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山间独钓的古诗

关于描写山间独钓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描写山间独钓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描写山间独钓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描写山间独钓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91) 语录(2) 说说(5) 名言(818) 诗词(690) 祝福(1k+) 心语(159)

  • 描写山间美景的诗句35句

  • 美景
  •   1、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云脚低。——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2、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苏轼《题西林壁》

      3、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王维《辋川闲居赠裴秀才迪》

      4、四月上泰山,石屏御道开。——李白《游泰山》

      5、萧萧远树流林外,一半秋山带夕阳。——寇准《书河上亭壁》

      6、正气苍茫在,敢为山水观?——张岱《泰山》

      7、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杜甫《望岳》

      8、林峦类拱抱,涧壑如交趋。——张士明《呈灵岩方丈》

      9、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杜牧《山行》

      10、昼夜蔽日月,冬夏共霜雪。——谢灵运《登庐山绝顶望诸峤》

      11、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王昌龄《出塞》

      12、落时西风时候,人共青山都瘦。——辛弃疾《昭君怨》

      13、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陶渊明《饮酒》

      14、岱宗天下秀,霖雨遍人间。——张志纯《泰山喜雨》

      15、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李白《望庐山瀑布》

      16、泰山嵯峨夏云在,疑是白波涨东海。——李白《早秋单父南楼酬窦公衡》

      17、今古长如白练飞,一条界破青山色。——徐凝《庐山瀑布》

      18、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王之涣《登鹳雀楼》

      19、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李白《望天门山》

      20、*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21、泰山不要欺毫末,颜子无心羡老彭。——白居易《放言五首·其五》

      22、扶摇九万里,未可诬齐谐。——贾鲁《登泰山》

      23、宿雨朝来歇,空山秋气清。——李端《茂陵山行陪韦金部》

      24、阳明无洞壑,深厚去峰峦。——张岱《泰山》

      25、从军玉门道,逐虏金微山。——李白《从军行》

      26、水何澹澹,山岛竦峙。——曹操《观沧海》

      27、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陆游《游山西村》

      28、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杜甫《望岳》

      29、岱宗何崔嵬,群山无与比。——贾鲁《登泰山》

      30、对朝云叆叇,暮雨霏微,乱峰相倚。——黄庭坚《醉蓬莱》

      31、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李白《独坐敬亭山》

      32、灵山多秀色,空水共氤氲。——张九龄《湖口望庐山瀑布泉》

      33、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王维《鹿柴》

      34、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李白《关山月}

      35、去年上巳洛桥边,今年寒食庐山曲/。——宋之问《寒食江州满塘驿》

    [阅读全文]...

2022-03-27 10:53:38
  • 题秋江独钓图诗意(题秋江独钓图古诗译文)

  • 诗意
  • 王士祯(1634年9月17日-1711年6月26日),原名王士祯,字子真,一字贻上,号阮亭,又号渔洋山人,世称王渔洋,谥文简。山东新城(今山东桓台县)人。

    明崇祯八年乙亥(1635年),王士祯的祖父王象晋迁任浙江布政使,一岁的王士祯一家随任至杭州。王士祯三岁时,祖父王象晋因被迁罪落官,一家又随祖父回故乡山东新城。

    王士祯家从明朝中叶到清朝中叶的300多年间,名扬大江南北。明清鼎革之交,名门大多沉落,新城王家却大振于大厦既倒的灰烬之中。王士祯的家族是个科甲蝉联、簪缨不绝、诗文大家不断辈出的大官僚世家。

    祖父王象晋居家后,阖门谢客,亲自*家族诸孙读书学*。甲申之变时,王士祯全家避难在邹*。祖父王象晋与堂弟王象咸饮酒闲聊,时十岁的王士祯在侧,祖父兴起,对王士祯说:“我出个上联,你对个下联,试试汝子可教否!”王象晋随口出联道:“醉爱羲之迹。”王士祯不假思索应声答道:“狂吟白也诗。”二人闻之大喜,以为天才,当即赠赏名人书画,以资鼓励。

    王士祯十四岁时,才开始在新城家塾从祖父王象晋读书。顺治七年(1650年),王士祯十六岁,再应童子试,郡、邑、提学三试第一。次年在乡试中,又举第六名。顺治十二年(1655年)),王士祯中会试五十六名,遗憾的是他没参加殿试,就提前返归了新城。顺治十五年(1658年)春闱中,王士祯应殿试,得中二甲三十六名,以备选资格,在兵部观政。次年十月,得授扬州府推官。推官一职虽为区区七品,但是,执掌推勾狱讼之事,责任重大。

    王士祯去扬州赴任时,他的母亲孙夫人送至渑水边,对王士祯语重心长的嘱咐道:“你年纪轻轻就出任执掌推勾狱讼之事的法吏,我很害怕你不能胜任。然而扬州是你的先祖曾经待过的地方,你务必尽职尽责,不要给先祖抹黑。”母亲担心他年少气盛,又有虚名,怕他不能胜任法务工作,也怕扬州诱惑多,也是情理之中的事。

    王士祯刚来扬州,就碰到相当棘手的问题。在他到任的前一年,郑成功、张煌言率兵从长江入,占镇江、围金陵,江南人士群情沸腾,人人称欢。郑成功失败后,清廷开始追查江南各府县迎降郑成功,或是各种附和郑成功的行为。清廷派出户部侍郎、刑部侍郎等官员到江南查办,株连极广,“辞所连及,系者甚众”。稍有蛛丝马迹,或是供词中有涉及,有司就无限放大。更有一些屑小之徒,借此污告、攀告。王士祯以审慎的态度,将没有证据就遭关押的官员、人犯释放了,并将随意污告他人的奸恶之徒关押了起来,使不少被冤人士得以解脱。他不怕忤逆上司,不以讨好的态度办冤案。但是,他遭到了上司的不满,受到了降职的处分。

