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翁卷的古诗

关于宋翁卷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宋翁卷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宋翁卷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宋翁卷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9) 语录(1) 说说(2) 名言(507) 诗词(73) 祝福(1k+) 心语(51)

  • 翁卷《乡村四月》古诗配图及翻译赏析

  • 乡村,四月
  • 翁卷《乡村四月》古诗配图及翻译赏析

      《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下面是小编收集整理的翁卷《乡村四月》古诗配图及翻译赏析,希望对你有帮助!


      乡村四月

      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子蚕桑又插田。

      注释

      山原:山陵和原野。白满川:指稻田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地。

      子规:鸟名,杜鹃鸟。

      才了:刚刚结束。蚕桑:种桑养蚕。插田:插秧。

      译文

      山坡田野间草木茂盛,稻田里的水色与天光相辉映。天空中烟雨蒙蒙,杜鹃声声啼叫,大地一片欣欣向荣的景象。

      四月到了,没有人闲着,刚刚结束了蚕桑的事又要插秧了。

      赏析:

      《乡村四月》是南宋诗人翁卷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以清新明快的笔调,出神入化地描写了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旖旎风光,表达了诗人对乡村生活的热爱之情。前两句写自然景象。“绿”,写树木葱郁,“白”,写水光映天。诗人从视觉角度着眼,描绘出明丽动人的山水色彩。第二句不仅以烟喻雨,写出了江南梅雨特有的景致,而且以催耕的鸟声,*添了无限的生机。后两句写农家的繁忙。“乡村四月闲人少”一句,绘尽农家四月人繁忙的景象;而第四句以“蚕桑”照应首句的“绿遍山原”,以“插田”照应首句的“白满川”,一个“才”和一个“又”两个虚字极富表现力,不言“忙”而“忙”意自见。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田野风光和农忙景象,前两句描绘自然景物: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出了出来。以“绿遍”形容草木葱郁,“白满”表示雨水充足,“子规声”暗寓催耕之意,生动地展现出“乡村四月”特有的风物。后两句叙述农事繁忙,画面上主要突出刚刚收完蚕茧便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卷。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其实那不是雾,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广阔,笔触细腻;色调鲜明,意境朦胧;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四月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这首诗全篇语言朴实生动,风格*易自然,富有生活气息,表达了作者对农民辛勤劳动的赞美之情。

    [阅读全文]...

2022-02-22 17:46:46
  • 叶绍翁的古诗有哪些(宋代诗人叶绍翁写了哪些古诗)

  • 诗人
  • 到叶绍翁的名字大家都比较熟悉,他是宋朝比较少数的被人们所熟知的诗人,时至今日,他现存的诗作有40多首,诗文风格清丽,意境高远,尤其擅长七言绝句,是当时江湖诗派的代表性人物,尤其是他的那首《游园不值》更是惊艳千古,成为家喻户晓的一首名篇。这首诗大家都以为是一首写景诗,可是其中所蕴含的深刻道理却有很多人都不知晓,诗人想表达的你真的理解吗?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所描写的是诗人在春天游园时,眼前所见到的美丽春景,诗人对眼前的无限春光十分喜爱,于是便创作出这首诗。如果单从诗的表面上看,是诗人虽然并没有进入园中看到园中到底是何景色,可是从那探出墙外的一只红杏身上,他却已经看到了园内的春景,并感受到了盎然的春意与生机。美景固然值得欣赏,但真正值得我们学*的却是诗人想要告诉我们的哲理。

    在这首诗的前两句中,诗人非常有兴致的为我们描写了自己游园时却遭遇闭门羹的景象。诗文的大概意思是说,在那个阳光明媚的春天里,诗人准备出门踏青,走着走着就来到了一座花园前,想要进去观赏一下里面的树木,于是轻轻敲了几下门,但是却没有人应,又敲了几次依旧如此,想来应该是园主担心外人踩坏了他园中的那些青苔吧。

