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文言文和古诗的好书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文言文和古诗的好书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文言文和古诗的好书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文言文和古诗的好书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古诗文言文名句(通用205句)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泛称,指古代*人创作的诗歌作品。广义的古诗包括诗、词、散曲,狭义的古诗仅指诗,包括古体诗和*体诗。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古诗文言文名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出处:《孟子·公孙丑》
2、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出处:明·汤显祖《牡丹亭》
3、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出处: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4、不人虎穴,焉得虎子。——出处:范晔《后汉书·班超传》
5、项庄舞剑,意在沛公。——出处:《史记·项羽本记》
6、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出处:《论语·为政》
7、念桥边红药,年年知为谁生!——出处:宋·姜夔《扬州慢》
8、是可忍,孰不可忍。——出处:《论语·八佾》
9、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出处:《史记淮阴侯列传》
10、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出处:屈原《离骚》
11、罄南山之竹,书罪无穷;决东海之波,流恶难尽。——出处:唐·祖君彦《为李密檄洛州文》
12、如切如磋,如琢如磨。——出处:《诗经·卫风·湛奥》
13、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出处:宋·柳永《凤栖梧》
14、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出处:《诗经·大雅·荡》
15、路遥知马力,日久见人心。——出处:元·无名氏《争报恩》
16、人世有代谢,往来成古今。——出处:唐·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
17、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出处:唐·张继《枫桥夜泊》
1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出处: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19、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出处:陶渊明《饮酒》
20、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出处:宋·陆游《书愤》
2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出处:宋·梅尧臣《雪梅》
2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出处:《孟子·公孙丑》
23、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出处:宋·洪林《西湖》
24、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出处:宋玉《对楚王问》
25、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出处: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26、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出处:陶渊明《杂诗》
27、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出处:《晏子春秋》
2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出处:宋·苏试《水调歌头》
2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出处:《老子·六十四章
30、尽信书,不如无书。——出处:《孟子·尽心下》
31、吟安一个字,捻断数茎须。——出处:唐·卢延让《苦吟》
32、人为刀俎,我为鱼肉。——出处:《史记·项羽本记》
33、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出处:南朝梁·王籍〈入若耶溪》
34、失之毫厘,谬以千里。——出处:《史记·太史公自序》
35、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出处:唐·孟浩然《过故人庄》
36、青山遮不住,毕竟东流去。——出处:宋·辛弃疾《菩萨蛮》
37、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出处:《老子·五十八章》
38、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出处:宋·苏轼《饮湖上初晴后雨》
39、学而不厌,诲人不倦。——出处:《论语·述两》
40、士别三日,即当刮目相待。——出处:陈寿《三国志·吴书》
41、溪云初起日沉阁,山雨欲来风满楼。——出处:唐·许浑《咸阳城东楼》
42、一张一弛,文武之道。——出处:《礼记·杂记下》
43、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出处:《左传》
44、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出处:唐·刘禹锡《陋室铭》
45、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出处: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4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出处: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4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出处:《论语·公冶长》
4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出处:《淮南子·人间训》
49、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出处:唐·韩愈《原道》
文言文古诗《望岳》文学赏析
《望岳》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下面和小编一起来看文言文古诗《望岳》文学赏析,希望有所帮助!
原文
望岳
唐代: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译文
巍峨的泰山,到底如何雄伟?走出齐鲁,依然可见那青青的峰顶。
神奇自然汇聚了千种美景,山南山北分隔出清晨和黄昏。
层层白云,荡涤胸中沟壑;翩翩归鸟,飞入赏景眼圈。
定要登上泰山顶峰,俯瞰群山,豪情满怀。
文学赏析:
这首诗是杜甫青年时代的作品,充满了诗人青年时代的浪漫与激情。全诗没有一个“望”字,却紧紧围绕诗题“望岳”的“望”字着笔,由远望到*望,再到凝望,最后是俯望。诗人描写了泰山雄伟磅礴的气象,抒发了自己勇于攀登,傲视一切的雄心壮志,洋溢着蓬勃向上的朝气。
首句“岱宗夫如何?”写乍一望见泰山时,高兴得不知怎样形容才好的那种揣摹劲和惊叹仰慕之情,非常传神。岱是泰山的别名,因居五岳之首,故尊为岱宗。“夫如何”,就是“到底怎么样呢?”“夫”字在古文中通常是用于句首的语气助词,这里把它融入诗句中,是个新创,很别致。这个“夫”字,虽无实在意义,却少它不得,所谓“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可谓匠心独具。
