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王维关于秋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王维关于秋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王维关于秋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王维关于秋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摘抄网为您整理精华《王维的古诗》,愿对您有所启发。
王维的古诗
1、《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2、《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3、《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4、《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5、《春中田园作》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6、《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7、《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8、《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9、《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10、《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11、《过香积寺》
不知香积寺,数里入云峰。
12、《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13、《积雨辋川庄作》
积雨空林烟火迟,蒸藜炊黍饷东菑。
14、《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15、《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16、《田园乐》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
17、《秋夜曲》
桂魄初生秋露微,轻罗已薄未更衣。
18、《终南山》
太乙*天都,连山到海隅。
19、《送梓州李使君》
万壑树参天,千山响杜鹃。
20、《和贾至舍人早朝大明宫之作》
绛帻鸡人抱晓筹,尚衣方进翠云裘。
21、《赠郭给事》
洞门高阁霭余晖,桃李阴阴柳絮飞。
22、《杂诗》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23、《青溪》
言入黄花川,每逐青溪水。
24、《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25、《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王维写秋天的古诗
古诗,就是一个艺术作品,一个塑造作者情感世界的艺术作品,或表达某种情感,或描绘某种期待。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王维写秋天的古诗,一起来看看这首诗的内容吧。
原文:
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注释:
⑴暝(míng):日落,天色将晚。
⑵空山:空旷,空寂的山野。新:刚刚。
⑶清泉石上流:写的正是雨后的景色。
⑷竹喧:竹林中笑语喧哗。喧:喧哗,这里指竹叶发出沙沙声响。浣(huàn)女:洗衣服的姑娘。浣:洗涤衣物。
⑸随意:任凭。春芳:春天的花草。歇:消散,消失。
⑹王孙:原指贵族子弟,后来也泛指隐居的人。留:居。此句反用淮南小山《招隐士》:“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的意思,王孙实亦自指。反映出无可无不可的襟怀。
翻译:
空旷的群山沐浴了一场新雨,夜晚降临使人感到已是初秋。
皎皎明月从松隙间洒下清光,清清泉水在山石上淙淙淌流。
竹林喧响知是洗衣姑娘归来,莲叶轻摇想是上游荡下轻舟。
春日的芳菲不妨任随它消歇,秋天的山中王孙自可以久留。
赏析:
王维是盛唐的山水田园诗大家,他的诗歌开创了山水田园诗的新境界,相比开创了山水诗的谢灵运而言,他的诗上承陶渊明诗的古拙、典雅传统,下启宋朝杨万里等田园诗人的创作,其诗歌创造的宁静淡远、纯美的情感历来为人称道。
《山居秋暝》很鲜明的体现了王维诗歌的特点,无愧苏轼所说的“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称赞。
1、意境之美
《山居秋暝》全诗由雨、秋、明月、松、清泉、石、浣女、莲、渔舟等意象组成,这些实体经王维的生花妙笔点染,都变成了富于感官性的诗的意象,处处给人一种秋高气爽,天清气朗的感觉。
第一句“空山新雨后”,细雨洗涤大地后,万物都一片新生的气象,空山中更是一派崭新之象,空气中带着雨后的微凉,给人一种“清凉”之感。接着第二句“天气晚来秋”,过了酷暑难耐的夏季,秋天本来就给人一种爽朗的感觉,空山的傍晚更是别具一种“清爽”的氛围;第三句“明月松间照”,月光皎洁、明亮,从树影中间泻下给大地洒下一片清辉,在夜晚树影婆娑,随风轻摇,明月照亮了大地,一派“清亮”之景就浮现眼前。第四句“清泉石上流”,雨后清泉水渐长,泉水汇聚成小溪欢快的向前奔流,遇到岩石发出“清脆”的声音,读此一句,仿佛听到泉水叮咚的歌声。
诗的首联和颔联为我们展现了一派大自然纯美的诗境,但我们总感觉到缺少了一点生机,王维在第五句写道“竹喧归浣女”。古人以女子温柔娴静为美,窈窕淑女历来为诗人所欣赏,西施浣纱的故事更是家喻户晓,传颂了*千年。王维把浣女置于寂静的群山中,使整首诗具有了一种人的活气,生命的气息开始在这里流转,照亮了整个山谷。浣女“清丽”曼妙的身影也融入了读者的心中;接下来一句“莲动下渔舟”,一叶扁舟在荷塘中划过,本就具足了诗情,加上荷叶轻摇欢舞,为诗增加了灵动的色彩,“轻灵”之感油然而生;颈联两句把主体的人引入作品中空寂的环境,达到了自然美和人情美的高度结合,但这还只是作者传情达意的方式尾联两句“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中,“随意”二字显出作者恬淡宁静的心意,“芳歇”意旨百花已凋、草木将落“清寂”之感涌现出来;“王孙自可留”一句,于自由自在中显露一片“清逸”之情。
意境之美可见一斑。
2、铺排之巧
古人作诗,一向强调“情因景生,景以情美”的效果,因此景物的铺排、情感的表达二者的统一就成了判断诗人水*的标准之一。王维的《山居秋暝》充分展现了他深厚的艺术功底。其铺排之巧,令人惊叹。
