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浦城的古诗

关于写浦城的古诗的文字专题页,提供各类与写浦城的古诗相关的句子数据。我们整理了与写浦城的古诗相关的大量文字资料,以各种维度呈现供您参考。如果写浦城的古诗未能满足您的需求,请善用搜索找到更适合的句子语录。

句子(10) 语录(2k+) 说说(5k+) 名言(490) 诗词(91) 祝福(1k+) 心语(53)

  • 古诗鉴赏:南浦别

  • 文学
  • 古诗鉴赏:南浦别

      在生活、工作和学*中,大家最不陌生的就是古诗了吧,从格律上看,古诗可分为古体诗和*体诗。那么什么样的古诗才更具感染力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古诗鉴赏:南浦别,欢迎大家分享。

      原文

      南浦凄凄别,西风袅袅秋。

      一看肠一断,好去莫回头。

      译文注释

      这是一首送别诗,描写送别时那种离情依依,不忍分手的情景。不知此时一别,何时才能再相见呢?“多情自古伤离别”,表露出多少临别时的无奈,哀叹,自古以来,离情别绪,本就是人们最难以承受的啊!

      白话译文

      在南浦凄凉愁苦的分别,秋风萧索黯淡。

      回头看一次就肝肠寸断,好好离去吧,不要再回头了。

      赏析

      这首送别小诗,清淡如水,款款地流泻出依依惜别的.深情。

      诗的前两句,不仅点出送别的地点和时间,而且以景衬情,渲染出浓厚的离情别绪。“南浦”,南面的水滨。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楚辞·九歌·河泊》:“送美人兮南浦。”江淹《别赋》:“送君南浦,伤如之何!”故“南浦”象“长亭”一样,成为送别之处的代名词。一见“南浦”,令人顿生离忧。而送别的时间,又正当“西风袅袅”的秋天。秋风萧瑟,木叶飘零,此情此景,怎不令人倍增离愁?

      这里“凄凄”、“袅袅”两个叠字,用得传神。前者形容内心的凄凉、愁苦;后者形容秋景的萧瑟、黯淡。正由于送别时内心“凄凄”,故格外感觉秋风“袅袅”;而那如泣如诉的“袅袅”风声,又更加烘托出离人肝肠寸断的“凄凄”之情,两者相生相衬。而且“凄”、“袅”声调低促,一经重迭,读来格外令人回肠咽气,与离人的心曲合拍。

      后二句写得更是情意切切,缠绵悱侧。送君千里,终须一别。最后分手,是送别的高潮。诗人捕捉住这关键时刻一个最突出的镜头:分手后,离人虽已登舟而去,但他频频回过头来,默默而“看”。“看”,本是很*常的动作,但此时此地,这一“看”却显得多么不寻常:离人心中用言语难以表达的千种离愁、万般情思,都从这默默一“看”中表露出来,真是“此时无声胜有声”啊!从这个“看”字,我们仿佛看到那离人踽踽的身影,愁苦的面容和睫毛间闪动的泪花。他的每“一看”,自然引起送行人“肠一断”,涌起阵阵酸楚。诗人连用两个“一”,把去留双方的离愁别绪和真挚情谊都表现得淋漓尽致。

      最后,诗人劝慰离人:“好去莫回头。”──你安心去吧,不要再回头了。此句粗看似乎*淡,细细咀嚼,却意味深长。诗人并不是真要离人赶快离去,他只是想借此控制一下双方不能自抑的情感,而内心的悲楚恐怕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

      这首小诗短短二十个字,诗人精心刻画了送别过程中最传情的细节,其中的描写又似乎“人人心中所有”,如离人惜别的眼神,送别者亲切而又悲凉的话语,一般人都会有亲身体验,因而能牵动读者的心弦,产生强烈的共鸣和丰富的联想,给人以深刻难忘的印象。

      作者简介

      白居易(772年-846年),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又号醉吟先生,祖籍山西太原,到其曾祖父时迁居下邽,生于河南新郑。白居易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唐代三大诗人之一。白居易与元稹共同倡导新乐府运动,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白居易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太子少傅、刑部尚书,封冯翊县侯。公元846年,白居易在洛阳逝世,葬于香山。有《白氏长庆集》传世,代表诗作有《长恨歌》《卖炭翁》《琵琶行》等。

      1988年,日本*文化显彰会为白园捐立石碑,以纪念白居易,碑文用中、日两种文字书写。1995年,4个日本人于此上书“樱献”。

    [阅读全文]...

2022-03-12 04:18:52
  • 《杨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 阅读
  • 《杨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的阅读答案及翻译

      无论是在学*还是在工作中,我们经常跟阅读答案打交道,阅读答案是由资深教育者参与拟订的、对有关阅读题所做的解答。一份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能称之为好阅读答案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杨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的`阅读答案及翻译,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杨徽之,字仲猷,建州浦城人。祖郜,仕闽为义军校。家世尚武,父澄独折节为儒,终浦城令。徽之幼刻苦为学,邑人江文蔚善赋,江为能诗,徽之与之游从,遂与齐名。尝肄业于浔阳庐山,时李氏据有江表,乃潜服至汴、洛,以文投窦仪、王朴,深赏遇之。

      乾德初,与郑玘并出为天兴令,府帅王彦超素知其名,待以宾礼。蜀*,移峨眉令。时宋白宰玉津,多以吟咏酬答。复为著作佐郎、知全州,就迁左拾遗、右补阙。太*兴国初,代还。太宗素闻其诗名,因索所著。徽之以数百篇奏御,且献诗为谢,其卒章有“十年流落今何幸,叨遇君王问姓名”语。太宗览之称赏,自是圣制多以别本为赐。迁侍御史、权判刑部。尝属疾,遣尚医诊疗,赐钱三十万。