接下来“齐鲁青未了”一句,是经过一番揣摹后得出的答案。它没有从海拔角度单纯形容泰山之高,也不是像谢灵运《泰山吟》那样用“崔崒刺云天”这类一般化的语言来形容,而是别出心裁地写出自己的体验──在古代齐鲁两大国的国境外还能望见远远横亘在那里的泰山,以距离之远来烘托出泰山之高。泰山之南为鲁,泰山之北为齐,所以这一句描写出的地理特点,在写其他山岳时不能挪用。明代莫如忠《登东郡望岳楼》特别提出这句诗,并认为无人能继。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两句,写*望中所见泰山的神奇秀丽和巍峨高大的形象,是上句“青未了”的注脚。一个“钟”宇把天地万物一下写活了,整个大自然如此有情致,把神奇和秀美都给了泰山。山前向日的一面为“阳”,山后背日的一面为“阴”(山南水北为“阳”,山北水南为阴),由于山高,天色的一昏一晓被割于山的阴、阳面,所以说“割昏晓”。这本是十分正常的自然现象,可诗人妙笔生花,用一个“割”字,则写出了高大的泰山一种主宰的力量,这力量不是别的,泰山以其高度将山南山北的阳光割断,形成不同的景观,突出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这里诗人此用笔使静止的泰山顿时充满了雄浑的力量,而那种“语不惊人死不休”的创作风格,也在此得到显现。
“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两句,是写细望。见山中云气层出不穷,故心胸亦为之荡漾。“决眦”二字尤为为传神,生动地体现了诗人在这神奇缥缈的景观而前像着了迷似的,想把这一切看个够,看个明白,因而使劲地睁大眼睛张望,故感到眼眶有似决裂。这情景使泰山迷人的景色表现得更为形象鲜明。“归鸟”是投林还巢的鸟,可知时已薄暮,诗人还在望。其中蕴藏着诗人对祖国河山的热爱和对祖国山河的赞美之情。
末句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两句,写诗人从望岳产生了登岳的想法,体现了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仙字精神。此联号为绝响,再一次突出了泰山的高峻,写出了雄视一切的雄姿和气势,也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会当”是唐人口语,意即“一定要”。如果把“会当”解作“应当”,便欠准确,神气索然。众山的小和高大的泰山进行对比,表现出诗人不怕困难、敢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和气概。这正是杜甫能够成为一个伟大诗人的关键所在,也是一切有所作为的人们所不可缺少的。这就是这两句诗一直为人们所传诵的原因。正因为泰山的.崇高伟大不仅是自然的也是人文的,所以登上的极顶的想望本身,当然也具备了双重的含义。
全诗以诗题中的“望”字统摄全篇,句句写望岳,但通篇并无一个“望”字,而能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可见诗人的谋篇布局和艺术构思是精妙奇绝的。这首诗寄托虽然深远,但通篇只见登览名山之兴会,丝毫不见刻意比兴之痕迹。若论气骨峥嵘,体势雄浑,更以后出之作难以企及。
《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全诗可分两大层,都是切着“望”字写的。
前两联为第一大层,着力写泰山的整体形象。“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写远望所见。泰山位于古代齐、鲁两国之间,其北为齐,其南为鲁,齐、鲁之“青”,是泰山掩映的结果。“未了”,绵绵不尽之意。这里,杜甫想说的是,你想知道泰山是个什么样子吗?请看,它那苍翠的山色掩映着辽阔无边的齐鲁大*原。这是借齐鲁两地来烘托泰山那拔地而起、参天耸立的形象。“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这是*望所见。上句写泰山的秀美,用的是虚笔。为什么要用虚笔?因为泰山的秀美实在是一言难尽,不如只写造物主对泰山情有独钟,这是杜甫的强烈感受,是泰山的秀美在杜甫心灵上的折光反映。下句写泰山的高大,这是实写。“阴阳”分指山的南、北两面,山南先得日光,故易晓;山北日光不到,在晓犹昏。“割”字炼得极好,从山的北面来看,那照临下土的阳光就像被一把硕大无朋的刀切断了一样,突出了泰山遮天蔽日的形象。
后两联为第二大层,也写了泰山景物,但着力表现的是杜甫的感受。“荡胸生曾云,决眦入归鸟”,写的是实景,乃细望所见。泰山极高,白日里可以望见山腰间的团团云气,层出不穷;又极幽深,黄昏时可以望见归巢的鸟儿渐渐隐入山谷之中。杜甫抓住这两个景物细节表达了心情的激荡和眼界的空阔,然后顺理成章地写出了他心底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这是化用孔子的名言:“登泰山而小天下”。但用在这里却有深刻的含义:它不止是杜甫要攀登泰山极顶的誓言,也是杜甫要攀登人生顶峰的誓言。杜甫早年就“窃比稷与契”(《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常以“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奉赠韦左丞丈二十二韵》)自任,没有这样的情怀,是写不出如此动人的诗句的。
这首诗虽是八句四联,中间两联又都是对仗,但它不是律诗而是古体诗,它不讲究*仄,而且押的是仄声韵。
《望岳》
作者:杜甫
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赏析】:
六句实写泰山之景。
开头一句“岱宗夫如何”,以一句设问统领下文。二句的“齐鲁青未了”自问自答,生动形象地道出泰山的绵延 、高大。“青”字是写青翠的山色,“末了”是表现山势座落之广大 ,青翠之色一望无际。这是远望之景。
三 、四句是*望之势。“造化钟神秀”是说泰山秀美无比,仿佛大自然将一切神奇秀丽都聚集在这里了,一个“钟”字生动有力。“阴阳割昏晓”,突出泰山的高耸挺拔,高得把山南山北分成光明与昏暗的两个天地 。“割”字形象贴切,给参天矗立的山姿赋予了生命力。
五 、六两句是*看之景,并由静转动。“荡胸生层云”描写山腰云雾层层缭绕,使胸怀涤荡,腾云而起,用“层云”衬托出山高。“决眦入归鸟”,是瞪大了眼睛望着一只只飞回山林中的小鸟,表现出了山腹之深。一个“入”字用得微妙传神,好象一只只小鸟从远处徐徐而来,又徐徐而去,足见山腹是何等深远了。
最后两句想象中的登山之情,仍是“ 望”,而不是“登”,是作者由望景而产生了登临的愿望。“会当凌绝顶”中的“凌”字,表现了作者登临的决心和豪迈的壮志。“一览众山小”,写诗人想象中登上绝顶后放眼四望的景象,其他的山在泰山面前显得低小,以此衬托出泰山的高大。
这首诗的题目是“ 望岳”,全篇紧紧抓住“望”字写景,写景中又处处烘托着一个“高”字。从而把泰山的万千景色、高大的气势渲染得纤毫毕现,令人如亲临其境。故此《望岳》一诗,成为历代描写泰山的佳篇,被人们传颂不绝。
古诗文言文名句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对那些朗朗上口的`古诗很是熟悉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古诗文言文名句,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NO.1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孟子·公孙丑》
NO.2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明·汤显祖《牡丹亭》
NO.3盛名之下,其实难副。——范晔《后汉书·黄琼传》
NO.4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宋·杨万里《小池》
NO.5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唐·李白《论诗》
NO.6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宋·朱熹《观书有感》
NO.7衰兰送客咸阳道,天若有情天亦老。——唐·李贺《金铜仙人辞汉歌》
NO.8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道。——《礼记·学记》
NO.9绿杨烟外晓寒轻,红杏枝头春意闹。——宋·宋祁《玉楼春》
NO.10绳锯木断,水滴石穿。——班固《汉书》
NO.11山高月小,水落石出。——宋·苏试《后赤壁赋》
NO.12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唐·杜甫《蜀相》
NO.13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论语·学而》
NO.14苦恨年年压金线,为他人作嫁衣裳。——唐·秦韬玉《贫女》
NO.15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唐·杜甫《江南逢李龟年》
NO.16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唐·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
NO.17敏而好学,不耻下问。——《论语·公冶长》
NO.18塞翁失马,焉知非福。——《淮南子·人间训》
NO.19不塞不流,不止不行。——唐·韩愈《原道》
NO.20言者无罪,闻者足戒。——《诗经·大序》
