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宋翁卷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宋翁卷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宋翁卷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宋翁卷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翁卷《乡村四月》古诗配图及翻译赏析
《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翁卷《乡村四月》古诗配图及翻译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子蚕桑又插田。
注释
山原: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地。
子规:鸟名,杜鹃鸟。
才了:刚刚结束。蚕桑:种桑养蚕。插田:插秧。
译文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赏析:
《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前两句写自然景象。“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诗人从视觉角度着眼,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第二句不仅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声,*添了无限的生机。后两句写农家的繁忙。“乡村四月闲人少”一句,绘尽农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而第四句以“蚕桑”照应首句的“绿遍山原”,以“插田”照应首句的“白满川”,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不言“忙”而“忙”意自见。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前两句描绘自然景物: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出了出来。以“绿遍”形容草木葱郁,“白满”表示雨水充足,“子规声”暗寓催耕之意,生动地展现出“乡村四月”特有的风物。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画面上主要突出刚刚收完蚕茧便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卷。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其实那不是雾,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广阔,笔触细腻;色调鲜明,意境朦胧;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四月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这首诗全篇语言朴实生动,风格*易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
到叶绍翁的名字大家都比较熟悉,他是宋朝比较少数的被人们所熟知的诗人,时至今日,他现存的诗作有40多首,诗文风格清丽,意境高远,尤其擅长七言绝句,是当时江湖诗派的代表性人物,尤其是他的那首《游园不值》更是惊艳千古,成为家喻户晓的一首名篇。这首诗大家都以为是一首写景诗,可是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却有很多人都不知晓,诗人想表达的你真的理解吗?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所描写的是诗人在春天游园时,眼前所见到的美丽春景,诗人对眼前的无限春光十分喜爱,于是便创作出这首诗。如果单从诗的表面上看,是诗人虽然并没有进入园中看到园中到底是何景色,可是从那探出墙外的一只红杏身上,他却已经看到了园内的春景,并感受到了盎然的春意与生机。美景固然值得欣赏,但真正值得我们学*的却是诗人想要告诉我们的哲理。
在这首诗的前两句中,诗人非常有兴致的为我们描写了自己游园时却遭遇闭门羹的景象。诗文的大概意思是说,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春天里,诗人准备出门踏青,走着走着就来到了一座花园前,想要进去观赏一下里面的树木,于是轻轻敲了几下门,但是却没有人应,又敲了几次依旧如此,想来应该是园主担心外人踩坏了他园中的那些青苔吧。
因为敲门而无人应答,所以诗人故意将园子主人写为有意拒绝客人,实则却是为了给诗文的后两句做铺垫。试想一下,诗人本来是兴致盎然的,可是却未能进门,自然是十分扫兴,心情也是很失落,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他离去之时突然见到园中有红杏探出墙外来,这种突如其来的惊喜,让整首诗的情感一下子变得鲜活饱满起来。
而这首诗的后两句是流传千古的经典佳句,它仅仅承接着这首诗的前两句,大概意思是说,正在诗人感到无可奈何想要离开的时候,抬起头却发现有一只正在盛开的红杏从围墙内伸了出来,顿时诗人觉得这满园的春色全都汇聚在这一枝红杏之上。在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的写法,通过“关不住”与“出墙来”,将红杏赋予人格的特征,也显示出了勃勃的生机。
