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关于北山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关于北山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关于北山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关于北山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北山》
作者:王安石
原文: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释:
1、北山:即今南京东郊的钟山。
2、堑:沟渠。回塘:弯曲的池塘。滟滟:形容春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样子。
翻译:
北山把浓郁的绿色映照在水塘,
春水悄悄地上涨;
直的堑沟,曲折的池塘,
都泛起粼粼波光。
我在郊野坐得很久,心情悠闲,
细细地数着飘落的花瓣;
回去时,慢慢地披寻芳草,
到家已是很晚。
赏析:
王安石的绝句,最喜欢将自然界景物拟人化,让万物都赋有生机活力,带有感*彩,这首作于晚年写钟山的诗前两句也是如此。诗中的北山本是无情之物,但春天到来,万物萌生,山上一片浓绿,映现在满陂春水中也是一片绿色,似乎是山主动地把自己的绿色输送给水塘,又随着春水上涨,仿佛要把绿色满溢出来;水呢,也很多情,或直,或迂回弯曲,以种种秀姿,带着粼粼波光,迎接着山的绿色。这联诗,把绿色写活,特别引人注目。王安石擅长写绿,除“春风又绿江南岸”、“两山排闼送青来”这类脍炙人口的句子外,又如“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也状出颜色的流动,与本诗创意仿佛。
山有情,水有情,人亦有情。诗人面对着这诱人的山水,留连忘返。因为心情悠闲,坐了很久,以至于仔细地观察着花朵飘落,默数着一朵,二朵……坐够了,回途饶有兴趣地寻觅着芳草,滞留了多时,回家已经很晚。这两句,通过数花、寻草两个动作,很形象地反映了自己淡寂安闲的心理。
诗前两句纯是景语,写得细腻工巧;后两句纯是情语,写得纡徐*缓。写景时,注意了色彩的渲染,把静态写得仿佛飞动起来;写情时,通过客观叙述,刻画主观情绪,境界全出,把动态写得*静之至。诗全首用对,在整齐中同时富于变化。如三、四句,出句先写结果,后写原因,坐久了,心情很闲适,所以数起了落花;(m.ju.51tietu.net)对句先写因后写果,因为寻芳草,所以回去晚了。内容与艺术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诗便以其鲜明的特色为广大诗家所喜爱。“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这两句历来被评家关注。宋吴开在《优古堂诗话》徐俯诗“细数李花那可数,偶行芳草步因迟”有窃取王安石诗的嫌疑。
《诗经:北山》
陟彼北山,言采其杞。
偕偕士子,朝夕从事。
王事靡盬,忧我父母。
溥天之下,莫非王土;
率土之滨,莫非王臣。
大夫不均,我从事独贤。
四牡彭彭,王事傍傍。
嘉我未老,鲜我方将。
旅力方刚,经营四方。
或燕燕居息,或尽瘁事国;
或息偃在床,或不已于行。
或不知叫号,或惨惨劬劳;
或栖迟偃仰,或王事鞅掌。
或湛乐饮酒,或惨惨畏咎;
或出入风议,或靡事不为。
注释:
1、言:语助词。杞:枸杞,落叶灌木,果实入药,有滋补功用。
2、偕偕:健壮貌。士:周王朝或诸侯国的低级官员。周时官员分卿、大夫、士三等,士的职级最低,士子是这些低级官员的通名。
3、靡盬:无休止。
4、溥:古本作“普”。
5、率土之滨:四海之内。古人以为中国大*周环海,自四面海滨之内的土地是中国领土。《尔雅》:“率,自也。”
6、贤:多、劳。马瑞辰《毛传笺通释》:“贤之本义为多……事多者必劳,故贤为多,即为劳。”
7、牡:公马。周时用四马驾车。彭彭:形容马奔走不息。
8、傍傍:急急忙忙。
9、鲜:称赞。郑笺:“嘉、鲜,皆善也。”方将:正壮。
10、旅力:体力。旅通“膂”。
11、经营:规划治理,此处指操劳办事。
12、燕燕:安闲自得貌。居息:家中休息。
13、尽瘁:尽心竭力。
14、息偃:躺着休息。偃,仰卧。
15、不已:不止。行:道路。
16、叫号:毛传:“叫呼号召。”吴闿生《诗义会通》:“呼召也,不知上有征发呼召。”
17、惨惨:又作“懆懆”,忧虑不安貌。劬劳:辛勤劳苦。
18、栖迟:休息游乐。
19、鞅掌:事多繁忙。钱澄之《田间诗学》:“鞅掌,即指勤于驰驱,掌不离鞅,犹言身不离鞍马耳。”
20、湛:同“耽”,沉湎。
21、畏咎:怕出差错获罪招祸。
22、风议:放言高论。傅恒等《诗义折中》:“或出入风议,则己不任劳,而转持劳者之短长。”
23、靡事不为:无事不作。《诗义折中》:“勤劳王事之外,又畏风议之口而周旋弥缝之也。”
译文:
爬上高高的北山,去采山上枸杞子。
体格健壮的士子。从早到晚要办事。
王的差事没个完,忧我父母失奉侍。
普天之下每寸泥,没有不是王的地。
四海之内每个人,没有不是王的臣。
大夫分派总不公,我的差事多又重。
四马驾车奔驰狂,王事总是急又忙。
夸我年龄正相当,赞我身强力又壮。
体质强健气血刚,派*劳走四方。
有人安逸家中坐,有人尽心为王国。
《北山移文》诗词解释
北山移文(孔稚珪) ◇原文 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①。
夫以耿介拔俗之标,潇洒出尘之想,度白雪以方洁,干青云而直上,吾方知之矣②。若其亭亭物表,皎皎霞外,芥千金而不盼,屣万乘其如脱,闻凤吹于洛浦,值薪歌于延濑,固亦有焉③。岂期终始参差,苍黄反复,泪翟子之悲,恸朱公之哭,乍回迹以心染,或先贞而后黩,何其谬哉④!呜呼!尚生不存,仲氏既往,山阿寂寥,千载谁赏⑤?
