古诗吗?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陶渊明比较著名的十首古诗词,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一】归园田居(其一)(陶渊明)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二】杂诗(十二首之第二首)(陶渊明)
白日沦西阿,素月出东岭。
遥遥万里辉,荡荡空中景。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冷。
气变悟时易,不眠知夕永。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念此怀悲凄,终晓不能静。
【三】 杂诗(十二首之第一首)(陶渊明)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得欢当作乐,斗酒聚比邻。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四】咏荆轲(陶渊明)
燕丹善养士,志在报强嬴。
招集百夫良,岁暮得荆卿。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素骥鸣广陌,慷慨送我行。
雄髮指危冠,猛气冲长缨。
饮饯易水上,四座列群英。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萧萧哀风逝,澹澹寒波生。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心知去不归,且有後世名。
登车何时顾,飞盖入秦庭。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图穷事自至,豪主正怔营。
惜哉剑术疏,奇功遂不成!
其人虽已殁,千载有馀情。
【五】拟挽歌辞 其三(陶渊明)
荒草何茫茫,白杨亦萧萧。
严霜九月中,送我出远郊。
四面无人居,高坟正嶕峣。
马为仰天鸣,风为自萧条。
幽室一已闭,千年不复朝。
千年不复朝,贤达无奈何。
陶渊明的诗十首
陶渊明,名潜,字元亮,别号五柳先生,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一作宜丰人。东晋末到刘宋初杰出的'诗人、辞赋家、散文家。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陶渊明的诗十首,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1、《归园田居 其五》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怅恨独策还,崎岖历榛曲。
山涧清且浅,遇以濯吾足。
漉我新熟酒,双鸡招*局。
日入室中暗,荆薪代明烛。
欢来苦夕短,已复至天旭。
2、《归园田居 其三》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3、《饮酒 其一》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衰荣无定在,彼此更共之。
邵生瓜田中,宁似东陵时!
寒暑有代谢,人道每如兹。
达人解其会,逝将不复疑;
忽与一樽酒,日夕欢相持。
4、《拟古 其一》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荣荣窗下兰,密密堂前柳。
初与君别时,不谓行当久。
出门万里客,中道逢嘉友。
未言心未醉,不在接杯酒。
兰枯柳亦衰,遂令此言负。
多谢诸少年,相知不忠厚。
意气倾人命,离隔复何有?
5、《拟古 其九》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种桑长江边,三年望当采。
枝条始欲茂,忽值山河改。
柯叶自摧折,根株浮沧海。
春蚕既无食,寒衣欲谁待!
本不植高原,今日复何悔。
6、《时运》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迈迈时运,穆穆良朝。
袭我春服,薄言东郊。
山涤馀霭,宇暧微霄。
有风自南,翼彼新苗。
7、《时运》
年代: 魏晋 作者: 陶渊明