作为一个有着禅心,半隐半仕的诗人,他率性自然,醉心于美景、流连于山水的感受都是为了展现他的隐逸情怀,《山居秋暝》中更是以曲折有致的场景铺排表达了这种情感。
诗中八句,我们可以把它分成四幅图画:
秋雨初晴图、明月照水图、浣衣归来图和莲动渔舟图。每一幅图都传达了特定的情感。
第一副“秋雨初晴图”,可以看作诗人情感的萌芽之处,它的主要作用就是为诗歌提供了一个总体的环境,这个环境可以引发人多重的情感体验,由秋之时节,可以引发人悲秋之感,“伤春悲秋”也是古代诗歌中比较普遍的情感。但是雨后初晴又会给人一种清凉、舒畅之感,作者更趋于哪一种呢?这是读者一定要猜测的,而王维要作的就是一步步凸现自己的情感,使之具体化、明朗化。
第二幅“明月照水图”中,作者先用松的四季常青为画面增加了一种色彩,明月的皎洁又给图画增添了亮度,使画面处于明暗和谐的状态,而流水从石头上流淌所激起的声音的联想又给流于空寂的画面增加了热闹喜庆的气氛,使其不再孤单。这时,诗的情感基调逐渐远离了“悲秋”的古人传统,向后一种情感方向靠拢。
第三幅“浣女归来图”很可能是虚景,由作者想象而生,浣女的倩影与西施浣纱的传说给全诗带来了魅力,使人产生美好的联想,舒畅、清凉的感觉已经不能概括他的欣喜,向往、追求的感觉从心底涌起。
第四幅“莲花渔舟图”中,莲花的轻柔动态与浣女轻松的脚步,柔美的身姿一致,自然让人陶醉。这种逐层深入的铺排自然地突出了最终的情感表达,即“陶醉”。“王孙自可留”不仅是情感,更是结局。隐逸的情怀获得了最后的.归属和认同。
3、感受之妙
王维的诗不仅以“境”见长,感受的微妙更胜一筹,《山居秋暝》中不断流转的情感更使作品美不胜收。
试想第一句“空山新雨后”,雨后初晴,推开门走出户外,感受空气中那清亮的气息,自有一种惊奇、喜悦之情。雨后的视觉自然而然转化为嗅觉的享受,清新的空气入肺,整个人都神清气爽。第二句“天气晚来秋”,人对时间的主体感受与肌肤体验、身体体验合二为一,由清新的空气想到秋的到来,主观感受和客观环境也合二为一,水乳相交融。不动声色地过渡到了“无我之境”。接下来两句“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随着时间的流逝,有傍晚渐入夜晚,明月透过云围,给大地洒下一片清辉,人们眼前一亮,眼前恍惚的美景却敌不过清泉击水的感觉在读者听觉中产生的影响,这就像一部摄影机在游移拍片,镜头中晃动的树影渐渐模糊,一种宁静、闲散的情感渐起并不断上升。紧接着,下两句“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则与刚才由视觉到听觉的情感呈现相反方向,它由竹篮之声,联想到浣女洗衣后归家,进而看到了富灵动色彩的画面,――渔舟轻摇、莲花微动,从听觉到视觉双方面再现了作者对自然之美、人文之美和谐交融的自豪感和欣慰感。随着情感的渐入高潮,这些所见、所听、所感、所想随着“芳菲已歇”的清秋之境转入了清寂,作者淡泊的情怀又从内心升起,一句“王孙自可留”既承接了宁静淡远之意,又表现了王维率性而为的真性情。
无论从情、景、意的铺排还是从语言上看《山居秋暝》都是一颗珠圆玉润的明珠。
王维关于秋天的古诗
王维才华早显,与其小一岁的弟弟王缙幼年均聪明过人。十五岁时去京城应试,由于他能写一手好诗,工于书画,而且还有音乐天赋,所以少年王维一至京城便立即成为京城王公贵族的宠儿。今天小编要跟大家分享王维关于秋天的古诗,欢迎阅读。
《山居秋暝》
作者: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赏析
此诗为山水名篇,于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诗人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诗中明确写有浣女渔舟,诗人怎下笔说是“空山”呢?原来山中树木繁茂,掩盖了人们活动的痕迹,正所谓“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鹿柴》)。由于这里人迹罕至,“峡里谁知有人来,世中遥望空云山”(《桃源行》);自然不知山中有人来了。“空山”两字点出此外有如世外桃源,山雨初霁,万物为之一新,又是初秋的傍晚,空气之清新,景色之美妙,可以想见。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天色已暝,却有皓月当空;群芳已谢,却有青松如盖。山泉清冽,淙淙流泻于山石之上,有如一条洁白无瑕的素练,在月光下闪闪发光,多么幽清明净的自然美啊!王维的《济上四贤咏》曾经赞叹两位贤士的高尚情操,谓其"息阴无恶木,饮水必清源”。诗人自己也是这种心志高洁的人,他曾说:”宁息野树林,宁饮涧水流,不用坐梁肉,崎岖见王侯。”(《献始兴公》)这月下青松和石上清泉,不正是他所追求的理想境界吗?这两句写景如画,随意洒脱,毫不着力。像这样又动人又自然的写景,达到了艺术上炉火纯青的地步,非一般人所能学到。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竹林里传来了一阵阵的歌声笑语,那是一些天真无邪的姑娘们洗罢衣服笑逐着归来了;亭亭玉立的荷叶纷纷向两旁披分,掀翻了无数珍珠般晶莹的水珠,那是顺流而下的渔舟划破了荷塘月色的宁静。在这青松明月之下,在这翠竹青莲之中,生活着这样一群无忧无虑、勤劳善良的人们。这纯洁美好的生活图景,反映了诗人过安静纯朴生活的理想,同时也从反面衬托出他对污浊官场的厌恶。这两句写的很有技巧,而用笔不露痕迹,使人不觉其巧。诗人先写"竹喧""莲动",因为浣女隐在竹林之中,渔舟被莲叶遮蔽,起初未见,等到听到竹林喧声,看到莲叶纷披,才发现浣女、莲舟。这样写更富有真情实感,更富有诗意。
诗的中间两联同是写景,而各有侧重。颔联侧重写物,以物芳而明志洁;颈联侧重写人,以人和而望政通。同时,二者又互为补充,泉水、青松、翠竹、青莲,可以说都是诗人高尚情操的写照,都是诗人理想境界的环境烘托。
既然诗人是那样地高洁,而他在那貌似“空山”之中又找到了一个称心的世外桃源,所以就情不自禁地说:“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本来,《楚辞·招隐士》说:“王孙兮归来,山中兮不可久留!”诗人的体会恰好相反,他觉得“山中”比“朝中”好,洁净纯朴,可以远离官场而洁身自好,所以就决然归隐了。
此诗一个重要的艺术手法,是以自然美来表现诗人的人格美和一种理想中的社会之美。表面看来,此诗只是用“赋”的方法模山范水,对景物作细致感人的刻画,实际上通篇都是比兴。诗人通过对山水的描绘寄慨言志,含蕴丰富,耐人寻味。
《送綦毋秘书弃官还江东》
年代:唐 作者: 王维
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
念君拂衣去,四海将安穷。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
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和光鱼鸟际,澹尔蒹葭丛。
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
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
作品赏析
