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书抵万金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书抵万金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书抵万金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书抵万金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因为战乱(或者灾害),分离中的家人在互相关心,互相牵挂着的,但是通讯不便,很难联系上.所以,偶然得到家人的信息,倍感珍惜,有如获万金之喜.古代交通通讯远远没有今天发达的万一,我们的诗圣杜生也没有手机,也没有固话,连寄个信都没有专职的邮递.但就是在今天,发生重要灾害时,如地震,外地的亲友联系不上家人,心急如焚,如果忽然收到家人*安的短信,这时肯定有家书抵万金之感.
春【作者】杜甫 【朝代代国破山河在,城春草。
感时花溅泪,恨别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韵译】: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评析】: 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此论颇为妥帖。
“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出自哪个是人的那一首诗
《春望》作者:杜甫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注解】:1、国破:指国都长安被叛军占领。
2、感时句:因感叹时事,见到花也会流泪。
3、浑:简直。
4、不胜簪:因头发短少,连簪子也插不上。
【韵译】: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城空人稀,草木茂密深沉。
感伤国事面对繁花,难禁涕泪四溅,亲人离散鸟鸣惊心,反觉增加离恨。
立春以来战火频连,已经蔓延三月,家在州音讯难得,一信抵值万金。
愁绪缠绕搔头思考,白发越搔越短,头发脱落既短又少,简直不能插簪。
【评析】:唐玄宗天宝十五年(756)七月,安史叛军攻陷长安,肃宗在灵武即位,改元至德。
杜甫在投奔灵武途中,被叛军俘至长安,次年(至德二年)写此诗。
诗人目睹沦陷后的长安之箫条零落,身历逆境思家情切,不免感慨万端。
诗的一、二两联,写春城败象,饱含感叹;三、四两联写心念亲人境况,充溢离情。
全诗沉着蕴藉,真挚自然,反映了诗人热爱祖国,眷怀家人的感情。
今人徐应佩、周溶泉等评此诗曰:“意脉贯通而*直,情景兼备而不游离,感情强烈而不浅露,内容丰富而不芜杂,格律严谨而不板滞。
”此论颇为妥帖。
“家书抵万金”亦为流传千古之名言。
烽火连三月
家书抵万金的造句竹报*安;不啻万金;战乱之中;尤其如是;从而孕育了少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名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家书抵万金的造句竹报*安;不啻万金;战乱之中;尤其如是;从而孕育了少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名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杜甫家书抵万金的造句竹报*安;不啻万金;战乱之中;尤其如是;从而孕育了少陵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的名句。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有没有一些名言是可以运用在各种类型的高考作文当中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考作文万金油名言,希望大家喜欢。
1、生活最沉重的负担不是工作,而是无聊。
2、生命不止,奋斗不息。
3、伟大变为可笑只有一步,但再走一步,可笑又会变为伟大。
4、进步,意味着目标不断前移,阶段不断更新,它的视影不断变化。
5、一个人能否有成就,只看他是否具备自尊心与自信心两个条件。
6、顽强的毅力可以征服世界上任何一座高峰。
7、小孩是经过跌倒再跌倒,才逐渐长大的。
8、或作或辍,一曝十寒,则虽读书百年,吾未见其可也。
9、个人的智慧只是有限的。
10、在读书上,数量并不列于首要,重要的是书的品质与所引起的思索的程度。
11、不能充分掌握时间与区别事情的缓急先后,你的一切都会打折扣。
12、生活没有目标,犹如航海没有罗盘。
13、世人缺乏的是毅力,而非气力。
14、真正的人生,只有在经过艰难卓绝的斗争之后才能实现。
15、不要魂不守舍,不要匆忙行事。
今天和大家分享~千古名篇~《金缕衣》
全文如下:
劝君莫惜金缕衣,劝君惜取少年时。(惜取 一作:须取)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花开 一作:有花)
杜秋娘(约791—?),《资治通鉴》称杜仲阳,后世多称为“杜秋娘”,是唐代金陵人。15岁时成了李锜的侍妾。
元和二年(807年),李锜正式起兵造反。
后来李錡造反失败,杜秋被纳入宫中。后受到唐宪宗宠幸。
元和十五年(820年)唐穆宗即位,任命她为儿子李凑的傅姆。
后来李凑被废去漳王之位,杜秋娘赐归故乡。
杜牧经过金陵时,看见她又穷又老的景况,作了《杜秋娘诗》,其序简述了杜秋娘的身世。
诗歌赏析~
诗歌大意:
我劝你不要太注重追求功名利禄,要珍惜少年求学的最好时期。
花开可以折的时候就要尽快去折,不要等到花谢了时只能折了空枝。
诗的下联是比喻,也是对上句“须惜少年时”诗意的继续升华,用花来比青少年好时光,青春年华,用折花来比喻不要辜负大好青春,很形象的比喻,特别的合适。
人生苦短,岁月如梦,不能浪费青春,要及时把握工作和生活,不能浪费青春时光,要努力。
好了,这首励志诗歌赏析到此,谢谢大家支持。
谒金门古诗词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按内容可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山水田园诗、怀古诗(咏史诗)、咏物诗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谒金门古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古诗原文
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译文翻译
人去楼空徒然相忆,没有办法再传消息。天上嫦娥人间不识,欲寄书信何处寻觅?