      时刘昌言拔自下位,不逾时参掌机务,惧无以厌人望,常求自安之计。董俨为右计使,欲倾昌言代之,尝谓徽之曰:“上遇张洎、钱若水甚厚,旦夕将大用。”有直史馆钱熙者,与昌言厚善,诣徽之,徽之语次及之。熙遽以告昌言,昌言以告洎。洎方固宠,谓徽之遣熙构飞语中伤己,遂白上。上怒,召昌言质其语。出徽之为山南东道行军司马,熙落职通判朗州。徽之未行,改镇安军行军司马。

      未几,以足疾请告,上取名药以赐。郊祀不及扈从,锡赍如侍祠之例。车驾北巡,徽之力疾辞于苑中。上顾谓曰:“卿勉进医药,比见,当不久也。”及驻跸大名,特降手诏存谕。明年春正月,车驾还,又遣使临问。卒,年八十。

      徽之纯厚清介,守规矩,尚名教,尤疾非道以干进者。尝言:“温仲舒、寇准用搏击取贵位,使后辈务*趋竞,礼俗浸薄。”世谓其知言。徽之寡谐于俗,唯李昉、王祐深所推服,与石熙载、李穆、贾黄中为文义友。自为郎官、御史,朝廷即待以旧德。善谈论,多识典故,唐室以来士族人物,悉能详记。酷好吟咏,每对客论诗,终日忘倦。既没,有集二十卷留于家,上令夏侯峤取之以进。徽之无子。后徽之妻王卒,及葬,复以缗帛赐其家。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徽之与之游从游:游学

      B.欲倾昌言代之倾:排挤

      C.谓徽之遣熙构飞语中伤己构:捏造

      D.尚名教,尤疾非道以干进者干:干涉

      10.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①因索所著②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

      B.①且献诗为谢②若属皆且为所虏

      C.①召昌言质其语②其皆出于此乎

      D.①徽之寡谐于俗②非抗于九国之师也

      11.把第Ⅰ卷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7分)

      (1)有直史馆钱熙者,与昌言厚善,诣徽之,徽之语次及之。(3分)

      (2)温仲舒、寇准用搏击取贵位,使后辈务*趋竞,礼俗浸薄。(4分)

      12.第Ⅰ卷文言文中杨徽之是一个怎样的形象?请简要概括。(3分)

      参考答案

      9、D(干:谋求)

      10、D(A介词,于是/介词,凭借;B。连词,并且/副词,将要;C代词,他的/语气词,大概D、介词,与/介词,与)

      11、(1)直史馆有一个叫钱熙的人,与昌言非常交好,(有一次)拜访徽之,徽之在交谈中说及此事。(“善”1分;“诣”1分;大意2分。)

      (2)温仲舒、寇准用拼搏奋进来获取高位,使后辈务必学*他们的志趣和奋进精神,使(通过关系提升官位的)礼仪流俗逐渐浮薄淡化。(“搏击”1分;“趋竞”1分;大意2分。)

      12、①才艺高超;②待友真诚;③为人正直;④不随流俗。(1点1分,共4分)

    [阅读全文]...

2022-07-02 15:07:37
  • 浦城县

  • 学*,知识
  • 浦城县

      无论在学*、工作或是生活中,大家可能有听说过浦城县,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浦城县的相关内容,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浦城县,福建省南*市辖县,*丹桂之乡。位于福建省最北端、闽浙赣三省交界处,介于北纬 27°32’─28°19’,东经118°11’─118°50’之间。是福建的“北大门”,自古为中原入闽第一关,分别与浙江省的江山市、龙泉市、遂昌县和江西省的广丰县接壤,与福建省的建阳市、武夷山市、松溪县毗邻。全县辖2个街道、9个镇、8个乡、296个村(居)。2006年末,户籍人口40.7万人,其中非农业人口7.16万人。除石陂镇、水北街镇等少数乡镇通行闽北方言,其余大部分地区通行吴方言。全县区域面积3383*方公里,为福建省第三大县,其中山地面积437.4万亩,耕地面积55.47万亩,河流水域面积15万亩,是*、福建省最早的商品粮基地县。*十大香樟基地之一。林业用地面积407.9万亩,森林覆盖率达73.1%,林木蓄积量981万立方米,是*南方林业重点县。山延两脉、水注三江。县境西北为武夷山脉的延伸……