    因为敲门而无人应答,所以诗人故意将园子主人写为有意拒绝客人,实则却是为了给诗文的后两句做铺垫。试想一下,诗人本来是兴致盎然的,可是却未能进门,自然是十分扫兴,心情也是很失落,如果在这样的情况下,在他离去之时突然见到园中有红杏探出墙外来,这种突如其来的惊喜,让整首诗的情感一下子变得鲜活饱满起来。

    而这首诗的后两句是流传千古的经典佳句,它仅仅承接着这首诗的前两句,大概意思是说,正在诗人感到无可奈何想要离开的时候,抬起头却发现有一只正在盛开的红杏从围墙内伸了出来,顿时诗人觉得这满园的春色全都汇聚在这一枝红杏之上。在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的写法,通过“关不住”与“出墙来”,将红杏赋予人格的特征,也显示出了勃勃的生机。

    而在这首诗中的那支红杏,既代表着这花园之中的景象,同时也代表着所有春天的气息。当然了,最主要的还是这后两句中所蕴含着的那深刻的道理,春色是生机勃勃的,是大自然的象征,所以就算再高的围墙也是难以困住的,暗示着一切符合自然生长规律的事物,无论被什么束缚,也终有冲破的那一天。

    而诗人想要告诉我们的也正是这个道理,只要我们能够遵循客观的发展规律,坚持不懈,那么早晚有一天会冲破重重阻碍,蓬勃发展。整首诗情景交融,意境深远,虽然篇幅很短,可是却蕴含着深刻的道理,尤其是这道理,更是值得我们铭记。如果静下心来仔细品读,相信在每次品读时都会有一番新的收获。

    俗话说:读史使人明智,因此,我建议大家,要多读历史,多从古人的智慧中汲取智慧。在所有史书中,《资治通鉴》几乎是一本,能够让人各方面素质都全面提升的书,看完等于多活了1300年。

    因此通过《资治通鉴》,我们可以前人的成功或失败的经验和教训,只要学好了,无论是为人处世,还是学*工作,都能游刃有余。

    但是对于普通大众来说,阅读文言文还是比较吃力的。因此,陶陶向大家推荐一套好书——《白话资治通鉴》。

    这套书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由台湾大学国文教授、博士生导师黄锦鋐领衔主持,集中台湾地区多家院校27位教授、学者,历时3年,合译而成。

    因为编纂此书的学者本都是国学大家,因此这套书绝不是现在市面上,那些粗制滥造、携带私货的资治通鉴。而是尊重原文,逐字逐译,不多增一个字,以求贴*、还原《资治通鉴》本义。不以“现代眼光”作解,更不*添枝叶。而且是全本。

    有简明皇帝谱系表、官制简表。出来后得到了国学大师钱穆跟台静农的推荐。

    做为历史爱好者,入手这一套非常划算,因为这一套在头条做活动,一套十大本,原价498,现在头条读者只要208,可以说是很超值了。

    对于这本书,只要能够读一遍,就能有巨大的收获。因此陶陶建议大家,赶紧买这套书,多读几遍,长长见识,学学权谋。相信读完这本书,你将比别人多走1300多年的人生路。

    [阅读全文]...

2022-04-27 08:36:58
  • 乡村四月古诗_乡村四月翁卷

  • 乡村,四月
  •   《乡村四月》

      翁卷,字续古,一字灵舒,南宋诗人,永嘉(今浙江温州)人,生卒年不详,他一生没有做过官,屡考进士不中,布衣文人。与赵师秀、徐照、徐玑合称“永嘉四灵” 。他的诗大多讲究技巧,有清新淡远的意味,讲究锤炼字句,写景善白描,时有佳句,为人传诵,着有《四岩集》、《苇碧轩集》。

      注释:

      1、白满川:指河流里的水色映着天光。川:山原,*地,河流。

      2、子规:杜鹃鸟。

      3、才了:刚刚。

      4、山野:山陵和原野。

      5、蚕桑:种桑养蚕。

      6、了:结束。

      译文:

      山陵、原野间草木茂盛,远远望去,一片葱郁。稻田里的色彩与天光交相辉映,满目亮白。杜鹃声声啼叫,天空中烟雨蒙蒙,大地一片欣欣向荣。四月到了,农民都开始忙起了活儿,村里没有一个人闲着。他们刚刚结束了种桑养蚕的事情又开始插秧了。