洋洋*潭,乃漱乃濯。
邈邈遐景,载欣载瞩。
人亦有言,称心易足。
挥兹一觞,陶然自乐。
8、《时运》
君子死知己,提剑出燕京。
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日入群动息,归鸟趋林鸣。
翩翩新来燕,双双入我庐,先巢故尚在,相将还旧居。
秋菊有佳色,裛露掇其英。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日月掷人去,有志不获骋。
山川千里外,言笑难为因。
漉我新熟酒,只鸡招*局。
奇文共欣赞,疑义相与析。
不为五斗米折腰。
欲言无予和,挥杯劝孤影。
商歌非吾事,依依在耦耕。
福不虚至,祸不易来。
倾壶绝余沥,窥灶不见烟。
步步寻往迹,有处特依依。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舟遥遥以轻飏,风飘飘而吹衣。
渐离击悲筑,宋意唱高声。
凌厉越万里,逶迤过千城。
策扶老以流憩,时矫首而遐观。
商音更流涕,羽奏壮士惊。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药石有时闲,念我意中人。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云无心以出岫,鸟倦飞而知还。
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春秋多佳日,登高赋新诗。
芳菊开林耀,青松冠岩列。怀此贞秀姿,卓为霜下杰。
一生复能几,倏如流电惊。
觉悟当念还,鸟尽废良弓。
童孺纵行歌,斑白欢游诣。
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
微雨从东来,好风与之俱。
榈庭多落叶,慨然知已秋。
风来入房户,夜中枕*冷。
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长呤掩柴门,聊为陇亩民。
《归园田居 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归园田居 其四》
久去山泽游,浪莽林野娱。
试携子侄辈,披榛步荒墟。
徘徊丘垄间,依依昔人居。
井灶有遗处,桑竹残朽株。
陶渊明的诗
古体诗是诗歌体裁。从诗句的字数看,有所谓四言诗、五言诗、七言诗和杂言诗等形式。四言是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陶渊明的诗,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陶渊明:《饮酒其五》原文: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饮酒其五》参考注释:
陶渊明:《饮酒其五》赏析:
“结庐在人境”是一首脍炙人口的诗篇,广为后人传诵,反映了诗人归田前期的志趣和情怀。这是一首具有诗的鲜明形象和悠远境界,又蕴含着某种宇宙人生之理的哲理诗。诗中用了“真意”、“忘言”等玄学用语,更有一种耐人寻味的理趣。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这四句诗,实际上是讲人与现实的关系问题,即生活在现实中的人能否超脱于现实之外的问题。当时道教盛行,宣扬生命“无极”论,说什么只要导养得法,人就可以得道成仙,不但精神不死,肉体也能久视长生。那时,或竦身云霄,或潜泳江海,茫茫恢廓的宇宙,就可任你逍遥翱游了。也就是说,神仙的身形和精神都是超生死、超时空的。陶渊明对这种神仙妄说素抱否定、批判的态度,他认识到,“富贵非吾愿,帝乡不可期”(《归去来兮辞》),即使后来陷入生活的绝境,也决不到神仙世界去寻求精神安慰。因而他弃官而不弃世,归田而不隐遁山林。其实,他所归隐的田园,对官场来说是“隐”,于广大农村现实而言,则不但不是“隐”,倒是步步接*了。这是一方面。然而,他却相信,人的思想或精神,可以孤立地自我净化,或者说,能够超脱于现实之外。这四句诗就是讲这个道理。“结庐在人境”是说生活在现实社会中。“车马喧”指人世间各种烦人的尘杂,也是世人为富贵荣华而奔竞的形象写照。他之所以身居人境而尘杂不染,就因为能做到“心远”。“心远”就是思想上绝弃富贵荣华之念。一个人丢掉了物欲,断绝了尘想,精神就远远超出于尘世之外了。