NO.21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NO.22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论语·卫灵公》
NO.2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宋·陆游《游山西村》
NO.24酒债寻常行处有,人生七十古来稀。——唐·杜甫《曲江》
NO.25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孟子》
NO.26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唐·杜甫《自京赴奉先县咏怀五百字》
NO.27独学而无友,则孤陋而寡闻。——《礼记·杂记》
NO.28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论语·子罕》
NO.29水至清则无鱼,人至家则无徒。——班固《汉书·东方朔传》
NO.30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唐·杜牧〈江南村绝句》
NO.31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唐·刘禹赐《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NO.32千古兴亡多少事,悠悠,不尽长江滚滚流。——宋·辛弃疾《南乡子》
NO.33不是一番寒彻骨,怎得梅花扑鼻香。——元·高明《琵琶记》
NO.34天网恢恢,疏而不漏。——《老子·七十三章》
NO.35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动也。——《吕氏春秋·尽数》
NO.36机不可失,失不再来。——《新五代史·晋书》
NO.37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唐·张继《枫桥夜泊》
NO.38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宋·王安石《泊船瓜州》
NO.39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陶渊明《饮酒》
NO.40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宋·陆游《书愤》
NO.41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宋·梅尧臣《雪梅》
NO.42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孟子·公孙丑》
NO.43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宋·洪林《西湖》
NO.44其曲弥高,其和弥寡。——宋玉《对楚王问》
NO.45登山则情满于山,观海则意溢于海。——南朝梁·刘勰《文心雕龙》
NO.46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陶渊明《杂诗》
NO.47橘生淮南则为橘,生于谁北则为枳。——《晏子春秋》
NO.4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宋·苏试《水调歌头》
NO.49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老子·六十四章〉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汇总
考试是一种严格的知识水*鉴定方法。通过考试可以检查学生的学*能力和其知识储备。为了保证结果的公正、公*,考场必须要求有很强的纪律约束,并且专门设有主考、监考等监督考试过程,绝对禁止任何作弊行为,否则将要承担法律和刑事责任。下面为大家带来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快来看看吧。
中考语文必背古诗文言文
陋室铭(刘禹锡)
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可以调素琴,阅金经。无丝竹之乱耳,无案牍之劳形。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爱莲说(周敦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桃花源记(陶渊明)
晋太元中,武陵人捕鱼为业。缘溪行,忘路之远*。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芳草鲜美,落英缤纷。渔人甚异之,复前行,欲穷其林。
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便舍船,从口入。初极狭,才通人。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土地*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阡陌交通,鸡犬相闻。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具答之。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停数日,辞去。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既出,得其船,便扶向路,处处志之。及郡下,诣太守,说如此。太守即遣人随其往,寻向所志,遂迷,不复得路。
南阳刘子骥,高尚士也。闻之,欣然规往。未果,寻病终。后遂无问津者。
醉翁亭记(欧阳修)
环滁皆山也。其西南诸峰,林壑尤美,望之蔚然而深秀者,琅琊也。山行六七里,渐闻水声潺潺而泻出于两峰之间者,酿泉也。峰回路转,有亭翼然临于泉上者,醉翁亭也。作亭者谁?山之僧智仙也。名之者谁?太守自谓也。太守与客来饮于此,饮少辄醉,而年又最高,故自号曰醉翁也。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山水之乐,得之心而寓之酒也。
若夫日出而林霏开,云归而岩穴暝,晦明变化者,山间之朝暮也。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风霜高洁,水落而石出者,山间之四时也。朝而往,暮而归,四时之景不同,而乐亦无穷也。
至于负者歌于途,行者休于树,前者呼,后者应,伛偻提携,往来而不绝者,滁人游也。临溪而渔,溪深而鱼肥,酿泉为酒,泉香而酒洌,山肴野蔌,杂然而前陈者,太守宴也。宴酣之乐,非丝非竹,射者中,弈者胜,觥筹交错,起坐而喧哗者,众宾欢也。苍颜白发,颓然乎其间者,太守醉也。
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树林阴翳,鸣声上下,游人去而禽鸟乐也。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而不知人之乐;人知从太守游而乐,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醉能同其乐,醒能述以文者,太守也。太守谓谁?庐陵欧阳修也。
岳阳楼记(范仲淹)
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具兴。乃重修岳阳楼,增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此则岳阳楼之大观也。前人之述备矣。然则北通巫峡,南极潇湘,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
若夫淫雨霏霏,连月不开,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商旅不行,樯倾楫摧;薄暮冥冥,虎啸猿啼。登斯楼也,则有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满目萧然,感极而悲者矣。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嗟夫!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噫!微斯人,吾谁与归?
时六年九月十五日。
三峡(郦道元)
自三峡七百里中,*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
至于夏水襄陵,沿溯阻绝。或王命急宣,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其间千二百里,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
春冬之时,则素湍绿潭,回清倒影。绝巘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每至晴初霜旦,林寒涧肃,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故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猿鸣三声泪沾裳!”
