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童放牧的古诗

关于牧童放牧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牧童放牧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牧童放牧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牧童放牧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224) 语录(11) 说说(7) 名言(3) 诗词(293) 祝福(14k+) 心语(70)

  • 牧童古诗

  •   《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

      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

      不脱蓑衣卧月明。

      注释:

      1、横野:宽阔的原野

      2、弄:逗弄。

      3、蓑衣:棕或草编的外衣,用来遮风挡雨。

      译文:

      绿草如茵,广阔的原野,一望无垠。笛声在晚风中断断续续地传来,悠扬悦耳。牧童放牧归来,在黄昏饱饭后。他连蓑衣都没脱,就愉快地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明月。

      赏析:

      《牧童》一,向我们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我们看到了牧童生活的恬静与闲适。透过诗,我们也看到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向往:广阔的原野,绿草如茵;晚风吹拂着野草,还没见归来的牧童,却先听见随风传来的牧童悠扬的愈来愈*的笛声,笛声时断时续,随风飘扬。牧童回来吃饱了饭,已是黄昏之后了,他连蓑衣也不脱,就躺在月夜的露天地里休息了。表现了孩子无忧无虑天真烂漫的天性。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出现在我们的视野里的。

      “铺”字,把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缓舒服的感觉表现出来了。

      “弄”字,更写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

      在这里,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指确定的数字而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的乡村傍晚的寂静。

      中心:

      表达了作者内心世界对远离喧嚣、安然自在的生活状态的向往。

    [阅读全文]...

2022-07-03 23:51:27
  • 与牧童有关的古诗

  • 经典
  •   《扈隩牧笛》

      年代: 宋 作者: 徐似道

      濛濛香雾湿未乾,烟光匝地春风寒。

      牧童三五唤归切,鞭牛为马蓑马鞍。

      一声芦管振林木,口畔呜呜相戏逐。

      梅花乱落自潇洒,绝胜豪门调新曲。

      《大热见田中病牛》

      年代: 宋 作者: 文同

      垅上病牛良可悲,皮毛枯杭头角垂。

      两鼻谽谺只自喘,四蹄屴岌曾不皮。

      牧童默坐罢牵挽,耕叟拱立徒嗟咨。

      朝驱暮使气力尽,尔死主人安得知。

      《访山中友》

      年代: 宋 作者: 赵汝鐩

      披荆踏石访山友,野鸟惊人闹枯柳。

      牧童为我通姓名,一笑相迎鹤发叟。

      结茅倚岩屋数间,尘埃辟易不用帚。

      竹厨贮书维四五,土壁黏碑分左右。

      山中新醅未堪压,携手邀我沽村酒。

      床前尚有著残棋,忘记四围关户牖。

      日斜扶醉同归来,但见黑白子纷纠。

      猕猴树上周章走,莫是此曹来动否。

      《和桃花》

      年代: 宋 作者: 赵希逢

      红雨随风散落霞,行人几误武陵家。

      牧童若向青帘见,应认枝头作杏花。

      《虾蟆山》

      年代: 元 作者: 王冕

      春风吹船着牛轭,扶藜直上山之脊。

      山上老石怪且顽,皮肤皴骳苔花碧。

      我来不知石有名,拊摩怪状心亦惊。

      野人指点为我说,此物乃是虾蟆精。

      古昔曾偷太仓粟,三百余年耗中国。

      天官烛其阴有毒,敕丁破口劙其足。

      至今突兀留山丘,雨淋日炙无人收。

      树根穿尻蛇入肚,老鸦啄背狐粪头。

      牧童时时放野火,耕夫怒击樵夫剁。

      自从残堕不能行,见者唾之闻者骂。

      虾蟆虾蟆非令仆,无功那窃天之禄。

      如今虾蟆处处有,天官何不夷其族。

      致令骄气吹臊腥,干霄上食天眼睛。

      百虫啖尽心未已,假作鼓吹怡人情。

      三月江南春水涨,纡青拖紫争跳浪。

      渔父持竿不敢言,猎夫布弩空惆怅。

      黄童白叟相引悲,田中更有科斗儿。

    [阅读全文]...