世有周子,俊俗之士,既文既博,亦玄亦史⑥。然而学遁东鲁,*隐南郭;窃吹草堂,滥巾北岳;诱我松桂,欺我云壑⑦。虽假容于江皋,乃缨情于好爵⑧。
其始至也,将欲排巢父,拉许由,傲百氏,蔑王侯,风情张日,霜气横秋⑨。或叹幽人长往,或怨王孙不游⑩。谈空空于释部,核玄玄于道流。务光何足比,涓子不能俦。
及其鸣驺入谷,鹤书赴陇,形驰魄散,志变神动。尔乃眉轩*次,袂耸筵上,焚芰制而裂荷衣,抗尘容而走俗状。风云凄其带愤,石泉咽而下怆。望林峦而有失,顾草木而如丧。
至其纽金章,绾墨绶,跨属城之雄,冠百里之首,张英风于海甸,驰妙誉于浙右。道帙长摈,法筵久埋,敲扑喧嚣犯其虑,牒诉倥偬装其怀。琴歌既断,酒赋无续。常绸缪于结课,每纷纶于折狱。笼张赵于往图,架卓鲁于前箓。希踪三辅豪,驰声九州牧。使其高霞孤映,明月独举,青松落荫,白云谁侣?涧户摧绝无与归,石径荒凉徒延伫。至于还飚入幕,写雾出楹,蕙帐空兮夜鹤怨,山人去兮晓猿惊。昔闻投簪逸海岸,今见解兰缚尘缨。
于是南岳献嘲,北陇腾笑,列壑争讥,攒峰竦诮。慨游子之我欺,悲无人以赴吊。故其林惭无尽,涧愧不歇,秋桂遣风,春萝罢月。骋西山之逸议,驰东皋之素谒。
今又促装下邑,浪栧上京。虽情投于魏阙,或假步于山扃。岂可使芳杜厚颜,薜荔蒙耻,碧岭再辱,丹崖重滓,尘游躅于蕙路,污渌池以洗耳?宜扃岫幌,掩云关,敛轻雾,藏鸣湍,截来辕于谷口,杜妄辔于郊端。于是丛条瞋胆,叠颖怒魄,或飞柯以折轮,乍低枝而扫迹。请回俗士驾,为君谢逋客。
◇注释 ①移文:文书的一种,与檄文相似。和孔稚硅同时的周颙曾隐居北山,后来应诏出任海盐县令,期满入京,再经北山。孔稚硅便假托山神之意,作此文声讨他,不许他再到北山来,表现了作者对利禄熏心的假隐士的深恶痛绝。英:精灵,指山神。驰烟驿路:驾着云雾,在驿道上奔走。勒:刻。移:即移文。山庭:山家的庭院。
②标:风度。方:比。干:犯,凌驾。
③物表:物外。芥千金:以千金当做小草。芥,用做动词。屣(xǐ):草鞋。这句是说摆脱天子之位像脱鞋一样容易。延濑:长河沙岸。
④终始参差:前后不一致。苍黄反覆:指白丝可染成青的,也可染成黄的,意为变化不定。乍:暂时。回迹:躲避行踪,指隐居山林。心染:心想着世俗。黩(dú):污浊,指同流合污。
⑤尚生:指尚长,亦即向长,因《高士传》“向”字作“尚”字。仲氏:指仲长统。山阿:山之隐曲处。
⑥周子:即周颙。隽俗:才智出众。
⑦学遁东鲁:指学*鲁国隐士逃官。*隐南郭:意即学*南郭子綦的超然物外,忘情于一切。见《庄子·齐物论》。窃吹:窃取吹竽的`位置。借用《韩非子·内储说》中“滥竽充数”典故,指周子混充隐士。巾:指隐士头巾。
⑧假容:指装作隐士的样子。缨情:犹系心。
⑨百氏:指诸子百家。风情:风度神情,犹气概。张(zhàng)日:比太阳伟大。霜气:指凛若严霜的神气。横秋:横贯寒秋。
⑩幽人:指隐士。长往:指久离尘世,长期隐遁。王孙:古代贵族子弟的通称。
空空:佛家语。释部:指佛经。核:考核。玄玄:道家语,谓道的微妙无形。道流:道家者流。
俦:匹敌。
鸣驺:古时显贵出行,随从的骑卒吆喝开道。鹤书:书体名,形似鹤头,又叫“鹤头书”。古代写诏书用这种字体,这里指诏书。
尔乃:于是。眉轩:眉飞色舞。轩,扬起。*次:座次。芰制、荷衣:用菱、荷制成的隐者衣服。抗:举,这里指显现出。走:驰骋,这里指恣意表现。
下怆:犹生悲。
纽:系,挂。金章:铜印。绾(wǎn):系。墨绶:即黑绶。此句以“金章”“墨绶”象征县令,指周颙做了海盐县令。属城:指一郡所属的各县。雄:杰出的人。
道帙:指道家的书。帙(zhì),书套。摈:抛弃。法筵:讲佛法的坐*。敲扑:敲打,鞭笞。虑:心思。牒:公文。倥偬(kǒng_zǒng):繁忙。
绸缪(móu):纠缠。结课:考核官吏政绩,分别差等,来定升降。折狱:判断案子。
张、赵:指张敞和赵广汉,二人都曾做过京兆尹,是西汉名臣。往图:过去的功绩记录。架:同“驾”,凌驾,超越。卓:指卓茂。鲁:指鲁恭。前箓(lù):与“往图”义同。篆,簿籍,指功劳簿。
希踪:希望赶上。三辅:指西汉治理京畿地区的职官。
落:余下。
摧绝:破坏。延伫(zhù):久立等待。
还(xuán)飙:旋风。写:同“泻”,吐。楹:堂前柱子。山人:指隐士。
投簪:指弃官。这里是借用汉疏广辞官归里事。逸:隐遁。兰:兰佩,这里指隐士的服饰。尘缨:世俗的冠带。
攒(cuán)峰:聚在一起的山峰。
骋:疾速传布。逸议:隐逸之士的清议。素谒:指布衣之士的言论。