他在《戊申岁六月中遇火》一诗中说:“形迹凭化往,灵府长独闲。”在现实生活中,人的形迹常常身不由己,只好任其自然;但人的内心世界却可以超现实而恬澹虚静。这种渴求精神上超现实的幻想,与当时流行的说法:“形居尘俗而栖心天外”(《晋书·隐逸传》),都是当时人们力求从内心苦闷中解脱出来的一种主观愿望。然而,人生活在现实生活之中,又想屏居于现实矛盾之外,那事实上是办不到的,说穿了,不过是自我排遣或解脱的另一说法罢了。这就是所谓“心远”的实质。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诗人采菊东篱,悠然自得,又逢山气特佳,飞鸟投林的黄昏,大自然的一切都显得和融淳净;此时的诗人,超然冥邈,神逸方外,他的心境与大自然融为一体了!这里,“采菊”二句主要突现诗人乐得其所的“悠然”心境;“山气”二句则明显寓有“众鸟欣有托”的意兴。两者的情趣是相通的。这种主观心境与客观环境的浑融妙合,后人概括为“意与境合”,或“意与境浑”。在诗中,这种主、客两方的交感,主要靠那个“见”字生动地表现出来。苏东坡说,俗本作“望南山”,“则此一篇神气都索然矣”;而着一“见”字,“意境全出”。奥妙究竟在哪里?我以为“见”字之得,主要得之于无心,能使“意”、“境”妙合自然;而“望”字之失,主要失之于有意,有意则不自然,故破坏了全诗的悠然气象。
然而,从诗的艺术构思上说,“结庐”四句讲超脱,“采菊”四句表现“意与境会”,二者之间,究竟有什么内在联系呢?前面说过,陶渊明讲超脱,只限于个人的精神或心境,即所谓“心远”而已。他认为,要使自己的“心”不受世尘的污染,不受“车马”的喧扰,那就必须痛下决心,放弃功名利禄的追求,返回农村田园,去过躬耕自食的生活。这是挣脱世俗精神枷锁,获得心灵自由解脱的必由之路。而人的心境,如能净化到同大自然一样的纯洁、和融、浑朴,那就达到了最理想的精神境界,也就是“心远”的极致。“采菊”四句诗讲的,正是“心远”达到极致的一种艺术境界,它向读者表明:人的主观心境与大自然的客观环境真正浑然妙合了,人的精神也就从尘世之累中彻底地解脱了。诗人在东篱下采菊,他的身形固然属于现实世界,但他当时的心境却“悠然”到与大自然冥会妙合的胜境。可见,前四句是提出问题,并作了结论性的回答,后四句才用诗的形象具体表达这一诗的主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此中”,指“采菊”四句所表现的意境。“真意”的“真”,在玄学家的概念中,与“自然”是相通的,“真意”就是自然的意趣,它概括了“采菊”四句所表现的意境的本质特征,故清人吴淇说它是“一篇之髓”(《六朝选诗定论》卷十一)。从诗人主观方面说,采菊东篱,悠然自得,这是对宇宙人生之理、造化自然之趣的领悟;从庐山一带傍晚的自然环境说,一切都显得和融浑朴,充满生机,这正是大自然的本色。诗人的悠然情怀与眼前的自然气象,都合于自然之道,因而,主、客二方也就冥会妙合了。这其中的妙谛,在诗人看来,只可意会,难以言传,故曰“欲辨已忘言”。“言意之辨”是魏晋玄学研究的一个基本理论,所谓“得意忘言”,是说“言”、“象”是得“意”的工具或手段,得“意”不能离开“言”、“象”;然而,“言”、“象”只是现象,“意”才是事物的本质,故要真正领悟“意”的真谛,又不可凝滞于“言”、“象”,而应忘言忘象。在这首诗中,诗人从“采菊”四句展示的具体“言”、“象”中所领悟到的“意”,就是一个“真”字。他认为,“意”既已得,其余辨说都是多余的了;不然,或如《庄子·齐物论》说的:“辩也者,有不见也。”(“辩”与“辨”通)辨说愈多,“意”反而会被“言”、“象”所淹没。这两句结尾,既点破了全诗的意趣在一个“真”字,又留下不尽之意让读者去体味,这大概就是王国维说的“言外之味,弦外之响”(《人间词话》)了。
陶渊明在这首诗中表现的“真意”即自然之趣,既表现为山水田园的具体“自然”,也是诗人主观精神的抽象“自然”。在这里,山水田园的描写不是当作表现诗人心灵“自然”的背景而存在;两者在诗中是浑融混一,难辨彼此的.。这种“意与境浑”的艺术境界,乃是现实与理想的统一,客观与主观的统一,有限与无限的统一,一句话,是虚与实在诗歌创作上的辩证统一。它能产生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特殊艺术效果。
诗人简介:
陶渊明(365-427)又名陶潜,曾做过几年小官,后辞官回家,从此隐居不仕。田园生活是陶诗的重要题材,因此后来人们将他称作“田园诗人”。
