祖咏的终南望余雪古诗

关于祖咏的终南望余雪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祖咏的终南望余雪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祖咏的终南望余雪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祖咏的终南望余雪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46) 语录(11) 说说(2) 名言(696) 诗词(1k+) 祝福(2k+) 心语(112)

  • 祖咏的唐诗《终南望余雪》赏析

  • 唐诗,文学
  • 祖咏的唐诗《终南望余雪》赏析

      《终南望馀雪》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一首五言绝句。这首诗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自然。以下是小编整理的祖咏的唐诗《终南望余雪》赏析,一起来看看吧。

      《终南望余雪》

      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终南望余雪》是唐代诗人祖咏创作的咏雪诗。此诗主要描写终南山的余雪,通过山峰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亮,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景色虽好,不知有多少寒士受冻。全诗咏物寄情,意在言外,精练含蓄,朴实俏丽,意境清幽,给人以清新之美。

      【注解】

      1、终南: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2、林表:林梢。

      3、霁色:雨后的阳光。

      【韵译】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

      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

      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评析】

      祖咏(699-746?),唐朝 洛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汝水以北,开元十二年进士。曾因张说推荐,任过短时期的驾部员外郎。诗多状景咏物,宣扬隐逸生活。其诗讲求对仗,亦带有诗中有画之色彩,其与王维友善,盖“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或“*朱者赤,*墨者黑”故也。代表作有《终南望馀雪》、《望蓟门》、《七夕》、《汝坟秋同仙州王长史翰闻百舌鸟》、《陆浑水亭》、《家园夜坐寄郭微 》、《送丘为下第》、《古意二首 》等,其中以《终南望馀雪》和《望蓟门》两首诗为最著名。《望蓟门》诗描写沙场塞色,写得波澜壮阔,令人震动,其中“万里寒光生积雪,三边曙色动危旌”为有名的佳句。诗一卷。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

      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俏丽。

      题意是望终南馀雪。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多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不正给人以“浮”的感觉吗?读者也许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是的,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

      “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馀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贾岛的《望(终南)山》诗里是这样写的:“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久雨新晴,终南山翠**流,长安百万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多好看!唐时如此,现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如果写从长安城中望终南馀雪而不用一个“霁”字,却说望见终南阴岭的馀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观真实了。

      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怎见得?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馀光*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馀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馀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终南馀雪的题目,写到因望馀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的确完满了;何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呢?

      王士稹在《渔洋诗话》卷上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作,不算过誉。

      名家评价

      明·高棅《增订评注唐诗正声》:凛凛有寒色。

      明·徐用吾《唐诗分类绳尺》:结句有讽。

      明·李攀龙《唐诗训解》:已霁犹寒,越见积雪。

      明·钟惺《唐诗归》:说得缥缈森秀。

      明·玉遮《唐诗选》:“浮”字极好,诗亦佳绝,但只赋得积雪,不赋得余雪。

      清·王夫之《诗绎》:庸手必刻画残雪正面矣,作者三四只用托笔写意,体格高浑。

      清·吴敬夫《唐诗归折衷》:可见诗不论何体,终期意尽而止。凡绝句意不尽者,皆未成之律诗也。

      清·焦袁熹《此木轩论诗汇编》:如此不拘,诗安得不高?意尽即不须续,更难在举场中作如此事。

      清·徐增《而庵说唐诗》:此首须看其安放题面次第,如月吐层云,光明渐现,闭目犹觉宛然也。此诗处处针线细密,真绣鸳鸯手也。······此外真更不能添一语也。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写“残”字高浑。

      清·施补华《岘佣说诗》:苍秀之笔,与韦相*。

      *代·高步瀛《唐宋诗举要》:古今雪诗,惟羊孚一赞及陶渊明“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及祖咏“终南阴岭秀”一篇,右丞“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韦左司“门对寒流雪满山”句,最佳。

      *代·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咏高山积雪,若从正面着笔,不过言山之高,雪之色,及空翠与皓素相映发耳。此诗从侧面着想,言遥望雪后南山,如开霁色,而长安万户,便觉生寒,则终南之高寒可想。用流水对句,弥见诗心灵活。且以霁色为喻,确是积雪,而非飞雪,取譬殊工。

      作者简介

      祖咏,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后迁居汝水以北。唐玄宗开元十二年(724年)进士。与王维友善,其诗多借状景绘物宣扬隐逸生活。明人辑有《祖咏集》。

    [阅读全文]...