      目录 历史沿革 行政区划 自然地理 物产资源 收缩展开 历史沿革

      新石器时代,先民在南浦溪主支流*聚居。西汉时,浦城为闽越活动中心。浦城建城早于置县,因西汉中期东越王馀善筑城临浦得名。东汉建安初年(约在196~200年间)置县,称汉兴,是福建省最早置县的五县之一。三国称吴兴,唐称唐兴,武周称武宁,武则天去位后复称唐兴。唐天宝元年(742),以东越王馀善曾在此临溪筑城,定名浦城县,简称“浦”,别称“南浦”、“柘浦”。为当时福建省三个“紧”县之一。民国23年8月至民国27年6月(1934年8月至1938年6月),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驻地。 置县前浦城之地,夏、商属扬州,周属七闽地,战国周显王三十五年(前334)属楚,秦属闽中郡。汉高祖五年(前202)属闽越国。汉建元六年(前135)封馀善为东越王,都冶一说在浦城。汉元封元年(前110)汉武帝灭闽越,“徙其民于江、淮间,虚其地。”“后裔遁逃山谷者颇出”,汉始元二年(前85)立冶县,东汉建武初改东侯官,浦城地均属之。 浦城置县为东汉建安初,分东侯官地立。时以国为号,名汉兴县,属会稽南部都尉。据该届修志考,置县时间为建安元年(196)后、建安五年前。 三国吴永安三年(260),改汉兴为吴兴。是年,废会稽南部都尉,置建安郡,吴兴属之。晋太康三年(282),属晋安郡,元康元年(291),改属江州,梁普通六年(525),属东扬州。陈永定(557~559年)初,属闽州,后属丰州。隋开皇九年(589),吴兴省入建安县。唐武德四年(621),复置县,改名为唐兴,属建州(治所在今建瓯),后省入建安。唐载初元年(689),复置县,仍名唐兴。武则天登极后,天授二年(691),改名为武宁县。唐神龙元年(705),唐中宗李显登极,复为唐兴。天宝元年(742)八月,定名浦城,属建安郡(是年改建州为建安郡)。唐乾元元年(758),复改郡为州,仍属之。 五代,后晋天福八年(943),王延政在建州立国,号殷。南唐保大四年(946),建州改为永安军,寻改忠义军。浦城属之。 宋开宝八年(975),复改建州。端拱元年(988),改建州为建宁军。绍兴三十二年(1162),建宁军升为建宁府,浦城属之。 元至元二十六年(1289),建宁府改为建宁路,浦城属之。明洪武(1368~1398年)初,建宁路改建宁府,浦城属之。清均属建宁府。 民国元年(1912)仍属建宁府,建宁府寻改建瓯府,浦城属之。民国2年,建瓯府改建安道,浦城属之。民国17年,废除道制,直属福建省。民国22年11月至次年1月,在福州成立中华共和国人民革命*,浦城属延建省。民国23年8月17日,全省设10个行政督察区,福建省第十行政督察专员公署设于浦城,辖建瓯、建阳、崇安、浦城、松溪、政和6县。民国24年10月1日,全省10个区划为7个区,第十区改为第三区,仍驻浦城,辖浦城、建瓯、建阳、崇安、松溪、政和、寿宁、邵武8个县。民国27年6月,公署迁建阳,浦城属之,直至**前夕。民国16年9月,**在浦城境内开展革命活动。民国20~24年在四境先后建立建(阳)浦、浦城、广(丰)浦、浦西、龙(泉)浦5个县级苏维埃*,实行红色割据。 1949年9月10日,全省划分为8个行政督察专员公署(以下简称专区)。浦城属第一专区。1950年3月14日,第一专区更名为建瓯专区。1950年9月2日,专区迁往建阳,更名为建阳专区,浦城属之。1956年6月9日,建阳专区与南*专区合并,称南*专区,浦城属之。1968年5月,专区改称地区,浦城属之。1970年2月,地区机关迁驻建阳,1970年6月18日改称建阳地区至1988年12月,浦城属之。

      行政区划

      2010年全县辖2个街道、9个镇、8个乡:南浦街道、河滨街道、富岭镇、石陂镇、临江镇、仙阳镇、水北街镇、永兴镇、忠信镇、莲塘镇、九牧镇、万安乡、古楼乡、山下乡、枫溪乡、濠村乡、管厝乡、盘亭乡、官路乡,296个村(居)。 街道、镇、乡 社区居委会/村民委员会 办事处驻地 备注 南浦街道 5个居委:仙楼、光明、幸福、梦笔、业兴;5个村委:**、跃进、民主、和*、里塘 千里马路 2005年设立 河滨街道 5个居委:爱民、胜利、建设、水南、莲花;3个村委:北山排、宝山、李梅 水南路96号

      2005年设立 富岭镇 28个村委:上桥村、圳边村、前洋村、高坊村、双同村、大水口村、山路村、里源村、长滩村、富官村、靖坑村、莲塘坂村、双坑村、员盘村、店亭村、余塘村、双田村、富岭村、东元村、小密村、瑞安村、殿下村、*村、合际村、马家庄村、岩下村、浮流村、泽潭村。 石陂镇辖23个村委会:石陂村、申明村、黄墩村、段尾村、龙根村、赤岭村、布墩村、后塘村、徐墩村、北林村、碓下村、案山下村、梅坑村、旧馆村、歧山前村、葛墩村、南岸村、小串村、渡头村、梨岭村、象口村、佘墩村、村溪村。

      临江镇 16个:水东村、水西村、新街村、石壁村、上际村、七墩村、山后村、余元村、寨下村、井栏村、源尾村、铁炉村、锦城村、樟山村、高坑村、瓦铺村。

      仙阳镇 23个:仙阳村、仙南村、管九村、下洋村、坑沿村、太*村、樟溪村、殿基村、三源村、巽源村、练村村、渔梁村、小碧村、早田村、巽岭村、阳墩村、甫下村、柏山村、百丈村、永建村、高洋村、上洋村、山际村。

      水北街镇 24个:双墩村、黄碧村、上坊村、中坊村、下坊村、裴墩村、陈源村、茅洲村、新桥村、罗源村、洙溪村、岩鼻村、东路村、际岭村、水北村、蓬尾村、上山桥村、翁村村、桥亭村、石埠村、水尾村、曹村村、朱墩村、浮桥村。

      永兴镇 20个:前墩村、岩岭村、银场村、虹垂村、冠山村、大元村、永*村、炉铺村、永兴村、庵后村、下墩村、竹山村、连源村、珠山村、沿州村、龙下村、后洋村、廉溪村、凹头村、肖家村。

      忠信镇 23个:忠信村、桃园村、外洋村、上同村、排栅村、金樟村、村桥村、源里村、虎头山村、溪源村、渔沧村、海溪村、际洋村、金凤村、寺前村、半源村、游丰村、下庄村、雁塘村、高溪村、寨门村、坑尾村、毛洋村。

      莲塘镇 原辖22个:莲塘村、吕处坞村、山桥村、马西村、横源村、洪山村、溪洲村、官桥村、桐源村、西岩村、余乐村、东山村、前源村、罗墩村、吴东村、九秋村、悦乐村、下沙村、东源村、颜处村、西段村、东门村。