困倦小睡觉来无力,不忍再看伊人书迹。满院落花春光清寂,伤心断肠芳草色碧。
注释解释
书:信。
觉:醒。
伊:她。书迹:指过去的来信。
无计:没有办法。
寄书句:意思是本想请嫦娥代为传书,但因不相识,而无处寻找她。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背景是韦庄有一个资质艳丽、文化修养也很高的宠姬被蜀主王建强行夺去,韦庄追念此人,写了此词和小重山。此说法不一定可靠,很可能是为某一个分手以后消息不通的旧时情人而作。
诗文赏析
诗歌史上,真挚、沉痛的悼亡之作甚多,都具有永恒的魅力。生活中一些有某种纪念意义的小物品,就会像一颗小石子投入池溏一样,在感情的波澜里激起层层涟漪。这首词通过一纸昔日情人的旧书信,在词人的心中荡起了层层涟漪,从而勾起了无数的回忆。全词以书信为中介,上片写读信后勾起的无数回忆,由此产生了渴望与意中人再传消息、寄书信的痴情;下片写思极而睡,醒来不忍再读伊人旧情书的情绪,并用景色加以陪衬。全词融纪实、写景和抒情于一炉,疏中见密又富有生活气息,脉络分明,情意真挚,将深切的悼亡之情表达得低回婉转,余韵袅袅。
这首词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怀想。上片着重勾画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直吐衷肠。由回忆而动情,由动情而遐想,再传达殷切思念的痴情。下片侧重于人物形态和景物描写。“把伊书迹”是此词词眼。
上片着重勾画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首三句,上句设问,下句作答,句句相联,环环相扣。首句“空相忆”,*地奇峰突兀而起,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基础。这三个字既笼罩全篇,又包孕无遗。一个“空”字不仅表现了“相忆”数量的以简代繁,而且写出了这种“相忆”的深和苦,“空相忆”是情至深处的痴人语。“无计得传消息”是紧承首句而答,意思是无法传递消息。第三句“天上嫦娥人不识”,是写欲向那位“天上嫦娥”传达殷切思念的痴情。“嫦娥”形容伊*貌之美,“天上”;则暗示了伊人已仙去。至此,才看出相忆成空是由于生死相分,幽明相隔。第四句“寄书何处觅”与第二句“无计得传消息”意思大致相同,显示了要通款曲情意的执着和真切。向亡人通消息、寄书信,看似无理,实是深情的反应。这最后一句将自己虽欲寄书而无处寄书以至于最终不合瞄书的款款情意,以反问的形式加以表达,更是含蓄曲折,哀婉动人。
下片侧重于人物形态和景物描写,从而传出了幽深的隐曲心绪。“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两句以形传神,将上下片衔接得异常紧密。“新睡”二字暗示出是困倦已极的不由自主的睡。“无力”紧应“新睡”,睡醒之后应觉得有力,此言无力,自是伤心人别有怀抱。沈际飞说: “‘把伊书迹’,四字颇秀。”(《草堂诗馀正集》)“伊”字,口吻非常亲切。“把伊书迹”可见伊人兼有才情。“不忍”二字更妙,正写出“伊书”的感人至深,宜于表现出伤心人看与不看的矛盾心理。“把伊书迹”不仅“颇秀”,而且是这首词通体皆活的词眼。这句词语意淡而情深,故沁人心脾。 “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两句别出心意,宕开一笔,以景作结。“满院落花春寂寂”是花落人亡的孤寂境。
谒金门·花过雨原文: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谒金门·花过雨注释
红素:指花色红、白相间。
觅:寻找。
玉关:玉门关。借指南宋抗战前线。
玉楼:豪华的高楼大厦。
胡尘:指蒙人发动的战争。
侯万户:万户侯。
谒金门·花过雨赏析
在诗词中常将春和雨以及花和雨联系起来。不过由于时间与气候的变化,有的风雨是送春归,有的风雨则是催春来。而李好古的这首词说:“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大概是属于催春来。“燕子归来愁不语”一句,承上启下,春来燕归,春色依旧,而归来的燕子为什么却闷闷无语呢?自然引出下文——“旧巢无觅处”。“旧巢无觅处”的原因,作者没有直说,犹露犹藏发人深思。这首词有的本调名下有题——《怀故居》,因而有人说,燕子旧巢,比喻自己故居,春来到来了,人无归处,表现了一种无处可归的飘泊之感。其中还寓有家国之感,所以把它理解为那个特定社会现象的典型概括,则更为合适。上片结句,就字面看补足了上文,完成了对“燕子”的描写,就其喻意而言,则引向社会现实,这就为下片预作好了铺奠。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在这样艰难的时局里,“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这句话深刻尖锐,咄咄逼人,“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边塞)劳苦”者,指的是那些守边的士卒。而在玉楼上取乐的,却是那班不思抗敌、不恤士卒的将领,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一大批“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于西湖畔上的、南宋朝廷里的显官达贵。一苦一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读者从对比中,感受到振憾人心的艺术力量!下文词人没有顺着这个调子再把弦儿绷紧,也没有用一般乏味的文字,敷衍成篇,而是别开生面,用假设和推想,从容作结:“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东风“吹去”胡尘“,已是一奇;再进一步,还要封”东风“为万户侯,更是奇特非凡,令人耳目一新。然而最妙则于不经意之中,用这种丰趣活泼的文字,翻空出奇,涉笔成趣。同时,它又在诙谐之中包含着某种庄重,其中隐含了一个重大的严肃的社会政治问题,即朝中无人抗金,而百姓则渴望统一。在天真之处展现真情,风趣之中包含着冷峻。
春日,多有“东风”,“旧巢无觅”,才有“东风”吹去“胡尘”盼想,前后照应,此外,词人兼用明快、严肃、含蓄、幽默的多种手法,浑然成篇,自成一格,更是它的'独特之处。
作者:薛昭蕴
谒金门·春满院
春满院,叠损罗衣金钱。睡觉水精帘未卷,檐前双语燕。
斜掩金铺一扇,满地落花千片。早是相思肠欲断,忍交频梦见!
