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元稹的菊花古诗词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元稹的菊花古诗词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元稹的菊花古诗词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元稹的菊花古诗词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下面是元稹的描写菊花的诗句古诗,欢迎大家阅读!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赏析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元稹
元稹(779-831),字微之,河南(河南府,今河南洛阳)人,唐朝著名诗人。北魏昭成帝拓跋什翼犍十世孙,父元宽,母郑氏。元稹元稹聪明机智过人,年少即有才名,与白居易同科及第,并结为终生诗友,二人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号为"元和体",给世人留下"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的千古佳句。
元稹其诗辞浅意哀,仿佛孤凤悲吟,极为扣人心扉,动人肺腑。元稹的创作,以诗成就最大。其乐府诗创作,多受张籍、王建的影响,而其"新题乐府"则直接缘于李绅。名作有传奇《莺莺传》、《菊花》、《离思五首》、《遣悲怀三首》等。现存诗八百三十余首,收录诗赋、诏册、铭谏、论议等共100 卷,留世有《元氏长庆集》。
描写菊花的诗句
1、马穿山径菊初黄,信马悠悠野兴长。 —— 王禹偁《村行·马穿山径菊初黄》
2、黄菊枝头生晓寒。 —— 黄庭坚《鹧鸪天·坐中有眉山隐客史...》
3、黄菊开时伤聚散。 —— 晏几道《蝶恋花·黄菊开时伤聚散》
4、故园三径吐幽丛,一夜玄霜坠碧空。 —— 唐寅《菊花》
5、菊暗荷枯一夜霜。 —— 苏轼《浣溪沙·咏橘》
6、今日暂同芳菊酒,明朝应作断蓬飞。 —— 王之涣《九日送别》
7、头上尽教添白发,鬓边不可无黄菊。 —— 宋江《满江红·喜遇重阳》
8、短篱残菊一枝黄。 —— 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9、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 —— 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10、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 —— 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11、老圃好栽培,菊花五月开。 —— 顾太清《菩萨蛮·端午日咏盆中菊》
12、桂白发幽岩,菊黄开灞涘。 —— 李世民《度秋》
11、对兹佳品酬佳节,桂拂清风菊带霜。 —— 曹雪芹《螃蟹咏》
14、黄花本是无情物,也共先生晚节香。 —— 于谦《过菊江亭》
15、三载重阳菊,开时不在家。 —— 文森《九日》
16、求得人间成小会,试把金尊傍菊丛。 —— 晏殊《破阵子·燕子欲归时节》
17、昔看黄菊与君别,今听玄蝉我却回。 —— 刘禹锡《始闻秋风》
18、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 —— 杜甫《宿赞公房》
19、绮*象床寒玉枕,美人何处醉黄花。 —— 汪元量《望江南·幽州九日》
20、蒂有余香金淡泊,枝无全叶翠离披。 —— 曹雪芹《残菊》
人生该是追求美的旅程。
静下来,读读诗吧。
【故事】
“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自从一千多年前的陶渊明在自家门口悠悠然吟出此句,菊花在文学史上的形象陡然光辉起来,从一无足轻重的观赏花,变成最能体现隐者气节的“花之隐逸者”。
同一篇文章中,言道“自李唐来,世人盛爱牡丹。”
这一点倒不假。但无论世人怎样,陶渊明对菊花的喜爱确乎对唐代文人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唐朝的几个著名诗人几乎无一例外赋过菊花诗。
有李白的“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
有岑参的“遥怜故园菊,应傍战场开。”
有赵嘏的“紫艳半开篱菊静,红衣落尽渚莲愁。”
有白居易的“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
有李商隐的“紫云新苑移花处,不取霜栽*御筵。”
此外,还有“落第诗人”黄巢最为著名的“他年我若为青帝,报与桃花一处开。”
虽然诗人写菊花有诸多诗歌文章,但是每个人生活经历不同,看待菊花的角度不同,故此总能写出不重样的菊花诗。
这篇文章,就为大家介绍中唐诗人元稹的一首《菊花》。这首诗立意新颖,独出心裁,是唐代菊花诗中不可多得的佳作。
【诗篇】
菊花元稹 〔唐代〕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诵析】
这首诗并没有什么特殊的创作背景,大概只是元稹在长安做官时,在宫中或者长安大街上看到了盛开的菊花勾起诗兴,遂有这样一篇小诗传世。
诗歌从题材上看属于咏物诗,并没有特别明显的情感寄托,所以对其背景倒也无需苛求。
第一句起笔便耐人寻味。“秋丛绕舍似陶家”,秋丛,这里指一丛一丛的秋菊;菊花绕着人家的屋子,令诗人一瞬间有些恍惚,“我这是在哪里,是来到陶渊明的住所了吗?”