    扬州也成了王士祯兴会无穷的所在,他“昼了公事,夜接词人”。更是与诸名士修禊扬州红桥,成为轰动天下文坛的佳话。扬州,是当时中国经济的重镇,富甲天下。自唐始就成为江南商业和文化中心,清朝康、乾年间,扬州一度跻身为“世界十大城市”之列。天下文人佳士莫不以赴扬州一聚为乐。卖文鬻艺于扬州,一时竟成时尚。王士祯的才华,在扬州得到了展现,为他以后执掌文坛牛耳奠定了基础。他自己也对扬州为官非常得意,有诗道:

    可使文人有愧辞,韩欧坡老是吾师。

    四年只饮邗江水,数卷图书万首诗。

    他官扬州五年,为官正派,抵制住了扬州的各种“糖衣炮弹”,没有辜负母亲的期望。他在扬州赢得了诗名,不少文友对他期以希望,与君代兴,蔚然为一大诗家。他从扬州回京时,带走的只有两样东西,书和诗。在王士祯的成才之路上,扬州是个绝佳的修炼场所,有无扬州之行,对王士祯来说,是不可或缺,至关重要。王士祯《息斋夜宿即事怀故园》,诗云:

    夜来微雨歇,河汉在西堂。

    萤火出深碧,池荷闻暗香。

    开窗邻竹树,高枕忆沧浪。

    此夕南枝鸟,无因到故乡。

    康熙十七年(1678年),他在户部做郎中时,被朝臣们共推为“各衙门官读书博学善诗者”之“最”,康熙召对懋勤殿,特旨授翰林院侍讲,称其“诗文兼优”,“博学善诗文”。令入值南书房。康熙皇帝下诏王士祯进呈诗稿,王士祯选300首诗作进呈。

    一时,王士祯诗名更为大振,天下文人无一不知王士祯,天下诗人无一不以识得王士祯为荣幸。与诗名大盛的同时,他的仕途也极为顺畅,康熙四十三年(1704年),他官至刑部尚书。

    蒲松龄是个落拓不第的文人,他作有《聊斋志异》,可是,久不被世人所识。当蒲松龄找到王士祯时,呈上了他呕心沥血之作《聊斋志异》,王士祯认真地“加评骘而还之”,为了让《聊斋志异》出版,王士祯在该书上大书“王阮亭鉴定”,使得各家书坊争相求索书稿,以能刊刻《聊斋志异》“以为荣”。当时的名流称赞此事:“国家文治轶千秋,扢雅扬风,巨公踵出,而一代正宗必以新城王公称首。”王士祯还赠诗蒲松龄《题聊斋志异》:

    姑妄言之姑听之,

    豆棚瓜架雨如丝。

    料应厌作人间语,

    爱听秋坟鬼唱诗。

    王士祯见济南城西周村长白山自然风光十分优美,气候条件也非常适意,便在此修建了别墅,名叫“夫于草堂”。每逢闲暇便来游玩小住。盛夏酷暑,则全家来此消夏。这里有漫山的森林,清碧的泉水,鹿鸣鹤舞,湖光山色,是难得的避暑胜地。附*又有繁华的周村,生活十分方便。王士祯曾长期在山中别墅居住,登峰观瀑,临池戏鱼。有时登临会仙高峰,谣望清河碧带,芽庄湖帆,乘兴吟哦“东山清风来,西涧凉雨度”。兴致高时,仰天长啸,空谷传响,极为惬意。

    王士祯家藏书极富,他入仕途后,借他人藏书抄做目录,照单买书,一生收入,悉以购书,30余年间,从无罢手。康熙四十年(1701)请假告归时,随身行李,惟书而已。他的学生扬州兴化籍画家禹之鼎为他作有《载书图》一轴,以纪其事。他有藏书楼“池北书库”,与朱彝尊“曝书亭”称誉大江南北。

    王士祯是继司空图、严羽之后倡导“神韵说”的又一大家, 但是,他只“拈出神韵”二字,没有作正面的系统阐述,引后世注家各执己见。袁枚批评王士祯的诗作“不过一良家女,五官端正,吐属清雅,又能加宫中之膏沐,薰海外之名香,取人碎金,成其风格。”“然稍放纵,不加检点,便蓬头垢面,风姿全无。”王士祯《春不雨》,诗云:

    西亭石竹新作芽,游丝已罥樱桃花。

    鸣鸠乳燕春欲晚,杖藜时复话田家。

    田家父老向我说,“谷雨久过三月节。

    春田龟坼苗不滋,犹赖立春三日雪。”