2022-02-05 02:07:12
  • 古诗《牧童》扩写

  • 古诗《牧童》扩写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古诗包括唐律形成以前所有体式的诗,也包括唐朝及唐以后仍按古式创作的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古诗《牧童》扩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午后,万里无云,阳光明媚。于是,吕岩邀请了七八个好友,一起去郊游。

      他们走走停停,不一会儿就来到了一片草地,草地上铺满了绿油油的野草。朋友们个个兴高采烈,异口同声地问道:“吕岩,你真的太明智了,怎么就找得到这么美丽的草地呀!”然后,他们就在这片宽阔的草地上抚琴说笑,不知不觉,就到了黄昏时分。在晚风中,耳边隐隐约约传来了一阵阵悠扬的笛声,吕岩和他的朋友们顿时听得如痴如醉,他们起身朝声音传来的方向看去,哦,原来不远处有一个小牧童,他手里拿着一支木笛,真吹得起劲呢!

      这样过了许久许久,那个小牧童才收起木笛,奔跑着回家吃饭了。等到他吃饱了晚饭,他又返回来了。这时已是夕阳西下,最后一缕阳光洒在了草地上,绿油油的草地变得金黄金黄的。当夜幕降临,一轮明月高高挂在空中时,皎洁的月光洒在了小牧童的身上。夜越来越深,小牧童也许累了,他竟连蓑衣也不脱,就这样躺在了月光下露天的草地上,他睡得很香很香......

      今天的一幕深深地印在吕岩的脑海里,他十分喜爱这个稚气的小牧童。回家后他诗兴大发,把今天的所见所闻写成了一首诗,那就是著名的诗作——《牧童》。

      阳光明媚,风和日丽的早上在马儿、牛儿、羊儿嬉戏好笑声中转眼变成金黄犹尽,红火漫来的下午了。

      绿草如茵的小草铺满了原野,一望无垠。在微风中轻微摆动,夕阳的余晖散在了小草细嫩的叶尖,斑斑点点;一阵悠扬、断断续续的笛声随着时而像母亲的温暖大手,时而像婴儿纤细小手般的晚风掠过这广阔的草原,笛声似调皮的小孩与晚风逗弄。

      一位牧童,披着蓑衣,穿着白色的汗衫,蓝色的裤子小心翼翼的惦脚尖蹑手蹑脚的走来,生怕打扰了和谐,唯美的画卷。

      瞧!他的肚子圆鼓鼓的,想必是结束了一顿美味的晚餐吧!

      这笛声也应该是他吹的吧!只见牧童缓慢的躺在软绵绵的`草地的怀抱里。美丽的午后让他迫不及待的想要享受,着急的连蓑衣都没有脱掉,一只手垫在头下,耸着腿,手拿着牧笛嘴里欢快的哼起小曲来。

      此时正值夜晚,一切静悄悄的,黑色的夜幕无声无息的笼罩了整个大地,珍珠般的星星镶嵌在黑幕上。还有一轮皎洁的明月,如纱如影如丝的柔和月光洒在牧童的身上,牧童欣赏着圆月旁的无数星星似在对话。这动人的夜晚,在这一望无际的草原上休息了惬意的轻闭上明亮的眼睛,会心的笑了起来。

      太阳还没有落下,月亮就来接任他的工作了。小溪在缓缓流淌,万物都安静下来,从树林里传来了一阵竹笛声。

      这天,唐朝著名诗人吕岩来到家外散步,听见了竹笛声。他坐下休息,听赏这清脆的笛声。

      他听着听着,渐渐入睡。不大一会,他又醒了过来,朝着笛声的方向走去,想看看是谁在吹这美妙的乐曲。突然,一个穿蓑衣的牧童出现在他眼前。他的目光被他吸引住了。

      “小小牧童,竟然能吹生这么着美妙的乐曲,真不可思议!”吕岩感叹到。

      他为了记录下这一刻,写了一首诗: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阅读全文]...

2021-12-06 14:58:54
  • 牧童诗古诗赏析(跟牧童有关的古诗大全)

  •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多美的农耕自然画面,可是久在城市里忙碌,便向往古代乡村的牧童生活,放牛读书、无忧无虑、悠闲度日。一首诗,一幅画,吹响牧童的短笛!