赏析
句句写醒后相思,却又句句衬梦里相见。这不,她刚刚午睡醒来,又照例梦见久别的未婿,满怀怅恨与慵倦,水晶帘儿也无心卷起。可恼的是那对燕儿,在帘前翻飞着,亲昵着,呢喃着,把身影儿双双印上珠帘,仿佛在炫耀它们的成双成对,嘲笑她形单影只。从半掩的门儿望去。但这春色分明到了迟暮时分,换得落红无数。这个春天又白白过去了,那件绸纱春衫依然叠在箱底,没心思穿。他不在,穿给谁看呢!盼梦里相见,又怕梦里相见,倍增醒来相思……
鉴赏
《花间集》收薛词十九首,这是最后一首。在花间词人中,薛昭蕴词风雅*温(庭筠)、韦(庄),以婉丽软媚名世,这首词当然也不例外。全词写金闺相思之苦,然作者只在结句点明题旨,余则全写美人睡前睡后的情态。这情态又被融入双燕呢喃、落花千片的春色之中,活似一幅美人春睡图。
作者这样写的原因,是选取美人春睡乍起一瞬间的所见所闻及其心理感受,容易将相思之苦写到十分,是背面傅粉。词的开头先点明时与地:春光明媚的深闺小院。然而它的主人却似乎辜负了这大好时光,在蒙头睡觉。睡前的情态作者没有直接去写,却写她睡醒之后发现绮罗衣裳折叠得乱七八糟的,以致于将刺绣上的金线也摺损了,皱巴巴的一点也不挺,并由此可知她是和衣而睡的。
风乍起,
吹绉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
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
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
“繁华事散逐香尘,
流水无情草自春。
日暮东风怨啼鸟,
落花犹似堕楼人。”唐朝杜牧《金谷园》
初衣解诗:二月花事不断,桃花开,梨花开,樱花开,海棠开,赏不完的万紫千红,红红白白花团锦簇。但与此同时的是草木争长。能够赶上花事的人,真是幸运,因为要在20来天的花期里,要有足够的天暖,足够的心情,足够的时间,还要有一点点小钱,可以供你远涉或者*游。当然最主要的年轻人害怕寂寞,尤其是女孩子,无论如何要邀约一个陪伴。
等到万般的都准备足了,却发现别人眼中的花事,轮到自己看时,不是错过了最美的花期,就是错过了最好的心情。杜牧曾经有一首诗是这样写的“自是寻芳去较迟,往年曾见未开时。繁花落尽深红色,绿叶成荫子满枝。”
那这种惆怅当代的人也有,比如初衣也算是资深的美女,但是在记忆里逢着最好的花事,也不过是一两回。每年都说着看花,不是遇着风雨,就是错过了花期,再不就是心情沮丧,无心出游。回过头来这才发现,花事之匆忙,人生之草草,一声叹息里原来是有这么多岁月之感。
比如今天早上,匆匆往园子里路过一下,头两天极其繁茂的海棠花,真正是李清照所写的绿肥红瘦,三天潇潇洒洒的春雨,将人困在户内,出门的时候,绿色已经是立体的春深。这是杜甫所写的城春草木深的三月暮。
草木深浓的三月,遍地是照眼入心的青色。反而心思沉静下来,那不过几天前的绚烂的樱花桃李,那样拥拥挤挤的喧嚣,竟忽然成了翻过的历史。偶尔找到的一点痕迹,就是偶尔在树梢间的一两朵残花,不定什么时候悄悄地落了下来。春天就这样过去了吗?虽然有隆重的夏天垫底,但是心情沉静的幽绿当中却有一丝儿惆怅和惘然。春天就这样,过了?
这样的心情正好解读,杜牧的名诗《金谷园》。
他必是和我一样的心情。唐朝的陪都洛阳,此时正是三月不寒不暖的季节。杜牧爱花,但是也不大赶那种热闹。他喜欢在游人罕至的地方,去找一找独属于自己的春天。洛阳城郊的金谷园,因为唐朝洛阳的政治经济中心偏移的缘故,这个晋朝时候巨富石崇的私家花园,成为了一座荒僻的园林。虽然白居易也题诗,但是经过了几百年的荒芜更替,是再也找不到所谓当年的楼台亭榭,多的只是*补种的树木,以及因为游人罕至,而呈现的一派半原始蓁蓁的风貌。
“繁华事散逐香尘,流水无情草自春。”这写的是3月的暮春,而且映照暮春的是杜牧寥落沉静的心情。他知道金谷园,现在并不以花事取胜,而他特地的过来,不过是想触摸一下历史的深度。他的背后是依旧繁华的洛阳,帝国到此已经运行了接*200年,人们口中的盛唐,是指武则天唐玄宗时代,距离他已经远隔百年。但是唐朝巨大的国家还在运营,只是有了日暮之感。比如再也没有雄壮有为的皇帝。
他看到的皇帝沉默坐在金銮殿上,被官宦把持,竟然发生了皇帝怕官宦,任有官宦杀戮大臣的事。而他因为刚从长安调到洛阳,不用在朝堂打卡,结果竟然留了一条命,是幸运还是不幸?这一闷雷一样的耳光虽然没有直接打在他脸上,但同僚的血却打醒了他,这是唐朝啊,这是全世界都向往的恢宏之邦,礼仪之地,富庶之国。他不得不再次一遍遍地检阅历史。这就是唐朝,是当下,是几千年来中国历史中的一环,但是同样,也有着历史所赋予的命运吧。盛世和唐朝也会成为历史吧。
他一步一步地走进金谷园。四处都是安静的,带着一点点的荒蛮气。那传说中的精致的楼阁,已经没有了,甚至连一块砖瓦都没有看见。但是野草丛生的池塘还在,这里当年架过飞桥,水边有水榭,这里曾经高朋满座,蜡烛的火光通宵的燃烧,用巨大的锦帐围成屏风,美丽的珊瑚放在庭院当中。杜牧是见过繁华的人,他参与过当朝皇家的仪式,但据说,这个石崇的豪华更加有个性而私人化。这是他的私家园林。
但现在已经什么都看不到了。春草池塘淹没了遗迹,流水在天然的环境中滋生蓬勃的草木。石崇的金谷园的春天和他的生命早已经消失。不变的是这些野草,并不知道前朝故事,延续着自己的春天。它们不知道也不需要知道这些繁华而厚重的往事吧。
我看见零星的桃花随水流过。它们是将这些桃花瓣带往哪里呢?在几百年前,石崇园林的桃花想必如霞的开放,那收罗进来的奇珍异树,在春天里开着花,在树下有成群结队的美女。现在都到哪里去了?那流水想必送过当时的桃花,接收到美女水边清脆的笑声或幽幽哭泣,但它总是这样自在地流着,仿佛从来不知道哀愁,也没有记忆。只是倒映着又一个春天来,或者走。
“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堕楼人。”杜牧已经在这个园林里徘徊了很久。只有他自己知道此行的目的,又或者这个目的是在园林里面如此强烈明确的显现出来。绿珠绿珠姑娘呢?那哪一处芳草曾经是你歌舞的地方?你在哪一座楼头,曾经惆怅地看着满园的花树?
