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昌唐诗之路的古诗

关于新昌唐诗之路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新昌唐诗之路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新昌唐诗之路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新昌唐诗之路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559) 语录(8) 说说(22) 名言(895) 诗词(1k+) 祝福(29) 心语(1k+)

  • 关于唐诗的古诗

  • 唐诗,文学
  • 关于唐诗的古诗

      古诗,是*古代诗歌的'一种体裁,又称古体诗或古风,指的是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其特点是格律限制不太严格。接下来小编整理了关于唐诗的古诗,文章希望大家喜欢!

      1、汉乐府《江南》:江南可采莲,莲叶何田田。鱼戏莲叶间。鱼戏莲叶东,鱼戏莲叶西,鱼戏莲叶南,鱼戏莲叶北。

      2、北朝民歌《敕勒歌》:敕勒川,阴山下。天似穹庐,笼盖四野。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

      3、骆宾王《咏鹅》:鹅,鹅,鹅,曲项向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

      4、李峤《风》: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5、贺知章《咏柳》: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6、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7、王之涣《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8、孟浩然《春晓》: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9、王翰《凉州词》: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

      10、王昌龄《出塞》: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

      11、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12、王维《鹿柴》: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13、王维《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14、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15、李白《静夜思》: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16、李白《古朗月行》:小时不识月,呼作白玉盘。又疑瑶台镜,飞在青云端。仙人垂两足,玉树和团团。白兔捣药成,问言与谁餐。

      17、李白《望庐山瀑布》: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18、李白《赠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19、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20、李白《早发白帝城》: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

      21、李白《望天门山》: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22、高适《别董大》: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23、杜甫《绝句》: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24、杜甫《春夜喜雨》: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5、杜甫《绝句》:迟日江山丽,春风花草香。泥融飞燕子,沙暖睡鸳鸯。

      26、杜甫《江畔独步寻花》:黄四娘家花满蹊,千朵万朵压枝低。留连戏蝶时时舞,自在娇莺恰恰啼。

      27、孟郊《游子吟》: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8、柳宗元《江雪》: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9、贾岛《寻隐者不遇》: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30、张继《枫桥夜泊》: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对愁眠。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31、张志和《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32、卢纶《塞下曲》:月黑雁飞高,单于夜遁逃。欲将轻骑逐,大雪满弓刀。

      33刘禹锡《望洞庭》: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34、刘禹锡《浪淘沙》: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35、白居易《赋得古原草送别》: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凄凄满别情。

      36、白居易《池上》:小娃撑小艇,偷采白莲回。不解藏踪迹,浮萍一道开。

      37、白居易《忆江南》: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

      38、李绅《悯农》(一):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39、李绅《悯农》(二):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

      40、杜牧《山行》: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41、杜牧《清明》: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42、杜牧《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43、李商隐《乐游原》:向晚意不适,趋车登古原。夕阳无限好,只是*黄昏。

      44、罗隐《蜂》: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45、胡令《小儿垂钓》:蓬头稚子学垂纶,侧坐莓苔草映身。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

      46、范仲淹《江上渔者》: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47、王安石《元日》: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48、王安石《泊船瓜洲》:京口瓜洲一水间,钟山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

      49、王安石《书湖阴先生壁》:茅檐常扫净无苔,花木成畦手自栽。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

    [阅读全文]...

2022-04-10 17:57:08
  • 沈佺期唐诗《早发昌*岛》

  • 唐诗
  •   沈佺期《早发昌*岛》是写“南浮涨海”前经昌*岛时的所见所感。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沈佺期唐诗《早发昌*岛》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早发昌*岛