    1、牧童词

    唐代:李涉

    朝牧牛,牧牛下江曲。

    夜牧牛,牧牛度村谷。

    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

    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2、牧童

    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3、村晚

    宋代: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4、牧童

    唐-卢肇

    谁人得似牧童心,牛上横眠秋听深。

    时复往来吹一曲,何愁南北不知音。

    5、村行

    唐-成彦雄

    暧暧村烟暮,牧童出深坞。

    骑牛不顾人,吹笛寻山去。

    6、牧童

    宋-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7、清明

    唐代: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8、杂感

    宋-陆游

    老子倾囊得万钱,石帆山下买乌犍。

    牧童避雨归来晚,一笛春风草满川。

    9、村晚

    宋-雷震

    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

    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10、次韵和真长四季牧童

    宋-黄庶

    怯雨宜晴不识愁,去随青草牧春牛。

    无人古路歌兼笑,归去山花插满头。

    11、暮村

    宋-赵釴夫

    阴村烟树暝黄昏,一簇人家半掩门。

    看尽栖鸦啼噪后,牧童归去雨声繁。

    12、秋日山行

    宋-释云岫

    半坞夕阳红树叶,一村鸡犬野人家。

    牧童歌笑牛羊下,太古淳风尽属他。

    [阅读全文]...

2021-12-29 00:42:49
  • 古诗牧童的诗意是什么(关于牧童的古诗50首)

  • 诗意
  • 今天是6月1日,儿童节。

    童年时光是所有人最留恋的一段时光。那时的我们,一枝花、一只小鸟可以让我们快乐半天。

    我们没有烦忧,只是不停地追逐阳光、蝴蝶和花草。

    今天,诗词君分享50首儿童诗词,一起在诗词中来回忆儿时的快乐吧!

    《回乡偶书二首·其一》

    唐代:贺知章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

    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江村》

    唐代:杜甫

    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

    自去自来堂上燕,相亲相*水中鸥。

    老妻画纸为棋局,稚子敲针作钓钩。

    但有故人供禄米,微躯此外更何求。

    《南邻》

    唐·杜甫

    锦里先生乌角巾,园收芋栗未全贫。

    惯看宾客儿童喜,得食阶除鸟雀驯。

    秋水才深四五尺,野航恰受两三人。

    白沙翠竹江村暮,相对柴门月色新。

    《池上》

    唐·白居易

    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

    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观游鱼》

    唐代:白居易

    绕池闲步看鱼游,正值儿童弄钓舟。

    一种爱鱼心各异,我来施食尔垂钩。

    《观儿戏》

    唐·白居易

    髫龀七八岁,绮纨三四儿。

    弄尘复斗草,尽日乐嬉嬉。

    堂上长年客,鬓间新有丝。

    一看竹马戏,每忆童騃时。

    童騃饶戏乐,老大多忧悲。

    静念彼与此,不知谁是痴。

    《归家》

    唐·杜牧

    稚子牵衣问,归来何太迟。

    共谁争岁月,赢得鬓边丝。

    《田家杂兴八首》

    唐代·储光羲

    *生养情性,不复计忧乐。

    去家行卖畚,留滞南阳郭。

    秋至黍苗黄,无人可刈获。

    稚子朝未饭,把竿逐鸟雀。

    忽见梁将军,乘车出宛洛。

    意气轶道路,光辉满墟落。

    安知负薪者,咥咥笑轻薄。

    《小儿垂钓》

    [阅读全文]...