綦母,复姓,指王维的好友綦母潜。据《新唐书·艺文志》载 :“潜字孝通,开元中由宜寿尉入为集贤院待制,迁右拾遗,终著作郎。”著作郎秩九品,綦母潜“食之无味”,于是潇洒地弃官而去,还归江东。好友归隐,王维赋此诗相送。
“明时久不达,弃置与君同。天命无怨色,人生有素风 。”开篇四句,从感慨时遇写起,从自己和友人的'相通之处写起 ,这样就一下子缩短了心理距离,更容易产生心灵的共鸣。诗人并未抱怨怀才不遇,而是乐天知命 ,劝慰友人要有坦荡的胸襟。但细品味,我们又发现,诗人虽然节制感情,但终不免流露一丝如怨如慕,不绝如缕的无可奈何之情。总之,这几句诗中包含的感情十分复杂。
“念君拂衣去”以下八句,描绘了想象中的友人归隐之乐:“秋天万里净,日暮澄江空。清夜何悠悠,扣舷明月中。和光鱼鸟际,淡尔蒹葭丛 。”如水的秋色,明净的天空,鲜红的落日,辽远的澄江,一切都是那么清新。这江天一色的自然里,人的心绪也随之飘到了天之涯、江之头了。友人在悠悠清夜,皎皎月光之下驾一叶扁舟,扣舷而歌,荡漾在如烟似雾的芦苇丛中,没有悲喜,没有错愕,有的只是与大自然神秘而又亲切的,如梦境般的晤谈——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又是那么和谐空灵。这几句诗富于清淡之味,隽永之趣,如花落香浮、月印水底,清空闲远,神韵超然,一切都已溶入那空灵的梦境之中了。
“无庸客昭世,衰鬓日如蓬。顽疏暗人事,僻陋远天聪。微物纵可采,其谁为至公。余亦从此去,归耕为老农 。”最后八句写自己对宦仕生活的厌倦与对隐居生活的向往:我不想在这所谓的“昭世”奔走了,我已白了双鬓,倦了心灵,官场中的种种手段,我终究学不会,也不愿学。我离皇帝总是那么远,无人赏识,无人荐举,还是象你一样归隐田间吧!如此结尾,既抒发自己的不得意之情,又表明了对友人生活道路的充分肯定。
王维不仅是杰出的诗人,还是著名的画家。在他的笔下,诗与画是“道通为一”的。此诗中间八句描绘友人隐居生活的画面,就明显地表现出了“诗中有画”的特点,此诗也是以“净、澄、清、明、淡”等语言上的冷色调合成了一种“单纯的静穆 ”,突出了自然界的清幽、静谧。诗中的景物呈现出一种和光一片、浑融无迹的特点:青色的夜空、蒹葭,皎洁的月光、水光,物物融合,没有明显的轮廓,没有明显的界定,犹如一幅上乘的水墨画。
此诗不仅有诗情、画境,还有一种空灵的禅意。在描绘隐居之乐时,诗人融入其中,心无挂碍,以空灵之心审视空灵之境,泯灭了主客的对峙、物我的差别,人与自然融为一体,从而达到一种晶莹、剔透的境界。
王维人物简介
王维(701年-761年),字摩诘(mó jié) ,人称诗佛 ,名字合之为维摩诘,维摩诘乃是佛教中一个在家的大乘佛教的居士,是著名的在家菩萨,意译以洁净、没有染污而著称的人。可见王维的名字中已与佛教结下了不解之缘。王维生前,人们就认为他是“当代诗匠,又精禅理。”(苑咸《酬王维序》),死后更是得到了“诗佛”的称号。王维出生在一个虔诚的佛教徒的家庭里,根据王维写的《请施庄为寺表》云:“臣亡母故博陵县君崔氏,师事大照禅师三十余岁。”《王右丞集笺注》卷二五,有一篇《大荐福寺大德道光禅师塔铭》,文中述及了诗人同当代名僧道光禅师的关系时说:“维十年座下."可见王维确实也与佛家因缘不浅,其晚年更是过着僧侣般的生活。据《旧唐书》记载:“在京师,长斋,不衣文俯伏受教,欲以毫末度量虚空,无有是处,志其舍利所在而已,”采,日饭十数名僧,以玄谈为乐,斋中无所有,惟茶铛药臼,经案绳床而已。退朝之后,焚香独坐,以禅颂为事。”此时的王维俨然是一僧侣了。
王维青少年时期即拥有文学才华。开元九年(721年) 中进士第,为大乐丞。因故谪济州司仓参军。后归至长安。开元二十二年(734年)张九龄为中书令。王维被擢为右拾遗。其时作有《献始兴公》诗,称颂张九龄反对植党营私和滥施爵赏的政治主张,体现了他当时要求有所作为的心情。二十四年 (736)张九龄罢相。次年贬荆州长史。李林甫任中书令,这是玄宗时期政治由较为清明到日趋黑暗的转折点。王维对张九龄被贬,感到非常沮丧,但他并未就此退出官场。开元二十五年,曾奉使赴河西节度副大使崔希逸幕,后又以殿中侍御史知南选,天宝中,王维的官职逐渐升迁。安史乱前,官至给事中,他一方面对当时的官场感到厌倦和担心,但另一方面却又恋栈怀禄,不能决然离去。于是随俗浮沉,长期过着半官半隐的生活
在诗歌上的成就是多方面的,无论边塞、山水诗、律诗还是绝句等都有流传人口的佳篇。他的诗句被苏轼称为“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确实在描写自然景物方面,有其独到的造诣。无论是名山大川的壮丽宏伟,或者是边疆关塞的壮阔荒寒,小桥流水的恬静,都能准确、精炼地塑造出完美无比的鲜活形象,着墨无多,意境高远,诗情与画意完全融合成为一个整体。
山水田园诗派是盛唐时期的两大诗派之一,这一诗派是陶渊明、谢灵运、谢眺的后继者,这一诗派的诗人以擅长描绘山水田园风光而著称,在艺术风格上也比较接*,通过描绘幽静的景色,借以反映其宁静的心境或隐逸的思想,因而被称为“山水田园诗派”。其主要作家是孟浩然、王维、常健、祖咏、裴迪等人,其中成就最高、影响最大的是王维和孟浩然,也称为“王孟”。
王维的五言古诗
王维是唐朝著名的诗人、画家,苏轼评价他的作品“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王维最擅长的就是五言诗,五绝和五律都写得很好,且多为咏山水田园之作。遣词造句言简意骇,通俗易懂,又让人难以忘怀。下面我们来看看王维的五言古诗,欢迎阅读借鉴。
一、《鸟鸣涧》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写这首诗时,王维正游历江南,他寓居在今绍兴县东南的五云溪(也称若耶溪),是他题友人皇甫岳所居的云溪别墅的五首组诗中的第一首。每一首写一处风景,接*于风景写生,而不同于一般的写意画。王维在他的山水诗里,喜欢创造静谧的意境,在这首诗中不仅如此,还通过花落、鸟鸣等“动”景,使诗显得富有生机,同时也突出地显示了春涧的幽静。
二、《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这是一首眷怀友人之作,诗题又名《江上赠李龟年》,李龟年为当时著名的音乐家,与王维相识。四句诗句句不离红豆,却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读来有一气呵成之感,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
三、《山中送别》
山中相送罢,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
送别诗千万首,但这首与一般的送别诗完全不同,在于王维匠心独运的下笔着墨之处。在诗的'头一句,就“相送罢”,把送行时的话别场面、惜别情怀,用一个看似毫无感情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不写饯别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希望别后的重聚。
四、《画》
远看山有色,*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这首诗的每一句读起来似乎都违反自然规律,其实正是暗中设谜,读完你会恍然大悟,原来描绘的是“画”中所见。