小石潭记(柳宗元)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隔篁竹,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伐竹取道,下见小潭,水尤清洌。全石以为底,*岸,卷石底以出,为坻,为屿,为嵁,为岩。青树翠蔓,蒙络摇缀,参差披拂。
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彻,影布石上,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同游者:吴武陵,龚古,余弟宗玄。隶而从者,崔氏二小生:曰恕己,曰奉壹。
送东阳马生序(宋濂)
余幼时即嗜学。家贫,无从致书以观,每假借于藏书之家,手自笔录,计日以还。天大寒,砚冰坚,手指不可屈伸,弗之怠。录毕,走送之,不敢稍逾约。以是人多以书假余,余因得遍观群书。既加冠,益慕圣贤之道。又患无硕师名人与游,尝趋百里外从乡之先达执经叩问。先达德隆望尊,门人弟子填其室,未尝稍降辞色。余立侍左右,援疑质理,俯身倾耳以请;或遇其叱咄,色愈恭,礼愈至,不敢出一言以复;俟其欣悦,则又请焉。故余虽愚,卒获有所闻。
当余之从师也,负箧曳屣行深山巨谷中。穷冬烈风,大雪深数尺,足肤皲裂而不知。至舍,四支僵劲不能动,媵人持汤沃灌,以衾拥覆,久而乃和。寓逆旅,主人日再食,无鲜肥滋味之享。同舍生皆被绮绣,戴朱缨宝饰之帽,腰白玉之环,左佩刀,右备容臭,烨然若神人;余则缊袍敝衣处其间,略无慕艳意。以中有足乐者,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孟子二章
1、生于忧患 死于安乐
舜发于畎亩之中,傅说举于版筑之间,胶鬲举于鱼盐之中,管夷吾举于士,孙叔敖举于海,百里奚举于市。
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
人恒过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虑而后作;征于色发于声而后喻。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2、得道多助 失道寡助
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木兰诗(宋 郭茂倩)
唧唧复唧唧,木兰当户织。不闻机杼声,唯闻女叹息。
秦氏好古文言文翻译
文言文翻译是我们学生必须掌握的一项重要技能。以下是小编为大家分享的秦氏好古文言文翻译,欢迎借鉴!
秦氏好古
“秦氏好古”出自《事林广记》:“秦朝有一士人,酷好古文,价虽贵必求之。
一日,有人携败*踵门告曰:‘昔鲁哀公命*以问孔子,此孔子所坐之*。’秦氏大惬意,以为古,遂以附郭之田易之。
逾时,又一人持古杖以售之,曰:‘此乃太王避狄,杖策去豳时所操之棰也,盖先孔子之*数百年,子何以偿我?’秦氏倾家资与之。
既而又有人持朽碗一只,曰:‘*与杖皆未为古,此碗乃桀造,盖又远于周!’秦氏愈以为远,遂虚所居之宅而予之。
三器既得,而田资罄尽,无以衣食,然好古之心,终无忍舍三器。于是披哀公之*,把太王之杖,执桀所作之碗,行丐于市,曰:‘衣食父母,有太公九府钱,乞一文!’”
翻译:
秦朝有一位读书人非常喜爱古董文物,价值即使昂贵,也必定要设法买回来。
一天,有一个人拿了一张破*亲自登门对他说:“从前,鲁哀公命孔子坐*问政,这就是孔子当时所坐过的*子呀!”
秦氏见了非常高兴,觉得*子历史悠久,就用靠*外城的田地把破*子换了下来。
过了一段时间,又有一个人拿着一支古老的拐杖来卖给他,说道:“这便是周太王避开狄人,拄着拐杖去豳城时所使用的.那支拐杖呀!它比孔子的座*还要早几百年。你打算给我什么报酬呢?”秦氏便把家里的钱都给了那个人。
接着又有一人拿来一只破碗,说:“*和拐杖都不算古老,这只碗却是夏桀制造的,大约又远于周朝了吧!”秦氏愈加认为古老久远了,就卖掉家中一切物器给那人。
秦氏得到了这三件自以为古老的东西,但他的田地财产却全部荡尽了,竟至于没有钱买衣服穿、买粮食吃。然而爱好古董的心情并没有变,始终不忍心把这三件古器扔掉。于是,他便披上哀公的破*,拄着周太王的拐杖,端着夏桀制造的破碗,在街市上行乞讨饭,嘴里还不断地哀告着:“我们的衣食父母们呀,如果你们有周太公的九府钱,恳求你们就给我一文吧!”
“秦氏好古”这则寓言讽刺那些自诩风雅,托名好古,而并不知古、不识古的伧夫鄙人。
春兴(作者:武元衡)
杨柳阴阴细雨晴,
残花落尽见流莺。
春风一夜吹乡梦,
又逐春风到洛城。
注释:
阴阴:形容柳树叶颜色变深。见:同“现”。
译文:
杨柳的叶子渐渐变绿了,一阵雨过后天空晴朗。凋谢的花朵已落尽,枝头上见到了飞来飞去的黄莺。夜里春风**,我随着春风梦见自己回到了洛阳城。
赏析:
此诗“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两句写眼前所见之景:暮春时节,细雨初晴,杨柳的颜色已经由初春的鹅黄嫩绿转为一片翠绿,因此诗人才说“杨柳阴阴”。枝头的残花已经在雨中落尽,这才见到树枝上的黄莺,属于春天的景色即将逝去。
“春风一夜吹香梦,又逐春风到洛城”两句转为想象故乡的春天:春风触发了诗人的相思,柳暗花残,异乡的春天已悄然逝去,故乡的春天想必也凋零阑珊了吧,多么想乘着春风回到魂牵梦萦的故乡。
书杨朴事文言文翻译
古代汉语是与现代汉语相对而言的,它指的是“五四“运动以前汉民族所使用的语言。现今文言文是*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组成的文章,主要包括以先秦时期的口语为基础而形成的书面语言。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书杨朴事文言文翻译,欢迎大家分享。
书杨朴事
【宋】苏轼