      2005年析出莲塘镇部分区域划归城区 九牧镇 11个:九牧村、蒋坑村、渭潭村、中垄村、中墩村、吴墩村、杉坊村、富源村、黄毕村、洋墩村、黎处村。

      万安乡 10个:富湖村、竹源村、大游村、吴山村、村头村、后洋村、万安村、连墩村、浦潭村、王元村。

      古楼乡 12个:前排村、上云村、叶山村、石村村、中潭村、古楼村、里山村、坑口村、大路村、大洋村、洋溪村、岗里村。

      山下乡 9个:山下村、小溪村、王柏村、源头村、水门村、铁场村、铁坑村、凹后村、青山村。

      枫溪乡 7个:枫溪村、黄坛村、福禄村、杜畲村、岱后村、池家村、胡推村。

      濠村乡 7个:濠村村、仑下村、溪口村、毛乾村、樟源村、北坑村、后濠村。

      管厝乡 19个:高源村、口窑村、官田村、溪南村、水坪村、流源村、岩步村、里林村、上村村、管厝村、登俊村、党溪村、河源村、叶坞村、榆双村、庆元村、流村村、楮林村、珠墩村。

      盘亭乡 14个:盘江村、下洋坑村、北山村、南山村、柳墩村、庙湾村、深坑村、棠岭村、肖军村、均溪村、刘田村、秀里村、上黄处村、东峰村。

      官路乡 10个:官路村、河村村、李处村、花园村、高门村、东坑村、王村村、毛处村、东洋村、姚宅村。

      注:

      1、原南浦镇辖5个居委会、5个村委会:爱民居委会、光明居委会、胜利居委会、幸福居委会、建设居委会、**村、跃进村、民主村、和*村、里塘村。

      2、原水南乡辖5个村委会:水南村、下水南村、北山排村、宝山村、李梅村。

      自然地理

      区位

      浦城县位于福建省最北端,为闽、浙、赣三省七县结合部。北部、东北部、东部分别与浙江省的江山市、遂昌县、龙泉市接壤,西北部与江西省的广丰县毗邻,东南部、南部、西部分别与省内松溪县、建阳市、武夷山市相连。全境处于东经118°11′—118°49′,北纬27°32′—28°22′之间。县治驻南浦街道,位于东经118°31′—118°33′之间。县城距省会福州市218公里(直距,下同),距南*市驻地150公里,距邵武市123.5公里,距武夷山市54公里,距福安市赛岐港(距浦城最*港)155公里;距浙江省会杭州市302公里,距江山市89公里,衢州市120公里,温州市207公里;距江西省会南昌市271公里;距上饶市80公里;距上海市464公里。

      地貌

      浦城地貌的总特征是多山地,北、东、西三面环山,中、南部低*宽广,地势自北往南下降,南浦溪纵贯南北,地表径流呈树枝状,山间盆地串珠状错落,垩口地形突出。两支山脉交汇处及两支水系分水岭 从北部仙阳到枫岭一带低山丘陵,是武夷山脉和浙江西南部的仙霞岭相衔接的地带,又是钱塘江水系与闽江水系的分水岭和闽江水系与鄱阳湖水系的分水岭。鄱阳湖水系是长江支流,所以也是长江水系与闽江水系的分水岭。 阶梯状地形明显:从县境中部到东西边缘,依次分布着河谷盆地、丘陵、低山和中山4种地貌,其高差显著,层次分明。这种阶梯状地形的形成,除构造原因外,主要受岩性控制。县境中部花岗石结晶较粗,内部矿物风化力不同,节理、断裂发育,易风化、侵蚀,成为河谷盆地和丘陵的主要分布区。东西边缘南园组火山岩系主要为凝灰熔岩,并受不同程度的硅化作用,岩性致密坚硬,不易风化,多数中山和部分低山发育于其分布区域。建瓯群变质岩的.二云石英片岩和梨山组的砂页岩等,硬度和抗风力介于花岗岩与南园组火山岩系之间,成为组成低山的主要岩性。 串珠状盆地错落:县境属浦城盆地,峡谷和盆地相间排列,山间盆地串珠状错落。为干流南浦溪串联的有忠信、仙阳、巽岭、管厝、南浦、富岭、莲塘、临江、永兴、石陂等10个河谷盆地,其面积在4000~6000亩之间。*千亩、数百亩的小盆地则错落镶嵌于山地之间,支流在盆地内曲折蜿蜒。 垩口地形突出:在与浙江、江西交界的中山地带,有较多与山带成直交或斜交垩口。有的是由断层陷落而成,有的是古老的河口。这些垩口,古称“关隘”。是闽赣、闽浙交通要道和军事要冲,著名的有盘亭西北部的二渡关、木城关等。这些垩口,又是北方冷空气侵入浦城腹地以至福建的通道。