杜牧此时在三月的春暮,寻访金谷园,具有着心灵和色彩的引导的,那个名叫绿珠的姑娘,她的名字,就有着美玉绿幽幽的光泽,就天地间有哪一种绿,可以配上这个绝代的佳人?
她的故事很简单,这个像美玉一样的姑娘,能歌善舞,又会吹笛子,她是以优异的才华和美貌成为了石崇信赖的姬妾。她替石崇管理着金谷园,为石崇用歌舞做交际。谁都知道石崇最喜欢她。但是石崇的奢华和外放的个性,也带来了两个人最终命运的悲剧。
石崇势败时,他的对手向他讨要绿珠,这其实就是一种羞辱。石崇当时就拒绝了,因为这是男人的尊严,但更多的也许是一种真心的爱。他知道绿珠会面临怎样的命运,被羞辱,这是他绝不允许的。但同时他也分明了自己的命运,如果不交出绿珠,他的命不过是旦夕之间。
他回到家中,本来不打算告诉事情本来的,他忍痛对绿珠说起,或者这也是一次爱的表白,因为就算是怎么样的喜欢和宠爱,作为男人的他,是不愿意表露自己的心情的。“我因你而获罪。”我爱你。这个男人泪如雨下。
其实摆在绿珠面前的有很多道路,比如她可以说,就把我送出去吧,也许我们两个的命运都会有转机。但是绿珠却是爱人的表现,“我愿意死在你面前。”我陪你死,我先走一步。绿珠微笑地退出房门,忽然她的腰抵在了栏杆上。抬起头来的石崇已经预感到了不好,但是他来迟了一步,绿珠微笑地翻下楼去,像落花一样结束了她的生命。
当然是等待石崇的是满门被杀。他死的时候笑了一下,对杀他的人说“你们这些人还不是为了贪我的钱。”他知道绿珠不是,只有绿珠不是。他在拥挤和杂踏中赴死,心地幽凉而沉静。旁边的人大喊“你为什么不早点把家财散了,做点好事?”这倒是一个诡异而现实的画面。
杜牧之所以要来凭吊绿珠,那是繁华中的奇女子,愿意以死酬爱和知己。她的生命虽然短暂,却如同花一样,在最后的一刻显示了最绚烂的华彩。生如春花,为爱而落。当然这种爱,在杜牧看来不是小恩爱,这个中间,更多的是一种知己,是一种生死之交,在古代男女的爱情很难升华,但绿珠不一样,在她的身上有多种情感的解读,爱情,道义,尊严,生死,知己,壮烈,甚至是忠心,信仰。
而杜牧之所以写绿珠之死,是带着他强烈的精神色彩的。这不是惋惜一段爱情,而是一种恩义和气节。
“落花犹似堕楼人”,这里的落花不止是春天归去的苍茫感,这里有一种自我的选择。因为绿珠是自己跳下楼的。这是一种选择,选择再被杀戮,被屈辱,被摧残之前,自己埋在最美的春天。
也就是为什么,连东风都要怨恨那哭泣的鸟类,那不是我让花落的,是花朵提前感知了春天的将走,自己凋谢了呀。
那么我们在从杜牧的现实中来看,其实他已经生在晚唐,也领略了晚唐朝廷上的血雨腥风。而有着深重历史感的杜牧,在给自己定位人生目标,来确定在这看似繁华实际已经开始倾颓中的朝代,给自己一个清晰的人生和精神理想。
做一个像绿珠一样的人,选择一种恩义,选择一种壮烈而自主的活法或者死法。
他爱唐朝。爱着这个繁华即将过去的朝代,没得选,但可以选择自己的作为。
杜牧是少有文武全才的诗人。因为他的军事论文比他的诗作更让他得意。他骨子里有种壮烈,愿意为国家征战沙场,有着绿珠一样的烈气。
但是让他千古不朽的,却是他的诗。我常常想,也许正是这种骨子里的烈,才让他的诗有长久的生命力吧。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古典诗词中的爱和美。
杨万里 ,字廷秀,号诚斋,自号诚斋野客 ,今江西省吉水人, 南宋杰出的诗人、文学家、官员。绍兴二十四年进士。孝宗时官至太子侍读。光宗召为秘书监。政治上主张抗金,正直敢言。因奸相当权,辞官退居,终忧愤而死。杨万里与陆游、尤袤、范成大并称为南宋“中兴四大诗人”。杨万里早年多次拜他人为师,先学江西诗派,后学陈师道之五律、王安石之七绝,又学晚唐诗,最后自成一家,独具风格,形成对后世影响颇大的诚斋体。其诗歌多吟咏自然景物,善于捕捉稍纵即逝的细节,乘兴走笔,构思新巧,语言通俗明畅,幽默诙谐,笔调清新。代表作有《插秧歌》、《竹枝词》、《小池》、《初入淮河四绝句》等。今存诗4200余首。
今天复*杨万里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原文如下:
毕竟西湖六月中,
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
映日荷花别样红。
这首诗的大意是:说到底,现在的西湖正是六月天。盛夏的风光景色,与春、秋、冬三个季节确是有所不同。那密密层层的荷叶铺展开去,与蓝天相连接,一片无边无际的青翠碧绿。那亭亭玉立的荷花花蕾盛开,在阳光辉映下,显得格外的艳丽鲜红。
杨万里的这首《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一首送别诗,称得上是流传千古的名篇。全诗通过对西湖美景的极度赞美,曲折地表达了对友人林子方依依不舍的眷恋。全诗明白晓畅,过人之处,就在于先写感受,再叙实景,从而造成一种先虚后实的效果。这种谋篇布局上的转化,虽有跌宕起伏,却无突兀之感,给人们展现了令人回味的艺术境地,确实能感受到六月西湖“不与四时同”的美丽风光。
这首诗题为送别,一般来讲,送别就少不了离愁别绪。杨万里却只字不提,甚至不写哀景,只着笔于西湖的美,也才有了“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的千古名句,映入眼帘的,只有这无尽的荷花与荷叶,色彩浓烈,鲜艳明丽。从中,似乎察觉不到一点离别的哀伤。他将对友情的眷恋,融入在这盛放的荷花之中。不得不说,这离别之意,写得曲折,也写得十分含蓄。因而,提到西湖的夏天,提到荷花,我们都能想到杨万里这两句经典名句,但提到送别友人,却不太容易想起它来了。