      中心思想:

      整首突出了乡村四月的劳动繁忙。整首诗就像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不仅表现了诗人对乡村风光的热爱与赞美,也表现出他对劳动人民的喜爱,对劳动生活的赞美之情,因此,翁卷有乡村诗人的美称。 挥墨了一幅农民丰富、繁忙的乡村田园生活。

      赏析:

      这首诗以白描手法写江南农村初夏时节的景象,前两句着重写景:绿原、白川、子规、烟雨,寥寥几笔就把水乡初夏时特有的景色勾勒了出来。后两句写人,画面上主要突出在水田插秧的农民形象,从而衬托出“乡村四月”劳动的紧张、繁忙。前呼后应,交织成一幅色彩鲜明的图画。

      四月的江南,山坡是绿的,原野是绿的,绿的树,绿的草,绿的禾苗,展现在诗人眼前的,是一个绿色主宰的世界。在绿色的原野上河渠纵横交错,一道道洋溢着,流淌着,白茫茫的;那一片片放满水的稻田,也是白茫茫的。举目望去,绿油油的禾田,白茫茫的水,全都笼罩在淡淡的烟雾之中。那是雾吗?烟吗?不,那是如烟似雾的蒙蒙细雨,不时有几声布谷鸟的呼唤从远远**的树上、空中传来。诗的前两句描写初夏时节江南大地的景色,眼界是广阔的,笔触是细腻的;色调是鲜明的,意境是朦胧的;静动结合,有色有声。“子规声里雨如烟”,如烟似雾的细雨好像是被子规的鸣叫唤来的,尤其富有境界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后两句歌咏江南初夏的繁忙农事。采桑养蚕和插稻秧,是关系着衣和食的两大农事,现在正是忙季,家家户户都在忙碌不停。对诗的末句不可看得过实,以为家家都是首先做好采桑喂蚕,有人运苗,有人插秧;有人是先蚕桑后插田,有人是先插田后蚕桑,有人则只忙于其中的一项,少不得有人还要做其他活计。“才了蚕桑又插田”,不过是化繁为简,勾画乡村四月农家的忙碌气氛。至于不正面直说人们太忙,却说闲人很少,那是故意说得委婉一些,舒缓一些,为的是在人们一片繁忙紧张之中保持一种从容恬静的气度,而这从容恬静与前两名景物描写的水彩画式的朦胧色调是和谐统一的。

    [阅读全文]...

2022-01-05 12:53:26
  • 乡村四月翁卷翻译赏析(乡村四月古诗注释诗意)

  • 四月,乡村,诗意
  • 乡村四月

    [南宋]翁卷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

    翁卷生活的南宋末年,时事凋敝,朝廷暗弱,文风诗风也趋于末流。“永嘉四灵”正像当时的一股清流,为那个时代增添了不少活力。翁卷是“永嘉四灵”当中的翘楚。

    翁卷一生不仕,名不见史传,但是诗歌的成就却让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据了一*之地。翁卷的诗刻意求新,走的是贾岛、姚合“苦吟”之路,“因狭出奇”。所以他的诗注重字句的锤炼和对偶用韵。翁卷的诗多咏景物,写野逸之趣,多采取白描的手法,诗风显得较为*易,简约中有一份清淡的韵味。

    《乡村四月》就是一首为人所熟知诗。虽然只有寥寥数字,却是句句传神。四句读罢总能让人想起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笔调同样清新,田园风光同样旖旎,也同样表达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热爱。

    “绿遍山原白满川,子规声里雨如烟”,“绿”和“白”的对比,比出了明丽动人的江南水乡。那“绿”的是葱茏的草木,那“白”的是潋滟的水光。绿树成荫,水天一色,梅雨江南,子规催耕。这布谷鸟的叫声不只是在夏日里各处飞叫催促农事,它还为这别致的夏忙时节增添了无限生机。这起手两句借景入手动静结合,养眼动心。山源绿树,水郭山村就在那里,静静地在那里。子规飞叫,细雨飘洒就活在那里,生生不息。热心且勤劳的布谷鸟叫来了山源绿,叫来了白漫川,叫来了插秧的农时。