      气候

      浦城县地处闽、浙、赣三省七县(市)结合部,被称为“福建的北大门”,浦城处于海洋性气候与大陆性气候分界处,接*大陆性气候,是典型中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区。区域内气候四季分明,温度适中,雨量充沛、热量资源丰富,干湿季明显,雨热同步;年*均气温17.4℃,年雨量1700mm左右,年日照时数1900小时,全年无霜期254天左右。由于季风气候的不稳定性,加上地形的复杂作用,致使灾害性气候出现频繁,高温与热害、低温与寒害、旱灾、洪灾、冰灾、风灾等时有发生。 春季 一般始于每年3月1日,终于每年5月20日,历时81天。(数值未特指年份及地点的,均为南浦镇或城关地区1951~1980年的*均值。)降水量占全年的30%左右,日照百分率30%。气温呈逐渐上升,但波动大,有45%年份出现倒春寒。一般3月15日以前,处于日*均气温低于12℃的低温过程,18日前后普遍有温度回升过程,25日前后又处于低温过程,3月底气温又回升,4月2日前后有“清明寒”出现。 夏季 一般始于5月21日,终于9月25日,历时128天。入夏后50天左右是霉雨季节,常有2~3次暴雨过程,常 洪水成灾。5~6月雨量达660.6毫米,占年雨量37%。7~8月进入晴热高温天气,年*均有25天最高气温大于35℃的高温天气出现,极端最高气温曾达40.8℃。7~9月雨量358.7毫米,占年雨量20%,且分配极不均匀,主要靠台风带雨。有87%年份出现干旱,36天以上大旱年占23%。 秋季 一般始于9月26日,终于11月30日,历时66天,由炎热期过度到寒冷期,“白露秋分夜,一夜凉一夜。”雨量偏少,10~11月雨量仅107.8毫米,占年雨量6%。约10%年份会有“秋雨绵绵”的天气。 冬季 一般始于每年12月1日,终于次年2月28日,历时90天,气候干、冷。约*均年受2次寒潮袭击,1月*均气温6.2℃,极端最低为-8.0℃。1月*均相对湿度为77%,极低值为58%。*均初霜日为每年11月16日,*均终霜日为3月6日。*均年有霜32天,最多达54天,连续霜日最长达26天。*均年有27.5天结冰,连续结冰曾达19天。*均年有雪日7.4天,连续降雪最长达7天,积雪最深曾达28厘米。出现过雾淞和雨淞。 一年之中,浦城气候有四个明显的特征。 雨热同期 以10℃作为喜温植物的萌动温度为准,一年中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为5443.6℃,持续时间为250天。而同期雨量有1414.6毫米,日照1438.5小时,雨、热相配。 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日照充足 年雨量1780.2毫米,年*均气温17.4℃,日照1893.5小时,春秋略短,夏季最长,四季分明。 立体气候显著:浦城地势相对高低悬殊,形成境内立体气候较为显著。一般每当海拔增高100米,春季回暖期推迟3天,秋季第一次冷空气的影响日期提前4天,大于或等于10℃的活动积温减少188.9℃,年雨量增加72.5毫米,无霜期减少3天。以上变化趋势在山脊的不同侧面略有不同。 季风影响显著:浦城为典型季风区,冬半年盛行偏北风,夏半年盛行偏南风。造成浦城既有严寒,也有酷暑,日较差大(1951年2月19日日较差达24.2℃)。季风亦影响各月份雨量分配,一年之中,大部分降水集中上半年,而以4~6月最多,下半年雨量少,常干旱。

      水文

      浦城水资源由降水补给。年*均径流深1041毫米,年*均径流量为31.213亿立方米(丰水年为46.54亿立方米、*水年为29.889亿立方米、偏枯年为23.10亿立方米、枯水年为17.929亿立方米),年*均径流量模数为33.9秒公升/*方公里。 降水年内分配不匀,造成月流量和水位的季节变化明显。多年*均4~6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58.1%,多年*均4~9月(汛期)占年径流量的78.2%,多年*均连续最大4个月(4~7月)径流量占年径流量的69.2%。 据万安水文站1956~1968年实测资料,浦城多年*均年水面蒸发量为993.5毫米。据省水文总站多年*均陆面蒸发等值线图,浦城多年*均年陆面蒸发值700~750毫米。据坑下水文站1971~1979年实测含沙量资料计算,多年*均年侵蚀模数为124吨/*方公里。 多年*均每*方公里产水量为104.07万立方米,每人*均占有水量为9152.48立方米,每亩耕地*均占有水量为5731立方米。

      物产资源

      水域资源

      全县各类水域面积10024公顷,占总土地面积3 %,其中:溪河水面8491公顷,占84.7%,水库山塘553公顷,占5.5%,池塘973公顷(其中名特优养殖44公顷)占9.7%,其它养殖水域7公顷,占0.07%。分布全县19个乡镇。 霞浦县水域水质情况基本良好,南浦溪河段水质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达国家饮用水二类水质标准,大石溪水质达国家饮用水三类水质标准。各支流的水质均好于南浦溪、大石溪,主要污染源是正大生化厂、硫铁矿、硫石矿、氟矿,主要污染物为氮、硫、氟和化学需氧量。 山塘水库水质:东风、龙岭下两个中型水库与团结、高坑两个小(一)型水库及葛山、石碧子两个小(二)型水库水质达饮用水标准,其余中小型水库及山塘等均出现不同程度的富营养化,主要是因为开展禽(畜)——鱼——草等综合立体养殖。 池塘:除水南因拦河坝洪毁外,其余池塘水源基本充足,可以人为控制,水质尚好,污染物主要为渔业投入品,即乱放渔药及各类粪便、肥料的施入。 全县可养水域面积总计6563公顷。 ①溪河:全县较大溪河总长553.4km,水域面积6205公顷。可养溪河总长291 km,水域面积5030公顷,主要分布在4条:南浦溪(全长133.2km,水域2664公顷),大石溪(域内全长49.8km,水域747公顷),西乡河(全长61.1km,水域917公顷)及永*溪(全长46.8km,水域702公顷)。以上4条河流有约40处渔场,总长度22.32km,面积446公顷。其余如官田溪(党溪、岩步溪)、马莲河、富岭溪(浮流、余塘)、西乡河(山下)、岩鼻河、石陂溪、濠村溪均为南浦溪支流,永*溪则为信江源头支流,此外还有三支小支流为欧江的支流源头。这些支流大都坡降大、水流急,不大适合进行人工养殖。 ②水库山塘:可养面积553公顷。 ③池塘:可养面积973公顷。 ④其它:可养面积7公顷。