这首诗的精彩之处就在于,杨万里不写西湖的景究竟是怎样的美,怎样的不同,而是写自己对自然造化的美所击中时那种瞬间的感受。其实,西湖的六月,西湖的美景,在常人眼中,并无不同。然而,杨万里却能够找到*常人看不到的新奇与诗意,从而发现西湖异乎寻常的美。整首诗还是应了那句话:生活中并不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
2021年6月22号
今天复*杨万里的《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原文如下:
莫言下岭便无难,
赚得行人空喜欢。
正入万山圈子里,
一山放过一山拦。
这首诗的大意是:不要说,从山岭上下来,就没有困难。这句话,欺骗了很多前来爬山的人,骗得他们白白地欢喜一场。当你真正进入到崇山峻岭,正好钻进这个圈子里。你刚攀过一座山,另一座山立刻将你阻拦。
杨万里这首《过松源晨炊漆公店》,借助景物描写和生动形象的比喻,通过写自己早行在崇山峻岭中,充分领略着山野的乐趣,以及山区行路的感受,说明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深刻道理:人们无论做什么事,都要对前进道路上的困难作好充分的估计,不要被一时的成功所陶醉。
整体来看,全诗朴实*易,生动形象,表现力强,用字凝练,一个“空”字,突出表现了“行人”被“赚”后的失落神态。“放”、“拦”等字词的运用,赋予“万山”人的思想、人的性格,使万山活了起来。
通过学*这首诗,不难发现,生活的道路何尝不是如此呢?生活的道路从来不会是**坦坦的,*坦只是暂时的,坎坷则是注定的、永恒的。所以,我们最好不要为眼前的顺境所迷惑,必须放眼长远,着眼未来,认真对待,随时准备迎接新的挑战,只有如此,才能不断克服困难,不断攀登,不断前进。
2021年6月16号
今天复*杨万里的《小池》,原文如下:
泉眼无声惜细流,
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
早有蜻蜓立上头。
这首诗的大意是:初夏的早晨,阳光明媚。幽静的小池边,因为怜惜这份幽静,泉眼中的涓涓细流,正悄然无声地流淌着。池水清澈,映照着浓密的树荫,大概树荫是喜爱晴天和风的轻柔。
只见,水池中,已经长出了一些嫩绿的荷叶,有的荷叶还没有完全展开,只是露出一个尖尖的小角。 有喜爱这种独特美的蜻蜓早早地飞来,顽皮地落在那尖尖的荷叶上头,做着各种优雅的姿势。
至于这首诗的创作背景,前面提到,杨万里五十岁以后师法自然,独创了诚斋体。那年,杨万里到常州任职,这里民风淳朴、炊烟袅袅、小河流水、田野妖娆,使他感到新鲜,一有空闲,便攀登古城、漫步郊野、河中泛舟,领略大自然的美景。一天,他来到池塘边,只见一汪清泉分出细细的水流汇入池塘,风拂杨柳,影映碧波,小荷刚刚钻出水面,几只蜻蜓或站或飞,虽无粉红色荷花的点缀,倒也清新可爱。杨万里诗兴高涨,即兴作成小诗一首。
杨万里的《小池》是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中,他运用丰富、新颖的想象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小池周边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表现了他对大自然景物的热爱之情。这首诗小巧、精致,宛如一幅花草虫鸟彩墨画。画面之中,池、泉、流、荷和蜻蜓,落笔都小,却玲珑剔透,生机盎然。
这首诗是一首清新的小品。它句句是诗,句句如画,展示了明媚的初夏风光,自然朴实,真切感人。杨万里用敏捷灵巧的手法,描绘充满情趣的特定场景,把大自然中的极*常的细小事物写得相亲相依,和谐一体,活泼自然,风趣诙谐,通俗明快。画面鲜活优美:明亮的阳光、深绿的树荫、翠绿的小荷、飞舞的蜻蜓、影绰的池水,处处充满了诗情画意。
杨万里从“小”处入手,诗画融合,清新雅致,意境悠远。诗句“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捕捉到景物稍纵即逝的变化,极富情趣。读完这首诗,心中那种美好的感觉油然而生。泉眼爱惜细流,树阴爱惜晴柔,这蜻蜓又何尝不是爱惜着这朵美丽的荷花呢。世间所有美好的事物都有人守护,这应该就是最美好的时刻了吧。
2021年5月7号
今天复*杨万里的《晓行望云山》,诗词原文如下:
霁天欲晓未明间,
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
方知不动是真山。
这首诗诗风非常质朴,诗句明白如话,十分通俗易懂。大意是:昨晚,下了一夜的雨,东方欲晓,天刚蒙蒙亮,也就是黎明时分。诗人出门,目之所及,由*及远,崇山峻岭,层峦叠嶂,连绵不断,一望无际,高低起伏,十分壮观。 忽然,他发现有一座山峰在向上升,似乎一下长高了许多。于是,仔细观察,在对比之下,才知道,那动的,只是因云雾笼罩,造成山长高的假象罢了,只有那不动的山,才是真山。
杨万里从一件小事入手,见微知著,由此及彼,通过自己的切身体会,告诉人们:生活中,常有以假乱真的现象发生,但假象终究不能掩盖真实。他一生都在坚持自己为国为民的理想,无论顺境,还是逆境,从来不为外界的假象所迷惑,更不为权势*折腰,始终坚持正义,坚持真理,坚持自我,拳拳报国之心,日月可鉴。透过这首诗,我们也应该有所启发,面对各种繁杂的社会现象,想要不被种种假象所迷惑,就应全面深入地观察事物,辩证地看待问题,擦亮眼睛,抽丝剥茧,去伪存真,明辨是非,最终做到不惑于心、不乱于志。