    我闻此语重叹息,瘠土年年事耕织。

    暮闻穷巷叱牛归,晓见公家催赋入。

    去年旸雨幸无愆,稍稍三农获晏食。

    春来谷赋复伤农,不见饥鸟啄余粒。

    即今土亢不可耕,布谷飞飞朝暮鸣。

    舂莩作饭藜作羹,吁嗟荆益方用兵。

    袁枚话虽激,也是一家言。王士祯一生著述500余种,作诗4000余首。

    王士祯幼承家学,九岁能草书。他以诗与诗论著称于文学史,其书名为诗名所掩。他的书风如诗风,历经变化,终成一家。书作有晋人法度,纵逸俊美,温雅风流,高雅清秀,字中透出一股文人气息,他的书法为典型的“诗人之书”。康熙朝书画家宋荦称王士祯“书法高秀似晋人“。博学好古,又能鉴别书画、鼎彝之属,精金石篆刻。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诗云: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钩;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王士祯能山水,出入于 “写意”和“工笔”间,更多的是一种文人才情的得瑟。他重视感受生活,观察自然和独抒性灵,不拘一格地反映自我对“造化”的认识,发挥了诗书人画的效用并密切结合与“似与不似”之间。在形象上发展了笔墨技法,尤其意境理论的提出与发展。毋庸讳言,他在技法上还是不逮,四王所囿。他长期生活在官宦,他心中的山林泽薮之间,侣烟霞而友泉石,踯躅峰巅,留恋崖畔,自然与人不同,追求自然净化无垢之美,所以,他在构图上苍劲整洁,格调少荒凉寂寞之境,而多清新之意,有开生面,传达出山川之美和新奇之姿,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

    卢秀辉有《王子真渔洋山人歌》一首,诗云:

    霜露孤吟欲登楼,红桥修禊诗数千。

    山横灯青第一流,盛事如潮夸经年。

    苍桧烟波濯而寿,风叶薄暮从陌阡。

    凭酒才气颓然偿,老眼笔墨仔细研。

    新月诗句供江天,丹枫画图列林泉。

    夜窗读书一字知,犹得离骚千遍怜。

    书法如诗清梦起,高秀入晋知己弘。

    造化入画心何老?余技得法适佳终。

    [阅读全文]...

2021-12-19 16:53:19
  • 山间诗句(通用70句)

  • 山间诗句(通用70句)

      在学*、工作、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诗句吧,诗句具有语言高度凝练、篇幅短小精悍的特点。那么什么样的诗句才是好的诗句呢?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山间诗句(通用70句),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明·于谦《石灰吟》

      2、招魂楚些何嗟及,山鬼暗啼风雨——金·元好问《摸鱼儿·雁丘词/迈陂塘》

      3、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唐·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忆》

      4、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唐·杜甫《登楼》

      5、登临吴蜀横分地,徙倚湖山欲暮时——宋·陈与义《登岳阳楼》

      6、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唐·柳宗元《江雪》

      7、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唐·李白《蜀道难》

      8、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唐·王维《鸟鸣涧》

      9、引之于山,兽不能走——唐·牛殳《琵琶行》

      10、无限河山泪,谁言天地宽——明·夏完淳《别云间》

      11、独自莫凭栏,无限江山,别时容易见时难——五代·李煜《浪淘沙令·帘外雨潺潺》

      12、山不厌高,海不厌深——魏晋·曹操《短歌行》

      13、远看山有色,*听水无声——唐·王维《画》

      14、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唐·李白《关山月》

      1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唐·李商隐《夜雨寄北》

      16、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英雄竞折腰——*代·*《沁园春·雪》

      17、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唐·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上见赠》

      18、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9、江南忆,最忆是杭州;山寺月中寻桂子,郡亭枕上看潮头——唐·白居易《忆江南词三首》

      20、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唐·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

      21、适与野情惬,千山高复低——宋·梅尧臣《鲁山山行》

      22、千古江山,英雄无觅孙仲谋处——宋·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23、山远天高烟水寒,相思枫叶丹——五代·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24、烟销日出不见人,欸乃一声山水绿——唐·柳宗元《渔翁》

      25、青山隐隐水迢迢,秋尽江南草木凋——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

      26、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岩中——清·郑板桥《竹石》

      27、秋浦猿夜愁,黄山堪白头——唐·李白《秋浦歌十七首》

      28、空樽夜泣,青山不语,残月当门——宋·黄孝迈《湘春夜月·*清明》

      29、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宋·辛弃疾《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

      30、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南北朝·王籍《入若耶溪》

      31、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渺间——唐·白居易《长恨歌》

      32、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魏晋·刘桢《赠从弟》

      33、旧山松竹老,阻归程——宋·岳飞《小重山·昨夜寒蛩不住鸣》

      34、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唐·李白《渡荆门送别》

      35、百啭千声随意移,山花红紫树高低——宋·欧阳修《画眉鸟》

      36、为张睢阳齿,为颜常山舌——宋·文天祥《正气歌》

      37、山际见来烟,竹中窥落日——南北朝·吴均《山中杂诗》

      38、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唐·元稹《离思五首·其四》

      39、一重山,两重山——五代·李煜《长相思·一重山》

      40、君不闻汉家山东二百州,千村万落生荆杞——唐·杜甫《兵车行》

      41、山明水净夜来霜,数树深红出浅黄——唐·刘禹锡《秋词二首》

      42、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代·*《沁园春·雪》

      43、指点江山,激扬文字,粪土当年万户侯——现代·*《沁园春·长沙》

      44、山盟虽在,锦书难托——宋·陆游《钗头凤·红酥手》

      45、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宋·苏轼《定风波·三月七日》

      46、命如南山石,四体康且直——汉·佚名《孔雀东南飞/古诗为焦仲卿妻作》

      47、万里赴戎机,关山度若飞——南北朝·佚名《木兰诗/木兰辞》

      48、*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唐·李白《望天门山》

      49、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唐·王之涣《凉州词二首·其一》

    [阅读全文]...

