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嘉字有关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嘉字有关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嘉字有关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嘉字有关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题嘉州嘉望亭
韩琦〔宋代〕
欲知藩境得嘉名,试策筇枝上此亭。江色照城*似练,岚光堆槛活如屏。
好遨民阜充衢乐,出品花奇袭坐馨。使驲暂来闲寓目,几多高意在鸿冥。
甥嘉北采出其谒逢干庙之作予为和之嘉时谪茂州判
李梦阳〔明代〕
汝谒双忠庙,徘徊几度吟。暴云连海白,积水带城阴。
自抆看碑泪,谁知驻马心。未须悲远窜,不死是恩深。
德辉郎君名嘉橘其小字也书来云修嘉辰故事并
李石〔宋代〕
风高准拟整乌巾,簪菊难逢酒主人。为语闭门投辖子,一般曲糵万家春。
德辉郎君名嘉橘其小字也书来云修嘉辰故事并
李石〔宋代〕
逐客佳晨省醉眠,出门未办杖头钱。却因厨酿分双榼,添入诗图作九仙。
江仲嘉仕吴兴雅重道场山长老惠颜仲嘉之柩以八月十五日至山下颜以是日告寂
程俱〔宋代〕
道人非复世间情,居士空留身后名。共拟凌云成一笑,不妨乘月话三生。
桐乡定有蝉衣在,葱岭遥知虎锡鸣。耿耿幽怀无处写,眼中泉石记经行。
仲嘉分题得诗分韵得经字是日仲嘉以事先归代作一首
程俱〔宋代〕
六义出秦火,至今如日星。人言三百篇,圣手昔所经。
我疑东家丘,削迹不自惩。羁臣与孽子,中有怨刺情。
胡为不删去,被彼弦歌声。遂令甫白辈,不识至道精。
昔为人所重,今为时所轻。
文嘉疏花冷蕊小幅用画间题者韵四首 其一 文嘉
弘历〔清代〕
野草閒花遍谷香,谁教冷蕊绽旃堂。当秋乍看冰心白,破腊全欺磬口黄。
虽有嘉肴
戴圣〔两汉〕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故曰:教学相长也。《兑命》曰“学学半”,其此之谓乎!
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辛弃疾〔宋代〕
别茂嘉十二弟。鹈鴂、杜鹃实两种,见《离骚补注》
绿树听鹈鴂。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算未抵、人间离别。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看燕燕,送归妾。
将军百战身名裂。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正壮士、悲歌未彻。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谁共我,醉明月。
南有嘉鱼
佚名〔先秦〕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乐。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君子有酒,嘉宾式燕以衎。
南有樛木,甘瓠累之。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
翩翩者鵻,烝然来思。君子有酒,嘉宾式燕又思。
虽有嘉肴,弗食,不知其旨也;虽有至道,弗学,不知其善也。——戴圣《虽有嘉肴》
向河梁、回头万里,故人长绝。——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将军百战身名裂。——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风老莺雏,雨肥梅子,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夏日溧水无想山作》