促装:急治行装。浪拽:摇船。
魏阙:官门两边高大的角楼,这里指朝廷。假步:路过。山扃:山门。
滓:污秽。尘:用做动词,污染。游躅:游迹。渌(lù)池:清水池。
扃:用做动词,关上。云关:指云出处。杜:堵住,拒绝。妄辔:意为骑马乱闯。妄,狂乱。辔,马缰,这里指代马。
嗔(chēn):怒目相视。颖:指草木穗。怒魄:使魂魄发怒。飞柯:扬起树枝。扫迹:指扫除周颙走后留在路上的污迹。
君:指北山山神。谢:辞绝。逋:逃。逋客,指周颙。
◇鉴赏 《北山移文》是南朝齐代孔稚珪的传世名篇,文章借北山山灵的口吻,嘲讽了当时的名士周颙故作高蹈而又醉心利禄的行径。类似周颙的情况,自两晋以来比较普遍,因此此文笔锋所指,并不限于周颙个人。文章写得尖刻泼辣,通过对山川草木拟人化的描写,嘻笑调侃,因而历来为人传诵。全文除开头“钟山之英,草堂之灵,驰烟驿路,勒移山庭”以第三者身份作客观叙述外,均以山灵的口吻行文。
文章开始,作者即以简练的文笔写了三种不同类型的隐士:第一种耿介拔俗,潇洒出尘,有超然物外之志;第二种淡泊名利,笑傲王侯,有放浪山水之情;第三种为追求利禄之徒。接着便对比周颙始来北山隐居时的“贞”以及出山做官后的“黩”,淋漓尽致地揭露了周颙假隐士的虚伪面目,入木三分地刻画了周颙卑下的灵魂和庸俗的举措,也抒发了北山之神的无比义愤,给人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最后用拟人的手法写山中景物蒙耻发愤,严词拒绝周颙假途北山,并纷纷行动起来发出逐客令,痛快淋漓而意味辛辣。
本文是骈体文的典范之作,在铺陈、夸张、对比、拟人等手法上具有鲜明的特色,尤其是巧妙地运用拟人手法描写山中景物蒙耻发愤的心情,刻画生动,文辞华美精炼,富有抒情意味,具有强烈的感染力。本篇语言也极为形象优美,新颖工巧,无语不新,有字必隽,故而备受称道。
◇妙评 语语为巧宦传神,不似山中人面目,直令隐居终南者,真觉涧愧林惭,顾影自丑。至其琢句追章,自见高骞孤特,又确是山灵品致,非凡俗能道。
——清·过珙《古文评注全集》卷六
牙尖口利,骨腾肉飞,刻镂尽态矣。伤厚之言,慎取一二。
——清·浦起龙《古文眉诠》卷四十二
铸辞最工,极藻绘,极精切,若精神唤应,全在虚字旋转上。转折愈多,节脉愈紧,是骈体胜处,意则深严,笔则飞舞。六朝虽尚雕刻,然属对尚未尽工,下字尚未尽险。至此篇则无不入髓,句必净,字必巧,真可谓精绝之甚。此唐文所祖。
——清·于光华《文选集评》
王安石《北山》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
无论是在学*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经常看到阅读答案的身影,借助阅读答案我们可以更好的领会题意和知识点,有助于个人提升。什么类型的阅读答案才能有效帮助到我们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王安石《北山》阅读答案及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北山》
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注释:
北山:即今南京东郊的钟山。
陂(bēi):池塘。
堑(qjàn):这里指水渠。
回:弯曲。
堑:沟渠。
回塘:弯曲的池塘。
滟滟:形容春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样子。
北山:钟山,在金陵(今江苏南京),王安石晚年在那里隐居。
译文:
北山绿色的山泉涨满山塘,笔直的沟渠和曲折回环的池塘里的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因陶醉于春天美丽的景色,静静地细数落花久坐;因慢慢地寻找碧绿的芳草而回家晚了。
赏析
王安石晚年寓居金陵钟山,却除了满身的公务之后,王安石潜心于著述,创作了大量工致雅丽的绝句,表达了闲适散淡的心绪。这首《北山》就写在此时。