2022-05-17 14:36:45
  • 祖咏《终南望余雪》赏析

  • 终南望余雪  祖咏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祖咏诗鉴赏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所作。唐代应试诗限定写五言六言句的排律,共十二句,但祖咏作了四句就交了,有人问他为什么不做完,他回答说“意尽”。终南山在长安之南,从长安城遥望终南山,只见到它的山北,所以诗人用了“阴岭”二字,表明所处的位置和所见到的山的部位。

      “阴”字用得很准确、精炼。因为是山阴,气温更低,阳光的热力不足以融化积雪,所以才有残雪。“秀”

      字,点染终南山雪景的秀丽。接下去,第二句就具体描绘山上的积雪。“浮云端”三个字,表现了山的高峻、峭拔,也说明积雪很厚。正因为山高雪厚,远远望过去白皑皑的积雪仿佛浮在云端。“浮”字,用得生动传神,化静为动,使画面增添了生气。这两句,将题目的意思相当完满地写出来了。

      后二句,形象地表现了雪后的典型特征。“暮”字说明这是傍晚。“林表明霁色”一句,描绘雪后初晴,落日的余晖洒在林梢。“明”字,令人仿佛看到积雪在夕阳的照射下闪闪发亮。林表的“表”字,也用得妙。因为是夕阳,所以只有山顶上树林的末梢才能浴着日光。这一句集中表现了雪晴日出,山上积雪明亮、夺目的特征。雪后在城里,地面上和房顶上的积雪在阳光照耀下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以致比下雪时天气更冷。诗人抓住了雪后寒冷的特点,传达出了自己的、也是人们普遍体验得到的生活实感。这两句,一写山林,一写城中,仍紧扣着题目的这个“望”字;一写所见,一写所感,将雪后的特点全盘托出。

      然而,这首诗是不是“意尽”于言内了呢?咀嚼这首诗,确实写足写尽了题意,却含不尽之意在言外。

      诗人为什么采用对比的手法,将终南山与长安相比,以山上积雪浮荡云端、林表霁色明亮的美景,与城中暮色昏暗、寒气凛冽的景象作鲜明的对照?这难道不是有意无意地透露自己厌恶混浊的官场和冷漠的世情,从而倾心向往高洁明丽的大自然吗?

    整理:zhl201612

    [阅读全文]...

2022-05-13 09:02:49
  • 祖咏:终南望余雪

  •   《终南望余雪》

      作者:祖咏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释:

      1、终南: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2、林表:林梢。

      3、霁色:雨后的阳光。

      译文:

      终南山的北面,

      山色多么秀美;

      峰顶上的积雪,

      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

      树林表面一片明亮;

      暮色渐生,

      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赏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俏丽。

    [阅读全文]...

2021-12-12 07:02:39
  • 祖咏《终南望余雪》全诗翻译及赏析

  • 古诗文
  • 祖咏《终南望余雪》全诗翻译及赏析

      在**淡淡的学*、工作、生活中,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一些使用较为普遍的古诗吧,古诗言简意丰,具有凝炼和跳跃的特点。什么样的古诗才经典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祖咏《终南望余雪》全诗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终南望余雪》

      终南阴岭秀,

      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

      城中增暮寒。

      作者简介

      祖咏, 唐代诗人。洛阳(今属河南)人。生卒年不详。少有文名,擅长诗歌创作。与王维友善。王维在济州赠诗云:“结交二十载,不得一日展。贫病子既深,契阔余不浅。”(《赠祖三咏》)其流落不遇的情况可知。开元十二年(724),进士及第,长期未授官。**仕,又遭迁谪,仕途落拓,后归隐汝水一带。

      注解

      1、终南:山名,在陕西省西安市南面。

      2、阴岭:背向太阳的山岭

      3、林表:林梢。

      4、霁色:雨后的阳光。

      韵译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多么秀美;

      峰顶上的积雪,似乎浮在云端。

      雨雪晴后,树林表面一片明亮;

      暮色渐生,城中觉得更冷更寒。

      诗文赏析

      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长律。祖咏看完后思付了一下,立刻写完了四句,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有画蛇添足的`感觉。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又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兴。结果祖咏未被录取。但这首诗一直流传至今,被清代诗人王渔称为咏雪最佳作。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余雪,远望积雪,长安城也增添了寒意。这诗精练含蓄,别有新意。

      通过山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亮,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使诗达到全新的境界。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

      题意是望终南余雪。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多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不正给人以“浮”的感觉吗?读者也许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是的,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

      “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馀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贾岛的《望(终南)山》诗里是这样写的:“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久雨新晴,终南山翠**流,长安百万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多好看!唐时如此,现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如果写从长安城中望终南馀雪而不用一个“霁”字,却说望见终南阴岭的馀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观真实了。

      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怎见得?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馀光*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馀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馀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终南馀雪的题目,写到因望馀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的确完满了;何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呢?