易水萧萧西风冷,满座衣冠似雪。——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元嘉草草,封狼居胥,赢得仓皇北顾。——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善人同处,则日闻嘉训;恶人从游,则日生邪情。——《后汉书·列传·杨李翟应霍爰徐列传》
北风吹雪四更初,嘉瑞天教及岁除。——陆游《除夜雪》
故曰:教学相长也。——戴圣《虽有嘉肴》
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韩愈《师说》
是故学然后知不足,教然后知困。——戴圣《虽有嘉肴》
谁共我,醉明月。——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后皇嘉树,橘徕服兮。——屈原《橘颂》
大学之法:禁于未发之谓豫;当其可之谓时;不凌节而施之谓孙;相观而善之谓摩。——戴圣《虽有嘉肴》
知不足,然后能自反也;知困,然后能自强也。——戴圣《虽有嘉肴》
重湖叠巘清嘉。——柳永《望海潮·东南形胜》
啼鸟还知如许恨,料不啼清泪长啼血。——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李白《永王东巡歌十一首》
嘉树下成蹊,东园桃与李。——阮籍《咏怀八十二首》
嘉会难再遇,三载为千秋。——佚名《别诗三首 / 与苏武》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佚名《小雅·鹿鸣》
马上琵琶关塞黑,更长门、翠辇辞金阙。——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烈日秋霜,忠肝义胆,千载家谱。——辛弃疾《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南有嘉鱼,烝然汕汕。——佚名《南有嘉鱼》
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茶经·一之源》
可以荐嘉客,奈何阻重深。——张九龄《感遇·江南有丹橘》
荆棘满野,而望收嘉禾者愚;私念满胸,而欲求福应者悖。——《格言联璧·悖凶类》
每恨蟪蛄怜婺女,几回娇妒下鸳机,今宵嘉会两依依。——毛文锡《浣溪沙·七夕年年信不违》
更那堪、鹧鸪声住,杜鹃声切。——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啼到春归无寻处,苦恨芳菲都歇。——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千里嘉陵江水色,含烟带月碧于蓝。——李商隐《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
大学始教,皮弁祭菜,示敬道也。——戴圣《虽有嘉肴》
看燕燕,送归妾。——辛弃疾《贺新郎·别茂嘉十二弟》
嘉彼钓叟,得鱼忘筌。——嵇康《赠秀才入军·其十四》
水性自云静,石中本无声;如何两相激,雷转空山惊?——韦应物《听嘉陵江水声寄深上人》
鼓角揭天嘉气冷,风涛动地海山秋。——贯休《献钱尚父》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刘孝绰《咏素蝶诗》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佚名《小雅·鹿鸣》
南有嘉鱼,烝然罩罩。——佚名《南有嘉鱼》
嘉陵江色何所似?石黛碧玉相因依。——杜甫《阆水歌》
青青河畔草,嘉麦生同墟。——边定《送王时敏之京》
欲收嘉景此楼中,徙倚阑干四望通。——曾巩《甘露寺多景楼》
君子有酒,嘉宾式燕绥之。——佚名《南有嘉鱼》
艰辛做就,悲辛滋味,总是辛酸辛苦。——辛弃疾《永遇乐·戏赋辛字送茂嘉十二弟赴调》