而在这首诗中的那支红杏,既代表着这花园之中的景象,同时也代表着所有春天的气息。当然了,最主要的还是这后两句中所蕴含着的那深刻的道理,春色是生机勃勃的,是大自然的象征,所以就算再高的围墙也是难以困住的,暗示着一切符合自然生长规律的事物,无论被什么束缚,也终有冲破的那一天。
而诗人想要告诉我们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只要我们能够遵循客观的发展规律,坚持不懈,那么早晚有一天会冲破重重阻碍,蓬勃发展。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虽然篇幅很短,可是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尤其是这道理,更是值得我们铭记。如果静下心来仔细品读,相信在每次品读时都会有一番新的收获。
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因此,我建议大家,要多读历史,多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智慧。在所有史书中,《资治通鉴》几乎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看完等于多活了1300年。
因此通过《资治通鉴》,我们可以前人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只要学好了,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学*工作,都能游刃有余。
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比较吃力的。因此,陶陶向大家推荐一套好书——《白话资治通鉴》。
这套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中台湾地区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
因为编纂此书的学者本都是国学大家,因此这套书绝不是现在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携带私货的资治通鉴。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添枝叶。而且是全本。
有简明皇帝谱系表、官制简表。出来后得到了国学大师钱穆跟台静农的推荐。
做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因为这一套在头条做活动,一套十大本,原价498,现在头条读者只要208,可以说是很超值了。
对于这本书,只要能够读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获。因此陶陶建议大家,赶紧买这套书,多读几遍,长长见识,学学权谋。相信读完这本书,你将比别人多走1300多年的人生路。
《乡村四月》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南宋诗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生卒年不详,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屡考进士不中,布衣文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 。他的诗大多讲究技巧,有清新淡远的意味,讲究锤炼字句,写景善白描,时有佳句,为人传诵,着有《四岩集》、《苇碧轩集》。
注释:
1、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山原,*地,河流。
2、子规:杜鹃鸟。
3、才了:刚刚。
4、山野:山陵和原野。
5、蚕桑:种桑养蚕。
6、了:结束。
译文:
山陵、原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稻田里的色彩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活儿,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情又开始插秧了。
中心思想:
整首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因此,翁卷有乡村诗人的美称。 挥墨了一幅农民丰富、繁忙的乡村田园生活。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好句摘抄网网站为您整理《叶绍翁的古诗》,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叶绍翁的古诗
1、《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2、《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台,小扣柴扉久不开。
3、《嘉兴界》
*野无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
4、《田家三咏》
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
5、《田家三咏》
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
6、《汉武帝》
殿号长秋花寂寂,台名思子草茫茫。
7、《青溪阁》
江总能文土,空贻狎客名。
8、《西湖秋晚》
爱山不买城中地,畏客长撑屋后船。
9、《秋日游龙井》
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
10、《出北关二里》
脱衣命仆洗尘埃,篱落人家未见梅。
11、《过崇德》
野塍泉自注,断岸柳空存。
12、《九日呈真直院》
秋负吹客客思家,破帽从渠自在斜。