      解缆春风后,鸣榔晓涨前。

      阳乌出海树,云雁下江烟。

      积气冲长岛,浮光溢大川。

      不能怀魏阙,心赏独泠然。

      赏析

      首联点出题目中“早发”二字,并暗示时值春天。在春风吹拂的早晨,诗人乘坐的船儿解开了缆绳,扬帆出海。船工们以长木叩船,以协调动作。“晓涨”的“晓”字,暗示船儿解缆启程之早。从解缆于春风之后,鸣榔在晓涨之前所传达出的心境看,诗人并没有什么“南浮涨海人何处”的孤寂感,反而使人感到呈现于眼前的是一种明丽景象。接下来的四句,描写早发昌*岛时所见。“阳乌”即太阳,以传说日中有三足乌而得名。“积气”,指天。一轮朝阳从海上升起,北归的大雁落在烟波浩渺的江边;放眼海上,天地相连,波光粼粼,水天相接。对于一个赴贬地途中的人,欣赏到如此美景,确实是不容易的。诗人在结尾二句却说:“不能怀魏阙,心赏独泠然”!意思是说:对于一个去国离家的人来说,如果他失去了身在江湖之上,心存魏阙之下的崇高节操,而沉浸在眼前令人赏心悦目的景色中,那是多么让人伤心的啊!言外之意则是表明,自己身在江湖、心存魏阙,所以,眼前的景色虽然美丽,但自己心头终有一种寂寞清冷之感。

      这首诗和诗人遭贬前在宫廷中所创作的相比,形式上已经摆脱了浮华艳丽的弊病,给人以清新明丽的感受。

      作者介绍

      沈佺期(656?—714 )唐代诗人。字云卿,相州内黄(今河南内黄县)人。高宗上元进士,为协律郎,后历任通事舍人、给事中、考功郎。流放归,为起居郎兼修文馆直学士,后升任中书舍人,太子少詹事。沈佺期是继“初唐四杰”之后的著名诗人,高宗和武后时期的宫廷诗人,以写应制诗而闻名。但这些应制诗多为歌颂皇帝点缀升*之作。与宋之问齐名,号称“沈宋”,被誉为律诗的奠基人之一。原有文集10卷,已散佚。明人辑有《沈佺期集》。

    [阅读全文]...

2022-04-20 03:42:43
  • 武昌妓唐诗《续韦蟾句》

  • 唐诗
  •   《续韦蟾句》是唐代诗人韦蟾在宴*上集《楚辞》两句“悲莫悲兮生别离,登山临水送将归”,再由武昌妓续写两句“武昌无限新栽柳,不见杨花扑面飞”,而组成的一首七绝。这是一首送别诗,抒发了送行者对友人绵绵的惜别之情。

      韦蟾句

      武昌妓

      悲莫悲兮生别离, 登山临水送将归。

      武昌无限新栽柳, 不见杨花扑面飞。

      韦蟾是晚人,大中年间登进士第。

      词句注释

      ⑴韦蟾:晚唐诗人,大中(唐宣宗年号,847─860)年间登进士第,官至尚书左丞。

      ⑵“悲莫”句:语出《楚辞·九歌·少司命》:“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生别离:难以再见的离别。

      ⑶“登山”句:《楚辞·九辩》:“憭栗兮若在远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登山临水:登上高山,面临流水。谓在山水间盘桓。

      ⑷武昌:唐时武昌建置屡有因革,此当指武昌军节度使(方镇名),治所在鄂州(今武汉市武昌区)。

      ⑸杨花:指柳絮。唐《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诗:“杨花落尽子规啼,闻道龙标过五溪。”

      赏析

      韦蟾是晚唐诗人,大中年间登进士第,官至尚书左丞。有一次他察访鄂州(武昌),离去时当地官员为他设宴饯行。*间韦蟾用笺书写《文选》中“悲莫悲兮生别离”(屈原《九歌·少司命》)、“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宋玉《九辩》)二句集成的联语,请座上宾僚续成完诗。一位歌妓见笺应声口占二句,首先续成,满座无不叫绝。按这首诗的本事,正确的拟题应是“续韦蟾集《文选》句”(今题是*所加)。

      《唐诗别裁》称此诗道:“上二句集得好,下二句续得好。”这两句话也评得好,只不过囫囵一些,值得进一步赏析。先说“集得好”。

      熟读古典的人,触景生情时,往往会有人名句来到心间,如同己出,此外再难找到更为理想的来取代。但将不同出处的诗句,集成新作,很难浑成佳妙。韦蟾二句“集得好”,首先在于他取用自然,于当筵情事极切合。祖饯的宾僚那样重情,而将离者亦复依依不舍,都由这两个名句很好地表达出来。其次,是取用中有创新。集句为联语一般取自*体诗,但诗人却远从楚辞借来两句。这两句原来并不整齐。“悲莫悲兮生别离”本非严格意义的七言句,因为“兮”字是句中语气词,很虚,用作七言则将虚字坐实。而“登山临水兮送将归”共八字,集者随手删却一字,便成标准的七言诗句。这种“配套”法,不拘守现成,已含化用意味。再者,这两个古老的诗句一经拾掇,不但语气联贯,连*仄也大致协调(单论二四六字,上句为“仄*仄”,下句为“*仄*”)。既存古意,又居然新声,可谓语自天成,妙手偶得。