这片刻的恍惚正是妙处,本来只是写赏菊之实景,加入“陶家”二字,场景就变得有虚有实,也在时间上拉出一条长线,诗歌的内容就丰富许多。
首句写初见,次句便是赏完菊花之后。“遍绕篱边日渐斜”,元稹当然不肯放过这样一个赏菊的机会,围绕着篱笆转了一大圈,等他回到原点的时候,却发现本来高高的太阳已经快要下山了。“遍绕”二字体现出元稹对赏菊的沉醉其中,“日渐斜”则反映时间之久,从一个侧面证明元稹对菊花的喜爱。
前面两句都属于对赏菊实景的描写,从第三句开始,则是诗人主观情感的吐露。
“并不是在所有花中我更喜欢菊花,为什么会沉醉赏菊呢,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后面就再没有可以赏玩的奇花了呀。”
这最后一句,其实很像“我花开后百花杀”句意,不过一句强调菊花之后无花,一句强调菊花开时无花,着眼的时间点并不相同。
整体看这首诗,一二句对赏菊场景的描写便有新意,诗人并不直接描写菊花绕屋的盛况和颜色、花瓣等细节,而是通过写自己沉浸其中,不觉白日将斜的恍惚感侧面衬托菊花之美;三四句的抒情,更不从人们赋予菊花的种种气节起笔,而是着眼于她开放时间之晚,描写她不与百花争艳,却在寂寥深秋为世人送上一缕芬芳的美好品质,更令人觉得闻所未闻,新颖而自然。
诗歌语言*似白话、通俗好懂,但却丝毫没有掩盖作者布置其中的巧妙构思与安排,整篇诗歌言有尽而意无穷,意味悠长。
文中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烦请联系,我会立即删除!
你的关注与评论是我创作的最大动力。
菊花古诗元稹加拼音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对古诗都再熟悉不过了吧,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菊花古诗元稹加拼音,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菊花古诗元稹加拼音
jú huā
菊 花
táng yun zhěn
唐 元 稹
qiūcóng yào shè sì táo jiā
秋 丛 绕 舍 似 陶 家,
biān yào lí biān rì jiàn xié
遍 绕 篱 边 日 渐 斜。
bù shì huā zhōng ān ài jú
不 是 花 中 偏 爱 菊,
cǐ huā kāi jìn gèng wú huā
此 花 开 尽 更 无 花。
推荐阅读:
【注释】:
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
秋丛:指丛丛秋菊。
舍:居住的房子。
陶家:陶渊明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
遍绕:环绕一遍。
篱:篱笆。
日渐斜: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
尽:完。
更:再。洛城:今河南洛阳。
【简析】:
最后两句说明他偏爱菊花的原因,是历来被人传诵的句子。
菊花,不象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地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赏析】
咏菊,一般要说说菊花的可爱。但诗人既没列举“金钩挂月”之类的形容词,也未描绘争芳斗艳的景象。而是用了一个比喻——“秋丝绕舍似陶家”。一丛丛菊花围绕着房屋开放,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秋丛,即丛丛的秋菊。东晋陶渊明最爱菊,家中遍植菊花。“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饮酒》),是他的名句。这里将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秋菊满院盛开的景象便不难想象。如此美好的菊景怎能不令人陶醉?故诗人“遍绕篱边日渐斜”,完全被眼前的菊花所吸引,专心致志地绕篱观赏,以至于太阳西斜都不知道。“遍绕”、“日斜”,把诗人赏菊入迷,留连忘返的情景真切地表现出来,渲染了爱菊的气氛。
诗人为什么如此着迷地偏爱菊花呢?三、四两句说明喜爱菊花的原因:“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菊花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地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这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常的题材,发掘出不*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渲染爱菊的气氛作为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顿,迭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拓展延续
译文:
一丛丛的秋菊环绕着这家农舍,好像到了陶渊明先生的家。我绕着这家的篱笆墙赏菊,一圈又一圈,不知不觉中,竟已西斜。
百花之中,不是我最菊,而是因为菊花凋零得最晚,如果它开谢了,后面也就无花可赏了。
赏析