13、《访龙井山中村叟》
雨打荒篱豆荚垂,柴门未启立多时。
14、《大涤山》
倦身只欲卧林丘,羽客知心解款留。
15、《赋葛天民栽苇》
叶碍渔舟入,丛分水国宽。
16、《登谢屐亭赠谢行之》
君家灵运有山癖,*生费却几两屐。
17、《赏梅》
梅花宜雪犹宜月,水畔山边更自奇。
18、《表忠观韩小官人》
观里韩风子,无心似有灵。
19、《发长安堰》
夏老虫声切,晨兴草气香。
20、《葛天民隐居》
种竹成新列,移兰即旧阴。
精选阅读
叶绍翁的诗
1、《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2、《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3、《出北关二里》
脱衣命仆洗尘埃,篱落人家未见梅。
4、《送冯济川归蜀》
1、《猫图》 醉薄荷,扑蝉蛾。 主人家,奈鼠何。
2、《赞洞宾像》 捻吟髭,剑在前。 心中月,天上圆。
3、《田舍小憩》 犬驯迎且吠,儿小笑还啼。 樱熟施鱼网,桑空卧竹梯。 枯枝禽啄折,野草鹿眠低。 屋后登山路,牛栏更向西。
4、《寓居》 云补青山缺,琴销白日长。 鸥从雨外没,蛇入树间藏。 客久衣常黑,童蛮发半黄。 萤多邻舍少,此意自凄凉。
5、《寓居》 无酒难留客,借书方入城。 洗衣知水落,贪睡畏窗明。 野竹藤缠杀,枯枝草寄生。 十年林下隐,差觉世缘轻。
6、《寄湖上黄教》 门幽缘*寺,官冷未成家。 楼借山为障,风吹水作花。 诗方酬北涧,经又节南华。 闻说新雏凤,宾来解唤茶。
7、《赏梅》 梅花宜雪犹宜月,水畔山边更自奇。 十四字传和靖后,又传君际五言诗。
8、《题鄂王墓》 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 如公更缓须臾死,此虏安能八十年。 漠漠凝尘空偃月,堂堂遗像在凌烟。 早知埋骨西湖路,学取鸱夷理钓船。
9、《访龙井山中村叟》 雨打荒篱豆荚垂,柴门未启立多时。 客来自掘蹲鸱煮,旋拾枯松三数枝。
10、《西湖秋晚》 爱山不买城中地,畏客长撑屋后船。 荷叶无多秋事晚,又同鸥鹭过残年。
11、《烟村》 隐隐烟村闻犬吠,欲寻寻不见人家。 只于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三数花。
12、《谒半山祠》 归去田畴问老农,力行新法竟何功。 已知供佛追前过,尚惜修书谢数公。 塑像难陪夫子壁,古祠谁访觉王宫。 都来二百年间事,燕麦戎葵几度风。
13、《舟次崇德》 倦身只合卧家林,客里消磨感慨心。 水国逢春梅未见,山城到午雾犹深。 地名不记维舟问,酒味曾谙入巷寻。 泛宅浮家何日了,庄头栽竹已成阴。
14、《送冯济川归蜀》 勇唤东吴万里船,皂囊来奏九重天。 一官岂为苏洵冗,诸老宁容贾谊先。 满载月归应有命,便耕云去岂无田。 竹枝歌罢篷窗掩,到此相思倍黯然。
15、《大涤山》 倦身只欲卧林丘,羽客知心解款留。 泉溜涓涓中夜雨,天风凛凛四时秋。 虎岩月澹迷仙路,龙洞云深透别州。 九锁青山元不锁,碧桃开后更来游。
有关叶绍翁的古诗
叶绍翁的诗写儿童夜挑促织,景象鲜明,反衬出客中的孤寂,欢迎来参考!
1、《猫图》
醉薄荷,扑蝉蛾。
主人家,奈鼠何。
2、《赞洞宾像》
捻吟髭,剑在前。
心中月,天上圆。
3、《田舍小憩》
犬驯迎且吠,儿小笑还啼。
樱熟施鱼网,桑空卧竹梯。
枯枝禽啄折,野草鹿眠低。
屋后登山路,牛栏更向西。
4、《寓居》
云补青山缺,琴销白日长。
鸥从雨外没,蛇入树间藏。
客久衣常黑,童蛮发半黄。
萤多邻舍少,此意自凄凉。
5、《寓居》
无酒难留客,借书方入城。
洗衣知水落,贪睡畏窗明。
野竹藤缠杀,枯枝草寄生。
十年林下隐,差觉世缘轻。
6、《寄湖上黄教》
门幽缘*寺,官冷未成家。
楼借山为障,风吹水作花。
诗方酬北磵,经又节南。
闻说新雏凤,宾来解唤茶。
7、《赏梅》
梅花宜雪犹宜月,水畔山边更自奇。
十四字传和靖后,又传君际五言诗。
8、《题鄂王墓》
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
如公更缓须臾死,此虏安能八十年。
漠漠凝尘空偃月,堂堂遗像在凌烟。
早知埋骨西湖路,学取鸱夷理钓船。
9、《访龙井山中村叟》
雨打荒篱豆荚垂,柴门未启立多时。
客来自掘蹲鸱煮,旋拾枯松三数枝。
10、《西湖秋晚》
爱山不买城中地,畏客长撑屋后船。
荷叶无多秋事晚,又同鸥鹭过残年。
11、《烟村》
隐隐烟村闻犬吠,欲寻寻不见人家。
只於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三数花。
12、《谒半山祠》
归去田畴问老农,力行新法竟何功。
已知供佛追前过,尚惜修书谢数公。
塑像难陪夫子壁,古祠谁访觉王宫。
都来二百年间事,燕麦戎葵几度风。
13、《舟次崇德》
《代悲白头翁》古诗翻译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古诗吧,汉魏以后的古诗一般以五七言为基调,押韵、转韵有一定法式。你所见过的古诗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代悲白头翁》古诗翻译赏析,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译文]
年年岁岁花开花落是相似的,可是随着时光流逝,人的青春不再永驻。
[出自]
刘希夷《代悲白头翁》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
洛阳女儿惜颜色,行逢落花长叹息。
今年落花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
已见松柏摧为薪,更闻桑田变成海。
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
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
此翁白头真可怜,伊昔红颜美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
一朝卧病无相识,三春行乐在谁边?
