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古寺隐于山间的古诗

关于写古寺隐于山间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写古寺隐于山间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写古寺隐于山间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写古寺隐于山间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95) 语录(29) 说说(61) 名言(791) 诗词(8k+) 祝福(21) 心语(2)

  • 描写赞美古寺的诗句

  • 赞美
  • 描写赞美古寺的诗句

      (第一首)

      华严古寺旧时容,三毁三修岁月钟。

      繁盛九州香火旺,精工壁画佛心溶。

      塔方铜殿今稀见,露齿神僧体妙丰。

      游客虔诚非俗士,已抛利欲不思逢。

      ------

      (第二首)

      隋辽佛院大同吟,上下华严两寺寻。

      但看千年经卷古,当开百代庙廊深。

      铜厅铸地凭科技,仕女飞天赖匠心。

      塞外秋风今又起,红尘几度听慈音。

      ------

      (第三首)

      千年宝刹帝君容,骏畅巍然向紫穹。

      梵鼓声声声欲界,金钟熠熠熠佛宫。

      回眸岁月苍原瘦,展翼阴晴古道空。

      德厚流光参北斗,神州拂洒大同风。

      ------

      (第四首)

      幻梦轻灵满四隈,丹青七彩溢瀛台。

      华严九会闻香语,寂灭三生越旧胎。

      辽韵金风清画壁,幽云晋土汉家瑰。

      君皇远去留芳粹,霞染庭堂向日开。

      ------

      (第五首)

      佛光普照万莲开,山势嵯峨天作裁。

      苦海化缘尊法显,乐心悟禅拜如来。

      一鼎香火三花妙,千树清风百石乖。

      我欲放歌云上舞,呼朋邀友赴琼台。

      ------

      (第六首)

      崂山叠嶂入云端,古寺幽幽倚翠烟。

      松柏挺拔如鹤立,修竹摇曳似弓弯。

      奇峰怀揣觅霞洞,名刹坐拥黄海湾。

      极目长天云水处,波涛托起打鱼船。

      ------

      (第七首)

      千载华严寺已空,藤缠荆立路难通。

      钟声久落松山外,柱石斜横草野中。

      欲逐荒墟寻夙迹,幸存残碣记贤功。

      木鱼何日能重响,好与乌金一脉雄。

    [阅读全文]...

2022-05-30 11:55:12
  • 描写关于赞美古寺的诗句

  • 赞美,文学
  • 描写关于赞美古寺的诗句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说到诗句,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诗句是诗的句子,泛指诗作。诗句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诗句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描写赞美古寺的诗句,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第一首)

      华严古寺旧时容,三毁三修岁月钟。

      繁盛九州香火旺,精工壁画佛心溶。

      塔方铜殿今稀见,露齿神僧体妙丰。

      游客虔诚非俗士,已抛利欲不思逢。

      ------

      (第二首)

      隋辽佛院大同吟,上下华严两寺寻。

      但看千年经卷古,当开百代庙廊深。

      铜厅铸地凭科技,仕女飞天赖匠心。

      塞外秋风今又起,红尘几度听慈音。

      ------

      (第三首)

      千年宝刹帝君容,骏畅巍然向紫穹。

      梵鼓声声声欲界,金钟熠熠熠佛宫。

      回眸岁月苍原瘦,展翼阴晴古道空。

      德厚流光参北斗,神州拂洒大同风。

      ------

      (第四首)

      幻梦轻灵满四隈,丹青七彩溢瀛台。

      华严九会闻香语,寂灭三生越旧胎。

      辽韵金风清画壁,幽云晋土汉家瑰。

      君皇远去留芳粹,霞染庭堂向日开。

      ------

      (第五首)

      佛光普照万莲开,山势嵯峨天作裁。

      苦海化缘尊法显,乐心悟禅拜如来。

      一鼎香火三花妙,千树清风百石乖。

      我欲放歌云上舞,呼朋邀友赴琼台。

      ------

      (第六首)

      崂山叠嶂入云端,古寺幽幽倚翠烟。

      松柏挺拔如鹤立,修竹摇曳似弓弯。

      奇峰怀揣觅霞洞,名刹坐拥黄海湾。

      极目长天云水处,波涛托起打鱼船。

      ------

      (第七首)