鹿鸣思野草,可以喻嘉宾。——佚名《旧题苏武诗 / 别诗四首·其一》
娟娟缺月隐云雾,濯濯嘉禾秀稂莠。——苏轼《石鼓歌》
新亭俯朱槛,嘉木开芙蓉。——柳宗元《芙蓉亭》
嘉陵江水此东流,望喜楼中忆阆州。——李商隐《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
今朝相送东流后,犹自驱车更向南。——李商隐《望喜驿别嘉陵江水二绝》
铜官山醉后绝句_李白的诗原文赏析及翻译
铜官山醉后绝句
唐代李白
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
应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应须一作:要)
译文
我爱铜官山,这里乐无穷,住它千年也不想离开。
我要天天长舒舞袖,拂遍五松山的山山水水。
注释
铜官:铜官山,在今铜凌市,盛产铜及其它有色金属矿藏,为中国有色金属矿的重要基地之一。铜官山矿历史悠久,唐以前就开采,唐时在此设置“铜官冶”、“铜官场”,铜官山由此而得名。
拟:欲。未拟还:言留恋铜官山,不想离开。
要须:需要,必当。
鉴赏
这首诗虽只是短短的五言绝句,但其间诗人思想情感高强度的抒发和艺术夸张手法的大胆使用让人们拍案叫“绝”。
“我爱铜官乐”,诗中首句就开门见山点出全诗主旨。这里诗人直抒胸臆,豪爽坦荡,用侠人直语引出诗人对铜陵深沉爱的情感,夸张之源正在于此。爱铜陵之情,诗人先从眷恋不舍之情写起——“千年未拟还”。“千年”从时间上极度夸张,引出了诗人对铜陵爱的延绵,从时间(数字)的夸张,引出情感的夸张,表现诗人情感的真挚。诗人置酒铜官山,宴饮谈笑,挥动象征壮志的长剑助兴,拂动帘大的衣袖歌舞长啸,使读者羡慕其乐。由宴饮歌舞之乐,诗人又用夸张把情感推向*。
三、四两句即言诗人对铜官山欢宴之乐还嫌不足以表达自己的爱意,尚须一回舞袖,拂尽秀色可餐的五松山。五松山山秀木荣,山上岗峦泉洞、花草树木,不可能教“舞袖”“拂尽”,这是浪漫色彩行为的`空间上的夸张,表现了诗人对铜陵山山水水的深情蜜意,“拂尽”二字,表现了诗人内心似水柔情。诗中用的两处夸张,方式虽属相同,皆属于扩大夸张,即故意把一般事物往大(多、快、高、长、强……)处说(前者把时间往长处说,后者把空间往大处说),但细加斟酌,二者尚萌不同。前一夸张写得较虚较略,后一夸张写得较详较实,两者从时间、空间的不同角度烘云托月,在造成色彩强烈的艺术境界中,让诗人“我爱铜官乐“感情的积聚爆发。
由此可见,在抒情诗里,夸张能把诗人的情感强烈鲜明地抒发出来。夸张的“失真”和悖理,诗情的真实和感人,二者反映了艺术真实和生活真实的差异和联系。而正如艺术真实离不开生活真实一样,夸张当然也离不开诗人郁积的深沉强烈的思想感情。无此,夸张就会成为无本之木、无源之水,无法拨动读者情感共鸣的心弦。李白这首诗中夸张手法的成功就在于有雄厚的思想情感基础作后盾。
创作背景
这首诗是李白于天宝十三年(754)游铜陵时所作,作者看到铜官山、五松山的雄浑景色,酒醉以后,兴奋地舞之蹈之,再也不想回长安去了,也是作者不愿低头折腰事*的傲慢者的心态,同时也是壮志难酬,满腹才华无处发挥作用的失意者的心态。
“应须回舞袖”“要须回舞袖”之辩
唐开元年间(公元713——741年),铜陵虽未置县,但朝廷封铜官山为利国山,并派铜官开采铜矿。铜官山冶矿场景壮观,风景秀丽,李白多次到此游览赋诗,天宝十三年(公元754年)所作《铜官山醉后绝句》即其中之一。诗云:“我爱铜官乐,千年未拟还。应须回舞袖,拂尽五松山。”但到清.乾隆二十二年(公元1757年)李青岩等人纂修的《铜陵县志》不知何由将诗中“应须”二字转抄成“要须”,时至*年,尤其是铜陵人转抄引用此诗的颇多,有引用“应须”的,也有引用“要须”的,正误难分。应是“应须回舞袖”。可查验明朝嘉靖四十二年(公元1563年)铜陵知县李士元主编《铜陵县志》,原木刻版现藏于宁波天一阁。今查木刻版的影印本《嘉靖铜陵县志》,仍是“应须回舞袖”,而非“要须”二字。该版《嘉靖铜陵县志》,是现存距李白游铜陵吟此绝句时间最*的、可查阅到的历史文字资料,比清代李青岩编纂《铜陵县志》要早194年,比清代编纂的《全唐诗》及清代王琦注的《李太白全集》要早200多年。《嘉靖铜陵县志》是古代典籍中最早记载李白游铜陵吟咏诗句的历史文献,据此,“要须”疑是“应须”之误。