宛转蛾眉能几时?须臾鹤发乱如丝。
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
【注释】
《白头吟》:乐府相和歌楚调曲。
“洛阳城东桃李花”:代用乐府诗:“洛阳城东路,桃李生路旁。”
松柏摧为薪:松柏被砍伐作柴薪。《古诗十九首》:“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
桑田变成海:《神仙传》:“麻姑谓王方*曰:‘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
红颜子:指少年。
“公子王孙芳树下,清歌妙舞落花前。”:白头翁年轻时曾和公子王孙在树下花前共赏清歌妙舞。
光禄:光禄勋。用东汉马援之子马防的典故。《后汉书·马援传》(附马防传)载:马防在汉章帝时拜光禄勋,生活很奢侈。
文锦绣:指以锦绣装饰池台中物。文又作“开”、或“丈”,皆误。将军:指东汉贵戚梁冀,他曾为大将军。《后汉书·梁冀传》载:梁冀大兴土木,建造府宅。
神仙:指美女。
“光禄池台文锦绣,将军楼阁画神仙。”:白头翁昔年曾出入权势之家,过豪华的生活,指白头翁少年时也曾位居高职,享尽声色之乐。
宛转:亦作婉转,展转、曲折之意,引申为娇媚的样子。
蛾眉:喻美女之眉细长弯曲。
宛转蛾眉:本为年轻女子的面部画妆,此代指青春年华。
译文:
洛阳城东的桃花李花盛开,花谢被风吹去不知飘落在谁家?洛阳城中的女孩喜爱花的美丽,每遇到花叶凋残便长长地叹息。今年花儿凋残就改变了容颜,当明年花开的时节还有谁在?已见松柏枯朽成为柴薪,更听说沃野变成沧海。作古的人不可能再回到洛阳城东郊了,活着的还对着摧花的风叹息。年复一年花开花落多么相似,然而岁岁年年人已不尽相同。劝告那些青春旺盛的少年郎,应该同情穷苦潦倒垂死的白发老人。这老翁真是值得同情可怜,他当年也是一位风流俊逸的美貌少年。那些公子王孙相聚在芳树下,纵情歌舞在落英缤纷花枝前。*显贵家的池台上铺满锦绣,大将军家楼阁中美女蹁跹。一旦病老在床无人眷顾,三春极时行乐的场面又在哪里?娇艳美貌能有多长时间,转眼间白发苍苍乱如丝絮。再看古代盛极一时的歌舞场,只有黄昏的鸟雀在寒风中悲啼。
赏析:
这是一首拟古乐府,题又作《代白头吟》。《白头吟》是汉乐府相和歌楚调曲旧题,古辞写女子毅然与负心男子决裂。刘希夷这首诗则从女子写到老翁,咏叹青春易逝、富贵无常。构思独创,抒情宛转,语言优美,音韵和谐,艺术性较高,在初唐即受推崇,历来传为名篇。
诗的前半写洛阳女子感伤落花,抒发人生短促、红颜易老的感慨;后半写白头老翁遭遇沦落,抒发世事变迁、富贵无常的感慨,以“但看古来歌舞地,惟有黄昏鸟雀悲”总结全篇意旨。在前后的过渡,以“寄言全盛红颜子,应怜半死白头翁”二句,点出红颜女子的未来不免是白头老翁的今日,白头老翁的往昔实即是红颜女子的今日。诗人把红颜女子和白头老翁的具体命运加以典型化,表现出这是一大群处于封建社会下层的男女老少的共同命运,因而提出应该同病相怜,具有“醒世”的作用。