昔年过洛,见李公简云:真宗既东封还①,访天下隐者,得杞。②人杨朴,能诗。及召对。③,自言不能。上问:临行有人作诗送卿否?朴言:惟臣妾有一首云: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④上大笑,放还山。余在湖州,坐作诗追赴诏狱⑤,妻子送余出门,皆哭。无以语之,顾语妻曰:子独不能如杨处士妻作一诗送我乎?妻子不觉失笑,予乃出。
译文
从前经过洛阳,见到李公简,他说:宋真宗泰山封禅以后,遍寻天下隐者,得知杞(地名)人杨朴,能作诗。皇上把他召来问话的时候,他自己说不会作诗。皇上问:你临来的时候有人作诗送给你吗?杨朴说:只有我的小妾作了一首诗。说是:更休落魄耽杯酒,且莫猖狂爱咏诗。今日捉将官里去,这回断送老头皮。皇上大笑,放他回家。我在湖州的时候,因为作诗被下令逮捕坐牢,妻子儿子送我出门,都大哭。我没有话说,回头对妻子说:你能不能学杨处士的妻子作诗送给我?妻子破涕为笑,我才从家里出来。
作者生*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东坡居士”,眉州眉山(即今四川眉州)人,是北宋著名文学家、书画家,散文家和诗人。豪放派代表人物。他与他的父亲苏洵、弟弟苏辙皆以文学名世,世称“三苏”;与汉末“三曹父子”(曹操、曹丕、曹植)齐名。他还是著名的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东坡七集》《东坡乐府》等。
嘉佑元年(1056年),虚岁二十一的苏轼首次出川赴京,参加朝廷的科举考试。在翌年,他参加了礼部的考试,以一篇《刑赏忠厚之至论》获得主考官欧阳修的赏识,高中进士第二名。
嘉佑六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三年京察”,入第三等,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后逢其父于汴京病故,丁忧扶丧归里。熙宁二年(1069)服满还朝,仍授本职。
苏轼几年不在京城,朝里已发生了天大的变化。神宗即位后,任用王安石支持变法。苏轼的许多师友,包括当初赏识他的恩师欧阳修在内,因在新法的施行上与新任相国王安石意见不合,被迫离京。朝野旧雨凋零,苏轼眼中所见的,已不是他二十岁时所见的“*和世界”。苏轼因在返京的途中见到新法对普通老百姓的损害,故很不同意宰相王安石的做法,认为新法不能便民,便上书反对。这样做的一个结果,便是像他的那些被迫离京的.师友一样,不容于朝廷。于是苏轼自求外放,调任杭州通判。
苏轼苏轼在杭州待了三年,任满后,被调往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知州。这样持续了有大概十年,苏轼遇到了生*第一祸事。当时有人故意把他的诗句扭曲,大做文章。
元丰二年(1079年),苏轼到任湖州还不到三个月,就因为作诗讽刺新法,“文字毁谤君相”的罪名,被捕下狱,史称“乌台诗案”。苏轼坐牢103天,几濒临被砍头的境地。幸亏北宋在太祖赵匡胤年间即定下不杀仕大臣的国策,苏轼才算躲过一劫。出狱以后,苏轼被降职为黄州团练副使(相当于现代民间的自卫队副队长)。这个职位相当低微,而此时苏轼经此一狱已变得心灰意懒,于公余便带领家人开垦荒地,种田帮补生计。“东坡居士”的别号便是他在这时为自己起的。
宋神宗元丰七年,苏轼离开黄州,奉诏赴汝州就任。由于长途跋涉,旅途劳顿,苏轼的幼儿不幸夭折。汝州路途遥远,且路费已尽,再加上丧子之痛,苏轼便上书朝廷,请求暂时不去汝州,先到常州居住,后被批准。当他准备南返常州时,神宗驾崩。哲宗即位,高太后听政,*势力倒台,司马光重新被启用为相。苏轼于是年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俗语:“京官不好当。”当苏轼看到新兴势力拼命压制王安石集团的人物及尽废新法后,认为其与所谓“王党”不过一丘之貉,再次向皇帝提出谏议。
苏轼至此是既不能容于*,又不能见谅于旧党,因而再度自求外调。他以龙图阁学士的身份,再次到阔别了十六年的杭州当太守。苏轼在杭州修了一项重大的水利建设,疏浚西湖,用挖出的泥在西湖旁边筑了一道堤坝,也就是著名的“苏堤”。
苏轼在杭州过得很惬意,自比唐代的白居易。但元佑六年,他又被召回朝。但不久又因为政见不合,被外放颖州。元佑八年(1093年)*再度执政,他以“讥刺先朝”罪名,贬为惠州安置、再贬为儋州(今海南省儋县)别驾、昌化军安置。徽宗即位,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1101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卒于常州,谥号文忠。
古文桂文言文翻译
古文《桂》选自《闲情偶寄》,清代人李渔所撰写的《闲情偶寄》,是养生学的经典著作。以下是小编整理的桂小古文文言文翻译,欢迎阅读。
原文
秋花之香者,莫能如桂。树乃月中之树,香亦天上之香也。但其缺陷处,则在满树齐开,不留余地。予有《惜桂》诗云:“万斛黄金碾作灰,西风一阵总吹来。早知三日都狼藉,何不留将次第开?”盛极必衰,乃盈虚一定之理,凡有富贵荣华一蹴而至者,皆玉兰之为春光,丹桂之为秋色。
翻译
秋天里面最最香的东西,就是桂花了。树是月亮上的树(传说吴刚就在月亮上砍桂树),香味也是天上的香味道啊。但它有缺憾的地方在于,它要开就整棵树都开了,不留一点余地。我写了一篇较《惜桂》的诗里面说“把万斛(虚词)的.黄金碾作灰尘(这里黄金应该指代桂花),西风一阵总吹来(西北风重要吹来的,指的是冬天总会到的)。 早知三日都狼藉,何不留将次第开?(早点知道花过几天都会凋谢的,为什么不将一些花留到以后再开呢)”(诗人脑子都有点秀逗,别介意)。事物到了极繁荣就开始走下坡路了,这是天地万物的常理,有些人富贵荣华一蹴而成(暴发户),他们(指的就是那些暴发户)都是春天里的玉兰,秋天里的丹桂(废话讲这么多就是在说那些暴发户的富贵荣华是一蹴而成的,不会长久!)