      王士禛在《渔洋诗话》卷上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作,不算过誉。 诗中的霁色、阴岭等词烘托出了诗题中余字的精神。

    [阅读全文]...

2022-01-03 15:54:39
  • 古诗终南望余雪拼音版及翻译

  • 文学
  • 古诗终南望余雪拼音版及翻译

      在现实生活或工作学*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古诗终南望余雪拼音版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1、古诗终南望余雪带拼音版

      zhōnɡ nán wànɡ yú xuě

      终南望余雪

      zǔ yǒnɡ

      祖咏

      zhōnɡ nán yīn lǐnɡ xiù

      终南阴岭秀,

      jī xuě fú yún duān

      积雪浮云端。

      lín biǎo mínɡ jì sè

      林表明霁色,

      chénɡ zhōnɡ zēnɡ mù hán

      城中增暮寒。

      2、古诗终南望余雪翻译

      注释

      ⑴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

      余雪:指未融化之雪。

      《全唐诗》此诗题下有小字注:“有司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曰‘意尽’。”

      ⑵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⑶林表:林外,林梢。

      霁(jì):雨、雪后天气转晴。

      翻译

      遥望终南,北山秀丽,皑皑白雪,若浮云间。

      雪后初晴,林梢之间闪烁着夕阳余晖,晚时分,长安城内又添了几分积寒。

      3、古诗终南望余雪全文赏析

      祖咏年轻时去长安应考,文题是“终南望余雪“,必须写出一首六韵十二句的无言长律。祖咏看完后思付了一下,立刻写完了四句,他感到这四句已经表达完整,按照考官要求,写成六韵十二句的五言体,有画蛇添足的感觉。当考官让他重写时,他又坚持了自己的看法,考官很不高兴。结果祖咏未被录取。但这首诗一直流传至今,被清代诗人王渔称为咏雪最佳作。诗人描写了终南山的余雪,远望积雪,长安城也增添了寒意。这诗精练含蓄,别有新意。

      作品赏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是作者在长安的应试诗。诗写遥望积雪,顿觉雪霁之后,暮寒骤增;景色虽好,不知多少寒士受冻。咏物寄情,意在言外;清新明朗,朴实俏丽。

      通过山与阳光的向背表现了各处不同的景象,又联想到山头的积雪消融后,丛林明亮,低处的城中反会增寒,使诗达到全新的境界。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

      题意是望终南馀雪。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多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不正给人以“浮”的感觉吗?读者也许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是的,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

      “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馀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贾岛的《望(终南)山》诗里是这样写的:“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久雨新晴,终南山翠**流,长安百万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多好看!唐时如此,现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如果写从长安城中望终南馀雪而不用一个“霁”字,却说望见终南阴岭的馀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观真实了。

      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怎见得?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馀光*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馀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馀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终南馀雪的题目,写到因望馀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的确完满了;何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呢?

      王士稹在《渔洋诗话》卷上里,把这首诗和陶潜的“倾耳无希声,在目皓已洁”、王维的“洒空深巷静,积素广庭宽”等并列,称为咏雪的“最佳”作,不算过誉。

    [阅读全文]...

2022-03-25 18:14:14
  • 终南望余雪的诗意

  • 诗意
  •   《终南望余雪》

      作者:祖咏

      原文: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

      注释:

      1、终南望余雪:《全唐诗》此诗题下有小字注:“有司试此题,咏赋四句即纳,或诘之,曰‘意尽’。”终南,山名,在唐京城长安(今陕西西安)南面六十里处。余雪,指未融化之雪。

      2、阴岭:北面的山岭,背向太阳,故曰阴。

      3、林表:林外,林梢。表,外表。

      4、霁色:雨雪后的阳光。霁,指雨雪后初晴。

      诗意:

      终南山的北面山色秀美;

      山上的积雪好像与天上的白云相连;

      雨雪后初晴的阳光照耀着树林表面;

      城中也增加了一丝寒意。

      赏析:

      此诗载于《全唐诗》卷一百三十一。下面是中国古典文学专家、陕西师范大学文学研究所所长霍松林先生对此诗的赏析。

      据《唐诗纪事》卷二十记载,这首诗是祖咏在长安应试时作的。按照规定,应该作成一首六韵十二句的五言排律,但他只写了这四句就交卷。有人问他为什么,他说:“意思已经完满了。”这真是无话即短,不必画蛇添足。