      “悲莫悲兮生别离,登山临水送将归”,这是送行者的语气,自当由祖筵者来续之。但这二句出自屈宋大手笔,集在一起又是那样浑成;而送别情意,俱尽言中,续诗弄不好就成狗尾续貂。这里著不得任何才力,得全凭一点灵犀,所以一个慧心的歌女比十个饱学的文士更中用。

      这就轮到讲“续得好”。歌妓续诗的好处也首先表现在不刻意:集句抒当筵之情,续诗则咏目前之景。但集句是“赋”,续诗却出以“兴”语。“诗不患无情而患情之肆”(《诗镜总论》),“善诗者就景中写意”(《昭昧詹言》)。由于集句已具送别之情意,语似尽露。采用兴法以景结情,恰好是一种补救,使意与境珠完璧合。“武昌”、“新柳”、“杨花”,不仅点明时间、地点、环境,而且渲染气氛,使读者即景体味当筵者的心情。这就使不尽之意,复见于言外。其次,它好在景象优美,句意深婉。以杨柳写离情,诗中通例;而“杨花扑面飞”,境界却独到,简直把景写活了。一向脍炙人口的宋词名句“春风不解禁杨花,蒙蒙乱扑行人面”(晏殊《踏莎行》)即脱胎于此。“新栽柳”尚飞花扑人,情意依依,座中故人又岂能无动于衷!同时杨花乱飞也有春归之意,“才始送春归,又送君归去”,难堪是加倍的。“(君)不见”、“无限”等字,对于加强唱叹之情,亦有点染之功。七绝短章,特重风神,这首诗在这方面表现得颇为突出。

    [阅读全文]...

2021-11-26 10:11:04
  • 唐代古诗大全(100首最著名唐诗)

  • 唐诗
  • 唐代是我国诗歌的黄金时代。

    一本《全唐诗》,二千二百余名诗人,四万八千九百余首诗,许多诗人都湮没在历史的尘土中,唯有诗作,永远流传。

    诗词君总结100位唐代诗人,一人一句经典唐诗,值得一辈子收藏!

    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蝉》

    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野望》

    杳杳寒山道,落落冷涧滨。——《杳杳寒山道》

    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送杜少府之任蜀州》

    得成比目何辞死,愿作鸳鸯不羡仙。——《长安古意》

    露重飞难进,风多响易沉。——《在狱咏蝉》

    宁为百夫为,胜作一书生。——《从军行》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登幽州台歌》

    云霞出海曙,梅柳渡江春。——《和晋陵陆丞早春游望》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正月十五夜》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代悲白头翁》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题大庾岭北驿》

    卢家少妇郁金堂,海燕双栖玳瑁梁。九月寒砧催木叶,十年征戍忆辽阳。——《独不见》

    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咏柳》

    春江潮水连海*,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

    闻道神仙不可接,心随湖水共悠悠。——《送梁六自洞庭山作》

    心绪逢摇落,秋声不可闻。——《汾上惊秋》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

    白日依山尽,黄江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登鹳雀楼》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春晓》

    莫见长安行乐处,空令岁月易蹉跎。——《送魏万之京》

    晚风吹行舟,花路入溪口。——《春泛若耶溪》

    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出塞》

    终南阴岭秀,积雪浮云端。林表明霁色,城中增暮寒。——《终南望余雪》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山居秋暝》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次北固山下》