仓央嘉措诗集
寄语:六世*仓央嘉措是*历史上著名的人物,作为上层统治阶级争权夺利牺牲品的仓央嘉措,开始了自己的流浪生活。先后周游了多个地方。曾当过乞丐,送过尸体,生活极为艰苦。由于接触过广大的人民群众,有丰富的生活实践,从而写出了优美动人的《仓央嘉措情歌》。他身份尊贵,贵为*之王,却有一颗不避世俗的心,向往自由、爱情、人世之乐。在佛的世界里,他是一个“异类”,敢于突破世俗。在人的世界里,他被称为“世间最美的情郎”,敢于追求真爱。在艺术的世界里,他是一朵奇葩,写了许多流传至今的诗句和情歌。仓央嘉措诗集由励志故事网收录,欢迎阅读。
那一日
我闭目在经殿的香雾中
蓦然听见你诵经的真言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
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
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世
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
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
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
只为投下你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
听一宿梵唱,不为参悟
只为寻找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瞬
我飞羽成仙,不为长生
只为佑你*安喜乐
那一日,那一月,那一年,那一世……
只是,就在那一夜
我忘却了所有
抛却了信仰,舍弃了轮回
只为,那曾在佛前哭泣的玫瑰
早已失去旧日的光泽
1、《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你跟,或者不跟我
我的手就在你手里
不舍不弃
来我的怀里
或者
让我住进你的心里
默然相爱
寂静欢喜
2、《那一世》
那一刻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日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转山转水转佛塔啊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那一瞬,
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安喜乐。
3、《十诫诗》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4、《问佛》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我问佛:为何不给所有女子羞花闭月的容颜?
佛曰:那只是昙花的一现,用来蒙蔽世俗的眼
没有什么美可以抵过一颗纯净仁爱的心
我把它赐给每一个女子
可有人让它蒙上了灰
我问佛:世间为何有那么多遗憾?
仓央嘉措(藏文:ཚངས་དབྱངས་རྒྱ་མཚོ།;Tshangs-dbyangs-rgya-mtsho1683.03.01-1706.11.15),门巴族,六世**,法名罗桑仁钦仓央嘉措,*历史上著名的诗人、政治人物。下面我们为你带来仓吉嘉措的,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到大家。