      题意是望终南余雪。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所见的自然是它的“阴岭”(山北叫做“阴”);而且,惟其“阴”,才有“馀雪”。“阴”字下得很确切。“秀”是望中所得的印象,既赞颂了终南山,又引出下句。“积雪浮云端”,就是“终南阴岭秀”的具体内容。这个“浮”字下得十分生动。自然,积雪不可能浮在云端。这是说:终南山的阴岭高出云端,积雪未化。云,总是流动的;而高出云端的积雪又在阳光照耀下寒光闪闪,正给人以“浮”的感觉。或许有的读者要说:“这里并没有提到阳光呀!”这里是没有提,但下句却作了补充。“林表明霁色”中的“霁色”,指的就是雨雪初晴时的阳光给“林表”涂上的色彩。同时,“积雪浮云端”一句写出了终南山高耸入云,表达了作者的凌云壮志。

      “明”字当然下得好,但“霁”字更重要。作者写的是从长安遥望终南余雪的情景。终南山距长安城南约六十华里,从长安城中遥望终南山,阴天固然看不清,就是在大晴天,一般看到的也是笼罩终南山的蒙蒙雾霭;只有在雨雪初晴之时,才能看清它的真面目。贾岛的《望山》诗里是这样写终南山的:“日日雨不断,愁杀望山人。天事不可长,劲风来如奔。阴霾一似扫,浩翠泻国门。长安百万家,家家张屏新。”久雨新晴,终南山翠*流,长安百万家,家家门前张开一面新崭崭的屏风,非常好看。唐时如此,现在仍如此,久住西安的人,都有这样的经验。所以,如果写从长安城中望终南馀雪而不用一个“霁”字,却说望见终南阴岭的馀雪如何如何,那就不是客观真实了。

      祖咏不仅用了“霁”,而且选择的是夕阳西下之时的“霁”。他说“林表明霁色”,而不说山脚、山腰或林下“明霁色”,这是很费推敲的。“林表”承“终南阴岭”而来,自然在终南高处。(m.ju.51tietu.net)只有终南高处的林表才明霁色,表明西山已衔半边日,落日的余光*射过来,染红了林表,不用说也照亮了浮在云端的积雪。而结句的“暮”字,也已经呼之欲出了。

      前三句,写“望”中所见;末一句,写“望”中所感。俗谚有云:“下雪不冷消雪冷。”又云:“日暮天寒。”一场雪后,只有终南阴岭尚余积雪,其他地方的雪正在消融,吸收了大量的热,自然要寒一些;日暮之时,又比白天寒;望终南余雪,寒光闪耀,就令人更增寒意。做望终南余雪的题目,写到因望余雪而增加了寒冷的感觉,意思的确完满了,就不必死守清规戎律,再凑几句了。

    [阅读全文]...

2022-05-09 19:06:40
  • 咏雪的古诗句

  • 咏雪的古诗句

      引导语: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下文是关于描写咏雪的古诗句,欢迎大家阅读!

      咏雪的古诗句篇1:

      1、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 ——翁森《四时读书乐》

      2、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 ——祖咏《终南望余雪》

      3、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 —— 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4、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卢纶:《塞下曲》

      5、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 ——李白:〈行路难〉

      6、萦空如雾转,凝阶似花积。——吴均 《咏雪》

      7、已讶衾枕冷,复见窗户明。夜深知雪重,时闻折竹声。——白居易《夜雪》

      8、野桥梅几树,并是白纷纷。——洪升《雪望》

      9、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10、燕山雪花大如*,纷纷吹落轩辕台。 ——李白《北风行》

      11、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巍巍暖气吹。——* 《咏雪》

      12、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13、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洪升《雪望》

      14、微风摇庭树,细雪下帘隙。——吴均 《咏雪》

      15、谁将*地万堆雪,剪刻作此连天花。 ——韩愈《李花二首》

      16、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 ——岑参:《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7、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道蕴《咏雪联句》

      18、若天庭瑞,轻雪带风斜。——徐陵 《咏雪》

      19、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王昌龄:《从军行七首其四》

      20、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雪,为有暗香来。 ——王安石:《梅花》

      咏雪的古诗句篇2:

      1、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2、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王安石<梅花>