《北山》的前句写春水漫涨,直堑、横塘波光滟滟、耀人眼目。“输绿”生动传神,写出春天盎然的生机及山泉的澄碧。沉浸在明媚的春光中,诗人王安石细数落花,缓寻芳草,留连于自然的美景中,不忍归去。这之前,虽然有王维“兴阑啼鸟缓,坐久落花多”(《从歧王过杨氏别业应教》)、刘长卿“芳草独寻人去后,寒林空见日斜时”(《长沙述贾谊宅》)一类的诗句,但王安石却能化其诗意,为我所用,与眼前的景、心中的情紧密融合。后来者居上,“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反而比王诗、刘诗的名声大,成为传诵不衰的名句。 叶梦得说:“王荆公晚年诗律尤精严,造语用字,间不容发。然意与言会,言随意遣,浑然天成,殆不见有牵率排比处”(《石林诗话》卷上),指出王安石后期诗歌的艺术特征。
王安石 《北山》练*题
(1)请分析首句中“输”字的妙处。(3分)
答案:输”字用了拟人化(化静为动)手法,北山将翠绿的泉水输送给山塘,春水涨满陂堤,呈现出滟滟的波光,生动传神地描写出春天的生机盎然。(①能够点明“拟人化手法(或化静为动)”给1分;②能够结合诗句分析给1分,应扣住“翠绿的泉水”;③能够答出效果:“生动传神”的效果给1分;或者答“表现出作者对北山春光的喜爱之情”也给1分。)
(2)诗的三四句描绘出作者怎样的心境?
答案:①诗人悠闲地数着落花久坐,又慢慢地寻着碧绿的春草回家。②“坐久”“归迟”表现出诗人的从容不迫,悠闲自得。③“细数”、“缓寻”则暗含了一种百无聊赖的闲愁。(能够答出①点给2分,其中一句1分;能够答出②③点中任何一点给2分。第②点答“恬淡闲适”“淡泊闲散”等同样给2分,答喜爱、愉悦等不给分;第③点答“失落、无奈、落寞、孤独”等同样给2分,答伤感、悲伤等可给1分。)
(3).诗中的“输绿”一词用得好,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
答案:“输绿” 一词,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地写出春天盎然的生机及山泉的澄碧。
(4).诗歌的三、四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写出诗人留连于自然的美景中,不忍归去。从而表达了诗人闲适散淡的心绪。
诗人王安石简介: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谥文,封荆国公。世人又称王荆公。汉族,北宋抚州临川人(今江西省抚州市临川区邓家巷人),*北宋著名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改革家,唐宋八大家之一。欧阳修称赞王安石:“翰林风月三千首,吏部文章二百年。老去自怜心尚在,后来谁与子争先。”传世文集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等。其诗文各体兼擅,词虽不多,但亦擅长,且有名作《桂枝香》等。而王荆公最得世人哄传之诗句莫过于《泊船瓜洲》中的“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介绍】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晚号半山,谥号“文”,世称王文公,自号临川先生,晚年封荆国公,世称临川先生又称王荆公,江西临川延寿乡(今东乡县黎圩镇上池村)人,*杰出的政治家、文学家、思想家、改革家。王安石变法对北宋后期社会经济产生很深的影响,已具备*代变革的特点,王安石以“天变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的精神推动改革,力图革除北宋存在的积弊,推行一系列措施富国强兵,是*十一世纪伟大的改革家。在文学上具有突出成就,是唐宋时期八大家之一,即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的苏轼、苏洵、苏辙、欧阳修、王安石、曾巩。
其“学杜得其瘦硬”,擅长于说理与修辞,善于用典故,风格遒劲有力,警辟精绝,也有情韵深婉的作品。 著有《临川先生文集》,现有《王临川集》、《临川集拾遗》,著名散文《游褒禅山记》。