2022-03-01 14:22:26
  • 关于牧童的古诗大全

  • 经典
  •   《寄题沈可久雪村》

      年代: 宋 作者: 方回

      吾闻昔人善赋梅,尝是梦中见春来。

      前村深雪天未晓,焉知昨夜一枝开。

      江村一雪复一雪,三白丰年与玉屑。

      多事诗人要閒管,想像高唐写奇绝。

      真曾质明杖屦无,前随牧童后樵夫。

      暗香何处费摸索,寒生吟癖浩然驴。

      *生我有脊梁铁,明年八十冻不折。

      卿用卿法自雪村,横斜独玩书窗月。

      《长沙王墓在阊门外》

      年代: 宋 作者: 范成大

      英雄转眼逐东流,百战工夫土一坏。

      荞麦茫茫花似雪,牧童吹笛上高丘。

      《寄程申叔》

      年代: 宋 作者: 董嗣杲

      奇才不泯扬马名,善政况著龚黄绩。

      政绩才名分外荣,山林意趣无方觅。

      人生富贵骨相中,何须强力争豪雄。

      三光五岳蟠心胸,岁寒春色梅花风。

      我有小隐傍石屋,石上几回斸黄独。

      看来我已不啻足,何事攒眉劳案牍。

      程子谈何不碌碌,古意今情两堪掬。

      归与归与毋忍辱,同寻牧童过天竺。

      《题徐寿画牛》

      年代: 宋 作者: 仇远

      此大武者,二十八蹄。

      茂树之下,丰草萋萋。

      牧童且嬉,夕阳未西。

      何如桃林,归去来兮。

      《题李亮功戴嵩牛图》

      年代: 宋 作者: 黄庭坚

      韩生画肥马,立仗有辉光。

      戴老作瘦牛,*生千顷荒。

      觳觫告主人,实已尽筋力。

      乞我一牧童,林间听横笛。

    [阅读全文]...

2022-03-10 21:51:10
  • 吕岩《牧童》古诗赏析

  • 吕岩《牧童》古诗赏析

      赏析是欣赏并分析(诗文等),通过鉴赏与分析得出理性的认识,既受到艺术作品的形象、内容的制约,又根据自己的思想感情、生活经验、艺术观点和艺术兴趣对形象加以补充和完善。下面为大家带来了吕岩《牧童》古诗赏析,欢迎大家参考阅读!

      原文

      《牧童》唐代: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译文

      辽阔的草原像被铺在地上一样,四处都是草地。晚风中隐约传来牧童断断续续悠扬的笛声。

      牧童放牧归来,在吃饱晚饭后的晚霞时分。他连蓑衣都没脱,就躺在草地上看天空中的圆月。

      注释

      牧童:放牛放羊的孩子。

      铺:铺开。

      横野:辽阔的原野。

      弄:逗弄,玩弄。

      饱饭:吃饱了饭。

      蓑衣:用草或棕毛编织成的,披在身上的防雨用具,用来遮风挡雨。

      卧月明:躺着观看明亮的月亮。

      赏析

      首句“草铺横野六七里“描述了视觉上的感受,放眼望去,原野上草色葱茏。一个“铺”字,表现出草的茂盛和草原给人的那种*缓舒服的感觉。草场的宽阔无垠为牧童的出场铺垫了一个场景。

      第二句“笛弄晚风三四声。”描述了听觉上的感受,侧耳倾听,晚风中牧笛声声。一“弄”字,更显出了一种情趣,把风中笛声的时断时续、悠扬飘逸和牧童吹笛嬉戏的意味,传达出来了。笛声的悠扬悦耳,反映出晚归牧童劳作一天后的轻松闲适的心境。未见牧童,先闻其声,具有无限美好的想象空间。这里的“六七里”和“三四声”不是确指的数字,只是为了突出原野的宽阔和乡村傍晚的静寂。

      第三句“归来饱饭黄昏后”,诗人笔锋一转,开始直接描写牧童,牧童吃饱了饭,已经是黄昏之后了。

      末句“不脱蓑衣卧月明”描写牧童休息的情景。把以地为床,以天为帐,饥来即食,困来即眠,无牵无挂,自由自在的牧童形象刻画得活灵活现。诗人没有描写牧童躺下做什么,牧童可能是想舒展下身子,也可能是欣赏月色。诗人似乎只把他之所见如实地写了下来,却有无限的`想象空间。

      全诗展示了一幅鲜活的牧童晚归休憩图:原野、绿草、笛声、牧童、蓑衣和明月。诗中有景、有情,有人物、有声音,这生动的一幕,是由远及*出现在诗人的视野里的;写出了农家田园生活的恬静,也体现了牧童放牧生活的辛劳,是一首赞美劳动的短曲。草场、笛声、月夜、牧童,像一幅恬淡的水墨画,使读者的心灵感到安宁。

      《牧童》一诗,不仅让读者感到了“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生活的安然与恬静,也让读者感受到了牧童心灵的无羁无绊,自然放松。该诗反映了诗人心灵世界的一种追求,对远离喧嚣、安然自乐的生活状态的一种向往。诗中尽道牧童生活的闲逸与舒适。此诗委婉劝说钟傅趁早离开那尔虞我诈、角名竞利的官场,回归田园,过牧童那样无欲无求的生活。在此诗中,牧童即是以智者的化身出现为迷失在宦途中的钟傅指路,而其人未必真是牧童。本诗语言朴直清新,明白如话,表现出一种“由工入微,不犯痕迹”的精湛功夫。

    [阅读全文]...