2022-06-09 21:41:28
  • 描写山间小溪的句子

  • 小溪
  • 1、小溪在乱石中蹦蹦跳跳。翻出洁白的水花。弹出动人的曲调。

    2、冬天来了。溪水几乎干涸了。溪底的石头暴露在暖融融的阳光中。孩子们在石头上跳来跳去。追逐打闹。也有一些孩子爱到溪中捡自己喜爱的经过水冲刷的各种形状的鹅卵石。小溪又变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

    3、小溪卷着无数朵小浪花。指着杨柳垂下水面的“秀发”。弹着“琴弦”。钻进一座双拱的石桥。快乐地向远方流去。

    4、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环绕着背靠雪山的丽江古镇淙淙流淌。溪的两边。种着几株春意盎然的垂柳。那长长的翠绿的柳梢儿。随风起舞着。婀娜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轻柔。在丽江星罗其布的小巷徜徉是不会迷路的。小溪就是一位向导。你只要顺流前进。总会找到出口。所以我想小溪肯定有一双彗眼。

    5、小溪发源于西边一座半山腰上的小泉眼里。溪水一年到头都不曾中断的往外冒。有一阵风吹来。看!溪水在那儿翩翩起舞呢!时儿左。时儿右。时儿高。时儿低。阳光照在那晶莹的溪水上更现温柔。

    6、小溪正发出优美的潺潺水声。似乎在歌颂着生的喜悦和爱的光芒。

    7、斗折蛇行的小溪是家乡的特景之一。她蜿蜒曲折。犹如一位身着素服身材修长的窈窕淑女。侧卧在青草地上休憩。

    8、秋天。小溪像一个害羞的小泵娘。慢慢的流淌着。枫叶飘到小溪上。像一只小小懂得船儿。又像是一个游子对家乡的寄托和思念。

    9、在离我家不远的地方。有一条迷人的小溪。它是那么的美。像一条五彩缤纷的绸带。又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漂亮姑娘。

    10、一条小溪涓涓地流着。被月儿打扮得像条银带。还闪呀闪的。也许它也感到了这夜的静态美。便无声地舞动着腰肢。跳起不歇的舞。

    11、山中的小溪先是像根根银线。继而汇拢。似玉带盘旋在青翠谷之中。

    12、溪水绿汪汪的。绵延千里。蜿蜒而下。成群结队的小鱼在清澈见底的溪水里悠闲自得地追逐着。嬉戏着。小溪边是大片大片的滩林。一棵棵竹子手牵着手。肩并着肩。矗立在滩林里。像一位位守护着楠溪江的“守护神”。

    13、秋天。小溪摇身一变。成了文静的小姑娘。静静地缓缓地流淌。既不像春天那样活泼。也没有夏天那样迷人。但是。她也有独特之处。当一片片枯黄的叶子飘落下来。小溪便把它们接住。让它们随着自己流动。一片片叶子犹如一条条金色的小船在水面上滑行。

    14、小溪就像一条缀满闪光宝石的飘带。深深扎在富饶而美丽的土地上。

    15、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它充满活力向前奔腾。喧哗着把春天来临的消息传到四方去。

    16、清清的溪水潺潺的流着。像仙女身上美丽的飘带。她七弯八拐地在大沙滩上像蛇一样哧哧溜溜地寻找什么。小溪的水花和沙纹搓揉出一些细碎的呢喃。

    17、小溪流是恬静的。它总是那样静静地、缓缓地流淌着。流淌着。偶尔。它也会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浪花。但仍然是静静的。缓缓的。它不像那种爱捣蛋的小男孩儿。乱蹦乱跳;也不像那种爱说话的小女孩儿。叽叽喳喳。噢。它是一个文静怕羞的小姑娘。见了我们正不好意思呢!

    18、沙滩边的小溪。叮叮当当地向前跳跃着。像一根银线。缝拢了沙滩和*。

    19、山中的小溪先是像根根银线。继而汇拢。似玉带盘旋在青翠谷之中。

    20、那小溪缓缓地流动着、流动着。犹如一个温柔的少女。缓缓地摆动着一双玉臂;小溪静静的。在阳光的的爱抚下。她甜甜地笑着。

    21、斗折蛇行的小溪是家乡的特景之一。她蜿蜒曲折。犹如一位身着素服、身材修长的窈窕淑女。侧卧在青草地上休憩。

    22、小溪水悠哉悠哉地流着。“叮咚”作响。弹唱着欢畅的乐曲。

    23、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溪。小溪是沿着小道。穿过草丛。来到柳树旁边。小溪的形状像一条可爱的海豚。它的长约米。小溪的中间有一座弧形的石头桥。每次我都穿过石头桥到儿童游乐场。

    24、小溪远远地从山林中奔来。若隐若现。若有若无。时而直脱脱地驰骋。汩汩潺潺;时而舔着崖壁静静地淌。羞羞涩涩;时而又急忙冲出—个漩涡。飞转几圈。然后向前伸出。显得那么大大方方。舒舒展展。

    25、小溪从两山之间的小谷之中流出来。落在一块天然岩石的峭壁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当她溅落在石块上的时候。远远望去。仿佛是一大滩水银。受了一种奇妙的压力。变成细细的水花。

    26、溪水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谷流下来。时而急。时而缓。当溪水从高坡上流下来时。飞溅起团团水雾。溪水清澈透明。可以清楚地看见小溪底的沙石。

    [阅读全文]...