在他的田园诗中,随处可见的是他对污浊现实的厌烦和对恬静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在《归园田居》中,他将官场写成“尘网”,将身处其中比喻为“羁鸟”和“池鱼”,将退隐田园更是比喻为冲出“樊笼”,返回“自然”。
因为有实际劳动经验,所以他的诗中洋溢着劳动者的喜悦,表现出只有劳动者才能感受到的思想感情,如《归园田居》第三首就是有力的证明,这也正是他的田园诗的进步之处。
对现实的失望,迫使诗人回到诗歌中去构筑一个理想的社会,《桃花源诗并记》是他这一思想倾向的反映。
除田园诗之外,陶渊明还有歌咏勇士的诗,有充满爱国热情的诗,有消极避世的诗,由此可见其诗歌思想的复杂性。
陶渊明的诗多取材田园风光、*常生活,运用朴素的语言、白描的手法,直率地抒写而出,这就使人感到自然、亲切,情感真挚,没有任何人工雕琢的痕迹,引导读者去体味其中悠然冲淡的情致,走进诗人所营造的意境中去。
陶渊明(365-427),字元亮,又名潜,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市荆林街)人。他是*东晋时代最杰出的诗人。陶渊明生活在晋宋易代之际,是一个动荡不安的年代,而诗歌几乎被玄言诗占据着。然而,正因为陶渊明的出现,才使诗歌艺术的脉络重新接上,并且增添了许多新的充满生机的因素。陶诗沿袭魏晋诗歌的古朴风气而进入更成熟的境地,象一座里程碑标志着古朴的诗歌所能达到的高度。
陶渊明可谓是魏晋风流的一位代表,他的诗主要可以分为五类:田园诗、咏怀诗、咏史诗行役诗、赠答诗。
1、田园诗田园诗和山水诗往往并称,但这是两类不同的题材。田园诗会写到农村的风景,但其主体是写农村的生活、农夫和农耕。山水诗则主要是写自然风景,写诗人主体对山水客体的审美,往往和行旅联系在一起。而陶渊明写得多的是田园诗。他的田园诗有的描写田园景物的恬美、田园生活的简朴,表现自己悠然自得的心境,如《归园田居》其一;有的写躬耕的生活体验。这是其田园诗最有特点的部分,也是最为可贵的部分,如《归园田居》其三;还有的写自己的穷困和农村的凋敝,如《归园田居》其四。可以看出,田园诗是陶渊明为*文学增添的一种新的题材,以自己的田园生活为内容,并真切地写出躬耕之甘苦,陶渊明无疑是*文学史上的第一人。
2、咏怀诗和咏史诗咏怀诗和咏史诗内容有相*之处,咏史也是咏怀,不过是借史实为媒介而已。他的咏怀诗有些是以组诗的形式写成的,如《饮酒》。而他的咏史诗所咏的对象偏重于古代的人物,表现自己不与统治者同流合污的品格,抒发忧愤之情。
3、行役诗陶渊明的行役诗都是他宦游期间的作品,它们有一个共同的主题就是悲叹行役的辛苦,表达对仕宦的厌倦,反复诉说对田园的思念和归隐的决心。如以下例句:“目倦川途异,心念山泽居。望云惭高鸟,临水愧游鱼。”(《始作镇军参军经曲阿作》)
4、赠答诗陶渊明的赠答诗颇能见其对友人的敦厚之情。陶渊明的赠答诗又有他自己的特点:以其真挚的感情、家常的内容、隽永的意味、既不火热也不冷淡的语调,为自己塑造了一位仁厚长者的形象。而《答庞参军》是其赠答诗中最深沉的一首诗。
自然,不仅是陶渊明的人生旨趣,也是其诗歌的总体艺术特征。因此,陶渊明在*诗史上是第一个大量写作田园的诗人,开创了田园诗派。他的田园诗有着浓厚的田园生活气息;弥漫着五谷和桑麻的芬芳,洋溢着劳动的欢悦和艰辛,表现着农民生活的苦难。这些散发着泥土气息的田园诗到后来与谢灵运的山水诗相结合,形成了绵绵不绝的山水田园诗派。陶渊明田园诗在诗史上的革新作用,还在于它冲击了弥漫着诗坛的玄言诗,打破了自魏末以来玄言诗一统诗坛的局面,给诗坛带来了清闲的气息。犹如一股春风,使窒息的诗坛漾起了勃勃生机。这股春风汇合了谢灵运的山水诗,终于涤荡了“谈乎寡味”的玄言诗,彻底**了诗坛,恢复了诗歌不是以说理取胜,而应以抒情见长的传统,放射出新颖的艺术光芒。