    昔人已乘黄鹤去,此地空余黄鹤楼。黄鹤一去不复返,白云千载空悠悠。——《黄鹤楼》

    月暗送湖风,相寻路不通。菱歌唱不彻,知在此塘中。——《小长干曲》

    醉卧沙场君莫笑,古来征战几人回。——《凉州词》

    归山深浅去,须尽丘壑美。莫学武陵人,暂游桃源里。——《送崔九》

    我持长瓢坐巴丘,酌饮四坐以散愁。——元结《石鱼湖上醉歌》

    贫居往往无烟火,不独明朝为子推。——《寒食》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枫桥夜泊》

    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省试湘灵鼓瑟》

    剑佩声随玉墀步,衣冠身惹御炉香。——《早朝大明宫》

    重门深锁无寻处,疑有碧桃千树花。——郎士元《听邻家吹笙》

    春城无处不飞花,寒食东风御柳斜。日暮汉宫传蜡烛,轻烟散入五侯家。——《寒食》

    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喜外弟卢纶见宿》

    移家虽带郭,野径入桑麻。*种篱边菊,秋来未著花。——《寻陆鸿渐不遇》

    鸣筝金粟柱,素手玉房前。欲得周郎顾,时时误拂弦。——《听筝》

    路人借问遥招手,怕得鱼惊不应人。——《小儿垂钓》

    日晚江南望江北,寒鸦飞尽水悠悠。——《丹阳送韦参军》

    板桥人渡泉声,茅檐日午鸡鸣。莫嗔焙茶烟暗,却喜晒谷天晴。——《过山农家》

    流水何太急,深宫尽日闲。殷勤谢红叶,好去到人间。——《题红叶》

    三春白雪归青冢,万里黄河绕黑山。——《征人怨》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除夜宿石头驿》

    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滁州西涧》

    [阅读全文]...

2022-01-14 14:24:56
  • 五言唐诗有哪些(唐五言诗大全古诗)

  • 唐诗
  •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张九龄的《望月怀远》,开篇就是千古名句。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这十个字**无奇,却营造出了阔大幽远的境界,凝结了人类的脉脉相思。广阔无边的海面上,一轮明月升起。诗人用“生”不用“升”,一方面说明月初升时仿佛凭空诞生,另一方面暗示内心相思之情猛然产生。世间的人,各处一方,然而明月升起之时,每个人抬头仰望,看到的是同一轮明月,明月将天各一方的人联结在了一起。

    明月皎洁,按说应该是一个美好的夜晚,但是诗中的主人公却生起了怨气,因为这美好的明月,让他思念起了心爱的人。再美好的明月,没有相爱的人一起欣赏,就只会惹人相思,让人伤心。因为相思,就睡不着觉,于是就怨恨起,这夜为什么这么长。

    月光与烛光,让房间里亮堂堂的,满屋的光让房间显得特别大,反衬出主人公形单影只的孤独,所以主人公要吹灭蜡烛,他还感受到了露水滋润带来的寒凉。“灭烛”、“披衣”将相思情状写得活灵活现,“光满”、“露滋”是主人公孤独寂寞外化出来的感受。

    人一看到美好的事物,最想的就是与心爱的人分享,所以主人公便想捧起一捧美丽的月光,赠与心爱的人,然而,心爱的人远在天涯,月光也无法捧起,所以主人公只能回到床上睡觉,只期望能在梦中与心爱的人相会。

    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

    孟浩然的《过故人庄》,闻一多先生评其“淡到看不见诗”。

    淡到看不见诗还是好诗吗?是的,因为它回到了生活的本真,它不是去远方寻找诗意,而在生活中发现诗意,它回到了生活最纯朴的快乐。

    诗的开篇,便起得极简淡自然,故人准备了鸡和黄米饭,邀请我到乡间他的家里做客。没有一个多余繁复的字。

    来到乡间,诗人便描写了乡间的风景。村庄隐隐,被绿树环抱掩映,显出来种静谧之美,村庄之外,一脉青山横斜出去。这两句写景极富画意,率然天成。*树远山,以色彩之浓淡点染(“绿”浓“青”淡),写村庄的周围的环境,以线条的变化勾勒(树“合”山“斜”)。

    第三联写诗人与友人对饮的情状。他们将房屋的窗户打开,面对着空阔的打谷场喝酒,家中的环境往往是逼仄的,所以要打开窗户。一打开窗户,视界顿时开阔,外面的绿树青山,让人的内心更加愉悦透亮。他们畅饮聊天,聊的不是时事政治,不是功名世路,而是桑麻农事,聊的是生活的本真一蔬一食。

    酒足饭饱,诗人要离去了,但他显然还沉醉在这样纯朴的快乐之中,于是便与主人相约,等到重阳那天,我还来这里,一起对菊饮酒。这一次已经不是主人相约,而是诗人主动来“就”,可见孟浩然在这里得到了真正的快乐。

    当孟浩然经历了“不才明主弃,多病帮人疏”之后,他在农家饮乐中找到了真正的快乐。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山随*野尽,江入大荒流。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渡荆门送别》是李白第一次离开故乡时所写的诗,这首诗写得气势磅礴、想象瑰丽,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仙的独特魅力。