【生*】庆历二年登杨寘榜进士第四名,先后任签书淮南东路(治所在今江苏扬州)节度判官公事、鄞县(今浙江宁波鄞州区)知县。舒州(今安徽安庆)通判、江南东路(在今江浙一带)刑狱。治*四年(1067(丁未年))神宗初即位,诏安石知江宁府,旋召为翰林学士。熙宁二年(1069)提为参知政事,从熙宁三年起,两度任同中书门下*章事,推行新法。熙宁九年罢相后隐居,病逝于江宁(今江苏南京)钟山,谥号“文”,故世称王文公。是唐宋著名八大家之一。
【成就】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
王安石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政治家和思想家,同时也是一位卓越的文学家。他为了实现自己的政治理想,把文学创作和政治活动密切地联系起来,强调文学的作用首先在于为社会服务,强调文章的现实功能和社会效果,主张文道合一。他的散文大致贯彻了他的文学主张,所作多为有关政令教化、适于世用之文。他反对西昆派杨亿、刘筠等人空泛的靡弱文风,认为“所谓文者,务为有补于世而已矣。所谓辞者,犹器之有刻镂绘画也。诚使巧且华,不必适用;诚使适用,亦不必巧且华。要之以适用为本,以刻镂绘画为之容也。”(《上人书》)正因为安石以“务为有补于世”的“适用”观点视为文学创作的根本,他的作品多揭露时弊、反映社会矛盾,具有较浓厚的政治色彩。今存《临川集》《临川集拾遗》《临川先生歌曲》《临川先生文集》等。他所著的《伤仲永》在人教版初一下册课本有收录。
北山
宋朝·王安石
北山输绿涨横陂,直堑回塘滟滟时。
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
《北山》译文
北山把浓郁的绿色映照在水塘,春水悄悄地上涨;直的堑沟,曲折的池塘,都泛起粼粼波光。
我在郊野坐得很久,心情悠闲,细细地数着飘落的花瓣;回去时,慢慢地寻芳草,到家已是很晚。
《北山》注释
北山:即今南京东郊的钟山。
输绿:输送绿色。陂(bēi):池塘。
堑:沟渠。回塘:弯曲的池塘。滟滟(yàn):形容春水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样子。
《北山》赏析
王安石的绝句,最喜欢将自然界景物拟人化,让万物都赋有生机活力,带有感情色彩,这首作于晚年写钟山的诗前两句也是如此。诗中的北山本是无情之物,但春天到来,万物萌生,山上一片浓绿,映现在满陂春水中也是一片绿色,似乎是山主动地把自己的绿色输送给水塘,又随着春水上涨,仿佛要把绿色满溢出来;水,也很多情,或直,或迂回弯曲,以种种秀姿,带着粼粼波光,迎接着山的绿色。这联诗,把绿色写活,特别引人注目。王安石擅长写绿,除“春风又绿江南岸”、“两山排闼送青来”这类脍炙人口的句子外,又如“坐看青苔色,欲上人衣来”,也状出颜色的流动,与此诗创意仿佛。
山有情,水有情,人亦有情。诗人面对着这诱人的山水,留连忘返。因为心情悠闲,坐了很久,以至于仔细地观察着花朵飘落,默数着一朵,二朵······坐够了,回途饶有兴趣地寻觅着芳草,滞留了多时,回家已经很晚。这两句,通过数花、寻草两个动作,很形象地反映了自己淡寂安闲的心理。
诗前两句纯是景语,写得细腻工巧;后两句纯是情语,写得纡徐*缓。写景时,注意了色彩的渲染,把静态写得仿佛飞动起来;写情时,通过客观叙述,刻画主观情绪,境界全出,把动态写得*静之至。诗全首用对,在整齐中同时富于变化。如三、四句,出句先写结果,后写原因,坐久了,心情很闲适,所以数起了落花;对句先写因后写果,因为寻芳草,所以回去晚了。内容与艺术在这里得到了完美的结合,诗便以其鲜明的特色为广大诗家所喜爱。“细数落花因坐久,缓寻芳草得归迟”这两句历来被评家关注,宋吴开在《优古堂诗话》中认为徐俯诗“细数李花那可数,偶行芳草步因迟”有窃取王安石诗的嫌疑。
《过湖北山家》原文及译文
《过湖北山家》清代诗人施闰章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全诗寄情于景的手法曲折地表现了对现实的不满。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过湖北山家》原文及译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原文:
过湖北山家
施闰章〔清代〕
路回临石岸,树老出墙根。
野水合诸涧,桃花成一村。
呼鸡过篱栅,行酒尽儿孙。
老矣吾将隐,前峰恰对门。
译文:
在回家的路上经过靠*石头的岸边,老树的枝头伸出墙外面。