诗的前半首化自东汉宋子侯的乐府歌辞《董娇娆》,但经过刘希夷的再创作,更为概括典型。作为前半的结语,“年年岁岁”二句是精警的名句,它比喻精当,语言精粹,令人警省。“年年岁岁”“岁岁年年”的颠倒重复,不仅排沓回荡,音韵优美,更在于强调了时光流逝的无情事实和听天由命的无奈情绪,真实动情。“花相似”、“人不同”的形象比喻,突出了花卉盛衰有时而人生青春不再的对比,耐人寻味。结合后半写白头老翁的.遭遇,可以体会到,诗人不用“女子”和“春花”对比,而用泛指名词“人”和“花”对比,不仅是由于七言诗字数的限制,更由于要包括所有不能掌握自己命运的可怜人,其中也包括了诗人自己。也许,因此产生了不少关于这诗的附会传说。如《大唐新语》、《本事诗》所云:诗人自己也觉得这两句诗是一种不祥的预兆,即所谓“诗谶”,一年后,诗人果然被害。这类无稽之谈的产生与流传,既反映人们爱惜诗人的才华,同情他的不幸,也表明这诗情调也过于伤感了。
此诗融会汉魏歌行、南朝*体及梁、陈宫体的艺术经验,而自成一种清丽婉转的风格。它还汲取乐府诗的叙事间发议论、古诗的以叙事方式抒情的手法,又能巧妙交织运用各种对比,发挥对偶、用典的长处,是这诗艺术上的突出成就。刘希夷生前似未成名,而在死后,孙季良编选《正声集》,“以刘希夷诗为集中之最,由是大为时人所称”(《大唐新语》)。可见他一生遭遇压抑,是他产生消极感伤情绪的思想根源。这诗浓厚的感伤情绪,反映了封建制度束缚戕害人才的事实。(倪其心)
赏析二:
《代悲白头翁》又作《代白头吟》或《白头吟》。
“代”是“拟”的意思,《白头吟》是乐府旧题,属《相和歌·楚调曲》,古辞写一个女子向遗弃她的情人表示决绝。刘希夷这首诗虽然是拟古乐府,但构思精妙,开拓了全新的意境。
“洛阳城东桃李花,飞来飞去落谁家”?诗的开头两句,描绘洛阳城东暮春景色。洛阳是唐代的东都,十分繁华;繁华的都市盛开着艳丽的鲜花,满城春色,生气勃勃,令人心醉神往!然而时光易逝,此时的洛阳已是落花季节,桃李纷飞,不知飘向何处?
这两句是诗的起兴。下文表达的对大好春光、妙龄红颜的憧憬和留恋,对桃李花落、青春易逝的感伤和惋惜,都是由此生发开来的。
“洛阳女儿好颜色”以下十句,写年轻的洛阳女儿面对漫天飞舞的落花生出无限感慨。洛阳女儿所感伤的,实际上是由大自然的变化而联想到美的短暂和人的生命的有限。“今年花落颜色改,明年花开复谁在”?表现的是因为春光的流逝而感叹红颜易老、生命无常的心理。“松柏摧为薪”句,出自《古诗十九首·去者日以疏》:“古墓犁为田,松柏摧为薪。”“桑田变成海”,指陆地变成海洋,典出《神仙传·麻姑》:“麻姑自说云,接待以来,已见东海三为桑田。”这两句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世事变化很大。“古人无复洛城东,今人还对落花风”则揭示人生易逝、宇宙永恒的客观规律。“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两句,以优美、流畅、工整的对句集中地表现青春易老世事无常的感叹,富于诗的意境,且具有哲理性,历来广为传诵。
作者简介
刘希夷(651——680?),字庭芝,汝州(今河南临汝县)人。《唐才子传》说他是高宗“上元二年(675)郑益榜进士。时年二十五,射策有文名。”“美姿容,好谈笑,善弹琵琶,饮酒至数斗不醉,落魄不拘常检。”刘肃《大唐新语》卷八、韦绚《刘宾客嘉话录》、《唐才子传》都记载他不肯将“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句让给舅舅宋之问,因而被杀一事。或不全可信。《旧唐书》乔知之传只说刘希夷“志行不修,为奸人所杀”。