仓吉嘉措的情诗篇一世间安得双全法
住进布达拉宫,
我是雪域最大的王。
流浪在*街头,
我是世间最美的情郎。
与玛吉阿米的更传神,
自恐多情损梵行,
入山又怕误倾城。
世间安得双全法,
不负如来不负卿。
那一世
那一刻,
我升起风马不为乞福,只为守候你的到来。
那一天,
闭目在经殿香雾中,蓦然听见,你颂经中的真言。
那一日,
垒起玛尼堆,不为修德,只为投下心湖的石子。
那一夜,
我听了一宿梵唱,不为参悟,只为寻你的一丝气息。
那一月,
我摇动所有的经筒,不为超度,只为触摸你的指尖。
那一年,
磕长头匍匐在山路,不为觐见,只为贴着你的温暖。
那一世,
转山转水转佛塔,不为修来生,只为途中与你相见。
那一瞬,
我飞升成仙,不为长生,只为佑你*安喜乐。
十诫诗
第一最好不相见,如此便可不相恋。
第二最好不相知,如此便可不相思。
第三最好不相伴,如此便可不相欠。
第四最好不相惜,如此便可不相忆。
第五最好不相爱,如此便可不相弃。
第六最好不相对,如此便可不相会。
第七最好不相误,如此便可不相负。
第八最好不相许,如此便可不相续。
第九最好不相依,如此便可不相偎。
第十最好不相遇,如此便可不相聚。
但曾相见便相知,相见何如不见时。
安得与君相诀绝,免教生死作相思。
见与不见
你见,或者不见我
我就在那里
不悲不喜
你念,或者不念我
情就在那里
不来不去
你爱,或者不爱我
爱就在那里
不增不减
马的古诗
在日常学*、工作抑或是生活中,大家都接触过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古诗的类型有很多,你都知道吗?以下是小编整理的马的古诗,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马
【唐】陈凝
未明龙骨骏,幸得到神州。自有千金价,宁忘伯乐酬。
虽知殊款段,莫敢比骅骝。若遇追风便,当轩一举头。
病马
【唐】杜甫
乘尔亦已久,天寒关塞深。尘中老尽力,岁晚病伤心。
毛骨岂殊众,驯良犹至今。物微意不浅,感动一沉吟。
咏马
【唐】韩琮
曾经伯乐识长鸣,不似龙行不敢行。
金埒未登嘶若是,盐车犹驾瘦何惊。
难逢王济知音癖,欲就燕昭买骏名。
早晚飞黄引同皂,碧云天上作鸾鸣。
骢马
【唐】霍总
青骊八尺高,侠客倚雄豪。踏雪生珠汗,障泥护锦袍。
路傍看骤影,鞍底卷旋毛。岂独连钱贵,酬恩更代劳。
紫骝马
【唐】李白
紫骝行且嘶,双翻碧玉蹄。临流不肯渡,似惜锦障泥。
白雪关山远,黄云海戍迷。挥鞭万里去,安得念春闺。
马
【唐】李峤
天马本来东,嘶惊御史骢。苍龙遥逐日,紫燕迥追风。
明月来鞍上,浮云落盖中。得随穆天子,何假唐成公。
病骢马
【唐】罗隐
枥上病骢蹄褭褭,江边废宅路迢迢。
自经梅雨长垂耳,乍食菰浆欲折腰。
金络衔头光未灭,玉花毛色瘦来焦。
曾听禁漏惊街鼓,惯踏康庄怕小桥。
夜半雄声心尚壮,日中高卧尾还摇。
龙媒落地天池远,何事牵牛在碧霄?
咏马
【唐】杨师道
宝马权奇出未央,雕鞍照曜紫金装。
春草初生驰上苑,秋风欲动戏长杨。
鸣珂屡度章台侧,细蹀经向濯龙傍。
徒令汉将连年去,宛城今已献名王。
骢马
【唐】沈佺期
西北五花骢,来时道向东。四蹄碧玉片,双眼黄金瞳。
鞍上留明月,嘶间动朔风。借君驰沛艾,一战取云中。
紫骝马
【唐】沈佺期
青玉紫骝鞍,骄多影屡盘。荷君能剪拂,躞蹀喷桑干。
踠足追奔易,长鸣遇赏难。摐金一万里,霜露不辞寒。
咏马二首
古诗《风》
《风》这首古诗的作者是李峤,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古诗《风》,欢迎大家分享。
《风》古诗原文: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
《风》注释:
1、解落:吹落,散落。解:解开,这里指吹。
2、三秋:秋季。一说指农历九月。
3、能:能够。二月:农历二月,指春季。
4、过:经过。
5、斜:倾斜。
《风》译文:
风能吹落秋天金黄的树叶,能吹开春天美丽的鲜花。