2022-03-02 10:02:59
  • 关于牧童的诗句有哪些(描写牧童的38首古诗)

  • 牧童与牛是中国诗与画的传统题材,古往今来有无数文人墨客都吟诵描绘过。杜牧的 “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一诗将牧童这一形象推向诗情画意的题材。今天,我们就透过诗词来看看那恬淡清悠的乡村,看看那些可爱的牧童与牛。

    1、《长安秋夜》

    唐代· 章孝标

    田家无五行,水旱卜蛙声。

    牛犊乘春放,儿童候暖耕。

    池塘烟未起,桑柘雨初晴。

    步晚香醪熟,村村自送迎。

    此诗紧紧围绕着春天展开,写农事,写春景,和秋天没有任何关系。

    那么为什么用“长安秋夜”做题目呢?虽然缺少背景资料,但我们可以想象出这样一个画面:在长安,一个秋夜,冷雨绵绵,诗人孤寂无聊,突然忆起江南桐庐故乡的春天来。那种生机勃勃的春景,那个热热闹闹的节日,让他获得了慰藉。于是他披衣坐起,下了这首足以温暖他一生的诗行。

    所以以“长安秋夜”为题,并非诗人的败笔,而是诗人的佳构,句句写春天的热闹,句句含浓烈的乡愁。

    2、《牧竖》

    唐代·崔道融

    牧竖持蓑笠,逢人气傲然。

    卧牛吹短笛,耕却傍溪田。

    前两句,着重写牧童的神态,突出一个“傲”字;后两句,突出一个“智”字,也即其“傲”的资本:既能驱牛耕田,又会吹笛。显然,此诗是以儿童的傲态见其智心。

    3、《田家元日》

    唐代·孟浩然

    昨夜斗回北,今朝岁起东。

    我年已强仕,无禄尚忧农。

    桑野就耕父,荷锄随牧童。

    田家占气候,共说此年丰。

    4、《渭川田家》

    唐代·王维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5、《牧童》

    唐代·栖蟾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6、《 牧童词》

    唐·张籍

    远牧牛,绕村四面禾黍稠。

    陂中饥乌啄牛背,令我不得戏垄头。

    入陂草多牛散行,白犊时向芦中鸣。

    隔堤吹叶应同伴,还鼓长鞭三四声。

    牛牛食草莫相触,官家截尔头上角。

    7、《牧童》

    唐·刘驾

    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

    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8、《牧童》

    唐 · 栖蟾

    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

    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

    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

    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阅读全文]...

2022-04-12 19:19:53
  • 古诗二首 牧童评课稿

  • 古诗二首 牧童评课稿

      无论是在学校还是在社会中,说到古诗,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二首 牧童评课稿,欢迎大家分享。

      在这样明媚的春天里,满怀暖暖的心情,感受着几位优秀教师春风化雨般的点点滋润,真是一件幸福的事。我从中得到了很多启发和感悟。下面以X老师执教的《古诗二首》为例谈谈。X老师本着古诗教学读、解、品、背四个步骤进行教学,整堂课显得干净利落。

      一、利用直观图景,营造学*古诗浓厚氛围

      课伊始,多媒体展示了几幅古色古香的古诗插图,提问学生画面内容分别照应了以前学过的哪首诗?(《村居》、《小儿垂钓》、《所见》)

      一下子就将孩子们带入了古典又魅力无穷的古诗品味氛围中。这对激发学生的古诗学*兴趣,渗透“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古诗欣赏理念非常重要。