其诗今存一卷,34首(杂他人之作),内有边塞从军之作,表达建功立业之志。闺情诗是其代表作,《代悲白头翁》最著名。
别吴翁范翁棐翁晋兄弟三首 其二
欧大任〔明代〕
壁立中丞第一峰,后来叠出玉芙蓉。河东从此称三凤,汝水何劳羡八龙。
别吴翁范翁棐翁晋兄弟三首 其三
欧大任〔明代〕
丹山鸑鷟越公儿,孔李通家赠我诗。别后天涯定相忆,傥能江左寄璚枝。
别吴翁范翁棐翁晋兄弟三首 其一
欧大任〔明代〕
孝丰鼎族姓为吴,尔祖联翩二大夫。世德延陵今不乏,更看文藻冠三都。
代小子广孙寄翁翁
孔*仲〔宋代〕
爹爹来密州,再岁得两子。牙儿秀且厚,郑郑已生齿。翁翁尚未见,既见想欢喜。广孙读书多,写字辄两纸。三三足精神,大安能步履。翁翁虽旧识,伎俩非昔比。何时得团聚,尽使罗拜跪。婆婆到辇下,翁翁在省里。大婆八十五,寝膳*何似?爹爹与奶奶,无日不思尔。每到时节佳,或对饮美食,一一俱上心,归期当屈指。昨日又开炉,连日北风起。饮阑却萧条,举目数千里。
三三孙十月九日生日翁翁为赋诗为寿
陆游〔宋代〕
正过重阳一月时,龟堂驩喜抱孙枝。弃繻已足惊关吏,堆笏宁惟取世资?落笔千言犹细事,读书万卷要深期。汝翁豪杰非今士,不用担簦更觅师。
偶读山谷老境五十六翁之句作六十二翁吟
陆游〔宋代〕
三百里湖水接天,六十二翁身刺船。饭足便休慵念禄,丹成不服怕登仙。胸中浩浩了无物,世上纷纷徒可怜。但有青钱沽白酒,犹堪醉倒落梅前。
满庭芳 赠辛五翁姜四翁
马钰〔金朝〕
豪富过人,作为异众,莱阳姜鉴辛通。文登趁醮,不惮冒霜风。来往*乎千里,投坛告、马钰姜公。持孝道,宰公闻得,惠酒劳奇功。虔诚逢感应,醮仪才罢,仙现云中。命丹青妙手,传写奇容。从此住行坐卧,搜斡运、阴里阳宫。忘尘事,乡人钦羡,相重更相崇。
奉和陕州十四翁中丞寄雷州二十翁司户
卢纶〔唐代〕
联飞独不前,迥落海南天。贾傅竟行矣,邵公唯泫然。
瘴开山更远,路极水无边。沈劣本多感,况闻原上篇。
游丁次翁筼簹园期次翁不至
陈傅良〔宋代〕
径蹊曲折屋参差,半是天成半自治。修竹万午人独立,我来搔首菊花期。
奉送白翁老堂翁老先生荣归
郜继孟〔明代〕
碧霞崒嵂峙高崧,申甫应推社稷功。漕艘榜歌清济月,戍关铙和黑山风。
北门囊策犹余皂,南国仓庚尚积红。赤舄岂闻同坠履,渭川应复起飞熊。
宋张耒古诗词
在我们*凡的日常里,大家都看到过许多经典的`古诗吧,古诗作为一种诗歌体裁,指的是与*体诗相对的古体诗,又称古风、往体诗。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大家都称赞的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宋张耒古诗词,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山深草木多,春夏废翦剔。
北原有高溪,经岁不蹑屐。
阴根走重险,飞蔓密如织。
交柯不容鸟,老枿顽若石。
由兹废登眺,幽致莽萧瑟。
杖藜每独往,驻立为叹息。
穷秋九月衰,霜过万叶赤。
北风始驱除,蒙翳遭搏击。
乘时集吾徒,斤斧必谨饬。
攀缘穷翦伐,上下恣搜剔。
霜芒落劲节,巨劚剖坚植。
蛟龙脱鳞须,犀兕遗骨革。
薪蒸不足道,椽栋固委积。