刮过江面能掀千尺巨浪,吹进竹林能使万竿倾斜。
《风》赏析1: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这是一首描写风的小诗,它是从动态上对风的一种诠释和理解。
风无形,空气流动形成风。但它又是有形的,一阵微风掠过,小草含笑向人们点头,花儿在风中摇曳着,变着法儿撒欢儿,炊烟随着风的节奏跳起直上重霄的舞蹈,纤细的柳枝轻拂着树下游人的脸庞。
风也有自己的思想和感情,当它欢欣的时候,往往伴着细雨洋洋洒洒飘落,春天来临的时候,风过千山秀、二月春风似剪刀,春风拂拂,像“飞天”的裙裾在梳理着,春风吹醒冬眠的柳绦,春风送来翩飞的燕子,春风吹绿了千沟万壑,春风摇醒了小草的青春,也在人们心中播下了盎然的春意。
当它发怒的时候,过江卷起漫天狂澜,有苏轼的《赤壁怀古》来证明: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它引发海啸,将参天大树连根拨起,用掌击碎轿车甩向路沟,用衣袖挥断成片树木,狂笑着,轻蔑地看着对它束手无策的人们,视自己为一列战车,而世上万物如螳臂。
当它悲哀的时候,会发出呜呜咽咽的声音,似在诉说心中的悲怨与委屈,似小孩在哭泣,听之也不得不为之动容。
风是神奇的,风是千变万化的,风是柔弱的,风又是强悍的。敏感的风,多情的风,凄婉的风,千姿百态的风,你是人类的朋友,却也给人类带来无尽的灾难,风,你让人不得不爱,同时也让人惧之三分。
《风》赏析2:
这首诗写出了风的力量。
“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前两句就“风”的季节功能而言:秋风能令万木凋零,春风却又能教百花绽放;后两句则就“风”所到之处,呈不同景象来描写:风过江上时,则水面波浪滔滔;入竹林时,只见竹竿一齐倾斜。风,为自然界之物象,本是看不见摸不着,只能经由生命个体用心去感受或通过外物的变化知晓。因此,全诗无出现一个“风”字,也没有直接描写风之外部形态与外显特点,而是通过外物在风的作用下原质或原态的改变去表现风之柔情与强悍。可见诗人对物态常识的熟知与了然。在这种生活常识的支撑下,诗人熟练地通过外物的形变来显发风之特点,以间接描写来表现风的种种情态,让人真切感受风的温存与魅力。
“赋、比、兴”为古典诗歌表现的基本手法。所谓的“兴”意指“兴发”“感兴”,由物及心,即因为外物的作用而产生内心“情变”。“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叶落”与“花开”,乃事物发展到极态而自然产生的质变,外力的作用只能是加速或减缓其变化的速度。在此处,诗人把叶落花开归因于风的作用,表现出作者观察的细微与内心的细腻,把自然万物的变化同风——外力的作用,紧密地联系在一起,隐性地昭示着风之生命力及其给外物的温情关怀。
“解落”,“解”字用得好。常言道“秋风扫落叶”,秋风之蛮横可见一斑。不用“扫”“吹”,也不用“刮”“剥”,就用一个“解”。“解”,是细心,是用心,是专心地去化解,不急不慢,不狂不躁,让叶儿怡然清爽地离开了母体,找到了很好的归宿。风之柔情让人感动。“能开”,“开”,是唤醒,是催生,是召唤,在寒冬中沉睡的花儿,在风儿的轻轻抚摸下,睁开惺忪的睡眼,伸伸懒腰,又将迎来一个美丽、美好、美妙的.春意。风之温情让人舒坦。“解落”与“能开”,把风的温存柔情表现得淋漓尽致,也深深地触动了读者那或许早有些漠然的心绪,重新唤醒人们对美好生命的感念。
“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风,“过江”卷起“千尺浪”,风急浪高,直冲云宵,风之气力是何等威风;风,“入竹”引来“万竿斜”,风狂竹伏,万般无奈,风之外力是何等潇洒。此处,风之强悍,风之强劲,风之强势,同之前风之温情,风之柔情,风之痴情形成强烈的反差。任何一种生命都有其“喜怒哀乐”之表现,“风”也不例外。风的变幻莫测便是很好的例证。