2022-04-23 16:43:44
  • 独坐敬亭山古诗

  • 写作
  • 独坐敬亭山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古诗有四言、五言、七言、杂言等多种形式。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独坐敬亭山古诗,欢迎阅读与收藏。


      独坐敬亭山

      唐 · 李白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

      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

      译文

      群鸟高飞无影无踪,孤云独去自在悠闲。

      你看我,我看你,彼此之间两不相厌,只有我和眼前的敬亭山了。

      赏析

      敬亭山在现在的安徽省宣城市,古代叫做宣州。这首五言绝句是李白离开长安后在宣州秋游时所写。经过了长达十年的漫游,过着长期飘泊的生活,李白饱尝了人间辛酸滋味,看透了世态炎凉,从而加深了对现实的不满,增添了孤寂之感,然而孤傲倔强的性格依旧。此诗正是作者带着怀才不遇而产生的孤独与寂寞的感情,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

      前两句“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表面上是写所见之景,其实是把作者的孤独之感写尽了:天上几只鸟儿高飞远去,直至无影无踪;辽阔的长空还有一片白云,却也不愿停留,慢慢地越飘越远,似乎世间万物都在厌弃诗人,不愿和诗人在一起,只留下他自己。

      通过这两句我们可以看出,李白坐在那里已经有一段时间了,他眼看着众鸟、孤云渐渐飞去,都离开了敬亭山,只有自己依旧坐在那里欣赏着它,勾画出他“独坐”出神的形象,为下句的“相看两不厌”作了铺垫。

      三、四两句“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用浪漫主义手法,将敬亭山看作一个人。尽管鸟和云都飞去了,诗人却没有回去,也不想回去,他久久地凝望着幽静秀丽的敬亭山,觉得敬亭山似乎也正含情脉脉地看着自己。他们之间不必说什么话,已达到了感情上的交流,表达了诗人对敬亭山的喜爱。从诗句的表面看来,是写了诗人与敬亭山的感情。实际上,诗人越是写山的“有情”,越是表现出人的'“无情”。从而将自己因怀才不遇而孤独与寂寞,到大自然怀抱中寻求安慰的生活写照描绘的淋漓尽致。

      作者介绍

      这首诗的作者是我们最熟悉的唐朝诗人李白,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又号“谪仙人”,他性格爽朗大方,爱饮酒作诗,喜欢结交朋友,是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后人誉为“诗仙”。后人常把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或者“大李杜”。

      《独坐敬亭山》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创作的一首五绝,是诗人表现自己精神世界的佳作。此诗表面是写独游敬亭山的情趣,而其深含之意则是诗人生命历程中旷世的孤独感。

      诗人以奇特的想象力和巧妙的构思,赋予山水景物以生命,将敬亭山拟人化,写得十分生动。作者写的是自己的孤独和自己的怀才不遇,但更是自己的坚定,在大自然中寻求安慰和寄托。

      扩展资料:

      “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表达了作者闲适的感情,是以孤云的闲适衬托作者心境的闲适。这两个词对“独”有意境上的烘托作用。

      诗人以“闲”写出了孤云的状态,突出了离去的过程,让读者在品味孤云离去的状态时,感知诗人内心的不忍和无奈。这两句是写“动”见“静”,以“动”衬“静”。这种“静”,正烘托出诗人心灵的孤独和寂寞。

      这首诗的写作目的不是赞美景物,而是借景抒情,借此地无言之景,抒内心无奈之情。诗人在被拟人化了的敬亭山中寻到慰藉,似乎少了一点孤独感。然而,恰恰在这里,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之情被表现得更加突出。

    [阅读全文]...

2022-05-16 23:26:02
  • 描写山间小溪的句子

  • 小溪,优美
  • 1、小溪在乱石中蹦蹦跳跳。翻出洁白的水花。弹出动人的曲调。

    2、冬天来了。溪水几乎干涸了。溪底的石头暴露在暖融融的阳光中。孩子们在石头上跳来跳去。追逐打闹。也有一些孩子爱到溪中捡自己喜爱的经过水冲刷的各种形状的鹅卵石。小溪又变成了孩子们的“游乐场”。

    3、小溪卷着无数朵小浪花。指着杨柳垂下水面的“秀发”。弹着“琴弦”。钻进一座双拱的石桥。快乐地向远方流去。

    4、清澈见底的小溪。终年环绕着背靠雪山的丽江古镇淙淙流淌。溪的两边。种着几株春意盎然的垂柳。那长长的翠绿的柳梢儿。随风起舞着。婀娜舞姿。是那么美。那么轻柔。在丽江星罗其布的小巷徜徉是不会迷路的。小溪就是一位向导。你只要顺流前进。总会找到出口。所以我想小溪肯定有一双彗眼。

    5、小溪发源于西边一座半山腰上的小泉眼里。溪水一年到头都不曾中断的往外冒。有一阵风吹来。看!溪水在那儿翩翩起舞呢!时儿左。时儿右。时儿高。时儿低。阳光照在那晶莹的溪水上更现温柔。

    6、小溪正发出优美的潺潺水声。似乎在歌颂着生的喜悦和爱的光芒。

    7、斗折蛇行的小溪是家乡的特景之一。她蜿蜒曲折。犹如一位身着素服身材修长的窈窕淑女。侧卧在青草地上休憩。

    8、秋天。小溪像一个害羞的小泵娘。慢慢的流淌着。枫叶飘到小溪上。像一只小小懂得船儿。又像是一个游子对家乡的寄托和思念。

    9、在离我家不远的地方。有一条迷人的小溪。它是那么的美。像一条五彩缤纷的绸带。又像一位婀娜多姿的漂亮姑娘。

    10、一条小溪涓涓地流着。被月儿打扮得像条银带。还闪呀闪的。也许它也感到了这夜的静态美。便无声地舞动着腰肢。跳起不歇的舞。

    11、山中的小溪先是像根根银线。继而汇拢。似玉带盘旋在青翠谷之中。

    12、溪水绿汪汪的。绵延千里。蜿蜒而下。成群结队的小鱼在清澈见底的溪水里悠闲自得地追逐着。嬉戏着。小溪边是大片大片的滩林。一棵棵竹子手牵着手。肩并着肩。矗立在滩林里。像一位位守护着楠溪江的“守护神”。