    诗的首联,叙述诗人从蜀地乘船来到了荆门,进入了古楚国的地界。

    荆门是高山与*原的分野,随着船进入*原,高山渐渐远去消失,只有长江在广阔的*原大荒上奔流。本来,山是静的,动的是诗人,但李白用“随”、“尽”二字,仿佛动的是群山,群山随着*野的侵入,渐渐远去消失,于是天地变得广阔无边。在这里,李白成了静观者,仿佛天地变换都在诗人胸中。这两句诗展现出李白包举宇内的广阔胸怀,充满着一种豪情万丈的力量。

    月下飞天镜,明月倒映在长江中,仿佛一面明净的镜子,因为船行长江之上,江水中的明月也随着船而走,看起来就像一面会飞的镜子。云生结海楼,江上云霞缭绕,变换出各种瑰丽的景象,就像海市蜃楼。这一联写得极其浪漫瑰丽,让我们感受到了李白那奇异的想象力。

    最后,诗归结到了乡思上来,诗人离家万里,故乡的人和事都已经远去,只有这从故乡流出来的长江水,依然万里相送。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王维的《山居秋暝》,写出了一种空澄明净的人生美学,诗中的空山,不仅仅是环境描写,而是他内心的象征。

    一场秋雨,洗过黄昏的终南山,让山变得清新,让人的内心无比愉悦。明月穿过松林照下,清流的泉水在石头上流淌。竹林中传来一阵喧闹声,那时洗衣服的少女回家了,小湖上莲叶颤动,那时打渔人在下船打渔。且任那春天的美景逝去,这秋天的景色同样美好,古人常劝山中的王孙出山求官,却不知这山中的美景更能让人留下来。

    王维的内心,就像这空山,被新雨洗得清新明亮,山间的明月,石上的清泉,便是了无挂碍的内心,清澈透明,愉悦自足。然而这种空明澄澈,不是超凡脱俗,不是绝去红尘,在这空山之中,还有浣女,还有渔人,但诗人与他们保持了一个舒适的距离,这个距离,不会让王维脱离人世,成为世外高人,也不会让王维堕入红尘,成为红尘禄蠹。

    人往往有两个极端,一是沉沦世俗,被红尘欲望裹挟,一是超越一切,成为太上忘情之人。实际两者都是执著,一个执著于欲望,另一个执著于超越欲望,而王维既不沉沦,也不超越,而是自由地游走于两者之间,形成他自己的风流。

    最后两句也不可轻看,人生最大的两个遗憾,一是时光易逝,一是功名未就。古人常用春光逝去来感叹时光流逝,而王维却”随意春芳歇“,春天逝去了也就逝去了,这秋天的美景,同样让人快乐,每段人生有每段人生的精彩,不必执著于过去。”王孙自可留“则是用典来阐明诗人对功名的态度,古人劝山中王孙出山做官,而王维却说这山中的美景值得王孙留下来。

    王维用人生的美学态度,破解了人生的两大遗憾。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别的诗人用诗来言志忬怀,而王维用诗来表达他的人生美学。

    对于我来说,《终南别业》并不是一首简单的山水隐逸诗,而是一首充满人生哲学的诗,诗中有一种美的人生态度,将生活上升到了美的高度。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王维从中年便喜欢“道”,晚年终于安家在终南山边上。对于王维来说,这个“道”应该就是“佛道”,这也是王维被称为诗佛的原因,但王维诗中的意境虽与佛家相*,但他并不像诗僧那样用诗来写佛家的道理,而是更多写他生活的意趣,写他在生活中感受到的美。所以我觉得王维的“道”,是生活之道,是美学之道,是怎样让人生自由自在的道。

    兴来每独往,盛事空自知。他内心兴致好的时候,经常一个人独来独往,这种美好的感觉只有他一个人知道。孤独在别的诗人那里是痛苦的,是难以忍受的,但在王维这里,却是快乐的。他享受孤独,享受孤独中自我的自由自在。他不需要别人来使完满,他自己就是完满的存在。只有自我的完满,才能真正地享受孤独。