谒金门古诗词(6篇)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大家都经常接触到古诗吧,古诗是中文独有的一种文体,有特殊的格式及韵律。你知道什么样的古诗才能算得上是好的古诗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谒金门古诗词,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谒金门·花过雨原文:
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燕子归来愁不语。旧巢无觅处。
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
谒金门·花过雨注释
红素:指花色红、白相间。
觅:寻找。
玉关:玉门关。借指南宋抗战前线。
玉楼:豪华的高楼大厦。
胡尘:指蒙人发动的战争。
侯万户:万户侯。
谒金门·花过雨赏析
在诗词中常将春和雨以及花和雨联系起来。不过由于时间与气候的变化,有的风雨是送春归,有的风雨则是催春来。而李好古的这首词说:“花过雨,又是一番红素”。大概是属于催春来。“燕子归来愁不语”一句,承上启下,春来燕归,春色依旧,而归来的燕子为什么却闷闷无语呢?自然引出下文——“旧巢无觅处”。“旧巢无觅处”的原因,作者没有直说,犹露犹藏发人深思。这首词有的本调名下有题——《怀故居》,因而有人说,燕子旧巢,比喻自己故居,春来到来了,人无归处,表现了一种无处可归的飘泊之感。其中还寓有家国之感,所以把它理解为那个特定社会现象的典型概括,则更为合适。上片结句,就字面看补足了上文,完成了对“燕子”的描写,就其喻意而言,则引向社会现实,这就为下片预作好了铺奠。
国家山河支离破碎,百姓流离失所,在这样艰难的时局里,“谁在玉关劳苦?谁在玉楼歌舞?”这句话深刻尖锐,咄咄逼人,“玉关(玉门关,这里泛指边塞)劳苦”者,指的是那些守边的士卒。而在玉楼上取乐的,却是那班不思抗敌、不恤士卒的将领,除此之外,当然还有一大批“渡江来,百年歌舞,百年酣醉”于西湖畔上的、南宋朝廷里的显官达贵。一苦一乐,形成了鲜明的对照,使读者从对比中,感受到振憾人心的艺术力量!下文词人没有顺着这个调子再把弦儿绷紧,也没有用一般乏味的文字,敷衍成篇,而是别开生面,用假设和推想,从容作结:“若使胡尘吹得去,东风侯万户。”东风“吹去”胡尘“,已是一奇;再进一步,还要封”东风“为万户侯,更是奇特非凡,令人耳目一新。然而最妙则于不经意之中,用这种丰趣活泼的文字,翻空出奇,涉笔成趣。同时,它又在诙谐之中包含着某种庄重,其中隐含了一个重大的严肃的社会政治问题,即朝中无人抗金,而百姓则渴望统一。在天真之处展现真情,风趣之中包含着冷峻。
春日,多有“东风”,“旧巢无觅”,才有“东风”吹去“胡尘”盼想,前后照应,此外,词人兼用明快、严肃、含蓄、幽默的多种手法,浑然成篇,自成一格,更是它的独特之处。
[元]王庭筠
这是一首描写闺怨的词。选材虽传统,但由于作者以其高超的写作技巧及思妇的情感表现得极其凄婉深刻,因而令人震撼,百读不厌。
“双喜鹊,几报归期浑错。”表现了闺中人急迫盼望丈夫归来又极其失望的心情。在我国民俗中以喜鹊鸣叫为吉祥。“时人之家,闻鹊声皆以喜兆,故谓灵鹊报喜”(《开元天宝遗事》)。“几”极写闺中人的惊喜,失望、复惊喜复失望。久守空房、孤寂的少妇是多么的深情盼望丈夫早日归来啊。双喜鹊的双字极好地衬托出少妇的孤单,真是人不如禽。“尽做旧愁都忘却,新愁何处着?”假设旧愁可以忘记,即使旧日的愁苦都忘掉,眼前被引起的新愁烦又多得没有地方容纳了。“着”多解,这里当安置、容纳解。与该句句式相同的如北宋失调名词“苦恨春醪如水藻,闲愁无处着”,吴淑姬《小重山》词“心儿小,难着许多愁”。其中的“着”均为安置之意。(见张相《诗词曲语辞汇释》)。用委婉曲折的设问,把内心的悲凉苦楚表现得缠绵绯侧淋漓尽致,堪与辛弃疾《念奴娇》的“旧恨春江流不断,旧恨云山千叠”相比美。过片描写了景物。“瘦雪一痕墙角,专子已妆残萼,”墙角的梅花凋谢了,孤零地沾在那里;几粒青而又小的梅子妆点着花的残萼。明显的暮春景色意味思妇的惜春自怜。雪,指白色的梅花,用“瘦”来形容如雪梅花,形象地写出了梅花的凋零衰败。清人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赞扬作者“字新”欣赏其“瘦雪”的形容。“一痕”即写孤独,又蕴含空漠无依,“墙角”是环境的冷落,也是女主人公的写照。青春而逝,红颜将老,恰如流水年华一去不再,触景伤情,其内心深处的悲凉、无助无奈跃然纸上。“不道技头无可落,东风犹作恶。”写景抒情,总括全篇,承上作结。目前已是败花残枝,光秃秃的枝上已无花可落,寡情的东风却依然逞凶肆虐,继续摧残着孤寂无依的梅树。
本词上阙重在心理描写,对闺中人的深沉挚受、痴情盼望的刻画极其深刻。下阙重在景物,以花喻人,贴切自然。艺术上达到极高境界。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评价王庭筠不同于一般金人词风,“间河幽峭之书,绵邈之音”《谒金门》是词*术风格的代表作之一。
古诗原文
空相忆,无计得传消息。天上嫦娥人不识,寄书何处觅?