      回顾了之前所学描写古代儿童趣事的古诗,X老师出示本课要学的《牧童》诗文,同时展示了相应的诗意图,再现形象,使孩子们能更好地走入画中,走入诗中。

      二、指导朗诵,读中品味古诗美

      首先,X老师在检查预*情况时,通过抽生读,读出节奏。接下来,又指导学生读诗时“声断气不断,不读破句”,积极鼓励学生用心琢磨,读出古诗的音韵美。之后,又采用读单句、配乐读、指名读、读整首诗、齐读等多种方式,以读品诗。通过指导重音读、拖音读等技巧,启发学生读出“草铺横野六七里”的画面美,体会牧童“笛弄晚风三四声”、“不脱蓑衣卧月明”的调皮、惬意之感。这样入情入境的朗读,学生能不陶醉于其中,并好学乐学吗?

      三、细品加想象,领会古诗意境美

      学生细品,凭语感找出自认为精妙的词,通过推敲一些关键词,帮助学生进入古诗难以言传的意境中。第一行:X老师引导学生用“铺”字组词,体会“草铺”的“横野”形象:青草茂盛,一望无际,走在上面非常舒适……需要注意的是第二行应抓住“弄”字,引导学生体会笛声的轻快、悠扬,感受牧童“逗弄”牧笛的顽皮可爱;第三行的“饱”字,引领学生体会牧童生活的满足自在。解析第四行,将“卧”与“躺”对比细品,从中体会牧童的舒适惬意。

      还可以给学生插上想象翅膀,在诗的`意境中遨游。鼓励学生想象笛声为什么时断时续?牧童边吹笛子边可能做些什么?“卧”可以有哪几种姿势?……启发合理想象,不但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而且加深了对诗的内容、意境的理解。

      四、大胆放手,锻炼学生的自学能力

      在引领学生充分感受了第一首诗的美妙之后,X老师将欣赏品味第二首诗的主动权交给了学生。有了之前学*方法的渗透、启发,学生们真正做起了学*的主人翁,在短时间内就出色地完成了学*目标。这启发我在教学时要做到有X有弛,有的放矢,不能*均用力,要注重学生素质能力的培养,“授之以渔”会事半功倍。

      以上谈了X老师的课给我的启发。通过这次听课,我的确受益良多。这一堂堂精彩的语文课,犹如春日里的一抹阳光,照耀着我,给我力量,让我在语文教学之路上走得更坚定,更有信心。

    [阅读全文]...

2022-04-18 09:19:46
  • 关于牧童的古诗词102句

  • 经典
  •   《牧童歌十首》

      年代:宋作者:蒲寿宬

      荷笠小苍头,犊裩乘水牛。

      扬鞭自叱咤,度陇复凭沟。

      《次韵和真长四季牧童》

      年代:宋作者:黄庶

      怯雨宜晴不识愁,去随青草牧春牛。

      无人古路歌兼笑,归去山花插满头。

      《牧童》

      年代:宋作者:黄庭坚

      骑牛远远过前村,短笛横吹隔陇闻。

      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袁枚《所见》:“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雷震《村晚》:“草满池塘水满陂,山衔落日浸寒漪。牧童归去横牛背,短笛无腔信口吹。”

      吕岩《牧童》:“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栖蟾《牧童》:“牛得自由骑,春风细雨飞。青山青草里,一笛一蓑衣。日出唱歌去,月明抚掌归。何人得似尔,无是亦无非。”

      黄庭坚《牧童》:“骑牛远远过前村,吹笛风斜隔岸闻。多少长安名利客,机关用尽不如君。”

      李涉《牧童词》:“朝牧牛,牧牛下江曲。夜牧牛,牧牛度村谷。荷蓑出林春雨细,芦管卧吹莎草绿。乱插蓬蒿箭满腰,不怕猛虎欺黄犊。”

      袁枚《题画》:“村落晚晴天,桃花映水鲜。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

      刘驾《牧童》:“牧童见客拜,山果怀中落。昼日驱牛归,前溪风雨恶。”

    [阅读全文]...

2022-06-02 07:08:55
牧童放牧的古诗 - 句子
牧童放牧的古诗 - 语录
牧童放牧的古诗 - 说说
牧童放牧的古诗 - 名言
牧童放牧的古诗 - 诗词
牧童放牧的古诗 - 祝福
牧童放牧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