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的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菊花是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的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了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常题材,发掘出不*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用语淡雅朴素,饶有趣味。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为渲染爱菊的气氛做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转,跌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创作背景
此诗于公元807年(贞元十二年)作于长安。
《菊花》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描绘了菊花的情态,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语言淡雅朴素,饶有韵味。
菊花
唐代: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诗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注释:
(1)秋丛:指丛丛秋菊。⑵舍(shè):居住的房子。⑶陶家:陶渊明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⑷遍绕:环绕一遍。⑸篱(lí):篱笆。⑹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⑺尽:完。⑻更(gèng):再。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治今河南洛阳)人。早年家贫。公元793年(唐德宗贞元九年)举明经科,公元803年(贞元十九年)举书判拔萃科,曾任监察御史。因得罪宦官及守旧官僚,遭到贬斥。后转而依附宦官,官至同中书门下*章事。最后以暴疾卒于武昌军节度使任所。与白居易友善,常相唱和,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诗作*浅明快中呈现丽绝华美,色彩浓烈,铺叙曲折,细节刻画真切动人,比兴手法富于情趣。后期之作,伤于浮艳,故有“元轻白俗”之讥。有《元氏长庆集》60卷,补遗6卷,存诗830余首。
元稹菊花诗句的意思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出自元稹《菊花》,下面就是小编收集的元稹菊花诗句的意思,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释】
陶家:陶,指东晋陶渊明。
秋丛,即丛丛的秋菊。
【翻译】
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看起来好似人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便不能够看到更好的花了。
【赏析】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东晋陶渊明以喜爱菊花著称于世,故后世诗文中每以“陶家菊”、“陶菊”称菊花。
菊花,历来被视作孤标亮节、高雅傲霜的象征,与梅、兰、竹一起被誉为花中“四君子”。
前代诗人中吟咏赞美菊花的很多,如东晋陶渊明尤喜爱菊花,并留下“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唐代诗人杜甫《云安九日》云:“寒花开已尽,菊蕊独盈枝。旧摘人频异,轻香酒暂随。”同时代的白居易亦有“一夜新霜著瓦轻,芭蕉新折败荷倾。耐寒唯有东篱菊,金粟初开晓更清”(《咏菊》)之句。这些诗句中,诗人特别歌咏赞叹菊花能在百花纷纷枯萎的秋冬季节,不畏严寒,傲霜怒放的勃勃生机。贞元十八年(802年),时年二十有四的元稹正在长安待选,踌躇满志的诗人面对秋冬时节却春意盎然的菊花,写下了这首咏菊诗,表达诗人对于菊花的由衷喜爱。
一、二句为我们展现了一幅诗人缠绵痴迷于菊花的“爱菊图”。语言直白浅露,*铺直叙,却充分描绘出诗人对菊花流连忘返的痴迷与喜爱。尽管只短短的十四个字,但却从三个层面表达了诗人的爱菊之心。第一个层面,“秋丛绕舍似陶家”,以“陶家”的典故说明诗人宅院周围秋菊盛开的绚丽景象;第二个层面,“遍绕篱边”四字表明诗人因陶醉于秋菊的美丽而绕篱欣赏,品头论足。第三个层面,“日渐斜”三字证明诗人欣赏菊花时间之长,尤其是一“渐”字,充分展现出时间渐渐流逝而诗人浑然不觉的精神状态,足见诗人爱菊之深。
三、四句则为我们揭示出诗人酷爱菊花的原由。有人因菊花姹紫嫣红的色彩而爱菊,有人因菊花清隽高雅的'香气而爱菊,那么诗人是出于什么原因呢?答案最终揭晓:原来是“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不是因为菊花的色彩与香气吸引了我,而是因为寒冬时节,除了菊花就没有其他的花可以欣赏了啊!在此,诗人紧紧抓住菊花在百花中最后凋谢这一自然现象,再一次表达对菊花的喜爱之情,而由此延伸的,我们可以充分体味到诗人对菊花不惧严寒、不屈不挠精神的赞叹。