      千载华严寺已空,藤缠荆立路难通。

      钟声久落松山外,柱石斜横草野中。

      欲逐荒墟寻夙迹,幸存残碣记贤功。

      木鱼何日能重响,好与乌金一脉雄。

      【拓展内容】

      赞美古寺的句子

      1、花寺的院子比较小,更显得院中的几棵菩提树硕大无比。虽然已是深秋了,但它们还是那么挺拔苍翠。

      2、大殿内尘封土积,蛛网纵横,塑像已残缺不全,壁画因受风雪的侵袭,也色彩斑驳模糊不清了。

      3、恒山悬空寺,全寺紧紧贴在恒山的悬崖峭壁上,仅用一柱支撑,十分惊险,似乎随时都会掉下来,令人望而生畏。

      4、那映在绿树丛中的寺院,杏黄色的院墙,青灰色的殿脊,苍绿色的参天古木,全都沐浴在玫瑰红的朝霞之中。

      5、大昭寺是信教徒和藏族人朝佛的圣地。这时香烟缭绕,络绎不绝的朝拜者赶到这里,他们双手合十,举过胸、额、头,然后*扑在地上。天天如此,以致使石板许多地方都凹了下去。

      6、这座古老的寺庙在朦胧夜雾的笼罩下,像一幅飘在浮云上面的剪影一般,显得分外沉寂肃穆。

    [阅读全文]...

2022-04-12 01:48:45
  • 古寺雪的诗句古诗128句

  • 经典
  • 描写寺庙雪的诗句

      学*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同学们不断的学*和努力。小编为大家提供了描写寺庙雪的诗句,希望能帮助大家更好的`复*所学的知识。

      (第一首)

      闭门私造罪,准拟免灾殃。

      被他恶部童,抄得报阎王。

      纵不入汤镬,亦须卧铁床。

      不许雇人替,自作身自当。

      (第二首)

      以我栖迟处,幽深谁可论。

      无风萝自动,不雾竹长昏。

      涧水缘谁咽,山云忽自屯。

      午时庵内坐,始觉日头暾。

      (第三首)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

      啾啾常有鸟,寂寂更无人。

      淅淅风吹面,纷纷雪积身。

      朝朝不见日,岁岁不知春。

      (第四首)

      柴门寂寂黍饭馨,山家烟火春雨晴。

      庭花蒙蒙水泠泠,小儿啼索树上莺。

      (第五首)

      今日岩前坐,坐久烟云收。

      一道清溪冷,千寻碧嶂头。

      白云朝影静,明月夜光浮。

      身上无尘垢,心中那更忧。

      (第六首)

      我法妙难思,天龙尽回向。

      我今稽首礼,无上法中王。

      慈悲大喜舍,名称满十方。

      众生作依怙,智慧身金刚。

      (第七首)

      夜静听得三更鼓,翻身不觉五更钟。

      从头仔细看将起,便是南柯一梦中。

      不信但看桃李树,花开能有几时红。

      直饶做到公卿相,死后还归泥土中。

      (第八首)

      绝句南宋僧人志南

      古木阴中系短篷,杖藜扶我过桥东。

      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

      (第九首)

      高高峰顶上,四顾极无边。

      独坐无人知,孤月照寒泉。

      泉中且无月,月自在青天。

      吟此一曲歌,歌终不是禅。

      (第十首)

      花非花,

      雾非雾,

      天明去来如春露,

      不多时,

      去似朝霞无觅处。

      (第十一首)

    [阅读全文]...

2022-05-04 21:16:56
  • 郑板桥对古寺联

  • 名人,故事
  • 郑板桥对古寺联

      故事:在现实认知观的基础上,对其描写成非常态性现象。是文学体裁的一种,侧重于事件发展过程的`描述。强调情节的生动性和连贯性,较适于口头讲述。已经发生事。或者想象故事。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郑板桥对古寺联,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传说郑板桥有一天去深山访友,路过一座古寺院,看到墙壁上写了一则单联:

      “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云:明月送僧归古寺。”

      他感到这则联语很有文采。“寸土”者,小地方也,自谦之辞。而“寸土”合起来,恰巧是“寺”字。“言寺”合起来恰巧是“诗”字。最后又回到了开头的“寺”字。极尽离合、顶真的技巧。他心里十分赞赏,苦于一时对不上。

      在回家的路上,郑板桥偶然看到路旁有些树木东倒西歪,枝残干缺,触景生情,下联脱口而出:

      “双木成林,林上示禁,禁曰:斧斤以时入山林。”

      人物简介

      郑板桥(1693—1765),原名郑燮,字克柔,号理庵,又号板桥,人称板桥先生,江苏兴化人,祖籍苏州。康熙秀才,雍正十年举人,乾隆元年(1736年)进士。官山东范县、潍县县令,政绩显著,后客居扬州,以卖画为生,为“扬州八怪”重要代表人物。