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
译文翻译
人去楼空徒然相忆,没有办法再传消息。天上嫦娥人间不识,欲寄书信何处寻觅?
困倦小睡觉来无力,不忍再看伊人书迹。满院落花春光清寂,伤心断肠芳草色碧。
注释解释
书:信。
觉:醒。
伊:她。书迹:指过去的来信。
无计:没有办法。
寄书句:意思是本想请嫦娥代为传书,但因不相识,而无处寻找她。
创作背景
这首词的背景是韦庄有一个资质艳丽、文化修养也很高的宠姬被蜀主王建强行夺去,韦庄追念此人,写了此词和小重山。此说法不一定可靠,很可能是为某一个分手以后消息不通的旧时情人而作。
诗文赏析
诗歌史上,真挚、沉痛的悼亡之作甚多,都具有永恒的魅力。生活中一些有某种纪念意义的小物品,就会像一颗小石子投入池溏一样,在感情的波澜里激起层层涟漪。这首词通过一纸昔日情人的'旧书信,在词人的心中荡起了层层涟漪,从而勾起了无数的回忆。全词以书信为中介,上片写读信后勾起的无数回忆,由此产生了渴望与意中人再传消息、寄书信的痴情;下片写思极而睡,醒来不忍再读伊人旧情书的情绪,并用景色加以陪衬。全词融纪实、写景和抒情于一炉,疏中见密又富有生活气息,脉络分明,情意真挚,将深切的悼亡之情表达得低回婉转,余韵袅袅。
这首词写一个男子对女子的怀想。上片着重勾画主人公的心理活动,是直吐衷肠。由回忆而动情,由动情而遐想,再传达殷切思念的痴情。下片侧重于人物形态和景物描写。“把伊书迹”是此词词眼。
上片着重勾画了主人公的心理活动。首三句,上句设问,下句作答,句句相联,环环相扣。首句“空相忆”,*地奇峰突兀而起,是主人公心理活动的基础。这三个字既笼罩全篇,又包孕无遗。一个“空”字不仅表现了“相忆”数量的以简代繁,而且写出了这种“相忆”的深和苦,“空相忆”是情至深处的痴人语。“无计得传消息”是紧承首句而答,意思是无法传递消息。第三句“天上嫦娥人不识”,是写欲向那位“天上嫦娥”传达殷切思念的痴情。“嫦娥”形容伊*貌之美,“天上”;则暗示了伊人已仙去。至此,才看出相忆成空是由于生死相分,幽明相隔。第四句“寄书何处觅”与第二句“无计得传消息”意思大致相同,显示了要通款曲情意的执着和真切。向亡人通消息、寄书信,看似无理,实是深情的反应。这最后一句将自己虽欲寄书而无处寄书以至于最终不合瞄书的款款情意,以反问的形式加以表达,更是含蓄曲折,哀婉动人。
下片侧重于人物形态和景物描写,从而传出了幽深的隐曲心绪。“新睡觉来无力,不忍把伊书迹”两句以形传神,将上下片衔接得异常紧密。“新睡”二字暗示出是困倦已极的不由自主的睡。“无力”紧应“新睡”,睡醒之后应觉得有力,此言无力,自是伤心人别有怀抱。沈际飞说: “‘把伊书迹’,四字颇秀。”(《草堂诗馀正集》)“伊”字,口吻非常亲切。“把伊书迹”可见伊人兼有才情。“不忍”二字更妙,正写出“伊书”的感人至深,宜于表现出伤心人看与不看的矛盾心理。“把伊书迹”不仅“颇秀”,而且是这首词通体皆活的词眼。这句词语意淡而情深,故沁人心脾。 “满院落花春寂寂,断肠芳草碧”两句别出心意,宕开一笔,以景作结。“满院落花春寂寂”是花落人亡的孤寂境。
风乍起,
吹绉一池春水。
闲引鸳鸯香径里,
手挼红杏蕊。
斗鸭阑干独倚,
碧玉搔头斜坠。
终日望君君不至,
举头闻鹊喜。
注释:
乍:忽然。
闲引:无聊地逗引着玩。
挼:揉搓。
金陵酒肆留别古诗
唐代:李白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劝客 一作:唤客)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
译文
春风吹起柳絮酒店满屋飘香,侍女捧出美酒,劝我细细品尝。
金陵年轻朋友纷纷赶来相送。欲走还留之间,各自畅饮悲欢。
请你问问东流江水,离情别意与它比谁短谁长?