同为咏菊诗,元稹这首诗却能在*常的题材中发掘诗意,看似*淡,却含蕴极深,不愧为咏菊诗中的名作。宋人王安石也曾作《菊花》诗,其诗云:“千花万卉凋零后,始见闲人把一枝。”与元稹咏菊诗相比,其高下不可同日而语。难怪此诗一出,即广为传诵,其好友白居易更是对此诗念念不忘,他在《禁中九日对菊花酒忆元九》中写道:“赐酒盈杯谁共持,宫花满把独相思。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相思只傍花边立,尽日吟君咏菊诗”,只此二句,已足见元白二人相交之深,相思之苦了。
【阅读训练】
1. 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 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 的情态。(2分)
2. 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2分)
3.诗中第二句中“遍绕”“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4.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
【参考答案】
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满院盛开。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入迷、留连忘返(各1分)
2.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2分,用“此花开尽更无花”回答得1分)
3.表现作者喜爱、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
4.寄托了作者对坚贞不屈,独立孤傲个性的欣赏,对高洁隐逸人格的向往和追求。
1、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元稹《菊花》
2、九日黄花酒,登高会昔闻。——岑参《奉陪封大夫九日登高》
3、尘世难逢开口笑,菊花须插满头归。——杜牧《九日齐山登高》
4、雨荒深院菊,霜倒半池莲。——杜甫《宿赞公房》
5、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刘彻《秋风辞》
6、斗万花样巧,深染蜂黄。——吴文英《惜黄花慢·菊》
7、芙蓉金菊斗馨香。——晏殊《诉衷情·芙蓉金菊斗馨香》
8、一醉莼丝脍玉,忍教菊老松深。——吴文英《木兰花慢·送翁五峰游江陵》
9、此生只是偿诗债,白菊开时最不眠。——司空图《白菊杂书四首》
10、飒飒西风满院栽,蕊寒香冷蝶难来。——黄巢《题菊花》
11、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孟浩然《过故人庄》
12、菊花何太苦,遭此两重阳?。——李白《九月十日即事》
13、坐开桑落酒,来把菊花枝。——杜甫《九日杨奉先会白水崔明府》
14、清香裛露对高斋,泛酒偏能浣旅怀。不似春风逞红艳,镜前空坠玉人钗。——司空图《华下对菊》
15、共评花索句,看谁先得。——吴文英《满江红·刘朔斋赋菊和韵》
16、秋菊堪餐,春兰可佩,留待先生手自栽。——辛弃疾《沁园春·带湖新居将成》
17、短篱残菊一枝黄。——吕本中《南歌子·驿路侵斜月》
18、满园花菊郁金黄,中有孤丛色似霜。还似今朝歌酒*,白头翁入少年场。——白居易《重阳*上赋白菊》
19、台高不尽看枫叶,院净何须坐菊花。——沈辂《九日登高台寺》
20、灵菊植幽崖,擢颖凌寒飙。春露不染色,秋霜不改条。——袁崧《菊》
21、寂寞东篱湿露华,依前金靥照泥沙——范成大《重阳后菊花二首》
菊花元稹表现手法
《菊花》是唐代诗人元稹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描绘了菊花的情态,表达了对菊花的喜爱。语言淡雅朴素,饶有韵味。下面跟着小编来看看菊花元稹表现手法,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东晋大诗人陶渊明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三四两句“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诗人从菊花凋谢最晚这个角度出发,写出了自己独特的爱菊花的理由。其中也暗含了对菊花历尽寒冷最后凋零的坚强品格的赞美之情。*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是这种写作手法,寓有深意。
这首七言绝句诗,虽然写的是咏菊这个寻常的题材,但用笔巧妙,别具一格,诗人独特的爱菊花理由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并且发人思考。诗人没有正面写菊花,却通过爱菊,侧面烘托它的优秀品格,美妙灵动,意趣盎然。该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
小编认为,古诗词表达的思想情感往往是蕴含在形象之中含而不露的。所以一般赏析古诗词都会伴随一些诗词阅读训练,这样有助于引导和启发,进而再进行赏析。这篇菊花元稹阅读答案及赏析,以供同学们练*、理解和感悟!