      3、雪压冬云白絮飞,万花纷谢一时稀;高天滚滚寒流急,大地巍巍暖气吹。——*<咏雪>

      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5、纷纷暮雪下辕门,风掣红旗冻不翻。——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6、不知*水花先发,疑是经冬雪未销。——张谓<早梅>

      7、燕山雪花大如*,纷纷吹落轩辕台。——李白<北风行>

      8、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集条分树玉,拂浪影泉玑。色洒妆台粉,花飘绮*衣。入扇萦离匣,点素皎残机。——李世民<咏雪>

      9、草枯鹰眼急,雪尽马蹄轻。——王维<观猎>

      10、雪花似掌难遮眼,风力如刀不断愁。——钱谦益<雪夜次刘敬仲韵>

      11、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12、乱云低薄暮,急雪舞回风。——杜甫<对雪>

      13、溪深难受雪,山冻不流云。——洪升<雪望>

      14、都城十日雪,庭户皓已盈。——傅察<咏雪>

      15、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岑参<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16、云横秦岭家何在?雪拥蓝关马不前。——韩愈<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

      17、若天庭瑞,轻雪带风斜。——徐陵<咏雪>

      18、坐对韦编灯动壁,高歌夜半雪压庐。——翁森<四时读书乐>

      19、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高适<别董大>

      20、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阅读全文]...

2022-03-10 15:44:47
  • 终南别业王维古诗

  • 终南别业王维古诗

      《终南别业》是唐代诗人王维的代表作之一,此诗把诗人退隐后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写得有声有色,惟妙惟肖,突出地表现了退隐者豁达的性格。小编整理的古诗内容,供参考!

      终南别业

      中岁颇好道①,晚家南山陲②。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③。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④,谈笑无还期⑤。

      词句注释

      ①中岁:中年。好(hào):喜好。道:这里指佛教。

      ②家:安家。南山:即终南山。陲(chuí):边缘,旁边,边境;南山陲,指辋 川别墅所在地,意思是终南山脚下。

      ③胜事:美好的事。

      ④值:遇到。叟(sǒu):老翁。

      ⑤无还期:没有回还的准确时间。

      白话译文

      中年以后存有较浓的好道之心,直到晚年才安家于终南山边陲。

      兴趣浓时常常独来独往去游玩,有快乐的事自我欣赏自我陶醉。

      间或走到水的尽头去寻求源流,间或坐看上升的云雾千变万化。

      偶然在林间遇见个把乡村父老,偶与他谈笑聊天每每忘了还家。

      创作背景

      此诗大概写于唐肃宗乾元元年(758)之后,是王维晚年的.作品。王维晚年官至尚书右丞,职务不小。其实,由于政局变化反复,他早已看到仕途的艰险,便想超脱这个烦扰的尘世。他吃斋奉佛,悠闲自在,大概四十岁后,就开始过着亦官亦隐的生活。

      整体赏析

      全诗的着眼点在于抒发对自得其乐的闲适情趣的向往。开篇二句,由“中岁好道”“晚家南山”点明诗人隐居奉佛的人生归宿和思想皈依。“道”,指佛教。“中岁颇好道”,诗人强调自己中年以后就厌恶世俗而信奉佛教。一个“颇”字,点明其崇佛的虔诚心态。“晚”字,意蕴丰富,既可以指“晚*”,也可以指“晚年”。如果是前者,“晚家南山陲”是对现实隐居生活的描绘;如果是后者,则是对自己晚景的构想。

      山林的生活自在无比,兴致来临之际,每每独往山中信步闲走,那快意自在的感受只有诗人自己能心领神会。“每”,表明“兴来独往”非常频繁,不是偶然为之。“独”,并非没有同调之人,事实上,诗人隐居之际不乏同调之人与其往来唱和,如张諲、裴迪等,此处当指诗人兴致一来就等不及邀人同往了,一个洒脱的隐者形象便展现到了读者面前。从字面意义上看,隐隐约约带有些落寞,但谁又能说这种情致不是件快乐的事呢?“胜事空自知”,亦然,一个“空”字,也许带有几分无奈与孤独,但诗人是陶醉于这种山林情趣间的。