因此,我们可以从三方面来论述“自然”的艺术特色在他田园诗中的表现。其一,语言上自然本色、精练传神。“陶诗是当时社会文化的自然状态,有着什么样的陶渊明,也就有着什么样的陶诗,‘语言是存在的家’,陶诗就是陶渊明其人的家。”这个比喻可谓形象。陶渊明的田园诗不尚藻饰,不事雕琢,而是惯用朴素自然的语言和疏淡的笔法精练地勾勒出生动的形象,传达出深厚的意蕴,从而达到写意传神的艺术效果。然而事实上,陶诗的语言并非是未经锤炼的,反而是高度精练、去芜存精后才显得*淡而自然,从这一角度看,陶渊明对文字的提炼运用可说达到了极高的造诣。其二,艺术风格上恬淡自然、醇厚隽永。清人方东树曾说:“读陶公诗,专取其真事、真景、真理,真不烦绳削而自合。”四个“真”字,可见陶诗真实感之强,“自然”气之盛。纵而观之,其田园诗的题材和内容多采自归隐后的生活,他将劳动视为自然的生活方式,认为自躬自耕式的生活虽苦且累,然而却是最贴*田园的纯自然性质的生活。其三,艺术境界上高远拔俗、天然浑成。主要体现在追求情、景、事、理的交融统一。陶渊明曾借《五柳先生传》道:“常著文章自娱,颇示己志。忘怀得失,以此自终。”可见其田园诗的特点乃以“意”为诗,“直写胸中天”。其实诗意也直接源于自然——触景生情,于是“诗缘情而绮丽”。陶诗的魅力,在于以其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语言创造出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在于诗句充满感情力量,但同时又舒缓、*和、少有激荡,严谨地与冷静的哲理思维相结合,创造出高远拔俗的意境;在于从*凡的生活素材中提炼深沉的意蕴和哲理,从而实现田园诗的物我交融、情景相生的境界。总体而言,陶诗的意境都较为完整,胜在以整体为单位感染读者,而不以一字一句或某个片断吸引人。
陶渊明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成就最高的文学家,对后世的影响极其深远。在玄言诗盛行,文尚雕琢的时代,陶渊明的出现,给沉闷的文坛带来了新的气息。他的田园诗独特的艺术风格,为*诗歌发展开辟了一块新的园地。虽然,陶渊明在当时并不受人重视,到了唐代,陶渊明在文学史上的重要地位得到了普遍承认,但陶渊明的事迹和作品,则广为流传,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贵品格,酒和菊已成为他的象征,曾被后世引以自励。
陶渊明的诗的影响,在*诗史上则极为广泛和深远。直到今天;陶渊明田园诗的深刻内蕴,仍然是展示在我们面前的一个十分广阔的、有待我们进一步开发探索的领域。
*诗坛,人才辈出,其中“五柳先生”陶渊明就是魏晋南北朝时期极负盛名的诗人,其田园诗文趋于完美,富有魅力,形成独树一帜的田园诗派,诗文所蕴含的*淡自然的朴素之美对后世文学产生了巨大的影响。而其辞官归家,每日荷锄,种豆南山下,又为我们塑造了一位淡泊名利的隐士形象。作为文化名人和隐士的陶渊明是我们的阅读对象,而他的人生经历和诗文情境也是我们写作中常用的素材。
【经典素材多维解读】
1.陶渊明很喜欢喝酒,所以命令县公田都种秣谷,后来他的妻子固请种粳,才使一顷五十亩种秣,五十亩种粳。有一次,郡遣督邮至,县吏说他应该束带见督邮,陶渊明叹曰:“吾不能为五斗米折腰。”于是他便辞职,写了《归去来辞》这首名赋。从此以后,他过起农夫的生活,有几次人家请他做官,他都拒绝了。他自己很穷,愿意和穷人一起过田园生活。他有一次曾遣一个农家的孩子到他儿子的地方去,帮他们挑水取柴,他在给儿子的信里说:“此亦人子也,可善遇之。”
【素材运用】⑴情怀;⑵率真;⑶不为名利所累
2.判史王弘非常钦仰陶渊明,要和他做朋友,可是觉得很难碰见他。他很自然地说:“我性不狎世,因疾守用,幸非洁志慕声。”王弘只好跟一个朋友设计去会见他,这个朋友约他出门喝酒,当他走到半路,停在一个野亭的时候,朋友便把酒拿出来。陶渊明欣然坐下来喝酒,王弘早已隐藏在附*的地方,便在这时候走出来和他相见了。他非常高兴,欢宴穷日,连朋友的地方也忘记去了。王弘看见陶渊明无履,就叫左右为他造履。当王弘的左右请他量履的时候,陶渊明便伸出脚来让他们量一量。
【素材运用】⑴交友;⑵真性情;⑶仰慕
3.为了排解心中的烦闷,陶渊明在柳树下修整出七八丈见方的*地,安置了一张石桌,外加几张石凳,每每晨曦初出,斜阳将倾,他总爱在此闲坐,或观赏景致,或开卷读书,或即兴赋诗,或弹琴抒情。当时陶渊明有一好友名叫庞遵,字道之,住在上京里东南七八里处的南里,也是寻阳一带颇为著名的文士。陶渊明与他志趣相投,年龄又相*,因而常常互相往来,或喝酒清谈,或议论时事,或探讨玄言哲理,或弹丝品竹、赋诗作文。一天庞遵来访,命人将酒食挑到五柳树下,陶渊明说:“道之兄!今日就在这棵柳树下痛饮一番为何?”庞遵答:“好极了,在柳树下开怀畅饮,天地人融为一体,抛掉一切烦恼,可作人生快意之举。兄简直可以称为‘五柳先生’了”。陶渊明心中为之一振,兴奋地说:“就是它,五柳先生!五柳先生!”接着提笔饱蘸浓墨,写下了“五柳先生传”并从此自号“五柳先生”。