很多小小的流水汇合流淌在两山间,山村里面的桃花全部开了。
小鸡们嬉闹着抢着过篱笆,儿孙们积极给爷爷添酒尽孝心。
当我老了时候,我也要这样的归隐,恰好我家门前就有一座山峰。
赏析:
此诗之堍,恰与《泊樵舍》一诗成鲜明对照。
从时令看,阴郁的秋、冬早已过去,正好是群旧识春风好,殷勤拂面来"的春日了。施闰章大约也巳返回故乡,正带着—主恩闲日月,吾道合江湖”的喜悦,或在家中诵读“旧书”,或泛“东溪”就友畅饮,享受着“高柳不藏阁,流莺解就人”式的赋闲之乐。家乡附*有南漪湖,这首《过湖北山家》是作者泛舟出游中的即兴之作。
诗之起笔颇为悠然。那当是在随水而行的小舟之上,“路回”水转之同,便见有一带“石岸”。诗人舍舟登岸,行走在谁家墙院之外。心境既不忧急,意兴自更盎然,就连那拔出“墙根护的苍苍“老”树,竟也引得他流连兴叹了。
这开篇两句吐语**,似乎并无惊人之处。再信步走去,漫步可听到一阵琮琮、潺潺的水声。寻声丽前。才发现原来有一泓“野水”,正沿着曲曲的山脚畅流。倘要推究这水的源头,只要抬头望一眼便明白了:那是由许多条山涧细流汇聚而成的。它究竟有多清纯,而且伴和着怎样一种幽幽的草苔清香,就恐怕只有诗人才能领略到了。如果“野水合诸涧”之境,还未免过于幽清,则“桃花成一村”句的跳出,便刹那间改变了一切:幽幽的流水之音尚在耳边呜响,一派红丽的“桃花”,已如火如霞般照亮了诗人的眼目。那是春日温馨的微笑,更是山民热情的问侯。看在它的“落英缤纷”之中,正掩映着一个“桃花源”般的世界。那茅舍,那篱栅,那鸣鸡吠狗、语声人影,全随着“桃花”的耀现而显露在了诗人眼前。
全诗至此*中出奇,将读者引入了料想不到的新奇之境。不过,这里毕竟不是“桃花源”,诗人也无意像武陵人那样进入其间,以一享“山家一父老的待客热情,他只是在村头兴致勃勃地眺望几眼,便被那宁和、怡悦的生活景象迷住了:“呼鸡过篱栅”句所描摹的.,该是一位慈祥的老妇,正披着午闻的清荫,或是落日的斜晖,手托食盆、穿过篱栅,吆唤着散在四处的鸡群,至于她飘散的白发,怎样拂过皱纹环布的眼眉;爽朗的语声,怎样回应着欣喜奔返的鸡呜之音,诗中芷留有许多“空白”,全凭读者想像去补充了。“行酒尽儿孙”句,则由篱栅外景转向了场院,那里的石台边,正摆开一场老少团聚的宴饮。主人公无疑是位鹤发童颜的老爹,“儿孙”们则团团围坐,带着欢声笑语,给老爹酌酒助兴,至于老爹怎样因滔酣而酡颜乜眼,儿孙怎样笑得灿若春花,包括空气中怎样飘浮着山禽野味的香味,也全可在字行间仿佛一二。
这样的生活景象,这样的淳朴和温馨,对于久在仕途中奔波的诗人采说,恐怕只有在孩提时代才领略过,并且早已被官场的烦嚣和尘俗,搅扰得恍若隔世了。而今,经了路过“湖北山家”的欣悦一瞥,便又从淡淡的记忆深处溶溶涌出,令诗人那样向往和依恋l这才是人生无限亲切的起点和归宿。与这样的生活相比,那官场的钻营、倾轧、争斗生涯,便显得何其纷扰和令人憎氏一股深切的归隐之情,由此浓浓地笼盖了诗人。好在他终于可以抽身“隐”退的可能,何不就此定下决心,在家乡领略这晚年的亲情和怡乐。“相看两不厌”的敬亭山,正就在家门的对面。
全诗收结之处,正是诗人在“湖北山家”生活景象的触动下,转入对隐居生涯的动情展望之时。这其问该有几分酸涩、几分欣喜,也全留在结句之外,一任读者自已去固味了。
创作背景:
这首具体创作年代不详。诗人经过江苏高淳的高淳湖,被美丽的自然景色深深吸引。同时也向往山里人家简朴、恬和的生活,更加触动作者归隐之心,于是诗人写诗将这种景况和情绪淡淡记录。
作者简介:
施闰章(1619—1683),清初著名诗人。字尚白,一字屺云,号愚山,媲萝居士、蠖斋,晚号矩斋,*也称施侍读,另有称施佛子。江南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顺治六年进士,授刑部主事。十八年举博学鸿儒,授侍讲,预修《明史》,进侍读。文章醇雅,尤工于诗,与同邑高咏等唱和,时号“宣城体”,有“燕台七子”之称,与宋琬有“南施北宋”之名,位“清初六家”之列,处“海内八大家”之中,在清初文学史上享有盛名。著有《学馀堂文集》、《试院冰渊》等。
带山的古诗(精选105首)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以唐朝为界限,以前诗歌均为古体诗,其后,古体诗渐渐式微,逐渐消亡。下面是带山的古诗大全,请参考!