      郑板桥一生只画兰、竹、石,自称“四时不谢之兰,百节长青之竹,万古不败之石,千秋不变之人”。其诗书画,世称“三绝”,是清代比较有代表性的文人画家。代表作品有《修竹新篁图》《清光留照图》《兰竹芳馨图》《甘谷菊泉图》《丛兰荆棘图》等,著有《郑板桥集》。

      人物评价

      扬州画家李鳝(《楹联丛话》):三绝诗书画,一官归去来。

      清代袁枚:板桥书法野孤禅也……乱爬蛇蚓,不足妃稀。

      清代学者康有为:乾隆之世,巳厌旧学。冬心(金农)、板桥参用隶笔,然失则怪,此欲变而不知变者。

      书画家启功(《论书绝句》):坦白胸襟品最高,神寒骨重墨萧寥。朱文印小人干占,二百年前旧板桥。

      清代戏曲家、文学家蒋士铨(《题画兰》):板桥作画如写兰,波磔奇古形翩翩,板桥写兰如作字,秀叶疏花是姿致。

      清代“扬州八怪之一”的金农:兴化郑进士板桥风流雅谑,极有书名,狂草古籀,一字一笔,兼众妙之长。

      清末历史地理学家、金石文字学家、目录版本学家、书法艺术家杨守敬(《学书迩言》):板桥行楷,冬心分隶,皆不受前人束缚,自辟蹊径。然为后学师范,或堕魔道。

    [阅读全文]...

2022-07-01 16:12:52
  • 千年古刹灵隐寺诗句(宋之问灵隐寺古诗赏析及诗意)

  • 千年,诗意
  • 宋之问《灵隐寺》

    鹫岭郁岧峣,龙宫锁寂寥。

    楼观沧海日,门对浙江潮。

    桂子月中落,天香云外飘。

    扪萝登塔远,刳木取泉遥。

    霜薄花更发,冰轻叶未凋。

    夙龄尚遐异,捜对涤烦嚣。

    待入天台路,看余度石桥。

    简注

    灵隐寺,禅宗名刹,在杭州。鹫岭,灵鹫峰,又名飞来峰。岧峣,高峻。萝,藤萝。刳木,指刳木为瓢,汲取清泉。烦嚣,尘俗间烦乱喧嚣的杂事和杂念。天台,顾祖禹《读史方舆纪要》:“天台山,在县北三里,亦名大小台山,以石桥大小得名。”又一佛教胜地。

    评析:

    宋之问(656?一713?),字延清,汾州西河人。初唐著名诗人。与沈佺期齐名,人称“沈宋”。对律诗体制的定型颇有影响。

    这首排律是宋被贬越州后游灵隐寺所作。全诗通过对灵隐寺的描写,表达了超尘脱俗的理想境界。

    全诗如画。前六句是主体。鹫岭二句,山寺相映生辉,更显出灵隐寺肃穆空寂,佛家胜境。楼观二句是名句,登上寺楼可观沧海日出,站在寺门可见浙江潮涌。对仗工整,景象壮观。备受时人及*称赏,竟有传说,说这联是宋之问经过初唐四杰之一,前辈诗人骆宾王的点化,才写成的。接下二句,进一步刻灵隐山的灵秀:桂子从月宫飘落凡间,佛香飘上云天,给佛地蒙上一空灵神秘的色彩。

    诗的后八句是写诗人在灵隐寺寻幽揽胜的情景和感想。诗人时而攀住藤萝登上高塔远眺,时而持木瓢寻找清泉汲水一路观景。气候温和,霜薄冰轻,山花犹放,红叶未凋。自小就喜爱远方的奇异景色,今日面对美景,洗净了满心的烦恼。

    “待入”二句,天台实为又一佛教胜地,“以石桥大小得名”。乍看似乎离开了对灵隐寺的描写,实际上是说由一佛教胜地而联想到相隔不远的又一佛教胜地。这是诗人意犹未尽的表现。乍看“若离”,而实不离,是有意宕开一笔,诗人用“若即若离”的笔法,以求得余韵不绝的艺术效果。至此,篇首所显示的“寂寞”心态已转化为超脱尘世,超脱自我的高情远志。

    全诗辞藻清华,音调和婉,于细针密线中显出一种清远之气。无论从气格还是从技巧上来看,都可以视作盛唐时代五言排律的先声。

    [阅读全文]...