【素材运用】⑴亲*自然;⑵赤子情怀;⑶率真
4.陶渊明迷上了菊花,在东园辟了个花圃,专门用来栽培菊花。凡经过他亲手侍弄过的菊花,株株壮健,枝枝挺拨,花色艳丽,更奇妙的是一般菊花通常是春生夏长,秋季开花,而他的菊圃之中,几乎一年四季都有菊花在盛开,可以说是常盛不衰,四季如秋。每当秋风一起,东园中的菊花竞相开放,花朵黄白相间,青红错杂,引得满园蜂蝶纷飞。一些倾慕者又给陶渊明加了一个雅号,尊称他为“菊仙”,也有人暗地里称他为“菊痴”。
【素材运用】⑴爱好;⑵乐趣;⑶高雅情怀;⑷痴迷
1、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2、千秋万岁后,谁知荣与辱。
3、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4、未言心相醉,不再接杯酒。
5、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6、勤学如春起之苗,不见其增,日有所长;辍学如磨刀之石,不见其损,日有所亏。
7、寓形宇内复几时?何不委心任去留?
8、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慧学的王《古诗鉴赏专题》
阅读【甲】【乙】两首诗,完成题目。
【甲】
饮 酒(其五)
【晋】陶渊明
结庐在人境,
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
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
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
欲辨已忘言。
【分析】《饮酒•结庐在人境》是晋朝大诗人陶渊明创作的组诗《饮酒二十首》的第五首诗。这首诗主要表现隐居生活的情趣,写诗人于劳动之余,饮酒至醉之后,在晚霞的辉映之下,在山岚的笼罩之中,采菊东篱,遥望南山。全诗情味深永,感觉和情理浑然一体,不可分割。表现了作者悠闲自得的心境和对宁静自由的田园生活的热爱,对黑暗官场的鄙弃和厌恶,抒发作者宁静安详的心态和闲适自得的情趣,以及返回自然的人生理想,又写出了作者欣赏以及赞叹大自然给人带来的情感。
【乙】
望 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
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朱光潜说:“情趣不同则景象虽似而实不同。”【甲】【乙】两诗都写到了飞鸟归林的景象,但诗人借此表达的思想感情不同,请结合诗歌内容简要分析。
甲诗:山林中的雾霭在夕阳下升腾,若有若无,缭绕于峰际;成群的鸟儿相伴飞回巢,归隐山林。诗人好像完全融化在自然之中,景中流露出诗人归隐后怡然自得的情怀。
乙诗:“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表达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赞美之情。
【解析】本题考查比较思想感情。
甲诗:“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意思是暮色中缕缕彩雾萦绕升腾,结队的鸟儿回翔远山的怀抱。诗人借助在晚照中翩然归来的鸟来表达自己恬淡闲适、归隐田园、远离尘世而对自然崇尚的情怀。
乙诗中:“决眦”二字尤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面前像着了迷似的,为了看够,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说明已是薄暮时分作者还未曾离去。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饮酒其五:参考译文】
将房屋建造在人来人往的地方,却不会受到世俗交往的喧扰。问我为什么能这样,只要心中所想远离世俗,自然就会觉得所处地方僻静了。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傍晚时分南山景致甚佳,雾气峰间缭绕,飞鸟结伴而还。这里面蕴含着人生的真正意义,想要分辨清楚,却已忘了怎样表达。
若有谬误之处,还请条友指正!