      生物资源

      1、浮游生物:浮游植物主要有硅藻、兰藻、绿藻、裸藻、甲藻、金藻、黄藻等11门藻类。浮游动物主要有轮虫占40%,其余原生动物、枝角类、节足动物所占比例相当。

      2、底栖动物:主要有水生寡毛类的水蚯蚓,水生甲壳类的丰年虫,枝角类、挠足类、米虾、青虾、溪蟹等;软体动物主要有螺、蚌、贝、河蚬和水生昆虫等。

      3、水生植物:主要有挺水植物如水葱、荸荠、菰(茭白)、芦苇、白菖蒲、慈姑、莲、水花生、蒲草等;主要分布于稻田、池塘与沟渠。漂浮植物如浮萍、紫背浮萍、红萍、凤眼莲、水浮莲、水葫芦、槐叶萍等;浮叶植物如睡莲、苔菜等;浮叶与漂浮植物主要分布于稻田与沟渠。沉水植物如轮叶黑藻、金鱼藻、苦草、菹草、小茨草、矮慈菇等;主要分布于溪河、沟渠中。

      4、鱼类: 各水域鱼类资源:根据《浦城县水产志》和《浦城县渔业资源调查》查证以及鉴定我县溪河部分渔获物、标本等,我县溪河水域鱼类有18科,52属,72种。其中鲤科鱼类43种,占鱼类总数的59.7%,鳅科5种、鮠科4种、鱼旨 科3种、*鳍鳅科、胡子鲶科、鲡鱼科各2种、鳗丽科、鲶科、鱼兆 科、合鳃科、塘鳢科、鱼段 虎 科、攀鲈科、鳢科、刺鳅科、鳖科、长臂虾科各1种。 养殖主要经济鱼类有鲤科鱼类:青鱼、草鱼、赤眼鳟、团头鲂、三角鲂、鲤鱼、鲫鱼、黑脊倒刺鲃、鳙、白鲢;鳗鲡科:日本鳗鲡、欧洲鳗鲡、美洲鳗鲡;鳅科:红唇薄鳅、泥鳅;鮠科:黄颡鱼;胡子鲶科:胡子鲶;脂科:鲈鱼、大眼鳜、斑鳜;合鳃科:黄鳝等。 可开发养殖主要经济鱼类有鲤科鱼类:唇鱼骨、光唇鱼、厚唇鱼、翘嘴红鲌、细鳞斜颌鲴、扁园吻鲴、黑鱼耆鱼泉 ;鱼危科:长吻鮠;脂科:斑鳜等。 濒危种类:鳗鲡科:鳗鲡;鲤科:鱼感 鱼、赤眼鳟、翘嘴红鲌、扁圆吻鲴、黑脊倒刺鲃;胭脂鱼科:胭脂鱼;脂科:鲈鱼、斑鳜、大眼鳜;鮠科:长吻鮠等。

      5、其它水生动物: 两栖动物:主要有沼蛙、虎纹蛙、黑斑蛙、树蛙、棘胸蛙、大鲵、小鲵等。 爬行动物:主要有中华鳖、草龟、鹰嘴龟、*胸龟、泥蛇、蝾螈等。

      矿产资源

      矿藏有硫铁、铝、铅锌、铜、钨、高岭土、萤石。

    [阅读全文]...

2022-04-07 09:02:21
  • 秋浦歌十七首_杜浦村居绝句古诗

  • 绝句古诗凝练而隽永,情深而意长,在写作中,掌握经典的绝句古诗能让您的文章增色不少。为此,好句摘抄网为您整理精华《秋浦歌十七首》,愿对您有所启发。

    李白 秋浦歌十七首

    ju.51tietu.net编辑推荐

    秋浦歌的诗意

    《秋浦歌》

    作者:李白

    原文: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注释:

    1、缘:因为。

    诗意:

    我头上的白发长达三千丈,

    赏析: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

    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尤为新奇,兴中有比,意味更长(同上)。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鸣者了。

    《秋浦途中》

    作者:杜牧

    原文:

    萧萧山路穷秋雨,淅淅溪风一岸蒲。

    注释:

    1、秋浦,即今安徽贵池,唐时为池州州治所在。会昌四年(884年)杜牧由黄州刺史移任池州刺史,正是凉秋九月,此诗似即为这次行役而发。二年前,杜牧受李德裕排挤,由部员外郎外放黄州刺史,现在又改调池州,转徙于僻左小邑间。

    翻译:

    山路上萧萧瑟瑟的秋雨下个不停,

    赏析:

    这首七绝以韵取胜,妙在如淡墨一点,而四围皆到。诗人把自己的感情蕴含在风景的描写中,并不明白说出,却能给人以深至的回味。一、二两句采用对起之格,这在绝句中是不多的。它这样用是为了排比,增强景物的描绘性。寥寥几笔,就把山程水驿、风雨凄迷的行旅图画生动地勾勒出来了。起句对仗,在绝句里宜活脱而不板滞,像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杜甫《绝句四首》),虽然色彩鲜活,却迹*合掌。此处却不同,它笔势夭矫,如珠走盘,有自然流转之致。萧萧、淅淅两个象声词,在这里是互文,兼言风雨。并着一岸蒲三字以写风,盖风不可见,借蒲叶的摇晃有声而始见,给人一种身临其境之感。

    绝句讲究出神奇于百炼,起别趣于寸心,要能曲折回复,穷极变化。这首诗的头两句在外围刷色,展示出一幅风雨凄其的画面,诗人进一步把目光转向了飞落寒汀的鸿雁,三、四两句以虚间实,故设一问,陡然地翻起波澜,可谓笔力奇横,妙到毫颠。从构思方面说,它意味着:第一,沿着飞鸿的来路,人们的思想从眼前的实景延伸到遥远的天边,扩展了诗的画面;第二,问及禽鸟,痴作一喻,显见出旅程的孤独与寂寞;第三,寄情归雁,反衬出诗人有家归不得的流离之苦。这些意蕴没有直接道出,而是寓情于景,令人于恬吟密咏中体味而得。有不着一字,尽得风流的妙趣。第三句转折得好,第四句就如顺水下船一样,自然凑泊,有着无限的风致。杜陵,在长安西南,诗人朝夕难忘的老家樊川,就在那儿。来时还下杜陵无?轻声一问,就把作者对故乡、对亲人的怀念,就把他宦途的感触、羁旅的愁思,婉转深情地表现出来了。

    想信您读完秋浦歌十七首后,内心有非常多的感慨。这些经典诗句,不仅可以助力我们的写作,也可以助力滋养我们的心灵。小编推出了专题十七岁生日句子,愿您喜欢。

    [阅读全文]...