    “乡村四月闲人少,才了蚕桑又插田”,民以食为天,江南的初夏养蚕弄桑,耘田插秧,为了衣食,家家户户都在不停忙碌。诗人不说江南四月的乡村都很忙,而是说“闲人少”。一定是经过诗人深思熟虑,推敲琢磨后才把这农忙的初夏四月写的这么从容恬淡,意趣盎然。

    采桑的采桑,喂蚕的喂蚕,运苗的运苗,插秧的插秧,有条不紊,节奏井然,子规啼鸣,白发垂髫,笑语嫣然。这是一曲欢快明丽的田园和谐奏鸣曲。再配以绿野白川,远山流云,这是多么安闲自在的乡野生活啊!也只有这种安闲自在的生活才能给翁卷一点点残存的慰藉,才能给翁卷在这个多事之秋的南宋末年以活下去的勇气和理由。

    这首明白如话的诗,不仅给了我们视觉听觉上最美好的享受,不仅盛赞江南四月的自然之美和劳动之美,还塑造和赞扬了古代社会真正的劳动人民形象。

    [阅读全文]...

2022-06-13 11:33:32
  • 叶绍翁的古诗

  • 经典
  • 七言绝句古诗、五言绝句古诗,这些宝贵的中华文化遗产值得我们珍惜,也是千百年来,治愈文化创伤的良药!“励志的句子”网站为您整理《叶绍翁的古诗》,摘录经典的古诗绝句,供您参考。

    叶绍翁的古诗

    1、《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2、《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台,小扣柴扉久不开。

    3、《嘉兴界》

    *野无山见尽天,九分芦苇一分烟。

    4、《田家三咏》

    织篱为界编红槿,排石成桥接断塍。

    5、《田家三咏》

    田因水坏秧重插,家为蚕忙户紧关。

    6、《汉武帝》

    殿号长秋花寂寂,台名思子草茫茫。

    7、《青溪阁》

    江总能文土,空贻狎客名。

    8、《西湖秋晚》

    爱山不买城中地,畏客长撑屋后船。

    9、《秋日游龙井》

    引道烦双鹤,携囊倩一童。

    10、《出北关二里》

    *命仆洗尘埃,篱落人家未见梅。

    11、《过崇德》

    野塍泉自注,断岸柳空存。

    12、《九日呈真直院》

    秋负吹客客思家,破帽从渠自在斜。

    13、《访龙井山中村叟》

    雨打荒篱豆荚垂,柴门未启立多时。

    14、《大涤山》

    倦身只欲卧林丘,羽客知心解款留。

    15、《赋葛天民栽苇》

    叶碍渔舟入,丛分水国宽。

    16、《登谢屐亭赠谢行之》

    君家灵运有山癖,*生费却几两屐。

    17、《赏梅》

    梅花宜雪犹宜月,水畔山边更自奇。

    18、《表忠观韩小官人》

    观里韩风子,无心似有灵。

    19、《发长安堰》

    夏老虫声切,晨兴草气香。

    20、《葛天民隐居》

    种竹成新列,移兰即旧阴。

    精选阅读

    叶绍翁的诗

    1、《夜书所见》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2、《游园不值》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

    3、《出北关二里》

    *命仆洗尘埃,篱落人家未见梅。

    4、《送冯济川归蜀》

    [阅读全文]...