五、《鹿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鹿柴(读作zhài),通“寨”,指防守的栅栏篱障,是王维在辋川(今陕西蓝田县)的别墅胜景之一。辋川别业有胜景二十处,王维和他的朋友裴迪逐处作诗,编成《辋川集》。这首诗是第五首,描绘的是鹿柴附*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六、《杂诗三首·其二》
君自故乡来,应知故乡事。
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
王维在孟津(今河南洛阳孟津县)住了十多年,久在异乡,忽然有一天他乡遇故知,激起了是他强烈的乡思之情,因此创作了这首诗。关于“故乡事”,可问的应该有一张A4纸那么长的清单,但诗人却选取家中窗前的一株腊梅,问同乡人梅花开了没……真的独具匠心。
七、《送别》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这首诗写的是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用了禅法入诗,富于禅家的机锋,在这首诗中,将自己内心世界的复杂感受凝缩融汇在“白云无尽时”这一幅自然画面之中,达到了“拈花一笑,不言而喻”的艺术效果。
八、《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这是王维隐居在终南山下辋川别业(别墅)时所作的,描写初秋时节山居所见雨后黄昏景色的诗,为山水名篇。他在诗情画意之中寄托着高洁的情怀和对理想境界的追求。
九、《使至塞上》
单车欲问边,属国过居延。
征蓬出汉塞,归雁入胡天。
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萧关逢候骑,都护在燕然。
这是王维奉唐玄宗之命以监察御史的身份出使凉州,出塞宣慰,察访军情,并任河西节度使判官,于途中所作。描写了途中所见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表现了诗人对不畏艰苦,以身许国的守边战士的爱国精神的赞美。
十、《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这是王维晚年的作品,王维被称为“诗佛”,因为他信佛,自号“摩诘”,都带有佛教色彩,这首算得上是首禅诗,诗中有表现禅理,尤其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句。
十一、秋夜独坐怀内弟崔兴宗
夜静群动息,蟪蛄声悠悠。
1、《送元二使安西》
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2、《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3、《竹里馆》
独坐幽篁里,弹琴复长啸。
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
4、《相思》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5、《春中田园作》
屋上春鸠鸣,村边杏花白。
持斧伐远扬,荷锄觇泉脉。
归燕识故巢,旧人看新历。
临觞忽不御,惆怅思远客。
6、《少年行》
新丰美酒斗十千,咸阳游侠多少年。
相逢意气为君饮,系马高楼垂柳边。
7、《观猎》
风劲角弓鸣,将军猎渭城。
草枯鹰眼疾,雪尽马蹄轻。
忽过新丰市,还归细柳营。
回看射雕处,千里暮云*。
8、《渭川田家》
斜阳照墟落,穷巷牛羊归。
野老念牧童,倚杖候荆扉。
雉雊麦苗秀,蚕眠桑叶稀。
田夫荷锄至,相见语依依。
即此羡闲逸,怅然吟式微。
9、《老将行》
少年十五二十时,步行夺得胡马骑。
射杀山中白额虎,肯数邺下黄须儿!
一身转战三千里,一剑曾当百万师。
汉兵奋迅如霹雳,虏骑奔腾畏蒺藜。
卫青不败由天幸,李广无功缘数奇。
自从弃置便衰朽,世事蹉跎成白首!
昔时飞箭无全目,今日垂杨生左肘。
路旁时卖故侯瓜,门前学种先生柳。
苍茫古木连穷巷,寥落寒山对虚牖。
誓令疏勒出飞泉,不似颍川空使酒。
贺兰山下阵如云,羽檄交驰日夕闻。
节使三河募年少,诏书五道出将军。
试拂铁衣如雪色,聊持宝剑动星文。
愿得燕弓射大将,耻令越甲鸣吾君。
莫嫌旧日云中守,犹堪一战立功勋!
10、《归嵩山作》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王维古诗《画》
《画》一诗对仗工整,尤其是诗中多组反义词的运用,使其节奏清晰,*仄分明,韵味十足,读着琅琅上口。下面是关于王维古诗《画》的内容,欢迎阅读!
画
作者:王维
远看山有色,*听水无声。
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
注释
1.色:颜色,也有景色之意。
2.春去:春天过去。
3.惊:吃惊,害怕。这里主要是受惊飞起的意思。
译文
在远处可以看见山有青翠的颜色,在*处却听不到流水的声音。
春天过去了,但花儿还是常开不败,人走*了,枝头上的鸟儿却没感到害怕。
赏析
这首诗写出了一幅山水花鸟画的特点。画面上的任何事物都是有颜色的,都是静止的',不会有任何活动,也不会发出任何声响。这首诗写得相当恰切,也较有趣。
首先此诗以简洁浅显的文字,非常巧妙地把画面上的形象叙述出来。每一句诗的第三字,依次序为“山”、“水”、“花”、“鸟”。青山耸立,水流其间,鲜花盛开鸟嘻枝头,构成了一派生意盎然的、优美的整体境界。
首句“远看山有色”,写的是直观的客观物象。此乃“静境”,因其距离而产生美感,让人觉得其有无限的风光。此色含义无穷,可是清秀俊朗红湿绿垂的美色,也可以是寒色苍苍的绝美佳色,更可以是奇傀峭拔的异色,唯有静心者能品之。第二句“*听水无声”,有“动境”,因为源头活水来。而无声二字又进入静境,宁静致远,和首句并无矛盾之处。在动静的取舍上诗人可以说是能够做到游刃有余。而且诗之所咏既然是画,则所画之物自然是无声的,与“*听”、“远听”有应无关,然而按逻辑说来,“反”包含有“正”,否定命题总先假设着肯定命题。“水无声”写的既是作为画这个客观事实,但同时又表示着画上的水本来应该有声而此刻也仿佛有声似的,因此才使得观者欲“*听”之,这即是高超的绘画艺术所起的移情作用之故。
第三、四句的“春去花还在,人来鸟不惊。”说的是花儿尽管在那个最美的季节里尽情地开放,但燃烧般的开到最美的极致后还是要飘然而去,而只有在画中,花儿美而不谢同样,画中的鸟,永远是那么可爱动人。诗中的画似乎代表着一种梦想,一种可见而不可得的梦想。而且同第二句中的“水无声”一样,“人来鸟不惊”也是表示着鸟仿佛应该“惊”的,所以这说明画家笔下之鸟的逼真了。这里诗人以“*听水无声”来表现水的潺潺可听,以“人来鸟不惊”来表现鸟的可惊的活力,手法是很高明的。
古诗鹿柴王维
《鹿柴》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作品。这首诗写一座人迹罕至的空山,一片古木参天的树林,意在创造一个空寂幽深的境界,分享了鹿柴的鉴赏,欢迎欣赏!