2022-01-26 01:12:19
  • 关于山寺夜起的语文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 语文,阅读
  • 关于山寺夜起的语文古诗阅读题及答案

      在*日的学*、工作和生活里,大家都收藏过自己喜欢的古诗吧,古诗的篇幅可长可短,押韵比较自由灵活,不必拘守对仗、声律。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山寺夜起的语文古诗阅读题及答案,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山寺夜起

      江湜

      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

      烟色如云白,流来野寺前。

      开门惜夜景,矫首看霜天。

      谁见无家客,山中独不眠。

      ⑴颔联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⑵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参考答案

      14、阅读下面这首清诗,按要求回答问题。(8分)

      ⑴颔联中的烟有哪些特点?诗人是如何描写的?(4分)

      答:烟具有两个特点,一是色白,二是具有动态。(2分)诗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形容山岚在月光下呈现出如云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写山岚之动态,形象生动。(2分)

      ⑵结合全诗分析诗人不眠的原因。(4分)

      答:有两方面原因:一是喜爱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写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开门惜夜景,惜字表达了诗人对山中夜景的喜爱。(2分)二是思家,最后两句中无家客独表现出诗人的孤独和羁旅思家之情。(2分)

      赏析:

      江湜(1818~1866),清代诗人。咸丰时县学诸生,屡试不第,曾为幕僚,或作塾师,借以糊口。江湜遭逢离乱,半生辗转闽浙苏三地,生命历程与行旅密切联系,毕生心力完成一部诗集。诗集中行旅诗歌占百分之四十多。这些诗歌记行述闻见,以漂泊、回归为内核,辐射出孤独、深愁、思乡、回归四类情感主线,于山程水景中抒写出一颗乱世愁郁的心魂。

      这是一首描写羁旅行愁的诗作。当时作者遭遇离乱,漂泊他乡,心情孤独愁苦。作者住在山中的野寺里,孤独一人,对月思乡,感慨身世浮沉。

      首联月升岩石巅,下照一溪烟描写月亮从高高的岩石之巅升起来,月光普照大地,为全诗铺设了思乡的氛围,奠定了思乡的基调。接着诗歌转向对月光下一溪水雾的描写。由于月光如水,澄澈明亮,所以,本来就洁白的云气更显洁净飘渺。首联描写符合山中晚景特点,月光的衬托使得景物更加美好。

      颔联紧承首联,写月光照耀下的溪上水气如云样洁白,飘飘漾漾,散流在寺前。表面看起来,这不过是自然现象,并无妙处可言。但比起首联,却写出了水气的自然飘动的动态之美。而且,洁白的水气飘渺轻盈、流落无定,不禁让作者联想到自己漂泊无依的生活。这一联的描写除了用云气暗喻作者羁旅生活的特点,也是以乐景写哀情的重重一笔,妙不可言。

      颈联写无法入睡的自己打开寺门,站在寺外观赏美景。眼前美景,让作者感慨万千,不禁怜惜起来。这一份怜惜,暗含着深沉的身世漂泊之感。诗人抬头看天,却感觉到霜重气寒,心中难免凄凉孤独。霜天二字,紧扣心情,间接表达了漂泊在外的孤寂凄冷的心境,可谓传神之笔。

      尾联直抒胸臆,用反问的形式写到:谁看到无家可归的客居他乡的人,在这荒郊野外,月下思乡,山中叹惋,独自一人深夜不眠呢?反问加强了抒情效果,与前面的景物描写遥相映衬,更写出一份愁绝伤绝的自伤之境,具有强烈的感染力。

      整首诗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抓住富有特征的景物来描写孤独凄凉的身世之慨,以乐景写哀情,更见其哀;以月色铺设情境,则无一处不孤寂愁苦。此诗大有杜甫诗歌沉郁苍凉之感,但多出了一份轻巧和淡静,可为上乘之作。

    [阅读全文]...