菊花 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
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
此花开尽更无花。
(1)诗中第二句中遍绕日渐表现了怎样的情景?
(2)这首诗寄托诗人怎样的人生追求?
16(1)表现作者喜爱、痴迷、流连忘返的情景。(2分)
(2)寄托了作者对坚贞不屈,独立孤傲个性的欣赏,对高洁隐逸人格的向往和追求。(2分)
菊 花
[唐]元 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注】秋丛,即丛丛的秋菊。
1. 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 的景象,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 的情态。(2分)
2. 说说诗人偏爱菊的原因。(2分)
答:
1.第一句绕字写出菊花满院盛开。第二句绕字写出诗人赏菊时入迷、留连忘返(各1分)
2.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品格。(2分,用此花开尽更无花回答得1分)
东晋大诗人陶潜写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其爱菊之名,无人不晓,而菊花也逐渐成了超凡脱俗的隐逸者之象征。难怪宋人周敦颐因陶渊明后真隐士不多,要大发菊之爱,陶后鲜有闻的感慨了。历代文人墨客爱菊者不乏其人,其中咏菊者也时有佳作。中唐诗人元稹的七绝《菊花》便是其中较有情韵的一首。
诗人对菊花由衷喜爱:开得正旺的菊花一簇簇、一丛丛,遍布屋舍四周,他沿着竹篱,忘情地欣赏这些亲手栽种的秋菊,不觉日已西斜。第一句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第二句的绕字则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图。
第三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时至深秋,百花尽谢,唯有菊花能凌风霜而不凋,独立支持,为世界*添了盎然的生机。诗人热爱生活、热爱自然,这四季中最后开放的菊花使他忘情,爱不能舍了。我国古典诗词常借物咏怀喻志,如屈原的.《桔颂》,陈子昂的《感遇》,都是范例。元稹《菊花》一诗赞菊花高洁的操守、坚强的品格,也寓有深意。
这首诗取陶诗的意境,且也以淡雅朴素的语言吟咏,便不似陶公全用意象,蕴藉之至;而是在描绘具象之后,以自述的方式道出爱菊之由而又不一语说尽,留下了想象空间让人们去回味咀嚼,这就增强了它的艺术感染力。因而历来被人们所喜爱。
唐代:元稹
秋丛绕舍似陶家,遍绕篱边日渐斜。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
译文及注释
译文一丛一丛的秋菊环绕着房屋好似到了陶渊明的家。绕着篱笆观赏菊花,不知不觉太阳已经快落山了。不是因为百花中偏爱菊花,只是因为菊花开过之后再无花可赏。
注释秋丛:指丛丛秋菊。舍(shè):居住的房子。陶家:陶渊明的家。陶,指东晋诗人陶渊明。遍绕:环绕一遍。篱(lí):篱笆。日渐斜(xiá):太阳渐渐落山。斜,倾斜。因古诗需与上一句押韵,所以应读xiá。尽:完。更(gèng):再。
赏析