鹿柴
作者: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
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
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
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阅读训练】
(1)苏轼评论王维诗的特点是“诗中有画”,试结合本诗作简要的分析。
(2)本诗的表现手法主要是什么,试作简要的分析。
(3)落笔先写“____”,寂绝人迹,接着以“_____”一转,引出“人语响”来。
(4)这是一首写景诗,描写鹿柴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说说前两句与后两句在“动”与“静”上的关系。
(5)下面诗句中的哪一句与这首诗的已经不同?( )
A.“蝉噪林愈静,鸟鸣山更幽。”(《鸟鸣涧》)
B.“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过香积寺》)
C.“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春夜喜雨》)
D.“牧童何处去?牛背一鸥眠。”(《题画》)
答案
(1)前两句虽不见空山中有他人,但不见人中感受到有人的活动,同时“空山不见人”,写出了山林的幽静。后两句写光返深林,复照青苔,是画卷中的主人公所见之景。两者结合,便是一幅绝好的人景相依的图画。
(2)本诗的艺术手法是反衬,诗人所要描写的中心内容是“幽寂”,前两句,诗人写山中“不见人”,山只是一座“空”山,接着一声“人语响”,划破了这一分山林的幽静,这样的手法便是反衬。同样,后两句诗人目的是写深林中的幽暗景色,即突出写“青苔上”的“幽”景。但他不是直接描写整座山林的漆黑,而是让一缕浅明的阳光投进林深之处,还照在青苔之上,这样给读者的`感觉便是,明者自明,幽处自幽,而且经此明者的比照,幽处就显得更幽了。
(3)(空山 但闻)
(4) (前两句“静中有动”:空山寂寂,不见人影,却有说话声回荡;后两句“动中有静”,描写光影流动,又充满寂静的感觉。)
(5)C
鉴赏
殷璠谓:“维诗辞秀调雅,意新理惬,在泉为珠,着壁成绘,一字一句,皆出常境。”(【宋】计敏夫《唐诗纪事》巻16)殷璠此论实际上道出了王维诗歌诗中有画和意境浓郁(特别是禅境)的特点。“诗境与禅境本相同,所以诗人和禅师常能默然相契……禅趣中最大的成分便是静中所得于自然的妙悟。”(朱光潜《诗论》,上海古籍出版社2005年版。)对王维的诗歌,特别是那些具有浓郁禅意的诗歌,我们似乎更多地注意到它们的表面的诗情画意,而对诗人笔下涌动着的禅境,我们在鉴赏的时候往往注意不够,甚至忽略。
现在让我们来体悟此诗中浓郁之禅境。
此诗首句“空山不见人”乃本诗一大前提也。此前题谓:空山(已蒙禅之深机也)非但不见人,亦不见光影,不见喧哗和尘世之干扰也。正如陶潜所谓:“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也。而且在此山中,作者在体味着禅境、禅理以及禅带来的妙喜。
在此前提下,分出两层:
一谓:“但闻人语响”。即于“空山”当中所造之境,亦即寂静,为人声所破,即首句之境为本句所破也。然此句大有妙意:让首句之空寂进入人响,使整个流动之境顿出。此妙境正可用“鸟鸣山更幽”来比况。然此句亦显示首句作者心之静也:虫声、鸟声、流水声——大自然中一切声响皆被禅心屏去,一切皆归于空寂。
二谓:“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也。“空山不见人”,句中亦涵不见光影之意,亦有寒寂荒远之意,不然此地已成世人喧哗之地也。倘若说“人语响”打破声寂,那么此两句则打破色寂和幽暗也。林深幽邃,亦王安石《游褒禅山记》中所谓:“夫夷以*,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竒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这里不但是景观之“人之罕至”处,亦禅境之罕至处也。作者笔下这一缕光,明是夕阳,实亦禅境所至之美妙瞬间也,不可随便看过。“青苔”亦在王维常用,(如《戏赠张五弟諲三首》其一:“青苔石上净,细草松下软。”(《王右丞集笺注》巻2);《田家》:“雀乳青苔井,鸡鸣白板扉。”(《王右丞集笺注》巻11);《与卢员外象过崔处士兴宗林亭》:“绿树重阴盖四邻,青苔日厚自无尘。”(《王右丞集笺注》巻14));《闺人春思》:“闲花落遍青苔地,尽日无人谁得知。”(《王右丞集笺注》巻15))乃喻自身清净之物也。光照青苔之上,亦当大有佛家之深意也。二句合观,便知这夕阳入处,不但照见林中幽僻之景,亦照见林中幽僻之人,更似照见作者透悟莹彻之禅心也。
清徐增谓:“此诗眼目在‘空山’二字。右丞笔下,真是大光明藏,无有一字在也。”(《而庵说唐诗》卷五)此说大秒,正合本诗深意。
此诗艺术妙处,正如《诗法易简录》所评:“人语响,是有声也;返景照,是存色也。写空山不从无声无色处写,偏从有声有色处写,而愈见其空。严沧浪所谓‘玲珑剔透’者,应推此种。沈归愚谓其‘佳处不可言语’,然诗之神韵意象,虽超于字句之外,实不能不寓字句之间,善学者须就其所已言者,而玩索其不言之蕴,以得于字句之外可也。”
有专家评论此诗谓:“诗人正是以他特有的画家、音乐家对色彩、声音的敏感,才把握住了空山人语响和深林入返照的一刹那间所显示的特有的幽静境界。而这种敏感,又和他对大自然的细致观察、潜心默会分不开。”(刘学锴《<鹿柴>鉴赏》(《唐诗鉴赏辞典》第177,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年版)正指出此诗之妙境,但于禅境之解说尚有欠焉。
鹿柴
唐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译文:
山中空空荡荡不见人影,只听得喧哗的人语声响。夕阳的金光射入深林中,青苔上映着昏黄的微光。
注释:
1、鹿柴(zhi):柴同寨,栅栏。此为地名。
2、但:只。闻:听见。
3、返景:夕阳返照的光。景古时同影。
4、照:照耀(着)。
赏析:
这首诗描绘的是鹿柴附*的空山深林在傍晚时分的幽静景色。诗的绝妙处在于以动衬静,以局部衬全局,清新自然,毫不做作。
大凡写山水,总离不开具体景物,或描写嶙峋怪石,或描绘参天古木,或渲染飞瀑悬泉,其着眼点在于景物之奇。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我们走进深山密林都有这样的经验:山中分明杳无人迹,却突然听到有人说话的,前后左右环视寻觅,又见不到一丝人影。反衬出的是长久乃至永恒的空和寂。待人语响过,山林复归于静,而由于刚才的那一阵响,此时的空寂便会更加触人心目。
《相思》王维古诗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古诗有固定的诗行,也会有固定的体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相思》王维古诗,欢迎大家分享。
《相思》
作者:王维
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注解】
1、红豆:又名相思子,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呈鲜红色。
2、采撷:采摘。
3、相思:想念。
【韵译】
晶莹闪亮的红豆,产于岭南;春天来了,该长得叶茂枝繁。
愿你多多采摘它,嵌饰佩带;这玩艺儿,最能把情思包涵!