2022-06-06 23:51:12
  • 关于叶绍翁的古诗

  •   1、《猫图》  醉薄荷,扑蝉蛾。  主人家,奈鼠何。

      2、《赞洞宾像》  捻吟髭,剑在前。  心中月,天上圆。

      3、《田舍小憩》  犬驯迎且吠,儿小笑还啼。  樱熟施鱼网,桑空卧竹梯。  枯枝禽啄折,野草鹿眠低。  屋后登山路,牛栏更向西。

      4、《寓居》  云补青山缺,琴销白日长。  鸥从雨外没,蛇入树间藏。  客久衣常黑,童蛮发半黄。  萤多邻舍少,此意自凄凉。

      5、《寓居》  无酒难留客,借书方入城。  洗衣知水落,贪睡畏窗明。  野竹藤缠杀,枯枝草寄生。  十年林下隐,差觉世缘轻。

      6、《寄湖上黄教》  门幽缘*寺,官冷未成家。  楼借山为障,风吹水作花。  诗方酬北涧,经又节南华。  闻说新雏凤,宾来解唤茶。

      7、《赏梅》  梅花宜雪犹宜月,水畔山边更自奇。  十四字传和靖后,又传君际五言诗。

      8、《题鄂王墓》  万古知心只老天,英雄堪恨复堪怜。  如公更缓须臾死,此虏安能八十年。  漠漠凝尘空偃月,堂堂遗像在凌烟。  早知埋骨西湖路,学取鸱夷理钓船。

      9、《访龙井山中村叟》  雨打荒篱豆荚垂,柴门未启立多时。  客来自掘蹲鸱煮,旋拾枯松三数枝。

      10、《西湖秋晚》  爱山不买城中地,畏客长撑屋后船。  荷叶无多秋事晚,又同鸥鹭过残年。

      11、《烟村》  隐隐烟村闻犬吠,欲寻寻不见人家。  只于桥断溪回处,流出碧桃三数花。

      12、《谒半山祠》  归去田畴问老农,力行新法竟何功。  已知供佛追前过,尚惜修书谢数公。  塑像难陪夫子壁,古祠谁访觉王宫。  都来二百年间事,燕麦戎葵几度风。

      13、《舟次崇德》  倦身只合卧家林,客里消磨感慨心。  水国逢春梅未见,山城到午雾犹深。  地名不记维舟问,酒味曾谙入巷寻。  泛宅浮家何日了,庄头栽竹已成阴。

      14、《送冯济川归蜀》  勇唤东吴万里船,皂囊来奏九重天。  一官岂为苏洵冗,诸老宁容贾谊先。  满载月归应有命,便耕云去岂无田。  竹枝歌罢篷窗掩,到此相思倍黯然。

      15、《大涤山》  倦身只欲卧林丘,羽客知心解款留。  泉溜涓涓中夜雨,天风凛凛四时秋。  虎岩月澹迷仙路,龙洞云深透别州。  九锁青山元不锁,碧桃开后更来游。

    [阅读全文]...