    于是,他一个人觉着溪水前行,直到尽头,他坐在石头上,看云慢慢升起。他在自然中感受到美的真谛,在天地之大美中升华人生。

    最后一联,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他偶然遇到一位山林中的老人,便在一起谈笑,以至于忘掉了回家的期限。最后这一联,看似不经意,却依然包含人生哲理。王维在与老人的谈笑中,忘掉了回家期限,就是在生活的美中,忘掉了人生的各种限制。

    一个“期”字,恰是人生痛苦的根源,个人的自我的期望,家人对你的期望,社会对你的期望,这些都是人生的限制,使你不得不活成别人的样子。忘掉这些外在的期许,人生便可以有各种各样的活法。

    今夜鄜州月,闺中只独看。

    遥怜小儿女,未解忆长安。

    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

    何时倚虚幌,双照泪痕干。

    古代的诗人很少写妻子,就算写,他们也不会去写妻子的美,这是受古人的伦理思想所限制的,他们可以将自己的情欲投身在烟花女子身上,但不会在诗中写自己对妻子的情欲。

    在这样的情况下,杜甫的《月夜》就显得犹为难得,他正面写了妻子的美,这种美的背后,潜藏着男人对女人的情欲。

    这首诗写的是杜甫在长安是对远在鄜州的妻子的想念。开篇从想象写起,诗人想,今夜明月当空,远在鄜州的妻子只能独自一个人望着月亮,那看见尚小的儿女,还不理解母亲对长安的父亲的思念。夜空中的雾气,浸湿了妻子的鬓发,妻子的香气散播在雾气中,明月的清辉撒在妻子的玉臂上,透出阵阵寒冷。什么时候才能一起依偎有窗前,让明月照干彼此的泪痕。

    这一首诗让我们看到了杜甫的深情,是丈夫对妻子的深情,这里的妻子,不仅仅是伦理上的妻子,还是情欲上的妻子,是红玫瑰与白玫瑰统一于一体的妻子。这种深情集中体现在“香雾云鬟湿,清辉玉臂寒”一联中,在这一联的描写中,着重呈现了女性身体的美感。身体的幽香挑动着嗅觉的欲望,湿润的云鬟、洁白的玉臂,挑动着触觉的欲望。妻子在明月下久久贮立的身姿,变成一纯粹美感的画面,画面背后,是诗人杜甫爱怜的目光。

    欧丽娟在《原来唐诗可以这样读》一书说:“(妻子的形象)被赋予浓厚的感官美与感觉性,呈现女体在嗅觉、触觉、视觉上的细腻质感,引向一种原始情欲的范畴。”

    细草微风岸,危樯独夜舟。星垂*野阔,月涌大江流。名岂文章著,官应老病休。飘飘何所似,天地一沙鸥。

    《旅夜书怀》是杜甫晚年的作品,其时好友严武去世,杜甫失去了依靠,于是离开成都,来到了忠州。

    诗的开篇,从*处小处写起,江岸上,微风吹拂着细草,夜幕下,停泊着一艘桅杆高高的小船。这两句,点明了时间、地点和个人处境,“细”、“微”、“危”、“独”四字,不仅准确地写出了杜甫旅夜独宿的情景,还暗含着他孤寂悲凉的心境。这夜幕下的孤舟,便是诗人的化身。

    到第二联,诗人突然转入极大极远的景象,原野无限广阔,满天星斗低垂,明月倒映在长江中,仿佛在随着长江奔流。这一联境界壮阔气势磅礴,与首联形成强烈的对比,展现出一种动人心魄的美,传达出杜甫在逆境中的博大胸怀和兀傲不*的感情。

    第三联写诗人的现实处境,使用的是反讽的笔法,我的声名岂是因为诗文而显著,官位倒的确是因为老病而退休了。实际是,杜甫的名声本就是因为诗文而显著的,但是杜甫更希望自己是因为建功立业成名,而不希望自己因诗文成名,他的官位是被皇帝罢免的,老病只是托辞。这种反讽,透露出杜甫内心的不*,他看到国家艰难,想为国立功,但现实却给他开了个玩笑。

    最后,杜甫用沙洲上的鸥鸟,来比喻人生的处境,他在这世上漂泊,就像那无处依靠的鸥鸟。

    整体来说,这首诗是写诗人对命运控诉,对人生处境的无奈,但诗中壮阔的景象,让人感到杜甫虽处危苦穷促之境,却依然眼界阔大,胸怀广阔。诗中的情感悲慨却不衰颓,诗中有一种强大的内心力量,这也是杜甫人格伟大的地方。

    [阅读全文]...