2022-02-04 01:03:31
  • 秋浦歌其十五古诗(秋浦歌其十五古诗翻译)

  • 这首诗采用浪漫夸张的手法,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苦衷。

    这首诗大约作于唐玄宗李隆基的天宝末年,这时候唐王朝政治腐败,诗人对整个局势深感忧虑。此时,李白已经五十多岁了,理想不能实现,反而受到压抑和排挤。这怎不使诗人愁生白发,鬓染秋霜呢?

    秋浦歌其十五

    唐 李白

    白发三千丈,

    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

    何处得秋霜。

    译文: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注释:

    白发:白头发。亦指老年。

    缘:因为。

    个:如此,这般。

    明镜:明亮的镜子。

    何处:哪里,什么地方。

    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有“诗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李杜”。其诗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山河的热爱。诗风雄奇豪放,想像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诗歌艺术的巅峰。存世诗文千余篇,有《李太白集》30卷。

    [阅读全文]...

2022-04-01 20:38:25
  •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古诗翻译及赏析

  • 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古诗翻译及赏析

      在日复一日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总少不了接触一些耳熟能详的古诗吧,古诗泛指*古代诗歌。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经典的呢?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秋浦歌白发三千丈古诗翻译及赏析,欢迎阅读与收藏。

      【原文】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前言】

      《秋浦歌十七首》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组诗作品。这组诗创作于唐玄宗天宝年间作者再游秋浦(今安徽贵池西)时。全诗内容丰富,情感深厚,从不同角度歌咏了秋浦的山川风物和民俗风情,同时在歌咏中又或隐或现地流露出忧国伤时和身世悲凉之叹。

      【注释】

      ⑴秋浦:唐时属池州郡。故址在今安徽省贵池县西。

      ⑵山公:指山简。

      ⑶宁戚:春秋时卫国人。

      ⑷白石烂:宁戚《放牛歌》中有“南山矸,白石烂,生不逢尧与舜禅”之句。

      ⑸黑貂裘:《战国策·秦策》载,苏秦“说秦王,书十上而说不行,黑貂之裘敝”。

      ⑹水车岭:《贵池志》载,贵池西南七十余里有水车岭。

      ⑺寄生:一种植物,其根部不扎在土里而依附在松树、杨树等枝杈上,靠吸取这些树的养分而存活。

      ⑻江祖一片石:《一统志》载,江祖山,在贵池西南二十五里处,一石突出水际,高数丈,名曰江祖石。

      ⑼逻人:今称逻人矶,乃江边一巨石。人:一作“叉”。

      ⑽鱼梁:地名,在逻人矶附*。

      ⑾舟:一作“行”

      ⑿*天:湖名,旧址在贵池西南的齐山脚下。

      ⒀赧(nǎn):原指因害羞而脸红。这里是指炉火映红人脸。

      ⒁个:如此,这般。

      ⒂秋霜:形容头发白如秋霜。

      ⒃白鹇(xián):大型鸟类,也叫“白雉“。

      【翻译】

      白发长达三千丈,是因为愁才长得这样长。不知在明镜之中,是何处的秋霜落在了我的头上。

      【赏析】

      第十五首诗,是组诗中流传最广的一首。“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劈空而来,似大潮奔涌,似火山爆发,骇人心目。单看“白发三千丈”一句,真叫人无法理解:白发怎么能有“三千丈”呢?读到下句“缘愁似个长”,豁然明白,原来“三千丈”的白发是因愁而生,因愁而长。愁生白发,人所共晓,而长达三千丈,该有多少深重的愁思。十个字的千钧重量落在一个“愁”字上。以此写愁,匪夷所思。奇想出奇句,不能不使人惊叹诗人的气魄和笔力。古典诗歌里写愁的`取譬很多。宋人罗大经《鹤林玉露》说:“诗家有以山喻愁者,杜少陵云:‘忧端如山来(按:当作“齐终南”),澒洞不可掇’;有以水喻愁者,李颀云:‘请量东海水,看取浅深愁’。”李白独辟蹊径,以“白发三千丈”之长喻愁之深之重。人们不但不会因“三千丈”的无理而见怪诗人,相反会由衷赞赏这出乎常情而又入于人心的奇句,而且感到诗人的长叹疾呼实堪同情。

      人看到自己头上生了白发以及白发的长短,是因为照镜而知。首二句暗藏照镜,三四句就明白写出:“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秋霜色白,以代指白发,似重复又非重复,它并具忧伤憔悴的感情色彩,不是白发的“白”字所能兼带。上句的“不知”,不是真不知,不是因“不知”而发出“何处”之问。这两句不是问语,而是愤激语,痛切语。诗眼就在下句的一个“得”字上。如此浓愁,从何而“得”?“得”字直贯到诗人半生中所受到的排挤压抑;所志不遂,因此而愁生白发,鬓染秋霜,亲历亲感,何由不知!李白有“奋其志能,愿为辅弼”的雄心,有使“寰区大定,海县清一”的理想(均见《代寿山答孟少府移文书》),尽管屡遭挫折,未能实现,但他的志向绐终不泯。写这首诗时,他已经五十多岁了,壮志未酬,人已衰老,不能不倍加痛苦。所以揽镜自照,触目惊心,发生“白发三千丈”的孤吟,使天下后世识其悲愤,并以此奇想奇句流传千古,可谓善作不*鸣者了。

    [阅读全文]...