2021-12-12 05:11:49
  • 关于小舟渔翁的古诗

  • 李白

    水入北湖去,舟从南浦回。 【陪从祖济南太守泛鹊山湖三首 其三】

    孟郊

    扬帆过彭泽,舟人讶叹息。 【过彭泽】

    钱珝

    渚边新雁下,舟上独凄凉。 【江行无题一百首 其一十五】

    斗转月未落,舟行夜已深。 【江行无题一百首 其二十八】

    舟航依浦定,星斗满江寒。 【江行无题一百首 其五十七】

    短缨何用濯,舟在月中行。 【江行无题一百首 其六十】

    顾况

    采莲溪上女,舟小怯摇风。 【溪上】

    霍总

    舟中采莲女,两两催妆梳。 【采莲女】

    孔武仲

    舟子趋程意,轩轩欲贯虹。 【宝应界中绝句三首 其三】

    王十朋

    舟行良不恶,日啖小鱼虾。 【食虾】

    刀笠烧畲俗,舟航撇旋乡。 【十八坊诗 兴儒】

    舟过嘉鱼县,买鱼人道无。 【过嘉鱼县】

    风水雨俱逆,舟行何太稽。 【过老鼠岐 其二】

    王令

    弋者窥未知,舟来避还去。 【效退之青青水中蒲 其三】

    王柏

    舟行水上意,人立渡头心。 【题泽翁小卷 其九】

    司马光

    岫贴晴天阔,舟缘石岸深①。 【孙器之奉使淮浙至江为书见寄以诗谢之 其四】

    刘克庄

    僧句多枯槁,舟公锦绣堆。 【三月二日被命祈晴上天竺舟中得六绝句 其五】

    孙应时

    舟人因记得,俗客未经来。 【石灶】

    张耒

    江上浪无限,舟中酒一樽。 【江上二首 其二】

    李石

    江海翱翔地,舟行岸自移。 【扇子诗 其一十三】

    1. 《小舟》陆游

    小舟无定处,随意泊江村。云气分山叠,沙汀蹙浪痕。宦途危虎尾,闲味美熊蹯。高咏渊明句,吾将起九原。

    2. 《小舟泝马湖江》度正

    横斜骤雨巾折角,屈曲小舟屋打头。石壁愈高天愈远,乱云深处羁縻州。

    3. 《小舟》赵师秀

    小舟随处去,幽意日相亲。野草胜荷叶,轻鸥似逸人。闲思此湖水,曾洗几京尘。甚欲营渔屋,空虚未有因。

    4. 《与曾亨仲曹六二兄买小舟游西湖》苏泂

    贪忙安得似偷闲,日日红尘倦往还。买得小舟真似叶,败荷丛底看孤山。

    5. 《谢冯贯道惠小舟》冯时行

    先生怜我欲归休,为我添钱买小舟。老去尚余州县业,见来便起江湖秋。有名如合称聱叟,无梦焉能卖直钩。他日相随鸥鸟外,短篷烟雨醉懵头。

    有关船的诗句

    1、乘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李白《行路难》

    2、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3、*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李白《早发白帝城》

    4、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李白《赠汪伦》

    5、烟水本好尚,亲交何惨凄。况为珠履客,即泊锦帆堤。沙雁同船去,田鸦绕岸啼。此时还有味,必卧日从西。——杜牧《初上船留寄》

    [阅读全文]...

2022-01-13 21:33:09
  • 元宵古诗宋苏轼55句

  • 苏轼,元宵,祝福
  • 有关于元宵节的古诗词

      烟花潮之后,人们点起了许愿灯,人们将自己的许愿灯升到高高的空中,许愿灯飞的越高,愿望实现的可能就越大,人们沉浸在欢乐中……以下是小编分享的有关于元宵的`古诗,欢迎大家阅读!

      《青玉案·元夕》

      (宋)辛弃疾

      东风夜放花千树,更吹落,星如雨。

      宝马雕车香满路,凤萧声动,壶光转,一夜鱼龙舞。

      蛾儿雪柳黄金缕,笑语盈盈暗香去。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火阑珊处。

      《生查子·元夕》

      (宋)欧阳修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

      月到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

      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正月十五夜》

      (唐)苏道味

      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

      灯树千光照。明月逐人来。

      游妓皆穠李,行歌尽落梅。

      金吾不禁夜,玉漏莫相催。

      《上元夜》

      (唐)崔液

      玉漏铜壶且莫催,铁关金锁彻夜开;

      谁家见月能闲坐,何处闻灯不看来。

      《十五夜观灯》

      (唐)卢照邻

      锦里开芳宴,兰红艳早年。

      缛彩遥分地,繁光远缀天。

      接汉疑星落,依楼似月悬。

      别有千金笑,来映九枝前。

      《正月十五夜灯》

      (唐)张祜

      千门开锁万灯明,正月中旬动地京。

      三百内人连袖舞,一进天上著词声。

      《观灯乐行》

      (唐)李商隐

      月色灯山满帝都,香车宝盖隘通衢。

      身闲不睹中兴盛,羞逐乡人赛紫姑。

      《蝶恋花·密州上元》

      (宋)苏轼

      灯火钱塘三五夜,明月如霜,照见人如画。帐底吹笙香吐麝,更无一点尘随马。

      寂寞山城人老也!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火冷灯稀霜露下,昏昏雪意云垂野。

      《南乡子·宿州上元》

      (宋)苏轼

      千骑试春游,小雨如酥落便收。能使江东归老客,迟留。白酒无声滑泻油。

      飞火乱星球,浅黛横波翠欲流。不似白云乡外冷,温柔。此去淮南第一州。

      《临江仙·都城元夕》

      (宋)毛滂

      闻道长安灯夜好,雕轮宝马如云。

      蓬莱清浅对觚棱。

      玉皇开碧落,银界失黄昏。

    [阅读全文]...