【翻译】
红豆树生长在南方,春天到了它将生出多少新枝呢?希望你多采摘一些红豆,它最能够引起人们的思念之情。
【评析】
这是借咏物而寄相思的诗。一题为《江上赠李龟年》,可见是眷怀友人无疑。起句因物起兴,语虽单纯,却富于想象;接着以设问寄语,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第三句暗示珍重友谊,表面似乎嘱人相思,背面却深寓自身相思之重;最后一语双关,既切中题意,又关合情思,妙笔生花,婉曲动人。全诗情调健美高雅,怀思饱满奔放,语言朴素无华,韵律和谐柔美。可谓绝句的上乘佳品!
唐代绝句名篇经乐工谱曲而广为流传者为数甚多。王维《相思》就是梨园弟子爱唱的歌词之一。据说天宝之乱后,著名歌者李龟年流落江南,经常为人演唱它,听者无不动容。
红豆产于南方,结实鲜红浑圆,晶莹如珊瑚,南方人常用以镶嵌饰物。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哭于树下而死,化为红豆,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唐诗中常用它来关合相思之情。而“相思”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朋友之间也有相思的,如苏李诗“行人难久留,各言长相思”即著例。此诗题一作《江上赠李龟年》,可见诗中抒写的是眷念朋友的情绪。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南国”(南方)既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暗逗后文的相思之情。语极单纯,而又富于形象。次句“春来发几枝”轻声一问,承得自然,寄语设问的口吻显得分外亲切。然而单问红豆春来发几枝,是意味深长的,这是选择富于情味的事物来寄托情思。“来日绮窗前,寒梅著花未?”(王维《杂诗》)对于梅树的记忆,反映出了客子深厚的乡情。同样,这里的红豆是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这样写来,便觉语*情遥,令人神远。
第三句紧接着寄意对方“多采撷”红豆,仍是言在此而意在彼。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古典诗歌中常见手法,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即著例。“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我的一切吧。”暗示远方的友人珍重友谊,语言恳挚动人。这里只用相思嘱人,而自己的相思则见于言外。用这种方式透露情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宋人编《万首唐人绝句》,此句“多”字作“休”。用“休”字反衬离情之苦,因相思转怕相思,当然也是某种境况下的人情状态。用“多”字则表现了一种热情饱满、一往情深的健美情调。此诗情高意真而不伤纤巧,与“多”字关系甚大,故“多”字比“休”字更好。末句点题,“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既是切“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有双关的妙用。“此物最相思”就象说:只有这红豆才最惹人喜爱,最叫人忘不了呢。这是补充解释何以“愿君多采撷”的理由。而读者从话中可以体味到更多的东西。诗人真正不能忘怀的,不言自明。一个“最”的高级副词,意味极深长,更增加了双关语中的含蕴。
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句句话儿不离红豆,而又“超以象外,得其圜中”,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入木三分。它“一气呵成,亦须一气读下”,极为明快,却又委婉含蓄。在生活中,最情深的话往往朴素无华,自然入妙。王维很善于提炼这种素朴而典型的语言来表达深厚的思想感情。所以此诗语浅情深,当时就成为流行名歌是毫不奇怪的。
【讲解】
在*古代诗歌中,“相思”成为诗歌的主题之一,它不限于男女情爱范围,也出现在朋友之间。比如,唐代诗人杜甫与李白,他们相遇相识后,结下了深厚的情谊。而李白晚年因李璘案件被流放夜郎,杜甫时时就为朋友担忧,思念不已,积思成梦,写成了《梦李白》二首。诗歌道出了对一个身为逆犯的朋友的深切思念,表现出宝贵的真诚情谊。又如,宋朝时候的陆凯,他与《后汉书》的作者范晔有着深厚的交情,陆凯真折一枝梅花给在长安的范晔,并附了一首诗《赠范晔诗》:“折花逢驿使,寄与陇头人。江南无所有,聊赠一枝春。”其意思是说,手折刚开的梅花,递给送信的使者,要他带给陇头(代指长安)的朋友,并说,江南没有什么可以捎的物产,姑且就赠“一枝春”吧!其中的“一枝春”给予了对朋友的深情与思念。所以,王维《相思》所抒写《相思》也是眷念朋友的情绪,更何况此诗的还题为《江上赠李龟年》。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这诗。诗歌首先写道:“红豆生南国,春来发几枝。” “红豆”又名相思子。据李时珍《本草纲目》记载,红豆一种生在岭南地区的植物,树高丈余,结出的籽象豌豆而稍扁,半截红色,半截黑色。有据《广东新语》记载,传说古代有一位女子,因丈夫死在边地,她在树下伤心极了,哭得死去活来,流下的伤心泪,化为树子,于是人们又称呼它为“相思子”,也是朋友间赤诚友爱的一种象征。“南国”指南方,即是红豆产地,又是朋友所在之地。“春来”即春天,“来”是语助词。首句以“红豆生南国”起兴,这句不但暗示着朋友在南方,而且也表明自己对朋友的情感。次句“春来发几枝”,这是一句问句,意味深长地寄托情思。这一句紧承上句“生”字,轻声一问,好似表明春天来了,万物复苏,红豆也该发芽了,实则借以这美好的春光,表明了对朋友产生了思念之情。诗人王维的诗歌,很有图画感,正如苏东坡所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因为,王维在诗歌中,特别注重表现诗歌的画面之美,注重表现景物的空间感。“红豆”的鲜艳与“南国”大地葱绿结合,眼前春回大地,想到南国春景如画,在空间延伸和色彩的对照中,表现出“万绿从中一点红”鲜明的画面感。这样,不当使诗具有“诗中有画”的特点,而且突出了诗人所要表现的“红豆”,从而暗示着对身处南国朋友的`思念之情。