注释
1.斛(hu):容量单位。古代十斗为一斛,南宋末年改为五斗一斛。
2.盈虚:盈满或虚空,指发展变化。
3.莫:没有。
4.如:比得上。
5.但:只是。
6.处:地方。
7.狼藉:散乱的样子。
8.次第:依次。
9.盛:旺盛。
10.极:到极点。
11.理:规律。
作者简介
李渔(1611年—1680年),原名仙侣,字谪凡,号天徒,后改名渔,字笠鸿,号笠翁,别号觉世稗官、笠道人、随庵主人、湖上笠翁等。金华兰溪(今属浙江)人,生于南直隶雉皋(今江苏如皋)。明末清初文学家、戏剧家、戏剧理论家、美学家。素有才子之誉,世称“李十郎”。
李渔自幼聪颖,及长擅古文词。明崇祯十年(1637年),考入金华府庠,为府学生。入清后,无意仕进,从事著述和指导戏剧演出。清顺治八年(1651年),迁居杭州。后移家金陵(今江苏南京),筑“芥子园”别业,并开设书铺,编刻图籍,广交达官贵人、文坛名流。康熙十六年(1677年),复归杭州,在云居山东麓修筑“层园”。康熙十九年(1680年)病逝。
李渔曾设家戏班,至各地演出,从而积累了丰富的戏曲创作、演出经验,创立了较为完善的戏剧理论体系,成为休闲文化的倡导者、文化产业的先行者。一生著述五百多万字。其戏曲论著《闲情偶寄》,以结构、词采、音律、宾白、科诨、格局六方面论戏曲文学,以选剧、变调、授曲、教白、脱套五方面论戏曲表演,对*古代戏曲理论有较大的丰富和发展。另有《笠翁十种曲》(含《风筝误》)、《无声戏》(又名《连城璧》)、《十二楼》、《笠翁一家言》等作品。此外,他还批阅《三国志》,改定《金瓶梅》,倡编《芥子园画传》等。
超牛逼的文言文情书
情书,是用来表达内心的真挚情意,让对方看了能满心欢喜和感动不已,所以必须写的.深情款款,才能打动心弦、赢得芳心。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超牛逼的文言文情书相关内容,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大家!
*来寒暑不常,希自珍慰。
岁月如矢,倏忽三载。七月转眼将至,而臣辞朝歌去陛下之日亦*矣!
今天下三分,情敌虎视眈眈,臣又当离此他往,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固有不得不进谏于陛下者。愿陛下垂听,则臣幸。
臣本学生,躬读于大学,苟全性命于考试,不求闻达于教授,三年改其道。
臣生性淡漠,无意功名,昼夜苦读,心如止水。遁入空(文)学院计已有年,修成正果之日当在不远,熟料一时定力不坚,因空见色,由色生情,走火入魔,重堕凡尘。虽云臣六根未净,陛下实为臣造孽之因。年前臣于某一担心。
会中,始初识陛下,一见而惊为天人,再见而拜倒石榴裙下。承蒙陛下下重用,不次擢升为护花大臣,由是感激,遂许陛下下以驰骋。爱命以来,夙夜忧叹,
恐托付不效,以伤陛下下之明,故展开快攻,深入敌对后,杀退情敌半打。
今天下初定,兵甲已足,昔日情敌,已灰飞因灭,然臣仍未能高枕天忧也盖臣之于陛下,固未尝有二心;陛下之于臣,态度殊为游移。况陛下朝中,臣子何止数十,宠臣亦有三人,故臣犹战战兢兢,毕恭毕敬,唯恐一朝失宠也。
今者臣接写书三卷,卷卷有臣名。夫执干扰以卫君,忠也;以卫社稷,义也。
故臣此去数月不能归,实有未能释怀于陛下下也。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鸣呼!微斯人,吾谁与归?
臣未行已刻以陛下为念矣!陛下虽贤,然不免常为群小包围,故臣常戮力于清君侧之举。陛下下亦宜自课,凡有花言巧语,自命为护花大臣者,宜付太后裁决,一律逐出宫中,以昭陛下下*明之治。小羊,老鼠二人,口蜜腹剑,绝非善类,陛下切勿亲*!陛下下之御犬丫花,此皆忠良,志虑忠纯,愿陛下亲之信之。
御弟为最佳电灯泡,臣曾领教其威力。愚以为凡有看电影,观球赛之事,悉以携之,必能裨补缺漏,有所广益。御犬丫花,战斗力极强,护主之心尤切,臣在它口中,报销西装裤两条。愚以为夜间出游,悉与之俱,必能使群小无所乘。
亲贤臣,远小人,此臣所以与陛下情好日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臣所以与前任又友告吹也。
愿陛下谘诹善道,察纳雅言,以待臣班师回朝,则臣不胜感激也!
反攻之号角响矣!剃光头进秦城之日至矣!臣顿首频呼:卿莫忘我!卿莫忘我!
信当远离,临表涕泣,不知所云。
祝永远快乐!
与汝阔别,三日有余。终不见汝,吾心戚戚,情难自抑,满卷相思。
昔见汝于藏经阁,初睥芳泽,即惊天人。秋波滟滟,青丝垂肩,娇态依依。
复多日与汝相处相知,吾之情生不吾由。吾不禁心中狂呼,此乃梦中鸿雁也。
夫弱水三千,则取一瓢足矣。夫理工芳草,惟独爱汝而无别乎。
易安居士曾午夜梦回,泪眼低吟:“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始,吾疑,何故?今吾身受体历,方知古人之不余欺也。
景庄亦言:“为伊消得人憔悴。”吾亦疑,甚矣。今吾人涉情土,身陷情潭,幡然醒悟,终悟其中之义也。
每忆汝,辗转难眠,心有所思,情不自吾。
不思量,自难忘,料得夜夜肠断处,无处话凄凉。
昔汝虽拒吾于千里之外,伤吾心,然吾怪之罪何有于汝乎?反,吾思与日俱增,吾情与时俱进。于汝,情痴一片,思浓于海,山不可动,海不可淹,火不可灭。爱慕之情,时时加之,岂有他人可吾及乎?
吾知才疏学浅,身非八尺,貌不扬人。然吾之情之心,可昭日月,天地共鉴。
文短情长,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所未尽者,尚有万千,何止其乎?
汝其知也耶,其不知也耶?
夫黯然销魂者,岂独情而已?然唯钟情者,心易为情苦,神易为心伤。独悟黯然销魂而已。盖古往今来,为情所困,为爱所伤者,茫茫不可知也。黯然为情者皆可称情种也!
英雄美人,古来多也,才女情郎,今不稀也!然则,真爱何人?情归何处?或曰,过客自过,行者独行,笑傲江湖,太上忘情。不管世风人情,自任心花开谢。爱与不爱,无所谓也!岂知风月无情,流年暗换,光阴逝水,处处留情。真作无情,几人可也?非痴傻者难堪此任也!