    13、秋天。小溪摇身一变。成了文静的小姑娘。静静地缓缓地流淌。既不像春天那样活泼。也没有夏天那样迷人。但是。她也有独特之处。当一片片枯黄的叶子飘落下来。小溪便把它们接住。让它们随着自己流动。一片片叶子犹如一条条金色的小船在水面上滑行。

    14、小溪就像一条缀满闪光宝石的飘带。深深扎在富饶而美丽的土地上。

    15、融化的冰水把小溪弄醒了。它充满活力向前奔腾。喧哗着把春天来临的消息传到四方去。

    16、清清的溪水潺潺的流着。像仙女身上美丽的飘带。她七弯八拐地在大沙滩上像蛇一样哧哧溜溜地寻找什么。小溪的水花和沙纹搓揉出一些细碎的呢喃。

    17、小溪流是恬静的。它总是那样静静地、缓缓地流淌着。流淌着。偶尔。它也会溅起一朵朵小小的浪花。但仍然是静静的。缓缓的。它不像那种爱捣蛋的小男孩儿。乱蹦乱跳;也不像那种爱说话的小女孩儿。叽叽喳喳。噢。它是一个文静怕羞的小姑娘。见了我们正不好意思呢!

    18、沙滩边的小溪。叮叮当当地向前跳跃着。像一根银线。缝拢了沙滩和*。

    19、山中的小溪先是像根根银线。继而汇拢。似玉带盘旋在青翠谷之中。

    20、那小溪缓缓地流动着、流动着。犹如一个温柔的少女。缓缓地摆动着一双玉臂;小溪静静的。在阳光的的爱抚下。她甜甜地笑着。

    21、斗折蛇行的小溪是家乡的特景之一。她蜿蜒曲折。犹如一位身着素服、身材修长的窈窕淑女。侧卧在青草地上休憩。

    22、小溪水悠哉悠哉地流着。“叮咚”作响。弹唱着欢畅的乐曲。

    23、我家门前有一条小溪。小溪是沿着小道。穿过草丛。来到柳树旁边。小溪的形状像一条可爱的海豚。它的长约米。小溪的中间有一座弧形的石头桥。每次我都穿过石头桥到儿童游乐场。

    24、小溪远远地从山林中奔来。若隐若现。若有若无。时而直脱脱地驰骋。汩汩潺潺;时而舔着崖壁静静地淌。羞羞*;时而又急忙冲出—个漩涡。飞转几圈。然后向前伸出。显得那么大大方方。舒舒展展。

    25、小溪从两山之间的小谷之中流出来。落在一块天然岩石的峭壁上。发出清脆悦耳的声音当她溅落在石块上的时候。远远望去。仿佛是一大滩水银。受了一种奇妙的压力。变成细细的水花。

    26、溪水顺着弯弯曲曲的山谷流下来。时而急。时而缓。当溪水从高坡上流下来时。飞溅起团团水雾。溪水清澈透明。可以清楚地看见小溪底的沙石。

    [阅读全文]...

2022-05-06 23:09:19
  • 小儿垂钓古诗诗意

  • 诗意,文学
  • 小儿垂钓古诗诗意

      在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小儿垂钓古诗诗意,欢迎阅读与收藏。

      诗意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诗作,诗写一个稚气未脱的小儿在水边学钓的情景,形神兼备,意趣盎然。

      在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学”是这首诗的诗眼。这个小孩子初学钓鱼,所以特别小心。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眼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侧坐,而非稳坐,正与他初学此道的心境相吻合。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小儿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动作和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此诗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

      原文

      小儿垂钓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作品注释

      1、蓬头:头发乱蓬蓬的,蓬:蓬乱。

      2、稚子:年龄小的孩子【小孩子】

      3、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4、莓:一种小草;

      6、映:遮映

      5、借问:向人打听;

      6、遥:远远地;

      7、怕:害怕;生怕。

      8、鱼惊:鱼儿因受到惊吓而逃跑

      9、应:应答

      作品译文

      一个头发蓬乱的小孩子正在学钓鱼,

      侧身坐在青苔上绿草映衬着他的身影。

      遇到有人问路他老远就招着小手,

      唯恐怕鱼儿被吓跑他不敢大声应答。

    [阅读全文]...

2022-05-13 22:15:24
  • 《小儿垂钓》古诗的解释

  • 解释
  • 《小儿垂钓》古诗的解释

      导语:《小儿垂钓》是唐代诗人胡令能创作的一首诗。此诗描写一个小孩子在水边聚精会神钓鱼的情景,通过典型细节的描写,极其传神地再现了儿童那种认真、天真的童心与童趣。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儿垂钓》古诗的解释,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儿垂钓

      作者:胡令能

      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注释

      蓬头:头发乱蓬蓬的。

      稚子:年龄小的孩子。

      垂纶:钓鱼。纶:钓鱼用的丝线。

      莓:一种小草。

      苔:苔藓植物。

      借问:向人打听。

      鱼惊:鱼儿受到惊吓。

      应:回应,答应。

      映:遮映

      译文:

      一个蓬头稚面的小孩学着大人钓鱼,斜着身子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的身子。听到有过路的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赏析 :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作品。唐诗中写儿童的`题材比较少,所以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此诗没有绚丽的色彩,没有刻意的雕饰,就似一枝清丽的出水芙蓉,在*淡浅易的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与一些专注。

      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的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的“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的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的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目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的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的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的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的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的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的颇为理想的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的“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的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

      后两句中“遥招手”的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的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的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的事,诗人再没有交代的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的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

      通过以上的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的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的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的生动的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的描写儿童的佳作呀!