2022-04-16 08:06:21
  • 大林寺桃花古诗

  • 桃花
  •   《大林寺桃花》

      唐·白居易

      人间四月芳菲尽,

      山寺桃花始盛开。

      长恨春归无觅处,

      不知转入此中来。

      注释:

      1、大林寺:在江西庐山附*。

      2、人间:指庐山下的*地村落。

      3、芳菲:盛开的花,亦可泛指花,花草艳盛的阳春景色。

      4、尽:指花凋谢了。

      5、山寺:指大林寺,在庐山香炉峰顶,相传为晋代僧人昙诜所建,为我国佛教胜地之一。

      6、长恨:常常怨恨。

      7、春归:春天回去了。

      8、觅:寻找。

      9、不知:岂料、想不到。

      10、转:反。

      11、此中:这深山的寺庙里。

      12、始:开始。

      译文:

      四月,*地上正是春归芳菲落尽的时候,

      但高山古寺之中的桃花竟刚刚开始盛放。

      我常常为春天的逝去,为其无处寻觅而伤感,

      此时重遇春景后,喜出望外,猛然醒悟到:原来春天是转到这里来了。

      赏析:

      这首诗把春光描写得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立意新颖,构思灵巧,意境深邃,富于情趣,启人深思,惹人喜爱,是唐人绝句中又一珍品。全诗短短四句,从内容到语言都似乎没有什么深奥、奇警的地方,只不过是把“山高地深,时节绝晚”、“与*地聚落不同”的景物节候,做了一番纪述和描写。但细读之,就会发现这首*淡自然的小诗,却写得意境深邃,富于情趣。

      这首诗中,既用桃花代替抽象的春光,把春光写得具体可感,形象美丽;而且还把春光拟人化,把春光写得仿佛真是有脚似的,可以转来躲去。不,岂只是有脚而已?你看它简直还具有顽皮惹人的性格呢!在这首短诗中,自然界的春光被描写得是如此的生动具体,天真可爱,活灵活现,如果没有对春的无限留恋、热爱,没有诗人的一片童心,是写不出来的。这首小诗的佳处,正在立意新颖,构思灵巧,而戏语雅趣,又复启人神思,惹人喜爱,可谓唐人绝句小诗中的又一珍品。

      这首诗前两句讲四月春末在山寺见到桃花,后两句再表达诗人在山寺遇到春天的喜悦心情。透露了诗人对宁静、和谐、清新的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大林寺所在地,地势较高、气候寒冷,一般地方桃花在早春二月开放,四月凋谢,这里却到四月才盛开。诗人说“春归无觅处”、“转入此中来”,多么风趣!春天哪有脚步?怎会转移呀?这是诗人丰富的想象,也是他惊讶、喜悦心情的自然流露。

      诗的开首“人间四月芳菲尽,山寺桃花始盛开”两句,写的是诗人在山外春已归去的时节,在山中却遇上了意想不到的春色。这种自然界的强烈反差,令诗人产生了“长恨春归无觅处,不知转入此中来”的复杂感慨。从字面上,诗人在登山之前,曾为春光逝去而怨恨或失望,当一片春景映眼帘时,又感到一些由衷的惊喜与无奈的宽慰。或许这种感慨,表面上是由自然景色变化而发,实际上是曲折地反映出他悲凉而惆怅的情怀。

      诗人写这首小诗时,是在江州司马的任上。唐贞元年间进士出身的白居易,曾授秘书省校书郎,再官至左拾遗,可谓春风得意。谁知几年京官生涯中,因其直谏不讳,冒犯了*,受朝廷排斥,被贬为江州司马。身为江州司马的白居易,在《琵琶行》一诗中,曾面对琵琶女产生“同是天涯沦落人”的沧桑感慨。这种沧桑的感慨,也许自然地融入这首小诗的意境,使《大林寺桃花》纪游诗,蒙上了逆旅沧桑的隐喻色彩。

      正是这种感慨,诗人不用“山外”四月芳菲尽,而用“人间”。这种遣词颇令人品茗其中的深邃意味。“人间”一词,决不仅仅为“山寺”的对仗工整而用,“山寺”也许就是诗人忘忧、宽慰的“人间”的仙境。“人间”天涯沦落的长恨,也许在桃花盛开的仙境会得到解脱;人生摆脱悲欢离合烦忧的办法,也许就在远离喧嚣的美丽和宁静中向你走来。

    [阅读全文]...