盖世英雄,难抵美人倾城,千古江山,难与美人比肩。美人国色,谁为惺惺?铁汉豪杰,与谁驱策?冰冻三尺,非为一日之寒,冲冠一怒,皆缘一字之功。吕温侯鏖战三英,头悬危楼;周幽王烽火招一笑,身陷孤城。红颜祸也?非也!色起欲生,无爱无情,命也!
斯明眸顾盼,魂牵梦萦,无言呐喊,风流憔悴,辗转相向,令人欲罢不能,回肠荡气者,都在爱与不爱之间也!
浓情独霸美人乎?非也非也!南阳茅庐,东京天府,兰心慧质一露,情自识也!不求举案齐眉,但得相敬如宾。村氓蚕妇,朱门深府,人有贵贱,情无异也!如飞蛾之赴火,似春蚕之织梦,纵咎由自取,心无愧也!
世人愿堕入此彀,自乐自苦,自有定数。千年一等,一笑相逢;寻寻觅觅,回首梦成。月初圆,阅一园春色,风乍起,吹一池秋水。一结柔肠,十面埋伏,纵百转千回,九死不悔,何也?用情一也!情至深处,风云为之变色,山河为之落泪。百媚千红,独痴爱一种,弱水三千,唯一瓢独饮。或一笑相逢,至情言语无声,未语心已钟情;或蓦然回首,长思远在天边,不意竟在眼前;杨柳青青,江河**,沧海潮生,天涯同行。道是无情却有情!诗三百篇,梦五千载,千古一字,一字心惊!红杏缠绵,欢会三冬尚暖;寒蝉凄切,离别六月还寒。长亭梦短,执手清泪潸潸;短笺情长,挥袖深情绵绵。冰眸脉脉,笑语盈盈,只求心底真诚,富贵贫贱同情。莺飞草长,淑女孰不知春?乌啼月落,伟男孰不钟情?叠愁黄花,孤云无言,黛眉情锁层楼;添香红袖,砚凝有情,过客心下湍流。
楼台一别,相守无缘,身化彩蝶,虽惜别爱已千古。七夕一会,相逢难得,心有灵犀,纵聚短情传百代。千帆过尽,谁系轻舟?万诗吟遍,谁解闲愁?
所谓情痴,不关风月,情至深处,难再言也!
相思泪滴,竟让红笺无色;圆月梦凝,却叫浪也白头。缄口无字,不道天机已破;下笔千言,语出心雨滂沱。巫山云飞,湘江雨落。为痴文,洛神渡水惊鸿一瞥;做痴客,诗仙踏歌大浪千叠。一纸深情,慷慨赴死,爱也从容。千里追寻,长歌当哭,山也动容!
冷眼看山无棱,铁心待夏雨雪。刀山火海何惧?地狱鬼门谁怕?
有爱无惧乎?非也!唯重情为情所困,唯惜缘为缘所累。若天地之风云不测,良辰易逝,美景难留,好梦由来易醒。长嘘短叹,浅吟低唱,谈笑欲作模样,已在眉间心上。道是去者已矣,来日可追。曾经沧海,爱恨心头,无语凝噎!
遂曰:人生跌宕坎坷,爱也,恨也。情爱缠绵纠葛,悟也,迷也!噫!心生情,情生心,谁与谁非,孰假孰真?茫茫人海,梦与谁归?客曰:死生寂寞无常,挚情真爱,存乎自然,以真易真,不做勉强之道。自察察人,自慎自珍!
看奇文,跟拙文。心念至此,酒意已深。
不知我者,谓我何求,知我者,谓我心伤;心伤者,何也?为君故也。昔见伊人,如桃李焉,若惊鸿焉;伊人者,淑且倩者也,实获我心者也。既见伊人,我心悠悠,若飘于九霄之上,若浮于湖海之间;未见伊人,我心荡荡,若天涯孤影不知所向兮,若迷途雏燕难觅归巢。心之所系,唯君而已,君去焉,吾心亦随之而去,君来焉,吾心亦随之而来,君喜焉,吾心亦飘飘然,虽登极乐亦无以过也;君悲焉,吾心亦凄凄然,虽坠幽冥亦无以过也,既见伊人,余带肉骷髅而已矣,心已去矣,已非吾之所有矣。喜焉,怒焉,悲焉,乐焉,但凭君心;揉焉,捏焉,捧焉,护焉,唯君所欲。诗云“窈窕淑女,君子好逑”,有女如此,余乌能不思之哉,不求之哉?思之不已,求之不得,虽欲不伤亦不得也。翩翩倩影,悠悠我思,岂不尔见,实我心怯,岂不吾信,如皎皎月。
自小生得幸与姑娘相遇,两月有余,同膳同行寥寥数次,然相谈甚欢,情至深处。犹记那时初见芳泽,即惊为天人,叹伊人沉鱼落雁之容,闭月羞花之貌,倾国倾城之颜色,无不为之倾倒,想姑娘气宇轩昂,谈吐不凡,琴棋书画之才华横溢,无不为之动容。故愿与姑娘修百年之好,不负此生。
盖因小生心怀天下,念民生之疾苦,登科之心不死。适逢乡试,欣然规往,一念之差,而未能体恤姑娘之意下,有负姑娘赤诚真心,实乃薄情寡义之举也。每每思之,羞愧难当,悔恨不已,寝食难安,惶惶不可终日。更有奸佞之徒环伺左右,屡屡窥觑于尔,不轨之心昭昭然若揭,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姑娘深明大义,不计小生怠慢之嫌,明察秋毫,拒奸佞于千里之外,与小生重修旧好,实乃天地间至情至性之仗义女子是也。小生自当幡然醒悟,感激涕零,舍天下而向美人,弃风尘而为红颜,山盟海誓,白首不渝。
嗟夫!小生不才,貌不能如潘安,才不堪比子建,富不敢敌石崇,权不倾及朝野,然眉宇间亦藏有几分风流俊秀,谈笑间自有其淡雅风情。若苍天作美,许吾佳缘,自当不负此良辰美景,愿执子之手,结白发之缘,观江南烟雨,赏塞北明月,阅大漠孤烟,览长河落日;愿与子偕老,相濡以沫,朝望云卷云舒,共秋水长天,暮闻笙歌浅随,伴落霞孤鹜。
夫浣者,吾所不欲也,炊者,亦吾所不欲也,然卿之所欲不可违也;凡饮者,吾所欲也,嬉着,亦吾所欲也,然二者皆卿所不欲,不可从也。卿喜焉,吾心亦飘飘然,虽登极乐无以过也;卿悲焉,吾心亦凄凄然,虽堕幽冥无以加也。喜焉,怒焉,哀焉,乐焉,但凭卿心;责焉,笞焉,赏焉,罚焉,只为卿意。
若姑娘不以余卑鄙,猥自枉屈下嫁于吾,当许姑娘鞍前马后以驱驰。以妻为纲,恪守妻意,国事家事悉以咨之,然后施行,此其一;行大丈夫之职,健其体魄,以卫吾妻,犯吾妻者,虽远必诛,以为君子之德,此其二;常*烹调技艺,以善吾妻之膳食,穷尽天下佳肴,辩尝而后供一馔,尤以烹鱼为甚,此其三;断六根之邪念,视吾妻为唯一,视烟花柳巷如无物,贤良淑德,从一而终,此其四。如此四戒,熟记于心,日省其身。