    [阅读全文]...

2022-03-04 12:15:25
  • 小儿垂钓古诗的读音

  • 写作
  • 小儿垂钓古诗的读音

      无论是身处学校还是步入社会,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究竟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小儿垂钓古诗的读音,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读音

      xiǎo ér chuí diào

      《小 儿 垂 钓》

      táng dài hú lìng néng

      唐 代 胡 令 能

      péng tóu zhì zǐ xué chuí lún

      蓬 头 稚 子 学 垂 纶,

      cè zuò méi tái cǎo yìng shēn

      侧 坐 莓 苔 草 映 身.

      lù rén jiè wèn yáo zhāo shǒu

      路 人 借 问 遥 招 手,

      pà dé yú jīng bù yìng rén

      怕 得 鱼 惊 不 应 人.

      译文

      一个蓬头稚面得小孩学着大人钓鱼,斜着身子坐在野草丛中,野草掩映了他得身子。听到有过路得人问路,连忙远远地招了招手,害怕惊动了鱼儿,不敢回应过路人。

      赏析

      这是一首以儿童生活为题材得诗作。在唐诗中,写儿童得题材比较少,因而显得可贵。这首七绝写小儿垂钓别有情趣。前两句叙述、描写,从外形着笔,是实写。后两句诗侧重神态来写。此诗没有绚丽得色彩,没有刻意得雕饰,就似一枝清丽得出水芙蓉,在*淡浅易得叙述中透露出几分纯真、无限童趣和一些专注。一二句重在写形,三四句重在传神。稚子,小孩也。“蓬头”写其外貌,突出了小孩得幼稚顽皮,天真可爱。“纶”是钓丝,“垂纶”即题目中得“垂钓”,也就是钓鱼。诗人对这垂钓小儿得形貌不加粉饰,直写出山野孩子头发蓬乱得本来面目,使人觉得自然可爱与真实可信。在垂钓时,“侧坐”姿态,草映其身,行为情景,如在目前。“侧坐”带有随意坐下得意思。这也可以想见小儿不拘形迹地专心致志于钓鱼得情景。“莓苔”,泛指贴着地面生长在阴湿地方得低等植物,从“莓苔”不仅可以知道小儿选择钓鱼得地方是在阳光罕见人迹罕到得所在,更是一个鱼不受惊、人不暴晒得颇为理想得钓鱼去处,为后文所说“怕得鱼惊不应人”做了铺垫。“草映身”,也不只是在为小儿画像,它在结构上,对于下句得“路人借问”还有着直接得承接关系──路人之向他打问,就因为看得见他。后两句中“遥招手”得主语还是小儿。当路人问道,稚子害怕应答惊鱼,从老远招手而不回答。这是从心理方面来刻划小孩,有心计,有韬略,机警聪明。他之所以要以动作来代替答话,是害怕把鱼惊散。他得动作是“遥招手”,说明他对路人得问话并非漠不关心。他在“招手”以后,又怎样向“路人”低声耳语,那是读者想象中得事,诗人再没有交代得必要,所以,在说明了“遥招手”得原因以后,诗作也就戛然而止。通过以上得简略分析可以看出,前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得体态,但“侧坐”与“莓苔”又不是单纯得描状写景之笔;后两句虽然着重写小儿得神情,但在第三句中仍然有描绘动作得生动得笔墨。不失为一篇情景交融、形神兼备得描写儿童得佳作呀!

    [阅读全文]...

2022-03-26 06:38:49
  • 山涧溪水诗词佳句(赞美山间小溪流水的句子)

  • 赞美,小溪,流水
  • 1.《寒食雨中,同舍约游天竺,得十六绝句呈陆务·小溪曲曲乱山中》宋朝·杨万里

    小溪曲曲乱山中,嫩水溅溅一线通。*桃花总无力,斜红相倚卧春风。

    2.《小溪至新田四首·脱云解事忽离披》宋朝·杨万里

    脱云解事忽离披,放出千峰特地奇。欲拣一峰谁子是,总如笔未退尖时。

    3.《小溪道中·晚出城西门》宋朝·楼钥

    晚出城西门,循墙过南境。夏桥日沉辉,沈店月成影。纳纳川路遥,聒聒水声冷。欹枕拥衾裯,乐此寒夜永。

    4.《生查子·见汝小溪湾》宋朝·王质

    见汝小溪湾,修竹连疏影。林杪动风声,惊下毵毵粉。见汝大江郊,高浪摇枯本。飞雪密封枝,直到斜阳醒。

    5.《游小溪浙源山中》元朝·赵汸

    旧游何处觅苔矶,水涸山童事事非。忽到小溪深树侧,鸳鸯惊起逐群飞。

    6.《朱伯迁将避地小溪索诗,口佔授之》明朝·张煌言

    贺监抽簪去,君恩赐鉴湖。至今高尚宅,犹在四明无?此地能真隐,斯人亦不孤。所愁溪鸟笑,閒杀辋川图。

    7.《暮春抵沪同大武伯夔子言游半淞园泛舟小溪作》清朝·陈三立

    海雨歇游氛,天清楼阁晓。胜侣挟俱出,飞车疾于鸟。郊原青茫茫,晴烟笼未扫。新园初挂眼,篱下江流绕。魔舞夺闲地,犹留玩芳草。层坡耸孤亭,石窟穿窈窕。把茗眺云物,人影栖木杪。登降随仕女,写我溪光好。艇子趋凫鹥,残阳满怀抱。回复迷所历,四照俨蓬岛。漠漠濠梁趣,恢恢劫尘表。余兴杂棹讴,忘归不知老。