“愿君多采撷,此物最相思。” “采撷”即采摘。第三句“愿君多采撷”希望对方“多采撷”红豆。在*古代诗歌中,以采撷植物来寄托怀思的情绪是常见手法。比如,汉代古诗《涉江采芙蓉》:“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而“愿君多采撷”似乎是说,看见红豆,想起远方的我。一个“多”字,表明诗人对朋友的情谊的深厚和对朋友的期望。这里,诗人却采用了视角挪移手法,不正面描写自己是如此想念朋友,而从朋友那边着手,以此暗示远方的友人要珍重朋友间的友谊,同时,也表明自己对朋友的情怀深厚。真可谓语言婉曲动人,语意高妙。接着“此物最相思”,其中,“最相思”即最能达到相思之情。诗人以此点题,把“相思”与首句“红豆”呼应,不但使“红豆”切切合“相思子”之名,又关合相思之情,一语双关。同时,诗句中一个“最”字,真可谓妙趣横生,不但强化了“红豆”与“相思”之关系,而且也就表明了“愿君多采撷”的深层意蕴——对朋友的情感就如这红豆一样。这样,既形象含蓄,有引人深思,同时感受到诗人对朋友无尽之情。
总之,全诗洋溢着少年的热情,青春的气息,满腹情思始终未曾直接表白,在描述红豆的语言中,蕴含着诗人对朋友的相思之情。特别是在这意象与情意的妙合无垠中,给人以余韵绵绵、美不胜收之感。
【赏析】
据《云溪友议》载:安史乱时,唐宫乐师李龟年流落江南。一次于湘中采访使筵上唱这首诗,满座遥望玄宗所在的蜀中,玄然泪下。可见此诗在唐代当时传诵的情况。这首诗,一直传诵到今天。
早年读这首诗,觉得没什么难懂,也不曾细心寻味。这首诗从字面上确也看不出有什么深奥的地方。现在重新来读它,忽然想到这样一个问题:诗是为何事而感发呢?“君”是谁?“南国”是否即“伊人”所在之地?这一连串的疑问、委实有些茫然。既然无术起千年前的诗人于地下。本事也就无从知道。但这终竟是值得玩味的。读诗如不去作深一层咀嚼,恐怕也就品不出什么味道了。不是么?红豆自是生在南国,它在秋季开花,也是连小孩子都知道的常识。用红豆表相思,在人们生活中是司空见惯的,并没有什么新奇。这些意思,又何须诗人写一首诗?当然不能作这样的表面理解。这诗显然有寄托。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正因为无从了解诗本事,后人读诗时往往产生似懂非懂、扑朔迷离的感觉。诗的好处大约也就在于此。一首诗常常随着岁月的流逝,供读者驰骋想象的艺术空间不断嘭胀,以至于不同时代,具有不同教养、经历和心理状态的读者都可以从其中找到自己所需要的东西;各自于理解中创造着自己的艺术世界有的可能和原诗有某些关联,有的仅把原诗当作一点由头,有的则同原诗离得很远。《相思》一诗的魅力即源于此。
然而《相思》毕竟有着自己的独创。
《相思》作者简介
王维(701-761),字摩诘,盛唐时期的著名诗人,官至尚书右丞,原籍祁(今山西祁县),迁至蒲州(今山西永济),崇信佛教,晚年居于蓝田辋川别墅,汉族。善画人物、丛竹、山水。唐人记载其山水面貌有二:其一类似李氏父子,另一类则以破墨法画成,其名作《辋川图》即为后者。可惜至今已无真迹传世。传为他的《雪溪图》及《济南伏生像》都非真迹。苏轼评价说“味摩诘之诗,诗中有画;观摩诘之画,画中有诗。”他是唐代山水田园派的代表。开元进士。任过大乐丞、右拾遗等官,安禄山叛乱时,曾被迫出任伪职。其诗、画成就都很高,苏东坡赞他“诗中有画,画中有诗”,尤以山水诗成就为最,与孟浩然合称“王孟”,晚年无心仕途,专诚奉佛,故后世人称其为“诗佛”。
诗中有两个关键字眼,一个是“相思”,一个是“君”。这两个词的外延都十分宽广。“相思”之情,人皆有之,相思的对象可以是任何人.而“君”,也可以是任何“一个”。“相思”具有对象性和专一性,情有所专注,因此它表示的是一种特殊的深挚之情。千百年民族文化心理造成这一词语内涵的凝固性。一提到“相思”,无论什么人都会即刻想到男女之爱或与这类感情相通的友谊。似乎愈到后世,内涵愈向前一义凝聚。所有这些,就造成向其中填入任何具体内容的前提。
这首诗的表达方式是很别致的。一个晴朗的秋天,诗人信步走到野外.望见那一颗颗红得透亮、晶莹如珠的红豆结在枝上。油然而生情思。此刻心中日夜思念的人儿倏然化作眼前的红豆.犹如她就立在眼前。一个“劝”字充满深情,“相思”一语加一表程度的副词“最”,更是情深意长。本来是诗人怀人。诗人却遥嘱对方“采撷红豆”,不说人相思。而说“此物最相思”,无限的怀念,感慨,都在这用字的轻重上。“劝”,“最”一经同“君”、“相思”组合,诗人内心的感情就曲折完足地表达出来。正是这一表达方式,使读者受到深深的打动,由此产生联想,从而把诗的境界变作读诗人的主观境界。
这首诗的生命力,还在于它的取象。“红豆”会使人联想起一些长期流传的、具有深厚民俗基础的爱情故事,如相思木、相思树之类、这些,丰富了诗的内涵,联结着历代读者的心灵。
山中王维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或多或少都接触过一些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你还在找寻优秀经典的古诗吗?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山中王维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山中王维的古诗注音版
shān zhōng wáng wéi
山 中 王维
jīng xī bái shí chū,
荆 溪 白 石 出,
tiān hán hóng yè xī。
天 寒 红 叶 稀。
shān lù yuán wú yǔ,
山 路 元 无 雨,
kōng cuì shī rén yī。
空 翠 湿 人 衣。
译文
荆溪水流量一天比一天少,河床上露出了白色的石头,天气慢慢地变凉了,枝头的红叶渐渐稀少。
弯曲的山路上原来没有下雨,可这浓浓的青松翠柏中烟雾迷蒙,水气很重,似欲流欲滴,才沾湿了行人的衣裳。
山中赏析
这首小诗以诗人山行时所见所感,描绘了初冬时节的山中景色。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的上游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清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
“荆溪白石出,天寒红叶稀。”开头两句是说,荆溪水流量一天比一天少,河床上露出了白色的石头。天气慢慢的变凉了,枝头的红叶渐渐稀少。
首句写山中溪水。荆溪,本名长水,又称浐水,源出陕西蓝田县西南秦岭山中,北流至长安东北入灞水。这里写的大概是穿行在山中上游的那一段。山路往往傍着溪流,山行时很容易首先注意到蜿蜒曲折、似乎与人作伴的青溪。天寒水浅,山溪变成涓涓细流,露出嶙嶙白石,显得特别清浅可爱。由于抓住了冬寒时山溪的主要特征,读者不但可以想见它清澄莹澈的颜色,蜿蜒穿行的形状,甚至仿佛可以听到它潺潺流淌的声音。