2022-07-12 12:14:28
  • 秋浦歌古诗其一李白(秋浦歌第一辑赏析)

  • 李白
  • [原创诗歌欣赏]

    秋浦月的目光,

    是石楠树的梅花妆。

    时光流逝,难掩双白鹭,

    心事欲笺,是谁的爱情跃然纸上?

    空山雨后,猿啼更胜,

    怕是惊醒了,秋浦客舟人的思量。

    秋浦江啊秋浦江,风吟景忙,

    一半是绝响,一半是惆怅。

    我只是悄悄地凝望,

    女贞林里的莺飞草长。

    秋浦,地处安徽省池州市。《诗经》中的《蒹葭》写得就是这个地方。李白也曾五次驻留此地,并作诗《秋浦歌十七首》。今鄙人也赋诗一首,不过是以现代诗呈现。后续再写一篇古诗词作以对比。不过个人觉得,还是古诗词写起来带劲。现代诗虽然在节奏上有自然的旋律美,但也是由于过于自由,反而成了另一种束缚。古诗词呢,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但又不失韵律的美,恰是多了一份婉约与矜持。总而言之,各有所长。所以,鄙人的这首《秋浦歌》结合了古诗词与现代诗的语风,请大家欣赏。

    [阅读全文]...

2021-12-02 10:10:06
  • 夜上受降城闻笛古诗

  • 夜上受降城闻笛古诗

      在*时的学*、工作或生活中,大家都收藏过令自己印象深刻的古诗吧,广义的古诗,泛指*战争以前中国所有的诗歌,与*代从西方传来的现代新诗相对应。那什么样的古诗才是好的古诗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夜上受降城闻笛古诗,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长征的军队要启航了。这一走,他们的身躯将要永远留在异国战场了。

      身戴铠甲,手拿长枪,顶着无情的太阳,走过了一座座

      无名小城小镇,也翻越一座座荒岭,依旧是那整齐的步伐,行进着。不准叫苦,也不准叫累,那将是每一位将士的基本准则。

      走着走着,便到了一场沙漠当中。一望天际的沙漠啊,是怎样的无情而丰富。多少行军队曾在这儿走过,最终也只是沙漠里的一粒沙子而已。

      是夜,孤独又寂寞,战士们在受降城边安下了营,望着那阖亮的明月,也只能望也不望,不让自己想起远方的.家与故乡。忽然间,也不知哪里传来阵阵芦笛,那声音啊,既悲伤又悠扬,看营的战士血红的眼眶,思念却从不流泪。

      笛声还不断,这是一个怎样使战士集体失眠的笛声啊。多么的冷清又悲伤。

      笛声充满着整个沙漠,好像不止有战士们,还有他们的亲人,故乡……

      夜上受降城①闻笛

      唐?李益

      回乐峰②前沙似雪,受降城下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③,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①受降城:唐时为防御突厥而筑的边地要塞,在今甘肃省灵武县。②回乐峰:指回乐县境内的烽火台,在受降城附*。③芦管:乐器名,军中多用之。

      9.诗歌的前两句描绘了什么样的画面?运用了怎样的艺术技巧?(4分)

      10.结合全诗内容,简要分析作者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参考答案:

      9.诗歌前两句写了大漠在像霜一样洁白的月光的照耀之下白光一片的夜间景象。或者答“似雪”大漠“如霜”月*。或者回答大漠月夜图。(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 ①诗人采用比喻修辞方式将月下大漠比作白雪,将明月比作严霜,生动而形象地写出了大漠的荒寒和月色的凄冷; ②对偶 ③上句仰观,下句俯视,俯仰之间,上下交映,突出了大漠和月色的白光一片,寒气侵人,描绘了边地的寥廓和苦寒; ④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下两句写戍边将士思乡奠定情感基调。(2分,答对其中任意一点即可给分)

      10.诗歌写戍边将士听到芦笛声而引起的思乡之情。(2分,意思对即可给分)诗歌前两句通过写如雪的大漠和如霜的月色,交代了环境的凄清与寒苦,为写戍边将士的思乡奠定了情感基调;后两句则通过写 “芦管”声的横空而出,立刻引发了戍边将士的乡思之情。(2分,能结合诗歌中的具体诗句展开分析思乡之情,言之成理即可给分)

      作者: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解」:

      1、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在宁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的山峰。

      2、受降城:唐代有东、中、西三座受降城,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3、芦管:笛子。

      「韵译」: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评析」:

      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之望。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体,意境浑成。《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确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

      《夜上受降城闻笛》

      作者:李益

      回乐峰前沙似雪,受降城外月如霜。

      不知何处吹芦管,一夜征人尽望乡。

      【注解】:

      1、回乐峰:唐代有回乐县,在宁夏*自治区灵武县西南。回乐峰即当地的山峰。

      2、受降城:唐代有东、中、西三座受降城,都在内蒙古自治区境内。

      3、芦管:笛子。

      【韵译】:

      回乐峰前的沙地白得象雪,

      受降城外的月色有如秋霜。

      不知何处吹起凄凉的芦管,

      一夜间征人个个眺望故乡。

      【评析】:

      诗意在抒写边防将士之乡情。前二句写月下边塞的景色;三句写声音,闻见芦管

      悲声;四句写心中感受,芦笛能动征人回乡之望。全诗把景色、声音,感受融为一

      体,意境浑成。《唐诗纪事》说这首诗在当时便被度曲入画。仔细体味全诗意境,确

      也是谱歌作画的佳品。

    [阅读全文]...

2022-05-22 05:01:08
2022-01-01 20:09:01
写浦城的古诗 - 句子
写浦城的古诗 - 语录
写浦城的古诗 - 说说
写浦城的古诗 - 名言
写浦城的古诗 - 诗词
写浦城的古诗 - 祝福
写浦城的古诗 - 心语