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誉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田园诗派之鼻祖”。
他是诗人、辞赋家、散文家。
他是陶渊明。
欧阳修:晋无文章,唯陶渊明《归去来兮辞》。
陶渊明不为五斗米折腰,挂冠而去,给后世留下一段佳话;他寄情山水田园,隐居世外,留下一篇篇佳赋名作。
总结了陶渊明最经典的10首诗,一起体味陶渊明隐逸安然的田园生活吧!
1、最悠然自得的诗:《饮酒·其五》
《饮酒·其五》
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
陶渊明归于田园12年,他早已爱上了闲适安逸的田园生活。
居住在人世间,却没有车马的喧嚣。在东篱之下采摘菊花,悠然间,那远处的南山映入眼帘。山中的气息与傍晚的景色十分好,有飞鸟,结着伴儿归来。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多么自然,多么惬意,千百年来,一直被人不断吟咏。
陶渊明在自然的美景中领悟到了人生的意趣,那自然恬淡的心情十分感染人。
与其认真,不如随便,有钱就寻一醉,无钱就寻一睡,与过无争,随遇而安。
2、最自得其乐的诗:《归园田居·其一》
《归园田居·其一》
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误落尘网中,一去三十年。
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
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
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
榆柳荫后檐,桃李罗堂前。
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
狗吠深巷中,鸡鸣桑树颠。
户庭无尘杂,虚室有余闲。
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
陶渊明因无法忍受官场的污浊与世俗的束缚,坚决地辞官归隐,躬耕田园。
脱离仕途的那种轻松之感,返回自然的那种欣悦之情,还有清静的田园、淳朴的交往、躬耕的体验,使得这组诗成为杰出的田园诗章。
全诗从对官场生活的强烈厌倦,写到田园风光的美好动人,新生活的愉快,一种如释重负的心情自然而然地流露了出来。
千百年来,无人不羡慕陶渊明隐居田园的自在与闲适。
于一偏隅,开一荒林,搭一木屋;门前一小片地,种花种草种菜;后山的竹林风一吹飒飒作响;好不惬意,每天都与自然共舞。
3、最闲适的种田诗:《归园田居·其三》
《归园田居·其三》
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
晨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
道狭草木长,夕露沾我衣。
衣沾不足惜,但使愿无违。
这首“种豆南山下”八句短章,在普普通通、**常常四十个字的小空间里,描写了诗人隐居之后躬耕劳动的情景。
清晨起,陶渊明就下田地铲除杂草,一直到暮色四合,月亮出来时,才扛锄回去。
为了不违背躬耕隐居的理想愿望,农活再苦再累也不惧,那么“夕露沾衣”就更不足为“惜”了。
真的很佩服陶渊明,作为士人,很少有他那样的勇气,亲自耕种,只为回归本心。
万缘放下 ,心无所住。祝大家活得像个孩子,单纯,自在,清净。纯洁无邪,纯真的活在每一个当下。
4、最有哲理的诗:《杂诗十二首·其一》
《杂诗十二首·其一》
人生无根蒂,飘如陌上尘。
分散逐风转,此已非常身。
落地为兄弟,何必骨肉亲!
陶渊明著名的十首诗句
陶渊明的著名诗句
陶渊明著名诗句
陶渊明著名的古诗
陶渊明著名的古诗与名句
陶渊明最著名的古诗
陶渊明有名的诗句
陶渊明诗句
陶渊明名句
陶渊明诗句的名句
陶渊明的诗句
陶渊明的诗句的名句
陶渊明的名句
陶渊明最著名的一首古诗
陶渊明写了哪些著名的古诗
陶渊明名言
陶渊明有名的古诗句
陶渊明的名言
四十陶渊明的古诗
关于陶渊明的诗句
陶渊明诗句大全
陶渊明出名的古诗句
陶渊明的名句古诗
陶渊明写鸟的诗句
陶渊明写酒的诗句
关于陶渊明的名句
有关陶渊明的诗句
陶渊明隐居的诗句
陶渊明独爱菊的诗句
陶渊明的菊花诗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