今小生修此书一封,满腔情愫,临纸踟蹰,书一纸情深,言有穷而情不可终。望姑娘有朝一日将尔吾之情事大白于天下,小生遂能随姑娘左右,效犬马之劳,唯姑娘马首是瞻,唯姑娘之命是从,名正而言顺。吾之真心,天地可表,日月可鉴,如违此言,人神共弃。
1、若要俏,添重孝。
2、仁者,人也,亲亲为大。义者,宜也,尊贤为大。
3、力微休负重,言轻莫劝人。
4、未晚先投宿,鸡鸣早看天。
5、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6、螣蛇无足而飞,梧鼠五技而穷。
7、责其所难,则其易者不劳而正;补其所短,则其长者不劝而遂。
8、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
9、道吾好者是吾贼,道吾恶者是吾师。
10、居上不骄,为下不倍。国有道,其言足以兴;国无道,其默足以容。
11、交浅而言深者,愚也;在贱而望贵者,惑也;未信而纳忠者,谤也。
12、私视使目盲,私听使耳聋,私虑使心狂。
13、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能知古始,是谓道纪。
14、大丈夫处世,当埽除天下。
15、舜其大知也与!舜好问而好察迩言。隐恶而扬善。
16、但存夫子三分礼,不犯萧何六尺条。
17、反听之谓聪,内视之谓明,自胜之谓强。
18、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
19、辟如天地之无不持载,无不覆帱。辟如四时之错行,如日月之代明。
20、木从绳则正,后从谏则圣。
21、贤而多财,则损其志;愚而多财,则益其过。
22、疑行无名,疑事无功。
23、求之其本,经旬必得;求之其末,劳而无功。
24、君子素其位而行,不愿乎其外。
25、人不可以无耻。无耻之耻,无耻矣。
26、口之宣言也,善败于是乎兴。
27、天下国家,可均也;爵禄,可辞也;白刃,可蹈也;中庸不可能也。
28、饶人不是痴汉,痴汉不会饶人。
29、仁者见之谓之仁,知者见之谓之知。
30、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故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
31、言以足志,文以足言。
32、安危在出令,存亡在所任。
33、惧法朝朝乐,欺公日日忧。
34、势不可使尽,福不可享尽,便宜不可占尽,聪明不可用尽。
35、君子以遏恶扬善,顺天休命。
36、人一能之,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
37、吴王好剑客,百姓多创瘢;楚王好细腰,宫中多饿死。
38、如欲*治天下,当今之世,舍我其谁也?
39、一沐三捉发,一饭三吐哺。
40、能*取譬,可谓仁之方也已。
41、君子进则能益上之誉,而损下之忧。
42、地中有山,谦;君子以裒多益寡,称物*施。
43、不知其子视其友,不知其君视其左右。
44、人谁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45、贵名不可以比周争也,不可以夸诞有也,不可以势重胁也。
46、山中也有千年树,世上难逢百岁人。
47、无钱休入众,遭难莫寻亲。
48、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
49、人皆作之。作之不止,乃成君子。
50、少事长,贱事贵,不肖事贤,是天下之通义也。
51、面誉者不忠,饰貌者不情。
文言文和古诗的好书
含有文言文古诗的书
好背的文言文古诗
关于文言文和古诗的书
读书的古诗以及文言文
文言文最好的古诗
古诗古词文言文大全的书
好的古诗文言文
关于古诗文言文的书
最好看的文言文古诗
情书文言文短句
文言文情书诗句
好的文言文句子
背语文古诗文言文的书
勤奋读书文言文的古诗
有初三全册文言文古诗的书
好听的古诗文言文歌
不是文言文的古诗
古诗是用文言文写的吗
礼的文言文古诗
文言文情书短句
关于读书的古诗文言文
古诗文言文书的封面
关于古诗文言文的书名
四下语文书的文言文和古诗
好听的古诗词文言文
文言文雨的古诗
贵的文言文古诗
语文书六上的古诗和文言文
语文书七下的文言文还有古诗
描肉丸子的古诗
村居课文中关于春天的古诗
描写跨年夜的古诗词
介绍古诗江南春的稿子
古诗词背诵的背景
熟悉的含白字的古诗词
时间过得很慢的古诗词
描述个人情感情绪的古诗
古诗词大会的日记100字
含帅字和润字的古诗诗
潼关古诗的重要意义
带皎洁两字的古诗
冬至的古诗词的篆书作品
祝福新婚的著名古诗词知乎
关于春天的古诗朗读动作
新年欢快的古诗背景音乐
高考必背古诗文里的即景抒怀诗
过年祭拜先人的古诗词
李白的《将进酒》是几言古诗
形容花灯场景的古诗
又好听又文雅的古诗
表现关心民生疾苦的古诗文
失恋适合发的古诗
藏鸟的古诗词
关于财商的古诗和名言
不予许吵架的古诗
灰尘的旅行相关的古诗
表现自己很伤心的古诗词
山与人的古诗词
蓼蓝在古诗词中的意义
小孩子10岁之前要背的古诗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