1、《题西林壁》
宋·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望岳》
唐·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3、《游钟山》
宋·王安石
终日看山不厌山,买山终待老山间。
山花落尽山长在,山水空流山自闲。
4、《望天门山》
唐·李白
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自此回。
*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5、《晓行望云山》
宋·杨万里
霁天欲晓未明间,满目奇峰总可观。
却有一峰忽然长,方知不动是真山。
6、《题天柱峰》
唐·白居易
太微星斗拱琼台,圣祖琳宫镇九垓。
天柱一峰擎日月,洞门千仞锁云雷。
玉光白橘相争秀,金翠佳莲蕊斗开。
时访左慈高隐处,紫清仙鹤认巢来。
7、《江上望皖公山》
唐·李白
奇峰出奇云。秀木含秀气。
清晏皖公山。口绝称人意。
独游沧江上。终日淡无味。
但爱兹岭高。何由讨灵异。
默然遥相许。欲往心莫遂。
待吾还丹成。投迹归此地。
8、《咏江郎山》
宋·辛弃疾
三峰一一青如削,卓立千仞不可干。
正直相扶无依傍,撑持天地与人看。
9、《钱塘湖春行》
唐·白居易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10、《无题》
唐·李商隐
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山行》
作者: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
白云生处有人家。
停车坐爱枫林晚,
霜叶红于二月花。
注释:
1、山行:在山中行走。
2、寒山:指深秋时候的山。
3、径:小路。
4、白云生处: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
5、斜:此字读xiá,为伸向的意思。
6、坐:因为。
译文:
山石小路远上山巅弯弯又斜斜,
白云生发之处隐隐约约有几户人家。
只因爱那枫林晚景我把马车停下,
霜染的枫叶胜过鲜艳二月的花。
赏析:
这是一首描写和赞美深秋山林景色的七言绝句。
首句“远上寒山石径斜”,由下而上,写一条石头小路蜿蜒曲折地伸向充满秋意的山峦。“寒”字点明深秋季节;“远”字写出山路的绵长;“斜”字照应句首的“远”字,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由于坡度不大,故可乘车游山。
次句“白云深处有人家”,描写人山行时所看到的远处风光。一个“生”字,形象地表现了白云升腾、缭绕和飘浮种种动态,也说明山很高。“有人家”三字会使人联想到炊烟袅袅,鸡鸣犬吠,从而感到深山充满生气,没有一点儿死寂的恐怖。“有人家”三字还照应了上句中的“石径”,因为这“石径”便是山里居民的通道。
第三句“停车坐爱枫林晚”的“坐”字解释为“因为”。因为夕照枫林的晚景实在太迷人了,所以诗人特地停车观赏。这句中的“晚”字用得无比精妙,它蕴含多层意思:(1)点明前两句是白天所见,后两句则是傍晚之景。(2)因为傍晚才有夕照,绚丽的晚霞和红艳的枫叶互相辉映,枫林才格外美丽。(3)诗人流连忘返,到了傍晚,还舍不得登车离去,足见他对红叶喜爱之极。(4)因为停车甚久,观察入微,才能悟出第四句“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样富有理趣的警句。
“霜叶红于二月花”,这是全诗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写都是在为这句铺垫和烘托。诗人为什么用“红于”而不用“红如”?因为“红如”不过和春花一样,无非是装点自然美景而已;而“红于”则是春花所不能比拟的,不仅仅是色彩更鲜艳,而且更能耐寒,经得起风霜考验。
这首小诗不只是即兴咏景,而且进而咏物言志,是诗人内在精神世界的表露,志趣的寄托,因而能给读者启迪和鼓舞。
这首诗描绘的是秋之色,展现出一幅动人的山林秋*。诗里写了山路、人家、白云、红叶,构成一幅和谐统一的画面。这些景物不是并列的处于同等地位,而是有机地联系在一起,有主有从,有的处于画面的中心,有的则处于陪衬地位。简单来说,前三句是宾,第四句是主,前三句是为第四句描绘背景、创造气氛,起铺垫和烘托作用的。
“远上寒山石径斜”,写山,写山路。一条弯弯曲曲的小路蜿蜓伸向山头。“远”字写出了山路的绵长,“斜”字与“上”字呼应,写出了高而缓的山势。
“白云生处有人家”,写云,写人家。诗人的目光顺着这条山路一直向上望去,在白云飘浮的地方,有几处山石砌成的石屋石墙。这里的“人家”照应了上句的“石径”,—这一条山间小路,就是那几户人家上上下下的通道吧?这就把两种景物有机地联系在一起了。有白云缭绕,说明山很高。诗人用横云断岭的手法,让这片片白云遮住读者的视线,却给人留下了想象的余地:在那白云之上,云外有山,定会有另一种景色吧?
对这些景物,诗人只是在作客观的描述。虽然用了一个“寒”字,也只是为了逗出下文的“晚”字和“霜”字,并不表现诗人的感情倾向。它毕竟还只是在为后面的描写蓄势—勾勒枫林所在的环境。
“停车坐爱枫林晚”便不同了,倾向性已经很鲜明,很强烈了。那山路、白云、人家都没有使诗人动心,这枫林晚景却使得他惊喜之情难以抑制。为了要停下来领略这山林风光,竟然顾不得驱车赶路。前两句所写的景物已经很美,但诗人爱的却是枫林。通过前后映衬,已经为描写枫林铺*垫稳,蓄势已足,于是水到渠成,引出了第四句,点明喜爱枫林的原因。
“霜叶红于二月花”,把第三句补足,一片深秋枫林美景具体展现在我们面前了。诗人惊喜地发现在夕晖晚照下,枫叶流丹,层林如染,真是满山云锦,如烁彩霞,它比江南二月的春花还要火红,还要艳丽呢!难能可贵的是,诗人通过这一片红色,看到了秋天像春天一样的生命力使秋天的山林呈现一种热烈的、生机勃勃的景象。