注释
金陵:今江苏省南京市。酒肆:酒店。留别:临别留诗给送行者。
风吹:一作“白门”。
吴姬:吴地的青年女子,这里指酒店中的侍女。
压酒:压糟取酒。古时新酒酿熟,临饮时方压糟取用。
唤:一作“劝”,一作“使”。
子弟:指李白的朋友。
欲行:将要走的人,指诗人自己。不行:不走的人,即送行的人,指金陵子弟。
尽觞(shāng):喝尽杯中的酒。觞,酒杯。
试问:一作“问取”
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即将离开金陵东游扬州时留赠友人的一首话别诗,篇幅虽短,却情意深长。此诗由写仲夏胜景引出逸香之酒店,铺就其乐融融的赠别场景;随即写吴姬以酒酬客,表现吴地人民的豪爽好客;最后在觥筹交错中,主客相辞的动人场景跃然纸上,别意长于流水般的感叹水到渠成。全诗热情洋溢,反映了李白与金陵友人的深厚友谊及其豪放性格;流畅明快,自然天成,清新俊逸,情韵悠长,尤其结尾两句,兼用拟人、比喻、对比、反问等手法,构思新颖奇特,有强烈的感染力。
“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劝客尝。”和风吹着柳絮,酒店里溢满芳香;吴姬捧出新压的美酒,劝客品尝。“金陵”,点明地属江南,“柳花”,说明时当暮春。这是柳烟迷蒙、春风沉醉的江南三月,诗人一走进店里,沁人心脾的香气就扑面而来。这一“香”字,把店内店外连成一片。金陵古属吴地,遂称当地女子为“吴姬”,这里指酒家女。她满面春风,一边压酒(即压酒糟取酒汁),一边笑语殷勤地招呼客人。置身其间,真是如沐春风,令人陶醉,让人迷恋。
这两句写出了浓浓的江南味道,虽然未明写店外,而店外“杂花生树,群莺乱飞”,杨柳含烟的.芳菲世界,已依稀可见。此时,无论是诗人还是读者,视觉、嗅觉、听觉全都调动起来了。
“柳花”,即柳絮,本来无所谓香,但一些诗人却闻到了,如传奇“莫唱踏阳春,令人离肠结。郎行久不归,柳自飘香雪。”“香”字的使用,一则表明任何草木都有它微妙的香味,二则这个“香”字代表了春之气息,这不但活画出一种诗歌意境,而且为下文的酒香埋下伏笔。其实,对“满店香”的理解完全不必拘泥于“其柳花之香”,那当是春风吹来的花香,是泥土草木的清香,是美酒飘香,大概还有“心香”,所谓心清闻妙香。这里的“店”,初看不知何店,凭仗下句始明了是指酒店。实在也唯有酒店中的柳花才会香,不然即使是最雅致的古玩书肆,在情景的协调上,恐怕也还当不起“风吹柳花满店香”这七个字。所以这个“香”字初看似觉突兀,细味却又感到是那么妥贴。
“金陵子弟来相送,欲行不行各尽觞。”金陵的一群年轻人来到这里,为诗人送行。饯行的酒啊,你斟我敬,将要走的和不走的,个个干杯畅饮。也有人认为,这是说相送者殷勤劝酒,不忍遽别;告别者要走又不想走,无限留恋,故“欲行不行”。李白此行是去扬州。他后来在《上安州裴长史书》说:“曩昔东游维扬,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余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济之。此则白之轻财好施也。”李白性格豪爽,喜好交游,当时既年轻富有,又仗义疏财,朋友自是不少。在金陵时也当如此。一帮朋友喝酒,话别,少年刚肠,兴致盎然,没有伤别之意,这也很符合年轻人的特点。“尽觞”,意思是喝干杯中酒。“觞”,酒器。
“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便是事件的结局了。送君千里,终有一别,这离别之宴终归要散的,此时把手相送,心中的感伤便不能自已,诗人借水言情,寓情于物,表达了惜别之情——我和友人的离别的情义与东流之水相比哪个更长呢?其气魄体现了诗人浪漫豪放的一贯风格,也不能不让人想起诗人“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之句。”
情感是抽象的,即使再深再浓,也看不见摸不着;而江水是形象的,给人的印象是绵绵不绝。但诗人不是简单的相喻,而是设问比较,迷迷茫茫地,似收而未收住,言有尽而意无穷,给人以想象的空间。采用这种表现手法,李白可能受到前人的启发,如谢朓就写过“大江流日夜,客心悲未央”,但李白写得更加生动自然。与“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有异曲同工之妙。
此诗构思巧妙。首句”风吹柳花满店香“,是阒无一人的境界,第二句”吴姬压酒劝客尝“,当垆红粉遇到了酒客,场面上就出现人了,等到“金陵子弟”这批少年一涌而至时,酒店中就更热闹了。别离之际,本来未必有心饮酒,而吴姬一劝,何等有情,加上“金陵子弟”的前来,更觉情长,谁也不愿舍此而去。可是偏偏要去,“来相送”三字一折,直是在上面热闹场面上泼了一盆冷水,点出了从来热闹繁华就是冷寂寥落的前奏。李白要离开金陵了。但是,如此热辣辣的诀舍,总不能跨开大步就走吧。于是又转为“欲行不行各尽觞”,欲行的诗人固陶然欲醉,而不行的相送者也各尽觞,情意如此之长,于是落出了“请君试问东流水,别意与之谁短长”的结句,以含蓄的笔法,悠然无尽地结束了这一首抒情的短歌。
很多人写离别,大多少不了言愁,所谓“离愁别绪”。然而,李白这首诗中连一点愁的影子都不见,只有别意。诗人正值青春华茂,他留别的不是一两个知己,而是一群青年朋友。这种惜别之情在他写来,饱满酣畅,悠扬跌宕,唱叹而不哀伤,富于青春豪迈、风流潇洒的情怀。
书抵万金的古诗
寒家的古诗名句家书抵万金
比喻家书值万金的古诗
万金难买的古诗词
英语万金油句子
新凉直万金古诗中的处暑
抵的古诗
黄金万两的古诗词
金杨万里其他的古诗
读万卷书的古诗
抵御外盘的古诗
饱读金书的古诗
有千金裘的古诗书
金银缠万贯的古诗名字
家书万重山的古诗
抵御外患的古诗
提携安抵的古诗
含抵的古诗句
作笔能书万古诗的生肖
抵抗外辱的古诗
功不抵过的古诗
千功不抵一过的古诗
金钱不是万能的说说
含有家书千金的古诗
形容读万卷书的古诗
午抵袁枚的古诗意思
关于抵抗疫情的古诗
抵御外族的古诗
直抵心底的古诗
抵御异族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