讲究对仗或对偶,《风》一诗亦如此。例,“解落”对“能开”,“三秋叶”对“二月花”工整有序。“解落三秋叶,能开二月花”,如果说,诗的前两句在“兴发”方面更为出色的话,则后两行在“对仗”则更显特色,“过江千尺浪,入竹万竿斜”,“一过”“一入”,“一高”“一低”,“一直”“一斜”,把风对自然界物象在风的作用下所产生的变幻鲜活而传神地表现出来。
这首诗的妙处在于写风,全诗除诗名外,却不见风字。每一句都表达了风的作用,如果将四句诗连续起来,反映了世间的欢乐和悲伤,表达了“世风”和“人风”,风是善变的,有柔弱,又有彪悍,风是多情的,姿态丰盈,万竹起舞,短短的四句诗,以动态的描述诠释了风的性格。
作者简介:
李峤(645~714年),字巨山,赵郡赞皇(今河北赞皇县)人。唐朝时期宰相。
出身赵郡李氏东祖房,早年进士及第,历任安定小尉、长安尉、监察御史、给事中、润州司马、凤阁舍人、麟台少监等职。武周时期,依附张易之兄弟。中宗年间,依附韦皇后和梁王武三思,官至中书令、特进,封为赵国公。唐睿宗时,贬为怀州刺史,以年老致仕。唐玄宗时,再贬滁州别驾,迁庐州别驾。开元二年(714年)病逝于庐州,终年七十岁。
李峤生前以文辞著称,与苏味道并称“苏李”,又与苏味道、杜审言、崔融合称“文章四友”,晚年成为“文章宿老”。先后历仕五朝,趋炎附势,史家评价以贬义居多。
蜂古诗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许多人都接触过一些比较经典的古诗吧,狭义的古诗,是指产生于唐代以前并和唐代新出现的*体诗(又名今体诗)相对的一种诗歌体裁。古诗的类型多样,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蜂古诗,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罗隐 蜂
不论*地与山尖,无限风光尽被占。
采得百花成蜜后,为谁辛苦为谁甜?
【译文及注释】
无论是*地还是山尖,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被蜜蜂占领。它们采尽百花酿成蜜后,到头来又是在为谁忙碌?为谁酿造醇香的蜂蜜呢? 这首诗通过对蜜蜂形象的描写,歌颂了不辞辛苦为他人酿造幸福生活,并讽刺了那些不劳而获的人。
1、山尖:山峰的顶端。
2、尽:全部。
3、占:占其所有。
4、甜:醇香的蜂蜜
5、采:采摘。
6、为【wèi】替。还读wéi,如“敢作敢为”
【赏析】
蜂与蝶在诗人词客笔下,成为风韵的象征。然而小蜜蜂毕竟与花蝴蝶不同,它是为酿蜜而劳苦一生,积累甚多而享受甚少。诗人罗隐着眼于这一点,写出这样一则寄慨遥深的诗的“动物故事”。仅其命意就令人耳目一新。此诗艺术表现上值得注意的有三点:一、欲夺故予,反跌有力。此诗寄意集中在末二句的感喟上,慨蜜蜂一生经营,除“辛苦”而外并无所有。然而前两句却用几乎是矜夸的口吻,说无论是*原田野还是崇山峻岭,凡是鲜花盛开的地方,都是蜜蜂的领地。这里作者运用极度的副词、形容词──“不论”、“无限”、“尽”等等,和无条件句式,极称蜜蜂“占尽风光”,似与题旨矛盾。其实这只是正言欲反、欲夺故予的手法,为末二句作势。俗话说:抬得高,跌得重。所以末二句对前二句反跌一笔,说蜂采花成蜜,不知究属谁有,将“尽占”二字一扫而空,表达效果就更强。如一开始就正面落笔,必不如此有力。
二、叙述反诘,唱叹有情。此诗采用了夹叙夹议的手法,但议论并未明确发出,而运用反诘语气道之。前二句主叙,后二句主议。后二句中又是三句主叙,四句主议。“采得百花”已示“辛苦”之意,“成蜜”二字已具“甜”意。但由于主叙主议不同,末二句有反复之意而无重复之感。本来反诘句的意思只是:为谁甜蜜而自甘辛苦呢?却分成两问:“为谁辛苦”?“为谁甜”?亦反复而不重复。言下辛苦归自己、甜蜜属别人之意甚显。而反复咏叹,使人觉感慨无穷。诗人矜惜怜悯之意可掬。