2022-03-05 02:56:39
  • 唐诗二首是古诗词吗68句

  • 唐诗,经典
  • 人教部编本初中语文八年级下第6单元第24课《唐诗二首》测试

      一、选择题

      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挂罥(juàn)翩翩(piān)一丈绫(líng)

      B.塘坳(ào)伐薪(xīn)口称敕(chì)

      C.两鬓(bìn)突兀(wù)辗冰辙(niǎn)

      D.布衾(jīn)庇护(bì)风怒号(háo)

      下列加点词的释义正确的一项是()

      A.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看见)

      B.安得广厦千万间(安然)

      C.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把)

      D.可怜身上衣正单(使人怜悯)

      下列句子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

      A.系向牛头充炭直

      B.食不饱,力不足,才美不外见

      C.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D.选贤与能,讲信修睦

      对《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课文理解错误的一项是()

      A.这首诗属于*体诗。歌,是古诗的一种体裁。

      B.语言朴实、准确、形象、生动并带有很强的感*彩,是这首诗的一大特色。

      C.全诗通过屋破漏雨情节的描写,反映了诗人在战乱年代的贫困生活和关心天下寒士的善良愿望。

      D.全诗将叙述、描写、抒情三者融为一体,用忧国忧民这根感情线索把它们交织在一起,意境深远。

      对诗歌《卖炭翁》理解赏析正确的一项是()

      A.白居易是宋朝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是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他与唐朝的李白、杜甫一样都是著名诗人。

      B.这首诗是一首讽喻诗,也是一首叙事诗。从诗人自注“苦宫市也”,可以看出诗的主题在于揭露唐朝宫市的公开掠夺性。

      C.全诗完整地记述了卖炭老人烧炭、运炭和卖炭的经过,刻画了卖炭翁受压榨受欺凌但敢于反抗的人物形象。

      D.“卖炭翁,伐薪烧炭南山中”运用叙述,“满面尘灰烟火色,两鬓苍苍十指黑”则运用说明,全诗笔法简洁,富有表现力。

      二、情景默写

      诗文默写。

      (1)《茅屋为秋风所破歌》中表现诗人崇高理想和美好心愿以及作者忧国忧民的情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卖炭翁》中对老翁的肖像进行描写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最能体现卖炭翁的悲惨遭遇和矛盾心情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综合性学*

      学完本课后,班级举行以“古诗阅读”为主题的综合性学*活动。

      (1)[活动一:识诗人,长知识]

      唐代不少诗人都有雅号,这些雅号同他们的诗篇一样流芳千古。如李白的雅号是“诗仙”,杜甫的雅号是“诗圣”,王维的雅号是“诗佛”等。请问下列诗人中谁的雅号是“诗杰”?(____)

      A.王勃B.孟郊

      C.刘禹锡D.贺知章

      (2)[活动二:仿句子,我会填]

      仿写句子,使之构成排比句。

      我梦想,驰骋于塞外辽阔的大漠,在金黄的夕阳中,感受“长河落日圆”的雄浑;我梦想,置身于江南秀丽的小镇,在绵绵细雨中,体味“水村山郭酒旗风”的情调;我梦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我梦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选择题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秋天漠漠向昏黑(接*)

      B.翩翩两骑来是谁(骑马)

      C.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遮盖、覆盖)

      D.系向牛头充炭直(同“值”,指价钱)

      下列对《卖炭翁》一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

      A.《卖炭翁》一诗揭露了宫市的弊端带给劳动人民的不幸,表达了作者对下层劳动人民的深切同情。

      B.“把”“称”“叱”“牵”,几个简洁而有力的动词,形象地描绘出宫使如狼似虎般的蛮横掠夺。

      C.“手把文书口称敕”中的“文书”是“公文,诏书”,而小太监手里却有“文书”和“敕”,这两个词表现了宫使的狐假虎威、巧取豪夺。

      D.“牛困人饥日已高”七个字就直接写出了卖炭翁在雪地赶车行走的整个过程,形象地写出了卖炭翁卖炭的艰难困苦:路远、车重、雪厚、人苦。

    [阅读全文]...