2022-07-21 18:18:24
  • 关于金山寺古诗词有哪些 最著名的诗有哪些

  • 1.《游金山寺》宋朝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宦游直送江入海。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中泠南畔石盘陀,古来出没随涛波。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羁愁畏晚寻归楫,山僧苦留看落日。…

    2.《黑漆弩·游金山寺》元朝

    王恽

    邻曲子严伯昌,尝以《黑漆弩》侑酒。省郎仲先谓余曰:“词虽佳,曲名似未雅。若就以‘江南烟雨’目之何如?”予曰:&l…

    3.《金山寺》宋朝

    梅尧臣

    吴客独来後,楚桡归夕曛。山形无地接,寺界与波分。巢鹘宁窥物,驯鸥自作群。老僧忘岁月,石上看江云。

    4.《题金山寺》宋朝

    苏轼

    潮随暗浪雪山倾,远浦渔舟钓月明。桥对寺门松径小,槛当泉眼石波清。迢迢绿树江天晓,霭霭红霞海日睛。遥望四边云接水,碧峰千点数鸿轻。轻鸿数点千峰碧,水接云边四望遥。…

    5.《金山寺与柳子玉饮大醉卧宝觉禅榻夜分方醒书》宋朝

    苏轼

    恶酒如恶人,相攻剧刀箭。颓然一榻上,胜之以不战。诗翁气雄拔,禅老语清软。我醉都不知,但觉红绿眩。醒时江月堕,摵摵风响变。惟有一龛灯,二豪俱不见。

    6.《金山寺》元朝

    张昱

    六鳌捧出法王宫,楼阁居然积浪中。门外鸥眠春水碧,堂前僧散夕阳红。杨州城郭高低树,瓜步帆樯上下风。人世几回江上梦,不堪垂老送飞鸿。 …

    7.《泊京口望金山寺》明朝

    陈鹤

    南徐一片石,千古柱中流。绕树开僧舍,缘空结梵楼。疏灯明水底,落月挂潮头。向晚禅钟起,风吹到客舟。

    8.《过金山寺》明朝

    李翰

    过尽伊阳第几滩,偶从方外驻征鞍。深林月转松窗暗,虚榻云侵布被寒。梦寐也思王事重,驰驱敢惮客程难。山僧剩有慇勤意,烂煮胡麻当传餐。

    9.《次张祜金山寺之韵》明朝

    谢榛

    孤绝寒逾迥,苍茫夜不分。僧归依岛月,龙定缩江云。天汉窗前合,风涛枕上闻。好沽瓜步酒,诗思在微醺。

    10.《题金山寺》五代

    孙鲂

    万古波心寺,金山名目新。天多剩得月,地少不生尘。过橹妨僧定,惊涛溅佛身。谁言张处士,题后更无人。 …

    11.《金山寺逢观微上人至自里中》明朝

    张萱

    福地游方遍,浮云意自閒。江船乞食去,海会泛杯还。净口中冷水,埋名北固山。因逢故乡客,一笑出柴关。

    12.《泊金山寺二首十月将趋行在·其一》明朝

    王守仁

    但过金山便一登,鸣钟出迓每劳僧。云涛石壁深龙窟,风雨楼台迥佛灯。难后诗怀全欲减,酒边孤兴尚堪凭。岩梯未用妨苔滑,曾踏天峰雪栈冰。

    13.《金山寺》宋朝

    易士达

    浮图突兀起江中,镇压东南气象雄。除却金山馀外地,苍波何处不龙宫。

    14.《金山寺》宋朝

    苏绅

    九派分流涌化城,登临潜觉骨毛清。僧依玉鉴光中住,人踏金鳌背上行。钟阜云开春雨霁,海门雷吼夜潮生。因思绝顶高秋夜,四面云涛浸月明。

    15.《宿金山寺雷雨暴作》元朝

    李裕

    金山古名寺,旦暮烟云薄。突出洪流中,群峰如壁削。松杉荫径岘,金碧辉楼阁。潮满沙涨*,岩倾石参错。久欣灵境寂,休轺瓮城郭。登眺出世界,物色穷冥漠。苍茫海门阔,萧…

    16.《留题金山寺》宋朝

    张栻

    长江岷山来,灌注天下半。东行*海门,勇往更瀰漫。苍峦忽中流,屹立助杰观。孤根入层渊,秀色连*。我来最奇绝,霜月与璀璨。褰衣到绝顶,恍若上河汉。悠然发遐思,俯仰…

    17.《游金山寺》清朝

    郑用锡

    挂帆飞渡大江流,重踏金山最上头。缥缈云烟笼石塔,苍茫树木隐头洲。银涛涌出三千界,玉宇回看十二楼。身在东坡图画里,当年留带是奇游。

    [阅读全文]...

2022-06-23 21:15:34
写古寺隐于山间的古诗 - 句子
写古寺隐于山间的古诗 - 语录
写古寺隐于山间的古诗 - 说说
写古寺隐于山间的古诗 - 名言
写古寺隐于山间的古诗 - 诗词
写古寺隐于山间的古诗 - 祝福
写古寺隐于山间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