2021-12-13 18:13:46
  • 翁卷:野望

  •   《野望》

      作者:翁卷

      原文:

      一天秋色冷晴湾,

      无数峰峦远*间。

      闲上山来看野水,

      忽于水底见青山。

      赏析:

      翁卷,南宋诗人,永嘉四灵之一。诗人生活在社会的下层,终身布衣,再加上当时社会动荡不安。所以,诗人往往寄情山水,借妙悟庄禅解脱自己烦闷苦寂的情怀。作诗师法晚唐贾岛、姚合,好苦吟,重视字句的推敲和意境的创造,多表现凄清落寞的心境和自然淡泊的情怀。由于作诗刻意求工,往往显得境界狭小。但是这首《野望》却显示了他也有自然洒脱的诗风。这首诗所表现的诗境,正是诗人观赏山水时偶然会心的禅悟之境。

      “一天秋色冷晴湾”,写秋色笼罩下的一湾碧水。“一天秋色”暗示了时令已到深秋,秋意已经很浓了。它无处不在,充塞于天地之间。在深秋时令的感召下,天色云状,山水林泉,无不染上秋天的色彩。“冷”代表着深秋的特征,传递着深秋的信息,仿佛秋天之神的化身,给晴空下的一湾碧水一个冷的意念,于是晴湾就蕴含了秋的寒意。

      “无数峰峦远*间”,以自在之笔写自在之景。写意造境毫不费力,闲淡自然。“无数峰峦”写峰峦之多。诗人并未写某一山峰,某一怪石,而是从大处着眼,写整体感受。“远*间”都是寻常之词,浅*通俗,并未刻意锤炼,仿佛山水名家随意点染,*者浓、远者淡,于不费力处,境界自远。

      “闲上山来看野水,忽于水底见青山”,写出诗人禅悟的喜悦。王国维说:“以我观物,故物皆着我之色彩。”(《人间词话》)翁卷以闲淡冷寂的心情观照山水,于是,山也闲淡、水也冷寂。冷寂的山光水色之间,诗人信步而来,漫无目的地观览风景,他把目光投向山下的“野水”,却于无意间有惊喜的发现:澄澈凝碧的秋水中,青山倒映,寸草毕现。是真是幻?(m.ju.51tietu.net)诗人身心惬意,物我两忘,沉浸在直觉顿悟的禅悦中。

      此诗写秋日出游望中之景,闲淡灵动,野趣盎然。起首两句*淡无奇,而后两句却有突如其来的美感,令人拍案叫绝。“闲上山来看野水”,可见前些时日已有秋雨来访,但诗人不直接写所看到的野水情态,而是笔锋一转,道“忽于水底见青山”,使雨后山塘野水溢满,波光粼粼的情趣不言而喻。构思妙绝,颇见立意炼句之工。

    [阅读全文]...

2022-02-08 05:30:19
  • 关于魏了翁夏至古诗词三首

  • 夏至
  • 《夏至日祀阏伯于开元宫前三日省中斋宿三首其一》

    宋代:魏了翁

    书生只惯野人庐,谁识潭潭省府居。

    独坐黄昏谁是伴,紫微阁上四厨书。


    《夏至日祀阏伯于开元宫前三日省中斋宿三首其二》

    宋代:魏了翁

    朱荣铅砌拱都堂,静合明窗夹主廊。

    外省诸司西恻畔,枢寮却在外东厢。


    《夏至日祀阏伯于开元宫前三日省中斋宿三首其三》

    宋代:魏了翁

    朝吧归来政事堂,衣冠牣宇鹜成排。

    须臾排马还私第,一片闲庭锁夕阳。

    [阅读全文]...

2022-01-16 22:29:40
宋翁卷的古诗 - 句子
宋翁卷的古诗 - 语录
宋翁卷的古诗 - 说说
宋翁卷的古诗 - 名言
宋翁卷的古诗 - 诗词
宋翁卷的古诗 - 祝福
宋翁卷的古诗 - 心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