次句写山中的红叶。绚烂的霜树红叶,本是秋山的特点。入冬天寒,红叶变得稀少了;这原是不大引人注目的景色。但对王维这样一位对大自然色彩有特殊敏感的诗人兼画家来说,在一片浓翠的山色背景上(这从下两句可以看出),这里那里点缀着几片红叶,有时反倒更为显眼。它们或许会引起诗人对刚刚逝去的绚烂秋色的遐想呢。所以,这里的“红叶稀”,并不给人以萧瑟、凋零之感,而是引起对美好事物的尊重和流连。
“山路元无雨,空翠湿人衣。”元:通“原”,原来,本来。后两句是说,弯曲的山路上原来没有下雨,可这浓浓的青松翠柏中烟雾迷蒙,水气很重,似欲流欲滴,才沾湿了行人的衣服。如果说前两句所描绘的'是山中景色的某一两个局部,那么后两句所展示的却是它的全貌。尽管冬令天寒,但整个秦岭山中,仍是苍松翠柏,蓊郁青葱,山路就穿行在无边的浓翠之中。
苍翠的山色本身是空明的,不像有形的物体那样触摸得到,所以说“空翠”。“空翠”自然不会湿衣,但是它是那样的浓,浓得几乎可以溢出翠色的水分,浓的几乎使整个空气里都充满了翠色的分子,人行空翠之中,就像被笼罩在一片翠雾之中,整个身心都受到它浸染、滋润,而微微感觉到一丝细雨湿衣似的凉意,所以尽管“山路元无雨”,却自然感到“空翠湿人衣”了。这是视觉、触觉、感觉的复杂作用产生的一种似幻似真的感受,一种心灵上的快感。“空”字和“湿”字的矛盾,也就在这种心灵上的快感中统一起来。
张旭的《山中留客》说:“纵使晴明无雨色,入云深处亦沾衣。”“沾衣”是实写,展示了云封雾锁的深山另一种美的境界;王维的这首《山中》的“湿衣”却是幻觉和错觉,抒写了浓翠的山色给人的诗意感受。同样写山中景色,同样写到了沾衣,却异曲同工,各臻其妙。真正的艺术是永远不会重复的。
王维介绍
王维唐代诗人。字摩诘。开元(唐玄宗年号,713—741)进士。累官至给事中。安禄山叛军陷长安时曾受职,乱*后,降为太子中允。后官至尚书右丞,故亦称王右丞。晚年居蓝田辋川,过着亦官亦隐的优游生活。诗与孟浩然齐名,并称“王孟”。前期写过一些以边塞题材的诗篇,但其作品最主要的则为山水诗,通过田园山水的描绘,宣扬隐士生活和佛教禅理;体物精细,状写传神,有独特成就。兼通音乐,工书画。有《王右丞集》。
古诗送别王维
《送别》是唐代诗人王维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这是首送友人归隐的诗,采用问答的方式从友人口中说出归隐的原因,也表现了诗人复杂的思想感情。下面是关于古诗送别王维的内容,欢迎阅读!
《送别》
年代: 唐 作者: 王维
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
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
译文
请你下马来喝一杯酒,敢问朋友你要去何方?
你说因为生活不得意,回乡隐居在终南山旁。
只管去吧我何须再问,看那白云正无边飘荡。
注释
⑴饮君酒:劝君饮酒。饮,使……喝。
⑵何所之:去哪里。之,往。
⑶归卧:隐居。南山:终南山,即秦岭,在今陕西省西安市西南。陲:边缘。
⑷但,只。
讲解
这首诗写的是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王维笔下是一个隐士,有自己的.影子,至于为什么不得意,放在老杜等人那里一定有许多牢骚,可在这里只是一语带过,更见人物的飘逸性情,对俗世的厌弃以及对隐居生活的向往。这首诗写送友人归隐,看似语句*淡无奇,细细读来,却是词浅情深,含着悠然不尽的意味。
诗中“下马饮君酒,问君何所之?”第一句叙事。“饮”是使动用法,“使……饮”的意思。一开始就写饮酒饯别,是点题。第二句设句,问君到哪里去。由此引出下面的答话,过渡到写归隐。这一质朴无华的问语,表露了作者对友人关切爱护的深厚情意。送别者的感情起始就渗透在字里行间。更多唐诗欣赏敬请关注“*古堂国学网”的唐诗三百首栏目。
“君言不得意,归卧南山陲。”“不得意”三字,显然是有深意的。不仅交待友人归隐的原因,表现他失意不满的情绪;同时也从侧面表达诗人自己对现实愤懑不*的心情。这三字是理解这首诗题旨的的一把钥匙。诗人在得知友人“不得意”的心情后,劝慰道:“但去莫复问,白云无尽时。”你只管去吧,我不再苦苦寻问了。其实你何必以失意为念呢?那尘世的功名利禄总是有尽头的,只有山中的白云才没有穷尽之时,足以供你娱乐排遣了。这两句表现了作者很复杂的思想感情:既有对友人的安慰,又有自己对隐居的欣羡;既有对人世荣华富贵的否定,又似乎带有一种无可奈何的情绪。联系前面“不得意”三字看来,在这两句诗中,更主要的则是对朋友的同情之心,并蕴含着诗人自己对现实的愤激之情,这正是此诗的着意之处及题旨所在。从写法上看,前面四句,写得比较*淡,似乎无甚意味,至此两句作结,诗意顿浓,韵味骤增,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当然,这两句也不是*空而起的,而是由前面看似乎*淡的四句发展而来的,如果没有前四句作铺垫,这两句结尾也就不会给人这样强的“清音有余”(谢榛语)的感觉。
秋的古诗王维
王维的古诗秋夕
王维的古诗带秋的字
中秋的古诗王维
王维的初秋古诗
居秋暝王维的古诗
王维的秋天的古诗
王维关于秋的古诗
古诗王维秋天的诗
秋雨古诗王维的诗
王维含有秋字的古诗
王维写的秋天的古诗
王维写的秋天古诗
王维的古诗写秋天
王维王维的古诗
关于王维秋天的古诗
秋字开头的古诗王维
有关秋天的古诗王维
王维秋天的诗句
秋日古诗王维的诗意
王维的古诗啊
关于秋天的古诗王维写的
王维的古诗
王维的古诗中秋月
王维中秋的千古诗句
春夏秋冬的古诗王维
王维的古诗春夏秋冬
秋夜曲王维的古诗配画
是王维写的古诗
王维的古诗图
墨香铜臭中的古诗
河北石家庄的古诗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古诗图
带拼音的页数山四的古诗
描写梧桐的古诗及含义
古诗画王维的毛笔字
带树和山的古诗
赞美团队带头人的古诗
带卓和钰的古诗
歌颂新年的古诗词安开头
适合情侣的古诗词名字
古诗原野的词
描写荷花的诗词古诗词
祝女人生日快乐的古诗
捕鱼丰收的古诗词
高考古诗文是考课外的吗
以前学过的古诗
古诗词中衬托的表达效果
米字格最简单的古诗
带市字的古诗大全
西山滇池的古诗
192个字的古诗词
田家欧阳修的古诗配画
关于团结奋进的古诗或名言
中秋节古诗简短的
带守关两字的古诗词
不怕磨练的古诗
大将的古诗
嬉冰的古诗
使至塞上的古诗及诗意
有关时机适当的古诗名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