      “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即言“胜事”。在山间信步闲走,不知不觉中,已到了溪水尽头,似乎再无路可走,但诗人却感到眼前一片开阔,于是,索性坐下,看天上的风起云涌。一切是那样地自然,山间流水、白云,无不引发诗人无尽的兴致,足见其悠闲自在。清人沈德潜赞曰:“行所无事,一片化机。”(《唐诗别裁集》)“行到水穷处”,让读者体味到了“应尽便须尽”的坦荡;“坐看云起时”,在体味最悠闲、最自在境界的同时,又能领略到妙境无穷的活泼!云,有形无迹,飘忽不定,变化无穷,绵绵不绝,因而给人以无心、自在和闲散的印象,陶潜有诗云“云无心以出岫”(《归去来兮辞》),而在佛家眼里,云又象征着“无常心”“无住心”。因此,“坐看云起时”,还蕴藏着一种“应无所住而生其心”的禅机。简而言之,就是“空”,如果人能够去掉执着,像云般无心,就可以摆脱烦恼,得到解脱,得到自在,诗人在一坐、一看之际已经顿悟。再看这流水、白云,已是无所分别,达到了物我一体的境界。从结构看,“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二句,对偶工稳,一贯而下,从艺术手法上看,此二句俨然是一幅山水画,是“诗中有画”也。

      结句写诗人在山间偶然碰到了“林叟”,于是无拘无束地跟其尽情谈笑,以致忘了时间,诗人淡逸的天性和超然物外的风采跃然纸上,与前面独赏山水时的洒脱自在浑然一体,使得全诗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意境。“偶然”二字,贯穿前后,却行迹全无,其实,“兴来独往”“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等,何尝不是“无心的偶然”呢?然诗人至此方借“值林叟”点出“偶然”二字,可见艺术手段之高超。由于处处“偶然”,更显现出心中的悠闲自在。“谈笑无还期”结句自然,却暗藏哲理,诗人由于体悟到物我两忘、物我一体之境,从而忘记了那流迁无常的世俗世界,这是真正的“空”境。

      这首诗没有描绘具体的山川景物,而重在表现诗人隐居山间时悠闲自得的心境。诗的前六句自然闲静,诗人的形象如同一位不食人间烟火的世外高人,他不问世事,视山间为乐土。不刻意探幽寻胜,而能随时随处领略到大自然的美好。结尾两句,引入人的活动,带来生活气息,诗人的形象也更为可亲。

    [阅读全文]...

2021-12-03 15:16:18
  • 咏雪的古诗句

  • 咏雪的古诗句

      雪象征着纯洁,古时候诗人很喜欢咏雪来表达自己像雪一样高尚的品德,现在让我们一起来看一下那些古人写的咏雪诗吧!

      一、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彼苍。作者:唐杜甫

      二、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作者:卢梅

      四、雪似梅花,梅花似雪,似和不似都奇艳(作者:吕本中)

      五、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作者:王安石)

      六、才见岭头云似盖,已惊岩下雪如尘;千峰笋石千株玉,万树松罗万大札。(作者:元稹)

      七、六出飞花入户时,坐看青竹变琼枝(作者:高骈)

      八、山回路转不见君,雪上空留马行处(作者:岑参)

      九、云横秦岭家安在,雪拥蓝关马不前(作者:韩愈)

      十、燕上雪花大如*,纷繁吹落轩辕台。

      地白风色寒,雪花大入手(作者:李白)

    [阅读全文]...

2022-04-13 10:16:49
  • 咏雪的古诗五首

  • 咏雪的古诗五首

      引导语:想必大家对于雪都不陌生,那么自古以来,有哪些咏雪的`古诗呢?接下来是小编为你带来收集整理的文章,欢迎阅读!

      咏雪

      唐·骆宾王

      龙云玉叶上,鹤雪瑞花新。

      影乱铜乌吹,光销玉马津。

      含辉明素篆,隐迹表祥轮。

      幽兰不可俪,徒自绕阳春。

      早春咏雪

      元和末·王初

      句芒宫树已先开,珠蕊琼花斗剪裁。

      散作上林今夜雪,送教春色一时来。

      咏雪

      唐·李世民

      洁野凝晨曜,装墀带夕晖。

      集条分树玉,拂浪影泉玑。

      色洒妆台粉,花飘绮*衣。

      入扇萦离匣,点素皎残机。

      咏雪

      唐·董思恭

      天山飞雪度,言是浇花朝。

      惜哉不我与,萧索从风飘。

      鲜洁凌纨素,纷糅下枝条。

      良时竟何在,坐见容华销。

      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阅读全文]...

2022-07-26 23:42:30
祖咏的终南望余雪古诗 - 句子
祖咏的终南望余雪古诗 - 语录
祖咏的终南望余雪古诗 - 说说
祖咏的终南望余雪古诗 - 名言
祖咏的终南望余雪古诗 - 诗词
祖咏的终南望余雪古诗 - 祝福
祖咏的终南望余雪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