纷纭一日劳,既暮岩薮辟。
寒篁露幽翠,佳木呈秀色。
高台忽*敞,快步失荆棘。
巉巉女几峰,次第见晴碧。
遥村暮烟合,乌鸟寒寂历。
纵横目前景,指顾归咫尺。
兹焉遂忘返,渐可携尊*。
人间有能事,功效在勤力。
恶深当痛治,秽尽善斯得。
经年滞穷谷,庶以娱朝夕。
题诗寄初终,抚事心有激。
[宋] 张耒
宛丘之别今五年,汴上留连才一日。
残生飘泊客东南,忧患侵陵心若失。
先生神貌独宛然,但觉岩岩瘦而实。
有如霜露入秋山,扫除繁蔚峰峦出。
自言*读养生书,颇学仙人饵芝术。
披寻图诀得茯苓,云是松间千岁物。
屑而为食可不饥,功成在久非仓卒。
上侔金石免毒裂,下比草木为强崛。
涓涓漱纳白玉津,链以真元纳之骨。
神仙自是人不知,岂为难求废其术。
我闻公说心独嗟,欲问太虚穷恍惚。
奈何不使被金朱,乃俾枯槁思岩窟。
又观世事不可常,倚伏谁能定于一。
终身轩冕亦何赖,况有朝升而暮黜。
何如端坐养形骸,寿考康宁无夭屈。
乃知岂即非良图,却笑儿曹嗜糠籺。
青衫弟子昔受经,赋分羁穷少伦匹。
自知无命作公卿,颇亦有心穷老佛。
但思饱暖愿即已,妄意功名心实不。
终期策杖从公游,更乞灵丸救衰疾。
《夏至日祀阏伯于开元宫前三日省中斋宿三首其一》
宋代:魏了翁
书生只惯野人庐,谁识潭潭省府居。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微阁上四厨书。
《夏至日祀阏伯于开元宫前三日省中斋宿三首其二》
宋代:魏了翁
朱荣铅砌拱都堂,静合明窗夹主廊。
外省诸司西恻畔,枢寮却在外东厢。
《夏至日祀阏伯于开元宫前三日省中斋宿三首其三》
宋代:魏了翁
朝吧归来政事堂,衣冠牣宇鹜成排。
须臾排马还私第,一片闲庭锁夕阳。
宋翁卷的古诗
宋代诗人翁卷的古诗
野望宋翁卷的古诗注音
乡村四月宋翁卷的古诗
宋代翁卷的古诗乡村四月
宋翁卷的乡村四月类似的古诗
古诗词乡村四月宋翁卷的诗意
翁卷的诗句
翁卷的课外古诗
翁卷的古诗词
翁卷古诗的拼音
陕西乡村四月宋翁卷的古诗词
古诗人翁卷的诗
翁卷的写景古诗
翁卷的古诗意思
有翁卷的古诗二首
翁卷关于乡村的古诗
翁卷的新春四月古诗
野望翁卷的古诗带拼音
古诗还有宋叶绍翁的诗吗
宋代叶绍翁的古诗
南宋叶绍翁的古诗
古诗乡村四月翁卷的诗
宋叶绍翁的古诗有多少
宋叶绍翁的古诗视频
翁卷和范成大在农村的古诗
翁卷乡村四月古诗的扩写
翁卷对田园赞美之情的古诗
翁卷的乡村四月古诗解析
翁卷乡村四月古诗的诗意
想要孩子的古诗词
中秋在异乡思念家人的古诗
名为中秋的古诗词
镇江长江渡口的古诗
陆游的诗词的古诗
有关月秋的古诗词
体现经受挫折的古诗文
关于交友的古诗全首
陈著的古诗
关于海边童趣的古诗
描写巫山有名的古诗
李白诗人写秋天的古诗
赞扬领头雁引领作用的古诗
描写四川秋天的古诗
蜂古诗的背诵视屏
写黄鹤楼的美景古诗
有关冬的成语和古诗词
含有量的古诗
含泛指数字的古诗文
蚂蚁的所有古诗
关于下雪冬天的古诗词
感谢婚礼来宾的古诗词
咏嗽叭花的古诗
歌颂盛唐的古诗
写月亮的古诗情诗
体现学生学*上进的四字古诗
有关中秋的古诗歌曲
形容爱不到的古诗
女子表达报国之志的古诗
形容说不清楚的古诗词
关于天马行空的古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