三、寓意遥深,可以两解。此诗抓住蜜蜂特点,不做作,不雕绘,不尚词藻,虽*淡而有思致,使读者能从这则“动物故事”中若有所悟,觉得其中寄有人生感喟。有人说此诗实乃叹世人之劳心于利禄者;有人则认为是借蜜蜂歌颂辛勤的`劳动者,而对那些不劳而获的剥削者以无情讽刺。两种解会似相龃龉,其实皆允。因为“寓言”诗有两种情况:一种是作者为某种说教而设喻,寓意较浅显而确定;另一种是作者怀着浓厚感情观物,使物著上人的色彩,其中也能引出教训,但“寓意”就不那么浅显和确定。如此诗,大抵作者从蜂的“故事”看到那时苦辛人生的影子,但他只把“故事”写下来,不直接说教或具体比附,创造的形象也就具有较大灵活性。而现实生活中存在着不同意义的苦辛人生,与蜂相似的主要有两种:一种是所谓“终朝聚敛苦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红楼梦》“好了歌”);一种是“运锄耕劚侵星起”而“到头禾黍属他人”。这就使得读者可以在两种意义上作不同的理解了。但是,随着时代的前进,劳动光荣成为普遍观念,“蜂”越来越成为一种美德的象征,人们在读罗隐这诗的时候,自然更多地倾向于后一种解会了。可见,“寓言”的寓意并非一成不变,古老的“寓言”也会与日俱新。
这是一首咏物诗,也是一首寓理诗。诗人借引用蜜蜂辛勤劳动的高尚品格,也暗喻作者对不劳而获的人的痛恨与不满。
1、《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浓阴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2、《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3、《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4、《夏日对雨》
唐·裴度
登楼逃盛夏,万象正埃尘。
对面雷嗔树,当街雨趁人。
檐疏蛛网重,地湿燕泥新。
吟罢清风起,荷香满四邻。
5、《夏日南亭怀辛大》
唐·孟浩然
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
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
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
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
感此怀故人,中宵芝劳梦想。
6、《始夏南园思旧里》
唐·韦应物
夏首云物变,雨余草木繁。
池荷初帖水,林花已扫园。
萦丛蝶尚乱,依阁鸟犹喧。
对此残芳月,忆在汉陵原。
7、《夏意》
宋·苏舜钦
别院深深夏簟清,石榴花开透帘明。
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8、《客中初夏》
宋·司马光
四月清和雨乍晴,南山当户转分明。
更无柳絮因风起,惟有葵花向日倾。
9、《鹧鸪天》
宋·苏轼
林断山明竹隐墙,乱蝉衰草小池塘。
翻空白鸟时时见,照水红蕖细细香。
村舍外,古城旁,杖藜徐步转斜阳。
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
10、《幽居初夏》
宋·陆游
湖山胜处放翁家,槐柳阴中野径斜。
水满有时观下鹭,草深无处不鸣蛙。
箨龙已过头番笋,木笔初开第一花。
叹息老来交旧尽,睡余谁共午瓯茶?
有字是嘉的古诗
嘉丹的古诗
朱嘉的古诗
带嘉的古诗
嘉菁的古诗
有嘉有月的古诗
有嘉君的古诗
有嘉木的古诗
古诗带嘉贝的
嘉奖的古诗
含嘉贞的古诗
带嘉琪的古诗
带嘉子的古诗
有少嘉字的古诗
嘉福寨的古诗
孔嘉慧的古诗
嘉熙的古诗
带嘉悦的古诗
含顺嘉的古诗
古嘉州的古诗
含嘉字的古诗
有关嘉福的古诗
带嘉和倩的古诗
带嘉带宸的古诗
佳和嘉字的古诗
带美和嘉的古诗
带嘉和微的古诗
带有嘉韵的古诗
古诗中的雨嘉
有嘉辰二字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