2022-03-16 11:24:45
  • 唐朝古诗词及赏析(唐诗精选及赏析)

  • 唐诗
  • 《泊舟盱眙》

    【唐】韦建

    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城。

    *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

    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

    停泊小船儿在淮河之滨,霜降时节夕照照着清澈的河流。

    秋夜已深,潮水拍打侵袭着堤岸,天气寒冷月儿仿佛更加靠*盱眙古城。

    在广阔的*沙上栖息着南飞的大雁,驿馆里睡不着一直听着鸡鸣到天明。

    家乡​远在天际头,哪能忍受羁旅的情愁。

    1.淮水:位于中国东部,介于长江与黄河之间,是中国七大河之一。古称淮水,与长江、黄河和济水并称“四渎”。

    2.次:出外远行时停留的处所。

    3.*沙:指广阔的沙原。

    4.候馆:泛指接待过往官员或外国使者的驿馆。

    5.乡国:指家乡。北齐 颜之推《颜氏家训·勉学》:“父兄不可常依,乡国不可常保。”

    6.云霄:天际,高空。

    7.谁堪:怎能忍受。

    这是唐代诗人韦建的一首羁旅思乡诗。韦建全唐诗存诗不过二首,但这首霜降节气的诗歌写得却是接*一流诗人的水准。

    诗人从远*,动静,为我们描绘了一幅绝美的秋夜江景。其情深沉,其境悠远,极具艺术感染力。

    首联,泊舟淮水次,霜降夕流清。是说,停泊小船儿在淮河之滨,霜降时节夕照照着清澈的河流。

    首联交代了写作的基础时间和基础空间。在途径盱眙淮水的地方靠岸停息,恰逢霜降节气,夕阳西照,水流清澈。句中的 “次”,可以理解为出外远行时停留的处所。一般去哪里,可以说成次哪里,比如次盱眙,次淮安等。

    颔联, 夜久潮侵岸,天寒月*城。是说,秋夜已深,潮水拍打侵袭着堤岸,天气寒冷月儿仿佛更加靠*盱眙古城。

    上句是说诗人一夜无眠,听潮水拍打岸边的声音。下句则借用孟浩然“江清月*人”之意,改成“江寒月*人”之意。“侵”、“*”二字不但对仗工稳,而且使用妥帖,十分传神,隽永含蓄。

    颈联, *沙依雁宿,候馆听鸡鸣。是说,在广阔的沙滩上栖息着南飞的大雁,驿馆里睡不着一直听着鸡鸣到天明。这句用“*沙”对“候馆”,用“雁宿”对“鸡鸣”,很好地勾勒出一幅秋景羁旅图,使句意颇有一种“鸡声茅店月,人迹板桥霜”的孤独感。

    尾联,乡国云霄外,谁堪羁旅情。是说, 家乡远在天际头,哪能忍受羁旅的情愁呢。

    故​乡​漫漫,人在旅途,谁能不起故园情呢?此句很好地回答了前两句难以入睡的原因,那就是一种浓浓的思乡情。羁旅之情一起,内心也就很难再*静了。

    这首诗情感一以贯之,意境幽远深邃,能够融情于景,一气呵成,非常流畅,可读性极强,是写霜降时节难得一见的佳作。

    作者简介:严勇,文学硕士,江苏省作家协会会员,全国青年作家班第三期学员。现任泰州晚报副刊编辑,《稻河》编辑。已出版散文集《读书旅行》,文史集《泰州史话:运盐河边的城市》,随笔集《风韵泰州》。公开发表文章三百余篇。

    [阅读全文]...

2022-04-15 03:22:30
  • 《唐诗新唱》歌词

  • 《唐诗新唱》歌词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复水流,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 床前的月光,窗外的雪,高飞的白鹭复水流,唐诗里有画,唐诗里有歌,唐诗像清泉流进我心窝,相思的风啊,路上的雪,天上的朝夕飞翔的歌,唐诗里有乐,唐诗里有苦,唐诗是祖先在像我诉说。

      读: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六遍: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啦啦啦啦… …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啦啦啦啦啦… … 春 眠 不 觉 晓, 处 处 闻 啼 鸟。 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夜 来 风 雨 声, 花 落 知 多 少。

    [阅读全文]...

2022-02-15 12:06:17
新昌唐诗之路的古诗 - 句子
新昌唐诗之路的古诗 - 语录
新昌唐诗之路的古诗 - 说说
新昌唐诗之路的古诗 - 名言
新昌唐诗之路的古诗 - 诗词
新昌唐诗之路的古诗 - 祝福
新昌唐诗之路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