菊花,不像牡丹那样富丽,也没有兰花那样名贵,但作为傲霜之花,它一直受人偏爱。有人赞美它坚强的品格,有人欣赏它高洁的气质,而元稹的这首咏菊诗,则别出新意的道出了他爱菊的原因。
第一句“秋丛绕舍似陶家”的“绕”字写屋外所种菊花之多,给人以环境幽雅,如陶渊明家之感。诗人将种菊的地方比作陶家,可见秋菊之多,花开之盛。这么多美丽的菊花,让人心情愉悦。
第二句“遍绕篱边日渐斜”表现了诗人专注地看花的情形。第二句中的“绕”字写赏菊兴致之浓,不是到东篱便驻足,而是“遍绕篱边”,直至不知日之将夕,表现了诗人赏菊时悠闲的情态。诗人被菊花深深吸引住了,其爱菊之情,似较五柳先生有过之而无不及。“遍绕”“日渐斜”,把诗人赏菊入迷,流连忘返的情态和诗人对菊花的由衷喜爱真切地表现了出来,字里行间充满了喜悦的心情。前两句短短的十四个字,有景、有情、有联想,活脱脱地勾勒出一幅诗人在秋日傍晚漫步菊丛赏花吟诗而乐不思返的画面。
“不是花中偏爱菊,此花开尽更无花”,点明了诗人爱菊的原因。这两句以否定句式陡地一转,指出自己并非没来由地钟情菊花。菊花是在百花之中是最后凋谢的,一旦菊花谢尽,便无花景可赏。人们爱花之情自然都集中到菊花上来。因此,作为后凋者,它得天独厚的受人珍爱。诗人从菊花在四季中谢得最晚这一自然现象,引出了深微的道理,回答了爱菊的原因,表达了诗人特殊的爱菊之情。其中,当然也含有对菊花历尽风霜而后凋的坚贞品格的赞美。
这首诗从咏菊这一*常题材,发掘出不*常的诗意,给人以新的启发,显得新颖自然,不落俗套。在写作上,用语淡雅朴素,饶有趣味。笔法也很巧妙,前两句写赏菊的实景,为渲染爱菊的气氛做铺垫;第三句是过渡,笔锋一转,跌宕有致,最后吟出生花妙句,进一步开拓美的境界,增强了这首小诗的艺术感染力。
元稹
元稹(779年-831年,或唐代宗大历十四年至文宗大和五年),字微之,别字威明,唐洛阳人(今河南洛阳)。父元宽,母郑氏。为北魏宗室鲜卑族拓跋部后裔,是什翼犍之十四世孙。早年和白居易共同提倡“新乐府”。世人常把他和白居易并称“元白”
元稹的菊花古诗词
菊花元稹的古诗词
元稹菊花的古诗
古诗菊花元稹的
古诗元稹的菊花
读元稹的古诗菊花
菊花的古诗元稹写的
关于元稹的菊花的古诗
元稹的菊花的古诗图片
有关菊花的古诗元稹
元稹菊花的古诗视频
元稹菊花的诗句古诗
菊花唐代元稹的古诗
古诗菊花的诗意元稹
古诗菊花元稹的诗意
完整的菊花古诗元稹
古诗菊花元稹的押韵
元稹的菊花古诗读音
元稹古诗菊花斜的读音
元稹的菊花古诗现代文
菊花元稹这首古诗的品格
菊花唐元稹拼音版的古诗
元稹的菊花古诗视频朗读
唐代诗人元稹的菊花古诗
古诗元稹菊花的视频讲解
菊花元稹古诗的全部拼音
菊花古诗元稹的品质和志向
菊花唐元稹古诗的视频朗读
菊花唐元稹古诗带拼音的视频
古诗菊花唐元稹的解读和感受
古诗中互文手法的例子
说单身狗的古诗
关于雨水的古诗自创
赞美谐音汉字的古诗
李白秋天丰收的古诗
春节思念亲人的古诗词
春节思念亲人的古诗
描绘友情的古诗词
小学古诗带风字的
表达荷花高洁的古诗
清明的五首古诗
小学人教版写竹子的古诗
古人赞美荷花的古诗整首的
正月二十五的古诗
鉴赏古诗词中的思想感情
关于风去哪里的古诗
庄子的心寒古诗词
写草原的牛羊古诗
传承传统文化的古诗文
古诗文教学中常出现的问题
过零于洋的古诗
表达爽的古诗
咏十二个月的古诗
生命凋零的古诗
不舍离开爱人的古诗词
带有比喻词的对仗古诗
山羊的古诗词
淡泊的古诗文
适合小孩看的有关古诗的书
鼔励治病的古诗
描写陪伴朋友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