诗人没有象一般封建文人那样,在秋季到来的时候,哀伤叹息,他歌颂的是大自然的秋色美,体现出了豪爽向上的精神,有一种英爽俊拔之气拂拂笔端,表现了诗人的才气,也表现了诗人的见地。这是一首秋色的赞歌。
第四句是全诗的中心,是诗人浓墨重彩、凝聚笔力写出来的。不仅前两句疏淡的景致成了这艳丽秋色的衬托,即使“停车坐爱枫林晚”一句,看似抒情叙事,实际上也起着写景衬托的作用:那停车而望、陶然而醉的诗人,也成了景色的一部分,有了这种景象,才更显出秋色的迷人。而一笔重写之后,戛然便止,又显得情韵悠扬,余味无穷。
冬天,是那么的静。寒冷使爱跳爱叫的小河失去了潺潺的流水声,使奔腾的江河静寂下来,使无边无际的大海*静下去,让它们休息一下。
《冬夜即事》
唐·吕温
百忧攒心起复卧,夜长耿耿不可过。
风吹雪片似花落,月照冰文如镜破。
《冬日观早朝》
唐·施肩吾
紫烟捧日炉香动,万马千车踏新冻。
绣衣年少朝欲归,美人犹在青楼梦。
《初冬旅游》
唐·王建
远投人宿趁房迟,僮仆伤寒马亦饥。
为客悠悠十月尽,庄头栽竹已过时。
《初冬偶作》
唐·皮日休
豹皮茵下百余钱,刘堕闲沽尽醉眠。
酒病校来无一事,鹤亡松老似经年。
《冬柳》
唐·陆龟蒙
柳汀斜对野人窗,零落衰条傍晓江。
正是霜风飘断处,寒鸥惊起一双双。
《初秋到慈州冬首换绛牧》
唐·唐彦谦
秋杪方攀玉树枝,隔年无计待春晖。
自嫌暂作仙城守,不逐莺来共燕飞。
《绝句》
唐·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露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终南望余雪》
唐·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江雪》
唐·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问刘十九》
唐·
绿蚁新醅酒,红泥小火炉。
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
《梅花》
宋·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
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冬至夜怀湘灵》
唐·白居易
黄山的古诗
《题黄山》
明方勉
杖黎得得入云看,中有幽篁下有兰。
百道飞泉鸣玉佩,千寻石柱架琼峦。
隔林幢影招青鸟,出洞箫声送彩鸾。
地位清高人罕至,好收风景入琴弹。
《登黄山凌 台送族弟溧阳尉济充泛舟赴华阴》
唐李白
鸾乃凤之族,翱翔紫云霓。
文章辉五色,双在琼树栖。
一朝各飞去,凤与鸾俱啼。
炎赫五月中,朱曦烁河堤。
尔从泛舟役,使我心魂凄。
秦地无碧草,南云喧鼓鼙。
君王减玉膳,早起思鸣鸡。
漕引救关辅,疲人免涂泥。
宰相作霖雨,农夫得耕犁。
静者伏草间,群才满金闺。
空手无壮士,穷居使人低。
送君登黄山,长啸倚天梯。
小舟若凫雁,大舟若鲸鲵。
开帆散长风,舒卷与云齐。
日入牛渚晦,苍然夕烟迷。
相思定何许,杳在洛阳西。
《翠微峰》
宋无名氏
洞里乾坤世莫知,时闻啸鹤带云归。
几回洞口乘风立,欲挟飞仙入翠微。
《石床峰》
元汪珍
常约高僧访上方,峰头老树挂斜阳。
仙翁何处归来晚,风落松花满石床。
晓出黄山寺
□ 高 翥
晓上篮舆①出宝坊②,野塘山路尽春光。
试穿松影登*陆,已觉钟声在上方。
草色溪流高下碧,菜花杨柳浅深黄。
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
【注】 ①篮舆:竹轿。②宝坊:对寺庙的敬称。
(1)这首诗可分几个层次?它们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作者说“杖藜切莫匆匆去,有伴行春不要忙”,表达了怎样的感情认识?请结合全诗谈谈你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
(1)可分两层,前六句为第一层,叙事与写景,概括地表现了山中的美景,详细地描绘了山下的田野风光;最后两句为第二层,议论,含蓄地表达了诗人对美好大自然的无限眷恋之情和独到的审美感悟。
北山的古诗
关于北山的古诗
北山的古诗的拼音
次北山居的古诗
古诗北山的拼音版
北山古诗的诗意
朗读北山的古诗
北山如画的古诗画
北山水库的古诗
北山的古诗意思
北山送王安石的古诗
吉林省北山的古诗
北山的古诗带拼音的视频
孟浩然古诗里的北山是哪个山
赞美湖北山水的古诗词
关于山北的古诗
北宫山庄的古诗
北邙山沈佺期的古诗
山河北枕的古诗
肇庆北岭山的古诗
青山横北郭的古诗
北固山下的古诗
写北京香山的古诗
西北古山下的古诗
适北方山水的古诗
写河北*山的古诗
古诗北京的金山上
北固山看大江的古诗
描写北固山的古诗
形容北固山的古诗
钱江一桥的古诗
伤感的文言文古诗
描写水面结冰的古诗词
古诗元旦的故事
没背过古诗的反思
保护文物的古诗文
滁州西涧的古诗运用
有关中秋节团圆的古诗
有关南昌的古诗
形容漂亮的古诗
属于鄘风的古诗
含铺字的古诗
关于芒种的古诗插秧歌
关于草的古诗视屏
古诗春晓的英文
关于企业管理的古诗名言
古诗词对清洁的环境的描述
古诗带双的
古诗歌对现在的意义
形容自己交友的古诗
有关礼仪的儿童古诗词
周记对古诗的感受
关于竹子的古诗赞美
江南是描写莲花的古诗词
小学各种体裁的古诗
赞长寿的古诗
关于不想找对象的古诗
跟小学生说古诗的演讲
网游汉字王国的古诗
古诗中描写的关隘
有那些关于道別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