    8.《偶成·小溪浅涸如焦釜》宋朝·李流谦

    小溪浅涸如焦釜,一雨朝来万马奔。举手栏边夸海苦,已无余沥到瓶盆。

    9.《定风波·一树寒梅傍小溪》宋朝·宋无名氏

    一树寒梅傍小溪。夜来陡觉绽南枝。冷艳冰姿金蕊浅。堪羡。凝明因与雪霜期。折赠美人临宝鉴。云脸。鬓边斜插最相宜。凭仗高楼频祝付。说与。马融羌管且停吹。

    10.《宣州竹·小溪蓬底湖风重》宋朝·吕本中

    小溪蓬底湖风重。吹破凝酥动。一枝斜映庾门深。冷淡无言香泛、月华清。已经轻瘦谁为共。魂绕徐熙□。耻同桃李困春容。肯向毫端开发,雨云中。

    11.《挽李小溪·郁郁南坡一聚尘》宋朝·马廷鸾

    郁郁南坡一聚尘,荒园野草不成春。家声久矣非前日,宅相居然亦古人。

    12.《挽李小溪·仙李由来公与侯》宋朝·马廷鸾

    仙李由来公与侯,宋唐相望尽名流。金銮论事嗟无地,往溯天风记玉楼。

    13.《虎丘寺西小溪闲泛三绝》唐朝·皮日休

    鼓子花明白石岸,桃枝竹覆翠岚溪。 分明似对天台洞,应厌顽仙不肯迷。 绝壑只怜白羽傲,穷溪唯觉锦鳞痴。 更深尚有通樵处,或是秦人未可知。 高下不惊红翡翠…

    14.《磬湖小山激水作小溪》宋朝·喻良能

    *湖激水转山流,石涧萦纡走碧虬。料得丹青无貌处,白苹红蓼满汀州。

    15.《霜叶飞·小溪岁晚,与南金夜坐分韵》元朝·邵亨贞

    晚风吹醒梅花梦,吟袖人倦无语。楚天云澹雁凄凉,何况黄昏雨。又忽忽、惊心岁序。村荒更迥无钟鼓。对夜色萧条,漫借得、孤缸耿耿,独照离绪。憔悴怨墨频题,征衣慵整,怪却双鬓如许。故园犹是旧东风,往事今尘土。但忆着、章台柳树。十年青镜催迟暮。任艳怀、如流水,芳草王孙,有谁能赋。

    16.《小溪》元朝·刘秉忠

    小溪流水碧如油,终日忘机羡白鸥。*桃花春色里,可能容个钓鱼舟。

    17.《小舟游*村舍舟步归·借得渔船泝小溪》宋朝·陆游

    借得渔船泝小溪,系船浦口却扶藜。莫言村落萧条甚,也胜京尘没马蹄。

    18.《小溪县》宋朝·范成大

    刈麦千*垄,横槎一小溪。梓花红绽碎,粟穗绿垂低。村妇犹多跣,山猿逐少啼。东川虽已过,锦里尚云西。

    19.《小溪道中时己亥荒甚》宋朝·车若水

    风前有地皆榆叶,秋后何人问菊花。客路一杯茅店酒,相逢僧亦话生涯。

    20.《挽李小溪·三十年间借一瓻》宋朝·马廷鸾

    三十年间借一瓻,鹄袍门外欠相携。降霜御史风棱恶,瞎眼春官日色迷。

    21.《浪淘沙·村左小溪傍》宋朝·宋无名氏

    村左小溪傍。粉黛宜芳。寒添潇洒冷添霜。清瘦几枝堪入画,竹映苔墙。疏影浸横塘。月暗浮香。当时曾伴寿阳妆。不似东君先倚栏,泄漏春光。

    22.《小溪至新田四首·人烟懡罹不成村》宋朝·杨万里

    人烟懡罹不成村,溪水微茫劣半分。流到前滩忙似箭,不容雨点稍成纹。

    23.《自高淳东坝泛舟小溪趋溧阳》隋朝·刘臻

    不信前溪渡,渔舠可径通。几湾瓜蔓水,一剪柳丝风。海燕翻波惯,吴儿拍棹工。客心孤绝处,天末有归鸿。

    24.《赠吴小溪七坡昆仲》明朝·庞嵩

    二难今古几人全,爱尔兄贤弟也贤。早向芹宫兄廪禄,老同齑粥对茅椽。田家荆树惟真广,谢砌芝兰有惠连。和气祯祥从此召,碧梧三凤看腾骞。

    25.《小溪至新田四首·懊恼春光欲断肠》宋朝·杨万里

    懊恼春光欲断肠,来时长缓去时忙。落红满路无人惜,蹈作花泥透脚香。

    26.《次韵鸳鸯梅·晴日小溪沙暖》宋朝·姜夔

    [阅读全文]...

2022-05-22 22:24:34
描写山间独钓的古诗 - 句子
描写山间独钓的古诗 - 语录
描写山间独钓的古诗 - 说说
描写山间独钓的古诗 - 名言
描写山间独钓的古诗 - 诗词
描写山间独钓的古诗 - 祝福
描写山间独钓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